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精选16篇)
1.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 篇一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立医院逐渐成为了医疗市场的主体,同时也将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为了更好的为广大医患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就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健全,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从公立医院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目的在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公立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
2.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 篇二
一、建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及作用
(一) 意义
建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具有以下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内部控制能使公立医院将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相结合,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二是内部控制能使公立医院结合自身行业特点, 政策环境, 不断提高其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三是内部控制能为医院管理层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保证公立医院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的信息准确, 利于国家卫生主管部门的决策和相关政策的出台, 也有利于提升公立医院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四是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节约稀缺卫生资源, 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提供更多的优质医疗服务。
(二) 作用
建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具有以下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清楚划分公立医院内部相关部门的各项分工, 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确保医院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行,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堵塞漏洞, 消除隐患, 防止、发现并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 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三是规范单位财会行为, 保证医院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四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合理保证医院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五是保证医院经营高效、低耗、优质, 促进医院实现发展战略。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原则
(一) 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覆盖医院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但也要明白内部控制只能做到“合理”保证的道理。不论设计及执行有多么完善, 内部控制都只能为医院管理层提供达成医院目标的合理保证。而目标达成的可能性, 也受内部控制的先天条件所限制。在此基础上也要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二) 相互牵制原则
医院每项完整的业务活动, 必须经过具有相互制约关系的2个或2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 至少由彼此独立的2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 至少经过2个或2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 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 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三) 协调配合原则
各职能部门必须相互配合, 各岗位和环节应协调同步, 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 以保证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 尤其要避免只顾牵制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 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互相协调, 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保证医院运行。
(四) 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要建立在成本与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医院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 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内部控制并不是要消除任何滥用职权的可能性, 而是要创造一种为防范滥用职权而投入的成本与滥用职权的累计数额之比呈合理状态 (即经济原则) 的机制。
(五) 适应性原则
医院制定何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它们包含哪些内容, 主要取决于医院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 同时内部控制应当与医院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 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 组织结构控制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 有赖于医院内部完善的组织结构, 从制度和体制上解决公立医院存在的利益和目标等问题。推行职务、岗位不兼容制度, 杜绝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形成分工协作、互相监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组织结构, 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同时还应设立满足医院监控需要的职能机构, 例如监察、审计部门。
(二) 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要求医院根据授权的规定, 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医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医院党政联席会, 医院的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 并由党政联度会讨论通过。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党政联席会将讨论通过的事项授权给相关部门, 然后再交给有关管理人员执行, 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授权批准形式分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医院应建立业务的常规性授权和办理例外业务的特别授权体系, 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审批层次、授权审批程序和授权审批责任, 形成责任明确、有权有责的管理控制体系。
(三) 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医院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会计系统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 是经济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 是医院内部控制的核心。医院应依据《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试行) 》, 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制定适合医院的会计制度来进行会计核算。通过医院会计系统控制的设计达到优化内部控制, 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
(四) 资产保全控制
保护资产安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资产保全控制主要包括限制控制、盘点控制。限制控制主要指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 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资产。一般情况下, 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盘点控制是指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 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果不一致, 说明可能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 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要制定实施资产的控制目标, 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严谨的财物资产运行计划, 健全完善审批、采购、消耗等系列内部管理制度。
(五) 风险控制
医院针对每个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 对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与控制, 从科学的角度提出预防的措施建议。风险机制在医院发挥作用,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债权风险, 医疗欠费和医疗保险超支款不能收回, 使医院部分收入不能实现, 最终丧失医院资产;二是负债风险, 当负债超过一定额度时, 债台高筑, 就会出现资不抵债的风险;三是投资风险, 主要是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对外投资事先缺乏科学论证, 盲目配置大型医疗设备或者擅自对外投资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四是经营风险, 医院在经营中会遇到医疗市场中竞争对手的竞争、与患者发生纠纷等风险。
(六) 绩效考评控制
绩效考评控制要求医院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 设置一套科学、完整、规范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对医院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 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奖勤罚懒, 赏罚分明, 做到有章可循, 违章必究。通过绩效考评控制, 可以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高, 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而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七) 审计控制
审计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的控制和再监督。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 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 以确定既定政策是否得到有效贯彻, 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规定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内部审计的内容十分广泛, 一般包括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 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 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
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有效措施
(一) 健全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
医院主要领导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主要领导对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总负责。只有领导者能够深刻认识到自身的控制责任, 才能教育员工形成上下一致的内控意识, 内部控制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医院层面制定的内部控制体系科学、完整, 组织结构合理, 岗位职责明确, 使各个部门和岗位各负其责、相互制约, 减少特定控制因素被忽视或被规避的可能。
(二) 细化内部控制体系, 增强其实际操作性
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一种系统管理工程, 必须通过一整套详细而且具体的操作规范来约束医院各环节人员的行为。细化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遵循“总体原则——实施要求——操作指引”由纲至目的基本思路, 构筑起以“制度——办法——细则”为框架, 自上而下的三级内部控制体系, 将这一体系最终以手续说明书或活页流程图的方式印制发放到每一个控制点, 并且随手续的变动而及时修改。
(三) 建立科学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和规范的决策程序
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并实施规范的决策程序, 是确保重大事项安全运行的保障。尤其是在许多牵涉医院发展战略、工程项目、大型设备购置、人才的引进等业务中, 要切实加强决策、实施、处置等各个环节的控制, 进行风险评估, 实行集体决策和集体审议联签等制度, 及时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四)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与监督执行并重的岗位责任制
医院的主要负责人对医院内部控制体系运行和落实全面负责, 其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内控制度的组织和实施, 由其内部负责审计的机构或指定的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内控制度的运行和落实, 使内部控制在实际执行中得到不断改进、发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医院管理者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 各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提高对医院内部控制的意识, 不断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 让内部控制体系起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作用, 促进医疗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维护正常的社会主义医疗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文光.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 (9) .
[2]严跃萍.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J) .会计之友, 2006 (1) .
[3]张红.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J) .医院管理论坛, 2012 (7) .
[4]马绍敏.完善医院内控制度加强医院经营管理 (J) .中国医药管理, 2007 (4) .
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内部控制框架;公立医院;财务风险
现在所说的医院财务风险,具体是指医院在进行一些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和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导致医院的财务周转偏离预定的计划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医院在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财务风险的发生,有着非常大的突发性和不稳固性。在公立医院发生的财务风险的时候,医院的整体活动与效益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医院会因为财务风险陷入财务危机的困顿中,导致医院的各项活动出现停顿。所以,公立医院要完善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使企业稳定的持续发展。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1.经济方面的原因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把市场经济的单一化转变成多元化,这也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并且我国对于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加剧了医院的市场竞争。公立医院面临的竞争越来与激烈,就必须使用合理科学的经营方式,才能保证医院的竞争性,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立医院要想持续稳固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入资金市场,活跃医院的财务周转,使用各种方法为医院带来效益,但是这种方式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会让医院进行负债经营,加剧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
2.法律政策原因
我国的医疗法律规范不断完善,原有的补偿方式变成了赔偿制度;同时,法律法规的大力推广宣传,人们的法律意识加强,维权意识也大大提升有的患者会利用舆论贬低医院的形象,给医院的效益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在医改之后,国家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减少居民的就医费用,使医院的收费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很多种收支方式,加大了医院汇总财务的难度,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
3.医疗技术的原因
医院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就承担了很大的责任,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会使用到许多的医疗设备和药物,这对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药物使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医疗事故,引发财务风险。同时,在一些难度较大的病患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也会有医疗风险的发生,进而产生医患纠纷,给医院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进而引发财务风险。
二、COSO框架下医院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分析
1.控制环境
在COSO内部控制框架中,控制环境是最为基础的一个阶段,包括医院的责任划分、医疗人员的素质以及医院管理机制。在医院控制环境环节中,因为组织结构的不完善,造成控制力集中,可能因为一人的疏忽,造成严重的财务风险;同时,在医院的管理机制中,会让医疗水平高的人作为管理者,而忽视了他们的财务管理水平,公立医院在进行重大的经济活动中,这些管理者没有科学的管理知识,决策带有很强的主观意志,引发财务风险。
2.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的主要目的的一些风险活动的政策可以再管理者的要求下执行。不过,我国的公立医院财务系统很不完善,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活动掌握在审计和财务会计手中,没有一个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而且医院内部控制过于集中,医院的一些规章制度存在矛盾,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3.内部监督
在医院的正常经营中,利用有效的内部监督,可以提升医院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但是我国的公立医院实行院长责任制,导致医院内部的监督机制落后,审计人员进行工作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而且,有的审计人员素质低下,内部监督的作用不仅发挥不出来,可能会起反作用,做不到财务风险的监督控制。
三、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提升防范财务风险能力
1.改善医院内部环境
首先医院要培养医疗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升医疗人员的道德与技术水平,尤其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院管理者更新管理理念,加强财务知识的宣传,使医院有能力面对突发的财务风险。
2.强化控制活动
公立医院应该结合自身状况,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控制,保证国家的政策法规得到实行,促进医院的内部结构优化。在经济活动开展时,财务部门加大监视力度,确保每笔资金有迹可查。同时,医院加强内部部门的联系,通过合作确保经济活动的执行,对财务风险的关键点进行控制。
3.加强内部监督
在经营医院时,公立医院应该要明确财务的管理目标,提升审计人员的水平,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定期进行检查。内部人员要按时写检查报告以及评估报告,细化内部控制,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结束语
总之,医院遇到的问题都会通过财务风险的状况表现出来,只有加强医院内部控制,保证管理与审理的规范执法,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真实,才能提升医院的经营质量,树立医院在行业中的形象,增加医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所以,公立医院必须要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确保医院有能力面对财务风险的发生,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管新.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与预警[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03).
