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共17篇)
1.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篇一
浅谈新课程下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岚山区黄敦中心小学
刘志娟
浅谈新课程下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人们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学方法也就灵活多变而又科学起来,老师们也总是在努力探索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奥秘,我也不例外。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新课程下,加强电化教学,更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
一、加强电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但是小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着兴趣问题,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了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采用放录象、投影等手段进行教学,把那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以及海滩上千奇百怪的贝壳、庞大的海龟和遍地的鸟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使他们感到既新奇又有趣,以至思维活跃,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加强电化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由于电教媒体具有巨大的表现力,且表现手法丰多彩,又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因此,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特别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我在教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时,为更好地理解“泉眼无声惜细流”这一诗句中“惜”字的妙用,我采用计算机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之所以是涓涓细流从泉眼无声地流出来,那是因为泉眼太小了,并不是泉眼很大,却能像人一样故意不让它多流一点。从而理解了“惜”字的妙用,突破了学习重点。
三、加强电化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
电教媒体的运用,能引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和注意,而观察与思维密不可分,人们凭借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思维传递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培养了能力。
例如:我在教《故乡的杨梅》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认识一下杨梅,我用视频仪把书中有杨梅过的树枝和常见的桂圆的图片一并投放出来,同学们经过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很快就总结出杨梅的样子:叶子狭长、果实圆圆,和桂圆一样大小,表面有突起,颜色是紫红色。这样,既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有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发展了智力。
四、加强电化教学,能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
使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比教材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再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功能。
例如:我在教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我用放录象的形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气势磅礴而又壮丽多娇的祖国山河展现在学生面前: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不断的山,就要沉下去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正咆哮着向大海流去。图中的落日、高山、大河,一远一近,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既有利于把学生带进“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情画意之中,又有利于引起联想,领会祖国大好河山美景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增强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五、加强电化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一些德育思想往往是抽象的、不形象、不具体的,难以理解。但是,如果采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会寓真理于具体的生动活泼形象之中,感染力强,能更好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例如:我在教《我不能忘掉祖国》这一课时,为了抓住“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这一重点,我利用碟片,把宋庆龄反驳美国学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和铿锵有力的话语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使同学们更加相信“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北京申奥成功,中国顺利加入WTO,还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胜利返回,使同学们也和宋庆龄一样“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信心”——同学们有的说“我要为我们祖国的更加繁荣、昌盛、美丽贡献力量”还有的说“要以宋庆龄为榜样,为振兴中华锻炼好身体,将来在奥运会上多拿奖牌”„„这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容量也加大了,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六、加强电化教学,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而能否把握住这个机会,除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外,很重要的就是是否具有创新的能力。由于电教媒体有“相当于人体部分的器官延伸”的功能,所以,加强电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有利于拓宽学生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做梦、学会好奇、学会提问题。
例如:我在教说话课《小鸭子得救了》一课时,在学生说出猴子、小熊、大象分别用什么办法救出掉在坑里的鸭子后,我提出了新的问题——你会用什么办法救出掉在坑里的鸭子?同学们纷纷说:下去抱上来、用兜兜上来、用铁锨端上来„„这时,我用课件把坑旁边的小溪配上“哗——哗”声投放在屏幕上,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许多同学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小溪上面来,有的同学皱着眉头在下边小声嘀咕:“挖个洞,通向小溪,让小鸭子从水里游出来„„”“把水引到坑里,利用水的浮力,把小鸭子浮上来”„„各种大胆、科学而又不乏创造力的想法产生了。
当然,新课程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电化教学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只要适时、适地,选择恰当的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会事半功倍,收益多多。
2.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篇二
1. 多媒体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进行生物学教学,不仅可以加强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轻松、有效地突破各种教学难点。
1.1 应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组织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的传授必须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多媒体能贮存大量的信息资料,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保证学生的抽象思维活动顺利开展。
1.1.1 生动演示丰富多彩的生物学内容
“生态系统”是生物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一张“生态系统”的光盘就能将复杂的生态系统内容展现出来,如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都能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效果较好。
1.1.2 客观演示错综复杂的生物构造
“形态结构”是生物学中分量很重的内容。多媒体能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三维图像,如人体的解剖生理软件,既能演示静态结构图,观察人体的构造,又可以使器官在三维空间上作任意方向和角度的翻转,能使学生观察不同部位的形态结构和空间关系,还可以配上文字解释和有关的声音。有些软件还可以通过器官拆装动画、显微递进动画等多种形式来表示生物的结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1.3 形象演示变化多端的生命现象
“细胞分裂”是生物学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多媒体能清晰、准确地反映“细胞分裂”活动的过程和规律,如各个分裂期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变化等知识都能清晰地显现。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控制演示慢镜头动画,局部放大图和定格图,这既有利于讲解和提问,又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
1.2 应用多媒体有效创设生物学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通过计算机将声像设备综合起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强化学生的感知。例如:利用光盘介绍“濒危动物”,它能够使学生看到逼真的画面,听到不同动物的叫声及自然声响,从而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环境之中。
多媒体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交互性,教师在讲授知识或反馈信息的过程中可以用类似CAI的方法,向学生提出疑问或展示习题,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后给予反馈响应,计算机将及时给予评价,并输出正确的信号予以强化。
1.3 应用多媒体合理构建生物学教学结构
多媒体课堂教学体系主要由教师、学生和媒体三要素构成。教学结构的合理是指课堂教学诸要素在时间、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合理性,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生物教学中的使用主要是对教学的某个环节如讲解、演示、模拟、复习、练习、测试等发挥作用。教师不应把它看成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事实上它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综合,当它介入、参与课堂教学时,必然引起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变化,形成新的教学结构和模式。多媒体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3.1 视听与启发讲解相结合
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的特点是为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提供生动的素材,并通过必要的语言引导问题,开启思路,使学生在课堂上同时接受图像、文字、音响、语言等多种信息。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障碍、疲劳被动等问题。
1.3.2 视听与探索讨论相结合
这种教学方式依据发现法的原理,按照“提出问题—提供途径—探索讨论—得出结论”等步骤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多媒体既可为学生的探索提供途径和素材,又可用于问题的提出和结论的形成。学生在此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思维活跃,按照多媒体提供的途径和材料,努力寻求知识的答案。
1.3.3 练习与反馈相结合
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按照“提问—回答—反馈”的过程,实行人机对话,完成学习任务,其特点是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思维,并且学生能根据多媒体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4 应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首先,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因此它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其次,多媒体传授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启发性,结构严谨,环环相连,层层反馈,理论和实践互相联系,新旧知识互相同化,有效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再次,多媒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教育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经动手、动口、动脑等过程自主获取知识。最后,多媒体的人机交互对话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2. 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避免的几个问题
2.1 注意避免削弱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取代学生实验
多媒体技术能够辅导学生的实验操作,但是学生的实验技能只能通过实际操作才能获得。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植物嫁接技术,临时装片制作,标本制作,解剖方法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做才能达到教学要求,必须经过反复操作才能熟练。如果用观看录像的教法取代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就会削弱学生的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将会削弱。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但绝不能让多媒体模拟实验完全取代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
