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机器人》(共15篇)
1.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机器人》 篇一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尝试随乐做相应动作。(重点)
2.能听音乐在圆上准确地移动位置,表现走走跳跳、吃蘑菇-变大的情景。(难点)
3.在游戏情境中,不畏艰难、坚持完成解救公主的任务,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切西瓜游戏经验
物质准备:PPT、音乐《胡西尔.休西波尔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蘑菇王国里住着一位美丽的桃子公主。这天,公主和玛丽一家一起吃午餐,突然......!坏人抓走了公主。于是,超级玛丽站了出来,他说“我要把公主给救出来”。于是,他走走走走跳跳,一路冒险想要将公主给救出来。
今天小朋友们就是小玛丽,你们愿不愿意成为超级玛丽,将漂亮的桃子公主给救出来?现在,请你们睁大眼睛看玛丽在冒险的路上做了哪些动作!
二、教师示范,幼儿感知旋律、观察动作。
1.第一次示范,初步感知旋律。
师:刚才玛丽都做了哪些动作?
2.第二次示范,验证并补充全部动作。
师:我们来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动作呢?玛丽先做了什么?在做了什么?
3.第三次示范,梳理吃蘑菇的动作要领。
师:玛丽是怎么吃蘑菇的?往什么方向,做了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4.第四次示范,练习移动动作。
师:现在我们要去找神奇蘑菇了。我们的小椅子是遇见的第一个蘑菇,请你们站在自己的蘑菇后面。用带着腕带的手指向旁边的椅子,这就是你的下一个蘑菇。让我们一起来跨一步找到它。
5.第五次示范,幼儿尝试完整动作。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玛丽的动作吧!
三、音乐游戏——超级玛丽
1.介绍游戏内容与规则
师:这就是绑走公主的坏蛋,我们要经过一路的冒险增加我们的能力,变身超级玛丽然后打败敌人拯救公主。谁会是超级玛丽呢?我们要通过一个小游戏来选拔。
你们玩过切西瓜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呀?谁来示范一下?
2.教师示范完整游戏
师:超级玛丽是怎么选出来的?跑赢的是谁?怎么打败坏人的?什么时候打坏人?
小结:待会我切到哪里,哪里的小玛丽就要起加油跑,先跑到中间的小玛丽将变身超级玛丽去打败坏人,而其他的小玛丽则在一边打小敌人。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救出公主吧!
3.教师当神仙,幼儿进行完整游戏(2-3次)
师:打倒坏人了吗?超级玛丽来介绍一下你成功的方法吧?
四、结束活动
师:你们看,坏人怎么样了?你们成功了吗?开心吗?
听说其他地方又有坏人出现,我们一起再次变身超级玛丽去帮助他们吧!
2.音乐之路,律动启步 篇二
一、音乐律动的重要性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五大领域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每一领域所对应的活动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在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幼儿艺术学习便成为非常关键的环节,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幼儿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主要需要注重的就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这就需要他们能够懂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此同时,对音乐的旋律和音色都要能够分辨出来。通过音乐的学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孩子们的智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及拓展孩子们的听域。在这一过程中,音乐律动学习显得格外重要,律动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是体会音乐旋律之美的路径之一。
二、音乐律动与音乐的联系
音乐律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将其理解为音乐节奏,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音乐节奏感强便说明音乐律动活动进展得很顺利。在幼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音乐律动是很有必要接触并学习的一项内容,律动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对孩子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都有利。通过音乐律动的学习,可以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积累幼儿的音乐审美体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断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从而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孩子的多方面能力。
三、音乐律动活动的有效开展
所谓的律动指的是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肢体有节奏地运动,在音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律动能够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性,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专注性,在这一过程中,孩子通过听力与肢体的相互协调,能够更好地感知音乐所传递的特质。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律动教育,本文主要通过环境创设、多元化教学方式两方面来提高孩子对音乐律动的感知力。
(一)创造合适环境,更好感受音乐律动。
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环境创设,为幼儿感受律动提供更好的氛围,同时能够通过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律动。通过环境创设,能够提高幼儿对于音乐律动活动开展的兴趣,当选择做某件事情时,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关键,对于音乐律动活动的开展同样如此,因此通过合适环境及氛围的创设,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律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中班《狮子王进行曲》的音乐活动中,为孩子们营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首先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在区角设定森林环境,在区角内摆放“假松树”,创设森林的情境,除此之外,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动物头饰,体现森林中动物的真实性。在活动开始时,我通过语言讲孩子们带入情境中,说道:孩子们,你们仔细听,森林里面多么的热闹,听这是大灰狼登场的声音;再听,这是可爱的老虎登场的声音……快看,狮子王要登场了。通过一系列的音乐引出不同的动物,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当音乐来临时,他们便将动物的头饰带到头上,扭动身体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当音乐变化时,幼儿匆忙地、积极地换下另一种动物的头饰,表示他们听懂了音乐所对应的动物,并持续模仿动物的造型。
在听音乐、变动物这一音乐律动活动过程中,通过环境的创设及语言情境的带入,吸引了孩子进行音乐律动的兴趣,使他们对律动更加积极地接受和了解,从而促使律动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培养了孩子的能力。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促进音乐律动活动开展。
在如今的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单一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必然会令幼儿厌烦。对于音乐律动的学习也不例外,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音乐律动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孩子音乐律动能力。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下,要以孩子作为主体,可以以游戏来带动音乐律动活动,也可以通过投入特殊材料来提高孩子参加音乐律动活动的兴趣,从而为音乐律动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更好地促进中班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开展。
1.游戏带动音乐律动
