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经验及做法(精选6篇)
1.人才的经验及做法 篇一
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努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做法
这几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全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已经深入人心,坚持人才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各级领导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留住高层次人才、用好高层次人才是各级党政领导部门的重要责任。经过全区上下
努力,2005年以来,我区共引进具有科研项目的博士以上学位的高层次人才22名,其中×航空工业学院科技发展公司16名,×传统医学研究中心4名,沈飞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名,辽宁大学文化科技产业发展中心1名。这些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加快了科研项目向科研成果转化的进程,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持续动力。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
早在2003年,区人事局对区属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情况进行了调查,当时的情况是:研究生占2.1%,本科占31.4%,大专占54.7%,中专占11.8%,高层次人才明显缺乏。同时我区又被誉为文化区,区内大专院校11所,科研院所33个,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一方面高层次人才缺乏,一方面又是区内人才聚集,这个矛盾是怎样形成的,经过反复思考与调研,我们认为是承载高层次人才的载体少,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和环境还没有形成。确定了今后人事人才部门建立和完善人才开发机制,创建良好人才发展环境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二、制定人才强区战略,明确责任分工
2004年,区委区政府责承区人事局、发改局、经济局、科技局等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拿出人才引进和开发的意见,区人事局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九月份,区委区政府联合发文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意见”,该意见不仅提出了引进开发人才的激励政策,而且,在完善人才的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上进行了责任分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仅在区属单位内贯彻,而且各职能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在区内加大力度推行。区人事局、区人才市场每年把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考核工作的重要指标,每年都抽调专人会同科技局等相关部门深入到区内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行人才政策宣传,人才需求调查,组织召开人才招聘大会等。帮助他们开辟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和实用型人才引进的“直达通道”,建立“来去自由、柔性流动、专兼结合”的用人机制。开展各项人才服务工作,切实把人才强区战略落实到区内各单位。今年10月份,区政府准备召开表彰奖励大会,对区内科技人才进行公开表、奖励。
三、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以机制用好人才
在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意见”号召指引鼓舞下,区内各单位纷纷采取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引进各类人才。以区内三家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项目单位为例,他们共同的做法:
一是用事业、待遇吸引人才。按“双向选择”的原则,沈航科技发展公司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采取全职或兼职两种方式。
1、全职人员:需签订8年以上服务合同。对原单位不同意调出的省外高层次人才,经市人事局批准,可予办理重新录用手续,承认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工资级别以及其它待遇,重新建立人事工资档案,其辞职前和重新录用后的工龄可以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2、兼职人员:对兼职人员采取“柔性引进”的方式聘用,即每年工作一定的时间段,其优惠待遇按其实际工作时间及贡献兑现。另外,单位尽可能地提高高级人才的待遇,形成对人才的引力。以沈航科技发展公司为例,博士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年薪10万以上,无偿提供180㎡左右的精品商品房一套;按需提供科研启动费;配偶可随调。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年薪7万元以上(含7万元),安家费5万元,可购买精品商品房并享受40万元的住房补贴;按需提供科研启动费;配偶可随调。学术带头人、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年薪5万元以上(含5万元),安家费4万元,享受32万元的住房补贴;按需提供科研启动费;配偶可随调。业绩突出且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有硕士学位的正高级职称人员(45岁以下):年薪4.3万元以上(含4.3万元),安家费4万元,可购买学院提供的精品商品房并享受29万元的购房补贴;科研启动费3~5万元,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应届博士研究生:年薪3.6万元以上,安家费3万元,可购买学院提供的精品商品房并享受27万元的住房补贴;科研启动费3~5万元;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应届硕士研究生:年薪2.4万元以上。
