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专题复习资料

2024-07-09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资料(精选9篇)

1.高三化学专题复习资料 篇一

2014届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10-《无机化工题》

1.(16分)电镀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较多。

Ⅰ.某工业废水中主要含有Cr3+,同时还含有少量的Cu2+、Fe2+、Fe3+

和Al3+

等,且酸性较强。为回收

利用,通常采用如下流程处理:

已知:

a.Cr(OH)3―→NaCrO2―→Na2CrO4―→Na2Cr2O7

b.Cu(OH)+

2能溶于氨水: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请回答:

(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_,上述操作Ⅰ、Ⅱ、Ⅲ相同,进行该实验操作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有__________。

(2)滤渣Ⅰ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写化学式),试剂乙的名称为__________。(3)加入试剂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废水处理流程中生成滤渣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酸性条件下,六价铬主要以Cr-

2O27形式存在。工业上用以下方法处理含Cr2O27的废水:①往废水中

加入适量的NaCl,搅拌均匀;②用Fe为电极进行电解,经过一段时间,最后有Cr(OH)3和Fe(OH)3沉淀产生;③过滤回收沉淀,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5)电解时能否用Cu电极来代替Fe电极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某含Cr-

2O27的酸性工业废水中铬元素的含量为104.5 mg·

L1,处理后铬元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0.5 mg·L-

1。处理该废水1 000 m3并达到排放标准至少消耗铁的质量为________kg。

2.(15分)绿矾(FeSO4·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品的重要成分。下面是以市售铁屑(含少量锡、氧化铁等杂

1质)为原料生产纯净绿矾的一种方法:

查询资料,得有关物质的数据如下表:

(1)A.KSCN溶液B.NaOH溶液 C.KMnO4溶液

D.苯酚溶液

(2)操作Ⅱ中,通入硫化氢至饱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在溶液中用硫酸酸化至pH=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操作Ⅳ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冷却结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Ⅳ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是: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定绿矾产品中Fe2+

含量的方法是:a.称取2.850 g绿矾产品,溶解,在250 mL容量瓶中定容;b.量取25.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c.用硫酸酸化的0.010 00 mol·L-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 mL。

①滴定时盛放KMnO4溶液的仪器为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②判断此滴定实验达到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计算上述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6分)KNO3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下面是一种已获得专利的KNO3制备方法的主要步骤:

4.(6分)利用染化厂的废料铁泥(主要成分是Fe2O3、FeO和铁)制备可用于隐形飞机涂层的纳米四氧化三铁

(1)反应Ⅰ中,CaSO4与NH4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Ⅱ需在干态、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反应Ⅳ所得混合物中分离出CaSO4的方法是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反应Ⅱ所得K2SO4中是否混有KCl的方法是:取少量K2SO4样品溶解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整个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填化学式)。

(5)将硝酸与浓KCl溶液混合,也可得到KNO3,同时生成等体积的气体A和气体B(NO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B与O2反应生成1体积气体A和2体积红棕色气体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产流程为

请回答:

(1)过程①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D中铁、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6∶1∶32,则过程③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Fe2+

在弱碱性溶液中还原性较强,下图是研究过程④的实验所得,则该反应所需的时间控制在________小时左右,较为适宜。

5.(15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6.(16 分)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l2,此外还含 Fe3+、Fe2+ 和Mn2+等离子。以卤块为原料可制得轻质氧化镁,工艺流程如下图:

2+已知:氧化物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所以常将它氧化为Fe3+,生成Fe(OH)3沉淀除去。若要求产品尽量不含杂质,请根据 Fe氢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将其稀释到体积分数为10%以下较安全;③HClO2可看成是强酸。(1)160 g·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若要计算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说明)。(2)在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 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C.将NaClO3还原成ClO

2(3)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 ℃,其目的是防止H2O2分解,写出H2O2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吸收塔中应使NaOH稍过量,判断NaOH是否过量的简单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除H2O2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______(填序号)。A.Na2O2

B.Na2S

C.FeCl2

D.PbO悬浊液

1表1表2提供的资料,填写空白:

表1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表2化学试剂价格表

(1)在步骤②中加入漂液而不是双氧水其原因是。

写出加入NaCl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在步骤③中控制pH=9.8,其目的是。(3)沉淀物A的成分为,试剂Z应该是。

(4)在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若在实验室中完成步骤⑥,则沉淀物必需在(填仪器名称)中灼烧。

7.(16分)为探索工业含铝、铁、铜合金废料的再利用,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6)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________(填序号)。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

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填操作名称)。

请回答:

操作②

变化如右图所示。考虑生产成本和效率,最佳的浸出时间为小时,最佳的浸出温度为℃。(2)请配平下列除铁的化学方程式:

2(SO4)

32CO3

2Fe6(SO4)4(OH)12↓

+ 2SO42↑

(3)“除钙、镁”的原理反应如下:MgSO4+2NaF=MgF2↓+Na2SO4;CaSO4+2NaF=CaF2↓+Na2SO4。已知KSP(CaF2)=1.11×10-

10、KSP(MgF2)=7.40×10-11,加入过量NaF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则滤液中的(1)绿矾的化学式为。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Ca2+)/c(Mg2+。

反应②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4)“沉淀”中含杂质离子主要有SO42-、F-、和;“操作X”包括(3)为了检测滤液D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设计实验方案为(试剂自选):和。

。(5)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是LiCoO2,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充电时,Li+还原为Li,(4)在滤渣B中滴加稀硫酸时,发现反应速率比一般的铁粉反应要快,其原因是

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6(C6)中(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LiCoO2 + C6CoO2 + LiC6,写出该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

(5)若考虑绿色化学工艺,在滤渣E中加入稀硫酸和试剂Y制胆矾晶体,试剂Y为无色液体,则反应④的总化学方程式为;若不考虑绿色化学工艺,所选试剂Y为1mol/L的硝酸,欲使3molCu全部溶解且溶液中含铜元素的溶质仅为CuSO4,则需该硝酸的体积L。

8.(16分)水钴矿中除SiO2外,还有9.24% CoO、2.78% Fe2O3、0.96% MgO、0.084 % CaO,从水钴矿中 提取钴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Na2CO3溶液

NaF溶液

滤渣

1、标准答案(1)过滤(1分)玻璃棒(1分)(1)在一定浓度的H(2)Cu(OH)

2、Fe(OH)3(2分)氨水(2分)

2SO4溶液中,钴的浸出率随时间、温度的(3)将Fe2+

氧化成Fe3+

(2分)

(4)AlO-

+COO===Al(OH)-

22+2H23↓+HCO3(2分)(5)不能(2分)因阳极产生的Cu2+

不能还原Cr2O2-

7(2分)

