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024-09-29

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精选17篇)

1.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一

导语:自我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为应付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而做出的情绪认知方面的有意识的调整行为,以下是小编整理大学心理学论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摘 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由于情绪的不稳定带来的一系列的学习上的问题,根据认知情绪调节的相关理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认知情绪调节 大学生 学习策略

一、当前大学生的学习问题

“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高校教育已经把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习的学习能力作为一个主要的教育目标。然而目前有多项关 于大学生学习问题的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学习问题。2007年在南京市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上,大学生最关注的十大心理问题公布,其中学习压力位居大学生最关注的心理问题之首。Abouserie的研究揭示,大学生最大的压力源是与学习直接相关的因素,如考试成绩及其结果、学习的负担重等。

据有关调查显示,近几年来大学生学习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没有动力,懒散拖拉,将学习视为苦差事,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

2、学习方式不当,没有近期或远期的学习目标,不能科学有计划的组织实施,学习方式存在很大问题。

3、学习道德缺失,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诚信,急功近利,投机取巧。

4、学习情绪不稳定,其中学习情绪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好的时候,学习兴趣浓厚,信心十足,学习效果好,但容易好高骛远,自以为是;情绪不好的时候,学习兴趣淡漠,学习意志消沉,学习生活无序,学习效果差,容易灰心丧气,怨天尤人。对学习生活的两级情感体验强烈,情绪好时觉得快乐,情绪低落时觉得沉重、枯燥乏味和痛苦。

大学生的学习情绪的稳定性对大学生学习的自控力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学习的情绪一般会受到各类问题的影响,比如学习、生活、交友、就业压力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情绪的稳定性。如果高校只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大学生学习中的情绪变化等心理过程,容易导致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的效度。美国心理学家莫勒认为情绪在学习中是最为重要的,情绪有特殊的引发作用的驱力。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情绪,管理和调动学生的情绪,作为教育的宝贵手段。

二、认知情绪调节

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也是一种对人生成功具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情绪有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之分。正面情绪是积极肯定的情绪,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信自律,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负面情绪是消极否定的情绪,它会使个体意志消沉,兴致低落,阻碍人们的健康成长和生活学习。个体的情绪反应有时候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协调一致,但有时候则与个体的生活环境产生矛盾与冲突,与特定的生活情景不相适应,这就需要个体经常进行情绪调节以适应生活环境。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孟昭兰认为情绪调节是对情绪的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认知情绪调节是指个体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或个体内部发生矛盾而又无法及时有效解决而产生的一种负面、消极的情绪体验后所做出的情绪认知方面的有意识的调整行为。格鲁斯提出,在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个体进行情绪调节的策略很多,最常用和有价值的策略有两种,即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其中,认知重评就是指认知改变方面的情绪调节,指对情绪事件的理解,改变对事件的认识,它是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理解使人产生负面情绪的事件,或者对情绪事件进行合理化评价,是一种有益的情绪调节方式。

三、认知情绪调节与学习的关系

认知情绪调节与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关系。合理的情绪调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付出更多的自觉投入行为。在学习过程中,情绪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绪会使学生赋予学习以一种享乐的性质,他们更多地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促使自己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表现出明显的期待和努力倾向,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详细的学习计划。而消极的情绪会使学生把学习看作是强迫行为的负担,对学习的内容缺乏兴趣和信心,没有学习目标和合理的学习计划。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所说的那样,“正是那些对人特别有意义东西,才能表现为他的活动动机和目的”。为了使学生真正有效地参与学习,应该让使学生真心实意的接受摆在他们面前的任务,而不是让他们仅仅明白这个道理,要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价值感。学生只有在心情上为学习的理由找到一个立足点,才会对此积极实施。因此教育既要改变学生,也要改变学习本身,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习潜能。论文网 http://

四、应对策略

(一)增强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它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能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克服学习困难,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动机影响努力程度,努力程度直接影响着学习的结果,对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

1、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明确而又合适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学生目标明确后,在学习过程中才能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从而避免学生盲目的的无计划的学习。

2、教师要提供学生学习的诱因,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可以把专业学习的思想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促使学生产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教师要避免枯燥传授,要尽可能的使传授的思想和内容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对学生的意见要及时的反馈,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他们学会真正的享受学习和使用知识中的乐趣。

3、对学生要经常性的进行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意义,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在学习团体中有一定的价值。比如说在学习的过程可以给学生布置既不太难也不太容易的任务,让学生有确保成功的机会,促成他们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情绪的关注,积极调动学习情绪。

1、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有差异,但是他们的情绪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以教师要善于把握好学生的情绪,针对学生的情绪及时应变,比如学生情绪高的时候,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尽快到进入学习主题;在情绪的低潮期,由于学生注意力分散,精力不集中,学习倦怠,教师就应该重新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2、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而形成或改变,教师的自我言行会给学生产生榜样和示范作用”。在2003美国优秀教师的基本特征调查中显示,教师发自内心地喜爱教学管理工作,对工作的社会意义有深刻的认识或体验,能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召他们的心灵。一位合格教师,无论是谈吐或衣着都要得体大方,个性热情开朗,处于良好情绪中的老师,精力集中,思路清晰,这样也能够较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能使学生不知不觉的受到教师的情绪感染,很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3、教师要正确对待消极学习情绪的学生,教师如何看待消极学习情绪的学生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首先教师要有信心能够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信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成绩是可以提高的,他们是值得教师重视和为之付出努力的,认为学生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有责任帮助学生克服障碍,达到目标。平时要平等对待这些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具备一定的学习潜能,而教师是自己潜能的引导者,从而学生们会发现学习过程变得积极而有意义。

(三)重视学风建设,改善学习氛围。

学风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学风能够形成促进大学生勤奋学习、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学风包括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和学校的学习氛围等。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效过程。因此高校应该成立学风建设专项领导小组,要重视学风建设,将学风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辅导员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围绕学风建设对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并开展相应的思想工作和活动。同时要加强对学风的监管,比如检查学生的考试不及格率情况,学生的上课出勤、晚自习出勤等常规考勤工作、学生的学习诚信情况等等。在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评估方面,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估体系,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导作用。

(四)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

由于学习情绪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学生的家庭环境,在校期间的交友恋爱关系,经济、就业压力等等因素,所以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1、学校成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辅导人员要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进行正常的心理疏导,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增强社会适应,做出明智的选择,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2、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任课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和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要结合心理知识进行授课和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1]许佩卿,叶瑞祥.新形势下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87-88

[2]叶素贞,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4-20

5[4]王振宏,郭德俊.Gross情绪调节过程与策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629

[5]胡云君.初中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0

[6]冯立婷.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情绪调节和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0

[7]孙红梅 郝志红.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调查与应对策略.[J]绥化学院学报.2009

