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厂统计员工作职责

2024-07-18

水泥厂统计员工作职责(共14篇)

1.水泥厂统计员工作职责 篇一

财务统计员工作职责 企业统计员工作职责

1、认真学习贯彻《统计法》,积极参加各类统计业务培

训和统计会议及统计考试,实行持证上岗。

2、努力完成镇统计信息中心和上级部门的统计调查任务,制订本企业统计工作计划,严格执行统计报表

制度。

3、建立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资料为重点的统计原始记录,建立完善统计台帐,做到统计台帐与原始记录相一致,上报的各种统计报表要做好备份,上交的报表要签名并加盖公章,做到上报数据与企业数据上下

相符。

4、依时报送各项统计报表,做到不迟报、不拒报、不瞒报、不虚报。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网上直报制度。上交报表时间:月报为月后13日前;季报为当季最后一个月的13日前与月报一起上报,每次上报必须办理签收登

记,若屡次迟报,将依法处理。

5、自觉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积极检举违法统计违法行为,树立依法统计良好形象。

6、自觉接受镇统计信息中心的领导和监督,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负责生产成本的核算,认真进行成本、开支的事前审核;

2、严格控制成本,促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负责对生产成本进行监督和管理;督导成本控制及清

点存货,审查原材料的采购;

4、认真核对各项原料、物料、成品、在制品收付事项。负责编制原料转账传票。负责编制工厂成本转账传票;

5、随时抽查企业原材料供应情况;

6、根据成本报表预测成本,就产品的销售价格编制报告,向财务经理提供资料;

7、保管好各种凭证、账簿、报表及有关成本计算资料,防止丢失或损坏,按月装订并定期归档;

8、参与存货的清查盘点工作,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盘亏的资产,要分别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9、负责编制材料的领用分配表,进行会计核算,实行分口、分类管理;

10、负责核算企业工资、基金情况;

(1)每月对生产部提供的工资核算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包括加班工资和员工公伤、探亲、事假的按比例扣款计算是否准确;负责督促新员工的现金工资计算、离公司员工的工资消除、员工各时期的工资增减变动等是否准确无误;

(2)将审核无误的工资原始资料经主管领导签章后,编制员工工资汇总表;按时将工资输入软盘送交主管,经领导审阅后送交出纳员,以保证工资的及时发放;(3)根据上级规定的提取比例,以工资总额为基数,正确计算工会经费、娱乐活动经费、员工福利基金,按列支科目填制记账凭证;

(4)核算个人所得税及其他应扣款项;

(5)配合生产部做好人工费用的统计工作,提供奖金计算依据;

(6)定期核对各部门实发奖金数,核对发人数和发出数是否一致,并妥善保管当年工资、奖金发放资料、计算工资的各种会计凭证、报表、工资晋级表等;(7)掌握非在册人员的劳务费支出情况,严格按支付手续支出。

11、每月月底按时分摊各部门待摊、递延费用以及各项预提费用;

12、办理其他与成本计算有关的事项;

13、公证和诚实地履行职责,并做好企业的有关保密工作;

14、完成财务经理安排的其他工作。

报税员岗位职责

报税员岗位职责

一、在公司财务总监的领导下,独立完成好施工工程的报税工作。

二、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

三、各分公司助理设计师签合同后,需将一分完整的合同交给报税员。报税员认真地做好审核工作,并将合同留底存档。

四、报税员按合同上签定的地区划分,分别填好表格,按地区分别报向各税务局。

五、完税后,将完税证复印留底,其原件按助理设计师所属单位分别交给各分公司出纳,由出纳将其与结算单一起交给财务总监。并将回单交还给税务局。

六、将备工程报税情况及时汇报给各分公司出纳,提供客户应缴税金的准确数字,确保财务结算工作的顺利完成。

七、外出办理报税手续时注意个人仪表,着装整洁,不怪异夸张。

八、在税务局等公共场所交谈时谨保守公司机密,注意谈吐,树立公司形象。

九、及时将税务局关于报税的要求和报税政策精神转告给财务部,及时做好相应的整改措施。

十、报税员应每月做好工作小结,并于月底的前一天向财务总监汇报工作。

十一、报税员的办公地点暂定在工和部,报税员应服从工程部的考勤制度和 办公管理。

2.水泥厂统计员工作职责 篇二

散装水泥统计工作是行业发展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散装水泥统计数据能反映一个地区散装水泥发展水平, 正确的数据是各级部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制定政策、做出决策和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随着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新形势下散装水泥统计口径在不断变化, 统计指标在不断完善, 统计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对如何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 对统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更严的要求。

一张不起眼的报表涉及很多内容, 从小的方面反映我们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 大的方面反映我们一个地方散装水泥发展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报表的延续性很强, 统计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本身又是枯燥无味的, 长期重复平凡而琐碎的数据统计很容易让人产生厌倦和懈怠思想, 需要我们统计人员有足够地耐心、细心和恒心, 具有严谨细致的态度、勇于吃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市实行的是月报表制度, 即所有纳入统计的企业需按月报送统计报表。水泥企业每月除报送月报表外, 还要加报工业产销总值及产品产量表, 加上县区的汇总表, 市散办每个月仅接受报表就一百多张。再加上汇总各企业信息登记表及搅拌站扬尘整治进度表等各类报表, 工作量较大, 没有耐心不行;对于接受的报表要及时整理汇总上报省散办及相关管理部门, 又不能出现一丝差错, 内容繁杂, 不细心不行;市一级散办的统计还肩负着纽带作用, 对上要提供时效性强准确率高的报表, 对下要带好队伍, 另外, 对每两年调整的报表和指标, 要在第一时间尽快熟悉并让县区和企业统计人员及时掌握, 标准高、要求严, 没有乐于奉献、精益求精的恒心是胜任不了的。

多年来, 我市统计人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 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 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 为做好我市的统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措施得力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障

做好一项工作的关键主要看落实。多年来市散办通过多种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加强数据采集整理。散装水泥统计涉及到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生产供应、运输、储存、使用环节以及物流、装备等诸多方面, 为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数据, 制定了《六安市散装水泥使用、供应和主要设施装备统计报表工作制度》, 对报表的报送时间、统计范围、准确性提出具体要求。经常深入到水泥、混凝土及砂浆企业查看报表、核对数据, 根据新形势下建材行业的产业调整情况, 扩大了统计范围, 逐步将新墙材、预制构件、保温、管桩等企业也纳入到统计内容, 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统计中的跑冒滴漏。二是加强数据对比分析。统计分析是报表的重要部分, 高质量的文字分析是对报表的补充说明, 也是报表全面性的体现。我市既要求县区每个季度都要认真撰写报表分析, 还要针对不正常、波动性大的数据, 及时联系上报单位或者企业进行查询。通过综合分析, 找出同比环比指标增减的原因, 排查数据形成的偶然性、规律性, 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分析, 为领导决策服务。三是严格审核上报制度。为防止重复统计、错漏统计, 严把审核关, 坚持“三级”领导负责制, 每月报表必须由散办主任初审、分管领导复审、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方可上报。同时建立健全了散装水泥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 对于数据真实、报表齐全、分析全面、时效性强的报表及时整理归档、分类保管, 自2006年以来我市各类报表卷宗均保存完整。四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每年将县区散装水泥统计工作纳入到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内, 细化了考核统计指标, 制定了《六安市散装水泥统计评分标准》和《六安市统计报表奖励制度》, 对报送及时、数据分析全面、统计质量高的县区及企业的优秀统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极大地调动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五是建立工作联系制度。为确保报送渠道通畅, 一方面我们始终坚持每月与水泥企业、预拌混凝土企业、预拌砂浆企业保持联系, 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询问了解当月生产数据情况。另一方面加强与统计、水利等相关部门的沟通, 及时互通掌握的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相关情况, 发现和梳理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协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系列的措施, 为全面做好我市的散装水泥统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 我市统计工作基本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信息采集、网络化报送渠道, 报表的准确性、及时性显著提高。

