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阅读名言(精选8篇)
1.读书阅读名言 篇一
(1) 评定一本书,不能凭封面。 作者:(英国)谚语
(2) 学业攻炉冶,炼尽三山铁。 作者:(唐)寒山
(3)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4) 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 作者:牛顿
(5) 看书如服药,药多力自行。 作者:(元)陈秀明
(6)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7)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罗兰
(8)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者:杜甫
(10)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易卜生
(11) 书不成诵,无以致思索之功;书不精读,无以得义理之益。 作者:(清)胡达源
(1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朱熹
(13)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清)曾国藩
(14)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便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作者:谢觉哉
(15) 决不可自暴自弃……开步走吧,只要走,自然会产生力量。 作者:法布尔
(16)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17)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18) 不动笔墨不读书。 作者:徐特立
(19)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作者:谷超豪
(20)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2.读书阅读名言 篇二
1.有近50%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和多数家长对孩子从课外书籍中获取知识的认识不够, 认为学生读课外书对于提高成绩没有多少帮助, 因此不支持学生读课外书, 家长更不能给孩子提供较多较好的课外书。
2.有近60%的学生因为平时读书少, 缺乏观察能力, 不能很好地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写作题材。即使是简单的命题作文, 由于缺乏积累, 写作时不能对所见的事物具体形象地表达出来, 只能生搬硬套作文选上的相似内容。
3.对于学校要求写的日记、周记,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上述两种原因, 常常以记流水账的形式来应付, 不能通过写日记、周记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通过上述调查, 我们认识到:为学生创设乐读爱写的环境气氛成为学校语文课内外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认为学生良好的素质是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在学校的大环境中让学生得到训练、激励和陶冶, 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教师是提供量变的基础, 也是提供飞跃的条件。因此, 我校从“营造阅读氛围、优化阅读环境、保证阅读时间、开展读书活动、指导阅读方法”等几方面入手, 为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保证, 让他们在乐读爱写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结出硕果。
一、大力营造阅读氛围
学校文化氛围也是一种语言, 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的交往形式, 蕴涵着巨大的教育意义。首先, 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开辟宣传栏、小广播、校报校刊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阵地;教室内、校园中要充分利用好黑板报, 适当布置些有关读书的名言、方法等, 如板报上设置些“新书介绍”“教你一招”“阅读快递”“班级读书大王”等板块, 营造浓厚的读书气氛, 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在书香氛围之中, 在学校中形成“我读书, 我快乐”的浓厚氛围。
二、着力优化阅读环境
