学习《纲要》心得体会(共14篇)
1.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乐疃小学
李新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根据上级要求,校认真组织了学习纲要活动。通过学习《规划纲要》,我感到这份纲要体现出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下面结合本人学习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校教育应始终以人为本
《纲要》明确提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应始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着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拔尖创新人才。
二、学校教育应坚持德育为先
《纲要》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学校教育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要将之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增强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落到实处。
三、学校教育应不断改革创新
《纲要》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必需进行教学改革。不但要改变教师的教,更要促进学生的学。要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等新模式。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在现行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也就是学生学习成绩。在认知方法上我们主要是灌输,这有很大缺陷。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教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四、学校教育应发展继续教育
《纲要》明确提出: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是教师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又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着重点是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之,通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让我收获不小。《纲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非常突显,要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纲要》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和发展任务,对我国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纲要》对今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树立新的科学质量观,我国教育必将跨入更加注重质量的发展新阶段。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课程建设,加强文化引领,加强团队合作,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二
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五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强化质量诚信建设, 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 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环境, 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体系, 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落实和完善税收等优惠政策, 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
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加大政府科技资源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动力, 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 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 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 提高服务企业能力。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形成若干区域创新中心, 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一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
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第二节严格安全生产管理
开展安全科技攻关和装备研发, 规范发展安全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加强对中小企业安全技术援助和服务。
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二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 培育骨干企业, 扶持中小企业, 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文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 不得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并购等多种形式, 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完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 优化外部环境, 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改善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服务。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第二节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 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第二节全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
3.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三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追求知识的传承,注重以考试为主的应试教育模式,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所以,要打破这种陈旧的模式,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和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当前生物教学受升学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中考复习阶段出现了以练代学、书山题海等急功近利的应试现象。它使原本充满兴趣的生物课堂变得乏味无聊,使学生没有了个性、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了应试机器,这与当前的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推动其兴致勃勃地进行学习。一旦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他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自觉地克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
二、对“纲要信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从多种文献中了解到,很多老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纲要信号如何增强学生的记忆,或是只从某一节课中的某个知识点来比喻,但相关知识链接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曹美华在《用“纲要信号教学法”进行实验课教学的尝试》中说:“纲要信号”具有指点导向作用,只有条理清楚、层次清晰、富有美感的“纲要信号”源才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浪花。如果学生对纲要信号中的关键字、词、句不理解,如缺少对教学内容的链接环节,就很难跟上教师的思维节奏。所以,配以相应的知识链接有助于对“纲要信号”中简练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刘建萍、刘虹等在《中学生物教学》提到: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学好生物。韩万忠在《巧用歌诀顺口溜记忆生物学知识》中只是提到了利用关键的字、词语记忆生物学知识,其他几篇有关纲要信号的文字,也大多是对某一个部分或知识点的概述,没有涉及到更广阔的范围和没有相关的知识链接。综上所述,应该说现在对于利用纲要信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研究还不完整,研究的领域还很广阔。
2.实践价值
