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名著阅读感悟(精选16篇)
1.高中英语名著阅读感悟 篇一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接触的讽刺小说。经过格列佛去的“小人国”、“大人国”和“飞岛国”,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之间的一些矛盾,还有他们的腐败和丑陋,和他们长期积累的剥削和掠夺。这本书共分为四部。第一部:写了格列佛喜爱航海生活,第一次去航海是一艘叫“羚羊号”的远方太平洋的船上,之后穿在途中触礁沉没,格列佛侥幸逃生,走到了一个叫小人国的国家。
那里的人们仅有六英寸,只相当于我们人类的二分之一。那里的国主、大臣和居民们十分的贪婪、残忍,并且野心很大,与邻国之间战火很多,个个明争暗斗。第二部:写了格列佛坐的是一艘名叫“冒险号”的船再次出海,有惊喜的来到了另一个国家,那里的居民在格列夫的心总是如此的高大,这些居民犹如铁塔,这就是“大人国”,那里虽然没有一种完全的礼貌体系,但民族诚实,处于一种自然状态。第三部:写了个列佛航行坐的是“好望角号”,这次航行他先后到过“飞岛国”、“巫人岛”等等地,见识了许多趣味的事,后经日本、荷兰回到英国。
第四部:格列佛第四次航海被举为“冒险号”的船长,这次他来到的国家是“慧马国”,在那里马是一种高贵而又理性的动物,也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而另一种长相像人,名叫“耶胡”的动物则贪婪、嫉妒,是罪恶的化身。《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奇书,他不单纯是少儿读物,而是饱寓讽刺小说和批判的文学作品,在这些虚构的国家里,足够找到英国人的痕迹,看似很荒延不经,实则寓庄于谐,以冷淡掩深挚,从荒延出心酸,从这种意义上说,《格列佛游记》也是现实一种。
当我看到慧马国这一部时,我深深的被慧马的诚实,不去骗别人这种精神而感染。慧马和慧马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它们的善良、智慧等,的是我期望我们这个世界能相慧马国这样完美。与此同时,我还认识耶胡这个动物。耶胡这个动物嫉妒心强,它贪婪。我想:我们做人不要像耶胡一样贪婪、嫉妒心强,要想慧马那样真诚而善良。总之,《格列佛游记》使我学到了课文没有学过的,他让我们学会了做人要诚实,不要总想着超过别人,要取长补短,这才是《格列佛游记》告诉我们的道理。
格列夫游记名著阅读感悟3
暑假是个放松身心的好时间,在这个闲暇的暑假中,拿起《格列佛游记》,仔细阅读着其中趣味、惊险的故事,真的能够把人带入斯威夫特的游历的世界……
书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个爱好出游的人,他渴望着周游世界,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也许正是他那无畏的探索精神,才让我们也领略到了这奇特的四个国家吧。
我想,利立浦特与布罗卜丁奈格,也就是小人国和大人国,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了。利立浦特的居民们虽然都可是是一般人手掌那么大的人,但他们却十分的勤奋与聪明。格列佛为这个国家出了不少力,最终却遭到了朝廷中人的弹劾,被迫离开这个国家。这也从某个角度折射了当时英国政府的昏暗、各党派之间的争斗以及与法国的战争等等,充分表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在大人国,格列佛又从小矮人的角度仰视人类,讽刺了人类的一些不好的习性。
第三部中的飞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飞岛上的人们只重视音乐与数学,一点没有想到要全方面发展,才能让国家强大起来。并且那些致力研究一些奇怪实验的人,譬如用蜘蛛网作防线,用嗅觉、触觉辨别颜色,还有把粪便还原为原先的食物等等。这些实验都是很愚蠢,有的实验甚至根本没有意义,但他们却依然热衷于做这些实验,而不去造更好的房子或是种植出更优良的粮食,让土地都变的荒废后还不以为然,真的令人不解。作者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科学研究者,并讽刺了人类的疯狂和邪恶的本性,人性随着历史的前进一步步地堕落,走向深渊。
在慧嘶马国中,格列佛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嘶马。在慧嘶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地方。在那里,你不需要研究别人说话的真假,因为他们不明白说谎是什么。
可是,格列佛却因过于崇拜慧嘶马,而成了愤世嫉俗的偏执狂,根本看不到人的优点,把人看作与野胡一样,最终格列佛也成为了作者嘲讽的对象。
这部小说真实地描绘出了一幅格列佛出游的图画,让读者看到了社会上完美的一面与黑暗的一面,由此也想到了很多。
2.高中英语名著阅读感悟 篇二
名著阅读想要真正落到实处, 还必须有赖于各学科的通力合作, 协调好各学科间的关系, 切实保障阅读时间。平时语文学科为其他学科让路, 黄金周、寒暑假其他学科为语文学科让路。名著阅读时间选定在“黄金周”和寒暑假, 这可以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查阅资料, 轻松而又充分阅读。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班学生的实际, 参考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的书目, 选取一定数量的书推荐给学生, 每学期两至三部为宜, 即每个“黄金周”阅读一部, 寒暑假各阅读一至二部。书目可分为必读书和选读书。必读书要求全班学生共同阅读, 以便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和检测, 也方便同学间交流。选读书可由学生自行选择, 如果学有余力, 还可鼓励他们按自己的兴趣另选读物, 课外阅读一定不能贪多, 分量不宜太重, 否则很容易有始无终, 反而养不成良好习惯, 甚至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二、阅读方法巧指导
名著阅读, 读是基础, 读是关键, 学会阅读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 在开展名著阅读前,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七年级上册《关于名著阅读》一文, 就介绍了一些很实用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方法的启蒙。如读书前先读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后记, 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浏览、粗读、精读、跳读和猜读相结合, 做读书笔记、写摘要、列提纲、做卡片、圈点批画、写读书心得。后面的名著导读, 实际上该名著的阅读提要。它包括对全书的介绍、阅读建议、精彩片断以及对这些片断的点评, 实际上是起个示范的作用, 引导学生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开展有效的阅读。
三、阅读目标巧制定
学生读名著, 容易浮澡, 容易松懈, 容易走马观花。明确具体要求, 能促使学生沉下心来, 心无旁鹜地进行阅读, 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名著。在名著阅读前, 不妨让他们带着问题读书, 并提出几个层面的要求:
(一) 读通读懂。
(二) 整体感知。
(三) 单项探究。
这三个要求有一定梯度,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自主选择阅读所能达到的层面要求, 并通过圈点批注、写故事梗概、写名著人物颁奖词、妙点揣摩等方式来呈现阅读效果, 以便为后续的阅读成果展示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做准备。这一策略的实施, 不仅引起了学生阅读的意向, 而且指导了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想看”“看懂”的情感立场上自主进行阅读, 让学生明确阅读所要达到的要求, 掌握自主阅读阶段的策略, 可使他们真正博采文化精华, 享受名著阅读。
四、实践活动巧设计
为了检验阅读效果, 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 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后续的实践活动。如, 开展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编文化墙报、阅读与争鸣等,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名著阅读汇报竞赛”, 它要求人人参与, 汇报发言限时5分钟左右, 汇报内容包括文字常识性简介, 妙点揣摩 (或主题、或人物形象、或结构、或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评析) 。竞赛时指定几名语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评委, 从发言者的仪态仪表、语言表达、内容质量几个方面评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另指定两名同学记录发言者所谈的书名以及评析的侧重点, 备日后查用。会后小结评比, 公布竞赛结果。汇报可利用晚自习两小时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延长, 亦可增加汇报次数。学生在阅读完某部名著之后这种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以及在经验与智慧的共享中, 不断升华做人的高贵情感, 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特别是学生自选篇目的交流, 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明确了目的, 我们就有了动力;积累了底蕴, 我们就有了基础;掌握了方法, 我们就有了“钥匙”;经常阅读, 我们就形成了能力。只要我们精心安排, 悉心指导, 日积月累, 学生的语文素养终会更上层楼。
3.初中英语经典名著阅读实践研究 篇三
【关键词】初中英语;经典名著阅读;实践研究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量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三级: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 4万词以上;四级: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五级: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标准(2011年版)》在情感态度方面,要求中学生能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主动参与有助于提高英语能力的活动,有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沟通和表达,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显然,要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只靠教科书是远远不能保证足够的语言输入量的。因此, 教师必须设法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就变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将阅读的视野延伸到课外读物上。
二、研究背景
国外学者对课外阅读的研究
国外的很多语言专家对课外阅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们对课外阅读的材料、学习本身,对教师以及社会环境对其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细致的研究。
F.M.Hafiz和Iudor(1989)在英国,设立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由巴基斯坦儿童组成的泛读班,使用英语分级读本。旨在调查为乐趣而进行广泛的阅读是否能提高被试者的语言技能,特别是阅读和写作的技能。结果表明被试者的语言行为有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在写作技能上。在教学上,该研究证实了使用分级读本的泛读价值。