积极充实学生读物, 首先图书室和阅览室全天向师生开放, 进一步规范图书管理;其次是建立班级图书架, 除了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外, 还可以由每个学生提供1-2本书, 以充实班级图书资源, 让学生有书可读。这样一来, 不仅保证了图书的借阅, 而且又可以与同学互通有无, 这里的书是动态的, 新书被不断带来, 而学生阅读过的“旧书”则被定时清理出来, 让学生带回去, 这样就能使班级书架做到常换常新。同时实施“爱的书库”活动, 成立了班级读书架, 以班为单位, 共读一本书, 进一步增强读书活动的实效性。因为在这种环境中读书, 能让孩子们的观点彼此碰撞, 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彼此交融, 让孩子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和丰富。另外, 我们还可提倡生与生、班与班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个人小书库”活动, 同学间定期交换阅读, 为学生读书创造便利的条件。
三、极力保证阅读时间
学生要有阅读的时间, 否则读书活动就不能落到实处。首先, 我们开设了自由读写课, 让阅读时间得到了基本保证。再有, 我们把学生的阅读时间化整为零, 不一定非要迫求整段时间的阅读。在美国有些中小学, 一直推行着持续默读的阅读方式, 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 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其大致的做法是:每天抽取10—15分钟的时间, 在教室里由学生自行挑选想看的书籍, 教师不提问, 也不做任何分数记录, 但教学效果很好。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如开展“早读”, 早读时间大体上为学生到校后, 即7:40。如果每天早晨的阅读时间保证在15分钟左右的话, 一星期阅读3次就是45分钟, 一学期就将近有1000分钟了。还有每节语文课开始的3分钟也可以进行朗读热身, 每隔1—2天由一个学生向大家推荐一首古诗、一句名言、一篇短小的古文等, 使学生既能积累语文知识, 又能提高语文素养。这样一算, 学生一学期下来至少能背诵近百篇名句、名段。
四、强力开展读书活动
首先, 根据学生的读书活动进展情况,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定期评选读书能手, 对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阅读质量高, 有一定的积累和心得, 积极参加各种读书活动, 并能将读书内化为一定的写作水平的学生赋予“书香少年”的称号。
其次, 教师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 活动可围绕一两个专题分别进行竞赛和读书成果展示等, 如我读我讲———讲故事;我读我记———读书摘记、卡片展评;我读我画———读文配画, 可以是凸显感受的单幅画, 也可以是展示情节的连环画;我读我唱———据文改诗, 据诗配曲;我读我感———读后感;我读我编———编手抄报, 编班级同学或自己的美文集;我读我演———课本剧、童话剧等;我读我荐———新书推荐等。
五、切实做好方法指导
教师只有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指导, 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使学生读有所感, 读有所思, 读有所悟, 读有所进。课外读书活动的指导应做到下述“五定”。
1. 定目标。
即要给学生“导行”, 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读物, 或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介绍要读的书目。同时, 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要求, 如作好读书笔记, 写读书感受等。
2. 定时间。
在一定的目标的指引下,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一些内容, 合理地安排进度, 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切不可搞“持久战”, 那样会给学生一种“马拉松式”的松散感觉, 弄得学生筋疲力尽, 收获却不大。
