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会计科目

2024-09-08

农业会计科目(精选13篇)

1.农业会计科目 篇一

、、资产类、成本类、损益中的费用类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中的收入类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资产类:

库存现金:用于员工开支、差旅费、零星报销用的货币。银行存款:存放在企业开户行里的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和信用证存款等。由于其存放地点和用途与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同,需设置“其他货币资金”帐户来集中核算这些货币资金。上述科目统称货币资金。

应收票据:因本企业业务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应收账款:因赊销业务应向债务人收取的款项。例如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上述两个科目的区别:前者收到的是商业汇票票据,后者收到的是欠据。

预付账款:预先支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也可用“应付账款”代替。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预付账款按实际付出的金额入帐,如预付的材料、商品采购货款、必须预先发放的在以后收回的农副产品预购定金等。

在预付货款业务不多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预付账款业务

其他应收款:包括应向职工垫付的各种款项等核算企业除存出保证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通常包括暂付款,是指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原材料: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的收发余额的供生产加工用的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等。周转材料:能多次使用的物品,比如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施工设施等。

库存商品:企业生产或者外购的用于出售的各种商品产品(待售的商品、产品)。以上三个科目统称为“存货”。

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规定标准以上,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能为企业创造利益的建筑物、设备、电子产品、运输设备等。

累计折旧:核算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折旧额,是固定资产的抵减科目。

无形资产:能产生超额利润、无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

累计摊销: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摊销额,是无形资产的抵减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是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

交易性金融资产:以赚取差价为目的短期投资的金融资产。

待处理财产损溢:指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盘盈、盘亏、毁损的价值。经常设置两个明细科目,即“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待处理财产损溢在未报经批准前与资产直接相关,在报经批准后与当期损溢直接相关。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长期待摊费用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内分期摊销,具体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不再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修理支出。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和修理费均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开办费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修理费计入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即修理费一律费用化)。其中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内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员工薪酬、办公费用、培训支出、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等。开办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费用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都在本科目按规定进行摊销。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额,反映的是企业各项尚未摊销完的长期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

以上资产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二、负债类:

短期借款:向银行等金融企业借款期在一年以内的贷款。

长期借款:向银行等金融企业借款期在一年以上(不含1年)的贷款

应付账款:因业务本企业欠别人的款项。应付票据:因业务本企业开出的商业汇票。

其他应付款:指企业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应付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存入保证金、职工未按期领取的工资,应付、暂收所属单位、个人的款项等。应付职工薪酬:包括工资、福利费、五险一金等。

应交税费:包括应该交给税务机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应付股利:经审批后应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应付利息:因借款或发行债券应支付的利息。

预收账款: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或交易双方之约定,而向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在未发出商品或提供劳务时预收的款项。

在预收款项业务不多的企业可以将预收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帐款”的贷方,不单独设置本科目

上述负债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三、成本类:

生产成本:是制造业为加工产品发生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它直接费用等。

制造费用:为生产产品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比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车间主任的差旅费用、车间夜间加班费用等。

以上成本类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期末一般无余额。

四、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企业实际投入的资本,在数量上与企业的注册资本是相等的;而注册资本是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核定的资本。

资本公积:投资额大于注册资本的差额,包括资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股票溢价等。

盈余公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盈余公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公益金专门用于企业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如购建职工宿舍、托儿所、理发室等方面的支出。公司制企业按照税后利润的5%至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用于弥补亏损和转增资本

利润分配:把企业的净利润按顺序进行分配。核算企业净利润的分配或者亏损弥补和历年分配或者弥补后的节余情况。

本年利润:核算企业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或者净亏损。

上述所有者权益类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五、损益类(包括收入类和费用类)主营业务收入:经常性、经营性的收入。(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其他业务收入:除主营业务之外的与经营相关的收入。比如销售材料,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技术转让收入等。

营业外收入:与经营无关的偶尔收入。比如资产的盘盈利得、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入、罚款净收益、接受捐赠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违约金收入等。投资收益:核算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者发生的损失。

以上是属于损益类的收入类;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期末无余额。

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有关的经常性成本;或者是已经销售产品的成本。等于单位生产成本×销售量。

其他业务成本:与其他业务收入有关的成本。比如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营业税金及附加: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税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销售费用:为了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比如:运输费、包装费、保管费、广告宣传费专设销售机构的一切费用等。

管理费用:企业行政部门的支出。比如:行管部门的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工会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诉讼费、坏账损失、社会保险费、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报销差旅费用等。

财务费用:为筹集资金发生的费用。比如利息支出、汇兑损失、银行手续费及金融机构手续费用等。上述三项费用统称“期间费用”。

所得税费用:根据纳税所得计算的税金。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根据企业的本年利润,按照税法规定做纳税调整后计算出来的所得税,是从本年利润里扣减后就是净利润。借方表示增加,到了月末转到“本年利润”,月末无余额。

营业外支出:与其生产经营无关的偶尔支出。比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资产的盘亏损失、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罚款(行政或者税务)支出、非常损失、企业罚款支出、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滞纳金、违约金、赔偿金、职工子弟学校经费等。发生时记借方,转走了记贷方,就是月末结转到“本年利润”的借方。

以上属于损益类的费用类: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期末一般无余额

2.农业会计科目 篇二

(一) 对会计要素划分的比较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 明确确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在1989年发布的框架中将会计要素界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五大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BS) 在1985年12月发表的第6号概念公告中将会计要素界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业主投资、业主提款、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全面收益十大类。英国的会计准则委员会 (ASB) 设立了七类会计要素, 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得、损失、业主提款和业主投资。

(二) 对会计要素界定的比较

从对会计要素本质和内涵的界定上看, IASC、FASB、ASB确立的反映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与我国基本一致, 而主要差异在于,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英国会计准则非常重视业主权益的变动, 因而单独设立了“业主提款”和“业主投资”要素加以反映。对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由于确认理论依据不同, 各国要素的具体内容有所差别。IASC和ASB收入确认的依据是“流入量理论”, 其“收入”、“利得”是广义概念, 代表“经济利益之增加”, 均体现为”收益”。而我国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一样, 收入的确认依据是“流转过程理论”, 强调收入的完整过程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的因果关系, 属狭义的“收入”要素概念。不同的是FASB单独设立了“利得”要素加以反映“偶发性”的净收益, 这种净收益相比较收入而言, 不具备持续性。与收入要素的确立相对应, IASC和ASB采用了广义的“费用”要素概念, 而我国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则采用了狭义的“费用”要素概念。区别在于,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专门设立“损失”要素反映“偶发性”的净亏损, 表示一种非正常经营活动的支出。而我国会计准则中并未将利得和损失单独设立会计要素, 而是将它们包括在了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这两个要素中, 所以利润这一要素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中特有的一个要素。

二、我国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类别设置分析

(一) 会计要素类别设置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外会计准则相比特别设有利润这一要素,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和“费用”是要素概念中定义的, 至于“利得”和“损失”, 在此没作为要素概念定义, 只是将其作为构成利润的来源之一, 进行了解释和说明。比较这两组概念, 其差别是“收入”和“费用”强调日常活动, “利得”和“损失”强调非日常活动。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所以会计要素要反映交易或者事项的所有特征, 既要包括是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也要包括非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这样对会计要素的界定分类才全面, 也就是说“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反映的经济事项的本质是一样的, 其地位应当是同等的, 都应当作为会计要素来定义。同时笔者认为利润本身不能够反映一项交易或者事项, 只是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是一个净指标, 企业实现的利润导致了企业的权益增加, 已经反映在所有者权益之中, 依据互排性原则, 同一层次会计要素的设置不能重叠, 而且企业的经营成果在损益表中完全可以得以反映, 如果再设置利润要素实属不妥。

