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身体素质标准

2024-10-04

青少年身体素质标准(14篇)

1.青少年身体素质标准 篇一

对当代青少年身体素质的调查研究 寒假期间,我利用空余时间,回到自己的高中母校,并结合当代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状况,对其做出调查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1 目前青少年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

1.1对健康的误解

在实际调查中,很多青少年认为“自己很健康,又没有什么病”。其实,这是对健康认识的误解。

1.2正确认识健康

在国际上对健康有明确的定义。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担指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有十个标志:有充沛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对待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精神压力;处事乐观、态度积极、能勇于承担责任;善于休息,睡眠良好;适应能力强,体重合适,身体挺拔,匀称;眼睛明亮,反应敏捷。[1]

1.3青少年身体素质形式危急

教育部曾对12万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一项抽样调查。调查显示:80%学生眼睛近视;23.3%的学生因心理压力而患心理疾病;每年因病退学、休学和自杀的学生数字更是触目惊心。教育部还对武汉理工大学99~02级的1213人做过统计,因病常请假的(体育课每学期请假3次以上者)208人,占总人数的17.14%,达标合格率平均仅为63.52%,这就是现在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实际状况,全国很多高校情况也很类似。

2青少年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原因

2.1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

我国现阶段由于教育体制上主体还是应试教育,特别是小学、初中、高中3个阶段对体育重视程度很低(尽管现在很多地方有了中考加试体育30)[2]。导致学生们包括一些家长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很低,只要不得病,学习成绩好就行。据北大、清华对57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升入高校之前,62%的人每天做功课时间长达4~5h;每周能从事1~2次体育活动的学生仅占41%。很显然,人们都是围绕考试这个指挥棒转的,对素质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2大学体育教学年限短、学时少

现在全国大部分普通高校只开设2年体育课,专科生只开设1年体育课。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完成体育教育任务,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很困难的。

2.3群体工作得不到重视

群体工作复杂辛苦,而负责群体活动既无补贴,也不计工作量。体育教师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的评定,也很少看他在开展群体活动中的表现。因此,体育教师喜欢训练科研工作,不愿意负责群体工作。

2.4课外活动缺乏统一管理

课外活动体育锻炼无组织与管理现象在各大学比较突出,加上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自觉性不强,场地器材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量和要求,影响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2.5两个《标准》实施不利

《青少年身体健康标准》已颁布。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校至今仍然实施不利,早操和课外活动的考勤工作大都是各班体育委员负责,其负责程度可想而知。在《达标》工作中也不很严肃,致使有不少学生对《青少年身体健康标准》和《达标》工作认识不够。

3全面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的措施

3.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体育锻炼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可选择自己较喜爱的运动项目和形式并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锻炼兴趣,使之渐渐形成一种自觉行动和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3]。在体育教学中坚持向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2建立学校体育协会、俱乐部

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建立,能加强体育教育中各环节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有利于体育教学、训练、群体和竞赛一体化,有效的锻炼学生体质,同时能发挥学生的体育才能,挖掘其体育潜力。

3.3加强场地器材建设和利用

场地器材建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领导必须重视,加大对场地器材的经费投入,并切实使现有的场地器材得以充分利用,满足课堂及课外活动的需要。

3.4竞赛活动经常化、系统化。

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经常系统,小型多样有趣的竞赛活动,可以将更多的学生吸引到运动场,使他们有机会投身于体育锻炼和竞赛中,从而产生体育锻炼的欲望,形成自觉的行为。

3.5进行晨练活动晨练活动既能全面锻炼身体,也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长期进行晨练活动,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久力,增强肌肉的弹性。尤其能够使人体的肌肉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积极性变化,从而可以大大减缓肌肉的老化过程,预防肌肉的衰退,消除“肌肉饥饿”现象的发生。增加关节与韧带活动的幅度和柔韧性。通过晨练各种健身、健美操的运动,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节奏感。长时间的成套健身、健美操练习,不但对内脏各器官系统有良好的影响,而且还能发展耐力素质。此外,长期从事晨练活动,还可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基本活动能力,以及对自然界气象变化的适应能力;还可以改善情绪,调节精神状态,从而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3.6齐抓共管

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从中小学生到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切实让学生在各个年龄段受到系统的体育锻炼,使他们走上社会时有充分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做保证。

前不久,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出台了《关于加强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体育工作委员会,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明确让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并将向达到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优秀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如今,每天上午10点,教职工与学生同做健身操的场景,已成为该校的一道风景线。

针对教育部近日启动的阳光体育学生冬季长跑活动,湖北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曾吉认为,长跑能让更多学生走进运动场走进大自然,对增强学生身体机能、保持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下降受到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青少年已是成年人,身体发育已经完成,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需要各级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单靠高校一方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效果将会十分有限。

3.7注意饮食健康与生活节律多吃些蔬菜水果,特别可多吃些豆制品、菇类(香菇草菇金针茹),它有增加免疫力的功效。适当吃些肉类,每天都要锻炼身体半小时以上,可在晚饭前最好四五点,跑步游泳打篮球都很好。要戒掉恶习如:吸烟,熬夜。生活节律方面,每天坚持适量运动;每天用冷水洗脸(特别是冷水洗鼻孔);补充营养和平衡营养;生活要有规律;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当今学生的身体素质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全民健身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却令人担忧。“吃得好,跑不动,跳不高”已经成为不少学生的通病。近几年,学生近视疾病占三分之二。近视不光在生活上带给学生许多不便,而且在找工作上也受到限制。尽管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有一定提高,但是肥胖、高血压、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上升,肺活量、速度、耐力、爆发力等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为改变这一现象,增加学生户外运动时间,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各级主管部门及体育工作者应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方能有效抓好学生的体育锻炼工作,使学生从小受到正规系统的体育教育,并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使青少年形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青少年身体素质标准 篇二

作为父母, 他们一直认为孩子没有生病, 体质健康状况就没有问题。其实不少孩子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父母却对此不予关注, 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应该意识到, 中小学阶段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机能的降低很有可能会危害他们的健康, 甚至诱发孩子心理的“亚健康”。如果中小学生在学生时期只是成绩优异者, 而忽视了对其身心健康的培育, 那么在未来激烈的竞争压力下, 他们会没有足够好的身体去应对压力, 更不易胜出。中小学生不愿出门运动时, 作为父母应充分发挥启蒙老师的作用积极引导孩子去参与到运动之中。

1、中小学生增强体质的途径与体质健康状况

1.1 增强体质的途径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 增强体质的方法有两种:营养, 还有运动。这说起来是很简单, 但具体实施得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 特别是让二者达到平衡状态就更不容易了。现在中小学生就面临此类问题, 营养和运动严重失衡。一说到体质差, 父母的想法就是增加营养, 认为吃得好、吃得多, 就能提高孩子的体质。当然结果并非如此, 营养充足了, 而孩子体质没有提升上去。形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就是营养过剩而运动不足。营养需要补, 但是前提是与运动平衡发展, 这样才能真正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1.2 目前青少年体质状况

在2009年全国学生营养日举办期间, 设立了一个主题, 即食品安全营养, 孩子健康成长——远离肥胖与慢性病。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发布的一个关于我国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的报告, 报告显示, 高达64%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严重不足, 我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 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仅为33.9%, 6到12岁的小学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低于5%, 13到17岁的中学生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也只有8%。

2、父母是青少年参与运动的辅导教师

2.1 幼儿时期父母使孩子学会了最基本的运动方式

在孩子幼儿时期, 父母对孩子的运动给予最亲密的指导和关注, 使他们学会了坐、爬、立、站、跑。这是中心小学生参与运动的最为基本的运动方式。那时, 父母期望孩子多爬、多跑, 以此增强抵抗力。当孩子成了小学生、中学生, 父母的愿望有了倾斜, 他们把上个好学校最重要的目标, 而更多的忽视了中小学生体质状况。

