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基础教案

2025-01-14

漫画基础教案(共11篇)(共11篇)

1.漫画基础教案 篇一

绘万千世相

阅百态人生 ——漫画与文字转换专题复习

考点分析:

“新课标”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考试大纲》上虽然没有明确给出图文转换题目的样式和要求,但我们通过对《考试大纲》中所列考试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类题目与《考试大纲》的联系。所以,从根本上说,图文转换题还是考查语言运用中的压缩、概括和表达,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漫画,对漫画题有兴趣,且平时零散地接触过这类题,具备一定的答题基础,缺少的是明确的解题思路和系统的训练。教学目标:

1.了解漫画的构成及其特点; 2.了解高考漫画题命题方式; 3.明确漫画题解题思路。教学过程 一.导语

当今社会,有人称之为“读图时代”,其实,图象和文字是不可分割的,图配文字古已有之,比如郦道元的《水经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有少年鲁迅为之痴迷的插图本《山海经》。现实生活中图表、漫画、照片……无时无刻不占据着人们的眼球,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那么,怎么解读图表就成为我们面临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图文转换之漫画与文字转换”。二.考点阐释

1.高考回眸

回顾近三年来高考考查语言运用题的情况,介绍图文转换题考查形式。2.了解漫画

漫画应该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对于漫画,同学们到底了解多少呢?我想请同学来说说。

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漫画的构成及特点。

3.漫画题的命题形式 :1.描述画面

2.揭示寓意

3.拟写标题

三.典型例析

1.2010年江西卷

2.2006年山东卷 四.方法指导

刚才我们讲了两道漫画题,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这两道题归纳一下漫画题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解题要诀:三步(审读漫画-联想类推-准确表述)、四看(看标题、看画面、看画中字、看夸张处)、两注意(注意字数限制、注意修辞要求)。五.巩固练习(略)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漫画的构成及特点,掌握了漫画题的解题思路,即“三步”“四看”“两注意”。下去后,同学们运用已学知识完成《名师一号》上相关练习。

2.漫画基础教案 篇二

一、提出“漫画学案”的背景和原因

(一)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课存在“难教”的问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课,特指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三至六年级的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指导纲要,介绍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识, 其内容理论性比较强。笔者通过执教、听课, 发现与操作性较强的课相比,这类课会存在以下劣势:

1.基础知识可操作的内容少,学习内容不够丰富,课堂显得不饱满,容易出现“垃圾时间”。

2.专业名词和概念较多、较复杂,小学生很难理解,教师会满堂灌,出现“教师讲坛”式的课堂。

3.教学内容和形式离儿童情趣遥远,无法吸引学生,学生学习兴趣低。

(二)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课需要“学案”教学的独特优势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而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和编制的学习方案。通过学习、研讨,针对基础知识课教学上的问题,笔者发现,应用“学案”确实具有其独特优势:

1.“学案”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

“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学生用法可以多样。在教师讲授时,学案是学生的记录纸;在小组讨论中,学案就是探究、 交流的材料;在课堂展示中,学案便是学生进行展示的脚本;而在课堂上的对话性讲解中,学案又成了学生的“讲稿”;在练习时, 学案又是学生完成各种类型知识题的作业纸。 “学案”通常是人手一份,因此学生参与面100%。

2.“学案”能更大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课上,因为学生的 “不懂”,使教师的主导性控制着整个课堂, 教师被迫变成“主角”,成绩好的学生还可以幸运地成为“主配角”,但大多数学生就只能成为“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但“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具有多种发展维度的通道,学生可以根据学案的分层设计,自由的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有选择性地采取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等。

3.“漫画学案”使“学案”教学更具特色,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漫画学案”的设计和应用,无疑是一种新的教学探索。儿童对于新颖独特、造型活泼的漫画形象容易产生喜爱,更易于激发其情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正是由于漫画对儿童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使之能发挥育人的强大功能。“漫画”与“学案”的有机整合,可以使“学案”教学更具特色,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出更大的课堂教学效益。