近年来,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兴趣水平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落差。如何促使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有趣的学习,如何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如何发挥优秀学生的辐射作用是推进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首先,利用纲要信号,能有效地解决部分学生因知识点多不容易记、缺乏学习兴趣等困难。其次,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经常地进行合作,探讨问题,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享经验,共同成长。最后,利用纲要信号,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利用“纲要信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目标、思路、方法
1.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和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搭建一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平台,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能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高素质学生,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2.研究思路:(1)建立管理组织机构,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组织保障。(2)构建活动模型,建立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一线教师与教研员的联合,建立学生与学生的生生联合、学校优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的模型。(3)探索活动的组织形式,如小组竞赛、教学互访、专题合作、同伴结对、等,以教师的自我总结、同伴的互助合作与教师和教研员的专业引领,带动全体学生的综合发展。(4)此活动实施策略的研究,如教师自我总结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与前提、学生的同伴互助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灵魂与标志、教研员专业引领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与升华等。
通过小组内互动开放,促进全体学生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生生联合,加强示范性小组的辐射作用,通过老师之间的联合,相互交流经验,优化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校优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学生兴趣的提高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3.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表现(如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况、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睡觉现象等)获得有关资料。
调查法:通过访谈学生,掌握研究前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研究的效果。
4.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在这次《课程纲要》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六年级语文教研组经历了从个人独立撰写、教研组研讨、整理编写三个阶段。
寒假放假前学校要求,学科教师要在寒假期间通过个人独立钻研,编写出一份任教学科的学期《课程纲要》。结合前期的外出学习和校内学习,已对《课程纲要》有了基本的了解。它一经形成,就应成为学科教学的纲领。每一课时的教学都应依据《课程纲要》来设计,使学科教学、学生学习、教学评价围绕《课程纲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我们组的四位老师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结合校情和学情以及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了个人独立撰写。
一开学,我们便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研讨。每位教师交流分享了自己编写课程纲要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各位教师畅所欲言,通过编写课程纲要,有了课程意识,让自己的教学未雨绸缪,有的放矢。大家也交谈了编写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课程内容”安排方面,拘泥于单元章节程序、进度,缺乏创新精神,整合教材力度不够。在“课程评价”环节,只限于阶段性、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操作过程不够具体。
通过研讨,我们针对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在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经过努力,最终形成本备课组教师共同使用的《课程纲要》。
在编写《课程纲要》的路上,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吸取经验,对编写课程纲要有了更清晰准确的认识,对下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全新的思考,对新学期的工作也充满期待。
二、师生共享,深化理解
《课程纲要》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编制设计的,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本学期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安排,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把握学习内容的逻辑框架。为了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责任的承担者,进而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编写好的《课程纲要》一定要有学生的参与。于是,我们在开学第一课就和学生们一起分享《课程纲要》。
分享课上,我主要利用了电子白板技术生动展示《课程纲要》的内容。首先,展示《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并向学生们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期目标,学习计划,并且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接着,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元,针对展示的《课程纲要》进行研讨。研讨内容主要围绕:明白这个学期自己所要学的内容有哪些,学习这些内容在时间上怎样安排的,又是通过哪些方法进行学习,最后要明确自己学得如何是通过怎样的评价制度去检测的,如何能证明自己学习的效果等。最后,四人小组派代表全班进行交流。
在师生研读的互动中,学生们更加明确了本学科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清楚地知道本学期课程的教学计划以及评价形式,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共同分享课程纲要,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有了整体的把握,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5.学习《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篇五
杨家浩小学
杨治春
从今天开始我用一天的时间认真听取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副处长付宜红博士所做的关于“落实《规划纲要》,提升学校品质——从蓝图到现实,我们能做什么”的学术报告,付宜红博士对《规划纲要》的精彩解读,我感慨良深,新的时期如何带好我们八桥中学、提高办学质量和品位固然是我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如何提升我们的教师的快乐幸福感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本人作了一些肤浅思考,想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做一点尝试:
一、培养和打造积极乐观心态,让教师知道快乐幸福的钥匙握在自己手中。
常言道:一个人面对太阳,眼中就是阳光灿烂;如果背对太阳,看到的将永远是自己的影子。这就是说一件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效果。面对同一扇打开的窗子,有的人会欣喜地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人则皱着眉头讨厌蚊蝇的到来。也就是说,我们身处的地方,环境、人、事、物都很容易左右我们的情绪,其实,决定快乐的钥匙,在你自己的手中!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的工作是繁重、琐碎的,我们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有时我们的确会在不经意间,就受到批评、埋怨,如果就此我们就觉得气愤、满腹牢骚,心灰意冷,就觉得领导没有人情味,家人不明事理。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对职业、生活产生了厌倦,情绪变得低落,没有进取心,这时的快乐又从何谈起呢?
