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精选13篇)
1.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黄渠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然执教了10几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
1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
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2.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篇二
一、朗读教学加深理解
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来说,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便是朗读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词, 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 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朗读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对诗词进行朗读的过程中, 能够逐渐熟悉诗词中所讲的内容, 而且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能够带领学生体会诗词的情感, 最终提升学生对诗词的感悟, 从而在情境交融的境界中, 感受诗人心中之情感。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朗读, 能够把握住古诗中的内涵,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先示范朗读一次, 并对诗词中的生字、句子进行简单的讲解, 以此来促进学生顺利完成朗读;其次, 教师必须要有感情地进行范读, 这样能够使学生重视古诗词中的情感变化、节奏句式等;再次, 教师也可以利用录音的形式来让学生将停顿的地方及情感语调变化的地方标出, 以此来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 学生要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反复地诵读, 以此来将自身情感融入相应的诗词中, 从而充分感受意境美;另外,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 可以利用播放背景音乐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情感的迸发, 能使学生将自身的情感与诗人情感相互融合, 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例如讲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时, 诗词的前两句主要是对友人的叙旧,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时可以让学生去想象李白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诗词的后两句是诗人的情感迸发, 而学生在对其进行朗读时, 情感也会随之迸发, 从而感受到李白与友人之间的情感, 并感受到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这样, 学生在学习诗词时就会有更好的理解。又如讲解王维的诗词《山居秋暝》时, 其中“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学生进行朗读时, 能够充分地感受到一个雨后清凉的夜晚, 幽静的小路和秋风阵阵的感觉,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会使其感受到诗句中传递的美景, 促进了学生对诗词兴趣的提升。
二、赏析加深感悟
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为学生详细地讲解诗词, 若能做好诗词的赏析, 就能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首先, 教师要能够将诗词中诗人的背景及重要的生平经历为学生作简单的讲解, 这有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学生在了解了背景之后, 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古诗词是作者将自身的经历结合自身的情感创造出的, 它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并且有着十分深厚的语言色彩, 所以教师必须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一些诗意及其情感。教师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讲解, 可以让学生研究注释, 因为观看注释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而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诗词, 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了解意思。例如, 在讲解《清平乐村居》时, 学生较难理解“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字, 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进行猜测, 针对学生的猜测, 教师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另外, 教师在进行诗词赏析教学时, 可以利用画的方式进行教学, 针对一首诗词, 学生在朗读之后, 可以画出根据自己所读而想象出来的画面, 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诗词美的感受, 促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又如, 在讲解《江雪》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总结几个关键词“鸟飞绝、孤舟、寒江雪”等, 来使学生进行作画, 从而描绘出诗中幽寂的画面, 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使学生体会到诗人苦闷的内心情感。
三、写作加深记忆
对于古诗词来说, 虽然其中语句十分精炼, 但其意义却是深远, 小学生的思维不够成熟, 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所以教师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诗词、赏析诗词来初步认识诗词, 之后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来进行写作练习, 从而加深记忆。学生通过将所看、所听、所想等, 以写作练习的形式表达出来,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加深学生的记忆力。例如, 在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时, 教师在教学之后让学生自行进行赏析,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来写一篇赏析, 这样学生将会针对诗中优美的语句写一篇散文, 或者是针对诗人的生平经历结合诗词内容来进行创作, 从而加深对诗词的记忆。
四、结语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古诗词的教育意义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所以教师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 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2) :50-56.
3.小学语文互动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语文;教学;互动;初探
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以字词造句、文章阅读、诗文背诵和作文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打下语文学习的基础。很多学生对语文课堂的重视不够,课堂上也是敷衍了事,再加上各种课外辅导书上千篇一律的注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而且也很少能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和沟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一、營造一种轻松有创意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还处于一个好奇的活泼好动的年纪,喜欢探究新鲜的事物,在教授阅读之类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将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用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语文课堂是一个很活跃的课堂的印象,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然后逐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够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
二、角色互换,教师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
很多学生都只是依赖于教师上课所讲的一些固定模式的内容,而忽略了课外延伸的知识。教师要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宰,例如,学习诗词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将要学的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询相关的知识,每个小组分别进行资料的整合,并且选出一个代表将小组讨论的内容在课堂上讲出来,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小组合作能力,又能够将知识记牢。
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是很活跃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地激发他们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将教学内容死板地固定在一个模板中,要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勇敢地发言。例如,在写作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辩论,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才能够形成成熟的写作思路,并且条理清晰,内容新颖。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思想不成熟的时期,容易被外界新鲜事物干扰,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究,找出适合学生成长的一条道路。
参考文献:
王启文.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法初探[J].科学导报,2014(11).
4.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篇四
【关键词】电子白板 语文学科整合 课堂高效 给力
内容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为小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教学,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可以这样说,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电子白板走进了我们的教室。我们通过电子白板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的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方式”,为构建民主、和谐、开放、活力的语文课堂,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电子白板技术应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课堂活了,精神足了,学生乐了,教师轻松了,学习效率提高了,环保节能了。真给力!
