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

2024-11-12

探析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11篇)

1.探析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 篇一

建筑施工现场大气污染预防及治理措施

1、施工现场的主要通道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土方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2、拆除建筑物、构筑物时,应采用隔离、洒水等措施,并应在规定期限内将废弃物清理完毕。

3、施工现场土方作业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

4、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应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施工现场出入口处应采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

5、施工现场的材料和大模板等存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式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

6、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场所应采取封闭、降尘措施。

7、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取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8、施工现场应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并应及时清运出场。

9、城区、旅游景点、疗养区、重点文物保护地及人口密集区的施工现场应使用清洁能源。

10、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的要求。

11、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12、施工现场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13、施工现场应进行适当硬化处理,以减少道路扬尘,同时要随时修复因施工损坏的路面,以防止浮土产生。

14、严禁现场焚烧油毡、塑料、杂物等。

15、运输车辆不得超量运载,运载工程土方最高点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50cm,边缘低于车辆槽帮上沿10cm,装载建筑渣土或其他散装材料不得超过槽帮上沿。

16、施工现场应设专人管理车辆物料运输,防止遗撒,土方运输车辆驶出现场必须将土方拍实,将车辆槽帮和车轮冲洗干净,防止带泥土上路和遗撒现象发生。

17、施工现场要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洒水设备设专人负责现场洒水降尘和及时清理浮土。

18、施工现场的搅拌设备,必须搭设封闭式围挡及安装喷雾除尘装置。

19、拆除旧建筑物时,应配合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建筑施工现场水土污染预防及治理措施

1、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施工污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河流。

2、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应做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3、食堂应设置隔油池,并应及时清理。

4、厕所的化粪池应做抗渗处理。

5、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过滤网,并应与市政污水管线连接,保证排水通畅。

6、凡在施工现场进行搅拌作业的,必须在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清洗处设置沉淀池。

7、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8、施工现场的油料设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质。

建筑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预防及治理措施

1、施工现场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3-12524)制定将噪措施,并可由施工企业自行对施工现场的噪音值进行监测和记录。

2、施工现场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并应采取降低噪声措施。

3、对因产生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超过噪声标准施工的,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4、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

5、施工现场应遵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规定的降噪限值。

6、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7、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噪声作业的,必须严格控制作业的时间,晚22时至早6时不得作业,工地应设群众来访接待站,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应按规定办理夜间施工证。

8、对认为活动噪声应有管理制度,特别要杜绝人为敲打、叫嚷、野蛮装卸等现象,最大限度的减少噪声扰民。

9、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10、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采取专人管理的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预防及治理措施

1、对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物品要对放置的容器加盖,防止因雨、风、热等原因引起的再次污染。

2、放置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如废胶水罐、清洁剂罐),要有特别的标识,以防止该废弃物的泄漏、蒸发和防止该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相混淆。

3、项目部产生的废弃物应按废弃物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桶)或堆放场地,禁止乱投乱放。放置属非危险废弃物的指定收集箱,严禁危险废弃物放置。

4、一般废弃物由专人负责外运处置。

5、危险废弃物由分包队设置专门场地保管,定期让有资质的部门处置。处置危险废弃物的承包方必须要出示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处置废弃物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必须要和承包方签订协议/合同,在协议/合同中要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以确保该承包方按规定处置废弃物。

6、项目部负责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的废弃物及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应在施工协议中明确处置的责任方和处置方式。

7、项目部要对废弃物处置承包方进行定期的资格确认,确认承包方的合法性。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内蒙古同力建筑有限公司环保部

2012年4月

2.探析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 篇二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措施

1 重金属引起的土壤污染概述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指的是当土壤在受到外界重金属元素的影响下, 促使土壤内部物质构成中的原始成分大量减少, 而重金属元素却占据较大的比例, 并严重危害到土壤的正常使用, 并危害到生态环境的一种现象。当前, 土壤重金属污染重重金属元素的类型较多, 但是其的共性在于相对密度均保持在5.0或者更高, 常见的污染元素主要有Fe、Mn、Cu、Zn、Cd、Ni等几种。

重金属对土壤污染的危害程度并非由单一方式进行决定。一方面在于重金属的具体含量, 也是最为主要的一个因素;另一反面, 不同类型的重金属的具体存在成形态及其所占据的比例大小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通常而言, 重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若是水溶态和交换态, 其毒性最大, 而残存态的活性毒性则最小;重金属呈现离子交换态时, 其在土壤内部中活性毒性最为强烈, 极为容易被植物所吸收、淋失及其它化学反应下转变为其他的存在形态。

2 重金属对土壤污染的危害分析

2.1 植物方面的危害

土壤中的重金属一旦超标, 将会对植物产生极大的危害, 其将直接对植物的根系及叶面面积等生态特征产生影响。当植物吸收了土壤中的重金属之后, 将在其体内产生某种毒害酶及代谢的物质。同时促使植物丧失大量必需的营养物质, 降低植物对Ca、Mg等矿物元素的吸收能力。

2.2 生物方面的危害

各种生物、微生物及动物的重要生存场所就是在土壤中, 一旦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 将严重威胁到生物的正常生存繁衍。土壤中的各种生物能够有效调节土壤的活性成分、营养物质及土壤密度, 且大部分的生物都属于微群体, 其具备着多样性的特点。若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 将会严重威胁到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均匀性及密度类群指数等, 从而使得土壤中的肥力逐渐丧失。

2.3 土壤酶方面的危害

土壤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其能够综合反映出土壤的肥力及活性状况。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物活性会显著的影响到土壤酶的活性, 因此土壤环境一旦遭受污染, 就会严重影响到土壤酶的活性。例如重金属元素Hg能够较为敏感的抑制土壤中脲酶, 因此一旦土壤中的Hg超标, 则土壤中所包含的脲酶也会显著的降低。

2.4 人身健康方面的危害

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话也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尤其是表层土壤中所含的重金属。例如Cd元素过量的吸入人体, 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骨效应;Pb元素吸入的过多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殖功能, 降低免疫力;长期吸入Ni元素会引发鼻癌及肺癌等。同时大部分的癌症和重金属Sn的质量分数也极为相关。所以,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也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3 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修复措施分析

3.1 物理修复

物理修复治理技术主要包含了电动修复、电热修复及土壤淋洗等三种技术。 (1) 电动修复技术类似于电池的工作原理, 也就是基于通电的状态下, 定向移动重金属离子, 进而处理掉超标的重金属元素。但是该技术需要较为严格的土壤环境, 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运用; (2) 电热修复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原理在于部分重金属在高温加热状态下能够快速进行挥发。因此利用高频电压来加热土壤, 促使土壤在高温加热状态下将超标的元素脱离土壤, 但是该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土壤自身的特性; (3) 土壤淋洗技术。该技术是通过淋洗液的作用, 将土壤中的固相重金属转移到土壤的液相中, 然后将包含有重金属的废水进行回收处理。该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

