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

2024-10-26

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共9篇)

1.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 篇一

纪念王十朋诞辰90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乐清市历史学会 张志杰、谢加平、吴济川

今年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王十朋诞辰900周年。由光明日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大学古代文体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中共乐清市委、乐清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乐清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的纪念王十朋诞辰90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0月21~22日在王十朋的家乡----浙江省乐清市雁荡山举行。来自国家、省社科院等研究机构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或提交了论文。

本次会议由中国宋史研究会学术指导,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葛金芳、张其凡分别在开幕式、闭幕式上讲话、做学术总结。在开幕式上,光明日报社副总编李春林、浙江省社科院院长迟全华分别致辞,浙江省温州市人大副主任、乐清市委书记潘孝政致欢迎辞。国务院参事、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邓小南在闭幕式上致辞,认为王十朋是南宋士大夫的优秀代表,王十朋研究要“贴得近”、“拉得开”,做好历史与现实有效贯通,实现历史人物研究与地方文化研究良性互动。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强在闭幕式上讲话。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8篇,论及王十朋文学成就、教育思想、学术思想、政治主张及实践等领域,虽然论文主题、切入角度、呈现方式、具体结论各不相同,但王十朋的道德文章、人格气节,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会议安排大会集中发言二场,何忠礼、陶文鹏、李裕民、赵贵林、虞云国、葛金芳、杨国宜、贾玉英、张润秀等9位先生做学术报告;中间还穿插分组讨论,在三个分会场分别就王十朋文学成就、道德理念、政治主张及实践、学术思想等主题进行交流讨论。现将会议相关情况简略综述如下,以期进一步推动王十朋研究。

一、本次研讨会不少论文对王十朋政治主张、行政实践和交游情况进行了陈述分析,从中呈现南宋的政治生态和士大夫的心态处境,指出王十朋在此背景下的言行价值和影响,并对后世有所启发。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杨国宜的《略论王十朋的民事思想》,在考查王十朋民事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后,又从“在中央朝廷的忧国爱君之事”和“在地方政府的忧民爱民之事”两个角度详述了王十朋民事思想的具体内涵,再进而概括王氏政治思想的特点和地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贾玉英的《王十朋言事与弹劾实践初探》,认为言事与弹劾实践是王十朋仕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王十朋策试指陈当朝弊端切入,列举了王氏在高、孝两朝的言事与弹劾实践及其效果、意义,并从中演绎出一

个判断:王十朋敢于“言人之所难言”的实践赢得了公义的赞许,折射出了南宋士大夫力主抗战的爱国情怀及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苗书梅的《王十朋的治家与从政》,以《家政集》为内容探讨王十朋的家世、家风、治家之道对其人格和从政的影响。文章认为王十朋治家以孝,提倡家庭和睦,以儒为业,尊重知识;为官正直、清廉,勤政为民等对于当今社会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宇的《王十朋帅夔小考》,认为王十朋知夔州的同时也担任夔州路安抚使。安抚使和知州的职权与管辖范围有很大不同,这一职务拓宽了王十朋的政治视野和阅历,也考验他的行政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葛金芳的《从王十朋的治郡实践看其施政理念》,在1160年代这个时代背景对王十朋的治郡实践进行评价,指出当时以王十朋为代表的一批地方官,其“善治”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推行,与当时的政治大环境有较大的关系;其治郡实践与价值追求,在当时和当代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为其僚属做出了榜样”、“值得今人发扬光大”。

王十朋主政过的绍兴、湖州、饶州、夔州等地,此次皆有学者提交会议论文,为我们考察王十朋治郡理念、实践提供鲜活的资料。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邹志方提交会议的论文《事业浩无穷;王十朋与绍兴民事堂》,列述了王十朋

