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考试题

2024-09-19

初中体育与健康考试题(9篇)

1.初中体育与健康考试题 篇一

初一体育与健康期末考试题

一. 判断题

1、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

2、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跑的节奏与摆臂相配合。()

3、决定跑速的两大因素是步长和步频。()

4、剧烈运动后应大量饮冷水降温。()

5、胖人都不健康,瘦人都健康。()

6、国家为了保证中学生身心健康,规定每天必定保证学生不少于1小时活动时间。()

7、口令一般由预令和动令组成。()

8、足球运动项目是世界上“第一运动”。()

9、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生活有关的体能。()

10、完整的跳远分4个技术环节,分别是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缓冲。()

二、单项选择题

1、正规的篮球比赛每队上场()人。A、3人

B、4人

C、5人

D、6人

2、中国的国球是()。

A、篮球

B、足球

C、排球

D、乒乓球

3、运动后注意的事项是()。

A、不应立即休息 B、马上洗浴 C、暴饮止渴 D、饮酒除乏

4、如果某同学不小心葳脚了,最及时简洁科学的处理方法是()。A、包扎

B、搓揉

C、热敷

D、冷敷

5、径赛用()来计算。

A、长度和时间

B、长度

C、高度

D、距离

6、CBA代表那个国家篮球联合会。()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7、下列不属于肌肉分类的是()。

A、胸大肌

B、骨骼肌

C、平滑肌

D、心肌

8、耐久跑的呼吸方法正确的是()。

A、一步两吸

B、两步两吸

C、一步两吸、两步一吸 D、两步或三步一呼气、两步或三步一吸气

9、下列不属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测项目是()。A、身高

B、体重

C、血压 D、肺活量

10、下列不属于立定跳远技术环节的是()。A、预摆

B、助跑

C、腾空

D、落地

答案:

一、1√2×3√4×5×6√7√8√9×10√

二、1C 2D 3A 4D 5A 6D 7A 8D 9C 10B

初二级部体育

一、判断题

1、人体由安静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不需要进行准备热身练习。()

2、当运动出汗过多时,要用毛巾擦干,并注意不要迎风站立,以防感冒()

3、跨越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四部分组成。()

4、足球运动比赛中,只有守门员可用手直接触球。()

5、篮球单手投篮时应用全手掌触球。()

6、武术是我国传统民族体育主要形式和健身方法,练习时由难到易。()

7、进行体育锻炼要根据自己的体能,技能和健康水平的实际确立适宜的目标。()

8、初中生的心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9、初中生的肺活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10、耐久跑可增加耐久力以及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耐久跑的锻炼方法的是()

A定时跑

B变速跑

C蹲踞式起跑

D间歇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

B运动前吃的太多

C运动时穿牛仔服

D运动后不应立即吃生冷的食物

3、下列属于快速跑运动过程的是()

A蹲踞式起跑

B起跑后的加速

C起跳

D途中跑

4、下列属于锻炼柔韧性的方法是()

A单脚跳

B立定跳远

C仰卧起坐

D体前屈

5、下列不属于武术基本动作的是()

A前扫腿

B后扫腿

C侧踹腿

D前滚翻

6、下列不属于篮球基本控球练习方法的是()

A击掌抛接球

B单手体后抛接球

C行进间胯下8字交接球

D脚内侧拨球

7、下列锻炼腹部力量的方法是()

A压脚

B体前屈

C横叉

D仰卧起坐

8、下列属篮球违例的是()

A带球走违例

B两次运球违例

C脚踢球违例

D铲球违例

9、快速跑练习主要发展()

A速度素质

B力量素质

C耐力素质

D灵敏素质

10、某同学身体过胖,他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达到减肥的目的()

A快走或慢跑

B举杠铃

C蛙跳

D投实心球

答案:

一、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选择1C 2D 3C 4D 5D 6D 7D 8D 9A 10A

初三体育试题

一、判断题

1、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参加体育活动就 增进健康,因此锻炼无需刻苦努力,跟自己过不去。()

2、休息的方法有多种,通常可以分为消极性休息和积极性休息两类。()

3、在分道跑比赛中,运动员应至始至终在自己的分道内跑进。()

4、跳远运动员在起跳时可以触及起跳线。()

5、人们通常把以远度和高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

6、正式的田径比赛中通常把60米、100米、400米定为短跑;800米、1500米、3000米、10000米定为长跑。()

7、篮球投篮出手后,投掷臂应指向球圈。()

8、经常练习耐久跑,具有减肥的功效。()

9、运动员跳远落地后应向前走出沙坑,否则判为犯规。()

10、进行耐久跑时,只能用鼻呼吸,一般采用2-3步一呼,2-3步一吸的方法。()

二、选择题

1、现代奥运精神是()。

A、公平竞争

B、更高、更快、更强

C、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2、参加单项赛跑的运动员()次起跑犯规即取消其比赛资格 A、1 B、2 C、3

3、人们通常把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

A、田赛B、径赛C、田径赛

4、终点名次的判定是以运动员的()任何部位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的顺序为准。

A、头 B、颈 C、四肢

D、躯干

5、跳远运动员成绩记录,以()次试跳中最好一次决定成绩,并依次排列名次。如第一名成绩并列,以次好成绩决定名次。A、3

B、4

C、6

6、田径比赛中的投掷项目是()A、铅球B、跳远C、100米

7、在武术器械中属于长兵器的是()A、刀、剑B、枪、棍C、刀、枪D、剑、棍

8、丈量铅球的方法是:从铅球落地的()取直线丈量至投掷圈内沿,测量线应通过投掷圈圆心。A、最近点

B、中心

C、最远点

9、武术运动的核心,就是攻防意识,如果没有击打攻防,也就没有武术运动了。拳术运动中的冲、踢、挑、盖、砸等都是()的方法。

A、攻

B、防

C、既攻又防

10、抢到篮板球后()