如果中小学生能从小坚持各种样式的体育锻炼, 他们的体质状况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差了。国外设有诸多进行心理矫正的机构, 然而他们对心理有障碍的孩子的处理方法你可能想不到, 方法很简单, 由父母亲自带着孩子一起在足球场上疯跑。好多原本心理压抑、抑郁的孩子, 在足球场上跑跑跳跳的过程中, 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很大变化, 原本的不良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宣泄。

2.2 中小学生参与运动不仅是老师的事情, 父母是孩子参与运动的第一任体育老师

很多父母认为, 中小学生参与运动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 其实, 中小学学校里面虽有课间操和体育课, 但受学生人数、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 活动时间和运动负荷都不能完全达到要求。所以中小学生能否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父母也有一定的责任。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 已经有了一些运动的基础, 父母可以给予一些规则性和指标性的要求。例如, 在玩耍或娱乐中增加一些竞技性的运动, 做一些提高他们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的活动。比如, 每天坚持上下台阶, 可以设定一定的目标, 做好记录,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2.3 父母跟孩子进行交流的方式之一—运动

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阶段, 孩子的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作为父母, 对他们的生活习惯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目前生活, 孩子做完作业之后, 父母可以带他出去做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父母跟孩子进行慢慢地交流, 告诉他这两种生活有何不同。相对于直白的直接的交流来说, 后者的教育方式更加比较活泼、自然, 而且孩子也能够很自然的了解并接受。

如果每天能够抽出一个小时进行运动, 长期坚持的话, 父母会发现孩子性格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开朗, 他们也能以运动为中间媒介与同龄人进行自如的交流和交往。假如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小烦恼, 那么一起运动就会使烦恼解决。在运动过程中, 父母与孩子一起体验、一起参与, 父母也会感觉到自己融入了孩子的生活, 融入了孩子的快乐之中。

2.4 跟孩子一起进行体育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贯穿于人生的始终。尤其是幼儿期和儿童期, 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体育运动能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包括骨骼、神经系统、肌肉、脏器等的生长发育;不仅能为他们大脑所需的氧气与养料提供更为充足的保障, 使大脑处于更为兴奋的状态, 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运动能够增强中小学生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经医学研究证明, 体育运动作为防病治病的手段, 不是任何一种或几种药物可以替代的。

2.5 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我们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指的不仅是在文化知识方面, 同时也包括体育运动。孩子拥有良好的运动习惯需要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抓起, 甚至从孩子开始学爬、学走路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因此, 作为父母, 在中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方面所起的作用要远大于学校老师。因为中小学生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父母, 当然也包括是否参与运动。父母为孩子做一个很好的榜样,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 运动为家庭成员的团聚, 分享美好时光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

在运动过程中, 如果父母只是通过言语去告诉孩子这项运动的趣味性, 远不如通过亲自展示更具有说服力, 所以父母带着的孩子一起去运动, 例如, 骑车、游泳、远足、溜冰, 或者只是跟和他们一起跳跳绳、打打篮球, 都能够享受到别样的美好时光。

3、结论

中小学生的健康问题是父母最为关心的问题, 如何才能拥有好的体魄, 我们除了要注意饮食, 还要注重孩子的身体锻炼, 父母对于孩子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积极发挥启蒙老师的作用, 转变态度、以身作则, 积极引导, 使孩子从小爱上运动, 通过运动来增强身体素质。

摘要: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这已引起教育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父母对于中小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将会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积极发挥辅导教师的作用, 转变态度、以身作则、积极引导, 使中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关键词:辅导,营养与健康,身体素质,趋势

参考文献

[1]李仕丰.体育行为和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JJ.体育与科学, 2009年第30卷第4期, 83-87.

[2]张一鲲.浅谈体育习惯及其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 2000 (4) :64.

3.青少年身体素质标准 篇三

【关键词】手球;青少年;身体素质;战术训练

随着国家的发展及体育精神的深入,中国的手球运动也跟着有了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这项运动中来,青少年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份子,对手球的发展也起到了新的意义。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人才,在具备了良好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身体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1必要的身体素质

手球的基本素质包括:跑、跳、掷,这三项又分别的包含了速度、力量、耐力以及必要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

1.1跑的训练

手球是一项集体的长时间运动,分为上下两个半场,每个半场30分钟,中场休息10分钟,这么长时间的比赛对与运动员的体能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有很好的抗乳酸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注重队员们的抗乳酸训练。不同于专业队的训练方式,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度和量都不能太大,以免影响身体健康或引发运动损伤。

跑的练习分为速度练习和耐力练习。手球比赛的攻防转换节奏很快,需要队员有很好的速度,能都及时的准确的到达预定的进攻或防守位置。速度训练有30米跑,20×6折返跑以及触线折返跑,这些都是无氧练习,旨在培养无氧耐力及抗乳酸的能力。手球的有氧能力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在平常的训练中,有氧能力的提高放在次要的位置。

1.2跳的训练

手球运动员在场上有各自的位置,每个位置在进攻当中要具备的能力都不相同,在进攻端,有跳步、跳起射门;在防守端有跳起封球。在进行跳的训练中,是结合着别的练习同时进行的,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协调性。

一般来说在接触手球的初期,首先用到跳的能力,都是在准备活动中或者和一些比较简单的动作结合进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能更快的掌握基本要领。例如准备活动中的跨步跳;综合练习中的跳起封球、滑步跳起封球。

1.3掷的训练

掷,投掷,在手球中是得分的主要手段,是最重要的进攻技术,在手球的进攻中,一切的技战术都是为了得分。手球比赛的身体对抗激烈,所以每次得分都不是那么轻松,每一分都得来不易。所以,在训练初学者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进攻的效率,可以先不考虑进攻时间问题,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进攻习惯,不要马马虎虎的去对待进攻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射门。

学习射门的时候,基本功要练的很扎实,不能有一点粗心大意,利用泛化、分化、巩固再到自动化的原则,把握好每个阶段的练习。先从持球对墙练习开始,慢慢的等到动作规范了,再延伸到两人的传球,多人传球,在练习传接球的时候要注意手指手腕的位置,手型的变化,对球位置的判断,到这一切都熟练了,做到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的地步,再结合着传球射门练习,效果会很好。

手球的防守中,由于可以合理的使用手去推、拉、抱等动作,上肢的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对待初学者,上肢的力量练习不易负荷过大,要做到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也可以结合游戏的形式去发展上肢肌群的力量。队员们在场上的位置不同,在一些射门的细节上也是有区别的,但是对于刚接触手球的学生来说不易教的太复杂,只要队员可以掌握正确的姿势即可,對于一些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可以尝试的去教授一些他们可以承受范围以内的射门技术。

2技战术的练习

同场的团体对抗项目都有技术和战术的要求,其中可以分为个人技战术和团体技战术两种。

2.1个人技战术的练习

个人技战术可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两者是矛和盾的关系。进攻的好坏决定着得分的成功率。防守的好坏决定着失分与否。

2.1.1个人进攻技术

个人进攻技术包括跳步、突破、射门,中间又含有各种小的细节,要在实际的情况下合理的运用。跳步的运用涉及到距离、时间和空间掌握的问题,是初学者在学习中较难掌握的一项技术。突破,在身体合理对抗的情况下,考验的是一个对防守阵型的观察,合理的突破会使防守阵型出现错误,防守出现混乱,使得进攻更加有效率,有更高的得分的可能。射门,至关重要的进攻技术,决定进攻成败的关键,所有的进攻都是为了射门做铺垫,对于初学者,要要求他们能把握机会,合理的运用射门技术,不可盲目的乱打一气。

2.1.2个人防守技术

防守相对来说是被动的,受到进攻的影响,需要对进攻做出及时的判断。但是防守也可以像进攻一样,主动出击,干扰进攻方的进攻节奏。防守的主要作用是破坏进攻,扰乱进攻节奏,使进攻出现错误,犯规。一般的来说,手球的防守可以分成积极型防守和消极型防守。两种防守都要掌握,但是在运用的时候需要依靠实际的情况作出哪种防守。

