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实践报告(9篇)
1.养老院实践报告 篇一
毛邓三课程社会实践实施方案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社会实践的基本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
一方面,针对教学理论内容的扩充,社会实践的内容应该是理论教学活动的延伸,补充和完善,通过实践性环节充实教学内容,补充教学素材。
另一方面,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当代大学生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层次,而且思想活跃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特点不稳定,思想意识极易受到改革大潮的冲击,社会机制转型中观念更新的影响。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丰富多彩,但缺乏稳定性,自发性、朴素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
为此,教学实践性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第二、实效性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实效性。社会实践的内容应该为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接触生活,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提供了重要途径和丰富的感性的第一材料,真正让理论教学入眼、入耳、入脑。
二、社会实践的方式
社会实践活动,即学生亲身加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直接通过看、听、行去体验和感受现实,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对比。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举办展览等,都是比较好的形式。通过这些方式结合一定的调研活动,可以较全面地考察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并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基本原理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社会实践的内容及组织安排、时间安排
2周 4课时社会实践,(在十一公众假期和专业实习时间同时进行),1 周2课时实践交流。、指导教师:
各课程任课教师
3、确定调查的主题、内容、方向。
调查对象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可操作性。
社会实践主题可以围绕几大板块:
第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其内容又可以划分为多方面,如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调查的主题、方向可以包括市场经济体系的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零售商业市场等,了解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意义,可以调查合资、外资、民营 企业、乡镇企业、个体企业发展、甚至大学生创业 等主题。
第二,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认识。可以围绕 改革开放形势下农村党组织的建设和思想建设、社区基层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特色、人大代表的选举问题、基层干部选举问题等展开调查。
第三,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可以围绕社区文化建设特点、趋势进行调研;乡村健康文化的发展和意义;城市高雅艺术享受问题;西方文化的接纳与扬弃问题;饮食文化;婚嫁等社会习俗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等等。
第四,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可以围绕的主题有:环境问题调查、环保宣传、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保障问题,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收入问题等。、学生组织工作
由于学生人数多,集中实践比较困难,以 3-5 人为一小组为宜。在社会实践前首先确定小组名单;其次确定实践方向和内容,写出实践提纲,包括主题、方式、问题、思考等;作出时间课题,再参加具体的社会实践;最后撰写实践报告。
5、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社会实践基地以固定基地和流动基地相结合、本地基地与外地基地相结合。固定基地可以通过团委就近联系曹路镇团委到相关企业或居委会,流动基地可以由同学自行联系自己居家附近的居委会、企业或其他方式。本地基地指广州地区,外地基地指走出广州如汕头惠州韶关等地。(后者由教师组织少数人参加)。
四、社会实践的考核、考核内容 社会实践考核内容应该包括社会实践的全过程,从提纲的草拟到采访调查的具体经过、到最后实践报告的完成等。因此,考核时必须提交的材料有:小组参加人名单(写
明每个人的具体分工)、社会实践提纲或计划书、访问记录、实践报告(2000 字左右)等。、考核方式 社会实践的考核方式应该与四六评价相结合。四六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推进,即40%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社会实践材料进行实践过程的考核,60%成绩由指导教师对研究报告进行评定,最终得出本课程的实践分数。既保障督促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考察,又避免了对学生总评过程中任课教师盲目不可知现象的发生。
五、经费安排
1、设备、社会实践常用设备有录像机、照相机等,由教师带队小组配备和学生自己准备。
2、经费问题 如果到广州其他地区社会实践则需要一定的经费。
七、寒假对孤寡老人或儿童(包括留守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活动计划书
1.写一份研究方案
2.调查地点:养老院、孤儿院、家庭
3.调查内容:
(1)了解孤寡老人或儿童(包括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2)了解孤寡老人或儿童(包括留守儿童)对社会的期望。
4.调查方式:
(1)至少调查3名以上人员。
(2)调查过程中可以进行采访、访谈、座谈、问卷等形式。
(3)调查过程中注意收集资料:包括
A.采访、访谈、座谈的录音或录像;
B.与被调查对象的合影照片;
C.被调查对象的生活环境照片;
D.被访谈者签名证明或被访谈单位盖章。
5.必须调查的问题:(除以下问题外可以增加其它问题)
(1)经济收入情况如何?
(2)身体状况情况如何?
(3)亲情情况如何?
(4)娱乐或学习情况如何?
(5)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设想,对家人、社会或学校有什么期望如何?
6.研究成果:
(1)录音或录像及其内容整理的文字稿、照片、签名或盖章证明等资料
(2)1000字研究报告
7.调研经费:
第一档次:300元调研经费。要求提交的成果包括(1)清晰的采访、访谈、座谈的录音,录音时间达到20分钟以上;(2)录音或录像内容的文字稿;(3)与被调查对象的合影照片3张以上;(4)被调查对象的生活环境照片3张以上;(5)被访谈者签名或被访谈单位盖章证明3份;(6)1000字研究报告一份。
第二档次:900元调研经费。要求提交的成果包括(1)清晰的采访、访谈、座谈的录像,录像时间达到20分钟以上;(2)录音或录像内容的文字稿;(3)与被调查对象的合影照片3张以上;(4)被调查对象的生活环境照片3张以上;(5)被访谈者签名或被访谈单位盖章证明3份;(6)1000字研究报告一份。
8.经费发放程序:在提交了所有的调研资料和研究报告,并经过专家验收后给予发放。
八、专业实习时期社会实践计划书
1、调查的题目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拟定,也可以在以下命题的范围内选择。命题不分大小但一定要考虑调查的可操作性。学生社会调查的选题切入点要小,应贴近本地实际、贴近现实生活。
(1)对广东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考察
(2).对广东农村教师生活现状的考察
(3).对广州公园免费使用现状的考察
(4).对广州房地产价格现状的考察
(5).对广州珠江新城的治安现状的考察
(6).对我院学生环保意识与时政意识的调查
(7).对我院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意识与参加志愿者组织情况的调查
2.社会调查采用指导教师负责制。
3.调查将采用自主调查的形式,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一些具体的现象或问题进行调研。
4.学生必须按3-4人小组形式参加社会调查。
5.应注重实地调查,重视数据、材料的分析,使用问卷法、观察法、座谈法等调查方法。作好调查过程记录。切忌网上直接下载或照抄有关部门、单位资料,调查过程中尽量拍摄照片以增加调查的真实性。
6.撰写调查报告,必须让事实说话,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调查报告字数原则上2000字以上。
2.养老院实践报告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护理系2005级5年制护理大专生339人, 均为女生;年龄16岁~19岁;均为初中起点入学。在第3学年具备一定医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169人, 实验组170人。两组护生年龄、理论成绩及动手操作能力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专业课程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和实训室实训的教学办法。实验组在理论授课和实训室实训的基础上, 组织护生进行养老院社会实践。理论课与实训课教师相对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并对实验组护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可行性调查。
1.2.1 养老院社会实践
在辅导员和护理专业教师的帮助下, 利用周六或周日的时间, 分组定期轮流去某社区养老院进行自愿服务活动。服务内容呈循序渐进式, 随护理专业课程进展而不断深入, 最初是在辅导员和教师的带领下, 初步了解老年公寓的基本环境, 与老人谈心、聊天或进行一些简单的娱乐;然后过渡到简单的生活护理和简单的康复训练指导, 最后到生命体征的测量、常见老年疾病的护理和咨询等。
1.2.2 效果评价
护理专业课程结束时, 即期末实习前抽签进行综合技能测试, 两组使用同一技能测试试卷进行考核, 在评分标准里含有与综合护理能力相关的项目, 包括:操作的规范性及熟练程度、爱伤观念、沟通协调、健康教育、应变能力等。考核结束后, 计算出每组的平均成绩。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综合技能测试成绩 (见表1)
2.2 可行性调查
实验组91%护生赞成或接受这种社会实践方式, 认为增加了自己的学习兴趣;97%护生认为提高了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能力, 人际关系更加和谐。79%护生认为加深了对临床思维模式的理解, 有效提高了主动学习和探索创新能力;81%护生认为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并提高了自己的健康教育能力, 增加了实习的信心。
3 讨论
3.1 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由护生的学习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护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3]。据我们平时了解, 5年制护生由于初中起点, 入学时年龄尚小, 当初选择护理这个专业时有很大的盲目性, 甚至绝大多数是来自于父母的意愿, 导致学习动机缺乏,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低, 而我们在护理授课环节中, 让护生进入养老院进行社会实践, 直面真实的环境, 从而激发了护生的求知欲望, 使护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3.2 缩短了护生从学校到临床的距离