陈鹤琴曾经说过: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就喜欢的。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础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对于音乐律动的学习,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展现,可以通过将音乐律动改变成为律动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使他们在有趣的游戏中感知音乐。
例如在中班《小兔乖乖》活动过程中,每当大灰狼登场时,一种邪恶的音乐便会随之而来,这时候小兔子应该做的动作就是跑开躲起来。我们便据此改编成律动游戏,让孩子们根据大灰狼登场时的音乐设定特定的动作,让孩子们做起来,这样每次当我们进行这个律动活动时,大灰狼登场时,小兔子都“兴奋”地做出特定动作跑开,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律动游戏活动,但是孩子们玩得都很开心,而且百玩不厌。通过这样的律动游戏活动,增强了孩子们对于音乐的感知力。
2.自选材料设计律动活动
请不要小看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很多时候老师的教学方式灵感都来源于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在音乐律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老师创设环境、改编律动游戏,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律动活动,参与自己设计的活动总会让小朋友们有一些成就感,并且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很高。在这一个过程中,可以让他们选择一些敲击、击打出声音的材料,例如筷子、陶瓷饭碗或者铁饭碗等。
例如让小朋友们学一首歌曲,在给他们听了很多遍之后,我给他们提出了个小要求,也是为了培养他们的音乐律动能力。我让他们根据所学歌曲的旋律自创一套“打击乐”表演给大家看,材料孩子们自己从家准备,我给他们一些提示,可以使敲击材料可以使木棍,也可以是竹筷子或者铁筷子等,发声材料可以使用各种锅碗瓢盆。孩子们第二天从家里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敲击材料,有的孩子带的常规的筷子和饭碗,有的孩子带的羹匙和铁盆,这些材料都是他们在家里“精挑细选”的,是他们试验了很多次能发出最美音符的材料。根据我们学习的歌曲,孩子们开始敲击起来,看着他们的小手和头随着音乐摆动,可以看出他们的歌曲的学习程度,同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孩子的音乐律动能力不断强化,对音乐的感知力不断加强。
四、结语
3.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机器人》 篇三
快乐洗衣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游戏,尝试与同伴合作,探索用各种肢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洗衣机的洗衣程序。
2、进一步学习根据动作和语言的提示,在游戏情节中创造性的表现洗衣过程。
3、通过分角色表演,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洗衣机洗衣流程PPT。
2、音乐、人手一件大衬衫
3、幼儿已有洗衣机洗衣的经验。
活动过程
1、运用课件,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讲述并用动作来表示洗衣机的工作流程。
放衣服(图一)---放水后衣服漂起来,向两个方向转动进行洗衣(图二)----朝一个方向转动进行,甩干(图三)----叮、叮、叮,干后的衣服缠在一起,贴于边上(图四)
2、感受音乐,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用动作表示洗衣机是怎样洗衣服的。
(1)刚才看到了些什么?在家中爸爸妈妈是如何用洗衣机洗衣服的?
(2)教师借助图片,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创编动作。
(分解动作:衣服一件一件地放——衣服慢慢漂起来了——洗衣服,先朝一个方向转,再朝反方向转,衣服在洗衣机中跳舞——脱水——洗衣结束衣服贴住洗衣机壁)。
(3)个别幼儿示范,引导幼儿相互观摩学习。着重讲解衣服洗好后缠绕在一起的动作。
(4)播放音乐,请孩子们仔细听,想象音乐中哪些声音可以对应前面大家所提到的情景。
3、分角色游戏,体验合作的快乐
(1)请部分幼儿围成圆圈做洗衣机,教师通过身体动作、语言来指挥幼儿玩洗衣机的游戏。
(2)请幼儿穿上大衬衫,罩住自己的头听音乐做游戏。
4.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机器人》 篇四
一、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结构的基础上,探索用乐器表现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2、知道使用图画可以帮助自己掌握并表现音乐
3、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杂技表演》(抛接球、转呼啦圈、顶酒杯)。
2、《巡逻兵进行曲》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3、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投影仪、教棒。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教师用教棒指投影仪“抛接球”,引导幼儿探索乐曲A段节奏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你们看杂技表演,第一个节目叫“抛接球”,我来唱乐曲,你们来为图上的杂技演员拍手。待幼儿拍完后问:你们拍了几下?有什么依据?
教师指投影图“转呼啦圈”,引导幼儿探索B段的节奏型。
师:接下来请欣赏第二个节目“转呼啦圈”,请大家继续为演员拍手伴奏。
教师指投影图“顶酒杯”,引导幼儿探索C段的节奏型。
师:现在这个演员在表演“顶酒杯”的节目。在刚才的两个节目中,我们看到7个球拍了7下,看到3个呼啦圈拍了3下,那这幅图应该怎么拍?3个酒杯拍几下、3朵小花呢?酒杯和小花拍得一样快还是有的快有的慢呢,为什么?(3个酒杯和3朵小花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距离短的节奏快,距离长的节奏慢。)
2、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乐曲A、B、C段音乐。
师:我这里有一段音乐,表现的就是今天看的杂技表演的事情,请你们听听有几个演员在转呼啦圈?几个演员在顶酒杯?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三种杂技可以分别用什么身体动作表示,并随音乐演奏。
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各个节目的身体动作并集体练习。
师:抛接球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一做呢?转呼啦圈、顶酒杯又可以怎么做呢?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师:我们跟着音乐将刚才创编的动作连起来做一做。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并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师:今天小乐器也想表演节目,你们看表演“抛接球”时可以用什么乐器伴奏呢?转呼啦圈、顶酒杯呢?
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师:现在请大家拿好乐器,我当指挥,请大家看好指挥、挺好音乐节奏进行演奏。
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5.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机器人》 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习律动,随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捉鸡烧菜的过程。
2、在教师小幅度动作的提示下记忆动作,积累学习动作的策略。
3、与同伴共享动作表演的空间。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学会唱歌曲《杀鸡宰鸭》。
2、可事先让幼儿观察家长烧菜的过程,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以便在活动中提取动作元素。
活动过程:
1、幼儿复习歌曲《杀鸡宰鸭》。
(1)教师用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创编动作表演的欲望。
师:上次我们学习了一首歌,歌里唱了一件什么事情?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唱一唱。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每小节的动作。
(1)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讨论出创编动作的元素。
师:客人来了,我们请客人吃鸡,要做什么准备呢?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了解烧好“鸡汤”要做的活动准备。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动作元素创编动作。
师:加入你面前有一只鸡,你怎样才能捉住它?烧鸡汤之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怎么把鸡放进锅里?怎么盖上锅盖、打开锅盖、闻香味?你们尝一尝自己烧出来的鸡汤味道怎么样?