三、提升能力是做好统计工作的支撑

报表的质量直接反映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多年来我们始终注重统计队伍的建设, 重视统计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的提高。针对我市县区统计人员多为兼职、企业均为私营、统计人员流动频繁、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 制定了多种不同的提升方案。一是开展专题培训。每年召开统计工作会议, 对当年的统计工作进行部署和要求;同时对统计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 使他们了解专业术语的内涵;针对报表中出现的问题, 详细讲解各项统计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加强重点辅导。适时邀请省散办专家为学员现场授课, 对要点、难点进行细致地解答;对统计薄弱的企业深入一线进行一对一培训。三是加强交流互动。通过建立散装水泥统计QQ群平台, 及时发布县区统计信息、鼓励统计人员之间相互交流经验, 取长补短, 缩短差距, 全面提高。目前, 我市县区及企业统计人员之间相互交流, 比学赶帮已蔚然成风。

3.把握统计思想 做好统计工作 篇三

【关键词】统计思想;统计工作;影响

统计思想是指统计工作中应树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上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基础,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也是统计工作中应遵守的指南。在统计工作中,把握统计的真谛,领会统计思想,对统计本身来讲,有利于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对外界而言,有利于树立别的工作及别的理论不能取代和比拟的统计权威。

一、统计思想的几个方面

(一)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它告诉我们统计认识问题是从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侧重点不在总规模或个体,体现了数量观和推断观。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二)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如果各单位之间不存在差异,也就不需要做统计,如果各单位之间的差异是按已知条件事先可以推定,也就不需要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可以说,均值与方差这两个概念分别起到“隐异显同”和“知同察异”的作用。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三)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四)相关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相关概念表现的就是事物之间的关系。

(五)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六)归纳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二、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应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信息应用和发布等五个环节;而作为统计工作成果的统计资料显然应包括调查的原始资料,整理的系统资料和分析的深度加工资料;统计学研究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也研究统计资料的可行性、可信性和可用性。

统计工作的五个环节中,设计是基础,说统计学是方法论的科学,最主要的就体现在统计设计上;统计工作能否达到目的,关键也在于设计。若把统计工作看作是产品生产过程,统计设计就相当于产品设计,统计调查就是施工,统计整理就是组装,统计分析就是质量检验与分析,统计信息应用与发布就是广告宣传与销售。每一环节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但设计和分析是技术性、理论性最强的工作,统计的特殊功能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环节上。统计设计实际上是告诉操作者怎样去调查,怎样去整理;分析与信息发布就是告诉用户统计可以达到什么目的,而这些目的是别的专业达不到的。发达国家为什么对统计如此重视,联合国为什么专门设立统计委员会,关键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今天的社会,统计已相当发达,无论是资料搜集方法研究,还是统计规律研究,其目的都是为了认识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或者说认识统计总体。统计工作者从调查开始到整理出对外服务的系统资料,这一过程使人们对统计总体的外貌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如果我们能再从数字后面找出内部特征,就能总结出现象发展的规律性,结合社会经济运行的法则,就可以提出管理社会经济的有效建议。统计指标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系统,由统计指标所核定的数量是有科学涵义的,指标之间是有严密分工的。因此,统计分析是别的分析所不能比拟的。

三、统计工作如何改进

就统计学的研究对象而言, 其所能涉及到的范围是如此之大,我们所面临的未知是如此之多,需要不断夯实和拓展其学科基础, 以保证统计学定量认知的职能与功能。所以, 从人类不断增加和提高的对统计的要求出发,我们要更强调多学科的交叉与相融, 要不断汲取其他相关学科例如数学、复杂系统科学、混沌学、仿真学、计算机学等的最新发展成果来补充、拓展统计学的基础, 否则,统计学的发展就会缺乏生命力, 就会裹足不前。

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可以积累经验,为各部门管理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贡献。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势必贻误正常工作。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企业单位,行业系统,尤其是企业集团需要具有责任心、富有时代感,并有开拓创新精神与较高业务素质,能带领同事一道学习与工作的统计负责人。

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应自尊,要自信、自强,方能自立。统计人员务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创新,多出成果。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微机知识,支持他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对工作积极并有较大贡献或较快进步者,应该及时给予表彰。

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学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重视,统计思想体系也越来越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统计工作将会跨上更高的一层台阶。

参考文献:

[1]庞有贵.统计工作及统计思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3).

4.综合统计员工作职责 篇四

一、负责公司大宗原燃材料管理;

二、负责报表、记录、原始单据管理

双阳公司生产部管理部原材料统计员岗位工作标准

职责

一、负责公司大宗原燃材料管理

一、大宗原燃材料数量、质量统计工作标准

(一)、大宗原燃材料数量统计工作标准

1、每个工作日对前一天进厂的原燃材料按照检斤单的车号、数量统计记帐,并与物资处检斤员核对进厂数量。月盘点时,完成各个品种原材料分家工作核实准确后于每月的1日对进厂总量分供应商汇总, 为办理入库提供依据。

2、每个工作日根据铁路局货物运单核对车号、发站、承运日期,为确认供应商供货数量提供依据。

(二)、大宗原燃材料质量统计工作标准

1、每个工作日依据化验室和发电车间的“大宗原燃材料分析结果报告单”进行质量统计。

2、每个工作日与化验室核对进厂大宗原燃材料车数、数量、质量,做为月末加权平均质量的确定依据。

职责

二、负责报表、记录、原始单据管理

一、统计报表管理工作标准

1、每旬经部长 审核后向企管部报各供应商进厂原煤数量、质量,做为旬煤炭分析会的报表的依据。

2、每月月末,在1个工作日内,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做出下个月的生产统计报表的原始表,供下月使用。

3、每月月初3日前与化验室、供应处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上个月进厂大宗原燃材料质量、数量汇总;由三家共同核实确认后在会签单上签字,签字后在1个工作日内分别报经营副总、生产副总、财务处、企管处,作为结算和监督索赔的依据。

4、每1个工作日需对大宗原燃材料的数量、质量进行综合统计,做为对物贸公司报表的基

础数据。

二、负责原始单据管理工作标准

1、每个工作日对进厂大宗“原燃材料分析结果报告单”予进行保管,每月末进行整理、装订后统一存档。

2、每个工作日对进厂大宗“原燃材料的铁路局货物运单、火运检斤单、汽运检斤单” 予进行保管,每月末进行整理后统一存档。

她让自己从晶莹的水滴中,全方位地折射出绚丽的光芒,无声地照在人们心田里。

在总结自己的工作时写下了这样的话:“我们既要想到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更要想到有十分的耕耘并不一定有十分的收获。但是最重要的是先要去耕耘,因为人生的“季节”是不等人的。作为教师保持“职业青春”常在的秘密只有一条,那就是终身学习、不断进取”。xxx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着,工作着。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她做到凡重大问题坚持向主管领导请示汇报,凡技术问题坚持向书本和经验丰富的同志求教,凡具体工作坚持自己动手,她积极与其它同志一道,勤奋工作,努力沟通,为表彰该同志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诚信守法、爱岗敬业、奋斗拼搏、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三、生活中作风踏实,待人真诚