借助电子白板技术 拓宽语文教学空间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没有哪一门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认识这个世界。比如,《动物过冬》讲的是动物的世界;《植物妈妈》讲的是种子的传播。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它集传统的教学挂图、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其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提供了新的学习的平台。语文教学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教学这两课时用电子笔从资源库里轻轻拖动课前准备的素材,然后应用了白板的放大、对比等功能,形象直观,方便快捷,学生就一目了然的知道了动物过冬方式的多样性的过程也知道了植物妈妈如何让孩子们离开自己的怀抱的一些细枝末节的过程。可以说学生是既赏心悦目又形象直观的获得了知识,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习更来劲了!
二、借助电子白板技术 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电子白板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观潮》一课,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我在教学中借助了截取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利用电子白板的遮罩等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劲头更足了,课堂精彩纷呈。
2.突破重难点,训练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小学语文第七册《爬山虎的脚》一课的第三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应用白板的放大功能先让学生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再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最后让看明白的同学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实物展台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再用电子屏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三、借助电子白板技术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借助网络资源,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我在《初冬》一课的识字教学中,在计算机上为这课的11个生字建立了资料库,每个生字都设置按钮,有字音、笔顺、字义、词语、趣味识字等内容。学生只要拖动电子笔就可以自学到相关的知识。比如,当学生按“茫”字趣味识字的按钮时,画面上就出现了“茫茫的草原”、“茫茫的雪地”、“茫茫的云海”等画面,学生借助画面就可以理解到“茫”就是广大而无边际的意思。还可以通过白板EDU的米字格功能,让学生上板书写生字,听写生词。书写让学生利用资料库进行识字给了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心智的发展。学生边看图边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以放大、聚焦、成像。课堂上出现了有讲、有问、有答、有画面等生动活泼的场面,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2.借助电子白板技术 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获取新知。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教师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体现了我们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是开放的课。电子白板为小学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使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民主、和谐、开放、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3.借助电子白板 打造高效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尤其是电子白板的应用形象、直观、方便、快捷、环保,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交互式电子白板引入课堂,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搭建了新的技术平台,构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教学关系。在电子白板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库在课堂上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现场的资料支持,营造探究的学习环境,促进了课堂教学信息、知识和活动的有效整合,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调动学习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拓展思路。师生、生生在课堂上可以互动得更充分、深入。同时,电子白板的实录功能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课后进一步学习、反思和改进教学内容,使科学学习充满和谐互动的气氛,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5.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篇五
(一)超越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往的语文学习,大多数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然而,我发现,语文学习更重要的在于高品位的阅读和积累。于是我有意识地扩展阅读内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自选教材。
在教学中,我和学生大胆地对现行教材进行增删取舍。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篇章的积累量。六年中,在积累内容的纵深递进中,学生积累了1000多条成语,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平均每个学生的识字量在3000字左右……更重要的是,我将读书的视野从课文引发开去,从文学的视野走向人文的视野,走向文化的视野,把读书作为学生重要的语文学习过程。从“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到美国教育部推荐给学生必读的书目等。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语文知识,而且在书籍的人文熏陶中建构精神世界,形成健全人格
再比如,六年里用自己编辑的《诗词300首》,我带领学生背诵了300多首古今诗词。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到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从而抓住了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了“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现象。张一帆同学在一次期末考试中“马失前蹄”,一向得意的他沮丧极了,在我开导他的第二天,他送我三首词《西江月》《生查子》和自己独创的词牌──《独笑傲》。他在这首词中写道:
泪眼已朦胧,成绩难留心中。风光还是旧时同,恰似,一场春梦。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试想,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造!强化语文的诗教,时时拨动学生诗的琴弦,可以说,融会在书籍中的智慧、风骨、人生态度以及表达样式等都成为学生建立人生终极关怀的永恒资源。在教学程序的安排上,“钻入教材”是基础,“跳出教材”是拓展与深化,前者重认同与理解,后者重“反刍”与应用。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认识路线,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不但应在量上扩展延伸,还应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人民教育》在2019年第二期发表了我的《敢向教材发难的孩子们》一文。文中讲了对《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课文进行延伸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情节的创造;讲了《荷花》《小站》等课文如何修改教材内容的情景;讲了《一夜的工作》《为人民服务》等课文向作家领袖提意见的鲜活事例。
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我们自豪,自豪的是中华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厚,可我们却痛惜地看到一代又一代人人文素养越来越单薄。我,一个从事“人之初”教育的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广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中华民族将来怎么拥有高贵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应由我,由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搭建。
(二)超越课堂
“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我告诉学生,也提醒自己,学好语言不仅在课堂,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它有着广阔的天地,与生命的成长共始终。
因此,我的语文课将语文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生活,引进时代,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六年中,我请学者教授专家来作讲座、答疑;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劳动;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如体育表演,口头作文大赛,课本剧表演等。我还经常和学生逛书店,看展览,看焦点访谈,进行热点采访及社会调查活动。班级组成记者团,采访同学、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人。当然,还要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表达出来。于是我每学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辑杂志,迄今已编有《萌芽文集》《创造文集》《诗画文集》《发现父母》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亲近大自然,触及社会热点、焦点时所表达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体认。