2.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二

1 地勘地质资料整理的重要性

地勘地质资料按照内容、性质以及分析和研究的视角不同, 可分为原始地勘地质资料和综合地勘地质资料两种。从实践中可以看到, 在地勘地质研究过程中, 很多非常重要的信息都在原始资料中。其中, 有些地质、矿产信息数据隐藏得非常深,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科技水平有限, 没有作出清晰、正确的解释, 以至于所得结论含糊不清或者不够准确。从本质上来讲, 实践、认知、再实践和再认知是认识的基本规律, 这同样也适用于地勘地质理论及其发展。通常情况下, 原始地勘地质资料结合物化探和遥感等技术, 可以收集到很多找矿、地质方面的信息资料, 根据地勘地质形成理论, 可以总结出成矿、地质变化规律。通过对地勘地质资料的详细整理和对比分析, 可以确定某一地区新成矿远景, 正确选定成矿的有利靶区;同时, 还可以扩大矿山资源探测范围, 做好远景规划设计, 以此来更加充分地利用矿产资源。

原始地勘地质资料能够更加客观、详尽和系统地记录地质勘探过程, 将各种勘探工程中的形象地貌详细记录下来, 比如地质构造、矿化、岩性和蚀变等;同时, 还包括各种地质地貌的素描图、实测地质剖面图、路线图、柱状图和野外地质图等。实际材料图、照片、采样分布图和各种原始数据信息的统计与整理, 为该地区的地质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料。原始地勘地质资料是综合分析和研究工作区环境、评价地质特点的基础性信息资料。在此过程中, 要确保地质资料的客观性, 要做到地质评价的有理有据、有的放矢, 避免出现盲目、肤浅和短期性的地质工程建设。通过加强地勘地质资料的整理和应用, 可以有效提高地质勘探质量和效率, 避免出现重复工作的现象, 对于有效减少地质勘探工作量、节约勘探费用、加快勘探速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勘地质资料整理是在原始地勘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 主要是对所获得的相关地质信息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和概括, 最后用文字配以图表的形式将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并以此来表现地勘地质的基本活动规律。通过地勘地质资料的整理, 可以有效指导后期的地勘地质工作顺利开展。对于大多数地质环境而言, 基础地勘地质研究都比较薄弱, 相关成果比较少, 而且现有的一些综合性地勘地质资料积累数量少, 甚至有些资料已经失去了应用的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 成矿预测、成矿远景能力很容易受到限制。从长远的发展视角来看, 应当对地勘地质资料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整理, 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以免出现地质探矿缩手缩脚、始终处于边探边采的紧张状态之中。说到底还是因为没有准确、可靠的地勘地质资料作为后盾, 企业从事各项活动时心中没底, 同时这也说明了地勘地质资料整理和应用的重要性。

2 地勘地质资料整理

地勘地质调查工作的真实记录反映在地质科技档案中, 只有建立健全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立卷、验收、归档制度, 才能保证每个地勘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所形成的科技文件材料的完整和准确。地勘地质原本档案的整理、分类、编号、建账等工作, 应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DA/T 41—2008《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规则》开展立卷归档工作。立卷归档工作是做好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因此要严把归档质量关, 严格执行地质档案立卷归档的“四同步”——在档案管理中, 做到下达地质项目任务与提出归档要求同步, 中间检查也要与检查资料的形成情况同步, 项目成果验收与验收归档科技材料同步, 上报科技成果以及科技人员晋级考核与档案部门出具的归档情况证明材料同步。立卷归档质量以完整、准确、系统、规格、清晰、载体质量和整饰7方面的要求为准则, 逐档逐件地检查、验收。有了这些资料才能够按照科技档案归档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借阅, 做到收藏内容丰富, 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搞好地勘地质档案管理工作, 要努力提高档案的查阅速度, 逐步建立起自动化管理的档案利用信息服务系统, 由单一的档案借阅服务发展到主动为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工作服务, 由被动收集借阅发展到主动为地勘单位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全面的档案资料。认真学习地质档案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 熟悉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 通过对原有资料的分析、整理、研究等方法, 加大对地质档案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力度, 对地勘单位的各类地质档案进行有效归类、分析论证, 不仅可以提高地勘单位的管理水平, 还能够为地勘单位提供良好的咨询、参考建议。

3 地勘地质资料的有效应用

地勘地质资料是在国务院颁令《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后才被纳入管理体系中的。《地质档案原本立卷归档的具体办法》早在1964年就颁布了, 但近年来国内地勘地质工作才逐渐实现了野外观测记录、测量数据采集以及绘图和测试分析, 同时还实现了室内地勘地质资料整理的自动化。在此过程中, 所收集到的文字和图片信息资料均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了处理, 尤其是电子版的地勘地质资料更容易保存和应用。2008年, 国土资源部适时地出台了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通知, 《新规则》中明确规范了地勘地质归档范围、分类标准, 同时还明确了地勘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要求, 全面推进了地勘地质资料立卷归档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而且加快了地勘地质资料的现代化管理进程, 提高了应用效率。地勘地质资料要想实现成果资料面向社会, 就需要有效处理保密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能使地勘地质资料的价值真正地发挥出来。实践中, 如果一味强调保密控制, 那么就不能发挥原始地质资料的内在价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既要积极提供应用, 又要做好保密工作。从管理视角来看, 地勘地质资料的整理、应用工作将朝着数字化、电子文档方向发展, 这样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4 结束语

总之, 地勘地质资料的整理工作非常重要, 对加快地质工程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在实践中应当不断创新资料整理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 才能保障地质资料的质量, 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摘要:地勘地质资料整理在现代矿产资源开采、地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直接关系着矿产资源开采质量、效率以及地质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因此, 企业应当加强重视。对地勘地质资料整理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就其整理方法及具体应用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以期为我国地勘地质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勘地质,资料整理,档案管理,原始资料

参考文献

[1]潘丽莉, 孙燕鸣.浅析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1 (01) .

[2]茹湘兰, 王黔驹, 连健.关于推进原始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对策建议[J].中国矿业, 2013 (07) .