(二) 会计科目类别设置分析

会计科目应当以会计要素的分类为前提设置, 具体反映各类会计要素的详细情况。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了资产、负债、共同、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等六大类会计科目, 首先, 这种分类显然与会计要素的分类不一致, 部分会计科目在设置上和会计要素存在矛盾, 不存在对应关系, 如:“投资收益”这个会计科目, 按照性质分类, 它包括有利息收入、股利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 (负债) 的交易费用、利息费用、投资损失、长期股权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利得、损失等。按照经济特征可见它不属于某一个会计要素, 综合体现为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的特征。这样会导致人们特别是初学者对会计科目和会计要素的歧义理解, 甚至对两者关系的模糊认识。

三、我国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完善的对策

(一) 科学划分会计要素

在会计要素的设置上, 以会计基本准则为纲, 在体现我国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按照企业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设置会计要素, 这样就去掉了利润要素, 增加利得和损失要素, 体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七大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其内容与目前企业会计准则一致;收入和费用是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利得和损失两者兼而有之, 即部分反映财务状况、部分反映经营成果。七大要素之间形成会计的基本等式, 即资产+费用+损失=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得, 这样七大会计要素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交易或事项。其中在收入和费用的定义和划分上, 可采用目前会计准则的划分标准, 用狭义的概念。对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也可以完全不变。为此, 笔者将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并列为四类会计要素, 既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又使得会计要素的划分清晰明了。

(二) 合理设置会计科目

首先在大类上设置与会计要素分类一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七大类会计科目;其次, 科学划分每一大类会计科目下面的具体科目。把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成本类和共同类会计科目按照其经济实质划归到资产类科目中, 把损益类会计科目划分为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四类会计科目。通过如此划分, 将企业复杂的交易或事项划分为七大类经济性质相同的经济业务, 然后据此设置账户进行会计处理, 使得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前后一致, 使会计处理按类进行, 简便易行。如前所述在对“投资收益”科目的设置上, 可以重新设置为“投资收入”、“投资费用”、“投资利得”和“投资损失”。这样一来会计科目和会计要素之间就建立了一一的对应关系, 非常方便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

参考文献

3.农业会计科目 篇三

关键词:农业资产;科目核算;财政补助;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11-1

1农业资产类科目核算

目前,很多合作社会计未能使用“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两个一级会计科目,并且核算内容不全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农业资产产生费用核算

许多合作社会计没有按制度规定将幼畜及育肥畜的饲养和林木资产培育期间的费用资本化,记入 “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科目中核算,而是直接将这些费用记入了当年度的“经营支出”,从而加大了当期的经营支出。例:某专业合作社用银行存款购进苹果树幼苗500株(预计产果5年),货款10000元,运杂费1000元,用现金支付培植期间人工费3000元,水费1000元。

购入时:借:林木资产—经济林木—苹果树 11000

贷:银行存款 11000

培植期间人工费等要作为林木资产成本记入“林木资产”账户的借方:借:林木资产—经济林木—苹果树 4000

贷:现金 4000

1.2对转换后投产的农业资产核算

按照《合作社财会制度》的规定:“产役畜、经济林木投产后,应将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部分在其正常生产周期内按直线法分期摊销,预计净残值率按照产役畜、经济林木成本的5%确定,已提足折耗但未处理仍继续使用的产役畜、经济林木不再摊销。”但有些合作社没有按规定对农业资产进行摊销,而是在产役畜、经济林木不能正常生产时直接冲减农业资产,这样就造成了正常生产周期内生产成本偏低,处理农业资产时,当期生产成本过高的现象,正确核算举例如下:

例:接上例,此合作社开始摊销苹果树的成本。

苹果树的成本=10000(买价)+4000(培植费用)=14000(元)

每年应摊销的金额=14000×(1—5%)÷5=2660(元)

每月应摊销的金额=2660÷12=221.67(元)

编制当月成本摊销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经营支出 221.67

贷:林木资产—经济林木—苹果树 221.67

1.3对出售的农业资产核算

按规定,林木资产、牲畜(禽)资产出售,按销售的实际收入记入“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借方,同时记入“经营收入”科目贷方;并按销售时的实际成本,记入“经营支出”科目借方,同时记入相关资产科目的贷方。但是很多合作社出售时总是漏记后一笔,借:营业支出,贷:林木资产或牲畜(禽)资产。这样的核算错误,会造成农业资产可能存在账面与实物不符的问题。正确核算举例如下:

例如某合作社将育成的50头仔猪出售,收入25000元。

编制会计分录:

出售时:借:银行存款 25000

贷:营业收入 25000

同时结转成本:

育肥畜(猪)的成本=10000(买价)+12000(饲养费用)=22000(元)

借:营业支出 22000

贷:牲畜(禽)资产-幼畜及育肥畜-育肥畜-猪 22000

2接受财政补助资金的会计核算

在《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中设置“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的资金;设置“专项基金”科目,核算合作社通过国家财政直接补助转入和他人捐赠形成的专项基金。 但许多合作社收到国家的补助资金后,并没有按规定通过“专项应付款”核算,体现不出国家补助资金专款专用的要求。国家财政补助资金正确核算方法是:

2.1形成资产的国家补助资金

第一步: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到账,记入“专项应付款”科目,借:银行存款,贷:专项应付款;第二步:合作社使用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建造固定资产等,直接按照固定资产建造进行账务处理;第三步:固定资产验收合格,交付使用时,将使用的国家财政补助资金从专项应付款科目转到“专项基金”科目,借:专项应付款;贷:专项基金。例:某专业合作社收到“养猪项目”财政补助资金13万元,用于建造养猪厂房,工程款20万元,已验收合格交付使用。

收到财政补助资金,存入银行时:借:银行存款 130000

贷:专项应付款 130000

固定资产完工验收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 2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

同时 借:专项应付款 130000

贷:专项基金 130000

2.2不形成资产的国家补助资金

第一步: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到账,记入“专项应付款”科目,借:银行存款,贷:专项应付款;第二步:使用国家补助资金时,借:专项应付款,贷:银行存款。

例:某专业合作社收到 “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开展技能培训项目”财政扶持补助资金10万元,存入银行,本年度支付技能培训等费用9万元。

收到国家财政补助资金时: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专项应付款 100000

支付王×培训费等:借:专项应付款 90000

贷:银行存款 90000

作者简介:陆盛梅,女,吉林省靖宇县人,吉林省靖宇县农村经济管理总站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

网络出版时间:2013-6-8 9:56

4.财务会计实训会计科目 篇四

1.库存现金

2.银行存款

3.应收账款——胜华家具公司

应收账款——百川家具公司

应收账款——深圳佳缘公司

应收账款——佛山海纳公司

4.其他应收款——张志峰

其他应收款——谢丽华

5.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6.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交教育费附加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7.周转材料——包装物

周转材料——包装物——A型包装箱

——B型包装箱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除湿器)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除湿器)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除湿器)

8.原材料——木条

——木板

——油漆

9.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0.主营业务收入——办公桌

——沙发

11.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差旅费

管理费用——律师咨询费

12.财务费用

13.销售费用

14.应付账款——水费

——电费

应付账款——利源木材公司

应付账款——永安包装公司

15.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6.实收资本——深圳益林公司

实收资本——佳和实业公司

实收资本——滨江建材公司

17.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18.固定资产——锯木机

19.短期借款

20.交易性金融资产——众业达(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众业达(公允价值变动)交易性金融资产——力生制药(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力生制药(公允价值变动)交易性金融资产——风华高科(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振华科技(成本)

21.投资收益

2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力生制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众业达

23.在途物资——利源木材公司

24.应付票据——泰华建材公司应付票据——利源木材公司

25.制造费用

26.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办公桌

——基本生产成本——沙发

27.库存商品——办公桌

——沙发

28.应收票据——佛山海纳公司

29.其他业务收入——木板

其他业务收入——木条

30.应付利息

31.营业税金及附加

32.其他业务成本——木板

其他业务成本——木条.33.主营业务成本——办公桌

——沙发

34.本年利润

35.所得税费用

36.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应付投资者利润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7.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38.营业外支出——公益捐赠支出