超越课堂,不仅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还要触及他们的心灵。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开展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活动。一封封故事真实、感情真挚的家长来信,从《莘莘学子话艰辛》到《书的故事》,从《不堪回首的文革》到《孩子,我正在看着你们呢》……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求学经历,少年生活,工作压力,下岗困惑,母子情深,父子隔阂……同学们觉得来信的家长虽然是事业的强者,人生的英雄,但又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不像电影小说中的人物那么遥远,而恰恰是自己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就这样,一封封学生的《望星空》《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永恒的伴侣》等回信,带着滚烫的泪,含着浓浓的情传到家长的手里。且不说学生怎样情动辞发,妙笔生花,写作水平如何提高,单就精神世界的启迪就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家长看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又回信和孩子们交流自己的读后感。有的提出希望,有的提出建议,有的赞叹不止。梁大为的妈妈读着那些理解、支持、鼓励的信不知哭了多少回。张继扬的爸爸一篇一篇回味着孩子们给他的回信,并利用双休日把亲戚的孩子叫到家里,把回信当做教材教育孩子们……最后在家长强烈要求下,学生自发编辑一本集子──《发现父母》。相信,这份精神礼物将成为他们人生历程中一座不朽的纪念丰碑。
六年级的下半年,我又开展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对话。我给75个孩子写了75封心灵对白。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优缺点等用六年里发生的小故事进行叙说。从写给赵航平的《想念你优美的声音》到写给黄杉的《努力吧,石头会变成钻石》;从写给宋宇庭的《擦干眼泪你会变得更潇洒》到写给谢瑶的《你拥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学生以自己的爱回报了我的爱──从齐林的《让生命闪光》到宫策远的《点亮一盏心灯》,从孟楠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到《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封封纯真、感动、感激,甚至提建议和意见的信都化作了爱的翅膀让我的心伴着幸福的泪飞翔!所有的感觉都沉淀成一句话:“当老师,值!” 由此,在超越课堂的过程中,语言已经不只是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才能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只有这样的语文学习才能为他们身心的健全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超越教师
“师生共同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是教师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如何让教师可持续发展,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大书呢?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脱离教师的搀扶学会学习,最终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呢
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教师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我们就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中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能够超越的能力;有超越之智,实现超越的成功。语文的学习应该寻找一种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你的一样多。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成为教师和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拇指教育一道幸福成长,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首先,努力让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我这样提醒自己:“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其次,要学生超越教师,就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就要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答案。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和辨别批判的人,我们怎么能指望他去开拓、去创造?我们追求语文教育人文底蕴的积淀,我们谱写思想冲破牢笼的教育诗篇。只有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上台当老师,敢和你平等对话,敢挑你的毛病,敢提出和你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
记得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想让学生心中永远树立邱少云这位著名战斗英雄的伟大形象。于是抓住课文中的:“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进行了精心设计。首先让学生画出最能表现邱少云精神的词语,在挖掘了“千斤巨石”“一动不动”词语后,我引导学生抓住“半个多小时”思考:“烈火刚刚烧到邱少云身上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当他疼痛难忍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时又是怎么想的?”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有的说邱少云想到了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他的生命;有的说邱少云太伟大了,他一定在心里高喊“共产党万岁!祖国万岁!”有的说为了战斗的胜利他一定会想,这点痛算什么,我才不怕呢。正当我非常激动地准备和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两句话时,有个学生却说话了。他说:“要是我的话,那非疼死我不可,我想火刚开始烧的时候,他坚持住了,真是了不起,不过火烧到一半的时候他有可能就昏过去了,那么他后来什么也没有想。”又有一个学生说:“我不同意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我曾被水烫过,疼痛的滋味实在难忍,那么火烧的感觉会更难受。如果说他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没动一下的话,他心里肯定没有想那么多,心里肯定只有一个念头:挺住挺住再挺住!坚持坚持再坚持!就是凭着任何力量无法抗拒的意志,他坚持到了最后。”还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你让我们猜邱少云心里是怎么想的不好。其实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就会很感动的。本来读的时候想掉泪,可是一分析就没有感情了”。还有的同学奇怪地质疑:“邱少云他们是先遣部队,埋伏在离敌人很近的地方,大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他身上带了子弹和手榴弹,那么这些一点就着的易燃物品被烧了那么长时间,怎么没有爆炸呢?”一个悲壮的画面被拆卸得七零八落,学生的激情没有了,变成了一个个困惑,一个个怀疑。我呆住了,面对英雄,教师会认为他们是神,并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在学生的眼里却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才不接受你的看法呢。的确,神是遥远飘渺的,而人的情感却是相近相通的。由此看来,靠老师是不够的,只有自己去想,去悟,去创造才是最可靠的。
可见,超越教师的过程,不仅是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也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
6.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篇六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努力提高口语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听懂、感知中养成“听”的兴趣,培养“听”的能力,进而在“听”与“说”互为渗透促进的过程中,不断规范口头语言,切实提高口语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 语言艺术
一、教学语言要讲究修辞
教学语言首先应该规范且讲究修辞。如果我们只是把教案中的内容向学生宣读一遍,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笔直的叙述、平淡的说教、呆板的表情,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我们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描绘、渲染。语言要形象,拟声词、语气词、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不可少。
二、课堂语言艺术还反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向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
1.放下老师架子,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我们有些老师,往往习惯于传统教育师道尊严,习惯于用训斥口吻而不是用“导游”口吻,对于“俯身侧耳以听”,训斥后“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学生,表示欣赏。
2.放开学生思路,让其思路畅开而不凝滞,联想滔滔而不漫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后面再谈。至于“管”,一要管住自己,不随心所欲,不损害学生自尊心。二管课堂纪律,不能听之任之,让学生任意喧哗吵闹。三管学生视听,有的学生上课,身在教室,神却游于江河之上。教师应以最快方式,凝聚学生的目视、耳听、心思。
三、语文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妙趣横生
教师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四、采用简短句式
低年级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法知识较差,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认知水平的句式。例如:在教过老师的老师中,就有这么一长得很漂亮的、心灵很美丽的、总是什么都知道的、对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女教师。对于这个长句,教师可把其中的修饰语抽出作分句而化为短句群:“在过教师节的老师中,就有这么一位女教师。她长得很漂亮,心灵很美丽。总是什么都知道,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儿童就不难听懂了。
五、语文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循循善诱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相应地应当含蓄、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师: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无进。你想“有疑”“有进”吗?那就仔细到课文中去找问题,找困惑。我们不提那些自己已经知道的假问题,不提只要一看书就知道的浅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后)
生1: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
师:是啊,我也有同感,明明也有儿子的账单,却为什么要用《妈妈的账单》作为题目呢?很值得研究。
生2: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有说?