二、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课“漫画学案”的设计要求

(一)要具有时代性

“漫画学案”设计的主要元素是漫画形象或主题,其形象或主题的选取应把握时代性, 既要喜闻乐见,又要积极健康。

学案设计中可供选择的漫画形象很多, 怎么选合适呢?我们把“阿凡提”和“喜羊羊”拿来作个比较。对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生而言,“阿凡提”的形象能被大多数人所熟知,而对于当下儿童而言,“喜羊羊” 的形象似乎更具有时代感。所以选谁合适, 显而易见。

(二)要具有教学性

“漫画学案”设计虽是以漫画为主要元素,但它最根本的目的还是服务于教学。所以,“漫画学案”设计所呈现的形式必须具有教学特色。“漫画学案”设计不等同于“漫画书”的设计,而是应该呈现出学习问题或者学习流程,漫画形象的语言要多以“提问”“留白”的形式,方便学生进行填空、批注等学习活动,保留“学案”的原有本色。

(三)要具有情境性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进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方法,而“漫画学案”中的漫画形象正好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份天然的素材。例如:讲解信息课《网上搜索》 的知识点时,学案设计中,我们就可以把学习任务变成“灰太狼”对“喜羊羊”的考验任务,组成一个情境闯关式的“漫画学案”, 进行一系列的网上搜索活动,这样做不仅符合教学需求,而且趣味十足。

三、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课“漫画学案”的教学应用

仅仅知道怎样设计好的“漫画学案”,显然不能解决基础知识课“难教”的问题。怎样将它进行教学应用?笔者有一番自己实践后的思考:

(一)“点”字法应用

“点”字法应用,是指在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课中,为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名词或概念而提供的单幅“漫画学案”。例如四年级基础课《桌面变变变》中出现了“分辨率”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漫画学案”,由“功夫熊猫阿宝”呈现一副“神龙秘籍”,上面是帮助学生自行处理和理解“分辨率”的方法。这样做,能使学生很快将枯燥、复杂的专业名词理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生动,一下子增加了学生对“分辨率”知识的喜读程度。

(二)“线”字法应用

所谓“线”字法应用,讲的是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预习,回归课堂后事先将重点放在师生面对面的困惑交流和作业完成上,即牵出课堂的引导“线”,利用“漫画学案”进行预学的过程。例如三年级基础课《特殊的侦察》,要求学生在课前去调查学校信息技术使用的情况。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完成任务, 我们不妨将“漫画学案”设计成《哆啦A梦》 的多格故事漫画,将调查任务变成“机器猫” 和“大雄”寻宝的故事,既可以满足预习要求,又充满着童趣,还可以为《特殊的侦察》 课堂教学铺设出一根学习情境线来。

(三)“面”字法应用

“面”字法应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从目标、方法、练习、评价等方面,贯穿引导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应用法。例如在执教五年级基础课《计算机小卫士》时,一开始出示 “慢羊羊”电脑中毒的故事情节,明确学习目标;接着请“喜羊羊”来帮忙,引出学习杀毒软件的方法;接着利用“慢羊羊”提问, 做练习,如“什么是病毒?”“常见杀毒软件有哪些?”“怎样扫描计算机”等等;最后再用“羊村”的羊儿们对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做出评价。课堂设计成“漫画故事情境教学”模式,新颖,有创意,教学效果好,教师组织教学也轻松。

四、使用“漫画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漫画学案”,能对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课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但 “漫画学案”是不是仅仅只作用于课堂40分钟,成为一份“走秀”般的材料?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漫画学案”在课后乃至复习时,是否仍然具有良好教学效益的问题。 也就是说,“漫画学案”具不具备使用的可持续性?

3.《画漫画》教案设计 篇三

一、教材 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在学生认识漫画、了解漫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漫画创作中,要使学生思路开阔、方法灵活,作品富有新意,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真正掌握和提高漫画创作的技能,深化、理解漫画的目的。在如何达到教学目的过程中,先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漫画,在绘画技巧上懂得如何画漫画,注重表现对象的特征(简练、夸张、变形手法),用笔(线条)、构图,创作漫画。

(2)通过交流分析、创作漫画作品,学会在形形色色的漫画作品中鉴别,判断优劣高低,学会观察生活。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表现对象的特征,学会画漫画。教学难点

如何把握表现对象的形像特征,学会画人物、场景时如何取舍,学会笔法精练地表达主题。所创作的作品能有适当的夸张变形,有审美情趣,美观。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