二是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特长。各用人单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配套的科研经费和良好实验条件,支持他们到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合作研究。×科技公司与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签定学科建设目标责任书,确定工作计划,依据考核结果,实行动态管
理。每年选派10名左右到重点院校或科研部门做有限期的高级访问学者或高级研讨班学习,以促进校际间的学术交流,提高专业学术水平。
搭建承载高层次人才的载体,就科技发展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等达成“十一五”期间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如×航空学院在企业、研究所设立“×博士青年教师工作站”,进行科研实践
培训;双方开放各自的特有资源(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信息图书资料)并优先为对方提供服务;双方针对专业领域共建合作机构,解决关键技术,企业(研究所)支持沈航开展科学研究,同等条件下将×作为优先技术支持单位。
近年来,×区在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过程中,经过人事人才部门的不懈努力,各单位做了大量工作,逐步建立了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为“×区腾飞”提供了人才保证。
2.人才的经验及做法 篇二
对于加工精度而言, 主要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几何参数, 与理想零件几何参数相同, 两者之间所形成偏离误差的现象, 加工误差精度的出现反应了加工精度的高低。在加工精度分析的过程中, 其具体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种:首先, 是尺寸精度:主要是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尺寸之间形成的误差范围;其次, 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限制加工表面的宏观几何差异, 例如、工件加工的圆度、圆柱度以及平面度等;最后, 是相互位置的精度, 主要是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见的误差, 例如, 工件之间的平行度、垂直度以及位置等。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 误差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并不会对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 应该对误差进行合理分析, 掌握其出现的规律, 从而通过相应措施的分析减少误差现象的出现。对于不同的工艺形式而言, 在其操作的过程中, 只要细心调整, 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 就可以使精度加工得到有效性的提高。
2 机械加工精度影响因素的探究
2.1 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的误差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 或是近似的切削刀轮廓进行加工, 从而出现误差现象。例如, 滚齿加工的齿轮刀存在两种误差, 首先, 切削刃齿轮廓近似的造形误差, 由于在技术制造中存在一定难度, 在精加工的同时会采用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其次, 滚刀刀齿数是有限的, 与理论的光滑线有一点的差异。在近似值成形运动过程去, 虽然会出现加工误差原理, 但是, 在通常情况下, 能够简化机床的加工结构, 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优化精度加工的技术理念。如果在机械精度加工的过程中, 误差不超过规定的精度值, 是可以得到广泛应用的。
2.2 主轴回旋误差分析
机床主轴主要是装夹工件或者是工具的基准, 将运动和动力传给工件, 主轴的回旋误差会直接影响到加工工件的精度。主回旋轴的误差主要是指, 主轴不同瞬间的实际回旋轴线所对应的其平均回旋轴线的变动量, 可以将其分为三种主要形式, 径向圆跳动、轴向窜动以及角度摆动。出现轴线转动的主要原因是主轴轴尖端面以及轴承承载端面对主轴形成的垂直度误差。对于不同的加工形式而言, 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 主轴回转轴线存在着加工误差。由于主轴径向回转误差的出现, 对加工外圆以及内孔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 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轴向回旋误差所造成的影响是较大的。当出现车螺纹时, 主轴向回转误差的出现会形成周期性的误差。因此, 在技术优化的过程中, 为了不断提高主轴以及箱体的制造精度, 可以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选择精度较高的轴承, 实现精度装配, 合理优化主回旋误差现象的出现。
2.3 刀具以及夹具制造误差分析