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护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 逐渐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 使护生早期接触临床, 将学习过程从课堂延伸到临床, 从理论延伸到实践, 弥补了先教学后实践的不足[4], 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增加了护生的自信。
3.3 有助于培养护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护生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现代人才观的具体体现[5]。在养老院自愿服务活动中, 因为老师对护生的能力要求是循序渐进, 这就促使护生根据实践目标, 把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书本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 主动思考, 查阅资料, 解决问题, 这样既巩固了护生的理论知识,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4 提高了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力。在养老院社会实践中, 因为服务对象是老人, 大部分患有疾病, 如肺气肿、高血压、冠心病等, 这些内容护生在课堂上都曾学过。面对服务对象提出的相关问题, 如果护生对部分知识还没有掌握或掌握得不好, 可以促使护生回来后再有针对性地“补课”, 进而巩固了专业知识[6], 健康教育的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3.5 提高了沟通能力
3.5.1 语言沟通能力
以往我们在教学中发现, 护生在上实训课时, 不论是面对模型人还是自己的同学扮演病人, 进行沟通都很机械, 没有新意。在这次调查中发现, 绝大多数护生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提高了, 随着一次次的接触和了解, 他们对这里的情况已经非常熟悉, 交流就变得越来越自然。
3.5.2 非语言沟通能力
不仅仅是锻炼了语言沟通能力, 非语言沟通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但在养老院中, 眼花耳聋、行动不便、心情抑郁、开朗乐观等老人都有, 为了达到有效的沟通交流, 促使护生必须不断地运用各种非语言沟通技巧, 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非语言沟通能力。
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 21世纪将有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到老年护理中, 通过养老院的社会实践活动, 开阔了护生的视野, 提高了他们的综合护理能力, 密切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为以后的养老护理工作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关键词:养老院,社会实践,护生,培养,综合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童淑萍, 李惠玲.高职护生临床综合护理能力的培养[J].中华护理教育, 2006, 3 (3) :117.
[2]Walton J.The changing environment:Newchallenges for nurse ed-ucators[J].Jouro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04, 35 (9) :400-405.
[3]何刚.激发大护生学习动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人才开发, 2000 (2) :20-21.
[4]鄂文华.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护理教育[J].护理研究, 2004, 18 (12A) :2253-2254.
[5]绳杰清, 冯子维, 胡凤春, 等.自主设计型实验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6, 20 (3A) :739.
3.“互联网+”智慧养老的实践反思 篇三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社区养老;虚拟养老;“互联网+”智慧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6)02005605
一、“互联网+”智慧养老的背景
近年我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挑战,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2 4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将近4 000万。[1]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社会经济文化转型背景下,伴随着城镇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家庭逐步趋向小型化、空巢化,家庭的照顾功能日趋衰弱而产生的。因此,加强建立与社会发展、家庭结构、养老服务需求增加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成为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养老问题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
我国政府在养老服务领域提出构建“9073模式”,其中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两者所占的比重达97%,可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养老服务的重中之重。然而全国老龄办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满足率仅为159%,显示居家养老服务最集中的问题是供给不足,供需矛盾突出。[1]
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构建智慧型虚拟养老服务,可打破传统养老服务的时间和空间束缚,延伸传统养老服务的服务范围,调动市场和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弥补养老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因此,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养老一直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启信息化养老服务,全国老龄办自2010年开始推行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并在民政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连续四年开展中西部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建设示范,并在全国50多个城市社区进行探索,2013年成立华龄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中心,统筹推进全国智能化养老项目建设,并出台《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智能化系统技术导则》两个相关标准,力争5年内在全国建设100家智慧化养老实验基地。2015年全国已经成立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已批准筹建17家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和一个老龄智能科技产业园,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国内各省市逐步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实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化养老模式。
在政策层面,国家相关部门自“十二五”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法制、规划、政策方面的文件,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多层次支持与保障。《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也指出要利用信息化提高养老服务水平。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支持智能健康产品创新和应用,推广全面量化健康生活新方式”。
二、“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的内涵
智慧养老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提出,其核心是利用相关信息化技术打破固有的时间和空间束缚,结合通信、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高享受的养老服务,当时被称为“全智能老年系统”或“智能居家养老”。[2]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为了更有效应对城市发展,IBM提出了“智慧城市”的理念,智慧城市的核心建立一个由新工具、新技术支持的,涵盖政府、市民和商业组织的新城市生态系统。[3]作为智慧城市最主要的实践形式,“智慧养老”是在“智能养老”养老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目前中国智慧养老还处于萌芽探索阶段,它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集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老年服务业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服务的现代化养老模式,[4]这是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
作为对传统密集型人工养老模式的“革命”,智慧养老目前主要有四种实践模式,具体如表1所示。
“智慧养老”基本的理念是在对老年人需求区分的基础上,实时传递需求与风险信号,从而随时预警、识别和化解风险。根据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居家老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衰退,相应的需求主要集中于送医送药送饭等日常资料供应、安全监护、长期医疗健康服务及精神慰藉需求等,因此,智慧养老居家模式就在于利用信息科技满足上述核心需求。[5]
三、Z“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实践
本文的调研对象Z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是“智慧养老居家模式”的一个缩影,于2014年4月起在X市三个社区作为试点,承接政府的购买服务,利用信息科技力量,辅助社区有效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其主要定位为“虚拟养老院”。在其服务覆盖范围内,平台的老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用该平台发放的手机拨打服务热线即时获得紧急救助或照顾服务,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平台也提供主动关怀服务。该平台在2014年被市政府确立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2014年6月,该平台开始在其中的两个试点社区向符合条件的136名80周岁以上长者和13名70周岁以上的长者发放首批“一键通”智能手机及一年每月价值100元的资助服务。根据Z平台2015年3月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服务了约2 000名80岁以上的长者,Z平台仍在积极以不同推广方法去接触更多符合资格的老人。①