A、只能将球传给同伴。B、只能运球C、只能投篮D、以上三种都可以

答案一1×2√3√4×5×6√7√8√9√10×

二1A 2B 3B 4D 5C 6A 7B 8A 9A 10D

2.初中体育与健康考试题 篇二

本校对新课程的研究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更好的贯彻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合理有效地开发学校体育资源,把学校体育资源通过校本化管理,把实践经验上升为校本教材。通过校本教材实施教学,对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完善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模式,构建学校体育特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校本教材开发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之一,校本教材的开发丰富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它是开发校内外体育资源,实现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校本教材的研究,也能促进许多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校本教材的研究过程,也是体育教师重新学习的过程,能使体育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并趋向合理,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丰富经验上升为理论并进行推广,更有助于教师更加积极有效地吸收、消化已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体育实践,而不是机械地模仿别人的经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特别重要的是,体育教师从事校本教材的科学研究,也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地位。

因此,大力开展体育校本教材的科研活动,加强学校体育的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校本教材的科学化进程,对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我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历程,跟大多数学校一样,实际沦为中考科目的“陪衬”,存在着种种缺陷:体育教材功能与教学目标单一化;体育教育思想教条化与教材内容竞技化;体育教学过程规范化与技术化;体育教学组织纪律化与教学活动僵化;教学评价单一化与片面化。随着我国教育与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中学体育教育与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严重影响着体育教育质量。因此我们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不是简单地给以往的“选修课、活动课”换一个“标签”,它是一场以建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观念为重点的体育教育思想,在全校师生已形成一个共识,它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也是学校体育改革向深层次探索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二、我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方法

(一)课程建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校本课程要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此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选择应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使所选教材真正满足本校学生的需要,能促进当地学生各项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教材的适用性。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体育教材上进行延伸,如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跳绳、踢毽子、花样兔子舞等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校本课程则关注独特性和差异性。渴望交往成为中学生最强烈的心理需求,热火朝天的网上聊天就是这种心理需要的延伸,渴望与对方的沟通,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

调查表明,我国现行的国家体育课程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与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国家课程基本上以较发达城市学校的学生为对象,没有充分考虑城乡学校和学生的差别,因此课程的实用性不强,很多内容由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开展。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入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充实教材,让各种传统的、特色的体育项目与校本课程有机的结合,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如:球类、踢毽、跳绳、兔子舞等。

(三)重视教师资源的利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把课程开发的权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来从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者,他们的自身素质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因素。许多课程研究专家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没有教师方面的相应变革,就不可能实现课程改革;缺少教师的改革,任何课程改革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因此我们要求体育老师:

1. 用心去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校本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新课程的内涵,理解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第二,体育老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

2. 制定校本教学计划。

制定教学计划包括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这些教学计划能较好地适应课程标准及其目标体系的贯彻,教师能从学习上把握教材及选用和开发教材。

3. 重视健康理论知识课。

首先,体育理论课就要多讲些既含知识,又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内容。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使体育和他们无声的韵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次,理论课要与教材组合:体育理论课是由体育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二类组成。让学生了解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既要使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个人生活卫生、公共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同时也要了解一些运动锻炼的知识。

4. 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注重因材施教。以我校为例,根据我校特点,确定了两个必修项目(田径、健康知识),五个选修项目(篮球、足球、排球、跳绳、踢毽),且每个项目分三级不同水平的模块让学生选择,在实验阶段,为了更有效地组织教学,稳步推进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转移或形成稳定的兴趣,即有些学生选学一个项目的一个水平模块之后不可能再选,而有些学生初一、初二、初三可能继续选修同一项目,因此,我们根据目标的整体性、项目内容的系统性和递进性这一指导思想及传承体育文化、普及体育知识和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这三个层次,从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增强巩固兴趣形成专项特长出发,本着逐步发展的实验原则,对同一项目的模块教学设置了三级学习水平,原则上学生起始选择的学习内容必须从学校提供的选修项目的水平一学起。

5. 主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健康体质。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课常采用传统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一结束部分”这一结构模式。这种结构由于对堂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让他们掌握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例如,采用培养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自主选项的教学方式、“激励”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并且活动后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高涨、回味无穷。并能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6.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指导。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完成体育校本课程的有效助手,提倡多种生动活泼的比赛形式,如篮球、足球、趣味运动、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举办田径运动会,或建立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四)合理利用和改造学校及周围环境的场地、器材资源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条件不同,学校在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时也应该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不能为了赶时髦一哄而上,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地方的风土人情整合资源,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不同的体育项目需要不同的场地和器材,合理利用和改造学校及周围环境的场地、器材资源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突破口。不同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和办学条件相对较弱,要尽量利用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登山、象征性长跑、趣味运动会、橡皮筋等就是很好的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同时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我校就是广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是学校的传统项目,我们可以在田径专项的教学中有意识的推广学校的传统项目,有针对性的安排教材内容,普及运动技能和知识,并抓准时机选择我校运动代表队队员。

(五)给学生一个创新发展的平台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也应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个平台。校本课程要打破传统课程的设置模式,在学习内容选择方面要以“菜单”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不断增强学生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学生的学习、参与是主动活泼的。在学习方式方面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发展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创造式学习,不要让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老师的预设的框架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和锻炼中掌握技能,并能有所创新,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1.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和实践使体育教师更能注重利用多种方式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提高了学生健康意识,愉悦了情感,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的研究,使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合作、竞争意识。通过教学模式的探索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究者”,建立了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激励性评价体系。

2.初步完善了校本教材内容的设置,形成了柳州四十五中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法,建立了学校新的体育与健康评价体系。

3.遇到的难点:(1)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2)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四、总结

通过对校本教材的研究,能促进许多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校本教材的研究过程,也是体育教师重新学习的过程,能使体育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并趋向合理,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丰富经验上升为理论并进行推广,更有助于教师更加积极有效地吸收、消化已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体育实践,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机械地模仿别人的经验。特别重要的是,体育教师从事校本教材的科学研究,也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地位。

因此,大力开展体育校本教材的科研活动,加强学校体育的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校本教材的科学化进程,对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合作教学的好处 篇三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一增进中小学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合作学习在农村教学中更为重要,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很多项目都不能开展,而合作学习就可以因材施教,扩大学生参与的机会,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自编一些民间体育项目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体育教学的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包含着集体合作的因素,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1、可以避免少部分学生不参加集体活动,自己干自己的,没有集体主义精神,没有团结合作的观念而远离小组活动。