在生活中杨静是一位热情、开朗、乐观向上的同志,与周围同事的关系融洽,并能积极主动的帮助他人,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待人真诚,与人为善,人际关系处理的较妥当。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一切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工作为先,不计较个人得失。

5.水泥厂统计员工作职责 篇五

会议首先由省散办财务科科长穆怀明通报了2015 年全省财务工作的进展情况, 并就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年报填报中的注意事项作了说明。

业务科科长付亚平在会上通报了2015年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完成情况。传达了2015 年6 月中国散协在长春召开的“全国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暨2013~2014 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议”精神, 对《全国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办法》有关内容进行了讲解。总结了2015 年全省散装水泥统计工作及存在问题, 并提出几点意见:统计工作要依法统计, 按照报表制度要求认真填报;加强调研, 多到基层、企业了解情况, 掌握第一手资料, 完善统计数据, 健全统计基础资料;与有关部门、企业加强沟通交流信息, 作好相关基础调查研究, 使统计报表如实地反映本地散装水泥工作情况;加强分析, 捕捉行业热点, 提高分析质量;勤于学习, 提高写作技能及文字基础工作。

为更好地完成2015 统计年报工作, 业务科马腾同志对《全国散装水泥使用、供应和主要设施装备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了详细讲解, 并指出报表填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会议最后由省散办副主任刘焕胜作了总结讲话。他首先肯定了各市、县的统计和财务工作成绩, 对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同志的积极努力表示感谢。同时, 为做好统计年报、更好地推进全省散装水泥工作, 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各单位领导与统计、财务人员要提高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完善统计、财务工作体系。二是统计、财务人员要增强相互交流, 要通过学习, 提高职业素养, 完善技术方法。三是加强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四是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6.统计工作浅析 篇六

关键词:统计工作;职能;任务

一、统计工作的职能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信息职能是统计的最基本职能,它是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灵敏、系统地采集、处理、传递、存贮和提供大量的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而为公共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决策提供服务。

统计的咨询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的延续和深化,它是利用已经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经济活动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

统计的监督职能是通过信息反馈来评判、检验和调整决策方案,它是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资料,及时、准确地从总体上反映社会经济的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督和预警,以促进国民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指运用统计手段对社会、经济、科技各方面进行检查、监督和预警。

二、统计工作的任务

任何学科的实践都是为了解决主观对客观的认识问题。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查研究以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工作,这种调查研究的过程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过程。

1983年12月公布施行的,并经1996年5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第2条明确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工作的具体任务可归纳为以下四项:

(一)为制定政策和编制计划提供依据

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计划的编制,都离不开对各种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掌握各种情况需要信息,而统计工作提供的统计资料就是信息,它是制定各项正确方针政策、方案规划的有力保证。(二)对政策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监督在实施各项方针政策、方案规划时,也离不开各种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反馈,就可以及时了解执行情况、效果。如发现问题,也好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三)为管理各项经济事业和社会事业提供资料。运用统计资料可以逐日、逐旬、逐月地公布生产进度,以便随时总结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运用统计资料,还可以开展统计评比,以激励群众主动关心企业命运、参与企业管理,从而为管理和促进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资料。(四)为进行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资料。统计要加强国内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做好统计资料的积累工作,加强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反映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提供客观的数字资料,也为国际社会通过统计数据认识中国。同时,也要加强国外经济发展各方面统计资料的了解和研究,吸取其科学、合理的部分,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使用提供资料依据。

三、统计工作的过程

和人类其他所有的认识活动一样,统计活动也要经过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由矛盾的特殊性到普遍性、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具体的统计认识活动来看,统计工作是由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四个环节组成。

(一)统计设计。统计设计是指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各個方面和各环节所作的通盘考虑和安排,它的结果表现为各种标准、规定、制度、方案和办法,如统计分类标准、目录、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调查方案、普查办法、统计整理或汇总方案等。

统计工作是一项高度集中统一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统计总体范围、统计指标的口径和计算方法,还是统计分类和分组的标准,都必须统一,不能各行其是。只有科学地进行统计设计,才能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步骤、统一行动,使整个统计工作有序、协调地进行,从而从根本上保证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的质量。因此,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先导。

统计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统计分类和统计分组的设计、统计表的设计、统计资料搜集方法的设计、统计工作各个部门和各个阶段的协调与联系、统计力量的组织与安排。

(二)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方案的要求,采用各种调查组织形式和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所研究总体的各个单位进行观察、登记,准确、及时、系统、完整地搜集统计原始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是统计认识活动由定性认识过渡到定量认识的阶段,这个阶段所搜集的资料是否客观、全面、系统、及时,直接影响到统计整理的好坏,关系到统计分析结论的正确性,决定着整个统计工作的质量。所以,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

(三)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统计调查阶段所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和汇总,将分散的、零星的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资料转化为反映各组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统计整理是将对总体单位特征的认识过渡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的桥梁和纽带,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必要前提,在统计工作中,处于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指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基础上,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数量分析,认识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进而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咨询建议,以及进行必要的分析、预测的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也是统计发挥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的关键阶段。

一般来说,统计工作过程的四个阶段是依次进行的,各有自己的特定内容。同时,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任何一个阶段的工作失误,都会影响到整个统计工作的大局。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保证从整体上取得良好效果,各阶段也可以相互渗透、交叉进行。例如,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以实行边设计、边调查、边整理、边分析;有时,在调查、整理阶段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或者对原设计方案进行适当的改进;有时,在统计分析中现有资料不能满足需要而做一些必要的补充调查、加工整理和计算工作等。

7.水泥厂统计员工作职责 篇七

【关键词】企业一套表

近两年来,中国统计正通过“企业一套表”的改革试点和对统计科学发展的不断探索,进行一场深刻的统计生产方式革命。为了适应这场统计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县区基层统计应及时转变统计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模式,跟上改革的步伐。

2011年年初,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人们日报发表文章,文中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应努力的方向,更明确这次统计生产方式变革的工作思路。在规范统一的原则要求下,国家统计局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出了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措施。

企业一套表——是以统计调查对象为核心,通过整合现行统计报表制度,规范统计标准和业务流程,在同一软件系统下采集、审核、上报、汇总和处理统计数据的一种新型统计调查制度。企业一套表就是由被统计调查单位报送纸介质报表改为通过互联网报送电子报表;由基础统计部门进行数据采集,审核,逐级汇总报送改为调查单位数据一步到位,直接进入国家国家数据中心平台,统计数据报送体制有链条变为直线。

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专业界限,是对传统的统计工作生产方式和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完善,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也适应统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各方面日益增长的统计需求,通过企业(单位)联网直报,减少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对统计数据的干扰,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最终实现统计部门依法独立统计的法定目标。

下面结合县区基层统计2011年年报和2012年2月份月报工作,分析“企业一套表”对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工作思路转变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

1.转变工作思路的具体要求

保证报表单位的真实性,提高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完整真实,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实时更新,特别是对“三上”企业的名录库更新和建设,这是企业一套表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先入库,再出数”是企业一套表的基本原则,也是为了确保调查单位的真实性。对三上企业的名录库建设要做到准确、及时,把新增的、“三下”变为“三上”的、注销的和停止生产经营还未注销的企业更有及时掌握情况,在名录库中予以反映,一免造成统计工作的漏报和误报。要做到上述要求,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工作人员就要进入企业多走,多看,掌握第一手信息,确保填报单位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深入企业督促指导,确保源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企业一套表”改革之前,县区统计机构把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放在繁重的企业原始数据收集、汇总、审核和向上级报送上面,每个县区的限上企业少则几十家多则上百家甚至几百家,县区有限的几个工作人员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很难有时间深入到企业,了解每个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而现在,由于企业一套表的实施,把我们从之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转向对原始数据的核查和对企业基础统计工作的督导上面,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对数据的真实性有一个更准确的判断,同时能够面对面的指导和解决企业统计工作人员在报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第一时间给相关部门做出反馈。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单位)联网直报的实施,县级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很少有机会与纸介质统计报表“见面”,也不能面对统计报表直接审阅基层的统计数据,所以,深入企业督促指导,确保源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成为基层统计机构的常规任务,这一常规工作任务的转变将大大的减少源头统计数据的不实处理行为的发生。