关心民事的若干诗文及其所流露的思想,分析了王十朋与后秦桧时代宋高宗及绍兴历史上吏治风气的关系,肯定了王十朋留在绍兴的政绩和思想,“是绍兴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湖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学生朱如意、陈洁的《困境与应对:王十朋湖州施政研究》,以王十朋湖州施政为研究个案,深入考察了南宋州县长官施政时面临的困境、困境下的应对之策,以及由此表现出的士大夫文化心理结构,在构建王十朋“贤守”形象的同时,具体反映了南宋士大夫在施展抱负空间日益狭小的体制环境下,“心惭陶靖节,政愧范饶州”的矛盾处境和“儒道互补”文化心理渐见坚韧的演变趋势。江西省鄱阳湖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汪填金的《王十朋和饶州楚东诗社》一文,介绍王十朋在饶州任职期间与同时在江西任职的四位主战派官员结成“楚东诗社”交游、唱和的情况,从中可窥南宋士大夫的结社状况。重庆奉节县诗城博物馆赵贵林、赵桉的《王十朋在夔州》,介绍王十朋在夔州的政绩:刻石于庭励官师、种树绿化、修义泉、筑社坛、修城池。王十朋在夔州写诗300多首,被认为是历代夔州诗中,除杜甫外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位诗人,古为夔州治地的奉节县现在之所以能成为大家公认的“诗城”,其基础是由杜甫奠定的,而诗城传统文化的建构和维护,王十朋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汤勤福、王蕾的《读<与王龟龄>兼论朱熹对王十朋的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顾宏义的《王十朋与朱熹交游考》,都提到了王十朋

与朱熹的交往,以及后者对王氏的评价。两篇论文都注意到了朱熹《与王龟龄》的史料价值,并作了翔实的考证。关于朱熹对王十朋的评价,两篇论文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朱对王的“学”(理学)评价不高,但对其品行(治政)和文章则赞誉有加。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张邦炜以《王十朋的巴蜀情缘》为题,列举了王十朋对苏轼的景仰,与巴蜀士人张浚父子、阎安中、梁介、冯方诸人的交往情况,在介绍了宋代巴蜀士风的同时,也凸显了王十朋“不欺”的节行与对金主战的政治主张,认为王十朋“在宋代全国史、宋代巴蜀史上都有其必不可少的一席之地”。

二、无论是宋代,还是当代,对王十朋的人格气节、爱国爱民思想的评价始终如一,他以儒术经世致用方面,有使当时人深为服膺、并为后世儒者所赞叹的出色表现。今年纪念王十朋诞辰900周年,乐清市就从品德评价入手,将其定位于“南宋大贤”。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志熙提交会议的论文《论南宋名臣王十朋的学术思想与生平业绩》,全面地探讨王十朋的生平学术、与政治上的作为,尤其侧重于两个问题:一是王十朋的《春秋》学与其生平政治思想、政治行为的关系;二是王十朋的主要的学术渊源。该文指出王十朋在思想与文学上是直接继承提倡文以明道的唐宋古文家们,推崇以文明道,以韩、欧之正为尚,而兼究柳苏之奇。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

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张邦炜的《王十朋的巴蜀情缘》也涉及这一内容,认为王十朋力主唐宋四大家(韩、柳、欧、苏)的论说为后来“唐宋八大家”之说奠定基础,特别是王氏推崇大苏,对于南宋“尚苏氏文章”,以致苏轼在当时文名大增、南宋文风为之一变,都有一定的促成之功。

南昌大学历史系教授俞兆鹏的《论王十朋的法权思想—--王十朋<御试策>初探》, 以《廷试策》为切入点,研究王十朋的经学致用思想。廷试策中提出的建议被皇帝采纳,是直接用经典建构当时的政治学,是真正的通经致用。在《御试策》中,王十朋向宋高宗提供了揽权以守祖宗之法的治国之道,主张法大于权和依法行政,这种法权思想对推动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王十朋淹通经学,并非单纯的学问兴趣,而是有现实的经世致用的目的。后来的永嘉学派的事功学说,也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出来的。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杨国宜的《论王十朋的民事思想》论及这一点,在条分缕析浙东地区的学术渊源和宋元之际温州士人师承关系、王十朋民事思想与陈傅良思想的关系等因素后,把王十朋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明确为“永嘉(浙东)事功学派的先驱”,颇发前人所未言。这一看法与乐清社科联吴济川先生的《王十朋的经世思想与永嘉事功之学》有暗合之趣。该文主要论述来自儒家的经制之学的特点和永嘉事功学派的共同点,把王十朋的经世思想放到具体的州郡治理业绩上去考察,论证其经世致用思想对永嘉事功学派的形成有先