2、合作学习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也在合作学习中担任角色,并明确规定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和责任,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彼此的团结。教师既是管理者也是参与者。

3、合作学习要分层合理,体育课学生是主体,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体能、技能、兴趣来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有符合自己体能的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合作小组之间尽量淡化竞争,而鼓励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目标转化为群体目标,并深知缺一不可,合作小组之间的水平基本相当。这样运动水平较高的同学优越感就有所下降,而使运动水平低的同学危机感更强,为了本组利益就会更努力练习。

4、学生在合作中创新,通过竞赛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找到成就感,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将比赛引入课堂,学生可以自由组合,选择搭档,各组自编项目,全体同学轮流进行比赛。这样既能够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总之,合作学习的优点是很多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好合作教学,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要合作,只有理解了合作的定义与特点,才能够根据学习对象、学习任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其次要明确怎样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每个学生角色的职责、合作原则和要求。教学中要做到人人都参与,人人有任务,每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再次就是要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合作,为什么合作解决的是目标与方向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合作”解决的则是师生对合作学习的认同感问题,同样的合作教学内容,不同的小组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果,我们要从结果中反思并吸取经验。

4.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案 篇四

课题:快速跑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正确的快速跑姿势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快速跑的基本技术,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的身

体素质。

3、情感目标: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和协作的精神品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团结和协作的精神品质

难点:学会快速跑的基本技术 教学过程:

一、收心热身愉悦心身(开始部分)

1、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2、热身活动。(学生一队一队的跑,先绕场跑——蛇行跑——绕场跑——8字形跑——绕场跑——蛇行跑——绕场跑。)

3、徒手操(2个8拍)

a、扩胸运动

b、振臂运动

c、腹背运动

d、弓步压腿

e、活动小关节

组织:

○——学生

△——教师

要求:动作到位有力,规范。

二、育心强体增智促技(基本部分)

活动1:游戏——运水接力赛

分组:打破男女的界限,平均分成六组

教学道具:6个雪碧瓶子,6个绿茶瓶子,6个小瓶子。

活动规则:听到老师的口令后,1个学生从大瓶子往小瓶子倒水,倒好后端着小瓶子跑到指定的位置,把水倒到绿茶瓶子里,跑回叫给下一个学生,继续,那一队先把绿茶瓶子倒满,拧好盖子,举起来获胜。罚最后一队全体抱头蹲2个。

起点

终点

○○○○○○ | Ờ

|

大瓶子

小瓶子

教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跑的快,还不让小瓶子里的水洒了。

活动2:快速跑的辅助练习

1、摆臂练习(有的学生跑姿不好看,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摆臂不协调。)

动作要求:前不漏手,后不漏肘。自然、快速、有力。

2、原地高抬腿跑

动作要求:大腿高抬,快速有力。

教法与学法:教师讲解,做示范动作;学生集体做练习。

组织:○——学生

△——教师

活动3:快速跑

动作要求:(由下至上)a、前脚掌着地;

b、大腿后蹬有力;

c、摆臂自然协调有力;d、上体正直稍前倾;

教法与学法:教师讲解,做示范动作;学生分组做练习。

分组:每一排的学生为一组,分成4组。

练习内容:

1、反应练习2次,(正对+背对)

2、快速跑4次,按照动作要求去跑。(2次中等速度体会动作跑+1次快速协调跑+1次最大速度跑)

活动4: 迎面击掌接力赛

分组:打破男女的界限,平均分成六组

活动规则:听到老师的口令后,第1个学生开始跑, 跑到指定位置返回, 和下一个学生击掌, 下一个学生跑, 第一个学生站到该队的队尾, 以后相同, 先跑完的队为第1名, 罚最后一队全体抱头蹲2个。

起点

终点 ○○○○○○

|

|

三、稳定情绪恢复心身(结束部分)

1集合整队,做放松练习(深呼吸,+前后两个学生结合, 互相抖动一下手臂。+互相背抖动一下身体。)

2课堂小结(快速跑的技术动作要求4点。希望以后学生们在快速跑时向老师4点要求靠近,相信它能让你的跑姿更美,速度更快, 同学们在见。)

快速跑教学反思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对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所以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点教材。快速跑一个贯穿初中四年的教学内容,如何把握每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重中之重,就需要教师对教材以及跑要做出深刻的了解和实质的运用,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跑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途中跑的技术细节,对其他技术只是简单的了解就可以,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因材施教,同时这样做突出的跑了重点,也巩固

了跑的其他环节技术。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局限与教师的讲解示范,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心趣。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否则活动的效益就难以得到提高。忽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不会奠定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经过这一堂课的实践证明:在一堂课中,课的内容和方法如果是流于形式,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缺乏新意那就会令学生对本课产生厌恶,要改变传统单

一、枯燥、被动型、重复的体育教学方法,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只有在创新与实践中对学生的适应能力、意识和才能的培养,这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去创新,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实践中,积极、主动的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与适

应呢?

在本课教学中,我不仅强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请学生进行示范,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分析。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的主动性更强,虽然学生的分析还不够准确,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度更高,最终的教学效果更理想。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又发展于游戏的学科,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但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发现现实中正规的体育课和他们头脑中欢乐好玩的体育课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当然,体育课是教育,应有一些较正规的教学内容,这无可非议,如果此时教师教学方法呆板、生硬就会使这种落差陡增。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慢慢地疏远体育,上课处于被动状态,越是高年级越明显。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客观存在的“厌学”现象呢?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意识和能力呢?