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马建堂局长《“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努力的方向》一文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统计生产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传播统计信息资源。企业一套表要求统计机构各级工作人员和企业统计人员人不再面对纸质报表,而是人机对话,因此加快统计现代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人员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成为统计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同时,为适应这一变革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基层就应该进一步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争取达到统计工作从调查方案设计、调查任务布置到统计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加工和公布的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实现无纸化办公。

加强统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必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努力的方向》一文明确指出:只有社会公众了解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复杂性、法定性和个体资料的保密性,才能支持配合統计工作。只有社会公众知悉统计制度的严密性、调查方法的科学性、数据生产的规范性,才能放心使用统计产品。只有社会公众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具备必要的统计素养,才能正确运用统计信息。作为与社会各阶层的关联度最高的县区基层统计机构,要想把工作顺利推行下去,并被社会公众所接受,达到上述三个“只有…才能…”的效果,各级统计机构就必须加强统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必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作为一名县区基层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对这点感受良多,有时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情况,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和理解,对加强统计知识的宣传,提高统计地位的愿望就更加迫切。

加强统计法制保障工作。依法行政是当前统计工作的行为准则,也是提高统计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更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也是统计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的工作中,对联网直报企业(单位)无故拒报、迟报和源头统计数据的不实处理行为,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应充实法制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夯实执法办案基础,依法严肃查处。

2.存在的问题

统计机构内部各部门配合紧密度不够,不能满足当前数字化,信息化的快速反应的需求。以限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为例,到现行统计制度规定一套表年报上报时间结束时,我们的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还没有开通,这使得我们对辖区所有相关企业开年报会是的要求变成一纸空谈,失去公信力。

现行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bug太多,在实际的统计应用过程中变动、修改和升级过于频繁,给县区基层统计机构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系统一条指令的改变,基层的统计工作人员就要给辖区内所有的企业重新下通知并一一解释指导工作,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这条指令的改变所带来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一条新的审核公式又加上去了,我们又要重复上述的工作,使得县区统计局对辖区内调查单位发出的通知和工作要求失去了权威性,降低了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为后续工作带来很多的不利影响。

统计执法可操作性差。统计数据讲求时效性,而执法讲求依法行政,对于不理解、不配合企业,当我们按照法律程序往返企业,协调催报,时间往往就超过了报表要求的报送时间。另外,对于数据的真实性,取证难。

8.水泥厂统计员工作职责 篇八

一、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增幅32年来首次高于水泥生产量的增幅, 全国平均水泥散装率增幅高于近年平均增幅

2008年我国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对放缓, 多发的自然灾害, 北京方圆500公里内因奥运会期间部分基建工程停工等诸多因素造成国内水泥市场需求有所回落, 在煤炭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多变的形势下, 水泥生产成本上涨也使水泥行业受到了明显的冲击。除了水泥行业依靠科技进步和优化产业布局等原因消化了部分成本上涨的压力外, 水泥出厂价格平均每吨同比上涨了34元, 使全国水泥生产行业共实现利润突破240亿元, 再创历史新高。与钢铁、汽车等行业相比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 除水泥和熟料出口下降外, 水泥产量的增幅也较往年呈现大幅下降。2008年全国水泥年生产总量为138 831.56万吨, 年增长量为3433.41万吨, 增长率为2.54%, 与上年12.47%的增长率相比下降了9.93个百分点。由于水泥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以及散装水泥产业链和建筑领域水泥消费结构的形成, 2008年全国散装水泥供应总量为63 609.67万吨, 年增长量为7130万吨, 增长率为12.62%, 虽比上年散装水泥供应量增速19.9%相比下降了7.28个百分点, 但散装水泥供应量年增长率仍高于水泥年生产增长率10.08个百分点, 突出的特点是散装水泥供应量年增长幅度自1977年以来首次高于水泥生产年增长幅度。全国平均水泥散装率达到45.82%, 比上年41.71%增长了4.11个百分点, 其年增速除2003年外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初步分析其主要因素是:

(一) 新型干法水泥稳步发展,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散装水泥生产供应能力增强。2008年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800多亿元, 新开工新型干法水泥项目238个, 今年投产项目70个, 新增熟料产能1.1亿吨。目前, 全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将提高到60%以上, 山东、浙江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量已超亿吨, 两省占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量的31.9%。沿江沿海发达地区占我国水泥消费的比重达到64%, 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已超过70%, 水泥需求量相对稳定。另据统计:2008年全国已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超过6000万吨, "十一五"以来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已超过2.5亿吨规划目标的三分之二, 水泥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为散装水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 水泥生产企业间重组联合步伐加快, 水泥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8年水泥企业重组力度加大。到2008年年末, 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将达到14家, 其中海螺、中国建材大型企业的年产能上亿吨, 前10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提高到20%。据统计, 2008年全国大中型水泥生产企业散装水泥供应量为50 205.09万吨, 占供应总量的78.93%, 比上年提高了6.93个百分点。水泥生产集中度的大幅提高, 使我国散装水泥生产供应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三) 散装水泥产业链和应用的基础能力增强, 保障了全国散装水泥使用量的稳步增长。在国家关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厉行节能减排等相关政策法规的推动下, 各级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从使用环节入手, 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的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 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地方政策法规, 采取促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农村推散协调发展的措施, 逐步使散装水泥综合配套能力不断增强, 促使各地散装水泥使用量稳步上升。特别是预拌混凝土的使用量近五年以35.4%的增速递增, 2008年使用量已超过6.5亿立方米, 其散装水泥的年使用量已达2亿吨以上。

推广使用预拌砂浆正处于分批“禁现”的推动阶段, 2008年全国预拌砂浆的设计生产能力已达2642万吨, 而全国的年使用量仅约215万吨, 不足设计生产能力的10%。因此, 加大预拌砂浆使用环节的推广力度, 是艰巨的重点工作。

2007年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为9705.02万吨, 2008年上半年为5009.11万吨, 预计全年将超过1亿吨, 占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的15.7%。

二、京、津、沪水泥散装率维持高水平, 华东地区散装水泥供应总量居全国主导地位, 中南地区散装水泥增长量占全国增长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2008年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水泥散装率仍保持在90%以上的高水平, 分别达到96.11%、95.56%、95.09%。华东地区的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31 729.06万吨, 占全国总量的49.88%。其中, 山东省年供应量为8809.67万吨, 居全国首位;江苏省年供应量为8797.03万吨, 占年同比增长量的首位;浙江省年供应量7234.81万吨, 水泥散装率达到70.88%, 已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各省 (自治区) 的首位;山东省水泥散装率同比提高了12.80个百分点, 达到63.44%, 居全国水泥散装率同比增幅的首位。位居全国省级水泥散装率排名第二的江苏省也达到69.36%, 江、浙两省已基本达到水泥散装化水平。华东地区平均水泥散装率已达到59.42%, 比上年提高了5.95个百分点, 高于前年3.22的涨幅2.73个百分点。