看来自己得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渐渐的我们就能发现,自己已经处于快乐之中了。
二、热爱学生、学会欣赏、勤奋工作是我们快乐幸福的前提。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做人!让阳光照耀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教师以热爱学生为天职,不爱学生就绝不可能是好教师。热爱学生不只是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只选择了有坚忍不拔精神的柏拉图以育之,更重要的是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如何对待调皮捣蛋的学生,是检验教师热爱学生、工作态度、教育理念、精神境界的试金石。好学生谁不会教?关键是教“差生”。“即使你的学生让你失望甚至背弃了你,你仍然要爱他们。”我们常说:“爱是永久的主题”。“师生关系就是教育教学质量”。渴望关注、渴望欣赏、渴望赞扬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对于孩子来讲,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欣赏的动作,一声赞扬的话语,远比五彩的服装、精美的食品来得更重要,更能出现奇迹,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当学会微笑,学会欣赏,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工作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基础的工作,教师应当用自己的智慧、思想和崇高境界,不断给学生增添无尽的力量!要做到这一点,或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付出辛苦,付出昂贵代价,勤奋工作。只有以苦为 乐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幸福”的含义!只有创造了成功业绩的人,才能真正懂得“享受幸福”!教师只有尽到了教师的职责,才能体会“享受教育”或“享受教育幸福”。所以说热爱学生、学会欣赏、勤奋工作是我们快乐幸福的前提。
三、创造和谐氛围,构建温馨大家庭是关键。
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关键在于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构建温馨的大家庭。
和谐人际关系重在建设。我们不回避冲突,重要的是学会理解、沟通。首先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精诚团结,以诚相待,做出表率。其次要适度淡化教师之间的竞争。领导应该鼓励和提倡教师间的阳光合作,因为合作能促进交流,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焦虑,解放教师心智,并在根本上缓解学生的压力,解放学生的心智。再次把教师在年级组、教研组内是不是受欢迎纳入考核指标,将组和谐、内团结作为文明组室评选的首要标准。
努力营造宽松工作氛围。教师所乐见的是一种愉快、合作、开心、高效的办公室文化。这种办公室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校长的个人风格、学校的管理水平等直接相关。为此,学校首先要着力于软件建设:平时要注意对教职员工的教育和引导,注意同一办公室的人员构成包括性别比例,俗话说得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增加办公室的亲和力;还要适当增强人员流动性,避免不团结的教师坐在同一个办公室,也要避免小团体的形成;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其次要在硬件建设上下功夫,教师办公室要求宽敞明亮、干净整齐、办公用品够 用方便,凡装修过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值得玩味的细节,传递出强烈的现代感,传递出浓郁的文化特质,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四、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是保障。
保障文体活动。一所听不到教师的歌声、笑声,看不到教师打球、跳舞的身影的学校不是一所好学校。为此,学校将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教师的健身和娱乐等提供保障。一是提供时间保证。因为教师最缺少的就是时间,除了提供课外活动时间之外,我校还规定每个教师每天必须保证一小时锻炼时间,这一举措很受教师的欢迎。二是添置安装健身设施。在学校食堂二楼建立两个乒乓室、两个标准羽毛球场地以及其他露天健身设施等,让教师有场地活动。三是开展活动。举行教职工体育运动会,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师德演讲等艺术活动,活跃教师身心,陶冶教师性情,丰富精神生活。让我们的教师在工作之余,充实自己积极向上、健康丰富的业余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充满阳光,充满幸福。
五、让自己成为工作的主人,活出自我。
如果你爱自己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会成为你的主人。这是美国某一州的一个工厂大门上的一条耐人寻味的标语。从这条标语中,让我联想到“快乐”一词,我们爱自己的工作,才会寻找到快乐,才能让自己成为工作的主宰者,成为主动者;我们不爱自己的工作,那它毕竟给我们带来烦恼,让烦恼来主宰自己,我们就是被动者。烦恼让我们变得消极低沉,让我们不再喜欢自己的工作。为了自己快乐的人生,那我就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现实工作的主 人,从工作中寻找快乐,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同样为了事业,必须让自己喜欢它,这样才会有一个好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来。因此我们将通过各种渠道,努力调整教师自己的心态,让教师自己成为工作的主人,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把工作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把工作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欣喜的或不尽人意的事情当作生活节奏曲来享受。在工作中不仅认真做事把事情做对,更要用心做事把事情做好,如果每个教师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就会尽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完美,就会活得快乐,活得幸福,活出自我。
6.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篇六
这次开学初我校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主要分为 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主要介绍了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以及战略目标与战略主题;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的要求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下面是我对《纲要》的学习体会: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我想教育并不是让学生怕老师,而是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自己做错了,以及让学生自己产生思想觉悟。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能力为重。就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善于思考、实践和创造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贯彻新课程理念,开齐开足上好每一门课程。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总的来说,通过对《纲要》的学习,体会到了国家政府对教育的关心和重视。我们作
7.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七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的规定, 从2007年春季开始, 全国高校普遍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以下简称《纲要》) 。
