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2024-07-30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12篇)

1.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篇一

一、听:

1)、认真听课 :听课时,随时在课本上记下重点、难点、疑点,记下老师的板书、老师反复强调之处。这些往往是重点、难点,也是必考之处;记下老师启发下偶然闪现的一些想法,这些是你知识迁移的表现。

2)、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捕捉有利于自己的信息。

3)、听新闻、广播、演讲……从不同的渠道让更多的信息从“耳”而入。

二、说:

1)、多参与讨论,主动与人交流心得。

2)、碰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不懂就问。

3)、看电影、电视及小说时积极评论 ,并与家长、同学交流

A、对剧情或演员评头论足,锻炼你的欣赏能力。

B、体会剧中人物心情,使你的思维更加敏感。

C、积累词汇

4)、参加朗诵、演讲等比赛。

三、读:

1)、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经典好文、读报、读杂志,开拓自己的视野

2)、朗读。可以更好的体会文章情感;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3)、背诵。将一些经典的 篇章或者段落背诵下来以培养扎实的文学功底;使作文更加“出彩”。

4)、用好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词词典》。这几种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

四、写:

1、练字,让自己写出来的试卷整洁、清晰、美观

2、认真写作业,准备一个错题本,在基础知识上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3、准备摘抄本,记下精彩的文章段落字词句。

4、常写日记,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

5、勤写随笔。

五、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切不可人云亦云。

2、反思。将每天所学的知识大致思量一下,对掌握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

3、尝试用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总结归纳、融会贯通。

4、将自己思考的结论与人交流。

六、总结:

语文的综合性强,不象数理化那么有明显的循序渐进;它虽然也有阶段性,但不可能截然分割。重视点滴的积累,并持之以恒。

2.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篇二

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同, 正如什么钥匙开什么锁。语文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 而在高考考卷上, 主要体现为读与写的能力。

一、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的学习方法

语文是开放性学科, 点多面广, 课内课外都不容忽视。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以为然, 以为高考不考课本, 所以只重视课外, 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的认识。课内是源头, 是例子, 学好了例子才可以举一反三。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教师要先帮助学生将课内的功夫做到位。

在课内的学习中, 需要巩固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如主动预习 ( 标记段落、圈点勾画、解决生字、旁批疑点等) 、专心听讲 ( 跟随老师的思路, 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并作好笔记) 、及时复习 ( 每晚临睡前回顾, 每周整理笔记本, 每月系统小结等) 、勤查工具书 ( 必备《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等。

这里重点说一下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能够翻字典、查字典、背字典, 就是一种学语文的好办法。学生平时做字音字形类的练习题时, 养成勤翻字典的习惯, 尤其是享受自己做错的题, 读错写错的字, 要求他们抄录在一个专用的小本上, 平时多翻看, 考前再复习, 效果会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 本学期, 借着央视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东风, 我也鼓励学生在班内掀起了汉字听写的热潮。每天课前五分钟进行, 学生将高一至高二教材中的文下注释及生字都认真过了一遍, 我又从网上下载了“汉字听写大会”的汉字资料, 打印成册人手一份。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 这真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二、指导学生多读

1. 读好课本

语文教材的编者从时代、风格、题材等方面精心选编教材, 并按由浅入深的思路从不同层面让学生感悟语文, 提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2. 注重课外阅读

高中生的生活简单而单调, 而课外阅读可丰富阅历、帮助他们积累人生经验。况且目前的语文考试, 就是在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这些能力仅靠课内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我让学生互相交流并推荐好书。学生还利用周末和假期, 每学期阅读2 ~3本名著, 高中三年下来就是十多本。

三、指导学生多背

除了背课文、背常用文言基础知识外, 还要让学生多背精彩文段、名言警句等, 以加强知识储备。对背诵的方法可做如下指导: 给学生讲解背诵记忆的原理与规律。如三小时后遗忘的占10%, 三天后遗忘的占25% ~ 30% , 时隔越长, 遗忘率越高等, 鼓励学生及时复习; 背诵的方法很多, 如分层背诵、化整为零、先抓要点再连贯等。

四、启发学生多思

让学生在阅读时养成必须思考的习惯。思考文章的内涵, 思考写作方法, 假设自己以此为题, 会怎么构思、怎么成文。引导学生将书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关联, 要有所感悟, 并随手做旁批或写心得, 不求“多”, 但求“有”。这样的感悟积累多了, 学生的思想境界就会提高一个档次, 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五、鼓励学生多问

不懂就要问, 向老师、向同学, 或者借助于字典、互联网。这是从小学灌输到高中的学习方法, 但高中学生照样害怕问、不想问或懒于问。比如在读课外的古文诗时, 往往有很多字、词、句不理解, 有些学生观其大略, 不追根溯源甚至不懂装懂。日月积累, 疑惑就会越积越多, 语文成绩也逐渐走开下坡路。我们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咬文嚼字, 以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对待每一个疑问。有疑先思, 思而不会就必须要“问”了。

六、组织学生多练

1.“练”

一是做练习, 指平时的随堂练习和周练。主要是字词、成语、语病等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方面的习题, 或者是阅读文段后的主观的语言表述题。只有练习, 才能查漏补缺、才能理清答题思路, 才能规范答题并有所提高。

二是练笔, 指写随笔和作文。随笔是学生的有感而发, 动手写出来就是好习惯。阅读了别人的优秀文章后, 必须要经历书面表达的过程, 才能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一提写作文就怕。其实, 可以这么告诉学生: 阅读与写作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信息输入大脑之后内化的过程中, 会转化为自己的想法思想或观点, 将这些想法再运用语言表达出来, 口头的表达是“说”, 书面的表达就是“写”了。

2. 采用分层次、分步骤的作文指导策略

( 1) 部分学生可以抄袭、模仿、套作

在高一第一学期我允许部分学生参考优秀作文, 去模仿、套作, 甚至抄袭。但有一点对于抄袭的部分, 必须写出自己的感悟。学生通过抄, 可以体会一篇优秀作文是怎样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从一定意义上说, 在学习写作的初期, 抄别人的文章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 2) 多写小练笔

除了阅读要做旁批写感悟外, 我平时还让学生适当写写日记或者周记、随笔。不限文体、内容和字数, 教师不定期抽查、评改。学生写多了, 就会越写越流畅。

3. 对学生的要求

( 1) 学以致用

将阅读得来的知识、作文素材、新颖的观点等积累整理后, 要能够学以致用。比如有爱听歌的同学, 我鼓励他们揣摩励志歌曲的歌词, 品味歌词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就会在作文中体现出来。比如有学生在写关于“挫折、苦难”的文章, 就引用了田震演唱的《铿锵玫瑰》: “一切美好只是昨日沉醉, 淡淡苦涩才是今天滋味”。或者汪峰的《怒放的生命》: “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 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这无疑增强了文章的文采与感染力。

( 2) 注重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会修改自己的文章, 会帮助同学修改文章, 这本身就是一种语文能力, 也是一种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教师平时对学生作文进行的书面修改, 其实作用并不大, 教师千辛万苦批改了全班学生的作文后, 学生只是看一眼, 老师所给的好评语会心一笑, 而关于修改调整的建议, 没有几个学生会再重新修改一遍。所以, 我以为作文评改可以灵活采用面批、让学生自批或同学互评等多种方式。而让学生自批或同学互评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 好作文是反复修改出来的, 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指导。

其实, 无论哪一门学科都有学法且无定法, 在灵活多样的方法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适合学生自己的方法, 并督促学生坚持下去, 唯有坚持, 方能成功。

摘要: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 必须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语文, 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学习语文。语文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 而在高考考卷上, 主要体现为读与写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法指导,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3.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 篇三

一、捕捉课题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通过对教材的学习,特别是教师的辅导,他们具备了继续研究教材中某些问题的条件,研究常常能深入地开展。因此,要关注教材中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一些课题:可以研究课文,进行探微、质疑,如《项链》,可以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深入思考,玛蒂尔德身上是不是也存在一些我们今天还在继承和弘扬的美德,从而从新的角度全面审视玛蒂尔德的美学意义;可以以一篇课文作为出发点,围绕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进行研究,如从《拿来主义》看鲁迅先生杂文的语言特色;可以比较研究相关的一组文章,可以是内容之间比较,也可以是表达方式、语言技巧方面的比较;可以研究一种语言现象,如《胡同文化》可用“汪先生京味语言”为研究课题;还可以研究一种文学流派或文学现象等等。