3.2 化学固定修复

化学固定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添加有机质、沸石及污泥等外加物于土壤中, 进而促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物理化学反应, 例如沉淀、吸附、腐殖化及氧化还原等。这样一来, 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的迁移性降低, 较难被植物吸收, 进而降低其对生物及植物的危害。

3.3 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是当前较为主流的一种修复技术, 其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能够进行大规模的运用, 同时具备较好的生态效益, 不会导致浪费污染现象。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自身的生长, 通过吸收大部分的重金属在体内并将其进行保存, 从而有效去除重金属的作用, 同时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例如像香草和芥菜类的植物, 它们在生长的过程中, 就需要吸收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因此可以针对土壤中所包含的重金属的具体情况, 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实现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目的。

4 结语

总之,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工业生产等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象十分严重, 严重制约了土壤的高效利用。由于重金属元素的种类较多, 在选用防治措施的时候, 一定要因地制宜, 结合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具体情况, 合理选用治理修复技术, 最大程度的降低其危害, 同时降低对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 确保土壤的肥性, 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瑶.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估和污染防治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 2014.

3.城市噪音污染调查 篇三

何超光是一个北漂,半年前住进朝阳区光熙家园小区,这位青年对于这个小区的评价是:什么都挺好,就是噪音太大。“晚上地铁停运之前,甭想睡觉。”他向记者抱怨。

在这个小区住了2年多的张丽萍则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她所在的2号楼紧邻小区围墙,是距离墙外的地铁13号线最近的几栋楼之一,与地铁线不过十几米远。即使关着窗户,列车经过时,屋里依然轰轰作响。“听着呗,能怎么着?”她说。

他们都是交通噪音的受害者。在城市交通日益发达、机动车辆急剧增加的今天,交通噪音已成为城市建设和生活中一种令人烦恼的不和谐之“音”。

噪音无处不在

机械装备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制造了污染的难题,噪音污染是其中之一,它已经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世界范围内四大环境问题。在各种噪音中,交通噪音是最普遍、影响最大的一种。

在首都地铁、铁路、快速路沿线以及多种交通方式混合地区,记者日前在调研中发现,交通运行引发的噪音问题长期影响了一些居民的正常生活。其中,地铁13号线、5号线、八通线沿线部分地区以及城区西南三环、四环以及部分快速联络线的部分路段噪音问题尤为突出。不少居民区噪音问题久拖不决,有些小区业主因为无法忍受噪音之扰,甚至与城铁公司、开发商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对簿公堂。

在位于知春路西侧的太阳园小区,最近的楼房距离地铁13号线只有十几米远,更远一点还有市郊铁路S2线,中间没有任何隔音措施。在靠近围墙的10号楼里,列车经过时,正常音量播放的电视几乎听不到声音。即使夏日,居民也多是窗户紧闭。有时候,地铁列车和火车同时经过小区,前者的轰隆声和后者尖锐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居民们不胜其扰。

除了生活,它甚至影响到一些人的工作。纪海就是其中一个。这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是附近一家房产中介的业务员。“唉!又没租出去!”他叹了口气说道。

记者来此采访时,巧遇纪海正送一位租房者出门。当天上午,他先后带了两个人来看房,都因为人家嫌噪音太大没有达成租赁协议。“前后看房的人不下10个了,基本上都因为这个问题没谈成。”他说。

北京市政协委员赵小鲁的调查说,13号线全线有11个小区反映噪音扰民问题。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一位副总工程师保守的估算,北京城区内生活在交通干线以及次干线两侧遭受公路交通噪音污染的人口在100万左右。

令人忧虑的是,这一问题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来自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在建成区道路交通噪音方面,城区部分2001年是67.9分贝,到2011年这一数据已经是69.6分贝,最高的2010年达到了70分贝。

在城市规模同样巨大的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噪音问题也困扰着不少人,上个月,广州环保部门一次集中接访中,道路交通噪音污染问题成为投诉的焦点,一位十几年来因饱受道路噪声污染的上访者甚至当场痛哭失声。本月初,上海路政局局长戴晓坚在当地一家媒体做客时说,随着上海快速路以及高速公路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噪音日益增加,进入夏季,沿线居民天热开窗,对解决噪声扰民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环保部公布的最近一次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结果显示,对噪音环境质量满意率为62%,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空气质量满意度。环保部在這份名为《2010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的通报》中指出,城市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是公众最为关心、关注的环境问题。

治理难在哪里

早在1996年,我国就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但由于法律中并没有明确具体的噪音污染认定标准和赔偿标准,导致其在实际执行中不尽如人意。

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长期以来,在楼盘开发时,相关部门通常只涉及容积率、采光、绿化等,并未涉及小区的防噪审批等细节。

直到2007年,北京市才开始实施《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它要求:北京市噪声污染将由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房地产开发商须明示销售住宅的隔音情况。

这一规定还要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依据国家和北京市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

但问题是,它并没有解决立法之前就已经存在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交通噪音的治理往往涉及环保、交通、铁路、开发商等多方关系,牵扯到多方利益,协调难度很大,由此,受害的业主们往往处处碰壁。

张莉萍告诉本刊记者,之前,她所在的部分小区业主因为噪音问题,曾和开发商、城铁等部门多次协商,但是,后者互相推诿,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后来,有业主起诉城铁公司和开发商,但未能胜诉。

对于城铁部门而言,地铁建设早于小区开发,通过了环评等要求,当然不愿意负责,而对于开发商来说,由于当时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噪音污染并未纳入到规划之中。

记者调查时还了解到,有些老的楼盘,开发商或破产或消失,协商都没有对象,成为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

因此,民众呼声始终强烈,2009年,北京有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在已有的高速路和铁路应加装隔音墙或隔音罩,减少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可降噪70%-80%。市政府考虑改造现有道路路面,采用能减少交通噪声的新型材料。在改造道路的同时,一并解决井盖产生的噪声问题。另外,对市内的地铁地上运行的路轨和靠近居民居住区的火车路轨进行改造。

而且,相关专家从技术角度分析,治理交通噪音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刘维宁公开表示,目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轨道交通噪音问题。他说,通过声屏障、隔声窗、隔声阳台等技术手段,完全可以解决轨道交通噪音的问题,技术上没有障碍。

关键科学规划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无论是路线建设还是楼盘开发,科学的规划尤为重要。

长期关注噪音污染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郝如玉表示,如果现在各个城市大量正在进行设计和建设的轨道里程都不把减振降噪纳入长远规划,将来对之改造的成本会是个天文数字,而且会影响正常运营。他说,要减少地铁扰民,除应提高标准外,还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地铁规划,将减振降噪纳入地铁建设的长远规划,以免事后弥补造成城市规划的缺憾。

刘维宁也指出,除了政府统一规划和投资外,对于开发商责任,要有制度去保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规定,在楼盘规划的时候要求开发商预留噪音防治基金,切实保障居民权利。

