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精选15篇)
1.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 篇一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整合
先进科学技术在学校的应用,促使每位教师自觉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紧跟时代的脚步。这样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我们教师认识和感受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将存贮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功能和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和视频图象等多媒体信息技术集于一体,提高教育质量。也促使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德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校管理等改革上,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教师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二者之间的关系。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 改革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东西变为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把时间和空间放大或缩小。在体育课中把新科技、新信息、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促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多媒体技术在学校的应用,促使了学校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还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在远程教育上,学生通过多媒体电脑就可以与学校电脑网络相联,查询有关的学习资料,学习练习题,在网上做题,网上给分。把网络技术应用到资料管理中去,实现资料管理电子化、资料信息查询电脑化……一句话,现代教育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使学校迈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下面就中学体育教学,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体会和感悟。
从体育这个学科说,不但有静,还有动,不像其它学科,静多,动少,也就是说思考的多。可体育不是,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包括大脑)都利用的上,使身、心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于体育来说,一般人认为,上体育课就是去操场,上室外活动,制作课件是用制作和使用,两者根本联系不上,大家想一想,这些话说的不无道理,但是体育光动身体不动脑行吗?如果只取其一,就不是素质教育,我们可以根据现在所具有的条件,发挥优势。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先上一些体育理论课,让学生了解体育,了解体育知识,例如,体育的历史、发展,再具体一些,操场是什么样的,篮球场是什么样的,许许多多都可以利用制作课件(可利用软 1 件Powerpoint 制作幻灯片)的方法教给学生。大家都知道,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成品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易如反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表象。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对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同时在实际应用中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老师做不好或做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清楚。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少一些点枯燥无味,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步骤,换一个方法同样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达到快乐体育教育目的。简单地讲,我们教师制作一些幻灯课件,在体育课是完全可以用的上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看的有意思,俗话说,好玩儿,就想看、想学,这样我们就已经达到了上体育的目的。
通过多媒体技术改变教师以往上课的方式,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多媒体技术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使乐学落到实处。比如,过去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用形象具体化的手段,让学生弄清楚。所以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都发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是好的。这种影响促使教师去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技术。
教师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不仅拓宽学生的求知领域,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求知视野,学生学习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既发展形象思维,也发展抽象思维,学习也变得更轻松,更有兴趣。
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与社会更接近,与自然更紧密地联在一起,更能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
2 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一系列体育各种运动项目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真正使体育教学快乐起来,把所有的知识,利用不同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同时也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中学体育教学,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积极应用。
一、动画的应用
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 Powerpoint、Flash、等,利用Authorware 流程软件把文字、声音、图片、还有我们精心制作的3D动画联系在一块,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看到蹲锯式跳远的空中动作,短跑、中长跑的途中跑动作,标枪的引枪、出枪动作,以及各种运动项目的专项练习的方法,等等,我们可以深刻分析每个情况,每个动作瞬间,学生也喜欢看,也很好掌握。
像上述这些具体的操作,对于体育教学的练习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看不到真正理想中正确的动作,只是根据教师讲,以及不太正规的示范,一个动作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学好,甚至还会导致错误的动作定型,终生遗憾,其实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值得我们教师去注意,去学习的,想一想我们教师的动作再正确也不如全国、奥运会上运动员所做的动作准确、美,我们的目的是利用可能的条件使学生看到相对正确的动作技术,让学生在我们制作的课件中学到正确、新的东西,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数字摄像机来获取学生的动作,把这个动作加到我们制作的课件中去,让学生进行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动作的美与不美的比较,使学生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这样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好的掌握正确的东西,力求达到事半功倍。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再一点,在我们利用课件授课时,学生也可以大开眼界,看到一些新的事物,脑子里也会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对学生的以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与帮助。
二、分层显示
3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揭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运动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或基本原理通过巧妙的方式体现出来,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讲解支撑跳跃动作时,可根据动量定理,利用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地分析助跑速度、踏跳和推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动作质量的影响;在讲解跑弯道时,可以将有关离心力、向心力的知识用图象等形式体现于课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使讲解和示范更直观、生动、形象、准确。
讲解和示范是体育教学两大要素。讲解,就是对动作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它是体育教学中最主要、最经常的一种方式。因此,对于讲解的要求很高。
讲解不仅要做到言简意赅、恰到好处,而且还要能够运用术语和口诀进行讲解,以达到确切地表达动作的技术结构和要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动作的印象,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从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讲解还要生动。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掌握语言技巧,运用贴切有趣的比喻进行教学,才能使讲解生动、形象、具体。讲解还要有针对性。教师要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如对动作的讲解,就要根据动作训练的三个不同阶段,而有所侧重和区别地进行如下讲解:①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的讲解,主要使学生明确动作的意义、结构、要领和方法,对动作的细节暂不多作要求。②改进、提高动作阶段的讲解,主要是进行动作技术分析和正误对比,找出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与改进方法。③巩固动作阶段的讲解,主要是提出动作的难点与关键,以便改进动作的细节。总之,在讲解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运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使看、听、想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要做到这一点,仅凭“一张嘴巴”是不容易做到的,而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形式配合动作技术的分析进行讲解,就显得更简单得多,而且更直观、形象、有效。多媒体独特的动画技术和音像剪辑、粘贴组合技术,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强烈的逼真情景中领悟动作要领。应该说,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的讲解当中,必将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跨栏,栏上动作是跨栏跑技术的重难点,该动作又分起跨腿与摆动腿两个技术环节,讲解时有一定难度,若结合录像(包括对学生上课时跨栏动作的录像和世界优秀