刀具误差现象的出现对于精加工的影响, 定尺寸刀具误差的出现, 会直接影响到加工精度, 对误差造成一定的损失。如果出现刀具磨损的现象, 会直接影响到被加工的形状及精度, 导致加工零件尺寸出现误差。
对于夹具而言, 其作用可以使工件对刀具以及机床确立正确的使用位置, 所以可以发现, 夹具制造出现的误差对工件的影响精度是很大的, 夹具的误差会引起工件定位的误差, 如果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 部件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磨损, 就会出现严重的误差现象, 导致部件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形变, 影响了机床中项目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刀具应用的过程中, 由于刀具尺寸的热容量较小, 道具热形变对加工的精度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从而出现精度误差的现象。
3 机械装备控制加工精度的经验总结
3.1 优化机械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原始误差的出现主要是产生加工误差原因的出现, 做造成的误差现象。而在机械装备系统加工控制的过程中, 为了不断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形式, 就需要对加工误差的各项原始误差进行分析, 从而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为整个工艺技术的优化提供科学化的服务。如果在机械装备加工的过程中, 需要减少原始误差出现的现象, 可以提高零件加工中所使用机床的精度, 提高夹具、量具以及工具本身的精度, 有效控制工艺系统承受力的能力。在精密零件加工的同时, 应该注意机床的几何精度、刚度以及控制加工热心变的现象, 从而有效减少机械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3.2 原始误差补偿现象的分析
误差补偿法主要是指, 人为造成的误差形式, 用误差去抵消原始工艺系统中的原始误差。对于工艺系统中的原始误差而言, 在解决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误差补偿的技术形式, 对工艺零件进行有效控制, 从而不断减少误差出现对工艺系统造成的影响。在原始误差补偿技术应用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一种原始误差抵消另一种误差, 使两种误差形式尽量减小, 保持方向相反, 成人减少机械装备加工中出现的误差, 提高系统应用的精确度。
3.3 转移原始误差的技术分析
转移原始误差主要是指,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 将原始误差从原有误差敏感的方向转移到误差费明显的方向中。如果在工艺技术加工的过程中, 并没有将误差内容有效的转移到非敏感方向, 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械装备的加工工艺, 在原始误差转移的过程中, 对于精度要求并没有影响。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 原始误差转移的技术很多。例如, 主轴锥孔, 为了保证轴颈的同轴度, 通过夹具的使用, 减少原始误差现象的出现。
3.4 均衡原始误差的技术分析
机械设备工艺加工的过程中, 为了不断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可以采用原始误差的分析方式。配合精度的分析需要很高的轴与孔的控制, 经常采用研磨工艺形式。研具自身并没有对精度进行要求, 但是, 在系统工作的过程中, 当与工件进行相对运行时, 会对工件进行微量的切削, 其中的高点逐渐被磨掉, 从而使工件的设计得到了原有的精度要求。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现阶段机械加工精度分析的过程中, 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优化, 传统的工艺形式不断发展, 对精加工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 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为了实现系统加工技术的有效控制, 可以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技术的优化措施, 强化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 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机械加工的工艺技术水平, 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 从而使工艺企业得到经济化的发展。
摘要:在机械装备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精度的控制是机械加工技术中关键的技术之一。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较多, 例如, 加工原理以及主回旋轴出现的误差等。因此, 在现阶段工艺技术的发展中, 怎样有效控制机械装备加工的精度, 就成为装备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机械装备,加工控制,精度分析,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黄海, 申向丽.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14:135-136.
[2]魏杰.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5:39-40.
[3]许旭.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探析[J].品牌, 2014, 7:116.
[4]张家峰.机械加工中的高精度加工技术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1:58.