3、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模型“铅丝人”的一些动态漫画作品,学生欣赏并主动探索铅丝人制作方法。(2)、学生掌握其制作方法并尝试来自己创作动态的漫画模型。

4、讲授新课。

(1)学生出示自己收集的漫画资料。

(2)学生尝试画简单的漫画造型,发现缺点,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表现对象的特征(简练、夸张、变形手法),用笔(线条连贯)、构图完整。

(3)讲授漫画中的表达主题的创作方法,激发学生对漫画产生联想、幻想以及自己动手创作的欲望等。(4)、让学生了解简单的人体比例,了解漫画的创作方法,线条的处理和构图的结构等。(人体比例,站: 7个头——7个半头;坐:为5头;蹲:三头半。)(线条处理线条流畅、富于变化、轻松,不要犹豫不决、决不能描线、多画多练多适应就行了)(构图处理:主体突出,画面要有主次之分,不能杂乱无章。画面平衡,使画面中左右上下的视觉形象平衡。多样统一,把众多零散的表现对象,按照实出主体的原则把各个对象合理地安排在画面里,进而达到内容和形式统一。)

5、教师分析讲解漫画创作的方法与步骤

A、构思

B、选择构图

C、勾画大形体

D、进一步刻画人物的表情与神态(细节描绘)

(1)教师演示。(确定主题,根据范本进行创作)

(2)参考范本,加以自己的创意,改变动作,服装或者背景,甚至增添人物道具、布置背景等。还可以配上说明文字,台词等。(3)学生创作。

6、布置作业

(1)分小组展开讨论,让学生先谈谈自己想画什么内容,打算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2)根据教师提供的范本,学生创作一幅漫画,给自己的作品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7、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8、小结。

4.《漫画生活》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漫步啊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2、通过漫画创作,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增加审美情趣,提高什么素质,能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漫画的特点。

2、根据生活片段能够应用夸张、对比、比喻等方法进行创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漫画资料、文字资料等。学生准备:画笔、纸等。

教学过程:

一、直入主题

1、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漫画吗?

2、为什么?

3、看什么漫画?

4、根据篇幅,漫画可以分为独幅漫画、多幅漫画等。

二、提出目标,引发探究

1、看到依法漫画,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2、漫画的什么特点能引你发笑?

3、漫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它从功能上又能分为几类?漫画家究竟采取了哪些表现方法,让我们对漫画爱不释手?

了解本课的学校目标,根据学生的会动引出漫画的第一个特点:有令人发笑的功能。结合学生的回答讲授本课“应知”的知识点,便于学生学习。

三、漫画来源于生活

利用多美体展示素材并提问。

观察上面的漫画,思考漫画的素材来自于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漫画的素材来自于生活,并根据书本内容进一步讲解。

四、漫画的功能

1、《到此一游》在功能上市批评讽刺还是歌颂表扬?讽刺批评了什么?

2、欣赏书上的漫画,分析各漫画的主旨。总结以上经验,你觉得漫画有什么特点?思考什么叫漫画?

3、漫画的表现方法:夸张、比喻、拟人、对比。

五、自主练习

5.教案 《8漫画》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漫画的性质,认识到漫画具有滑稽幽默的功能同时还有引人思考的功能,使学生对漫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比欣赏学生自己作业与优秀的漫画作品,学习用简练的线条对人物脸部进行夸张,提炼。

3、情感目标:给学生传达一种自信快乐的生活态度的信息,树立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并在学习生活中学会欣赏学习他人。

课题:漫画—人物肖像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人物肖像漫画的技法,把细微的特点提炼出来进行夸张、变形。教学难点:肖像漫画“漫化”的过程。

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勾线笔、素描纸。学生用具准备:图画本、铅笔、钢笔或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音乐:同学们,这是什么里面的音乐呢? 生:卡通动漫

很多动画也出版了书籍,我们把用绘画表示的动漫叫漫画。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漫画。(板书课题:漫画)