(6)336(2分)

评分细则(1)出现汉字错误不得分。(2)不按要求书写化学式或名称不得分。(3)体现出Fe2+

被氧化均得分。

(4)写成CO2-

3不得分。

(5)其他描述也得分,如Cu2+

不具有还原性。(6)写成336 kg扣1分。2标准答案(1)AD(2分)

(2)除去溶液中的Sn2+,并防止Fe2+

被氧化(2分)

防止Fe2+

生成沉淀(2分)

(3)蒸发浓缩(1分)过滤洗涤(1分)

(4)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2分)

(5)①酸式滴定管(1分)②滴加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分)③97.5%(2分)

评分细则(1)对一个得1分,有错不得分。(2)每一点得1分,后一步目的按标准答案评分。

(3)只答“蒸发”、“过滤”均不得分,严格按照标准答案评分。(4)强调减少“FeSO4·7H2O”或“绿矾的损耗”。

(5)①只答“滴定管”不得分。②溶液颜色变化占1分,半分钟不褪色占1分。③写成0.975不扣分。3标准答案(1)CaSO4+2NH4HCO3===CaCO3↓+(NH4)2SO4+H2O+CO2↑(2分)(2)分离NH4Cl与K2SO4,加快化学反应速率(2分)防止KNO3结晶,提高KNO3的产率(2分)

(3)(共3分)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1分),向上层清液中滴加AgNO3溶液(1分),若有沉淀生成,说明K2SO4中混有KCl(1分)(4)CaSO4、KNO3、(NH4)2SO4(3分)

(5)4HNO3+3KCl(浓)===NOCl↑+Cl2↑+3KNO3+2H2O(2分)2NOCl+O2===Cl2+2NO2(2分)评分细则(1)少“↓”、“↑”不得分。(2)按照标准答案评分。

(3)必须强调Ba(NO3)2溶液过量否则扣1分。

(4)答对一个给1分,不倒扣分。

(5)“↑”不计分,少“浓”字扣1分。4标准答案(1)2Fe3+

+Fe===3Fe2+

(2分)

(2)2Fe(OH)2+H2O2===2FeO(OH)+2H2O(2分)(3)0.16(2分)

评分细则(1)按标准答案评分。

(2)把FeO(OH)写成Fe(OH)O或FeHO2、FeO2H均可以。(3)按标准答案评分。

5标准答案(1)4 mol·L-

1(2分)该溶液的密度(1分)(2)B(1分)(3)2NaOH+2ClO2+H2O2===2NaClO

2+2H2O+O2(2分)2H2O2△,2H2O+O2↑(2分)(4)连续测定吸收塔内溶液的pH(2分)(5)AD(2分)(6)BED或ED(2分)重结晶(1分)

评分细则(1)漏写单位或写错扣1分,只写“ρ”不得分。(2)按标准答案评分。

(3)化学式或元素符号不规范扣1分。(4)写“测定吸收塔内溶液的pH”同样得分。(5)对一个得1分,有错不得分。

(6)对一个得1分,有错不得分,只答“结晶”,该空不得分。6.(16分)(1)漂液比H2O2的价格低得多。(2分)2Fe2++ClO-+2H+=2Fe3++Cl-+H2O(3分)

(2)使除Mg2+以外的各种杂质金属离子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以便过滤除去。(2分)(3)Fe(OH)3、Mn(OH)2、Mg(OH)

2(2分,写3个且全对得2分,只写其中2个且写对得1分,其他情况都得0分)纯碱(2分)(4)MgCO3 +H 2O

Mg(OH)2↓+ CO2↑(3分,产物写成碱式碳酸镁也算正确)

(5)坩埚(2分)7.(16分)

(1)(2分)FeSO4·7H2O(2)(4分)2Al+2NaOH+2H2O

2NaAlO2+3H2↑AlO2-+CO2+2H2OAl(OH)3↓+HCO3-

((或2AlO2-+CO2+3H2O2Al(OH)3↓+CO32-)[未写离子方程式扣1分,不配平扣

1分,离子符号错0分]

(3)(3分)用试管取少量滤液D(1分),向滤液中滴加KSCN(或NaSCN、或NH4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1分),再滴入氯水(或双氧水,或通入Cl2)若变成血红色,则溶 液则中存在Fe2+(1分)。(4)(2分)铜、铁与稀硫酸形成了原电池(或发生了电化腐蚀,或有电流产生)(5)(5分)Cu+H2O2+H2SO4CuSO4+2H2O(2分。配平1分,化学式错0分)

2(3分)[说明:反应式为3Cu+2HNO3+3H2SO43CuSO4++2NO↑+4H2O] 8.(16分)(1)12(2分),90(2分)(22分)3Fe2(SO4)3+6H2O+6Na2CO3=Na2Fe6(SO4)4(OH)12↓+5Na2SO4+6CO2↑

(3)1.5(3分)(4)NH4+(1分)、Na+(1分);洗涤(1分)、干燥(1分);(5)CoO2 + Li+ + e-=LiCoO2(3分)

2.高三化学专题复习资料 篇二

一、重视学生的原态思维, 精心选定二轮专题复习课题

俗话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专题课题的选定就是方向性的问题, 专题复习目标必须精准。我们备课组在学科思想的指导下, 围绕学科主干知识, 研究考纲和近几年的广东高考化学试题, 发现所谓高考常考点其实就是学科的主干知识, 考查的能力点正是从事化学研究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 “应试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与“素质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在研究学科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因素。学生的现有情况怎么样、学生需要什么, 专题就搞什么。每个专题、每个课时、每个学生都应解决至少一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我们列出拟定的专题目录,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具体如下:

“专题课题名称: (1) 阿伏伽德罗常数; (2) 离子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 (4) 化学能与热能; (5) 化学能与电能…… (所有常考点)

你是否需要老师开设以上专题进行复习?