(一)服务对象及申请
Z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是本地民政局购买的社会服务,它的受益对象主要是具备本市户籍,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或60周岁以上的“失独老人”。符合条件的老人需要携带相关资料后向所在社区申请,经社区居委会批准后,由Z平台统一发放手机终端和开展培训、资料注册等工作。对于服务对象以外的人群,则需要支付市场化价格方能享受相应的服务。
(二)服务流程智慧化
在服务流程方面,Z平台每天24小时在线,面向指定用户群体开展本地化及人性化的贴心服务流程。在任何时候,平台长者用户只需按下平台发放的手机终端紧急键SOS,即可与平台联系,接通后平台会显示已注册用户的详细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相关联系人以及实时定位信息,由平台根据信息的紧急求助或咨询服务分类需求,调出相关服务资源,提供相应的服务。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平台会提供诸如问候、聊天、倾述、用药提醒等主动关怀服务。
(三)服务内容智慧化
目前Z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紧急求助和非紧急的便民服务两大类的服务。其中紧急救援服务主要是平台服务对象每年可享受2次免费的市区120、119或110的紧急服务;非紧急的便民服务则链接市场和社会资源开展辅助老人定位、生活帮扶、主动关怀、免费健康检查和志愿者服务等。同时,在便民类服务中,Z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还建立了爱心回访和服务商管理评价系统,服务对象在接受相应的服务后,可以向平台反馈服务绩效,从而保证平台可以对服务需求、服务转介、服务绩效等进行跟踪,并不断更新相应的资源库。
四、Z“互联网+”智慧养老实践存在的问题
利用信息科技手段为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狭义的福利服务。历史地看,社会福利制度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及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当代纷繁的福利理论其核心本质都在于探讨国家、市场及社会三者在社会福利体系中的功能及定位。[6]
智慧养老居家模式范畴下的Z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实践,是一种福利服务对象社会化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Z智慧养老平台的服务性质是非公非私的“混合品”,这种实践透过政府购买服务商提供的为老服务,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力量,是政府、市场及社会三方协调合作的结果。在老龄化压力下,政府除了具有发挥老龄服务的“兜底”责任,构建“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作用外,更要发挥在宏观层面进行战略规划、加大财政购买力度,强化服务质量的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发挥市场在老龄服务领域内配置资源的作用,提高老年服务市场主体的效率和活力,从而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社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通过接受政府的服务采购,提供相应的直接服务,通过三方的协调合作来满足全社会老年人的需要。[7]
从实践来看,智慧养老的核心既要关注技术的先进性,更要关注服务内容的丰富和便捷性,其功能的实现不仅需要相应的硬件支持作为保障,能否在养老服务需求
和所提供的养老服务之间进行精准匹配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如不能实现,则会出现智慧养老的“科技失灵”。通过实地观察、深入访谈以及用户座谈会来看,Z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实践,在运行的层面仍面临一些不足和待完善的地方。
(一)服务界定不清晰
首先,Z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行的试点范围包括市区、镇街与村居等,服务提供者在推介养老服务时会面对老年人不同的处境、服务需要与困难。例如,它们的服务情境既有养老资源相对集中丰富的城市社区,又有养老资源贫乏,老人居住分散的村居;老人的服务需要既有诸如日常关怀、老人定位等非紧急的需求,又有诸如求救等紧急求助服务等。服务提供者清晰地掌握居家养老服务概念有助他们就各自的处境和个案的特色更弹性地去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在访谈中发现,在概念理解与服务界定方面,Z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目的、内容与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概念及其服务平台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角色与功能缺乏清晰的认知,这不仅影响员工进行平台设计与推行有关工作,也将妨碍通过平台链接的服务提供商、社工以及其他合作单位在工作上进行有效率的沟通,从而成为平台服务的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二)服务对象区分不当
在对服务对象的区分方面,X市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都是以保障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长者为补助依据并以此作分类,这与国家政策方向一致。然而,在Z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链接的社会资源提供服务时却侧重参考这些个人经济与家庭状况等因素,作为服务规划设计与分类的标准,而非参考服务对象日常照顾和护理的实际需要。这很容易导致有需要的人得不到服务,同时又有服务没人使用的资源错配状况。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国外的福利系统一般利用评估工具对长者的服务需要先做评估分类,这一方面有助于从整体上预测服务的需求,从而开展相应的设计和规划,另一方面亦有助掌握个别长者的特殊需要,为他们提供更适合的全面支持。一般来说,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与自我照顾能力量表(IADL)两者是比较普遍的评估分类工具,[8-9]帮助他们更准确地预计服务的需求与发展方向和提供更适合老人需要的服务。
(三)配套设施与服务供给不足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状况与自我照顾能力日益转差,老人对日常自理、家居清洁及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10]要让老人留在“生于斯长于斯”的社区家中安心养老,其所属社区是否能及时有效提供高质量且在经济上能负担的相关服务至关重要。但由于城市社区、镇街、村居的老年人状况、养老的相关配套设施与养老服务的发展存在差异,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时各自面对不同的挑战与障碍。总的来说,面对庞大和急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各地区的老人服务设施和配套都需要不断检讨、优化以配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从硬件上来看,Z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的手机终端虽然已经具备“智慧型养老”部分功能的雏形,如紧急报警功能,然而从整个智慧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来看,需要建立养老需求服务与养老风险服务的物联网架构,服务需求者和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网络无缝对接,[11]在结构上形成由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等为中心的区域网络,透过区域网络的链接,社区、家庭、社会资源被整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宽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网络,在网络体系中又可实现服务素质监管,[12]从这些来看,Z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其次,目前Z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链接或提供的转介服务很多都不是受资助老人所能负担的市场化服务,很容易形成另一种资源错配,导致平台链接的资源不能给老人提供合适及有保证的服务。此外,信息化平台在实际运行中还面临城乡二元社会的挑战。在长者医疗和福利服务发展较成熟的城市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可以让老人及服务提供者可通过网络服务迅速地匹配。然而在农村或人口较少的乡镇,由于人口居住的分散和缺乏有关的社区配套服务,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仍然难以发挥效用。
(四)传统观念影响服务推广
“养儿防老”为代表的孝道文化一直备受推崇,老人一般由家人照顾。但随着社会转型,家庭规模小型化、空巢化,家庭照顾的功能不断弱化。但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及社会对家庭成员角色与责任的期望,被访者中不少老人及其家人即使十分需要外部的服务,仍拒绝接受社工或社会组织的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情况更严重,被访者中不少老人及其家人更抗拒社会养老服务这个概念,他们将接受社工或其他的社区服务视为“没有面子”,也无视农村中年轻的家庭成员都已离家外出工作的现实,最后令老人的照顾问题更加困难。
(五)人力资源培训与服务素质保证
目前,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13]这些问题仍有待各地方政府逐步解决。
在服务规范方面,为确保服务质素,Z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也尝试引入详细的服务流程和员工行为规范,作为服务中心员工服务的参考依据,职员在入职时亦必须先进行有关培训才上岗。这些制度设计都是中心向提供专业服务迈进时必须注意的。
五、结论
总的来说,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及家庭照顾功能的衰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商提供的为老服务,政府、市场及社会三方协调合作,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力量,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链接社会、市场资源和单独家庭,为老年人提供“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智慧养老服务,打破了固有的时间和空间束缚,延伸了传统养老服务的服务范围,调动了市场和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弥补了养老服务资源的不足,在实践中,目前仍然遇到诸如服务界定不清晰、服务对象区分不当、配套设施与服务供给不足、传统观念影响服务推广与服务素质保证等挑战。这些领域的完善将有助于推动养老服务覆盖社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并开启中国养老服务的信息化时代。
[1]王永. 智能化为养老服务“减压”,[EB/OL].[2015-10-16]. http://www.clssn.com/html/node/139882-1.htm
[2]刘玮, 王红梅, 肖青,等. 物联网概念辨析[J]. 电信技术, 2010(1):5-8.