2.2整体的进攻技战术

整体的进攻,都是由一个人的首先发动为主,围绕射门得分这一主体进行,找出防守的最薄软的一点,完成一系列的突破、分球、跑位,最后射门得分。整体的技战术没有人数的要求,也许是场上六个进攻队员的配合,也有可能是局部的两三人之间的配合,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需要队友之间的信任、默契作为支撑。默契是在平时的训练中一点一滴的累积出来的,需要对队友充分的信任,多次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整体的技战术是建立在拥有一定的个人技术的水平上的。

2.3整体的防守技战术

防守可分为攻击型防守和消极型防守,攻击型防守带有很强的攻击性,对于进攻节奏的破坏非常明显,可是容易形成空位,使得防守的阵型不稳定,对于穿插的限制小;消极型防守在防守中采用的比较普遍,防守的阵型稳定,不会出现太大的漏洞,对于需要补位协防的时候,到位较及时,可是对于进攻节奏的破坏没有明显的作用。

3结论

手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在这项运动中不仅需要运动员的个人素质,还需要整个队伍的团结配合。随着手球运动在国内的开展、普及,青少年手球运动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针对这一群体,进行手球教学时要运用适合他们的方法。所以,在青少年的手球训练中,个人技术,如跑,跳,掷;集体战术,如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等,在训练中都要根据青少年的群体特点来安排,因材施教,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只有这样,青少年的手球训练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常青.十运会女子手球前四名队攻防技术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861-862.

[2]杜强,贾丽艳.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97,111-113.

[3]高斌,何丽娟.中、外女子手球技术对比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4):70-73.

[4]刘浩,刘春胜.中国女子手球队技战术训练特点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4):96-101.

4.青少年身体素质标准 篇四

1、引言

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第二次突增起从青春早期,包括体重、身高及身体素质。2一3年后达青春期的高峰,后速度变慢。在青春突增敏感期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少年儿童健康发展具有良好作用。测定目的是:

(1)研究少年儿童群体生长发育普遍规律;

(2)制定本地区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正常值;

(3)探索内外因素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影响,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

(4)评价不同学校保健措施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实际效果。

研究本课题目的是:对河北省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在自然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进行测定并提出相应体育教学模式。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敏感期研究对象为河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资料中城市6-18岁无严重疾患的正常男、女学生。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对象为本市中小学共5所学校的少年儿童

2.2身体素质敏感期临界值及其敏感年龄确定

河北省城市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增长值平均值±0.5s来确定临界值,各年龄组、各项运动指标的年增长值大于临界值,为该项指标敏感年龄。

2.3各身体素质指标

反映少年儿童运动能力发育,一般用某一运动项目反映一种素质特征。

(1)50米跑-速度;

(2)10米x4往返跑-灵敏性;

(3)50米x8往返跑、1000米跑或800米跑-速度耐力;

(4)仰卧起坐-女子腰腹肌力量,引体向上-男子肩背肌力量,斜身引体-男生上肢力量;立定跳远-下肢爆发力

(5)立位体前屈-柔韧性。

2.4设计发放问卷

设计问卷《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课程内容设计》,写明了各个身体素质发育敏感年龄。6月在石家庄、保定城市中小学教龄在以上的体育教师中,随机抽取了部分教师进行调查,经检验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问卷共发出200份,收回200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率为95.75%。

2.5体育健康课程实验

根据问卷统计及大量文献资料,设计了体育教学课程模式。08年9月,在新生的学生(n=300,年龄9-15岁)中实验体育教学模式。共两个学期,每学期36学时,实验前、后分别在学生中发放《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

2.6数据统计

实验前后收集的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包统计处理。检验采用2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平P<0.05及P<0.01。

3结果与分析

3.1身体素质自然发育敏感期

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作用是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

在发育速度较快时期,身体机能对环境因素影响敏感,此时是选材训练的大好时期,被称为运动素质最佳敏感期。

3.2学生身体素质发育敏感期的特点

测试得出,大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呈现2个或多个敏感时期,第一敏感时期增长速度大于第二敏感时期。女孩身体素质发发育敏感期早于男孩,男孩身体素质敏感期在12岁以后,女孩却呈现出较早年龄特征,这与女孩青春期早于男孩有关。儿童的柔韧素质越早训练越好。但测试得出,代表柔韧素质立位体前屈其敏感期贯穿整个少年发育阶段。与柔韧素质敏感期有相似特征还有女孩腰腹肌力量。这表明柔韧素质训练虽然越早越好,但如果错过了早训练阶段,无论是柔韧素质还是腰腹肌力在青春期的任何阶段开始练习都有很显著变化。速度和弹跳素质敏感期表现出较早特点,这与文献资料一致。

3.3课程的安排

(1)根据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敏感期特点,小学阶段重点发展弹跳素质、速度素质和柔韧素质同时,可进行综合素质练习。体育课程要内容多新颖,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教学改革有实质性变化。

(2)初中一年级以提高速度素质、柔韧素质和弹跳素质为主,但向技术性运动项目转移,目的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喜欢运动项目。

3)初中二年级增加力量和耐力素质练习,减少速度和弹跳素质练习,仍以技术性运动项目为主要练习。

(4)初中三年级以增加力量及耐力练习为主,通过训练强度提高身体耐力及增加抗阻练习提高力量素质。

3.4《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实验前、后对比分析

《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的适用对象为9-15岁;实验半年后对不同年级实验班和对照班发放问卷,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出结果:实验班健康值随年级增长呈增长趋势,但平均值均大于非实验年级。表明实验班的学生健康均好于对照班;运动的`技能不论何年级实验班与对照班都有显著差异,表明,经过半年课程实验实验班学生认为自己擅长体育运动有信心能超过其他同学。在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中,速度、力量、耐力经过半年学习,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说明敏感期阶段,重视敏感素质训练可提高敏感素质,对运动成绩也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4.讨论

4.1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规律

身体素质指标反映少年儿童运动能力发育,常用一种运动项目反映某种身体素质。少年儿童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规律,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尊重身体发育规律。最主要的是发展少年儿童协调能力及各种运动技能,学习多种运动项目技术。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竞赛心理品质,发展运动素质。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良好有效的以年龄为主要特征的纵向系列体育教育模式。

4.2少年儿童体育课程设置

国外某些学校对体育教育环境研究显示,有规律体育课没有足够的强度,不能增强提高学生与健康相关适能。有学者建议应该建立一个良好有效的体育教育模式,教育学生从学校开始从事体育运动重要性。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表述也不清楚,“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的手段”表述不够全面,缺乏对主要内容描述,容易导致产生轻视运动技术。因此部分学者疾呼《课标》要“还原体育教学真面目,使体育课程真的能反映体育运动本质属性。本课题就是贯穿《课标》精神,结合《课标》提出方针政策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通过对运动技术学习及运动强度的增大带来的耐力和力量增加,面对挑战性运动项目,能从中体验到其中乐趣。问卷调查显示,课程模式设置与实施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5.结论

5.1身体素质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自然增长速度明显不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都有1~3个敏感期,而柔韧素质贯穿整个少年儿童时期教学。

5.2针对学生身体素质敏感期安排相应素质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体质,还可提高学生健康观念及自信心。

5.身体素质教学反思 篇五

本课采用主题模拟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充满乐趣的情景,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积极投入的进行了自练自悟、合作探究。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身心真正“活动”了起来。

在准备这节课时,对学生的收放把握,太控制学生,既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也没有让学生马上投入课堂,提高情绪。然后就是在组织上的一些繁琐过程,进入练习场地时太过规矩,最后进行的折返跑组织上也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在辅导学生各种练习时的重点不突出。都造成了时间的浪费。直接导致了拖堂和教学内容的没完成(少了放松)。涉及的器材比校多,课会比较难把握,但是上课后当我和学生说明游戏规则以及做好示范以后,学生进行得还是比较有次序的,从学生兴奋的情绪来看,这堂课也达到了想要的效果。

本课是以“快乐体育”作为出发点,结合“新中国成立57周年”,让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学生在实践中愉快地得到跑、跳跃,攀爬等基本活动技能的锻炼,发展了平衡、协调等素质。以纪念新中国成立57周年契机,教育学生不忘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使学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的,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取的,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