3.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三

【关键词】就业前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和民办高等院校的蓬勃发展,使高校大学生的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而高校的专业和学科调整又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培养出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是专业不对口,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加剧了就业压力。巨大的就业压力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有些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所以,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前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养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前心理状况

1.期望过高。大学生认为通过几年的大学学习,自己已经属于高学历、高文凭的高素质人才,所以要找一个薪酬高、福利好的大企业。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大企业对只具有文凭而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并不是特别感兴趣,而即使大企业给某些大学生提供了工作的机会,这些大学生对分配的工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很好地完成,有些甚至不能胜任。从单纯的、满怀激情的优秀学子到用人单位的残酷抉择,大学生心理产生一种巨大的落差,产生迷茫、困惑、不按的心情,最终导致心理失衡。

2.心理承受能力差。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会严重挫伤就业的积极性,对就业产生巨大的恐惧心理,甚至会产生厌世的心理,认为社会分布严重不均。这些都是因为大学生心理素质低,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就业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不能进行很好地调适,从而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3.存在不稳定性。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有些将初次就业当成跳板,无心在企业好好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也造成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不能形成稳定的人才队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向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工作岗位,这样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大学生就业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前,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不足之处。从而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迅速给自己定位,确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需要干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就业环境制定一份职业规划,确定职业目标。这样大学生可以尽早地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和用人标准,在实际学习中注重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在就业的时候,不但目标明确,而且具备企业需要的工作技能,能够尽快地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并较好地完成各种工作任务,尽快地适应工作。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前,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不但承担着家庭的较高期望,而且还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因此成才的欲望特别强烈,自我定位也比较高。

3.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大学阶段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不良的社会风气和负面的新闻等因素都会对他们带来负面的影响,改变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形成扭曲的人格,不利于顺利就业。因此,在大学生就业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消除功利心、恐惧、消极、怨天尤人等不良心理,改变大学生的错误认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大学生就业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开设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心理辅导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学会自己减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树立对社会的责任心,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多接触社会,及时了解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就业情况,积极参加一些校内或社会上的招聘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职业目标和就业方向制定完整的规划,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断地完善自己,增强自信心。这样,即使在就业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就业难题,大学生也能从容面对、理性的分析,对自己迅速作出准确的定位,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在以后的就业中,能够正确地面对就业压力,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为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树霞.大学生就业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徐伟东.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篇四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自然也越来越大,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个人的发展是必需的。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承受住种种的压力,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就简单来说,心理较为健康的人会懂得如何合理的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而不会去用偏激的方式来“解放”自己。

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都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会有学习方面的压力,和同学相处的小摩擦;成年人会有工作压力,人际间的矛盾等,这些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都有可能成为个人发展的障碍,往往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根源。最近,社会各界都比较关注的就是富士康的员工跳楼事件,5月25日清晨,一名员工在富士康深圳园区的一栋大楼跳下,之后不治死亡。这是富士康今年第十一起员工堕楼事件,已造成九死两伤。次日的晚上又发生了员工坠楼的悲剧,坠楼的原因警方仍在调查中。虽然,现在我们并不清楚真相是怎样的,但是,如果富士康的员工都经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学会怎样排解烦恼的正确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适当途径,也许,局面会有所改变。

大学生——似乎是个值得骄傲的名词,其实有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苦恼,做学生难,做大学生更难。大学生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体会才会明白。在学习方面,经过了中学很长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以后,考上了大学,大多数人就想着到了大学该好好放松一下了。然后就是逃课,通宵成为家常便饭。慢慢地开始堕落,沉溺于无所事事的逍遥日子里。等到临近考试的几个星期,就临急抱佛脚,拼命啃书,幸运就能勉强熬过了,不幸就会挂上几科,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我们在大学最重要的应该是获得了一种解放,心灵的自由。在这里,你可以很自由的做很多以前你想做但是又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但是有一点就是:你必须认识并懂得到,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得自己负责了。你可以放任自己不去上课,但是同时你也要有能力保证你的学习不会出现问题。当你很长一段时间让自己处在一个与学习生活隔绝的环境下的时候,等到你发现自己的功课出现很大问题了再想学习的时候,你可能就很难或者必须得花上一段时间以后才可以进入学习的状态了。所以,应该提前预防这种对学习的真空状态。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近期发生的“刘海洋事件”,正是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的突出反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篇五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种具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方法或手段,而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改善学校育人环境入手,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为本,紧密结合学校各项日常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有的经常惹事生非,离家出走,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一、营造学校心理健康环境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1、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不同的校园环境造就不同的学生,一流教育要有一流的校园环境建设,学校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姿态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校园墙壁、板报、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如:我校在校园四周的墙壁上,楼道墙壁上,张贴上校风、校训、学风、名言警句、人身安全警示语、交通安全知识广告栏等等,让学生在校园生活环境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用。

2、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环境。

学校可以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尊重意味着关爱,尊重需要通过关爱来体现。就是要对学生有无私的爱。热情、耐心、细心,礼貌相待,维护学生的利益,保护学生的自尊和隐私,为学生分忧解愁,出某划策,尽心尽力,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的引导与帮助。

2、教师要讲诚信。

“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之间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3、教师要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1、建立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

同学关系主要指同学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同伴的交往对儿童的情绪发展与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能给他们以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付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紧张和压力。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各种交往策略,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真诚合作,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

2、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

一般来说,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正常和健康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惑。如果困惑不及时给予消除,任其长期积累,超过其年龄心理具有的承受力,则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卑乃至妒忌、憎恨等不健康心理,形成孤僻、懦弱或急噪、粗暴等人格阻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预防与消除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滋生,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6.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六

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渡头中学 谢海荣

手机:*** 邮箱:xhr152@163.com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是近几年才引进的一个概念,中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学校作为其实施的主要承载者,在确保教师具有相应的学科教学水平的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心育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营建一种积极健康的教学环境,创建一种和谐的师生的关系,促进师生的多方位健康发展。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和谐;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是近几年才引进的一个新概念,对于这个概念,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精神病学者麦灵格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境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即快乐的适应情况。”社会学家波孟则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平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当前,在我国相关著述中通常采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定义:“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因此,加强心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里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现代医学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小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的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

造成中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一般有下面几方面原因: 1 一是和社会有关。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而社会对孩子的发展,我们应承认它所具有的积极的一面,比如,那些好的广播、电视、录像和电脑制作等一些大众传媒教育,的确培养造就了几代人。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与之进步不相称、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丑恶现象: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一些孩子整天与计算机为伴,而远离自己的亲人,产生孤僻沉默的不良性格,不能和谐地与他人相处,那些内容不健康的书籍、影视、街头聚赌、还有网吧、电子游戏厅、卡拉OK厅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试想,若不是社会管理上存在着这些死角,有些孩子又怎么会误入歧途呢?这能说不是社会的责任吗?因此,我要大声呼吁:如果社会风气不早日改变,其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和学校有关。学校的许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各类学生犯罪事件、离家出走事件、大学研究生的跳楼事件的屡屡出现,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目标究竟是要造就什么样的人才,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教育的成功和失败?用什么来检验我们教育的得与失?在新形势下,我们不得不对这个问题重新加以思考。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需求。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言必谈高考,升学率成了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学习成绩决定了一切,主宰了一切。从家庭到学校,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被认为是没有“正事”的表现。有的学习评“三好学生”基本上也成了“一好学生”。我们的德育工作很多时候也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致使有的学生厌恶学校,逃避学习,甚至产生仇视心理。我们忽略了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心理需要,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和家庭有关。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孩子最初接触的社会生活环境,换而言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则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所接受的最早、最根深蒂固的教育。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由于父母对学生缺乏理解和沟通,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从而引起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或因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了心灵上的伤害;也有一些家庭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只留下老一辈照顾孩子,造成学生心灵上的孤独、孤僻和叛逆。