课题的提出与选择,一般要考虑其可研性和许可性。有些课题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一般中学生来说是不可行的,故而这类课题是有可研性而无可行性的。

二、指导方向

研究性学习不是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教师需帮助学生澄清学习内容,创设学习气氛,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指明探究方向,让他们围绕一个角度、一个目标有的放矢地去查阅资料,深入思考,解决问题。探究方向不同,筛选认知的信息也会不同。如学鲁迅的《阿Q正传》,可指导学生就课文与鲁迅进行“精神对话”。让学生上各大文学网站查阅资料,翻看《话说周氏兄弟》、《鲁迅作品详解》、《〈呐喊〉导读》、《鲁迅思想的特征》等文章。之后,提示学生确立探究方向:可谈阿Q对革命的认识、纲领、目的、行动、对象及结果,可谈阿Q的精神胜利法,可从“称呼”入手进行探究,可就“做梦”问题展开,可谈阿Q的“健忘”,可结合鲁迅的另一篇文章《头发的故事》来谈“辫子”问题,还可就阿Q的口头禅“妈妈的”谈中国的“国骂”。总之,可从历史的角度、文学的角度、语言的角度,甚至从本土文化的角度谈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科学评价

学生的真实性表现和人文精神的内化无法单用传统的纸笔考试来检测,只能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基础,注重其情感外现和个性化反映,并前瞻性地估计它对后续行为具有的影响,进行发展的、动态的评价。评价时应由过去偏重知识的评价向注重学生全面素质评价转变,从注重学习效果的评价转向注重达到结果的过程评价,从注重习得能力的评价转向注重学习能力的评价,从注重学生单一学科的掌握转向注重跨学科知识运用的评价,从面向学生过去转向面向学生现在和未来的评价,从注重认知领域的评价转向注重对认知领域和情意领域的综合评价。一次评价不仅是一个阶段或某个行为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行为的起点、向导和动力。

4.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篇四

【审题】 这是一篇以立为主的议论短文。 注意“学习”的.对象是“语文”,不是“语文课本”,重点应落在“苦”字上。 本题意在训练如何选择论据(论据充实可靠并与论点一致),以及说理的条理性。【确定中心】 本文题目揭示了中心思想—为了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非下苦功夫学习不可。i

【写法】 (一)筛选出充实可靠的材料。充实,指多方面选择,有一定数量。但不是堆砌,不是多多益善,而应以能充分说明论点为度。本文是短论,篇幅短小,论据的充实更有赖于紧扣中心,选择典型、新颖的材料。如选用周围熟悉的人和事,必须完全真实,不能夸大或缩小。 (二)检查材料是否与观点匹配。一看,是否是学习语文特有的材料。比如,举抄写一丝不苟、解题独立思考为例,就缺乏学习语文的典型性,扣题不紧,应舍弃。二看,是否围绕“苦”字选材。如果只选“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清楚”等一般化材料,就难以证明学习语文下苦功夫之必要。

(三)注意辩证法,正确开拓文章的意义。强调“下苦功”,要回答为什么学习语文要下苦功夫,怎样下苦功夫。但是,“下苦功”并非蛮干,也得讲究科学方法。这可以略带一笔。一(四)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作为短论,通常采用归纳论证(包括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方法。用前者,事实雄辩,说服力强,但要防止以例代证。用后者,对比鲜明,说理明白,但反面材料及其剖析不宜过多,以免冲淡正面论述,喧宾夺主。

5.高中语文写作技巧指导 篇五

独抒己见,张扬个性。

话题作文具有“一树花万首诗”的特点,所以每位考生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确立文章的主题。但“诗”有高下之分,角度有优劣之别,那些思维独特的学生,面对话题,能看到一般同学所看不到的东西,能独抒己见。如在写“接受与付出”这个话题时,有位考生将题目拟为《学会索取》,他在肯定应该“付出”的前提下,大胆运用逆向思维,呼吁要“在付出的基础上学会索取,在劳动的基础上取得收藏”指出这样做“于己于人,都有帮助”。文中分三个层次论述(“我说学会索取,是要家长在子女身上学会索取”“我说学会索取,是要农民在劳动过后学会索取”“我说学会索取,是要国家在干部们身上学会索取”),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发他人所未发而又言之成理,闪烁着可贵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

6.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篇六

【模拟文题】

有人说,当今社会是一个盛产偶像的社会,也有人说,现代社会是一个缺失偶像的社会。偶像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人们理想和目标的外在表现,也是人心灵力量的源泉。请以“偶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

2、题目自拟

3、不得写成诗歌。

【题意解析】

1、注重从所给的材料中寻找行文立意的信息。如:“偶像是一种精神寄托”,这一句涉及到整个社会对偶像的认识和看法,是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外现。我们可以站在社会的高度去审视“偶像”。又如:偶像是“理想和目标的一种外在表现”,是“力量的源泉”,这是偶像所产生的社会效应问题了。我们又可以从个体去思考“偶像”给人心灵的启迪或感动。因此,文章可以对当今社会现象或发表看法,或叙述故事。

2、学会从材料的暗示或提示中,打开写作思路。如:“当今社会是一个盛产偶像的社会,也有人说,现代社会是一个缺失偶像的社会”。可以展开想象和联想的双翅,进而在古今中外的现实或文学艺术之中寻找创作的灵感,象屈原、李白、李清照、苏轼、鲁迅、海子,以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这些对中国文化或中国历史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家学者、英雄豪杰,也可以是艺术世界中的人或物。如:维纳斯雕像、《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简爱》中的简爱、《复活》中的玛丝洛娃等等。全都可以进入到你的视野。这样,写作的思路就一下打开了。

3、从材料或话题中得到启发,巧妙构思。为什么当今社会是一个盛产或缺失偶像的时代?这就会使人不禁发问:什么才是真正的偶像?它所蕴涵的内涵是什么?经过思考、分析,不难认清现实生活中的“伪偶像”现象的本质特征。通过正反对比,偶像所具备的魅力便会彰显无疑!

4、文章表现手法力求新颖,别具匠心。如果仅仅拘泥于材料中所给的信息,是不大可能写出好文章的。此时需要思接千载,神游万里!可以用心灵游历的方式寻找偶像,在寻找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心得和感受;也可以用偶像独白的形式或“陌生化”手法来揭示“伪偶像”的真实世界等等。

5、文章可以写成议论文,用理性来看待“偶像”,可以探讨偶像产生的根源、途径以及对社会人生造成的影响。

【考场佳作1】

寻梦

——写给一个伟大不屈的灵魂

一个没有偶像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偶像的人也是一个没有未来的。——题记

在一个寒意料峭的季节里,梅花开满枝头,我的灵魂追寻着你,穿越时光的隧道,拨开近千年乞盼的双眸,终于见到了你,我心中永远的偶像——易安居士。你的容颜是那样的清纯而恬美,那样的端庄而秀丽。浑身上下透出青春的气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青春而又调皮的你,让人怜爱。淡淡的梅花清香将你熏染得也像一朵梅花,带着几份慵懒,却依然高贵、典雅,又有一丝轻柔的忧伤。

当夏天的风吹绿了荷叶时,那娇羞的或浓或淡的荷花也悄悄张开了她温柔的双臂,迎接着和煦而温暖的朝阳。你在飘满荷花清香,荷叶交相掩映,甚至还有快活的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来游去的池塘里,左手轻触着荷叶上圆润晶莹的露珠,右手摘着刚刚孕育的莲蓬,唱着“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的《江南曲》,好不自在!在“溪亭”纵酒欢歌,却不知夜之 1

将至,一曲《如梦令》,就将你美丽浪漫的少女时代定格在那个遥远而又清晰的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和你心爱的人赵明诚结婚之后,无数的离别也就削瘦了你原本清瘦的身躯,却怎么也消瘦不了你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应是绿肥红瘦。”夏夜苦短,惟有借酒浇愁,用暂时的麻醉和欢娱稀释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多情的你,眼前飘零的花瓣,分飞的大雁,现实世界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你多情敏感的神经啊!“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除”,少女时代的无忧无虑已经随着岁月渐渐远逝,当你一次次浅斟低唱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为这种柔情别意叹喟伤感时,你没有料到巨大的灾难正向你一步步走来,露出它狰狞的面目。金人用他们的尖刀利刃敲开了自以为固若金汤的大宋都城——汴京。掳走了赵佶父子俩,北宋就此灭亡了。兵荒马乱之中,你们苦心收藏的金石器皿、文书诗稿,差不多悉数毁于战火,丈夫死于赴任途中!