39.累计折旧

5.建筑企业会计科目 篇五

更新时间:2009-11-3 11:15:32

应收质保金(往来单位核算)根据合同及结算业主暂扣的工程质保金,最好设置有到期日。

建筑企业会计科目

建筑施工企业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广大生产型企业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在成本核算和收入的确认上,和产品销售企业有很大的不同。本帖只在此探讨建造合同法准则中规定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与生产性企业相同的核算不在此做探讨。(一)工程施工

相当于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科目。主要核算各项目成本及毛利。下面设置“合同成本”和“毛利”两个二级明细科目。

1、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核算工程合同成本在合同成本下,设置以下明细科目(1)人工费(项目/部门核算)(2)材料费(项目/部门核算)(3)机械使用费(项目/部门核算)(4)其他直接费(项目/部门核算)(5)分包成本(项目/部门核算)(6)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下设下列明细科目管理人员工资(项目/部门核算)职工福利费(项目/部门核算)固定资产使用费(项目/部门核算)低值易耗品摊销(项目/部门核算)办公费(项目/部门核算)

差旅费(项目/部门核算)

财产保险费(项目/部门核算)工程保修费(项目/部门核算)排污费(项目/部门核算)

劳动保护费(项目/部门核算)检验试验费(项目/部门核算)

外单位管理费(项目/部门核算)

材料整理及零星运费(项目/部门核算)材料物资盘亏及毁损(项目/部门核算)取暖费(项目/部门核算)

其他费用(项目/部门核算)

2、工程施工-毛利,核算工程毛利

具体的设置根据企业需要选择,不一定非要设置这些会计科目。特别是间接费用,有些不需要的可以不予以设置。

(二)机械作业

该科目主要是针对建筑企业有单独的设备管理部门为各项目提供设备发生的费用及内部结算的台班的核算。相当于制造待业的“辅助生产成本”科

目。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针对本公司的设备设置单机核算,准确核算每台大型或者主要设备每个台班的耗用成本。

通常情况下,应当设置以下明细科目:工资及附加(部门/设备核算)燃料及动力(部门/设备核算)折旧费(部门/设备核算)配件及修理费(部门/设备核算)间接费用(部门/设备核算)(三)应收账款

1、应收工程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根据工程进度报表或者结算的应收账款

2、应收销货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施工企业应收产品销售货款

3、应收质保金(往来单位核算)根据合同及结算业主暂扣的工程质保金,最好设置有到期日。(四)应付账款

1、应付购货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应付购货款、设备款等。

2、应付分包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应付分包工程款

3、暂估应付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暂估入账的款项(包括材料暂估入账及分包工程款的暂估入账)。

4、应付质保金(往来单位核算)核算应付分包单位的质保金,最好设置有到期日。

(五)工程结算(往来单位/项目核算)

核算根据业主进度报表签证资料或者工程结算的款项。

(六)主营业务收入(手工账可不用以下明细科目,只需按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即可)

1、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下设置以下明细科目(1)人工费(项目/部门核算)(2)材料费(项目/部门核算)

(3)机械使用费(项目/部门核算)(4)其他直接费(项目/部门核算)(5)间接费用(项目/部门核算)

2、税金(项目/部门核算)

3、劳动保护费(项目/部门核算)

4、公司管理费(项目/部门核算)

5、公司利润(项目/部门核算)

6.会计科目使用中常见的问题 篇六

一、会计科目设置使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 商品流通企业使用生产成本。

商品流通企业是指所有独立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单位, 是通过低价格购进商品、高价格出售商品的方式实现商品进销差价, 以此弥补企业的各项费用和支出, 获得利润的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不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 主要只核算商品的进销存;工业企业会计则需要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 对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因此,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一般不涉及生产成本科目。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商品流通企业把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购进的应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的商品视同外购材料核算, 再将购进商品加上及其他费用归集到生产成本, 然后转入库存商品进行核算, 并于月末根据商品销售情况, 按照配比原则, 进行成本结转。会计科目使用不合适, 不符合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要求。

2. 同一单位或同一业务人员开设多个明细科目。

由于业务内容不同, 为了直观显现各项业务内容或应收 (付) 款已收 (付) 款的实际发生情况, 直接在不同的会计科目设置两个相同的明细科目。如:A公司向B公司销售商品, 同时B公司又向A公司提供劳务, A公司会计在处理这两笔业务这样做账:销售商品时, 借记“应收账款———B公司”, 贷记“营业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接受劳务时, 借记“管理费用”, 贷记“其他应付款———B公司”, 一个单位出现了两个不同账目。又如, A公司采购C公司一台设备, 借记“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记“应付账款———C公司”;当厂家对该设备进行维护维修时, 发生了费用, 借记“管理费用”, 贷记“其他应付款———C公司”。诸如此类案例在实际业务核算中举不胜举, 这样核算造成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会计科目繁乱, 当公司财务业务量较大时, 会计轮岗后, 新接手人员在和对方单位对账过程无从下手, 当这样设置的二级单位很多时, 就造成了核算的紊乱。

此外, 在当今信息化程度日益高涨的今天, 会计软件代替了手工会计核算, 很多单位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 开发研制新的会计核算系统和物流管控模块, 在这些电算化模块中就经常出现一些会计人员在增设明细科目时多设、重设现象, 导致一个明细单位在一个会计科目中重复出现或在多个会计科目中重复出现的现象, 增大对账工作的难度。

3. 往来单位名称随意变更。

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单位在接收到对方单位出具的名称变更函之后, 直接在电算化软件中将明细科目的旧名称更换为新名称, 这样会使软件状态下账套中前期以旧名称做的会计分录全部自动更改为新名称, 与前期已打印出来、装订存档的凭证、账簿上的名称不相符, 这样做的直接影响是增加了前期账务查找的难度, 特别是在与新名称业务单位往来时, 若涉及到前期的经济纠纷, 从电算化软件中将无法准确辨别名称变更前后的业务往来情况, 只能翻查凭证, 无形增加了工作量, 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4. 明细科目设置繁琐。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各企业为了将各项业务往来核算的更为详实, 在设置明细科目时, 为了将来查找账务方便, 冠之以冗长的名称, 有的甚至还含有备查性质, 重复啰嗦, 不符合会计科目设置要求。

二、会计科目设置及使用不当的原因

从上述仅罗列的4种现象中可以看出, 我国目前各企业会计科目使用和设置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忽视了会计基础工作, 加之公司领导层难以顾及不够重视, 基础工作不规范的现象在各家企业随处可见, 造成了目前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的混乱局面。

2. 企业财务制度更新不及时。

随着现代会计的发展, 很多企业陈旧的财务制度逐渐过时, 更新太慢, 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阻碍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讲, 束缚了会计人员思维模式, 造成思维僵化、教条、呆板。因此, 受过于陈旧制度的影响, 会计科目在设置和使用时教条, 与现代业务往来实质不符, 从而形成了会计科目使用不当, 甚至滥用会计科目现象。

3. 持证上岗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 我国会计行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 随着国家鼓励开办企业政策的进一步放宽, 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遍地开花, 从而导致人力资源市场上对会计人员需求量增大, 会计人员就业状况相对较好, 很多从事其他岗位的人员转型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进入会计行业。然而, 这些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对现代会计要求不了解, 不懂基础财务知识, 同时又无实践操作经验, 在核算过程中随意性较大, 职业判断水平低下, 会计科目使用随意性大;另一方面, 各层次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差别较大, 责任心和从业态度不一致, 对会计科目性质认识不透彻。

4. 理论和实践脱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交易手段和融资手段日新月异, 很多业务的会计处理理论与实践脱节, 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在此期间, 很多会计人员在处理新业务时无从下手, 只能参照准则类似业务处理, 由此出现了千奇百怪的处理方式, 会计科目的设置也就千奇百怪。另一方面, 新的会计政策出台时, 由于多方原因, 会计人员未能及时参加培训或对新政策培训不到位, 从而引起对新政策的无知或理解不到位, 影响会计业务处理。

三、解决方法

针对企业在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规范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