2.2 注意避免多媒体完全取代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教学中的问题与学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与沟通,增进师生情感和互信,是其它媒体不能取代的,教学互动又是教法必需的。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稍不留神就容易忽视针对性的引导而丢掉“主导”的位置,成为“放映员”;学生则在课件连续播放过程中没有了思考而丧失了“主体”地位,成为“观众”。多媒体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应把多媒体课件作为一个为我所用的教学工具,以及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绝不能让“电脑教师”取代自己。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精炼的语言文字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在教学中,教师科学、正确地利用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活动,使学生思维与教师引导保持高度一致,因而能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感知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用多媒体课件中内容代替板书内容,虽然能节省大量时间,但是,屏幕上的内容一闪而过,不会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
2.3 注意避免多媒体取代其它媒体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确实有其优越性,但多媒体也不能完全取代其它媒体的作用。如生物标本、挂图等,我曾在上人体骨骼时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将学生分两组,甲组学生通过拆装人体骨骼模型来学习主要骨骼的形态及位置,乙组学生则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学习相同的内容。接着我对两组学生同时进行人体骨骼模型拆装的测试。结果,甲组学生不仅快,且合格率为97%;乙组学生合格仅45%。这说明,再好的课件也只能演示出其平面结构的特点,而此时出示标本或模型,让学生边看边动手,其教学效果极佳。教学手段应为教学目的服务,一堂课媒体运用得是否恰当,唯一标准就看它是否达到教学目的要求。
2.4 注意生物学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课件质量问题
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求能制作出适合教学要求的课件。就目前情况而言,市场上基本上还没有系统的、科学的、配合生物学教学的现成课件可供使用,只能靠教师自己制作,但由于受技术水平和学识水平所限,教师制作出来的课件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要求。
3.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篇三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收集多媒体资料信息
教师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挂图和模型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消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教师将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
2.全面优化课堂教学
通过精心准备,运用了大量的先进手段,教师创作出严谨而丰富的电子课件,其目的就是将它应用于教学。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携带挂图、模型等繁琐的教具,而是借助电脑、投影仪、触摸屏、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而这令人兴奋的一切精彩内容,仅仅通过一根网线,就能够把完成的课件从教学资料中心直接读取并传输到课堂。
3.高效轻松的复习方式
生物的许多内容都是需要反复理解和记忆的,学生可以通过终端与网络中心连接,将课堂上讲解的多媒体课件再次从教学资料中心的服务器中读取,对不理解的环节可以反复观看,并且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内容,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文字、图片或动画提出生活当中现象,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例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这一节,导入部分可以播放一段舒肤佳肥皂的广告,学生都看过这个广告,“舒肤佳肥皂可以杀菌”已经深入人心,学生可总结细菌真菌的分布:土壤中、水中、空气中以及生物的体表和体内。从而了解细菌真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生物。
2.提供学习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来自于书本,也可以是从网络上获得的信息。例如,讲解家鸽的双重呼吸时,只用语言来描述不够生动,如果用动画图解来解释,学生可以形成一个动态的概念,记忆也很深刻。
3.自主探究
运用资料分析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将各组的结果呈现查出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观看光 合作用的录像片,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分析出光合作用包括物质转化过程和能量轉化过程两个方面,得出光合作用的实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小结
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适当评价,归纳总结,使学生理解原理,得出结论。对易混淆的概念要用黑板或用投影片的图表分析它们的异同,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如: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等。
5.学以致用
屏幕提供检测题,并对有共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评讲。使学生自检自测,达到技能与知识的双提高。通过检测,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纠正错误。
三、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其优势,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例如,学习人体的系统时,不能一味的教学生看视频,最好是提供模型给学生观察,这样形成的感觉更立体。
2.多媒体也不能完全取代板书,通过探究的结论是一步一步获得的,得到一点就写一点,慢慢再归纳到一起,幻灯片如果跳换太多,会让学生思维混论,甚至找不到重点。因此,每节课的重点教师最好板书在黑板上。
3.提供的资料不宜太多,而宜精,尽量列举有代表性的资料。课后的习题也是一样,选出平常作业中学生经常混淆的概念和容易忽视的知识点,重点分析,做有用功。另外教师提供的供学生自检自测的检测题应尽可能是检测学生理解性的,而不只是简单记忆的试题。
4.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篇四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也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途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学校教学理念的革新,尤其是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效率,为钢琴教学模式的转变注入了新活力。钢琴教学就是要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积极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其尽快掌握钢琴演奏技巧。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探索其实践策略。
【关键词】
5.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篇五
使用的利弊初探》
摘 要:新世纪全球掀起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目前,电脑平台等多媒体已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重要工具,学校网络逐步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活动的有利资源,并成为教与学双方的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于生物课程将使生物课堂教学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和创新,为素质教育的推动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性。但许多生物教师在实际应用了一段时间后,却感觉到多媒体教学“费力不讨好”,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呢?本文主要对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优越性及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期望对多媒体合理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生物课程 优越性 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推广,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已逐步付诸实施,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就其形式来讲,最大的变化就是能够广泛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新颖、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大容量、高密度、高强度的信息显示,扩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课堂教学,同时融入了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让学生眼、耳、手、脑并用,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下面就我自己教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时体现出的优越性谈几点体会: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
在学习中,兴趣是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份,它是渴望获得生物学知识并积极参与生物学探究活动的意向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形、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组组动听的声音,一段段动态的场景,一串串跳动的文字,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中,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不断取得成功。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1 避免了教师的“独角戏”和“一个人的精彩”。例如,高一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核酸缺少感性认识,利用情景教学——多媒体展示公安局破案的图片来导入课堂,效果比常规的复习引入要好,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微观世界宏观化、抽象内容具体化
生动、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多媒体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直观材料。运用多媒体技术于生物课程,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微观世界,把抽象内容具体化,突破了生命微观世界的限制,实现了生物教学由微观向宏观的转换,可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内容真实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了学习难度,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例如,高一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章是生物的基础知识,也是中学生物的重点,以其较强的微观性,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传统的授课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用挂图,模型来辅助教学,教师反复强调,学生重复记忆,导致学生误以为生物就是死记硬背,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均受到抑制。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先演示色彩逼真的细胞显微结构,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再通过图中细胞质部分的闪动和色彩显示,让学生正确区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接着逐一演示放大各个部分,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又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抽象性的内容,看不见摸不着,过去对这些内容的处理,只能通过语言和板书来进行授课,教师通过条理清晰的讲解和板书,让学生记住这些复杂的生理过程,想象在生物体内不断发生的生理变化,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死记硬背的过程,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把文字内容诉诸于可视的画面,在图、声、乐的共同作用下,准确、直观、形象、生动的再现生物的真实面目及现象,拓展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也不觉得抽象和难以理解了。
3.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显示瞬间突变、长期渐变等过程,且效果逼真。这就使无法讲清、容易似是而非的问题迎刃而解,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例如,细胞的增殖,生物的发育,细胞的有丝分裂,生殖细胞的形成,动、植物的个体发育都是十分复杂的生命活动,以前的教学,往往是通过挂图或板画来授课,把复杂的动态生成的生命活动分解成一些静态的图片。再通过教师仔细的讲解和板书,让学生了解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 2 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劲,这种授课模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如今,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以强大的信息量,生动的情景,促进了教育思想的更新,也实现了生物教学由静态向动态的转换,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以宏观动态形式展示,使学生通过真切的感受,轻松的体验,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那么学生就更易突破难点了。
1.限制教师发挥、丧失学生主体性
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往往是教师按照教学内容预先设计好课件,再在上课时通过大屏幕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教师→课件→学生”的教学模式,往往造成了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局面,教师和学生被课件人为地割裂开来。许多教师在设计课件时,生怕操作失误或为图方便,将课件根据个人的设想和预见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要按动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但是这种课件往往只能够替代板书与挂图,而且既定的程序限定了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发挥,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设计不一致时,教师就必须强行将学生拉回到既定设计中来,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鲜活的课堂教学也就因此变得机械刻板,如在课后有的学生甚至反映连做笔记的都来不及,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学生如同走马观花一般,注意力不易集中,甚至产生疲劳、厌倦的心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也就难以得到落实。
2.重点不突出、时机不合理