Mquilla (1997)和Day £Bamford(1998)的研究指出了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应起到的作用,许多研究者建议通过适时地增加学生课内外的阅读量来达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钟敏,2007)。这样不仅扩展其词汇量,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国内对课外阅读的研究
吴玉玲(2008)将简易读物与高中英语课程相结合。实验结果表明:英语简易读物和英语课程相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王佳娣(2008)对将课外阅读纳入英语阅读课程体系作了可行性分析,建议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她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证明这是一种有一定意义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的徐素慧(2010)在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上发表文章《刍议初中英语课外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认为教材选择要做到内外并举,循序渐进;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难度适中,趣味相投的原则。
综合以上国内外研究成果,本研究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开展经典名著阅读更有创新之处。
三、研究的意义
《标准(2011年版)》强调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使其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英语经典名著阅读内容丰富,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语言地道流畅生动,而且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故事的情节,品味经典语言,融入作品所创造的氛围,与作者形成潜移默化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热情和渴望。
四、研究的目标
本项研究主要在于探索英语经典名著阅读的策略与方法。对初中学生而言,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实践英语经典名著阅读,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对教师而言,打破了教师单一研究课本的传统,积极鼓励教师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收集。同时,此项研究使英语经典名著阅读校本课程化、系统化。
五、研究的思路、方法
经典名著阅读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新的发展机会。我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所选择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经典名著分级读物。并采取具体行动方案促进名著阅读活动顺利开展。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撰写读书笔记
读书报告可分为摘要式(summarytape book report)和简评式(brief-comment book report)。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要求作摘要式读书报告,即把原著中精美的语言、精辟的论点摘抄下来,不掺杂自己的看法,不需要任何发挥。能力稍突出的学生,可进行简评式读书报告,即可将原著情节或论述要点进行复述,也可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通过读书报告,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同时大大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语用能力。
2.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名著阅读
利用电影、网络视频等媒介进行文字与影像的补充与促进。如学生在读《爱丽斯之梦游仙境》时,为学生播放相应的电影。选择影视作品片段为学生播放,让学生与名著进行对比阅读。名著讲究文字的形象化,影视作品讲究视觉化。将文字与意象相结合,是积极的文本再现的过程。提高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学生对名著的内容及其传递的信息与情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3.定期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指导课
(1)读书交流
让学生把名著带入课堂,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交流心得体会。倡导生生同读,师生同读。鼓励学生用自己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交流阅读的作品。将阅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可以根据问题生成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问题供大家畅所欲言。
(2)多种形式展示阅读
指导学生名著阅读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自己确定一个专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学生可以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展示阅读。如角色扮演、电影配音、手抄报展示等。鲜明的人物形象被学生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助于这部分同学深度剖析作品片段, 又有助于其他同学更直观的了解作品内容。
4.多元化评价
为督促学生自觉地并积极地进行名著阅读,教师可以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评价。
首先,由学生小组内认真阅读读书报告,根据语言的连贯、文章概述的简明扼要、语言的正确、书写的美观等方面,由组内成员共同评定出不同的等级(A优秀,B良好,C合格,D有待改善)。各小组被评为优秀等级的可以在班级英语角展示。
其次,制定阅读自我评价表。
为促使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名著阅读,使其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制订阅读自我评价表,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提高阅读质量。
英语名著阅读自我评价表
学生姓名____时间____ 阅读作品____
再次,充分利用班级英语角。
每个班级设置英语角展板,分为评价栏、推荐栏、展示栏、阅读之星四个栏目。在评价栏里公布本期阅读评价表,在推荐栏展示学生推荐段落欣赏或作品赏析等,在展示栏展示被评为A等的读书报告、优秀手抄报等,综合各方面,评选出本期阅读之星,贴上照片并配以阅读之星寄语。以此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最后,利用好名著作品后评价手册。
为丰富评价形式,了解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情况,我们可以进行阅读检测,设计一些易做的理解题。如:单选题,排序题,回答问题等考察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选词填空,单词释义等考查作品中设计的课标词汇;选用合适的短语完成故事概要,加深学生对人物关系的分析或主题分析,鼓励学生深层次理解。
结语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开阔人生事业,拓展心智空间,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见识才干,从而陶情冶性,提高人生的境界。经典名著阅读是学生提高语言水平、丰富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既是一种课程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原则,同时也是一种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行走在经典名著阅读之路上,有芬芳,有荆棘,但我们坚信:有我们的坚持,必有我们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蓝仁哲,语言·文学·人学[A].《外语名家论要》.主编.张后尘.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张爱珍.《农村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1
[4]钟敏.《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
【作者简介】
高媛媛(1982.02- )江苏如东人,一级教师,南通市骨干教师,如东县学科带头人;如东县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多次执教市县公开课;2014年参加南通市中考命题工作。
4.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阅读感悟 篇四
看了才知道原来《红楼梦》又叫《石头记》,是一块石头所见的事。是讲一个大家族从兴旺到没落的全过程。这个大家族中有上百名女子,却只有一个叫贾宝玉的男孩。许多女子都围绕着他,为他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然而他又和林黛玉最为要好两人恩恩爱爱却又和薛宝钗结婚最后又做了和尚。
故事离奇又曲折我有点搞不太明白了。说句不太该说的心里话――《红楼梦》我不太喜欢,理由是里面的女人们太柔弱了,太没骨气了!就不能学学花木兰吗?就不能自我振奋点吗??妈妈指点我迷津让我跳出故事情节单纯从小说的文笔中去找寻值得我欣赏学习的精华。
5.高中经典名著阅读活动方案 篇五
江苏省高邮中学
吴卫东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熟悉经典名著,亲近经典名著,走进经典名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文学基本素质和文学修养。
【理论支撑】
“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博尔赫斯语),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和精神建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十分重视经典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经典阅读在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语文素养上的独特功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部分第10条指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里不仅指出了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而且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化指标。
【现状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除了文科生对经典名著还有些熟悉,因为高考语文加试内容考名篇名著阅读,不少理科生生对经典名著知之甚少甚或一无所知。经典名著阅读步履维艰,现状不容乐观。
探讨形成经典名著盲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典名著本身方面。有的名著的年代距离我们比较久远,有些作品语言文字比较艰深或者篇幅比较长,令不少学生望而生畏,浅尝辄止。
2.学生方面。由于沉重的升学压力,再加上数理化等学科的围剿,连正常的语文教学也只能偏安一隅,更何况涉猎经典名著呢?