4.基层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研究论文 篇四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从当前医院的实际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在成本控制方面还缺乏动态化的控制与管理。在成本控制中,更加注重医疗临床科室直接成本的控制,而对医疗临床科室间接成本及辅助科室、职能科室运营成本却没有给予高度重视,也没有制定详细而具体的控制措施,成本核算和控制工作时常出现失控。同时,由于现代化技术投入不足,使得财务管理信息的收集、统计、传输等方面缺乏系统化与科学化,而且也没有对每个科室的实际耗材情况进行量化处理,导致成本控制缺乏有效性。
二、完善基层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全面贯彻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
加强基层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首先,要提高医院领导层对成本控制工作的认识,能掌握多元化财务管理手段;其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医院全体职工关于成本控制工作的宣传培训,使全体职工对成本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形成共识。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不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在工作中不断贯彻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相关管理部门则应该依据医院发展规划,确定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并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据此,对医院会计核算、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的一体化产生推动作用,最终使医院财务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只有提高思想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新制度的执行力,才能保证医院所有经济活动处在可控范围内,促进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全员参与,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医院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系统,采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方法,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优化财务管理环节,降低成本支出,发挥成本控制的功效。在构建成本控制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全面成本控制的原则,要对成本控制形成正确的认识。成本管理不仅仅是医院管理阶层的工作,需要全员都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中来,并要对人员经费、药品费用、医疗耗材、固定资产折旧及业务费用等进行全面控制,以强化成本预算,逐渐形成信息系统化、组织规范化及考核制度化的成本控制体系。
(三)科学预算,加大信息化投入
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离不开科学化财务预算工作的大力支持。医院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更新管理理念,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编制与执行制度。对预算目标进行分解,实行各科室主任负责制,突出工作职责,使医院各科室能够真正落实财务预算的管理规定。要加强风险监控和预算执行考核,财务预算收支需要调整时,应向医院相关管理部门提交书面报告,经过审批后,方可对预算方案进行变动,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由于成本核算工作内容较为复杂,涉及面广,为了提高成本控制与核算工作的效率、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要不断加强医院现代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为医院成本控制工作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三、结束语
5.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 篇五
合理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 根据《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2016—2020年)》要求,为进一步推进金山区深化医改相关工作,2018年我委按照本区实际,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合理控制区属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医改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完善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机制和绩效分配机制,规范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行为,降低服务成本,控制费用过快增长,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
6.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 篇六
分析评估系统
(2012年7月26日)
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切入点的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在县级公立医院补偿制度、人事分配制度、医保支付制度、药品采购制度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为确保对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有效监控、科学决策,推行一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析评估系统势在必行。
(一)运营经费补偿。对药品零差率销售减少的15%药品加成收入及在职人员工资的财政补偿。财政补助总额,其中药品零差率补助金额,医院在职职工的工资补偿金额,离退休人员补偿金额。
(二)院基建项目的补偿。医院迁建项目财政预计总投资金额,县级财政累计投入金额。
(三)核定医院床位及人员编制。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实际需求,科学核定了县级公立医院床位编制。按照床位与人员1∶1.6-1.7的比例核定了人员编制,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编制总数的80%。同比床位增加数量,人员增加数量。
7.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 篇七
1.1 公立医院的特征
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 公立医院是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单位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 有其自身的特点。公立医院的经营目标具有公益性、其重大事项的决定缺乏独立性, 公立医院多为集医疗、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组织, 其经营管理活动比一般企业管理更加复杂, 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非常高。
1.2 公立医院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个子集, 也是扎根在公立医院内部的审计机制, 是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的自我调控机制。内部审计通过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经营活动等进行的审查, 并做出独立、客观的评价, 就促使医院的管理更加科学化, 从而保证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的目标。它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就使得公立医院内外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审计机构职责有所要求。
2 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施
2.1 增值型内部审计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传统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和继承和拓展, 也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一次重大变革。在这个发展阶段上, 审计理念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内部审计目标既是帮助组织实现组织的目标;内部审计关注的焦点是组织的风险识别和防范;审计策略强调让被审计人员参与到内部审计中来, 并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 而且更要善于解决问题。总的来说, 为组织增加价值就是内部审计自身存在的价值。
2.2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施途径
内部审计主要通过提供咨询服务和监督, 以此达到减少组织损失并实现其增值的作用。目前,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已经拓展到企业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三大领域, 因此公立医院要实施增值性内部审计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在医院治理方面,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价值体现在内审部门以医院的目标和发展战略作为其工作的核心目标开展工作, 参与和监督院内的重大经济事项, 定期报告审计情况, 促进公立医院价值增值。
在内部控制方面,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的一个职能部门, 通过参与被审计部门的采购、建设、投资等经济行为, 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发现医院在经营活动中和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
在风险管理方面, 内部审计的价值体现在其通过审计工作, 向被审计部门和医院管理层所反映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并且去除风险管理的有效做法, 以此增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进而增加医院的价值。
3 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建立
3.1 评价内容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施评价即对医院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合规性、有效性和效益性进行的评价与衡量, 以此确定其在实施过程中是否遵循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且能够高效优质地完成审计任务, 以此实现增加组织价值的目标等。
3.2 平衡计分法
平衡计分卡是1992年由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提出来的。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基于战略的综合评价方法, 该方法将对内部审计的评价分为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 每个维度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具体指标, 平衡计分卡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实施情况的评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3.3 评价体系建立
传统的内部审计评价模型没能全面的评价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评价应该包括外部评价、内部评价和自我评价三部分。本文基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工作特点, 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评价主体的角度出发, 对平衡计分卡方法进行修改, 构建包括高级管理层、被审计部门、外部审计、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五个维度的评价体系 (如图1) , 并设计出具体评价指标。
3.3.1 高级管理层
这一维度的目标 (A1) 是:“为了实现医院价值增值的目的, 如何满足管理层的需要?”具体指标 (A2) 包括: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满意度和重视度;建设性审计意见/被采纳意见所占的比例;内部审计节省的费用;内部审计的成本等。
3.3.2 被审计部门
在公立医院内, 内审部门需要对基建、总务、采购、设备、信息、科研、财务等相关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和监督。这一维度的目标 (B1) 是:“为了保障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如何对被审计部门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具体指标 (B2) 包括:被审计部门关于内部审计的看法;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如何;审计建议的执行情况;审计工作对日常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内部审计节省的成本等。
3.3.3 外部审计
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 专业性较强, 需要和外部有资质的专业审计机构进行合作。这一维度的目标 (C1) 是:“如何与外部审计合作?”具体评价指标 (C2) 包括:与外部审计交流的频率;对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利用程度;内部审计的协调所能减少的外部审计时间等。
3.3.4 内部业务流程
内部业务流程是内部审计绩效的基础, 是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这个维度的目标 (D1) 是:“如何开展审计工作?”具体评价指标 (D2) 包括:审计计划完成的比例;重大审计发现和建议的数量;不同内容的审计流程;从接收材料到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限;争议的解决等。
3.3.5 学习和成长
随着新医改的深化, 公立医院的发展战略也要随之调整, 内部审计服务于医院的战略管理, 因此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一维度的目标 (E1) 是:“如何持续提高竞争力并创造价值?”具体指标 (E2) 包括:审计人员的专业和教育程度;具有资格证书的员工比例;审计经验;内部审计培训时间;内部审计人员参与重大审计项目的次数等。
4 结语
本文以公立医院自身的特征为基础, 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三个领域对内部审计增值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并以探索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的实施途径。为了确保增值型内部审计实施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本文以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基础, 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施评价进行了研究, 并在传统内部审计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和特点而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了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模型, 这也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的实施和评价起到了较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红英.对现代内部审计业绩评价模式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06 (04) .
[2]柯善华.浅议内部审计如何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J].当代经理人, 2006, 4.
[3]蒲丽丽.发挥内审作用增加企业价值[J].西部财会, 2009, 11.
[4]徐华.基于风险管理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实施[J].财会通讯, 2012 (03) .
[5]高文进, 刘介星.基于价值增值视角的内部审计功能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1, 4.
