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

2024-09-03

高新区(精选8篇)

1.高新区 篇一

商经费与税收收入挂钩,企业上缴的土地出让金、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等非税收入缴入市金库或市财政专户,地方留成部分由 市安排用于开发区发展投入和偿债。开发区尚处于创业阶段,且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将处于高投入期,现阶段新入区企业 较多,大部分企业处于成长期,财政贡献能力有限,税收基数小,自身造血功肩[不足,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1、落地项目土地补贴不堪重负。开发区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为0-5万元/亩,实际成本约为8万元/亩,每亩补贴均在3万元以上,累计资金缺口2.1亿元,收支‚倒挂‛严重。

2、企业配套服务无力满足。水、电、气管线均沿主干道铺设,次干道上基本没有铺设。根据招商引资承诺,开发区须将相关设施(水、电、’气等)配套至企业围墙边,这些配套设施投资成本高,开发区缺乏资金保障。如中集、福耀玻璃、聚盛国际、梦阳药业、旭福纺织的水、电、气等配套建设及场地平整,开发区已累计支出2828万元。

3、偿债压力大。除开发银行1.5亿元贷款外,开发区另欠村、场土地补偿费9400万元(不合李宁材料工业园)、工程欠款3600万元和耕地占用税、契税9100万元,耕地开垦费1250万元,共计2.3亿元。

4、机关运转经费缺口较大。体制结算中,园区企业税收市级留成扣除掇刀区分享部分、城建税、教育附加、地方教育发展费和税务征收经费后,按一定比例挂钩的公用经费、招商引资等专项经费由于挂钩基数小、比例低,与管委会经常性支出存在较大缺口,其中,2007年挂钩经费仅为1 06万元,实际支出为495万元:2008年挂钩经费为仅1 38万元,实际支出为428万元;收支缺口分别为389万元、290万元。同时,除在编人员外,管委会机关聘用人员(司机、保安、清洁工)每年有30万元资金无来源。

(五)规划建设体制不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在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上,受规划、资金限制,基本上是‚基础设施跟着项目走‛,既影响项目建设周期,又不利于招商引资。

1、规划相对滞后。开发区主园区现有规划面积17.6平方公里,其中一期1平方公里,二期2.1平方公里,三期3.4平方公里,四期8.7平方公里,李宁工业园2.4平方公里。已建成的二期,正在建设的三期、四期控制性详规均未审批,导致项目已经落地,道路、水、电、气配套设施还未跟进。目前,李宁材料工业园已有部分项目签约,但因规划未审批,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未及时配套。‘

2、建设机制不完善。开发区处在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虽然开发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纳入币级建设计划,由市建委统一组织实施,但开发区仍有大量的配套肄设任务及零星工程(如项目落地后的场平、临时水电气、临时道路等),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按现行的财政体制,开发区无力承担。(六)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缺位‛和‚错位‛。

未来三年内,园区企业职工将达到3-5万人,现有的社会管理职能不能满足开发区发展的需要。目前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存在 ‚缺位’’和‚错位’’现象,急需完善和理顺。‚缺位‛主要表现在:

1、城市管理职能缺位。市里建设的项目均已纳入市级管护,但开发区所承担的建设项目的绿化、市政、环卫管理及城管监察 存在空白。由于开发区没有城管和环卫管理执法职能,园K建设 后的管理问题突出,出现脏、乱、差现象。园区小商小贩随意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园林绿化、道路缺乏管护;门前三包无法落买;生产生活垃圾处臵不当:乱涂乱画随处可见,影响了开发区形象。上述问题已与市建委沟通,市建委表示将予以支持。

2、社会服务职能缺位。由于市直、掇刀区有些社会行政管理职能没有延伸到开发区,开发区自身不具备相应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企业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卫生(职工医疗点设臵、园区食品卫生监管)、子女入学、民政(社区设臵、特困救助、地名门牌)等系列问题无法解决,影响员工正常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3、三产业配套服务不能满足现有企业需求+随着开发区企业职工的不断增多,对学校、商场、酒店、文化.娱乐、银行等方面需求日益明显,现有的设施与企业发展要求和员工需求愿望相差甚远。三产业配套服务不能满足现有企业需求。‚错位‛主要表现在:

与掇刀区职责‚错位‛。根据市委常委会议《关于调整和完善荆门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加快开发区发展的会议纪要》([2007]4号)精神,开发区的主要职责是‚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企业‛,掇刀区的职责是‚全力服务开发区建设,为开发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配合开发区项目建设,做好居民拆迁安臵工作,抓好治安整治,办好各项社会事业,在开发区规划和控制范围内,现有设施、建筑物、住户只能减不能增‛。而目前开发区范围内的村场、农户隶属掇刀区管理,开发区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管理。