3.人才的经验及做法 篇三
关键词:红枣;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S7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10-1
1 基本情况
府谷县黄河沿岸大部属于纯农业区,土地资源广阔,红枣已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成为地区主要地表资源优势。截至2014年,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平均年产红枣3175万公斤,年产值700万元。重点区域红枣产值人均3000元,占枣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2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2.1 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基地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在红枣基地建设中,坚持“四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种苗、因地栽植。重点实施区建万亩标准产业园,重点村建千亩矮化园,户建高产园,高标准、高质量、高档次建设优质丰产园。先后启动“红枣林带建设”、“东枣西沿工程”、“万亩红枣基地建设”。新建红枣基地全部采用深水平沟整地、良种壮苗、合理密植,做到了“三不栽”,即不是深水平沟整地不栽、不是良种壮苗不栽、不施足肥料不栽。几年来共建成3个万亩基地(王家墩乡、武家庄乡、碛楞乡),3条红枣林带(即白云乡至阴塔、郝家角至田家寨、温里河至墙头),2个千亩样板枣园(碛楞乡杨家庄点,武家庄乡党家畔点),使全县红枣基地由原来一岸发展到“一岸三川”。红枣产业迅速发展,形成规模,对府谷县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生态绿色府谷奠定基础。
2.2 红枣龙头加工企业迅速崛起
为了做大做强红枣产业,府谷县加大红枣产业及加工企业扶持力度,重点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扩大规模,形成产、加、销优势服务。目前,全县已建成大型红枣加工营销企业3个,成品加工共有四大类(熏枣、保鲜枣、密枣、滩枣),品种有十几种(马牙枣、酒醉枣、滩枣、无核蜜枣等),年加工红枣100多万公斤,其中“花乌枣业公司”生产的“无核枣”、“滩枣”畅销十多个省。这些龙头企业以基地为依托,以利益为纽带,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相统一,大大加快了红枣产业化进度。
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个体私营加工业蓬勃兴起,目前,全县12个红枣个体私营销企业,加工从业人数达600人,年加工红枣200万公斤,这些个体私营加工企业成为贫困乡(镇)经济新的增长点。
2.3 市场营销体系不断壮大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碛塄乡、王家墩乡、白云乡等农村集资市场基础上,在县城设有专门红枣专业批发市场,全县从业营销人员达600多人,同时在全国大中城市常驻外销队伍50余人,使府谷红枣及其加工产品直销沿海地区,初步形成了红枣销售网络,通过县内集资市场和城市“窗口”作用,提高对红枣产业服务能力,使本县红枣能及时销售,保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增强了红枣产业的后劲。
2.4 科学技术服务日趋完善
为了加快府谷县红枣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促进红枣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全面提高红枣产量,达到高产、高效、优质、无公害要求,一是府谷县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成立相应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具体做好规划、设计、栽植、整地、管护等工作。二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使府谷县红枣低产园改造、防治裂果腐烂等工作卓有成效。提高枣农的科学务枣技术水平。几年来共举办培训班350多次,培训人员达2万多次,印写各种技术资料2万余份。三是加大新、特、优品种引进,建成百亩密植采穗圃,在杨家庄村建成100亩密植示范园,为本县树立了样板,所引进的品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示范并推广。四是下决心从苗木抓起,全县每年完成红枣育苗不少于1000亩,划定断根育苗不少于2000亩,通过这些科学技术服务,增强了红枣产业科技含量,提高了综合效益。
2.5 产业政策措施宽严相济
放宽政策、强化机制是加快红枣产业开发的重要保障。红枣栽植区域可以拍卖、租赁、转让、继承,允许现有坡耕地上栽枣,允许继承转让,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干部职工购买荒山使用权、栽枣务枣、领办创办红枣栽植加工,流通实体,身份不变,来去自由。
加强组织领导是红枣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县、乡、村分别成立专门的组织,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建立服务联系网络,以县级红枣发展组织机构为龙头,乡(镇)红枣机构为平台和基础,做好县、乡、村三级体系联动。通过这些组织的有效服务,正在逐步引导红枣生产走向产业化,同时将红枣生产任务分解到乡,到村,到户,并层层签订责任书。
2.6 组建队伍,强化管护
成立了20个森林抚育管护队,主要分布在民俗景点、道路两侧等重点工程区域,24小时值班,行使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职能。制作了《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区区划图》和《森林资源管护巡查记录簿》,明确每个管护责任区的责任人、管护面积,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红枣栽好、管好。
4.路政工作的经验及做法 篇四
一加强学习广泛宣传