3.教师方面。语文教师承担着传播经典名著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大部分教师课业负担太重或其他原因,平时可能很难接触或根本就不接触经典名著,语文课仍然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去教”,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引导,这又怎么能使学生走进经典名著呢?
4.家长方面。很多学生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看到孩子看课外书籍,不问青红皂白就强行阻止。
5.社会环境方面。花里胡哨的网络文学、庸俗低级的地摊文学、粗制滥造的影视文学影响并左右着我们的学生。一部《武林外传》,居然有那么高的收视率,不能不说是悲哀。更有甚者,有些影视剧作不仅不尊重经典名著,而且还在恶搞经典名著,致使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经典名著原来就是这样,根本不需要阅读。【活动内容】
一、阅读活动的开展条件:
1.教师先行研读。语文教师身体力行,自己先读,才能与学生游刃有余地展开交流,更好地指导学生去读经典名著。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一要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二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三要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要有科学的指导。一是书目的指导。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的“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为依据,当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删;二是时间上的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合理的安排好阅读时间;三是方法上的指导。教师先应教会学生看书的封面、出版社、说明、作者介绍、序言等等正文以外的东西,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读、朗读、浏览、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
二、阅读活动的开展形式:
1.复述故事。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课前布置学生看与此关联的第2回和第3回,上课时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或者精彩的描写片段;
2.专题讲座。比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作者生平与创作”“主要人物关系”“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写作特点”等,其中可以穿插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的精彩片段。
3.知识竞赛。每个学期可以围绕指定的经典名著从文学常识、主要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方面出几份知识竞赛试题。
4.读书报告会。以校或者班级为单位,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
5.与背诵结合。平时的语文课或者各种类型的考试穿插经典名著知识的默写。
6.利用相关媒体。要求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观看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等。
7.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小论文,并进行展示、比较,最后做出总体评价。
【活动意义】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黄山谷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高中生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具体讲有三个方面的效应:
1.精神激励效应。经典名著中那些歌颂英雄人物、抒发豪情壮志、描绘理想的作品,具有强大的精神激励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立志成才是非常必要的。
2.情感熏陶效应。那些描写热爱祖国、思念故乡、歌颂母爱、爱情和友谊的作品,对熏陶和丰富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的作用。
3.明理言志效应。绝大部分经典名著在做人、治学、理想追求等方面具有许多至理名言,这些格言警句体现了价值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高度。
【附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剧本,如王实甫《西厢记》、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
6.阅读名著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篇六
recently people who tend to read classics are shrinking, while in the past classic staff had a large popularity for all kinds of individuals. why does this phenomenon come out? the reason for this problem is from many aspects, mainly as follows.
the first reason is that people do not have enough time to read and reluctant to spend their valuable time in books. a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ast, a multitude of characters surge into their money.
in order to earn more incomes, they kill their all time in their jobs, and they even don’t want to take a little of their all time to read. the second reason for causing this phenomenon is next.
nowadays piracy books become growing popular, especially classics. this problem, to some extent, affects people’s moods and interests of reading classics.
so a wealth of individuals of reading classics turn to dramatically shrinking.
7.高中英语名著阅读感悟 篇七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名著阅读,写作能力
写作是一种书面表达, 是一种思想和信息的输出, 只有输入足够多的信息才能有东西可表达。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名著阅读应给予充分重视,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同时, 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 学习写作的基本技法, 写出情理兼备的作文。
一、小说阅读引导学生记叙类文章写作
记叙文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写作文体, 很多学生写作的记叙文写人不生动, 叙事不具体, 故事没有波澜, 读起来没有兴趣或者深入阅读下去的欲望。阅读完作文以后, 没有多少情感的触动, 也不能够从中得到一般或者突出的生活感受或者感悟。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时, 尤其是一些小说, 让学生能够学会借鉴方法和技巧, 能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写出扣人心弦的故事, 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 并能够得到一定的情感陶冶和思想启迪。
例如, 阅读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时, 在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基础上, 感知作品“永不言弃、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主题, 然后, 从写作的角度, 让学生借鉴人物描写的方法, 以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 将人物形象在具体描写中塑造出来, 让读者能够通过具体的描写感知生动鲜活而又饱满的人物。在以后的写人类记叙文中, 从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方面写人, 这样的人物就会鲜活起来, 就会具体起来, 就会丰满起来。又如, 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其中很多的小说不仅人物鲜活, 而且故事情节设置也值得借鉴。比如, 阅读其中的小说《祝福》, 鲁迅先生在情节安排上先让祥林嫂在热闹、祈福的祝福节日中死去了, 然后再从祥林嫂初次到鲁镇、离开鲁镇、再次回到鲁镇、再次离开鲁镇来安排故事情节。这种倒叙的手法, 是小说设置的一个悬念, 学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作方法, 通过倒叙的手法, 让叙事类作文更吸引人, 引发人的思考。
二、现代散文阅读帮助学生学习散文写作
小说和散文占据文学作品的主体地位, 现代散文是文学作品中的一支奇葩, 以其叙事、写景、抒情更为具体细腻, 更能够表现人的心境, 为人所喜爱。高中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一些大家的散文集, 感知文人细腻的心理, 从中更好地感受生活、感悟人生。高中散文名著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阅文、阅情、阅人生的基础上, 借鉴一些散文的写作方法, 以此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也能写出文笔隽永、情理兼备的散文。学习写景散文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 学习叙事散文中生活事件的选取、叙事和心理情感的表现, 如何将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绘中, 如何在叙事过程中展现个人的情感和感悟, 以此写出优秀的散文。
朱自清是现代散文大家, 在中国散文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的很多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他的散文集列入高中语文新课标推荐名著阅读书目。比如, 《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在让学生能够学会通过景物描写, 表达自己的感受, 运用比喻修辞描摹景物, 描绘画面, 把人带进一定的情境中去, 以此更好地感受景物, 理解心情。郁达夫在我国现代散文中占据重要地位, 他们的散文也是值得学生阅读的名篇, 让学生在阅读他的散文时学会写作, 又如, 《故都的秋》是最为代表性的作品, 让学生感知作者对北国秋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学会散文的写作, 如何将写景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都能够在文中更好地应用, 以景物表现表现其特质, 以直接抒情表达情感。这篇散文开头两段以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达对古都的秋的强烈向往之情, 将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进行对比, 进一步突出北国之秋的特别的清、静、悲凉;结尾一段又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秋的喜爱和留恋, 构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美。学生在写作散文时完全可以依照这种模式, 来开头和结尾, 表达情感;中间部分借鉴《古都的秋》或者《荷塘月色》, 景物描写和画面描绘, 很好的写景抒情类散文。