1、征地拆迁。目前开发区征地拆迁采取的是以掇刀区征地拆迁专班为主,开发区社会事务力、参与协调配合的工作模式,即先由掇刀区征地拆迁专班以开发区高新公司名义与拆迁户签订补偿协议,然后由掇刀区专班征地拆迁。在实际运作中,存在法律主体与工作主体分离,工作环节和程序较多,责任不明,成本控制难,信访维稳矛盾突出。

2、农民安臵。征地拆迁与农民安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目前农民安臵的还建小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拆迁户还建房的选及分房工作一直由开发区负责,协调管理难度大。

3、拆违控违。据调查,迎春村、交通村和掇刀渔场6个小组,有263户违章建房,违建总面积22000平方米,抢栽树苗22万株。

4、信访维稳。因征地拆迁、被征地农民安臵引发的上访越来越集中,矛盾突出。

三、对策及建议

为实现‚三年赶、五年超‛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管理体制与机制,增强开发区发展活力,结合开发区实际,建议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开发区发展的相关体制,将开发区区别于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建立健全五种机制。

(一)建立健全办事高效的减事放权机制。

开发区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应赋予其不同于县市区,又不同于市直部门,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管理权限,支持开发区自主改革创新,促进开发区快速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开发区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坚持走‚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路子,建立运转高效、服务快捷的运行体制。

一是‚减事‛,让开发区‚轻装快跑‛。

1、落实市委常委会议《关于调整和完善荆门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加快开发区发展的会议纪要》([2007]4号)精神,进一步明确掇刀区全权负责开发区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农民安臵、拆违控违、信访维稳及社会事务管理工作。

(1)征地拆迁。由开发区提出用地计划,并筹措征地拆迁补 偿资金,按标准拨付给掇刀区,由掇刀区负责补偿协议签订、征地拆迁、资金发放和监管,使其真正成为征地拆迁的主体。

(2)农民安臵。从201 0年开始,开发区规划范围内被征地农民安臵点从选址、规划、建设、安臵及今后的物业管理均由掇刀区负责。现有的清水源、惠泽园两个小区整体移交给掇刀区进行建设和管理。

(3)拆违控违。建议掇刀区成立服务开发区控违拆违专班,专门负责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的控违拆违工作。

(4)信访维稳。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议掇刀区赋予该区征地拆迁专班信访维稳的职能,明确专人负责开发区信访维稳接待及调处工作。

(5)社会事务。由市、掇刀区相关部门履行开发区范围内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在行使管理职能过程中,要突出服务,减少检查。确需到企业开展检查活动的,原则上要通过开发区。

2、健全基层社区组织。在开发区暂设2个社区,归口掇刀区管理。社区主要履行基层党建、民政、卫生、计生、教育、综合治理等职能。同时,将开发区教育、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设臵纳入中心城区整体布局之中。

3、明确开发区范围内的部分行政执法由市直相关部门行使。将食品安全、城管、安全生产、劳动监察、质量监督等行政执法职能延伸到开发区。

4、开发区突出‚经济‛二字,除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活动比照县市区外,其他考核评比活动比照市直部门进行。

二是‚放权‛,真正做到办事不出园区。

1、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市发改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人事局已按荆政发[2007]1 5号文件要求,将职能全部下放到位,要继续支持开发区用足、用活。建设口、环保口没有下放的职能(勘探、设计、施工队伍备案,施工图审查备案,绿地占用审批,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及环保审批)应分期分批彻底下放到开发区,由开发区相关职能部门履行,报市直部门备案。

2、凡涉及到项目建设审批事项的市直部门,未在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的,都要在开发区设立窗口,所有窗口派驻首席代表,安排1至2名工作人员,赋予独立审批权限,真正做到办事不出园区。同时,各职能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园区企业收取赞助费、协会费等摊派费用。

3、加快开发区电子审批网络平台建设,‘力争在201 0年内将市行政服务中心的电子审批窗口延伸到开发区,做到网上审批,就地发证,提高审批服务效率。

三是‚授权‛,赋予开发区相应的自主权。

1、赋予规划审批权。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内,在开发区投资项目的平面、竖向等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开发区负责审批,报市规划局备案。

2、赋予开发区土地出让价格的优惠权。在招商引资中,开发区根据项目投资规模、科技含量、投资强度、税收贡献、产业带动能力及安臵就业等指标,自主确定优惠地价。优惠政策补贴资金(征地拆迁寺I、偿、土地出让金和税费的不足部分)在新的财政体制中予以明确。

3、赋予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权。开发区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优先纳入市级建设计划,优先安排资金,优先建设。