现阶段《纲要》教学存在着种种问题: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教学途径、方法单一;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教师队伍业务素质不高等。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时期, 《纲要》教学面临着改革。但作为一门新的课程, 其教学研究和改革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可资借鉴的经验较少。如何克服其教学过程中的弊端, 增强其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将其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优秀课程, 是当前《纲要》教育改革中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依托优质网络资源, 建设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 无疑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网络学习平台是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支撑平台, 是网络教育得以实现的主要手段,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参加远程教与学的教师和学生。本文设计并实现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学习平台, 将针对当前教学面临的困境, 辅助传统课堂教学, 以用户需求分析为依据, 提供适宜的功能, 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 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1 平台需求分析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 广大高校建设了多个公共政治理论课学习网站和网络课程等, 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如:基于学校内部资源的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和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等;地区性的有江西省教育厅推出的“高校思政课”网站和广东省教育厅推出的“两课在线”网站;全国性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筹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线”网站等;单学科性质的网络课程等。通过网络调查, 我们发现: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网络学习依然停留在网络课程阶段。
另外, 我们对部分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多数的教师和学生有条件并且愿意借助于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操作上的困难, 希望能够提供资源集中的学习环境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在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需求上, 教师倾向于教学指导、备课素材、科研资料、师生交流空间以及在线考试等方面, 而学生则倾向于素材资源库、在线答疑、网络课程和师生交流空间等方面。
2 平台模块划分和功能定位
根据需求分析, 以服务教师和学生为主旨,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结合现有技术条件, 我们系统设计了本平台的功能模块, 主要有教师工作室、课程学习、资源服务、在线考试、交流空间等模块。
2.1 教师工作室
由于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师资力量薄弱, 大多数学校采用上大课的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种种困难, 难以顾及每个学生, 负担较重。为减轻教师的压力, 本模块提供在线备课、学习测评、课外作业、辅导答疑等模块为教师教学服务。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的实际需要, 利用教学资源库的素材和自己的教学资源, 在线编写教案并发布给学生。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在线学习记录, 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准确的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 并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2.2 课程学习模块
课程学习模块分为理论学习、实践活动、问题解答、自我测评4个部分, 实现学习→测试→问题解答→学习或者学习→问题解答→测试→学习的循环学习过程, 并与实践相结合。同时, 以知识点为核心组织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以章节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教师准确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把握, 为建立智能化的学习跟踪、智能答疑提供了基础。学习者可以通过问题查询、智能答疑系统、答疑讨论室和BBS讨论区等答疑讨论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 在自主学习活动中, 学生学习完单元知识后, 可通过自我测评的反馈及时修改学习进度和学习策略, 以便更好学习。
2.3 资源服务模块
资料丰富、检索快捷的资源库是网络学习的重要之重。在网络学习平台资源库的设计中, 资源包括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关的文字、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 并且各种资源都按制定的描述标准进行描述定义, 以方便信息的存放与共享。在资源库内容的组织结构上, 采用超媒体、多层次的立体化连接方式, 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 资源库有强大的检索功能, 能方便、快捷的检索信息, 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开放的资源库是指改变过去教师或工作人员独自维护资料、信息单项流动的局面, 而实行师生共建资源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信息的双向流动, 才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丰富网上学习资源, 从而保持资源库的生机与活力, 达到资源的真正开放与共享。
2.4 在线考试模块
在线考试模块最基本的功能便是将传统的纸质考试搬上网络, 实现考生随时随地的网上考试, 从而降低考试成本, 减少人为干扰, 减轻教师的负担, 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教师可以选择人工或智能组卷方式, 在线编辑各种形式的试题, 包括单选、多选、判断、问答等题型, 生成试卷可以自己使用, 也可以共享给指定范围的人员或全部人员使用, 或对学生进行在线考试或测验。系统可以自动对考试结果进行批改、统计和分析。学生可以在线查看测试、完成并提交测试, 系统提供测试分析报告, 使学生能够看到哪些知识点存在不足, 以便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作相应的调整。
2.5 交流空间模块
网络学习平台, 实际上为远程学习提供了一个环境, 它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时空上是分离的, 学生往往处于个体的、独立的学习环境中。若不能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及时交互, 一定会影响学习效果。网络学习平台较其它形式教育媒体环境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拥有远程协作学习平台模块, 能以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方式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与协作。交流空间为学生的协作交流以及师生的跨时空的交流提供极大的方便, 还可以消除网络学习的孤独感。通过广泛的、多层面的师生交流、师师交流、生生交流, 实现平等的师生关系,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验学习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应用中去发现、创新。
3 平台功能模块的实现
3.1 平台开发环境
本平台采用基于B/S模式的三层架构体系, 开发工具选择的是 Microsoft 公司的Visual Studio.NET, 使用的是新的面向对象语言C#, 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这些先进技术的采用, 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3.2 系统操作流程
用户的工作流程是从用户登录模块开始的, 也即身份验证。用户身份认证过程包括:确定用户是否是有效的系统用户;确定用户类型。此系统用户分为三类:学生、教师和管理员, 根据类型不同进入不同的界面, 学生主要进入课程学习界面, 教师进入工作室界面, 二者通过交流空间进行交互, 而管理员则进入管理系统界面。系统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学习平台的技术和手段将会不断地发展。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模式必将逐渐形成, 从而促进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信息化进程并改善其教学效果。
摘要:在分析现有网络学习平台的基础上, 以高校广大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需求为依据,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设计并实现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学习平台, 以期逐步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模式, 促进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参考文献
[1]黄修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与特点[J].高校理论战线, 2007 (4) .