北京已经开始行动,除了2007年已经开始实施的《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之外,今年4月1日,北京又颁布并实施了《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规定如果地铁地上线和居住、医疗、文教、科研区的敏感点水平距离不超过50米,就需要采取噪声控制措施。而且,新建地铁须预留采取噪音控制措施的条件,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从宏观层面设计了下一步的目标:在规划新城土地用途时,将预留交通线路两侧噪声防护距离;已建成的地区,新、改建道路将调整线位,避让居民住宅等敏感建筑物。而对于已经产生噪声污染的地区,拟启用新政策,建立居民个人、产权单位和市、区县两级政府共同出资,分期、分批对道路两侧住宅等敏感建筑物更换隔声窗。

4.防噪音、防尘、防污染措施 篇四

一、为防止噪声污染,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1、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避免人为地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采取先进的联系方式,避免如吹口哨的噪声污染。

2、定期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文明施工的教育,对施工生产有关管理人员(包括各班组施工负责人)定期进行文明施工现场对噪声控制要求的考核。

3、浇筑混凝土时尽量安排在6:00~22:00进行,结构施工阶段噪声昼间控制在70分贝以下,夜间控制在55分贝以下,并且经常测试。特殊情况须在夜间施工时,一方面要尽量采取降噪措施,另一方面要做好周围居民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扰民。

4、对强噪声机械如电锯电刨等,使用时须在封闭工棚内,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对使用时不能封闭的机械如振捣棒等,严格控制工作时间。

5、建筑物四周挂密目式安全网。

6、施工期间,尤其是夜间施工尽量减少撞击声、哨声,禁止乱扔模板、拖铁器及禁止大声喧哗等人为噪声。

7、每月进行两次噪声值监测,并在夜间22:00以后进行抽测,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l2524—90)。

8、加强噪声监测,采取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及时对施工现场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9、会同有关部门和领导及时妥善处理重大扰民问题,详细记录问题及处理结果,必要时及时上报监理和甲方。

10、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3—12523—90)制定的降噪声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实施以下措施,以防止噪声污染。

11、人为噪声控制:

(1)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污染的管理制度,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防止噪声扰民的自觉性,减少人为噪声污染。

(2)在施工现场以及宿舍,严禁大声喧哗吵闹、高声歌唱或敲击工具、餐具等。(3)作业中搬运物件,必须轻拿轻放,严禁抛掷物件而造成噪声。

(4)信号指挥人员在晚22时后,早上6时前,如有起重作业,只可使用对讲机,不得用哨子指挥吊运作业。

12、严格控制作业时间

(1)作业时间控制在晚间作业不得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得早于6时。

(2)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晚间作业)的,则应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并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同时报工地所在地环保局备案后再施工。

13、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

(1)对施工现场内的强噪声机械实行封闭式作业,即对电锯、电刨、砂轮机、切割机等设备搭设封闭式机械棚,在搭设封闭棚条件不足时,禁止夜间施工。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并同混凝土运输单位洽商,混凝土车进入现场后禁止大油门轰转。

(2)浇混凝土用的振捣棒,由专业人员操作,不得在振捣作业中撬动钢筋或模板,以防止发出强噪声而污染环境、扰民。

(3)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实施长期监测,专人监测,专人管理,发现有超过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的,立即对现场超标因素进行整改,真正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二、为防止水污染,现场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1、施工现场道路平整,做到不积水。

2、对现场油料集中保管,油料库做好防渗、污、跑、冒、滴、漏处理。

3、搅拌机和运输车辆冲洗污水、地泵池污水等须设二级沉淀池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供洒水降尘用。

4、现场内职工食堂污水经过滤、沉淀、隔油后排入污水管线。

5、做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工作,每月初、月中和月末对环境各项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文字记录和存档工作。

6、实行分类管理:

(1)现场储存、使用的化学品(油漆、涂料)和含有化学成分的其他材料,控制泄漏、遗洒挥发。

(2)对油料、油漆、稀料、冷底子油、模板油、脱模剂、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爆固体、自燃物品、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等材料严格进行采购、运输、存放、发放和使用控制管理。

(3)如发生大面积的遗洒、燃烧、爆炸等事故,按照《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的预案实施应急处理。

7、施工现场环保工作管理细则

8、施工过程做到落地清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9、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区别处置的方法。固体废弃物应严格分类,按划分的相应贮存区域和贮存方式,整齐合理堆放,并有明确标识。

10、有毒、有害废弃物单独放置在密闭容器或对其进行全封闭,并注明“有害”字样。

11、木材等木作工程现场可再次利用的无毒无害废弃物,可就地回收使用;钢筋、包装容器等木作工程现场不能再次利用的可回收无毒无害废弃物,应向项目部报批后处理。

12、可回收有毒有害废弃物,项目部报批后处理。如废油桶、废塑料布、废灭火器等向公司经项目部处理并有记录。

13、对不可回收利用的无毒无害废弃物,项目部处理。

14、对不可回收利用的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根据国家法规,采用密闭容器存放,防止二次污染。

5.探析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 篇五

1、防止大气污染

a.施工垃圾堆放在指定位置的专用容器内。严禁凌空抛散,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b.水泥等粉细材料,应尽量采取集中存放,卸运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并及时清扫施工残渣。

c.建筑垃圾清扫时,应随时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d.生活垃圾及时处理,并清理干净临时容器,喷洒清新剂。

e.高层材料搬运及垃圾清理时,对粉状颗粒垃圾材料等应装袋后再清运,并由专人看管。

2、防止水污染

a.施工现场用水作业时,应控制水的用量,控制污水的流向,防止蔓延,并在合理的位置设沉淀池,以沉淀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线。施工污水严禁流出工地污染环境。

b.生活垃圾及施工垃圾严禁堆放在水沟(池)附近,防止堵塞排水池(沟)。c.施工现场临时食堂,用餐人数超过100人时,应设置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淘油,防止水污染。

3、防止噪音污染

a.施工现场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制定降低噪音措施。

b.噪声较大的设备使用时安排在白天正常上班时间,并尽可能采取降低噪音措施。

c.强噪声作业时,迫切需要夜间加班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不超过22:00时。

d.必须尽夜连续施工作业时,尽量在夜间不使用大型机具,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作好周围群众工作,并报有关环保单位备案后方可施工。

4、施工人员管理

1)施工作业后,我公司所调集各类施工人员会及时按照规定地办理登记工作。

2)施工技术人员住宿在指定的场所并派专人负责生活及后勤管理工作。3)施工人员外出时,必须向项目部专职管理人员请假后方可外出,并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返回。

4)严禁各类施工人员外出酗酒闹事,打架斗殴,一经发现,严肃处理,情况严惩的变当地派出所处理。

5)晚间准时熄灯休息,严禁大声喧哗,影响周边居民。

6.探析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 篇六

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中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的研究

——浅论环境污染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二级学院(部):继续教育学院 专 业: 行 政 管 理 班 级: 11行政2 姓 名: 曹佳丽 指导教师: 孔维栋