4、赋予开发区商住用地自主开发权。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的商住用地由市国土局授权开发区招拍挂,土地收益全额留在开发区。(二)建立健全完善的招商引资机制。

l、强化招商引资主体。建议新增编制、配齐人员、完善招商人员专业结构,并强化其主体招商的义务责任和权利。进一步明确市招商局与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的职责定位,市商务局(币投资促进局)除负责全市招商引资的宏观指导及组织各类会展、经贸活.动等工作外,还应将定向性的专业招商引资活动纳入其工作范围;市招商局负责城区招商引资的统筹工作,统筹协调招商小分队、市直部门及驻外机构的招商引资工作,组织开展专业招商引资工作。

2、建立统筹协调的城区招商机制。尽快编制‚一区三园‛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统一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出台跨园招商利益分享办法,做到资源、利益和数据共享。按照 ‚一区三园‛发展模式,由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一区三园‛项目落户的统筹安排,按照产业类别分类入园。

3、建立联动招商机制。进一步明确市直部门在招商引资中的责任和任务,加大考核结账力度。发挥市直部门行业优势,加强产业研究,由市发改委着重研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石化产品深加工项目,市科技局着重研究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市经委着重研究装备及汽车零部件项目,市建委着重研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旅游局重点研究旅游产业项目等。

4、完善招商小分队管理及运行机制。按照‚二分之一‛工作法的要求,建议分别确定一名市领导定向联系一个招商小分队,实行一对一包联。将招商小分队人员工作关系及人员经费调拨到市招商局,增强小分队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便于实施有效管理。适当延长招商小分队人员在市招商局的工作年限,保持招商的连续性。建立考核培养机制,对小分队成员一年一考核,对工作表现优秀、成绩显著的干部予以优先提拔。

(三)建立健全适应开发区发展的财政保障机制。现阶段,开发区尚处于起步和投入阶段,大部分企业处于初创或成长期,要加快开发区发展,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支持开发区发展的财政保障机制。

1、明确开发区管理范围和收入范围。二是明确开发区的管理范围为园区一、二、三、四期规划控制区和李宁工业园,以后随着开发区的不断拓展及时调整管理范围。二是明确开发区财政收入范围为开发区管理范围内实现的各项税收及教育附加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等。

2、建立开发区发展基金。开发区发展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开发区管理范围内全部财政收入扣除上交中央、省收入和掇刀区分享收入后的地方留成部分。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园区招商引资项目优惠补贴、管委会履行职能的经常性支出以及债务偿还支出。

3、对开发区财政收支实行特殊的预算管理办法。实行收支两条线,开发区管理范围内各项财政收入全额上缴市金库或市财政专户,由市财政及时与开发区进行资金结算,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4、从2010年起,3年内开发区财政收支缺口由市财政予以补贝占。

(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开发区要实现快发展、大发展,必须要有资金作为保障建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1、继续加大市级财政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年从市级财政预算和财政贴息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

2、每年从政府收储土地中划出部分商住用地,通过挂牌出让或以地还建等形式筹集资金。

3、做实做强开发区高新公司,将高新公司打造成融资生财的平台。将开发区商业用地和市里的部分存量土地注入高新公司,扩大高新公司注册资本,便于对外融资。支持高新公司办理基建及房产开发资质,利用园区内商住用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和承接园区基本建设项目,房地产开发、基本建设收益用于园区配套设施建设。

4、园区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优惠补贴资金继续通过市城投公司对外融资解决。

5、引进商业银行到开发区落户,做好建设资金融通工作极探索开发区债券发行方案,拓宽融资渠道。

(五)建立健全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

1、加大规划编制和审批力度。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尽快编制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并注意做好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对接,充分发挥规划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作用。力争2009年12月底前完成三、四期规划审批,春节前完成拓展规划的修编和审批。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委员会审批,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范围内,各个项目的规划设计采取即报即批的办法,提高规划设计的审批效率。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将开发区道路、上下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级建设计划,由市建委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管护。将用电规划纳入开发区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由供电部门按照开发区发展规划分步实施。当前,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尽快完善李宁材料工业园水、电、气配套,加快龙井大道、创业四路、科技三路等主干道建设,启动支干道建设,加快李宁工业园二期道路、排污管网及提升泵站建设,尽快将创业四路排污管网延伸至杨树港污水处理厂,启用污水提升泵站。

3、加大基础设施管理力度。将开发区范围内的园林、绿化管护、市政设施维修及水、电、气等配套设施纳入市级统一维护和管理。

四、提请市委、市政府应尽快明确和需审定的几个问题及建 议,(一)关于‚一区三园‛的运作问题。目前,市政府办公室正在组织开发区、东宝区、掇刀区及市直相关部门对‚一区三园‛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跨园招商利益分享办法进行研究,现已确定初步方案。建议市政府迅速审批‚一区三园‛方案,建立健全‚一区三园‛沟通协调机制,尽快组织实施,促进城区工业一体化发展。