国破家亡的灾难使你陷入极度痛苦而绝望的境地。随着汹汹而至的逃灾难民,漂泊到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举目无亲、生活毫无着落的你几乎是在凄凄惶惶中渡过的。于是,伴随你后半生的多半是一把琴,一杯散着淡淡菊花清香的薄酒,和着你长吟不绝的哀婉伤感的诗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纵是一次又一次的“东篱把酒”,也无法浇灭心中燃烧的孤独火焰啊!但是你竟然还是一路走了过来!满载着诗情,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让我们用一生去品味!

我要向你致敬,为你不屈的意志和高贵的灵魂!

我的心灵之旅终于结束了,我不能永远地在那个用忧愁与思念编织成的瑰丽世界里作过多地停留,我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吟诵着你的诗词,感受着900多年前的你的伤悲和忧虑;感受着你没有泯灭的良知和淡淡的苦涩;感受着你的聪慧机敏、青春和浪漫!

你才是我心中的偶像,永远矗立在我心灵上的纪念碑,永远回响在我的耳际的不绝的生命最强音!我为你的天真烂漫而欣喜;为你的典雅高贵而感动;为你的生命多舛而忧伤;为你的理智坚强而礼拜、而赞美!

【批阅意见】

本文从李清照人生的不同阶段选材构思,展示了这位杰出女词人的才情。语言富有文采,紧扣话题。文章揭示了偶像应该给人以心灵的启迪或震撼。这样的偶像才是值得人们尊崇的。

【考场佳作2】

心中没有偶像

那日在京城有幸采访到歌坛巨星黎明,问了他一句话:你觉得导致你今天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黎明的回答让我好吃惊:凭着我的自信,我因此才有了今天。我从来不曾崇拜过谁,我的心中没有偶像。

在大陆众多的歌星中,解晓东以其潇洒俊美的舞台形象以及不同凡响的青春活力和艺术风格赢得广大歌迷的青睐,解晓东因此率先在京城有了自己的歌迷会。

我熟悉的一位女孩,带着一个少女对心中青春偶像的特有的狂热和真诚,曾给解晓东歌迷会寄去十几封热情洋溢的信,每次写信都是绞尽脑汁、别出心裁,该用怎样的信封,怎样的信纸,甚至每次该变换着用怎样的新奇不俗的语调都格外的讲究。熟知内幕的我知道她的信是根本到不了解晓东手上的。解晓东只是请了十几名大学生帮他处理这些歌迷们的来信呢!不知解晓东的歌迷们想过没有,你把人家名字奉若神明一般珍藏在心里的时候,人家是

否回报了你十分之一的真诚来记住了你的名字?

很想问一问那位痴迷的女孩,为什么不把你的凝聚了那么多真情的信寄给你的普普通通却能善待友情的朋友?为什么不把这份写信的真诚和心情交给你正日益疏远的父母或者兄妹?

当1992年台湾金马奖得主成龙公开与女影星林凤娇的恋情时,上海一位男影迷居然跳楼自杀,以身殉痴。无独有偶的是:当歌星陈百强不幸变成植物人时,一位女歌迷也宣布为自己的偶像绝食,直到在忧郁和饥饿中先于陈百强而去;前年张国荣在歌坛激流引退时,一女歌迷为自己心中偶像坍塌失落万分,万念俱灰之下,居然削发为尼。后来得知张国荣杀入影视圈在《霸王别姬》里有更为不俗的表现时,又还尘入俗,真是拿自己的人生开玩笑,也真是煞煞地羞辱了佛门;

我的一位同事的妹妹听说小虎队解散的消息,痛苦万分。其时正值她高考,她不顾功课的繁忙,一连写了几十封信到台湾索求小虎队的签名照片。后来小虎队照片从海峡那边飞来的时候,与此同时,高考落榜通知书也到了她手上„„

我不知道这些狂热崇拜偶像的“发烧友”们,到底是为自己活着,还是为心中的偶像们在活。当你为之付出一份份痴情一份份期待,甚至把自己人生中原本可以把握很好的种种幸福作为赌注抵押在你偶像身上时,你究竟得到了些什么?

你不会忘记报纸上曾披露过的这么一件事吧?一个十分恋刘晓庆的影迷,为了获得刘晓庆的签名,在万头攒动的人流中不慎碰了一下这位极高贵的影星,被激恼了的这位影星,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扬手给那位堂堂的男子汉一记耳光,然后驱车扬长而去——她可是忘了那是她的狂热影迷呵!我可以说这一记耳光并没有医治好偶像崇拜者的软骨症,要不然今天的“追星族”们对偶像崇拜的热情怎么会越来越涨,表现的行为会越来越荒诞?

有一位清丽可人的小姐,言辞恳切地求我弄一张与我关系不错的一位电影演员的签名照片。我对她说:真的,生活中的她根本没有你好看。你不能把她的艺术形象看成是她本身。那小姐顿时失声尖叫:你怎么拿我开心呀!我敢与她比吗,人家可是电影明星呀!我对她说:你和她都是拥有一个完整人格的女性。如此而已。不要因为崇拜别人而把自己给丧失了。

当你心中矗立起一尊偶像,并用足够的虔诚去顶礼膜拜的时候,你是否想到;那些有头有脸的政客也就能风云一时地指点江山罢了,与你相比,他甚至不曾拥有殷实而美丽的爱情;那些一度令你神魂颠倒的球星也就能踢好球罢了,与你相比,他的修养或许还不足以让这个社会接受他是很好的公民;那些最早让你崇拜的潇洒浪漫的歌星影星,也就只是能唱好歌演好戏罢了,与你相比,他甚至不曾拥有一个人最健康的人格呢!

垂涎于名人辉煌的今天,不如追溯他们怆然的过去。知道名人也是从凡人的队列中走出来,无疑会增添你一份生活的信心。每个人都有成为别人心中偶像的可能。至少你可以是自己的偶像。

一个清贫的教师曾对我说:我从不羡慕和崇拜谁,因为我看重自己的平凡。我崇拜我自己。就像我去看电影,眼中只有艺术而没有明星。我去读书,眼中只有作品而没有作家。因为我从没有想到要当演员,也不曾奢望去当作家,人,只有做自己才是最好的呵!一位哲人说过:当你心中没有偶像的时候,你就成了别人眼中的偶像!

从本质上说,人都只是简简单单的人,清清静静堂堂正正地活。那些所谓的偶像们之所以能自视高贵而睥睨你的尊严,是因为你在他(她)面前太谦卑太宽容甚至太廉价地抛洒你的爱和拥戴;是因为你对名人的狂热崇拜,名人才得以活得风风光光啊!名人的价码是凡人

给标上的,一个人你不看他是名人,他果真便什么也不是。

7.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探微 篇七

课外阅读一般指的是与教学大纲要求相符合的、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中外名著以及科普读物等等。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生自读文学名著5部以上, 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粤教版的必修教科书的阅读单元将阅读分成三个层级:“基本阅读”、“扩展阅读”、“推荐阅读”。“推荐阅读”是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地增加课外的纸上阅读和网上阅读, 尤其是大部头名著阅读。

加强阅读, 利用阅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力杠杆。叶圣陶曾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 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 不待教师教, 自己能阅读。”课内是基础, 课外是延伸和补充。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有赖于课堂上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和鉴赏方法, 另一方面是靠学生自己在长期的阅读时间中所养成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师重在引导, 要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也要教授他们科学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陶冶性情, 促进其全面发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阅读兴趣

真正有效的阅读是从培养阅读兴趣开始的。阅读兴趣, 指读者对阅读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阅读兴趣一旦培养成, 学生就会对阅读充满期待, 阅读成为了一种乐趣。阅读教学不仅要靠老师指导, 还要发挥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高中生渴望知识、喜欢探索, 他们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黄金阶段,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把学生带进以阅读促发展, 以阅读求进步的知识殿堂。教师可以用名人名言或者经典故事来激发学生去了解探索知识。课外阅读的渠道很多, 比如网络、书刊杂志等, 可以是纸质的阅读, 也可以是非纸质的阅读。教师还可以组织读书会、读书报告朗诵和演讲等活动, 让学生有一个互相交流阅读经验、表达阅读感受的机会。