二、感受漫画,由浅入深认识漫画的特点。

1、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到过漫画? 生:书,报纸,电视电影„„

2、了解漫画的作用,即其艺术魅力。大众化雅俗共赏,简单易懂,幽默搞笑。

3、老师:瞧我这里有一则新闻,里面就有副漫画,它有什么作用呢?表面:帮助理解文章信息。

实质上:深层次的寓意。夸张讽刺,传达社会正面的或负面的现象,引人深思。教师(板书)简单易懂—幽默—给人思考。

三、肖像漫画创作的重点技法。(师生共同讨论)。

1、初步欣赏:观察学生的肖像画。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原因:是否抓住了人物的发型,五官特征等特点。

教师(板书)肖像漫画:① 比例(大头小身体)。

② 像(抓住五官特点),令人发笑(抓住了特点又把局部夸张变形)。

2、观察理解书上的8张漫画作品:可以将它们分为哪些类型?①肖像漫画 ②幽默漫画 ③讽刺漫画

3、分析肖像漫画《刘翔》,不是丑化,而是赞美和令人发笑。分别以真人与漫画的对比观察:夸张变形了哪里?其他部分不变。

4、试一试:(出示憨豆先生照片)

这是一名著名喜剧演员的照片,下面我们就学一学如何用漫画的形式把它画下来。首先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他的外貌特征。

(胖脸蛋、高又大的鼻子、眯着眼、咧着嘴笑得很甜、歪着头„„)请学生到前面表演一下憨豆夸张的表情。

观察不同角度憨豆先生的脸,画一画憨豆先生幽默的表情。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面画。学生自评,教师小结。

5、了解肖像漫画以外的独幅漫画形式:幽默漫画和讽刺漫画。分析作者的创作手法,比喻,逆向思维等。

四、布置作业: 选择你身边的同学,夸张人物的某些外貌特征。(学生作画,教师辅导)反复想人物夸张“漫化”过程图,告诉同学们作业不可能一次完成,同学们要反复观察和练习后,选一幅最理想的定稿完成。

(请画得好的同学直接画黑板上)。

五、学生作品展示:1.作业讲评:请学生展示练习,小组互评,教师补充。

六、本课小结。

提问:通过画漫画,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答„„教师表达观点

选择性(拓展):欣赏现代漫画家朱自尊的肖像漫画作品,看看朱自尊老师对肖像漫画的个人认识。

6.第8课漫画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了解漫画的基础知识及漫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艺术特点、种类、构思方法及表现形式等。

②初步掌握漫画创作的常用手法,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方法试画一副或一组漫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精神状态。

②通过介绍漫画的特点及一些特殊手法使学生初步掌握漫画的基本绘画技 巧。

③通过赏析、讨论和创作实践、作业交流、评价等途径学习和掌握初步的漫 画欣赏和创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漫画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性,了解漫画除了具有特有的担道义、讽丑恶、弘正气扬美善的社会功能外,还具有教化功能、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

②体会漫画特有的幽默感,解读在滑稽背后隐含的深刻教育意义。

③对漫画的艺术性有初步认识,感受单线勾勒、单色或彩色、水墨及剪纸、独副和连续等多种漫画形式的美感和韵味。教学重点:

漫画创作的基本常识及其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

漫画创作视角的选择,及艺术形象的设计。

教学准备:

铅笔或黑色的笔、橡皮、绘画本、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准备

学生:课本,起稿用的铅笔、橡皮和黑色的笔。

教师:相关的PPT课件,漫画图片以及一些幽默的笑话。

二、导入新课

1、讲笑话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那好,老师今天先给大家讲一个很好听的故事。

话说有个人经过农田,发现农田里有一头没有犄角的牛,他就问老农,为什么这头牛没有犄角,农夫说:牛没有犄角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遗传,有的是因为生病脱落了,有的是因为和别的牛顶角而失去的,而这头牛没有犄角,那是因为它是一头驴。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好听吗? 生:好听。师:好笑吗? 生:好笑。

师:对,这个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好笑。笑话是一种语言上的幽默,生活中充满了幽默,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了解另一种幽默,一起跟老师走进漫画吧。

2、导出新课,板书课题—《漫画》,展示课件。

三、展示课件 学习新课

(一)漫画概述

1、漫画的含义

1)师问: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喜欢漫画,也看了不少漫画书,那你们知道什么是漫画吗?