(二)关于拓展规划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闹开发区、闹大开发区‛的要求,市政府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了发展规划草案,将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面积拓展至66.5平方公里(现有面积1 7.6km,拟拓展48.9km),四至范围为:东至襄荆高速,西至荆沙铁路、兴隆大道,南至团李公路、五岭林场南端,北至迎春大道以北500米、深圳大道东段。目前,该规划草案分别经市长办公会和市委常委会议专题讨论,并邀请了市人大、市政协和市内相关专家对规划草案进行了专题研讨。建议审批开发区发展规划草案,启动拓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考虑与掇刀区喜民园的关系,协调好开发区拓展规划与掇刀区喜民园规划,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在规划范围内适当增加商住用地,增强开发区‚造血‛功能;做好规划控制工作,确保规划范围内农户、建筑物只减不增;及早启动207国道改道和相关

22配套设施建设。

(三)关于李宁工业园二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李宁工业园二期共有主次干道6条,包括李宁大道、李宁三路、李宁二路、纵

一、纵

二、纵三路。目前,各条道路正在按建设进度推进。由于建设资金紧张,能否考虑探索采用BT或以地换建的形式,引进外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财政及城投资金压力。

(四)关于李宁材料工业园建设有关问题。李宁材料工业园:条主干道稳定层已全部完工,一期2350亩中的1589亩清表任务已基本完成,二期1 700亩征地补偿已启动。当前,李宁材料工业园建设和项目落户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三个主材料供应商落地难度较大。三个主材料供应商(冠太企业、石狮经纬纺织、KEE公司)属印染行业,环评需省环保局审批。目前,省环保局仅批复武汉和荆州两地发展印染产业,荆门不在规划之列。市环保局积极向省环保局争取支持,省环科院专家已到开发区实地考察和论证,认为杨竹流域范围没有环境容量,在开发区发展印染产业与规划不符,造成三个主材料供应商落地难度较大。二是建议迅速完成李宁材料工业园排污、电力管网长远规划,避免出现破路建设、重复建设的事情发生。三是明确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方案及污水排放指标。四是继续加大征地拆迁及场平资金筹措和支持力度,保障工业园建设顺利推进。五是建议参照李宁工业园的做法,组建李宁材料工业园服务专班,明确一个市直部门牵头。

(五)召开一次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发展的动员大会。建议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春节前在市体育文化中心召开5000人规模的动员大会,营造‚大闹开发区、闹大开发区‛的良好氛围,形成全市上下支持和服务开发区发展的合力。参会人员建议为:市‚四大家‛领导;开发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市直各部门班子成员及科级以上干部;东宝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掇刀区‚四大家‛班子成员、各部办委局负责人,掇刀石街办、团林镇班子成员,相关村(场)‚两委‛成员; 中省企业主要负责人、市直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发区企业负责人;开发区全体干部职工。

(六)出台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意见。为营造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政策优势,前段时间,开发区组织专班赴宜昌、襄樊等地考察学习,开展专题调研和讨论,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代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荆门经济开发区发展的意见(草案)》,已报请市政府研究室把关。建议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意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新优势。

(七)按‚一区三园‛的模式规范和调整开发区统计口径。根据开展区阶段性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周边地区开发区的作法,开发区管委会对开发区统计口径调整提出了两套方案。为体现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我们邀请省、市统计部门领导和相关专家对两套方案进行现场调研、比较论证,建议按方案一进行调整。方案一是: 高新技术产业园、东宝工业园、掇刀区整体数据(含江山工业园)及市直18家企业统计数据之和。即按市委、市政府提出提出的‚一区三园‛发展格局进行调整,以2008年底数据为参考依据,调整后预计开发区(高新区)全口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在湖北省1 5个开发区指标排名如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4.61亿元,排名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73亿元,排名第5位,各项指标排名为4-5名。方案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园、掇刀区(不含中省企业)及市直18家企业统计数据之和。(2008年底,市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27家,拟定将市直27家规模企业中除中省企业、供水、供电等公司外的18家工业企业纳入开发区(高新区)全口径统计范围)。以2008年底数据为参考依据,调整后预计开发区(高新区)全口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在湖北省15个开发区指标排名如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69亿元,排名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4亿元,排名第5位: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 3.88亿元,排名第5位: 开发区税收总额3.78亿元,排名第5位。

(八)调整开发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开发区体制调整后,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荆门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荆办文[2007)14号)明确调整开发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鉴于人事变动,建议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重新调整,并成立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三个工作专班,分别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九)加强开发区工作力量。目前,开发区机关仅有40名工作人员,面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服务等经济任务和专项工作,特别是在体制调整两年以后,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入园企业不断增加,企业员工不断增多,同时,面临一手抓招商建设,一手抓经营管理服务的转型时期,人手显得严重不足,工作人员满负荷工作,常年加班加点。如经济发展局,仅有4名工作人员,需履行发改、经济、商务、安监、统计、劳动、物价、科技等9个部门的职能,服务86个企业和项目;建设环保局也只有4名工作人员,需履行市建委和市环保局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批等16项行政审批职能,承担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的水电气配套、场平等工作。为此,本着‚强化经济服务职能,弱化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原则,建议进一步完善机编设臵和人事管理,加强开发区工作力量。一是明确管委会机关为