3. 定方法。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 并不是很明确。如有的只凭兴趣, 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 也不懂得积累知识, 吸取技巧, 用到写作上。因此, 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 而且会“读”, 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这就要求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最常用的读书方法有: (1) 选读法, 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 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 以便学以致用。 (2) 浏览法, 即对所读的书报, 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 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用这种方法阅读, 对于爱读书报, 却无充分时间去细嚼慢咽的学生来说, 是十分可取的。 (3) 精读法, 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 集中精力, 精细地阅读。比如, 对教师结合阅读教材推荐的有关文章, 往往可用这种方法, 让学生在校内的课余时间或回家之后, 去反复阅读, 并按教师预先提出的思考题去思考、去解答。
4. 定阶段。
3.“读书”主题阅读(二则) 篇三
○毕飞宇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上海领事馆的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
一个买书的人用“吨”来做他图书的计量单位,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想,这可能就是法国人了,做事和说话都要不同寻常。但是,就在不久前,我在法国参加了他们的第二十四届图书沙龙,终于发现了法国人最平常的一面,最自然的一面,那就是他们对图书的喜爱。
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看到一个手捧书籍的法国人,地铁、街头、公园、咖啡馆、酒店的大堂,一句话,一切可以坐下来的地方。他们捧着书,神情是专注的、忘我的,但同时又是悠闲的、家常的、自足的,像呼吸一样,也可以说,像咀嚼一样。我在中国同样看到过许许多多的读书人,撇开所谓的“专业知识分子”不说,我们的读书人大多是一些临近高考的孩子,或者说,是一些攻研或攻博的年轻人。他们在阅读的时候,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脸上都带上了“最后一搏”的庄严,是总攻,是全力以赴,是迫在眉睫,仿佛赌徒手中最后的一个筹码。筹码压出去之后,便放下图书,立地成佛。
不用不好意思,必须承认,从总体上说,我们的阅读要功利得多。关于图书,我们的汉语不是有一个最形象的比喻么:敲门砖。敲门砖,说得好。砖头是有用的,但是,面对“砖头”,我们缺少了一样最简单的东西,那就是日常的感情。
我还记得克罗德·巴彦先生带我去游玩的那个下午,克罗德先生六十多岁了,他把我们带到了贝尔拉雪兹公墓。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有阳光,却很冷。公墓非常辽阔,肃穆而又冷清。克罗德先生兴致勃勃,他把我们带到了巴尔扎克的面前,带到了普鲁斯特的面前。克罗德拿着地图,一次又一次为我们寻找那些刻在石头上的名字,那同时也是刻在我们心中的名字。然而,真正让我感兴趣的不是石头下面那些“不朽的人”,不是。是公墓里头那些活着的人,是那些普通的市民,准确地说,是那些读者。他们坐在公墓的长椅上,安安静静地读他们的书。有一对年老的夫妇引起了我特别的注意,他们有七十多岁了吧,也许还不止。他们的年纪让他们无限地安详,一句话都没有,他们就坐在很冷的阳光里,戴着手套,一个人的手上拿着一本书,坐得齐齐的,正正的,用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常说的话说,“很乖”,“很听话”的样子。我不知道他们是枯寂的还是幸福的。我不知道。他们在读什么呢?是巴尔扎克还是普鲁斯特?是《长寿秘诀》还是《怎样安度晚年》?我不知道。我多么想知道。是怎样的一本书让他们如此的寂寞,如此的安详,如此的满足,如此的幸福?我不知道。我是一个写书的人,我多么希望在我百年之后有一对年老的夫妇静坐在我的墓前,捧一本莫言的书,捧一本苏童的书,或者,捧一本我的书。我希望那本书是我的。我想我会微笑。
(选自《读者》2012年第4期)
赏析:毕飞宇不愧是一位眼光敏锐、善于思考并有着强烈社会责任心的大作家。他从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在离开中国时买书“两吨”之事谈起,谈到他在异域见到的法国人热爱读书的震撼人心的情形,进而引起他对当今中国人读书现状的深刻思考。读后引人深思,促人警醒。
(二)“书虫”父亲二三事
○刘永红
父亲今年已届72岁高龄。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虫”。
父亲有一个令人费解的习惯——“读”书。只要手中有书,必定旁若无人,口随眼动,振振有声,抑扬顿挫。时常,还能听到他长时间“读”书而出现停顿吞咽的声音。看他戴着黑框老花镜,一字一句从口中读出,那种痴痴的样子,我极为不解。有时候忍不住在父亲“读”书正酣之时打断他:“人家都是安静地看书,您却总是大声朗诵,不口渴吗?不觉得累吗?不怕吵着人家吗?”可他总是煞有介事地答道:“读书就是要大声‘读’,不读出声还能叫‘读’书吗?”弄得我无言以对。回味着他的话,或许还真有些道理,想想我们每次临考之前,哪次不是通过大声朗诵以增强记忆呢!