4 运动员动作的录像)进行讲解,不仅直观、形象,而且通过鲜明的对比,更易让学生明确自己动作的优缺点,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又如跳远,利用粘贴组合技术、音像剪辑和慢动作处理合成的。配合类似的直观形象的图像进行讲解,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练习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身学习兴趣。为体育课堂教学开创全新的意境,使体育课的趣味性、生动性、知识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总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利用现代技术辅助、完成教学任务是现在及未来教育发展所必须的,在现阶段,正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结合。先进科学技术在学校的应用,促使每位教师自觉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紧跟时代的脚步。这样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我们教师认识和感受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将存贮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和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和视频图象等多媒体信息技术集于一体,提高教育质量。也促使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德育、学科教学、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校管理等改革上,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我们教育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5
2.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 篇二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 是一种活动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就能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初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就是要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发展需求,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时, 教师应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媒体和网络则是学生在主动学习、协作探索时的认知工具, 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 可以让学生学习英语形式更加灵活, 效率更高
网络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手段是:由教师结合本学科的内容制作好网页, 学生通过对教师主机的访问, 来实现自主学习。比如一个想提高阅读能力的学生, 点击打开“中考阅读训练”的页面, 阅读说明, 获得对本项训练的总体认识之后, 选取文章进行阅读训练。这样一个网络阅读教程具有明显的转变课堂角色, 实现自主个性化学习, 实现分层次教学的优点, 它既是一个动态的、可随时修改内容的阅读训练题库, 又是一个开放的学生可以自由进入、自主学习的阅读训练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典型篇目, 可随时添加到教程中。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促进了英语课堂教学向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方向的转变。
(二) 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纯正的英语语音环境
多媒体的工具性功能再加上互联网丰富强大的共享资源, 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互联网上的许多信息是以英语作为媒介传输的, 它的语言是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真实反映。在学习一种语言时, 只有学到最新和最真实的语言才能理解和融入社会, 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从而实现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紧密结合。
(三) 可以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技能上得到全面提高
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 它集声、形、义于一身。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教学, 使学生得以获取足量、生动、有趣、幽默的可听可视读物, 并逐步从量和质上提高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促使学生的感知迅速、记忆牢固、思维灵敏、想象丰富, 并开发他们大脑潜能, 开拓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在这一基础上努力实现英语课堂的高密度和快节奏的教学模式,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从听、说、读、写不同角度展开, 大幅度地增加语言实践的量。
(四) 多媒体网络教学给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机会。我们所培养的人必须具有创新精神, 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教师在进行网络教学时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 通过师生合作或学生间合作来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3.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英语教学;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的 多媒体优势和网络环境的丰富资源,根据英语教学规律进行的英语教学改革,它具有克服传统教学弊端、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的优势. 要求教师具有勇于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强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等,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演示工具、资源工具、交流工具、辅助工具、探究工具,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教学体现了当今社会科学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既给教师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信息技术具备了许多独特的功能,更具备了广泛应用于教学的潜能。但如同任何其他工具一样,信息技术应用于语言教学学科,只有经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与合理开发,才能充分的发挥其潜能。更明确的说,信息技术运用的成功与否,依赖于能否有效地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切实地发挥信息技术的特质。为了更好地管理课堂教学并兼顾知识的传授,用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这也要求英语教师必须抛弃陈规,放开视野,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课件制作等方面的知识,这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初中英语教学。同时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又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课件的使用要學会处理度和量的关系。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课件,忽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影响上课的效果。在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不能让学生被不停切换的幻灯片剥夺了思考时间,从而产生厌倦和疲劳感,特别是让基础差的同学茫然无措,增加了畏难心理,适得其反。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程的导入更具有生动性
新课改教学环节的第一要求就是“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但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创设情景”,一直是众多教师研究和探讨的话题。如果按传统教法,就只能靠老师的讲解和渲染来实现。实践证明,这样做下来的效果不会怎么理想。课程的导入既要简洁明了,又要使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角色。如何去做,才会收到最佳的效果呢?多媒体的运用给这一话题带来了福音。一段动画的演示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段视频的播放能将一个故事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运用多媒体的这些手法来创设情景,就会使学生带着疑问、悬念和激情进入新课。
三、多媒体有利于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交际是多边多向的活动。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参与语言的实践,而语言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交际活动就难以开展。学生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具体情境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发表达的欲望。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有时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到的情境,如购物、借物、问路等,能够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
四、运用信息技术将网络与英语教学整合,提供培养学生学习的资源库
现代信息技术的突出优势是网络,充分利用网络,我们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得学习所需的各方面知识,也可以为英语学科教学提供广泛的信息源。《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英语课程资源越来越多的呈现多媒化、网络化。有了信息技术的整合就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远为近、化过去为现在,使课程的学习融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动画等于一体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学生还可以进行网上在线学习或补习。 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比如教学《The Olympics》中,要求学生查找有关"奥运会"的知识,如果到图书馆翻查资料,那工作量是相当繁杂的,而利用网络搜索就方便多了,只需在网上输入"奥运会",你将会得到许多的与它有关的信息。就方便快捷这一点来说,不管怎样理想的图书馆,都无法实现的。引导学生以网上英语资源为教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网上阅读、网上作文、网上交流等网上英语实践,丰富学生的英语素养,以求通过这种百川汇海的形式,把网上的英语资源向学生的英语素养聚敛汇集,并与课内英语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形成对学生进行博大的英语教育的资源库。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能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基本技能,也是学习英语必备的基本功。据有关资料报道,在人类获取外界信息中,长时间地接受一种方法和手段传输信息,会产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疲劳和厌倦。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一贯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光凭老师一直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定会产生烦和腻的感觉,久而久之,在原本就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产生厌学、甚至干脆不学的心理。而运用多媒体音响和图像相结合的功能,改变了这一惯有的单一授课手法,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上着手,加大视觉和听觉效果的传输力度。如制作一些动画、图片;录制一些身边的人物、故事等结合相关的英语知识让学生学习,锻炼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和读的质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与尝试。对于我们初中英语教学来说,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等都是大有帮助的,它的合理运用也给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平台,从而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永娥,浅议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第4期.