三、于名著阅读中历练议论文论说能力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作文训练的重点, 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生动准确而又鲜明突出地摆出自己的观点, 安排合理的作文结构, 如何写得有理有据, 让人认可, 叫人信服, 成为教学的重要突破点。很多学生写作没有素材, 说理不够透彻, 选材较为浅薄。在名著阅读中让学生积累素材, 学会建构文章, 做到说理充分有力, 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
例如, 阅读古代论说散文, 学习名家立说树言。比如, 苏洵位列唐宋八大家, 他的散文不少都是表达个人观点, 说理充分有力, 代表性散文《六国论》, 阅读时, 苏洵开头开门见山提出的自己鲜明的观点“: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这种一破一立的方式值得学生借鉴, 在以后的议论文写作中, 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中间论证通过比喻论证、引证、对比论证, 生动形象而又充分有力。阅读荀子的《劝学》, 让学生借鉴议论文的结构, 提出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分析为何要学, 论述如何去学。学生写作议论文可以按照这样的结构, 并借鉴比喻说理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素材, 更好地充实自己的文章。
总之, 著名思想家朱熹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句告诉世人如何才能够让心如此澄清, 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活水。也在告诉人们如何才能有更新思想, 才能不至于落后腐朽, 唯有多读书。高中作文教学需要将名著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丰富学生情感、拓展学生阅读面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借鉴方法和技巧, 全面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黎宗斌.高中作文教学模式浅析[J].吉林教育, 2014 (16)
8.高中英语名著阅读感悟 篇八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阅读;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相辅相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可以说从最初时代所涌现的语文名著阅读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就已经紧密,也最利于实施审美教育。因此本文细致的来谈谈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特殊联系。
一、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特殊联系
1.文学名著的概念内涵
在『文学』的分类中,把文学归属为社会科学的学科之一,与哲学、政治、法律等并驾属于社会的上层学问,口头文学是文学最早出现的形式,最初的口头文学通常与音乐联结成可以演唱的一种抒情诗歌。中国的《诗经》、印度的《伊利昂纪》等被认为是最早的书面文学。在先秦时期把文学写成作品都可称为文学,到现代就常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文学可以理解为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精神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语言、通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各异的形式(体裁)来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或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名著』通常指具有永恒的主题,有精典的任务形象,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能够经过时间的考验,有一定的知名度,不仅具有流行性,而且有经久不衰的特点。
由此,文学名著可以理解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运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内心情感及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生活,具有永恒主题和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能够经受时间考验,在社会上呗广泛流传的文学作品。从对文学作品名著这个理解我们可看出,文学名著是五国界的,无时间界定的。基于此,文学名著一直以来成为语文教材选材的重要课程资源,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因此也成为语言教学、思想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
2.审美教育教育概念界定
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的《美育书简》是席勒于1793—1794年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封信,信中他对一系列教育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思考,他认为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美的心灵,充当人类的教师,这对后来审美教育思想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审美教育是运用各种媒介手段使教育者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从而使教育者感知美知、鉴赏美、创造美,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在审美过程中通过美的事物来使教育者的情感与心理上受到影响,是一种情感教育方式。
二、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1.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地位演变和确立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育目的、结构与教育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它整体上规定着某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内容选编的依据在教学上的建议,是写作教材的依据和基础,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富人基础,它具有一定的性质,关注的是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随之产生的积极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2.审美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在名著阅读教育中实施美育
审美教育,是通过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和美的形态影响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人的教育活动。由此受教育者在审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事物的感染,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性情得到陶冶,情感上产生共鸣。审美教育对人心灵的定性,给人理想以正确的方向,能塑造美的灵魂。
三、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经济和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在精神的追求也逐渐高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收到重视。美育是促进学生提高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借助语文文学名著中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的人格、思想,世界观人生观受到熏陶感染,陶冶学生道德品质,美化学生的心灵世界。
由初中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纪的增长及再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是他们在身体和心理的成长上经一部成熟,使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追求和较强是非的是非与美丑评价标准,也有自己的好恶感。
四、结束语
9.阅读名著的重要性英语作文带翻译 篇九
reading classics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 for a person’s development. a sea of classic books are usually written by a lot of well-known folks. different kinds of books tell us their own special subjects, which teach us how to effectively do our jobs, carry out problems from different parts and do a successful man.
recently people who tend to read classics are shrinking, while in the past classic staff had a large popularity for all kinds of individuals. why does this phenomenon come out? the reason for this problem is from many aspects, mainly as follows.
the first reason is that people do not have enough time to read and reluctant to spend their valuable time in books. a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ast, a multitude of characters surge into their money. in order to earn more incomes, they kill their all time in their jobs, and they even don’t want to take a little of their all time to read. the second reason for causing this phenomenon is next.
nowadays piracy books become growing popular, especially classics. this problem, to some extent, affects people’s moods and interests of reading classics. so a wealth of individuals of reading classics turn to dramatically shrinking.
from my own perspective, we, as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read all kinds of books, including classics, to develop our own comprehensive and perfect knowledg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 of books, not the paper quality of books.