2008年中南地区散装水泥发展业绩也较为突出, 全区年散装水泥供应总量达到15 305.21万吨, 占全国总量的24.06%;全区水泥平均散装率达到40.65%, 比上年提高3.79个百分点, 高于前年3.47的涨幅0.32个百分点。

统计表明:全国散装水泥主要产区集中在华东和中南两地区, 两地区散装水泥供应总量占全国总量的73.94%, 占全国散装水泥年增量的72.7%, 已成为引领我国散装水泥发展的核心区域。

三、我国东部散装水泥发展平稳并占绝对优势, 中、西部发展速度呈上升趋势, 散装水泥区域发展差距趋于减小

2008年我国东部地区散装水泥供应总量达35 594.85万吨, 是全国总量的55.96%, 已连续十五年超过全国的半数产量, 散装水泥市场趋于成熟, 但供应总量增长的趋势开始减缓。2008年我国东部散装水泥供应年增长量为1748.2万吨, 增长率为5.17%, 较上年14.06%下降了8.89个百分点。

2008年中、西部散装水泥供应量分别为17 421.94、10 592.88万吨, 年增长量分别为3410.79、1971.01万吨, 年增长率分别为24.35%、22.86%, 已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且上升趋势加快。2008年中部散装水泥供应年增长量是东部的1.95倍, 西部的年增长量是东部的1.13倍, 散装水泥区域发展差异呈现减小趋势。

我国中部的河南、安徽两省近年来散装水泥发展增速较快。自2004年以来, 河南省、安徽省散装水泥供应量的年增速平均为31.84%、30.87%;2008年分别以1000.41万吨、739.79万吨的增量排全国第二名和第三名, 水泥散装率的增速也分别排在全国的第五名和第四名;两省的散装水泥供应年增长量合计占中部增长总量的51.02%。此外, 2008年吉林、山西省的水泥散装率分别达到31.69%、33.92%, 增速列全国第二、三位。

我国西部省份中内蒙古、广西等省区散装水泥发展成效显著。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散装水泥供应量已达到1086.14万吨, 年增速位居全国第一。近八年来, 内蒙古自治区散装水泥供应量提高了22.43倍, 平均年增长率为59.95%, 高出全国年均增速35.37个百分点;水泥散装率也由2001年的7.61%提高到2008年的31.72%。广西壮族自治区2008年全区散装水泥供应量为2097.45万吨, 增量列全国第五位, 保持八年来的平均增幅, 高于全国的平均增幅。此外, 2008年青海、重庆两省市散装水泥年增长率也都达到30%以上。

从全国散装水泥发展趋势看, 国家中、西部散装水泥供应量的增幅和增长率均高于东部。2008年中部的平均水泥散装率增长速度已高于东部, 东部和中西部区域发展差距呈减小趋势。

四、散装水泥出口量继续下降, 对散装水泥整体发展形势影响不大

由于金融危机对国际水泥市场的冲击, 美国、西班牙及中东地区的水泥需求量急剧下降, 受国家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及水泥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 造成2008年我国散装水泥出口量进一步下降。全年水泥和熟料出口约2700万吨, 同比下降22%。全年水泥出口总量为1005.55万吨, 其中散装水泥出口量为899.12万吨, 占水泥出口量的89.42%, 比上年减少了53.64万吨, 同比下降5.63%。散装水泥出口量仅占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的1.41%, 对行业的影响微乎其微。

五、发展散装水泥对节能减排的综合效益评估

2008年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为63 609.67万吨, 据测算, 可节约标准煤1461.5万吨, 减少粉尘排放639.28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99.91万吨,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32万吨, 实现综合效益286.24亿元。

六、全国散装水泥总体发展状况仍显平缓, 大部分省份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有差距

虽然2008年我国散装水泥取得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成效, 继续实现了散装水泥供应量、水泥散装率双增长。但从近几年全国散装水泥发展情况看, 散装水泥量、率的增长幅度仍较平缓。全国平均水泥散装率刚达到45.82%, 距“十一五”散装水泥发展指导意见的规划目标还有9.18个百分点的差距。全国统计范围内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 有22个省份仍未达到全国水泥散装率的平均水平。其中:有6个省份水泥散装率高于40%, 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有11个省份水泥散装率在30%~40%;有4个省份水泥散装率在20%~30%;有一个省水泥散装率未达到20%。值得重视研究的是, 2008年北京、天津、河北、贵州等地散装水泥供应量出现了负增长;江西、贵州等地的水泥散装率也出现了负增长。注重研究分析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对散装水泥发展的影响, 充分认识并认真解决事业发展中的新问题, 是实现“十一五”目标任务的重要前提。

七、对散装水泥未来发展趋势的简析

2009年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考验是更加严峻的一年,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显现更加复杂的局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为包括散装水泥在内的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对散装水泥的需求将保持低速持续的增长态势。

我国水泥产业近30年的发展, 2008年全国水泥产量已是1978年的21倍, 水泥散装率平均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增速递增, 散装水泥供应量已是1978年的66倍。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七年保持年增长上亿吨, 每年增量相当于美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年水泥消费量。据专家预测, 中国水泥产量突破14亿吨后, 4%以上的增速应定义为高增长, 意味着年增长5000万吨以上的水泥产量即为高增长。

从今后的发展环境看, 一是国家将继续支持新型干法水泥稳步发展, 完成生产力合理布局;二是国家继续支持大型水泥企业集团的发展, 努力提高生产集中度;三是国家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加速落后水泥退出市场。国家将加大资金支持实现节能减排、扩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继续推进清洁生产, 发挥散装水泥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贡献率, 推动我国散装水泥的快速、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

从区域发展看, 我国东部由于经济实力雄厚、规模大、资金配套能力强, 有能力在国家拉动内需过程中发挥领军作用, 散装水泥仍保持全面发展, 进一步向成熟型转变, 散装水泥供应量维持在高位, 增速相对稳定。中西部由于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 中央拉动经济的政策将使散装水泥发展加速步入快车道。

9.水泥厂统计员工作职责 篇九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1

1.负责向车间和其他职能部门传达生产计划、提醒车间、采购、仓库按计划组织生产;

2.负责生产日报统计,填报生产日报表并发放相关部门领导;

3.负责生产部各种生产报表的数据统计及分析与整理;

4.负责车间各种文件的保管、存档的工作。

5.负责车间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的分配和发放。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21、每天的生产日报作成及发出;

2、ERP系统 生产工单的领料/入库/报废维护及异常工单的反馈;

3、生产工单的物料核对;

4、月度生产计划的统计与分析;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31、负责生产过程中物料、生产进度跟踪;

2、各类资材出库、领料单打印、审核;

3、生产部各车间日报、月报的整理提交;

4、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事项。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41、与业务人员配合,对发货数量,进行系统录入。

2、做每日发货数量汇总,上传群文件。

3、配合仓管及时更新仓库库存数据,对数据进行录入。

4、每周跟新一次退回商品及误差数据,传给相应业务员

5、对仓库产品出入库进行开单,并保留单据,做到所有出入库有依据。6、接收生产部订单,及时录入系统。

7、全力配合仓管给予的其他任务。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51、协助生产主管排生产日计划;

2、跟踪生产进度,收集、统计生产日报;

3、分析生产状况,包括生产效率、品质状况、物料耗用状况等;

4、生产部员工考勤记录;

5、生产部员工的培训记录;

6、其他事项。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6

①编制销售计划与滚动计划;

②进行销售汇总、分析及同期比较;