完成日期: 2014年12月

摘 要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影响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持续引发一系列社会安定问题。对城市环境污染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努力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大气污染;水污染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ity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the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blem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city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as affe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hinese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continue to cause a series of social stability problems.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 pollution,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research, we need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strive to create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for urban residents.Keywords: urb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cause analysis;air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

目 录

前言...................................................(6)

一、我国城市污染概述...................................(7)

(一)城市环境污染的含义..............................(7)

(二)城市环境污染的种类..............................(7)1.城市空气污染......................................(7)2.城市污水污染......................................(7)3.城市垃圾污染......................................(8)4.城市噪音污染......................................(8)5.城市汽车尾气排放污染................................(8)6.城市海洋污染.......................................(8)7.城市室内空气污染...................................(8)

(三)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意义.......................(9)

二、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9)

(一)人口增加公共设施薄弱

..............................(9)

(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9)

(三)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严重............................(10)

(四)城市缺少周密而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10)

三、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10)

(一)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10)

(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11)

(三)减少污染物排放量................................(11)

(四)增加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11)1.破碎技术..........................................(11)2.焚烧和热解技术....................................(11)3.生物处理技术......................................(11)

(五)加强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12)结论.....................................................(13)参考文献..................................................(14)

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前 言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十分紧密,涉及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我国各地在加快城市环境建设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此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

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我国城市污染概述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导致环境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经济、文化和科技得到很大发展。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基础设施短缺和环境管理不善,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一)城市环境污染的含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忽略了环境的平衡发展问题,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地遭到人类的破坏,使得城市环境日趋恶化,城市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去年初开始监测的PM2.5指数引发全社会的重视。此外,新闻还爆出了许多企业偷偷将污水、废水用高压水井压至地下致水资源污染的事例,让人感到愤慨。业内学者表示,城市生态建设滞后和粗放式管理手段以及国际污染不断向中国转移等诸多因素使我国环境持续恶化,污染程度逐渐超过环境耐受上限,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如北京、太原、西安等城市已列入世界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之列。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对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对于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相互协调有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环境污染的种类

1.城市空气污染

在城市发展中,由于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燃煤等能源工业排放的废气,使城市天空变得日益污浊。另外,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尾气污染也日益严重。其污染物主要包括固体悬浮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芳烃、有机酸和苯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着居民的身体健康。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空气污染而患疾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煤气燃烧污染、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根源。2.城市污水污染

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严重污染城市水体。据统计,近几年全国污水排放量超40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近200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超过200亿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造成城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引发了多种疾病,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据监察部统计,近几年全国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600起以上,群众上访达2000余人次。3.城市垃圾污染

目前,城市垃圾越来越多,已成为城市环境建设和人类生活最严重的公害。这些城市生活垃圾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通过地表和雨水的冲刷、渗透,向四周土壤空隙和水源地扩散,对土壤、大气、水体产生污染。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摄入人体使人致病。由于我国目前垃圾废物的处理和利用能力低下或随意堆放,致使许多城市都处在垃圾的包围中。垃圾中的有害物成为严重的污染源,对城市环境、地下水、空气和人体健康造成多方面的危害。4.城市噪音污染

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高强度的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5.城市汽车尾气排放污染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量就直线上升。自2009年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销售国,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7亿辆。在经济发展,汽车数量增长的同时也使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总量逐年上升。而汽车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这就造成了汽车尾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6.城市海洋污染

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总的来看,基本上是处于良好的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治理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男孩污染较轻。7.城市室内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近年来人们对室内空气卫生给予更多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高,室内装修热、空调的使用和居室密闭程度的增加,多种化学物质进入居室造成的室内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和装饰材料、个人活动、化学品的应用和室外污染气体的进入。目前我国生产的建筑装修材料仍存在较多的卫生质量问题,北京市疾控中心对市场装修材料甲醛含量的监测结果表明,人造板及其缺口中甲醛释放量严重超标,样品超标率达56%。如果室内大量使用木质人造板、涂料、粘合剂和各种塑料制品,这些材料会释放出甲醛和各种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对室内人群的健康产生危害。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通过对100多个装修后的家庭或单位检测,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物超标率高达92%。为控制空气污染,保障人民健康,国家卫生部、质检总局、环保局于2002年联合发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为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评价和装修材料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意义

我国人民的生活文化水平在日益的提高,在生活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对此,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存的理想环境,尤其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则可以给予我们健康的身体以及愉悦的心情,这也是作为地球生态环境重要的发展平衡的特殊保障。但是,由于城市环境受到了各种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以及遭受了人为的破坏,这种趋势则愈加的明显,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现阶段,由于我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保护环境方面的意识,导致生态环境方面出现了失衡的状态,从而促使城市环境污染,人们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等严重情况,而这个问题的出现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要焦点,对此,治理城市的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治理好城市污染问题,我国人民生活才能得到更好保障。

二、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增加公共设施薄弱

许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供暖、煤气、排水、城市污水处理等,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其次,很多城市缺少周密而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致使城市功能分区紊乱,或没有很好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合理布局规划,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最后,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严重。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改造严重不足,存在高消耗、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我国能源利用率低,使许多应该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的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既浪费了资源,有污染了环境

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

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我国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不能自觉的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如:随地吐痰、随处扔垃圾等。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于强化公众环保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三)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严重

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改造严重不足,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欧盟的能源利用率为40%,美国为51%,日本为58%,我国只有30%。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按亿美元产值消耗的标准煤(万吨)计算,日本为4.35,德国为4.86,英国为7.31,美国为10.69,我国为21.11.有效利用率的低下,使得许多应该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的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这既浪费了能源,又污染了环境。

(四)城市缺少周密而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

由于没有周密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致使城市功能分区混乱,或没有很好执行城市总体规划有关的各种功能区和工业合理布局规划,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有些城市的工业区建设在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上侧,使城市受到工业废气的严重污染。大多数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工厂与居民区混杂,彼此穿插,使城市居民经常处在工业污染物的影响之下。工业废气排放时造成我国城市大气质量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大城市越来越突出,这种污染一主要与煤的开发和使用有关。

三、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一是把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育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依法决策,克服地区和部门保护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加强对各级、各类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在生产经营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树立环保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依法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为保障群众健康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环境法规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执法等问题;实行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对执法人员不作为、渎职的要严肃处理。

(三)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改革能源结构,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四)增加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

垃圾污染要从量上进行有效的控制。要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改善垃圾回收的处理方式。主要有: 1.破碎技术

便于城市垃圾进人填埋场,可以预先对垃圾进行破碎处理,主要有冲击破碎、剪切破碎、挤压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还有专有的低温破碎和混式破碎等。2.焚烧和热解技术

是固体废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可以使有害的废料分解成无害的物质。此外,近年来由于垃圾中可燃物比例的逐渐增加,我们把焚烧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综合利用。