8.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 篇八
【关键词】医院;经济运营;评价体系
一、前言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发展,医院经济运营评价体系的构建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公立医院经济运营评价是对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过程的有效控制手段之一,它不仅有利于上级管理部门对公立医院进行客观考评,并且,通过对医院经济运营的评价,能够反映出医院的发展动态,发现其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医院及时解决问题并调整发展战略。此外,它能够实现医院现有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关于如何构建公立医院经济运营评价体系的几点研究:
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医院经济运营评价体系,应遵循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并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将医院效益评价、医院运营能力分析、医院偿债能力分析、医院发展能力分析和医院收益能力分析几个方面包含在内。
二、医院效益的评价
对医院效益的评价主要包括医院社会效益和医院经济效益两方面。首先,就社会效益而言,医院社会效益的评价主要应该从医疗卫生服务数量、卫生服务质量、效率、次均费用和社会满意度五个方面着手。通过这些指标的情况反馈,能够看出医院承担的公益性以及在患者就医负担方面取得的成效。其次,在医院的经济效益方面。医院经济效益的评价应主要包括万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万元净资产业务收入、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三项。这几项指标的变化能够反映出医院资产获得业务收入的能力。
三、医院运营能力分析
医院运营能力分析是指对医院资金周转状况的分析,具体包括固定资产运营能力分析、流动资产运营能力分析和总资产运营能力分析三项。而固定资产运营能力分析主要指固定资产的周转率,流动资产运营能力分析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药品周转率,总资产运营能力主要指总资产周转率。对这三项指标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医院的运营能力,还可以从宏观上分析医院各类资产的改变对医院整体运营能力的影响。
四、医院偿债能力分析
医院的偿债能力是指医院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一种能力,偿债能力的大小,标志着一个医院的财务绩效和发展趋势,足够的债务能力是保证医院能够及时偿还各种债务并持续稳定经营的基础。医院的偿债能力评估主要分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种。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包括运营资金、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三种。长期偿债能力是指偿还一年或一年以上债务的能力。医院长期债务偿付能力主要取决于医院固定资产的总额和长期负债的总额和内部构成。评价医院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是资产负债率,即医院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间的比率。其能够直观地体现出医院资产总额中负债所得所占的比率。
五、医院发展能力分析
医院发展能力分析主要指医院资产增长和收益能力增长两个方面。其中,资产增长情况主要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3个方面,其计算方法,都是以期初的原值加上当期的增加额。收益能力增长主要包括业务收入增长率和人均纯收益增长,其计算方法与资产增长有所不同,是以上期的收入加上当期的增加额。对医院资产增长情况和收益能力增长情况的分析,能够从整体上分析与评估医院的发展能力。
六、医院综合收益能力分析
医院的收益能力是衡量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部分医院采用的收益能力分析体系都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的经理首创并使用的杜邦财务分析模型演变而来的。在医院的实际运用中,它将医院运营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三项指标有机结合起来,最终通过一个整合的数据来综合体现医院的财务状况。医院综合收益能力分析,最终是指向医院净资产的收益率。医院净资产的收益率主要受业务收入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3个指标的控制和影响。业务收入收益率能够反映医院每笔业务收入所能获得的业务收支结余有多少,它对医院经营策略和控制成本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同样的,总资产周转率能够衡量医院每一笔总资产所能带来的业务收入有多少,它会影响医院的管理绩效和财务业绩;而权益乘数则是影响医院财务绩效的又一方面,权益乘数的高低,代表着医院净资产收益率和医院负债程度的高低。因此,医院管理者必须尤其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以便为医院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更好的管理医院。
七、总结
构建公立医院经济运营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是一个将财务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综合的过程。医院运营能力分析是医院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运营能力的正确分析和评估可以为医院的工作和发展提供方向;而偿债能力分析是保证医院稳定经营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能力是医院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医院制定发展战略的依据;而医院收益能力分析则是财务分析的重点和目的,在各项分析都明了有序的情况下,综合能力分析模型能够将各项信息综合起来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完整的医院经济运营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对医院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整体分析,实现医院资源的合理优化利用,最终实现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保障医院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郑淑华,构建公立医院经济运营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思想战线》, 2013(s2):79-81.
9.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 篇九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是公立医院财会制度的参照与根本,公立医院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又因行业特点拥有自身特色,但在医改背景下,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医院实际财务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衔接问题,在现有的制度规定或书籍中难以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近年来,随着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各家公立医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但各医院在日常实施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一些不协调之处,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财务人员对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理解角度有偏差,财务会计预算管理缺乏会计信息的支持与监督;医院资产管理缺乏可操作性,效益核算分析不健全等等。在对公立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关系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同时,发现其不协调之处,提出两者相协调的对策与建议,为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规范财务核算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提供了操作方法与研究方向。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重视管理会计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医院发展规模的扩大,对医院财务工作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高素质财务人员参与到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中。实际工作过程中医院普遍注重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将财务人员定位于行政后勤类,或者简单地认为财务人员就是简单的会计,从事记账、资金收付等日常工作,在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上并没有像对医疗人员那样重视;同时医院财务主管、业务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记账、报账等会计基础核算工作上,不注重医疗行业的发展和新专业知识的学习,长此以往,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医院财务管理中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竞争能力的提高。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活动中的智能作用,就需要很好地引入和完善管理会计,实现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为医院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以实现医院经济管理决策最优化。传统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是做记录、是“向后看”,属于一种专业技术,而不会大量涉及法律的、政策的、医院管理层决策所需要的很多功能等。而管理会计是“向前看”,以发展的眼光来规划未来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医院战略。管理会计从精细化角度设计指标,跟踪、调整直至优化组织结构。要求医院整合内部资源,做到精简高效,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目标清晰,发挥内部组织结构的协同效应,实现财务精细化和管理精细化。同时,管理会计中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差异分析等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医院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绩效考核的效果。总之,管理会计是实现医院价值持续增长科学而有效的理论体系,是整合和梳理医院的临床业务流程、财务会计、经营管理的系统工具,有助于实现医院各种资源的统一运作、共同实现医院价值最大化。
二、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医院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在维护公益性的前提下,强化日常经济活动,调动各科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格预算管理要求,实现医院总体收支平衡。要从根本上解决医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协调好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关系,财务制度解决好怎样开展预算管理,会计制度解决好如何开展预算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转变观念。医院管理者及财务工作人员应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观念,通过预算编制掌握医院现有资源配置情况,将医院的一切医疗活动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来,有效组织医院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医院战略目标。
二是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制度是规范,是基础,是保障。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能保障预算工作有序开展,有效克制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将预算工作落到实处,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三是要优化基础会计数据信息。首先,对医院总预算目标进行合理分解,采用“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步汇总”的编制步骤,层层落实到有关部门、科室,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科室加强预算管理,提高科室经营管理水平。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尽快推出适合医院的预算管理细则,以单位财务会计数据信息为基础,结合本单位预算编制需要设计出行之有效、简单易懂的预算编制填报表。其次,对临床业务科室进行必要的预算编制培训,强化预算控制意识。最后,以预算的执行情况、执行业绩为标准进行绩效评价。财务部门根据月度、季度财务报表、收入支出明细表量化分析各职能科室及全院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发挥相应的会计监督职能。年终确认相关科室预算管理业绩,将预算评价结果与年终医院绩效评价相结合,奖惩到位。
三、加强资产管理,完善资产核算办法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图书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实物管理,不提折旧。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理解为购买图书应作为当期费用处理,同时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图书卡片或明细辅助账,进行实物管理。
在建期购进无形资产的过程中,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没有明确其成本归集的途径,实际操作中应在“在建工程—设备安装”科目中进行归集、核算。加强对固定资产改扩建当中资本化支出的管理及核算,严格执行制度及各项规定中的资本化标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严格资产清查及报废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并根据公立医院的性质、规模按年总收入划定不同比例的坏账计提比例。借鉴企业的报表分析模式进行细化,认真编制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报告,加强对设备效益分析的宽度和深度,综合各部门医疗设备资源,做到资源共享、有效利用。
四、硬化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
《医院会计制度》明确了成本的调整、编制、执行等工作程序,将收入和支出费用都纳入成本的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医院成本费用的分摊方法,各个医院的做法不同,势必造成各个医院的成本差异较大。为了配合财务制度中对医院成本管理的要求,会计实务中对各项支出、成本费用的核算入账要尽量细化,科室要准确,能用实际发生数的尽量用实际发生数,需要进行分配的成本费用要尽量选准参数、选准比例进行分配。要严格区别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的界限,只有做好这些会计制度中的基础工作,才能使财务制度中的成本管理突出效益性原则,才能通过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成本。
建议从制度层面根据医院类别、规模等因素对医院成本费用的分摊、计提、核算做出规定,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医院间成本核算的可比性,更能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度,从而完善医院成本核算制度。
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及时发现成本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把握成本构成及其变化规律,为医院改进成本核算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完善成本分析体系、信息反馈体系和责任考评体系,通过建立医院成本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使成本费用开支与部门、科室、个人利益相联系,促使各部门、各员工转变观念,强化成本管理意识,降低医疗运营成本,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同时,以财务制度为纲领,会计制度为工具,建立一套合适医院的成本管理评价体系。
五、改进和完善风险评估和财务报告体系
《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的对外投资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相应地在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及会计监督上,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外投资的成本、收益、回收等各个环节需要严格按要求,会计人员要加强责任心,提高管理素质,核算水平,发现问题及时反映,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财务报告是以日常的会计核算为基础,没有以会计制度为准绳的严密的会计核算,不可能有实用的财务报告的出炉,不可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经营信息。所以,会计人员在处理医院各项经济事项时一定要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即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谨慎性原则、配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按实际成本估价原则。