抽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课件展示含义。

2、漫画的分类

现在,我们知道了漫画的含义,那接下来我们看看漫画是怎么分类的。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漫画,我们来看看吧。

展示刘翔、赵忠祥肖像漫画,边展示边问学生画中人物名字。表扬语:你们的眼睛真厉害、太棒了等

师问:这三幅我们可以归为漫画的哪一类呢? 引导学生回答到肖像漫画。

接下来我们看看另外几幅漫画。展示《鼠》,引导学生回答:幽默漫画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幅漫画,展示:《无效劳动》 引导学生回答:讽刺漫画。

这些都是按照漫画的用途来分的,漫画还有其它分类方法,我们以后再了解。这一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肖像漫画怎么画。

(二)肖像漫画的特点

我们先来看一看《赵忠祥》这一幅肖像漫画,有没有同学来讲一下画面的造型特点呀?

引导学生回答:抓住特征(脸型、鼻子、嘴、眼睛等),大胆夸张 师:我们再看下一幅肖像漫画(展示),这是一名美术教师的肖像漫画,他夸张了老师的什么特征?

生:大大的眼镜,脸型(瘦),神情

师:除了这些造型特点,这幅和前面《赵忠祥》那幅在表现上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简练(如鼻子、嘴巴就只是一根线)师:很好。肖像漫画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抓住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大胆夸张,有的用笔非常简练。

(三)教师示范

1.请一名同学当模特儿

教师先画出写实风格的头像速写;

师:这是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一个人进行肖像速写的画法,接下来,大家想看看老师怎样抓住这位同学的特点,并进行夸张,创作一幅肖像漫画吗?

生:想。师:好。

首先,那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位同学面部最突出的特征是怎样的? 主要方面:眼镜、鼻子、嘴巴等五官;头发、脸型 分析特征,并引导学生我们转化为肖像漫画的方法就是以夸张最显著的特征为主,其它特征进行简化。

最终表现。

四、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出示歌星尹相杰的照片,让学生为其画一幅肖像漫画,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作品

肯定学生的的表现能力,适当指出不足。

六、课堂总结

7.11《漫画人物表情》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表演、绘画使学生了解到表情是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通过用漫画的绘画方式表现人物表情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漫画夸张表现的技法。

2、会用漫画夸张的方法表现人物的表情。

3、通过绘制各种不同的漫画人物表情来体会其中的乐趣,培养学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体验漫画中夸张的表情带给人的视觉感受。教学难点:如何用夸张的手法恰当的表现人物表情。教学媒体:课件、范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使学生对人物表情有初步感受)

1、师生交流: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表情来表达传递彼此的情感,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同学经常作出那些表情啊?[课件展示“喜、怒、哀、乐”四种基本表情,接着播放一段录像。]

2、学生观看录像,师生分析演员的五官的变化,给人的感觉很夸张。

3、师小结 揭示本课课题

二、讲授新课(通过观察教师的表演和范画演示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漫画中夸张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小组讨论的形式初步练习用夸张的方法表现人物表情)

1、教师作出“怒”的表情,学生分析五官的变化。教师随机范画展示。

2、在学习“怒”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学画“喜、哀”的表情,教师进行相 应点评,并进行表情拓展,画一个“惊喜”的表情。

8.莫《幽默智慧的漫画》教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品味漫画的乐趣,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作用以及创作的方法,尝试漫画创作;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学习其运用夸张的造型手法和荒诞思维达到讽刺,幽默或赞扬的效果,并引起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积极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

看漫画,使其能了解漫画的基本特征

说漫画、画漫画,让他们运用漫画造型特征和荒诞思维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漫画和相关资料,简便的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

一、看漫画

准备了讽刺漫画,连环画,政治漫画,人物夸张以及正常肖像漫画(进行对比)

二、说漫画

1.总结漫画的种类,探讨漫画的功能。漫画的功能:歌颂、讽刺、传播、娱乐等。

漫画的种类:独幅、多幅、连环等(形式),政治漫画、新闻漫画、科学漫画、哲理漫画、幽默漫画、肖像漫画、故事漫画等(内容)。

2.找出你喜欢的漫画作品并谈谈喜欢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漫画学习需要观察生活和锻炼思维。

