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精选14篇)
1.9.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一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时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题:金蝉脱壳。齐读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文
1.听文录音,思考: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文。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中
脱壳后
2.9.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二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如晨曦, 给课堂的开始注入了光明和希望。
上课伊始, 我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导入:“同学们,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有趣的声音, 请大家听一听, 猜猜它是谁的声音。”这时用电子感应笔点击白板, 播放知了叫声。“听声音猜名称”的游戏, 一下子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的情境之中。接着, 我让学生自由谈谈对蝉的认识, 这样既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 有话可说, 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使学生乐学、易学。再提供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动画, 请学生自己上前, 用电子笔点击动画进行播放, 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形象, 主动参与课堂更是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交互式电子白板如晨曦, 给课堂的开始注入了光明和希望。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似骄阳, 给课堂的主体融进了灿烂和活力。
阅读是一种十分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所以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只有充分地读,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并积累优美语言, 享受审美情趣。常规的阅读教学, 常用的是黑板加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也常常会带来一些问题, 如在上课之前要花去大量的时间收集资料, 并严格根据教学设计来制作课件, 如果课件制作有误, 或者是课堂教学需要临时改动, 就会一筹莫展,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操作计算机时, 往往还要不时在黑板上板书, 使人手忙脚乱。而交互电子白板的使用能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为阅读教学提供一片崭新的天地。它通过较简单便捷的操作, 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多种理解词句、段落的方法和思路, 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实现积极的互动, 创设出良好的阅读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 我先让学生围绕“金蝉脱壳过程中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这一中心问题自主学习, 找出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然后让学生到白板上将自己的品读感悟通过圈画、批注等形式进行自主交流。学生在交流时, 充分运用交互白板的及时书写、照相机、放大镜等功能, 自己圈圈点点画画, 将需要重点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 将自己的心得感悟写下来, 将看不真切的图片放大了再看, 将需要仔细品味的图文用照相机单独放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资源之间都处于互动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帮助者, 在学生交流停步不前时给予提高, 在学生技术遇到障碍时给予帮助, 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我适时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并为他们提供学习小助手 (如图) , 有根据重点段落主要内容简化后的文字提纲, 有重点展示金蝉脱壳过程的组图, 有图文结合的详细材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用电子笔直接点击屏幕, 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助手, 练习完整地、快速地复述重点段落, 于不知不觉中完成背诵任务。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选用文字提纲帮助背诵;喜欢形象记忆的同学可以选用组图帮助记忆;学习较为吃力的同学可以根据对应的图文, 在详细的文字提示下, 练习形象化地记忆。在选定一种学习助手后, 学生可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 将自己选中的方法放大至全屏;或用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强调自己选中的方法;或用屏幕遮挡功能将自己不需要的方法挡去, 留下自己需要的, 从而使一位同学在复述的时候, 其他同学都关注他所选用的方法, 减少无关信息的干扰。
在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小结时, 我以录像形式再现金蝉脱壳的奇特画面, 将学生零散的分析、个体的品读串连成一个整体, 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意义建构。播放录像时, 电子白板的录像随时暂停功能使我可以在关键的画面处停下来, 在画面上圈画, 深化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如看到蝉儿脱壳后身上颜色变化之神奇, 学生连连赞叹时, 我就让画面停下来, 引导他们仔细观察, 品味课文描写的准确精妙和形象生动。
课堂练习是对学习内容的提炼,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用感应笔在白板上书写, 然后我用照相功能将每个人不同的答案记录下来, 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整理, 通过白板的屏幕回放功能, 将学习的内容作总结。
在课堂的品读、交流、探讨过程中, 交互式电子白板似骄阳, 给课堂的主体融进了灿烂和活力, 使每位孩子享受了学习中的挑战和乐趣。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像夕阳, 给课堂的结尾抹上了绚丽的色彩。
在拓展延伸时我力求用大语文观关照生活, 从语文的视角看生活, 将校本资源与课本资源有机结合。我对学生说:“我们身边也有像作者一样的有心人, 他们也像作者一样细致观察了身边常见的小动物, 写成了精彩的习作, 想欣赏一下吗?”然后展示学生自己制作的关于昆虫的电子小报、写的优秀习作、高年级学生在校园电视台介绍自己如何观察、如何作文的视频。这时再用电子白板的记录功能, 回放本节课的板书, 出示重点语句, 进行课堂小结:“我们也要像课文作者和身边的小作者一样,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善于抓住观察的时机, 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 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的描写, 就能写出同样精彩的文章。”把学生身边的例子带到学生的学习中, 使他们觉得更加亲切, 觉得学习观察、学习表达并不是难事, 从而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 抓住特点准确生动表达的习惯和能力。交互式电子白板像夕阳, 给课堂的结尾抹上了绚丽的色彩, 让每位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抹绚烂。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黑板就是教师与教学内容交互的界面, 就是学生与学习内容交互的界面, 此时黑板就是一个交互平台, 现在白板替代了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我们应努力充分发掘这个新交互平台中蕴涵的教学策略, 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阳光, 让每个孩子都能收获阳光般的心情。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作者以《金蝉脱壳》课的教学实践为例, 分析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优点。
关键词:《金蝉脱壳》,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辅助功能
注释
3.9.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农业机械;脱壳装置;花生;结构;参数;设计
中图分类号:S2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7-0036-03
立式锥滚筒花生脱壳装置主要由脱壳锥滚筒和锥筒凹板筛组成,采用立式薄层脱壳原理,主轴成立式放置,通过滚筒与凹板筛之间的打击、挤搓作用使花生脱壳,因脱壳滚筒有效利用面積增大,从而提高了脱壳效率。
1 立式锥滚筒的设计
考虑到转动惯量的问题,为保证机器稳定性,将滚筒设计为空心倒圆锥形。锥滚筒上安装有螺旋橡胶筋条,锥滚筒转动的同时带动筋条旋转,筋条通过螺旋作用推动花生作向下的螺旋运动。这样既能保证花生受到筋条的打击挤搓,又能保证花生米与花生壳分离后尽量缩短花生米在脱壳区间的时间,减小花生米受损伤机会。滚筒通过滚筒轴与螺母配合固定在滚筒轴上,且滚筒在滚筒轴上的位置可调。立式锥滚筒结构如图1所示。
2 锥筒凹板筛的设计
传统凹板筛一般设计为网格栅板,花生米从脱壳区分离时受的阻力较大,花生米容易产生损伤。本设计将网格凹板筛设计成栅条凹板筛,这样在不影响花生脱壳效率的前提下,能增加花生脱壳时受到的摩擦力,使花生米和花生壳有效分离;花生米和花生壳分离后在锥滚筒和自身的挤搓作用下,透过锥筒凹板筛落入接料板,缩短了花生米在脱壳区内的无效停留时间,从而达到减少花生米受损伤的目的。锥筒凹板筛结构如图2所示。
锥滚筒转速是影响花生脱壳质量与脱壳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滚筒直径一定的情况下,转速越大,脱得越干净,生产效率也越高,但易造成花生米损伤,加大功率消耗。滚筒转速由滚筒外缘筋条线速度决定,滚筒外缘线速度是保证尽量减小花生米损伤的前提条件。
因该立式锥滚筒花生脱壳装置为探索性设计,需对其进行试验分析。根据花生荚果及花生米的相关参数(见表1),结合现有卧式双滚筒花生脱壳机的滚筒转速,并考虑到效率及机构装配问题,设计3种不同的方案。设定立式锥滚筒上圆直径分别为600 mm,550 mm和500 mm,下圆直径为130 mm;为实现一机多用,凹板筛筋条直径设计为10 mm,筋条之间上间隙为13 mm、下间隙为8 mm;考虑到脱壳效率,根据花生三轴尺寸并在试验基础上,设计脱壳间隙分别为10 mm,20 mm和30 mm。
因花生脱壳时受力复杂,因此假设为理想情况,根据动能定理,有:
mv2/2-0=FΔS
v= nπD/60
式中:m为单个花生平均质量;v为滚筒打板外缘线速度;n为滚筒转速;D为滚筒直径;F为滚筒对花生的打击力;ΔS为花生受滚筒打板冲击的相对位移。
花生破壳条件为:破壳力 根据以上分析,锥滚筒、锥筒凹板筛参数设计的3种方案如表2所示。 3 传动系统的设计 传动部分由电机和带轮传动组成。根据传动需要和经济性原则,选取YC90L4-2型号电机。带传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造价低廉、缓冲吸振等优点,在传动比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优先选用带传动。传动系统如图3所示。 根据电机的选择与滚筒转速的选值,传动系统参数设计如表3所示。 4 附件的设计 4.1 脱壳间隙调整 采用螺纹连接来调整脱壳间隙,以满足不同品种花生脱壳的需求。轴上加工有螺纹,用螺母与之配合,形成螺纹连接;脱壳滚筒通过套筒与主轴连接在一起。这样通过调整螺纹连接就可实现脱壳间隙的调节。 4.2 喂料装置与接料装置 喂料装置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为进料口,下半部分起支撑作用,这样比较方便花生的喂入。喂料装置选用1 mm厚的铁板即可;接料装置主要起到引导花生米走向的作用,使花生米的收集更加容易,斜板与水平的角度为30°。 4.3 分流盖和挡料板 分流盖安装在脱壳滚筒上,起到分流的作用,挡料板安装在凹板外面,避免花生米落到出料板外。 4.4 机架 机架的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定位的问题,机架要达到稳定、定位准确的要求。 5 脱壳装置整机装配 加工后的脱壳装置整机装配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1] 李建东,尚书旗,李西振,等.我国花生脱壳机械研究应用现状及进展[J].花生学报,2006,35(4):23-27. [2] 李建东.花生脱壳装置的试验研究[D].青岛:莱阳农学院,2007. [3] 包秀辉,喻杰,高连兴.花生米静压破损试验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39(4):506-508. [4] 那雪姣,刘明国,高连兴.等.机械脱壳时花生仁损伤特征及规律[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5):117-12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透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理清表达顺序,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3、透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潜力。 二、教学重难点: 透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2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PPT出示: 1、金蝉脱壳 2、本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如果用文中的话来解答金蝉脱壳的意思,就应是第1节中的。 3、全文写金蝉脱壳全过程的特点是扣住这两个词语:、。 4、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5、为了奖励大家的精彩表现,此刻给同学们看一幅十分漂亮的图片,(PPT出示蝉幼虫的图片),仔细观察并说说这幅图上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PPT出示: 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 大家必须个性想明白,蝉儿究竟是怎样“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的吧。让我们边读边想象,一齐来感受金蝉脱壳中,那神奇搞笑的情景吧! 第二板块:合作探究,展开研读: 1、请大家默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蝉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脱壳的?找一找,把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圈出来。 蝉脱壳时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我们一齐来看。 相机板书: 背—→头—→脚—→尾 2、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相信大家最喜欢蝉尾出壳这一部分。 PPT出示: 最搞笑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1)默读思考:这段围绕哪句话来写?请在书上用“____”标出来。 (2)这一段是怎样表现出蝉尾出壳这个过程的神奇搞笑的呢?请同学们读读整个的过程,圈圈关键的词语,想想当时的情景。 (3)同学们注意到“使劲地抖动着、升着”、“腾空向后仰”、“敏捷地向前扑来”、“抓住蝉壳用力一抽”、“蝉尾就出来了”这些描述动作的词了吗?不妨自己模仿蝉儿试一试。 (模仿蝉儿演一演) (4)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将蝉尾出壳这一神奇搞笑的过程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一情景描述生动,用词精确,和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分不开的。我们一齐来读蝉尾出壳的句子。 3、同学们,亲眼看到蝉背、头、脚、尾出壳的过程,作者的内心也充满了惊喜。我们一齐来读这一段,完整地感受蝉脱壳时的奇特动人,神奇搞笑,争取背下来。 过程中相机板书:看全面、有重点、按顺序、 4、读读最后一句,你体悟到了什么? PPT出示: 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a、费力——“使劲”“过了好一阵子” b、“依依不舍”——拟人,有感情。 相机板书:有感情 5、习作修改,读写结合 PPT出示: 贝贝(狗)本领很高,一块骨头从几米远的地方扔给他,他准能接住。但是,贝贝最拿手的还是捉老鼠。因为有了贝贝,所以奶奶家再也没有老鼠了。 ——《我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1)、说说这篇习作的优点; (2)、对照写作特点板书,说说这篇习作的不足。你打算提醒他怎样改? 6、金蝉脱壳后,身体各部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五小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部位 变化 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脱壳后的蝉儿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这真是奇迹啊。让我们齐读第5自然段。 7、演示过程,直观感受: (1)光光读课文,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金蝉脱壳的神奇搞笑、奇特动人,如果亲眼观察到蝉出壳的完整过程,你会有什么感受呢?想不想看一看? (2)看,这就是立刻要脱壳的蝉,它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开始脱壳了,来回抽搐几下,蝉背露出来了,背上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变化。之后,头钻出来了,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最搞笑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过程是多么的神奇搞笑,奇特动人啊。 PPT演示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 8、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羽化的蝉怎样样?用你明白的词语形容一下。 PPT出示: 课文中说“(蝉)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根据蝉的生活特点,也来写一写你心中的蝉: 蝉又像,; 蝉还像,。 从一个样貌笨拙的蝉虫,最后变成一个精美的艺术品,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我们从中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 第三板块:课文小结,了解引申义 9、课文小结: 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受到有益的启示。 10、PPT出示蝉壳小图片蝉壳大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金蝉脱壳的引申义 第四板块:学法指导,课外拓展: 1、课文记录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述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呢? 2、对,靠的是仔细的观察。大家看,课文中这些词语表现出作者在仔细“观察”。 PPT出示: 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前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浦洛夫以前说过这样一句话:“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观察是一切发现的基础。 4、处处留心皆学问,透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当我们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什么? (1)看全面 (2)有重点 (3)按顺序 (4)有感情 5、我们生活在农村,能够观察到许多动物,比如说公鸡打鸣,母鸡生蛋,小羊吃草,猫捉老鼠等等,这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学会了观察的方法,请同学们选取你最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0.11家庭作业: 1、听写课后练习3。 2、继续背熟课文第4、5小节。 3、再搜集写蝉的诗歌两首,熟读成诵。 4、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觅食或游戏等情景,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描述顺序,抓住动作特点写一写。 (200字左右)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反思: 《金蝉脱壳》一文,紧紧扣住一个“脱”字,按照“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的顺序,运用细致生动的语言描摹了金蝉脱壳这一神奇搞笑、奇特动人的景象。读文本知过程,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透过抓住具体的描述,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蝉脱壳过程的神奇才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在导学过程中引导的比较详细。同时由于“脱壳中”这部分,观察和表达顺序十分好,所以抓住这个契机,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文章这部分的写作特点,并出示一个习作,引导学生运用本部分所领悟出的写作特点进行评价,分析优劣以及改善办法,较好地完成了读写结合的导学设计。 