导的意义。这一观点具体理路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何忠礼先生的《王十朋与宋代科举》,从科举制度研究入手,指出像王十朋这样的贫寒子弟能够进入仕途,凭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成为一代名臣,主要的原因是宋代科举制度彻底消灭了以往察举制残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完美的取士制度,严格考试制度,严禁挟书、代笔等舞弊行为。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朱瑞熙的《王十朋的人性论初探》,从宋代社会结构变革的大背景入手,以王十朋的《性论》切入,研究王十朋对人性的认识。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何兆泉的《论王十朋的风教思想和实践》,认为王十朋自身勤俭持正、忠孝两尽,在当时就为士庶树立了崇高儒者的风范,针对时势之弊,倡导俭德为本,还通过修庙崇祀显扬忠孝大节,再辅以诗文之教、兴学弘道等形式,在以德化民、移风易俗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世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历史财富。乐清市社科联吴济川的《王十朋教育思想初探》,以王十朋梅溪书院教育实践为例,认为梅溪书院为宋代乐清培养了士族群体,对推动本土耕读文化具有深远意义,同时还探讨了王十朋的教育思想、学生观、人才观等方面问题。

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张其凡的《南宋状元王十朋简论》,从“结束秦桧黑暗时代的报春鸟”、“众臣交口荐誉的一代俊才立朝有直声”、“治郡有政绩的名臣”三方面高度评价王十朋的人品学问和政治影响。温州医学院徐顺平提交会

议的论文《王十朋的高尚品德与思想精神》,认为王十朋之所以为后人仰怀敬重,除了他的为人和业绩外,其渊博的学识、诗文自有风格也是为人推重的原因。温州社科联洪振宁的《王十朋:影响中国的温州文化导师》,认为王十朋以其包含民生精神诗文的平民性,自身好学力行、苦苦奋斗成为状元的启迪推动作用,和被借用以引导世俗文化流行、在共建中反映民间大众需求的互动中,极大地影响了生成中的温州文化的区域品格,成为了温州平民文化的引导者和开山 人。

三、王十朋被称为南渡“第一流人物”,以人品、经济、学问著闻天下,而文学成就或为其“名臣”盛誉所掩,读者不甚了解,研究家亦鲜见论及。本次研讨会有6篇论文以王十朋诗歌为研究对象,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乐清市统计局赵顺招的《雁荡冠天下---王十朋咏雁荡山诗》,对王十朋写雁荡山的20多篇诗作做情景还原,使人了解诗人创作时的背景,认为王十朋是雁荡开山以来,第一个以大量诗篇赞美雁荡山的诗人。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赵素文提交会议的论文《壮志无由补危倾,刚肠悲忧诉忠孝---梅溪诗之悲忧情绪浅解》,探讨王十朋悲忧情绪意象不同的内涵,认为不管是咏叹国事之忧,君主之辱,还是黎民之哀,功业之愤,梅溪诗中的悲忧情绪,都与他作为淳儒的社会担当意识息息相关。乐清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高知贤在

《伤时眼泪满襟血》一文中,从“平生忧国丹心在”、“心忧赤子饿填词”两方面入手解读王十朋10首伤时诗,认为王十朋精神对当下社会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杭州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张润秀的《忧患时代士大夫的人格范式及其审美价值探析—---南宋状元诗人王十朋咏梅诗词赏读》,认为作为有宋一代梅诗梅词创作的热衷者和领创者之一,王十朋的咏梅作品情韵关联,自成体系,研读王十朋的咏梅作品,可厘清其人格特性及其成长历程,有助于勘探宋代诗歌从南渡初期到中兴的演进过程,为全面认识和评价王十朋诗词在宋代诗歌发展流变中的地位和价值提供参考。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陈增杰教授提交会议的论文《南渡第一流 余事作诗人---论王十朋的诗》,论述王十朋的诗学渊源和作品内容风格,其古体诗、律体诗的创作成绩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貌,认为其行役诗独具特色,不作悲凉凄苦之音,局境开朗,襟怀豁达,尤值得我们注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陶文鹏的《论王十朋的山水诗与宦游诗》,认为王十朋的山水诗与宦游诗数量多、成就高。这些诗抒发了诗人忧国爱民、修德勤政、笃于乡情亲情友情等纯正高尚情操,跃动着一颗光明正大、仁义忠孝之心,是仁者、儒者、学者的真诚之诗。诗人在追求浑然天成中注意锤炼字句,擅长铺排与对仗的艺术功力,在古代山水诗与宦游诗的发展中卓有贡献,在宋诗低潮期中起到了振衰起弊的作用。