10.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 篇十
第三方审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资金预算安排及执行情况
公立医院年度财务报告审计,是贯彻医院财务制度的具体要求,是保证医院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需要,是实行医院财务决算公开的要求。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财务制度>的通知》(财社[2010]306号)、《青岛市财政局、青岛市卫生局关于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财务报告制度的通知》(青财社〔2014〕2号)要求,开展公立医院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工作。
2016年,纳入我市公立医院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范围的市属公立医院共计13家,其中综合医院8家,专科医院5家,包括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青岛市中心医院、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青岛市口腔医院、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青岛市胸科医院、青岛市传染病院。
2016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40万元,实际执行37.01万元,执行率92.53%,剩余2.99万元已上交财政。资金使用全部用于公立医院第三方审计费用,专款专用,资金使用符合预算确定的支出用途。
二、专项资金设立及项目绩效情况
我市于2015年设立公立医院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公立医院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费用。设立的政策依据主要包括:(1)《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财务制度>的通知》(财社[2010]306号)第七十条“医院应当按月度、季度、年度向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和财政部门报送财务报告。医院年度财务报告应按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
(2)《青岛市财政局、青岛市卫生局关于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财务报告制度的通知》(青财社〔2014〕2号)规定“对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全面审计。财政、卫生部门应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所辖市级、县级公立医院财务报告开展年度审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度财务报告可参照开展第三方审计工作。上述报表检查工作中,按规定聘用社会中介机构发生的工作费用,从各级财政安排的支持公立医院改革的资金中列支。”
本项目主要实施内容是从市财政部门中标中介库中,由市财政、市卫生计生委联合选择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青岛分所、青岛海晖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对委属13家委属公立医院2015年度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计,包括2015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和2015年度收费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2016年对13家市属医院全部进行了专项审计,提报了13份年度财务报告专项审计报告、2份大型设备审核报告。通过第三方审计,核实了医院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财务信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为医院决算公开、医改及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了真实、全面、可靠财务报告。
三、采取的措施
11.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医院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考核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医院绩效管理成为近年来推动我国公立医院创新的重要理念和工具。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引导公立医院各部门及员工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绩效,全面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在我国,随着对医院绩效管理认识的逐步深入,已经在推动着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等公立医院管理领域中的创新,特别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09年9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 ,明确指出从2009年10月1日起,将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因此,研究医院绩效管理的有关理论和实践,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探索新医改上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内涵
“绩效”一词,最早用于社会经济管理方面,后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广泛应用。运用“绩效”来衡量医院活动的效果,所指的不单纯是一个效率效益层面的概念,还包括服务、技术、质量、安全方面的考核。一般说来,绩效就是指工作所达到的结果,这种结果应该是指那些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的,在追求这种结果的过程中应该强调过程的合理性,否则就可能误导员工“不择手段”地追求结果。应该注意追求结果的行为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并且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其他因素也要有客观的评价。
医院绩效管理是现代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系统地对一个医院或员工、团队的行为及结果进行规划、评估及改进的管理过程。事实上它超越和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绩效评估的概念,绩效评估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绩效评估将与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反馈和应用一起构成医院绩效管理的全过程。
因此,从层面上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内涵:
第一,微观方面。绩效管理是对公立医院工作人员工作业绩、贡献的认定;
第二,中观方面。绩效管理是医院各分支部门及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等公立医院,如何履行其被授权的职能、服务的质量等;
第三,宏观方面。绩效管理是整个公立医院的绩效测评,一般来说,优秀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应具备5个基本要素:即组织战略的清晰性、目标的挑战性及可衡量性、保证目标实现的高效组织结构、有效的绩效沟通,绩效评估与反馈机制及迅速而广泛的绩效成绩应用等。
从程序上而言,绩效管理包括四个程序:
第一,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程序中的第一个环节,指定绩效计划的主要是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
第二,绩效实施与管理。制定了绩效计划后,被评估者就开始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对被评估者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对绩效计划进行适宜调整。
第三,绩效评估。依据预先制定好的计划,领导对下属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绩效评估的依据就是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关键绩效指标。同时,在绩效实施和管理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能够说明被评估者绩效表现的数据和事实,可以作为判断被评估者是否达到关键绩效指标要求。
第四,绩效反馈面谈。评估者与被评估者进行一次面对面地交谈。通过绩效反馈面谈,使被评估者了解评估者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从而改进以后的工作。因此,绩效反馈面谈是绩效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绩效评估的本身。绩效评估的结果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存档的,而没有反馈就根本谈不上使用。没有反馈的绩效评估起不到任何作用。
2.我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方式
(1)内部的考核方式
目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方式主要以内部考核为主。具体为给科室一定的指标 (包括质量指标、成本指标、效率指标、科室管理、药品管理等),对完成任务的按一定比例作为科室分配,其实质上起到了一定的绩效考核作用,但在此考核的体系中,经济指标的权重过大。
(2)外部的考核方式
建立医疗机构的外部公众评价机制是我国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是突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诸多难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尽管目前还没有就医疗机构应该提供哪些具体的外部信息达成一致,但随着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监督和医疗机构信息公开的呼声将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压力将迫使医疗机构改变目前满足于自我监督和行业内部监督的现状。公立医院绩效的外部指标主要包括财务状况、市场份额、患者感知的医疗质量及其满意度。
2.2我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很多的内容难以量化,有的甚至不能量化,而需要量化并可以量化的内容研究,则要求研究者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数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统筹学、概率论、心理学、行政学、法学、战略学、人力资源等,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错综复杂,研究难,见效慢。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对该领域从基本概念、作用程序、实施原则、实际操作过程以及综合使用等都没形成共识,对国外医院绩效考核的理念与实践也缺乏系统的介绍和研究。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成熟的实践经验致使我国学术界和相关机构对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还处于较浅层次,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不成熟状态。
2.2.2制度化、规范化程度不够
我国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没有专项的制度和专门的考核机构。在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制度方面,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作为应用的法定依据。许多医院的绩效考核,也有一大本考核手册,但是大部分都出于形式,这其中的问题,除了认识没到位、领导重视不足外,主要方面就是考核的内容设计和考核构建等几乎没有重点,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更没有形成制度化。其次,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缺乏对医院绩效的持续性测定。传统的体制僵化不全,导致我国公立医院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的制度基础。
2.2.3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健全
实践中,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标准主要还是以量化的经济指标为主,包括质量、成本、效率等一系列指标,过分强调内部指标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满意度类指标、学习与发展类指标等与内部指标联系密切的其它各方面指标。在这种只侧重经济指标增长的指标体系引导下,为了追求效益、利润而引起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把注意力放在医院行为短期内产生的效益和效果上,忽视了为此付出的巨大成本和昂贵代价。
2.2.4考核的方法不科学.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践中往往侧重于医院内部的考核,大多是上级对下级的考核,由于信息不对称,不仅无法进行考核,而且各个部门由于考虑自己的利益,无论是材料的收集还是处理、分析都存在“暗箱操作”,从而影响整个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严重缺乏外部的中介组织、社会公众以及专家学者对公立医院以及医院内部的考核。特别是缺乏专家学者的考核,这些人大都掌握专业知识,信息面较广,又与考核的对象没有利益冲突,更能给出客观公正的结果。
3.我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完善
3.1考核方式的改进
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方式主要包括二种:内部的考核方式、外部的考核方式。目前及其今后一段时间,内部考核方式将仍是医院绩效考核的主流,外部考核方式只能成为其辅助,但立足长远来看,外部公众考核,特别是专家学者考核应是我国医疗机构管理绩效考评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以往研究往往关注医院内外部绩效指标中的1类或者1个,因此对医院不能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价。比如,单纯用患者满意度来评价医疗机构的绩效,其优点是患者是医院的顾客,评价主要体现了市场对医院的评价,但是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不对称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患者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不能对医疗机构内部的绩效加以评价。再比如,在医疗卫生行业比较流行的“结构—过程—结果”分析方法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全面的评价方法,但其有利于高级别的医疗机构。 因此如何综合内部和外部的绩效指标,通过衡量内部质量指标和成本指标、外部指标中患者感知的医疗质量指标和患者满意度、内部效益指标和外部财务指标,以及内部和外部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来全面评价医疗机构,就成为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一个选择,但基于医院内部考核和外部考核综合的复杂性,这一综合方式的改进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3.2评价指标的改进
公立医院绩效主要包括二个方面: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本文认为,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医院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医院通过不断改进自己的制度安排来实现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并且由于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有着重要的相关关系,因此绩效考评过程中应将二方面的指标同等对待,不能厚此薄彼。
公立医院绩效评估不仅要有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服务意识,更要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以什么样的标准对医院绩效进行评价是开展医院绩效评估的关键。科学发展观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标准,但却指出了评价标准的一般原则,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原则可作为我们制定公立医院绩效评估标准的一般原则。
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注重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相应的指标。如注重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公立医院绩效不仅体现在其对医院效益的影响,还体现在为民服务、普惠人民等多方面,因此,衡量公立医院绩效,不应仅仅根据某种单一的经济指标,而应依据经济的、社会的、人的、环境的一系列综合指标;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在公立医院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考核以下指标:医务人员的培训费用指标、公众的素质标准、文化发展状况的指标、为病人的健康恢复和人的发展所付出的成本指标、公众的满意度的指标、民众的心理、舒适感指标等。