如果说对第四小节的学习是扶的话,第5小节的学习,主要是在第4小节指导学习的基础上的放。在这部分的导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表格,透过学生自学完成表格,引导学生了解第5小节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再透过多次朗读来体会变化的神奇。 最后,引申义的导出是透过小图和大图的变化来实现的。透过对小图大图的观察结果的比较,自然引出引申义。 然而,在教学过后,才发现,本节课的设计还有许多的不足: 1、课堂容量较大,原本较多思考的学生活动,由此而被压缩的太少,学生的课堂自动明显不足,尤其是课堂上的悟读部分太少,未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以致于教师的主体过分突出,喧宾夺主。 2、语速太快,少数学生还没有回过神来,就很快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学生走进文本,主动揣摩,获得体验的过程不够明显,教学的生成落实不够。 3、课堂评价不充人且比较单一,整个课堂中,主要是老师的评价,而且不多。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资料比较简单,标准也缺少维度。学生的用心性比较难以调动。 4、与《导学案》的切合度也不够,对课堂的学习资料,应当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当堂检测,以了解学生对文本资料的感知深度。 (2)比喻制造或利用假象脱身溜走,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此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一计。 (3)比喻事物发生如脱胎换骨般的根本性变化。 [8] [7] [3] [4] [5] [6][1][2]三国时期,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军主帅司马懿(字仲达)率军追击,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 „„(诸葛亮)又嘱杨仪曰:“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吾军可令后寨先行,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若司马懿来追,汝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等他来到,却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上,推出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懿见之必惊走矣。”杨仪一一领诺。 „„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孔明奄然归天。姜维、杨仪遵孔明遗命,不敢举哀,依法成殓,安置龛中,令心腹将卒三百人守护;随传密令,使魏延断后,各处营寨一一退去。„„ 却说夏侯霸引军至五丈原看时,不见一人,急回报司马懿曰:“蜀兵已尽退矣。”懿跌足曰:“孔明真死矣!可速追之。”„„遂领兵同二子一齐杀奔五丈原来;呐喊摇旗,杀入蜀寨时,果无一人。懿顾二子曰:“汝急催兵赶来,吾先引军前进。”于是司马师、司马昭在后催军;懿自引军当先,追到山脚下,望见蜀兵不远,乃奋力追赶。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懿大惊曰:“孔明尚在!吾轻入重地,堕其计矣!”急勒回马便走。背后姜维大叫:“贼将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计也!”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司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背后两员魏将赶上,扯住马嚼环叫曰:“都督勿惊。”懿用手摸头曰:“我有头否?”二将曰:“都督休怕,蜀兵去远了。”懿喘息半晌,神色方定;睁目视之,乃夏侯霸、夏侯惠也;乃徐徐按辔,与二将寻小路奔归本寨,使众将引兵四散哨探。 过了两日,乡民奔告曰:“蜀兵退入谷中之时,哀声震地,军中扬起白旗:孔明果然死了,止留姜维引一千兵断后。前日车上之孔明,乃木人也。”懿叹曰:“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中人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后人有诗叹曰:“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 司马懿知孔明死信已确,乃复引兵追赶。行到赤岸坡,见蜀兵已去远,乃引还,顾谓众将曰:“孔明已死,我等皆高枕无忧矣!”遂班师回。一路上见孔明安营下寨之处,前后左右,整整有法,懿叹曰:“此天下奇才也!”于是引兵回长安,分调众将,各守隘口,懿自回洛阳面君去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记得?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原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呢,哈哈,没想到那只蝉竟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你会发现蝉何止是有吸引力!板书课题 2、读题 谁能把读题目念准确?(提醒:“壳”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课题中读qia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e。) 咱们这个课题其实也是一个成语,你在哪里曾用过或者见过这个成语?(《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它一般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今天我将和大家一同观察大自然的中的金蝉脱壳,相信你不仅仅会被吸引,更重要地你会金蝉脱壳的过程所震撼!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要读通读顺每一个句子 2、有这样三段比较难读,谁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抽查?(师选择345重点段进行抽查。这些段落生字多,句子长) 3、同学们,哪几自然段讲的《金蝉脱壳》的过程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1、2自然段 1、那么课文作者用了2个词概括了金蝉脱壳过程的特点,默读课文,画出这两个词。 神奇有趣”、“奇特动人”。(板书) 2、指名读词语,读了这两个词你想到哪些词语?(生动、震撼、奇怪、不可思议„„) 什么让我们感到如此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3、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期待、迫不及待„„) 是啊,所以当叔叔告诉我每当(出示)引读——“夜幕降临„„新装。” 4、对于爱捉蝉的我来说,我多么期待,急切地想揭开金蝉秘密呀!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决心)把你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我决心„„秘密。” 就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在这份迫不及待中寻找合适的时间和机会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直奔中心 1、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小作者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秘密。(出示填空)因为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事啊!(抓住“多么”“神奇”“!”)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心情。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奇特的秘密的!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3、.交流:幻灯出示句式:课文先写了,接着写了,最后写。 板书: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4、在一个雨后的傍晚,作者终于发现了—— 引读:突然,“我”发现了一只()的蝉虫„„不动了。(幻灯出示) 我之所以知道那是一只要脱壳的蝉,因为,叔叔曾经告诉我:“夜幕„„新装。”(这里前后照应)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小作者可是等待着时机,目光搜索着树干,轻手轻脚的爬树,躲在枝丫后面,聚精会神盯着,阅读这些词句中你想到什么?(观察的重要,作者急切的心里) 二、抓“奇特”,感受“脱壳中、脱壳后”。 板块一:感受“脱壳中” 过渡:孩子们,此刻,你们的目光在哪里?让我们跟随小作者一起紧紧地盯住那只蝉虫,可千万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精彩的脱壳的细节哦,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先感受一下。 1.蝉在脱壳时,肯定不是整个一下子从壳中蹦出来,他身体的各部位得一样一样出来,那么你发现各部分出来的顺序了吗?(看谁看书最仔细)指名说。 板书:背——头——脚——尾 2.想一想,如果小作者把各部分出壳的次序打乱了写,好不好?为什么? 交流:这样是按照蝉各部位出来的先后顺序写的,遵循了事物发张的客观规律。让人看了清楚明白。所以说,小作者写得有顺序!板书:有顺序。再把这部分好好读一下,把这个脱壳的顺序与过程清晰地映在自己的脑中。 3.小作者观察十分仔细,各部位出壳的描写是各不相同,妙趣横生,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找一找,圈一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体会! 学生交流预设: A.“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眼睛的特点。感觉这个蝉很可爱。生动的形象源自对蝉的喜爱之情。可见,小作者又是带着感情来写的。板书有感情 B.“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观察十分仔细,把蝉每一个动作写得准确到位。而且重点写了蝉尾出壳的情景。板书有祥略 板书:有详略。 4.这样文字让人读起来感觉非常生动非常逼真,即使没有亲眼见到也能把整个过程在自己的头脑里呈现出来。就像在脑海里放着电影一样。 (指导朗读:读到各个部位的字时有意错开,读得饱满一些,重点抓住“抽搐、裂开、钻、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动词,读出喜爱的感情来。) 5.我们都没有看到过这奇特的过程,老师请大家欣赏一下这有趣的过程,课件出示,生看动画脱壳时的过程。 6.积累背诵:这么有趣的过程,请大家把这个清晰画面记在脑中吧。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记下来。(自由练习背诵、引背、指名背) 7.现在我们应该很清晰地感知了蝉是怎样露出背,钻出头,伸出脚,以及最后又抽出尾的。 这是一个复杂的蜕变过程,可是蝉却把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完成的——自然协调。完成这一系列动作,蝉要消耗很多体力,有一个词叫“涅槃”说得就是这个意思。一起去读“涅槃”。(板书)所以脱壳的蝉儿(引读):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板块二:感受“脱壳后” 脱壳后的情景又是如何奇特动人呢? 1.清大家自由读第5自然段,同桌同学合作完成表格:金蝉脱壳后,各部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部位变化 2.指名代表全班交流。这时的蝉翅膀在变—— 颜色也在变——(根据表格内容总结) 人的长大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树的成长也要三年五载,可是蝉脱壳后的翅膀的长大,颜色的变化都是在瞬间完成的,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瞬间,我不禁赞叹到——(引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这个奇特里有什么?(神奇,特别,不可思议,令人激动)这个动人里有什么?(感动,震撼!)把你们所有的情感融入一句话——金蝉脱壳,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金蝉脱壳——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引读) 3.同学们让我们再来仔细地看看这充满神奇色彩,奇特无比的蝉吧,它是那样(引读)——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透明发亮,闪着金光! 4.至此,整个金蝉脱壳的过程就完美的结束了,而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是无比深刻的。 板块三:抓“观察”,进行学法指导 1.师总结,回顾重点内容。(顺序及蝉尾出壳) 2.师: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勤于动手的习惯、一颗对大自然热爱的心)教师总结板书:善于观察勤于记录 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 幻灯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出示这个单元的关于观察的三句名言: 齐读,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4.大诗人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而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多留心观察,只有留心观察了你才能发现和探索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奥秘。那么怎样观察呢? (1)观察要有顺序(2)观察时要有感情 (3)观察时有详略(4)还要勤动笔多记录 四、拓展延伸,尝试练笔 1.每个夏天,我们都听到蝉在树上欢快地唱歌,可是金蝉脱壳的情景,我们却很难看到,今天我们有幸跟随小作者,透过他真实而富于感情的文字,领略了大自然给的神奇动人。其实,只要我们用心用眼善于“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情景,譬如:母鸡下蛋、蝌蚪变青蛙„„下面就让我们选择一个自己看见过的,写一个情景片段!要向文中的小作者学习写法,做到有顺序、有感情、有详略。 2.完成情景片段地描写。 附:板书设计 脱壳前 金蝉脱壳 脱壳中 有顺序 有感情 有详略 多记录 (涅槃) 脱壳后 神奇有趣 奇特动人 善于观察 学生1:我觉得蝉脱壳的过程很神秘,因为它们要到夜幕降临以后才脱壳。 学生2:是的,我可以从“偷偷地中体会到。 学生3:我知道它为什么要偷偷的,因为它脱壳的过程如果被人打扰了,它们将终身残废。(他的话马上引起了共鸣,其他同学露出赞同和兴奋的神情,) 学生4“老师,我觉得“钻”很好,体现了它是从“泥土”里钻出来的。” 老师:你的意思是他用词十分准确,因为从下面上来所以用钻,是么? 学生高兴地点头。 学生5:我觉得蝉儿很灵活。从“钻”“爬”可以看以看出 。 学生6:我体会到它的衣服很漂亮.因为衣服是华丽的. 老师:那我门一起看看它那件华丽的衣服吧,找到相关的句子. 出示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它是那样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 练习朗读. 学生7:老师,我觉得蝉很期待脱壳.从就字中可以体会出来. 老师:哦,我们知道蝉儿在脱壳之前得度过多长时间的幼虫学生涯? 学生:四年! 师:是啊整整四年的等待才能换来这美丽的蜕变呢! 也许这里该有它的期待吧?同样期待着的还有谁啊? … … 一点思考:1、课外阅读真的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回想去年的木讷,茫然,真不敢相信他们有一天也会时不时带给我意外的惊喜,有时甚至能够介绍我所不知道的知识。我想是课外阅读滋养了他们,让他们也获得了灵动和深度。 6CB-5.4型莲籽穿芯脱壳机改变了以往莲籽加工以半机械、半手工作业为主的加工方式,根据莲籽个体的大小,应用电、液、机相结合的控制方式,采用动态夹紧定心、电液控制切壳力和各部件运动关系的办法,实现先穿芯后脱壳,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莲籽加工的生产效率,彻底消除了生产中不安全隐患,而且极大地提升了莲籽加工后成品的品质。6CB-5.4型莲籽穿芯脱壳机最初控制系统的实现是以有触点控制为主,使得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较差,使用寿命不长,故障率高。为解决这些弊端,以一台89C 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该机的系统控制,不仅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而且使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1 工作原理 1.1 主要结构 6CB-5.4型莲籽穿芯脱壳机主要由送退料机构、自动夹紧机构、穿芯机构、切壳机构和控制系统等6部分组成,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1]。 1.2 莲籽穿芯脱壳机的工作原理 待加工的莲籽由喂料斗通过水平输送搅龙使莲籽由自然状态向呈长轴方向放置,由送料位置口(1)进入分度圆盘,实现定位间断喂入。莲籽进入分度圆盘后,由自动夹紧机构实现莲籽夹紧和准确定位。莲籽在穿芯位置,由穿芯机构实现莲籽穿芯;莲籽在切壳位置在切壳机构和分度圆盘的共同作用下完成莲籽的切壳和卸料[2]。 1.送料位置2.穿芯位置3.切壳位置4.分度圆盘5.定位支撑板6.退料机构7.穿芯机构8.自动夹紧圆盘9.滑动齿条10.定位输入输出板11.送料机构12.穿芯机构切壳机构夹爪 2 电气控制部分设计 2.1 电气控制原理 整个机构运动的控制采用电磁液控换向阀和行程控制阀来实现。当驱动油缸将莲籽送到穿芯位置时,定位夹紧油缸快速动作,将莲籽迅速夹紧并定位。此时,穿芯控制油缸和送退料控制油缸同步运动,分别进行穿芯和将莲籽退出的同时送入切壳机构,随后切壳控制油缸带动切壳刀具运动。在实施切壳的同时,驱动油缸开始带动分度圆盘转动,进入下一循环。 2.2 控制系统的主回路 该控制系统的主回路如图2所示。图2中M 1为液压驱动电机,它为整个机构的运动提供动力源;M 2为穿芯电机,它带动穿芯刀具实现莲籽的穿芯。Y 1,Y 2,Y 5,Y 6,Y 9和Y 10为DC 24V的直流换向阀,分别控制穿芯机构、切壳机构、分度盘等的夹紧和松开; Y 3,Y 4,Y 5和Y 6为DC 24V的直流行程控制阀,分别控制穿芯机构、切壳机构的进或退的工作过程。控制执行机构KM 1~KM 12由可靠性较高的固态继电器来实现。 2.3 控制系统的控制部分 本控制系统是基于一台89C 51单片机来实现的,其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电路图如图3所示。在该控制系统中,主要通过检测液压系统的压力量和行程控制阀的位移量来实现相应的控制动作,以完成相应的加工工序。压力量的检测采用0~0.5MPa的压力传感器,位移量检测采用电子式的接近开关。控制系统主要由89C 51、接口芯片8279、光电隔离器TCP250、驱动器74LS06以及A/D转换芯片ADC 0816等组成[3]。 3 软件部分 3.1 主程序部分 基于89C 51单片机实现该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压力量的检测程序、穿芯子程序、脱壳子程序、延时程序以及键盘/显示等程序[4]。其主程序的流程框图如图4所示。设定好初始值,按下启动键,进行系统初始化。启动液压驱动电机M 1,液压系统工作,检测液压压力是否达到设定值,如果未达到设定值,等待系统加压;如果达到设定值。则系统保压,然后调用莲籽穿芯子程序。穿芯完成后,再调用莲籽脱壳子程序。脱壳完成后,判断是否有停止命令,如果没有,进行下一个循环;如果有停止命令,结束莲籽的加工。 3.2 子程序部分 3.2.1 穿芯子程序 其流程框图如图5所示。工作过程为:启动穿芯电机M 2,电机M 2运行,为穿芯作准备,此时液压换向阀进,判断压力是否达到设定值。如果未达到设定值,换向阀继续进;如果达到设定值,换向阀停止进保压。行程控制阀进,实现莲籽的穿芯,由电子接近开关判断是否完成莲籽的穿芯工序。如果未达到设定位移量,行程控制阀继续进;如果达到设定位移量,行程控制阀退,完成莲籽的穿芯工序。同时,穿芯电机 M 2停止运行,返回主程序,等待下一次循环。 3.2.2 脱壳子程序 其工作过程与穿芯子程序工作过程相似,切壳执行机构是由呈星型分布的切壳刀具、电磁液控换向阀和压力控制油缸等机构组成。工作过程为:液控换向阀进,判断压力是否达到设定值。如果未达到设定值,换向阀继续进;如果达到设定值,则系统保压。行程控制阀进,实现莲籽的切壳,由电子接近开关判断是否完成莲籽的切壳工序。如果未达到设定位移量,行程控制阀继续进如果达到设定位移量行程控制阀退。与此同时,延时0.1s左右,由切壳控制油缸带动切壳刀具运动实现切壳的同时,驱动油缸开始带动分度盘转动,完成切壳和卸料,返回主程序,等待下一次循环。 4 结论 1)6CB-5.4型莲籽穿芯脱壳机采用电液相结合,以89C 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来控制整机的运行,实现了莲籽穿芯脱壳机械化流水作业。 2)莲籽穿芯脱壳机生产率:脱壳可达5.6~6.2 kg/h;穿芯可达5.0~5.1kg/h。莲芯的穿净率为98%,破碎率小于5%。 3)与以往的加工方式相比,其特点:一是消除了生产中不安全隐患;二是提升成品莲的品质,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三是综合生产率提高了2.2~2.5倍;四是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降低了故障率 参考文献 [1]刘守祥,杨友平.6CB-5.4型莲籽穿芯脱壳机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3(4):23-25. [2]邓钟星.机电传动控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蔡美琴,张为民.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发明源于“愤怒” 说来有些戏剧性,王晓进成为“发明大王”,居然源于“愤怒”。1997年2月,他发明了家庭多功能蓄水净化水箱。没想到,朋友代他申请专利时,竟然“喧宾夺主”,取而代之成为专利权人。由此,一场专利权之争掀起不小的风波,但白纸黑字已成事实,王晓进百口难辩。 “我当时非常愤怒,这次纠纷也成了我发明创造的动力。”当时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用更多的发明成果来证明自己的实力。那一年,他39岁。1997年8月,他的第二项发明——暗藏式防盗保险箱诞生,并向国家专利局递交了专利申请。1998年2月,又发明“毛巾消毒柜”。随后,驱虫风帘、汽车副驾反劫持装置、活动杂志装订夹、防盗纱窗……王晓进的发明一发而不可收拾。“发现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再去寻找解决办法。”王晓进的发明创造,几乎个个都来自生活中的灵感。 车祸激发发明灵感 在说到得意之作,王晓进觉得当属在第15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夺得金奖的“汽车安全逃离装置”。专家认为,此发明将掀起汽车安全保护新革命,市场价值不可估量。