3、教师和幼儿共同随音乐做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记不住动作时怎么办?(帮助幼儿回忆曾经学过的记忆策略。)
师:你有什么帮助自己记忆动作的好办法?
(2)教师提醒幼儿在律动中尝试使用“看老师动作提示”这一策略。
师:记不住动作时,可以看看老师的动作(模仿做)。
4、教师逐渐减小提示幼儿的动作幅度,鼓励幼儿尝试自己做动作。
师:老师只做少少的动作,你们尽量自己做,实在需要帮助时,再看老师的动作提示。
5、教师请幼儿随音乐有感情地独立表演。
(1)教师鼓励全体幼儿在没有动作提示的情况下,独立地表演动作。
师:这次老师不做示范动作,你们自己会做吗?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表演得更好?(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投入表演。)
教学反思:
组织一个音乐活动,教师要先熟悉歌词内容,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设计活动过程。因此我觉得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为了让幼儿了解这些知识,我首先要跟他们讲述找鸡、抓鸡、杀鸡的过程,然后让他们逐句创编动作,动作与音乐的配合也要做到紧密。动作分为坐在位置上的动作和站立时的舞蹈动作。先让孩子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边唱边做动作,学会后就站着和老师一起舞蹈。
我之所以这样调整,是因为通过讲述找鸡、抓鸡、杀鸡的过程,了解这一生活经验,然后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活动感受兴趣。
6.学前英汉双语音乐律动游戏的探究 篇六
【关键词】学前教育 双语教学 音乐游戏 律动 探究
一、学前英汉双语音乐律动游戏的种类
1.英汉双语唱歌游戏。英汉双语唱歌游戏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享受唱歌乐趣的活动形式,常见的唱歌游戏有幼儿英汉双语对歌游戏、幼儿英汉双语赛歌游戏、幼儿英汉双语歌曲接龙游戏、幼儿英汉双语夺标唱歌游戏、幼儿英汉双语情境表演唱游戏五种。
(1)幼儿英汉双语对歌游戏。英汉双语对歌游戏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固定旋律和歌词结构进行唱歌的游戏。问答双方可以是师幼对歌、亲子对歌和男女宝宝对歌等。
(2)幼儿英汉双语赛歌游戏。英汉双语赛歌游戏是两组幼儿进行歌唱比赛,一组唱一首完整的歌曲或只唱其中的一句,另一组也是如此,不能重复,直到哪一组没有歌唱,则为负方,另一方为胜方。
(3)幼儿英汉双语歌曲接龙游戏。英汉双语歌曲接龙游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不同的小朋友一人一句接龙完成同一首歌,这种游戏又叫“开火车”唱歌;另一种是歌词顶针(可以音同字不同或发音接近即可的歌词顶针)不同歌曲联唱的唱歌游戏。
(4)幼儿英汉双语夺标唱歌游戏。英汉双语夺标游戏(抢夺麦克风游戏),这是一种有趣的唱歌游戏,对抗比赛的双方只需要听到歌曲的前奏就想到这是什么歌,可以马上跑到指定的放有麦克风的夺标区,快速拿起麦克风唱歌。这种游戏不仅考验幼儿记忆中有关英汉双语幼儿歌曲声音表象的储备量,还考验幼儿身体反应的速度和敏捷性,以及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一种很有趣的音乐律动游戏。
(5)幼儿英汉双语情境表演唱游戏。英汉双语情境表演唱游戏是一种幼儿在歌曲的情境里边唱歌边表演的游戏,它是幼儿自主游戏时常有的唱歌游戏形式,也可以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游戏。
2.幼儿英汉双语节奏游戏。节奏在音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它与旋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成为音乐美感最重要的来源。节奏感无法从任何符号学习中获得,必须通过肌肉反应与身体高度协调的动作来感知。幼儿英汉双语节奏游戏就是幼儿通过拍打身体、敲击弹奏乐器或击打生活物品进行节奏练习的游戏。它是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感受音乐美、调动学习节奏知识、练习节奏技能的积极性的有效的途径,幼儿英汉双语节奏游戏是培养幼儿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无论是让幼儿说、唱儿歌的同时拍打身体部位的节奏游戏,还是在音乐伴随下的节奏练习游戏,都强调身体动作的节奏体验。依据幼儿英汉双语节奏游戏作用的不同可以将幼儿英汉双语节奏游戏分为英汉双语问候游戏、英汉双语调节律动、英汉双语配对游戏、英汉双语结束游戏四种。幼儿英汉双语节奏游戏可以使幼儿体验音乐的情感和流动,使幼儿的听觉、心脑、身体肌肉协调发展,逐步培养幼儿从身心两方面去感受音乐,使幼儿有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节奏活动的时间、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和探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各种节奏。
3.幼儿英汉双语舞蹈游戏。幼儿英汉双语舞蹈游戏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游戏,这种游戏使幼儿在获得游戏快乐的同时,使肢体动作更加协调优美舒展。幼儿英汉双语舞蹈游戏的种类。按照游戏的内容可将幼儿英汉双语舞蹈游戏分为英汉双语律动游戏、英汉双语歌舞表演游戏、英汉双语集体舞游戏和英汉双语专门的舞蹈游戏四种。
(1)英汉双语律动游戏。英汉双语律动游戏是幼儿在音乐或节奏的伴奏下,表情和谐、身体协调舞动的游戏。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做有规律的动作,律动中常用的舞蹈动作有拍手、翻腕、点头、倾头、插腰、踏步等。这种游戏最适合年龄较小的托小班幼儿。
(2)英汉双语歌舞表演游戏。英汉双语歌舞表演游戏主要是一人或一人以上、七人以下成组进行的载歌载舞的表演性游戏,它是以歌为主、动作为辅的幼儿游戏形式。
(3)英汉双语集体舞游戏。英汉双语集体舞游戏是一种集体娱乐的舞蹈形式,参加的人数不限,一般选用短小歌曲或在欢快活泼的音乐伴奏下进行。
(4)英汉双语专门的舞蹈游戏。英汉双语专门的舞蹈游戏它是以发展幼儿舞蹈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它对幼儿的舞蹈水平要求较高,适合经过兴趣班培养的中大班幼儿进行。
二、学前英汉双语音乐律动游戏的设计和组织
1.幼儿英汉双语唱歌游戏中歌曲的选择应注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应节奏简单,篇幅短小为宜。
2.幼儿英汉双语唱歌游戏设计可以和其他艺术形式或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3.幼儿英汉双语唱歌游戏在组织之前,应先让幼儿对游戏中所用的歌曲的旋律、歌词进行准确性练习,练熟了歌曲再游戏,幼儿才会真正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4.幼儿英汉双语唱歌游戏的组织过程中应淡化音高音准,重在让幼儿感受唱歌的乐趣,喜爱唱歌。
5.幼儿英汉双语唱歌游戏的组织过程中应提醒幼儿用中等音量唱歌,“大声”、“洪亮”会使幼儿的声带造成损害。