1. 加强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 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对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意义重大, 因此, 加强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异常重要。具体措施有以下三方面: (1) 加强对会计人员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的培训。通过培训,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 同时, 注重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心建设和职业道德培养, 避免违法行为的产生。 (2) 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制度。建立必要的考核机制, 将考核标准细化量化, 坚持通过定期互相检查基础工作, 按照考核标准评分, 实行考核奖惩, 切实搞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3) 加强对账套的管理。对账套进行维护是账套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 通过维护确保财务数据运行正常, 保证财务工作顺利进行。

2. 加快企业财务制度更新。

各企业可以通过聘请专业财务顾问及时更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也可通过本企业员工集思广益改进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3. 提高持证上岗人员职业素质水平。

对于各企业而言, 提高持证上岗人员职业素质水平, 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 任用专业、富有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 对此类人员的职业素质考核可聘请专业会计人员对其考核, 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另一方面, 对于职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会计人员, 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 强迫其自觉提升自我专业水准, 提升其职业素质水平。

4. 理论实践相联系。

理论和实践脱节与整个会计理论界的发展有关, 各企业会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实践经验推进理论进一步发展, 而且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新的理论知识,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创出适合本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

5. 完善备查账设置。

根据业务需要设置相应的备查账簿, 登记更为详细的业务资料, 配合管理工作,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存在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不当现状, 主要是由于基础工作不扎实、财务制度更新不及时、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理论和实践脱节四个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 企业在日常财务工作中通过加强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快财务制度更新、提高持证上岗人员职业素质水平、理论与实际联系、完善备查账设置等五个方面来规范会计科目的使用和设置, 为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 提升预测、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7.农业会计科目 篇七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科目;研究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并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这些新会计准则涵盖了各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财务报告,并包括某些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的准则。新会计准则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和股份支付,也引入了某些新的会计原则和处理要求,最为突出的是在很多方面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要求。这些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很多理念和做法与中国目前的会计规定和实务有相当大的差异,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可从三方面体现。一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需要日益迫切;二是企业进一步走出去、请进来的要求日益迫切;三是新的经济现象、问题和事项不断出现,给现有会计规范体系完整性、科学性提出挑战与改革日益迫切。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可以概括为,基本准则加上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两个层次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具体准则按其所规范的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各类企业或者绝大多数企业都通用的会计交易和事项的确认和计量准则,如固定资产、存货、收入等;

第二,通用的财务报告和披露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关联方披露等;

第三,特殊行业的处理准则,如保险行业、石油天然气行业、农业等。

新会计准则注重监控不规范行为,提倡原则导向而非规则导向;确立了资产负债表的理念,引导企业管理层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关注资产质量,更加强调资产负债表对财务状况的真实公允地反映,强调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营运效率,而不仅是经营结果。要求企业提供的信息更能满足决策者的需要,更具有相关性。其主要特点,一是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二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三是规范了部分重要会计事项及具体会计准则。如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等重要的会计事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和股份支付等新的会计业务;与重要的特殊行业有关的准则以及资产减值的操作条款等。

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修订围绕建设发展型财务体制,推进“四大工程”建设,提升会计工作价值,并结合集团公司行业特点、业务发展及管理模式需要,贯彻了以下原则,一是统一会计政策,规范职业判断。比如,规范各项减值(跌价)准备计提依据及标准;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及残值率等事项;政策不仅规范成员单位,还规范成员单位的各级子公司(包括上市公司)。二是引导稳健经营,促进可持续发展。比如,提高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标准,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等。同时,会计核算办法对企业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社会责任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三是强化预算管理,有效控制成本。比如,福利费支出要求建立预算控制制度,业务招待费要求建立健全必要的审批流程并原则上控制在税法要求的税前扣除额度内等。四是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比如,规范资产减值和财产损失等的审批、备案、审签程序,明确集团公司及成员单位担保管理程序等。五是体现行业特点,适应管理需求。比如,核算办法充分考虑军品资产、生产经营特点,明确军品应收账款、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原则上不计提相关减值准备,明确军品销售收入确认和计量的原则等。六是规范收益管理,强化会计信息建设。办法明确对企业收益分配按照集团公司《收益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调整收益分配办法的若干规定》执行。明确增加值分析法是财务分析的重要方法,要求企业在产品的成本要素价格及产品售价不断市场化变动的总体环境下,建立基于增加值的分析体系。

一、集团公司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是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构成进行科学分类而确立的会计核算项目,是会计核算的一种基本方法。会计科目作为分类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分类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会计信息的科学性、系统性,从而决定着管理的有效性。由于不同的经济组织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经济业务活动的不同,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考虑各自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1.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进行账目处理,在不违反统一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不存在的交易或事项,可以不设置相关的会计科目。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设置的会计科目体系要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2.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会计对象的特点是由经济业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不同企业的经济业务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设置会计科目考虑不同行业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特殊的业务、企业的规模、经济业务的简繁程度。如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和基建工程的明细科目做统一的规定,以利于会计数据的取得分析、核算等管理。

3.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重要经济要素。因此,会计科目的设置首先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如财政管理、税收征管和统计等多方面的要求;其次要满足投资者、信贷者等在投资、信贷决策等方面的要求;再次要满足企业内部进行经济管理的需要。若集团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很多,就需要对内部销售业务账款项目按内部单位设置明细账,已有利于期末对帐和编制企业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

4.讲求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能全面地放映企业的会计对象。为了全面系统地放映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引起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变动情况,完整的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状况和结果,必须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全面、科学的分类和界定,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每一个会计科目都应有特定的核算内容,要有明确的含有和界限,各个会计科目之间既要有一定的联系,又要各自独立,不能交叉重叠、含糊不清。各科目之间既相互区别、界限分明,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另外,会计科目的名称要明了,要代表经济业务的组要特点,使人易懂。也就是说,会计科目的设置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要突出重点,对不重要的信息要合并或删减,尽量是报表阅读者一目了然,易于理解。

5.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便于对不同时期、不同行业间的会计核算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不宜经常变更。值得注意的是,强调会计科目的稳定性,并非要求会计科目绝对不能变更,当会计环境发生变化时,会计科目也应随之作相应的调整,以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

二、集团公司会计科目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团公司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是由一个或多个实力强大、具有投资中心功能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若干个在资产、资本、产品、技术等作为联结纽带,由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并在某种程度上受核心企业影响的多个企业联合组成稳定的、多层次的、产权网络化的法人联合体。集团公司是由若干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构成的庞大的经济组织,对其进行财务核算存在很多的困难。

1.集团公司的分子公司众多,层级复杂,财务信息沟通不顺畅

企业集团公司是由多个法人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企业集团的目标是“企业集团财富最大化”。然而,作为企业集团成员的单个企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要进行独立的财务核算。子公司往往有自己独立的核算部门,并采用相互独立的科目体系,这种各自为政的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差,不利于财务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子公司按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财务信息进行调整后,财务信息传递到母公司已存在着时间滞后。在我国,从计划经济改制而来的集团公司产权关系复杂、交叉控股、层级多,有些集团公司不止是子公司、孙公司,甚至出现十几级的产权结构,这样产生的财务信息必然存在着严重的时间滞后,层级越多,滞后也就越严重。因此,集团公司的会计科目体系在符合国家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要适应集团公司财务核算的要求,有助于企业财务信息的沟通和内部控制的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应是个有机的整体。

2.集团公司涉足领域宽,业务范围广,会计核算差异大

集团公司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庞大组织,为分散风险,提高运营与盈利能力,往往实行多种经营战略,涉足多种产业或某一核心业务的相关产业。集团公司内部各核算单位业务不同,会计核算不同,自然采用不同的会计科目。有些集团公司在计划经济转制的过程中,还留有医院、培训中心、子弟小学等,这些机构一直普遍实行预算会计制度。因此,集团公司设置的会计科目体系要满足下属的分公司、子公司的需要,能够包含各个单位的业务,使每一个单位都能应用。