3.3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
目前对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不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平衡积分卡绩效评价体系,业务流程再造(BPR)绩效评价体系,Medori和Steeple的绩效评价体系。
3.3.1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
平衡积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在围绕公司战略的四个视角的基础上:(1)财务视角:从股东角度来看,企业增长、利润率以及风险战略。(2)顾客视角:从顾客角度来看,企业创造价值和差异化的战略。(3)内部运作流程视角:使各种业务流程满足顾客和股东需求的战略。(4)学习和成长:创造一种支持公司变化、革新和成长的战略。
3.3.2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理论是当今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BPR理论于1990年首先由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大师,原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汉默先生提出。根据Hammer和Champy的定义,业务流程再造(BPR)就是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公立医院业务流程再造是指运用现代管理学思想、经济学的市场机制原理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把公立医院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彻底的重新思考与重新设计,以使医院的成本、医院的医疗资源与支出、医院的服务质量、医院效能与效率都具有可量化的苛刻的标准,最终达到医院行为、业务流程的戏剧性改变。由于以前的业务流程其工作节点是分布在不同的科室和部门,这样不利于绩效考评过后的绩效反馈和改进,而通过将相关业务节点集中在一个业务流程中,绩效考核将集中体现具体业务的工作情况,这便于引起团体内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主性,也可以激发医务人员不断改进自己绩效,促进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实现环境。
只有先进行流程再造,从而改造组织机构内部管理,才能够提升组织绩效。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公立医院,现有的绩效管理工作特别是绩效考评工作都是在业务运作流程的框架下实施的,很多组织很难有效的实施绩效管理,其中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出现绩效考核扯皮推脱的现象,同时,业务流程的设定也影响了具体的绩效考评体系的设计,进而影响考评结果。
如我国当前进行的新医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均是对医院的业务流程改造的探索与实践。
3.3.3Medori和Steeple的绩效评价体系
Medori和Steeple提出包含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和审核的框架,框架分六步:(1)确定制造企业的战略和战略需求(包括消费者需求);(2)战略需求与竞争优先原则相匹配;(3)从一系列评价方法中选定一个方法;(4)对现有的和拟选用的评价方法进行审核;(5)评价方法的执行,提供了8步骤计划来实施新的评价方法;(6)定期的维护,对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周期性回顾。该体系的缺点是预先选定的评价方法会过时,企业的战略需求与绩效评价表格中的竞争优先原则很难关联在一起。
该框架的优点在于能够从众多绩效评价方法中选优,并不断地进行优化,以逐步实现评价主体所设定的目标。该方法体现了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本身的动态过程,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是,将该体系用于医院绩效评价与管理的研究甚少,尚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4.结论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逐渐补充、改进和完善,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提高了公立医院工作的规范性和计划性,公立医院的管理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公立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取得了一定成效。绩效管理在医院新医改中的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充分证明了它对公立医院的重要性。
4.1公立医院绩效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指标,医院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落实医院绩效管理中各项指标,加强基础质量管理,建立动态环节质量控制体系,强化终末质量,使医院在质量中求效益、在质量中求生存,以“优质、高效、低耗、为人民服务”为目的推动其持续发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初衷与归宿。
4.2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能够让医院明确今后改革的努力方向,因此,以什么样的标准对医院绩效进行评价是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的关键。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指标体系曾经给我国的医改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消极影响,继续开展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其落脚点必须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医发[2005]104号)[Z].,2005-03-17.
[2]史自强.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
[3]蔡志明 陈春涛 王光明 王琦 卢祖询.绩效、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基于对建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有借鉴作用的述评[J].中国医院,2005,(3):67-71.
[4]尹爱田 李曙光 张兴旭.对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评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69-171.
[5][美]联合委员会国际部编.陈育德 王羽 陈同鑑译.医院评审标准.第2版[S].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9.
12.公立医院负债风险控制机制分析 篇十二
负债经营并非完全不可取, 适度的负债可以加快医院的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但巨额负债则会引起医院经营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危及医院的发展和建设, 更加有损医院内部的和谐。因此, 合理地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和特点, 进行负债风险评估, 平衡好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负债经营之间的关系, 是保证公立医院良好发展的关键。
1 引起公立医院负债的原因
公立医院负债的原因有很多。具体体现在医疗制度、医院管理制度、负债风险防范机制建立的不完善, 医疗环境的限制, 医院不合理扩建和设备引进等方面。掌握医院负债经营的原因, 就是找到了其管理不当或者亟需改进的源头, 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改善、扭转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现状。
1.1 部分公立医院的经营目标和定位偏失
在医疗事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很多公立医院随势盲目扩建, 但其筹集资金的渠道其实还并不完善, 在忽视负债额度的情况下, 修建新的大楼、引进大型先进医疗设备、盲目扩大医院的规模, 将资金希望寄托于政府的财政支持, 却没有相应有效的化解债务的方式。长期如此, 容易形成为了化解债务而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恶性循环, 不利于减轻民众看病负担的医改政策的落实。
事实上, 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政府支持的想法是不对的。根据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 改革开放32年来, 我国医院以每年平均14%的速度发展, 远远快于国民经济8%的发展速度, 与此同时, 政府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却由2000年的15%下降到2009年的7%, 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3]。在这种情况下, 公立医院首先应当建立合理稳定的筹资渠道, 在设立合理的负债额度和进行经营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进行有目的地扩建和设备购入。
1.2 医疗环境造成的医院负债
社会上“看病难, 看病贵”的呼声日益高涨, 医患矛盾也愈加严重, 而医患关系的恶化也是影响医院良性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社会民众对医院和医生的不信任, 媒体过度夸张和恶意歪曲事实报道以及医闹的不正之风等都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营, 还常常因此产生不合理的巨额赔款, 给医院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医疗制度的不完善也在很多情况下使医院扮演了尴尬的角色, 医疗欠费已经成为医院经济负担的一个方面。为了顾全医院的声誉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对一些贫困患者拖欠医药费的回收遥遥无期, 导致一些人钻空子恶意拖欠医药费。当遇到重大伤亡事件, 灾难事件等突发情况时, 医院往往尽全力予以救治和帮助, 有时却成本无归。
另外, 由于目前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状况并不稳定, 政府要应对医疗、教育、农业、房地产等多方面的挑战, 财政已然很紧张, 银行的贷款利率不断增高, 加之民营医院因经营模式更为灵活、自由, 越来越具有市场竞争力, 公立医院的经营确实面临严峻的挑战。
1.3 公立医院负债风险机制不完善或缺失
医院想扩大经营, 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政府贴息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发行债券等方式实现医院资金筹集[4]。在确定医院是否有扩大规模的需要时, 评估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选择适合医院自身的多种筹资渠道, 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负债经营风险和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许多医院正是由于缺少完善的负债经营风险和预警机制, 盲目进行投资, 最终进入了巨额负债的困境。从财务风险初露端倪到逐步发展成严重负债的困境, 通常在财务记录上是可以被发现并及时避免的, 通过医院财务情况的各项指标和业内比较, 可以较准确地评价医院的财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建立一个健全的负债风险和预警机制, 在预防和及早遏制恶性负债中具有明显的作用和优势。
2 控制公立医院负债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从上述公立医院负债原因分析可以看到, 政府的政策出台、资金支持、国内外经济和医疗环境、公立医院自身的管理制度完善程度、医院建设是否合理等诸多方面都有待改善和提高。事实上, 解决这些问题, 并非仅仅是从医疗行业内部着手, 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乃至全球的方方面面, 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 要在短期内看到成效, 公立医院应当首先从自身漏洞补起, 从医院内部问题开始解决, 尽量完善管理制度。而政府作为公立医院的重要后援, 也应该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关心, 尽力帮助公立医院走出困境, 使之获得更好的发展,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1 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应当增加, 部分政策和制度有待调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的公立医院有三大补偿渠道:财政补助、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加成。目前, 政府对医院投入相对不足, 年财政补助一般只够发放几个月的工资, 医院日常运行只能靠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加成[4]。医疗界和整个社会对于“医药分开”的呼声越来越高, 的确, 以药补医的弊端确实非常多, 不仅容易出现很多管理漏洞, 也是造成“看病难, 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利于医院的良好声誉得树立和医患关系的和谐。
从政府支持方面来看, 政府投入资金太少是造成后两种渠道成为医院主要收入的重要原因, 也是引起一系列医疗纠纷和社会问题的原因之一。当医疗服务收费和有限的药品加成无法满足医院发展建设和日常开支时, 公立医院的负债经营就变得无法避免。从逐年下降的医疗投入比例来看, 政府目前对于医疗事业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 单单靠医院自身的调整并非长久之计, 政府的重视和加大投入、调整医药政策等措施迫在眉睫。
2.2 公立医院应该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负债经营风险和预警机制
2.2.1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当完善。
控制成本、防止漏洞是财务管理非常重要的部分, 管理制度则是整个财务管理的总原则。如果制度本身存在漏洞, 那么或多或少的物资、流动资金流失, 重复支出等问题必然存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内容和目标, 要求医院进行成本费用控制, 而成本费用控制的效果又直接影响着医院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5]。医院的现金管理、仓库管理、固定资产评估、账目管理等方面都是医院的财务日常工作, 应该做到科学管理。如,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网络化监管, 在网络的透明监督管理下, 可避免因重复支出、内部人员谋私利、物资冗余、过度支出等引起的成本过高。同时, 也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进行统一的培训, 使财务人员对医院的负债风险提高警惕性和敏感性, 具有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正确地评估收益与风险, 做到合理负债, 理智投资。
要防范负债风险, 关键是控制负债规模, 保持合理的负债比例。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偿还能力和经营分析的重要指标, 资产负债率过高, 表明财务风险太大;资产负债率过低, 说明财务融资杠杆作用不够[1]。适当的负债对于公立医院来说, 既能够推动医院发展, 缓解医院暂时的资金压力, 也能够有效利用社会资金, 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医院内部应该建立起一个合理评价负债风险的体系。负债风险不是一两个指标的问题, 而是反映在多方面、多指标, 因此, 负债风险评价体系应从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例如医院的盈利、成本、公益性等, 合理计算负债率、收益率, 为决策者提供最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决策依据。此外, 由于医疗服务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如果仅仅对医院的某些最终目标进行考核, 医院和医生有足够办法在投入和生产环节规避监管。例如, 仅把医疗费用作为控制指标, 医院可以通过拒绝服务、挑选病人等办法来应对考核;把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 医生会费尽心思讨好患者, 甚至可能满足病人某些不合理的要求。因此, 对医院的投入环节、生产环节进行直接监控的效果更好。政府应有足够的权威和手段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违反区域卫生规划, 超标配置高新技术、设备, 违规对外投资等行为进行管理。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决定了其对政府的依赖性, 也决定了其更注重于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收益。在国家财政困难及补偿不足的情况下, 加快发展速度, 适时、稳妥、科学、严谨地进行负债经营和管理, 用负债经营产生的超前效益作为医院内涵发展的补偿是可行的, 也是可以探讨和总结的[6]。在目前的经济条件和医疗环境下, 需要做出的努力仍很多, 政府对于医疗事业的投入应当增加, 医疗政策的不完善之处亟待调整, 而公立医院自身的诸多弊端也应该一一找出, 并尽快解决, 只有正视问题的根源, 才能真正遏制过度负债经营的发生。从社会环境来看, 医患矛盾仍然是制约医疗事业发展的极大障碍, 然而上述的问题又是医患矛盾的源头。这些都需要政府、医院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敖检根, 万贻平.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风险规制[J].中国卫生经济, 2012, 31 (1) :79-81.