3.从笑话、故事到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发现和寻找漫画素材,提高筛选漫画素材的能力。4.解说五官走向与表情的关系。

三、画漫画

在认识思维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接力画练习创作和专题练习。以书、电脑、足球等生活学习中常见物品做漫画练习。

四、评价

总结本课教学。供学生参考作品:

五、看漫画

以艺术的表现手法为重点的欣赏。(漫画作品)

轻了(司海英)噪(方唐)

狭路相逢 杜波夫斯基

致富之路瓦玉·库康

六、说漫画

1.结合教材图例,师生共同分析漫画家运用的艺术手法。如:外国漫画《无题》构思的夸张(内容和情节的夸张),做到了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如《武大郎开店》、《百鬼斩尽 此精独留》、《画白居易诗意》等灵活借用人们熟悉的事件、诗句、典故,创造和虚构了新颖、有趣的情节,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如车祸后的伤者直接进了救护车的漫画是运用巧合手法制造出的新奇效果„„

2.学生将经过自己寻找、筛选后的漫画素材,转化为漫画点子(艺术手法),并说给大家听,做创作的构思准备。也可以先画出草图,请老师和同学提意见。

七、画漫画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构思大胆表现出来,完成漫画的创作。

作业的安排,以每人能够完成1—2幅漫画为宜。形式和内容可多样化,不应过多限制,使不同程度、不同个性的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作业辅导应侧重构思和艺术手法方面的启发和引导。(绘画工具、材料)

八、评漫画

采用随堂展览的方式,选定一个“小展漫画”的组织评选班子。由学生确定自选参展的作品,并围绕参展作品,模拟展评形式,开展观摩、讨论和评价活动。(学生课堂作业)参考作品(学生临摹):

9.漫画与动漫欣赏教案 篇九

1课时 总第 30 课时 执行时间:

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组织课堂纪律。

二、谈话导入。

1、讨论:卡通画和漫画的区别?

谈话:卡通画是一种结合一定情节内容并与传播途径紧密相连、深受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及儿童喜欢的艺术形式。卡通画常常与“漫画”的艺术形式“纠缠不清”,它以连环画的样式出现的时候也很多。卡通作品,有时可以出现在电影、电视或者是各种读物上,有时又会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各式各样的物品中.于是,不少中外优秀的卡通作品、卡通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2、读画:孙悟空、哪吒、金刚葫芦娃、三个和尚、渔童等卡通形象基本土代表了现代我国卡通艺术发展的历程。唐老鸭、米老鼠、爱丽丝、棒球小子等则是国外众多卡通形象的缩影。

一个经典的卡通形象往往离不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并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例如我国传统的卡通人物孙悟空的身上,就浓缩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意趣郁善恶观念膏机智勇敢、忠贞不渝、疾恶如仇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

3、简介:卡通一词是缘于英文: cartoon

的音译。我们中国也称“美术片”。动画片,它采用“逐格摄影”(又称“定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互相之间只有细微豪华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电视动画片则摄录在磁带上),然后以一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能获得形象活动自如的艺术效果。动画片,有短片,长片和系列片多种,题材和形式广泛多样,在世界影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电视领域中更受重视,为少年儿童和成年观众所喜闻乐见。

4、卡通是怎么制作、拍摄的?

动画片用绘画方法来表现角色的每个动作,一般说,一部10分钟的短片,片长900英尺,等于1.44万格画面,以每张动画拍摄2格计算,大约要会制七千多幅图画。一部90分钟的长片,就要绘制六万多张图画,需几十个画家进行一两年工作。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完成动画的中间过程,大大提高了动画片的摄制能力。

动画片,最早诞生于法国。1877年。巴黎的光学家兼画爱E.雷诺根据“视觉暂留”的原理制成一种新的玩具活动视镜。1879年他利用一只饼干筒,发明了活动视镜影戏机。可以使连续画的画带无限地延长,能够表现更长的活动图画。雷诺绘制了《喂小鸡》,《游泳女郎》,《猴子音乐家》等二十多个动画小节目。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动画片。

1888年10月,雷诺运用幻灯机的技术,制成了光学影戏机。分绘制的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成为在电影发明以前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动画片。雷诺以他非凡的创造,成为世界动画片的创始人。