四是和情感方面有关。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困惑的烦恼等等。

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较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讲究科学方法去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1)对症下药: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个别指导,对症下药,先找到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否则,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徒劳的。

(2)正确引导:心病必须心药医。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经验问题、方法问题、心理问题,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们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帮助他确定人生目标,选择适应自己特长的成才之路,学会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人格。

(3)善于等待:解决心理问题需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要善于等待,要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坚持不懈。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教师的教育能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4)另外,我觉得学校也可以配合心理老师开展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这样,他们也具备一些能够解决他们常见的心理小问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我们作为班主任的教师还应努力做到:表扬、批评适度,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对学生的期望不能太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的能力。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一颗健康的心灵会使我们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蒋 琼 皮格马利翁之谜——试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作用 卢小梅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李宇雯

7.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七

1 文书整理工作的重要性

文书是各单位进行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的重要工具, 文件所记载的内容具有原始信息的价值, 完整系统地反映各项工作活动的历史面貌, 并有利于查考利用。

现实是历史的延伸, 以史鉴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经验。文书部门有责任把现实工作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文件作为宝贵的历史信息保存下来, 以便为今后的决策、工作查考、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编史修志等提供第一手珍贵材料[3]。

2 文书整理工作的方法

文书整理工作从传统上来讲, 主要指文件立卷工作, 是文书部门将办理完毕的、具有查考和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按照它们在形成过程中的联系和规律, 使用一定的方法, 使其有序化的过程。

文书整理组合案卷一定要强调按照文件在形成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客观规律进行合理的组合, 不可人为地随意拆散或拼凑, 并要努力使案卷内文件的组合能够反映出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某个具体问题的真实历史情况。案卷要能系统、完整地反映出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工作活动面貌, 只有这样, 才能便于文件的保管和利用[4]。

3 文书整理工作的组织

文书整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它涉及单位的各个部门, 同时整理工作组织的科学与否, 对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影响很大。文书整理工作环节的选择应与文书工作的组织形式相适应。选择确定整理环节时, 要以便于及时准确地整理和利用文件, 节省人力、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 以熟悉掌握文件的处理情况和运转过程, 保证案卷质量为前提, 以各个部门不同的具体情况为依据, 同时要随时根据工作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4 文书整理归档的范围

在考虑确定文件整理归档范围工作中, 应该遵守三条主要原则:第一, 要使整理归档保存下来的文件材料, 能够准确反映单位的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第二, 要使整理归档保存下来的文件材料, 既完整, 又精炼, 减少庞杂臃肿现象, 为档案工作打好基础。第三, 要使整理归档保存下来的文件材料, 能够满足工作查考利用的需要。

5 文书整理归档的重点

整理工作的根本目的, 是为了日后对这些文件进行查考利用, 因此必须强调以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文件材料为重点。

反映重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单位制发的重要文件材料, 它是直接反映本单位的主要职能活动, 无论从质和量上, 都占有主要地位, 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二是与单位有密切联系的重要来文。这些文件材料是主要工作情况和重大历史事实的记载, 应当收集齐全, 作为重点进行整理归档, 在划定保管期限上要从长[1]。

6 文书整理归档中的问题

在文书整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范围不清, 不重视声像等各类非纸质新载体文件的整理和归档, 对本单位重要文件归档不完整, 存在片面性、简单化。

7 文书整理工作的原则

文书整理工作属于文书处理过程后期收尾的工作, 它意味着文件现时使命的基本结束, 意味着文件向档案转化的开始[2]。

文书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7.1 要遵循文件材料形成的规律和特点

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 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文件整理工作第一位的指导思想和业务要求, 也是文书整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规律是客观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 文件的形成规律是文件之间内在的固有联系, 文件是在工作活动中根据工作需要客观产生的办事工具。

7.2 要正确区分不同文件的不同价值

文件的不同价值, 主要是指每一文件不同的保存价值, 即文件对日后查考利用的价值, 其表现形式就是保存期限。区分不同文件的不同价值, 就是整理文件时, 在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 保持文件之间有机联系的前提下, 再根据每一文件保管期限的长短, 把不同保管期限的文件材料区分开来。

7.3 要使归档后的档案便于保管和利用

便于保管和利用, 是文件整理工作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失去这个目的, 文书整理工作就失去意义。因此, 在整个档案整理工作的始终, 都要时时刻刻牢记这一目的, 并在整理工作的每一环节中实现这一目标。

摘要:文书整理工作是文书部门采用不同的整理方法, 对办理完毕的、有查考保存价值的、并要向档案部门移交的归档文件所进行的整理工作。只有将整理后的文件归档, 才能把历史信息保存下来, 使档案在日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文书,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国家档案局2006年12月18日颁布的第8号令) .

[2]冯惠玲, 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

[3]邓绍兴, 陈智为, 刘越男.档案管理学[M].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9.

8.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音乐治疗  重要性  实施

一、音乐治疗的重要性

(一)改善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情绪,是决定大学生认知和人格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音乐可以有效影响人的情绪。心理教育工作者正是利用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来改善人的情绪,改变人的认识。在音乐治疗中,教师不会只播放轻松美妙的音乐,大多情况下是使用充满抑郁、悲伤、矛盾情感的音乐刺激大学生,使他们能够把情绪发泄出来,释放心情。当大学生的情绪发泄到一定程度后,心情逐步向正向转变,此时,教师就会播放一些充满正能量的音乐从而激发被治疗者的积极情绪,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这是一个从消极到重新认识自己,并逐步使自己正能量爆棚的过程。在音乐的感染下,可以使大学生体会到悲观或积极都是人生的精神体验,从而使他们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并逐步走向成熟。音乐治疗,能够使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心情豁然开朗起来,获得精神上的新生,逐步恢复轻松愉快的心情。

(二)帮助大学生舒缓压力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为了顺应改革需求,高校也在不断努力。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还没有进行稳定时期,日益增长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都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音乐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当巧妙应用音乐,帮助大学生降低压力,放松心情。科学实验结果表明,音乐可以促进脑波波动的起伏,改变波的种类,经过短期的音乐熏陶就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减缓压力。

(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善于与人交往。他们希望通过与周围人的沟通与交流去认识世界,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关心,满足自己对友谊的需求与渴望。在人的一生中,正值青年的大学生最渴望被人理解、接受。不可否认,在大学生的实际人际交往过程中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对于部分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的大学生来说,音乐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音乐可以在教师与不愿意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大学生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同时,音乐可以弥补语言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不连续性与局限性。音乐学家创造了音乐,同时,音乐也在不断改变和塑造我们每一个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际关系。音乐能够让人敞开心扉。这是因为:1.音乐创造了亲近、欢快的友好氛围,消除了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的紧张心理,使大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都能够敞开心扉,坦诚相见,促进沟通;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活动就是一种社会交往,是由多人参与的群体性活动,如大合唱、合奏等。大学生在这些需要相互配合的音乐活动中,往往表现得较为直接和随意,他们可以各抒己见,相互理解,增进感情,从而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适应性。综上所述,音乐治疗在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相互理解与包容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促进音乐治疗的广泛实施