7.《机器人》大班音乐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在音乐的情境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2.培养动作造型及相互配合能力。
3.尝试用肢体动作有节奏的表现机器人律动的特点。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尝试用肢体动作有节奏的表现机器人律动的特点。
体验机器人动作慢、僵硬、一顿一顿的特点
活动方式:
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教师:大二班的小朋友你们看过机器人吗?(看过)
机器人做动作和我们地球人做动作一样吗?(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谁知道?(机器人做动作一个一个的向上升;)
还可以怎么说?(机器人做动作很慢很慢的向上升)
教师总结:机器人做动作是一下一下,一顿一顿,顿顿的做动作。
二、展开
1.刘老师来当地球人,请你们来当机器人,老师做向左看以下的动作。(老师边说边做)
机器人会怎么做?(先请幼儿自己做动作,教师再带领幼儿一起做向右看的动作,教师加上“咳、咳、咳、回”)
2.讲解机器人动作要领。
(1)其实机器人做动作是由程序的,我们今天机器人做动作的程序就是 “看、看、看、回”(幼儿跟着往四个方向做)
过渡语:看来这个难不倒你们,现在地球人不做动作,地球人来说话,“你们好吗?”机器人会怎么说呢?请幼儿学说。(教师带领幼儿边向左右看边说我们一边做动作)
(2)故事带动幼儿做动作
有一群机器人他们特别爱旅行,有一天这些爱旅行的机器人他们乘坐了飞船(教师边说边做乘飞船的动作)来到了一个星球上,他们想找机器人同伴,左看看、右看看,看得他们能量都用完了,充上电,又继续上看看、下看看,最后终于找到了机器人朋友,他们和朋友交换了能量,变成了一个新型机器人。
过渡:机器人我们一起乘坐飞船去旅行吧,听音乐和老师做动作,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边说边做动作。要求最后的变型动作要和老师一模一样。
(3)学一遍机器人坐在椅子上走路的动作,教师边说“走、走、走、咳、咳、咳” 师幼同做。
过渡:我们再次乘上飞船去旅行吧?(教师和幼儿再做一遍)
(4)提问:刚才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机器人找朋友的时候是按哪些顺序去看的呢?
一起说“左、右、上、下”这次我不提醒你们顺序,你们能记得吗?
第三次做,教师不提醒方向。
(5)刚才机器人坐在椅子上是这样走路的(教师做动作),机器人站起来会不会走呢?(请一幼儿师范,教师配以“咳、咳、咳”的音响效果)
(6)起立学走。
要求:听好机器人指挥长的指挥口令走好机器人的路
机器人走路功能测试现在开始,倾听指令走。
(7)宣布机器人走路功能测试合格,请大家登上飞船。做一遍律动。
结束时要求:变得和我一模一样吧,想再请大家变成一个和老师不一样,也和朋友不一样的机器人造型。
3.不同造型的机器人
给你们三秒的时间,做出和朋友不同造型,引导幼儿有高、底、矮不同造型的机器人。
第二次造型测试,评价比刚才好多了,有起飞的,洞洞的等,给你们个大拇指。
(1)继续旅行,要求:交换能量后机器人变成你们刚才创造的那么多好看的漂亮的造型好不好。请机器人登上飞船。(完整地做一遍)。
(2)进一步创造动作
每一次机器人都做得那么好,为了奖励你们这次我带领你们到一个星球去,请看大屏幕(幼儿自己观察说)到底是哪呢?(土星)
土星的要求是:我们这里欢迎大型机器人,而且是要两个机器人才能组合成一个大的机器人。所以待会我们到土星上去旅行要一边走一边去找机器人朋友。交换能量时我们知道一个人是这样(双十合适),两个人怎样交换?对接交换能量,(和幼儿对手示范),对接交换能量以后就请两个机器人变成一个大机器人造型,有没有信心做好?
评价造型:我来找一下这次组合成功的机器人造型。手脚连在了一起,一左一右叫左右型机器人;对称型机器人;高低型机器人。机器人都连起来了。
(3)两人一组造型。
奖励聪明的机器人我们再去另一个星球好吗?
出示月球。要求是两个机器人变成左右型机器人造型。和机器人朋友交换能量后要变成左右型机器人。
完成后,讲评左右型机器人造型
(4)我决定再带你们去一个星球,银河系以外的“蓝月星球”这个星球要能量很大的机器人,高低型机器人,他要什么样的机器人?(高低型机器人)。
讲评造型,高低退连在一起,
(5)出示图片,这是哪里?(地球)地球上需要一个超大巨无霸机器人,几个机器人连在一起,(四个)两个机器人会叫唤能量,四个怎样交换能量?请四个幼儿师范。
完整做一遍,讲评机器人造型。
三、结束
跟地球(屏幕图片)、地球人再见。听音乐走出教室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改革突出了教学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主动探索学习、主动解决问题的理念。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陈旧思想,而是以故事引导,以游戏形式为主线,激发幼儿内在的潜能,从而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境界。同时结合艺术教研组《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表现力的策略研究》,如何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幼儿对音乐律动的喜爱,在活动中表现自我,是我设计的所在。本节活动中主人翁“机器人”是幼儿常见的玩具,其动作僵硬、一顿一顿和缓慢的特点无时无刻不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睛,为此选取了本节活动。
本节律动活动的音乐很有特点,但旋律不是很明显,比较新颖有趣。活动中,开题就解决了机器人动作慢,一顿一顿的特点,又在机器人旅行的过程中突破机器人坐着走和站着走的难点动作,第三部分简单的几张图片就完成了教学目标2。整节活动中环节较为流畅,能够达到预设目标。
活动不足:
1. 由于自身条件原因对音乐前奏分辨偶尔出错。
2. 幼儿坐的位置没有明确要求,导致幼儿站着做动作有时受影响。
3. 机器人动作造型时,由于教师提的要求不够明确,致使每次活动前幼儿先找伙伴,而不是边走边找。
针对本人本次活动的不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利用一切机会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2. 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是应变和语言组织能力;
8.大班音乐律动《采茶》 篇八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律动《采茶》,让幼儿掌握不同方向动作,培养幼儿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感受曲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体验繁忙的采茶气氛。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泡一杯茶、采茶舞曲的音乐、江南人民采茶的图片
精神准备:幼儿掌握一些采茶的简单动作(左、右采等)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杯茶泡好的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说说差的种类、喝茶有什么好处和害处。
1、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2、你们都喝过那些茶?