3.生物处理技术

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物的分解作用使其无害化可以使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能源、食品、饲料和肥料,同时还可以从废品和废渣中提取金属,是垃圾资源化的有效的技术。目前主要有:堆肥化、沼气化、废纤维素糖化、废纤维饲料化、生物浸出等。

(五)加强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

由于我国实行环境保护行政主导,权力相对集中,行政部门自由裁量权较大,因此法律监督尤为重要。“如果说法治在法律调整机制中是把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实现义务的活动等法律现象聚合起来的重要手段,那么法律监督则是使法治在法律调态各个阶段得到有力保证的重要法律措施,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严格有力的法律监督,也就没有法治。”可见法律监督的真正价值不是在于形式,而是在于力度。我国环境法律监督大体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舆论监督、各政党和社会团体组织的为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司法监督等几类。权力机关的监督在近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多次听取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报告,对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而且坚持法律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组织并一直坚持进行中华环保世纪行和环境执法大检查等活动。

行政机关的监督以环境监理为核心,成立了专门的环境监理机构,旨在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各政党的社会团体组织的监督主要以舆论监督的形式出现,但我国舆论监督制度程度很低,因而总体上作用很有限。司法监督主要是司法监督职有机关即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在环境监督领域这块基本上是空白。人民群众的监督主要再现为以环境评价制度等为内容的公众参与,而公众参与首先取决于公众环境意识,其次取决于制度的保证,我国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人民群众的监督基本上只具雏形,缺少操作性规范,力度亦很有限。

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结论

城市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纳入我国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环境整治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人民健康的大事,我们必须正视城市环境问题,用先进的方法加以解决。当今,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水资源的短缺、臭氧层的扩大,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最关注的话题。在城市建设中,要从生态学角度去规划城市,使城市各系统相互协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卢志平.中国水资源质量评价.华夏出版社,2008(7)

7.探析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 篇七

1.1 我国城市污染的现状

城市噪音污染就是指城市中工业、交通和人们的生活等产生的噪音对人生活环境的恶劣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城市发展速度加快, 但是与之带来的我国城市噪音污染日益严重, 已经成为城市四大污染之一。如何解决城市污染问题, 各个城市也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噪音污染的趋势, 但是总体上看, 还需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逐步解决这一问题。从目前看, 城市污染防治还不容乐观。

1.2 我国目前城市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制度

我国早在1996年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防治法》, 为国家噪音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最早的立法依据。此后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又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制度。各级地方政府也从本地方实际出发, 出台了一系列符合本地特色的城市噪音污染防治办法。近二十年来, 历届党和政府领导人都十分关注环保问题, 其中防范城市噪音污染也是十分关心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后, 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目标, 其中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要着力解决好我国目前日益严重的城市噪音污染问题。总体上看, 我国在城市噪音污染防治方面所制定的法律制度, 在今天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 在具体的噪音污染防治中, 这些法律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2 我国目前城市污染防治制度存在的不足

相关制度虽然经常进行不断的改进, 但是还是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以《环境噪音防治法》为例, 出台近二十年了, 中国的城市已经和以往的城市大不一样。出现了很多城市噪音污染的新的表现, 但是该法律基本上还是原来的法律条文, 虽有小的变动, 但是不大。如法律条文中规定, 对产生噪音车辆的车主进行法律制裁, 但是以往制裁的力度太小, 不适应现在我国汽车社会的需求。因此, 这种法律改进的缓慢, 极大制约了我国城市噪音污染的有效解决。

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种噪音污染防治的规章制度,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环境法律的不足, 但也显得力度不够。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 济南市政府这十年来, 出台或者完善城市噪音污染防治的制度措施多次, 但仍是赶不上济南市城市发展的脚步。日益增多的车辆, 带来的噪音污染, 是济南市百姓最头疼的事情。加上广场舞的盛行, 更是制造了无所不在的噪音污染, 社区市民苦不堪言。但由于处罚力度不够, 加上查处很难,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济南市政府对城市噪音的污染。

不同城市间规章制度的差异性, 致使很难从整体上解决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以南方的广州市和北方的济南市为例, 广州市也是省会城市, 但是在城市噪音污染防治方面却比济南市做的好很多, 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究其原因, 就是广州市出台的相关噪音防止的规章制度更细, 更加健全, 处罚力度更大。因此, 走在广州市的街头, 汽车鸣笛声和广场舞的噪音声明显要小。

即使有了相关规章制度, 但是在具体执行的时候, 总会遇到很多困难, 这也是我国城市噪音污染问题难以有效解决的实践因素。车辆在运行中, 即使其发出很大的鸣笛声, 也很难取证;广场舞大妈跳舞是为了锻炼身体, 处于对老人的尊敬角度, 处理他们所制造的噪音影响也不好操作;某些企业是噪音制造大户, 但是又是该市必不可少的就业等的保障。这些具体的困难, 致使城市解决噪音问题虽有规可循, 但是操作不易。

3 我国城市污染防治制度完善的具体措施

3.1 完善环境噪音防治法律

要对199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防治法》进行大胆的改革完善, 要依据城市发展的现状, 更细分相关的条文, 对一些造成严重噪音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制定更加严厉的制裁措施。

3.2 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

建立全国城市噪音污染防治网络, 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实现全国城市在这一问题解决上的合作。城市间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能够更快的制定符合自己城市特色的相关的地方环境噪音污染防治制度。

3.3 制定相关环境噪音污染防治的执行制度

要解决城市噪音污染问题, 必须从制度强力有效的执行角度, 进行相关执行的制度建设。要让环境执法人员真正做到敢管、会管。这是我国解决城市噪音污染问题必须要关注的方面。

我国目前城市环境噪音污染现状比较严重, 分析其原因, 根本上是由于我国目前制度落后于城市发展现状, 完善改革不及时造成的。因此, 党和政府要从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 不断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 地方政府要不断从所在城市出发, 完善自己的地方性法规制度。

摘要:我国目前城市环境噪音污染现状比较严重, 分析其原因, 根本上是由于我国目前制度落后于城市发展现状, 完善改革不及时造成的。因此, 党和政府要从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 不断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 地方政府要不断从所在城市出发, 完善自己的地方性法规制度。

关键词:城市,噪音污染呢,防治,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咏.论我国城市噪音污染防治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 2009 (3) :34-35.

8.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与治理探讨 篇八

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与治理探讨

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世界上工业化国家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介绍中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与现状,进而提出了现阶段适合中国国情的.机动车尾气控制措施.