王十朋的著作辑佚、版本、流传情况也是这次研讨的

主要内容。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李裕民的《王十朋著作研究》,对《梅溪集》的本子、何人、何时所编,体例、卷数、内容等问题进行探讨,同时也涉及《家政集》的真伪、价值诸问题,并对今人所辑王十朋诗文作了辨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剑提交会议的论文《<全宋诗>所收王十朋诗歌的两个问题》,对《全宋诗》中5首本为王十朋诗而误作他人诗,4首本为他人诗而误作王十朋诗进行考证,断其归属,还其旧观。山东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周洪才读《禹山仁村竹氏宗谱》发现王十朋的《东海竺氏家谱序》,其提交的论文《新发现的王十朋、朱熹轶文及其文献价值》,考证此序为王十朋53岁时撰的,文中所述竺氏姓源、后世迁徙、历代功名,可补史乘之未备。温州文史学者余力的《王十朋及其子孙仕迹生卒年考订》,考证出《宋会要辑稿》的一处错讹,并对《王梅溪先生年谱》、《王十朋全集》的失误有所纠正。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虞云国的《走向庙堂:王十朋诗文记录之乡绅影像》,以王十朋诗文为研究材料,将王十朋作为典型的个案,剖析南宋士大夫的优秀代表在科举入仕前如何把握“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的内在张力。作为乡居士绅,以耕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适当占有与合理运营,家族成员在治生与科考之间的合理分工,以此为前提,诗书传家、科举入仕成为提升家族实力的可行性路径。乡居士绅对自我身份进行了恰当的社会定位。科举入仕前的王十

朋,在学识文章与思想人格上始终处于一种涵泳磨炼的自我积蓄状态。王十朋长达三十年的乡绅生涯,为他在科场夺魁与后半生立朝治民的乐章高潮在做蓄势待发的准备,也构建了他堪称完美的君子形象。

王十朋作为历史人物,其声名的广泛传播,特别在普通民众层面,部分来自于其作为戏曲主人公的影响。以王十朋为主角的南戏《荆钗记》,入戏早,影响巨,流传广,历宋、元、明、清,至今盛演未衰,有负心类、义男类两类截然相反的舞台形象。浙江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宏图的《论王十朋的舞台形象》,认为早期南戏《荆钗记》将其写成负心郎,是由于宋代科举制度及南戏的创作倾向使然,或许与史浩对王十朋的报复有关;明初将其写成义男楷模,是由于文人参与南戏创作,为王十朋翻案,还与改揭露为歌颂的创作倾向有关。学界对《荆钗记》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色的品评较多,而对其在历代的传承与演出情况,尤其是在地方剧种的传承与搬演的现状却少有人提及。徐宏图的《南戏《王十朋荆钗记》传承考》对《荆钗记》传世的明人改本、明清选本、地方剧种(昆剧、川剧高腔、辰河高腔、岳西高腔、梨园戏)的演出脚本进行考证,认为《荆钗记》得以传承至今,地方剧种功不可没。

2.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 篇二

1910年秋冬之际, 中国东北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烈性传染病:肺鼠疫。1911年4月, 在当时的东三省总督府奉天 (今沈阳) 由中国政府发起举办了“万国鼠疫研究会”, 伍连德博士主持会议并任大会主席。会议聚集了当时世界著名的传染病专家。这是国际上第一次以鼠疫防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会议不仅及时总结研讨了控制东北肺鼠疫大流行的防治经验与发现的各种问题, 更使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有机会向世界展示其追求现代科学与国际合作的新形象。大会形成的500页英文报告书, 如今已成为人类流行病学研究的经典。

中国微生物学会肖昌松秘书长主持了开幕式, 在纪念会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玉兰副院长、伍连德后裔代表人王丽凤女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唐英章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杨民、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赵国屏院士等先后致辞。中国科学院程光胜教授与会者共同缅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伍连德会长的伟大功绩, 伍连德为南洋华侨, 是于英国剑桥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位华人。1907年回祖国服务, 1910年受命赴东北疫区任总医官。他率领人们以科学治疫, 终将那场致6万余人丧命的大瘟疫消弭平息。此后, 他在中国三十年不遗余力地推行现代医学, 先后主持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近20所, 还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 (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 。他首创建国境检疫机构, 在他推动下, 收回了中国海港检疫主权。他与颜福庆等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 并创刊《中华医学杂志》, 他还是国际微生物学会联盟和中国最早的中华微生物学会的发起人之一。

3.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 篇三

2010年中考优秀作文素材: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革命战斗七五年,道路坎坷志不移;

棉里藏针胸坦荡,柔中有刚闪光辉。

市场经济中国式,改革开放总设计;

港澳回归垂千古,一国两制史无例。

综合国力速增强,人民生活天天变;

国富兵强立世林,世界和平是中坚。

饮水不忘掘井人,十三亿人齐悼念;

纪念邓公百诞辰,手捧红旗把花献!