是以舆论宣传为主线,优化路政管理环境。通过县电视台、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公路法律法规,宣传公路路政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成效,提高群众守法意识,取得社会各界对路政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级部门的各项会议精神,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做好我辖区路政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广泛宣传,做到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达到人人皆知的效果,重点在公路沿线、村镇开展了法律规宣传,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二依法行政保护路产路权
公路具有线长、面广、点多、情况复杂、管理分散等特点,管理的对象是路产路权及与公路相关的个人和组织,这决定了路政在管理上必须加强创新,不断开拓路政管理新局面通过对公路沿线占道经营、乱填乱挖、非法设置非公路标志、擅自增设道口等行为严厉制止。特别是对于沿线居民乱堆乱占的实际情况,通过分局治超科配合,并与公路部门、当地政府沟通、协商达成共识,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综合治理,最大限度控制了挤占、乱占现象,给违法者以严厉 1的打击,同时,净化了公路路域环境,有效地维护了公路产权。
三强化路政执法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以队伍建设为根本,规范路政管理行为在岗培训、提高培训、等形式,全面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严格规范日常执法行为,做到秉公执法、文明执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以执法必严为目标,强化路政管理权威。对侵犯公路路产路权,损害公路合法权益的重大违法行为,发现一起要查处一起,对路政重大案件我们采取集体讨论制度,增加了执法案件的透明度,确保行政执法公平、公开、公正。通过组织路政执法人员反复认真地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辽宁省公路条例》、《路政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学习交通运输部出台的“五个规范”,在思想上要求路政人员做到“不懂不能放过、不熟不能放过、不会不能放过”的原则,使全体执法人员树立了法律意识、民主法制观念、依法行政观念,进一步端正了执法队伍的行业风气,为路政管理业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
具体做法:
一是在路政执法过程中,我们坚持两人以上执法人员上路执法,严格做到挂牌上岗、着装整齐、文明用语、礼貌待人,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办事。遇到无理取闹的执法对象,我们路政人员更是理智、冷静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晓之以
理,动之以情,使他们了解路政工作的难处,以及依法保护公路的重要性,并能积极配合,执法工作开展顺利。
二是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自觉加强行风廉政建设。我们设立了路政执法监督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通过采取公众监督、社会监督等方式,监督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和廉洁自律情况,使所有执法人员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依法行政。
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公路巡查力度。按要求坚持上路巡
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上报,确保干线公路巡查次数,有效地保障了公路路产路权和安全畅通。
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内业规范化管理,统一了执法文书格式,并由专人负责文书归档工作,每一案卷都做到归档及时、准确、有效,无错漏现象发生,使路政内业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五是由分局局长会同盘山县交通局局长、盘山县公路管理段段长以及盘山县吴家乡政府党委书记、镇长等,对省道大盘线吴家路段内公路两侧堆占的地砖进行现场办公。将公路两侧堆占的地砖全部清理到公路用地以外,并由县公路段在路肩上全部种植绿篱,使公路路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5.发展核桃产业做法及经验 篇五
务德镇考察团在考察期间,认真了解大姚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学习发展核桃产业好的做法和经验。下面就把大姚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发展核桃产业好的做法和经验作介绍:
大姚县位于楚雄州西北部,县城距省会昆明250公里,距州府楚雄100公里,距攀枝花市174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4146平方公里,山区占81.7%。全县辖3镇9乡,12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8万人,居住着汉、彝、回、傣、傈僳、苗等22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1.7%,其中彝族人口8.4万人,占29%。农业人口25.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4%。全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5℃,年均降雨量811.8mm,年日照2468小时。由于地处金沙江流域,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显著,境内呈现亚热带、温带、寒带三种气候特点。全县森林综合覆盖率78%。同时,大姚是全省7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省47个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全省50个工业扶持重点县以及全国100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县之一。大姚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人文景观独特,是彝族文化的起源地,享有中国核桃之乡、彝族药业之乡和彝族文化之乡的美誉。