师:是呀。妈妈在想什么呢?她看了以后会是什么感受呢?
生3: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以后会想些什么呢?
师:是呀。如果你是小彼得,你看到了这样的账单,你会想什么呢?
生4:为什么妈妈的账单上写的都是
“0”分呢?
师:哦,妈妈付出那么多,账单上怎么都是“0”分呢?难道她的付出不值钱吗?这些问题提得很好,现在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自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来探究。
教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强调提问的方法渗透,更具有明确的启发性。要求学生不提“假问题”,不提“浅问题”。教学语言的明确导向性,避免了学生探究的浅表和泛化,使探究更高质更高效。
六、教学语言应富于鼓励性
7.浅析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策略 篇七
一、教师加强互动教学理解,灵活互动
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互动教育理念,首先要对互动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在正确的互动方向上提高课堂互动性质。所谓互动教学就是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活动或组织实践活动让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相应的情感影响和教学影响。就小学语文课堂而言,语文课堂互动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就语文课本教学内容进行探讨与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就语文课堂上的问题进行互动自主探究,教师再根据学生们的学习问题进行互动指导,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三向多维互动,增强语文课堂的整体灵活性。小学语文教学互动作为课堂互动形式的一种一定要始终围绕学生打造主体互动课堂,让学生们充分融入到语文课堂的互动氛围中,发挥其互动主体作用,与教师一同解决课堂问题,实现互动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雨点儿》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计教学互动活动的方式实现课堂互动教学理念的深化。针对本课文主要讲解“雨点儿”的动态形象特征以及人们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变化,我进行了以“雨点儿”为主题的生活经历式课堂互动小活动的设计,互动的内容以学生们自身生活经历中所看见的雨点儿为主,谈谈其对雨点儿的印象和在雨点儿下的心情变化。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对《雨点儿》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我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发现学生们的理解问题,并对其进行互动指导。例如对其提问“作者笔下的雨点儿和你们所见到的雨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谈谈你们的看法”,在学生们回答之后我再根据本课文的感情内涵谈谈我的理解,帮助他们理清文章思路。
二、改进互动导入环节,让互动课堂更科学
就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其形式和特点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都较为接近,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都具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优化与完整的互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们迅速地融入到语文课堂互动体系中,快速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与表达情感。笔者从当前语文互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互动课堂只有具有相匹配、相适应的互动导入环节,课堂的整体互动模式才更加科学,更加具有教学意义。当然,教师应当注意的是互动导入环节的设计一定要紧紧围绕课文主题为中心,让课文内容能够在导入环节的引导下越来越流出其情感魅力。
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快乐的节日》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节日”这一主题进行了互动导入环节的设计,我在互动导入环节的方式上采用了问题互动导入策略,在课堂上我先问学生们:“你们知道有哪些节日吗?你们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在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中,你们偏向于哪一个?”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被拉近了,学生们对课文《快乐的节日》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解和思考。有的学生回答说:“最喜欢的节日是儿童节”针对学生的回答我又与之进行探讨儿童节的庆祝方式,儿童节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快乐在什么细节上可以体现等等,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融入到互动氛围中,尽情思考,自由地抒发心中的感情。
三、分析互动问题,避免互动缺陷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要想在语文课堂中深入贯彻互动教学理念并将其持续保持下去,就必须要仔细分析自身在互动中出现的教学问题,以利于在之后的互动课堂上避免互动缺陷,防止重蹈覆辙。在互动课堂中,教师们往往采用问题互动的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正确使用课堂提问的方法,有的教师问题设计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们在长期单一模式的问题中会产生疲劳情绪,对互动提问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一定要仔细分析这一问题,优化互动细节。
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课文《回声》的教学过程中,我分析之前互动提问的问题,就《回声》这一篇课文的科技特点进行了改进,为了让学生们对互动课堂提起兴趣,我改变了提问的方式,通过视频设问的方式实现互动创新。我给学生们播放了一则与回声有关的视频,在视频结束后用PPT出示一个问题:“这个视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充分提起了互动兴趣,让其在想象思维方面又获得了广度上的拓宽。
总之,小学语文互动课堂教学理念的贯彻与实践是当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大教学难题,教师们要想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互动效率,必须要脚踏实地,立足于教学内容研究、学生性格发展状况和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基础之上,灵活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互动内容,让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思维得到有效发散,学习思路得到有效拓宽,不仅学会自主学习,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语文学刊.2012,(11).