3.集团公司内部各企业对相同业务的核算不统一

集团公司内部由于各个分子公司独立核算,存在着相同的业务,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不统一,有些科目在一级科目上统一了,在二级科目上也不统一,为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查询留下很多问题,不利于管理。例如,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有些子公司按资产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有些子公司则按照资产所属部门设置科目。由于整个企业集团在明细设置上实现统一,只有统一的科目信息才便于归集、整理。

4.集团公司内部交易多,编制合并报表困难

集团公司下属多家分公司和子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频繁,业务关系复杂。期末集团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业务量大,有时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数据对不上,为编制合并报表代理不便。同时也不利于内部管理的执行。因此,在集团公司的科目体系中,对涉及内部交易的会计科目要按内部单位设二级明细核算。如公司内部有销售业务,要对“主营业务收入”按照内部的购货单位设置二级明细。

三、集团公司会计科目体系的实施办法

集团公司依据自身业务特点和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制定的会计科目体系在实行中一般要经过以下程序。

1.初步设置符合企业集团公司核算要求的会计科目体系

企业集团公司科目体系的设置工作主要包括,(1)组织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即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准则应用指南;(2)在学习新准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业务的特点,讨论核算科目的变化;(3)组织专业人员将各核算单位原有的科目体系集中,按新准则的要求并结合学习中的讨论意见,将原科目体系进行调整和规范,建立一套能满足集团内部各单位核算的会计科目体系。

2.选择试点单位,试行新科目体系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核算水平不同,在选取试点时要根据典型示范的原则,选取不同经营业务、不同规模的分支机构进行试点。在试点推行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在不同业务和不同规模的分、子公司中试行新的会计科目体系,以发现不同公司在试用中存在的问题;(2)在新的科目体系试行中不仅要统一一级和二级明细科目,还要在三级、四级明细科目中依据新科目体系的要求统一进行设置,以便于财务核算;(3)对试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形成优化建议,以备科目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在集团公司范围的试用。

3.集团公司整体试行后意见的反馈和科目体系的二次优化

科目体系虽经过初次优化,但试用范围毕竟有限,在经过集团公司整体试行后,还会出现很多问题,还需要科目设计人员与各单位核算人员沟通、协商,进一步完善科目体系。对完善后的科目体系,要组织财务人员学习,尤其是涉及到自身岗位的业务。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运用新科目的能力,为集团公司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做好准备。

4.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必须要切实加强领导

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一项涉及全局、影响久远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统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是集团公司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在集团公司总体步入发展型阶段后一次系统规范基础业务建设的重大机遇,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工作由单位行政负责人负责,由总会计师具体组织。

5.抓好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的具体实施必须要统一思想

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工作,涉及到包括企业财务部门在内的各个部门和环节。资产部门了解和掌握设备使用情况、资产减值情况;销售部门清楚产品市场和应收款逾期情况;采购部门掌握材料价格情况;技术部门熟知设备性能情况等等。这些都关系到《会计核算办法》能否顺利实施。因此,各单位必须统一管理思想,在对本单位组织机构进行全面梳理的前提下,由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制定严密的工作计划,做好统筹规划、加强工作协调,切实抓好各项有关工作的组织落实。

6.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必须全面完善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保障,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及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是规范企业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确保资产和会计信息安全、真实、完整的有效保障。我认为当前要迫切完成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各单位内部构成复杂,对企业会计准则认识还不尽一致,执行随意性大,需要遵循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尽快制定本企业会计核算规范;二是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重点是结合本企业部门管理职能,明确和严格资产减值准备确认和操作程序,同时,要建立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和“账销案存”管理制度;三是重要会计政策备案制度。子公司的会计政策制定完成后要向集团公司备案,而且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四、结语

集团公司由于其层级多、涉及业务广、会计核算差异大等优点,在科目体系的设置中,要坚持系统,即会计科目体系是有机的整体,要有助于企业财务信息的沟通和内部控制的完善;全面,即科目体系要涵盖各核算单位的业务,统一,即各核算单位对相同的业务采用相同的科目进行核算,以利于财务信息的规整和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本着“科学设置、逐步试点、反馈优化”的原则,通过新准则科目体系的实施,完善集团公司的财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敏王晓钊:《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的热点问题—新会计科目设置变化[J]会计师 2007(12).

[2]郭继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科目设置存在的问题[J]财会月刊 2007(7).

8.几个会计科目总结 篇八

1、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其核算内容:行政部门办公费、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劳动保险费、咨询费、诉讼费、管理人员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印花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费、审计评估费、董事会会费、工会经费、经批准转销的盘盈存货等。

2、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为销售商品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展览费、保险费、销售佣金、代销手续费、销售部门发生的差旅费、工资、福利费、销售用固定资产维修、折旧费等。

3、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

项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存款的利息收入(记在财务费用科目的贷方)、汇兑损益、金融机构手续费、现金折扣等。

9.农业会计科目 篇九

一、全面研读大纲和教材,把握教材之精髓。

教材是应试复习的主要依据,通读指定教材,其目的是了解教材体系,找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及疑点;逐章阅读指定教材,其目的是理解有关知识点,强化重点内容复习,突破难点。

考试大纲和教材是命题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考试大纲和教材包含了命题范围和答案标准,考生必须按考试大纲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回答试题中的问题,否则很难得到高分。会计考试的特点是覆盖面广、系统性强,因此考生要进行全面的、系统地学习,特别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在看书时,要仔细做笔记,把重点、难点、疑点加以归纳总结,从而让厚书变薄,并理解其精华所在。对于考试必考的知识点,如收入、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合并会计报表等内容,考生一定要深刻把握,能够举一反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研读教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考生应合理分配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强调对教材的研读,是真正理解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并不是要求考生把教材的全部内容逐字逐句地背下来,研读教材主要是掌握教材内容的本质及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能够从整体上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的内容,做到知识融会贯通。研读教材时,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不放过每个环节,并认认真真地做好笔记。对每章节内容,哪些问题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只作为一般了解,哪些要点要熟练精通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选择复习方法

1、分析近几年考题

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按章节和题型分析近几年考题。通过分析历年考题,了解考试命题的思路,把握《会计》考试的规律性,并确定复习的重点。但切忌无根据的猜题和押题。

2、订立学习计划

订立计划,就是订立复习时间表,每天学习什么内容,看多少页,复习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自己心中要有数。没有计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次看书都只看前几页,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徒劳无获。

3、讲究学习方法

要善于总结规律,掌握问题的关键点,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教材的很多章节都是根据准则、制度及相关法规编写的,其语言精练、严密、逻辑性强,提高了教材的档次。不过,这

汕头中公教育

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考生阅读教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考生在研读教材时应注意掌握教材中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关键点。

如果从现在开始学习的话,首先,可以结合10年的教材,进行系统的、认真的学习,特别是教材中新旧准则不一致的地方新增变化内容要作为重点去学习。在学习时,对于教材中的基本的概念、理论、账务处理、计算方法一定要彻底弄懂,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基础知识答扎实了,才能做那些大题。另外,试题对于新准则内容,涉及内容并不是特别多,因此,要强调掌握新旧准则不一致的地方。

第二,要善于总结每章的知识点,每章的基本账务处理,然后,去做练习。考注册会计师必须是做大量的题才能熟练,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主观题才能做得完。

第三,在学习时,要注意看准则原文、财政部编定的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政部编写的会计准则讲解等。新教材拿到手以后,在认真学习新教材,你就能找出10年教材的变化内容。

4、加强练习

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试就是做题。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适当地做一些典型的习题是考试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会计》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仅仅依靠记忆和自身理解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做一些典型题目可以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逐渐总结出考试的重点与规律,发现自身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10.农业会计科目 篇十