这套装置是将一部普通车分成内厢和外壳两个可完全分离的部分,原理就像一个可以抽出小抽屉的火柴盒,当汽车受到前方撞击时,内厢会自动与外壳分离,从车尾后退甚至完全脱落出来,发生车祸时可达到“金蝉脱壳”安全逃离的目的。目前,该发明已申请国家专利,并有国外厂商抛来橄榄枝。但他希望这项发明能够最终花落祖国,哪怕不要一分钱。 谈起“汽车安全逃离装置”发明灵感,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51岁教师王晓进说,来自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身边的车祸。 2003年5月23日下午6时,王晓进经过武大工学部明珠园招待所时,只见一群人围在公布栏旁议论纷纷。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个讣告,武大一位副校长在一场车祸中遇难。他进而得知,当时车上的数人全部遇难,并且多是燃烧致死。 听着人们的议论、叹息,他意识到,汽车已经走进家庭,然而车祸也成为人们头疼的问题。何不发明一项产品,来加大汽车的安全性?搞了8年发明的他,突然闪出这样一个灵感。 当即,他飞奔回家,上网查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确实吓他一大跳:自汽车问世以来,全球已有4000万人死于车祸。他顿时觉得肩上的担子有千斤重! 当晚他没有休息,他查了很多资料,发现除了安全气囊外,国内外还没有更好的装置来增加汽车的安全性。第二天,他在家中呆了整整一天。学机械出身的他,决定从机械入手,寻找发明原理。车祸都是因撞击产生破坏和伤害,何不将这种伤害力转换成逃离的力量?经过苦苦思索,第二天晚上,他终于选定了以力借力的发明原理。 据王老师介绍,目前汽车常用的安全装置气囊,有其固有的缺陷。而他的发明刚好克服了安全气囊的三大软肋。 首先,应用气囊装置的汽车,只有在发生正面撞击时才能起作用,否则气囊无法打开。第二,在车子被撞变形的情况下,即使气囊打开了,车里的人也不容易逃出来。第三,气囊装置只有正副驾驶位才有,所以无法保护后座人员。于是针对气囊装置的缺陷,他构思了这种新的“汽车安全逃离装置”。 一个月后,他的这种发明基本成形。 教材分析: 《金蝉脱壳》这课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吸引着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动物的世界,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从而萌生出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金蝉脱壳的文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震撼!文本的脉络很清晰,整个脱壳过程可以分为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脱壳时,蝉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 头 脚 尾,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作者又详写的变化最大的是翅膀和颜色。教学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金蝉是怎样脱壳”的这一条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脑中清楚地映出没有脱壳的蝉是什么样子――“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没着柿子树往上爬。”然后重点感知蝉是怎样脱壳的,感受脱壳的顺序。脱壳后的蝉又是什么样子。通过抓住具体的描写,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蝉脱壳过程的神奇.在让学生了解感知了蝉虫脱壳的情景过程时,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观察习作方法和观察品质,激发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情分析: 初秋季节蝉的叫声仍不绝于耳,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鸣叫实在是司空见惯,但极少有同学对“金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仔细观察,教学时教师要通过探究研读、观看画面、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文本,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在深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跳出文本,学会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明白“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是课文重点段的浓缩,与下文形成对应关系。通过抓重点句“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把握重点段的学习。 4.通过对重点段的学习,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每一过程的特点。 5.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 6.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诵。 7.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 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 4、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记得?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原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呢,哈哈,没想到那只蝉竟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你会发现蝉何止是有吸引力!板书课题 2、读题 谁能把读题目念准确?(提醒:“壳 ”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课题中读qia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e。) 咱们这个课题其实也是一个成语,你在哪里曾用过或者见过这个成语?(《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它一般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今天我将和大家一同观察大自然的中的金蝉脱壳,相信你不仅仅会被吸引,更重要地你会金蝉脱壳的过程所震撼!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要读通读顺每一个句子 2、有这样三段比较难读,谁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抽查?(师选择345重点段进行抽查。这些段落生字多,句子长) 3、同学们,哪几自然段讲的《金蝉脱壳》的过程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1、2自然段 1、那么课文作者用了2个词概括了金蝉脱壳过程的特点,默读课文,画出这两个词。 神奇有趣”、“奇特动人”。(板书) 2、指名读词语,读了这两个词你想到哪些词语?(生动、震撼、奇怪、不可思议……) 什么让我们感到如此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3、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期待、迫不及待……) 是啊,所以当叔叔告诉我每当(出示)引读——“夜幕降临……新装。” 4、对于爱捉蝉的我来说,我多么期待,急切地想揭开金蝉 秘密呀!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决心)把你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我决心……秘密。” 就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在这份迫不及待中寻找合适的时间和机会吧。 (四)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这课有8个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因此你想提醒同学注意?(搜)哪个字的间架结构比较难掌握需要老师给你示范?(椒、趴) 2、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范写,学生仿写并完成习字册。 3、课后阅读关于蝉的资料信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段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 3.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颂。 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学习中学会默读,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谈自己感受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直奔中心 1、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小作者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秘密。(出示填空)因为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 事啊!(抓住“多么”“神奇”“!”)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心情。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奇特的秘密的!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3、.交流:幻灯出示句式:课文先写了,接着写了 ,最后写。 板书: 脱壳前(3) 脱壳中(4) 脱壳后(5) 4、在一个雨后的傍晚,作者终于发现了—— 引读:突然,“我”发现了一只()的蝉虫……不动了。(幻灯出示) 我之所以知道那是一只要脱壳的蝉,因为,叔叔曾经告诉我:“夜幕……新装。”(这里前后照应)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小作者可是等待着时机,目光搜索着树干,轻手轻脚的爬树,躲在枝丫后面,聚精会神盯着,阅读这些词句中你想到什么?(观察的重要,作者急切的心里) 二、抓“奇特”,感受“脱壳中、脱壳后”。 板块一:感受“脱壳中” 过渡:孩子们,此刻,你们的目光在哪里?让我们跟随小作者一起紧紧地盯住那只蝉虫,可千万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精彩的脱壳的细节哦,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先感受一下。 1.蝉在脱壳时,肯定不是整个一下子从壳中蹦出来,他身体的各部位得一样一样出来,那么你发现各部分出来的顺序了吗?(看谁看书最仔细)指名说。 板书:背——头——脚——尾 2.想一想,如果小作者把各部分出壳的次序打乱了写,好不好?为什么? 交流:这样是按照蝉各部位出来的先后顺序写的,遵循了事物发张的客观规律。让人看了清楚明白。所以说,小作者写得有顺序!板书:有顺序。再把这部分好好读一下,把这个脱壳的顺序与过程清晰地映在自己的脑中。 3.小作者观察十分仔细,各部位出壳的描写是各不相同,妙趣横生,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找一找,圈一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体会!学生交流预设: A.“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眼睛的特点。感觉这个蝉很可爱。生动的形象源自对蝉的喜爱之情。可见,小作者又是带着感情来写的。板书有感情 B.“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观察十分仔细,把蝉每一个动作写得准确到位。而且重点写了蝉尾出壳的情景。板书有祥略 板书:有详略。 4.这样文字让人读起来感觉非常生动非常逼真,即使没有亲眼见到也能把整个过程在自己的头脑里呈现出来。就像在脑海里放着电影一样。 (指导朗读:读到各个部位的字时有意错开,读得饱满一些,重点抓住“抽搐、裂开、钻、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动词,读出喜爱的感情来。) 5.我们都没有看到过这奇特的过程,老师请大家欣赏一下这有趣的过程,课件出示,生看动画脱壳时的过程。 6.积累背诵:这么有趣的过程,请大家把这个清晰画面记在脑中吧。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记下来。(自由练习背诵、引背、指名背) 7.现在我们应该很清晰地感知了蝉是怎样露出背,钻出头,伸出脚,以及最后又抽出尾的。 这是一个复杂的蜕变过程,可是蝉却把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完成的——自然协调。完成这一系列动作,蝉要消耗很多体力,有一个词叫“涅槃”说得就是这个意思。一起去读“涅槃”。(板书)所以脱壳的蝉儿(引读):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板块二:感受“脱壳后” 脱壳后的情景又是如何奇特动人呢? 1.清大家自由读第5自然段,同桌同学合作完成表格:金蝉脱壳后,各部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部位 变化 2.指名代表全班交流。这时的蝉翅膀在变—— 颜色也在变——(根据表格内容总结)人的长大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树的成长也要三年五载,可是蝉脱壳后的翅膀的长大,颜色的变化都是在瞬间完成的,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瞬间,我不禁赞叹到——(引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这个奇特里有什么?(神奇,特别,不可思议,令人激动)这个动人里有什么?(感动,震撼!)把你们所有的情感融入一句话——金蝉脱壳,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金蝉脱壳——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引读) 3.同学们让我们再来仔细地看看这充满神奇色彩,奇特无比的蝉吧,它是那样(引读)——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透明发亮,闪着金光! 4.至此,整个金蝉脱壳的过程就完美的结束了,而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是无比深刻的。 板块三:抓“观察”,进行学法指导 1.师总结,回顾重点内容。(顺序及蝉尾出壳) 2.师: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勤于动手的习惯、一颗对大自然热爱的心)教师总结板书:善于观察 勤于记录 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 幻灯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出示这个单元的关于观察的三句名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来。——伽利略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苏霍母林斯基 齐读,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4.大诗人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而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多留心观察,只有留心观察了你才能发现和探索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奥秘。那么怎样观察呢? (1)观察要有顺序 (2)观察时要有感情 (3)观察时有详略(4)还要勤动笔多记录 四、拓展延伸,尝试练笔 1.每个夏天,我们都听到蝉在树上欢快地唱歌,可是金蝉脱壳的情景,我们却很难看到,今天我们有幸跟随小作者,透过他真实而富于感情的文字,领略了大自然给的神奇动人。其实,只要我们用心用眼善于“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情景,譬如:母鸡下蛋、蝌蚪变青蛙……下面就让我们选择一个自己看见过的,写一个情景片段!要向文中的小作者学习写法,做到有顺序、有感情、有详略。 2.完成情景片段地描写。附:板书设计 金蝉脱壳 (涅槃) 善于观察 勤于记录 脱壳前 脱壳中 有顺序 有感情 有详略 多记录 脱壳后 神奇有趣 奇特动人 1、“课前早知道”,一学生讲解。 2、导入: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蝉、壳”,齐读课题。 3、谁能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哪个词语概括了作者对金蝉脱壳这一现象的认识和感叹? 神奇有趣、奇特动人。正如文中所说每当“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板书) 5、辨别蝉虫和蝉儿。出示图片:同学们,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虫?(美丽、可爱……) 那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形容它的?课件: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 你能读出蝉虫的美丽、可爱吗?指名读。 同学们再看,这又是什么?(蝉儿)你能找出书中描写它外形的句子吗? 课件显示:它是那样的五彩缤纷,好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 蝉儿又给你什么印象?(美)一起读,读出蝉儿的美。 6、可爱的蝉虫是怎样蜕变成美丽的蝉儿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看一看第四自然段,找一找,金蝉脱壳分为几个环节?指名说。板书:背—头—脚—尾 能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吗?比如说: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指名说。看来用上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语,我们的语言就显得有条理多了,这就是语文的魅力。 7、金蝉脱壳的过程很少有人亲眼见过,作者把这个过程写出来,而让看的人觉得这是一件神奇有趣的事,可不容易。让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第四自然段,这次请同学们细细的品读,想一想,在金蝉脱壳这几个环节中,你认为哪一个环节最神奇有趣,找出有关句子,画出具体的词,体会体会,把你的感受在旁边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我真佩服你,能抓住几个动词来体会? 想象一下蝉儿在脱去蝉尾的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大家也来放声读一读。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观察仔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有了观察才有了细致的描写;我们人做这些动作可能轻而易举,可是小小的蝉儿想脱去它最难脱的蝉尾,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啊!)谁能把这一段语气读出来?指名读。 此时的蝉儿多么像一个运动员啊,它的动作一气呵成,一起读。 精准的动词让我们如亲眼目睹了蝉尾脱壳的情景。除了动词还有那些好的词语? 敏捷—多机灵啊。又白又嫩—婴儿皮肤、生动。使劲,忍受痛苦—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啊。 有了精准的动词,再加上一些修饰词语,蝉尾出壳的情景就栩栩如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谁来展示一下朗读蝉尾出壳的情景?蝉儿多像一个舞蹈家呀。谁还想来?蝉 儿多像一位魔法师呀。好的语言应该背一背,来试一试。教师提示。美的语言就应该记在脑子里,厚积才能薄发啊!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也特别喜欢蝉尾出壳的情景,在《昆虫记》这本书中,他这样细致的描绘到:男生读蓝色的部分,女生读红色的部分。 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是啊,蝉尾出壳就是一门艺术,一种展示,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情景啊! 8、还有哪一个环节你觉得神奇有趣呢?背部颜色、头部。 9、播放视频,教师朗读。六只脚出来了„„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你瞧,它用尽全身的力气一挺腰,再挺腰„„好累啊!先休息一会。好了,继续努力。准备好,用力将全部的血液,灌进翅膀„„ 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 10、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呢,谁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你觉得蝉儿脱掉旧衣后发生了那些奇迹般的变化? 出示图片:蝉儿的翅膀由小变大,蝉儿身上的颜色由浅变深,就连翅膀上也出现了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看看蝉儿的翅膀怎么样?(精巧、透明)蝉儿的翅膀薄的就像纸一样,有一个词叫什么?(薄如蝉翼)蝉翼是什么意思? 师生一起读。刚出壳的蝉儿,身上出现了奇迹般的变化„„.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板书) 11、看着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个动人是怦然心动,它和我的思想、我的感情一起融入了我的所见所闻中,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会打动人的心灵。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三十六计) 2012年10月至12月,李某等7名女工先后进入南昌市某服装贸易公司工作,但公司并未依法与每一位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手续。 进入服装贸易公司后,7名女工按照公司的排班以及工作制度上班,并有考勤记录。2014年7月,该公司以7名女工不执行公司的排班安排、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为由,告知她们解除劳动关系。7名女工不服,随即向南昌市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 经南昌市仲裁委仲裁、南昌市西湖区法院和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决该贸易公司赔偿7名女工两倍工资差额,加上经济补偿金等共计99000余元。 