[3]岳梅樱. 智慧城市实践分享系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朱勇. 智能养老[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00-108,174-215.
[5]左美云, 陈洁. “SMART”智慧居家养老新模式[J]. 中国信息界, 2014,(4): 41-43.
[6]陈立周, 当代西方社会福利理论的演变及其本质——兼论对中国社会福利实践的启示[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39(2):28-33.
[7]胡宏伟,童玉林,郭少云.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居家养老服务现状、问题与改进路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42-51.
[8]KATZ S, DOWMS T D, CASH H R, et al. Progress in development of the index of ADL[J]. The gerontologist, 1970, 10(1 Part 1): 20-30.
[9]GRAF C. The Lawton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2008, 108(4): 52-62.
[10]刘满成, 左美云, 李秋迪. 基于社区服务的居家养老信息化需求研究[J]. 信息系统学报, 2013 (1): 87-99.
[11]席恒, 任行, 翟绍果. 智慧养老: 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 老龄科学研究, 2014, 2(7): 12.
[12]吴诺. 都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信息化系统构建[J]. 价值工程, 2012, 31(13): 179-180.
[13]国务院办公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2015).[EB/OL].(2012-11-28).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1-12/28/content_24266535.htm
4.养老院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四
黄岩区头陀镇敬老院已在成为大爱台州教育实践基地,而今年暑期台州学院的“与最美妈妈同行”大学生社会实践队再次来到该敬老院,一样的队名不一样的队员,这让当初“让更多的同学来到这里,继续传递爱心,感受社会正能量”的誓言得以实现,实践队表示还会将一届接一届将爱继续传递下去。在敬老院中,他们为老人量血压,完善健康档案,打扫卫生,分发水果,陪老人们聊天等等。
彭xx的事迹在当地已成为一段佳话,她本身也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女子。如果说血缘是无法解释的羁绊,那么毫无血缘的爱才更让人动容,而彭xx,她不仅是深爱,而且是博爱。这种爱,并不是用如何生动的言语可以形容的,而是朴素到深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去。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彭xx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起早贪黑,辛勤忙碌?带着这些疑问,大学生实践队员从各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实践队员们以彭xx为榜样,学习她的先进事迹,继续将她的大爱传递下去。在深受彭xx鼓舞的同时,实践队表示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活动中去。
5.关于养老院的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五
前言:作为一名大一学生对缤纷多彩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在大学的第一个寒假里我希望能与以往有所不同。因此我来到了村里的养老院做义工。我觉得只是一种历练,对学生来讲,实践的机会真的是很难得,在中国的教育里,我们学的都是理论知识,真正用到的却不多。理论加实践才是最科学的学习方法。现将这次养老院之行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践目的: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聆听老人的心声,在春节前为老人送上我们真心的祝福,帮老人打扫周围的环境,带老人出去散心,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老人带来快乐,让老人在没有子女陪同的情况下照样过一个舒心的春节。同时达到提高我们的感恩意识的目的。
二、实践内容:根据实践的目的我们将实践内容作了如下安排:1月22日也就是农历大年三十我们为老人过春节做各种准备,初一下午带领老人去村里看秧歌比赛,元宵节和老人一起吃汤圆。
1月22一早我们一行人向茨头堡养老院出发,因为是第一次去养老院,我们心中不免有些兴奋,兴奋之余又有些紧张。不一会就到了,我们找到了之前联系好的张院长,和他打完招呼之后我们就分头行动了。我们整花枝的整理花枝,打扫院子的打扫院子,贴对联的贴对联,大家分工合作,都干得特别认真。我和另一个同学来到了郭爷爷的房间,这时候郭爷爷正带着一副厚厚的老花镜看一本发黄了的书,他看的太投入了以至于没听到我们刚才的敲门声。我们喊了声多爷爷,老人才缓缓的抬起头来,一看到我们老人急忙站起来把我们接到了屋里,让我们坐下说话。这是我们紧张的心顿时平静下来。老人问了我们是哪里的,叫什么名字,在哪念书,念几年级等问题,我们一一向老人做了回答。当我们要打扫房间时老人坚决不让,他说你们能来看我陪我说说话我就非常高兴了,但是在我们的再三请求下老人答应了我们。几句话的功夫就打扫完了,因为老人的屋子实在太整洁了,几本厚厚的树叶被摆放得整整齐齐。整理完这些我们就坐下来和老人聊天。老人在退休前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多年前丧妻,子女都不在身边,常年在外经商,老人不愿意离开这块土地也不愿意因为自己而打扰了儿女的生活。他说这里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清净。当老人知道我的专业是汉语及毕业后打算当一名语文老师的时候眼睛里闪过一道光。他告诉我语文不仅要学习书上的理论更要在生活中积累,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最后他还叮嘱我们,既然是学生就要以学习为先,要活到老学到老。人活在世上就要不断学习,只有打自己的姿态放低才能够看得开人世间的很多事,才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一个人想要让别人尊重就要有让别人尊重的资本,若依仗外界的权势,别人只会在背地里暗暗嘲讽。面子永远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挣的。老人的一席话让我们懂得了很多。
不知不觉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和老人一起吃了饭,饭菜很简单,但老人都很满足。吃完饭我们和老人回到了房间,开始准备包饺子,虽然我们都笨手笨脚的,但我们却非常开心。三点左右我们就忙完了,老人非留我们一起吃完饺子再走,我们谢绝了老人的好意。我们告诉他们明天下午带他们到街上看秧歌队表演,然后我们就结束了这一天的养老院之旅。回到家我和家人分享了我的养老院经历,他们都为我感到骄傲,夸我长大了。虽然这一天有点累但我感到特别充实特别开心。第二天下午,我们吃完饭就来到了养老院,这时候老人们都已经准备好在门口迎接接我们了。看到老人们这么积极我们非常高兴,然后我们搀着老人来到了街上,这时候秧歌队已经开始了。老人们非常激动。说当年自己可是踩高跷高手呢,不由得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身体好点的老人竟然跟着鼓点扭了一段。到了下午四点左右,天有点凉,我们把老人送了回去,然后我们就回家了。
元宵节一大早我们提着汤圆来到了养老院,和老人们一起吃了汤圆,按照安排今天的任务就是吃汤圆、聊天。我们聊老人的经历,其中一老人让我特别感动。他经历过抗日战争,在辽沈战争中抬过担架,经历过六二年洪水,闯过关东。老人的这一身可谓饱经风霜。我们今天收获可不小,除了听老人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长了见识外,还学到了一门技术,那就是做孔明灯。我们大家齐动手,老人虽老但手头并不比我们慢,一会漂亮的花灯就制成了。等到天微微黑的时候我们放飞了带着我们愿望的希望之灯。不一会他们就和天空的星星融为了一体,分不清哪是星星哪是灯。但我们清晰的看到了一位老人许的愿望是愿儿女生意兴隆,不要挂念自己。六点我们和老人告别,老人满眼的不舍,我们答应老人只要我们有机会我们还会来的。
三、实践结果:虽然这次敬老院之旅只有短短的三天,我们却受益匪浅。虽然我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孤单问题,但我们确实给老人带去了快乐。并且从老人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更加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体会到了父母时刻为子女着想的心。也发现了农村中存在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些孤寡老人的心理问题,老人们普遍存在着孤僻、惊恐等心理问题。还有就是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例如,该院中连基本的老年人活动器材都没有,老人的活动场所不仅而且活动方式单调;医疗卫生设施不完善,老人看病难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健全,有好多老人的补助都好几年没领到手了。
6.高中生去养老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六
探望敬老院之中的老人,为老人送去来自我们年轻人的温暖和祝福,让老人享受到他人的关心。并且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了解敬老院的情况,加强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增加对社会服务工作的热情和兴趣。
二、敬老院社会实践内容
敬老院是我平日中只在网络或者书籍上才看得到的名称,我甚至在之前都不知道我所在的这个小城市也有着一个敬老院,直到我加入了由xx组织的敬老院探望活动,我才终于有机会去见识一下这个地方。不得不说,这让我很兴奋。
我们在经过准备以后,乘上了本次行动的大巴车,将在领队的统一安排下开始活动。而我为了这次活动还特意买了一些茶叶和一盒精美的象棋,想要在敬老院活动中陪里面的老人家好好的赛上两把。
到了敬老院与负责人接头以后,我们就按照事先分好的组排好了队列,根据负责人的安排去敬老院中完成指定的一些工作和服务。我们在领取清扫工具的时候,跟很多人打了照面,有些是敬老院中本来就有的职工,更多的则是院中的老人。他们看到突然出现了这么多的生面孔显得非常的高兴,平日里安静又祥和的敬老院随着我们这群年轻人的加入,很快就变得热火朝天起来。
欢笑声和劳动声不绝于耳,虽然我们作为志愿者过来先搞卫生是我们的职责,但是敬老院中的老人和护工们却不让我们独自弄,因此很快就演变成了整个养老院中的大扫除,除了那些实在腿脚不方便的老人以外几乎人人都参与了进来。
我们跟老人和护工的关系也在劳动之中迅速升温,我也很快跟一个老爷子熟稔了起来,在搞卫生的时候一直有说有笑。在他老人家听到我说带来一副象棋过来的时候整个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卫生一搞完就急吼吼的拉着我去见了另外几名老人,说是他的棋友,我也不甘示弱,也拉了几个会下棋的同学们一起过来,一伙人俩俩成对的赛了起来。
一时之间棋子和棋盘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身边围观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没想到几盘象棋竟然如此的吸引人,一下子就将本来就因为劳动而亲切熟稔了很多的我们之间的距离又拉近了许多。
在下完棋以后,我们还又按照之前彩排的内容搞了一场简陋的表演活动,让敬老院本就活跃的气氛再上一层楼。哪怕是我这样没有才艺的人也都上去献上了一曲高歌换来了几个掌声。
但是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随着天色变暗,我们不得不选择向老人们道别,离开敬老院。而在下棋前有注意到老人家们用的那几盒象棋都有些年份了,在离开前就将我的象棋和茶叶都送给了老人,算是我作为晚辈的一点心意。