3、喝茶有什么好处和害处?
优点:美容养颜,对皮肤好,能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记忆力也会增强,冬天的时候和红茶能使身体暖和,茶还可以清热解毒,有时候多喝茶也有利于身日健康 害处;虽然喝茶对我们有很多好处,但是也有些人不适合喝茶,胃不好的人不宜喝茶这样会加重胃病,不能空腹喝茶,这样会引发胃病,容易胃寒,体质弱的人也不适合喝茶,二、放音江南人民采茶的图片,并给幼儿简单介绍采茶的知识
茶叶树是生长在江南的一种植物,它很矮,高度大概到人腰的部位,一排一排是的生长,排之间有空隙,方便人走在中间采茶叶,为了能够喝到又香有鲜的茶叶,人们通常都是采树间尖上的叶子,最嫩的地方,所以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捏然后把它放在篮子里。采下的茶叶经过简单的加工可以泡水喝
三、教律动《采茶》的过程
欣赏音乐《采茶舞曲》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们在采茶时是怎么样采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曲子叫《采茶舞曲》,听着这首音乐想象一下采茶的场景,试着采一采,怎样采动作最
2、教师引导又幼儿采茶师需要什么工具?采茶的时候应该怎样拿
篮子? 请幼儿将手放到肚子前面做抱好的动作,应该怎样采,手是怎么样的?提醒幼儿用大拇指和食指拉采,要手到眼到,让幼儿大胆的做出,教师给予正确示范
3、采茶部分
采茶的篮子已经拿好了,怎样采才是最美的?启发幼儿做出采茶的动作,提出左右采的采法:
(1)左采一片放进篮子里,右采一片放进篮子里,再左边采一
片放进来,右一片放进来。采完放的时候眼睛要看着手放进来,小心把茶叶放到外面去(2)我们要快一些了,在左边连续采两片放进篮子里,在右面采两片再放进篮子里。(3)外面的采完了,里面的该怎么采呢?我们用一只手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在用另外一只手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
(4)前面的还没才采呢,我们左右采各采一片加上前面的两
片一起放,该怎么采呢?怎样才能采的快一些呢?那就在这里快一些,连续采,左采一片右采一片前面再采两片在放进篮子里。哇采了这么多,都成了一座小山了,我们把它晃一晃,抖一抖。
四、教师和幼儿一起把动作连起来表演两遍,加上适当的语言提示,要求
幼儿手到那眼睛就要跟到哪。
五、教师完整示范表演一次,幼儿可以跟随老师一起表演,熟悉音乐节奏,按节拍来做动作。
9.律动让高中音乐欣赏课更加灵动 篇九
一、积极律动与创新思维
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在不断总结的教学中,我把自己的舞蹈特长加入音乐教学中,意外地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随后,经过提炼与加工,我把高中音乐课变成了全体学生参与的律动课。律动: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那一种感觉。让律动走进课堂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同学们抛弃了羞涩,忘我的随音乐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让音乐感染着引领着,在乐海里尽情的徜徉。例如,在欣赏《长江之歌》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想象用动作表达解释音乐,学生刚开始的时候都不愿意站出来表演,我就在前面即兴的表演了一段舞蹈,学生鼓掌之余受到了感染。在我的鼓励下同学有单独表演的,有几个组合表演的,最后我让学生全班跟着音乐轮流的站起坐下组成了人浪,同学们很兴奋,忘记了羞涩,同学们笑着、唱着、跳着,一节课在欢乐中不知不觉的接近了尾声。
二、灵活设计与激发兴趣
在教授民歌的单元,曲目都是各个民族各个地方的民歌,方言很难懂腔调学生也不感兴趣,律动的教学让学生克服了种种的障碍,学生们不仅学习欣赏了各地各族的民歌,还学会了当地的一些民舞的代表性动作。在学习山西民歌《刨洋芋》的时候,我让一些学生在台上边唱边做刨的动作,风趣短小的民歌加上学生们生动的表演使整个班级沉浸在山西丰收土豆的喜悦里,学生分组的比赛表演,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创造力,用身体动作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有规律的表达出来。在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时候,我把本民族舞蹈中有代表性的动作教给学生,学生在刚开始的学习中动作还不是很协调,在几节课后我发现动作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会了掌握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有了,就更加有兴趣了。在打击乐的教学里我写了很多音乐中典型的节奏让学生学习击打,分左右手分组的进行,学生都能掌握的很好。在京剧的单元我是煞费苦心,年轻的学生对节奏多变唱腔复杂的戏曲都不是很感兴趣,我特意的学习了几段京剧曲目,学习了一些京剧的表演动作。在课堂现场表演时,学生也跟着我一板一眼的走着圆场步,每一个亮相学生都做的像模像样的。整个课堂跨越了师生的界限,模糊了性别的概念,音乐主宰着时空,我和学生每一个细胞在欣赏音乐在诠释音乐。我领悟到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和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的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欣赏外国音乐曲目的时候,我自己不断的学习了芭蕾舞、探戈、黑人舞蹈、爵士舞……教学相长,我渐渐的也学习到了很多。在大量的搜集资料和备课的同时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音乐,更加热爱我的专业,更多的热情去备课,更多的信念要上好每一节课。通过律动教学学生不仅深刻的理解音乐作品,还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良好的乐感,参与律动表演使学生的肢体动作更加协调。学生大胆的表演克服了心里障碍,锻炼了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造力。
三、教材梳理与因材施教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激发人的情感,让人愉悦地受到教育。可现实的以欣赏为主的高中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有几种原因。高中的生源来自各个地方初级中学,各个地方中学音乐课水平良莠不齐,学生的音乐基础也各不相同。高中的课程多任务重使得一部分学生对音乐课不重视,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很难在课堂上和老师很紧密的配合。音乐老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施教班级进行一个音乐水平的调查,认真的钻研教材,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把教材上专业性强难懂的知识用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树立信心积极地参与,让交响曲、地方戏、难懂的民歌……在学生的眼里和流行音乐一样附有吸引力。