判决生效后,该服装贸易公司一直不履行判决书所确定的义务,无奈之下,7名女工只好向南昌市西湖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南昌市西湖区法院法官江恒亮了解案情后,立即对该服装贸易公司的银行账尸、房产、车辆以及工商登记信息和营业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发现该公司已在不久前将办公场所搬空、银行账户的存款取出,并将在本市几个大型商场的销售代理撤出。 同时,面对法院发出的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和承办法官打来的电话以及发出的短信,该服装公司的法人代表刘某一概置之不理,只是委托一位没有代理权限的公司“前员工”作一些简单的回应,并表示公司已无可供执行的财产。 面对狡诈的“老赖”刘某,执行难道就这样放弃吗? 经过几次蹲守,承办法官几经周折之后终于查到了该服装贸易公司新的“办公地点”。在法警与7名当事人的协助下还找到了刘某,并将刘某带回法院进行调查询问。 原来,代替该公司进驻商场的新公司由刘某的朋友杨某开设,开设这家新公司目的就是用于帮助刘某“金蝉脱壳”,“巧妙”地规避执行。 虽然新公司负责人杨某坚称与刘某以及原来的服装贸易公司无关,但法官敏锐地发现新公司仓库内的存货与原贸易公司所销售的货物极其相似,货单上还有明显的涂改痕迹,由此断定,刘某一定还在这里工作。 随着“咣当”一声,外婆锻炼回来了。外婆高兴地说“我给你一个惊喜,”我百思不得其解,外婆原来给我带来了一个刚刚脱壳的知了,还有一个还没脱壳的知了。 我刚开始看那只脱了壳的知了翅膀断了,外婆说它是从树上摔下来的,它的翅膀摔残疾了。那个没脱壳的我还以为它只是个壳来,后来我才知道那个知了原来是个还没脱壳的知了。 我一直观察着那个没脱壳的知了,它像死了一般,一动不动。外婆说给它洒点水,吹点风它就能“破壳“了。外婆给它往身上洒了一点水,它就“嗡嗡”“嗡嗡”“嗡嗡”的在我手上颤动起来,它仿佛也在努力的想从壳里出来。仿佛在里面说:“我要出来!我要出来!我要出来!” 终于,在知了的不断努力下和我给它的不断鼓励下,它终于出来了。 那天,天公作美,万里无云。我戴好太阳帽,拿好工具,准备进行一次有趣的探索。我来到一棵树下,发现树根旁边有一个蝉壳,就立刻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起来,并把发现的情况写在资料本上,然后把它装进一个别致的小盒子。我刚想转身离开,竟发现这棵树下有几个小洞,心想:这一定是蝉的住宅。我仔细一看,不禁欣喜若狂,原来有一只正想脱壳的蝉,我便蹲在地上目不转睛地观察起来。 大约过了10来分钟,那只蝉开始动起来,它使劲地挣扎着,好似要挣脱外壳的禁锢,大约又过了10来分钟,壳上竟然出现了一条越来越红的裂缝。这时,蝉一动不动,它似乎在积蓄着更大的力量,转眼间,裂缝越来越大,蝉的眼睛红了,两片绿色湿润的翅膀,用尽力气往外伸……我一连看了一个多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这时,翅膀好像征得了壳的同意,“啪”的一声,整个幼蝉破壳而出:它的外形呈正方形,头大,眼小,尾尖,整个身子呈绿黑色。这只幼蝉在壳上停了许久,大概是怜惜自己的壳吧。过了一会儿,它才弃壳而去,开始了新的生命旅程。 一、说教法 我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阅读,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感受深刻之处,谈谈感受,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想象的潜力和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金蝉脱壳》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是第一、第二自然段,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段是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很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第三自然段)、脱壳中(第四自然段)、脱壳后(第五自然段)。 脱壳前是蝉自己爬上树,找一个皮裂口处,停着不动准备脱壳。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露)——头(钻)——脚(出)——尾(抽),整个劝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色彩。第三段是第七自然段,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本课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十分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同时又易于学生的迁移运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状况、编者的意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说教材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有必须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并能初步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3、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透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5、透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 透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重点: 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搞笑、奇特动人。 2、掌握小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在注重老师主导地位作用的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尽可能透过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思考和感悟,透过“读—感知—观(课件)—读—体悟”的过程,让他们畅所欲言,为他们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初步感受小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借助课件,加深体会,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从而对课文资料产生真切感。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透过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再现的捕蝉场面。 2、然后由问题:你们明白它是怎样脱壳的? 3、板书:金蝉脱壳 4、过渡:这天我们一齐来看看小作者是怎样揭开金蝉脱壳这个秘密的? 二、正确朗读文本,初步感知文本 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蝉是什么样貌的,它是怎样脱壳的呢?”默读文本,边读边感知, 感知课文资料。 2、透过同学阅读课文,对蝉的样貌,以及是怎样脱壳的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 3、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A、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并句子,结合课文理解生字词。 B、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划出来。 4、教师巡视,检查学生阅读状况和预习状况。 三、理清文本结构,感知文本资料 1、找出文中描述蝉壳的句子,读一读。 2、交流:看着蝉壳作者有哪些想法? 3、与生简要交流,帮忙学生理清课文的资料结构。 四、指导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根据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仔细读字,体会生字的间架结构;有重点、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习字。 第二课时 一、直接引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读出形象来。 2、指题设疑,齐读课文第一段。 主要指导学生感知蝉壳的形态和叔叔们告诉我蝉脱壳的过程 3、学生简要说说段意。 4、过渡: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小作者怎样做? 二、整体感知文本,体悟写法 一)感悟金蝉脱壳的过程 1、先提出问题“金蝉刚爬上树的蝉是什么样貌的?和这金蝉是怎样从坚硬的壳里慢慢爬出来的”让学生透过朗读课文并快速找到课文描述这情景的小节,初步感知金蝉脱壳的过程。 2、学生要求学生再默默地把第四自然段读一遍,再次感受金蝉脱壳的过程,脑中构成清晰的情景。 3、再读一下这一自然段,感受它的脱壳顺序。 4、交流,让学生说一下或按书读一下。 5、板书:背→头→脚→尾(观看课件,真实感受金蝉脱壳的过程) 6、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7、要求学生感觉在这个脱壳的过程中,哪个部位的出来最搞笑,并形象地把这个部位脱壳过程叙述出来。 8、指导学生体悟写法;讨论:为什么我们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今后我们应如何写习作呢?(在这自然段的教学中,我主要透过多读和蝉脱壳的动词及课件展示来,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体会)。 9、引导学生感觉这个脱壳的过程怎样?强调这一过程是奇特的,揭示大自然的无限奥妙。 二)感悟金蝉脱壳的奇特 1、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带问自读第五自然段感知“金蝉脱壳的奇特”。 A、刚出壳的蝉是白色的,翅膀也很小,它是怎样转成能飞的蝉的呢? 找出有关语句再读。 B、它的色彩变化也是十分的多与快。自由再读,体会色彩的变化之快(重点透过:翅膀、色彩、触角等奇迹般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金蝉脱壳的神奇。) 2、应对这样一个魔术的过程,作者发出怎样的感叹!(过渡到第六自然段的学习) 3、小组指派代表说说段意 三)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奇特无比的蝉吧!它是那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透过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第七自然段,感受蝉儿和蝉壳的美同时,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和文中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升华,探究自然 总结课文资料,由学生根据收集有关蝉的资料说说蝉的奇特,让同学们感觉到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最后激励同学们好好学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热爱自然,勇于探索自然奥秘。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背诵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潜力。 2、完成该课教辅练习册的资料,主要掌握学生理解课文的状况和学习的反馈信息。 3、习作是对课文写作特点的迁移和拓展,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五、板书设计 金蝉脱壳 过程——我 脱壳前:肥肥的通体发着金黄色的亮光决心 脱壳时:背(露)——头(钻)——脚(出)——尾(抽)细心 脱壳后:翅膀(由小变大)—色彩(由浅变深)—触角(光环)耐心 我以金蝉脱壳的前、时、后及作者的情感活动来设计,一目了然,简明扼要。同时又是课文重点和难点的提炼。 《金蝉脱壳》说课稿2 《金蝉脱壳》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用不同的文学体裁向我们描绘了蕴藏着无穷奥秘的大自然。本文写得也是极其生动的,作者把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写出来了,很是吸引人。 本文详细描写了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记叙脉络清楚,描写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我们这堂课是《金蝉脱壳》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学生已经读通了课文,理清了文章脉络,知道金蝉脱壳是按照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的顺序描述的。 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3.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将其运用到生活和写作中去。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一、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那么如何将这些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 二、说教法与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紧扣“神奇有趣奇特动人”,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圈圈画画,进一步研读课文,思考释疑,逐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整个过程,学生的朗读训练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始终。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有目的地指引学生咀嚼、感悟、品味文本过程中,使学生文本、学生与与作者进行心灵碰撞,从而实现语言的内化和表达,并且感受到生命的美。 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教学流程:第一板块:贴近文本,激趣导入。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眼,在读出《金蝉脱壳》这一课题点奇妙之后,提领“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两句感叹句,调动学生探索和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过两张幻灯片)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积累内化在细细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进入第二板块——精读课文,积累内化。紧扣“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这一中心,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到脱壳前的部分。这一部分,我采用了自由朗读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圈点的方法,划出描写金蝉脱壳前有什么奇特动人之处,出示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理解“金蝉”名称的来历。指导朗读,采用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让画面鲜活起来。这里,我们还进行了作者细致观察的渗透,为下文的学法指导做铺垫。金蝉脱壳时的情景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离不开充分的朗读。为了体现朗读的层次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整体性。在每次读之前,我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次,是默读默读,理清金蝉脱壳的顺序。第二次,自由朗读,要求学生圈画出最让他感到金蝉脱壳时奇特动人的词语,用心体会,小组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情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阅读感受,他们觉得哪个部分有趣就交流哪个部分。有目的地搭建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平台,牢牢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渗透学法的指导。点PPT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我们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积极引导、善于捕捉住这些生成,及时给予指导或者鼓励。对于蝉脱壳后奇迹般的变化,我围绕问题“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让你感到惊奇?”展开教学。学生在自由读基础上,寻求到答案。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奇迹般的变化”,领悟神奇动人。 第三,诗意诵读,情感升华神奇的金蝉脱壳的过程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这是任何美丽的语言所无法替代的。播放课件,背景音乐:每个夏夜,都会有蝉虫从土里面爬出来,这个洞,就是它爬出来时留下的生命痕迹。如果蝉有神经,应该也会有蜕变的阵痛吧?或许这种阵痛是避免不了的。你瞧,它用尽全身的力气一挺腰,再挺腰……好累啊!先休息一会。好了,继续努力。准备好,用力将全部的血液,灌进翅膀……当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亮起,经历了五次蜕变的它已经爬上高处,准备起飞!想来,它是快乐的!为了这一季的飞翔,它在土壤里度过了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的漫长的黑夜!学生谈感受,金蝉脱壳创造了奇迹,这是生命的超越。学生情感自然得到升华。板书生命赞歌这样的设计旨在用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华美在于不畏苦难、勇往直前。生命的成长过程神奇而美妙,如诗如画,光辉灿烂。 课文学完了,但是教学的任务没有结束,我们的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到课本中的知识,更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良好素养。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我”细细观察的词句进行通读,领悟没有“我”的细致观察,金蝉脱壳的过程就不会如此神奇动人。在这个过程中,送给同学们一些名人名言,明确观察的重要意义。(名言出自本单元练习)告诉学生生活当中也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学习了别人从观察中获得真知之后,本次作业继续为培养观察精神服务,完成一篇观察日记,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金蝉脱壳》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金蝉脱壳》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本课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同时又易于学生的迁移运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者的意图我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交流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法 我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阅读,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感受深刻之处,谈谈感受,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的能力和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在注重老师主导地位作用的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尽可能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思考和感悟,通过“读—感知—观(课件)—读—体悟”的过程,让他们畅所欲言,为他们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初步感受小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借助课件,加深体会,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从而对课文内容产生真切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读出形象来。 2、指题设疑,齐读课文第一段。主要指导学生感知蝉壳的形态和叔叔们告诉我蝉脱壳的过程 3、学生简要说说段意。 4、过渡: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小作者怎么做? 二)、整体感知文本,体悟写法 1)感悟金蝉脱壳的过程 1、先提出问题“金蝉刚爬上树的蝉是什么样子的?和这金蝉是怎样从坚硬的壳里慢慢爬出来的”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并快速找到课文描写这情景的小节,初步感知金蝉脱壳的过程。 2、学生要求学生再默默地把第四自然段读一遍,再次感受金蝉脱壳的过程,脑中形成清晰的情景。 3、再读一下这一自然段,感受它的脱壳顺序。 4、交流,让学生说一下或按书读一下。 5、板书:背→头→脚→尾(观看课件,真实感受金蝉脱壳的过程) 6、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7、要求学生感觉在这个脱壳的过程中,哪个部位的出来最有趣,并形象地把这个部位脱壳过程叙述出来。 8、引导学生感觉这个脱壳的过程怎样?强调这一过程是奇特的,揭示大自然的无限奥妙。 9、指导学生体悟写法;讨论:为什么我们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今后我们应如何写习作呢?(在这自然段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多读和蝉脱壳的动词及课件展示来,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体会)。 2)感悟金蝉脱壳的奇特 1、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带问自读第五自然段感知“金蝉脱壳的奇特”。 A、刚出壳的蝉是白色的,翅膀也很小,它是怎样变成能飞的蝉的呢?找出有关语句再读。 B、它的颜色变化也是非常的多与快。