一、大姚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一)历史悠久。据《中国核桃志》记载,早在十六世纪末,大姚县内渔泡江流域和百草岭山系就有大量的核桃生长。随着人们对核 桃食用价值和生长特性的认识,核桃从野生物种逐步培育为人工种植,继而成为山区群众以物易物的商品。建国后,大姚县核桃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达到6万多亩,九十年代中期已接近20万亩。近年来,大姚县委、县人民政府顺势而谋,坚持市场引导、政策扶持、科技示范的方针,着力解决好农民群众关心的良种培育、科学种植、政策扶持、市场网络建设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按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路子推进核桃产业发展,使大姚的核桃产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二)品质优良。大姚核桃品质优良,以壳薄厚适中、低脂、仁白、味美、出仁率高、易保存而享有盛誉,成为全国优良品系,被载入教科书。大姚核桃是大姚省三大优良品系之一,也是全国29个优良核桃品系之一。大姚核桃树势强、座果率高、产量稳定,最适宜在海拔1800米至2200米区域内生长,抗寒性好,可在较大范围内推广种植。大姚核桃以其独特的优势,享誉全国,屡获殊荣。1975年在山西召开的全国核桃优良品种鉴定会上,三台核桃被评为全国优良品种;1983年在北京“全国出口生产基地专项建设成果展览会”上,被外经贸部评为出口优质产品,并授予“薄壳核桃”荣誉证书;2000年通过欧盟有机食品认证。
(三)成效明显。2010年全县核桃产量近万吨,占全省产量的4.6%,占全省种植面积的3.5%,全国种植面积的1.36%。在省内种植面积次于漾濞、永平、云龙、昌宁,居第五位。到2010年全县农户仅人均在核桃产业上得到的收入为1004元,仅一年在核桃产业上能 得到收入达万元的农户就有近万户。三台、桂花、铁锁、三岔河、昙华、石羊、六苴、湾碧8个核桃发展重点乡镇核桃产量占全县核桃产量的80%以上,近10万人口的农民人均核桃现金收入达1785元,其中三台乡达到4275元;全县核桃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8160户,其中:3至5万元的农户有430户,5万元以上的农户有282户。县内12个乡镇都有核桃种植,其中核桃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个,面积最多的三台乡达15.1万亩。核桃已成为大姚山区农民的“养老保险”和“绿色银行”,核桃产业已成为大姚县促进农民增收的亿元产业。
(四)前景广阔。大姚是国家林业局授予的“中国核桃之乡”和“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2007年10月9日全国核桃产业发展协作组在山东济南成立,大姚县当选为全国核桃产业发展协作组首届轮值主席,2008年9月28日首届中国核桃大会在大姚县召开,为加快大姚县核桃产业的发展赢得了机遇、注入了活力。大姚核桃的品种优势已转化为品牌优势、经济优势,品牌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显著提高。县委、县人民政府把核桃产业发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台了《中共大姚县委、大姚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姚县核桃种植考核奖惩办法》、《大姚县核桃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和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了县、乡、村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制定了《核桃种植技术标准》和《核桃集约化经营技术标准》,坚持良种培育推广,为丰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已建成初具规模的核桃初深加工和商贸企业7 户,年加工能力7000吨,有3户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户企业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户企业获得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FDA美国食品、药品安全认证,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在核桃协会的联动下,龙头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目前,大姚县正在注册“大姚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大姚三台核桃”商品商标,商标注册成功后将为大姚县核桃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将为在全省推广种植“大姚核桃”这一优良品种打下良好基础。
二、大姚县发展核桃产业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主要做法