4.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 篇四
亳州市双沟完全中学
孙县委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亳州市双沟完全中学
孙县委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人类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技术发展时期。这些新技术革命正在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工作,影响着教学和培养的活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以其独特性更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发展密不可分。本文主要分析讲述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运用、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阐明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不在设备的更新,更多的取决于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思想政治素养和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日趋普遍,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思想品德
信息技术
整合实践
一、思想品德教学需要信息技术整合
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研究性和反馈及时的特点和优势,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根据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将就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谈谈自己想法和做法。
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改变以单一的手段、单纯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应用思想品德语言、法律语言、政治常识语言辩证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关心他人,关心家乡,关心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品质,初步使学生形成符合新时代精神及要求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将是我们每一个中学思品教师要面对 2 和解决的问题。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必将呈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优势。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尤其要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改变应试教育的不良现象,是社会的要求,是教育的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必经之路。因而,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是现代化教学之大势所趋。
二、思想品德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需要提高教师素质
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是以教师的自身素质的发展密布可分的,这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发展的基石。思想品德课程课堂教学要得到发展,教学质量要得到大面积提高,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师的观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的信息素养。思想品德课程作为文科类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信息技术,甚至理科类的各门学科也都有涉及,知识容量极大。思想品德课程的素材的变化快是每一个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感受最深的,思想品德课的素材的变化快是每一个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感受最深的,思想品德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而使说明问题的素材也必须有时代特色课。要上好思想品德课,需要思想品德课的老师有浑厚的知识底蕴,还需要教师本身有文理科的基底,更重要的是有不断地吸取新的科学技术的精华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和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必须举具备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来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紧跟时代步伐。这样才能自如的掌握,教授,提高思想品德这一极富时代特征的课程。
三、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生理,心理健康问题;与他人相处,法律 3 的初步知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角色与责任,我国的基本国情、国策,社会主义的三大建设等知识。往往是让学生明白某个道理、学习某种品质或了解某种社会现象,懂得最基本的常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都觉得概念原理太难记忆。确实,思想品德有许多概念原理需要学生理解、记忆。数量过多,使学生难于记忆;似是而非的概念又使学生难于清楚地辨析。传统授课方法是无法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认识,学生如果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就难以对事物和问题形成理性认识。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不多,仅有的课堂学生发言也只是少数同学的事,多数同学上课习惯于被动地听老师讲授,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理性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某种现象,要让他们理解、判断它的好与不好,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手段的单调,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去评判,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则可以选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手段结合在一起,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让它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本人的做法和想法:
1、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例如:我在进行八年级第四课第二节肖像和姓名中权利(人教版)的教学时,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教室,学生自主查找有关肖像权的案例。自主解决P42材料所给的问题:你知道鲁迅、常香玉的真实姓名吗?在八年级上册,世界文化之旅的教学时,让学生在网上收集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标志,并互相交流分析。而后把自己所收集的图片等展示出来。例如:现今世界流行的篮球文化(NBA)、足球文化(巴西)、世界艺术之都巴黎、音乐之都维也纳、吴哥窟、金字塔、新西兰的黄金海岸等的图片展示出来,另外,还把东巴文字让学生认识。这就把声、图结合,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感觉器官均充分调动起来,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深入地 4 理解各个知识点,从局部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再到全局综合,便于学生形成一个缜密的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容易记忆、理解、掌握。
2、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如电视,投影)。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教学时,正值全国“两会”的召开,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教室收看中央电视台一套的“两会”直播节目(开闭幕式,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物权法》等)。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的这一主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时,再利用今年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物权法》这一时事热点进行教学,强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在学习保护财产的两大手段时,播放已录好的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2007年4月28日专题节目:庭审现场“生死审判”。对学生掌握刑事法律手段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锐利武器起了很大的震撼和教育作用。
3、利用互联网处理已经获得的信息。利用网络平台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信息已经收集完整后,也就使说学习环境已经建构好,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建构好的学习环境调动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有效的认知。这就需要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自行查找、分析、交流、处理信息。在学习九年级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一课题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通过网络整理出歌曲所表达的背景,意义等。
4、善于利用身边的时事信息进行教学。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去查找相关的知识,再对照自己身边的新农村建设事例,有助于课本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有效地扩大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到了更多有利于创新的现实知识。
四、思想品德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思想品德课程紧跟时代,具鲜明的时代特征,课程教材材料更新速度快,5 学习考核评价多采用开卷这一特点,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思想品德的学习容易,只要课堂看看、学学就行、不需要背诵记忆的错误认识。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能随着教学手段的更新而不断提高。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虽然思想品德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教学活动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但是,也要看到信息技术的局限和不足的一面,多样化的感官刺激、过多的动态过程,会导致学生失去思考和想像的乐趣,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要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实际问题(案例)的能力。
2、,要借鉴其他优秀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手段只是思想品德教学手段的一种而不是全部,有了信息技术手段不能贬低其他教学手段。同时,要切合学校实际,符合一般的教学规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正如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L·博耶曾说:“技术能够在瞬间把信息传遍全世界。但是,无论技术具有多么神奇的功效,它却不能传递智慧。”
3、要着重于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现在的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有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精神的人才,这使得思想品德课的地位更加突出和重要。面对信息万变的社会,各种思想意识混杂,其复杂性和变化性给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对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这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5.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 篇五
摘 要:目前,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走进中小学课堂。初中化学是中考科目之一,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应用过程中如何做到和传统教学有效整合的问题进行探究,希望这一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它的优势,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化学;教学整合初中化学知识点烦多,学起来很容易混淆。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目前,多媒体已经走进中小学课堂,它以直观、形象、知识容量大等优势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开辟了更加丰富的视野和途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因此,教学媒体的合理利用,能使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更具直观性,更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化?W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辅助功能。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的作用
1.创造了有声有色的学习气氛,激发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饱满,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传统的化学教学,教师的讲解占据课堂,学生缺少活动的空间,其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倦、抵触的情绪。多媒体有着人工所无法比拟的功能,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从而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促使他们满怀兴奋的心情,专注课堂学习,地理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进而让他们在轻松祥和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2.使化学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很多化学知识很难用确切的语言表达,还有一些微观的化学现象不容易在教学中具体的体现出来。例如,化学反应问题,单凭老师的讲解很难把反应过程清晰地传授给学生,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往往理解不透。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可以模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反应过程中的分子、原子裂开与组合,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因而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图片课件和生动形象的视频材料,直观形象地将化学反应过程展现给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思维动机,进而全面深刻地掌握了知识要点。
3.增大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课节少,尤其到了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学生都有时间紧迫的感觉。多媒体教学具有展现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的优势,为初中化学教学尤其是复习阶段的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课堂上能把更多的知识点呈现出来,大大地增加了化学知识的信息传授量。例如,考试以后的试卷讲解,借助多媒体展台,很清楚地把正确答案和做题的思路展示出来,教师就不用逐题去讲解分析,学生就能很直观地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与传统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1.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有效整合
多媒体功能再先进,归根结底也只是一种教具,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的媒体和手段。而人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自然人培养为社会人。化学学科实验很多,如果教学中一味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实验过程,代替真实的实验操作,就会导致学生的实验技能得不到锻炼,并缺失了实验成功的成就感和乐趣,更丢掉了实验探究的内在动力,结果会适得其反。所以,为了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将实际实验与多媒体教学技术完美结合起来。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为进行教学活动而准备的教学材料,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体现,我们充分运用了它形象、直观、灵活、知识容量大等优势,运用恰当,就能起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否则,会事与愿违,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画面所吸引,而忽略了教师的存在,分散了注意力。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一定要紧扣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和要求,对课件要辩证地、有取舍地合理应用,不能过分追求其趣味性,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3.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有效整合
人是教学媒体的驾驭者,机器要为人服务,而不能代替人。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需要感情的交流,这是被人所操纵的程序化的机器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为了使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好地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它的辅助作用,必须熟练掌握这一先进技术,同时认真钻研教材,把知识讲深讲透,该要求的一定要求到位,该板书的一点都不能省略,做到科学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总之,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充分显现出了强大的优势。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协调好多媒体与传统化学教学的关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6.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 篇六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口。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我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
关键词:教学手段;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广泛应用,不仅从手段上,而且从观念上都引起了教学的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口。下面仅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养眼.生趣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我们在学习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让我们一同去寻找蝈蝈,看谁找到的那只最漂亮。于是孩子们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实际上,授课前我们就已经共同走近“文本”探究“文本”了。而在过去,这一过程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才得以实现。
我确实也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蝈蝈,终于在辛苦得
来的大量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孩子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大眼睛”的为“蝈蝈王”。一看就喜欢上了,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他们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以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小图片带来了大收获。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同样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们也分别去网上寻找课文中提到的各种云层的图片,一边细致观察揣摩天象,一边了解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许多课文的学习成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二、体验.感悟
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课堂四十五分钟“扩容”。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 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又从网上下载了
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的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孩子们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这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无法得到的。
三、情感.激荡
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与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当课文内容涉及到孩子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多媒体课件也显示出其直观展示的长处。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望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完全融入其中,然后再来朗诵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个性.活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然而,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各自的学习起点、反应速度、记忆品质、学习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领悟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顾及到这种差异,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如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双向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及现状,便于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由于没有面对面的顾虑、拘束,学生多数能放开胆子说出心里话,教师可适时点拨、鼓励、解答问题。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我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使他们打心眼儿里喜欢学习语文。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下,一些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饶有兴致的事,故而乐此不疲,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展示。?