记得小时候,姐姐从省城捎回一本《宋氏三姐妹》。父亲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地念了一遍又一遍。夏夜纳凉之时,父亲经常为我们娓娓讲述书中的精彩情节与点滴趣闻。可是,这段好景在我以优异成绩考入镇重点初中之后便结束了。入初中没多久,适逢学校打算组建图书馆。由于经费非常紧张,学校无力添置藏书,便发动学生自愿捐书,多多益善。作为积极分子的我,回家后翻箱倒柜,竟然也“搜刮”出近二十本。其中自然包括父亲最喜爱的《宋氏三姐妹》。为此,三年初中生涯,我没少听父亲的念叨与埋怨。我很是后悔和自责,可脸皮儿又那么薄,终于没敢找老师把书要回来。
后来,我顺利地进入大学,继而读研、读博。在外求学期间,虽然跟父亲的相处时光甚少,然而,偶尔回家还会感受到老人家对《宋氏三姐妹》的念念不忘。谈起其书其事,竟然还是如数家珍。博士毕业之后,我进入了人民出版社,经济上不再如学子时候那般囊中羞涩,于是就琢磨着给父亲买一本《宋氏三姐妹》。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宋氏三姐妹》是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东方出版社正是人民出版社的副牌。我很幸运地从责编老师那里获赠了一本市面上早已售罄的《宋氏三姐妹》。抚摸着熟悉的封面,心情既激动又喜悦!我当即把书给父亲寄了过去,随寄的还有一个放大镜。后来,姐姐告诉我,父亲收到书,小心地捧在手上,口中喃喃道:“就是这本书,就是这本书……”我顿感欣慰,心底升起一股从未有过的轻松。
前两年回老家过春节的时候,无意之中,我听到父亲与我那刚上初中的侄子的一段谈话。大意是父亲让侄子跟他的同学好好说一下,先还一本书,另外一本书过两天看完了再还。我心头一怔一乐。“怔”的是想起了自己刚上初中的时候把父亲的书捐给了学校,而现在侄子也上了初中,却是替他借书;“乐”的是,这么多年来父亲阅读的习惯还完美地保持着。后来,我那颇感无辜的侄子告诉我,自己经常跟同学换书看,每次,只要被老父亲发现,必定会打一个书“劫”,等他看完才还。毕竟已是古稀之年,父亲“读”书的进度慢了下来,常常延期还书,害得侄子经常要颇费口舌跟同学解释。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书虫”。我常常想:若非幼时家境贫困而过早地走上了为家庭生计而奔波的艰辛之路,或许,父亲会有另外一种不同的人生。
(选自2013年4月30日《光明日报》)
赏析: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随笔。作者撷取父亲与“书”有关的生活琐事和特定情景,生动而形象地刻画出父亲这一“书虫”形象。文章语言质朴,文句流畅,对父亲的敬佩和赞美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有很强的感染力。
4.读书阅读名言 篇四
2、任何时间皆可读书,不需桌椅器具,不需约定时间地点。 -J.艾肯
3、先读最好的书,否则你根本没有机会去读了。 -H.D梭罗
4、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B.富兰克林
5、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 -W.哈兹里特
6、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C.C.科尔顿
7、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8、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9、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10、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11、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2、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13、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14、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15、]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16、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17、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8、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19、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20、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21、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22、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23、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24、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5、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26、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27、书是顾问——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28、书是奇迹——高尔基说:“书,要算要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29、书是社会——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30、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31、书是遗训、忠告和命令——赫尔岑说:“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
32、“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坎耶里
33、“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34、“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5.初三班级励志名言读书名言 篇五
2.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唐代诗人 李欣 《缓歌行》
3.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唐代诗人 李群玉 《书院二小松》
4. 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朱文公集·易诗之一》
5.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北宋文学家 苏轼 《送安淳落第诗》
6.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北宋文学家 苏轼 《柳氏二甥求笔迹二首》
7. 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读。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读书》
8.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南宋哲学家 陆九渊 《读书》