临睡前,我总是习惯性把这首诗念一遍。邓小平,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我曾听过那么一句话:温饱不忘毛主席,小康不忘邓小平!是啊,这句话说的一点不错。

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

民!”在此,我想说一句:您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您的祖国和人民深深爱着您。邓小平爷爷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也是每个人成功人生的伟大导师。他在艰难中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他在压力下安排好了香港的回归工作„„然后,他安详地走了。如今,中国人民已经比较富裕,香港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更加怀恋他——邓小平!

邓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虽然邓小平爷爷逝世的时候我还小,但从书上,网上,电视上了解到了邓小平爷爷是一位历史的巨人,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国的骄傲,是他身后一代代爱国者的伟大楷模。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建国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决定性地打开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大门,并为国际关系的稳定发展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实质性贡献。敬爱的邓小平爷爷,如果没有你,就没有祖国的日益强大;如果没有你,我们就不能在世界上挺直腰杆;如果没有你,就没有我们一天比一天好的生活。

4.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 篇四

2014年09月24日 16:47

核心提示:习近平24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谈到: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

原标题: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嘉宾和专家学者齐聚北京,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这次会议是国际儒学界和国际学术界的一次盛会。首先,我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朋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这次会议以“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体现了关注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事关各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两大问题。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生活在祥和的氛围之中,期盼战争、暴力远离人类。世界各国人民也都希望生活在安康的环境之中,期盼饥饿、贫困远离人类。然而,现实世界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么美好,局部战争依然此起彼伏,贫困饥饿依然广泛发生,连绵战火、极度贫困依然在威胁着众多人们的生命和生存,特别是许多妇女儿童依然在战争和贫困的阴影下苦苦挣扎。想到这些不幸的人们,我们心中充满了同情和责任。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努力,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只有这样,和平才有希望,发展才有希望。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共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思想上确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今年3月,我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其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文字镌刻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句话是:“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我认为,在人们心中牢固树立爱好和平的思想,这对实现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渊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外族入侵和内部动荡,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一度到了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就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的沉重代价。近代以后经历了长期苦难的中国人民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懂得发展的重要。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对人类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没有阳光和空气,万物就不能生存生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需要和平、爱好和平,也愿意尽最大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真诚帮助仍然遭受战争和贫困煎熬的人们。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大家一起把和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政策和行动之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从这绵延2000多年之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我认为,应该注重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世界万物万事总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如果万物万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发展、世界的进步也就停止了。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

第二,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

第三,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儒学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无论是古代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还是现在的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第四,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农家、兵家等各个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观,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虽然后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取得了主导地位,但中国思想文化依然是多向多元发展的。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

总之,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温故而知新。知识有前人传承的知识,也有今人创造的知识。前人传承的知识积累了人们历史上对处理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重要认知和经验,今人创造的知识形成了人们应对时代问题的智慧和探索。这两方面的知识对人类继往开来都十分重要。

在21世纪的今天,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

5.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 篇五

(农历2014年9月9日)兄弟姊妹们以及全村的父老乡亲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我们敬爱的父亲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家庭、为大庄子村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家庭、为全村百姓的幸福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进一步激励全家人乃至全村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加积极向上,达到人丁兴旺、事业辉煌。