2.高新区 篇二

(1) 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12年底, 太原高新区按新办法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4家, 共实现科工贸总收入769.7亿元, 实现工业总产值732.5亿元, 实现利税38.0亿元, 出口创汇2.87亿元。

(2)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集聚效应凸显。2012年末, 太原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43642人, 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2035人, 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员12395人。高新技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园区科技创新与研发、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深入推进。2012年, 太原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35.9亿元, 科技活动人员13489人, 拥有发明专利325件, 共申请专利783件, 专利授权数511件。统计表明, 太原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是全区开展R&D活动的绝对主体。

2 太原高新区投融资现状分析

2.1 资金短缺严重影响高新区企业的发展壮大

资金短缺是高新区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 也是制约其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有的处于“孵化器”中的产品因资金短缺而不能及时转化现实产品, 有的已经走出“孵化器”产品因资金短缺而不能扩大生产产量、形成规模。不解决企业资金的瓶颈问题, 高新区企业的发展壮大将受到根本性的制约。

2.2 企业投融资环境恶劣, 融资渠道狭窄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 高新技术企业投融资环境尚未成熟, 融资渠道非常有限。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 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来源中, 自有资金是几乎所有企业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资金来源;银行贷款所占比重很小, 许多企业甚至根本没有银行贷款;科技扶持资金覆盖面小, 仅是一些企业资金来源的补充。

2.3 风险投资没有真正进入高新区为企业服务

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金融通渠道, 没有风险投资, 科技成果的转化、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会受到很大影响。现有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规模小、启动慢、投资主体单一, 融资手段落后, 管理体制不合理, 作用有限。在太原高新区,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 几乎与风险投资没什么关系, 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绝大部分采取“自力更生”的办法自己解决。

2.4 资本市场不发达

资本市场是高新区企业发展的重要阵地。虽然国家在股票市场上推出了高新技术产业优先上市的政策, 但在具体的操作措施上支持力度仍显不足。与沿海地区相比, 山西资本市场发展慢、规模小、上市企业数量少、筹资规模小。从企业所属的行业来看, 传统产业多, 高新技术企业少。从省内证券市场来看, 证券经营机构少, 远未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

3 我国高新区投融资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3.1 充分发挥政府在高新区投融资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政府投资发挥着提供公共产品、改善投资环境、提供信息和其他公共服务、引导、扶持和放大民间投资等市场和企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包括:提供市场组织创新规划等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制度性公共物品、提供财政出资的政策性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 以及制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政府资金扶持与引导政策等三个主要方面。

3.2 与金融业相结合, 形成1+1>2效果

高新区和金融业的结合, 产生以下两个效应:一方面, 高技术产业将触角伸向金融行业, 高科技前沿信息和动态通过科研机构、企业研发部门传递到金融业, 专职或兼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项目的评估论证, 从而产生高新技术产业评估机构;另一方面, 金融业向高科技产业渗透, 将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传递给高技术企业, 经济、金融专家协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并通过合股或参股等形式投资, 提供信用贷款, 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从而产生科技开发银行。

3.3 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加快利用风险投资的步伐

鼓励银行、企业, 科研单位、学校联合成立股份制风险投资公司, 多层次、多元化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 并允许部分养老金、保险金及其他长期资金运作。通过完善购并和清算市场等途径, 建立良好的风险资本撤出机制。建立高效的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 采取灵活的投资形式, 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确保风险投资机构的健康运作。培养风险投资人才队伍, 提高风险投资管理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3.4 建设相关的支撑体系, 完善配套体制

通过制度环境建设, 达到规范、促进高新技术行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的目的。完善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的制度环境,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制定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的有关政策, 包括金融、教育、人事、知识产权保护、财税优惠等方面;建设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的合理流动体制;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并加强监管, 保证其相对的独立性、权威性、公平性。

参考文献

[1]索玲玲.中小企业投融资与风险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

[2]刘曼红, (美) 林博.风险投资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

[3]王元.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13[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3.

[4]王景斌.关于我国高新区和国外高新区投融资情况的若干思考[J].现代商业, 2009, (11) .