四、思想启迪与审美熏陶
高中的音乐教学不仅是担负着音乐知识的灌输,还有思想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审美的教育。学生通过大量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格调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领略不同的美:华彩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雄壮的美、隐秀的美、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审美要有修养,既要有文化修养,更要有音乐知识,音乐知识越丰富修养就越高,认识美的视野就开阔,识别美的能力就越强,就不会被那些庸俗、低劣的东西所迷惑。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自觉抵制那些不健全东西的腐蚀。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审美律动的教育,更是促使学生情感发展的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音乐律动走进音乐课堂,让灵动情愫触动学生心弦,让理想情操培育音乐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中学)
10.大班音乐律动:魔法师和木偶人 篇十
活动目标:
1、在随乐游戏中感知乐曲ABC结构,尝试自主创造及表现音乐。
2、能按照游戏规则按角色随乐进行表演。
3、感受乐曲欢快、诙谐的风格特点,体验随乐游戏带来的乐趣和挑战。
活动准备:
音乐:《啤酒桶波尔卡》,分段音乐、完整音乐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l)教师:有一位魔法师,他制作了很多的木偶人。他想用强大的魔法让木偶人都动起来,让我们听着音乐,看一看奇迹能发生吗?
2)观看情景表演:魔法师和木偶人(教师拉出木偶,配乐表演A段+B段)
动作:锤子敲--起子--头部魔法(木偶头动)--手臂施法(木偶手动)--腰施法(木偶扭动)--腿部施法(木偶腿动)
3)师幼共同梳理故事情境
师:魔法师成功了吗?好的,小木偶向后走。魔法师的魔法厉害吗?想学吗?有没有信心能学会?在我们学会魔法之前,我们要先学会怎样制作木偶。刚刚魔法师怎么制作的?
2、分乐段、分角色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①教师带领幼儿按照游戏规则听音乐进行随乐游戏。
②引导幼儿在教师的`语言、动作指令下按照游戏规则听音乐进行随乐游戏。
③尝试自主按照游戏规则听音乐进行随乐游戏。
1)引导幼儿感知A段音乐(两次感知)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来制作小木偶。我来检查一下你们制作木偶的情况。
2)引导幼儿感知B段音乐
师:都会制作木偶了吧,现在我们要对着木偶施魔法,要让木偶动起来。可是要让它动起来,我们还需要弄清楚几个问题,你们还记得魔法师对木偶的哪些部位施法了吗?
第一次验证答案:你们来当我的木偶,我来施展一次魔法,看看小朋友说的对不对。
脑袋上面施魔法,小脑袋动一动,小手上面施魔法,小手也来动一动,身体上面施魔法,身体也来动一动,小脚上面施魔法,小脚也来动一动。
师:好的,看清楚了吗?是什么样的顺序?一共施了几次魔法?你们能不能像木偶一样,谁来告诉我木偶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请一名幼儿示范---配乐施魔法,第一次幼儿坐着,第二次幼儿起立,第三次幼儿与教师交换,第四次两名幼儿互相玩)
师:接下来给一个挑战给你们,敢不敢接受?我们把制作木偶的过程和给木偶施法的过程连起来来一遍,试试看。(A段+B段音乐)
3)引导幼儿感知C段音乐
①迁移领袖模仿游戏的已有经验,按照游戏规则表现音乐。
②尝试自主进行随乐游戏。
师:小木偶能动了,他最想感谢谁呀?你们来看看我的小木偶是怎么感谢我的?(播放音乐C段)我的小木偶是怎么感谢我的?如果你们是小木偶,你们会做什么样的动作来感谢我?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师幼共同完整欣赏、表现音乐
1)师幼共同梳理回忆故事情节。
师:今天我们听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有一位魔法师,他制作了很多的木偶人,他想用强大的魔法让木偶人都动起来,小木偶动起来了,最后小木偶感谢他。
2)两两合作分角色表现音乐,感知乐曲结构(A+B+C)。
师:我们一起用音乐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好吗?
3)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现C段音乐,并再次完整感知音乐。
11.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机器人》 篇十一
活动目标:
1、通过集体舞的表现,感受各种队形变化带来的惊喜和变化。
2、能随音乐较合拍的做踏步进行、转圈等动作,并能在与同伴合作的基础上迁移经验来学习舞蹈。
3、探索理解图谱内容,探索在舞蹈中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保持一致。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图谱内容、在舞蹈中和同伴保持一致。
难点:在理解图谱的基础上,和节拍做踏步转圈等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邮递马车》
图谱《花儿朵朵》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乐曲,并探索、理解图谱多表达的内容。
1、欣赏图谱,理解手腕花和图谱是一致的。
——你们带的花和图上花的颜色是一样的吗?
——你做的是哪一种颜色的花?
(二)幼儿初步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旋律。
——这儿有一段音乐,就是说的小花朵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把。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并创编花开和花苞的动作。
——花苞与花有什么不同的呢?
——如果让大家来当花苞,可以怎么做?花开了又可以怎么做?
2、展示第三、第四幅图,探索箭头是什么意思。——这幅图比前两幅图多了什么?
——这些箭头表示山猫意思呢?
——能不能配上动作来做一做。
3、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结构。
(1)边看图片边欣赏音乐。教师有节奏的指图。
(2)引导幼儿用手指小幅度的做相应的动作。
(三)幼儿起立探索舞蹈队形。
——我们怎样变成图上的四朵花呢?