自由再读,体会颜色的变化之快(重点通过:翅膀、颜色、触角等奇迹般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金蝉脱壳的神奇。) 2、面对这样一个魔术的过程,作者发出怎样的感叹!(过渡到第六自然段的学习)。 3、小组指派代表说说段意 3)学习第三段“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奇特无比的蝉吧!它是那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通过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第七自然段,感受蝉儿和蝉壳的美同时,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和文中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 三)、拓展升华,探究自然 引导收集有关蝉的资料说说蝉的奇特,让同学们觉到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最后激励同学们好好学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热爱自然,勇于探索自然奥秘。 四)、总结 金蝉脱壳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人们常用它来比喻用计逃脱 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计,也是它的引申义。 五)、作业 制作动物明星卡:对你喜爱的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 五、说板书 奇有趣脱壳前有顺序奇特动人脱壳中背→头→脚→尾留心观察脱壳后翅膀身上有重点(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条理清晰,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 《金蝉脱壳》说课稿4 《金蝉脱壳》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用不同的文学体裁向我们描绘了蕴藏着无穷奥秘的大自然。本文写得也是极其生动的,作者把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写出来了,很是吸引人。本文详细描写了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记叙脉络清楚,描写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 我们这堂课是《金蝉脱壳》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学生已经读通了课文,理清了文章脉络,知道金蝉脱壳是按照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的顺序描述的。 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3. 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将其运用到生活和写作中去。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为: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那么如何将这些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 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紧扣“神奇有趣奇特动人”,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圈圈画画,进一步研读课文,思考释疑,逐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整个过程,学生的朗读训练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始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有目的地指引学生咀嚼、感悟、品味文本过程中,使学生文本、学生与与作者进行心灵碰撞,从而实现语言的内化和表达,并且感受到生命的美。 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贴近文本,激趣导入。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眼,在读出《金蝉脱壳》这一课题点奇妙之后,提领“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两句感叹句,调动学生探索和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过两张幻灯片)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积累内化 在细细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进入第二板块——精读课文,积累内化。 紧扣“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这一中心,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到脱壳前的部分。这一部分,我采用了自由朗读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圈点的方法,划出描写金蝉脱壳前有什么奇特动人之处,出示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理解“金蝉”名称的来历。指导朗读,采用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让画面鲜活起来。这里,我们还进行了作者细致观察的渗透,为下文的学法指导做铺垫。 金蝉脱壳时的情景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离不开充分的朗读。为了体现朗读的层次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整体性。在每次读之前,我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次,是默读默读,理清金蝉脱壳的顺序。第二次,自由朗读,要求学生圈画出最让他感到金蝉脱壳时奇特动人的词语,用心体会,小组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情感。 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阅读感受,他们觉得哪个部分有趣就交流哪个部分。有目的地搭建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平台,牢牢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渗透学法的指导。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我们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积极引导、善于捕捉住这些生成,及时给予指导或者鼓励。 对于蝉脱壳后奇迹般的变化,我围绕问题“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让你感到惊奇?”展开教学。学生在自由读基础上,寻求到答案。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奇迹般的变化”,领悟神奇动人。 第三,诗意诵读,情感升华 神奇的金蝉脱壳的过程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这是任何美丽的语言所无法替代的。 播放课件,背景音乐: 每个夏夜,都会有蝉虫从土里面爬出来, 这个洞,就是它爬出来时留下的生命痕迹。 如果蝉有神经,应该也会有蜕变的阵痛吧? 或许这种阵痛是避免不了的。 你瞧,它用尽全身的力气 一挺腰,再挺腰…… 好累啊!先休息一会。 好了,继续努力。 准备好,用力将全部的血液,灌进翅膀…… 当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亮起,经历了五次蜕变的它已经爬上高处,准备起飞! 想来,它是快乐的! 为了这一季的飞翔,它在土壤里度过了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的漫长的黑夜! 学生谈感受,金蝉脱壳创造了奇迹,这是生命的超越。学生情感自然得到升华。板书生命赞歌 这样的设计旨在用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华美在于不畏苦难、勇往直前。生命的成长过程神奇而美妙,如诗如画,光辉灿烂。 课文学完了,但是教学的任务没有结束,我们的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到课本中的知识,更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良好素养。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我”细细观察的词句进行通读,领悟没有“我”的细致观察,金蝉脱壳的过程就不会如此神奇动人。 在这个过程中,送给同学们一些名人名言,明确观察的重要意义。(名言出自本单元练习)告诉学生生活当中也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学习了别人从观察中获得真知之后,本次作业继续为培养观察精神服务,完成一篇观察日记,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金蝉脱壳》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金蝉脱壳》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第 一、第二自然段,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部分是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很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第三自然段)、脱壳时(第四自然段)、脱壳后(第五自然段)。脱壳前是蝉自己爬上树,找一个皮裂口处,停着不动准备脱壳。 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头——脚——尾,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第三部分是第七自然段,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本课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同时又易于学生的迁移运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者的意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朗读理解能力,也掌握了网络技术的基本操作。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紧扣文本,充分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中的学习资源,通过“初读、自读、精读、美读、欣赏”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结合网站友好的交互界面自主浏览相关资源,引发思考,拓展语言文字的训练,并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感悟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此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设计,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阅读,进一步了解金蝉脱壳的相关资料”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力求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教材的人文内涵,促使他们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自主、生动地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四、教学策略 1、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蝉的一些特点。 2、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来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把学生引入情境。 3、教学中可以从蝉入手,按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励学生把学习到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 4、全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 5、要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反思】 《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揭示课题《金蝉脱壳》后一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词吗?你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学生们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于是我就借机给学生讲了一个“三十六计”中“金蝉脱壳”的故事,果然孩子们的视线都被我吸引住了,我就趁热打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问:你们想知道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吗?回答是当然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二、注重感悟,注重自主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构建的过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叙述了“金蝉脱壳”时的情景。教学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那奇特动人的情景,通过找句子、画词语、读文字、填表格、作复述等多种形式,具体感悟课文内容。特别是蝉尾脱壳的情景,学生相应找出了“抖动”、“伸着”、“仰”、“扑”、“抓”、“抽”这些动词,并能试着模仿蝉儿的这些动作,使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三、内外结合,迁移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在课文教完后,我这样问:蝉,对于我们应该并不陌生,但“金蝉脱壳”的情形就鲜为人知了。作者为什么能发现并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金蝉脱壳”的情景呢?通读全文学生不难发现是因为作者善于观察,喜欢探究。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秘密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种小动物,重点观察它的动作,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在这时提出写作要求,学生欣然接受。总之,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金蝉脱壳》说课稿6 各位老师: 中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金蝉脱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 说教材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金蝉脱壳》,描绘大自然的美妙景象,展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与奥秘。本课的语言细致入微,准确形象,对蝉脱壳的过程描写得惟妙惟肖、生动有趣,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文本的脉络清晰,整个脱壳过程可以分为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教学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金蝉是怎样脱壳”的这一条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脑中清楚地映出没有脱壳的蝉是什么样子,然后重点感知蝉是怎样脱壳的,感受脱壳的顺序。脱壳后的蝉又是什么样子。在让学生了解感知了蝉虫脱壳的情景过程时,还要典型性、适当地体会作者的观察习作方法,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说目标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将其运用到生活和写作中去。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根据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制定,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课文图片,理解课文内容。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比较金蝉脱壳前后蝉的不同特征,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来进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并通过视频的播放为学生还原金蝉脱壳的全过程。 说过程 遵循语文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我制定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 通过让学生回忆刚学过的清代诗人袁枚《所见》这首诗,引导学生去发现令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蝉!通过揭示课题,让学生读准多音字qiao,并适时补充成语,在《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中,它一般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做好与先前学过内容的衔接,从而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本课堂中来。 二、精读课文,积累内化 在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后,我提出问题:“作者围绕《金蝉脱壳》到底写了些什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这样,学生轻松地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结构紧扣“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这一中心,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到脱壳前的部分。这一部分,我采用了自由朗读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圈点的方法,划出描写金蝉脱壳前有什么奇特动人之处,出示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理解“金蝉”名称的来历。指导朗读,采用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让画面鲜活起来。这里,我们还进行了作者细致观察的渗透,为下文的学法指导做铺垫。 金蝉脱壳时的情景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离不开充分的朗读。 在学习“脱壳中”,首先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理清金蝉各部分出壳的顺序(背——头——脚——尾)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体会到作者是按照蝉各部位出来的先后顺序写的,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让人看了文章对金蝉出壳的过程十分清楚明白。所以说,作者写得有顺序!那金蝉到底是如何脱壳的,此时我让学生去圈出金蝉脱壳的动作,。学生从“抖动着”、“伸着”“仰去”、“扑来”、“抓住”、“一抽”这些不同的动词中,同学感受到蝉在脱壳这一过程中的艰难与神奇,再现了蝉尾脱壳的奇特情景。这时候我再利用多媒体用图片展示金蝉脱壳的过程,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关于脱壳的全过程就更加鲜明,也更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去交流喜欢哪个部分出壳的描写,整理学生的回答后,适时总结,主要渗透如下的教学内容: 1、让学生了解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蝉的眼睛比作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让学生体会到用了修辞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也体会到生动的形象源自对蝉的喜爱之情。 2、作者把出壳的每个动作都写得准确到位,但重点描写了蝉尾出壳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写文章要有详有略。 对于蝉脱壳后奇迹般的变化,我围绕一张表格,金蝉脱壳后,各部位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与同桌相互交流,寻求到答案。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奇迹般的变化”,领悟金蝉脱壳的神奇动人。 三、升华情感,体验自然 在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一段后,我提出问题:作者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他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适时点拨,在金蝉脱壳的前面学生也是仔细地观察过金蝉,此时让学生联系课文第二自然段,“我轻手轻脚地爬上树,躲在一个枝丫后面,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时刻的到来。”让学生感受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和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探索大自然的的勇气。 四、抓住观察,渗透写作 在学完了金蝉出壳的过程我,我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内容:金蝉出壳的顺序及蝉尾出壳的情境,引导学生去交流,思考体会到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勤于动手的习惯、一颗对大自然热爱的心。 