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会借助网络的力量,寻求共性良好的教学方法,体会不同的教学方式,选择合理的适合学生的,真正让学生们喜欢体育,达到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我觉得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自我创新以及发挥的空间,实现真正的“快乐体育”。

5.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反思 篇五

“教学反思”是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用而生的事物,它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最可行、最实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教学反思,是指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表现,回顾、诊断自我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优劣,有哪些是该否定的,那些是该肯定认可的,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

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流传千古。可以说,反思是课堂教学改革深入的需要,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需要,更是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需要。

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反思与提高:

一、怎样避免课堂意外事故的发生

体育课的主战场是在室外,期间要进行大量的运动技能的练习,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不同强度的运动练习当中,稍不注意就会有肌肉、韧带的拉伤,甚至骨折的现象发生,所以课堂意外事故是常有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尽管老师怎样精心安排、组织,谁也保证不了事故不发生的可能。走路要摔跤、跑跳要摔跤、游戏同样要摔跤。摔跤对自己、对老师、对家长,甚至对学校都没有好处,谁都不希望看到和发生。

怎样避免意外事故,怎样处理意外事故,怎样看待意外事故?是每个教师和学校领导必须要考虑的事。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必须在意外事故发生前,作好思想上的准备,精心设计、组织、安排。比如安全教育、充分的准备活动等等,但就是这样,事故也不可避免。所以在体育课上应该经常提醒学生注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当然,意外事故发生后,处理意外事故是弥补过失的最好办法。及时、正确地处理意外事故,也是积极、主动且行之有效地办法。

二、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只有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自己独自练习,注意力就不会集中,从而达不到训练

效果。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练习,练习前,由教师进行示范一些技术动作。最后以比赛的形式检查练习效果。我觉得在体育教学中,竞赛的运用最能使学生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还有上课时不要在全班的同学面前把某个学生的缺点宣布,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与别人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并且在当他改正过来的时候加以表扬。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还能提高他对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往往临近期中或期末考试,很多学生上体育课变成了一种形式,人在心不在,经常有学生在做完准备活动后嚷嚷要回到班级,甚至不想出来上体育课。要知道一个好的身体状态对学习是有益而无害的,每天缺少正常的锻炼时间会让身体机能不能很好得到调节,以至于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一情况,作为我们体育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同时也要让学生清楚在繁忙的学习中如何让自己得以放松。

三、怎样让女生在体育课上动起来

女生进入中学阶段大多数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迅速发展并日渐成熟。

在生理方面,初中女生身体形态发展不断完善,但其发展、有不平衡和不稳定性,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

在心理方面,初中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活跃极其不稳定的时期,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锻炼积极性不高。

在实践教学中,对女生体育教学内容我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以提高她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四、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作用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应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

手操、游戏等,这种形式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

五、体育课中的体育游戏

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教导学生,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六、着重加强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在我现阶段的教学中,我所带的年纪学习了第三套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在学习动作的时候,动作总是不到位,通过观察发现,是学生在身体的协调性方面有不足。所以在体育课中,经常会加入协调性方面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身体素质。

6.初中体育与健康考试题 篇六

江西省广丰县永丰中学

江西省广丰县永丰中学创办于

1957年,现有学生4300余人,教学班69个,教职工260人。自2001年2月以来,广丰县永丰中学实施了《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研究》的省级课题研究。2003年,江西省教育厅授牌我校为“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研究实验基地”。通过实施,我校的体育教学有了根本的变化。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有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浓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的基本情况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根本目标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应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并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为其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原来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过多,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现象,如初

一、初

二、初三年级的实践部分(包括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基本体操等),分别有十多个项目,教学内容庞大,课时有限。同时,受既有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既要考虑男女生的差异,又要考虑学生身体素质与动作技巧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差别,从客观层面产生教学难以深化、学生管理散乱等负面现象,进而弱化学生课堂纪律、集体观念。

为从根本上解决初中体育课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偏低、课堂纪律涣散等现状,走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体育教改之路,同时更为了破解传统教育教学课堂管理这一难题,广丰县永丰中学在教师集体讨论、专家点拨指导的基础上,于2000年9月开始,分五个阶段(含后续的拓展深化阶段)实施《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研究》的省级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验研究”,是根据本校的师资、场地、器材、设备、学生数量等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特长、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划分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本着自愿的原则,自由选择喜爱的教学班。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兴趣稳定,主动参与,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观。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就可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验研究的主要目标:通过初中阶段三年的体育教学,学生在体育合格基础上掌握一至两项体育特长,培养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1)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的界定;(2)学生合理分类的标准和方法;(3)师资力量的有效发挥,场地器材的合理使用;(4)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课型的结构与模式;(5)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的评价与测试;(6)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体育特长的发展;(7)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的校本教材的开发;(8)体育活动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9)体育活动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10)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中的应用。

3.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践与探索的具体进程。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践与探索分五个阶段(含后续的拓展深化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0、9—2001、1)。该阶段主要任务是:理论学习、外出考察、调查研究、搜集资料等。

①学校拨出经费购买数十套与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相关的书籍、VCD光盘、电脑软件;

②组织体育教师赴浙江衢州三中学习考察; ③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进行分工,由周守勤校长挂帅的课题研究小组定期对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准备工作予以科学督导;

④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所需要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根据学生的身高,自行设计制作不同高度的篮球架;

⑤邀请江西师大体育学院副院长、余万予教授,省市教研员杨涛、方建新老师等专家来学校举办理论讲座,指导课题研究并担任课题组顾问。

(2)实验研究阶段(2001、2—2003、11)。主要工作包括: ①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

②按学生志愿将整个年级进行分班,并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③对参与实验的学生体能、兴趣爱好等进行各项数据测试,并建立档案;

④实施分类教学,在开设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项目的基础上增设民俗舞龙、踩高跷、跳竹杆项目;

⑤实施分层教学,聘请体育尖子生担任项目“小老师”,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3、反思提高阶段(2003年3月—2003年2月)。本阶段对前面的工作进行总结,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构建分层分类教学的基本模式,主要工作有:(1)认真做好阶段性分析、总结,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探求解决办法;

(2)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抓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培训,要求每学期摘录10000字以上的科研笔记,同时把握现代教育、体育教学的动态信息;

(3)确立体育教师的学术地位,鼓励体育教师拟定教学心得、教学论文,选派体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4)发展学生的特长爱好,为学生展示才华搭建平台;(5)构建各项目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