[2]何佳颐.为医院负债经营把脉[J].中国医药指南, 2007, 5 (12) :26-27.
[3]刘英萍.试论公立医院负债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管理观察, 2010, 30 (24) :274-275.
[4]王宪卿.浅谈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风险与预警体系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27 (24) :107-109.
[5]王昕, 郑绥乾.我国公立医院内部经营管理改革举措的前沿观察[J].管理现代化, 2010, 30 (4) :8-10.
13.公立医院改革范文 篇十三
一、院领导名单
二、上海市中医医院接待服务人员名单
三、上海市中医医院出席座谈会人员名单:
医生代表:董耀荣主任、张长明医生 护士代表:王岩梅护士长、王娴护士长
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调研工作会议议程
一、时间:2011年5月4日上午9:30
二、地点:上海市中医医院病房三楼多功能厅小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
1、陕西省宝鸡市口腔医院党委书记侯林荣;卫生部医管处陈虎、许栋专家;
2、市卫生局医管处晏波处长、高秋韵副处长、陆廷岚老师、陈小丽老师;
3、上海市中医医院党政领导;相关职能科室、医生代表及护士
代表
四、议程:
1、院领导班子陪同专家参观我们门诊大厅及门诊一站式付费
2、党委书记孙虹书汇报医院工作
3、医务职工座谈会
14.公立医院改革总结 篇十四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院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医院医疗工作实际,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重点,以多元化办医为主要方向,以改革促发展,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取消了“以药补医”,群众就医流程、就医质量、诊疗环境得到全方位提升,医院发展充满活力,各项综合改革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2013年医院综合改革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做法
(一)改革补偿机制。
1、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医院有各种药品558种,基药占基药目录总数57%,销售额73%,基本药物均在甘肃省药品基准招标平台进行集中采购、配送,自2013年2月1日零时起,对全部558种药物均实行零差率销售。截至11月20日,共零差率销售药品359万余元,其中基本药物262万余元,减少药品加成54万余元,截至11月20日共购进西药、中成药336万元,其中自5月份以来网上招标平台采购197万余元。当月省级平台采购率也有5月份的0增加到11月的99.88%。
2、调整改革收费方式和项目价格。积极推行“先住院、后付费”的就诊模式,严格执行市县新农合的管理。加大对门诊“大处方”的检
第 1 页
查力度,每月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和检查,对不合格的处方进行处罚,并和绩效工资挂钩,改变患者看病贵的问题。实施“双降、双控、双规”行动。降低了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降低了高价值卫生耗材使用比重;控制医疗成本、控制人均住院次均费过快增长;规范检查和用药行为,规范临床路径和治疗项目。调整降低了二十余项服务价格,切实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3、强化措施,规范药品采购供应。近年来,我院积极进行收入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药品比例,提高收入含金量,增加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抗风险能力,使患者以最低的费用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一年来,我们将部分价格高,有普通药可以替代的新药品种清理出药架,对使用量大、金额多的药品进行了招标采购,有效降低了药品价格,让利于病人。同时严格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落实处方点评制度、药事咨询制度、临床药师查房制度、纠正滥开检查、开大处方的行为,制定了以常用药物为主的《基本用药目录》,在用药结构和用药范围上,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和控制,建立临床用药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高档药品的使用,使药品比例持续下降,有效控制了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较好地实现了医院经济“软着陆”,医院财力明显增强,经济状况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社会对医院价格的满意度逐渐提高。
(二)、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是我院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第 2 页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模式。
1、用人制度方面。全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落聘待岗制、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工资浮动制”的内部管理机制。
(1)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制定了《岗位设置聘用管理办法》,规范设置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岗位。按照《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和上级有关部门规定,实行全员聘用制,与全院职工签定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2)实行中层科主任竞聘上岗。为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医院发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和强化竞争机制,提高中层领导的整体素质,优化中层队伍结构,促进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医院与今年8月对中层科主任、护士长进行了公开竞聘,共有38名同志报名参加竞聘,通过笔试、竞聘演讲、民主测评、竞聘人员小组综合评定等程序,最后有28名同志择优上岗。确保了中层干部选拔的公平、公开、公正,也使得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
(3)实行人才内部培养机制,每年制定中层干部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年培训15次,以此提高全院中层干部的科学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在工作中能更好的发挥带头作用。
2、职称评聘方面。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开制度,引入
第 3 页
竞争机制,制定、完善符合医院实际的评聘标准,先后制定出台了《医院专业技术职务竞聘上岗实施方案》、《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院内聘任实施方案》、《合同制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考核竞聘上岗实施方案》,更好的调动了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评聘工作真正做到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科学量化。
3、人才管理方面。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人事制度精神,按照医院同工同酬实施方案和临聘人员考核办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强化岗位、淡化身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对签订劳动合同满五年且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条件的人员进行考核,年内又有五名同志为我院的同工同酬人员(现有十名同工同酬人员)。
4、严格考核,科学分配。为了加强综合绩效考核,突出服务质量、数量和职业道德,我院建立了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的收入分配办法,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机制,收入分配以工作岗位性质、工作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工作数量与质量等业绩为主要依据,制定了详细的绩效考核方案,此方案体现了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效避免了平均分配,并且在医院职工大会上通过。
(三)、强力推进中医药内涵建设 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年来,医院在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国家《农村中医药工作指南》,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不断强化中
第 4 页
医药内涵建设,尤其是通过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及创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活动和迎接全国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工作,把提高医疗质量放在突出位置,使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1、明确发展方向,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长效机制 为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医院将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业务能力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等列入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了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具体工作方案。在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激励机制,将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作为科室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有效保证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在临床工作中的具体发挥。
2、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合理优化配置中医药人力资源 我们通过大胆引进人才、推介知名中医、鼓励以师承方式继承老中医经验,选派三名中医骨干到北京中医药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山东济南武警学院进修学习等方式进行人才储备和培养,目前医院拥有一批医术精湛、素质高尚的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使中医药人员队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同时,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促进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培养和提高,一是组织各级各类人员开展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开设院内中医药知识培训大课堂,定期举办了中医药知识讲座20余次600余人参加及中医药基础知识竞赛
第 5 页
活动三次参加人员共250余人次。二是建立并认真落实中医师承制度,着力提高青年中医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三是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诊、查房、中医经典等活动。四是选派28名中医骨干参加中医药院校中医经典理论及临床应用培训。五是邀请何天有等十余名知名中医专家到医院讲学。六是承办了由针灸学会主办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为全院开展中医药知识学习和交流打造了良好平台,有效的提高了全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3、加强中医特色病证诊疗管理。为了规范特色病症中医诊疗常规,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各临床科室根据专科疾病谱,制定了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在临床诊疗活动中认真执行,对各病种诊疗方案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定期进行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并不断进行优化改进,使临床中医诊疗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4、积极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服务。非手术科室积极开展以中医药内病外治、专病专药等为主的中医诊疗技术,如中药穴位外敷、醒脑开窍针刺疗法、中药涂擦、足浴等。各科室开展有中药足浴、中药热腌包外敷、熏洗等中医诊疗技术,针灸推拿重点专科开设了以针灸、推拿按摩、理疗、中药熏蒸、热敷、针刀等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技术。目前医院开展的中医诊疗技术项目达60种,门诊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门诊人次的13%。门诊中药处方比例达59.8%,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为49%。并建立了疑难病症集中
第 6 页
管理制度,成立了中医疑难病症会诊专家组,使中医药在防治疑难、慢性疾病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5、建立医院对口帮扶关系。为了响应卫生部提出的“城市医疗资源逐步向基层医疗机构转移”的号召,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诊疗服务,医院与马坡、银山、等几家卫生院建立了帮扶、协作关系。这项举措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推动了县乡医院人才、技术、管理纵向流动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综合医疗技术水平,改善了县内群众就医质量。
6、合理配置中医诊疗设备。根据各科室中医药工作开展需要,先后配置了足浴盆、火罐、神灯、艾条、蜡疗仪、熏蒸仪、等中医诊疗设备48台件,有效保证了临床中医诊疗工作需要。
(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中医药文化氛围
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严格按照《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具体要求,制订了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大纲,围绕“核心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体系、环境形象体系”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确定具有中医特色的医院宗旨、办院方针、建筑风格等。以“格物正心、和谐奋进”为院训,培养以传统文化精髓教育和陶冶职工情操,培养医院医患、护患、员工之间、医院与社会能够和谐相处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奋勇前进、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使中医药文化元素得到充分展现。为了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
第 7 页