二、给予阶段性的指导

课外阅读如果满脑子灌, 不然导致阅读效率低, 达不到阅读目的, 而且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恶感, 认为阅读只是一种负担, 只是敷衍了事, 形成消极的阅读观念。因此, 教师要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 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使学生懂得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贵在积累的过程。

钱理群说:“在学生的阅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的过程中, 一定要关注经典领域, 为学生打一点“精神的底子”。学生往往只凭兴趣阅读, 随意性较大, 而现在图书市场良莠不齐, 中学生鉴别能力不够强, 为了防止学生盲目阅读, 我们需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是循序渐进、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的。开始时可以推荐一些较易理解的, 篇幅短且贴近生活的作品, 例如冰心的小说、散文, 朱自清的散文, 莫柏桑的短篇小说, 高尔基的三部曲等等。积累了一定阅读量后再去关注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三、指导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循序渐进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意义重大。阅读的方法很多, 如精读、略读、速读、比较阅读、研究性阅读、欣赏性阅读等多种方法。方言重灾区的学生, 受方言影响较重, 经常会在阅读或者写作上闹笑话, 为培养语感我们可以多诵读。知识面窄、阅读速读慢的学生, 可以尝试速读。语文能力一般、平时积累过少、缺乏写作材料的学生, 可以尝试熟读:熟记、多积累。不同的学习阶段, 阅读应该是具有梯度性的。开始时先要学生对作品有个整体的把握, 接着是关键语句的理解, 精彩语段的赏析。对不同的文体, 应该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读诗歌, 在精读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语文知识, 体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读小说就要把握大致的故事情节, 掌握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分析环境等的烘托作用。读科技小论文就要善于筛选信息, 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所以,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感知的过程, 也是一个自我升华的过程。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快感

要善于激发学生正确端正的阅读态度, 做到“悦读”, 使之面向未来。学生通过课外阅读, 拓宽了知识面, 身心得到乐发展, 而且打开了一个任其想象与精神驰骋的空间。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从读物中积极能动地获取意义。通过阅读《人生》, 去感悟生命的本真和人生的况味;通过阅读《红楼梦》, 去关心作品人物的性格与命运;通过阅读《明朝那些事儿》而感悟历史的必然与偶然;通过鉴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获得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有益启示。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个性化阅读, 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 因个人气质、生活经历、情趣等差异, 会产生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个性化阅读。学生感受、形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是课外阅读的目标之一, 学生多角度、有创意、个性化的阅读是学生获得新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表达或者和别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中, 身心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 学生通过阅读, 走近大师, 体味生活, 体验阅读的快乐——读书、积累、提高、品味、审美。教师应该全方位地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发展创造性思维, 增强对自然、生命和社会的热爱。

摘要:文章认为课外阅读对于阅读教学、语言知识的积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有赖于课堂上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和鉴赏方法, 另一方面是靠学生自己在长期的阅读时间中所养成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师教授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陶冶性情, 促进其全面发展。文章探讨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四种主要途径。

8.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指导 篇八

一、强化课前预习方法指导

一直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充分注重预习环节的作用,小学、初中乃至高中阶段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将教学的环节局限于课堂和课后,没有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活动。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式最为明显的缺陷是课堂互动性受到制约,因为学生对新授内容不够熟悉,学习过程中懵懵懂懂,一些基础性知识掌握也不够熟练,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化学生的预习技巧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笔者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状况,对学生进行预习技巧指点,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果。在每一课的教学之前,都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基础性知识应当在课前进行预习,利用查阅工具书、相互讨论等形式,将这些内容的掌握放在课前环节来完成,将课堂时间用于难点探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笔者还注重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技巧,提高预习效率。如向学生推荐“四步预习法”,第一步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文学常识等方面的问题,扫清学习障碍。第二步对照预习要求进行独立思考,尝试去理解问题。第三步是按照习题内容做一做,检查一下自己的预习效果,分析学习重难点。最后一步是将自己在预习活动中的难点内容筛选出来,便于在下一步的学习活动中有的放矢。

另外,笔者还定期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方面的技巧与心得,将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好的预习方法进行提炼,进一步完善学生的预习方式,提高预习效果。

二、强化课堂互动技巧指导

课堂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战场与主阵地,师生互动能够为教学活动增添活力,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过去一段时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以灌输方式为主,以适应应试模式的教学需要。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教师应当注重课堂互动技巧的指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抓住学习的重点,攻克教学的难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改变“单打独斗”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冥思苦想,要善于和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笔者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合作小组,每一小组在人员数量上保持均衡,人员组成方面也体现好中差相结合的原则,在这样的集体之中开展学习研究,更能够体现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研究的速度与质量。

其次,在自主讨论的学习环节,笔者指导学生畅所欲言、百花齐放,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和小组间讨论交流两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思维与智慧成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内交流环节,笔者要求牵头学生发挥好启发引导作用,将小组内每位成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照教师提出的思考提纲进行阐述,然后全体成员一起进行完善与补充,集中全组成员的智慧完善学习成果。在小组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各个小组进行学习成果交流,在全班层面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性和全面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同时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技巧与能力,对教学效率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强化薄弱环节巩固指导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应当特别强调针对性,因为教学时间紧、进度快,做无谓的重复劳动只会降低语文教学成效。因此要抓重点、抓薄弱环节,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针对性效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新授与回顾同步的方式,指导学生及时巩固和深化理解语文知识点,达到扎实有效的目标。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制作“难点分布图”,将新授课教学中尚未完全掌握以及已学内容中不够扎实的知识点分析和筛选出来,将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学得不够扎实的知识点凸显出来,以便于在下一步的语文学习中突出重点,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佳的复习巩固效果。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制作“路线前进图”。每一轮复习的时间间隔对于学习效率方面的影响较大,间隔时间过短,属于浪费,过长则影响记忆效果。人脑在语文学习中的记忆规律是有章可循的,尤其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一成果得到了广泛运用。语文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合理安排语文学习难点和重点的间隔时间,首次复习、二次复习以及再次复习之间要科学安排,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成效。

再次,指导学生学会制作“记忆联动图”。良好的记忆方式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许多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死记硬背,效果不够理想,制约了教学成效的提升。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记忆方式,如将关联知识点联合进行记忆的“框架结构记忆法”,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记忆和把握语文知识点。通过将枯燥知识点与形象事物联系起来的“联想记忆法”,能够缓解学生记忆的枯燥性与乏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强化课后拓展学习指导

课后环节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抓好课前预习、课内探究的基础上,还应当将学习技巧方法指导的触角向课外进行延伸,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具趣味性。

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活动中提炼方法技巧,结合教师推荐的先进学习方法、同学的学习技巧,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整理总结出自己最为成功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内进行语文学习技巧交流,让他们拓宽眼界,接触到更多、更实用的语文学习方法,丰富自己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趣味性。

其次,教师不仅对学生提出“量”与“质”的双重要求,还应将“速度”作为重要的指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可以采取以赛促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运用自己的学习技巧提高效率,如在规定时间内开展古文背诵比赛,指定材料作文竞赛等等。在这样的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要求学生进一步总结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方式方法。

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开展专题研究,以巩固和拓展课堂学习成效。如针对某一朝代、某一诗人的作品开展分析研究,寻找其中的规律以及蕴含的思想等等,让学生学得更加丰富、开阔、有趣。

9.高中语文第一册复习指导 篇九

一.第一单元要点回顾

1.中国现当代诗歌及外国诗歌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

现当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新样式,朱自清在回顾新文学头十年(1917—1927)的新诗时,把新诗概括为自由诗派、象征诗派和格律诗派。

有的新诗讲究格律,然而不像旧体诗那么严格。诗行有一定的节拍,双数诗行最后一个字押大致相同的韵;有的诗分几个诗段,每个诗段又有大致相同的诗行。本单元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就属于这一类“格律诗”。

有的新诗比较自由,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标点。或行或止,一概服从感情自然抒发的需要。作者以自己的思想情绪自由支配诗行,按情绪的旋律来安排诗的节奏。

也有一些现代诗人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他们所写的诗也是现代诗歌,如本单元中的《沁园春·长沙》。

2.把握诗歌中的独特意象,体味诗美,从而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1)中国现当代诗歌