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容易陷入“电灌”的误区,多媒体成为灌输式教育的工具。由于多媒体具有大容量、高密度、高强度的信息显示,能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特点,我们容易把多媒体课件变成面面俱到的电子图书。例如,一个课件由30-40张幻灯片组成,一节课45分钟,平均1.5分钟一张幻灯片。整节课中,教师忙着操 3 作电脑,学生则是忙着看画面和记笔记。虽然内容看起来五彩缤纷,但是实际上实用性不强,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过分依赖多媒体,有的甚至所有的生物课都来运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合理地把握好使用多媒体的时机。例如,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用多媒体展示来替代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实验本身,学生会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学生的实验也就成了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6.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篇六
农学院农学三班
王鸾鸣
本次暑假,为了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落实实践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临沂市莒南县参加了暑期实习打工,利用工作能够接触大量农民群众的便利,对农村农业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在针对部分有代表性的农民进行了调查走访后,我认真研究了新媒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并写下此调查来发表我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在解决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和农产品供给效率问题。只有新媒体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方能建设智慧型农业,提高农产品的攻击效率,获得应用农业大数据,并且进行农业多功能拓展,深入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实现农业资源要素在多方位的合理配置。并且,建设具有现代化农业的国家,需要现代化的农民,在农村人口近半数的中国,农民现代化观念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从我国当前的城镇化建设和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出发,新媒体的使用对提升农民现代化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通过网络或电视等媒体,能够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新媒体技术对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的重要性。
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状况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巨大成就,农民收入获得极大提升,改革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农村服勃发展,进入农业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阶段,主要农副品数量大幅增长,质量迅速提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粮食产品,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外观质量,都有显改善。我国粮食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增强了我国粮食产品和粮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了现代农业装备设施水平,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技术技术体系。二.新媒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优点
首先,什么是新媒体呢,是想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新发展起来的媒体形式。是指我们的手机,网络,数字电视等,极为数字化媒体,当下社会,人们崇尚碎片化阅读,人们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人们使用新媒体的选择性和目的性有更强。新媒体能够将农业资源整合,将一系列重要信息汇集其中,对从业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获取知识和信息以及从业者交流的平台。那,什么是现代农业呢,从现代农业的内涵看,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环节。什么是现代农业?国内外各方面有很多讨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国内外学界比较普遍的定义是:现代农业是以科技进步为主要增长动力,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集约化经营的持续发展农业。所以通过新媒体手段提升农业水平,是非常重要,又很具有现实意义的。现代化的农业是科技农业,知识农业。知识农业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消费为主导因素的农业、是知识高度密集、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效低耗型集约农业。科技信息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扮演者重要角色,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的获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知识成为了农业的基本要素,科技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知识农业的关键是人的知识化,通过新媒体的农业知识的传播教育,相互的工作交流,可以提高从业者的知识水平,更加简便,迅捷获得科技知识。所以在应用新媒体技术时,在现代网络媒体的推广过程中,要鼓励互联网企业衔接农业现代化服务平台,增强责任感,共同促进互联网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下社会,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科技信息供给与需求不足,当下社会,农业要走向市场,就必须用准确的信息来指导生产,新媒体作为一种拥有巨大力量的传播手段,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有着巨大且无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新媒体与报纸、广播等媒体相比,电视媒体集视觉听觉为一体的传播方式,传播起来农业科技知识能够更加直观有趣,具有极强的感染能力和传播能力,能够使观众更加信任,很容易被群众理解和接受,这是其他媒介所不能比拟的。
三.新媒体在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缺点 新媒体的优点良多,但是,网络媒体不尽可信,有些媒体存在恶意炒作,虚假宣传,作为普通群众的我们并不能很好地识别和区分,很有可能会受其影响,使得我们对某些技术与农业信息产生了错误的看法与观念,并误入歧途,并且,互联网信息安全性较差,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空间等一系列现代网络新技术的兴起与应用,网络安全形势严峻。不论个人还是企业在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上依旧薄弱,安全认知差,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除此之外,电视媒体电视节目的制作程序复杂,制作周期长、制作与播出的成本很高。而且传播的信息不能进行及时储存,播出后就不会出现第二遍很难以加以利用。加上节目的针对性弱,观众一般为被动接受,其传播效果受观众情绪的影响很大。而书籍和报纸等纸质媒体作为科技传播的重要载体,长久以来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即使在电视、网络极其发达的今天,纸质媒体的作用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这是由纸质媒体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所决定的。纸质,能够长期下来,便于翻阅和研究,甚至可以使多人、随时阅读,甚至可以分次阅读,甚至还可以细细琢磨。而且纸质媒体白底黑字,清晰直观,一目了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四.如何改进新媒体技术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中的缺点
需要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建立起双向沟通的机制,传播者要充分了解农业从事者的信息需求。充分重视新媒体互动功能的开发。力争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应用,提高群众使用新媒体技术的兴趣与乐趣,为农民的信息获取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信息采集上,新媒体具有先天不足,可以吸取更多的人才和专业团队,对农业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并且进行实时更新,更加便于农业人员的查阅。在现代网络媒体的推广过程中,要鼓励互联网企业衔接农业现代化服务平台,增强责任感,共同促进互联网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互联网使用还存在着技术门槛,对个人的知识和技术有一定的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只依靠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下调等手段,而是需要互联网进行应用方式的创新、针对不同的受众进行不同的更加细致的服务、并将网络世界与线下生活更密切的结合,以及上网硬件设备智能化和易操作化等。
总结:如英吉尔所说:“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我国党的十八大中提到,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而新媒体则是使人民实现现代化的工具,在我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年龄与新媒体应用存在负相关,技术高低与新媒体应用存在着正相关,而对于信息的需求则与一个人对新媒体使用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有关,对新媒体的需求越是指向生活实用,则其个人效能越现代化。所以,在新媒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提升国民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研究动脑以及信息涉猎能力,才能真正使新媒体技术彻底促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当下社会网络电视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及经营体系出发,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对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现代化农业工作有重要意义。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欠缺、相关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国际农业技术合作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等问题的解决,将会促进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相关技术的应用与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本次调查,我对于中国农业的现状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将为我日后进入相关专业,更好的研究认识农学和积极建设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文 情况 问题 建议
结尾
7.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篇七
由此可见,模型教学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被提到较高的高度,建模能力被认为是将来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必备能力。所以模型方法实施的研究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需。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应努力将模型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理论依据
构建模型的思想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并不陌生。在皮亚杰和早期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换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叫《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对经验是怎样得来的做了描述,认为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间接方式得来的。各种经验,大致可根据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抽象、观察和做的经验)、十个层次,如图所示:
在十个层次中,设计的经验是指通过模型、标本等学习间接材料获得的经验。模型、标本等是通过人工设计、仿造的事物,都与真实事物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但在教学上的应用比真实事物更易于领会。从经验之塔可以看出,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下手,逐步上升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就应该先充满具体经验。目前我们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学生对这些法则和概念的理解只能是抽象的,不具体的。因此,要充分理解概念、定理等,最好从做的经验开始。模型构建是做的经验,通过模型构建,我们再去理解概念、定理等就容易多了。
二、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模型建构教学研究的原因
从戴尔的经验之塔可以看出,模型建构更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实际。通过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获得做的经验,而且还可以将之总结运用,上升到抽象的经验,并推广运用,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模型可使研究对象直观化、简约化,使之便于研究;又可以简略地描述研究成果,使之便于理解和传播;还可以用于计算、推导,延伸观察和实验结论等。因此,应充分地利用模型资源,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生物新课程教材中,不少地方运用了模型建构的原理或方法介绍了有关生物学知识,如概念图、概率计算、样方调查、细胞模型、DNA的双螺旋结构等等,甚至在生物新课程教材中有一个专门的知识链接就是模型建构。中学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相当多,许多生物学术语概念所反映的原形都是我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或实际操作时费时费力或以目前条件根本无法达到的,因此模型建构教学将更有助于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和基本规律的探究过程,从而逐步将所学新知识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更加高效。
模型建构教学旨在贯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将认知及反思过程还给学生,将参与探究的机会还给学生,将培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机会还给学生。这种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无论是从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还是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模型建构教学都不失为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形式。因此加强模型建构研究,用于指导生物新课程内容的教学就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三、高中生物教材中常见的模型建构的要求