阅读经典对一个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经典书籍的海洋通常是由很多著名的人写的.。不同种类的书告诉我们自己的特殊的学科,它教我们如何有效地做我们的工作,执行问题来自不同地方和做一个成功的男人。
最近倾向于阅读经典的人减少,而在过去经典的员工有一个大流行各种各样的人。为什么这种现象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来自很多方面,主要如下。
第一个原因是,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和不愿意花宝贵的时间在书中。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许多人物飙升到他们的钱。为了赚取更多的收入,他们杀了他们所有的时间在他们的工作,他们甚至不想花一点的时间去阅读。第二个原因造成这一现象是下一个。
现在盗版书籍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经典。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兴趣的阅读经典。如此丰富的个人阅读经典的急剧萎缩。
10.名著《活着》感悟 篇十
福贵的一生太苦了,尽管他年轻时享受过花天酒地的生活,但后来所经历的苦难却也是非比寻常。从他输光了所有家产并经历了一段萎靡不振的日子后,他开始学着面对生活。就在他开始习惯穿粗布衣裳、吃野菜的日子时,因母亲病倒到镇上去请医生而被抓了壮丁。幸运的是他总算没有在战争中死去,从死人堆里捡回来一条命的福贵辗转回到亲人身边,但贫穷、饥饿、疾病、死亡接踵而来,儿子、女儿、老婆、女婿、外孙一个接一个离他而去。最终,他只能与老牛相依为命,就像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老黑奴一样,同样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福贵就像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讲述着自己的人生,这让我想到了身边一位年长的老总。他说他认为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是儿时的米汤水,因为在那个年代没有被饿死已是一种幸运,当饥饿难耐的时候,一碗哪怕只有几颗米煮就的米汤水便是人间美味。年幼时的苦难让他一度无法释怀,他说他以前每讲述一次都会忍不住掉眼泪,但是,他说他现在可以笑着讲完这段经历了。是的,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伤痛。不仅如此,就连我们的生命也终将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中,福贵便是这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
11.高中英语名著阅读感悟 篇十一
【关键词】文学名著阅读;高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语言艺术的典范,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精粹的一个积淀,凝聚了作家们对社会、时代和人生的深层次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然而,在当今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的变更也对传统文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借此,语文教育也应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逐步引导学生回归到积淀民族文化精华和人类思想精髓的文学名著中。本文将结合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实践,对如何改善教学工作展开必要探讨。
一、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导下,高中生的阅读情况令人感到惊叹,除了在课堂上跟随进行简单的阅读外,很少有课外时间去安排名著阅读。加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加立体化,与其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学生更愿意享受电脑、平板、手机等多媒体工具带来的立体化享受,这种“快餐式”[1]的阅读往往更能给阅读者带来一时的轻松和享受,但这种功利性的阅读方式追求知识性的目的正在减弱,而追求消遣和娱乐性的目的则更为强烈,给广大高中生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少读名著或者不读名著,以至于阅读教学“立人”也在这种平庸化的趋势面前逐渐退化。总体来看,高中文化名著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阅读的功利化,围绕高考指挥棒的阅读使得文学名著阅读逐渐失去传承优秀文化这一本质功能;二是学生对语文学习认识产生的误区,与其平时花大量时间阅读名著文献,还不如考前突击名著复习指导资料;三是影视与网络娱乐性带来的冲击,进一步侵占了学生阅读名著的时间和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中生疏远名著、减少阅读。
二、改善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阅读氛围,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兴趣的学习活动也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面对多媒体带来的视觉体验冲击,如何提升学生对传统名著阅读的兴趣也迫在眉睫。在以往的名著阅读教学中,或者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点,或者是放任学生自由阅读而不加管制,都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此,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师也应着力为学生营造阅读名著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和热情。如组织文学名著读书会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文学名著进行交流,在具体形式上可采用作品研讨会、名著朗诵会、专题剪贴墙报等激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兴趣热情,着力营造一种适合文学名著阅读的氛围。当然,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更应融合到每一个教学细节,如在课程导入时不拘一格,在语言表达上要富有激情,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和争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感受文学名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践行“生本理念”,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背景下,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也应逐步处理好“引导”和“讲授”的关系[2],少一些讲授,多一些引导,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因地制宜地加以引导,借助平时的交流有意识地掌握学生的阅读兴趣、范围和困境,针对性地加以指导,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对于应该读什么,学校在适当引导的基础上更应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结合自身个性、能力以及环境对阅读题材和内容有所选择,最大限度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选择推荐一份阅读清单,根据学生兴趣特点组建若干阅读小组,制定阅读计划等,让学生在目标任务的指引下自发组织安排各项阅读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发现、讨论和申辩中张扬个性,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继而使各自的阅读更加深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素质教育也是尊重和发展个性的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审视阅读文本,提升阅读技能技巧
在高考应试指挥棒的影响下,对名著阅读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历史人物的命运、时代背景以及其对社会生活的感悟等,而考察的重点也主要集中于各种经典的场景,对于特定情节的考察往往都可以借助考前临时突击的方式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学生自主阅读名著文献的热情,助长了投机取巧的心理。为了有效破除这一尴尬,教师在布置制定阅读任务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回答名著题的技能技巧,帮助学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改善答题技巧。当然,面对新媒体工具带来的冲击,作为教学工作者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将各种电视、电影素材作为名著阅读的补充,但同时要看清后者艺术加工成份,如先看书,再看影视作品,或者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影视作品与原著的不同之处,进一步丰富名著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阅读文学名著,也是一个与历史人物的交流过程,既能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有助于提升阅读者的人文素养。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更应注重文学名著阅读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积极破解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不断优化改进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顾建英.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文教资
料,2014(11).
[2]陈淑芳. 略谈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学周刊,2012(10).