①《沁园春·长沙》上片写景,提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往事,巧妙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问题,表现出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鉴赏《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要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朗读,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把握诗词中昂扬的革命精神;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②《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作者在康桥度过了一年(1921—1922)难忘的时光,作者对康桥的眷恋之情通过“金柳”、“青荇”、“榆阴下的一潭”等意象表现出来。学习时要体会《再别康桥》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学习诗人徐志摩用评议的彩笔向读者展现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

③《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诗歌题为“死水”,以此引出一系列想象。诗篇中看似鲜艳,实则丑恶的意象,很容易使我们感觉到那种对“现实丑恶”的泄愤式的诅咒。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读《死水》时,注意理解该诗丰富的象征意蕴。④《赞美》写了抗日战争前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苦难和崛起,反复表达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豪壮心声。全诗用词造句都显示鲜明的欧化色彩,诗人力避中国古典诗词的熟语和用熟的意象而希求全新,可视为新诗向西方现代派学习的一种探索。欣赏《赞美》一诗时,应把握作者把炽热、深沉的思绪寄寓在鲜明的意象中的写作特点。

⑤《致橡树》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

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诗篇中的许多意象能引起人们一系列美好的想象。

(2)外国诗歌

外国诗三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或象征性强,或形式优美,或哲理深刻,1

或形象鲜明等特点。

3.反复诵读诗篇,诵读时体现诗歌语言的精练、节奏的和谐,把握诗的节拍和韵律。

闻一多主张新诗应该具备三美:音乐的美(指音节)、绘画的美(指词藻)、建筑的美(指章句),《死水》所具有的形式美,可谓是闻一多实践他“三美”理论的样板。而徐志摩写《再别康桥》时,正是他对闻一多“诗的格律”理论表示赞同的时候,因此诗的排列、韵脚、节奏,乃至语言和感情色彩,都体现了“三美”的特点。

二.第二单元要点回顾

本单元共选了4篇散文。

《荷塘月色》写的是一个夏夜,作者为了散心,排解苦闷,去观赏月下荷塘时所见到的景色和此时此际的心情。文章看似散漫,其实谋篇布局相当精巧。作者写了幽静的小径,蓊蓊郁郁的树,无边的荷塘,参差斑驳的树的倩影以及荷塘四周的树木、远山、灯光、蝉声和蛙声。而所有这一切都笼罩在淡淡的柔和的月色之中,处处紧扣了“月色”二字。作者又从眼前的景联想到六朝时的《采莲赋》和《西洲曲》以及昔日采莲的盛景,以此映衬作者淡淡的愁绪。孤独和苦闷之感渗透于所描写的景物中,文中一会儿写“动”,一会儿写“静”;一会儿写“幻觉”,一会儿写“实感”;一会儿描摹眼前,一会儿展开联想,“形”确实很散,但始终没有离开,“颇不宁静”这一感情的主旋律。

学习本文,要在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体会,逐步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我的空中楼阁》一文通过描写作者心爱的小屋的周围环境,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小屋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所写的是远离都市喧嚣与拥塞的山野中的生活处所,对现代文明全无评价之词,但从这种“不置一词”中,从对“远离喧嚣”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讴歌中,隐约地可以感觉到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对现代文明束缚人自由、隔离人与大自然交融的消极一面的批判,托物言志是本文整体性的表现手法。

《我与地坛》这篇散文写作者落难后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的苦难、伟大的歌颂及自己对母亲的痛切的悼念。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写“我”双腿截瘫后对生命的思考,其中写了地坛景物的衰败,表现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氛围,而作者却不是沉陷其中不能自拔,他更多的是感受到衰败之中不息的生命,永恒的活力,他的思想也由此渐渐复苏了,对生命又充满渴望。

文章第二部分,主要是写母亲,写母亲那种深切的爱,一种充满担心又不愿使儿子失掉自尊的爱,更写出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心情。

文章写地坛,写自己,写母亲。写地坛,重在写地坛给自己的人生启示;写自己又为写母亲作了铺垫。

《花未眠》是以“标举新感觉,写出传统美”著称于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1968年他因《雪国》、《千鹤》、《古都》三部小说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

川端康成在他的散文名篇《花未眠》中完美地层示了他对美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本文是作者从一点日常生活琐事中得到的感悟:自然美是无穷无尽的,可惜人类感受美的能力太有限;能捕捉美是幸运的,因为这需要机缘。

三.第三单元要点回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论述内容高度概括,行文有很强的逻辑性。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内容极其丰富,革命实践活动的范围极其广泛,但恩格斯却用短小的篇幅表现出来,全面且有重点。比如讲到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几句话就作了精辟的阐述。对于马克思的伟大实践,只选取了马克思

从事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而这两方面,又仅仅列举他所编的刊物和他创建、领导的第一国际,内容高度概括,语言十分精辟。

在论述中,逻辑非常严密。全文分三部分:悼念、评价、赞颂,思路清晰。评价时围绕“革命家”和“思想家”两方面来论述,第2段是个总纲。为了使上下文紧密联系,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有的地方用了一些承递性语句。比如整个第2段,第4段的“不仅如此”,第6段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第8段的“正因为这样”等等,这些语句,不仅使段落过渡自然,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极为紧密,结构严谨,而且使得论述内容重点突出,层次井然,加强了论述的严密性与完整性。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者从会场所在地——林肯纪念堂,引到了林肯所签署的《解放宣言》,紧紧抓住了民权问题的要害。紧接着他摆出了百年来黑人的苦难史实。他从美国这个商品社会中人们最熟悉的事情出发.将历届美国总统关于民权的许诺比做一张空头支票,将美国政府比做支票的签字者,而每个美国公民都是支票的合法继承人。这样彼此的关系就十分明朗,一览无余,从而使听众与演讲者心心相印,产生共鸣。往下,演讲者始终抓住“支票”不放,就支票的性质、支票的作用、签字人的责任、继承人的权利淋漓尽致地推演下去。演讲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所以,他义正词严地高呼:“因为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高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演讲者音韵悠扬的话语滔滔不绝,在林肯纪念堂前回荡,赢得了一阵阵惊涛般的热烈掌声。金并未就此打住,他接连用了6个“我梦想有一天”的排比句式,畅快,不可阻挡。本篇演讲词有力地冲击了当时那个时代,美国各大报纸和期刊纷纷引用本篇演讲,许多记者撰写评论,称之为“经典之作”。

《北大讲话》总体思路是回顾过去一直面现在一寄望将来。具体演讲思路可作如下分析:这类主题的演讲,自然需要先简要地回顾历史,叙述它艰难奋斗的历程;而北京大学的历史又与中国现代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史和民族奋斗史分不开,所以江泽民同志在阐述北京大学历史的时候,自然把它与党、国家民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而历史的回顾又往往是为现实服务的,所以讲话必然是回到现实,从高处着眼、联系高校、教育、人才问题,重点论述科教兴国战略问题和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问题。最后,因为讲演的对象主要是北大师生,重点又是青年学生,所以江泽民同志自然要从国家民族角度,对青年一代提出希望。

《我的呼吁》选自《敬畏生命》,作者阿尔贝特·史怀哲,195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这是他在斯德哥尔摩授奖仪式上的演说词。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以及这种伦理体系中的善恶观,并对此加以具体阐释。然后作者联系现实社会状况及自身从事人道主义事业的感受,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具体论证了“尊重生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劝诫人们要选择良善,放弃暴力;选择互助,放弃歧视;选择和平,放弃战争。最后作者再次发出呼吁,希望掌握国家命运的领袖们,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尽力维持和平。

四.第四单元要点回顾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序言,其中《<呐喊>自序》、《<宽容>序言》、《<名人传>序》三篇是自序,《胡同文化》是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虽然四篇文章都是序言,但内容的侧重点和写法都各具特色,各不相同。

《〈呐喊〉自序》不但交代了《呐喊》一书的由来,也交代了《呐喊》一书的创作目的,但文章并不仅限于此,文章还通过叙述作者年轻时的“梦”,通过叙述作者创作小说的过程,揭示了作者生活变化和思想发展的历程,同时也发映了作者的社会观、文艺观、创作观。《胡同文化》是一篇序言,但更像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北京胡同的描写,揭示了它衰败的必然性,更揭示了北京胡