4、总结推广阶段(2003年9月——2005年7月)。主要工作有:

(1)形成高效的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管理模式;(2)深化课题研究,使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由经验型向理论化转变,总结成果,申报江西省“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验基地” 通过并获得授牌;

(3)开展体育校本研究,大力挖掘各种体育资源,申报省级课题“民俗舞龙等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立项;

(4)开设民俗体育项:如舞龙、踩高跷、跳竹杆、跳绳等,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2004年,我校“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践与探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江西省教研室的肯定,组织全省体育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了调研,并组织召开现场研讨会,随后,这一教学模式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5、拓展深化阶段(2005年9月——现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等方面均有极大的效果,受此启发,学校与引同时逐渐将该成果拓展推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多个层面,形成了后续的拓展深化阶段(2005年9月——现在)。拓展深化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1)打造校本课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乐享教学”的探索)。永丰中学在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的基础上,促进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独具特色的“分层教学”、“乐享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分成A、B类不同层次的班级,分层制定学习目标,分层施教,分层评价,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警惕了学习效率,让大多数喾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乐享教学”模式,是将一节课大致分为“欣赏(感受)—探究(质疑)—生成”三个环节,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最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生成能力。“分层教学”和“乐享教学”的推行,充分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促进了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2)以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为基础,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师生2+1达标工程”。永丰中学师生“2+1达标工程”中的“2”为二项共性项目(教师为“乐享教学”达标、健康达标,学生为学习习惯达标、健康达标),“1”为个人特长达标。学校通过每学年组织一次全方位的考核,督促每位师生实现健康达标与个人特长达标,要求全体教师实现“乐享教学”达标,所有学生实现学习习惯达标。

(3)实施“做人工程”,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在进行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永丰中学将师生健康具体化为两个层面:一为身体的健康,二为心理的健康。为培养健康阳光的学生,学校申报并扎实实施省级课题 “做人工程”,努力锻造学生完美人格。“做人工程”,以健全学生人格,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宗旨,通过深化法制、孝敬、感恩、诚信、环保与心理健康教育,以日常评比、班级管理、德育成绩评定、“一帮一”活动等德育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孝敬课”,坚持每学期评选“孝敬星”,还专门编写了校本德育读本。同时,学校单独成立了健康教育办公室,并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设臵了心理渲泄室,所有学生都建有详细的心理健康档案、成长记录册,便于班主任、任课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学生可以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悄悄话”信箱、校长信箱等各种途径来反映自己的各种心理问题,还可以到心理咨询室与经验丰富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个别存在严重负面心理的学生还可以进入心理渲泄室及时为自己的心灵减压。

细致而又完善的“做人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德育实效性与针对性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心理品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永丰中学学生犯罪率、重大事故率一直保持为零,学生自杀、仇视社会等极端行为为零,厌学逃学、与父母不和等现象逐年下降。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永丰中学实施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坚持十余年,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成全校范围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符合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潜能。通过初中阶段三年的体育教学,学生在体育合格基础上掌握一至两项体育特长,培养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学校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众多成果,主要成果如下: 1.建立了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基本模式,不同课型的结构与模式; 2.制定了合理学生分层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学生体育与健康达标的评价标准与测试方法;

3.建立了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合理安排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的课程安排、师资力量的有效发挥、场地器材的合理使用的课程管理模式;

4.学生体育特长、心理健康、自主管理与综合素质提高之间的正相关理论;体育活动中学生;

5.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的校本教材的开发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6.在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中,教师工作评价维度与量化指标;

7.在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基础上拓展形成的“乐享”主题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模式、评价等制度体系;

8.“师生2+1达标工程”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与考核成绩等;

9.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与充实。

三、效果与反思

(一)取得的成果

我校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的成果主要体现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本课题的实施,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为学校赢的诸多荣誉。学校体育设施、装备等硬件建设不断完善,规模不断壮大。积累了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了课题研究的方式和方法,推动了学校校本研究的进行,培养了一批科研型的体育教师队伍,探索、创新、构建了具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在实施课题中,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得高,在各级各类体育竞技中频频获奖,并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全体学生在实施课题中,体育素养和体育精神得到科学的培养,对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的理解和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养成了良好的健康习惯和意识,兴趣,特长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1.推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1)我校体育教学工作获得省市县各级领导、专家的赞许和社会的首肯,如2001年4月,全省体育教育现场会在我校隆重举行,2003年11月,全省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展示会再次在我校召开。国家及省市著名体育专家余万予、杨涛、方建新、高修定等均肯定了我校体育分层分类教学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模式,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对我校体育分层分类教学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构建了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基本模式,大力开发了校本资源,民俗体育舞龙、踩高跷、跳竹杆等新项目的确立与教学,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为体育教师展示自身特长提供了崭新的舞台。

(3)推动了学校全面发展,实施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分层教学”、“乐享教学”,引领每一个师生在教与学中找到自己的目标,推动着永丰中学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方式呈现出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良好势头;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师生评价呈现出多元化、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良好导向;学校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学校连续八年中考成绩、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优异,多次成功举办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研讨展示现场会,师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竞赛获国家级奖180余人次、省市级奖500余人次,先后被评为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先进单位、江西省 “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研究实验基地”、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验基地、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江西省中小学和谐校园、江西省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江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江西省绿色学校、江西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先后赢得了省内外众多教育专家的肯定,引起了国家、省、市众多媒体的关注,《中国教育报》三次报道了永丰中学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其中《让师生都感受进步的快乐》在《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进行报道。