五、会用.用好
在用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时不能滥用课件。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课型、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应视实际情形定夺。如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就不一定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不能远离甚至脱离“文本”,于无意间省略了学生对书面语的体验过程,导致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反应迟钝,排斥、厌烦,甚至领悟力下降。学生一旦对课件产生了依赖性,只对图片发生兴趣,便降低了对文字的敏感性,想象枯竭,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多媒体用于教学,不是一种奢侈的摆设,更不是一种高科技手段的炫耀,而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此,我们必须会用它,用好它,让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有作为。
21世纪是学习的时代,只有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的人,才可能有“本钱”为“人师”。时代不同了,教师不能再做凄苦的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要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角色。教师的形象可以理解为是一部可以升级的“电脑”,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扩大“内存”,不断地“更新换代”。教师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移动”或“复制”,而是“点燃”,是用智慧去点燃孩子们的兴趣,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其熊熊燃烧,照亮他们的人
7.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 篇七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结合自己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运用积件思想,寻求高层次整合方法
目前,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这个领域中,市场上已有一定数量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真正适合教学的却不多,加上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是很高,很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因而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想应运而生。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的软件系统,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师生可以根据教与学的情境和教学平台,选用、增删、修改已有的软件,或方便地制作新软件,为教与学服务。例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联合从国外引进的数学几何教学平台《几何画板》,它不仅为数学几何教学提供了方便,而且也非常适用于物理中的力学、光学课程教学。又如,《CSC电子备课系统》《天翼全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等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版都是面向师生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科教学平台,它们集众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手段,它们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充分体现积件思想,很受师生的欢迎。
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高层次整合的有效手段。因此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和教学软件,从中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与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分离的局面,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内或课外的运用朝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一更广阔、更深层的方向发展。
二、构建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功能
1 信息技术与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均是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理、化、生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 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现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2. 运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室,发挥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作用
网络虚拟实验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件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学生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及拖动操作,进行虚拟实验。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理科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模拟实验,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下进行多媒体虚拟实验操作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人机对话,一边操作,一边网上畅游,或与其它同学交流、讨论、获取新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观察。进行虚拟实验,从而掌握学习方法。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进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网上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质。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例如: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教育资源库物理学科、资源中心物理学科、中国物理教育网等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下载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来。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与物理学科整合,不但深化了物理学科教学、加大了学科信息容量,而且提高了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理科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通过整合激发学生对理科学科学习的兴趣,课堂内外参与意识会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会加深,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各种能力。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教学的整合值得关注和研究。文章提出了运用积件思想,寻求高层次整合的方法:构建实验教学模式、发挥虚拟实验室功能、构建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
8.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 篇八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多媒体 整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其使用范围,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分支,其当前也被应用到社会各个角落,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教育领域,近年来提出的素质教育,使得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了严重冲击,而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追求新的教学方式的提出。数学作为基础性课程之一,尤其是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然而,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学生积极性偏低,这对于其长期发展十分不利。故而,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寻求新的方式加以教学,满足学生的后期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结合的必然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学习的便捷性不断提高,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得当前的教学方式愈发多样化,为了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完善。从教学手段到教学内容,都有所改变。然而,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具有被动学习的心态,无论是什么学科,其都缺少主观积极性。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一直在追求一种方式,使得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数学作为一项思维与能力的教学,其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十分重要。将信息技术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可以提高其教学效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保持相对良好的心态,从而使得其主体性得到发挥,可接受信息量增加,获得数学知识增多,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实现自我知识体系构建的快速化。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初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阶段,无论是学生成长还是其涉及的教学内容,都具有该种功能。尤其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很多基础性知识。对于学生后期的发展十分重要。然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多是讲授性教学。也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主动性相对忽视,同时对于学生学习进度全由教师掌握,这就导致学生知识的吸收难以得到准确认知,教师判断片面化。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准确掌握初中数学知识,也不利于其长期发展。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方式,让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发挥,让讲授式教学更生动。
三、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教学趣味性更强。
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其具有一定的新鲜感,且传统教学方式多是黑板、粉笔、教科书的组合方式,学生长期在该种状态下学习,从最开始的新鲜变得乏味,尤其是初中知识本身也相对复杂,其数学某些部分也会较枯燥。使用该种方式,只会让学生越发反感。而新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再次对数学教学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
(二)知识更丰富。
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相对一般的多媒体教学来说,其课件具有链接功能,能够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引入一些互联网上的知识,从而扩大原本的知识面。该种方式,会使初中数学内容更充实。
四、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要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必须教师从自身出发,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对初中教学课堂加以革新。教师要正确认识传统教学观念与当前社会需求的脱节,当然,也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和劣势。以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合理地对其加以运用,从而发挥其优势,尽量规避其劣势。
(二)利用多媒体与初中数学课堂结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信息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其生动性。相比其他的教学方式来说,其可以用最直接、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出某个内容。尤其是数学知识中,存在一些概念本身的抽象性较强,而学生的知识储备缺乏,就很容易理解不到位。面对该种状况,多媒体可以用一种直观的方式陈述这个概念,其抽象性依旧存在,但是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这个抽象的内容。在传统教学中,抽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枯燥。而现在,学生能够了解到,就会觉得学习难度降低,进而达到其学习的某些目标。
(三)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都是照本宣科,根据教科书进行进度的控制。而信息技术多媒体与初中数学结合后,就可以将一些没有出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引导出来。尤其是学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如果知识与知识之间,并没有加以有机联系,就会造成脱节现象。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让初中知识与小学知识有机联合,从而丰富原本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五、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进行整合是现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与组织者,需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充分认识到该种整合的必要性,在实践中对其进行调整,实现教学手段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云.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94-94.