[2]程建钢, 韩锡斌, 等.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 2002 (5) .
8.教育纲要学习心得 篇八
近期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学习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两个纲要,通过学习这两个纲要,我感受良深:我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感受到了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的坚定决心。以下是我在学习两个纲要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学校制度的实质就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是引导和鼓励学校自主整合资源、轻装上阵,努力办出品牌,打造特色,真正办出优质教育,让人民满意学校。校长不应该是官员,切实减少官本位思想,少用行政命令,多用理念引领,多用依法治校。
第二,《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清晰、目标明确、规划周密。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种做法高度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第三,《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改革以高考为代表的人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第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坚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人民满意教师。
第五,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指: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等。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国之路,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国家对人才资源实行宏观调控,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放宽政策,一是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要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树立现代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二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三是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四是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充分发挥教育家的办学才能和特长,让那些有终身办学志向的人不受任何名利干扰诱惑,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总而言之,要走人才强国之路,鼓励办出名校、名师和名人。
9.纲要培训学习心得 篇九
心得体会:
一、《纲要》的重要性
《纲要》是为促进中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是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实现建设强大的现代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而制定的。
二、认真学习《纲要》
认真学习《纲要》,抓基础是中队干部的主要职责。抓基础要牢牢的把握好中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落实《纲要》。《纲要》强调:“开展双争活动,要着眼建设,注重经常,科学组织,务求实效。”这就为开展“双争”活动明确了指导思想,也为我们处理好抓“平时”与抓“评时”的关系提供了基本依据。我们在评定先进个人和优秀士兵时,坚持比在平时、争在平时、评在平时,利用部队休整和冬夏训的有利时机,做到每天有讲评、一月一初评、半年搞总评。为解决争先进创优难,缺乏积极性和信心的问题,我们在平时讲评和半年总结时,既表扬综合排名靠前的先进个人,同时也表彰进步幅度大的个人,使先进个人总有压力,中游个人总有奔头,后进个人总有希望。只有把《纲要》这本“真经”吃透,才能更好的做好按纲建队。
三、中队按纲建队的落实
要从更高层次的理清按纲建队的思路,当好中队建设的第一“明白人”,就要把中队各项工作纳入《纲要》的轨道,抓好八项经常性主要工作和经常性执勤训练工作。要始终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好中队党支部建设上,加强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按纲建队要把完成中心任务作为工作的根本着力点,抓好军事训练,提高中队的军事能力,做好战备工作。作为六中队的指导员,要和副书记、中队军官及骨干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开展好各项思想政治建设、经常性管理,全心全意依靠中队广大官兵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做好中队建设的各项工作。下一步打算:
一要全心全意依靠中队广大官兵建设中队。在政治民主方面,尊重中队官兵政治上的平等权,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建议权,日常管理的参与权。在每年召开的军人大会上,听取官兵对中队建设的意见建议。二要推进中队建设科学发展要求加强中队党委建设。全面加强党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委班子建设科学化水平。开展争创先进活动,激励官兵爱岗敬业、提高素质。
10.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十
一、课堂教学环节和方法的设计问题
“方法是内容的灵魂”。[1] (P427) 毛泽东曾把完成任务比喻为“过河”, 而把完成任务的方法比喻为过河的“桥”和“船”, 这是对方法的重要性作出了十分形象的表述, 而教学环节和方法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也是处理教和学这一对矛盾的焦点问题。众所周知,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 但其语言表述大多是文件化的, 如何把它成功转换为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的教学语言, 从而让学生“真懂”、“真信”和“真知”,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则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因此, 《纲要》课堂教学务必抓好“两导”:本课程的导论课和每次课的导入环节。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了解, 首先是从导论课开始的, 而大一的学生在中学都学过历史, 往往误认为大学开设这门课是多此一举。这里要向学生解释清楚中学历史课与《纲要》课的关联:前者主要讲述历史“是什么”, 侧重于历史知识的积累和灌输;后者则是回答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为什么”, 侧重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阐释, 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读史使人明智”, 改变其对人物分析评价过于简单化的“好坏”模式, 即使像汪精卫这样的“天字第一号大汉奸”, 年轻时也曾有过刺杀清摄政王的举动, 还写下了“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的诗句, 观其一生之蜕变, 推知辛亥之败局, 没有先进的政党和理论来引导, 资产阶级的抗争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读史资政育人”, 古人云:“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学习本课程虽不足以“鉴前世之兴衰, 考古今之得失”, 然则达到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 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2] (P1) 之目的足矣。
导论课总揽全册, 其功用自不待言, 而每次课之导入环节, 又焉能小视?故课前具有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至关重要:或设一问题承上启下自然过渡;或放一段视频 (或音频) 导情引思;或诉述轶闻趣事娓娓道来。例如, 在讲授“辛亥革命的失败”一节时, 先播放一段《国父纪念歌》, 再配以孙中山先生的照片导入, 提出问题:辛亥革命要走什么道路?为什么辛亥革命这条道路走不通?通过分析推导, 最后得出结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救中国, 先进的中国人需要新的探索、谋求新的出路。