生物模型的形式有很多,高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有三种:概念模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
1. 概念模型
(1)定义:概念模型是对生物学中某个问题或事物进行描述。概念模型包括:中心概念、内涵、外延。在新课程生物教材中,概念模型通常以概念图的形式出现,表达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知识的网络构架。通过概念模型的建构,有利于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联系。
(2)建构的一般步骤:(1)理清概念之间关系;(2)画出初步关系图并建立连接;(3)标明概念之间关系;(4)修改和完善。
(3)新课程教材涉及内容: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中涉及概念的内容非常多,几乎每一章、每一节内容都可以用概念图的形式加以表示,在复习时,还可以将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以概念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同学们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复习。
2. 数学模型
(1)定义: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或者说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它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
(2)建构的一般步骤:(1)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2)提出模型假设;(3)根据实验数据,建构模型;(4)进一步观察,修正模型。
(3)新课程教材涉及内容:蛋白质的合成分子量和脱水量计算,蛋白质或多肽链水解后的某氨基酸数量,DNA的结构中碱基数量及比例计算,DNA分子的复制子代DNA数量、标记DNA比例及所需某种脱氧核苷酸比例,遗传规律的比例计算,遗传病概率计算,减数分裂配子类型计算,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数量计算,基因频率计算,种群密度调查(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血球计数板计数等),种群“J”型增长,能量流动规律等。
3. 物理模型
(1)定义:物理模型就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在教材中出现的也有很多,比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型,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等。
(2)建构的一般步骤:(1)了解建构模型的基本构造;(2)制作模型建构的基本原件(单位);(3)了解各基本原件之间的关系;(4)按照相互关系连接各基本原件;(5)检验与修补。
(3)新课程教材涉及内容:生物体结构的模式标本,模拟模型如细胞结构模型、各种组织器官的立体结构模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生物膜镶嵌模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血糖调节模型等。
四、生物课堂模型建构的合理应用
为了更好地把模型建构与生物新课程教学相结合,我们提倡将模型建构与生物学常规教学有机融合,使之成为生物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使用的内容
由于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中关于模型建构的内容比较多(尤其是概念模型),基于课时的限制,应选择比较典型的内容给学生在课堂操作。其他一些内容布置给学生课后操作,某一段内容比较多时,还可以分成不同的组别进行操作,然后安排同学演示交流。
2. 注意使用的时机
模型建构内容可以穿插在各节教学内容中,也可以按照一定的专题进行教学操作,后者比较适用于复习时使用,也可以用于章节回顾。在教学内容中使用时不要显得突兀,要注意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组合,保证教学效果。
3.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模型建构是为教学服务的,服务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模型建构要尽可能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操作,从而让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4. 明确需要制作模型的特点
无论要制作什么模型,首先要了解这个模型的基本特征、组成单位或基本元素、连接方式、需要条件等(含知识储备)。这些条件是一定要在课堂建构之前充分准备好的,否则将无法完成模型建构。只有在对所要建构的模型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建构出模型,保证模型建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 对照制作步骤进行有序操作
不能因时间限制而使模型建构急于求成,而是要按照既定程序按部就班有序进行,每一步该做什么,要仔细检查,在保证这一步已经准确到位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骤,这样建构出来的模型准确性才比较高,才更有说服力。
6. 注意检验和完善
模型建构完成后,一定要注意通过课堂实际应用进行检验,看其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若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要逐渐加以完善。
五、生物课堂模型建构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1.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根据当前的知识和经验,加工、处理并有机迁移或整合,创造出新知识或新技术的能力。生物学上的很多问题,有的可以找出答案,有的没有定论,但这些问题却可以让学生在制作模型时,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将来去探寻研究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模型建构的过程,也是学生根据自己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创新的过程。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及建构模型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生物科学发展中的批判性思维是非常关键的,在学习前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知识财富时,要勇于质疑,并通过研究使其科学化或加以丰富,在模型建构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素材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
建模思维,是学生所认识到的关于建立模型及进行模拟实验必需的理论、概念、原则、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而建模能力是在建模思想的指导下,综合建立模型,进行知识或技术创新所必需的知识、理论、技能,最终达到建立模型,完成创新过程的能力。在进行高中生物学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
4.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命科学与人类生活、生产联系密切,这类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建立模型来理解。因此模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模型建构过程中,要大量收集和处理信息,搜集和整理资料过程的本身就是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过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相关链接搜集有关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更多资料,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加广阔。
由于建构模型是新课程中新提出的概念,学生对建构模型原理的理解、具体操作过程感到陌生,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善于引导,在使用时应向学生不断灌输建模思想,逐步培养学生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2]朱正威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新媒体;生物课堂;利弊
新媒体是一种立足于数据技术、网络技术,以互联网、局域网为媒介,以电脑、手机等为载体的向人们传播信息的新型的工具。在教育活动中,新媒体能够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声画兼备的教学内容,因此,它的恰当运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生物作为高中一门必修课,在内容上比较抽象枯燥,而在生物学科中大胆应用新媒体工具即可解决这个问题。新媒体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它对于提高生物教学活动效率有很好的效果,但同时,如新媒体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一些问题。
一、新媒体工具的优势发挥
(一)利用新媒体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高中生物学科的很多概念原理,都是经过科学家高度的抽象概括得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直接把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抽象思维和想象力去理解这些理论知识的内涵,无疑对学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且以纯理论的面貌展现出来的生物知识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我们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请出新媒体工具来“帮忙”了。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声像合一、动态化、直观化的优势,将一些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以声音、图像甚至是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学生既能用眼睛看,又能用耳朵听,从而使得很多抽象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
例如,“遗传学”相关知识,关于DNA的复制过程这一知识中,历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在讲到这个知识点时,笔者选用了新媒体工具,以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动态地展示了整个DNA的复制过程。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轻松地理解了DNA如何完成复制,同时,整个复制过程也深刻地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难以忘记。又比如,在讲到“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时,由于该部分内容涉及了众多的知识点,包括DNA的转录过程,RNA的翻译过程及场所的转移等,如果教师单纯地以文字形式来呈现这些知识,不仅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带来巨大的困难,同时,众多知识点放在一起,学生很容易发生混淆,这时即可采用新媒体工具为学生形象生动地展示整个转录翻译相关过程。学生观看过程中,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详解,这样一来,众多纷杂的知识点就这样被一条视频资料给串联起来了,使得学生很轻松就将这一动态的知识链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二)利用新媒体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学习本身就是一门“苦差事”,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轻松地利用新媒体工具形象直观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这对改善枯燥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往往收效显著。例如,笔者在讲到发酵技术中《果酒与果醋的制作》这节的内容时,为了给课堂增添一些乐趣,笔者在搜集备课素材的过程中给学生准备了“猴子酿酒”的故事:在很久之前,那时的人类还没有掌握酿酒的技术,有一天,一个人上山砍柴,当他拿起斧子砍向一棵大树时,发现从树洞里流出了很多香甜的汁液。此人觉得很奇怪,于是偷偷躲在旁边观察,希望找出答案。没过多久,一只小猴子从远处跑过来,怀里抱着很多野果,来到树洞前,小猴子将野果抛进了树洞里。看到这里,这个人明白了,原来这些香甜的汁液是野果存放了一段时间得来的。就这样,在小猴子的启发下,这个人掌握了酿酒的技术。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笔者从互联网上搜集整理制作了一些图片资料,将这个小故事以图片的方式连贯地展示出来,给学生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讲故事,并且中间还会穿插一些酿酒的工作原理图。
就这样,笔者用新媒体工具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不但让学生感到非常有趣,同时,借助于新媒体的功能,还将发酵技术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得教学活动不但有趣而且有效。
(三)利用新媒体拓展课堂容量
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很多内容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如果时间充裕,有很多的内容可讲。然而由于生物课堂时间十分有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得畅快淋漓,很多时候,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整理概括,这样虽然可以提高知识点的掌握效率,但也使得生物课堂失去了丰满完整的特性。
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这个矛盾,在新媒体引入课堂以后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由于新媒体的存储和快速显现功能,教师完全可以在备课环节将大量的教学资料进行整理,待上课以后,只需手指轻松一点,这些事先整理好的形式各样、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料就能很快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既有效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量,又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时间进度,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妙举。
二、新媒体教学的常见弊端
(一)新媒体的运用过滥过频
随着大量的教学实践,新媒体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这样一来,就使得部分教师养成了对新媒体工具的过分依赖,只要上课就是新媒体。且将传统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板书给丢掉了。新媒体用得过滥过频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让学生失去了对新媒体的新鲜感,长期使用会有“审美疲劳”,由于学生觉得“司空见惯”,反而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因为没有了板书,学生无法把握哪些是重难点知识,重点知识一闪而过,学生“过目即忘”。由此可见,新媒体虽好,但不能过分依赖,否则会得不偿失。
(二)滥用新媒体使得教师失去课堂主导地位
新媒体工具仅仅是教师实施教学工作的工具而已,然而有些教师在使用新媒体工具的时候,却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教师的位置让给了新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不说几句话,全程都用新媒体工具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学生的课堂学习变成了“看电影”,试想一下,这种失去了教师作用的新媒体教学又怎么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呢?