3.高新区往事 篇三

1992年,锣鼓震天响,青岛高新区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诞生。它的成立意味着承载青岛产业自主创新的巨轮正式起航。

2005年,高新区宣布扩区,随着红岛经济区以及市南软件园的加入,“一区五园”的大高新区格局正式形成,象征着创新与希望的火炬在高新区这片创业的天地里熊熊燃烧。

2006年,形势陡变。曾经如火如荼。誓做时代弄潮儿的青岛高新区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摘牌。

2007年,新的高新区管委会正式成立。危机已然度过,建设者们却需要甩开膀子,从头创业。

百转千回。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高新区建业的人们又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青岛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卫平作为青岛高新区发展的亲历者向本刊记者讲述了个中曲折。

初创高新区

成立于1992年的青岛高新区前身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位于市北区的科技街,另一个是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

前者面积约O.175平方公里,在2009年以前是售卖各种电子产品的商场聚集地。后者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约0,8平方公里。1984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年,开发区在黄岛兴建,此后,黄岛就成为享有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优惠政策的特殊经济区域。到了1992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黄岛区体制合一,同年,设立青岛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6年3月3日,一份题为“关于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报告被呈送到了中南海,这篇报告提出要全面追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制定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计划。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该报告被进一步编制成了众人所熟知的“863计划”。该计划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2年,国家相关部门开始接受建设高新区的申请。税收和贷款等方面的多项优惠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各地创办高新区的积极性,青岛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自然也投入洪流之中。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两处作为申办高新区的储备区域都十分狭小,总的面积不过一平方公里。青岛市政府在考察之后决定新增崂山区株洲路一段作为高新区的一部分,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取名“青岛高科技工业园”。

当初为何不选红岛?据2012年7月青岛市政府发布的红岛经济区规划情况,红岛经济区范围包含青岛高新区、青岛出口加工区及城阳区红岛街道、河套街道,占地面积约为160平方公里。

张卫平说,那时市政府把红岛当做青岛未来发展的战略储备空间加以保护,尚未将其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更何况,红岛交通不便,开发时机不成熟。

“一园”、“一区”、“一街”,在国家科技部的审批下正式组成第一代青岛高新区。实际上,在成立初期,高新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高端企业的引进以及科学技术的研发重心都放在了崂山高科园。直到2006年,市政府下发文件,撤销高科技工业园管委会,成立高新区管委会,与崂山区政府仍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形式上,青岛高新区终于有了一块总的牌子,但崂山区政府还是主要管辖株洲路一块的高新区,其他两处分别委托市北区和黄岛管辖。”张卫平回忆道。

“一园”、“一区”、“一街”。在国家科技部的审批下正式组成第一代青岛高新区。实际上,在成立初期,高新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高端企业的引进以及科学技术的研发重心都放在了崂山高科园。直到2006年,市政府下发文件。撤销高科技工业园管委会,成立高新区管委会,与崂山区政府仍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发展瓶颈

尽管扩充了8平方公里的面积,高新区仍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的窘境。

1994年,青岛市对崂山区进行行政区域调整,新的崂山区以高科技工业园为中心,下辖中韩、沙子口、王哥庄、北宅等4个街道办事处。

“除去农业用地,崂山高新区的实际可用土地并不多,只有大约一万亩。在这一万亩土地中,海尔集团工业园占地就为1500亩。”纵观全国其他高新区,济南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面临空间制约的问题。经原国家科委批准,济南高新区进一步扩大新建区。“九五”期间,高新区注重加强了新建区投资环境建设,实现了新区建设、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全面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分别是“八五”期间的两倍以上。

即便当时的高新区处于崂山风景区以及青岛城区夹缝之中,在培育企业方面,还是取得一定成绩。

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中国创业板第一股青岛特锐德。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德合资企业,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它是中国最大的箱变研发、生产基地,于2004年3月在青岛市崂山区外贸委获得了外商投资企业的批准证书。

张卫平认为,早年的青岛高新区培育了一批“能够拿得出手”的企业,为现如今的崂山高科技工业园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高新区扩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情在2005年有了转机。是年,国家宣布接受高新区扩容申请,新的扩容土地要符合国家关于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是建设用地。而红岛作为1951年国家指定的制盐工业用地符合该标准,成为高新区突破空间桎梏的新希望。

在科技部的督促下,高新区将管理委员会的总牌子迁到了市政府。成立由十二人组成的青岛市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至此,新高新区的组成部分包括市北区科技街、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高科技工业园、红岛经济区。后来随着市南区软件园的加入,青岛“一区五园”大高新区概念形成。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青岛高新区曾遭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评。这引起了山东省科技厅和青岛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在青岛市政府的牵头下,由青岛高新区管委会正式成立,它主要管理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而其他园区仍委托给所在区管辖。

“十多年来积累的企业和人才都留在了原有园区,高新区又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张卫平说道。

4.参观高新区作文 篇四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参观连云港市的高新区。临走前,爸爸在我的背包里放了一个小本子,写了几个字:小记者采访本。并且告诉我,今天我们是以小记者的身份参观高新区的,看到有意思的事情可以记下来。

高新区离我们学校很近,我们坐着公交车很快就到了。在大门口我们群班同学合影留念后就坐上电梯上了五楼。

到了五楼,我们在一位叔叔的`带领下进了一个房间,里面摆着好多电脑,同学们戴上一个像眼镜一样的东西,电视上播放出“眼镜”里播放的内容,同学们津津有味的看着。叔叔告诉我们这是VR眼镜,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产品。

接下来我们到了另一个房间参观机器人。有拼乐高的,还有还会跳舞的,不时发出声响。还有一款机器人可以当手机用,同学们都特别感兴趣,争着想亲自体验一下。机器人能做好多不同的事情,我不禁感叹:这些技术员叔叔阿姨好厉害,这都是他们研发的产品啊!