选项均为:A.非常需要B.需要C.无所谓D.不需要”

按统计结果, 最终选定二轮专题复习的课题。

二、探查学生的原态思维, 准确把握二轮专题复习的课时目标

确定专题课题后, 如何才能实现“每个专题、每个课时、每个学生都能解决至少一个问题”的总体目标?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探查学生的原态思维, 通过探查学生的原态思维找准每个专题中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确定课时的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化学原态思维的基本方法有:问卷调查法、问题引出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录音分析法等。笔者通过实践进行总结对比, 认为在不同阶段、不同课型可以灵活使用这些方法。从专题复习的进程上考虑, 在课前准备时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具体疑惑点, 在课内使用课堂观察法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变化, 在课后用访谈法跟踪学生的思维发展。从专题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考虑, 容易的采用问题引出法, 难度大的采用录音分析法。

【案例1】探查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原态思维, 用录音分析法。具体做法是, 选取教学班中成绩分别在上、中、下的有代表性的学生, 给一道实验设计题, 告知他们教师的意图, 给学生独立的空间, 让学生在无他人影响的情况下将从审题开始到答题的整个思考过程都用语言表达出来, 并进行录音。教师通过对录音的分析来了解该复杂的原态思维过程。录音分析法的优点在探查复杂问题的原态思维中最为明显, 因为没有他人的提示, 也没有来自他人的干扰和压力, 这样呈现的原态思维最为真实。

【案例2】针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专题, 笔者在课前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原态思维。问卷调查中的其中一项内容:“你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过程存在的困难 (多选) ”

(4人) A.不能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22人) B.不记得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5人) C.不会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配平

(12人) D.不知道应写H+、OH-、还是H2O, 应该写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中

(0人) E.不懂用电荷守恒进行配平

(15人) F.漏写或错写反应条件

(8人) G.多写或少写“↑”“↓”

(23人) H.出现审题问题, 没留意“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34人) I.结合流程图找信息则不会写, 甚至不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到底是哪种物质

(29人) J.没有有序的思维, 跟着感觉走

全班51人, 统计结果见各序号字母前的数据。

参考该项统计结果, 将该专题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定为: (1) 有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2) 审题指导 (结合流程图找变价微粒及对应产物) ; (3) 突破介质的处理。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专题的教学目标。

三、利用学生的原态思维, 有效突破二轮专题复习的教学重、难点

利用学生的原态思维, 精选相应的题组, 用学案辅助教学, 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沿最近发展区渐行, 从而突破二轮专题复习的教学重、难点。

【案例3】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专题中为了突破介质的难点, 用学案呈现了以下的题组:

【题1】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硫酸亚铁溶液,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题2】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题3】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亚氯酸钠 (Na Cl O2) 的流程如下:

“反应1”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利用原有思维, 书写该题组中的3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通过展示与交流, 归纳与总结, 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思维由无序走向有序, 即“四步法”: (1) 确定变价微粒及对应产物; (2) 得失电子守恒配平; (3) 关注介质; (4) 电荷、原子守恒配平。同时突破了处理介质的难点:介质不一定参与反应, 若参与反应, 作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要结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进行判断。至此, 学生实现了在原有思维的基础上, 沿最近发展区渐行, 最终突破最近发展区, 即出现了新的思维。

四、及时运用新的思维, 坚守二轮专题复习的成果

对二轮专题复习中建立起来的新的思维, 必须及时并反复运用, 当其成为学生的常态思维, 二轮专题复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在专题复习中, 设计“问题链”或提炼简单明了的总结性语句, 引导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反复使用, 可以有效实现新的思维成为常态思维, 也就是成为学生新的“原态思维”。例如, 前面提到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专题, 在该专题后, 每一次遇到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时, 笔者都引导学生按“四步法”进行有序地分析和书写, 效果非常明显, 笔者所任教的教学班 (共51人) 能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学生由十几个上升到超过四十个。再如, 在进行平衡状态的判定时, 学生一致认同有一句非常有用的话, “能变的, 不变了, 就平衡了”, 用之于解题, 屡试不爽。

五、总结与反思

尊重学生的原态思维, 对其进行探查, 并加以利用, 引导学生沿着最近发展区前行, 从而建立新的“原态思维”, 实践证明将学生原态思维进行研究并应用到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中可以有效提高复习的有效性。笔者遗憾的是, 对这样的专题复习效果只是粗略进行了教学班在平行班中的成绩比对, 没有进行前测和后测的工作, 对复习的效果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 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加强。

摘要: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是高考备考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 研究学生的原态思维, 并在二轮专题复习中应用。主张从专题课题确定到专题开展的全过程均关注学生的原态思维, 提出了二轮专题复习各环节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二轮专题复习,原态思维,最近发展区

参考文献

[1]吴建希.从学生学习的原态思维到最近发展区[J].化学教育, 2013 (8) .

3.高三化学专题复习资料 篇三

关键词:二轮专题复习;原态思维;最近发展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高三一轮复习结束时,学生的知识储备如何?能力到达什么水平?哪些方面还可以完善和提高?应该如何开展二轮复习能获得最大效益?本人从原态思维的角度进行相关思考及应用,提高了专题复习的有效性。

一、重视学生的原态思维,精心选定二轮专题复习课题

俗话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专题课题的选定就是方向性的问题,专题复习目标必须精准。我们备课组在学科思想的指导下,围绕学科主干知识,研究考纲和近几年的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发现所谓高考常考点其实就是学科的主干知识,考查的能力点正是从事化学研究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应试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与“素质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在研究学科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因素。学生的现有情况怎么样、学生需要什么,专题就搞什么。每个专题、每个课时、每个学生都应解决至少一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我们列出拟定的专题目录,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具体如下:

“专题课题名称:(1)阿伏伽德罗常数;(2)离子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4)化学能与热能;(5)化学能与电能……(所有常考点)

你是否需要老师开设以上专题进行复习?

选项均为:A.非常需要 B.需要 C.无所谓 D.不需要”

按统计结果,最终选定二轮专题复习的课题。

二、探查学生的原态思维,准确把握二轮专题复习的课时目标

确定专题课题后,如何才能实现“每个专题、每个课时、每个学生都能解决至少一个问题”的总体目标?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探查学生的原态思维,通过探查学生的原态思维找准每个专题中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课时的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化学原态思维的基本方法有:问卷调查法、问题引出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录音分析法等。笔者通过实践进行总结对比,认为在不同阶段、不同课型可以灵活使用这些方法。从专题复习的进程上考虑,在课前准备时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具体疑惑点,在课内使用课堂观察法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变化,在课后用访谈法跟踪学生的思维发展。从专题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考虑,容易的采用问题引出法,难度大的采用录音分析法。

【案例1】探查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原态思维,用录音分析法。具体做法是,选取教学班中成绩分别在上、中、下的有代表性的学生,给一道实验设计题,告知他们教师的意图,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在无他人影响的情况下将从审题开始到答题的整个思考过程都用语言表达出来,并进行录音。教师通过对录音的分析来了解该复杂的原态思维过程。录音分析法的优点在探查复杂问题的原态思维中最为明显,因为没有他人的提示,也没有来自他人的干扰和压力,这样呈现的原态思维最为真实。

【案例2】针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专题,笔者在课前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原态思维。问卷调查中的其中一项内容:“你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过程存在的困难(多选)”