8.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篇八
关键词:课外活动;提高质量;写作素材;创新能力
对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就会投入极大的精力,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则表现出很厌恶的心理。要想让学生愉悦地接受知识,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外活动的拓展,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拓展课外活动,对小学生意义重大
1.拓展课外活动能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生想象力很丰富,天真活泼的性格,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填鸭式的传统教育只会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枯燥、厌恶感。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如此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拓展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展课外活动能让学生学习到很多课外知识,达到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的效果,与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可以促使自身变得更加主动,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以及交往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拓展课外活动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拓展课外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促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怎样拓展课外活动
1.以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
拓展课外活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应该腾出部分时间让学生讲故事,如此能够促使学生逐渐产生对课堂的兴趣。语文这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课本知识很单一,需要增添课外知识,学生在收集故事的过程中,就可以增加课外阅读量。此外,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
2.以语文教学为基础,多开展交流活动
多交流可以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展开交流,让学生搜集国旗的故事,让他们讨论“为什么升国旗那么隆重”,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又如在讲《火把节》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搜集各个民族的节日、故事等等,如此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也更热爱我们的祖国。
3.针对学生的情况开展比赛活动
组织开展各项积极比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针对学生不踊跃发言的状况,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讲故事比赛,培养学生发言的勇气和兴趣;而针对学生写作能力较差的状况,教师则可以组织开展日记或作文比赛,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爱好。
4.结合学生的喜好开展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能无法满足部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例如有些学生喜欢寓言故事,但教师在课堂本上能够讲解的故事不多。对此,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组织成立寓言故事小组,让学生自主展开交流,增加知识量。又如,有的学生喜欢诗歌,教师就可以组织成立一个诗歌组,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而有的同学喜欢看图说话,教师就可以组织成立一个看图说话小组,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如此便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知识能够进行深入了解。
5.开展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文具有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掌握的素材量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小任务,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可以让学生回家帮父母干家务,给父母洗脚,让他们对父母有颗感恩的心;还可以让学生打扫校园卫生,让他们参与劳动,学会尊敬环卫工人;还可以争作交通小警察,在放学时组织学生安全有序离校,让他们感觉人民警察的光荣……学生对生活有了真实的感触,便能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自身的写作情感。
6.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具有很强的思维发散能力,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拓展其创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总而言之,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教师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
[1]顾成凤.序幕拉开的艺术:浅谈小学语文课的导入[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2).
[2]李德威.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置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14).
[3]谢华.开拓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空间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J].课外语文,2013(16).
9.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篇九
课堂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养成边读边想不断探索的好习惯。正如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我是一位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老师,对此,我深表赞成,特别是对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有效提问有几点思考:
一、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础
低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十分好奇,脑子里好像装着十万个为什么,有问不完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老师正讲得津津有味时,他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问题,打断你的讲课,兴趣盎然地问了出来;有时你讲这,他问那;下课了,他们围着老师刨根问底,问个不停。这时,老师千万不要烦学生,要有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饶有兴趣的和学生讨论解答。老师要保护学生可贵的求知欲,好奇心,探究问题的兴趣,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敢问,想问,这是低年级进行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础。
二、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来源
1、来自于课前精心设计
有效提问是教师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理解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方法而设计的。
2、来自于课堂生成
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有效的学习中,边读边想时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在师生互动学习讨论中,生成的问题,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些问题,变为课堂的有效提问。
教师设计和课堂生成的这些有效提问,往往会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拨动他们思维的琴弦,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我在上小学语文第二册园地的一篇短文时,课前设计问题:这个未来机器有哪些妙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短文,大脑是种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不断思考着,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有人回答,有人补充,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有人情不自禁地小声说:“除了书上有的,我还想让未来机器有更多的妙用。”我马上抓住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抛给同学们,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个小声说的学生这时挺高兴地和其他学生踊跃发言,这个神奇的机器还可以让人起死回生,暴雨时吸进水,干旱时喷出来抗旱,火灾时吸进火,又马上有人质疑,火和水吸在一起会打架吗?老师借势问:“那你怎么设计让他不打架呢?”有学生马上回答:“设计两层——”课堂上,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求知欲强,师问,生答,生问,生答,质疑,问难,回答,补充,由于我课前设计有效地问题,又能机智地抓住课堂生成地有效问题,真是酣畅淋漓地理解了短文,这个过程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
三、如何设计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呢?