③销售订单接收与管理(条形码、送货单打印、整理等);;

④开具前进行对账;

⑤负责仓库原材料、配件、成品仓库统计工作;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71、负责车间每个岗位每日计件产量数据统计;

2、负责车间所有人员出勤数据统计以及计件工资核算;

10.水泥厂统计员工作职责 篇十

一、全国散装水泥主要经济指标发展情况

2014年, 全国散装水泥累计供应量为142 392.66万吨, 年增长量7494.79万吨, 比上年增长量16 767.93万吨减少9273.14万吨 (增长量为上年增长量的44.7%) ;年增长率为5.56% (年增速为1987年以来最低值) , 比上年增长率14.19%回落8.63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14年度全国水泥年生产量为247 619.36万吨 (含西藏) , 同比增长4300.32万吨 (用国家统计局调整后的上年同期数据对比) , 比上年增长量21 083.5万吨减少16 783.18万吨 (增长量仅为上年增长量的20.4%) ;年增长率从上年的9.6%下滑至1.77% (增速为1991年以来最低值) , 同比下降了7.83个百分点。散装水泥增长量高于水泥增长量3189.53万吨;增长速度快于水泥增长速度3.79个百分点。

2014年末, 全国平均水泥散装率达到57.58%, 比上年末55.94%提高1.64个百分点。

(以上见图一、二、三、四)

二、从区域 (三部区、六地区) 看散装水泥发展情况

(一) 三部地区水泥、散装水泥发展速度均回落, 东部地区增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增速水平

表一显示:2014年, 东、中、西三部区散装水泥年增长量分别为:1771.98、3197.69、2525.12万吨 (见图六) , 其中:东部增长量比上年减少最多, 为4802.84万吨, 占全国减少总量9273.14万吨的51.79%。主要是该部区11个省市中有五个地区为负增长, 其中河北省年增长量同比就减少1244.04万吨, 为本部区减少量的25.9%。中、西部散装水泥年增长量分别比上年减少1681.85、2608.45万吨。东、中、西三部区年增长率分别为2.85%、7.94%和7.8% (见图七) , 分别比上年增速下滑9.32、5.85、11.04个百分点, 其中东部年增长率为2.85%, 大大低于全国平均增速水平;西部下滑点已达到两位数。从三部区散装水泥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看:东部地区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6.14%缩至44.96%, 而中、西部区比重则由上年的29.86%、24.00%又分别增大了0.67及0.51个百分点, 为30.53%和24.51%, 西部所占比重呈逐年增大的态势 (见图九) 。

东、中、西三部地区平均水泥散装率为69.92%、57.02%、43.92%, 分别比上年提高1.69、2.55、1.30个百分点。东部水泥散装率超过全国平均水泥散装率12.34个百分点。

(二) 全国六地区散装水泥发展呈现南高北低差异明显的特点

从表二和图中可以看出:

1、北部的华北、东北地区的水泥、散装水泥年增长量、率均为负增长, 西北地区的水泥、散装水泥增速也仅为1.28%、2.14%。 (见图十、十一)

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散装水泥年增长量分别为:-1073.51、-101.3和207.21万吨;增长率分别为:-7.12%、-1.42%和2.14%, 分别比上年下滑17.32、5.96、27.3个百分点。这三个地区13个省 (区、直辖市) 中除天津、吉林、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6个省外, 其余7个省区均为负增长。

三个地区水泥年增长量分别为:-2577.85、-555.44和284.38万吨;年增长率为:-10.04%、-3.78%和1.28%。尤其华北地区5个省全部为负增长。

2、南部的中南、西南和华东地区增长趋势相对较好。中南、西南和华东地区散装水泥年增长量为:3046.81、2463.95和2951.63万吨;年增长率为:9.00%、15.91%和5.5%, 同比分别下滑4.7、2.5、7.66个百分点。

3、西部地区平均水泥散装率出现负增长 (因上年同期国家统计局对水泥产量有调整所致, 见图十二。)

4、六地区散装水泥供应量各占全国总量的比重。 (见图十三)

中南、西南地区的散装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分别上升了0.82和1.13个百分点, 现为25.92%和12.61%。其余四个地区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缩。

三、全国各省 (区、市) 散装水泥发展情况

2014年, 江苏省散装水泥供应量为16 509.71万吨, 继续蝉联全国第一, 其次是山东省的10 638.89万吨, 浙江和河南分别列全国第三、四位, 供应量分别达到9826.35、9616.27万吨。

散装水泥同比增长量排在前三名的是贵州、河南、安徽三省, 分别增长1131.66、922.46和757.86万吨, 贵州省是由上年的第七名跃至今年的第一名。三省增长量之和2811.98万吨占全国增长总量的35.57%。

散装水泥同比增长率排在全国前四位的省份是贵州、云南、江西和青海, 增长率分别为39.97%、16.05%、13.86%、13.85%。贵州省年增长率已连续两年名列第一。2014年, 增长量、率均为负增长的有9个省 (区、市) 。它们是:北京、内蒙、黑龙江、宁夏、山西、上海、河北、辽宁和浙江。

2014年, 水泥散装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2个省, 比上年减少了湖北省。

2014年, 全国有18个省 (区、市) 水泥散装率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有12个省水泥散装率未达到50%、有4个省水泥散装率仍低于40%。

水泥散装率自比提高点排在前六名的是河北、贵州、福建、河南、青海和新疆, 自比分别提高9.79、7.19、7.06、4.79、4.34和4.1个百分点。自比提高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64个百分点) 的省市有15个, 它们是河北、贵州、福建、河南、青海、新疆、云南、江西、广西、上海、山东、安徽、湖南、吉林和山西。

全国水泥散装率自比下降的省份与上年一样还是八个, 它们是内蒙、江苏、宁夏、北京、陕西、黑龙江、甘肃和广东。原因是这8个省 (区、市) 的散装水泥年增长率低于水泥年增长率或散装水泥负增长率高于水泥负增长率, 导致水泥散装率呈负增长 (江苏省的水泥年增长率主要是与国家统计局调整后的上年水泥产量有关) 。

四、发展散装水泥对节能减排的综合效益评估

2014年, 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为142 392.66万吨, 据测算, 约可节约标准煤3271.61万吨, 减少粉尘排放1431.05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06.25万吨,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7.81万吨, 实现综合效益640.77亿元。

11.如何做好乡镇统计工作 篇十一

乡镇统计工作是指搜集、整理、提供本乡镇行政区域内各单位的历史和现实统计资料,向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统计数据,定期公布本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统计工作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治国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并逐渐发展完善的,在当前新历史背景和发展形势下,乡镇区域经济社会成分日益多元化,影响因素也日益复杂化,决策者对统计信息的要求日益严格,不仅体现在大数据时代对“量”的要求上,也体现在对“质”的重视程度上。

当前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事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首先,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建设的重心日益向城镇化转移,涉及到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报表日益增多,统计专业分类也越来越细,统计调查项目也日渐繁多,同时,周期性普查任务的不断开展,这使得使原本薄弱的基层统计力量雪上加霜,乡镇统计员往往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工作量剧增与统计人员缺乏的矛盾成为制约乡镇统计工作开展的瓶颈。其次,上级决策部门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这对乡镇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进一步增加了统计工作的难度,加剧了上述矛盾。

2.预算经费显著不足

当前情况下,乡镇统计部门多是按照“实报实销”的原则解决统计经费问题,对于统计经费的拨付缺乏预算决算,导致统计经费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提高。经济发达的乡镇,基本可以保证统计经费的正常报销,但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基本的统计开支都难以报账,特别是我们这些边远乡镇,大型普查基本上没有经费投入,甚至有些乡镇往往由统计人员自己垫付统计开支,大大影响了统计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业务培训相对欠缺