[2]张小龙.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J].未来英才,2015(8):102-102.
[3]袁良铨.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5(2):136.DOI:10.3969/j.issn.1672-7711(z).2015.02.118.
[4]项小红.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有效整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1):192-192.
9.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 篇九
营口市鲅鱼圈区望海学校
孙秀义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教学结构有一定的联系,但也体现了相对独立的特点。传统的教学结构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而现代的教学结构中除了教师、学生和教材之外,多了一个“教学媒体”要素。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彻底改变教学结构中四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概念,其本意是“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中,融入教学的过程中以及融入课堂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本文拟就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教育与历史学科课程整合的可操作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活动是有意义的,他们才会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历史可谓史籍浩如烟海、史迹星罗棋布、史家群星灿烂,曾经被马克思看作“唯一的一门科学”。但由于传统教学内容狭隘,以及教师仍沿用陈旧的授课方式,缺乏现代化技术含量;还有学习方式上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忽视体验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等,因而难于满足学生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最大限度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同时可在网上便捷地获取信息,为科研提供最新的素材,并充实相应的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的网页资源库;也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为此教学的空间极大地扩展,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余地得到无限延伸。
历史学科与多媒体、网络技术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提供信息,设置情境来呈现生动与直观真实而且绚丽多姿的画卷,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风云变幻,突飞猛进的精彩斑斓,让学生爱读,爱看也爱听,通过师生双边活动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情感和思维达到最佳状态, 从而激发求知的主动性,产生如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受。
网络课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创设“情境”、促成“协作”、提供“会话”的平台。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通过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这是一种开放交互式的学习模式。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二、信息技术教育与历史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
课程整合的过程离不开网络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过程应用了双主教学模式,教师者对教学活动起组织作用,但大部分的时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模式--在历史情境中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下面我就以中国历史第一册第9课《秦的统一》这课的教学过程为例,谈谈我的整合思路: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在网络上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源库、相关链接、课程论坛,即时答疑等手段,引导学生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通过分析、综合归纳,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如:讲授《秦的统一》这课时,课前一周,便通过计算机向学生提供了教师预先创设好的信息资源库和获取信息的网址或参考书目,下达预习提纲,预设了如下问题:“秦为什么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相继灭掉东方六国?”、“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秦始皇为什么不实行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观目的是什么?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吗?”、“秦始皇派兵攻打百越,是不是侵略行为?为什么?”、“现在中国的版图建基于秦朝吗?”、“秦始皇是暴君还是千古一帝?”等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由学生主动提取所需信息,并按思考题进行思考,形成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意义建构”。
2、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节课的开头,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就得看教师在导入这一环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讲授《秦的统一》这课时,我从教学光盘中截取了一段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录象,由此导入秦的统一。学生看后心潮起伏,学习的激情早已包容在教师设计新颖的开讲教学之中。过去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历史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
3、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在网络条件下,教师主要职能应从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知识建构的合作伙伴。在这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从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专题报告。学生可以凭借兴趣学习相关内容,并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无疑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4、崇尚合作,还给学生“参与权”。
全员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只有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一切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要以师生合作为基础,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形成乐学氛围;其次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格局。
5、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信息技术给学生虚拟一个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间的平台,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发表出来,让学生获得探究、发现、解答后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环境中的素材和资源,为学生创设可以使用所学方法的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中积累知识和运用方法,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
6、教师总结全课,升华主题。
教师通过电子板书的形式总结全课,强化知识的系统性。发掘德育切入点,升华主题。
三、信息技术教育与历史学科课程整合的效果分析
初中历史教育基本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感受历史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因此学习历史要与现实、与学生经验有机结合。历史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信息技术环境为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保证。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图、文、声、像等媒质,使历史事实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看得见”“听得到”“想得出”的情景中主动积极的学习。
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重点、难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化静为动,展现历史珍贵的瞬间,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启发其想象和思考,拓宽其信息获取渠道,多渠道、多角度感悟知识。
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知识,摆脱了被动式地接受性学习,体现了一种探究发现式的新型学习方式。
10.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 篇十
作 者:董群英、葛 勇
单 位:河南省淮滨县邓湾中学
邮 编:464436 手
机:***
关键 词:直观激趣 补充资料 快速反馈
摘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国际教育改革同步发展,是时代赋予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语文教学需要改革,需要进行大胆的尝试,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首先,从时代的发展来看。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以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教育手段,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而且也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这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同时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在鞭策我们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国际教育改革同步发展,是时代赋予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其次,从当前的教育现状看。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随时随地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而传统课堂单调呆板的注入式教学和课堂信息的老化,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知识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概念、原理、文学场景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创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学生们在仿真环境下感受、理解知识的内涵,进而为其建构稳定的知识基础创造了条件。
第三,从学生的需求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尊重学生,我们的教学工作要从学生的需求来考虑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初中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需要大量具体、直观、形象的资料来帮助;他们求知欲旺盛,渴求获得大量、丰富的课外知识,帮助理解课内知识;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不喜欢在老师的控制下,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就能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并且将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化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环境。
第四,从人才的培养来看。新世纪需要的是综合素质的人才,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一人一机,学生通过计算机获取图文并茂的知识,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提取、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培养他们集体协作的精神,学生们的脑、手、口协调发展,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第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语文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传统的语文教学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语文材料的容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需要广泛的涉猎,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单靠一两天、一两次强化训练,一两篇优秀范文的讲解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而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窠臼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和信息社会的要求,没有一定的训练量,要想切实提高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很困难的,而计算机及网络不但能储存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还可以随时检索和显示,利用信息平台,我们可以轻轻松松地得到我们所需的任何一种像“大海捞针”一样的信息,提取量大,显示质量高,可使语文教学做到大容量。这样,就可把学生直接带进训练的语境中,让学生经受一定广度、深度和难度的思维训练,对培养学生敏捷、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很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我认为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直观激趣;2、情境渲染;3、补充资料;4、快速反馈;5、知识系统化。下面我从这5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1、直观激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或无需要的学生是很难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苏州园林》时,将搜集的苏州园林图片制作成幻灯片,配上舒缓优美的民族音乐,课上按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顺序播放。优美的氛围中,学生似乎徜徉于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尽在心中,学生很容易的把握了事物的特征。同样,《中国石拱桥》等事物说明文都适合运用此类方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使学生直观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直观激趣主要适用于说明文教学,有时也可用于记叙文、文言文教学。