12.高中英语名著阅读感悟 篇十二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教与学的进度
虽然名著考查的篇目是在教材内容之外, 老师们可以自主安排教与学的节奏,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自主带来的弊端,那就是无序,甚至出现名著专题是到总复习时才在老师的讲说和训练下匆促做些应试准备。名著学习成了师生沉重的负担,甚而让师生相看两厌。显然,这些做法背离了名著考查的初衷,完全是受功利化的需求驱动。因此,科学规划是文学名著有效教学的首要策略。根据学情及高中三年必修与选修系列的教学内容,可作如下规划:
二、自主阅读,梳理各部名著的情节要点
做好名著阅读的三年规划之后, 接下来要开展的就是如何在基础年段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读与练。这一过程的实施策略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持之以恒的阅读状态下,梳理出每部名著的情节要点。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阅读质量,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每周下定任务 , 阅读五个章节或五个回目 , 并用400字将每一章或每一节的内容概括写在作文本上。选择作文本的原因是作文本每页400格,好统计字数,另外可以将这个任务同时作为学生练字的任务,学生通过梳理情节,培养概括情节的能力,同时在整理书写中达到练字的目的。
2.教师针对性章节或回目内容地设计问题 , 并要求学生将这些问题及解答整理在作文本上,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情节,并学会依据问题,回答情节要点,培养应试能力。
3.每月进行一次50分的名著阅读小测或名著阅读交流课既能了解学生的阅读质量,又能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4.在指导学生如何描绘场景、人物心理 、动作等时 , 教师可以选取名著的一些精彩片断进行赏析指导。比如可以选取《家》或《红楼梦 》的片段。
三、探究设题,有效实现学与考的价值
这一活动的开展最好在第10学段, 因为学生在经过高一和高二两年的名著阅读梳理之后,对于七大名著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在完成第一轮的小说类阅读的专题复习后,学生大体了解了文学类阅读考查的能力要求及具体的考查点,有了以上这两种储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设题。惟其如此,设题才会有针对性,探究设题活动才会有价值。
那么,如何设题呢? 首先,要求学生针对情节内容以判断题的题型设题。教师指定一定量的情节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设题,比如“宝玉挨打”情节、“香菱学诗”情节等。学生为了设题就必须熟悉这些情节,搜索可以制题的关键点,比如人物、地点 、经典对白 及主要情 节等 ,再以判断 题的形式 呈现出来。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提供自己设置的判断题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作答,让学生在合作共享中强化对情节的识记。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个互动形式很受学生欢迎,不仅达到了熟记情节的应试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和兴趣。
其次,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情节内容以简述题的题型设题。设置简述题比设置判断题的难度会大一些, 它要求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教师指定情节中的主要故事, 而这些情节中的主要故事往往不止一个,比如“宝玉挨打”情节,可以设置的简述题应该有“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简述宝玉挨打的故事”和“简述宝玉挨打后钗黛探伤的故事”等;与此同时学生还要从微观上把握主要故事中的情节要点, 这样学生才能设置相对准确的答案,比如“钗黛探伤”这一故事的主要情节点有:1宝玉挨打后,宝钗首先来看宝玉。2她手托药丸交代袭人如何看护用药,并对宝玉流露出了感情:“……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3黛玉是在宝玉睡着的时候来看他的,宝玉醒来的时候,黛玉已哭得两眼红肿。4黛玉对宝玉说:“你可都改了吧。”5宝玉劝慰黛玉 ,让她放心 ,便为这些人死了他也情愿。
在学生交流简述题的设题答题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指导强调简述故事答题的三要素: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指导学生审题答题的严谨,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同时明确应试答题上的一些技巧。比如“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和“简述宝玉挨打的故事”在答题要点设置上的区别。应该说,探究简述题的设置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再次,要求学生针对情节内容以阅读简答题的题型设题。这个设题想法主要是基于这么一个思考: 通过将指定的情节作为文学类小说阅读的文本材料, 指导学生进行分析鉴赏和评价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类小说的阅读能力,与此同时可以让学生对经典名著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当然,由于这类题型设计的难度远远高于前面两种,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进行第三种题型的设题活动前, 必须先做好以下铺垫工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所设的题进行合理归类,比如在“宝玉挨打”这一情节中,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1) 贾政要打宝玉 , 情感几经变化 , 哭了多次 , 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贾政为什么哭?
(2)宝玉挨打后 ,宝钗黛玉先后来探伤 ,但两人的表现各有不同,请结合情节作简要分析。
(3)宝玉被父亲喝令“不许动”之后知道大事不妙 ,急着寻人找贾母报讯,结果盼到了一个耳聋的老婆子,于是有了一场有意思的对话,请简要分析一下这个情节的作用。
(4)“你放心。再别说这样的话。 便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情愿”这段话是宝玉挨打之后,黛玉前来探伤劝他“你从此可都改了吧”时说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5)“宝玉挨打”是《红楼梦 》中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精彩的情节, 作者在情节的安排和众多人物出场的设计上都很有特色,试做简要分析。
(6)照中国的传统 ,父亲教训子女甚或打几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像贾政那样想置儿子于死地的父亲却是罕见的。那么,贾政如此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试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应要引导学生明确问题(1)(2)考查的是鉴赏评价能力:形象分析点,(3)考查的是分析综合能力:结构点,(4)考查的既有形象分析又有探究能力:创作意图,(5)考查的是分析综合能力:艺术手法,(6)考查的既有分析综合能力:主题又有探究能力:创作意图等,问题的旨向明确,学生的答问才有针对性,设置的答案要点才会更准确、合理和科学。当然这一过程的生成性强,对教师的专业挑战很明显,老师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让这一活动更有效。
13.教育名著读书笔记感悟 篇十三
看到这本书时,我就藏不住内心的求知欲。爱是什么?它有什么含义?但随着对书中内容的不断探索,要想在书中找到答案,就要从主人公安利柯的生活中接触爱的点点滴滴,去理解爱的含义。
爱不仅体现在大人们的身上,小孩子的世界里也有足以让人惊艳的爱。在《伦巴弟的小哨兵》这个小故事中,小孩身上的爱国情怀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小哨兵的心灵已经充斥不下爱国的情怀,更多的爱体现在他的一举一动中,明知也许自己会为了这伟大的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国家,他觉得所做的一切都值了。因为爱从来不是挂在嘴边上说说而已,只知道要去爱,但却不知我们为什么爱?每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的身后,必有一个伟大的故事。小哨兵在本该无忧无虑玩耍的年纪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一刻,我的心像碎了一样,眼泪不知不觉的流过了眼角,慢慢滴落。
爱就像空气,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只知道要爱,却忘记了爱的含义。例如老师的爱,虽然它不如家国之爱那般伟大,但每当我们处于困境当中,是谁指引了我们明确的方向?是老师,老师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但我们却没有及时给予对方爱的回报。爱,不仅仅是对某个人的宠溺,而是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在对方生活中迷茫的时候及时帮他指引方向,在她最伤心最失望的时候安慰她。
我们身边的爱总是被误解,父母的道理和学习的经验被当成了烦人的唠叨;老师对我们悉心的教导,被当成了一次又一次打在我们掌心的教棍;我们把长辈们的爱当做理所应当的需求,一次次的被爱,却又一次的辜负爱。也许我们觉得爱我们,宠我们,是理所应当的,孰不知背后又有多少个人没有被爱的机会……
14.五大名著读后感感悟 篇十四