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医院建立了完善的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制定了具体的员工行为规范、言语仪表规范和特定礼仪规范,并积极开展了医院文化知识培训,使“承古纳今,精医厚德”的医院使命和行为规范落实到每一项医疗服务活动中。组织举办了以“医院文化、员工手册”等内容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建设了中医文化墙,并充分利用医院网站、县电视台等宣传平台,介绍普及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特色,经常性深入到贫困村、对口支援卫生院开展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加深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营造全民关注中医、信赖中医、学用中医的良好氛围。医院通过强化中医药内涵建设,明确以中医药为主的发展方向,在业务能力、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专科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使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在推动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1)健全和完善医院必备质量管理组织。根据创建评审标准,建立健全了“层次分明、职责清晰、功能到位”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对“医疗质量、病案管理、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输血管理”等专业委员会的人员组成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完善了各委员会的工作制度,使各自的职责与权限范围进一步得到明晰。
(2)对照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标准,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进一步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修订完善
第 8 页
了医院各级各类规章制度,狠抓了医疗核心制度、各项操作规程的落实。并形成了严格的督查奖惩机制,实施了一系列保证医疗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3)认真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加强了对病历质量的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一是不定期抽查运行病历,多次组织督查病历质量,对不合格的病历通报批评,并给予经济处罚。二是各科主任对住院病历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及时纠正病历质量问题。三是质控科对归档病历进行终末质量检查,每月对病历质量情况进行小结并通报全院。四是病案管理委员会加大了管理力度,针对病历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制定了整改措施,督促及时整改。
(4)认真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级医师查房的质量,与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息息相关,只有三级医师查房质量的不断提高,才能保证医院整体水平的发挥,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院工作的健康发展。根据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重新完善了三级医师查房要求,实行了分管院长业务查房制度,加大了对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有效地提高了我院的诊疗水平。
(5)坚持推行“
四、八”个排队制度,有效防范过度医疗。每月在晨会上对“
四、八”个排队制度进行通报,力争做到奖罚分明,督促医师规范用药、合理用药。
(6)加强了临床用血管理工作。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进一步
第 9 页
规范了临床用血程序,减少了病人用血流程,提高了临床用血效率,完善了工作职能,严格执行配血和输血各项操作规程。在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的前提下,全年输血量较去年有所控制,无一例输血差错事故发生。
(7)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一是注重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作用,明确了职责和工作方法,各质控小组每月进行信息交流,提高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对抓好环节质量控制起到了促进作用。二是将分级护理制度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标准和方法贯穿到护理质量考评中,严格执行等级护理制度及考评标准,按等级护理要求落实护理措施,重点加强了新病人及危重病人的巡视工作。三是加强护理文书的规范书写,认真执行《甘肃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加强对护理记录的环节质控,提高了护理文书的内涵质量。四是坚持护理质量考评,采取随机与定期相结合,每季度组织全院护理质量交叉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点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兑现奖惩。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由于全院护理人员的辛勤付出,我院的护理工作在省市检查验收中多次获得专家的好评。
(8)、抓好医院行风建设,认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按照卫生部“八项行业纪律”和省卫生厅的相关要求,我院积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始终保持公正廉洁的优良作风,积极完善医德
第 10 页
医风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工资、职称晋升和评先评优挂钩,加大了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投诉医德医风问题的,医院将患者测评结果与医务人员奖惩直接挂钩。一是与医务人员的考核和晋职晋级挂钩。医务人员全年患者满意度低于70%的,考核定为不合格,不得晋职晋级,不得评先选优。二是与医德考评挂钩。医务人员季度患者满意度达到100%的,医德考评给予加分;每月患者满意度低于95%的,医德考评按降低的百分点给予减分,并计入医德档案。医务人员的季度满意度,全部计入个人医德档案,伴随今后工作生涯,使每个医务人员为自己的服务行为终身负责。三是将群众满意度测评纳入绩效考核中,对满意度测评达不到或低于要求的,在绩效考核中重罚、重扣,绝不姑息。建立了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在医院醒目位置公示了常用药品价格、主要医疗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主动接受患者及社会监督。每月进行一次服务质量调查,广泛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要求。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立投诉箱,公布投诉电话,不定期召开医德医风监督员座谈会,只要病人及家属反映问题属实或提出的意见切实可行,便及时调查处理并积极整改。自活动开展以来,群众的投诉逐渐减少,满意度逐渐提高,综合测评门诊患者的满意度为98%,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为98%。全年共收到锦旗20面,表扬信10份。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按照国家对公立医
第 11 页
院改革方案中体制性的根本部分还没有实施,如补偿机制还不健全和落实,人事制度改革没有实质性开展,公立医院改革管委会没有真正建立,院长负责制的管理机制没有建立等原因,使得医院编制短缺,经费紧张,负担过重,绩效考核开展难度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由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较多,而上级批复的岗位较少,在职称评聘过程中一些优秀的人员出现了落聘现象,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加强实施人才强卫战略。首先要积极选派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培训、进修活动,完成好省卫生厅下达的培训任务。其次要进一步改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用人机制,放宽吸引高素质的卫生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和人才梯队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提高XX区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二)继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关系到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继续制定更加符合医院实际的人事制度,保证改革平稳、成功的进行。
(三)恳请有关部门能够密切协作,稳步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能够根据责任给予政策和关系上的支持。人社、编制部门在编制、岗位审批方面能够更加符合医院的
第 12 页
实际,满足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要。
总之,通过前段时间的改革,医院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科学、合理人事管理制度,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继续探索,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进行。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15.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 篇十五
关键词:公立医院,劳动关系预警指标,PDCA绩效管理
医院是知识密集型行业, 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就是承载着知识的创造、利用和增值职能的员工。其稳定性和积极性, 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目前, 山东省很多公立医院在劳动关系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规范甚至不合法之处, 导致劳动争议频发, 员工工作积极性及对医院的忠诚度下降。医院应构建劳动关系预警指标体系, 并将其纳入PDCA绩效管理循环, 通过计划、监控、考核、诊断、改进等措施, 确保医院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促进医院和员工共赢发展, 以尽快实现提高山东省公立医院服务水平的改革目标。
一、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劳动关系预警指标体系
1. 层次分析法的内涵
层析分析法是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美国运筹学家萨蒂 (T·L·Saaty) 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论。其吸收利用行为科学的特点, 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 在目标 (因素) 结构复杂而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 采用此方法较为实用, 是一种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1]。
2. 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指标体系的步骤
(1) 建立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的问题, 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 理出递阶层次结构。通过文献综述法及德尔菲法, 将公立医院劳动关系预警指标体系的层次确定为目标层 (A) 、准则层及措施层 (D) , 其中准则层又分为维度层 (B) 和指标层 (C) 。
需要强调的是, 劳动关系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某一周期内预警指标的选择必须结合公立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 即在调查的基础上, 统计分析医院在劳动关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然后根据医院战略、当期目标及关键短板, 确定劳动关系预警指标 (如图1所示) 。
(2) 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判断矩阵是基于下层因素相对于上一层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而建立起来的。在这一步骤, 需要确定维度层各个维度的权重, 以及指标层各个指标的权重, 并构造判断矩阵。具体方法为:运用德尔菲法, 以问卷和访谈方式征求专家组的意见, 并经过多次的沟通和反馈修正, 对各维度及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按1-9赋值。用aij表示第i个维度 (或指标) 相对于第j个维度 (或指标) 的比较结果, 则aji=1/aij。判断矩阵A= (aij) n×n为成对比较矩阵。重要性标度值见表1。
在依据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赋值时, 同样要结合医院当前情况。对于战略目标影响较大或亟待改进的指标, 应当增加其权重。
根据专家的评判, 得到A-B判断矩阵:
B1-C判断矩阵:
B2-C判断矩阵:
B3-C判断矩阵:
(3) 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是确定各元素对上层元素影响程度的过程。用权重表示影响程度。如成对比较矩阵一致性时, 则取对应于最大特征根n的归一化特征向量{w1, w2, …, wn}, 且表示下层第n个元素对上层某元素影响程度的权重。一般当随机一致性比率CR= (CI/RI) <0.1时 (RI值见表2) , 即A具有满意度一致性, 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
第一步, 计算A-B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几何平均值, 得
第二步, 将各平均值归一化 (wi=ωi/∑ωi, 其中∑ωi=3.3674) 得
则各元素的权重为WA1= (0.1634 0.5396 0.2970) T
第三步, 对权重集进行一致性检验:
因此, 矩阵A1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即维度层中契约维度、关系维度、绩效维度的权重分别为:0.1634, 0.5396, 0.2970。
同理, 得到其他矩阵中各元素的权重。见表3。
二、将劳动关系预警指标纳入医院PDCA绩效管理循环
将劳动关系预警纳入医院PDCA绩效管理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计划、监控、诊断及改进等措施, 确保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保证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二是为合法化管理及劳动争议处理提供依据。
劳动关系预警PDCA绩效管理循环过程如图2所示。
在P (计划) 阶段, 第一, 根据医院战略确定人力资源战略, 再根据人力资源战略确定劳动关系管理目标;第二, 调查分析劳动关系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此确定绩效周期内的劳动关系预警指标、目标及标准, 制定绩效计划;第三, 确定推行总控部门及具体实施部门、督导者、员工的权利与义务等, 并通过培训、沟通、会议等形式, 使各级管理者及员工对医院、部门及个人绩效计划有全面了解和认识。
D (执行) 阶段, 执行绩效计划, 按绩效计划的要求开展工作。基于医院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管理者要懂得授权和激励, 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同时进行必要的监控、沟通、指导。另外, 管理者要收集知识型员工的绩效信息, 以备作为考核的依据。如实施过程中发现绩效计划有不完善之处, 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整。
C (检查) 阶段, 主要任务是进行绩效考核与诊断。通过绩效考核, 对绩效计划执行及绩效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一旦发现指标值偏离正常标准, 比如人才流失率、劳动争议发生率偏高或患者满意度偏低等, 就要发出预警信号, 并组织相关人员展开分析调查, 诊断劳动关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哪些原因导致并评估其影响程度, 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另外, 要将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
A (处理、改进) 阶段, 主要开展好两项工作:一是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对于绩效卓越的部门和员工, 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提供激励性培训、晋升等方式予以奖励, 对于绩效不佳的部门和员工, 通过合法程序降低薪酬、调岗、降职、解除劳动关系等方式进行惩罚;二是针对存在的差距进行绩效改进。根据C阶段的诊断结果, 制定可行的改进计划, 如员工满意度提升计划, 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参考文献
[1]简祯富.决策分析与管理——全面决策质量提升的架构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169~185.