2、情境渲染。
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最好的办法。如《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时,将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四部分情节做成四个场景,图片与音乐结合,让学生结合这四个场景练习复述,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复述中深切的体会到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从而理解小说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主题。
小说教学、散文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渲染情景进行辅助。
3、补充资料。
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内知识,而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阅读量,提高语文能力。教学《背影》时,为学生提供作者朱自清的几张照片、生平资料,多位名人谈《背影》的文本资料,散文的文体常识,朱自清写的与《背影》有关的《我是扬州人》,俄国赫尔岑写的表现同一主题的文章《给儿子的一封信》等等。运用计算机将大量与课文教学相关的资料集中存放于其中,不仅课堂教学中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要,而且也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大量的知识。另外,在教师教学课件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网址,便于学生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探索性收集信息、扩展视野,对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课文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补充资料适用于各种文体的语文教学。
4、快速反馈。
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快速反馈、快速迁移,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发展。阅读能力需要通过阅读文段来检测提高。传统教学操作起来非常麻烦,要刻版,要印刷,费时费力。利用信息技术,只需将要阅读的文段输入计算机(可用扫描仪,也可用汉字识别系统,或键盘输入),学生就可以翻阅答题了,45分钟,不仅完成新授任务,还能实现快速反馈,快速迁移,及时查漏补缺。复习课这种方法更受欢迎。
5、知识系统化。
语文教学虽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主要任务,教给学生系统化的语文知识也不可忽视。运用信息技术将零散分布在六册课本中的语文知识系统化,非常有利于学生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如可将小说知识、诗歌知识、记叙文知识、说明文知识、议论文知识、戏剧知识、散文知识分别做成表格,再将这些表格做在一个课件里,提供给学生,不论是查阅还是识记,操作起来都非常方便,学生很轻易地就能把握这些知识系统。魏书生老师提到的语文知识树也可以做成课件,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语文经典教学方法的整合。
11.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 篇十一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为初中生物教学创造良好的情境
初中生物教学知识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教学时,仅凭语言文字有时难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导入新课。而利用多媒体通过图像、声音来表现教学内容,使客观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例如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前,让学生观看食物的食用、经过的器官、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的模拟录像,通过录像播放,学生认识了食物的消化器官、消化过程、消化产物,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小肠绒毛吸收的微妙过程。这样不仅使不易理解的、抽象的、微观的消化吸收过程具体化、形象化、宏观化,而且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避免尽管教师费力劳神讲解,学生对抽象性、概括性知识感到枯燥无味的尴尬,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为讲解消化、吸收作用的概念创造良好的情境。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培养学生的初中生物图文互译能力
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大脑右半球储存形象信息,大脑左半球储存语言信息。根据人脑这样的生理结构特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力图做到左右脑并用,以起到提高学习效率、消除疲劳的作用;但是仅靠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图文,有时未能达到左右脑并用的目的。如果借助多媒体的运用,根据教材的需要,将教材的某些静态图变为动态图、微观图变为宏观图、近视图变为远视图、黑白图变为彩色图,再配合解说,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多种感官获取多种形象信息。例如,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时,尽管教材把体循环、肺循环讲解得非常详尽、条理,但毕竟教材中插图是静态的,不形象、不生动,学生不容易接受。教师讲授这一部分时,可以借助电教媒体,将血液的颜色变化,流经的器官、途径呈现给学生,把静态的、抽象的内容变为形象的、生动的、鲜活的材料,再配合解说,以视觉、听觉等多种途径影响学生。这样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诱发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所学的新知由大脑的右半球迁向左半球,使图像信息和语言信息相结合,从而培养了学生图文互译的能力。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及时为初中生物教学补充统编教材中无法设计的乡土生物信息
初中生物知识理论和实际联系强,与教材有关的乡土信息,易于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而教材中往往缺少这些内容,仅靠教师的语言传授很难使学生获得这些信息。如果适时适量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迅速把这些乡土信息传递给学生,将会使学生同化教材知识的时间缩短。例如,学生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仅从教材的插图,不能满足学生对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的认识,也不能真正认识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教师根据当地实际,设计有关环境污染的软件。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大规模、无节制的索取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多方面破坏性的影响,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学生观看后,就会受到深深地震撼,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缩短了学生同化知识的时间,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四、科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既能使学生系统掌握初中生物知识,又能加快学生智能的培养
初中生物知识的系统性要求学生形成的新知必须系统化。在学生每学完一单元内容或期末总复习时,教师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实际自己亲手做一些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依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联系沟通,完善已学知识的结构,使所学知识内容条理化、网络化,使知识从零散趋向系统化。
初中生物知识前后章节联系密切,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知识的迁移伴随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如果教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每个学生的新旧知识的联系迅速,那么就会及时加快学生接受知识到独立思维的过程。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知识信息便于学生分析、归纳、演绎,由已知到未知,由感性认识到抽象认识,从而使学生痛快地迈过知识发展的门槛。这样既避免了学生题海的劳苦,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职能。
在使用现代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搞好每一节多媒体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设计,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
12.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信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走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使听说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结合起来,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同时还可以增强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就我国目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英语听说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措施和重要性做了简要的分析。
一、我国目前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
( 一) 教学形式单一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渐渐成为了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我国许多初中英语教师仍然使用的是黑板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将所要讲解的内容写在黑板上,然后学生做笔记。在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主体,教师一味的讲解,而学生被动的吸收。在英语课本中有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而教师也只是让学生一味地去读、记,这种古板的教学模式极其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 二) 教学内容过于复杂
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采用的是应试考试制度,因此,许多的初中教师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教学。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不断的提高我国初中生的中考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绩,我国许多学校不断增加英语课本的难度,使得现阶段的英语课本不仅内容繁多,而且内容越来越趋于复杂化,课本内容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这大大地减弱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英语听说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措施
( 一) 利用多媒体讲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在一起,增加英语课堂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备课,将要讲解的知识点制作成视频,然后在视频中插入图片、声音和音乐,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然后,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各个小组对于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且让小组选出代表说出各自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章节,教师可以选取部分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上台讲解,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对于他们制作的视频进行检查和纠正。
( 二)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生的英语课本较为单调,使得学生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竭尽全力去丰富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单词时,可以在多媒体上将每一个单词所表示的含义表示出来,同时在单词旁边插入相对应的图片以及解说。另外,教师可以从英语报纸和杂志上寻找相关的文章,然后在课堂上将这些文章插入,从而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初中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寻找一些较好的文章,然后每个人将自己的文章与其他人分享。
( 三) 建立英语资源库
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英语资源库,从而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例如,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在网络上收集资料或者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网站,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网站上查询资料。学校还可以成立一个教师团队,当学生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点时可以向这些教师请教,另外,学校应该为这些教师定期举办一个知识交流活动,让学生与他们进行交流和学习。