(一)提高大学生对音乐疗法的正确认识

在充分认识到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之后,高校就要采取恰当的办法,促进音乐疗法的广泛开展与顺利实施。高校应当将音乐治疗作为一门学科纳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中。音乐治疗是一门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师可以指定可操作性较强的治疗计划,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巧妙应用音乐疗法。在进行音乐疗法之前,教师应当告诉学生音乐治疗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并把自己融化到作品中的程度。在进行音乐治疗时,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曲目,在安静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音乐治疗,充分发挥音乐治疗的作用。

(二)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是利用音乐治疗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以有效实施的先决条件。音乐治疗教师还应当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掌握大学生心理特点,能够从心理素质与医学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教师要能够积极进行自我调节,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中。

三、结语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高校、家庭、社会的全力合作,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音乐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雷薇.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展作用及实施[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08).

[2]赵翠荣,贾芸.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10).

[3]李霞,曾瑜.论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7).

[4]王芳.浅谈音乐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4).

9.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九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的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人们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也日趋频繁。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行为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只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手段是解决不了的,这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运而生。现在的社会是创新的社会,只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将来才有可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才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种素质的一个载体。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全体小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而身心健康是基本要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合理地对学习、生活、交往及身体发育中出现的种种事件,处理好各种困惑、矛盾和冲突,增进自我调适和自我维护身心健康的能力,对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德育是一个有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动态发展着的概念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德育以新的时代内涵。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传统德育内容的范围,把如何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纳入到整个德育大系统中。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法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承受机制,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认同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产生“内化”的功能。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发展是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⑵对于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来说,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存在着交互作用。⑷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⑸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那些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中学生往往存在着逃避劳动的行为。因此,在德育课程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基础工程。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被一些理论学家称为“心理的断乳期”,这时个体正处在从童年期到青年期过渡的转折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身高、体重迅速增加,神经系统的发育接近成人,大脑技能显著发展而趋于成熟,而且这时中学生的性意识也开始觉醒。但我们的教育(家庭、学校)又与学生的这些发展变化不同步,致使他们的生理成熟大大提前,心理的成熟却远远滞后,出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性的现象,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危机,心理发展呈现出矛盾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

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

人格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行为或内在行为的倾向性。首先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其次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情感的发展,中学生感情丰富强烈,但两级变化明显,摇摆易变;然后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社会交往,最后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的行为与行为控制。中学生在这阶段就社会认知与行为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求新、求异、偏激,其行为控制方面冲动,行为易越轨,承受能力差和受暗示性强。

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小学时期的儿童、青少年正经历着生活和学习的种种迷茫和困惑,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地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0.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十

虎门镇中心小学 周桂芳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个人前途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加之社会上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人们特别是学生群逐渐出现了一些心理的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本文结合自身经历和学习体会,简单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据国内大量调查表明:10%--20%的中小学生已经存在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当前常见的有厌学、逃学、嫉妒、自我中心、任性、孤僻、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等。另据调查,约有3000万未成年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自杀等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杭州有个9岁的小学生,学习优秀,班长少先队中队长,一次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也是小学生)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领巾吊死在窗框上。一名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无力自拔,留下了遗书,匆匆就走了。

我曾教过的一位男学生,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喜欢上课打闹,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的纪律。私下了解原来这学生只是为了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于是,我经常鼓励他要自信自强,告诉他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希望他能争气。这位学生发觉到自己在群体里的重要性,从此他变得非常的乖巧,并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中的事务,成绩更是有明显的进步。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觉得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发展有三个方面意义。

一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是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处于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时,才最容易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道德规范,适应社会,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品德。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青少年,往往易于接纳不良的品德或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从而逐步形成不良的品德。

三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的生活与发展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处于健康状态,是其正常地生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所以,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一门学科走进课堂,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作预防性辅导,及时治疗,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应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这样一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之中,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

从家庭方面来看,离婚率的不断升高,家庭气氛压抑,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有重大的影响,更别说“单亲家庭”,“问题家庭”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学校方面来看,激烈的升学竞争、片面追求升学率,频繁的测验,学生的分数排位和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等,都可能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中。

从社会方面来看,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色情、暴力以及非法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等,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健康的心理去认识社会,自我调控,尤为重要。

三、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需要。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不健康状态。个体在一般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个体一旦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挫折、欲望不能满足、受到威胁等,会使人心理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这种不平衡状态,如果单靠自我无法调节,就得通过他人疏导,使之消除心中的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或者他人疏导恢复正常状态,则会出现心里不健康状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人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与异常行为,使学校、社会 的正常治安和秩序得到维护,也保证了学生家庭的幸福。

总之,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严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一个人是否有健康快乐人生的关键,而这正也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11.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一

关键词:教学环境;公正;人际关系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环境

给学生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学生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学生一片绘画壁,让他们自由绘画;给学生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这个阶段学生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较大的影响。青少年时期,尤其是从小学五六年级到进入初中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一些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度过“过渡时期”。这时期也就成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我认为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尊重学生

我们教育学生尊重老师、尊重晚辈,那么自己也应该尊重学生、尊重晚辈。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引导别人前进。辱骂、讽刺、挖苦、恐吓、摆架子、耍威风,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等做法是与尊重学生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

2.教师要有公正之心

这公正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不能感情用事。教师以公正公平之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在协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矛盾时,教师要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厚此薄彼,真情相待。有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训练时,按照座位次序提问学生,当轮到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时,直接跳过去提问下一个学生,结果令这个学生情绪低落,认为受到了教师不公平的对待,严重挫伤这个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的公正公平是教师人格风范的体现,也是学生对教师信任与尊重的前提。

3.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采用“赏识教育”,对学生多一点肯定评价,少一点否定评价,使学生在成功喜悦中变得心情舒畅,充满自信,快乐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他们在充满关心和帮助的环境中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其心理素质。

三、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秘诀之一。一个学生能与周围的人保持一种融洽的关系,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自信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就需要各科教师结合本科教学特点,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周觉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途径.黑龙江教育,2004(4).

[2]田学岭.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5).