当收到此书的时候,封面并没有给我什么特殊的感觉,封面很普通。但是,拿在手里你的第一感觉就是轻,这本书真的特别的轻,并不是说他的页数少,相比较之下,这本书的页数要比同类书的页数更多一些,或许是选材的问题吧。当去掉衣服后,便看到了犹如魔法书一样的真正的书皮,纯木头的书皮,颜色深邃有力,装订精美,带给任一种魔法的感觉,而且整本书透着一股木屑的香味,这是现在在市面上很难见到的。再看其内容,打开第一页便是各种书中出现的剪报、新闻、手稿等等,了解克苏鲁神话体系的人都知道这些在书中的重要地位,再次就不细细说了。再往下一页便是那副由霍华德· 菲利普创作的世界著名抽象画《马桶上的克苏鲁》,稍后上图,再往下便是来自《死灵之书》的名句:That is not dead which can eternal lie.And with strange aeons even death may die。由于我不赞成我那个书中的翻译,所以给为自己领悟吧。翻开整本书看其内容,就不难发现,真的是精美无比,有关剪报的内容,书中都是用仿照书信的方式呈现的。到处都是笔记的痕迹,重要的地方还特地有标志,好多重要的图画也出现在其中。仿佛你自己就是那个探索秘密的人,去了解那未知的恐惧。
其实整个《克苏鲁神话》体系给我们传导的无非就是一个信息:在宇宙中人类的价值毫无意义,并且所有对神秘未知的探求都会招致灾难的结局。人类经常要依靠宇宙中其它强大存在的力量,然而这些存在对人类却毫无兴趣——如果不是怀有恶意的话。
其实现在想想,克苏鲁神话所构建的恐怖正式那个时代的通病。人类发展到了20世纪初对于自己和科学力量的自信已经膨胀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开始认为一切都是可以认知的,一切都是可以征服的。而克苏鲁神话的则对人类在工业时代膨胀的求知欲和征服欲的嘲讽和对文明不可避免的消亡的无力感,以及对深邃的不可知的宇宙的恐惧。当人类认为自己无比强大的时候突然知道了自己未知的东西,内心的恐惧便显露了出来。这时人类才发现自己已经掌握了自己不应该掌握的力量,科技的进步是毁灭的开始,文明的基石不过是沙粒堆成的幻影,不堪一击。
15.高中英语名著阅读感悟 篇十五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阅读,阅读教学,自主品悟,阅读素养
名著阅读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也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走进名著, 通过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 培养健康的审美观与完善的人格, 促进身心发展, 提高文学欣赏能力。这既是应对其高考应试的外在规定, 也是提升其人文素养的内在要求。然而, 当前的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却不乐观。
一、名著阅读的教学现状简述
(一) 重视理性讲解, 轻视感性品读
名著阅读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导致发生学生的阅读体验少, 名家品评多, 名师指导多的情况。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教学中, 有些教师试图将大量的“红学”研究资料引进课堂, 这固然有利于学生“知人论世”,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 但这种教学模式学术大于学习, 理性的认知大于感性的体验, 对于中学生来说未必就是好的。通过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探究, 有学生质疑到:同是青春年少, 同是才思过人, 同是“寄人篱下”, 为什么林黛玉多愁善感, 而史湘云却“英豪阔量”?而有的学生则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主题, 对金陵十二钗这些大观园女子发起了投票活动。以上两种方式, 都是对人物形象的阅读, 一种是理性的思考, 一种是感性的品读, 前一种形式在我们的阅读课中尚有迹可循, 而后一种形式在我们的阅读课中却难觅其踪。究其原因, 就是阅读课重视理性讲解, 轻视感性品读。结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 名著阅读教学既要有理性的思考, 也不能因轻视感性的阅读体验, 究竟哪一个对于其人生的长远影响更大, 也未可知。
(二) 重视知识累积, 轻视个性思辨
重视知识的获取与占有, 而轻视个性思辨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体现得尤为明显。高考关于名著知识的考查, 多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呈现, 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这种倾向。多数高中生的名著阅读停留在对《红楼梦》中几个人物、几首判词的背诵上, 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的概述及人物的经典片段、性格特征记忆上, 难以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与批评。然而, 在认知主义看来, 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 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可以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译码、加工和处理。重知识、轻思辨的阅读偏好有悖于阅读规律, 势必加重阅读负担, 降低阅读兴趣, 久而久之, 不利于阅读素养的提升。
(三) 重视文本自身, 轻视拓展延伸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 学生既要围绕着经典进行感悟、品读、鉴赏, 也要拓展延伸, 进行比较阅读, 在比较中寻找作品经典之处, 感悟社会与人生的发展规律。比如《红楼梦》就可以和《家》进行比较阅读, 从社会特征到阶级特征再到人物个性特征, 从社会命运到家族命运再到个人命运, 两部作品都有极其相似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 学生更能明白作品中揭示出来的发展规律, 也更能理解故事发展的设置。同时, 拓展与延伸也要学以致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以读促写。如《边城》、《飞鸟集》等文学经典, 或是民族风情独特, 或是内涵意蕴丰富, 学生若仅仅从“读”的角度, 泛读难免印象粗浅, 细读难免劳心劳力。这时, 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 运用从“片段赏析”到“读后随感”的方法, 读写结合, 从理性阅读到主观感悟, 便能使其感受阅读之乐, 获得创作之趣。
二、关于名著阅读的教学思考
(一) 合理设计名著的阅读难度
高中生学习任务重, 升学压力大, 很多学生课余喜欢读书, 乐于在《茶馆》、《子夜》、《老人与海》等名著作品中感受世界, 陶冶性情, 积淀人文素养, 提高语文能力。而高考对于名著阅读的考查, 有对“经典情节、经典细节、经典对话”的复述, 更多的是侧重于学生对作品“知人论世”的独立思考与感悟, 无形之中也给学生的阅读提出了“质”与“量”的要求, 这关系到学生的阅读热情的提升, 所以名著阅读课必须考虑到阅读难度是否合适的问题。而目前的名著阅读课在作品的阅读难度设计上普遍太低, 大多数教师的阅读课还是停留在对作品内容的熟悉和记忆上, 对真正的作品内容鉴赏涉及较少, 因此, 合理设计名著的阅读难度势在必行。
(二) 充分重视高中生的主体地位
在名著阅读课上, 教师要自觉“退居”二线, 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发挥主体作用, 唱主角。在《红楼梦》的“通读 (概括文本) ———分读 (梳理情节) ———选读 (分析人物) ”中, 由浅入深,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针对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 采用不同的阅读阶段, 于是就有了精彩纷呈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与思考。如有读者从“林黛玉进贾府”一节, 借黛玉之眼, 观贾府之大家气象;也有读者借贾府众人之眼, 反观林黛玉之人品才华;再如, 有读者借章回题目, 抓住人物的关键字眼, 如平儿之“俏”、晴雯之“勇”、薛蟠之“呆”、紫鹃之“慧”、探春之“敏”, 以佐证必要的故事情节, 对人物形象进行品评, 从而实现了名著的细读与个性化阅读。
(三) 形成名著与教材的互为补充
名著阅读课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语文课, 而是应与其他形式的语文教学有机联系起来, 让名著与教材的互为补充, 如《红楼梦》的文本阅读可与《林黛玉进贾府》的讲读结合, 《茶馆》的阅读可与《雷雨》的讲读结合, 《呐喊》的阅读可与《<呐喊>自序》甚至其他的鲁迅杂文结合, 也可以充分借鉴、利用影视等资源, 进行图文赏析, 使学生对名著获得多感官、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与把握。
三、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优化
高效的名著阅读是一个系统的、联系的有机整体, 犹如一棵参天大树, 须以学生的“读”为根本、“悟”为枝叶、“议”为阳光、“用”为方向, 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也离不开教师科学、规范的点拨, 即以教师的“导”为水分。
(一) 以“读”为根本, 在自主阅读中品析情思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读”为根本, 实现阅读主体 (学生) 与阅读客体 (作品) 的充分对接, 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品析情思。“读”是悟、导、议、用的起点, 名著阅读教学目的是激发兴趣使其乐读, 授之以渔使其会读, 然而核心仍然是“读”。须知情在读中品, 理自悟中明, 没有学生深入其中的名著阅读, 教师再精彩的讲解都是瞎子点灯。
(二) 以“悟”为枝叶, 自感悟回味中明白文理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 学生的“悟”即感受、见解、思考乃至批评经典的言论, 学生在感悟回味中明白作品的文理特点, 从而加深自己对作品的认识与见解。如《飞鸟集》, 若没有悟, 等于没读, 这三百多首小诗的真正魅力, 在于其内在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 以“导”为水分, 从教师点拨中收获灵感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 教师适当的点拨, 有效的指导, 积极搭建师生交流、生生合作的阅读平台, 使学生突破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 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升华, 收获灵感。如教师对鲁迅早期寻梦经历、思想转变过程的介绍, 可以使学生在阅读《呐喊》时更好理解简单话语背后深层的内涵;对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介绍, 会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子夜》中人物的行为目的和个性特征。