(三)滥用新媒体使得课堂无法应对突发状况
如将所有要讲的内容都罗列在媒体上,就会被媒体牵着鼻子走,无法应对课堂上的突发状况。如笔者在进行“染色体变异”一课教学时,由于新的概念多,知识点琐碎,且前后知识联系较多,课前为求“万无一失”,将所有的知识点都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完整地罗列在媒体上。但是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同的班级出现了不同的课堂生成,并没有完全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走,但又要使用媒体,反而显得教学过程混乱。
(四)滥用新媒体无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最佳时期。新媒体工具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将一些抽象直观的生物概念、规律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虽然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但也使得学生丧失了训练抽象思维的机会,导致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受到了一些不利影响。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尽量规避弊端,在教学中让新媒体工具能够与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形成优势互补,这才是我们使用新媒体教学的正确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昌俊.浅析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利弊[J].高考(综合版),2013,(9).
[2]陈际升.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课中应用的利弊[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21).
[3]赵金莲.关于多媒体工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利弊分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2,(6).
9.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篇九
运 用 及 价 值
工作单位: 巍山县青华中学
姓
名:
刘 智
二O一一年四月
浅谈山区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及价值
云南省 大理州 巍山县 青华中学 邮编672405
【摘要】随着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广泛使用,笔者就如何合理运用媒体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各位同行共勉
关键词:生物教学 多媒体 价值 注意事项
2005年国家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三,我校也有了多媒体教学资源,从而给我们山区的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尤其在生物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图片、挂图、文字再加实验的教学模式。有了这些资源,它把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文件整合成多媒体课件带入课堂,可以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内容;教师教起来更顺手,学生学起来更主动,更积极,这对我们的生物教学可以说是一次划时代的创举。下面笔者将对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价值浅谈一些我个人的看
法,以供同行参考交流: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把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
生物课虽是一门贴近生活、自然和社会的学科,但它又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有些知识没有直观的教学,学生很难理会,因此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必须力求做到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直观。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媒体的功能,把生物知识由“静”变“动”,由“死”变“活”,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真实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用好多媒体资源,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达到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生物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不能替代传统的模型教学
多媒体的设计在山区生物课教学中虽然可以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生物仪器室内
配备了相关的教学模型,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今天,那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模型是否是应该尘封保存了吗?回答当然是“不能”,因为生物教学本来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能与现实生活脱节,把教学内容与实物标本结合起来教学,一方面,因为比较直观,在教学过程中能化难为易。另一方面,让实物标本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在讲述心脏的结构,运用心脏模型教学,学生对心脏的四个腔以及与心房和心室相连的动脉和静脉的认识一目了然,学习起来轻松得多。同时运用心搏和血液循环模型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在教学中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生物课轻松愉快、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能忽视知识的归纳
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每上一节课,除了携带教案、挂图以及模型等繁琐的教具外,还要书写大量的板书,教学过程繁重、枯燥。而多媒体课件能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将它运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那生动形象的画面
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而且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后天的环境熏陶,有意识的教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首先应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激发求知欲望。多媒体软件由多种媒体信息组成,由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文件整合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图文声像并茂,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譬如讲到八年级上册《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本节课从内容与形式上来看,重点是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讨论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再总结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我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首先准备好了“昆虫多样性”、“蚕的一生”、“蝴蝶的一生”、“蝗虫的养殖”视频资料,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教学,让学生感觉到昆虫的多样性,感受昆虫世界的神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新
知的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新奇、兴奋状态。
在观看视频“蚕的一生”、“蝴蝶的一生”、“蝗虫的养殖”时,对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进一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得到答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通过观察、讨论、观看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最后总结归纳出知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体验到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与力量。
在这样轻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总结,并且做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只有这样在轻松接收了知识后得到巩固。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生物实验教学,但不能淡化或取消学生实验。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生物教学实验可以优化生物实验教学,强化实验效果。生物教学常常要进行一些演示实验,但一些常规的实验方法存在一些弊端,如有的可
见度太小,有的过程太快,有的难以演示,有的操作规范性太差,导致实验效果不佳。多媒体技术应用能优化实验教学,创造更好的实验效果。如《消化与吸收》一节中的演示实验,两支试管内发生的现象,视力稍差的学生就难以看清。这时如运用电教设施,就可以大大强化实验效果。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动画、模拟等手段为一体。现行的初中生物学新教材内容新颖且知识覆盖面广。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强,但理解能力有限,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高的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胜任。
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很有必要,特别是实验教学,它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实验教学上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但它不能完全取代生物实验教学。
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植物细胞的结构》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让学生实际操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培养创造精神。
(四)、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更自
主地探讨知识,学习更主动,但不能忽视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
现代教育教学认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我教学时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相信、鼓励学生,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们自主探索,通过实践来获得能力的提高。多媒体课件促使学生更自主地探讨知识,使学生学习更主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中内容的枯燥、概念的抽象以及在教学中无法实践的难题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模拟,以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更自主地去探讨知识,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多媒体课件使教学难点更易突破,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认识能力和思维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也较多。比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节中,运用视频资料“白鳍豚在长江中的生活现状”、“滇金丝猴”,了解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关注环境保护法、野生动
物保护法,探讨保护环境,减缓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
本节设计首先通过视频实例导入,以情感为切入点,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保护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我们生命一样的基调,通过具体的资料向学生展示出其他物种的灭绝将会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会导致人类的生存困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顺势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几个生态平衡被破坏、物种被灭绝的短片,学生们于悲叹之余,愤怒与焦急之情油然而生,按捺不住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最后利用讨论结果学习国家具体制定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和基本的生态伦理道德观,让每一个未来的中国公民真正完成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素养。
这样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使抽象的教学知识变得具体直观,生动形象,而且还有助于创设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充分自信的参与教学,真正做到由“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我要学”、“我乐学”。
综上所述,随着多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中学课堂,正确使用多媒体,使之恰当地出现于不同的课堂和不同内
容的讲授之中,将是我们山区教师深入研究,探讨和不断实践的一个新内容。因此,如何能使电教媒体准确自如地运用于每一堂课中,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探索清楚,利用明白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在将多媒体引入生物课堂之后,除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之外,还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问题,真正使多媒体成为教育信息的载体,成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好助手。
参考文献:
1、苏教版汪忠主编《生物教学参考书》
2、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课程》
10.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篇十
1、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选取视频《动物能帮助传粉、传播种子》进行拓展,打开他们的思路,避免学生只进行浅表思维,将学生认识引向深入。
2、引导学生上升到生物圈高度,认识动物能促进物质循环。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时可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能体会到某些动物的具体作用,对动物对整个生物圈的作用认识有一定的困难和疑惑,我借助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原因,然后再用图片《动物能促进特质循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疑惑迎刃而解。
3、从身边入手,从生活入手,提升保护动物的意识。认识动物的重要性之后,让学生反思自身和身边所见所闻对待动物的不同态度,及时让他们寻求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将保护动物的意识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