三、敬老院活动的感想
老人一直是担任着智者的名号,在社会中沉浮了一辈子的老人们,最后却在敬老院中渡过晚年,其中可能大多都有着自己的理由,我作为外人不好去干涉。但是我却有一件事能够做到,那就是多抽出一些时间来看望这些可爱的老人们,让他们的老年生活更加丰富,我也能够在与老人的交流中收获更多的人生道理和经验。
7.养老院实践报告 篇七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演变历程
我国政府从80年代中期开始, 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以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行阶段 (1986年~1991年)
1986年, 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决定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发展以社区 (乡、镇、村) 为单位的养老保险。此后,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尝试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1989年, 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0多个县 (市、区、旗) 进行了探索, 800多乡镇建立乡 (镇) 本位或村本位的养老保障制度2。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 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谋生, 家庭经济能力增强的同时老年人在生活照料上其实陷入了更差的境地。
(二)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推
广阶段 (1992年~1997年)
1991年6月, 民政部颁布《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 (草案) 确定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原则。次年1月对该制度的试行, 标志我国农村养老史翻开新的一页。农村养老保险正式出现, 此时的养老保险主要是个人缴纳,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2元、4元、6元、8元、10元、12元、14元、16元、18元、20元等10个档次缴费。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 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 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 如果农民在缴费1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 每月可以领取4.7元, 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 这点钱对农民养老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如果每月投保4元、6元甚至是10元, 也仍然难以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
1992年11月, 农业部颁发《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 1992年底在950多个县、市展开试点, 其中160多个县、市基本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据国家民政部统计, 1997年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农民仅有61.4万人, 当年领取养老保险金3.34亿元, 人均仅544元;历年积累的养老保险金只有139.2亿元, 按投保人数计算人均仅198元, 水平很低。到1998年底, 参保农民达8025万人, 仅占全国农民的8%。
(三)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停滞整顿阶段 (1998年~2002年)
在这一时期, 由于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政府机构改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本身制度不健全等三方面影响, 中央决定暂缓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99年7月, 国务院指出, 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 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 停止接受新业务, 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
(四)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探索建立阶段 (2002年至今)
2002年以来, 农村养老保险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共十六大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此后, 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 积极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案, 受到了农民的欢迎。2009年9月1日, 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提出了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 (市、区、旗) , 以后逐步扩大试点。
基于上述大背景下, 从2005年开始, 湖北省钟祥市积极探索适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8年7月, 该市被湖北省确定为首批2个试点县市之一;11月, 该市被推荐为全国57个重点联系市县之一;12月, 钟祥市在冷水、东桥两镇先行开展试点工作。
二、钟祥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情况
(一) 钟祥市概况
钟祥市位于湖北省中部, 为湖北省省辖市, 荆门市代管, 版土面积4488平方公里。现辖17个乡镇 (办事处) 、3个国营农牧场、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总人口103万人。钟祥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所在地, 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 全国科技、教育、文化先进县市, 省级文明城市, 省级卫生城市。此外, 钟祥是闻名遐迩的长寿之乡。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 全市有100岁及100岁以上老人46人, 居全国县市级第二位;90岁以上老人500多人;全市人均寿命73.81岁。2008年钟祥市GDP为142.12亿元,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3.2586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108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400元3。2009年钟祥市GDP为163.14亿元,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4.108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179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032元4。
(二) 钟祥市新农保开展情况
从2005年开始, 为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钟祥市积极探索适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8年7月, 该市被湖北省确定为首批2个试点县市之一;11月, 该市出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同时, 被推荐为全国57个重点联系市县之一;12月, 钟祥市在冷水、东桥两镇先行开展试点工作。2009年3月钟祥市在冷水影剧院成功举办了新型农保首发式,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保司司长赵殿国、农保司处长卢海元及省市相关领导出席。2009年钟祥市被确定为全国新农保试点县市, 截止2010年4月上旬, 全市参保缴费21.1万人, 参保率达到58%, 征缴保费8388万元。
笔者于2010年7月2日~7月7日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4人赴湖北省钟祥市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调研, 通过同钟祥市农村社会保障局、钟祥市冷水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同志座谈, 了解了调该市新农保的指导思想、具体实践方案。同时通过村干部座谈、农保经办人员访谈、发放问卷等形式, 进一步了解农村农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看法和意见。
三、钟祥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模式特点
一是缴费标准多种档次。在《国务院关于在农村地区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意见》中确定的100~500元五个缴费档次的基础上, 根据钟祥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新增了三个相对较高的档次, 即每年800元、1000元、1200元, 从而拓宽了参保农民的选择空间, 照顾了不同对象的参保意愿。
二是实现困难群众财政代缴。钟祥市对农村计划生育后遗症对象参保, 由该市财政根据不同类型, 按照不同档次为其代缴保费;对农村重度残疾对象, 市财政按最低缴费标准为其代缴, 切实保证困难群众参保。自2009年新农保开展以来, 钟祥市将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独生女父母, 伤残、死亡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 农村计生后遗症人员纳入新农保惠民政策享受对象。该市对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父母, 月基础养老金增加20元;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女父母, 月基础养老金增加40元;伤残、死亡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 月基础养老金增加50元;计生后遗症对象, A类补贴1200元、B类补贴1000元、C类补贴800元、D类补贴500元参保, 政府按不同类型的缴费标准为其代缴, 保证困难群众参得了保、缴得起费, 使计划生育家庭得到关怀和照顾。截至2010年12月, 该市共为369名计划生育家庭代缴新农保费。从而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特征。
三是地方财政补贴两头。市财政除对参保农民按照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外, 对选择800元、1000元、1200元三个较高档次缴费的, 另增加3元、6元、10元补贴。在落实国家55元基础养老金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对象, 由该市地方财政分别按不同标准补贴增加基础养老金。对缴费年限达到15年的, 每超过1年, 月基础养老金增加2元;对参保人年满90岁的, 月基础养老金增加45元;对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父母, 月基础养老金增加20元;计划生育独生女父母, 月基础养老金增加40元;死亡、伤残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 月基础养老金增加50元。同时, 对缴费满15年或60岁以上老人按规定一次性补缴保费的, 参保对象死亡后, 市财政按每人800元标准落实丧葬补助, 体现了政府人文关怀, 真正实现了养老送终。