作 者:温明军 温明鸿 樊江  作者单位:达州市环境监测站,四川,达州,635000 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年,卷(期): 20(5) 分类号:X5 关键词:城市机动车   污染   现状   对策  

9.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 篇九

一、当前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

㈠工业污染形势仍较严峻近年来, 通过对工业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治理, 大部分厂矿企业已基本实现达标排放, 非法排污和偷排、漏排现象时有发生, 使一些污染问题旧账未还, 又欠新账。

㈡农药、化肥导致面源污染化肥的大量使用, 使得土壤养分比例失调、理化性质改变, 进而导致土壤盐渍化、板结;农药的施用, 不仅污染水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而且残留在蔬菜和粮食上的农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㈢农村生活污染不断加剧农村普遍缺乏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 绝大部分生活垃圾和污水得不到处理, 直接弃于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村旁沟壑或排入水体, 给农村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㈣畜禽养殖环境污染严重畜禽养殖缺乏统一规划, 且大多数畜禽养殖场未经环评审批和环保“三同时”验收, 养殖粪污肆意滥排、乱堆乱放, 严重污染环境;一些养殖户, 虽然经过整治, 但是超标排污现象时有发生。

㈤危险废物乱扔乱放例如农村医疗废物以及废弃的汞镉电池、温度计、灯管等。这些危险废物均未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收集处理, 被弃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 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㈥秸秆污染水体和大气随着农村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秸秆弃于溪间、道路及河道两侧, 造成小溪、河道堵塞和水体污染;直接焚烧, 污染大气。

二、原因分析

㈠环保观念淡薄一是群众环保意识不强;二是政府部门管理上有偏差, 部分领导还存在重经济轻环保的思想, 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农村没有真正落实。

㈡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 国家在城市和工业环护方面的投入比例较大, 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 且有限的资金分散于各个部门, 缺乏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投 (融) 资机制和政策。

㈢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 县级以下政府没有设置环保专门机构, 乡镇、村级没有专职环保工作人员, 造成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管理混乱、监管不力的局面。

㈣技术欠缺目前, 农村污染治理沼气的生产和利用技术较为成熟, 推广工作也很有成效。而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 虽然技术项目很多, 实验、试点工作也在不断开展, 但是适合在农村大面积推广的节能减排实用技术还存在一定障碍。

㈤法制建设滞后农村环保工作主要应通过行政手段去推进, 而针对农村环保工作制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养殖业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化肥农药农膜污染、土壤污染等防治工作, 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三、对策

如何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持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与环境质量, 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在“宣、管、治”三个字上下工夫、做文章。

㈠“宣”, 即环保宣教加强环境保护宣传, 发挥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提升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构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

1. 完善宣传机制, 开创环境宣传教育新面貌。建立和完善以环保、宣传、教育部门为基础, 县、乡有关部门、工会、妇联、共青团、新闻单位和社团组织广泛参与的农村环境宣传教育社会化协作机制。努力实现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四个转变”:即宣传主体从环保部门一家“单打独斗”向社会各界自觉参与转变;宣传形式从主要依赖传统媒体向建立自主阵地、新老媒体并重转变;宣传活动从单一、集中向系列化、持久化转变;宣传手段从文字、图像向信息化的网络、动漫和文字、影视相结合的高科技手段转变。

2. 创新宣传方式, 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县、乡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 宣传部门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把环境保护列入宣传重点, 党校、干校在干部培训中, 要相应安排农村环保方面的内容。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多角度的宣传教育, 使镇村领导和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增强他们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使其生活上践行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 生产上大力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3. 推行信息公开, 建立舆情报告制度。要建立环境信息共享与公开制度, 加快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畅通环境信访平台和环保热线, 及时发布信息, 让公众了解区域环境质量, 切实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1]。制定环境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和环境舆论热点引导意见, 定期向有关领导报告环境舆情动态信息。

㈡“管”, 即监督管理加强环境监管, 源头控制污染, 确保环境安全, 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到控制老污染, 防止新污染。

1.加强领导, 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各地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 作为惠民行动、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来抓;在经费保障、人员配备上给予支持, 主动解决在工作开展中的问题和矛盾, 确保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2.夯实基础, 建立健全农村环保组织机构。农村环保普遍都具有“低、小、散”的特点, 仅靠县环保部门进行监管, 无法全部管理到位。因此, 乡镇要设立专职环保机构或环保派出机构, 明确乡镇的生态建设、农村环境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新建项目把关、环境监管、环境宣传教育、环境信访等具体职责, 行政村设立环保监督员, 自上而下建立环保工作网络。

3.制定规划, 为农村环境保护明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镇村环境规划, 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等内容纳入规划之中, 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 充分反映地方特色, 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2]。

4. 严格考核, 确保农村环保管理机制长效性。农村环境管理工作能否常抓不懈, 关键是建立一套规范化的长效管理制度。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乡镇和部门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责任制, 制定农村环保和生态建设业绩硬性考核制度。对乡镇政府, 通过明察暗访、季度督查、意见反馈、相互抽查、年终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加强乡镇对村组的考核及村组对农户的评比, 乡镇对村、村对组进行排名通报, 考核结果与工作经费挂钩, 并实行“一票否决权”, 推动农村环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㈢“治”, 即综合整治我国农村村庄基数大、人口多, 自然条件、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基础、污染来源和程度等存在明显差异, 农村污染防治工作面临许多现实难题, 必须实行分类指导、示范带动、因地制宜等多种方法开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应该坚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的原则。在污水处理上, 由县级政府统一规划, 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 有效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 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大力推进农村改厕, 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厕所普及率。在垃圾处理方面, 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原则, 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 添置垃圾运输车, 配备镇村保洁人员, 合理设置生活垃圾桶。同时, 坚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整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农村环境问题。

2.加大工矿企业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工业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中, 实现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处理和监管。严格农村工业项目准入制度, 新建企业切实履行环保第一审批权, 严禁新建重污染企业[3]。加大对工矿企业的监督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积极推动工矿企业结构调整, 把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实用治理技术及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

3.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按照区域功能区的要求, 划分禁养区和非禁养区范围。如自然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两岸1000米、水库周边500米、村庄周边500米等环境敏感区域划分为禁养区。在非禁养区, 科学规划养殖区, 新上项目全部入区。已有的分散养殖户, 通过限量等措施逐步减少排污, 限期入区, 彻底解决分散养殖难治理的问题。在养殖区实施“三改两分再利用”治理工程, 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 固液分离、雨污分离, 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农田果园再利用”和“固液分离+沼气发电+制有机肥+沼液林地浇灌”的模式, 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4.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开展生态农业建设,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把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4]。加强对化肥和农药用量与品种的控制, 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体系, 切实提高化肥利用率。广泛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 推广物理治虫, 大幅降低农药施用强度。加大“三品”农业即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发展, 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青贮、过腹还田、秸秆气化、秸秆覆盖等综合利用技术,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严禁露天焚烧秸秆和秸秆入溪、入河。

四、结语

总之, 随着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加之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严格监管, 农村生态环境必将焕然一新。

摘要:作为一名基层环保工作者, 作者根据自己在基层环保工作中的所见所闻, 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形成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为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实现“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理念, 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以期为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周生贤.机遇与抉择:松花江事件的深度思考[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7.

[2]湖南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编.365环境保护公民读本[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3]孟庆瑜, 申静, 李娜.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读本[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9.