4、课件制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节课能够把媒体资源恰当的为我所用,美中不足是Flash制作缺少动感画面,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11.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改;多媒体;英语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4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要。计算机作为先进的教学媒体,已为当代教育改革和创新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动力。它的产生乃至发展对现代教育的变革和进步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无论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方面,还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都显示出它特有的巨大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真正实施情景教学,也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只能利用一些生动性不够、学生兴趣不大的事物和图片来创设情景,而且往往真实性不够,但计算机能够图文并茂、声画一体,它所创设的情景更贴近现代生活,形象生动,有趣逼真,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轻松容易地进入交际角色。此外,计算机容量大,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操练机会,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很大提高。可以这样说,计算机为缺少语言环境的中国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语境和充分的训练机会。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率。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是大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有意注意力。但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的一些独特功能(如:字母、单词的闪烁和变色、图片的动画效果以及节奏的音效)都能使学生进入长时间的求知状态之中,注意力不易分散,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总之,计算机多媒体声、光、像同步,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刺激,延长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增强了教学的启发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是多媒体教学的又一大特色。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只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建议和辅导,并不刻意地贯穿其学习全过程。此外,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不能以同样的要求一把尺衡量。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又集中表现在对旧知识的巩固、新知识的探索以及作业的辅导方面。实施时可以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题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讨论乃至上机操作。这样,即使是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直观性,根据自己的能力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其作用既有利于因材施教,又可以掌握整个班级或年级的学习进度。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得到及时的巩固和方便的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若发现个别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掌握不够好,可以快速便捷地通过计算机找到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和消化。此外,计算机还可以在学生做完练习后迅速对其结果做出判断并显示其答案。这样,一方面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当场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从而达到及时巩固、及时反馈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扩大练习量,节省练习时间。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高密度、大容量和快节奏。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到毕业班的复习阶段,多层次、多方位的大面积练习是不可缺少的,要使学生得到更多、更充分的练习机会,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恰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教师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和实物投影显示给学生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随后再通过个别练习和整体练习达到预期目的。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一节课所完成的练习容量超过黑板练习量的五至八倍,而且练习效果更明显,课堂效率更高。
12.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篇十二
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护理岗位需求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责任意识
在医疗和护理服务中体现出人文关怀与人文素养,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核心。因此,护理教育在重视学生专科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还需要渗透人文素养[2]。病原生物和免疫学作为一门阐述与基础疾病相关知识的学科,在学习期间,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疾病带来的伤害和痛苦,使其更加了解疾病和患者的感受,在今后的工作中体现出人文关怀。此外,病原生物和免疫学不仅会让学生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和临床表现等,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可以了解到护理工作对于疾病治疗产生的积极意义,在增强护理使命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配合医生了解致病因素,获得最佳的治疗时机、效果,对促进病人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二)树立疾病以预防为主的思想
现有的预防为主的传染病防治方针以及“三级预防”,均提示疾病重在防而非治。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着重阐述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及免疫学在临床应用的实际意义,通过学习,可帮助学生树立疾病预防为主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群预防疾病。也可运用所学知识直接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保障人民健康。
(三)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
在护理工作中,无菌观念应贯彻始终。只有落实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才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病原生物和免疫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分布和致病性等,强调微生物无处不在。同时,补充医院感染知识,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利用病原生物和免疫学中的相关原理、知识和技能等,学生可在学校初步建立起无菌操作观念。
(四)提高对药物过敏的预防意识
药物过敏,在于药物进入过敏体质人体之后出现异常增高的免疫反应,这一反应可大可小,小的可能表现为皮疹、流涕等不适,重者可造成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在病原生物和免疫学中,有专门的超敏反应知识,向学生详细介绍了过敏发生的原因和机制、防治原则与方法,使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接触临床主干课程之前树立起药物过敏的预防意识。
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改革
(一)病原生物和免疫学课程现状
分析病原生物和免疫学课程在院校中的开设情况,可发现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学时比例不合理。总体上看,理论知识占据绝大多数的学时,而实际操作课程占有的比例非常小,最少的仅占到6个课时。病原生物和免疫学本身是一项操作性稍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了解相关理论的重要性和技能,课时比例的设置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较大的阻碍作用。其次,没有突出专业特色。一直以来,护理专业都依附于其他医学基础专业传统课程体系,学科本身的创新和发展非常少[3]。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偏向临床医学基础专业方法,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护理专业特色。并且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没有密切的联系,对于护理专业思想的培养所起到的实质作用较少。最后,护理综合技能的衔接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忽视对课程的创新,实用性知识的讲解也不多,导致学生了解到的知识大多是死板、独立的,没有灵活地和与其他专业相连接,使得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的学科桥梁作用没有被体现出来。
(二)病原生物和免疫学课程改革措施
1.教材的改革。实现教学内容改革,提高病原生物和免疫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及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当前的配套教材进行改革,非常必要。当前,大多数学校护理专业应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及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用书《病原生物和免疫学》,考虑到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习水平,结合当前实践较少的问题,可适当增加实验模块。根据总论、各论的课程进度、难度等,循序渐进。例如,基本实验模块这一模块对临床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主要内容是对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形态进行观察,训练学生的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与技能,基本实验的目标在于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基本技能,为下一阶段的实验奠定基础。综合实验模块与开放性实验模块主要针对临床专业及检验专业学生,护理专业学生如有兴趣,也可以开展相关试验[4]。
2.课程内容的改革。结合学校的实际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高专类院校应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教学内容应尽量实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不单单是独立的教学内容,在护理专业的学习中也起到桥梁的作用,其研究的感染性、免疫性疾病涉及内、外、妇、儿、五官、传染等多个课程。因此,针对教学内容现状,对内容进行整合优化,非常重要。针对护理专业的特性,制定课程标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讲授微生物学总论、免疫学概述及寄生虫概述等内容,将讲授的重点放在正常菌群的特点、消毒和灭菌操作的关键、条件致病菌的转换、怎样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等。各论部分的重点在于具有强传染性的病原菌,如结核杆菌、化脓性球菌、破伤风杆菌及流感病毒、HIV病毒、乙肝病毒的讲解。此外,免疫学中的免疫系统构成、抗原与抗体、超敏反应以及免疫学防治,都是学生应当必须掌握的内容。对于病原微生物的变异机制与致病机制、关联性较弱的内容及发病率较低的寄生虫病等,可作为自学内容进行学习,不需要重点讲解。结合临床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例如,病原生物学部分的培养基制备试验、物理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实验、细菌人工培养实验、细菌的生长现象观察实验、革兰染色法及药物敏感试验。免疫学部分应用设置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牢牢地树立无菌观念,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3.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是传统讲授法,该方法与教师为主导,能够较为完整、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获得一定的基础知识后,继续应用这一方式进行教学会让学生感受到枯燥、被控制,无法发挥出个人的应用水平。针对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在应用传统讲授法让学生获得知识后,可以引进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方法、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法以及以方案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为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与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为今后的就职道路打下基础。以某一课程内容为例,课前,主讲教师为学生提供临床病例,提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外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运用学到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设计的方案开展实验,通过小组讨论与分析得到统一的结论,最终汇报结果后老师点评。这种结合了传统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模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善教学成果。
4.教学考核的改革。物理课程考核的改革通过很多年的探索,各个学校都做出了加多的尝试,最终,在加强试题库建设的基础上应用阶段性考试与过程性评价结合的考核方式,并对考试形式与内容两方面予以改革。针对考试形式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如开卷、闭卷、平时测验和随堂考核等;笔试而言,减少了客观题目的比例,提高了主观思考题、综合运用题目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让考试内容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应用水平,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讨论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具有知识面广、内容抽象、机制复杂等特点,学生难以理解及掌握。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者的特点,教学当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是培养护理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首要途径。因此针对传统护理学科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弊端,在优化调整的基础上应当广泛的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改革经验,建立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才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丽霞.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5):79-80.
[2]石搏.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3):102-105.
[3]王文佳,田维毅.中医药院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初探[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1):31-32.