四是社保制度相互兼容。钟祥市对转移就业且已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民, 根据个人意愿可以将个人账户基金转入新农保, 继续缴费, 切实解除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五是经办管理机构建设到位。钟祥市的试点乡镇建设了统一、规范、标准的农保服务厅, 落实了新型农保服务人员, 从各乡镇财管所抽调一名副所长和两名工作人员具体经办农保业务, 银行也派驻专人进入服务厅现场办公, 实现了登记、缴费、审核等业务“一柜式”办理的办公模式。该市集中科技人员攻关, 及时开发了新型农保管理软件, 建立新型农保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了农保、财政、银行三家信息互联互通及市、乡两级网络畅通, 确保了农民只凭一张社会保障卡就能查询信息、办理业务和进行社会化发放。
四、新农保“钟祥模式”的实践意义
自钟祥市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以来, 在上级政策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方式, 实现了不少突破, 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钟祥模式”。钟祥市在新农保试点方面的探索, 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对其他地方新农保政策的实施也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一)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
第一, 要转变政府管理观念, 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推行新农保制度,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是政府积极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此外,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 从政策宣传—资料登记—办理参保手续—征收参保费用—发放新农保银行卡—参保信息入库—发放养老金等过程, 涉及到农户、银行、村委会、农保局等多部门, 因此要求政府部门加强联动, 树立服务意识, 切实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市对缴费满15年或60岁以上老人按规定一次性补缴保费的, 参保对象死亡后, 市财政按每人800元标准落实丧葬补助, 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第二, 要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钟祥市从当地实际出发, 深入农村, 了解和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不同养老需求, 在国家规定的100~500元缴费档次上增加了800元、1000元、1200元三个档次缴费标准, 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注重民生, 关注弱势群体, 对于低保户、残疾人、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等农民进行补贴或代缴参保费用。此外加大财政投入, 对缴费满15年或60岁以上老人按规定一次性补缴保费的, 参保对象死亡后, 市财政按每人800元标准落实丧葬补助, 体现了政府人文关怀, 真正实现了养老送终。从而不断提高农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 要多举措提高中青年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一种新的制度的推广, 离不开广泛的宣传。钟祥市冷水镇于2009年3月28日举行了全国新农保首发式, 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及省、市领导悉数出席。由于组织得力, 首发式取得了圆满成功, 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使新农保政策深入人心。钟祥市自启动试点工作以来, 全市共印刷《告农民朋友一封信》、《新型农保知识问答》、《新型农保宣传资料》、缴费对应表和参保登记表等资料共5万余份, 做到政策宣传到户、摸底调查到人。同时,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 制作了关于新型农保政策的专题新闻节目、发表了30多篇关于新型农保政策的宣传报道、建立了专门介绍钟祥市新型农保工作的网站, 在全市范围内拉过街宣传横幅100幅, 张贴宣传标语5000张。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 可以使新农保政策家喻户晓, 营造了浓郁的参保氛围。通过政策宣传到户, 也可以消除农民在政策解读上的误区, 使农民对于政策的认识到位, 并可以有效的提高参保率。与此同时, 该市通过村干部带头参加新农保、抓住返乡农民工春节返乡时机, 逐步提高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认识, 逐步提高参保率。
(三) 部分积累模式的创新实行明确了政府与个人的责任关系
事实上, 钟祥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是一种部分积累模式。即个人账户的资金来自个人的缴费, 相当于个人积累;基础养老金由政府财政支付, 属于现收现付模式。个人账户部分和基础养老金部分合起来, 就是部分积累模式。虽然, 这种部分积累的方式, 还存在一些争议, 尤其是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 不少学者认为应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 而采取个人积累模式。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老农保政策之所以失败, 就是因为在老农保是一种农民自我筹资的模式, 即仅有个人积累部分。老农保的筹资模式, 忽视了政府的责任, 影响了农民参保的热情, 最终导致老农保政策的流产。而新农保吸取了老农保的失败教训, 采取部分积累模式, 这种新型模式明确了养老保障中政府的职责, 政府应当承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的责任。这是一种同国际接轨的普惠制的养老金, 政府财政来支付参保农民的基础养老金部分, 可以减轻参保农民的财政负担, 对参保具有激励性的作用。这也为今后城市老年人的养老保险方案的研究,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 经办能力的重点建设优化了新农保的管理服务工作
新农保经办工作是保证新农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是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钟祥市把提高经办工作效率, 提高经办人员的整体素质, 加强经办能力建设, 优化经办管理服务摆上了突出位置。一是健全服务平台, 钟祥市在市区和试点乡镇都建立了新农保服务大厅, 方便广大农民咨询及缴费。二是抓队伍建设, 在乡镇农保部门配备专业业务人员, 从而提高乡镇经办机构的操作水平与管理服务能力。三是方便群众领取养老金, 钟祥市从农保资金的安全性及养老保险发放的便捷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选了邮政储蓄银行为合作银行, 使广大参保农民养老金的领取更加便利和快捷。新农保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真正的落实到农村、农民要靠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钟祥市的经验启示各级政府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的农保机构。开展新农保试点以后, 全国的绝大部分乡镇一级政府都缺乏专业专职人员来办理新农保, 而且新农保面对的农民数目大, 工作量大但人员配备却很少。所以还需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 落实人员办公经费, 从而确保新农保的成功试点。
参考文献
[1]陈林董登新中国农民养老——从土地保障到社会保障西部论丛2009 (10) 22
[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钟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0]4号文件:《钟祥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4]王德文, 侯慧丽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北京模式的探索意义及其适用条件社会保障研究2010 (1)
8.养老院实践报告 篇八
关键词: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循环互助;社区养老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11-2
0 引言
调查分析显示,十堰城区老年人口在2030年将增长至40.7万人,因而十堰市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本项目通过社区实地调查,在掌握了十堰市居民养老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调查居民对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的认识,对这种养老模式在我市开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为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在十堰市养老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1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项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十堰市区5个小区和3个人口集中场所中年龄在20岁以上的市民。5个小区和3个人口集中地分别是:三堰燕林社区、二堰富康小区、52厂小区路北社区、太和小区、吉祥小区和火车站广场、赛武当广场、六堰人商广场。由于“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是一个新的概念,在问卷调查之前,我们团队首先在小区内进行了相关的宣传,通过团队成员认真细心的讲解宣传后,多数居民表示对这种养老模式十分期待,从而使我们的问卷调查开展得更有意义。
2 调查内容与结果
2.1 被调查居民的一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各占一半,性别比例客观全面。被调查人群的年龄分布为:25-45岁人口占34.40%,46-60岁人口占26.32%,60岁以上人口占27.63%,调查主体为正在面临养老或考虑自身、家人养老问题的人群,符合问卷调查的主要群体。被调查人群的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下的占83.00%,被调查群体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这种新的养老模式认识和接受以及固有观念的转变比较困难。被调查主体的职业分布为:机关企业单位人员占24.56%,专业技术人员占19.41%,商业、服务人员占18.42%,其他21.49%。职业分布较全面。被调查人群的年收入普遍集中在3万以上,达到十堰市平均收入水平,基本的生产、生活、医疗等得到保证,使居民能更好地参与到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中,从而推动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发展。