6.体育教案-身体素质练习一 篇六

方面的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和体育运动成绩;养成团结互助的学风。

教学重点:发展速度素质的练习是本次课的重点,当中提高步频步幅

增加下肢力量的练习是速度素质练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小步跑练习和后蹬跑练习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集体讲授、分组练习。

使用教具:4x50米的直跑道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

一、开始部分:(3分钟)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相互

问好;3.教师简单介绍教学计划及安排;4.教师宣布教学内容和要求;

5.安排见习生见习内容,检查运动着装;6.慢跑热身400米。

二、准备部分(7分钟): 慢跑结束成体操队形散开做徒手准备活动:

1.手腕、踝关节活动4x8拍; 2.膝关节绕环4x8拍;

3.扩胸运动4x8拍; 4.振臂运动4x8拍;

5.体侧运动 4x8拍; 6.体转运动4x8拍

7.踢腿运动4x8拍 8.腹背运动4x8拍

9.弓步压腿4x8拍 10.仆步压腿4x8拍

11.丁步压腿4x8拍 12.深蹲纵跳男10次;女5次。

三、基本部分:(28分钟)1.教师讲解小步跑及后蹬跑动作要领,边讲边示范;学生跟着教师练习。(1).小步跑(如图)

身体稍前倾,大腿抬起与水平线约成35-45度角,膝关节放松,然后大腿下压小腿顺下压的惯性前伸,并很快以前脚掌积极着地,脚趾完成最后“扒地”动作;两臂前后摆动配合两腿动作,小步跑要求步幅小,频率快而放松。放松,小腿自然伸开用前脚掌着地,支撑腿三关节充分伸展,骨盆前送,两臂前后摆动配合两腿动作。

(2).后蹬跑(如图)

上体稍前倾,支撑腿后蹬充分蹬直,而摆动腿屈关节领先向前摆出,然后大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两臂前后摆动配合两腿动作。

2.高抬腿跑,3.单脚跳,4.连续蛙跳,5.弓箭步走,6.50米冲刺跑

四、结束部分:(2分钟)集体集中拍打抖动放松大腿前后肌肉,垫步

跳放松,布置课外练习,早操时男生:50米冲刺跑2组,女生弓箭步

走50米2组。教师宣布下课。

7.青少年身体素质标准 篇七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2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练习的重要性

网球运动是一项对身体各方面素质要求极高的体育项目。它需要网球运动员能够向任何方向快速移动,并做到快速启动或制动,而且在需要保持平衡和发挥最大击球效果的情况下完成各个方向的跑动。因此网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而且全面发展。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各种体能要素发展的敏感期,同时也有许多训练中的禁忌,如果盲目锻炼有时会适得其反,造成时间浪费和效率不高,甚至带来些不必要的运动伤害,只有在专业的体能教练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训练才能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因此,青少年非常有必要进行系统的身体素质训练。

3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练习手段方法

3.1 网球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机体(或机体某部位)快速运动的能力。网球比赛中,要求判断快、运动快、移动快、动作快,只有如此,才能在快速而又复杂的比赛中获胜,这就要求网球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专项速度素质。

专项速度训练常用方法:(1)快速徒手和持拍挥拍练习;(2)快速对墙击球练习;(3)持轻量哑铃快速挥;(4)快速拉弹力带仿挥拍动作练习;(5)场地做快速前后往返跑、快速滑步、快速侧身交叉跑、快速组合步伐移动。

3.2 网球灵敏性训练

灵敏素质(agility)是人体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人的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能力。通常将灵敏素质分为一般灵敏素质和专项灵敏素质。影响灵敏素质有以下几点因素。

3.2.1 解剖因素——体形和体重

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的体形不同。对于同一个人,如果体重增加,则运动需要做功的能量负担增大,增加了运动时的阻力,影响身体的灵活性。

3.2.2 年龄和性别

在儿童时期,男女灵活性差不多;青春期男孩比女孩稍灵活; 青春期后女孩的灵活性出现生理性的下降趋势。

3.2.3 疲劳程度

疲劳时,大脑皮质的能源供应不足,缺乏ATP,从而产生保护性抑制,使肌肉力量不能充分发挥,反应迟钝,速度下降,动作协调能力降低,灵敏性也显著降低。所以在体力充沛时发展灵敏素质效果最好。

3.2.4 灵敏素质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灵敏素质是人体的综合能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训练中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动作技术和训练条件的复杂程度和难度来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反应能力、平衡能力、观察能力、节奏感等。

所采用的方法有:(1)平衡训练;(2)协调性练习;(3)程序化灵敏训练;(4)随机性灵敏训练;(5)软梯训练法。

3.3 网球耐力素质训练

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网球比赛没有时间的限制,可能由1h苦战到3h以上,因此网球运动员不但要具有速度,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力。在训练中,耐力会因训练时间和强度的不同,而有相应的提高。

耐力训练要点:(1)进行6周的专门训练,每周3节训练课为宜, 每节30~40min可以发展和提高良好的耐力素质基础。每周一次, 每次30~40min的耐力练习就可以保持耐力水平。(2)有氧耐力在一般训练期进行,练习6周,每周3次课,每次40~60min,无氧耐力在专项训练期进行,每周两次增强式训练课,时间40~60min。(3)每周无耐力训练则意味着有氧耐力急剧下降;6周不进行耐力训练,以前的训练效果就会消失。(4)间歇训练是网球最好的训练方法之一, 要求:(持续跑)强度为80%~85%,持续时间2min,随后休息2~ 3min,重复5~10次。(5)发展耐力素质时,可在训练中增加训练内容的多样性,提高运动员兴趣。

3.3.1 有氧耐力训练

练习一:一般持续时间20~60min,心率保持在140~160次/min左右。运动员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跑的技术(变向跑、后退跑、侧向跑等),避免枯燥。

练习二:持续回击球,练习时一名运动员在网前,另一名运动员在后场击球。

回球运动员在场上积极跑动,即使球已出界,也要救起将球击回对面场地。1min后调换。重复6次为一组。共6组,组间间歇2min。

3.3.2 速度耐力练习

练习一:加速跑接疾速跑:标出100m的距离。运动员从起点开始逐渐加速在60m到达个人最大速度,并全力极速跑完成后40m。逐渐减速,返回起点,重复进行。练习继续2min,然后休息2min。这算为一组,尽力完成6组。

练习二:救球跑:目的:提高运动员无氧耐力和启动能力。教练在网前偶尔打出一个轻吊截击球。运动员在场上移动将球回击给教练员。运动员即使知道有时够不着球也要努力冲刺救球。重复练习3min。

3.3.3 网球专项耐力训练

练习一:“风挡”练习:教练员或运动员选择性的给站在中央位置或底线位置的运动员喂球,后者沿底线跑动选择正手或反手将球击回。打凌空求的运动员也选择正手或反手将球凌空打回。持续时间:8组;每个运动员1min。变化:底线运动员随机打正手或反手球,突然给底线运动员短球。

练习二:凌空传递:教练员向左或向右给短球。运动员站在底线位置,必须向前跑步打凌空球,然后退回底线另一侧。持续时间: 2组5min,3~4名运动员。变化:改变高度;改变方向。

3.4 网球力量素质训练

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外部阻力是指物体的重量、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气或水的阻力等。

静力练习如下所示。

(1)对抗性静力练习:根据发展某一部位肌肉的需要,确定一定的姿势,身体姿势保持不变,用极限力量对抗固定的物体。

(2)负重静力练习:根据发展某一部位肌肉的需要,确定一定的姿势,身体姿势保持不变,负一定重量练习。

(3)慢速力量练习:动作速度很慢,不借助反弹和惯性,靠肌肉的紧张收缩完成。效果非常好。

动力练习如下所示。

(1)绝对力量:一般以最大负重量的85%~100%练习,次数:1~ 3次,组数:6~10组。

(2)速度力量:一般以最大负重量的65%~80%练习,次数:5~ 15次,组数:4~6组。

(3)力量耐力:一般以最大负重量的40%~60%练习,次数:15~ 30次,组数:2~4组。

3.5 网球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是指人体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网球项目对运动员上肢各关节和下肢各关节的灵活性有着较高的要求,青少年儿童阶段是发展柔韧的关键时期,柔韧训练应引起高度重视。