9. 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南宋诗人 范成大 《分弓亭按阅》
10. 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清代诗人 袁枚 《随园诗话》
11.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清代画家、书法家 郑板桥 《淮县署中寄舍弟》
12. 读书不可无师承,立论不可无依据。明末清初学者 王晫 《今世说》
13.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明代明臣 于谦 《观书》
14. 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张月楼
15. 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明末清初文学家 蒲松龄
16.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7. 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 唐伯虎,明代画家,文学家 唐寅
18. 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19.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20. 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21.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代诗人 郑耕老
22.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北宋文学家 苏轼
23.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24.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宋诗纪要》
25.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元末明初文史学家 陶宗义
26.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中国当代书法家、美术教育家 李苦禅
27.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8.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前苏联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
29. 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30.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31. 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 明末清初诗人 冯班
32.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33. 读书,不为气质,只让自己不孤独。中国知名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师 何炅
34. 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 梁启超 《读书分月课程》
35.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秦策一》
36. 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37. 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英国诗人 雪莱
38. 书的真正目的在于诱导头脑自己去思考。莫利
39.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40.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 美国开国总统 华盛顿
41.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42.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明代理学家 胡居仁 《丽泽堂学约》
43. 我扑到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44. 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 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45. 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46.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47.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唐代文学家 韩愈 《进学解》
48.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49. 救救孩子,让孩子本着自己的兴趣多读书吧! 经济趋势研究专家、财经评论家 时寒冰
6.名人读书的故事读书名言 篇六
一、名人读书的故事
结婚之日忘迎亲——痴迷读书的闻一多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
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左宗棠读书时智对曾国藩
左宗棠自幼饱读诗书,腹藏经纶,聪明绝顶。在他十岁时,有天傍晚随老师郊外散步,时见夕阳落山,晚霞成扇形射向天空,老师即景生情,出一上联道:“夕阳光倒生。”
左宗棠略一思忖,对道:“朝日霞先出。”
老师见他头脑敏捷,又以字形出对试道:“曰日分肥瘦。”
左宗棠不假思索道:“天夭别正斜。”
老师再以书的功能试道:“史记篇篇记史。”
左宗棠一笑又对道:“诗评字字评诗。”
老师大喜,以“国家千里驹”赞之。
左宗棠成人后性情十分孤傲,他曾为自己撰写一联曰:“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他把自己比作三国时的诸葛亮,还自称为“今亮”。他虽才华横溢,但年轻时仕途不畅;而他的好朋友曾国藩却是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当曾国藩身为侍郎时,他仍然一介布衣,混迹山林。左宗棠常为自己的命运而鸣不平,同时也对曾国藩的官运感到忌妒。
一次,曾国藩从他老家湘乡出发赶赴京城,途中刚好路过长沙。他深知长沙名士多,且那里有很多好朋友,就想在这逗留两天。
一番话改变沈从文读书的`态度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
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着名的作家。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着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二、读书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7.读书阅读名言 篇七