12.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十二

(1) 心理素质不够高, 自我定位不准确。大学生因为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他们不能形成稳定的思想, 而经常会因为一些很小的挫折而感到苦恼与困惑, 进而导致情绪变得极其低落, 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进行正常的学习。新时期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评价不是过高就是过低, 自我评价过高的学生对任何事情都抱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而自我评价过低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在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大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定位, 就会严重阻碍自身的发展, 而且还会导致出现各种心理困扰。

(2) 内心敏感, 人际关系差。面对新的环境, 初入校园的大学生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情况。大学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 各自之间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以及生活习惯, 因此在交往上就存在了很多困难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学生可能因为交往技巧与个性上的问题, 不敢主动与教师或同学交往或交流, 有的学生甚至还会产生猜疑、紧张、落魄, 甚至是自卑的情绪。另外, 大学阶段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时期, 也是形成健康心理的关键阶段, 如果能够在大学期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成功地过渡到社会化。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当代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很多学生都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 甚至会有些学生惧怕与人交往, 将自己与外界进行长时间地封闭, 导致性格过于孤僻, 容易产生猜疑等心理问题。

(3) 环境变化应对能力差。新时代环境下, 很多大学在未进入大学校园之前都是处于家长的庇护之下, 刚刚进入校园, 不能在短时间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圈子, 因此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除此之外, 大学生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处理缺乏经验, 往往因为不能成功应对出现的问题而产生强烈的内心压力, 导致自身往往处于紧张的精神状态, 长时间的积压下, 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 想要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就必须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构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指导机构。应当紧密结合教育与指导、课内与课外、咨询与自助法, 建立一个动态的、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指导机构体系。随之, 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是开展一些不同层次的心理咨询服务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平时进行服务的过程中, 需要及时地观察大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并且要随时随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进而帮助学生及时地消除那些不良的心理问题, 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

(2) 对校园文化加强建设。想要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就需要多开展一些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进而使校园文化发挥出其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学校一方面要从硬件设施上着手建设, 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在校园文化制度方面加强建设, 同时适当开展一些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一来, 不仅能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校园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还可以在其参与活动的同时培养其健康发展与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

(3)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大学校园不同于外界社会, 因此大学生需要积极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这样为自己提供更多了解社会的机会。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可以使学生得到实践工作能力与专业技能上的培养与提升, 同时还会使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培养。这样一来, 就能够使大学生增强信心, 不断地克服自身的困难, 帮助其对自我进行重新塑造以及准确定位, 进而为其未来奠定起顺利成长的基础。

综上所述, 新时期环境下的大学生在其心理发展上表现出了极强的时代感, 然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 他们又存在很多心理上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与教师能够时刻关注学生,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让学生能够在参与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得到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为走向社会做出充足的准备。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急速的发展以及经济贸易全球化趋势的加深, 新时期环境下的大学生在心理的发展上表现出了极强的时代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 科学合理地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应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刘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03) .

13.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篇十三

班级:土木1101班学号:26号

大学生的普通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

大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来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一般性的成长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这是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类则是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

成长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习心理调试不当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品质锻造能力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

首先在人际交往上,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

其次在性与恋爱上,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

第三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据调查,理科生的学习压力与文科学生相比较为突出。

第四是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已经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已有三分之一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他们开展了许多诸如心理沙龙、心理交流等活动来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学校要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全社会都要正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家长和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从小就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正确理解的标准

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标准的相对性。事实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也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应积极加以矫正。与此同时,大学生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二是整体协调性。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应以心理活动为本考察其内外关系的整体协调性。事实表明,认识是健康心理结构的起点,意志行为是人格面貌的归宿,情感是认识与意志之间的中介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稳定的个性心理,一个人的个性在没有明显的剧烈的外部因素影响下是不会轻易发生变化的。

三是发展性。事实上,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人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发展性问题,随着个体的心理成长而逐渐调整而趋于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地学习和生活。如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都难以维持,就应该及时予以调整。把教育贯穿教学活动中

14.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十四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加上社会转型期间存在的主流道德规范弱化、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等原因,个体面临压力和挑战也日益增多,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社会的冲击,要面对来自学习、生活、人际、情感、环境适应、就业等各方面压力,因而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有资料显示,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在10% 以上,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的评定中,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四因子自觉痛苦水平中度以上比值更高,达20%以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笔者所在高校在近几年的探索中,逐渐建立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 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小组——班级心理保健员— —宿舍心理信息员” 的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本文就自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谈谈四级网络建构的主要内容、取得的成效及对存在问题的反思。

一、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建构的主要内容

(一)一级网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一级网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专兼职教师组成,它从全局性的角度指导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一是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宣传栏、报纸、网络、专题讲座、活动等多种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现代健康理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二是心理辅导教师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发展性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引导他们走出迷惑,完善人格,优化心理品质。三是定期对辅导员、班级心理保健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开展培训,如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诊断、心理学流派和心理咨询技术、危机干预的技巧和方法、自我成长训练、如何开展团体辅导等等。

此外,中心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筛选出心理危机个体,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加强跟踪辅导,做到心理问题及时发现、提前预防、有效干预。

(二)二级网络— — 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笔者所在高校各院系至少有一名辅导员参加过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他们熟悉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是学校中心的兼职心理咨询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由他们来担任院系心理辅导员,全面开展院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了解院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向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汇报。

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心理辅导员、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组成,在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一是及时传达中心的通知,调动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二是挑选和培养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保健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指导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针对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开展主题鲜明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拉近同学问的心理距离,在学生中形成“助人自助” 的友爱氛围;三是定期举行院系心理保健员座谈会,督促和检查本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及时上报有关信息,积极妥善处置相关事项,富有成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三级网络——班级心理保健员

班级心理保健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基层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职责,一是负责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根据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二是关注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或心理辅导员反馈本班的心理健康信息,每月向心理健康服务部递交班级心理健康动态报告,引导同学进行心理调适,调节负面情绪,增强心理索质;三是参与和协助所在院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学生危机干预工作。

(四)四级网络— — 宿舍心理信息员

宿舍心理信息员在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后,自觉有意识地营造宿舍人际的良好氛围,为宿舍成员提供人际关系的支持,及时发现本宿舍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并进行疏导或介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把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的成效

(一)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深入,减少了人际之间的距离和摩擦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和文化的不同,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人生态度都差异较大,加上很多大学生都是初次进入集体生活,人际冲突频繁、人际关系紧张,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一种离心力,常常孤独无助,始终觉得处于他人的压力之中 j,他们渴望交流和关心却不知如何开启心灵的大门。四级网络的运行,宿舍心理信息员、班级心理保健员通过开展生动、深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他们通过运用真诚、共情、自我揭露等心理学技术引导同学们打开心扉,擦亮心灵的火花,体会集体的温暖。在这样的心灵碰撞中,同学们的沟通不断深入,而不再停止在表面的交往和肤浅的猜测,人与人也开始学会关怀和理解,充分发挥宿舍人际关系、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支持系统功能,这对于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整个大学教育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开展,使助人自助成为可能班级心理保健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在经过培训和有意识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心理咨询能力,他们同时也扮演着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朋辈心理辅导被称为“准心理辅导”或“非专业心理辅导”,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心理辅导的帮助活动 J。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他们空间距离近,交往频繁,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且不像专业心理咨询那样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同辈人之间有共同的经历和情感体验,他们容易互相理解,便于沟通交流,具有其他心理辅导模式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J。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对自己进行着内部整合,自己也在不断成长,实现了心理辅导“助人一自助” 的理念。