(4人)A.不能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22人)B.不记得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5人)C.不会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配平

(12人)D.不知道应写H+、OH-、还是H2O,应该写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中

(0人)E.不懂用电荷守恒进行配平

(15人)F.漏写或错写反应条件

(8人)G.多写或少写“↑”“↓”

(23人)H.出现审题问题,没留意“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34人)I.结合流程图找信息则不会写,甚至不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到底是哪种物质

(29人)J.没有有序的思维,跟着感觉走

全班51人,统计结果见各序号字母前的数据。

参考该项统计结果,将该专题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定为:(1)有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2)审题指导(结合流程图找变价微粒及对应产物);(3)突破介质的处理。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专题的教学目标。

三、利用学生的原态思维,有效突破二轮专题复习的教学重、难点

利用学生的原态思维,精选相应的题组,用学案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沿最近发展区渐行,从而突破二轮专题复习的教学重、难点。

【案例3】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专题中为了突破介质的难点,用学案呈现了以下的题组:

【题1】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硫酸亚铁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题2】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题3】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亚氯酸钠(NaClO2)的流程如下:

“反应1”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利用原有思维,书写该题组中的3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通过展示与交流,归纳与总结,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思维由无序走向有序,即“四步法”:(1)确定变价微粒及对应产物;(2)得失电子守恒配平;(3)关注介质;(4)电荷、原子守恒配平。同时突破了处理介质的难点:介质不一定参与反应,若参与反应,作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要结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进行判断。至此,学生实现了在原有思维的基础上,沿最近发展区渐行,最终突破最近发展区,即出现了新的思维。

四、及时运用新的思维,坚守二轮专题复习的成果

对二轮专题复习中建立起来的新的思维,必须及时并反复运用,当其成为学生的常态思维,二轮专题复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在专题复习中,设计“问题链”或提炼简单明了的总结性语句,引导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反复使用,可以有效实现新的思维成为常态思维,也就是成为学生新的“原态思维”。例如,前面提到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专题,在该专题后,每一次遇到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时,笔者都引导学生按“四步法”进行有序地分析和书写,效果非常明显,笔者所任教的教学班(共51人)能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学生由十几个上升到超过四十个。再如,在进行平衡状态的判定时,学生一致认同有一句非常有用的话,“能变的,不变了,就平衡了”,用之于解题,屡试不爽。

五、总结与反思

尊重学生的原态思维,对其进行探查,并加以利用,引导学生沿着最近发展区前行,从而建立新的“原态思维”,实践证明将学生原态思维进行研究并应用到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中可以有效提高复习的有效性。笔者遗憾的是,对这样的专题复习效果只是粗略进行了教学班在平行班中的成绩比对,没有进行前测和后测的工作,对复习的效果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加强。

参考文献:

[1]吴建希.从学生学习的原态思维到最近发展区[J].化学教育,2013(8).

[2]徐泽忠,熊言林.“最近发展区”理论在“物质的量”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8(5)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

4.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高三复习)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教学重点难点

1、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课型:复习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高中学过的说明文 《说数》、《南州六月荔枝丹》、《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自然笔记》

二、把握考点

首先,我们就了解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那么如何把握呢?

(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

1、文章的题目即明确特征

2、从文中开头的语句找出事物的特征

3、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

4、结合文题,抓中心句

【真题演练】

2015年高考上海卷语段一第6小题

6.综览全文,概括理论模型的特点。(4分)【答案示例】从文中看,理论模型的特点有:

一、理论模型不同于其表示的对象,但两者易于混淆;

二、理论模型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特定相似性;

三、理论模型需要一套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来构建和解释;

四、理论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体现在不完整、不精确两方面。

评分说明:一个特点1分。第一个特点中的“易于混淆”、第三个特点中的“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是理论模型区别于地图的特征,须明确写出才可给分。2009年高考上海卷语段六第26小题

26.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参考答案】桂能入药,又可食用。(各1分)

(二)、理清说明的条理,明确说明的顺序

明确了对象,抓住了特征,一篇好的说明文,还要安排好说明顺序,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对象。在阅读时要抓表示说明顺序标志的关键性的词语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三)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引资料 下定义 打比方 列图表 『(2017年考纲)

(二)阅读社科类现代文

1.理解

(3)理解图表,用文字解释图表,完成图文转换。

这就是在考查“列图表”这一说明方法,要求学生能将图表中的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 【真题演练】

2017年宝山一模语段一第9小题

9.根据乙文图表,简介2014年—2016年全国暑期档电影票房情况。(2分)【答案示例】2014年全国暑期档电影票房为90.0亿元;2015年增长为124.31亿元;2016年比上一年减少,为124.29亿元(同比减少0.38%)。

【答案示例】相较2014年的90.0亿元,2015年全国暑期档电影票房增长到124.31亿元;但是与2015年相比2016年却减少了0.02亿元,为124.29亿元。图表所转换的文字表述要清晰;具体数字及单位要清晰。

2.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及作用(重点强调)(学生回答)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用具体例子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引资料: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下定义:简洁、准确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列图表:具体、直观的表现了„„事物的„„的特点。

【真题演练】

2009年高考上海卷语段六第25小题

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参考答案】先作比较说明桂叶的大小,再用数字介绍叶脉的数量,准确清晰地说明了桂叶的形状(对一点即得1分)2015年高考上海卷语段一第三小题

全文以地图作类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示例:形象直观地说明理论模型的特点

评分说明:“形象直观”1分,“理论模型的特点”1分。

(四)体会一般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以及科普说明文还具有的文学性、形象性。

一般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要求语言的准确,即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说明事物要求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等方面都要求准确无误。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枯燥的数字提醒我们,中国已成为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善待家园》

2、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可能 一般

3、是要注意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词的使用。

绝不 左右

4、表消息来源 据测定

【真题演练】

2009年高考上海卷语段六第27小题

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参考答案】这两句用近似对称的句式强调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又用“必”和“多”等词语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既有文学性又有科学性。(一点2分)2015年高考上海卷语段一第5小题

作为说明文,本文的语言除严谨准确外还有其他特点,请举例分析。(3分)答案示例:本文语言还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如文中多次使用设问,使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评分说明:特点1分,如“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2分。

四、小结知识点 明确考点:

(1)了解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2)理清说明的条理,明确说明的顺序(3)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及科普说明文语言的文学性、形象性。

5.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篇五

件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基本能力

目标要求

获取和

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

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

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

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3.基本情感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全面掌握

教材=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目录+正文+黑体字+小字+图表+注释+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考纲要求+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线索;进行纵横比较。

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按史实、结论的要素进行索引式记忆、尝试记忆;简化记忆,牢记关键词;自主整理知识,按自己的方法牢记;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