13.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篇十三
摘 要: 本文探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采用多媒体与讲述及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记录及考试成绩,比较改革前后的教学方法,结果说明经过改革规范后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改革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辅助教学 生物化学教学 合理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更新,特别是高等院校,大部分教室都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方便,对生物化学教学而言尤其重要。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繁多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知识更新快,容易使学生感到既枯燥无味又难以理解和记忆,普遍反映生物化学是一门较难学的课程[1]。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遍使用,其缺点逐渐显现出来。如某些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只顾埋头操作电脑,疏于与学生交流,甚至是读课件,一堂课下来,知识量很大,但既无重点,更不生动,学生脑子里一片空白。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教研室对多媒体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要求
1.1规范多媒体课件内容
1.1.1多媒体信息量大,教师应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控制力度,确保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材中心知识点展开。
1.1.2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应充分发挥多媒体图片、动画、视频等技术优势,使复杂、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直观。
1.1.3课件应画面简洁、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条理清晰、利于理解。
1.1.4课件文字应简练,内容为知识要点,切忌将讲述内容全部用课件展示,杜绝读课件现象的发生。
1.2课件与讲述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生动的讲述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2]。课件展示知识要点,对要点的解释或说明,由教师讲述。如讲解酶的专一性类型,课件展示酶的专一性类型,而各类型的概念、作用特点及举例都由教师讲述,并将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丰富教学过程。
1.3课件与板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必须结合板书,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如讲解转氨作用与谷氨酸脱氢酶相偶联的脱氨作用,课件上展示名称,教师讲述概念,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脱氨作用的过程,让学生有一定时间思考和记忆,并熟悉生化反应的书写方式。
1.4控制好多媒体播放和板书速度
多媒体播放内容多,切换快,学生难于记笔记,造成学生听课时好像明白了,课后脑子里一片空白;而板书时间过长,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易开小差。因此控制好多媒体播放和板书速度显得尤其重要。如讲解转氨作用与腺嘌呤核苷酸循环相偶联的脱氨作用,这部分内容较复杂,如果板书费时,可用多媒体展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安排不同内容在课件和板书中所占的比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2.教学效果与分析
以本校2012级本科药学专业95名学生为对象,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件制作、内容分布、多媒体播放和板书速度等严格按教学要求进行。对照组为2011级本科药学专业97名学生,教师为同一人,教学方法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课堂记录及成绩比较,结果如下。
表1 教学评价结果
从表1可知,课程兴趣度、学习愉悦性、提高记忆力、讨论发言人数、课堂练习正确率、期末考试成绩及格率、优秀率,2012级学生明显优于2011级学生,特别是讨论发言人数,增加了一倍,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说明多媒体辅助教学改革措施收效良好。
3.讨论
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护理、药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然而生物化学内容多、繁、新、难、抽象,学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学是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画面清晰、感受直观,尤其动画效果更是形象逼真,能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明,变枯燥为生动,解决了生物化学抽象、复杂、灵活多变三大难题[3]。但是,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教师讲课,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使传统的“人灌”式教学变为现代的“电灌”式教学。从表1可知,对照组和实验组教学方法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经过我们教研室改革规范后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改革前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对教学而言,多媒体只是一个工具,必须合理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功能,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芸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农业与技术,2005,25(3):207-208.[2]苏同福.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J].安阳师范学院报,2009,12(2):151-152.[3]宋瑞.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生物化学中应用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1):268-269.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XJK08CXJ002)和湘南学院2013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湘南学院校发[2013]240号)。
14.论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使用 篇十四
隆回县石门中学
廖惠娟
在近几年的课改热潮中,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说教式教学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模式,在这种课堂中,多媒体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生物课堂中,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个因素综合起来,并且能全方位、立体化地把信息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教学中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简单地观察演示实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演示实验是教师边动手演示边讲解,同时学生观看,而在学生观看时,总有大量学生喜欢说话而影响教师的讲解效果,同时教师在演示有些实验时,由于操作的需要,实验需在试验台上操作,导致大量学生围观而使部分学生不能观察到演示的实验现象。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不仅可以解决这些困难,而且还能多次重复播放,也可根据需要将实验暂停,学生不需围观就能明显地、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教师还能在这过程中维持良好的上课秩序。比如:我在演示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时,我先给学生放一段视频,配上语音讲解和适当的文字说明,再将对光和观察玻片标本时的实验镜头特写,这样不尽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将实验过程中学生很难一次观察到位的实验现象播放出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他们动手操作时才不会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持怀疑态度。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内容生动、形象,增强学生兴趣
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适当地制作动画、搜集图片等,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做到的。例如,我在讲解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时,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要学生看书,然后教师画图讲解,最多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是出示一副血液循环的挂图,这样的过程不仅枯燥,学生也很难理解。然而,多媒体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我先用模拟动画出示一个搏动的心脏,并让它旋转,再配上“叮咚、叮咚”声,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大增,教学效果增强,接着我再播放从心脏泵出血液再流至全身的一个动画,在动画中配上语音讲解和适当的文字说明,动画播放之后再由学生说出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这样,立体感、形象感都增强,学生的兴趣、理解能力也得到提高,不仅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虽然大部分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但仍感觉有些内容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因为学生的视野并不开阔。例如,我在讲解哺乳动物这一节内容时,在未使用多媒体之前,便是照本宣科地将教材说一遍,然后再向学生介绍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如鸭嘴兽等,但学生并未见过这些动物,感觉遥不可及,而使用多媒体教学之后,我在讲课之前先给学生播放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的图片,并配以文字介绍和欢快的音乐,这样,学生兴趣大增,而且开阔了视野,比老师单纯的讲说效果更好。
15.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篇十五
虽然多媒体给教学带来了方便, 但它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运用不当, 对生物教学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那么,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我们该如何运用好多媒体技术, 提高教学质量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阐述。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 促进教师教学义务水平的提高
将多媒体引入教学, 对大部分老师的冲击很大。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师, 他们在制作课件, 或运用多媒体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就算是年轻老师, 他们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强, 但对他们教学的理念的冲击也很大, 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滥用多媒体, 连最基本的板书都用多媒体代替;有的老师将所有生物实验都用多媒体代替, 这就等于剥夺了学生动手实验技能的培养, 诸如此类的情况, 都应该引起老师的反思。
新课程强调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就要求我们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达到最优组合, 才能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将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进行最优组合并不容易, 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总结, 不断地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 从而促进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互联网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信息, 它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这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 学生的知识信息主要来自老师的传承。自从互联网普及后, 学生可以自己从网上收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但是, 初中生物教学不可能变为网络收集课, 学生自我克制力也有限, 如果老师不加强引导, 任凭学生在网上冲浪, 学生可能被网上的其他内容所吸引, 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恰恰是适得其反。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在此谈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的一些经验体会。
1. 收集信息前的准备
为了能调动学生收集信息的积极性, 课前可以组织学生关注生物学的趣事。比如, 组织学生谈谈稀有的植物, 濒临灭绝的动物, 等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健康的生活常识或者生物学家的生平轶事, 等等, 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很大的帮助。
2. 整理收集的信息
同一个问题, 在网络上有很多类似的信息, 老师要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整理。有时网络上的信息相互矛盾, 给学生困惑, 就需要老师及时地予以点拨, 否则学生也无法明辨是非, 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 同时也要教育学生, 不要迷信网络, 不要崇拜权威, 要有排他性, 树立独创思维。
3. 鼓励学生自制课件
让学生自制课件, 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如果时间仓促, 学生准备不够充分, 制作的质量就无法保证。有些学生为了尽快完成任务, 就会到网络上直接下载现成的课件, 从而失去学习的意义。学生为了完成课件的制作, 需要收集很多资料, 比如某些动物的模型、标本以及生活习性, 等等, 还要结合自己的思维才能制作出较高水准的课件。
三、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 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 这是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 多媒体可以作为师生交流的桥梁, 可以有效地将生物知识通过声、光、电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 在学生消化与吸收知识时, 可以先布置学生制作课件, 然后组织同学之间进行修改, 老师最后挑选出最好的课件进行展示, 在展示的时候可以由学生讲解。这对学生触动很大, 为了能得到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 很多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学教材内容, 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些学生希望将做好的课件, 请老师上传至网络。作为老师, 应该满足学生的要求, 这比用语言表扬激励学生学习的效果好得多。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毕竟是视频技术, 不能完全代替生物实验。实验是生物教学的主要手段,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在一丝不苟的实验中, 能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 科学素养会得到巨大的提高;而多媒体的作用, 主要是帮助学生领会生物知识与原理, 与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16.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篇十六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有效落实 人文底蕴
在高中新课程全面推进过程中,作为一线生物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一、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一)利用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求实的精神。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的普遍性和实践性,决定了科学素养渗透的重要性。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实验内容和实验课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利用课堂演示实验、播放多媒体课件等来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趣味。如探索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等的基本方法。在实验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学会操作,知道其实验原理,还要使其掌握探究有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教学中,要使学生懂得科学发现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唯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才能使偶然变为必然。要鼓励学生勇于面对疑难,让学生懂得成功往往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获得的。例如,在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有的同学反复几次制作的滤纸条都不理想,分不出四条色素带,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原因,鼓励他们继续实验,经过分析得出结果:因为滤液细线划得太粗,还有烧杯里的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而造成的,注意划滤液细线的方法后,实验终于成功了。这种科学素质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将有深远的意义!