一、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因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兴趣”。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启迪智慧,必须先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图书室是知识的宝库,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走进图书室阅读、欣赏、感悟、体验;要尊重学生阅读自由,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倡导自主学习的民主气氛,体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不拘于形式,不拘于内容,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尽情体味自由阅读的乐趣;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要给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一定的时间,首先,教师应该宽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要过多干预,不要只让他们每天应付大量的课堂作业。其次,图书室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读书氛围,各项规章制度贴上墙壁,醒目地方要张贴名人字画,提供优雅整洁的读书环境,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把吸引学生进图书室转变成学生渴望进图书室。
二、精选阅读内容
学校图书室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是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思维活跃敏感,而现在社会生活多彩、多变化、多矛盾,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现实与各种思潮的冲击,校园里也正经历着未曾有过的观念冲突。传统观念与异域文化的并存,市场经济对校园文化的冲击,这些都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困惑与茫然,在心理状态上表现为偏执、冷漠、盲目崇拜等非理性趋势,这时图书室导读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有针对性地及时向学生推荐读物,根据教学进程推荐与课程有关的参考资料,便于学生深沉拓展,同时还向学生推荐一些伟人著作、社会科学、心理学、生理学等书籍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调节心理,完善人格,陶冶情操,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图书室人员还必须运用灵活的工作方法,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推荐相关参考资料,如高三学生准备高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所需知识要求涵盖面广,所需信息要求及时,因此把与高考有关的资料精选整理好放在最显眼的书架上供高三学生参考,高一高二的学生课业相对轻松点,这时图书室人员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多看时事政治类,读经典名著类,通过广泛读书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分析鉴别的能力。
三、指导阅读方法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他们学会学习,“授人以鱼”只解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解终身之鱼。只有学会学习的人,面对未来的信息社会,才能从容不迫,应付自如,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图书室人员要善于组织阅读,传授阅读发法,因人而异帮助其制订读书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课外书籍,既倡导学生的自主型阅读,又重视教师的指导型阅读,做到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课内的教学内容当作点,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面,由点到面扩大阅读量;课外阅读与听说写相结合,发现好词及时圈点,优美句段划线标出,感情心得及时交流切磋;浏览与精读相结合,学生不同于一些成年人的消遣性阅读,要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各版面各栏目和大致内容,猎取最新信息和最有价值的篇章,然后有重点地精读,要彻底弄明白并记住细节,达到理解、鉴赏的目的。读书时做到圈、划、摘、注、写,坚持徐特立先生主张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读写互动,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更加凸显出来。
8.点燃读书激情 享受快乐阅读 篇八
如何引领这些留守儿童提升素质,丰富课余生活呢?面对这个亟待解决的教育难题,学校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书本充实生活,以阅读替代教育”的育人方式,通过组织开展系列读书活动,为师生缔造阅读空间,打造书香校园。
一、广开书源,让书本走进学生
充足的书源是保证读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为此,学校从已有的图书中遴选了部分书籍组建了阅览室,每周指定一个中午为学生免费开放,供学生阅读,同时还利用平日里特意节省下来的微薄经费,定期更新图书。此外,学校还在学生中开展“捐一本,看百本”的图书捐赠活动,倡导学生每期购买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共同成立班级图书角。为了能像阅览室一样定期更换班级图书角里的书刊,每个班级设立了一个“班级存款箱”,学生将自己的零花钱、勤工俭学的收入存储进去,由班长负责开支。对于这些靠自己的劳动换来的书刊,学生们更加珍惜,也读得更加仔细。每期下来,每个班级都能集到六七十本好书。
根据班级图书的储存量、阅读量,学校每期评比出“书香班级”,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为了让每本书都能发挥作用,学校开展了“班级好书流动站”,实行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之间书籍的互换阅读。如今,“别让好书成为一种摆设”“用珠宝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等口头禅已在学生之间广为流传。
二、营造环境,让书香飘满校园
学校环境优美,花木扶疏,景色迷人,但更迷人的是学校近10年来所营造的书香氛围。校园里常换常新的读书标语——“浓郁读书风尚丰盈心灵世界”“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文明成为自然”“饱读经典,诗意人生”等无时无刻不在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道路旁、走廊里随处可见的校园板报、橱窗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读书阅历,也提升了学生的读书方法;每班必有的班级展示栏,每期必涉及学生的读书作品……所有的这一切,都令校园充满书卷的气息、溢满书香的芬芳,为师生共同徜徉书海,浸润书香创设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三、教师引领,让儒雅成为追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人们用“爆炸”来形容知识时代的今天,作为教师,必须时时更新教育理念。为此,教师通过“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要求的读书计划,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具体来讲,教师每天抽出一到两个小时读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教育案例等文章;每周三下午放学后一个小时,到阅览室自选书籍,做好读书笔记;每月读一本教育专著,写出一篇读书心得,并在月末学习时互相传阅,讨论交流;每期自己装订一本读书活动专集,内容包括读书笔记、每月读书心得、读书总结等。