3.5.1 静力拉伸法

静力拉伸运动是在一定时间里,缓慢的将肌肉、肌腱、韧带拉伸到一定活动范围内的伸展活动。该方法是提高柔韧性重要、有效的方法。

颈部练习:站立做头部转动,双脚分开,将头转向右侧注视你的右肩,坚持7s,向另一侧重复这动作。动作要慢。

上肢练习:手腕伸屈:双臂前平举,掌心向前上,用另一只手向后向下压腕关节,然后交换。

下肢练习:大腿内侧伸展练习:坐在地板上脚掌并拢,尽量靠向腹股沟,双膝慢慢地下压,则会感觉大腿内侧的伸展,然后重复这一动作,保持挺直的坐姿。

腰背练习:体前屈:两脚自然开立,两臂尽力下伸,上体向腿部贴近。

3.5.2 动力拉伸法

动力拉伸的拉伸过程中动作要快,但动态拉伸没有弹踢动作, 而且动作形式接近或模仿专项动作。

绕臂:站立,双肩自然下垂,首先向前抬左臂,然后上举,掠过左耳,然后向后绕臂,臂放下至一侧。用右臂重复这一动作,左右臂各连续绕臂3圈。

3.5.3 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法(PNF)

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最初是为神经肌肉的康复活动而设计的,主要是通过增加肌肉的张力和活动来放松肌肉。

4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练习建议

(1)对于比较早接触网球的青少年选手来说,11~14岁这一时期可称为“全面准备期”。这期间的训练重点是更深入地要求击球的熟练性和稳定性,由于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教练还应注意加强小选手的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2)在训练实践中,坚持以训练负荷为杠杆,以长期训练负荷走势为主线,以协调和技术训练为先导,以技术和素质训练的平衡发展为重点,科学把握训练的总原则。在训练方法上,应以多样化的手段,使选手熟练掌握各种击球动作和移位的步法。

(3)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利用系统原理指导青少年网球训练的全过程并通过对少儿各种反馈信息的调节,进行因人施教,重视不同训练阶段之间的纵向系统衔接,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训练中的盲目性。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期提前,参加网球比赛运动员的年龄已趋向年轻化。现在网球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对协调性、灵活性、速度和爆发力进行集中力量的训练。其次是耐力、柔韧性、力量、反应和动态平衡。本文通过从网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出发,阐述了网球项目中青少年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并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安排及训练手段方法制定了具体的方案。

8.青少年身体素质标准 篇八

【关键词】督促;素质培养;身心健康

家长之中很多人认为孩子没有生病,体质健康状况就没有问题。其实不少孩子已经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但作为父母却不知而已,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应该意识到,中小学阶段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机能的降低很有可能会危害他们一生的健康,甚至诱发孩子心理的“亚健康”。近几年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趋势明显,这已成为了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引起各级各组织部门的重视。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小学生在学校参与体育活动有了一些改善。但是学生到家之后,他们学习的负担依旧很重,不少父母给孩子请了家教,让孩子学习各种特长,把孩子娱乐放松的时间挤占了。我国将近70%的孩子父母从来不带孩子一起运动,有近75%的学生放学回家后就是写作业,父母不允许他们出去玩。不知道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身体素质的年代何时能缓解。

一、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状况与增强体质的途径

2010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显示:1995年以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状况连续十几年持续下降。中小学生的心肺功能降低、身体机能水平降低、近视率更是逐年上升,中小学生中体重超重的人数明显增多。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病症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相对常见,但现在在一些中小学生身上也屡见不鲜,他们的患病年龄已经提前了10到20年,这是相当可怕的结果。

在2011年全国学生营养日举办期间,设立了一个主题,即食品安全营养,孩子健康成长——远离肥胖与慢性病。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发布的一个关于中国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的报告,报告显示,高达72%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严重不足,我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仅为34%,6到12岁的小学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低于5%,13到17岁的中学生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也只有13%。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增强体质的方法有两种:营养,还有运动。这说起来是很简单,但具体实施的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特别是让二者达到平衡状态就更不容易了。现在中小学生就面临此类问题,营养和运动严重失衡。一说到体质差,父母的想法就是增加营养,认为吃的好、吃得多,就能提高孩子的体质。当然结果并非如此,营养充足了,而孩子体质没有提升上去。形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就是营养过剩而运动不足。营养需要补,但是前提是与运动平衡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1.辅导教师的角色当属家长

幼儿时期,父母对孩子的运动给予最亲密与直接的指导,使他们学会了坐、爬、立、站、跑。父母期望孩子多爬、多跑,以此增强抵抗力。当孩子成了小学生、中学生,家长的愿望有了倾斜,把上哪个好学校定为了最重要的目标,而更多的忽视了中小学生体质状况。

如果中小学生坚持各种样式的体育锻炼,他们的体质状况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差了。体育锻炼还可以很好的改善心里状况,原本心理压抑、抑郁的孩子,在足球场上跑跑跳跳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很大变化,原本的不良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宣泄。

2.教师与家长是青少年儿童体育锻炼的重要伙伴

大部分父母认为,中小学生参与运动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其实,中小学校里面虽有课间操和体育课,但受学生人数、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活动时间和运动负荷都不能完全达到标准。所以中小学生能否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家长是有一定的责任。

父母是孩子参与运动的第一任体育老师。在低年级阶段,孩子的天性好动,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父母会经常运用游戏的方式,跟孩子一起玩耍。其实,一些看似很简单的游戏,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很有益处。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些运动的基础,父母可以给予一些规则性和指标性的要求。例如,在玩耍或娱乐中增加一些竞技性的运动,做一些提高他们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的活動。比如,每天坚持上下台阶,可以设定一定的目标,做好记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体育锻炼是家长与孩子最佳有效沟通的方式

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阶段,孩子的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作为家长,对他们的生活习惯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目前生活,孩子做完作业之后,家长可以带他出去做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家长跟孩子进行慢慢地交流,告诉他这两种生活有何不同。相对于直白的直接的交流来说,后者的教育方式更加比较活泼、自然,而且孩子也能够很自然的了解并接受。

家长每天能够抽出一个小时和孩子一起进行锻炼,长期坚持的话,家长会发现孩子性格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开朗,他们也能以运动为中间媒介与同龄人进行自如的交流和交往。假如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小烦恼,那么一起运动就会使烦恼解决。在运动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一起体验、一起参与,家长也会感觉到自己融入了孩子的生活,融入了孩子的快乐之中。

家长努力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指的不仅是在文化知识方面,同时也包括体育运动。孩子拥有良好的运动习惯,需要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抓起,甚至从孩子开始学爬、学走路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因此,作为父母,在中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方面所起的作用要远大于学校老师。因为中小学生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父母,当然也包括是否参与运动。父母为孩子做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运动为家庭成员的团聚,分享美好时光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父母只是通过言语去告诉孩子这项运动的趣味性,远不如通过亲自展示更具有说服力,所以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去锻炼,例如,骑车、游泳、远足、溜冰,或者只是跟和他们一起跳绳、打篮球,都能够享受到别样的时光。

健康问题是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如何才能拥有好的体魄,我们除了要注意饮食,还要注重身体锻炼。家长对于孩子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积极发挥启蒙老师的作用,转变态度、以身作则,积极引导,使孩子从小爱上运动,通过运动来增强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9.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加强体能训练 篇九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和上报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我校积极开展该项活动,此项活动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测试工作定在9—10份进行。

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时,通过召开体育老师、卫生保健老师及班主任会议强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性。通过班主任传达,让学生了解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他们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意识到健康对人的一生进步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只有坚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10.中学生身体素质调查报告 篇十