1、抓组织领导。一是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广泛调研,不断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把核桃产业作为全县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成立了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实行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定点联系乡镇和企业制度,制定了工作思路、发展目标、扶持政策和考核奖惩办法,明确每年新发展核桃不少于10万亩,实施集约化经营5000亩。二是围绕提质增效,切实把“规模、科技、龙头、品牌”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三是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在三台、桂花、石羊召开了核桃产业发展现场会,总结发展经验,强势推进产业发展。特别是2006年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对核桃产业发展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龙头企业、典型示范户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和奖励。2009年3月全县命名了一批核桃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核桃种植专业村、专业户和营销大户,营造了良好的 社会氛围和发展环境。加快核桃产业发展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共识,建设“中国核桃之乡”、打造“大姚核桃”品牌已经成为大姚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2、抓种植规模。一是把全县的天保、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绿化造林、扶贫、水保等工程项目与核桃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整合项目资金,多形式、多渠道扶持核桃种植。在政策扶持下,连续两年实现了核桃新植面积成倍增长的良好态势。2005年种植核桃11815亩,1010年完成核桃种植面积75万亩。二是把基地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制定了发展规划。组织县乡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实地调查,完成了种植布局规划,把核桃发展任务落到了山头地块和农户,形成了比较详细的图表资料,核桃基地建设步入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按照全县近期(2012年)发展到100万亩,远期(2020年)发展到150万亩的目标,立足大姚核桃品牌优势,把全县可发展核桃的地区分为较适宜区、适宜区、一般适宜区。较适宜区在2010年以前发展,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在2013年至2020年发展。三是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组,建立健全发展机制。
3、抓科技推广。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千方百计提高林农科技水平。通过采取会议培训、现场辅导、经验交流等形式,加大对乡村干部群众的培训力度,山区大部分农户已基本掌握了核桃种植、嫁接、中耕管理、烘烤等技术,做到了“村有土专家,户有明白人”。二是制定了《核桃种植技术标准》。按“挖大塘、施底肥、适时移栽、覆盖地膜”的要求,借鉴和总结推广“六个一”标准,即:一块好地、一个大塘、一棵壮苗、一挑水、一担农家肥、一块地膜,努力提高核桃种植的科技水平。三是制定了《核桃集约化经营技术方案》。坚持工程治理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灌溉施肥与防病防灾同兼顾的原则,引导农户开展以“固土培肥、幼树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成熟采摘、科学烘烤”为主要内容的集约化经营,适时采取改台、筑埂、培土、施肥、浇水和大树移栽、高枝嫁接及病虫害防治等具体办法,促使核桃树早挂果、多挂果,丰产增收。2006年,县林业局完成的“高枝换接改良铁核桃林示范”项目被评为州级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全县已有67个村委会对核桃树进行集约化经营管理,完成核桃集约化经营示范样板87765.2亩。四是大力推广使用核桃烘烤房。从2002年开始,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核桃烘烤房,目前全县已建核桃烘烤房8792座,烘烤后的核桃,均价提高了1至2元,且有效提高了核桃品质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这项核桃烘烤新技术在全省尚无先例,获州科技发明三等奖,中央电视台星火科技栏目专程到大姚县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五是提倡好田好地种植核桃。在不违反土地、林地管理政策的前提下,动员农户采取林粮间作的方式种植核桃,改善和优化核桃种植立地条件,为早挂果多挂果创造条件。六是积极引导农户在面积较为集中、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实施核桃园配水工程。七是加强与省、州林业科研部门的合作,实施优良种苗工程。实施了三台核桃优质采穗圃基地建设150亩和丰产栽培示范40亩。争取国家林业局投资40万元,以省林科院和省种苗站为科技支撑单位,组成专家组,以大姚为中心,对周边4县三台核桃品系的种质资源进行了 调查和收集,并完成了30亩核桃种质资源库的建设。2007年3月,又被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确定为采穗圃基地项目建设县,并给予了150万元项目资金扶持。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大姚县核桃产业发展所需良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抓龙头扶持。在现有的加工企业中,广益发展公司、亿利丰农产品有限公司、鑫盛达饮品有限责任公司等7户核桃加工企业已初具规模,生产的“蜂蜜核桃汁”、“速溶核桃粉”、“核桃炒果”、“脱衣核桃仁”、“精装核桃”等产品远销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江苏、四川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在各级各部门的扶持下,企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2008年7户企业的生产加工量已近7000吨(外来交易加工达1000吨),有的企业仅炒果生产(经营)量就达1000余吨。