同文化的精义,作者写的是北京胡同,用的是京味的语言,体现了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宽容>序言》是作家房龙为自己的作品写的序言。这是一篇别致的序言,文中并没有直接交代作者写作的经过和作书的目的,而是运用散文诗的形式,运用蕴含哲理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从而形象地阐述了《宽容》一书的精髓。《<名人传>序》更准确地说,应是《<贝多芬传>序》,作者融议论、抒情于一炉,用饱含浓情的笔墨,不但揭示了作者创作名人传记的目的,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英雄观,并对人们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四篇序言,有相同,有不同,各具特色,摇曳多姿,可以说都是“序言”这种文体的经典力作。

五.第五单元要点回顾

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先秦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保存了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史料,是珍贵的历史文献,同时,在叙事、说理、描写等方面也具有很高文学价值,为后世作家提供了丰富营养。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所记载的历史年代,始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53年)。书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这一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记叙战争时这个特点更为突出,记叙人物善于抓住人物语言行动进行细致描绘,有不少外交辞令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极富形象性和说服力。《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晓以利害,析以今事往事,最终退秦兵而保郑国,是其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国别体的《国语》偏重记言,文字朴实简练,语言生动活泼,刻画人物细致深刻,借助政治人物言论,评品人物高下,分析历史得失,只是其中杂有一些天命鬼神迷信思想。《勾践灭吴》记载了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的历史事实。虽不作一字评论,但是,在以对话为主体的行文中,对勾践卑事夫差,严于责己,善用谋臣,爱护百姓,借以复国报仇的言行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褒扬。西汉刘向辑纂的《战国策》也是国别体,记载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土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谋议或辞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变革,作者长于铺陈,恣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描写人物活动绘形绘声。《邹忌讽齐王纳谏》以邹忌亲身体验的生活琐事为喻,小中见大,使齐王接纳谏劝。文章所表现的“广开言路,接受批评”的思想和做法,至今还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触龙说赵太后》的谏说同样从生活小事切入,而对比的鲜明和分析的透辟更具特色,为历来传诵之名篇。

六.第六单元要点回顾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皆为先秦的作品。春秋战国时受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最有影响的学派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分别代表诸家的著作。这些著作集中体现了各流派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述了孔子与他的四位弟子间一次关于“志”的谈话,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同时,通过对人物言行的记述,通过记言绘形,使得师徒五人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把孔子侧重于道德修养的“仁”发展为“仁政”,主张行王道,希望通过“王道政策”从而使天下(人)归顺,达到成就工业,人民安居乐业的目的;《劝学》的作者荀子和孟子在人性上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性本恶”,因而主张学习,希望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改变人的天性,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重要命题;庄子在《秋水》中,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

诸子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属语录体典籍的《论语》和《孟子》,前者善以对话刻画人物性格,质朴自然。后者感情充沛,才情激越,“尽雄辩”、“长比喻”,以气势见长。荀子学问渊博精深,行文气魄宏大,文章“雄浑”(包容诸家)。而庄子的文章从文学角度

最有影响,辞趣文深,行文“恣肆”,多采用形象化的寓言,拟人化的设喻来说明人世纷纭的大道理,诡辩中含辩证法,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特色在历史上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本单元要求积累的重点词语有以下—些:是、危、颠、相、过、萧墙、陈、列、国、家;(以上出自《季氏将伐颛臾》)凶、曳、兵、谷、胜、数罟、湾、斧斤、树、豚、彘、夺、时、庠序、悌、涂、饿莩;(以上出自《寡人之国于也》)劝、中、假、兴、跬、功(以上出自《劝学》)。学习文言文要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词文的变化、一词多义现象,还要进一步把握词的活用和古汉语句式的特点。

现代文 字词

第一单元

1、橘子、百舸、寥廓、峥嵘、遒劲、粪土、遏止

2、青荇、揉碎、漫溯、斑斓、笙箫、残羹、油腻、罗绮、发酵、山峦、佝偻、叫嚣、倾圮、枯槁、踟蹰

3、跫音、春帷、慰藉、霹雳、雾霭、流岚、虹霓、眷属

4、徘徊、魅惑、暴虐、絮语、深邃、憩息

第二单元

5、蓊蓊郁郁、袅娜、羞涩、霎时、酣眠、斑驳、倩影、没精打采、媛女、嬉游

6、婀娜、阡陌、游目骋怀、宁谧、花蕊、缥缈

7、沧桑、剥蚀、坍圮、亘古不变、窸窸窣窣、譬如、熨帖、猝然、声名狼藉、隽永、恪守、教诲、焦灼

8、邂逅、拙劣、迥然不同、釉彩、拜谒

第三单元

9、浅尝辄止、坚韧不拔、诽谤、诬蔑、卓有成效

10、镣铐、枷锁、骇人听闻、兑现、缔造者、邮戳、磐石、蜕变、汹涌澎湃、巍峨、蜿蜒、瞭望

11、诚挚、百折不挠、永葆生机、端倪、砥砺、遐想、憧憬、气馁、梦寐以求

12、呼吁、欺瞒、和睦

第四单元

13、侮蔑、甘蔗、蟋蟀、走投无路、奚落、愤懑、慷慨激昂、缢死、高不可攀、敷衍、侥幸、悬揣

14、国子监、拴马桩、棱角、低徊、虾蟆陵

15、绵亘、亵渎、跋涉、眸子、杀一儆百、潺潺、饿殍遍野

16、阻挠、窒息、蹉跌、油膏、铁砧、戕害、汲取

第五单元

17、氾南、缒、戍边

18、会稽、囿

19、昳丽、纵横捭阖

20、沟壑、媪、膏腴

第六单元

21、饥馑、哂之、喟然

22、数罟、洿池、鱼鳖、狗彘、庠序、孝悌

23、輮、槁暴、跂、舟楫、蛟龙、跬步、骐骥、驽马、锲而舍之、镂、螯

10.高中政治学习方法指导 篇十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指导

一、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

之所以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调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

经常向一个学习很好的人学习,3年来,最大的发现也莫过于:她对任何一个科目都充满了兴趣。这种兴趣,使它比别人多了一份求知欲。这种求知欲,使他不会放过每一个从她身边划过的知识。这也使她有了别人都难以做到的对于学习的一种艮劲,所以她能过做出许多别人做不出的难题,也使她可以把自己的基本功培养得十分强大。这足以体现兴趣的力量之大了。

培养兴趣也并非一件难事,在这里我们介绍两种方法。

可以利用人的条件反射,如果一个人总是疲劳时候读书学习,他一学习就想睡觉,长此以往,学习和睡觉建立了条件反射,学习的时候就总是无精打采的,这就是有些人上课总爱睡觉的缘故了。你可以在学习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愉悦的心情。以后,愉快与学习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学习就高兴,一高兴就学习。这样就做到了培养学习的兴趣。不过学习,其他方面也可以这样做。

兴趣需要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当你需要针对某一方面的兴趣时,你先硬着头皮做这种并不愿意做的事情,并投以很大的热情,争取做得好一点。得到别人的夸奖和鼓励,自然就更愿意做了,这样也可以培养兴趣。我高二的上半学期,有一个阶段政治很差,又没有什么兴趣。但我觉得必须提高政治的成绩了。于是我每天回家先写最难办的政治作业,经常主动地找政治老师探讨问题。就这两条措施,十天之内使我的成绩大有长进。

可以说: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导因素,决定着学习中的一切其他方面。因此必须重视兴趣,培养学习兴趣。

二、务学与求道

还是要引用孔子的一段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是有着深刻内涵的。它揭示了务学与求道的基本关系。

务学就是学知识学本领,掌握技能;而求道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思考得来的有关事物一般规律的普遍真理(在这里可以认为是那些有实践意义的理论)。务学与求道又可以理解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务学与求道必须协调发展,保证二者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务学和求道结合的好处很多,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出苏轼的《日喻》来读读,那里已经叙述得很清楚了。

搞好务学与求道之间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思考和实干结合上,二是在研究学习方法和实践学习方法上。