——怎样变成花苞又开花呢?
——教师放慢速度哼唱旋律,让幼儿练习。
(四)集体完整表演。
——引导幼儿反思:今天是什么帮助我们学会了舞蹈?
12.浅析幼儿音乐律动活动的有效性 篇十二
【关键词】幸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35-02
律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动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在幼儿园日常的律动中,老师往往顾此失彼,或过多重视幼儿技能技巧的训练,习惯采用“示范―模仿―练习”这样一种机械模仿的固定模式;或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注重了幼儿的创造性,但忽视了对音乐的感受,不能很好的把握动作和音乐旋律、节奏的结合,教学现场往往杂乱无序,使律动成为幼儿模仿动作创造动作的一个载体。因此,提高律动活动的有效性是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富有音乐气息的学习环境,初步感受音乐律动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适宜的音乐教育环境,既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完成教育目标达到教育效果必须的途径。笔者认为,创设富有音乐气息的学习环境,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创设真实情景,让幼儿感受活动意境。
让幼儿参与真实的情景创设,感受韵律活动意境。如,韵律活动《小树叶》前,可以让幼儿参与讨论怎样创设一个秋天的情景,他们建议用小树叶来装饰,一起绘画小树叶、剪下来,用绳子串在一起,挂在活动室里,跳舞的时候孩子们看着自己装饰成果,马上就融入到了《小树叶》的韵律活动意境中。
其次,创设生动道具,增加幼儿的活动兴趣。
制作幼儿韵律活动道具,不仅可以加强韵律活动效果,渲染韵律活动氛围,丰富幼儿表现手法,增加幼儿韵律活动的美感,而且可以增加幼儿的活动兴趣。我们要有意识地在情境创设、材料上下工夫,以情景性的语言来引导孩子,创设相匹配的情境道具,如:律动活动《小兔和狼》我们不仅要创设森林的场景,也要引导幼儿一起制作做小兔和狼的头饰,幼儿用自己亲手制作的头饰可以更积极的参与到律动活动中。当律动活动结束了,我们将这些道具投放到表演区,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道具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这样可以更好的丰富幼儿的律动活动内容。
最后,一日生活皆律动,让律动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律动音乐,并将其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让律动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早晨来园一直到下午离园,教师都要见缝插针的努力做到让适宜的音乐律动浸润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让幼儿在玩中感受律动,学习律动。
二、从情感入手,充分欣赏、感受音乐
幼儿对艺术的酷爱都是从情感出发的,他们对艺术活动表现出的兴趣都是浅层次的,往往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而且很容易转移、波动。提到律动教学,老师的眼前自然地展现出孩子们翩翩起舞的情景:小鸟飞、小兔走、小鞋子跳舞、扭秧歌……看见孩子们整齐、优美的动作,老师的脸上绽开了笑的花朵。其实,在律动教学中,一味追求这样的效果往往会导致教学的注意力偏重到动作上去。
三、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力。陈鹤琴先生说:幼稚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技能。需引导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的能力。游戏教学法, 改变了以往幼儿跟着老师按部就班学习动作的枯燥的教学方式,它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创设游戏的氛围和情节,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种教学法可以更好的激发幼儿对韵律活动参与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到亲切,易学、易记、易接受,让我们的韵律活动中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韵律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
四、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幼儿期是幼儿创造力的萌芽,音乐活动本身也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相当于他的知识量与发散思维能力的乘积。也就是说:不依常规,运用想象、联想、直觉或类推,寻求多种方案的思维方式。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经说过:“每一个儿童都具有音乐的才能,问题仅在于通过音乐教育要尽量发展它和培养它。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音乐是美的,音乐是快乐的,应该让孩子们在美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创造更美的音乐。他提倡身势动作,抓住了孩子好动的原理,以节奏为基础,从通过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起步。把音乐中各要素通过身体来反映,根据身体动作用音乐的音响来表现的教学,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巧妙的用身体动作将音乐与动作结合起来。
总之,音乐教育是改善幼儿心理品质,促进幼儿智能发展,增强幼儿身体健康,丰富幼儿审美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幼儿需要音乐,没有音乐的幼儿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音乐它可以鼓舞人,给人以灵感和力量,虽然只是简单的律动,也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教育部颁发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音乐教育》 许卓娅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在音乐环境中培养幼儿音乐的兴趣》 谢春荣 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
13.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机器人》 篇十三
在活动中,当幼儿合作造桥时,配班老师代替主班老师,主班老师去做八仙中的“张果老”引导幼儿一边造桥,一边观看神仙做了那些动作,可以模仿最后到幼儿去检验桥。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1、《小放牛》音乐剪辑版。
2、八仙的图。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结构,随音乐做造桥的动作、桥的造型。
2、通过两人合作造桥,尝试用不同的身体部位创编造型。
3、锻炼克制能力,在他人逗弄推搡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尽力保持造型不动。
【活动过程】
1、难点前置:出示八仙的图片,问:他们是谁呀?幼儿回答。
2、完整音乐尝试游戏
3、合作造桥
4、出现神仙参与游戏中,学习神仙的动作。
(老师当张果老倒走检验桥,边走边说:走走走走、看看看看、走走走走、看看看看、停住不动、走走走走、推推推推、走走走走、推推推推)。
刚才是哪个神仙检验的桥?他做了什么动作?是张果老,(倒走、看、推)
5、集体练习神仙的动作。
6、邀请一名幼儿做神仙,体验游戏玩法。
选出一名幼儿老师带领做神仙
小鲁班们开始造桥吧!(两个张果老检验桥)
请问神仙,小工匠们搭的桥结实吗?为什么呢?