在全县推荐上报的3户龙头企业中,亿利丰农产品有限公司被确定为省级龙头企业,广益发展公司和鑫盛达饮品有限责任公司被确定为州级龙头企业。核桃企业的发展对全县核桃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提升“大姚核桃”品牌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动核桃生产由散、小、弱的粗放加工方式逐步向集中化、规模化的精深加工方式转变,为大姚县核桃产业朝着“市场+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业园区的建成,大姚已逐步成为云南南华、姚安、宾川、祥云等县核桃交易集散地,对全县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抓品牌打造。围绕建设“中国核桃之乡”、打造“大姚核桃”品牌的目标,以各种大型活动、文艺演出、涉外会议、电视、广播、网络、广告牌等媒体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姚核桃的知名度。在大姚公众信息网中,把“中国核桃之乡—大姚”作为政府门户网站的主要标识,强化核桃产业的宣传效应。以核桃为主题的公益性、商品性广告成为大姚县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县城绿化中,推广种植以核桃为主的行道树,增强发展核桃产业的感染力。2006年8月和2007年7月,由大姚县人民政府牵头,分别召开了核桃产业发展论坛和2007年中国核桃、松子年会,邀请国内外知名果仁企业到大姚参观、交流。为扩大宣传,由职能部门牵头,摄制编撰了《大姚核桃》专题片和《大姚核桃画册》,2006年在大姚召开的全州核桃产业发展现场会期间,还制作了富有特色的宣传展版,充分展示了大姚县核桃产业的发展情况。为进一步发掘“大姚核桃”品质的优良性,2005年县林业局在三台和桂花采集核桃样品送省食研所进行了内含物的检验测定。与此同时,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做好各生产环节的管理,组织开展对“大姚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和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大力倡导在餐饮服务上突出“中国核桃之乡”的特点,举办了两届核桃美食大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核桃饮食文化,扩大了“大姚核桃”的知名度。
(二)主要经验
几年来,大姚县的核桃产业在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上都获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在科技措施的引进、总结和推广,及其发展环境的营造上迈出了新步伐。大姚县的核桃产业之所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在于始终坚持从大姚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产业发展工作,制定 了符合实际的核桃产业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在于始终坚持正确处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使生态和产业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在于始终坚持市场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于始终坚持科技兴林的方针,以先进的实用技术为先导,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在于始终坚持示范引路、能人带动的工作机制,使群众干有榜样,学有典型;在于始终坚持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保证了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6.小企业业务中的经验、做法及亮点 篇六
一是合理确定小企业贷款贡献率。根据客户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度和贷款风险度进行适当上浮利率,主要考虑因素包括金额、贷款期限、担保方式、在银行的结算量、存款量及中间业务量等情况。
二是建立对小企业贷款的专项考核。制定了相应的小企业客户经理考核办法,考核方案以贷款增量、质量、收益等为主要考核指标,既考虑到信贷人员管理过程中的尽职情况,又兼顾贷款规模、质量和收益等情况,以提高信贷人员拓展小企业贷款市场的积极性。
三是不断优化业务流程,逐步完善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注重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的相互制衡,实行双人调查制度、换人抵押手续等,不断细化小企业贷后管理要求,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四是整合外部资源,主动介入并积极发挥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与地方政府、区域性组织、社会服务团体、担保机构等开展合作,以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
【人才的经验及做法】推荐阅读:
陕西人才工作经验材料09-16
人才开发经验汇报材料06-09
学院人才培养经验总结07-19
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10-22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情况及经验做法06-18
社区党员教育工作的典型经验及做法06-30
人才服务实践经验交流材料06-14
创新建设星级文明社区经验做法及成效06-08
中小医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11-13
开办廉政电视栏目的经验做法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