(三)快速启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防止了意外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行为和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为高校管理者和心理健康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也是校园心理健康四级网络建立和运行的最直接和主要原因 J。大学生心理问题和障碍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有一个郁积的过程,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可能有一些异常的表现,而这些却很难被普通的同学所发觉。朋辈心理辅导员经过专业的培训后,有一定的专业敏感性和洞察力,能及时觉察到学生在心态和行为上的异常变化,通过关心、支持有效缓解学生当前的心理问题,他们可谓是校园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这使得第一时问发现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成为可能。同时,院系心理辅导员也经过国家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训,他们与朋辈心理辅导员保持即时联系,能够判断学生心理危机的程度,指导朋辈心理辅导员实施实时监控,并视具体情况建议问题学生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四级网络真正起到了监督防范的作用,做到学生心理危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预防了校园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运行的反思

(一)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尴尬

班级心理保健员、宿舍心理信息员本是心理问题学生与老师沟通的纽带,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而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在朋辈心理辅导员座谈会中,笔者却了解到,他们有不少“难言之苦”,很多时候感到开展工作有些吃力,被同学误会成老师的“间谍”,有种吃力不讨好的感觉。还有人反映,同学担心隐私被泄露,不敢找朋辈心理辅导员谈心或咨询,导致有些心理保健员的岗位形同虚设。而正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出于对保护同学的隐私需要,他们开展工作是隐形的,就是即便在工作也没有人知道,这使朋辈心理辅导员面临着角色尴尬带来的心理压力。

(二)朋辈心理辅导员无法把握咨访关系之间的“度”心理咨询师的个人特质对心理咨询的效果的影响,甚至比技术和理论的影响更大,咨询师要对自己的价值观、未完成事件等有清晰的自我认识和自觉能力,才能在咨访关系中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J。但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习得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年龄小,经验少,自我认识有限,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接受督导,老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既定目标,向学生提供他们能够到达学习目的的证据,寻求缩小目标和现时表现差距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评估能力;而且学生应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监控自己的学习质量,正确评估学习质量的高低,掌握较多地策略来改进自己的学习。在具体实施形成性评估体系时,教师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估,既包括描述性评定,也包括等级评定和分数评定等。

五、结语

15.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十五

一、国内外声乐教育心理理论

在很久以前, 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英国等一些国家对声乐心理问题就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了。有很多声乐教育家因为认识到传统的生理教学法的局限性, 所以都开始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声乐教学, 例如物理学中的声学、力学和心理学。

我国早在古代就已经对声乐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很多的书籍中对声乐教学的心理研究都有记载, 这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心理状态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声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歌唱过程中产生心理失控的原因分析

(一) 学生缺乏自信心。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 有些学生很简单地以为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歌唱技术与技巧, 这些学生一般都对声乐非常的感兴趣, 也愿意花时间去寻找歌唱的技巧, 对理论也略知一二, 但是在台上表演时就会处处出错, 不在状态。原因主要是他们在唱歌时就只想着唱歌的方法, 心理已经是非常的紧张了, 因此导致自己无法放松, 好的声音根本没办法发出来, 导致他们的心理负担加重, 影响学习的进程和演出实践。

(二) 学生个人的得失感太重。有一类学生非常的爱面子, 思想上面会有非常多杂乱的想法, 比如说在演出前就一直想着要大显身手, 一鸣惊人, 一定不能失败等。他们越是有这种心理, 上台后就越容易紧张, 最终导致失败。后来老师发现这是由于他们太想唱好, 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从而产生这种后果的, 这是歌唱者最致命的弱点。

三、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途径

(一) 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有一些学生, 他们拥有先天优良的学习声乐的条件, 比如良好的音质、音色和乐感等, 从小就非常喜欢唱歌, 具有一定的歌唱天赋, 对唱歌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另外有些学生希望能提升自身的发展, 例如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家, 或者声乐教师, 这些都会使学生对声乐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激励学生克服在学习声乐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使得声乐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形象的比喻来讲授一些抽象的声音理论和概念从而对学生进行启发, 使那些学生对歌唱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 要注重对学生意志、个性和气质进行培养, 在日常的声乐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同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意志坚定、开朗自信的人, 让学生明白只有克服自己羞涩腼腆的个性才能改变紧张胆怯的心理状态, 学生充满了自信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其次,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自己情绪的控制, 不要将自身不愉快的情绪带到课堂上, 给学生造成负面情绪, 从而影响歌唱效果, 要以身作则是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排出杂念和干扰, 能够全身心的学习声乐。最后, 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布置曲目, 一般都依据学生的歌唱程度和嗓音条件, 这样学生在学习曲目的过程中就会得心应手, 唱得开心, 声音自然也就大了, 有自信了, 在面对考官和观众时也不会紧张了。经常这样学生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心理状态也越来越好。

(三) 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及鼓励学生。首先, 教师要经常让学生欣赏优秀声乐作品, 音乐欣赏是所有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也是促进学生不断探索声乐奥秘的动力, 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拥有唱歌的激情和乐趣, 在声乐技巧以及艺术表现的方面也会得到很多的启示。其次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 歌唱技巧是音乐表现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同时也是提高歌唱表演艺术的重要的手段。因此, 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

总之,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们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歌唱心理状态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反复的锻炼和学习最终以沉着自信的歌声克服内心的胆怯与恐惧,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才能从胆怯走向自信, 从而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 展现出最优异的自我, 才有可能获得声乐演唱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颜五湘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M].花城出版社, 2009.