( 四) 选取合适的教材
教师必须针对所有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去选取英语教材。例如,必须选取内容较为简单而且量少的课本,另外,我国目前许多学校采用的英语课本的画面较单一枯燥,因此,我们在选取时可以选取带有图片的课本,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在选取课本时,可以要求部分学生代表一同去选取,让他们选取出最合适的教材,最后结合教师和学生的所有意见选出最恰当的教材。
三、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 一)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已经回到的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信息技术将声音、图片以及动作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英语课堂充满了活力。大部分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对于多媒体充满了兴趣,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开阔他们的视眼、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可以在活跃的学习环境中更好的学习。
( 二) 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性、具体性以及全面性等特点,它可以使得英语教学充满乐趣。多媒体教学还具有语言生动形象、画面丰富多彩的特点,它通过听觉和视觉将英语知识传递到学生的大脑中,学生通过快速的理解掌握这些知识从而不断的强化自己的记忆。例如,在学习枯燥乏味的单词时,教师将单词与生动形象的画面结合在一起,并且在画面上附带有单词的含义和解释,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单词。
( 三) 丰富英语教学内容
21世纪是网络时代,网络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在讲解的内容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片、音乐、声音等,使得课本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例如,在学习单词时,在单词旁边上附带了图片、声音和教师的讲解,使得枯燥乏味的单词学习过程也充满了乐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英语教学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的吸收,这使得英语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从而将学生的潜能完全激发出来。
四、小结
13.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 篇十三
安溪县金火中学 刘灵霞
摘要:有关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本文简单的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和探讨,侧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效的学习服务,并结合本人实践,谈谈如何处理在英语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地位。最后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对英语教 师的新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教学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自从信息技术在和各个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开始,尽管大家已经做出了很多的努力,经过一段迷茫期,认为在教学中大量的使用多媒体和其他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教学的整合,但很多教师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时让教师失去了自我,丧失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英语课程标准》[1]提出: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充分说明,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推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下面笔者就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含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北师大何克抗教授认为[2]: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去,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整合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其核心内容不仅是体现信息教学媒体的应用上,而且体现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上,这对教师、学生、课堂教学都提出了挑战。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条件
(一)教师在整合中摆正自己的角色。
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主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教学的组织者(Organizer),学生的指导者(Director)、合作者(Collaborator),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因此教师与技术的整合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勤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所需的软件与多媒体技术,并积极自觉地运用网络,获取最新信息,并将这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技术协助英语学习,又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条件。
(二)发挥学生在整合中的学习者角色。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在语言课堂中,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环境,积极构建知识意义,进行语言运用练习。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集声、光、色彩、图片、动画和影像等于一体的影音效果,使学生接受多种途径的感性刺激,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认知助手和培养研发能力的工具,成为辅助英语学习的助手。
三、灵活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合理的、适当地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起来,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量多而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例如:在Book3 Unit 7 How do you make fruit salad? 的教学中,笔者使用了多媒体去体现它的优越性:在“Make salad”的情境中,为了节省时间和给予学生更好的语言环境,笔者在课前先录制了自己做沙拉的录像并用自然语音软件配上声音,展示给学生们。学生们在欣赏录像的同时,自然习得了制作沙拉的英语过程的表述,并且直观形象的图片容易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的英语。
此外,媒体的运用能把本来静止、枯燥的内容变成色彩鲜艳的画面,浅显易懂的语言,悦耳动听的乐曲,它具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这正符合学生观察、注意、思维、想象的特点,因而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在优化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授Book2 Unit2 Where’s the post office? 这一单元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既老师借助于课本上的图片领读,学生们跟读,使得课堂气氛相当沉闷。笔者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flash动画,学生们可以选择出发地和目的地,将学生带入虚拟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整体感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并运用了本课所学内的重点句型和词组。
根据媒体具有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的特征,笔者和信息技术老师相配合,制作了检验单词学习Java小软件,在计算机教室进行词汇学习,并且由计算机系统软件来判断学生的单词拼写和词汇运用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自动调整词汇的难度及给予必要表扬鼓励,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词汇,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词汇记忆效果斐然。
四、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
现代教育思想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展、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英语教师作为课程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克服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又不能居于形式,只有合理的利用技术实现教学目的的技术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教师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教师必须不断“充电”才能顺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也要做终身学习者。只有知识的不断积累才有可能突破,才有可能对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着很深的理论背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生是学习中心,是信息加工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有这些都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教师要不断学习这些新的理论,努力搞好教育教学。
(三)教师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英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有利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课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等实践过程中提高信息素质和 应用 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在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主体性,发展个性。
教师在整合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这样的教学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总之,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研发工具,以网络世界作为学习天地的课程整合,能使课堂生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使英语教学和学习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作为教育者应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达到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目标[3]。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相信,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一定会在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今天,跟上时代的步伐,把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和实践推向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4.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 篇十四
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韩延鸿
2011年2月25日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初中政治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为培养现代化人才提供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当今时代需要的是有自主能力,协作意识,问题意识,团队精神的人才。“初中政治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旨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利用信息技术为政治课服务”,从学生兴趣、能力入手,以“培养学生政治课综合能力为核心”,它对学生“自如地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学好政治课、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适应文科综合高考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为学习其它科目
定良好的思维基础”等方面将其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2、“初中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为实现初中政治课改革,转变初中教师角色,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创造条件。通过“初中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初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更重要的是提高我校初中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促使他们转变较色,探索初中课教学改革有效途径,为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