其次, 正文的讲解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打油诗、对联、小故事、视频穿插其中, 不一而足。以上述讲授为例, 谈到“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时, 引用同盟会会员邹永成的绝命诗:“轰轰革命十余年, 驱逐胡虏着祖鞭, 不料猿猴筋斗出, 共和成梦我归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革命斗争的艰辛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面对失败的无奈及其软弱性。在分析导致辛亥革命失败原因之一———旧官僚、旧军官混入革命阵容破坏革命时, 讲述了几个小故事:床下都督黎元洪、程德全的挑瓦革命和八面玲珑的谭延闿, 说明这种新瓶装旧酒的革命难逃短命的厄运。在谈到人们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咬牙切齿痛恨不已时, 引用了当时人称中国历史上一幅“最不相对”的对联:上联只有“袁世凯”三字;下联“中国人民”四字, 这幅对联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些历史细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问题, 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历史逻辑, 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都是好的教学方法。除上述外, 还可尝试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注重互动, 师生参与, 如启发提问, 师生同唱革命经典歌曲, 师生一起朗诵《长征》诗词。二是举行课堂小辩论, 如孙中山应不应该让位于袁世凯?假如你是孙中山, 你会怎样选择?三是开展自主式探究活动, 如根据所学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历史年表, 过一把史学编撰瘾, 还可以自制家谱族谱等, 让历史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
二、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关系问题
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相互促进的, 成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把生活问题转化成学科问题分析判断并得出处理意见的能力。而《纲要》课因受课时的限制, 不可能拿出大量的时间组织外出调查, 主要是教师设计具有深入思考价值的问题, 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并建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 或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考察, 让实践活动沿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这一链接顺利开展下去。
众所周知, 武汉市作为新旧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中心之一, 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辛亥革命的烈火在此点燃, 二七大罢工由此推向高潮, 农讲所、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旧址等一部部活教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历史资源。在开课之初, 教师就向学生提出要求,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红色旅游, 并结合2009年五四运动爆发九十周年和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两件大事, 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作为平时成绩的记载, 这样就将现实的“死”的知识变成生成的“活”的知识, 弥补了课堂教学时空上的局限性, 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既增长了见识, 又提高了能力, 切身感悟了创造历史的快乐。
同时, 学校思政课部成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兴趣小组, 学校指导教师参与了他们的演讲、辩论等活动, 还利用周末一起考察了武汉的红色旅游景点, 同学们返校后向全校师生进行了广泛宣传, 也让其他同学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熏陶。红色旅游, 使同学们对历史更进一步了解, 虽然带来的是一身汗水和疲倦, 甚至有些同学脚底磨出了水泡, 当看到众多的历史文化时, 心中凝聚了种种想法和感悟:历史的成败, 让人们吸取了教训, 懂得了如何进步, 先烈的无私无畏与牺牲, 让同学懂得了珍惜, 懂得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把历史铭记于心, 将历史传承于世。
三、课堂教学的深化拓展问题
《纲要》课堂教学要真正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 这就要求老师在注重“教”的同时, 重视研究“学”, 由此就必须加大《纲要》课堂教学深化与拓展的力度。这里略举一二。
1. 运用比较的手法进行深化与拓展。
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深化过程中, 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特别是一些类似的易混淆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 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达到深化拓展的目的。如资产阶级发动的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关系等。
2. 横向联系式拓展。
在《纲要》教学中, 不能孤立在一科中, 应认识到历史是整个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应有机地和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 做到“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如介绍红军的长征, 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词, 可设计以下问题: (1)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2) 诗中的“三军”是指什么? (3) 毛泽东为什么会发出“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感慨?你对长征有何感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又增强了学生用历史知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纲要》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注意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提高他们理论结合实际的应变能力。如台湾问题, 谈谈孙中山与祖国统一:孙中山曾先后3次抵达尚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进行活动。1925年2月11日, 他在重病中仍惦记着台湾, 要求“日本须放弃……与中国所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将台湾归还中国。2005年是孙中山逝世80周年, 当时国民党派出以副主席江丙坤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南京拜谒中山陵, 并赴广州祭拜黄花岗72烈士墓。这一系列事件说明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难以割舍, 台独不得人心, 祖国统一乃众望所归, 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历史规律分析理解现实问题, 坚定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信心。