在经过了 “过程论”、“资金运动论”、“经济活动论” 等观点的讨论后,对于会计对象的界定趋于认同会计的对象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及价值运动。会计要素将会计对象具体化,将会计对象的内容划分成互不交叉的六个要素,根据会计要素之间的恒等关系,产生了复式记账法。因此会计要素是我国整个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基础, 正确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的情况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目标,也是 “决策有用”体现的基本要求。理论上讲,会计科目是为了更为清晰地反映企业的价值运动过程而对会计要素的再分类,同时根据分类的结果设置账户,通过借贷记账法,完成会计核算。遗憾的是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明确会计科目的定义,在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中,在确定实务执行的会计科目体系基础上,仅进行了如下模糊的描述: “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涵盖了各类企业的各种交易或事项,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的规定为依据制定的。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确认、计量规定的前提下,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 对于不存在的交易事项,可不设置相关科目。”虽然根据指南基本上能在实务工作中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但是却回避了会计科目和要素之间关系,进而回避了现行科目体系和会计理论及准则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2现行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准则之间的矛盾

根据前述观点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再分类结果,会计科目和会计要素之间必然存在从属关系,在借贷记账法的方法体系中也能体现这一关系: 在确定登记账户借贷方向时,我们根据的是账户性质,而账户性质是通过所属会计要素来确定。现行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联系,也充满了矛盾。

第一,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会计要素的分类不一致,未能体现二者之间的从属关系。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现行会计科目分类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现行科目体系分类目的,笔者认为主要侧重于会计报表编制的便捷,使用者基于有一定工作经验会计实务工作人员。忽视了初学会计者对二者分类差异的难以理解。同时因为和会计要素的不一致,对会计科目和会计要素的从属关系难以体现。进而对借贷记账法应用中账户性质的理解产生歧义。吴德军 ( 2011) 也认为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体系缺乏严格的对应”。

第二,损益类科目的分类,无法体现准则中收入、费用、利润的定义。在现行会计科目体系中,损益类科目中存在收入、费用、利得、损失且没有对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加以划分。此外,“本年利润”科目划分在 “所有者权益”,这是显然违背科目属性的分类。在未通过利润分配确定归属于所有者的利润时,本年利润不应属于所有者权益,其本质为类似 “生产成本”账户归集生产耗费作用的利润归集账户。

第三,单独设置成本类分类,混淆了准则对存货的界定。首先会计要素分类中不存在成本分类,单独设置该类容易使使用者将其与费用类账户混淆。其次在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明确了成本项目属于存货的概念: “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存货类在资产负债表中明确属于资产,因此成本类科目应该明确属于资产类,无须单独设置成本类,人为造成理解困难。

3关于重构会计科目体系的建议

3. 1重构会计科目体系的总体思路

重构会计科目应该达到使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准则一致,使会计科目体系与初学者会计理论体系一致,使会计科目体系与反映的经济业务实质一致。基于上述目标,笔者对于重构会计科目体系的总体思路为: 严格按照准则划分的会计要素设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会计科目,在大分类中建立二级分类划分出科目之间的差异。保留共同类,更改类别名称,明确其属性。对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加以改变,使之符合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真正含义,准确归入所属会计要素分类。

3. 2重构会计科目的具体内容

第一,重新划分类别及确定科目归属。将成本类会计科目划入资产类,负债类科目分类不变动,共同类更名为 “资产负债共性科目”类,设置收入和费用科目分类,将原损益类会计科目中属于收入和利得科目纳入收入类,原损益类会计科目中属于费用和损失类科目纳入经费用类。 增设 “利润类”会计科目,核算企业利润归集及利润分配情况。

第二,调整现行科目,适应新体系的要求。取消原 “所有者权益”类中的 “本年利润”、 “利润分配”科目。 实务中 “本年利润”账户1—11月发挥的是归集利润作用,并未体现为所有者权益,年末也仅仅在 “未分配利润”部分体现为所有者权益。因此将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在科目体系中进入 “所有者权益”分类本质就不符合其会计要素性质。因此,笔者建议在新设置的 “利润” 类中设置 “利润归集”科目,核算原本年利润的核算内容。“利润分配”也进入 “利润”类,将原 “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核算的内容设置单独的一级科目 “未分配利润”计入 “所有者权益类”,至此会计科目体系中所有者权益和报表及会计要素分类一致,并且符合会计准则中对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内容的描述。新调整后的会计科目体系表如下表所示:

4结论

11.基层工会会计科目说明 篇十一

一、资产部类

1、库存现金:核算工会库存现金。现金增加时记借方,现金减少时记贷方,余额在借方。

2、银行存款:核算工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存款增加时记借方,减少时记贷方,余额在借方。

3、借出款:核算工会因开展工作或发展工运事业需要而出借给其他工会或工会所属单位的款项。借出时记借方,收回借款款项时记贷方,余额一般在借方。

4、应收上级经费:核算工会应收未收的上级工会应拨付(或转拨)工会经费、建会筹备金和补助。根据上级工会补助通知的相关金额,借记本科目,收到补助时贷记本科目,余额在借方。

5、应收下级经费:核算工会按规定应收下级工会的上缴工会经费和建会筹备金。根据下级工会经费收缴报表中的相关金额,借记本科目,收到下级工会上解经费时贷记本科目,余额在借方。

6、其他应收款:核算工会除应收上下级经费以外的其他应收及暂付款项。

7、库存物品:核算工会取得的将在日常生活中耗用的材料、物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等。购入物品,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领用物品时,贷记本科目,借记各种支出。

8、投资:核算工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工会的相关规定,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投资时记借方,收回时记贷方。

9、固定资产:核算工会拥有或控制的各项固定资产原值。增加时记借方,减少时记贷方,余额在借方。

二、负债部类

1、借入款:本科目核算工会借入的款项。借入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本科目。归还则相反。

2、应付上级经费:核算工会按规定应上缴的工会经费及建会筹备金。收到行政拨付工会经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拨缴经费收入”,及按规定应上解上级工会经费部分贷记本科目。

3、应付下级经费:核算工会应付下级工会的各项补助以及应转拨下级工会的工会经费和建会筹备金。

4、其他应付款:核算工会除应付上下级经费之外的其他应付及暂存款项。发生应付款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贷记本科目,支付时则相反。

三、净资产部类

1、固定基金:核算工会购入、调入、建造、盘盈、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基金,以及拆除、盘亏、毁损、捐出固定资产等原因减少的固定基金。固定基金增加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反之亦然。

2、投资基金:核算工会对外投资占用的基金。发生投资时记入贷方,收回投资时记入借方。

3、结余:核算工会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年终结帐时,各收入科目的累计数转入本科目的贷方,各支出科目的累计数转入本科目借方。

四、收入部类

1、会费收入:核算工会会员依照规定向工会组织缴纳的会费。收到会费时记入贷方,年终结转时,记入本科目借方。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2、拨缴经费收入:核算基层单位行政拨缴、下级工会按规定上缴及上级工会按规定转拨的工会经费中归属于本级工会的经费及建会筹备金。下级工会收到经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付上级经费科目,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3、上级补助收入:核算本级工会收到的上级工会补助的款项。收到补助时记入贷方。年终结转经费时记入本科目借方,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4、政府补助收入:核算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工会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工会的补助款项,包括工会收到财政拨付的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火和生活补贴、帮扶资金、送温暖经费、疗养事业补助、劳模补助、基建、维修及大型活动补助等。收到补助时记入贷方,期末结转记入借方,结转后无余额。

5、行政补助收入:核算工会取得的所在单位行政方面按照《工会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给予工会的补助款项。收到时记入贷方,结转时记入借方。结转后无余额。

6、事业收入:核算独立核算的工会附属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和非独立核算的附属事业单位的各项事业收入。收到时记贷方,结转时记借方。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7、投资收益:核算工会对外投资发生的损益。收到收益时记入贷方,年终结转结余时记入本科目借方。