第三,历史高考以能力为主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还是:熟记课本主干知识,运用相应历史学科能力正确选择。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还是:以课本历史知识为资源,独立运用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实。

.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历史;

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5.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四,历史高考复习不可能一撮而就,成功在平时,所以每天进行适量的、规范的训练,这才是成功之道。

.以练习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主体;2.依据高考模式进行三限:限时、限量、限分值;3.严格要求按规范答题,主观题进行上本训练;4.强调更正,每人必须准备错题本和草稿本;5.练习更正后必须回归训练目标,务求举一反二。

结论:无论是XX年,还是XX年的高考,在高考题型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最佳的应考方法仍然是“以不变应万变”。

第一单元先秦

(教案部分)

※导入新课

奴隶社会的兴衰过程

夏朝——奴隶社会形成————————————————前2070年—前1600年

商朝——奴隶社会发展————————————————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奴隶社会强盛————————————————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年—前476年

东周

春秋(前770—前476)——奴隶社会瓦解

(前770—前256)

战国(前475—前256)——封建制度确立

大变革时期

一、古代史整体知识结构

(1)政治:中央统治、地方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2)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城市;

(3)文化:文学、艺术(音乐、绘画、书法、雕刻等)、哲学、科学。

二、本单元在教材、高考中的地位

本单元共有7小节,约占中国古代史课程的6.1%。其中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空跨度大,内容较简单。原始社会是通过对典型的古人类遗址和家喻户晓的传说的介绍来描述人类早期劳动生活、社会演进历程的,纵观近几年高考考纲,原始社会这一部分一直没有列入其中。奴隶社会的夏、商、西周三代主要介绍了王朝更替、重要制度以及经济文化成就。作为社会转型期的春秋战国历史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作了全面介绍,应当被视为本单元学习的重中之重。

本单元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年年有题,分值不高,以选择题形式为主,且与课本依托关系较密切。主要考查了封建城市的位置和作用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思想及其实践效果问题。今后高考中很有可能考查:①是最新考古成就对已有成果、结论的补充和修正;②是突出的经济成就;③是以新情景、新材料来考查对春秋战国思想的认识;④是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内容。

三、备考指南

考纲展示

复习向导、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1)夏朝的建立;(2)商朝的兴衰;(3)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强盛;(4)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5)井田制和分封制。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了解其重要制度。

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①农业和畜牧业;②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③商业交通和城市。

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救济发展状况,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分析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①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②民族融合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原因、性质和作用;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及影响,认识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

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②土地所有制的变迁③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运动,理解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的原因

5、先秦时期的文化

①老子和孔子②百家争鸣③文学和艺术④天文和物理⑤扁鹊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术及科技成就;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诸子百家的思想。

四、知识归纳

考点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导读】此考点近年命题不多,大多知识点略作了解即可,建议重点掌握夏朝建立的意义、盘庚迁都的影响、武王伐纣的性质以及分封制。

知识点

1、夏朝的建立(重点)

(1)建立:①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②建立者:禹。

(2)性质: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表现: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②国家机构初具规模

(3)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建都阳城。

(4)灭亡:①原因:实施暴政,激化矛盾。②方式:商汤讨桀,夏朝灭亡。

知识点

2、商朝的兴衰(重点)

(1)建立:商汤灭夏,以亳为都城建立商朝

(2)稳定:盘庚在商朝中期迁都到殷,商朝又名殷朝;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

(3)衰落:商朝晚期,商王纣实行暴政,生活腐朽,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知识点

3、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重点)

(1)武王伐纣:①背景:一是商纣实施暴政,激化社会矛盾。二是周的强盛。周文王任用姜尚,周公旦等改革政治和军事,发展经济,到武王时成为西部强国。②过程:公元前1046年,双方激战于商都郊外牧野。纣王军队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进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建立。③性质:奴隶主贵族反抗暴君的正义战争。

(2)周朝的强盛:①地域空前广袤。②民族关系: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加强。③世界地位:在世界的东方具有重要地位。

知识点

4、西周的井田制和分封制(重难点)

(1)实行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

(2)井田制:①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A.是田地的形式,因田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B.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②内容:周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诸侯臣下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赋。③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分封制:①含义: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②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服从作战。(其中的义务有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③作用: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五、近三年高考真题展示

.(XX上海历史)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2.(XX上海历史)28.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例如“革命”,最早界定为改朝换代,近代以来则多指政治体制变革。下列选项对应上述概念内涵的是

A.汤武革命/“光荣革命”

B.“光荣革命”/工业革命

c.汤武革命/“文化大革命”

D.工业革命/“文化大革命”

3.(XX北京)12.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在今天陕西省的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的境内

D.都在今天的黄河流域 4、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5、(XX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

6、(XX全国文综二)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7、(XX北京文综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XX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9、“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

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0、(XX高考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1、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2、(XX高考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3、(08年上海历史卷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教后记】

6.如何上好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 篇六

语文组徐国平

2010.5.1

2高三语文课进入专题复习阶段后,不少教师可能都会认为语文课堂上常常显得格外沉闷。如何让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也像高一高二讲授新课一样有趣味是值得深思的。

怎样把高三语文的专题复习课上出情趣,让课堂充满生机?笔者根据前两年任教高三的做法,试从几个方面谈一下粗浅的看法。倘对我校同仁有所裨益,则乐莫大焉。

复习课需要教师激励

恰当地引用名言会帮助学生坚定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从主观意识上对复习课产生兴趣。复习伊始,我就引用郭敬明的“高三,是坐在地狱,仰望天堂”提醒学生要充分做好吃苦的准备,鼓励他们力争一举成功。后来在课堂上我还不时引用柳青的名言“人生的路很漫长,但要紧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人年轻的时候”来教导学生一定要走好目前这关键的一步。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切真正美好的东西都是从斗争和牺牲中获得的,而美好的将来也要以同样的方法来获取”能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

当学生意志松懈、产生倦怠情绪时,“每一件成功的背后都一定有一颗热忱的心”(爱默生语)将鼓舞其斗志。更有冰心老人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为学生欣赏乃至膜拜。我还把自己飞信上的个性签名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解释给学生——我引用的是泰戈尔的诗句,而只有当你有了“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的积极心态,才会发自内心地“我以我血荐高考”。