5.入住高新区的申请 篇五

奥威(山西)防水建材有限公司 关于入驻长治高新区科技孵化园的

长治高新区科技孵化园:

奥威(山西)防水建材有限公司是经长治市商务局招商引资、长治市发改委立项、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香港奥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投建的外商独资企业。公司现与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德国BASF化工有限公司进行深度技术合作,全面研发全球最领先的新型防水材料生产配方及工艺技术,依托香港奥威国际集团强大的资金实力,依托优秀的研发及管理团队,致力于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建筑防水工程的施工。工厂坐落于长治市屯留县李高乡王公庄,规划占地面积230亩,年生产能力50000余吨。目前年产10000吨新型防水材料项目已经建设完成并于2014年9月19日顺利投产,全国销售、招商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当中,通过大规模地毯式无缝营销,两年内将建成600多个市、2800多个县的销售网络,预计销售额达6000万元,年利税额943万余元,两年后的销售额可望突破亿元大关。

公司除了与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德国BASF)进行深度的技术合作外,通过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及大规模的研发资金投入,依托长治当地的优势资源以及对长治工业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等),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研发出了“粉煤灰在新型建筑防水材料中的应用”以及“煤矸石在新型建筑防水材料中的应用”等高新技术产品,目前已经申报技术专利6项,还有两项技术专利也即将完成研发工作。与此同时,我公司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它将填补山西省在高新科技领域中没有建筑防水产品的空白。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公司的产业发展步伐,贯彻执行公司“产、学、研”相结合的战略规划,提升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品牌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我公司特申请在长治高新区科技孵化园成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拟设立中心实验室、产品中试区、实验办公区、试验材料储存区等区域,计划使用面积400平方米,敬请批准!

特此申请!