1、换位思考
实际教学中有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非自主的”,但那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进行角色
换位,仍然以教师这一成人的感受去设计问题而造成的。备课时,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的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出最有效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2、巧设悬念
根据文本,学习的目标,把握文章的脉络,巧设悬念,展开学习的思路,一下把学生 的思路集中在本课的学习任务上。如,我在教学 语文第三册《黄山奇石》时,课一开始我就设下悬念:“石头是我们见过的普普通通的东西,可黄山的石头却很神奇,你想知道黄山的这些石头到底神奇在哪里吗?”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老师调动起来,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随后的图文结合中,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紧紧围绕着者课开始的悬念,深深地体会到黄山奇石的神奇,学生纷纷想像并描述“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神奇模样。在整个课堂上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都特别浓厚,围绕着老师巧设的悬念,展开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3、层层剥笋
教师可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像层层剥笋一样巧设探究性问题,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
探究学习的兴趣,随着老师积极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如,我在教学小学第三册语文苏轼的诗《赠刘景文.》时,师问:诗的第一句描写深秋景色特征有,荷花、菊花都开败了,但菊花还有傲霜枝,作者在这里赞美了菊花残枝的什么精神?生答:赞美菊花残枝傲霜斗寒的精神,师接着问:为什么作者又写道:“一年好景君须记,”要记住的是什么美景?学生读诗后知道:“正是橙黄橘绿时,”师又问:这行诗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斑斓,富有生气,那么作者要赞美的是深秋的什么?生答:赞美深秋是收获的季节。师追问:苏轼把这样的诗送给刘景文,能给好朋友什么美感和精神力量?生:感受到深秋丰收的美景,傲霜斗寒的气概,师总结: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在这首诗中赞美了深秋富有生气,是收获的季节,还有菊花残枝傲霜斗寒的气概,这就是伟大的诗人苏轼。教师通过这种层层剥笋的提问,让学生理解了诗意和诗人的感情。教师设计的这种层层剥笋的问题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问突出知识的重难点,要有层次和前后衔接,相互呼应。
4、拓展想像
学完课文,教师朝深处拓展,让学生展开想象,激起学生深入学习的的趣味,培养学
生丰富的想象力,如,我上第二册《棉花姑娘》一课,在课尾,我提问:棉花姑娘会怎么感谢七星瓢虫呢?学生纷纷展开大胆的想像力,有个孩子作出了有趣的回答:“棉花姑娘会用棉花做成被子送给七星瓢虫让他冬天盖,好暖和暖和。”我给予了学生及时有效的评价:“你真懂事,是个心怀感恩的好孩子。”孩子听了,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想像创新的能力,又教育了学生做人要知道感恩。
10.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篇十
作者:sun zhi gao 1.简述2011年版语文课标的精神,结合教学实例谈一谈你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落实的。(20分)
答: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生活贫乏,不善于观察。观察是引导学生熟悉生活获得广泛,丰富的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学生认识的源头,是写作的起点。一天,我发现班里的几位同学围着花坛捉蝴蝶。课下找几名同学了解情况,他们有的说:“捉蝴蝶是为了观察蝴蝶是怎样为花儿传粉的。”有的说:“捉到蝴蝶后把它压平、晾干后做标本。”„„知道这些情况后,我想,学生对蝴蝶这样感兴趣,何不因势利导,让他们认真地去观察,了解蝴蝶的有关知识呢?于是我留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去观察蝴蝶是怎样传粉的,你是怎样做蝴蝶标本的„„这个作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天,我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班中进行交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七嘴八舌,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一股脑地说了出来。接着,我让学生自命题目进行作练习,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2.有的老师说:“学生写作水平高低、写作能力的强弱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你怎样评判这一说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明你的观点。(30分)
答:我认为学生写作水平高低老师起着关键作用,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平时,如果我们很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3.依照“找准学生缺什么、想清自己教什么、落实课上怎么教”,修改一份自己的习作教学设计。要求以表格形式对比出示修改前后的两个设计,并注明修改的原因。(共50分:两个设计30分,修改原因20分)
答:《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案
1一、目标:
1.读懂例文,理解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为动物设计名片应介绍清楚它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
2.按照要求,选择喜欢的动物为其设计名片。
二、教学重点:条理清楚,紧扣中心,能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有条理的叙述,语言规范正确。
三、教学难点:能抓动物的特点进行有条理的叙述。
四、教学过程:
一、布置观察,积累素材
学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如,可以这样说: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可见,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有可能成为有本事的人!正值童年的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有趣的发现,想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吗? 2.让学生自由说一说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到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妈妈爱美了,爸爸勤快了;发现马路边的路灯按时亮起来,公园里的动物多起来了;发现种子怎样发芽,向日葵如何转动了;发现电视里的环保广告多了,发现人们都在学英语了;发现战争太可怕了,美国太霸道了。还可能说到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语文书变了,课文比以前有趣了;发现老师讲课方式变了,学校活动多了;发现应用题有五种解法,记生字也有窍门;发现新老师像朋友一样,同桌也不讨厌了。教师根据学生说的,适当总结评价:你们几位说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发现,你说的是学习中的发现,真是有心人!通过这样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开启学生的思路。
3.引导学生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发现清楚地告诉别人。要求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自拟。
三、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选择典型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相机评价,具体指导。
四、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选典型习作三至五篇,读一个评一个,师生共同评议。从是否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了、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议。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或补充。然后,各自修改习作,进行誊抄。修改时先自己修改,再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五、佳作欣赏,激励评价
此环节安排在批阅习作之后。首先,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请小作者读给大家欣赏,师生简要地进行品析;然后请这次习作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读他们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最后,教师总结,不仅表扬学生作文的成绩,更要表扬学生的发现和创造。
《童年的发现》教案2
教材浅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童年是美好的,也是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与想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他的童年时代不仅如此,还具备着比平常人更可贵的东西(善于探究、找到“为什么”的答案),那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语。2.从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4.理解词语。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愿,想怎样就怎样。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5.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6.理解课文脉络。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写“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童年时的“我”发现了什么? ⑴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⑵体会:①“几岁的时候”“完全”“独立”这些词语无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现在说起来还为这个发现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说,“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犬笑”,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能独立思考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这简直是常人无法相信的。)
又说“竟使我当众受到惩罚”,他又为什么当众受到惩罚?课文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以这样的开头设下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⑶小结: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创立了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而“我”小时候就发现了这一规律。
2.“我”是怎样发现的?