让学生自己去找出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然后出示这个单元的关于观察的三句名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来。——伽利略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苏霍母林斯基 全班齐读,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此时我再总结我们该怎么做好观察 (1)观察要有顺序 (2)观察时要有感情 (3)观察时有详略 (4)还要勤动笔多记录 五、拓展延伸,尝试练笔 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方法,做到读写结合所以我在这一环节安排了一个课外作业.观察一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则日记.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说板书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我的板书设计是: 7、金蝉脱壳 脱壳前 脱壳中背→头→脚→尾 脱壳后写作方法:有顺序 有感情有详略 《金蝉脱壳》说课稿7 一、说教材 《金蝉脱壳》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是第一、第二自然段,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段是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很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第三自然段)、脱壳中(第四自然段)、脱壳后(第五自然段)。脱壳前是蝉自己爬上树,找一个皮裂口处,停着不动准备脱壳。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露)——头(钻)——脚(出)——尾(抽),整个劝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第三段是第七自然段,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本课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同时又易于学生的迁移运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者的意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并能初步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2、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4、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5、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 难点: 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2、掌握小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法 我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阅读,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感受深刻之处,谈谈感受,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的能力和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说学法 :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在注重老师主导地位作用的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尽可能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思考和感悟,通过“读—感知—观(课件)—读—体悟”的过程,让他们畅所欲言,为他们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初步感受小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借助课件,加深体会,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从而对课文内容产生真切感。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再现的捕蝉场面。 2、然后由问题:你们知道它是怎样脱壳的? 3、板书:金蝉脱壳 4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作者是怎样揭开金蝉脱壳这个秘密的? 二、正确朗读文本,初步感知文本 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蝉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脱壳的呢?”默读文本,边读边感知,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同学阅读课文,对蝉的样子,以及是怎样脱壳的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 3、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a、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并句子,结合课文理解生字词。 b、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划出来。 4、教师巡视,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和预习情况。 三、理清文本结构,感知文本内容 1、找出文中描写蝉壳的句子,读一读。 2、交流:看着蝉壳作者有哪些想法? 3、与生简要交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内容结构。 四、指导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根据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仔细读字,体会生字的间架结构;有重点、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习字。 第二课时 一、直接引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读出形象来。 2、指题设疑,齐读课文第一段。 主要指导学生感知蝉壳的形态和叔叔们告诉我蝉脱壳的过程3、学生简要说说段意。 4、过渡: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小作者怎么做? 二、整体感知文本,体悟写法 一)感悟金蝉脱壳的过程 1、先提出问题“金蝉刚爬上树的蝉是什么样子的?和这金蝉是怎样从坚硬的壳里慢慢爬出来的”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并快速找到课文描写这情景的小节,初步感知金蝉脱壳的过程。 2、学生要求学生再默默地把第四自然段读一遍,再次感受金蝉脱壳的过程,脑中形成清晰的情景。 3、再读一下这一自然段,感受它的脱壳顺序。 4、交流,让学生说一下或按书读一下。 5、板书:背→头→脚→尾(观看课件,真实感受金蝉脱壳的过程)6、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7、要求学生感觉在这个脱壳的过程中,哪个部位的出来最有趣,并形象地把这个部位脱壳过程叙述出来。 8、引导学生感觉这个脱壳的过程怎样?强调这一过程是奇特的,揭示大自然的无限奥妙。 9、指导学生体悟写法;讨论:为什么我们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今后我们应如何写习作呢?(在这自然段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多读和蝉脱壳的动词及课件展示来,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体会)。 二)感悟金蝉脱壳的奇特 1、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带问自读第五自然段感知“金蝉脱壳的奇特”. a、刚出壳的蝉是白色的,翅膀也很小,它是怎样变成能飞的蝉的呢? 找出有关语句再读。 b、它的颜色变化也是非常的多与快。自由再读,体会颜色的变化之快(重点通过:翅膀、颜色、触角等奇迹般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金蝉脱壳的神奇。)2、面对这样一个魔术的过程,作者发出怎样的感叹!(过渡到第六自然段的学习)。 3、小组指派代表说说段意 三)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奇特无比的蝉吧!它是那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通过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第七自然段,感受蝉儿和蝉壳的美同时,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和文中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升华,探究自然 总结课文内容,由学生根据收集有关蝉的资料说说蝉的奇特,让同学们感觉到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最后激励同学们好好学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热爱自然,勇于探索自然奥秘。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背诵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完成该课教辅练习册的内容,主要掌握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的反馈信息。 3、习作是对课文写作特点的迁移和拓展,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五、板书设计 金蝉脱壳 过程 —————— 我 脱壳前:肥肥的 通体发着金黄色的亮光 决心脱壳时:背(露)——头(钻)——脚(出)——尾(抽) 细心脱壳后:翅膀(由小变大 )—颜色(由浅变深)—触角(光环)耐心我以金蝉脱壳的前、时、后及作者的情感活动来设计,一目了然,简明扼要。同时又是课文重点和难点的提炼。 《金蝉脱壳》说课稿8 一、说教材 《金蝉脱壳》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是第一、第二自然段,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段是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很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第三自然段)、脱壳中(第四自然段)、脱壳后(第五自然段)。脱壳前是蝉自己爬上树,找一个皮裂口处,停着不动准备脱壳。 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露)——头(钻)——脚(出)——尾(抽),整个劝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第三段是第七自然段,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本课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同时又易于学生的迁移运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者的意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背诵第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4、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 难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 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2、掌握小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说教法、学法 (一) 过程与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积极主动,我采取: 1、质疑问难法: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通过一定的质疑问难,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品读感悟法: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3、自读自悟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得好不如学的好,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是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及师生互动学习中,掌握“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法”后,进行练习说话。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知识与技能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尤其是情感真挚的文章,更应该有让学生倾吐内心情感的舞台。为此,我设计了“引读和回读”两个环节,意在通过学生的体验和理解内化人物的情感。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3、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自始至终,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阅读,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学生刚生入五年级,对于默读,谈感受的学习方法及表达自己的见解方面都不是特别的适应,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把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默读,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谈自己感受的学习方法。 以培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第二自段的教学,尤其是四、五两个生点自然段,要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感悟,想象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诵读。 《金蝉脱壳》说课稿9 《金蝉脱壳》这篇文章中,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清晰细腻地为我们呈现出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对金蝉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个不同时期金蝉的行为作了详细叙述,在对关键场面中动作的描述都各有特写,字里行间充分洋溢着作者对观察到金蝉脱壳过程的喜悦以及对大自然神奇的热爱与赞叹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能够积累一些生字词,了解到大自然中类似金蝉脱壳等现象的神奇,从中得到强烈的震撼,还能学习到作者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发:只有观察得认真细致,才能写好文章。 说目标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结构和教材资料的这种认识,结合着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中的10个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充分理解课文资料,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乐于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精神。 说重点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掌握金蝉脱壳的神奇过程以及在金蝉脱壳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 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乐于观察事物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精神。 说教法 本课作者观察金蝉脱壳过程认真细致,叙述详细生动,语言极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的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图片等教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用心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透过播放视频真实再现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变化,激发学生观察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从而到达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透过问题来启发学生进入对金蝉脱壳神奇过程的浓厚兴趣中,展开对本课的学习。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图片来进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并透过视频的播放为学生还原金蝉脱壳的全过程。 说学法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都见到过金蝉,却很少有学生见到过金蝉脱壳的过程,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思考自己以前见过的金蝉是什么样貌,在教师出示金蝉图片的时候,可采用:自由想象法:学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课文资料去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到底会是什么样貌的。 直接感知法:在此基础上,透过观看教师播放的金蝉脱壳的视频,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自己观察事物的兴趣并培养认真细致的精神。学生要用心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说过程 由于本篇课文是自读课文,因此我把这篇课文设置为一个课时。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借助多媒体等相关手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导入新课(2~3分钟) 复习上节课的基础上透过提出新问题来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既概括和复习了旧知识,又透过关于禅的谜语引出新知识,从而展开本课题的学习。这是教学过程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的导语是这样的:蝉歌唱十分的美,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也体会到只有认真细致才能看清楚自然界的神奇景象,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是十分十分多的,比如——金蝉脱壳,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金蝉吗?见过金蝉脱壳吗?金蝉脱壳的过程会是什么样貌呢?这天就让我们透过学习《金蝉脱壳》这篇文章一齐来了解一下。 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为学生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同时,大致理解生字词的写法和意思,把握课文大意(5分钟) 2.讲授新课(25分钟) 在学生掌握生字词并对课文又大致理解的基础上,出示金蝉脱壳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金蝉脱壳的情形。 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大致归纳出课文从“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个部分写金蝉脱壳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我开始讲授课文。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我突出重点,充分利用教具来为课堂的学习增加趣味性,透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 在完成对金蝉脱壳过程的.讲解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更加直观,我为学生播放金蝉脱壳全程的视频。 透过视频与教材的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能在回顾全文的基础上,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培养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我的板书设计是: 5.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不是很熟练,为了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课知识,我为学生布置了作业。我布置的作业是: 本课生字每个写一行并组词。 课下尝试着认真细致观察事物,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 脱壳前金蝉脱壳脱壳中背→头→脚→尾脱壳后翅膀→大色彩→深翅膀→斑纹触角→光环 《金蝉脱壳》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金蝉脱壳》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是第一、第二自然段,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段是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很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第三自然段)、脱壳中(第四自然段)、脱壳后(第五自然段)。