7、更多幼儿被选出做神仙进行游戏,巩固游戏规则。
请你选出刚才最坚固的桥和我们一起来当神仙吧!(三名幼儿和老师一起当神仙检验桥)。你想当哪位神仙呢?(吕洞宾、铁拐李„„)
8、共同搭一座桥,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14.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机器人》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族音乐欢快、优美的特点。
2.初步掌握跑马步的基本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课件、自制幼儿骑马用的头巾。
2.经验准备:幼儿提前了解蒙古族的习俗和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感受蒙古舞蹈的音乐特点。
幼儿听《草原小牧民》律动进教室。(1分)
2.欣赏音乐并观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1)幼儿欣赏音乐。
a.师:刚才那首好听的音乐,小朋友再认真听听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好像看到了什么?(2分)
b.幼儿说说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2分)
(2)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
a.现在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b.幼儿根据幻灯片说出人们的生活。(2分)
c.教师为幼儿介绍音乐。
(这首音乐表现的是蒙古族人民骑马、摔跤、挤奶的欢快场面)(3分)
3.介绍并演示跑马步的基本舞步。
(1)刚才小朋友看到了蒙古族人们有趣的生活,蒙古族是一个特别喜欢骑马的民族。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我们来学一学骑马的动作吧!(2分)
请小朋友创编骑马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3分)
(2)教师介绍并演示跑马步的基本舞步。
上身稍前倾,一手在胸前,一手扬至头上方,做勒马举手扬鞭状,先左脚迈出,颤膝踮步,再右脚跃过左脚处颤膝踮步,动作呈跳跃状,像马儿奔驰一般。(3分)
(3)跟音乐和老师一做跑马步动作。(2分)
4.请幼儿听音乐分组进行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的动作做得很漂亮。接下来,让我们也来做个蒙古小牧民,戴上头巾,听音乐,用我们刚学会的跑马步一起来表演吧!(8分)5.幼儿听音乐出教室。(30秒)
教学反思
总体来说效果不错,幼儿的参与性强,整个活动的氛围很活泼。当然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对音乐的挖掘还不够,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的理解之上,可以开展活动后的延伸,加深对音乐的感受、理解。
15.浅谈音乐课堂上如何巧设“律动” 篇十五
关键词:体态律动;策略;反思
体态律动,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把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音乐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身体的动作必须富有乐感,使音乐与运动之间形成互相补充,达到水乳交融、协调一致。
当学生接触一个陌生的音乐作品时,他一时无法掌握或理解,律动会使学生全身以投入并与之产生共鸣。在音乐教学中凡是参与律动的学生,对律动无不怀有浓厚的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又夹杂着学生生性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巧设律动,笔者谈一谈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实施的一些策略。
一、巧设体态律动的实施策略
策略一:巧设律动要即兴
体态律动不是舞蹈,不要求动作整齐划一,不以训练有美感的姿态为目的,而是以身体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由外及内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达尔克罗兹强调,通过即兴表演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及创作的能力。欣赏管弦乐曲《龟兔赛跑》时,我启发学生自由想象兔子和乌龟的模样,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创编一些动作,并进行分组讨论、表演,每一个小组都展示出精彩表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策略二:巧设律动要适时适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他们坚持不懈学习的保障。要使课堂井然有序,动静相宜,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安排一定要适时适度、恰如其分,才能事半功倍,真正提高音乐课堂学习效率。如,笔者曾聆听过琅琊路小学王娟老师执教的一节欣赏课《铁匠波尔卡》,让我印象深刻。执教教师出示了图片,首先让学生比较了铁匠铺里大锤和小锤的不同,引导学生设计出表现敲击大锤和小锤的动作。学生再次聆听音乐,引导学生“找一找表现大锤的音乐”“找一找表现小锤的音乐”……这样一来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层层递进,课堂井然有序。
策略三:巧设律动要简单易学
律动的目的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优美而逼真的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内涵,从而使课堂气氛“动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师在编排动作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经验等不同,来设计简单、易学、易理解的动作,既要鼓励那些具有表现力、创造力的学生,也要真诚地对待那些较为一般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苏教版第二册《柳树姑娘》,教师教唱过程中可抓住歌词中的几个关键词,设计律动。(“辫子长长”律动设计为梳头发的动作;“风儿一吹”律动设计为手臂上举,左右摇摆;“洗洗干净”律动设计为洗衣服的动作。)在教师的一次示范后,学生不仅能立刻随音乐有节奏有感情地律动,而且更能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策略四:巧设律动要以音乐为载体
一个好的体态律动,光看它的本身就能知道音乐的风格,甚至可以知道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设计律动时,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是训练音准、培养节奏感还是感受音乐风格、情绪等,在教学中要防止出现纯粹为创造课堂气氛而表演的华而不实的现象。如,笔者有幸聆听了一堂二年级的欣赏课《小猫圆舞曲》,执教教师在分析乐曲第二乐段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设计了拍手、拍腿的律动,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一遍一遍地做着拍手、拍腿的动作。看似课堂很热闹,学生学得很开心,但是深思一下不难发现,学生除了机械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外,他们到底有没有关注到音乐,体会到音乐的快乐,这样的律动并没有为学生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服务。
二、实践反思
在音乐课堂上巧设律动,不仅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肢体,而且还让学生在律动中体会到音乐的速度、力度、音高、乐句等音乐要素,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共同参与,不拘一格
体态律动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例如,在教学歌曲《开火车》时,我充当火车司机,带着学生在设置好的“路线”上行驶,真诚地邀请学生来做乘客,学生个个很高兴地配合,而且随着音乐的节奏做火车开动的样子。我还和学生用手搭起了“山洞”,真正让学生在音乐中去体验“开火车”的情景。
2.联系实际,循序渐进
教师对所要教授的音乐理解已经相当深入,也设计了一定的律动,但学生始终表情比较麻木,不能投入地表现音乐。细细想来,有些音乐作品,作为教师的我们都需要听上几十遍才能有感受,比我们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又怎么可能很好的体会呢?教师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的乐曲,逐步提高学生感受、鉴赏、理解、表现的能力。
在音乐课改实践中,律动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中,在“动中学,学中动”,律动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但是要真正将它运用得当,还需要教师长期地深入研究和实践,不断在正确的教育思想下寻找新的突破点才能使之在当今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机器人》】推荐阅读:
大班音乐律动包饺子06-25
大班音乐教案 音乐喷泉07-18
《森林音乐会》大班音乐教案09-15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音乐《清明》教案09-05
大班音乐教案《老师》06-30
大班音乐教案:哈罗歌08-25
捏泥人大班音乐教案09-24
大班音乐 茉莉花 教案09-04
大班音乐活动树叶飘飘教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