[2]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3]张飞龙.音乐研究与教学探论[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

16.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十六

【关键词】学生 心理健康 现代教育 重要性 探讨

一、前言

大学生本应是充满活力,充满青春与阳光的青少年,更何况在校园里生活,接触的知识面逐渐广泛,接触的人群也逐渐的增多,由于社会的需要,日益强烈起来的情感,让大学生的生活一时变得非常的精彩。但是即便是如此,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或者说是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占据了有问题的青少年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六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间,还有因为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大学生犯罪,轻生、退学等,此种现象看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让人担忧,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了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和交际的最重要的因素。故此,在严峻的社会形势下,如何正确的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如何积极的总结和改进当前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可行性道路,这在教育上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一般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全面提高素质的教育活动,主要的依据是利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根据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心理和生理的相关特点,借此来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

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生出现的一些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状况,这使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大学生课程体系中是多么的必要,这也是如今在大学校园里首抓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

三、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我们知道。曾经轰动世界的马加爵事件,身为大学生的他本应是积极努力向上,心中充满抱负,充满理想,并且还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充满希望和热情,极富使命感的一个人,未来前景是一片大好。可是为什么他的人生结局还是逃不过命运的掌控,为什么他的同学要以羞辱人格的方式对待他。人穷志不短,马加爵的学习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本应成为国家栋梁的他却还是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圈中还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大学生的身上得到体现。

根据现象分析,目前我国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日渐严重,因为有些大学生来自高干子弟,有些学生来自企业家,有些学生来自贫苦的农村,还有一部分学生自以为了不起等,其实,现在的校园就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更何况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就是一个王,要什么就有什么,在学校也是一样,为了继续他的霸主地位,对不满意他的人进行谩骂、纠集其他一班人对别的同学进行殴打,侮辱他人人格,以此显示自己的强大,这是一个人虚荣心在做作祟。弱小的同学、家里贫苦的同学知道父母亲为了送他们上大学,耗费了家里所有的钱财,不想惹是生非,故此就一在的忍让,一在的退缩,可是殊不知这样下去的同时对自己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一旦无法忍受,精神临近奔溃的时候,就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不管是欺软怕硬还是逞能,都是自己的心理在作怪,人都是有脾气的,一旦到了承受的极限就会奔溃,从而走上本不该是这个年龄的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故此种种,都在验证着心理健康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四、学生心理健康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会遇到难以解决的挫折,因此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心理矛盾、心理冲突等,从而出现一些心理障碍或者说问题。比如说现实的生活与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反差太大给自己造成的困扰心理,因为情感上的不愉快,情感上的失利给自己造成的痛苦心,以及对于在课堂上或者是在生活上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给自己的心理造成的厌倦心理,甚至是因为一些小小的不愉快而产生的逆反心理等等。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大学生的生活圈中。攀比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些下岗职工的子女、贫苦地区的子女因为自身的经济问题所形成的压抑心理,看着其他人都用上那么好的护肤品、化妆品,自己也想要,只苦于没有经济来源,久而久之,他们想的是如何才能快速的让自己富有起来,让大家瞬间都羡慕自己而走上不归路;

大学生也是一个要讲究人际关系的的圈子,因为人际关系失调而产生的社交恐惧感不在少数;还有来自生活上以及学习上的双方压力心理过重的负担,一旦到了极限就会产生厌学、离校出走的叛逆心理;当然对于不平等、不公平的待遇以及来自自己独立能力和独立意识的不平衡等,将这些不良心理统统归结到一起的时候,就是走向不归路的开始。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些其实是将人的不良心理逐渐演变成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途径,倘若不加以解决,不适当的对其进行引导,久而久之,不仅对于学生学业来说是一种妨碍,更容易给人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在马加爵事件里,难道他的老师,他的同学甚至是他的学校能逃脱得掉关系吗?

据国家教育部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中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人有着心理障碍以及心理疾病。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因为自己心理的问题而厌学、辍学乃至休学,这样庞大的数字告诉我们,当前大学生的心理急需引导,急需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和有效的指导,最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来让他们及时的摆脱心理障碍,及时的消除心理阴影,及时的走出“精神凹形谷”,将自己的不满心理,不良因素及时的发泄,引向健康、阳光的生活地带。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与此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们树立起心理健康意识,增强自身心理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优化心理的品质,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校环境。

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效落实途径

既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迫在眉睫,学生心理问题亟需解决,学校又该如何落实帮助学生走出阴影走出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学校应该多渠道的开展各种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

因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不断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故此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套系统的工程,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当中,身为教育者要充分的相信学生,适时的给与学生鼓励和支持,并且还要主动的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校园氛围,不定时的开展一系列以“提高自身心理水平,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的活动,例如:心理教育大赛、心理健康之星比赛,倘若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上演心理舞台剧和心理测试等方式来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和调节自己的心理。适时的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都积极的参与,从而在实践中,让学生们正确确立和评价自我,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的展现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也是解决心理障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其二:及时开展心理学教育课。我们知道要想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将自己不良的情绪适时的得到发泄,那么首先就得了解自己本身是否存在着心理问题。或者说存在着那些心理症状,只有做到早知道,才能进行正确的释放压抑已久的心理。故此,学校及时的开设有关于心理学课程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高职的学生,我们知道,现在的高职教育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专业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而对于旁支课程笼统的一概而过,或干脆就不开设,虽然这样能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水平以及自己动手能力,但是在某些方面来说,还是没能全面的发展学生。故此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的成长,想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青春、充满阳光,学校适时的开设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这很有必要性,也是当今时代发展趋势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其三:建立学校心理卫生多级保健网。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的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预见性、层次性和合理性等。要想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首先必须是建立起三级保健网,由学生成员组成第一级,由铺导员、班主任和父母亲组建第二级,第三级则是由资深的心理学教育专家一级从事心理工作的人。实践证明,有些学生一旦遇到来自情感的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问题,首先寻找的倾诉对象是同学或者是舍友,一旦他们无法解决而在日常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怪异行为就会引起老师们的关注,从而进入第二级保健网中,由父母老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要及时的带学生看心理专家,由他们对其进行分析和给出解决方法,来帮助学生及时走出困境。

六、结束语

事实证明,当今大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行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素质有关。因此学生心理健康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学校开设有关心理学的课程以及建立三级保健网以此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矛盾,战胜心理疾病,对于心理偏差也能很好的纠正,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还是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有效方法。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深化学校的教学工作,以及为社会培养有用型人才的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

【参考文献】

[1].于向.影响我国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张元阳.黄玉全.影响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若干因素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崔宁宁.;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及其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7.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十七

2018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笔记整理资料:重要性

201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在10月开考,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在最后这几个月里,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注册会计考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备考生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知识点: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含义

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

(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注意:

第一,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二,重要性确定包括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和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第三,在计划审计工作和形成审计结论阶段都要运用重要性水平;

第四,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

第五,注册会计师应当制定一个比重要性水平更低的金额(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以便评估风险和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将财务报表作为整体)的目的有:(1)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在形成审计结论阶段,要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和为了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和披露而制定的较低金额的重要性水平来评价已识别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对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影响。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确定的时间:在计划审计工作(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

确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1.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意:

第一,在选择基准时应考虑的因素:财务报表要素;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被审计单位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第二,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需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2.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

注意:

注册会计师可能考虑选择较低的百分比来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情况:(1)首次接受委托的审计项目;(2)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审计调整较多;(3)项目总体风险较高;(4)存在或预期存在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注册会计师可能考虑选择较高的百分比来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情况:(1)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审计调整较少;(2)项目总体风险为低到中等;(3)以前期间的审计经验表明内部控制运行有效。

四、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

上一篇:支部组织生活会意见下一篇:去爬山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