脱壳前是蝉自己爬上树,找一个皮裂口处,停着不动准备脱壳。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头——脚——尾,整个劝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第三段是第七自然段,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本课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同时又易于学生的迁移运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者的意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中学会默读,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谈自己感受的学习方法。培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想象。 教学重点: 学生刚生入五年级,对于默读,谈感受的学习方法及表达自己的见解方面都不是特别的适应,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把教学重难点之一确定为教学目标中的过程方法目标。即:在学习中学会默读,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谈自己感受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第二自段的教学,尤其是四、五两个生点自然段,要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感悟,想象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诵读。 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的另一个重难点是: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说教法 我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阅读,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感受深刻之处,谈谈感受,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三、说学法 :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在注重老师主导地位作用的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学生是个体,是充满情感、充满灵性的人。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思考,畅所欲言,为他们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对课文内容产生真切感。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遵循语文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后则,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也是做好与上节课的衔接,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本课堂中来。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我让学生默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脱壳时、脱壳中、脱壳后),理清文章的顺序。 2、我根据教材的要求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让学生在默读课文时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再与同桌讨论讨论,让学生在读、画、说中感受,抓住金蝉脱壳时描写动作及颜色的词,引导学生读书、联想,想想此时的蝉虫像什么。 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预习,它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很重要的方法,所以,在前一天晚上我布置了预习任务,即课后第四题, 课上,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在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预习成果,而后在小组进行交流,谈感受,随后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的设计,给学生一个缓冲的空间,让个人收获融入集体,形成集体智慧,尤其是让学困生得到同伴的帮助,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倾听能力。 3、接着我导读:此时这只蝉虫是个天真的孩子,你看他正高兴地嬉戏呢!此时这只蝉虫是位运动员,你看他高难度的动作完成的潇洒、协调。此时这只蝉虫是位舞蹈家,它的舞姿轻盈优美。通过老师激情导读,学生边读边想象。 4、我朗读上述三句话,学生闭目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学生的想象力能力,感受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 5、金蝉脱壳前后的样子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自由读第3 、5自然段,再次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在全班交流时,我遵循读句子—————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步骤进行。以读贯穿始终。并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尤其重视学生在学读中读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对话。 在这一环节中,我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完成了课后习题的处理,一举两得。 在研读感悟的环节中,学生已感受到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作者精彩描述。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此时摘抄积累已水到渠成,同时也落实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多积累的目标训练。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我再一次仔细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默读最后一段。 2、指导朗读。 3、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安排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谈到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和学本课的写作方法仔细观察。有顺序,有耐心。善于观察。叙述时写清楚,有顺序等在谈收获的过程中,不过分追求统一标准,只要做到有理有拘就表示认可和赞同。 (四)总结课文 1、再次读文,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2、激发学生探索、观察事物的兴趣。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用大语文观关照生活,用语文的视角看生活,将校本资源与课本资源有机结合。把身边的例子带到学生的学习中,他们会觉得更加亲切,觉得学习观察、学习表达并不是难事,从而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特点准确生动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五)、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方法,做到读写结合所以我在这一环节安排了一个课外作业。观察一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则日记。目的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六)说教学板书 7、金蝉脱壳 脱壳前 脱壳中 背→头→脚→尾 脱壳后 翅膀→大 颜色→深 翅膀→斑纹 触角→光环 《金蝉脱壳》说课稿11 (一)说教材分析 《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自然的奥秘,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教育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写我观察金蝉脱壳的起因,第二部分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很奇特动人,第三部分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本课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生动。整个过程分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 (二)说教材目标 依据课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科教材的训练重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1)理解课文,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在学习中学会默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谈自己感受的学习方法。培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学生刚生入五年级,对于默读,谈感受的学习方法及表达自己的见解方面都不是特别的适应,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把教学重难点之一确定为教学目标中的过程方法目标。即:在学习中学会默读,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谈自己感受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的另一个重难点是: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四)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导读法,谈话法。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在课上引导学生交流,理解,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金蝉脱壳的神气,激发他们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在学法方面,尤其注意对学生预习方法,默读,理解课文中的读,画,谈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写文本对话的方法进行训练和指导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复习导入,整体把握;明确学习任务;深入研究,感悟体会;摘抄积累;总结课文体会写法;拓展延伸六个环节。 1、复习导入环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遵循语文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后则,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也是做好与上节课的衔接,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2、明确学习任务 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预习,它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很中要的方法,所以,在前一天晚上我布置了预习任务,即课后第四题,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在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阅读感受。 3深入研读,感悟体会环节。 课上,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在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预习成果,而后在小组进行交流,谈感受,随后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的设计,给学生一个缓冲的空间,让个人收获融入集体,形成集体智慧,尤其是让学困生得到同伴的帮助,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倾听能力。 在全班交流时,我遵循读句子—————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步骤进行。以读贯穿始终。并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尤其重视学生在学读中读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对话。 4、在这一环节中,我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完成了课后习题的处理,一举两得。 在研读感悟的环节中,学生已感受到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作者精彩描述。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此时摘抄积累已水到渠成,同时也落实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多积累的目标训练。 5、总结课文,体会写法环节 (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收获) 安排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谈到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和学本课的写作方法仔细观察。有顺序,有耐心。善于观察。叙述时写清楚,有顺序等在谈收获的过程中,不过分追求统一标准,只要做到有理有拘就表示认可和赞同。 6、拓展延伸环节 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方法,做到读写结合所以我在这一环节安排了一个课外作业。观察一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则日记。目的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金蝉脱壳》说课稿12 各位老师午后好: 这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金蝉脱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 说教材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金蝉脱壳》,描绘大自然的美妙景象,展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与奥秘。本课的语言细致入微,准确形象,对蝉脱壳的过程描述得惟妙惟肖、生动搞笑,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文本的脉络清晰,整个脱壳过程能够分为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教学时,我们能够紧紧抓住“金蝉是怎样脱壳”的这一条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脑中清楚地映出没有脱壳的蝉是什么样貌,然后重点感知蝉是怎样脱壳的,感受脱壳的顺序。脱壳后的蝉又是什么样貌。在让学生了解感知了蝉虫脱壳的情景过程时,还要典型性、适当地体会作者的观察习作方法,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说目标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理解课文资料,透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将其运用到生活和写作中去。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根据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制定,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课文图片,理解课文资料。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比较金蝉脱壳前后蝉的不同特征,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来进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并透过视频的播放为学生还原金蝉脱壳的全过程。 说过程 遵循语文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我制定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 透过让学生回忆刚学过的清代诗人袁枚《所见》这首诗,引导学生去发现令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正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蝉!透过揭示课题,让学生读准多音字qiao,并适时补充成语,在《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中,它一般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透过这种方式能够做好与先前学过资料的衔接,从而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本课堂中来。 二、精读课文,积累内化 在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后,我提出问题:“作者围绕《金蝉脱壳》到底写了些什么?”帮忙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这样,学生简单地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结构 紧扣“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这一中心,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到脱壳前的部分。这一部分,我采用了自由朗读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圈点的方法,划出描述金蝉脱壳前有什么奇特动人之处,出示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理解“金蝉”名称的来历。指导朗读,采用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让画面鲜活起来。那里,我们还进行了作者细致观察的渗透,为下文的学法指导做铺垫。 金蝉脱壳时的情景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离不开充分的朗读。 在学习“脱壳中”,首先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透过小组交流讨论。理清金蝉各部分出壳的顺序(背——头——脚——尾)让学生透过朗读和讨论体会到作者是按照蝉各部位出来的先后顺序写的,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让人看了文章对金蝉出壳的过程十分清楚明白。所以说,作者写得有顺序!那金蝉到底是如何脱壳的,此时我让学生去圈出金蝉脱壳的动作,。学生从“抖动着”、“伸着”“仰去”、“扑来”、“抓住”、“一抽”这些不同的动词中,同学感受到蝉在脱壳这一过程中的艰难与神奇,再现了蝉尾脱壳的奇特情景。这时候我再利用多媒体用图片展示金蝉脱壳的过程,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关于脱壳的全过程就更加鲜明,也更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资料。 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去交流喜欢哪个部分出壳的描述,整理学生的回答后,适时总结,主要渗透如下的教学资料: 1、让学生了解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蝉的眼睛比作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让学生体会到用了修辞能够为文章增色不少,也体会到生动的形象源自对蝉的喜爱之情。 2、作者把出壳的每个动作都写得准确到位,但重点描述了蝉尾出壳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写文章要有详有略。 对于蝉脱壳后奇迹般的变化,我围绕一张表格,金蝉脱壳后,各部位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与同桌相互交流,寻求到答案。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奇迹般的变化”,领悟金蝉脱壳的神奇动人。 三、升华情感,体验自然 在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一段后,我提出问题:作者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他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适时点拨,在金蝉脱壳的前面学生也是仔细地观察过金蝉,此时让学生联系课文第二自然段,“我轻手轻脚地爬上树,躲在一个枝丫后面,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时刻的到来。”让学生感受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和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探索大自然的的勇气。 四、抓住观察,渗透写作 在学完了金蝉出壳的过程我,我进行总结,回顾重点资料:金蝉出壳的顺序及蝉尾出壳的情境,引导学生去交流,思考体会到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述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勤于动手的习惯、一颗对大自然热爱的心。 让学生自己去找出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然后出示这个单元的关于观察的三句名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一切推理都务必从观察和实验中来。