总之, 学生能否“投身学习”,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投身教学, 能否投身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无定法”, 但教有铁律, 那就是一位真正的教师, 必须理解并钟爱教育, 必须关爱学生, 接触学生, 并愿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这才是所有教学方法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 正所谓:师生团结如一人, 试问天下谁能敌。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11.《教育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篇十一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我不仅了解了国家对教育的宏观政策,了解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同时对教育中的一些细小环节也找到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证据,也明白了教育在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学习了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要注重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学业和办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观点。
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着力于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应继续加以发扬。同时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培养模式和教学的内容、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追求新知,养成勤奋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育优先发展不是现阶段发展的权宜之计,而是推动社会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本国策,优先发展教育本身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发展,不是单纯数量的发展,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关心每一个学生,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做到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文明,创造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认真化解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维护学校稳定。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安全机制,切实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推进校风、学风和制度建设。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健康校园、文明校园,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放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根本,努力研究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目的,提高教学评价的质量和水平。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担任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作为一线教师,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一句话,教师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12.教育纲要学习体会 篇十二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公平化和加大教育资金投入问题我感触很深,纲要提出,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求财政重点保障的支出项目比较多,因此要实现4%的目标,难度不小。为了保障这一目标,财政部将有四项具体措施:一是增强公共财政有效财力。今后几年要加强税收征管,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较快增长,为实现4%的目标打下坚实的财力基础。二是进一步协调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年初财政预算安排中,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都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要根据财政超收的情况增加教育经费。三是大力筹措其它财政性教育资金。通过采取足额增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等措施,逐步建立政府多渠道筹措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四是要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管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增加的投入发挥出最大效益。这些让我再一次感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深受鼓舞。
我更加深入的认识到,教育要以人为本。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作基础。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教师并非人人都博学,但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去努力。最可怕的是,有的教师以为自己的学历高,读的书多,就不再充电,不再学习,那他只会误人子弟,他自己也终将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作为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常看报,勤上网。总之,要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适时的蜂蜜。要不断地摸索教学方法,加强学习并锻炼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教,为了什么?教,是为了不需要再教;教,是为了学生自己会学习。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的今天,一个好的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满腹的学识传授给学生,而更应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才是当今教学的主要方向。学会学习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会学习是教育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
我校是一所城镇基础教育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以《纲要》为准绳,全面落实陈小娅部长“基础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任务与工作重点”精神。把流动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立为重点工作,保证服务区外的学龄儿童来我校能享受到和服务区儿童同样的教育。鼓励和保障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知识不断更行与时俱进,从而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行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把我校的特色发挥好。
13.学习《质量发展纲要》的心得体会 篇十三
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总结了我国质量工作的经验,对质量的内涵、质量发展的意义、影响质量的因素、质量管理体制以及推动质量发展的途径等方面均作了科学的阐述,体现了我国质量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进步。《纲要》全面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内涵十分丰富,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在此,就如何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谈一点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是树立科学质量观的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回答了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根本观点。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提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要指导作用。