教师们通过读书,道德上有了高度,学识上有了广度,管理上有了尺度,处世上有了大度,教研上有了深度,课堂上有了风度,待生上有了热度,事业上有了亮度。几年的读书活动下来,教师积累了更多的教学经验,区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区级“优秀辅导员”层出不穷,同时,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各类教育专著上发表文章的教师越来越多。
通过读书,教师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还被学校安排成为学生的导读人,引导学生看书交流,利用网络与学生一起上网查找资料,拓宽知识面,有的教师还开通了个人电子信箱,与学生网上交流。他们不仅引导学生阅读,也教授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通过摘录、做笔记、谈心得,学生们学得更快乐,读得更精彩。此外,为了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一个合格的导读人,学校十分重视在读书活动中加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道德风范。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们的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并严守纪律,刻苦学习,逐步形成了一个“勤学,向上”的良好校风。
四、点燃激情,让读书成为习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们读书的热情,迅速地感染了学生。学校为了引导学生读好书,在活动中提出了“三个放手”:放手让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计划,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唱主角,放手让学生参与读书总结。同时,学生自己制定了读书“月月主题”:一月生活小常识,二月环保小知识,三月雷锋小故事,四月科技小发明,五月了解生物界,六月文化与艺术,七八月军事与体育,九月明世界风貌,十月话说历史,十一月太空探秘,十二月一年大事记。通过主题设定,学生更加明确了读书的方向,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增多了。
学校以“月月主题”活动为主,每期添加一些辅助性措施,如“三心”活动,倡导学生读书要有热心、恒心和专心;“三名”读书活动,要求学生记一句最能够激励自己的名言,学一位自己最敬佩的名人,研读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名著;“十佳读书标兵”评选活动,看谁读书最多,记得最牢,收获最大。如“十佳读书标兵”活动首先由全校同学公开投票产生候选人,同时将候选人平时的看书成果(读书笔记、小报等)上交评委会,然后组织候选人参加学校举办的知识小测试,最后由评选委员会按三项综合成绩评出校级“十佳读书标兵”。
此外,学校教导处还制定了“在书中寻找乐趣读书积累卡”,学生把课外读书中的积累每周做一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库存的积累卡数不胜数,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长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交流写作的本领。于是,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插曲:家长“听不懂”孩子的讲话,他们常对教师说,“孩子们说的东西,有些怎么我们都还不知道呢!”言语中,无不包含着欣喜与感激!
五、放飞精彩,让读书成就未来
学校自开展读书活动以来,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增强读书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每年的12月都是学校固定不变的读书月。迄今为止,学校已成功举办3届规模盛大的校园读书节,均取得了明显效果。
2007年12月,学校举办了“好书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月,通过开展名著插图、征文竞赛、知识竞赛、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比赛、经典电影回放、故事才艺展演等活动,评比出“读书之星”“书香班级”,学生在历时一个月的读书活动中收获了沉甸甸的知识。
2008年12月,学校举办了以科技为主题的“携手科普、畅想未来”主题读书节,通过开展走进科学,观看一次科普影视片;环保节能我先行,进行一次科技主题班(队)会;奇思妙想,开展一次“变废为宝”设计大赛;创意总动员,开展一次创意广告设计大赛;知识无极限,一次读《十万个为什么》的知识竞赛;日积月累,科学知识优秀读书笔记评选等“六个一”活动,评选出“书香班级”7个、“读书之星”48名。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表现积极,他们既收获了知识,又得到了历练。
2009年12月,学校举办了“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第三届读书节,开展了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通过打造书韵校园,建设班级文化;开展每日诵读,体验经典魅力;开展创意制作,展示精美书签;通过日积月累,累积知识沉淀;开展诗词竞赛,检验读书成效;建立班级书典,浓缩阅读精华;开展经典唱游,演绎诗词古韵等。学校里诗声琅琅,一派古韵气氛,最终评比出“书香班级”8个,“读书之星”54名。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再次走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海洋,拾掇了诗词的经典,净化了心灵,积淀了自身的素养。
学校的发展必须重视内涵的培养,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必然是飘满书香的校园。学校通过书香校园的打造,给学生搭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阅读积累平台。我们坚信,给学生们一个润泽的书香童年,定能帮助他们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作者单位:万州区太安中心小学重庆404022 )
【读书阅读名言】推荐阅读:
亲子阅读读书心得07-18
关于读书阅读笔记07-21
《全阅读》读书心得08-27
世界读书日阅读11-09
读书杂谈阅读答案11-29
苏轼的读书故事阅读07-28
学生读书阅读小报模板08-24
阅读小红帽读书笔记06-14
读书技巧:如何阅读一本书07-13
读书之乐阅读答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