——伽利略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那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苏霍母林斯基 全班齐读,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此时我再总结我们该怎样做好观察 (1)观察要有顺序 (2)观察时要有感情 (3)观察时有详略 (4)还要勤动笔多记录 五、拓展延伸,尝试练笔 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方法,做到读写结合所以我在这一环节安排了一个课外作业.观察一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则日记.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习作潜力. 说板书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我的板书设计是: 7、金蝉脱壳 脱壳前 脱壳中:背→头→脚→尾 脱壳后:写作方法:有顺序 有感情:有详略 《金蝉脱壳》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金蝉脱壳》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课文主要介绍了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以及伟人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甚至为之献身的精神,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进而培养出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 《金蝉脱壳》这篇中,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清晰细腻地为我们呈现出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对金蝉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个不同时期金蝉的行为作了详细叙述,在对关键场面中动作的描写都各有特写,字里行间充分洋溢着作者对观察到金蝉脱壳过程的喜悦以及对大自然神奇的热爱与赞叹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积累一些生字词,了解到大自然中类似金蝉脱壳等现象的神奇,从中得到强烈的震撼,还能学习到作者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发:只有观察得认真细致,才能写好。 1.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结构和教材内容的这种认识,结合着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中的10个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②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③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乐于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精神。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掌握金蝉脱壳的神奇过程以及在金蝉脱壳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乐于观察事物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精神。 二、说教法 本课作者观察金蝉脱壳过程认真细致,叙述详细生动,语言极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的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图片等教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播放视频真实再现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变化,激发学生观察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进入对金蝉脱壳神奇过程的浓厚兴趣中,展开对本课的学习。 2.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图片来进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并通过视频的播放为学生还原金蝉脱壳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都见到过金蝉,却很少有学生见到过金蝉脱壳的过程,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思考自己以前见过的金蝉是什么样子,在教师出示金蝉图片的时候,可采用: 1. 自由想象法:学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 2. 直接感知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观看教师播放的金蝉脱壳的视频,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自己观察事物的兴趣并培养认真细致的精神。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四、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篇课文是自读课文,因此我把这篇课文设置为一个课时。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借助多媒体等相关手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 导入新课:(2~3分钟) 复习上节课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新问题来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既概括和复习了旧知识,又通过关于禅的谜语引出新知识,从而展开本课题的学习。这是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的导语是这样的:蝉歌唱非常的美,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也体会到只有认真细致才能看清楚自然界的神奇景象,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是非常非常多的,比如——金蝉脱壳,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金蝉吗?见过金蝉脱壳吗?金蝉脱壳的过程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金蝉脱壳》这篇一起来了解一下。 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为学生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同时,大致理解生字词的写法和意思,把握课文大意(5分钟) 2. 讲授新课:(25分钟) 在学生掌握生字词并对课文又大致理解的基础上,出示金蝉脱壳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金蝉脱壳的情形。 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大致归纳出课文从“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个部分写金蝉脱壳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我开始讲授课文。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我突出重点,充分利用教具来为课堂的学习增加趣味性,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 在完成对金蝉脱壳过程的讲解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更加直观,我为学生播放金蝉脱壳全程的视频。通过视频与教材的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 3. 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能在回顾全文的基础上,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培养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4.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我的板书设计是: 脱壳前 金蝉脱壳 脱壳中 背→头→脚→尾 脱壳后 翅膀→大 颜色→深 翅膀→斑纹 触角→光环 5.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不是很熟练,为了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课知识,我为学生布置了作业。 我布置的作业是: (1)本课生字每个写一行并组词。 (2)课下尝试着认真细致观察事物,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 《金蝉脱壳》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金蝉脱壳》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是第一、第二自然段,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段是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很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第三自然段)、脱壳中(第四自然段)、脱壳后(第五自然段)。脱壳前是蝉自己爬上树,找一个皮裂口处,停着不动准备脱壳。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露)——头(钻)——脚(出)——尾(抽),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第三段是第七自然段,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本课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同时又易于学生的迁移运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者的意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的仔细,用词的准确。 2.感受“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养成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 难点: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法 我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阅读,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说学法 :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在注重老师主导地位作用的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尽可能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思考和感悟,通过“情境引入—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拓展阅读”的过程,让他们畅所欲言,为他们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借助课件,加深体会,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从而对课文内容产生真切感。 四、说教学流程(参照导学案)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它蕴涵着生动的情感和态度。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整体把握,温故知新;精读课文,积累内化;诗意诵读,情感升华;海量阅读,汲取养料。”这样四个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感受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学生在展示交流的情感氛围中被浸润、被陶冶、被感动,成为既具有知性、理性,又充盈着灵性和感性的整体的人,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自然感悟对生命的赞美。教学生学语文,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拥抱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本设计中我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朗读训练的层层深入,在语言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乘风破浪,获取精神养料。我抓住精彩的词语,关键的动词,指引学生咀嚼、感悟、品味的抓手。使学生在读中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五、板书设计: 金蝉脱壳 神奇有趣 奇特动人 《金蝉脱壳》说课稿15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金蝉脱壳》。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以及伟人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甚至为之献身的精神,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进而培养出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 《金蝉脱壳》这篇文章中,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清晰细腻地为我们呈现出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对金蝉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个不同时期金蝉的行为作了详细叙述,在对关键场面中动作的描写都各有特写,字里行间充分洋溢着作者对观察到金蝉脱壳过程的喜悦以及对大自然神奇的热爱与赞叹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积累一些生字词,了解到大自然中类似金蝉脱壳等现象的神奇,从中得到强烈的震撼,还能学习到作者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发:只有观察得认真细致,才能写好文章。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结构和教材内容的这种认识,结合着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中的10个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③(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乐于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精神。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本单元前几课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并体会到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重要性,因此,结合此情况,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本课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掌握金蝉脱壳的神奇过程以及在金蝉脱壳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乐于观察事物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精神。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和教学上谈谈。 第二、教法、学法 本课作者观察金蝉脱壳过程认真细致,叙述详细生动,语言极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的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图片等教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播放视频真实再现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变化,激发学生观察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进入对金蝉脱壳神奇过程的浓厚兴趣中,展开对本课的学习。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来进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并通过视频的播放为学生还原金蝉脱壳的全过程。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都见到过金蝉,却很少有学生见到过金蝉脱壳的过程,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思考自己以前见过的金蝉是什么样子,在教师出示金蝉图片的时候,学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在此基础上,通过观看教师播放的金蝉脱壳的视频,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自己观察事物的兴趣并培养认真细致的精神。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第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由于本篇课文是自读课文,因此我把这篇课文设置为一个课时。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借助多媒体等相关手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导入新课:(2~3分钟) 复习上节课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新问题来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既概括和复习了旧知识,又通过问题引出新知识,从而展开本课题的学习。这是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的导语是这样的:我们之前对《火烧云》的学习,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也体会到只有认真细致才能看清楚自然界的神奇景象,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是非常非常多的,比如——金蝉脱壳,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金蝉吗?见过金蝉脱壳吗?金蝉脱壳的过程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金蝉脱壳》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 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为学生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同时,大致理解生字词的写法和意思,把握课文大意(5分钟)2.讲授新课:(25分钟) 在学生掌握生字词并对课文又大致理解的基础上,出示金蝉脱壳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金蝉脱壳的情形。 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大致归纳出课文从“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个部分写金蝉脱壳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我开始讲授课文。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我突出重点,充分利用教具来为课堂的学习增加趣味性,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 在完成对金蝉脱壳过程的讲解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更加直观,我为学生播放金蝉脱壳全程的视频。 通过视频与教材的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能在回顾全文的基础上,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培养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我的板书设计是: 脱壳前 金蝉脱壳脱壳中背→头→脚→尾 脱壳后翅膀→大颜色→深 翅膀→斑纹触角→光环 副板书:写作方法:有顺序 有重点 有感情 5.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不是很熟练,为了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课知识,我为学生布置了作业。 我布置的作业是: 1.本课生字每个写一行并组词。 2.课下尝试着认真细致观察事物,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 【9.金蝉脱壳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金蝉脱壳童话作文10-314.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四
5.金蝉脱壳教学设计及资料 篇五
6.金蝉脱壳教学反思 篇六
7.9.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七
8.让撞车的汽车“金蝉脱壳” 篇八
9.9.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九
10.金蝉脱壳-教案 篇十
11.老板“金蝉脱壳”规避执行怎么办 篇十一
12.金蝉脱壳作文 篇十二
13.金蝉脱壳 篇十三
14.《金蝉脱壳》说课稿 篇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