一句句叩人心扉的名言适时地向学生撒播,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觉着老师是理解他们的、关爱他们的,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复习课需要课型模式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弥补知识的缺陷,加强对于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从而整体上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近两年来,我在高三语文的复习中,结合高三学生的实际和高考的要求,尝试采用新郑教体局教研室提出的“明确考纲考点—回放高考试题—研究测试题目—总结规律方法—练习巩固扩展”的复习课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语文专题复习课,我着力注意以下几点:①针对高考要求,精选教学内容;②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具体明确;③突出学生主体,教师善于引导;④总结规律方法,着重技巧指导;⑤注意训练能力,恰当运用课件。

新郑教体局教研室还倡导推行了高三语文试题讲评课课型模式:公布试题答案—总结测试情况—分析成败得失—讲评重点难点—练习巩固补救。我积极对这一课型模式进行探讨,在试题讲评课上注意:①突出重点难点,不平均使用力量;②注重规律总结和方法指导,不就题论题;③体现学生主体,不搞“一言堂”;④引导学生反思,研究学习方法;⑤注重巩固补救,增强学生能力。特别是最后一点,我非常重视,补救训练常抓不懈。

复习课需要设置情趣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各个专题讲座的导语我都力求讲述一个故事。如讲语言简洁、得体时,我给学生将一个书生卖鸡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去除卖鸡广告中繁冗芜杂的修饰,就是去除语言的赘肉,让语言更灵动更具美感;讲作文立意时,我给

学生讲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的几种构思,得出立意有“准确、深刻、新颖”三方面的要求。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穿插谜语、小故事、歌曲等都可以让专题复习课拥有情趣。学生困倦时,不妨猜两三个谜语,好奇和好胜心理会让学生积极动脑,驱走疲劳。平时积累的小故事更不可埋没。在讲到理解语言的双关义时,我会给学生讲“我不敢娶”的故事。相传李鸿章有个远方亲戚,不学无术,大比之年,去参加考试。试卷到手,一个字也答不出,急中生“智”,忙在考卷末尾写上自己是李鸿章的亲戚。无奈“戚”字不会写,写成了“我是中堂大人的亲妻”。主考大人阅后,提笔在旁批道:“所以我不敢娶。”讲字形要求“以义辨形”时,我会给学生讲“昧昧我思之”,清代科举,有文曰:“昧昧我思之”,“昧昧”为不明白之意。有生书作“妹妹我思之”,阅卷老师初不解其意,忽豁然开朗,于旁边批曰:“哥哥你错了”。讲作文运用句式的好处时,我会要求学生从自然谈到人文,这种写法在《诗经》中叫做“比兴”,我会告诉学生“比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词”,然后再举例说明。我会举信天游的例子,如“山羊绵羊并排排走,我和妹妹手拉手”等。我还会以流行歌为例进行批讲,“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说话妹不开口妹心怎么想”等都属于比兴的运用。讲“再”和“又”的区别时,我会高歌一句“让我再看你一眼,看你那流满泪水的脸”,学生自然就把握了“再”表示未完成的动作。甚至提到成语“一无长物”时,我会给学生即兴背诵席慕容的《如果》——“四季可以安排得极为暗淡/如果太阳愿意/人生可以安排得极为寂寞/如果爱情愿意/我可以永不再出现/如果你愿意/除了对你的思念/亲爱的朋友/我一无长物/然而/如果你愿意/我将立即使思念枯萎/断落/如果你愿意/我将/把每一个河流都切断/让荒芜干涸延伸到无穷远/今生今世/永不再将你想起/除了/除了在有些个/因落泪而湿润的夜里/如果/如果你愿意”。激情的背诵,感染了学生,更记住了这个成语。不是有特级教师还把刘谦的魔术搬到课堂嘛,在学生思想抛锚时耍上两把,大见奇效。

总之,教师大可精心准备,率意点染,让课堂气氛活泼,富有情趣。

复习课需要参与讨论

恰当运用讨论法,让专题复习课拥有热烈的气氛。复习词语运用、病句辨析两个考点时,别一味地给学生公布答案。应让学生分组讨论指定的习题,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再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解,教师只做必要的补充。别以为这种做法浪费时间,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研发的学习金字塔表明:小组讨论和向他人教授的学习方法两周后学习的平均保持率分别为50%和90%,均远远高于听讲(此方法两周后学习的平均保持率仅为5%)的学习方法。这是因为通过讨论,学生印象特别深刻;而为全班同学讲解(即向别人教授)必须通过个体的思维,将内容转化为让其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因而提升了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讨论时热烈的学习气氛,向全班同学讲解时所找到的成就感都是其他教法所不及的。另外,这种做法还能提供比参考书上更合理、更完善的解答,纠正参考书上的一些错误。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语文老师一贯头疼的作文评讲,我也多采用讨论的方式。我曾尝试让一个学习小组负责批改和评讲。但这并非说教师就可以甩手不管,教师一定要事先制定出具体的批改细则,给出有针对性的评讲要求。评讲前,教师和评讲小组的代表会会面是很有必要的,借此了解一下本次作文的大体情况,再看上数篇学生习作,给出几条指导性建议。这些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可以安排学生评讲了。评讲形式也应不拘一格,可由一人主持全面评讲,也可几人合作进行,分别负责总体情况介绍,优点、缺点举例和例文朗读。为了取得良好的讲评效果,学生之间的讨论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指导到位,准备充分,形成模式后,作文教学的面

貌就一定会大有改观。即使我自己改过的作文,在讲评时我也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评、互评,在讨论中集思广益。锤炼立意,理顺思路,积累素材,语言着色等都是学生在讨论中解决的问题。

复习课需要自我表现

到三年级,语文课前的五分钟“我是老师”活动我从来没停过。当然,我会在不同时期布置很多专题,如名句名篇推介,如基础知识积累,如古诗文鉴赏,如新鲜素材梳理,如时文选读等。高三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往往牺牲课外阅读时间去补差,这种顾此失彼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殊不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清灵的心智、深刻的思维无不得益于课外阅读。文采飞扬、新颖鲜活的好作文也非广读无以写就。有了课前五分钟时间的自我表现,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翻阅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阅读期刊寻找美文,或者利用语文纠错本、通过网路搜索、向老师索取资料等种种方式学习语文,这种方式再灵活一些,坚持下去,专题复习课将会如注入新鲜血液一般生机常在。

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我还曾为学生出过激发学生创造性火花的课外作业,如有学生希望在作文选材方面得到老师帮助,我告诉他们一材多用的技巧,并出示了一道益智性质的题目让学生完成,即用两个△、两条—和两个O组成一个形象生动、寓意丰富的图案,并为图案拟一个恰如其分的题目,题目最好是诗句或成语。没想到,最普通的最俗的材料也能妙用:有学生用O作人的头部,用△作人的身子,用线段插入头部作人的眼睛,两个小人往那一立,起名为“一见钟情”;有学生设计成沙漏,起名“逝者如斯”;还有学生设计成钟乳石,美其名曰“天地情缘喀斯特”等。后来,我把学生中的优秀设计贴在粘贴板上供大家欣赏。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个性,不仅对作文素材的运用有了新的体会,还对作文拟题大有裨益。

7.高三“数列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篇七

第一部分: 基础训练

1. ( 2012·镇江联考) 若x,a1,a2,y成等差数列,x,b1,b2,y成等比数列,则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2. 三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成等差数列,适当交换这三个数的位置后,变成一个等比数列,则此等比数列的公比是_____.