继在广州马拉松上出现一位大学生猝死后,在上海一所高校的1000米测试以及武汉一所学校的体育测试中,相继出现学生陆续倒在跑道上的事情。本月10日上午,上海杉达学院一学生在篮球课上突然倒地,虽被紧急送医但终因抢救无效去世。接二连三发生运动意外,一时间,国内不少学校“谈跑色变”,甚至取消了跑步。

ymg记者近日先后奔赴一中、二中两所中学采访,尽管之前对学生体质的下降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是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还是令记者感到震惊。“十年前二中的体育课热身就是两圈(800米),现在就是一圈或者半圈,学生跑不下来。学生体质下降的情况确实很严峻。”二中体育组组长隋永伦介绍说。

“跑步不可怕,不跑步才可怕。”对于这种现象,烟台一中副校长侯成伟一边跟ymg记者叹息,一边又不禁为现在孩子们的体质捏一把汗:“我们学校给足了学生运动的时间,但是由于场地紧张以及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对孩子们的体育锻炼普遍不重视,现在孩子们的体质跟过去相比,下降得太厉害。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质,需要学校和社会一起努力。”

体育课热身,半圈不到已有半数学生掉队

ymg记者在二中采访的时候,正赶上上午的第四节体育课。不远处,初一的一个班级刚刚整队完毕,记者清晰地听到体育老师的布置:“先热身一圈。”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能保持队形,到了半圈左右,已有近半数学生开始漫步;到了300米,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名学生还在坚持,绝大多数渐渐“逃跑”,绕近路回到起点。

“相对于其他运动,跑步确实是最枯燥、最无聊的,学生们觉得没意思。”隋永伦摇着头说:“可是他们不知道,跑步是所有运动中最基础的项目。不会跑步,足球、篮球、羽毛球等项目都玩不好,没有足够的体能作为支撑。心肺功能达不到,体质肯定会下降。”

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一线体育教师们想出了很多法子,学校也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二中的拔河比赛目前正在进行当中,除此之外,级部篮球联赛、跳绳比赛、春季运动会也延续着学校的传统。一中同样如此,大绳接力、老鹰捉小鸡、袋鼠跳等项目同样在初中学生中开展得如火如荼,记者在一中南校寻访的时候,偌大的操场上有一些学生在进行着篮球、跳绳、踢毽子等运动,这是学校在每天下午必须推行的大活动课。只是学校单方面的努力着实倍感有心无力,依然有不少学生偷偷“潜回”教室,一中南校体育组组长董宏峰很无奈:“总会有学生甚至家长想各种办法开请假条,怕累着孩子。我们在学生锻炼的时候有着严格的纪律,必须班主任签字才能批准,可不时会有家长来请假,又能怎么样呢?”

跳远孩子们难跳进沙坑,一线体育教师是弱势群体

如果说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健康,这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但是如果说与对学习成绩的关心相比,家长显然对孩子的体质状况普遍感到陌生。

“现在的孩子太累了,周末或者假日普遍被家长报学习班,希望给孩子培养点特长。条件好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舍得花钱。可是在这里面,又有几位家长愿意给孩子办一张健身卡,或者让孩子在假日出去从事体育锻炼?”一中南校体育组组长董宏峰发问道:“与学习相比,现在社会的观念总还是认为文化课教育是重中之重,殊不知现在孩子的体质下滑的真到了可怕的地步。”

学生体质的下降到了什么地步?烟台市中学运动会的铅球记录已经尘封了20年,一中的体育课已经没有了跳山羊和跳马,学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方面不见了1500米、3000米、跳远、三级跳远等项目。二中运动会干脆在秩序册上取消了学校记录的公示,体育老师可以非常自信地表示:现在的孩子不可能破记录。

“取消这些项目也都是被迫的,比如说跳远吧,正常的距离,孩子们跳不进沙坑。”二中的隋永伦摇头说道,他还给记者介绍说,110米栏需要在刻意减低跨栏的高度,因为对现在的孩子不适用。尽管栏的高度符合中学生的锻炼标准,而且十年前的孩子们可以轻松地跨过:“体育老师们平时在体育课也不敢随便加量,运动起来哪有不受伤的,可要是真有学生受伤了,家长又不理解。”可以说,在监督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方面,目前各中小学的一线体育老师着实是挤在学校和家长中间的弱势群体,他们用各种方式呼吁学生拥有充足体育锻炼时间的重要性,可是又有谁能在行动上给予真正的重视呢?

跑起来才有希望,高中生体质不如初中生

“越是体质差越要加强锻炼,更加不能随便取消运动项目。只要坚持锻炼,对学生的成绩和体质的提升都有好处。”一中南校校长侯成伟在跟记者聊起近期不少学校取消长跑运动的时候是是这样说的,但同时他又坦诚,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确实让学校有很多忧虑,毕竟目前“升学率”依旧是社会看一个学校好坏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标准。

“其实中学生只要重视体育锻炼,成绩往往都能提升很快。”董宏峰给了ymg记者一组数据,是近两年一中学生的中考体育加试成绩质量分析。值得一说的是,同样是一个项目的考试,因为今年的应届毕业生要比去年的学生训练入手地更为早一些,其中女子800米的平均成绩由去年的3分39秒提升到了3分27秒,男子1000米也有去年的3分52秒提升到3分48秒。这组数据可以充分说明,只要能够将跑步坚持下来,学生的运动成绩可以得到迅速提升,长此以往,身体素质会很自然地得到提升。

“高中的学业压力更大,不少家长甚至一些班主任认为体育课是耽误孩子学习,打个篮球、踢个足球都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还会有学生因此成为反面典型。”采访中,一位体育老师苦笑着跟记者表示。在这方面,董宏峰的感受更为深刻一些:“去年我曾去高中部测试学生的体育成绩,很多学生初中的时候我都带过,但仅仅两三年后,本来他们的体格应该更健壮,结果成绩却不升反降。”

说起这些,侯成伟连连摇头: “我小时候满山头跑,现在的孩子电视电脑不离眼。都中学了,很多孩子在家长看来依然一步也走不得。学校半数以上的学生,是家长骑自行车、电瓶车或者汽车接送,好像一出校门,孩子就一点都累不得了。”侯成伟呼吁说:“无论学校还是家长,我们都该重视一下孩子的体质了。”

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上网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寒假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中学生寒假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XX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附表格]

中学生低碳生活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初中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公共设施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11.青少年身体素质标准 篇十一

关键词:身体素质转移,青少年,素质敏感期,体质

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 近年来青少年体能中的耐力、力量等素质持续下降、超重肥胖持续上升、视力低下检出率居高不下等敲响了国人警钟[1]。尽管如此, 我们国家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虽然某一阶段会得到好转, 但总体还呈下降趋势, 这显然不符合全面发展青少年体质要求。因此, 为了改变这种持续性孱弱现象, 本文以增强青少年体质为突破口, 结合体能训练相关理念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 旨在为全面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1 身体素质转移认识

系统论指出不同的素质有不同的解剖特征和生理生化机制, 某一身体素质的改变会促进或制约到原有的另一种素质, 运动素质之间就发生了转移, 这是身体素质内在联系的必然规律[2]。

1.1 身体素质转移分类

按身体素质转移的效果可分为良性转移和不良性转移;按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同类转移和异类转移;按身体素质转移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按身体素质转移的方向, 可分为可逆转移和不可逆转移。

1.2 身体素质转移的发生机制

1.2.1 运动动作结构和机体肌肉工作特征的相似度

从运动素质的解剖学特征来看, 各项运动素质都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的综合反映有关, 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取决于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如果两种素质肌肉骨骼肌完成技术的动作结构形式或骨骼肌的收缩方式特征相似程度越大, 素质间产生良性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1.2.2 各运动素质所需要能量供应来源的异同性

鉴于运动素质对能源物质的种类需求的不同, 运动素质的提高是训练使有机体能量供应状态改善的结果。所以, 当两种素质所需求的能源物质相同时, 素质间的转移就比较容易发生。