⑴自由读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后小组内讨论。⑵全班交流。
①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②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第一个阶段(3、4自然段)写“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第二个阶段(5—11自然段)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第三阶段(12、13自然段)写“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大胆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发现。
⑶小结:梦中飞行引出了“我”对这个现象的好奇,老师的解释又引出了“我”的疑问:“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样痴迷”“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终于”这些词语都表现了“我”求知若渴的特点,同时也看出“我”惊人的想象力。
3.“我”的发现可靠吗?
⑴自由读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⑵归纳:“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⑶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是因为“我”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发现了这一规律,而且与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而格外高兴。现在知道了当时自己的发现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种心情使他无法控制,已顾不得是在课堂上,更顾不得这“笑”是否合时宜了。
②“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还不笑塌了房顶!”
这句话是说“我”的发现会令人不可相信,人们绝对不可思议: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表面看,这句话是“我”庆幸自己没有解释,而实质上表现了“我”之所以有人们不可思议的发现,是因为“我”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极强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含有双重的意思,一是说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二是说“我”有了这样重大的发现,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与发明的科学家一样遭遇驱逐与风险,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当然这句话里也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当时处理方法的不满。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我”是怎样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谈谈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过什么发现?
原因: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2。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11.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探索 篇十一
按照互动教学的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经常性的讨论与沟通,可以使师生为对方提供信息,并不断加强这种信息的交流和处理。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保持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对于他们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在适当时候,适当地方用适当的语言予以纠正。同时要尊重每一个个体,鼓励尝试,提倡创新,保护自尊,经常和学生一道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媒体),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组织必要的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发动-萌动);联动阶段(调动-主动);能动阶段(助动-自动)。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行为状态分为七个环节: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 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 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 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 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 ,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 ,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初步互动-- 耦联: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的运行,提出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法,组织学生自学, 运用学法,了解、摄入学习内容,质疑问难 ,兴奋趋于明显热烈--理解知识。充分互动-- 加速: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 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 ,在讨论中畅所欲言,主动思考,多向交流,理解、消化知识, 情绪高涨,外在兴奋达到最高点--消化知识。
深化互动-- 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以巩固、内化获得,为更具创造性互动作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深理解, 加强练习,矫正错误,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巩固知识,从外在兴奋再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巩固知识。
内联互动-- 强化: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内在能动式的学习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深度的交流。 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出现多向交互活动的冲动,情绪强烈,再一次外在化--掌握知识。
发展互动-- 拓展:在一定量和质的互动学习基础上,学生向更广泛的外部环境互动学习、发展 ,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着重思维品质的改善,发展创造性,把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用于学习和实践生活以及新的学习中,并形成习惯。全体保持兴奋状态对运用创新产生欲望--运用知识 。
总之,在新课程中,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广告语说:“让城市互动起来”。那么,在教学上我们也应:“让师生、生生互动起来”!
12.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篇十二
一、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 在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中, “读”是第一大法, 而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更要注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诵读。
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 如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为了让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我经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那就是让学生手脚并用, 打着拍子来读。《毛诗序》中说:“诗者, 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天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既然诗人在“咏歌之不足”时, 犹须“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 那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 我们就可以让他们一边读一边“手舞足蹈”。当那种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和着拍子从学生的口中流溢出来时, 我们一定会为之感染, 学生也记忆深刻。
二、教师要以学生为主题, 发挥指导作用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用亲切、热情、平等的讲授态度, 生动、幽默、形象的教学语言, 努力创造出一个轻松的、民主的、舒畅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古诗词, 一定会轻松愉快, 劲头十足。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理解古诗字词义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语句意思的途径, 要鼓励学生在体会古诗词意境和体验情感的同时提高古诗词阅读和鉴赏能力。如教学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鹏鸣翠柳) 》时, 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工具书, 初步了解诗句意思;再通过诵读, 进一步理解整首诗的意境;通过品味, 体验作者的情感, 教师在关键处作些强调或在学生困惑时帮助释疑。
三、让学生品字析词、自悟感情