3. 设数列 { an} 的前n项和为Sn,令 已知数列a1,a2,…,a500的“理想数”为2004,那么数列12,a1, a2,…,a500的“理想数”为________.

基础题是对数列通项、前n项和的简单理解,让学生熟悉等差、等比数列的相关公式.

第二部分: 数列的性质

1. 设{ an} 为等差数列,若a11 /a10 < - 1,且它的前n项和Sn有最小值,那么当Sn取最小正值时,n等于________ .

2. ( 2012·无锡名校第二次考试) 若一个数列的第m项等于这个数列的前m项的积,则称该数列为“m积数列”. 若正项等比数列{ an} 是一个“2012积数列”,且a1> 1,则其前n项的积最大时,n =________.

3. 在等差数列{ an} 中,公差d =1 /2,前100项的和S100 = 45,则a1+ a3+ a5+ … + a99=_______ .

4. 一个有限项的等差数列,前4项之和为40,最后4项之和是80,所有项之和是210,则此数列的项数为 ________.

通过这组题让学生对考查知识点灵活把握,熟练区分等比、等差数列.

第三部分: 基本量计算

1. ( 2012·南京模拟) 设Sn是等差数列{ an} 的前n项和. 若S3 /S7 =1/ 3,则S6/ S7 = ________.

2. 已知两个等比数列 { an} ,{ bn} 满足a1= a ( a > 0) , b1- a1= 1,b2- a2= 2,b3- a3= 3,若数列 { an} 唯一, 则a = _______.

3. ( 2004年江苏) 设无穷等差数列 { an} 的前n项和为Sn.

( 1) 若首项a1=3 /2,公差d =1,求满足 的正整数k; ( 2) 求所有的无穷等差数列{ an} ,使得对于一切正整数k都有 成立.

这组题告诉学生有一种方法叫基本量法,不要盲目追求技巧的运用.

第四部分: 数列单调性

1. 设Sn是公差为d( d≠0) 的无穷等差数列{ an} 的前n项和,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有_________.

①若d <0,则数列{ Sn} 有最大项;

②若数列{ Sn} 有最大项,则d <0;

③若数列{ Sn} 是递增数列,则对任意n∈N*,均有Sn> 0;

④若对任意n∈N*,均有Sn> 0,则数列{ Sn} 是递增数列.

2. (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 an} 的前n项和为Sn,且a2an= S2+ Sn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

( Ⅰ) 求a1,a2的值;

( Ⅱ) 设a1> 0,数列 的前n项和为Tn,当n为何值时,Tn最大? 并求出Tn的最大值.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前n项和公式,以及对数运算等基础知识,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基本运算能力以及方程与函数、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

第五部分: 构造或证明数列

1. ( 2012·扬州高三期末 ) 设数列 { bn} 满足

( 1) 若b3= 3,求b1的值;

( 2) 求证: 数列{ bnbn+1bn+2+ n} 是等差数列.

2. 已知数列{ an} 满足an> 0且对一切n∈N*,有

( 1) 求证: 对一切n∈N*有

( 2) 求证: { an} 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 an} 通项公式.

3. 设数列 { an} 是一个无穷数列,记

( 1) 若{ an} 是等差数列,证明: 对于任意的n∈N*, Tn= 0; ( 2) 对任意的n∈N*,若Tn= 0,证明: { an} 是等差数列.

这部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算太高,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学会构造数列的一般思路,并多练习,寻找感觉. 要敢于动手.

第六部分: 通项与求和

1. 下面的数组均由三个数组成,它们是: ( 1,2,3) ,( 2, 4,6) ,( 3,8,11) ,( 4,16,20) ,( 5,32,37) ,…,( an,bn,cn) .

( 1) 请写出cn的一个表达式,cn=__________;

( 2) 若数列{ cn} 的前n项和为Mn,则M10=_____.( 用数字做答)

2. 已知数列{ an} 满足 则数列{ an} 的前100项的和为______.

关于求和这一块,有多种方法应做系统的专题复习,包括定义、公式、整体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的运用等.

8.高三物理“功与能”专题复习策略 篇八

关键词:高三物理 功与能 复习技巧 复习策略

面对高中物理,很多同学往往都会表示出一种纠结甚至恐怖的表情,这是由于高中物理的难度和它的重要程度让大家对它既爱又恨,爱是由于它的存在往往能够让高考成绩一鸣惊人,恨却是由于要想学好高中物理需要下很多工夫。学生不仅需要认真总结物理概念、规律,而且还要求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去体会物理方法并建立物理解题思路。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基本的物理知识已经掌握,那么如何把握好复习策略,将知识点串接起来做到结构化和系统化呢?本文针对高中功与能这一重要的知识板块内容为切入点,探讨一些此模块的技巧和策略,同时帮助学生掌握高三物理的良好复习策略。

一、功与能板块的基本介绍

“功与能”这部分占据着高中物理的30%,它贯穿了物理中的力、电磁、热、原子物理等几个方面。因此,在高考的考题中,往往出现功与能的问题时都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这对学生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配合一定的物理能力。正因为如此,作为高三物理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高考中的功与能的题目考查目的,还要认真钻研和讨论行之有效的功与能的复习技巧,帮助学生提高物理能力,在高考中取胜。

二、功与能的复习策略

(一)策略一:打破章节,疏通功能关系经络

在物理学习中,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始末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定理,因此复习这部分内容一定要把握好能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教师要将做功的特点以及功与能的关系明确的用图表来展示,在复习中将琐碎的知识点整理成系统的图表关系。只有将学生头脑内部的知识点拼凑成系统的结构化图形,那么复习才算是建立了完整的脉络。

1.注重力学与电学、力学与运动综合题目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注重借鉴情境和模型来展开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解题感觉。

3.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知物理习题来源于实际。

(二)策略二:精选试题,突破摩擦生热难点

但凡在高考题目中出现传送带的问题以及弹簧做功的问题,都是学生比较头疼的经典物理难题。这种题目总是会涉及摩擦力做功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借助一些经典的高考题目,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切入,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找寻这类题目的共性与不同,经过分析找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提供三条解题技巧和线索。