(四) 以“议”为阳光, 在学生交流中加深体验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将个性化的阅读与思考, 以“交流与探讨”的形式, 在班内形成阅读交流制度, 定期进行阅读成果的交流和汇报, 以此推动名著阅读进程, 使其自觉自主地阅读, 同时还可以避免出现“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寡闻”的状况。如以“时代造就人性”为话题, 将《呐喊》《茶馆》《子夜》与《欧也妮·葛朗台》进行比较阅读, 加深学生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以“用”为方向, 将阅读内化为青春成长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 名著阅读最终要回归到“用”中来, 即使学生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 实现三个目标, 即眼前有所得, 考试有所用, 人生有所益。读《老人与海》, 我们就要学到老人坚毅勇敢的硬汉精神, 敢于直面现实中的任何困难;读《边城》, 我们就要以美的眼光审视世间万物, 用美的心态对待万物, 从而创设一个美的环境。
16.高中英语名著阅读感悟 篇十六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分析;名著导读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教材“名著导读”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新增的一个板块,也是拓展性阅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否落实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对整个阅读教学的效果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材的阅读维度、阅读教材的结构细化和教材深度的把握,如何激发教材的内在感知力,进行准确定位都是重中之重。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育内容的最重要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育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也是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情感教育的凭借。笔者通过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板块内容进行简单地分析,希望通过名著导读设计的优化来体现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功能。
一、导读篇目的总体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五册必修教材都安排了两部名著导读,共计10部。第一册的外国名著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第二册选取的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接下来是19世纪法国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大师之一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是《人间喜剧》里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第四册开篇的名著导读就是莎士比亚戏剧,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以其38部无韵体诗剧为主;最后一册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国内的经典名著,古代名著占3部,现代名作2部,其中古代名篇中有两部四大名著。从体裁来看,有语录体《论语》、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其代表作,《谈美》是书信体的形式,《红楼梦》与《三国演义》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二、导读篇目的内部结构
导读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与探究。背景介绍主要是简单地介绍了作者的一生以及作品产生的主要时代背景和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再者,是这部作品在整个文化或者文学史上的地位。如第一册中的《大卫·科波菲尔》就介绍了作者查尔斯·狄更斯的人生经历、主要作品和创作风格,另外还介绍了《大卫·科波菲尔》译本的情况。《三国演义》则除了介绍作者罗贯中以外,还介绍了三国故事的流传史和小说的演义过程。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消除与名著的隔膜,更好地理解作品。
作品导读部分的篇幅与背景介绍比的话较为丰富。首先,通篇的开始一般是对全书内容的高度概括,因为所选篇目的体裁以小说为多,占了7篇。介绍小说时重点是把握小说的情节主线;接着是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了解,品位小说语言,最后是对作品整体的思想感情与艺术价值的分析,感受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外国小说则通过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导入学习,对外国文化的一些简单介绍,对国外著名的文学运动例如文艺复兴、启蒙主义、法国自由主义等思潮的结合。一系列戏剧导读——莎士比亚戏剧,通过对剧中人物性格、戏剧环境、戏剧情节、戏剧冲突等各方面的描述来展现莎士比亚悲喜剧卓越的艺术魅力。品味莎剧个性化的语言特征,进一步推想莎剧独特的艺术效果。
从上述简单地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名著导读导入部分的主要整体结构与内在结构。结构设计上较为清楚与规范,但名著导读篇目结构上设计的不足仍然清晰可见: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篇目范围以及选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篇目共10篇,国内外各5篇。中国的经典名著何其之多,怎能以这5部来全面反映高中生的阅读要求。对于国外的作品,不同题材的作品没有得到运用,只选取了小说与戏剧,对于诗歌与散文的选取没有进行相应的名著来搭配导读。同时,由于中国学生对于外国文学的认识较为生疏,多数学生在阅读外国作品时表现出来的无力感从数据中清晰可见,他们对外国文学的了解少之甚少,在阅读时很难理解和把握外国名著内容的深层涵义。有时,甚至因为对文本认识的缺失以及缺少必要的文学素养,导致高中生在阅读名著时兴趣不高,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以及理解,出现把握不准的茫然状态。同时,加上应试教育的现实存在,大多数教师基本上只教考纲上的教学内容,而对导读作品重视度不够,甚至出现了一种忽视的态度,导致只注重教材单元设计中“阅读鉴赏”部分的学习而课内课外无名著阅读的情况。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限制
由于篇幅的限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只从中选取了十部名著导读篇目,并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了一些调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附录部分,有一个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围涉及文化经典著作、小说、诗歌、散文、剧本、语言、文艺理论以及科普读物等各类体裁,同时还列举了二十多个作家作品。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的单元板块的内容上看,名著导读这一单元板块最多是3-5页的内容设计,明显的较其他板块来得“单薄”,又放在书的末端,被直接忽略掉的可能性之大不言而喻。很多学生会因其内容少而忽略对其认真的学习,有的甚至因为其与高考的关系少而将其遗忘。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名著的导读不仅是对课内内容的一种延伸,更是对高中生认识人生与世界的最好途径之一。因此,笔者认为,名著导读版块内容的范围有待增加,对各种文体,如诗歌的选取,我们就可以参考。例如,整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的名著导读缺少诗歌这一体裁的名著导读,而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的第一册第一单元就学习了现代新诗。笔者认为,教材没有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没有拓展到诗歌阅读。我国的唐诗宋词不用说名篇甚多,更有编辑入册的,而在汉末南朝就有萧统选录的《古诗十九首》,乃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再者,可以加入一些国外的佳作,如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飞鸟集》,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草叶集》等,因此在名著篇目的设计中可以添加不同时代、不同题材的诗歌阅读,古今中外皆可。
作者简介:王微微,1988年生,浙江台州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材教法与语文课堂实践等研究。
【高中英语名著阅读感悟】推荐阅读:
阅读心得800字名著高中06-19
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08-06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09-14
浅议高中英语阅读教学10-29
高中英语阅读课一等奖08-30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9-05
高中语文必读名著目录07-06
名著的英语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