(二)根据生物课程内容,渗透生物科学素养教育。
课程内容设置了“科学、技术、社会(STS)”栏目,是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资源。
生物科学发展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都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依靠生物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才最终取得了成功。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经过连续8年才获得成功。同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不仅贡献的是“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而且包括科学选材、变量控制、数学统计、提出假设、重复验证等一系列严谨的科学方法即假说—演绎法。
二、关注生活与生产实际,落实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材中与人们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知识内容较多,教学时要加以充分利用,积极引导。如在育种的复习课中,导入时用同学们很熟悉的定西支柱产业之一马铃薯有许多品种,以及解决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粮食问题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明育种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再如细胞癌变的教學中,先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人和亲戚中有无癌症患者,并记录他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来学习生物学,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生物学还能指导我们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由于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学生自身健康紧密联系的问题,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被激发出来,学习效果当然很好。
联系当前社会重大、热点话题,使生物课堂呈现出鲜活的时代性。但是在联系实际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分夸大社会的热点问题,不能没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缺乏实例与生物学概念联系,最后使核心概念的教学削弱和落空。
三、重视基础兼顾个性,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是指既要照顾到学习好接受新知识快的学生,又要考虑到学习较差,接受知识较慢的一部分学生,还要考虑到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最终目标。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高效,又要注重高质,还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面向全体学生成为这种新教学改革所追求的最后的目标。
(一)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育不仅要关注优秀的学生,更应面向全体,注重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研究学生间的差异、发现他们的特长、发展他们的个性,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扶持、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防止误入歧途。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赏识学生,尤其是差生,要找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二)精心设计问题,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
在生物教学中将知识问题化,问题解决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难易适度、具有层次感,适合不同的学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避免了讨论时有些学生主动参与,有些学生没事干的现象。
(三)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生物教育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突出为一种探索精神。只有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主动发展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真正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激发和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的有效改善,提升了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学生可以更加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习生物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提高课后学习兴趣,改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最终能够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守菊,人文化: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新追求,中学生物教学2006.4.
[2]赵成喜,展示课的要义及成功实现,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7.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篇十七
盈江县第一中学
侯万艳
【摘要】自制教具因其兼有教育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创新性,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新课程实验中的地位、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本文从实例出发,探讨自制教具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制教具
新课改
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的科学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目标。自制教具所取材料,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或一些废弃物,对这些物体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具有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爱护环境就在身边。
必修1实验探究7是氨与氯化氢反应实验,此实验是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接近,观察现象。由于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造成空气污染,危害学生的健康;并且产生的白烟向空气中扩散,不利于观察,现象不明显。
如果对实验做如下改进(如图所示):
图4 ①在实验通风橱中,将浓氨水、浓盐酸分别装入两个青霉素药瓶并盖好瓶盖。②将注射器A插入装有浓盐酸的青霉素瓶,缓慢抽动活塞吸入0.4ml液体,拔出注射器将其插入集气瓶,推动活塞将浓盐酸注入瓶中,稍微振动使浓盐酸充分挥发。
③将注射器B插入装有浓氨水的青霉素瓶,缓慢抽动活塞吸入0.4ml液体,拔出注射器将其插入集气瓶,推动活塞将浓氨水喷入瓶中。立即看到有一股白烟产生,并沿着瓶壁向上翻滚迅速使整个瓶中充满浓浓的白烟,静置片刻白烟逐渐消失,在瓶壁上出现氯化铵白色固体。
(一)自制教具,表达了教师的教学独创性
自制教具是教师在把握了深入理解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三者联系后的产物,是满足教学需要的工具,是教学效果的有效支撑和补充。例如氨与氯化氢反应实验中,利用废弃医用塑料注射器自制教具,对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改进。使该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安全有效,更利于学生理解。自制教具中涵盖着很大创造因素,它在设计、取材、局部结构等方面都渗透着教师的心血,体现着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上课前选定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自己做的教具,针对性强,容易在最需要使用的时候,发挥它的作用,加以口头启发,道理讲的清楚,学生容易理解。总之自制教具不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好处,而且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人的素质培养也有好处。
(二)自制教具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物品或废旧材料充当实验器材或稍作简单加工制成教具、仪器,并应用于教学之中,这本身就是潜在的对学生进行创作教育。由于熟悉所用的自制教具,自制教具所体现的“一物多用、废物利用、借用它物”等思想,正是启迪智慧、开拓思路、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钥匙。教师若能有意识地、经常地对学生进行开拓引导,他们的创造性就会得到较好的训练和开发。
自制教具、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其特点是就地取材、易制易修。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大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充分接触;还有“不怕学生弄坏”。教师包办的成分就少,学生动手的机会就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因此会不断积累直接经验,增长实践才干,提高实践能力。
(三)自制教具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为化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提高全民族环保素质的教育任务,从学生抓起,不失时机地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实验操作,尽可能减小污染。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创新改进实验,减少环境污染。例如:在上述实验中,通过自制教具对实验重新改进,实验在封闭环境中进行,可防止有毒气体进入空气,这样对环境无污染,对学生健康无危害,使实验绿色化、安全化。因此在化学教学中,用绿色化学的思想来指导,更能有效地防止污染。
(四)自制教具可以补充实验课程资源
通过实验能再现人类探索的漫长历程,认识人类探索的途径、方法和结果。研究表明:中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常常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作为自然学科的探究更是如此。可是,在现今中学理科实验配备中,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教育理论的仪器设备并不多。新课程的综合性和生活化、整体化、情景化的特点为老师专研教材教法、潜心实验教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有用心探索,悉心教研,制作更多、更精良、更实用的教具,以弥补现有教材和教具的不足,才能体现新教材、新课程的优势。
(五)自制教具可以弥补教具经费的不足
自制教具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花钱、少花钱。利用工业边角料和日常生活用旧品制作或改制成有用的教具,自然就会成为低成本教具或称为廉价教具。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弥补教育经费之不足。这种节省开支的情况,对我国的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就是经济发达地区,因为自制教具往往要比购买的教具既实惠、又省钱,仍然受到青睐。
总之,提倡自制教具并不完全是针对实验条件的需要而言的,从深层次来讲,它是针对教育和教学的需要,对促进学生智慧、情感、态度、价值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和谐发展的作用而言的。因此自制教具应该成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动手自制教具,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资料:
[1]徐建飞.化学新课程改革.化学教育,2006(2).[2] 吴泳.绿色化学——化学教育的新课题[J].化学教育,2003.[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11-08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08-01
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09-25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8-19
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07-03
浅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09-16
多媒体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06-21
浅谈多媒体在美术课堂教学示范中的作用08-18
浅谈合理发挥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