统计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强、专业要求高的艺术,每一项程序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技术支撑,统计工作者只有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长期的管理实践才能掌握这些理论和方法,从而保证统计工作质量,提升统计工作水平。乡镇统计部门受人力、经费等诸多因素制约,导致统计工作相关业务培训较少,人才知识结构老化,影响了统计工作质效。

4.制度建设和执行效果不佳

从现状看,现阶段乡镇统计工作部门普遍存在制度建设缺位等现象,甚至没有细化的职责分工,缺乏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较为粗放。统计人员主动意识较差,对于重要的统计数据明显缺失却渎于补全完整,损害了统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导致统计信息缺漏,从而影响了决策。

如何做好乡镇统计工作

1.加强组织建设,打造精干高效的统计队伍

现阶段,乡镇统计工作“事多人少”的矛盾不易解决,只有靠强化组织建设,挖掘现有人才潜力,通过提高统计队伍素质,实现对“事多人少”矛盾的内部消化。着力加强对乡镇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目前来看,在乡镇履职的统计工作人员都是兼职或者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或者根本没有统计工作专业知识,因而对这一部分统计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迫在眉睫。乡镇统计部门必须借助多方力量,不断更新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 着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统计人才队伍,熟练运用现代化统计方法和手段,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2.完善乡镇统计经费预算制度

针对现状,县级统计部门应积极依县委、政府和县级财政部门,完善对乡镇统计工作经费的专项预算。首先,完善预算基础工作,明确乡镇统计部门工作目标,使统计预算能够正确反映乡镇发展的实际,根据乡镇发展战略配置统计资源。其次,确定各项统计工作开支标准,并对该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第三,完善乡镇统计预算管理制度,使统计预算真正落实并发挥其应有效益,为乡镇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3.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实效

首先,完善乡镇统计工作责任制度,落实岗位职责分工,切实扭转统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失职、渎职行为,强化统计数据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及时报送力度。其次,完善竞争上岗制度,选拔专业人才,充实乡镇统计工作岗位,培养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多素质人才。第三,完善统计工作经费支付预算制度,保障统计工作经费供给,保证教育培训经费,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不断提升统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4.强化依法统计,保障统计数据客观可靠

依法统计包含双重含义。首先,要求全社会依法配合统计部门工作,统计数据是对社会真实运行状态的反映,是决策者据以制定决策的依据,统计工作对于国计民生意义深远,各单位部门均应予以配合。其次,统计部门,包括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依法统计,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客观,做到应统尽统,核实瞒报、虚报,查处迟报、拒报,敢于负责,排除干扰,最终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澌波乡人民政府)

12.材料统计员职责 篇十二

一、协助材料管理员对进场材料设备数量进行清点;

二、及时准确地按要求完成各种数据和统计报表工作,确保统计资料数据完整、清晰,符合规范要求。

三、负责对比施工单位票据的准确性、数量、金额,审批合格后由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做好统计台账。

四、根据材料、设备的不同类型,单独做好分类分项统计,并做成月、年材料、设备台账提交给部门负责人审核。

五、定时检查库存材料及设备,如有材料、设备不足时及时提交申请单,向项目经理说明材料、设备情况。

六、负责材料处采购合同、材料询比价表、批价表等所有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13.水泥厂统计员工作职责 篇十三

一、统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 政治思想素质。

统计人员要从讲政治的高度, 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员要按照“先进性”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坚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贯彻法律、法规不含糊, 不动摇。思想素质的核心是世界观, 事业心是形成良好思想素质的动力。有强烈的事业心才会不断地充实自己, 严格地要求自己, 从而产生一种必须做好工作的驱动力, 全心全意地做好工作。

2. 精神素质。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统计人员要具有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据了解在价格监督检查系统都不愿意做统计工作, 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明白。就是因为统计工作枯燥、乏味、清苦、奉献多、索取少、没什么回报。特别是基层统计员很辛苦, 既没有权力又没有实惠。不愿意干、又不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修养自然就干不好, 势必给工作造成损失。这就说明统计人员的人选非常重要, 也就是说选一个乐于工作、有奉献精神、业务素质高、工作扎实并有文字功底的同志搞统计工作是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关键。

3. 作风素质。

有没有一个良好的作风, 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败。统计是由《统计法》规范的一个学科。对于统计人员而言, 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要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报实数, 如实地提供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要遵守职业道德, 实事求是, 不编造虚假数据, 坚持统计工作原则;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

4. 专业知识素质。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文化和专业知识素质, 跟上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 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统计工作现代化, 就是要运用先进的统计科学和现代计算技术, 来改革和完善统计工作, 进一步做到数字准确、资料丰富、信息灵通, 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实现统计指标体系完整化, 统计分类标准化, 统计调查工作科学化,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统计计算和数据传输技术现代化, 统计服务优质化, 都将无从谈起。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 统计报告制度和指标体系及报表格式以后还会有调整、还会不断更新。

二、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1. 统计意识淡薄。

企业经营者只看中经济利益, 而很少用统计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重会计轻统计现象普遍存在, 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减或汇总, 主要是为政府服务, 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 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提供报表, 对企业来说属“无效”劳动。因而, 一些企业不重视统计工作, 统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统计人员选择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有些单位连统计岗位一职都未设, 有统计员的也多由会计、出纳、办公室人员兼职, 由此造成企业统计人员的不稳定性。

2. 统计基础工作薄弱。

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企业统计制度, 大部分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不健全, 有些企业没有产品入库单或出库单, 填报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 造成每个月单价波动大, 产值与产量不匹配等情况, 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无法保证。

3. 统计人员素质不高, 业务不熟。

企业统计人员多为兼职会计、出纳或办公室人员等, 还有一些统计人员没有考取统计从业资格证, 不具备专业的统计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凭感觉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 不能有效地将企业统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联系起来, 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帮助。

4. 法制观念淡薄。

一部分企业存在统计违法行为, 主要表现:一是瞒报, 企业怕多交税金, 影响经济效益, 因此上报的数据偏离实际;二是迟报, 报表没人报, 找不到人, 屡次催屡次迟报;三是拒报, 认为企业报表只报税务, 跟统计局无关;四是虚报, 统计员懒得计算, 只在去年基础上随意加个数。

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

1. 加强依法统计, 提高全民统计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 加大对《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宣传力度, 增强全民统计法律意识, 同时加强统计执法, 对各类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要建立健全统计违法案件通报制度, 对一些重大统计违法案件要及时进行查处曝光, 促进全社会遵守统计法, 维护统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 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符合本企业统计实际情况的管理

监督体制与运行方式, 建立起基层的超级汇总制度和统计部门内部的数据评估制度, 严把统计数据真实关。要充分考虑本企业经营与管理需要的统计指标体系, 使企业统计部门能有效发挥其职能, 乃至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有效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从而体现出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逐步实现以企业为核心, 以市场为依托, 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需求目标, 推进企业统计信息化的高效运行。

3. 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核心和着力点。

统计人员要加强学习, 注重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及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 势必贻误正常工作。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来胜任本职工作。除了统计人员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外, 还可与其他同行保持联系, 进行不定期的交流学习, 彼此取长补短, 不断巩固统计理论和统计业务知识, 进一步熟练掌握现行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业务。统计人员要多深入基层进行统计调查, 收集真实的第一手数据, 并要勤动手, 快速、科学、有效地对基础数据加工和整理, 要学会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加工整理相结合, 建立企业数据库系统, 充分利用数据库、互联网络等高科技手段为统计工作服务, 使企业统计工作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里发挥巨大的作用。