16.强化公立医院财务控制的思考 篇十六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控制;问题;对策
一、引言
所谓公立医院也就是主要以社会公众利益作为自身经营和发展的目标,在新医改实施之前,公众医院主要把社会利益以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医疗改革的推行,公立医院在坚持以社会利益、公众利益为基础的前提下,应当不断提升工作质量,拓宽自身的融资渠道,降低运营成本。这也就在侧面要求公立医院应当不断强化财务控制,在提升工作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应当节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公立医院的财务控制也就是在保障医疗服务活动有序运行的前提下,加强医院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障医院收支的合规性和合法性、日常的会计核算记录也应当做到客观公正。在国家不断倡导公立医院医疗改革的背景下,强化其财务控制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作用。
二、公立医院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授权过度、职位设置混乱
由于公立医院长期以来的非营利性,这就导致了其在内部对财务控制的重视不足,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财务控制在公立医院经营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因此,公立医院对于财务授权方面也就没有进行严格的权力划分,也没有验证权力划分后的可行性,就简单地将权力下放给财务部门,而财务部门内部,只是简单认为把该记录的业务内部进行记录就能够做到财务控制,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在公立医院将财务授权过多投放给财务部门以后,也没有财务措施对财务效果进行跟踪验证,这导致财务部门的人员也就在自己的职位上膨胀,根本不把医院的资产管理作为工作内容。再者,公立医院的职位设置也是混乱的,在财务部内部,出纳也能够对日常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以及账簿的处理,而会计职位的人员也能够接触经营中的现金,这验证违反为财务控制当中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目标。可见,财务授权以及职位的设置问题是财务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握权力的分配以及职位人员的配备才能够实现财务控制工作的良性发展。例如,山东济南发生的一起案件“神奇的2月29日”,也就是医院的信息科工作人员伙同门诊部的收费人员将患者的预交款在2月29当天进行扣除取出,没有引起医院的注意,而二者最终受到人们法院的制裁。该案件说明了医院对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做的并不到位,才导致工作人员的得手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发展舞弊的案件。
2.风险意识薄弱,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对风险的重视程度,其实还是和每个行业的营业性质是相关的,由于公立医院本就是坚持以服务社会大众为目的的,并且其具有一定的国有性质,因此在风险管理方面会缺乏应有的认识。有些风险类型的存在是不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便公立医院的背后有国家政府作为支撑,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其面临的客观风险时真实存在的,并且如果不加以认真对待便会使得公立医院发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公立医院的面对风险问题不能够认真对待、深入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那么其做出的财务决策的依据就不是那么的完整,就会更多的存在财务人员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的存在,使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大为降低,从而造成决策失误,给公立医院带来人财物等方面的损失。由此可见,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并且也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经济效果,国家为了使市场上的主体能够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带来的成果,对公立医院的改革不断深入和扩大,因此,公立医院应当强化风险意识,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
公立医院财务工作的好坏,需要有一个监督机构对其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去评价去监督、核查。但是,就我国公立医院目前的财务发展现状来看,财务监督机制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监督机制的缺失,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财务舞弊发生的机率。从公立医院的内部来看,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来完成相关的监督工作,但是有些公立医院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的灵魂——独立性是缺乏的,因此上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也只是在形式上存在着。有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根本就不存在,更不用说发挥作用。从公立医院的外部情况来看,外部监督机制也是不完善的,并不存在一个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监督部门来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督促。
三、强化公立医院财务控制的对策
1.把握财务授权的“度”、合理设置财务职位
关于权力的集中、配合问题,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部门进行合理的分配,不能盲目认为下放好,抑或是集中好,这就要求公立医院能够根据内部财务管理的现状来对财务授权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考究。财务的总体权力应当由比较有经验并且能够为医院的利益为基础的人员进行控制,财务部门的财务授权应当以岗位设定权力,将不同的财务工作内部的权力分配给不同的职位人员,这样发挥适当的牵制作用。比较分散的、一定金额以下的权力能够为一定职位的人员支配,关于集中的、一定金额以上的权力,应当采取集中决策制度或者联签制度,这样才能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关于职位设置的问题,公立医院应当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宗旨体现在职位的设置上面,比如说,财务部门出纳和会计的工作内容不能够重合、管理资产和记账的人员的职位不能重合。由此可见,权力的分析以及职位的设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医院的领导者做出充分的考究才能够推行,并期待其发挥效果。
2.强化风险意识,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财务决策的参考因素之一是对风险的考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推进,即便是公立医院也会面临着风险的发生。在新医改的背景之下,强化财务控制的手段之一就是要重视对风险的分析以及规避,只有将风险意识放在财务决策的考虑因素当中,财务决策才能够更加具有可行性,并且成功的可能性也能够大大增强。关于风险意识的强化问题,公立醫院应当在高层领导当中做起,并且将风险风范的意识逐渐向内部员工和部门普及,并且将风险作为决策的考虑因素体现到医院内部的章程规定当中去。财务主管人员在进行财务决策的时候,应当不断强调风险意识的重要作用,并且将这种意识传达给各个决策中心,使得他们在制定决策的时候,也能够自然而然将风险因素放置其中。另外,财务部门也应当主动去对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风险的特征,这样能够节约劳动力的效果,但是风险因素分析过后并意味着终结,财务部门应当定期不定期对风险因素进行再分析,不断更新对风险的意识,并将新的风险形式传达给财务部门的人员,并将新的因素运用到财务决策的制定当中去。
3.完善财务监督机制
财务监督机制的完善需要从公立医院的内外部情况来进行说明,首先从公立医院的内部来讲,至今依旧没有建立监督部门的医院,应当充分认识到财务监督的重要作用,在对财务监督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之后,应当在内部建立起有权威的监督机制来对财务管理形成一定的束缚;而对于已经建立财务监督机制的公立医院来说,它们已经认识到了财务监督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因此,对于这些公立医院来说,只需要对监督部门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且对严格按照原来的监督部门的作用来执行。从公立医院的外部情况来看,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在推行新医改的形势下也应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实际的推行中重视其他配套工作的作用。所以,监督需要从内外部来进行,这样才能够达到完善监督的目标。
四、结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日益发挥出来,新医改的推行也是国家在强化市场经济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公立医院需要顺应潮流要求,积极寻找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合理应对,只有这样公立医院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强大。
参考文献:
[1]徐娜.公立医院内部财务控制的强化措施[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9:111.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论文06-09
公立医院政府采购内部控制10-17
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与创新论文07-28
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的应用论文11-07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意见09-14
公立医院实施方案10-09
公立医院年度工作总结07-01
公立医院改革的九种典型模式10-24
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