2.2 居民参加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的意愿
2.2.1 居民参加志愿活动的意愿调查
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愿意参加志愿活动的有160人,占70.18%。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都乐于去帮助身边的人,尤其是正在走向老龄化的群体,希望从众创、众帮、众扶、众筹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和满足。显现了十堰市民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美德。不愿参加志愿者活动的68人,占29.82%,主要原因一是工作和家庭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参与。二是部分被调查者因为自身身体状态差而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但这部分人群中大多数人还是表示有帮助身边人的意愿。
2.2.2 居民参加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的意愿调查
性别与意愿呈正相关,男性比女性更愿意参与到时间银行养老新模式中来。究其原因,一是从社会学角色理论来看,我国的男性传统上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社会责任,是强者和社会家庭的支撑者,对社会公益服务义不容辞;二是我国家庭结构运行传统上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在退休后主事业告一段落,如果身体状况良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继续投入到社会活动中来。
2.3 居民养老方式调查
目前在十堰市居民的养老方式中,家庭养老模式占63%,社区养老模式占24.56%,养老院模式占12.28%。这应该是目前中国养老形式的缩影。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百善孝为先”,敬老养老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逐渐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因此,目前中国的家庭养老出现问题。需要有新的养老方式进行补充。
2.4 居民对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的认知
2.4.1 居民对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知晓程度调查
83.3%社区居民表示没听说过此种养老模式,15.79%表示了解一点,仅有0.91(2人)表示比较了解。了解较多的人群集中在25-45岁年龄段。针对年龄与了解程度两个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得出:r=0.320, p= 0.000 (P<0.05)。表明年龄与了解程度的呈正相关。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这一模式的了解程度没有明显差别,但不同职业、年收入,尤其是不同年龄的受调查对象对这一种模式的了解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2.4.2 居民对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可行性的认知
居民普遍认为,这种模式主要有助于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播、影响青年人养成独立的个性和人格品质、利于邻里关系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问卷设计的4个选项的比重均相差不大,可见“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从全面的角度阐释了实行这种模式对全社会影响程度远大于它解决养老问题的本身,是一种比较有意义、有价值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群众对它的期望较高。
关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缺陷”,26.05%认为“参与人数少,普及程度不高”,21.63% 认为“存在管理的随意和无序现象”,18.60%认为“兑换方式困难,无法实质运行”。可见,加强对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宣传、加大法律保障力度、完善管理方式和存储方式是推行这种模式运行的主要解决的办法。
2.5 居民对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运行主体的认识
调查显示,居民认为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运行主体应是政府的占71.05%、民间公益机构的占20.61%、企业主的占8.33%。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以及收入的受调查对象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差异不明显。绝大多数受调查对象认为政府应是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运行主体,说明民众仍然认为养老问题是政府的主要责任;接近1/4受调查对象认为该模式由民间公益机构运行,是因为时间银行的性质是互帮互助的公益服务,由民间公益机构开展能更好地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少数受调查对象认为企业主应是该模式的运行主体,体现的则是健全、高质量的第三产业性質完善的养老服务的重要性。综合分析,居民普遍希望时间银行是依托政府主导,社区开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性养老服务机构。
3 分析
3.1 加强宣传,转变社会观念,促进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的推行
调查显示,由于“时间银行”是个引进概念,国内对于时间银行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研究集中在时间银行的观念分析和理论阐述,缺乏对具体实施时间银行的实践指导。很多居民对这种养老服务模式的理念认识存在偏差,观念仅停留在“帮扶老人”这个层面,忽视了志愿服务需求和供给主体的多样化。此外,我国志愿服务队伍的构成局限于少数几个群体中,而且志愿服务对象也只是简单地定义为弱势群体,这种对供需多样化的忽视抑制了中国式“时间银行”的全面、健康发展。建议加大宣传,开展试点,探索建设中国特色“时间银行”,一方面从志愿服务资源供给角度考虑,鼓励各阶层的公众参与到志愿服务事业中。另一方面从志愿服务资源需求角度考虑,了解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阶层对志愿服务的需求。
3.2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明确运行主体,保障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
养老保障服务是政府社会保障的重要工作内容。一是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激励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的政策措施,保证志愿者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或优待政策。二是加大法律法规的建设。三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
3.3 健全完善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运行的体系和管理机制
3.3.1 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循环互助养老模式的注册管理方式
①量化方式
劳动不分贵贱,劳动让生活更有价值,每个人的工作价值都是平等的。所以以时间为单位量化志愿服务的价值(1T=1H 注:T表示time H表示 hour)。以时间币的形式储存在“时间银行存储卡”。“时间银行存储卡”里面有储户姓名、签发日期、单位、服务时间、存入支出等,志愿者每次参加完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经核实后由管理人员签名认可,将服务时间(1Time=1Hour)存入服务者的时间银行账户上。
②兑换方式
用时间币的形式进行交换,储户可以采用“时间币”积分形式。积分5分息的形式计算,志愿服务或公益服务越多,积分越多。储户也可以到相关的服务机构或公益机构进行积分兑换。
③激励制度
根据志愿者个人“时间银行”记录和志愿者服务组织的业绩,用志愿服务的积分来进行会员级别的划分。共设置5个星级,分别以200T、500T、1000T、1500T、3000T的标准来进行年度评奖,先从社区再到乡镇、县机构、省国家依次评奖,颁奖。另一方面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还必须考虑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复杂动机,根据志愿者的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以鼓励各年龄阶段的志愿者都能积极参与公益服务,从而保证志愿服务的持续供给。
3.3.2 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循环互助养老模式的管理机制
要制定时间银行的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及服务反馈等管理制度,统一标准。同时,要加强硬件建设,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信息化程度。因为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循环互助养老模式是建立在会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服务委托和接收任务信息的基础上,因此,要建设一个便捷化、大众化、及时化的信息系统平台,这样会员的时间存取活动才能打破社区的局限。
4 调研总结
关注社会,发现问题,探索创新是新时期大学生的责任。作为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开展此项调查,目的是在学习的同时关注时事,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养老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新形势下,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稀少的养老资源,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的需要,探索寻求新的养老模式已迫在眉睫。时间银行的新兴的养老模式在美国以及我国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取得成功,能否将此种方式在全国推广,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和暑期,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收获颇丰。一是了解社会,二是对这样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进行了宣传,三是思考了如何更有效的在我国城市开展此种运行方式。无论是研究本身还是自我提高都是很有益的。但由于知识结构和研究水平的限制,研究还存在着缺陷,我们小组的全体成员将继续关注这一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王晓文.“农村公益养老时间银行”系统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50-51.