8、其他收入:核算除上述以外的各项收入。收到收入时记贷方,期末结转时记入本科目借方。

五、支出部类

1、职工活动支出:核算工会为会员及其他职工开展教育、文体、宣传等活动发生的支出。基层工会组织会员开展集体活动及会员特殊困难补助的费用,列入本科目核算。

---职工教育费:核算工会开展职工教育活动的各项支出。

---文体活动费:核算工会开展职工业余文体活动的各项支出。

---宣传活动费:核算工会开展职教育宣传活方面动的各项支出。

---其他活动支出:核算基层工会支付的会员特殊困难补助的费用以及工会开展其他活动的的各项支出。

2、维权支出:核算工会直接用于维护职工权益的支出。

---劳动关系协调费:核算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争议中发生的支出。---劳动保护费:核算工会开展职工劳动保护发生的支出。

---法律援助费:核算工会向职工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等发生的支出。、---困难职工帮扶费:核算工会对困难职工帮扶发生的支出。---送温暖费:核算工会向职工送温暖发生的支出。、---其他维权支出。核算工会各项维权活动之外的维权支出,如参与立法费等。

3、业务支出:核算工会培训工会干部、加强自身建设及开展业务工作发生的各项支出。

---培训费:核算工会干部、积极分子培训等支出。---会议费:核算工会代表大会、委员会、经审会以及专业工作会议的各项支出。

---专项业务费:核算工会开展工会组织建设、考核表彰、建家活动、大型专题调研、经审专用经费等专项业务发生的支出。

---其他业务支出:不属于以上业务开支的其他费用。

4、行政支出:核算工会为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发生的各项日常支出。

5、资本性支出:核算工会从事建设工程、设备工具购置、大型修缮和信息网络购建而发生的实际支出。包括房屋建筑物购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大型修缮、信息网络购建、其他资本支出等。购置时记入借方,结转时记入贷方,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6、补助下级支出:核算工会为解决下级工会经费不足或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下级工会的各类补助款项。包括回拨补助、专项补助、超收补助、帮扶补助、送温暖补助、救灾补助、其他补助等。发生补助记借方,期末结转记贷方。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7、事业支出:核算工会对独立核算的附属事业单位的补助和非独立核算的附属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

8、其他支出:核算各级工会以上支出项目以外的各项支出。

会计平衡等式

1、平时结账时: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2、年终转账时:收入-支出=结余

12.会计从业资格 总账科目复习 篇十二

1、拨入经费(行政单位)行政单位按照经费列报关系,由财政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属于收入要素的一项。

核算方法: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行政单位按经费列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拨入预算经费的拨入、缴回及冲销情况,设置“拨入经费”科目。该科目的贷方登记收到拨款的数额;借方登记缴回拨款及核销借方数额;平时贷方余额反映拨入经费的累计数额,年末结转后一般没有余额。收到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拨入经费”科目;缴回拨款时,借记“拨入经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年终结转时,借记“拨入经费”科目,贷记“结余”科目。

确认与计量: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原则确认。具体确认标准有:财政或上级拨入的款项首先要符合收入的定义。伴随着拨入收入而来的新资产已经取得,以保证收入的确认具有可靠性。拨入收入可以计量。拨款的程序已经完成,单位享有支配该款项的权利。按实际发生额计量。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

2.收到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缴回拨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平时贷方余额反映拨入经费累计数。

3.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贷方余额(不含收到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预拨下年度的经费)转入“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结余”科目。

4.本科目应按拨入经费的资金管理要求分别设置拨入经常性经费和拨入专项经费两个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按“国家预算收支科目”的“款”级科目设明细账。行政单位收到非主管会计单位拨入的财政性资金(如公费医疗经费、住房基金等),应在“拨入专项经费”二级科目下按拨入的单位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2、暂存款(行政单位-负债类)什么是暂存款

暂存款是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待结算债务,包括临时性暂存和应付未付款项。临时性暂存是指其他单位和个人存放于单位的款项,如存入的委托办事款项,不明性质的资金,按工资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按有关规定每年一次性提取的离退休人员特需活动费等。

特点

暂存款涵概的内容丰富,既包括行政单位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发生的应付、暂收款项,又包括与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面;既包括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应付、暂收款项,又包括非业务活动的应付、暂收款项。暂付款的核算方法简化。暂付款的转销特殊。行政单位的暂收款可以结算退还,结算退还时,其对应科目为“现金”或“银行存款”;也可以冲转,冲转时,其对应科目为“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等科目。

暂存款的核算

行政单位为了核算临时性暂存款业务及代管款项,应设置“暂存款”账户,发生暂存款增加时记贷方;冲销和结算退还暂存款时记借方;本账户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暂存款数额。本账户应按债权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例‟某行政单位发生如下暂存款业务:

1.收到某单位委托办事款10000元,已存入银行。根据有关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暂存款——某单位10000 2.为某单位办理委托事项支付款项9500元。根据有关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暂存款——某单位9500 贷:银行存款9500 3.退回某单位委托办事款余款500元。根据有关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暂存款——某单位500 贷:银行存款500 4.按有关规定提取当月职工福利费1800元。根据有关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经费支出——职工福利费1800 贷:暂存款——福利费1800 5.将长期无人认领的无主暂存款2000元转入应缴预算款。根据有关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暂存款2000 贷:应缴预算款2000

3、暂付款

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属于行政单位的一项资产。

内容 :包括职工的借款、预付的材料款、预付租金等等。核算方法: 为了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待核销的结算款项,设置“暂付款”科目。该科目的借方登记发生的应收、暂付款项;收回或核销转列支出时,记入贷方;其借方余额,反映尚待结算的暂付款累计数。发生暂付款时,借记“暂付款”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结算收回或核销转列支出时,借记“经费支出”、“专款支出”等科目,贷记“暂付款”科目。暂付款按实际发生额记账。

暂付款的账务处理

①本科目核算暂付待结算及其他应收款项。

②本科目借方,记暂付或应收发生数;贷方,记结算报销或收回数。借方余额反映尚未结清数。

③本科目应按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暂付款明细帐”。

核算要求 :对暂付款业务要严格控制,健全手续,及时清理。属于临时性往来借欠款要及时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13.农业会计科目 篇十三

会计科目是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内容按照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具体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 是编制会计凭证、设置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搞好会计科目的设计, 对保证会计制度设计质量及会计工作的完成质量并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10月30日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 在附录中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制定了涵盖各类企业的主要交易或事项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要求各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 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 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 企业可以比照该附录中的规定自行设置。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 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由于各企业的业务性质、经营目标、规模大小、业务繁简及组织状况有所不同, 会计科目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客观条件, 遵循合法合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有用性原则、会计科目名称能明确地反映其内容并简明实用、符合会计电算化的需要等原则和要求, 以保证会计信息需求者取得有用的以及不同企业间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指标, 并发挥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的作用。

二、会计科目设计应包括的内容

(一) 会计科目表

会计科目表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是会计科目设计的最终成果。会计科目表的作用是帮助会计人员全面掌握和正确运用会计科目, 规范账户的开设和会计分录的编制。会计科目表的设计主要是要解决会计科目的名称确定、分类排列、科目编号的问题。《指南》的会计科目表中, 资产类科目基本是按照其流动性快慢排列的, 负债类科目基本是按照其偿还期限的短长排列的,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按照其永久性程度高低排列的, 成本及损益类会计科目是按照类别及重要性程度大小排列的。该会计科目表还列出了一级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科目编号, 各具体单位在设计会计科目表时, 应根据需要设计并列示出全部一级科目及其所属的全部明细科目名称及编号。这里需强调的是:各具体单位在设计一级会计科目名称时, 只要会计事项的相关核算内容在《指南》中有明确的会计科目名称, 就要遵循国家的统一规定, 不另外确定科目名称, 以增强会计科目名称的统一性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会计科目编号的主要作用是使会计科目排列井然有序, 有助于查阅和记忆, 便于分类安排账簿、账页顺序, 便于会计报表依序编制, 有助于会计事项的归类。会计科目编号是利用数字、文字和其他特定的符号等作为工具, 按一定的方式, 组成一定形式的编码, 作为科目的符号, 以利于对会计科目的记忆和使用。《指南》中会计科目是按照十进位数字编号法中的4位数数字组来编号的:其中左起第一个数字表示科目的大类;左起第二个数字表示大类中的小类 (或科目的性质) ;左起第三和第四个数字表示小类中的顺序, 各序号之间可留出一定的空号以备增加科目。一级科目代号为4位数, 左起第五位和第六位数字表示二级科目, 如果还有三级明细科目, 则用左起第七位和第八位数字表示, 依次类推。各具体单位在设计会计科目编号时应采用与《指南》相一致的编号方法, 以利于加强会计信息的横向比较并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例如, ××单位会计科目表格式见表1。