2.引领一大批教师健康成长。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的实施,提高了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师,为体育教师的健康成长构建了良好的环境,课题组教师努力涉取新课改的知识营养,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高涨,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运用,科学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校体育教师荣誉和竞赛捷报频传。我校体育教研组被评为首届优秀体育教研组,体育教师刘春木、叶身红先后被评为上饶市优秀体育教育工作者,刘志豪、王洪伟、朱继良、左淑琴、郑海琳、江建平、严建玉、毛丽萍等教师多人次荣获省、市、县优质课,基本功竞赛一、二等奖,有10多人次上省示范课,教研论文有20篇获省、市一、二等奖。此外,在拓展深化阶段有力地促进了多个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祝建明、夏春雨、程丽红、周坤福、朱余静、周斌芳、刘雪娥、杨利水、刘涛、李玉珍、包建平、韩珍、叶茂盛、郑云清、徐晓辉、赵贞炎等各学科三十余位青年教师先后在省、市、县教学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3.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1)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发展情意,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全面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由于分层分类教学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重视学生的学习评价,全体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项目,通过自主学习活动不断获得成功,因成功的体验又激发他们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因而在运动场、体育课上都呈现一片龙腾虎跃,青春飞扬的情景。

(2)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分层分类教学是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从而组成了一个学习团队,学生既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新知识,又能在学习团队中运用知识,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性才能。

(3)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强化小组活动,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分层分类教学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平等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遇和氛围,既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养成自我调控能力,又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成长为创新型学生。

(4)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实验数据表显示,我校学生国家体育达标率由先前的80%上升到96%,平均身高超出1厘米,强健的体能更显示出非凡的优势,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我校中考节节胜利,稳居全县第一。

(5)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为我校学生体育竞技带来无尚的荣誉,一批批体能强健的希望之星脱颖而出,我校在广丰县第26届、27届中学生运动会上,以优异的成绩连续二次荣获团体冠军,并有15人次打破县中学生运动会单项纪录,56人次刷新校运动会纪录。今年,我校乒乓球队、足球队、田径队代表县队分别参加上饶市各个项目的比赛,荣获市中学生乒乓球男子团体第二名,足球第三名的好成绩。近年来,广丰中学,广丰实验学校,广丰五中招收的体育特长生,有80%是我校应届毕业生,在学校举办的三届学生才艺展示会上,体育特长才艺表演更是锦上添花。

(6)体育与健康密不可分。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磨合,强健了学生体魄,解决了学生心理问题。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综合活动,使学校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红红火火,各具特色的兴趣小组活动方兴未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元化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健康的体能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二)反思与建议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①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原因,小学阶段更注重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使得众多学生缺乏良好的体育习惯与基本的体育知识,给“初中体育与健康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的全面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②目前实施的学生评价体系过于看重学习成绩的衡量,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无法得到应有的界定,影响了“初中体育与健康实施分层分类教学”这一管理模式的社会认同感;③在后续的拓展深化阶段,由于当前学校大多实施班级授课制,成班率一般高于50人,容易造成教师课堂纪律、教学时间失控的现象;④教师的研究成果缺乏交流的平台,限制了课题研究成果的探讨、完善、推广;⑤研究开展以来,不少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有了显著提升,但却出现了部分学生话题延伸过于广泛的现象,课堂纪律维持存在一定的难度;⑥由于应试教育的实际存在,尤其是现行学生评价以学习成绩为主导的评价体系,给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建议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紧密配合,为教学研究的深入持续开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①细化师生评价的维度,出台适合新形势的师生评价方案。建议将教师评价细分为身心素质、专业素养、教学业绩三个维度,通过探索确定一个合理的量化标准,促进教师成长;将学生评价细分为身心素养(包括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学习品质、学业成绩三个维度,通过探索确定一个实践性强、合乎教育科学的考核体系,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②加大专家对教学研究及学校工作的指导。建议具有科研优势的教育机构与学校开展联合研究,开展实效性高、易操作的师资培训模式的探索,以促进教师综合素养尤其是教育理论素养的提升;

③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随着丰富学校教育内涵的不断深化,教师的现有教育辅助手段已经难以满足教育实验的需要,我们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配备上给予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比如尽快推进电子白板在学校的应用、出台措施支持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为校本教育资源库的建立与完善提供资金支持等;

7.初中体育与健康考试题 篇七

多年来,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评价一直沿用绝对评价标准,以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为评价依据,难以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成绩上的变化及教学效果的优劣,也难以从评价结果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评价主客体单一。(2)课程评价方式传统。(3)课程评价内容简单。(4)对课程评价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发挥评价的作用。

笔者认为体育课学习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帮助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在评价的过程中诊断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让学生在体育课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体能、技能、态度、行为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便发扬长处,弥补不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诚信程度,这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1、转变教育观念,强调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

学习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教育、激励、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检查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观念的更新与转变是实现新课程提出的评价目标的前提条件。

在评价的目的上,要在评价的甄别基础上,向激励学生主动锻炼、帮助学生发展上转变。新课程的评价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功能,更要注重评价的教育改进与激励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成功。教师要树立评价是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服务的观念,通过评价不断的改进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课,使学生得到越来越好的体育教育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全面发展。

2、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外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体育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所以,评价内容也应从这五个领域为主线,在评价内容和方法上体现全面性,制定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发展水平和能力新的体育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考核,形成一套内容充实的评价内容体系。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评价,还要对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锻炼过程、使用的锻炼方法、对体育学科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关注,选取合适的方法,用相对具体的、可观察的、可记录的、可测评的指标对一些评价内容进行印证。

3、关注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增加评价的有效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采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依据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向化的特点,评价方法和工具也呈多样化,不同评价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身体素质与运动技术、技能、以及进步幅度、特长、体质与健康的评价可采用定量评价,要把握综合评价及可操作性原则,注意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在考核项目的选择上,要结合地方实际,以对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典型健身意义的项目为主,但要注意给学生在同一项群中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2)对体育与健康认识和知识的评价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办法:卷面测试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健康知识、运动保健知识;还要通过短文写作、提问、讨论、口头演说、角色扮演、健康测验等方法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内外所获得的科学的锻炼方法、自我保护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3)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价可采用建立健康档案袋的方法,档案袋中记录学生定期体检的结果,包括与身体机能、身体形态、疾病状况相关的文字、图片、图像和其它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以及学生日常病假考勤情况,要将学生的体育达标与体检的身体指标相结合,将学生生长发育状况、生理健康状况也纳入身体素质评价中。