定基础,同时,它对提高初中课教学效率,突出初中课的基础功能,也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3、“初中政治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为打造现代化名校贡献应有的力量。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我们采取相应措施,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需要的人才。通过课题研究,为学校培养政治学科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培养教师协作精神的需要,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奠 定基础,为探索政治学科教学模式,探索学校办学特色而努力。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关于认得全面发展学说指出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代素质教育思想强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终身教育理论其核心内容是:教会学生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网络教学理论基础指出要把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构建注意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因此现代政治教学也要以以新课程改革为标准,坚持科学发展观,紧跟时代脉搏,适应学生的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科研目标:站在理论的高度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不断深化,使之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不断在研究中总结出适应初中教学的欧式,为以后的教学
定基础。
2、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为掌握政治课知识服务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学会写教学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学号其他科目
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3、工作目标:在探究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有效整合过程中,有效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思路,从而达到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研究方法。
2、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查阅学习我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文章。
3、调查研究法:通过已知的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调查,综合信息,得出结论,并制作电子课件,共享信息。
4、经验总结法:同伴之间将自己的经验及时地总结,总从理论高度提炼为案例、论文。
5、案例研究法:主要结合时事热点案列展开,形成政治课堂独有的辩论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开展理论学习和培训:采取校内校外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每学期到校外听取专家讲座3人次,按照学习要求每位参研教师定期自学相关理论,根据这些要求,组织本组教师,专门学习了政治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题理论及与课题相关的技术方面的结论。
1、开展业务培训,包括“案列的写”、“论文的写”、“电子课件制作”等,促使教师了解整合内涵、课题意义和研究方法,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必备条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特别是课件制作,案列、论文写作能力。
2、开展技术培训。包括: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钟绍春教授的信息平台技术培训,达到充分利用该校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开展教育培训,转变教学理念,学会熟练制作课件。开展研究性学习操作培训,为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服务。
(二)、通过常规教学实施:备课、上课、评课。
在集体备课中讨论整合理念,整合思路,整合问题,整合技术。为了上好一节课,要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整合的特色与优势,结合整合理念进行评课,经过反复修改反思深化,不断升华理念,再回到实践。
(三)、开展教学观摩课推进。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在整合实践中,坚持走出去向兄弟学校学习,我们将积极参加鸡西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观摩课,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学习,并开展各学科、各年级之间相互借鉴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课件制作方法的活动。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2年8月)认真查阅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组建课题小组,酝
课题方案和相关措施等。
2、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3年3月)坚持从实践入手,分段开展研究工作,努力把课堂研究落实到实处。
3、、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总结整理各项资料,写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方法选择:
1、经验总结法。
2、文献研究法。
3、个案研究法。
4、行动研究法。
5、实践反思法。
八、课题组织机构与分工
课题组组长:韩延鸿:全面课题的研究进展工作 成员:宿艳秋
九、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件
3:、案例、论文
《初中政治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韩延鸿
15.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 篇十五
人类在21世纪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在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农村中学, 近几年国家投入巨资, 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使得偏远的农村学校都拥有了计算机教室与多媒体教室, 这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有力的保障。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教学软件制作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会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清晰化, 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这特别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结构, 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二、《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整合优化的可行性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于一体的科学, 数学教师在黑板上的作图、证明、解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示范教学过程, 对数学定义、定理来不得半点变动或拓宽。因此, 怎样将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起到珠联璧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直是一个难题。笔者在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 觉得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荐的《几何画板》软件, 用来辅助数学课堂教学, 效果非常显著。《几何画板》它不仅对几何模型的绘制提供信息, 同时, 可以解决学生难以绘制图形的问题, 而且它所提供的图形具有“变换”的动感, 能做出有变化过程的“活”的图形, 丰富多彩的“动画”模型, 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 学生从画面中可寻求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依据, 并从画面中去认清问题的本质, 帮助学生熟悉图形的性质和变化。《几何画板》显示画面的快捷、容量大、可储存。因此, 它可以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 为知识信息量的增大提供了空间, 数学学习必须因材施教。
三、《几何画板》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
(一) 利用《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中讲授或学习概念, 常常需要借助实物形式或物质的形态进行直观性表述。几何中的概念, 如“中点”, 如果离开了具体的实物形态即图形的作用, 那么其本质含义就无法揭示和表现出来, 因而图形成为说明概念的“形态式”语言。平面几何教学难, 难在其抽象性。学生由于对概念的“形态式”语言的表示出现问题, 故而导致对概念的理解产生了错误。而利用计算机的工具型应用软件《几何画板》来辅助教学, 出示的图形比传统教学更灵活, 展现的图形更丰富, 而且规范、直观。比方说, 要让学生正确理解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而形成的“三线八角”的概念, 并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正确识别之, 采取各类角的“移出与移入”操作对原图进行变换处理, 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辨, 达到识别“三线八角”的目的。这种利用《几何画板》的基本功能来表现概念的“形态”的做法, 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避免或减少学生因图形的问题而出现错误。
又如, 对“一次函数y=kx+b (k≠0) 的性质”的学习, 如果学生不清楚y=kx+b (k≠0) 在k>0或k<0时表示了什么样子的图像, 不知道b的取值对函数图像的作用和影响, 那么根据图像确定k、b的取值, 学生解起来就会觉得棘手。利用几何画板, 可以很容易地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一次函数y=kx+b (k≠0) 的图像, 通过上下来回拖动图像中的K、B两点, 教师不用说什么, 学生也能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性质, 并在认识上有深层的理解, 完成基础问题的解答。所以, 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 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帮助。
(二) 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教学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 动态展示教学内容, 能够化抽象为具体, 化具体为形象。因而, 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如在向学生讲解圆周上的追及问题时, 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制作追及过程的演示动画。在实际教学中, 单及“追及”, 可将整个追及过程形象地展现出来, 这不仅创设了情景、渲染了教学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还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还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正多边形等一些几何知识的教学, 若能应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展示教学内容, 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知识变得形象、直观, 会大大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做, 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并加深印象, 而这个效果与教师简单地把结论教给学生或不断画图来说明, 都是不可比较的。
(三) 利用《几何画板》探索数学问题本质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 由于问题本身的抽象性, 花费了很多时间都未能把问题证明出来, 此时, 产生对问题的疑义并对问题真实性进行验证, 是一种极为可能并最想去做的事。验证一方面, 可以缓解心理紧张和心理焦虑, 变换思维角度, 对问题进行再认识;另一方面, 可以调节心理平衡, 重塑解题信心。学生在通过实验验证得出问题是真实的时, 将会激发起信心, 增强解决问题的动力。从而有效地克服推理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如学生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定理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一个三角形, 利用《几何画板》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的值, 并拖动三角形的任一个顶点, 观察三个内角之和是否仍保持为180°。这样在感性认识上首先建立起认知新知识的起点, 为推理论证的顺利开展建立了信心。再如, 勾股定理、圆的切割线定理、相交弦定理等重要数学定理的证明, 通过这种验证的方法都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 是笔者对《几何画板》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 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从尝试中深深地感到,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我们应当提高教育技术, 学好与用好《几何画板》, 发现并挖掘其在数学教学中潜在的动力, 让它与数学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 这样做必将为数学教学方法进一步改革和深化, 带来巨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管建福.几何画板教学大全.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多媒体教学研究部, 2000.
[2]朱俊杰.几何画板课件制作百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5.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推荐阅读:
压题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11-02
谈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机整合10-24
试谈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整合09-08
浅谈小学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07-09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2-05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应用07-21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08-26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09-28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实施07-22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实施计划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