10.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与治理探讨 篇十

1 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1.1 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

机动车排气污染是指机动车上路行驶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所造成的污染。人们看到的各种机动车排气管里喷出的白色、黑色、浅兰色的烟气, 这就是机动车尾气。机动车尾气中含有12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在1988~1998年的10年间, 我国城市人口翻了1.1倍, 从1988年的1.7亿增加到1997年的3.6亿。机动车保有量由1988年的540万辆, 猛增到1997年的1730万辆, 翻了2.2倍。预计201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5.8亿, 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5900万辆。 这些车辆大多集中在城市, 而且正以年均增长率10 %以上的速度增长。此外, 随着各地经济交流的日趋活跃, 城市过境车数量也大幅度增加, 无形之中加剧了过境城市的空气污染。汽车总量的迅速增加, 增加量相对集中在大城市, 大城市、大城市过境车增多, 由于这样一些特点, 导致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大城市汽车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1.2 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的危害

由于机动车是低面污染源, 基本是在离地面1m左右的层面排放。正处在人的呼吸带附近, 最易被人体吸入, 对市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更直接、更严重。1985~1990年, 广州市卫生防疫部门对广州市城区抽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宽染区的疾病感染率为41.9%, 窄街高污染区的疾病感染率为58.3%。广州市交警在职人员平均寿命为38.4岁, 死亡人员中患肺癌、肝癌的占55%。

汽车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 (CO) 、碳氢化合物 (HC) 、碳氮化物 (NOx) 、铅 (Pb) 等。

一氧化碳 (CO) 是汽油燃烧不充分时的产物。尾气中一氧化碳和人体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 它的亲和力比氧强几十倍, 亲和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 (COHb%) , 从而削弱血液向组织输送氧的功能, 造成人体内缺氧, 危害中枢神经系统, 造成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 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 导致生命危险。

氮氧化物 (HC) 主要指NO、NO2, 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在NO2浓度为9.4mg/m3 (5ppm) 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 即可造成呼吸系统失调。碳氢化合物目前还不清楚它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但是HC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 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 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氮氧化物 (NOx) 种类很多,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 (NO) 和二氧化氮 (NO2) , 因此环境学中的氮氧化物一般就指这二者的总称。NO排放到大气中, 也会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日光照射下与氧起光化学反应而形成一种有毒的烟雾, 它刺激人的眼、鼻粘膜, 从而引起病变, 还会引起头痛。当人们长期处于氮氧化合物含量过高的环境中就可能导致死亡。NO2也是形成硝酸性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 而酸雨对动植物、建筑及工业设备的腐蚀性和破坏性极强, 每年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另外, 汽车用油大多数掺有有机铅 (四乙基铅或甲基铅) 。铅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四乙基铅是铅的最重要的烷基化合物, 挥发性特别强, 易溶于有机溶剂和油脂中, 有剧毒, 可通过皮肤渗入人体,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严重的催化作用。另外, 汽车废气中还含有不少的致癌物质。

2 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控制对策

根据国家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指导思想, 结合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 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2.1 从源头抓起, 严格控制生产厂家

新生产的机动车尾气是否能够达标排放, 关系到整个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能否正常进行。为此, 各级经贸、质监部门必须从源头抓起, 把尾气排放是否达标做为汽车能否出厂的硬性指标, 适当提高新生产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标准, 大力淘汰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辆生产线, 鼓励生产厂家采用多种能够降低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技术, 从源头上控制车辆尾气污染。

2.2 鼓励生产厂家发展环保型汽车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在海南环保汽车论坛上指出, 随着环保意识与日俱增, 环保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环保是汽车工业必须跨越的关口。从汽车诞生那天起, 汽车工业就面临环保、能源消耗和安全问题, 中国要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 就必须跨越这三道关口, 为消费者提供环保型汽车。 再者, 现代柴油机在车用动力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动力性高、经济性好、节能、环保的优点日益显现。我国柴油汽车大幅度增长, 对改善我国大气环境, 推进我国汽车清洁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3 在使用中严格监督, 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

应该将机动车尾气排放纳人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内, 严格控制机动车数量, 新车上路前, 要全项监测尾气污染物指标, 达标后, 登记造册, 经审批, 到公安交通机关办理上路手续。严防机动车非法落户和尾气排放超标的国外车辆入境。各地市级以上环保部门、公安交警要严格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定期检测、巡检、抽检制度, 禁止排气不合格的车辆运行, 并及时淘汰油耗大, 污染重的超期服役车辆, 堵绝报废汽车非法交易。

2.4 提高燃料质量, 强制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提高与机动车燃料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原国家环保局从1988年开始, 制定有关机动车污染物管理的系列国家排放标准并组织实施。1997年开始推进中国汽油无铅化, 全面提高了汽油质量, 同时也把油品质量的提高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 组织制定并于1999年颁布实施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 汽油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在我国首次得到控制。汽油生产及销售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车用燃料监督管理的规定, 停止出售含铅汽油, 坚决淘汰90号以下的低标汽油, 自觉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于违反规定的要取消其生产、销售资格, 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2.5 完善环境立法和标准体系

国内环境立法起步较早, 也较完善。如果要适应商品经济, 那些模糊性、伸缩性、原则性较大的规定条文, 实施起来就困难了, 某些条款缺乏量化的刑事处罚和经济约束手段要及时补充和修改。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要向先进国家看齐, 向国际化标准靠拢。同时, 全国应建立统一的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机构,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保证各项政策和规章的落实, 包括对汽车生产企业进行排放技术监督、对生产不合格车辆的企业进行处罚、对已报废的车辆要坚决销毁, 以此来规范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 使汽车尾气排放量降到最低水平, 把对人体的危害减到最低水平, 还城市居民以洁净的空气环境。

摘要: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世界上工业化国家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介绍中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与现状, 进而提出了现阶段适合中国国情的机动车尾气控制措施。

关键词:城市机动车,污染,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姚宝艳.锦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与防治.科技信息.2007, (7) :227.

[2]孙强, 赵丽, 孙德岭.我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策略.环境保护.1999, (2) :43.

[3]柳毅.沈阳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环境保护科学.2004, (4) :3-4.