我们的父亲是一位慈祥的父亲、是一位威严的父亲,是一位孝敬父母的父亲,我们的父亲还是一位全村老少百姓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村长,更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00年前,我们的父亲出生在山东省莒县夏庄镇大庄子村。当时,中国正处于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之中,受胞兄弟参加革命的影响,青年时期就已成为村里有名的进步青年,以其先进的思想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参与村里一些具体工作,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本村村长并主持村里的具体工作,1940年山东省各级人民政府成立,在村民的拥护下、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为大庄子村村长,从此矢志不渝地为全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全体村民的事业奋斗了50余年。父亲的一生,同我们全家的幸福进程紧紧相连,同同我们全村的发展进程紧紧相连,同我们全村基层组织的发展进程紧紧相连,父亲的贡献,不只是生养了我们全家,不只是帮助了全村的每个家庭,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一村之长对国家对社会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深切缅怀他。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在著名的日照暴动影响下,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入打土豪、分田地的各项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他果敢英勇,带领全体村民采用多种形式,积极打击日伪军,有力地配合了沂蒙山区反“扫荡”作战,至今村里还传颂着他为了保护党支书,只身一人吓退来偷袭的两路30多个伪军汉奸的故事。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为了村里能够吃上食盐,他经常亲自带领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冒着炮火去东海推盐。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主持全村的大量日常工作,为全村经济走出贫困提出许多正确主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了村里的开展孵化小鸡副业,他亲自带领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南下枣庄推碳。“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他受到过错误批斗,但就是他的耿直和无私,仍然赢得了全村人的拥戴,并未离开过村长这一职位。他带领着全村青壮年劳力参加过青峰岭水库和沂沭河分洪工程的建设,参加过夏庄豹虎一带的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积极实行上级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实现了全村村民经济生活逐步好转的重大转折。

正是由于有父亲作为一村之长的卓越领导,正是由于有他老人家全力实行的国家关于农村改革政策做基础,大庄子村各家各户才能欣欣向荣,才能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父亲的贡献,不仅改变了我们家族的命运,而且改变了全村人的命运。父亲的为人,深得爷爷奶奶的喜欢,获得了他的子孙后代衷心爱戴,也赢得了全体大庄子村民广泛尊敬。父亲的英名永远牢记在他的儿女和后代中间,也始终牢记在大庄子全体村民的心里,而他作为一村之长对国家对社会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已载入莒县党史史册。在这里,作为您的子女,我们要说:父亲,您好!您的家人和大庄子全体村民永远怀念您!

兄弟姊妹们以及全村的父老乡亲们:

我们兄弟姊妹们以及我们的子女、后代都将永远感恩于我们的父亲;我们大庄子村很多家庭都曾经在他的领导和帮助下度过那些穷苦岁月,在他百岁诞辰之际,相信全体大庄子村民没有人能忘记他的恩与惠,他的崇高风范对我们来说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父亲那崇高鲜明又独具魅力的为家、为全村百姓鞠躬尽瘁的风范,将激励我们全家乃至全村在实现富足昌盛的奋斗目标和美好理想的征程上奋勇前进。

——我们纪念我们的父亲,就要学习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位俾未敢忘忧国,60年始终如一,信念坚定,是我们父亲的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也永远是我们家族中每个共产党员和即将入党的后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

——我们纪念我们的父亲,就要学习他对全村集体事业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爱小家更爱大家,是父亲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我们每个做子女的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我们纪念我们的父亲,就要学习他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孝行天下,是父亲一生的为人之道,也永远是我们每个做子女的应该继续发扬光大的做人底线

——我们纪念我们的父亲,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实事求是,实实在在,是父亲一生最重要的处世特点,也永远是我们每个做子女的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处世方法。

——我们纪念我们的父亲,就要学习他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勇气。不怕困难、勇于创新,是父亲一生作为一村之长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永远是我们家族中每位成员应该具有的担当。

——我们纪念我们的父亲,就要学习他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坦荡无私,是父亲一生最光辉的人格魅力,也永远是我们家族中每个人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

兄弟姊妹们以及全村的父老乡亲们:

我们的父亲于1989年12月25日因患胃癌不幸去世,终年76岁,去世后按照本村风俗葬于本村东林的后林,同时根据他生前遗愿,在东林的南林中生前自己选择的地方立有衣冠冢,我们家族中每个人和全村所有感受它的恩惠的人都应该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他的两个墓地。我们的父亲离开我们24年了,24年来,父亲对我们期望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我们的家族正在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村里的百姓正在时时享受着幸福美满。对此,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6.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 篇六

今年*月*日是***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后人图强奋进,县委、县政府决定举办纪念***同志诞辰100周年书画展。

参加今天书画展的有:在家的县四大班子负责,县直部分单位负责同志,各分工委书记,书画界代表。

今天的书画展共有三项议程:

一是书画界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同志讲话;

二是县委副书记***同志讲话;

三是参观书画展。

下面分项进行:

首先请书画界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下面请县委副书记***同志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刚才,****同志代表书画界人士,深切缅怀了***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对***同志的崇敬和思念之情。***书记的讲话,既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评价了***同志对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又站在现实的角-1-