思考和实干必须结合:在学习中应该善于思考,从学到的每一点经过思考能够扩展出许多知识,这样就丰富了你学习的内容。这里仅举一例初二物理学习压强时涉及的连通器原理。书上是这样写的:“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人教版物理第一册2000年3月第一版156页)那么就可以这样思考上端不开口的是什么样子的(托利拆里管),思考下部不连通改为上部连通是什么(虹吸现象),思考连通器中不装水而装了两种不同的液体会怎样(液体压强的计算),思考连通器中的水如果流动会怎么样(液体流速对压强的影响),思考连通器有哪些应用(船闸的原理),思考在一个水面施加压力,另一个水面产生向上的压力是多少(帕斯卡定律,千斤顶的原理),思考如何证明水面会相平(平衡力)。一个定义,引出了7个思考。这样你的知识就大大地丰富了。

研究学习方法和实践学习方法必须结合:通过思考得到了学习的方法,就一定要试一试,通过尝试为自己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通过反复的思考这些经验又能够想出新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不断的有新的学习方法。这才是确定学习方法的方法。

搞好了务学与求道的关系,是使自己永远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的必要条件,也是不断保持最新、最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要点。坚持思考与学习同步发展代表着先进的学习方法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学习理论的前进方向,代表了掌握最广大知识的能力水平。务学与求道必须协调发展,二者要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三、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在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自信是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部分之一。

有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人们往往归结于自己的不够努力,或者不够聪明,往往忽视心理上对学习成绩的巨大影响。可以说:心理上的调整是要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努力与否)的。在学习中,心里安静,就能够踏下心来认真学习,做题;心理积极就能够不断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自己的前进;同样的,心里信任自己,总并不盲目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就能够不胡乱猜忌自己已经做出来的答案。这点看似很小,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考试的时候,你会省下时间去检查那些自己确信正确的题目;二是考试以后你心里会变的有根。其实自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自信心不是无端地建立起来的,而是自己要有过硬的本领扎实的基础。这些会在下文中写到的。

做理科题应该能够做到:做完之后自己就知道正确与否。其实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对题。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将你已有的能力极大的发挥出来。他在你学习的过程中处处有所体现,所以它的作用的确是很大的可以说:我是自信造就的成功者,我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自信的更加成熟。

说了那么多,还是说一点实际的东西吧。你如果要创造自信,关键的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强者的地位。如果你有强的科目,那你就可以找一个在这方面不如你的,对他说:“我决定要帮你学某某科的,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给他讲题,给他找题做。这是创造自信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也可以做一点别人多忽视的题,使成绩有很快的上升,也能够增强自信。

自信是最大限度发挥自己能力的前提条件。如果你有自信,你就可以说自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成功者。

四、态度决定一切

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足球,同样适用于学习。

学习中的态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动、进取和奋斗。

拥有一个主动的态度十分重要,可以说:“天才,就是主动性的爆发。”遇到了每一件事绝不退缩,积极地去做,这就是一种主动的态度。主动可以使你比别人多许多做事的时间,可以比别人多做许多需要做的事情。你得到的练习就会很多,也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

进取可以让你不停地向上,防止人变得堕落。向上看,至少能够不往下走。这里不再多说。

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

态度是实力的前提,有良好的态度才能题得到自信、过硬等一系列的东西。态度和兴趣同等重要。

五、不强调进步

说了那么多进步的东西,好像只要这样做就能够进步似的。其实事情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你进步别人也进步,就体现不出来。非但什么时候产生了跨越式发展了,才有可能看得出来。不进步或小幅度的退步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停滞不前,那你就已经在进步了。如果你三年在学校的名次都没有变,那你就已经是进步了。因为你学的知识越来越难了。何况大家都在进步。

暂时的停步不前是为你得下一次更大的进步做准备,所以要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后没有效果作为平常的事情。毕竟有很多事情是不随人愿的。

高中政治复习方法

1、比较分析法

政治课教学中正确认识和区分基本概念、原理的方法,同时又是识记教学内容的复习方法。

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以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

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或方面,把事物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分解出来的过程。

具体地讲,比较分析法就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相同点、不同点的对比,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客观、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对客观事物既能看到它的下面,也能看到它的反面;既看到它的主体,也看到与它相联系的外部条件;既分析现象,出能透过现象看到它的本质;既能认识它的现状,出能比较准确地预见它的未来。

比较分析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各类练习题的解答上,例如:比较题,分析判断题,理解题,说明题等。在练习中,训练基本功,培养运用理论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熟悉复习步骤,按照各类习题的解答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地进行。必要时,教师应给予正确的诱导和概括性的结论。比较分析法是一种具体的、实用性的复习方法,在时间安排上没有明确规定,可同及时复习法、小结复习法、总结复习法交叉使用,形成立体复习网络。

2、及时复习法

学生在学完一定教学内容后,有目的地及时复习和巩固知识的学习方法。其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及时复习,首先强调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然后,设计多种练习题型,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所学知识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形成记忆,达到理解、掌握教材之目的。切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3、循环复习法

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加深理解与记忆的一种复习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固定的内容的复习,也适用于累加知识的复习。循环复习法在功效上优于及时复习法,可以弥补其零散、不系统的缺陷,加强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

不过,循环复习法又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从概念、原理的掌握,到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每增加一次复习,对于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就是一个提高。循环复习的目的在于熟练。通常,识记材料的性质、学习的程度和学习的方法是影响遗忘的因素。一般说来,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慢;形象的材料比较容易长久保持。政治课的概念、原理,多数是抽象的理性知识,缺乏形象直观性,不易被学生所接受。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学习强度。据研究,过度学习50%,记忆效果最佳。学习程度提高还会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性、准确性和灵活性。

4、综合归类与概括提炼法

综合,是在认识让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过程。它与分析是两种相反的思维过程,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综合以分析为前提,没有分析,认识就无法深入;分析后又必须综合,没有综合,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整体。综合同样是政治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这些异同点,对事物加以分类、综合,最后得出事物普遍特征的方法就是综合归类与概括提炼法。

综合归类与概括提炼法在政治课复习中的主要作用是:①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的水平;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③从众多的感性材料中,抽象、概括出理性结论,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利于理性结论的掌握。

5、尝试回忆自我检测法

“尝试回忆”是心理学术语,也叫“试图回忆”。在材料还没有完全记住之前,盖上书本尽力回忆学习材料,这种复习方式叫试图回忆。

这种复习方法在记忆、复习中效果较好。因为尝试回忆时,进行着各级主动的心智活动,看到成功又会感到成功感,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有利于识记的进行。同时它又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能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白哪些已经记住,哪些尚未记住,有助于更好地分配复习时间,有针对性地采取补遗复习。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学生可独立运用,无需教师指导和事先制订周密的计划;出不需要特殊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只要学生注意力集中,就能记忆成功。然而它必须同其它各种复习方法交叉使用,合理安排。在宏观上,综合运用各种复习方法,才能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掌握所学知识的全貌。另外,还要注意同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协调起来,比如渐进复习法和反复复习法。把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复习配合起来,及时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纠正。这种复习方法不受学生年龄特征、接受程度和智力水平的限制,能被广大学习者所使用。

6、总结复习法

在单元或学科结束后,对学习内容进行总体分析,确定知识要点及其相互联系的复习方法。总结往往就是复习,在总结课上,学生要学会用线条式板书,配合系统复习,展示教材整体结构。其实,这就是系统地复习、巩固知识,应用理论并使其系统化、深刻化的复习过程。为了加强对知识总体的系统复习,教师可借助图表,如单元知识总表、全书知识体系表,还可以提出启发性问题,由学生归纳整理。

11.高中语文作文指导的有益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作文指导;高中语文;有益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60分的比重,同时也是很多学生分数低,无从下手的部分,正所谓“得作文者得天下”,可见,作文在高中语文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也是任何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的一部分,现如今,作文不仅困扰很多学生,同时对于作文的指导也困扰着很多教师。原因就在于教师不能掌握正确的作文指导方法,而走入了应试化模式的误区。那么如何指导高中语文写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善于观察、丰富经历

写作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因此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面对应试教育,写作更要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抒发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因此,这就需要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在写作中深入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自己与家人的未来,从而得到更深层的理解,促进其由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的转化,最终使其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感悟。例如,对于人物的描写,就可以指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人物的种种细节,如写自己的父亲,便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父亲头发是否逐渐变白,身体是否逐渐弯曲,脸颊是否渐渐瘦削,眼神又是怎样变化的等外貌上的变化,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自己父亲的性格、脾气秉性以及语言和心理的变化,如若学生把这些细节运用到作文中去,无疑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在写作中得到了内心的成就感和充实感。假以时日,学生也会在写作中逐渐培养起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对世界的看法,不再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最后变成有思想,有主见的人。