(二)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会计科目表设计完成后, 要在表后对各个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与核算范围、核算方法、明细科目的设置依据及具体明细科目设置、关于该科目所核算内容的会计确认条件与时间规定、关于该科目的会计计量的有关规定以及涉及该科目的主要业务账务处理举例进行详细说明, 以利于会计人员据此准确地处理会计业务。

1. 说明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与范围

即说明在该科目核算的具体经济业务的内容与范围, 有些会计科目还需区别易混淆的内容, 指出不在该科目核算的内容。如, “库存现金”科目, 核算的内容是具体单位库存现金的增加和减少;为明确该科目的核算范围, 应明确指出该单位内部各部门使用的备用金, 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或单独设“备用金”科目核算。

2. 说明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

即说明该科目核算的经济业务内容增加时记在账户的哪一方, 减少时又记在账户的哪一方, 期末余额在哪一方, 表示什么涵义。

3. 说明明细科目的设置依据、具体明细科目的名称及核算内容

首先概括地说明设置明细科目的要求和依据, 其次具体写明所需设置的各个明细科目的具体名称及其具体核算内容。例如“应交税费”科目, 为了分类反映各不同税种的应交和已交情况, 单位应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税费种类设明细科目, 具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企业代扣代交的个人所得税等, 也通过本科目核算。其中应交增值税还应分别“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等设置专栏。然后结合本单位实际经营业务情况分别不同税种及应交增值税的不同栏目具体说明其核算内容。有些一级科目如“管理费用”、“制造费用”、“利润分配”等虽然不需设置明细科目, 但须设置明细栏目, 对这些科目所开设的明细栏目名称也要结合具体单位实际业务及管理要求逐一明确说明, 这时要慎用“等”字, 要把该科目所有的明细栏目名称都列举穷尽, 使有关人员不能随意增减或删并预先设计好的栏目。

4. 说明该科目所核算内容的会计确认条件与确认时间

为保证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 对各科目所涉及的会计要素的有关确认方面的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做出详细说明。要详细说明该科目在什么情况下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记入借方, 在什么情况下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记入贷方。例如“原材料”科目, 详细列举该具体单位在购进材料或发生其他与原材料增加有关的经济业务时, 该单位拥有了原材料的所有权凭证及有关主要风险和报酬, 且原材料的各种实际成本可以计量并已归集齐全, 原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以上所有条件均已满足时可以确认原材料增加, 将原材料的实际或计划成本记入“原材料”账户的借方;当单位出售原材料或发生其他与原材料减少有关的经济业务时, 单位已将原材料的所有权凭证及相关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出去, 不论原材料是否已出库都可在“原材料”账户贷方登记已减少的原材料的实际或计划成本。

5. 说明该科目的会计计量的有关规定

为保证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 对各科目所涉及到的会计要素的有关计量方面的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做出详细说明。例如“原材料”科目, 要明确说明借方或贷方登记的金额是如何确定的, 因为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和按计划成本核算时确定的借方金额是不同的,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贷方所登记的金额也会因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不同而不同。因此, 一定要把会计准则的规定与具体单位的实际相结合, 充分明确地融入具体单位的会计制度设计中, 从而保证国家级的会计规范得以贯彻落实。

6. 涉及该科目的主要业务账务处理举例

列举与该科目相关的主要会计事项的会计分录要比较具体, 有具体经济业务内容, 有对应的会计科目和金额, 便于会计人员参考使用。

三、某具体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举例

下面以“应收账款”科目为例简要介绍制造业企业该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1122应收账款

(1) 本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其中, 商品包括企业为销售而生产的产品和为转售而购进的商品, 如企业生产的产品、企业购进的可供出售的商品等, 企业销售的其他存货, 如原材料、包装物等, 也视同企业的商品 (假设该单位不单独对外提供劳务) 。

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 采用递延方式收取合同或协议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在“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

(2) 企业发生应收账款, 按应收金额, 借记本科目, 收回应收账款时, 贷记本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如为贷方余额, 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预收的账款。

(3) 本科目按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

(4) 应收账款的确认条件与确认时间应考虑以下几种销售情况:

(1) 视同买断方式委托代销商品, 在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 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随之转移, 企业只保留商品所有权上的次要风险和报酬, 在这种情形下, 应当视同商品所有权上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因此企业在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即可确认应收账款。

(2) 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的, 在商品发出取得发运凭证并办妥托收手续后, 表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 因此可以确认应收账款。

(3) 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 是指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合同或协议, 委托方根据代销商品数量向受托方支付手续费的销售方式。在这种方式下, 委托方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发出商品时, 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受托方, 因此委托方在发出商品时不应确认应收账款, 而应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再确认应收账款。

(4) 如果企业销售的商品在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或协议要求, 又未根据正常的保证条款予以弥补, 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企业转移了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了实物, 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也并未随之转移, 因而不能确认应收账款。

(5) 如果企业销售商品和相关安装、检验工作不可分割, 即使企业转移了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了实物, 但企业尚未完成售出商品的安装或检验工作, 且安装或检验工作是销售合同或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也并未随之转移, 应待安装或检验工作完成后再确认应收账款。

(5) 应收账款的计量应考虑以下几种销售情况:

(1) 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应收账款应按合同或协议价款, 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之和来计量。

(2) 如果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 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合同或协议价款, 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之和来计量, 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3) 如果销售商品涉及到商业折扣, 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合同或协议价款, 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之和来计量。

(4) 如果商品销售附有销售退回条件, 即购买方依照有关协议有权退货, 在这种销售方式下, 企业根据以往经验能够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且确认与退货相关负债的, 通常在发出商品时按合同或协议价款, 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之和来计量应收账款;企业不能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的, 则应在发出商品时仅按应收取的增值税额来计量应收账款。

(6) 涉及该科目的主要业务账务处理举例:

[例1]甲公司在2007年5月1日向乙公司赊销一批商品, 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0 000元, 增值税额为1 700元。现金折扣条件为:2∕10, 1∕20, n∕30。该批商品成本为7 000元。假定计算现金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额。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 5月1日销售实现时, 按销售总价及增值税额确认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11 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 700

借:主营业务成本7 000

贷:库存商品7 000

(2) 如果乙公司在5月9日付清货款, 则可享受销售总价10 000元的2%现金折扣200元 (10 000×2%) , 实际付款11 500元 (11 700-200) 。

借:银行存款11 500

财务费用200

贷:应收账款11 700

(3) 如果乙公司在5月18日付清货款, 则可享受销售总价10 000元的1%现金折扣100元 (10 000×1%) , 实际付款11 600元 (11 700-100) 。

借:银行存款11 600

财务费用100

贷:应收账款11 700

(4) 如果乙公司在5月底才付清货款, 则按全额付款。

借:银行存款11 700

贷:应收账款11 700

摘要:本文通过对会计科目的设计内容进行探讨, 旨在强调各具体单位在设计会计科目表时应列示全部一级科目及其所属的全部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在确定会计科目编号时要和《指南》中有关会计科目的编号保持一致以保证相关科目及编号在不同企业间横向可比;在对会计科目的使用进行说明时应补充有关该科目所核算内容的会计确认条件、确认时间以及会计计量的有关方法和规定, 以便真正把国家统一的会计规范充分融入具体企业自身的会计制度当中, 加强统一规范性, 减少人为的灵活性。

关键词:会计科目,设计,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会计制度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初一致家长的一封信下一篇:乡村人物的散文:乡村人物志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