奥威(山西)防水建材有限公司

2014年10月15日

奥威(山西)防水建材有限公司办公室

6.高新区品牌形象口号 篇六

1、智慧新城,魅力新区。

2、智汇高新,创赢未来。

3、活力新区,智赢未来。

4、魅力郑州,智慧高新。

5、创新策源地,科技智慧城。

6、用“新”创出我天地。

7、智慧加奋斗,新城在招手。

8、郑州之芯,创新之擎。

9、智慧产业孵化地,高新技术聚集区。

10、逐梦郑州高新,创享美好生活。

11、智创宜居“郑”当下。

12、智汇郑州,链接世界。

13、筑郑州核心,创千亿园区。

14、魅力高新区,智造新未来。

15、高新强国梦,郑州打先锋。

16、创业高新区,梦想快一步。

17、时势造英雄,高新创辉煌。

18、智·汇高新,创·赢人生(天下)。

19、科技新浪潮,智慧新郑州。

20、引领高新,飞黄腾达。

21、荣领新使命,智创新未来。

22、郑州高新区,与世界同步。

23、智汇高新,助梦成真。

24、高立大河之城,新区智赢未来。

25、智慧科技,宜居郑州。

26、梦起郑州,扬帆高新。

27、创新策源地,智慧宜居城。

28、宜创宜业宜居,高端高效高新。

29、抓住大好时机,创造高新奇迹。

30、汇硅谷品牌,创科技未来。

31、古韵郑州,智汇高新。

32、中原火车头,郑州来牵头。

33、郑州高新,智创多赢。

34、梦起郑州,智汇高新。

35、商·聚高新,智·赢未来。

36、智汇郑州高新,与世界同步。

37、高新不忘初心,智创新城同心。

38、郑州,来这里放飞你的梦想。

39、智慧郑州,独领风骚。

40、智汇高新,创无止境。

41、黄帝故里,智慧新城。

42、智·汇郑州,创·享未来。

43、智慧一品中原地,郑州万众创新城。

44、郑州(世界)智高点,自创新引擎。

45、中原硅谷,郑州核芯。

46、智慧高歌,新区畅享。

47、智汇郑州,逐鹿中原。

48、智慧郑州,敢为人先。

49、创新活力,机遇共享。

50、郑州高新区,让产业引领中国科技。

51、智慧郑州,魅力绽放。

52、筑梦郑州,“创”出名堂。

53、兴商通天下,务实创精彩。

54、创新无止境,奋斗不停留。

55、智汇郑州,创业之邦。

56、智·汇高新,创·赢未来。

57、牵手郑州高新,创业梦想成真。

58、科技成就辉煌,智慧势不可挡。

59、郑州高新区,离梦想最近的地方。

7.高新区 篇七

牛启忠同志在讲话中指出, 近年来, 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立足本市比较优势, 突出打造区域品牌, 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为“大临沂、新临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正是临沂信息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临沂高新区信息产业局和电子信息产业园的成立, 为临沂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希望临沂市把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建立当做一个新的契机, 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招商引资力度, 利用好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 加快临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步伐, 并按照《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园认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 加强园区的行业管理和统计工作, 大力推进园区建设, 促进园区跨越式发展。

下午, 牛启忠同志出席了临沂市软件行业协会成立大会并讲话。随后, 牛启忠同志一行在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连承敏、副市长慕增利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 考察了临沂市规划展、临沂立晨物流、航宇RFID体验测试中心等单位并听取了中国临沂商城电子商务交易中心、RFID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和临沂市软件科技园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 仔细了解项目的市场运作和发展潜力等情况, 详细询问了项目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临沂市科学判断产业形势, 努力发挥后发优势, 大力发展RFID、软件产业、电子商务, 已收到初步成效并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给予高度评价。

8.建设国际一流高新区 篇八

一是建设高端要素与专业要素的聚集高地。苏州科技资源相对匮乏,因此我们把聚集高端要素和专业要素作为克服瓶颈制约的首要任务,力求在吸引国内外著名的研究型大学、研究机构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集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尤其是研究型团队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风险投资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努力将苏州高新区打造成各类要素的首选之地。

二是建设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的发展高地。建设高科技园区的目的就在于形成科技与产业互动并进的局面。所以,我们非常注重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增强符合国际科技与产业发展方向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加快发展,实现优势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集群式发展;依托产业集中科技要素,促进特色产业的加快发展,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三是建设内生力量与外源力量的融合高地。我们在建设高科技园区过程中,牢固树立开放建设、开放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组织科技资源,在外向发展中提升高新区的科技竞争力。同时,大力培育民营科技企业,切实提高本土企业的科技实力。

四是建设体制机制与文化建设的创新高地。我们在管理体制、投融资机制以及人才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创新,以形成具有特色的机制,以机制的优势保证高科技园区建设的强势。同时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以思想的解放促进自觉的行动,形成人人想干事、干实事、干大事、干成事并且不出事的良好氛围。

为更好地推进苏州高新区的“二次创业”、争创“一流园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正在并将持续推出和实施以下关键举措:

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科技创新统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苏州高新区现有产业基础和全球产业发展趋势的结合点上,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即以科技创新提升发展电子信息支柱产业,引导发展汽车零部件、环保等新兴产业,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积蓄力量,从而在整体上提升苏州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层次。

强化核心载体功能开发,着力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水平。深入实施“聚焦科技城”战略,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将苏州科技城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科技核心区,凸现三大功能,即科技资源的集聚功能、各类主体的协同功能、新兴业态的培育功能。

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努力增强自主创新内生力量。切实把实施“科技小巨人”战略、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发展放上重要位置。积极搭建多元化的融资平台,切实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支撑;全面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功能,切实为民营科技企业成长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继续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着力为民营科技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全方位服务;切实强化政府的激励与引导机制,着力为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支撑作用。进一步理清“人才强区”战略总体思路,坚持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加快建立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选拔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进一步明确“人才强区”战略的工作重点。着力形成以高科技企业为依托的区域性人才载体;着力引进国内外著名的研发机构,加快建设骨干性人才载体;以“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念,加快建设“两栖”式的柔性人才载体,切实为建设高科技园区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推进体制机制与政策创新,不断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潜能。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并重,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新体制、新机制。一是理顺科技管理体制,构筑富有苏州高新区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格局。二是完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探索建立有利于转变发展模式、完善运行机制、改善环境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使建设高科技园区的目标要求真正内化为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三是制定激励促进政策,切实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风险投资、有利于加大科技投入、有利于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有利于整合科技资源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提升区域建设管理水平,致力营造最佳综合发展环境。加强城市功能开发与建设,高标准推进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框架建设,加快形成产业设施与生活设施、工作设施与休闲设施并重的建设格局,生产服务型与生活服务型并进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建设高科技园区对城市功能提出的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与建设,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努力将苏州高新区建设成为各类创新机构和创新人才近悦远来的区域。加强山水人文环境保护与建设,最大限度地放大“真山真水”的资源优势,大力弘扬“崇文、融和、创新、致远”的苏州城市精神和“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高新区精神,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作者系中共苏州高新区工委书记)

上一篇:精准扶贫宣传标语大全下一篇:助理营销师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