“一字值千金”, 用这句话来形容古诗中的精妙之字绝不为过。这就是中国语言、中国文化的精深之所在。要想使古诗教学成为学生接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 就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精深。如《暮江吟》中, 诗人抒写了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 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赞美之情。教者可启发学生抓住“铺”“瑟瑟”“红”等关键词, 以及“珍珠”“云”形象的比喻, 想象红日西沉, 一弯月牙悄然东升, 脚边小草清露滴滴, 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 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 赞美的语调反复吟诵,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从而显示小学古诗教学以情感为纽带的魅力。让学生体味古诗用字的精准, 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诗词的运用能力。
四、让学生运用想象, 理解诗意内涵
要想在诵读中发掘古诗的内蕴, 就要善于想象。单个字词在词典里的意思与在诗句里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它在诗句里更有具体的语境意思。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体会诗句的内涵。如李白的《静夜思》, 这首诗每个学生甚至许多学龄前的孩子都非常熟悉, 但要真正领悟诗句所表达的内涵, 必须真正理解“举头、低头、思、望”这几个动作。它们并不是简单而平常的动作, 而是诗人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未能入睡时所作出的自然而然的动作。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挥巨大的想象力, 把自己想象成是远离家乡的“诗人”, 对着明月, 时而遥望, 时而低头的动作, 从而理会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之情。
清代李渔说:“和盘托出, 不若使人想象无穷。”古诗是高度概括的艺术, 有时会留有许多空白, 我们在诵读欣赏的时候, 要运用合理的想象进行填补或扩充, 丰富诗歌的内容, 从而更深刻地领悟古诗句的意思, 更透彻地感悟古诗的意境。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自学古诗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 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多积累一点古诗文呢?我们除了每节课尽可能适当安排多一点教学容量, 教学内容的理解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之外, 还要讲一点“多多益善”的策略。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古诗三首《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秋思》 (唐张籍)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时, 我就让学生讨论:“这三首诗的时代背景不同, 诗人的境遇也不同, 为什么教材要把它们编在一起让我们来学习呢?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点呢?”由于学生对古诗已经基本理解, 所以很快就能领悟出教材的编排是“别有用意”的。虽然时代背景不同, 诗人的境遇不同, 但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 都表达了羁旅之人一个共同的心声——“对亲人, 对家乡的思念及热爱”。在中国古诗中, 像这一类的古诗还有很多,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 多找一找, 并认真地抄出来, 在班级中好好地交流, 以达到拓展延伸的目的。在古诗文教学中, 教师一般都可以采用主教的一篇带一组自由阅读的办法, 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增加阅读量,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感受中华古诗文是一个浩大的文化宝库,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经典和诗文大师,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
13.小学语文互动教学论文 篇十三
关键词:师生互动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内涵;原则;运用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也因此成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主科科目,小学生年龄尚小,还未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引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系统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然而就目前看来,师生互动教学的运用并不理想,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来说较为落后,不能把握好开展师生互动的最佳时机,对互动内容的选择也比较片面,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把握师生互动的时机和甄选互动内容,将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1师生互动教学的内涵及原则
所谓师生互动教学,顾名思义,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在学生眼里是神圣而伟大的,但却常常严肃刻板,小学生刚刚步入校园生活,难以适应固定模式和固定时间的教学活动,学习比较松散,教师严厉的态度更是让学生恐惧,往往在教师提出问题时害怕答错而不敢回答,有些时候教师选择的互动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初次接触可能会比较感兴趣,但长期使用反而让学生丧失兴趣,由此可见,师生互动教学的内涵实际上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缩短师生之间交往的距离,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师生互动并不是随时都能够进行的,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个性特点深入分析,找到师生互动的最佳时期,对小学每个年级的学生采用的师生互动手段不能相同,因此,师生互动教学的原则就是针对性、即时性、有效性,只有根据其内涵与原则设计互动内容,才能够达到互动教学的最佳效果[1]。
2师生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2.1转变教学理念
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师生互动教学,首先需要注意的第一点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新课改要求教师将学习主体交还给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说同样如此,而目前一些教师仍然将灌输式教学和应试教育模式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并不能满足当前教育需求,也不满足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需要,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重视起师生互动教学,让学生不再将刻板的背诵语文知识当做学习内容。
2.2把握互动时机
师生互动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当教学理念更新与转变后,第二个问题就是要把握好师生互动的时机,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时间都适合进行互动,教师提问后,学生进入思考时间时,教师一定不能打断学生思路,而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仅如此,互动不只是与学生语言交流,而是要融入教学内容[2]。例如,教师讲解《丑小鸭》这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并思考为什么丑小鸭会被其他小鸭子欺负,丑小鸭变成天鹅后又受到了怎样的对待等,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便可以伙伴身份加入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要注意态度亲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拉近师生距离。
2.3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会对师生互动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而教师素质并非理论知识素养,还包括教育素养,良好的师生互动需要依靠教师充足的耐心和和蔼的态度,在这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完善自身,多参加教育教学研讨,避免将教学重心只放在教学手段上,还要提高与学生的交流能力,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在交流中要注意态度亲切、语言幽默,以提升学生参与互动的程度[3]。
2.4甄选互动内容
互动内容的选择是师生互动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能随时进行师生互动,因此,甄选好师生互动内容非常必要。师生互动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例如,《古诗两首》这一课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师要将互动内容选择在诗句中,与学生交流沟通诗句的意义和内涵,不要提问学生诗人李白相关问题,避免学生将重点理解错误,降低教学效果。
3结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语文又是重点学科,教师必须要善于利用师生之间情感关系的建立而引导、带动学生主动学习,首先拉近师生之间距离,让学生在与教师的良好和谐关系中进入语文知识的学习,消除学生对教师和学习的恐惧心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秀芹.科学创设,提升师生互动品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5(35).
[2]任春艳.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中的问题分析及策略[J].时代教育,2014(10).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09-16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叙事10-19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创意法教育下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探究06-17
小学期末教学总结语文06-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综述06-21
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10-20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能力培养-人教版新课标10-15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09-25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