1.2.3 各运动素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调节机制一致性

不同要求的神经调节系统的作用对应着不同的运动素质, 不同的素质变化要求使得调节机制不同。当两种素质发生良性转移时, 则是他们对神经系统的支配作用相同时。

1.2.4 各运动素质对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要求一致性

各运动素质都依赖于机体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当两种素质对某些器官、系统的功能要求相同时, 就会发生良性转移。

2 影响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因素分析

体质下降的青少年, 最终会成为社会的潜在危机, 他直接和国民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有关系, 而不仅仅是影响自身的成长。因此, 对于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 我们要不断地反省, 并找出干预的措施。

2.1 社会应试教育观念是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根本原因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校只抓中考体育加试项目, 学生“为考而练”, 教师“为考而教”, 急功近利, 未从长远考虑。这样使得提倡的“素质教育”和“增强学生体质”只停留在口号上, 体育课也就“空壳化”, 对青少年的体质没有任何促进作用[3]。

2.2 自身认识是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内在原因

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青少年自身对体育锻炼认识不足则是体质下降的内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交通工具的更新和发展取代了以往的步行或自行车, 以静代动[4]。与此同时,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中的叛逆期, 诸如吸烟、嗜酒、网瘾等都致使青少年体质下降成为一种必然现象。

2.3 家庭重智轻体思想因素是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当今, 青少年成了家庭的核心, 使他们在溺爱的环境中成长。为了孩子能够有精力学习, 只重视孩子的营养, 并不重视体育锻炼。加上体育锻炼存在风险, 被大多数家长所排斥, 青少年体质下降就顺理成章, 终生体育锻炼意识也都成为无稽之谈。

3 基于影响青少年体质下降因素的对策研究

3.1 身体素质转移法增强青少年体质

3.1.1 正确理解身体素质转移效果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身体素质的转移也不例外。要使身体素质转移朝着良性转移、直接转移、异类转移方向发展获得良好的效果, 就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 使某一种素质得到较稳定的提高之后, 才有可能向另一方转移, 己经获得的转移效果也只能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体现并巩固下去, 从而增强青少年体质。

3.1.2 科学预测身体素质转移效果

良性转移是训练所希望的。在进行某种素质训练时, 就应该考虑多安排一些随之可产生良好转移的练习, 去促进另一种素质的提高。如果事先预测到使用某些练习虽然能使某种素质得到提高, 但也会产生不良转移, 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止或减少, 还可以就训练的时机、练习的数量、练习的安排先后等改用其他适宜的练习来弥补或消除。

3.1.3 高度重视间接转移效果

间接转移效果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转化过程。如力量素质提高了并不是马上就使速度素质得到提高, 而有个“延迟性转化”的过程。所以在青少年的体育教学中应多安排, 以便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3.2 体能训练相关理论增强青少年体质

3.2.1 科学采用功能性训练思想指导青少年体能训练

首先, 在设计练习动作时, 所选动作应尽量符合日常生活方式, 选用器材应能实现锻炼部位的运动形式;其次, 在练习过程中, 要强调动作的质量, 不要过多关注动作的数量;最后, 注意青少年整体运动链的练习, 重视运动链中薄弱环节的锻炼, 针对性地促进青少年稳定性、平衡性的发展, 达到高效且全面发展青少年体能的目的。

3.2.2 有效采取平衡发展的理念增强青少年体质

鉴于现代体能训练特别强调平衡发展理念, 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重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各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因此, 在青少年体能促进方法的设计过程中, 要以平衡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 使体能的各个要素在动态环境下全面平衡发展。

3.2.3 高度重视青少年核心区力量训练发展体质

核心区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 所有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5]。人体核心区能力的增强, 可以使身体各环节形成有效的动力链, 协调一致地发挥作用。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的体能基础如何直接影响到将来的体质水平。

3.2.4 正确把握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各种身体素质都有自己发展的敏感期, 如果错过了相应的敏感期, 则所对应的身体素质发展将很难达到理想水平。 (见表1)

4 结语

(1) 在发展运动素质、增强体质的过程中, 只有遵循身体素质转移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理念, 充分利用良性转移, 避免不良转移, 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达到预期的训练目的。与此同时应注意充分发挥青少年主观作用, 有计划、有目的, 循序渐进, 体现个性化特点, 最终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以增强体质, 促进健康。

(2) 青少年体质下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它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开展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 促进教育体制改革, 加强学校体育建设, 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的意识, 使得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 体魄强健,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布[N].中国教育报, 2006.

[2]徐林川.运动素质的迁移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 2006, 7 (2) :64-66.

[3]赖小玉, 刘海金, 刘尚礼.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J].体育学刊, 2007 (5) :125-128.

[4]刘海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 2008, 15 (1) :67-71.

12.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探讨 篇十二

关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探讨

身体素质的发展,对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就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改善与提高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途径.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大学生 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 阳光体育运动

13.青少年身体素质标准 篇十三

大家早上好!我是五三班的赵欣雨,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加强冬季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的腾飞正在吾辈,我们重任在肩,任重而道远。”我们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好坏,关系到我们未来个人的发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们必须有健壮的体魄,坚强的意志。

随着冬天的来到,天气多变,皮肤干燥,伤风感冒等各种疾病随之而来。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参加冬季体育锻炼是预防各种疾病最有效的方法,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冬季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人的体力,使身体的各个器官及其机能得到锻炼和发展,还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我们的运动能力,培养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冬天的早晨很冷,有的同学怕冷贪床,舍不得钻出温暖的被窝,宁愿多待一分钟,也不愿早起三十秒。在寒冷面前选择了怯懦,这就需要我们克服畏难情绪,勇敢一点,积极参加锻炼,体育课活动课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去,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对我们来说,不仅可以收获健康,还会有更充沛的精力来面对学习。

在民间有这么一句谚语“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它鼓励人们不怕“三九”严寒,不怕“三伏”酷暑,贵在坚持各种锻炼,有助于锻炼不怕严寒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我相信我们所有的同学,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一定会积极运动起来,加强冬季锻炼,拥有更健康的体魄,迎接更激烈的挑战与困难!

14.青少年身体素质标准 篇十四

关键词:青少年,跨栏运动员,身体素质,重要性,分析

跨栏跑是运动员在保持平跑速度的基础上, 通过跨越一定栏架障碍的短时竞速型运动项目。因此, 对于如何提高本国跨栏运动成绩, 跻身于世界跨栏强国成为各国体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使得各国很重视跨栏后备体育人才的培养, 立足于我国运动员三级培养体制现状, 各级体育运动学校在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高水平运动员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我们知道, 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运动员发展各项身体素质的最佳时期, 一旦错过这个阶段再力求发展各项身体素质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从我国目前青少年跨栏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情况来看, 各级运动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少关注于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的基本身素质。各运动队出于功利心态, 违背青少年儿童的生长规律, 过早地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专项化训练, 造成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 过早的结束了运动生涯。对此本文以上海市三线青少年跨栏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探讨身体素质对青少年跨栏运动员的重要意义, 希望能够引起基层教练员的注意, 为他们今后的青少年跨栏运动员训练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1、研究对象

以上海市杨浦区体育运动学校的12名男性跨栏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 (14.32±1.3) 岁, 平均身高 (176.68±4.08) ㎝;平均体重 (52.34±12.56) ㎏;专业训练年限4-6年。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在上海市杨浦区体育体育运动学校电子阅览室中, 借助中国知网查阅了大量身体素质与青少年跨栏相关性的文献, 包括身体素质对跨栏成绩影响相关的期刊。对查阅到的近40篇相关期刊以及30篇其他田径项目与身体素质关系的文献进行了分类整理。

2.2、访谈法

走访各区体育运动学校的跨栏教练员, 探讨青少年跨栏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本研究采取开放型非结构访谈, 即访谈者先制定出初略的访谈纲要, 对受访者进行非限定性的访问, 受访者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想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看法。

2.3、实地考察法

深入到上海市杨浦区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跨栏队观察训练, 在随队训练中做好相关运动训练内容的记录。