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具体的产品质量到宏观经济运行质量都与发展密切相关。质量观是人们对质量问题的根本看法,是发展观的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质量观。科学发展观是科学质量观的理论基
础。
首先,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对待事物的“质量”应该有一个严谨科学的态度。要从实际出发,客观地看待质量。其次,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要从服务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质量问题,全面衡量事物的质量。在强调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节能、环保、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问题。第三,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开展与质量有关的各项活动应“以人为本”。第四,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对待事物的质量。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或者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对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任何质量要求都是有条件的,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要辩证地对待事物的质量。
综上所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质量观是“全面、客观、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质量观。
二、产品质量的内涵。
“质量”是哲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现实生活中它又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经济运行质量、生活质量、工作质量以及我们经常提到的产品质量等,都有特定的含义。人们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特定条件下质量的具体内涵,则需要科学质量观的指导。
质量是物理学的术语,也是许多领域的术语。产品(包括服务)质量应属于经济学的范畴,2000版ISO9000标准的定义为: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固有特性”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特性,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要求”是指明示的、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和期望。这种需求和期望不仅仅是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还包括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例如,生产某种产品不仅要考虑个别人群的需求,还应该考虑环保、资源节约、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后者就是社会需求和期望。但有时这两种需求与期望是矛盾的,这就需要统筹考虑,权衡利弊。我国在安全、环保等方面制定的标准基本上都是强制性,是必须达到的要求。“满足要求的程度”是一个比较的结果,即事物的“固有特性”与“要求”进行比较,得出“满足程度”是差、是好、还是优秀。科学的质量观是在“固有特性”、“要求”和“满足程度”三个方面来把握的,一是要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特性(固有特性)和发展规律,二是要全面、客观的理解要求,三是科学评价满足要求的程度。
三、用科学的质量观指导工作。
质量是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质量发展”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质监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促进“质量发展”,用科学质量观指导质监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提高质监工作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在具体工作中,需要研究的是如何贯彻科学质量观的问
题。质量管理既要考虑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要考虑市场主体(企业)的个性要求,需要统筹兼顾。在制定标准时,既要考虑到市场要求,同时,还要考虑资源合理利用、环保等一系列问题,即站在全局的高度、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设定产品的质量指标,形成的标准才会科学、先进、合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趋利避害才是问题的关键。
安全指标是重要的质量指标。对安全问题,我们无论怎样强调都是不过分的。但是,安全永远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在同来自于自然的、人为的不安全因素作斗争。解决安全问题,既要坚持以人为本,又要尊重科学。科学的认识安全问题,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正确处理安全事故,是做好质量安全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14.纲要学习心得 篇十四
我通过认真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初步了解纲要的主要内容,谈谈学习纲要的心得体会: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因此,教师应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传授技能,而应以幼儿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生命内涵的不断充实作为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一个教学过程当成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愉快地学习中求得发展。所以家庭也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共同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应当成为教师与家长联系、沟通的关键点,这样能使教师与家长彼此有更多的了解,促进相互尊重;同时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讨论还能形成一些共识,并寻求到解决一些具体教
育问题的办法;再者,通过交流、沟通,教师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也可以从家长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在班级管理和教育中,我们要把家庭看作重要的合作伙伴。利用一切机会与家长们交流、联系,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共同寻求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办法。
学习《纲要》后,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家长运用各自擅长的知识和技能拓宽了表达表现的途径和手法,正是家长的参与给了教师和孩子更开阔的视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根据《纲要》精神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使家庭成为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学习《纲要》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纲要指南学习心得07-05
学习纲要指南心得体会10-05
质量发展纲要学习心得07-18
学习《教育纲要》的心得体会09-19
二次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08-28
小学教师学习德育纲要心得体会07-07
教师教育规划纲要学习心得(教师)07-02
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体会07-18
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心得体会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