度,要求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弘扬先烈遗志,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弘扬优良作风,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为打造文明和谐、宜业宜居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安定和谐的新形象告慰烈士英魂。

今天的书画展开幕式到此结束。

7.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 篇七

观看了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总书记深情缅怀马克思伟大光辉的一生,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历程和丰硕成果,提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习近平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就像习主席说的,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我们缅怀马克思,纪念马克思,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首先,要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传播者。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九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向全党发出的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员令。其次,要忠诚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仰者。“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要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自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武装头脑,要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做到热爱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时刻铭记党的根本宗旨。

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的宣言书,是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行动纲领。

8.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 篇八

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其强大的生命力延续至今,其强大的影响力传遍世界。

当前,西方社会危机频现,乱象不断,而在世界东方,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则在不断佐证和展示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生命力。中国的历史性成就,让世界对马克思的纪念变得更加意义非凡。

马克思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洞悉世事的智慧、科学精辟的预言,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人类谋求幸福指明了方向。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从思想上引领了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伟大事业。

500年来,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虽经历波折,却最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火种传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高举真理火炬,成立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人民在精神上找到了主心骨,中国发展在方向上找到了定盘星。

中国共产党运用《共产党宣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百年沧桑巨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释放出改造世界的伟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9.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 篇九

中共中央2014年8月2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的要点有(28条):

一、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

1.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2.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同中华民族抗争、独立、振兴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同志为党领导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为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

(3)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3.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正是在邓小平同志倡导和支持下,改革大潮汇聚成时代洪流,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4.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

5.邓小平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邓小平同志的贡献,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而且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邓小平同志赢得了中国人民衷心爱戴,也赢得了世界人民广泛尊敬。

二、科学分析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和人民建立彪炳史册的功勋的原因

6.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和人民建立彪炳史册的功勋,就在于他看清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深刻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深沉愿望,把握住中国发展的历史规律,紧紧依靠党和人民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伟业。

三、深刻阐述了邓小平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与最鲜明的思想和实践特点

7.从六个方面(信念坚定、热爱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战略思维、坦荡无私)深刻阐述了邓小平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

(1)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

(2)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

(3)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实事求是,是邓小

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

(4)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

(5)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

(6)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坦荡无私,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光辉的人格魅力,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

8.邓小平同志最鲜明的思想和实践特点,就是从实际出发、从世界大势出发、从国情出发,始终坚持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全面阐述邓小平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9.邓小平同志以他的远见卓识、丰富政治经验、高超领导艺术,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进行各方面的拨乱反正。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精讲精练》第138页、379页)

10.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系统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解决了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理论,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为党和国家发展确定了正确方向。(《精讲精练》第134页、380页)

11.邓小平同志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领导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精讲精练》第135页、381页)

12.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领导我们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精讲精练》第180页、382页)

13.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制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精讲精练》第188-189页、382页)

14.邓小平同志突出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领导我们党有步骤地展开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精讲精练》第193页)

15.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精讲精练》第195页、382页)

16.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精讲精练》第232页、225-226页)

17.邓小平同志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指导我们实现香港、澳门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推动海峡两岸关系打开新局面。(《精讲精练》第256-257页)

18.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领导我们党及时调整各方面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难得历史机遇和良好外部环境。(《精讲精练》第262-263页)

19.邓小平同志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充满新的生机活力。(《精讲精练》第383页)

五、讲话中引用的邓小平语录

20.关于理想信念的语录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21.关于热爱人民的语录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

22.关于实事求是的语录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精讲精练》第138页)“要取信于民,要干出实绩”。“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

“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

23.关于开拓创新的语录

“现在问题相当多,要解决,没有一股劲不行。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精讲精练》第138页)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24.关于战略思维的语录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精讲精练》第197页)“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25.关于坦荡无私的语录

“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

“要抛弃个人恩怨来选择人,反对过自己的人也要用。”

“永远不要过分突出我个人。我所做的事,无非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愿望”。

26.关于民族自尊心与不懈地努力奋斗的语录

“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精讲精练》第383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精讲精练》第185页)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六、阐述三个“决不能”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之道

2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这是党和人民在当今世界安身立命、风雨前行的资格。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

七、号召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勇前进。

上一篇:屋顶绿化养护管理方案下一篇:关于学习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