二、积累素材、学以致用

作文之所以在语文高考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原因在于,通过作文可以看出学生在语文学科其他方面的技能水平,例如文字运用能力、组词造句能力、学习吸收能力等,另外,还可以考察学生的思路是否清晰,思维方式是否开阔,是否具有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等。俗话说,“无一物不可入文”,写作素材笔笔皆是,既可以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写起,也可以从学生的阅读量中获取,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语文知识正是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部分,在做语文阅读时,便可积累纷繁的可用素材。例如,学生在学习毛泽东的诗词时,一方面可以积累类似“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诗句,同时也可以积累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勤奋好学,敢于拼搏的名人事迹。另外,教材中的一些典故,如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顯示其不畏条件的艰苦,努力创造条件进行勤学苦读的精神;再如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也表现了他胸怀坦荡,胸怀远大抱负的精神。学生可以在学习这些典故知识的同时,也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创作中,丰富自己的作文内,走出传统模式的框架与约束,从而发散自己的写作思路,提高自己的作文质量。

三、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实际上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本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教育工作者没有必要整齐划一,硬性规定作文的模版和套路,正如一个故事中讲道,老师问自己的学生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小朋友答像香蕉,被教师认为是错误答案,原因是正确答案是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如今,有些高中生在作文创作中无论作文的题目是什么,都可以把话题引到伟人的励志故事中去,通常较普遍的包括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屈原、陶渊明等,因此还形成了作文模版等,长此以往,难免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当文章的选题确定下来之后,便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在文章中展示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的看法,在新课标的新要求下,学生的作文是否有想法,是否有特色,成为评价学生作文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这种一篇作文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要看学生的主题是否贴切,立意是否有新意,选材是否新鲜,最后作文抒发的情感是否真实现实,由此看来,在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否则就会把学生约束在框架中,思路单一,模式雷同,毫无新意和创意可言,最后作文部分成为一潭死水,无法提高成绩。所以,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时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其对事物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在实际上又不违背正常自然界发展规律和内容。最后把学生的作文培养成有抒发学生内心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独到见解、展示自己独特眼光的阵地和家园。同时,可以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让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作文在交流中发展和进步,在此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了其创作的热情。

四、结语

作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方面,但是目前在高中作文教学中仍存在很多弊端,例如教师和学生应试化情节严重,模式化现象常见等,这都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因此,在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实地讨论,在讨论和交流中分享写作经验,分享素材,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开拓思想,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树立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一个有思想、有见解的高中生。

参考文献

[1] 姜玮. 高中语文作文指导教学案例[J]. 中学语文(下旬),2010(10).

[2] 胡峰.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解析[J]. 文理导航(上旬),2010(9).

[3] 牛晋英.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J]. 中华少年:研究少年教育,2012(10).

[4] 赵瑞丽. 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19).

12.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篇十二

一、指导学生自学有计划性

有句话说:“成功者总是有计划的, 失败者总是有借口的。”我不是成功者, 但是我在指导学生语文自学上面做到了有计划。当我们的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 第一堂课, 我就从思想上给他们做了一个自学指导:跟学生讲明高中语文较初中语文的跳跃性, 高中语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写作, 变“要我读, 要我写”为“我要读, 我要写”, 让学生在进入高中的初始阶段就尽快调整好自己的角色位置, 调整学习的思想与方法, 把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为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

另外, 在每个学期我都让学生按照学号顺序利用周末上书店阅读选购一些读者、文摘等时文杂志。每人每周一到两本, 并把它们放置在教室的图书橱窗里面, 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就积累了几十本杂志, 当学生在想阅读的时候随时阅读以接触时文, 了解时代, 这样做主要是通过阅读来弥补学生在学校里接触的比较少的知识内容。到下个学期再按照学号顺序选购新的一批。

二、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有建设性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要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就不能让学生有思想上的预习负担, 这就需要我们布置的预习任务有建设性。

在每次备课中, 我尽量提前想好建设性的预习措施让学生预习。比如, 我教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老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一文之前, 我就让学生选择与之相关的书籍文章来读, 从中了解余光中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另外, 自己感觉比较成功的一个做法就是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搜集资料, 现在几乎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脑, 而学生回到家里之后几乎无一例外的上网, 既然这样为何不利用这种资源, 这种心态及这种心态直接导致的行为来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呢?事实证明, 这种迎合学生思想适应时代潮流的做法效果非常不错, 这种做法的更大的好处就是: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主动获取的知识印象深刻, 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一种自己利用资源解决问题的习惯, 而且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上网, 哪怕他们经常这么学习语文都不会太厌烦。

三、课后指导学生反思总结要有有效性

对学生的自学指导的措施不仅仅体现在课前的预习上, 更体现在课后的反思与总结上。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一文里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命而行无过也。”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学还要总结反思, 谓之为“温故而知新”也。我总是在上完课之后留足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台板书我今天上课的重点和收获。这一点着重在训练他们每堂课都参省自己、反思自己和总结自己。课后我还让学生准备了3个本子, 一个是积累本, 主要记录平时做错的题目, 课堂上讲的知识备忘要点, 系统的知识点等;一个是摘抄本, 主要记录学生看完杂志或书籍之后的精彩段落, 甚至是自己对于课堂反思总结, 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还有一个是随笔本:每周让学生写好至少2篇随笔, 题目内容不限, 主要记载自己平时的一点一滴的感悟。最后还有一个必须要强调的:利用每个周末整理自己一周以来的笔记、随笔、日记, 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阅读写作文集;在寒暑假、国庆长假让学生利用充裕的时间轻松的心情在幽雅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名著阅读, 并写随笔 (高考需要考查的《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就可以安排在这个时段)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又能弥补课堂教学课时的不足。通过以上的一些做法, 学生在课外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增强, 久而久之, 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变强。

对于一些需要反复的内容, 如默写成语字音等的总结与反思, 我就采取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出题的方式, 然后天天交换默写校正, 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浓厚的语文学习的氛围。

四、课上指导学生学习有创造性

当然, 语文自学指导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课前指导预习自学, 课后指导反思总结, 也不能忘记了课堂上的自学指导。在课堂上, 我遵循“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特色指导自学与教学并且力求教学有特色, 有创意。如通过课堂1分钟演讲并评价的教学, 对学生的听说评等各种能力进行培养;又以游戏的方式甚至数学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利用影视歌内容进行与时代同步教学、利用QQ平台语文教学等等, 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教学方法上重创新

我在教授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一文时, 摆脱了一板一眼的文章结构分析, 经典内容赏析的教学模式, 而是在上课文之前就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写下了, 然后让他们一个一个去掉自己认为较为次要的东西, 直到剩下最后一样东西, 在这种游戏活动进行语文教学中, 学生兴趣浓厚, 收获颇丰, 不能不说是对我语文教学创新意识的一种鼓励。在教授《雷雨》一文时, 我大胆创新, 力求让学生在表演中把握人物形象。

2. 教学内容上重创新

语文教学还需与时代同步。曾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这就是与时代接轨的大语文教学。在教学中, 我努力让语文跳出课本, 跳出考纲, 把语文的外延尽量扩大。有一次, 在课堂气氛的熏陶之下, 我甚至跳出了所要讲授的内容, 给学生评讲起了当时最为流行的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 通过这首歌词给学生讲授了一节现代诗歌的写作, 在这种新的语文内容的教授中, 学生惊喜地明白平时自己所钟爱的流行歌曲原来与语文的关联也不小。无形之中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3. 教学形式上重创新

在教学中, 我不仅在教学方法上适合学生, 适合时代, 同时在教学平台上也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支粉笔, 之后语文教学中的PPT模式, 改为QQ平台教学。在QQ日志里我发送了假期语文自主学习的参考答案, 让学生自学、自查、自我反思。最终的不错的效果让我欣喜。另外, 我还鼓励学生利用QQ平台写下自己的各种心情或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并且用带头评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评论别人的空间日志, 因为不管是写空间日志还是评论空间日志都是一种新时代的网络语文学习。

4. 教学过程中重方法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 不管课内课外我都不忘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 所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课内语文教学时, 我总是针对每类文章的文体进行教学, 让学生掌握语文课堂学习中规律性的东西, 以便一通百通。

上一篇:2008公文试题1模拟试卷三下一篇:分管后勤副部长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