3、跨栏跑项目特征及对应的身体素质特异性

跨栏跑对运动员的技术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它属于短时爆发性竞速型运动项目。运动员在从事跨栏运动中必须具备完善的身体素质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跨栏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强劲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应不断完善这些身体素质。

3.1、速度素质

跨栏跑运动需要相应的功能系统进行供能, 根据跨栏跑的项目特点可知, 跨栏跑以无氧供能为主。因此, 在对不同项目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时, 首先我们应明确该运动项目的供能特点。跨栏跑是短时竞速型运动项目, 它要求运动员在保持最大速度的前提下以最短的时间冲过终点, 运动时间往往只有短暂的数十秒。因此在运动中人体主要以磷酸元和糖酵解供能为主。

3.2、力量素质

从跨栏跑项目的短时爆发性的特点可知, 运动员从事跨栏运动需要相当强大的力量素质, 运动员栏间跑的每一步缓冲、蹬伸和起跨攻栏无不需要运动员具备强有力的下肢。力量是基础, 跨栏运动员强有力的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性条件。

3.3、速度耐力

在跨栏跑运动中, 运动员在保持原有疾速的前提下以最短的时间冲过终点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关键, 这就要求跨栏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素质。运动员在跑动中良好的栏间跑节奏和起跨技术以二者良好的协调配合是保持长时间跑的关键。

3.4、柔韧、灵敏、协调素质

柔韧、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对提高跨栏跑运动成绩和促进运动技术的改善具有重要的影响。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在起跨攻栏中摆动腿能够摆得更远, 跨栏腿能够折叠提拉更充分, 栏间步长更长, 这不仅能够提高运动成绩, 改善技术动作, 还能够减少运动损伤, 延长运动寿命。

4、青少年身体发育规律

对于青少年在骨骼方面, 骨骼中的水分和有机物成分所占比例较大, 软骨成分越多, 无机物较少, 因而骨骼富于弹性而硬度小, 抗压和牵拉能力较弱, 在长期的重力和外力作用下容易变形。在肌肉方面, 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偏少, 青少年跨栏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表现出耐力差、易疲劳。在心血管方面, 在青春期发育前, 血管发育的速度快于心脏, 心脏收缩能力不强, 射血量少, 但血管弹性好;青春期发育后, 心脏发育速度快于血管,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运动员容易出现青春期高血压现象。在呼吸系统方面, 青少年呼吸器官的发育不完善, 肺活量较小, 肺内弹力组织较差。在神经系统方面, 青少年跨栏运动员的大脑皮质易兴奋而疲劳且神经细胞物质合成代谢旺盛, 因而疲劳消除也较快。

5、对身体素质对跨栏技术和运动成绩的重要性分析

5.1、对速度素质对跨栏技术和运动成绩的分析

(1) 速度素质与跨栏技术的关系。

随着现代跨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以及各国间激烈的体育竞争, 速度素质已成为各国体育科研人员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速度素质与跨栏技术的掌握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青少年跨栏运动员速度素质基础如果没有打好, 在学习跨栏技术时容易导致动作变形, 长期下去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青少年跨栏运动员在跨栏中, 在保持最大速度不变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腾空时间, 并以合理的动作节奏和动作组合完成全程跑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跨栏跑运动中, 运动员的起跑技术对完整的跨栏跑具有不可忽略的至关性作用。对于青少年运动员, 他们需要经过长期的刻苦练习, 调整好起跨点, 以利于接下来的过栏与栏间跑, 维持正确的跑栏节奏。

(2) 速度素质对跨栏运动成绩的影响。

速度素质是决定跨栏跑运动成绩的绝对因素, 跨栏跑属于竞速型运动项目, 他要求运动员在疾速下以最短的时间跨过一定的栏架。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跨栏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的好坏与运动员个人的平跑速度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 对于基层青少年跨栏教练员而言, 加强对青少年跨栏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是提高青少年跨栏成绩的关键。

5.2、对力量素质对跨栏技术及运动成绩的重要性分析

(1) 力量素质与跨栏技术的关系。

在跨栏中, 跨栏运动员的栏上剪绞动作需要快速有力, 然而实现这一效果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核心力量。孙海平教练就非常注重对躯干力量, 髋、膝、踝关节的力量训练。孙海平教练曾经说过:“经过不断摸索, 根据人体解剖结构原理, 我们逐步将力量训练的重点转移到身体的腰、腹、髋等核心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基本上是在人体的正中间, 发力的实效性应该是最好的。”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发育期, 要发展核心力量应多以克服自身重量或者借助较轻器械练习。

对于跨栏运动员, 教练员还应该关注对运动员脚掌、脚踝力量的训练, 跨栏运动员过栏后的摆动腿支撑力量强的话能有效的快速过渡到栏间跑, 从而缩短栏间和栏上时间。相反, 如果踝关节支撑力量较弱, 这样着地阻力较大, 在进入栏间跑之前会有一个“脚踝着地缓冲”的过程。这一过度缓冲动作如果在跨栏比赛中重复10次将严重影响比赛成绩, 对于在像110米栏这种零点几秒就能决定比赛胜负的项目而言, 踝关节力量的强弱对跨栏成绩也起着关键作用。笔者认为跨栏中单脚支撑是技术关键, 在跑动的过程中每一步无不都是单脚支撑蹬地发力。而跨栏运动员过栏后的摆动腿落地支撑则需要强有力的单脚支撑能力, 因此, 想要提高跑跨动作的流畅性, 提高单脚支撑力量, 脚踝的蹬伸力量是关键。

(2) 力量素质对跨栏运动成绩的影响。

对于跨栏运动项目而言, 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是发展步频, 运动员想要在跑跨中提高步频, 这需要强大的髋、腰、腹力量以及下肢力量作出快速有力的向心收缩才能实现。对青少年跨栏运动员来说, 力量素质的训练应以快速力量训练为主, 不断提高运动员神经肌肉的快牵张反射能力。

5.3、耐力素质对跨栏运动成绩的影响

对于跨栏运动项目而言, 运动员耐力素质对运动成绩的影响非常大, 在耐力素质中, 速度耐力素质对400m跨栏项目的影响最大。尤其在跨栏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400m跨栏跑对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跨栏跑中, 高效的磷酸原和糖酵解系统提供了快速跑动所需要的能量。对于400m栏跑而言, 它更需要具有强大的无氧供能能力。因此, 在青少年跨栏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中应适当加入耐力素质训练内容, 但考虑到青少年运动员的生长发育实际情况, 训练内容应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通过耐力的训练, 使青少年运动员心室不断扩大, 心肌纤维不断增粗, 从而提高心输出量, 改善运动员的血液循环系统。

5.4、柔韧、灵敏、协调性素质对跨栏技术及运动成绩的影响

跨栏跑是节奏性很强的运动项目, 在跑跨过程中要求重心保持平稳, 过栏技术合理、栏间跑节奏清晰。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柔韧、灵敏、协调素质一方面能够提高栏间步幅长度, 摆动腿的充分前摆和起跨腿的充分提拉前跨, 这不仅能够缩短栏间和栏上时间, 避免肌肉韧带拉伤;另一方面腾空过程中两臂的摆动与腿部动作的协调配合, 不仅能够维持栏上身体平衡, 还能保证正常的下栏节奏不被破坏。因此, 在青少年跨栏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协调、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 尤其是髋关节和大腿屈肌的柔韧性练习。

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 过弱的柔韧素质不仅影响动作幅度和运动成绩不好;还会导致运动员大腿韧带或肌肉拉伤, 出现运动损伤, 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运动寿命。在日常的运动训练中, 经常发现青少年运动员在起跨过栏时身体左右摇晃, 身体失去平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的髋关节和大腿屈肌柔韧性过差, 手臂和腿的动作不协调, 上栏前的栏间三步节奏错乱。因而, 对于广大教练员应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柔韧、灵敏、协调素质练习, 改进他们的上栏技术。

6、结论

上一篇:内蒙古自治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办法下一篇:班主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