此外,还可采用家长评价法、同伴评价法、自己评价法等,利用观察、日志、情境测验、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照片、报告书、作业、提问等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4、选取恰当的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学习评价的最终价值是促进教师改善教学,促进学生改进学习。评价的结果不是学习结束,而是一个起点的开始。在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除坚持标准分统计和强化评价的信度外,还要采用鼓励定性评价来对学生进行最终的评价,改革单一的百分制,改为分数+等级制+评语,评语要力求简短明确,重点突出。对优点要充分肯定,对问题要提出中肯的和具体的改进意见,要注意效果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统一、评体与评心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结合书面评语给予鼓励,如“你太棒了,实现了开学时制定的目标,老师希望你再接再励,相信下一学期你会更出色”。这样可弥补分数的机械性以及评阅的主观随意性和过分简单化的做法。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结果不能用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成绩“排队”,成绩不应成为关注的重点,重点应在于对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的课课程评价,应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把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作为重点。在评价时做到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和学习兴趣和潜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初中体育与健康考试题 篇八

摘 要:传统的教学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69-02

新课标明文指出: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力求摈弃那种传统的教学框架,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主体、和谐、发展”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主体、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与功能

所谓“主体”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谓“和谐”主要是指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营造出良好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发展”就是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通过主体参与,实现其智力、情感及其它方面的全面发展。

“主体、和谐、发展”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主体”是核心,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和时代特征——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和谐”是条件,教师只有为学生的主体参与创设了真诚、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实现学生主体主动探究,合作互动、自主发展的教学过程,“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主体、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启动——联动——能动”。“启动”主要指教师对主体的激发,它包含了师生双方情感的调动,

进入“教”和“学”的准备,“联动”指学生在老师的巧妙指导下,主动探究,并通过合作互动来掌握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学生与教师相互影响,相互启动,相互促进。“能动”则主要表现为学生主体的充分展现,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应用。

“主体、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是实现了五个方面的转变:

1、从对教学结果的关注转向对教学过程的关注。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再只看学生获得知识多少,而更重要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灌输与启发的对立走向统一。

2、从对知识传授的关注转向对知、情合一的关注,由知、情对立走向知情统一。

3、从对少数的关注转向所有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关注,即关注“优秀”又关注“平等”的共同提高。

4、教学方向由单纯的技术传授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方向转变。

5、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与学生的对立转向教与学的统一。

二、“主体、和谐、发展”教学的实施

心理学指出,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和愿望,才会有一种推动自己学习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此,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欲望。

1、启动阶段

(1)创设情境,主体准备

任何思维活动都是从提出、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而告终,正如鲁宾斯坦说:“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且从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当问题提出,触发如同竞赛一样的激励情境时,学生往往目的特别明确,兴趣非常浓厚,求知欲十分强烈。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生活。

(2)目标导向,主动调动

教师应积极根据本课内容进行引导,提出目标,激励导向性使学生明确认识目标,产生求知欲,从而引发学习动机。如一堂《我当竹农》教学课,教师拿出一支竹笋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教师充当技术员指导“竹农”进行种笋,从而使学生有了目标,产生很强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主动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出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联动

(1)质疑问难,因材施教

教师应多创设学生的质疑氛围,激励学生质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并积极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疑惑,教师再不断(下接第70页)(上接第69页)引导和启迪学生,让学生多发现问题,动脑解决问题,使课堂融入一种在练习中发现质疑,在练习中解决质疑氛围,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比如:一堂滚翻课(前滚翻),教师先让学生分组尝试练习前滚翻,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不断启发和诱导学生互相发现问题,互相评价。学生尝试前滚翻后,教师再做完整的示范,让学生评价教师,并与自己和其他同学对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师不断诱导和启发学生拓展滚翻的动作,与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自己设计生活实际中出现情况或情境是怎样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质疑,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进行解决问题,使师生融入一种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从而使“主体、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行之有效,学生的有效学习得到了真正地提升。

(2)引导探究,合作互动

教师巧妙的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提供给学生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合作,师生合作,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参与,能使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和自锻能力。如一堂跳绳课,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练习,创造出更多的新花样的能力,然后让小组进行交流自己小组的创新动作,这样使整个课堂在合作互动中进行,并使课堂富有活跃的生命力。

3、效果检测,充分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单纯为教动作而教,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其过程应渗透德育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求异思维、分散思维得到发展,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得到身心的陶冶,知识的内化,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得到了真正地提升。

教学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五个教学环节。三个阶段即启动——联动——能动,五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主体准备;(2)目标导向,主体调动;(3)质疑问难,因材施教;(4)引导探究,合作互动;(5)效果检测,充分发展。

三、结论

1、此模式不仅能够与新课程目标与理念相一致,而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学生内在潜力,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学生的有效学习得到了真正地提升,提高了课堂效益。

2、强化了主体意识。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且筑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适应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而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不同特点,让每个学生找到了“最近发展区”得以发展,因此,因材施教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

4、平等、和谐、发展的教学,能大大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交往更加频繁,相互了解,帮助,鼓励增加,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实际证明平等、和谐与发展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更能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更能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活动和组织管理培养。从而学生的有效学习得到了真正地提升,提高了课堂效益,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崇善.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1998

[2] 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珊 珊.体育科学兴趣爱好与习惯.体育科学,1992

[4] 李 蔚.课堂教学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

[5] 体育教学模式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9.初中体育与健康考试题 篇九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人教版初中二年级《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导读教师:康栋(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中学高级)【导读文本】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初中篮球的体育教学。在此,我们为老师们带来了一节初二男生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课堂实录,供大家学习探讨。在案例评析前为加深课的印象和对案例有一个概况了解,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及观看时应注意和关注的问题: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该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参照人教版《体育与健康 7 ~ 9 年级(全一册)》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身体素质状况而设计。

课堂教学中,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出发,努力构建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练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欲望,师生共同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篮球体前变向运球,是七年级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篮球比赛中应用最广泛的运球技术,其方法简单、实用,经常练习不但可以提高运球突破能力,还可以提高手控制球的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程度,其中手脚协调配合与保护球动作是技术的关键环节。