11.城市大气污染与治理 篇十一

摘要:阐述了我国大气环境的现状以及治理政策,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应对这些政策的措施与建议。关键词:大气环境;治理

1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状况

根据2012年全国城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城市环境呈现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城市酸雨污染的危害比较严重,与2011年相比,并无明显改善。从总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状况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城市大气污染仍然是威胁生态平衡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环境问题。2012年,对我国325个地市级以上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其中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数量比上一略有增长,达标率超过了90%。但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所覆盖的74个地市级城市的大气环境达标率仅仅40.3%,比去年下降了一半以上,而我国部分环保重点城市的大气环境达标率只有24%左右。从目前情况看,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地区的城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城市空气质量严重不达标,因此必须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的现实状况[1]。

2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主要实践困境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治理体系逐步系统化和科学化。然而,通过对大气污染演变特征与政策治理体系变迁过程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者间的衔接度还不够,治理政策未能及时、有效地把握和应对大气污染演变,传统政策治理的有效性比较低,在政策认知、制定、执行、反馈等具体环节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2.1理论研究不充分,政策内容科学性不足

当下中国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包括工业污染、机动车污染、煤烟污染、扬尘污染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污染的二次反应,污染类型混合交叉。空气污染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污染,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不同地域之间、不同污染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叠加。而针对不同来源和类型的大气污染,不同的技术和整治措施效果有很大差别。对空气污染问题的认知偏差也会导致重大政策误差,这迫切需要充分而有效的科学研究作为治理技术支撑。但统计发现,学术界对灰霾等新型城市大气污染形式的研究和认识均不足,研究方法、研究团队、研究对象和区域分散,综合治理研究非常匮乏[2]。在技术方面,学界甚至对于灰霾的来源、构成等基础问题尚存有很大争议。而在环境经济和政策研究领域,大气这种公共品价值核算及定价研究的不足,使决策者往往低估和轻视了空气质量的重要性[3]。2.2污染认知和政策制定滞后,防治策略失效

从治理政策的变迁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对城市大气污染的认知同政策制定与污染进程存在着严重时滞。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使得中国在工业化之初就产生了煤烟型大气污染,然而对城市大气污染的认识及综合治理政策的出台,却经历了很长的过程。以PM2.5 为例,从1999年开始,颗粒物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然而到了2012年,才将PM2.5 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标准作为空气监管、治理的首要依据,标准政策的滞后直接造成对新污染物管控的缺失。此外,防治策略的失效也成为当下大气环境治理的重要弊端。现阶段中国已进入多中心、广覆盖、跨国复合污染阶段,而原有的污染控制策略则是以最主要的一次污染物为对象的减排指标控制和行政属地管理模式。单项污染物排放和污染物造成的综合损害、减少的经济损失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将污染物减排和空气质量控制与经济发展割裂,从长期和整体而言,成本高昂且效果有限。政策制定的滞后和防治策略的偏差可能会导致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失效[4]。

3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对策 3.1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方针和政策

治理城市大气污染应进一步落实环保是一项基本国策的方针;进一步落实“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保工作方针;进一步落实“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环保战略方针”;进一步落实以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政策;认真遵守“全力推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污染集中控制和限期治理”五项制度。

3.2 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法和步骤

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是把一个城市的大气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将治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计划,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为了达到治理的预期目标,必须从各城市实际出发,对减轻环境污染的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并根据各城市的特点、经济能力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在规定时间内能实现的最佳实施方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以防为主,突出重点、表本兼治。步骤如下:(1)调查城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及排放高度。(2)测定或收集污染物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3)研究适用当地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模式,并计算出地区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有

害物质量,确定地区各类污染的消减方案。(4)了解在一定时期内用于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资金额。(5)研究各种减轻城市大气污染的措施。

3.3 防治城市大气污染的途径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途径很多,主要有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强化大气环境管理、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应用绿色植物净化大气等。(1)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大力开发水利资源,有步骤地发展核能,努力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我国水能资源仅开发5%,还有95%待开发,大力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是调整我国能源战略、改变能源结构的首要任务。(2)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是实现清洁生产、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3)采用高新技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推广型煤,改进燃烧方式。(4)依法强化城市大气污染管理,进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5)应用绿色植物净化大气。3.4 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城市大气污染

在污染源变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状况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气象条件的支配非常明显,因此,利用气象条件来制约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而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则是其中的关键。气象部门在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方面,不仅仅只限于提供大气污染预报,还可以为政府规划部门搞好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雾是加重大气污染的重要气象条件之一,而降水可以冲刷大气中的污染物。所以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人工增雨、增雪、消雾等技术来净化大气、消除污染。

3.5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和具体措施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烟尘型污染严重;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地面扬尘和沙尘暴造成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偏高;工业污染造成城市部分地区污染严重”。现阶段治理重点应为治理烟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业污染,控制扬尘和沙尘暴,加强大气污染科研和监测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督和监察为重点。(1)治理煤烟型污染。控制污染源是治理大气污染主要手段。主要措施:①加强城市近期和中长期能源结构调整工作,逐步改善城市燃料结构;②城市建设应统筹规划,视条件逐步实行集中供暖;③视条件,进行或加快进行无燃煤区建设。发展城市煤气、天燃气等清洁燃料;④推广低硫煤、低灰分优质煤;⑤有条件的城市可进行电采暖方式的试点并逐步推广;⑥依法征收排污费;⑦必须根据国家规定的锅炉排污标准,制造、销售锅炉,不合格的限期达标;⑧控制电厂SO2排放;⑨视条件,限制和逐步取缔城区露天烧烤;⑩严禁在城区随意焚烧垃圾、枯草、树叶等。(2)治理机动车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且有发展之势,亟待治理。治理重点是改革燃料和改进汽车结构。主要措施:①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报废机动车;②制定、完善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有关法规,加强尾气排放监督检查;③限期机动车尾气达标,超标一律停驶并从重处以罚款;④根据国际惯例,制定城市大气污染警报限值,大气质量超出警报限值,强行停驶造成污染的机动车;⑤根据各城市的条件和可能,禁止农用汽车和拖拉机进入市区;⑥限期不再增加新柴油车,不达标的新型汽油车等一律不得在市区销售和上牌照;⑦市区汽车加油站销售的燃油必须符合国家标准。(3)治理工业污染。①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和生产结构;②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治理工业污染;③开展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④对城市的重点污染企业和未达标的企业,限期达标,凡超过限期未达标者一律停产;⑤不具备使用低硫的燃煤工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脱硫措施;⑥冶金、电子及建材工业要实施清洁生产工艺;⑦组织专业化生产,集中处理工业污染。(4)治理扬尘污染。①市区所有建筑施工地必须符合环保标准,对未达标者,责令其停工整顿;②加强对施工工地扬尘管理,指定专人清扫工地路面;③拆迁工地要边拆边洒水,拆后立即进行简单地绿化;④道路建设工地要封闭式施工,料堆要洒水、遮盖等防止扬尘;⑤在有条件的城市增加洒水车;⑥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所辖地区的料堆、灰堆防扬尘措施的监督检查;⑦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要加大检查道路车辆遗撒的力度;⑧加速裸露地面的绿化和铺装[5]。

4结语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的政策工具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制度创新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保障。我国现有的环境治理政策还不适应大气污染的新形势,由于缺乏对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科学性仍不足,社会公众缺乏合理的认知,以GDP 为导向的功利主义发展观忽视了大气保护的内在价值。更为严重的是,大气污染治理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政策约束和激励机制,导致了政策执行中的激励不相容问题,使得大气污染治理陷入到了“公地悲剧”之中。因此,为了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有效性,应当对现有的治理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在提高政策科学性的基础上,综合地运用法律、行政、市场等政策工具,激发各地区治理大气污染的动力,引入社会公众参与的力量,形成跨区域、多主体、多中心的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上一篇:《趣味地理小百科》读后感下一篇:砀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