4. 建立并完善企业统计工作制度。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需要形成制度, 常抓不懈。一是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二是要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管理制度, 统计资料的审核、评估、上报、保密和档案管理等事项必须严格遵循有关规定。三是要建立并完善企业统计工作交接制度, 严格落实“统计人员先交接, 后调动”的原则, 保持基层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保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5. 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

企业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 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 实现主要数据及时更新, 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政府统计部门网络连接, 实行企业联网直报。政府统计部门要利用好短信平台, 加强与企业统计密切联系。

6. 企业领导要重视统计工作, 重视对统计人才的培养, 要

充分意识到统计工作可以帮助企业认清并摆正其在市场中的位置, 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适应规律, 而不是逆规律而动。因此, 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对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视, 指导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 在加强统计队伍建设的同时, 要优化统计队伍结构, 特别是要保证统计在岗人员的相对稳定, 注重在调整岗位时做好新老人员的交接班。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 可以积累经验, 为企业管理作出较大贡献。此外, 要结合相关业务与工作质量对统计人员进行考核, 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 主动参与企业管理, 要多鼓励统计人员在工作中以创新的理念开展工作。还可通过透明公开奖惩结合的评比制度来奖优罚劣, 以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积极性。这些努力必将使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抓好统计工作重点, 提升统计工作效能

1. 努力提高统计能力。

统计能力建设是统计部门工作水平的全面体现, 它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与统计工作质量密切相关。

2. 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 我们应从实际工作中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3. 不断提高统计公信力。

提高数据质量, 维护企业统计的公信力, 我们应时刻把“真实可信”这四个字装在脑海里, 落实在行动上。

总之, 做好企业统计工作, 领导重视是前提, 队伍素质是基础, 制度完善是关键, 技术手段是保证。有了这些条件并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生产的组织管理水平、质量控制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 深入分析现行统计体制、统计管理和统计制度方法, 统计数据的生产才会更加科学、高效和富于活力, 统计资料的价值才会得到充分体现, 企业统计工作就能真正迈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统计人员是统计工作的具体承担者, 而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统计报表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名合格的统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娴熟的业务知识, 更要兼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性基础工作。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统计。因此, 加强企业统计工作, 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 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显得十分必要。

14.给统计工作四“双”翅膀 篇十四

提高统计公信力要实现“双升”

统计数据被质疑是一个不争的现实,甚至形成了社会流行语,“工资被增长”、“收入被平均”、“统计官员不买菜”、“买便宜房找统计局”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

社会公众对统计认知能力不高。随着人们素质的逐渐提升,民主意识的增强,统计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人们越来越关注统计数据。假若某人买了股票,会关注每月公布的物价指数;某人准备买房,会关注房价同比环比指数。但是,由于人们对统计知识、统计工作、统计数据了解不够,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以自身感受判断统计数据,难免产生统计数据认知上的偏颇。

别有用心者的歪曲。目前社会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以专家和学者自居,对统计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有意歪曲,这也不对,那也不对,鸡蛋里面挑骨头,或从自己的专业出发,一知半解却以偏概全,并在社会上广泛散布,加重了人们对统计数据的质疑。

自身工作的缺陷。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两起数据造假的案例,表示人们痛恨的“数据出成绩”行为还没有完全杜绝,个别统计人员丧失统计职业道德,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同时还存在着统计部门对统计数据解读不详细,没有让人们全面理解统计数据的情况。

提高统计的社会公信力,要坚持“双升”。政府统计部门要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强化群众观念,坚持做到统计为了人民,统计服务于人民,多从自身找原因,强化统计职业道德,坚持统计数据上不造假,对发布的统计数据进行通俗的解释;社会公众要提升对统计科学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了解必要的统计知识,掌握初步的统计原理,能正确判断统计数据,信任统计数据,对于极少数人恶意歪曲和炒作统计数据的行为要能辨别真伪,必要时利用法律武器进行斗争。

统计服务必须坚持“双要”

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灵魂,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各级统计部门在统计服务工作中必须坚持“双要”。

一要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提出:不但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还要对产生数据的根源进行分析。统计部门要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开展分析研究,在做好对经济情况分析的同时,注重对民生问题的分析研究,提高统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统计服务产品要精,服务形式要多样,既要满足各级政府的需要,还要兼顾社会各界的多方需求。

二要坚持统计服务的有限性。统计不是万能的,在统计服务方面也存在着局限性,有些统计服务无法做到,或者不能去做,统计部门对此要有清楚的认识。对于没有统计标识的调查项目,不要开展调查和分析;自身能力和力量达不到的不能勉强去做;仅为了反映政绩的调查,不宜去做。可见,统计部门在统计服务方面要敢于说“不”,维护统计部门的权威性。

基层基础建设要立足“双动”

前不久,我到一家驰名的企业调研,有些情况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该公司有十二个下属公司,均设有统计人员,大多数是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毕业的研究生,文化程度高、个人素质好、专业又对口。可是在检查统计报表时,我们发现有些指标填报得不符合统计制度要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数据差错。该公司的统计人员变动也很频繁,有的统计人员在统计岗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就另谋高就了,几乎都不是公司的安排,完全是个人行为。

这个企业的统计工作情况不具有普遍性,但实事求是地讲,有很多单位的统计状况还不如这家企业,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必须立足于“双动”。不能简单地认为源头数据质量不高,就是基层单位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差。应该辩证地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政府统计部门要行动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尽量减少指标设置,为基层单位减负;规范统一各专业统计指标的名称和内涵,避免理解歧义发生数据差错。最大程度运用原数据,最终达到不进行上岗培训基层统计人员也能准确填报。

基层统计部门也要积极行动,进一步增强统计法律意识,积极参加政府统计部门培训和工作部署会,配足配好统计人员,建立原始记录,及时准确地报送统计资料,建立内部工作协调机制,规范工作流程,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统计执法要追求“双赢”

今年年初,吴英因集资诈骗被判死刑,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学者和律师联名上书,呼吁“刀下留人”。温总理在全国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引起了人们对法律的进一步思考。法律在社会发展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促进社会进步,还是保护旧有秩序,需要统计执法人员在执法实践中加以关注。

统计部门要全面准确地理解统计执法的作用,不能一味地强调统计法律的惩戒功能,认为处罚的力度越大越好,处罚越严厉越好,还要发挥统计法律的引导和调查对象自我矫正的作用,追求政府统计部门与调查对象之间的“双赢”。

统计法律的核心是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科学性、完整性,而影响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将责任全部记在调查对象的账上,要客观地进行分析。

当前,要丰富统计执法的服务内容,创新统计执法的方式方法,提升统计执法的工作水平。着力帮助调查对象解决具体问题,耐心细致地指导调查对象改正错误行为,加大培训力度,规范统计基础工作,激励和表彰调查对象在统计工作中的积极行为,建立和谐、有序的统计工作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统计工作机制。不是恶意的统计违法行为,要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最大限度地维护调查对象的利益。

统计执法追求“双赢”,在现阶段不能放弃处罚,对于严重的统计违法行为不但要进行处罚,还要进行曝光,表明政府统计部门的立场和态度,坚决打击统计违法行为。放弃行政处罚,就会导致统计工作秩序混乱,统计数据质量也不能保障。要把握好执法检查的力度,确保执法检查的正确方向。

上一篇:幼儿园督导迎检解说词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师反思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