针对初二男生的对运球技术掌握的情况,本节课确定教学的重点为:手按拍球的部位和球的落点;难点为跨步、转体、探肩的动作及其协调配合。

三、教学方法的选用

通常篮球体前变向运球技术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步骤是: 1.原地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2.行进间较慢的速度做体前变向运球。3.按照一定的路线做体前变向运球。4.设置障碍物做体前变向运球。5.消极防守做体前变向运球。6.积极防守下做体前变向运球。7.在比赛中体会体前变向运球。我根据以上的教学步骤和多年的教学经验,首先采用了 “突破封锁线”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变向在篮球运球突破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技术要领的理解; 为导入新教材做好铺垫。在学习体前变向运球技术时,教师在讲解示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模仿练习、过障碍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限制条件下的一对一对抗练习引导学生由简到难的掌握技术动作要领。

四、教学的特色

1.教学中始终围绕运球技术,设计由浅入深、从徒手练习到持球练习、从消极防守到一对一对抗中的条件限制防守的学练步骤,取得了良好地教学效果。2.教法丰富多样,针对性强; 3.教学组织高效流畅; 4.学生学练积极性高,师生互动及时,课堂氛围好; 5.实战运用,突出篮球特点。6.教师语言表达简明扼要,很好的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教学要求。

五、观看案例时应关注的问题

1.教师是如何通过分析变向运球技术特点,并针对学生的设计情况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2.教师选用或创新了那些教法或学法?选用或创新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3.初中篮球教学中如何恰当的应用游戏法教学、如何创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展示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人教版初中二年级《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讲课教师:李江泰(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人教版《体育与健康 7 ~ 9 年级(全一册)》以及《课程标准》水平四的基本精神和要求,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素质状况而设计。教学中,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出发,努力构建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练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欲望,师生共同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是七年级教材的重要内容。它是篮球比赛中应用最广泛的运球变向技术,其方法简单、实用,经常练习不但可以提高运球突破能力,还可以提高手控制球的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程度,其中手脚协调配合与保护球动作是技术的关键环节。本次课是在前两次课基本掌握基本运球技术的基础上,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这一技术动作,变向换手对球的方向、球的高度的控制,以及与蹬跨、转体、探肩动作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另外学生要注意对球的保护,提高技术的实战运用意识。2.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的年龄为 13、14 岁左右,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加速期,也称为青春期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这个时期的学生神经灵活性高、反应快,容易接受和学会新的动作,对篮球项目有很大的兴趣,这对实现教学目标极为有利。但初中学生安全意识较差,自我保护能力弱,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方法目标:学生知道体前变向运球技术在篮球实战中的作用,知道提高控球能力的几种练习方法。

2.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目标: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技术;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性等身体素质。

3.心理品质和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表现力;提高学生观察及判断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本课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提高兴趣;设置疑问,激发参与;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模仿练习、合作练习、限制练习等多种方法,使师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指导评价,互相勉励提高,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五)教学资源:篮球 40 个;标志桶 8 个;展示板 1 块

(六)运动负荷预计: 1、预计练习密度: 35%--40% 2、全课平均心率 120 — 140 次 / 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教材内容选择符合初中男生的年龄特点和性别特点,具有良好的锻炼价值。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动”中掌握并熟练技术动作,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多种方法的练习,掌握动作的水平不断提高,约 75% 的学生较好的掌握了体前变向运球技术,达到了本节课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组织教学上,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活动,合理布置场地、有效摆放器材,通过“无球的诱导游戏——有球的技术模仿练习——限制防守的对抗练习”的教学程序,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下次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需要改善:

1.在教学过程中,对个体差异关注的还不够,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2.在篮球技能学练中,应根据上课的场地条件将有限的场地器材最大化的发挥作用。

案例评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人教版初中二年级《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评析教师:康 栋(西城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

马颖涛(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中学高级)

李江泰(北京市第十四中学,中学高级)

【评析文本】

该课的教学内容为初二男生的篮球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新授课,经常练习可以提高运球的突破能力;提高手控制球的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的能力。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初二男生的学习基础 把教学的重点为:手按拍球的部位和球的落点;难点确定为跨步、转体、探肩的动作及其协调配合,教学的重难点把握准确、合理。教学中,教师首先采用了 “突破封锁线”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变向在篮球运球突破中的作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学习变向运球技术做好铺垫。

在学习体前变向运球技术时,教师通过讲解、学生模仿练习、过障碍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限制条件下的一对一对抗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设计的教学策略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校兴趣(通过 “突破封锁线”的游戏,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突破,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向学生介绍变向运球技术,初步学习技术动作)——反复练习(通过学生模仿练习、过障碍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实战应用(限制条件下的一对一对抗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从以上教学策略中可以看出,教师采取了探究学习的教学思路,既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如何在运球突破、变向运球的正确技术等问题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首先起到以下作用: 1.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生成过程; 2.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技能,而且能够很好的理解变向运球在篮球实战中的作用。

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方法多样,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基本功扎实,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该教师有很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

纵观整节课堂,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思路,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有以下两点值得商榷:

1.在初学变向运球 技术,应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引导学生相互观察,相互纠正。

2.两人相对运球过障碍的难度比较大,建议让学生在本节课中做连续运球过人、圆圈运球变向等基础性的练习,在下节课可安排难度较大的练习。

思考与活动

1.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一份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新授课的课时教学计划。

2.根据初一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一份篮球传接球的游戏。

3.如何在篮球基本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通过专题学习,结合平时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4.结合篮球专题讲座,以及教学实践设计一份针对初二女生的篮球运球的评价标准。

参考资料

【相关资源】

1.朱瑛:渐进式体验——对初中排球运动教学的影响,文理导航,2011年8期 2.林书民:关于初中排球教学的思考,新教育,2011年6月

3.叶方士:浅谈合作在初中排球教学中的运用,吉林教育,2011年11月 4.丰国富:初中排球自传练习的五个步骤,教学世界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毛振明,于素梅主编:《计划编制技巧与案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

3.《排球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年

上一篇: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下一篇:关于开展2010年住房城乡建设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