电影发明以后,动画片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而发展。1906年,美国的J.S.勃拉克顿摄制了第一部拍摄在胶片上的动画电影《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从此动画电影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W.迪斯尼可以称为美国早期最有代表性的著明动画艺术家,1923年,他拍摄了动画片《爱丽丝漫游仙境》,从此走人了动画艺术的道路。

5、卡通形象与漫画形象的艺术特点:

(1) 造型简洁,形象夸张,色彩鲜艳。

(2) 拟人化,活泼可爱。

(3) 变化丰富,引人入胜。

4、讲解课本上中国卡通形象和漫画形象。激发学生兴趣,也可让学生讲解自己喜欢的卡通故事。

5、放一段优秀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

四、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加以纠正,归纳,复述,巩固记忆。

五、课后小结。

10.幼儿园大班美术漫画教案 篇十

1、通过对比明星的照片和漫画,了解漫画夸张、变形手法。

2、认真观察自己的特征,用夸张、变形的画法,画一幅漫画像。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漫画肖像画的变形、夸张手法。

教学难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画出自己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小沈阳、赵本山、毕福剑三人的照片和漫画像;李咏的照片。

学具: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小镜子、水彩笔、画纸;两个星星贴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照片和漫画的区别

一一出示小沈阳、赵本山、毕福剑的照片和漫画像,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人物你们都认识吗?你觉得他们的画像怎么样?跟平时的画像有什么区别?

最后教师小结:这些是漫画像,人们看了会想笑,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人物照片和漫画的区别,找出漫画的特点。

再次引导幼儿观察照片和漫画,提出问题:“我们来看一看这些人物的照片,再看一看他们的漫画像。你能找出漫画的特点吗?”幼儿间可以先互相讨论一下,然后请部分幼儿说说他的观点。

最后教师小结:漫画的特点是把人物外形及表情夸张变形了。把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表现出来。比如:小沈阳的眼睛小,把它画得更小;赵本山的下巴长,把它画得更长;毕福剑的鼻子又大又高,把它画得更大更高等。

(三)通过教师演示画李咏的漫画,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漫画的表现手法。

教师出示李咏的照片,请幼儿观察李咏的脸部特征,说一说什么地方最特别,如果你来画,你会夸张李咏的哪个部位。

教师示范画一幅李咏的漫画像,边画边告诉幼儿抓住突出的特点,从整体入手,不要从小部分画。

(四)通过观察镜子里的自己,找出自己脸部的特点。

教师引导:“我们今天也来画一画自己的漫画像。你想为自己画一幅什么样的漫画像呢?先来看看自己有什么特点。拿出镜子对照着观察自己。”还可以让幼儿之间互相找特点。

最后请部分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

(五)给自己画一张漫画像,体验创作的乐趣。

在认真观察自己的特征之后,用变形、夸张的手法给自己画一张漫画像。

教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鼓励不敢动笔的幼儿,引导他找到自己的脸部物征;提醒幼儿不管把自己的脸部怎样变形、夸张,最终还是要像自己;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并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六)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11.趣味人物漫画教案 篇十一

吴邪,南派三叔作品《盗墓笔记》系列小说的主人公,书中的第一人称“我”,出生于一盗墓世家,长沙老九门狗王吴五爷之孙,南派土夫子巨头吴三省的侄子,吴一穷的儿子,吴家的现任当家。

张起灵,《盗墓笔记》里面的主角之一。吴邪称之为“闷油瓶”,胖子等人称之为“小哥”。曾居住在广西上思一个叫巴乃的小瑶寨里,曾是“陈皮阿四”的得力伙计,后与吴邪、胖子组成“铁三角”阵容(出自原著)。

瓶邪,闷油瓶与吴邪的简称,是《盗墓笔记》一书中的同人CP,也可以缩写成PX。“瓶”为闷油瓶,“张起灵”的绰号。“邪”为吴邪。

王胖子,《盗墓笔记》中的人物,职业盗墓者,重情重义,性格开朗,看似鲁莽但实则细腻,喜好金钱,热爱枪支。

上一篇:北大-书法研究生进修班下一篇:关于重庆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