1.对于求热量,一定要找准摩擦力和相对位移,二者的乘积就是所产生的热量。

2.传送带问题中求做功,要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3.要准确分析受力情况和运动过程,找准研究对象,千万不可盲目。

教师一定要以高考题目为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对比,从最基本的水平皮带轮出发,针对物体的初速不一样、水平到倾斜(受力情况不同)、由单一物体到多体、貌似非皮带轮,实乃皮带轮的变式等,通过学生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功与力的关系,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三)策略三:再现基础,防止思维定势

复习过程是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但是必须坚持以基本知识为基础,不能放松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总结,只有不断扎实基础才能克服学生经常出现的思维定势。通过总结,目前学生解题出现了喜欢盲目运用定理和喜欢直接使用能量守恒定律的思维定势。克服思维定势的最根本方法还是回到基础知识中来。

1.让学生深刻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以及能量守恒定律使用的条件和注意事项。

2.培养学生拿到题目首先分析运动过程,不要轻易套用定理。

3.鼓励学生练习基础性题目,在复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基础题目解题的正确率。

(四)策略四:攻克陷阱,提高思维的全面性

高考复习总是轮番复习,在巩固好基础的第一轮复习结束后,教师要在第二轮复习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具有难度和综合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物理思维的严密和全面。

1.总结高考题目的命题环境,将实际的物理模型和环境相结合,了解其中的命题出发点。

2.教师要分析高考出题人的命题规律并且教授学生,锻炼学生找准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针对在考题中常常设置的陷阱,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地识别,在此基础上解题往往能够一针见血地抓住命题的核心。

三、高考物理考试中的审题训练技巧

1.逐字逐句读题,不要漏掉任何相关信息。

2.“匀速”“静止”“光滑”“至少”“恰好”这些字眼要额外注意,必要时可以圈出。

随着这些年高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考题目越来越新颖。高三物理复习一定要在扎实双基的前提下,不断培养学生的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努力研究近年来高考题的出题趋势和走向,同时学生也要杜绝题海战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安排高三物理复习。

参考文献:

[1]张景恒.高三物理教学的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梁嘉华.高中物理教学法的使用[M].陕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3]M·克莱因.古今复习思想(1-4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79-1981.

9.高三复习古诗鉴赏公开课教案专题 篇九

(一)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5年3月27日星期五上午第四节 地点:高三(6)班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古代诗歌的句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魅力的能力。过程和方法:先讲授例题,再由学生做练习,后由教师讲评;重视学生限时解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古诗阅读的信心,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

2、作答有法

三、教学难点

1、跳过不易理解的字词,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懂诗句要领:

1、不能把诗句当做现代汉语的句子来理解。

2、意象的组合,跳跃式的,为了押韵、对仗的需要,可调整语序;

3、划分节奏:音节或意义;五言23 七言223 2212 2221 读懂诗歌要领:

1、读懂诗句

2、看懂题目

3、抓住表达感情的字眼,即“诗眼”。

4、结合注解

(二)理解诗句

1、讲解例子: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限时理解诗句并讲评(2分钟)2012年高考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望江南 [宋]李 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三)分析高考考点

《课程标准》“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考试说明》鉴赏评价:能力层级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学生限时做题并讲评(每题6分钟)1、2013年高考题:古代诗歌阅读(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考查对语言的理解】

(2)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1)【要点】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答题思路:写了什么→表现事物怎样】

(2)【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答题思路: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感情】 2、2014年高考题:古代诗歌阅读(6分)

[双调]蟾宫曲·自乐

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垮,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考查对语言的理解】 答: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写出了作者的生活环境、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山”;】

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

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表现了作者的自得其乐之情】 【答题思路:写了什么→表现事物的怎样→表达什么感情】(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考查诗句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答:(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

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答题思路:指出表达技巧名称→表现事物怎样】

(五)小结:

根据诗句意象组合这一特点读懂诗歌,读懂诗歌其实并不难,特别是高考的古诗,都是浅易的,同学们要有信心。

答题要对题作答,要从内容切入,由内容到感情,涉及表达技巧时,要加入手法名称。

(六)布置作业:

1、识记读懂诗歌要点

2、复习今天所讲三道高考原题

3、完成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古代诗歌阅读指导

(一)一、读懂诗句 :意向的组合

二、作答有法 :写了什么→表现事物的怎样→表达什么感情

手法名称→表现事物怎样(或表达什么感情)

(七)补充练习(另附)

(八)课后反思: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09年)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miao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 答:(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10年)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①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答:

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反、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3、A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11年)

晓至湖㈠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㈢。(选自《清诗选》)[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1)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 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且不可得的惆怅:“安得”。(2)答题要点:

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意境深阔、淡雅。

(九)补充知识点:诗歌鉴赏要点

1、读懂诗句:不能把诗句当做现代汉语的句子来理解。

意象的组合,跳跃式的,为了押韵、对仗的需要,可调整语序; 划分节奏:音节或意义;五言23

七言223 2212 2221

2、诗歌的主旨:抒情或表达思想

3、理解诗歌主旨:抓住诗眼,即能表达诗歌感情的字眼

4、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创作手法):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怀古(咏史)抒情 用典抒情

5、创作手法:-----------------衬托

象征

对比

6、诗句的表达方式:描写、叙述、抒情、议论

7、描写对象:景物

人物

8、写景的方法: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远近高低结合 虚实结合9、写景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

10、写景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11、写人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

12、句法:对偶(句子结构相似)

对仗(词语相对)

2012年高考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 [宋]李 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考查表达技巧】

【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心无旁骛。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要点】后阙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的生活的倾慕之情。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 “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 “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 “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与欢乐。

(三)学生限时练习并讲评 1、2013年高考题:古代诗歌阅读(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考查对语言的理解】

(2)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答:(1)【要点】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2、2014年高考题:古代诗歌阅读(6分)

[双调]蟾宫曲·自乐

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垮,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答:

1、【考查对炼字的理解】

2、【考查诗句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理解】(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

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

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

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四)小结:根据诗句的特点读懂诗歌,答题要从诗句入手,从内容到思想感情,由浅入深的回答问题。诗歌阅读其实并不难,同学们要有信心。

(五)布置作业:

1、识记诗歌鉴赏要点

2、复习今天所讲三年高考原题

3、完成卷11、12、13诗歌阅读题目。

(六)板书设计:

古代诗歌阅读指导

一、读懂诗句 例1 练习2

二、对题作答 练习1

(七)课后反思:

(八)补充练习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鸟鸣涧》王维

上一篇:施工技术学习心得下一篇:产品质检员评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