9.养老院实践报告 篇九
报告书
题目:浅谈当前老年人服务工作 作者: 王彩清 班级: 11级生物科学1班 学号: 11223026 指导老师:
廖晨炜
2013年09月03日
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
浅谈当前老年人服务工作
海口市秀英区阳光老年人服务中心 王彩清
摘要:在经济还不太发达的情况下,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型社会。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多的青年劳动力流向经济发达的地方工作,越来越多留在家里的空巢老人常常没有人来照顾,往往会承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联系我国现在还不完善的现状,考虑到当前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还比较薄弱的实际,我们应该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养老助老服务的管理重点应放在与家庭密切配合和分工上,共同处理好经济上赡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等养老工作的三个基本方面。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 养老现状 养老服务工作重点 发展思路
海口市秀英区阳光老年人服务中心是石山镇民政局管辖的一个敬老院,这儿的老人全部都是孤巢老人,而且大多数年过古稀,身体都已经行动不便。他们迫切期待能得到更多社会的关怀。此次选择在这里实践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帮助老年人,还要进行对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深入了解。
根据材料显示,我国目前的老年人口近1.3亿,占世界人口总量的20%以上。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8.64%。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是不争的事实。并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都市先于农村出现。自推行计划生育这项国策以来,少生优生的政策先由城市发展到农村并且一直在进行着。从1980年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到现在及往后几年,退休老人的家庭,将普遍是四二一结构(一对年轻夫妇有一个小孩和四个老人)。那时,都市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将会超过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如果老年养老体制不够完善,老年人得不到很好的关心照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养老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和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再加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人均寿命逐渐增加,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都市老年及高龄老年人增加所带来的养老、医疗和照料的负担,会使我们真正感到老龄问题的压力。针对该问题,不少学者都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中国人口学会委员王涤指出,老年人的供养方式必须向“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和自养为辅”的方向发展。中国老龄协会会长张文范认为,解决老龄化的根本出路是“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构建符合实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等等。
走社会养老、社区服务的道路是大势所趋。但问题是目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
许多体制尚未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城市社区及其社区服务都还处在起步阶段,当前社会养老机构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全国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的老人有很大一部分因为目前各类福利院的床位极度缺乏,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 要。并且当前也存在养老机构总量满足不了需要和养老院利用率不高的矛盾。因此,养老问题成为目前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养老服务在农村和城市是有区别,在城市里面,大多形成社区养老服务,将养老带进社区,进行家庭和社会共通过养老;而在农村一般养老观念比较强,大部分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由于计划生育的发展,一个老人只有一两个小孩,孩子有了孙子之后既要 养老又要养小,经济负担大,更甚者出现中龄老人养高龄老人的状况,这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养老的难度。如果说家里老人送往敬老院赡养的话,一个镇只有一家敬老院,远离家门,还有些家庭的孩子、子孙都不在家乡,他们在遥远的城市里打拼,敬老院的老人们只能忍受着孤独思念他们,尽管有众多的老伴,却始终代替不了家人。
二、养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在敬老院的工作的时候,跟院长了解到,住在本院的老人差不多都是年过70的,身体也大都有残疾,残疾程度各有不同。实际时间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大多都不方便自己洗澡,甚至有些老人身体已经有点馊味,这就需要工作人员的照顾,从而暴露出了当前养老措施的不完善,缺乏专业护理人员。事实上,这也暴露了我国农村养老的深层次问题,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这个社会特殊群体,他们当中有的年轻时曾经为我们的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过贡献,而年老了之后却无法受到最大限度的福利。
2、敬老院一般都只有一层楼,这充分考虑到了老年人不方便爬楼梯这点,但还有有些地方明显不足,比如说部分寝室安排不合理,距离洗手间很远,对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来说是极度的煎熬。
3、院里寝室的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最突出的是供水问题和防火问题,在院里,几乎很难看到灭火器的存在,只有个别地方有那么几个,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隐患。
4、随着敬老院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生活却完全没有得到改善,除了院里举行的晚会或者百岁生日庆之外,平常在院里也没有什么活动,就只是看看电视或者下下棋,导致老人生活枯燥无味。
三、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 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
我国是一个拥有“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国家,在建设和完善养老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国情出发采取适当措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家庭养老将继续发挥作用,所以老年社会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与家庭合作,共同解决经济上赡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这三个养老的基本方面。
(1)经济赡养:以家庭为主体。现今我国的经济相对不发达,所以养老工作不可能完全靠国家承担庞大的支出费用。而民政部门办的养老院、敬老院等福利事业只是社会养老的很小一部分,属于济贫范围,是为了解决那些没有经济来源、无子女的孤寡老人的生存问题。现今都市的老人大多有就业子女、有住房,甚至有自己的离退金和退休保险金,所以家庭作为赡养老人的经济主体,不仅符合实际国情,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秀传统。
(2)生活照料:由家庭过渡到社区未来都市人的子女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讲效率、讲竞争的社会里要为自己的发展去奋斗.同时还要照顾自己的家庭与子女,很难负担好4个老人的生活照料。因此,老人的日常生活料理将要由依靠儿孙转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服务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增加专业护理人员,有必要是可以征集社会志愿活动。
(3)精神慰藉:以家庭为主,社区起协调和指导作用。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需要与社会和家人进行感情、信息的交流,这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因此他不能离开家庭,也不能离开社会。对于老年人来说,家庭和邻居就显得更为重要。落叶归根和尽享天伦之乐是老年人的普遍愿望。因为只有通过家人的相互关怀与支持,和邻里亲友的交往和谈心。才能表露和交流情绪和感受,消融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苦闷与烦恼,形成愉快和谐的心理状态,排除老年人常有的孤独和失落感。但是居家养老愿望的实现,在现实情况下,要借助于社区助老服务。
四、养老服务的发展思路:
加强政府主导地位,加入社区服务,特别是在农村,应学习城市的养老方案,要加快社区养老的发展,做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共同承担。更要适当的转变养老思想观念。有必要的是,应该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基层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民生,开始逐年提高老人们的生活水平,对孤寡老人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并且在医疗卫生方面也在逐步改善,定时为大家做免费体检。这对养老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希望我们过的养老服务能建立“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和自养为辅”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制度。
参考文献: 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
【养老院实践报告】推荐阅读:
写养老院社会实践报告07-17
养老院社会实践自我鉴定07-02
大学生暑假养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0-19
养老院述职报告09-14
养老院实习报告范文10-02
免费养老院可行性报告09-13
中国养老产业调研报告11-04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07-19
机构养老的社会调查报告08-01
养老机构经营模式调研报告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