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13篇)
1.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篇一
第六单元的教学反思
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对生字词的学习。首先要会读,会正确书写生字,会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学生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鲜花和星星》这是一首诗歌,作者采用回环的形式让学生明白鲜花的美和星星的多。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指导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模仿课文句式,师生共同完成诗歌的创作,效果很好。适当鼓励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真正把“学生本位”的理念落到实处。
《放小鸟》这篇课文通过反复读,体会小鸟的可爱和对小鸟的不舍。用情景对话,体会小鸟为什么不吃东西等。以读为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明白它是要回家。从而教育学生要爱护小鸟。采用表演的形式,用自己想说的语言把小鸟想家的焦急心态说出来。很多学生很好的发挥了母亲和孩子的角色表演,效果很好。
《这儿真好》很适合学生的口味,在已有的基础上,用同样的方法教学这篇课文。他们很好的把握了课文的中心,明白植树地重要性。生字和词的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组长起带头作用,教师检查,个别指导。
《世界多美呀》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借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口吻,叙述她认识世界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用两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读生字和词语,在识字的时候,注重学困生的辅导。明白小鸡通过小小的洞眼看到了什么?启发他们说说。始终把读贯穿于教学中,体会世界多美呀!
《月亮和云彩》这篇课文是让学生要学会观察和善于有自己的见解。学会生字和词语,认识新的偏旁。反复读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自己的发现,一起讨论,如果不明白的留着以后再找答案。
2.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篇二
———约翰·杜威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 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 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 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 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 形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 就是教育。新学期, 按照“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词串识字更是教学任务的第一步。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仅仅是几组词语, 但排列整齐、意义上有联系、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教学设计新颖多样且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教起来却并不轻松。但是, 第一个单元的教学围绕识写词串展开, 一个单元的词串教学进行下来, 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我感受最深的是低年级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有了很大的飞跃, 课堂上思维活跃, 想象能力、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 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颇有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 我习惯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将自己游玩的一些照片, 有意识地给孩子们看, 一起分享快乐。快乐之余,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识字、表达的能力。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师将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回味和孩子们分享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在《识字2》第二课时的教学伊始, 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几张我在各地旅游时的照片。孩子们很羡慕, 一直追问我:“这是什么地方?真美啊, 下次我也要去玩!”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笑着看看他们说:“孩子们, 让我们跟着书中的小导游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广西桂林山水, 那里的景色也十分美丽, 你们想去看看吗?”话音未落, 37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 小身板坐得笔直, 齐声回答:“想!”美好的一课拉开了序幕。
在备课的过程中, 我仔细观察了教材中的插图, 本篇插图色彩鲜艳清晰, 大篇幅的山水画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另外三幅小的插图分别展示了桂林最有特色千姿百袋、惟妙惟肖的山峰, 以及具有独特民族风貌壮乡人对歌的场景。看完照片我指导孩子们回到课本上, 细致看图, 问他们在图上看到了些什么?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 用完整清晰的话语表述出了图中的景物。观察插图, 培养孩子们细致观察图画的好习惯, 此时相机鼓励孩子畅所欲言, 爱上自我表达。
这时, 几位去过桂林的孩子都不甘寂寞, 绘声绘色地为大家介绍了桂林很多的景色。如游览过漓江清澈见底的水, 看见一座像大象一样的山, 还有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在竹筏上漂流, 等等。听了同伴们的介绍,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高了。他们纷纷举起小手, 表达看完图后自己的感受。而陈西恩同学的感受, 让我印象最深。她说:“我看到了图中的倒影。”“你能告诉大家你看见了哪些景物的倒影吗?”她说:“只有水特别清的时候我们才能看见倒影, 我在清澈见底的碧波上看到了秀峰的倒影, 就像有两个世界。水上一个世界, 水下一个世界!”此时, 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有了好的榜样, 词儿自然就能读好了。我鼓励孩子:“你们说得这么好, 能读得更好吗?”伴随着轻音乐, 孩子们陶醉在桂林美丽的山水画卷中, 一边读着词语, 一边用心细致地感悟着中国文字的魅力。词语读得更好了, 话也说得更加连贯流畅。书本里一个个凝固的词语被孩子们优美的朗读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仿佛跳跃到了一幅幅秀美的风景图画中。这一节课, 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了美景、美词, 插上想象的翅膀, 和着动人的语言, 向着美好的方向翱翔。
在第一单元的《识字1》教学过程中, 我与孩子们一同分享了我国传统的风俗和习俗。民俗知识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让孩子们兴致盎然。他们谈论着自己在节日里与家人、伙伴们一起玩耍着丰富多彩的游戏, 仿佛也把我带回了童年时代。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深层次朗读, 不仅夯实了基础, 而且韵文读出了韵味、读出了甘甜。
又如《识字4》中的词串, 孩子们找到了自学的方法, 也是我之前有意引导的方法———借助书本中的插图, 将词与图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理解, 比起死记硬背,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还学会了自己利用字形分析生字、理解词义, 如“晴空、温暖、晾晒”都有日字旁, 因此一定和太阳有关;“眼睛、瞄准、眺望”都和眼睛有关;“东海、黄河、长江”一定和水流、江河有关, 等等。课堂此时成为了学生自学自悟的乐园, 孩子们积极思索, 探寻出了一条又一条学习词串的捷径。而我不仅轻松教学, 内心还充满了自豪和满足。我相信, 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 孩子们习得的知识, 记忆会更加深刻牢固。枯燥的授课变成了表达自己、心与心碰撞的平台, 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快乐的天地。
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篇三
1.看清楚,再连线。
2.读准确,再连线。
二、用“○”圈出声母是翘舌音的字。(5分)
三、看拼音,写词语。(10分)
四、读一读,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序号。(9分)
五、比一比,组成词。(8分)
象( ) 为( ) 找( ) 可( )
像( ) 力( ) 我( ) 河( )
六、读词语,按要求分类,把序号写在合适的横线上。(6分)
①飞机 ②学校 ③蝌蚪 ④云彩 ⑤汽车 ⑥水草
⑦太阳 ⑧黄鱼 ⑨军舰 ⑩柳树 燕子 羊群
天上有:
水里有:
地上有:
七、照样子连线。(11分)
八、照样子,写句子。(6分)
九、选择合适的词填空。(7分)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十一、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6+3分)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十二、看图写话。(16分)
提示:仔细看图,要写清楚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endprint
一、照样子连线。(9分)
1.看清楚,再连线。
2.读准确,再连线。
二、用“○”圈出声母是翘舌音的字。(5分)
三、看拼音,写词语。(10分)
四、读一读,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序号。(9分)
五、比一比,组成词。(8分)
象( ) 为( ) 找( ) 可( )
像( ) 力( ) 我( ) 河( )
六、读词语,按要求分类,把序号写在合适的横线上。(6分)
①飞机 ②学校 ③蝌蚪 ④云彩 ⑤汽车 ⑥水草
⑦太阳 ⑧黄鱼 ⑨军舰 ⑩柳树 燕子 羊群
天上有:
水里有:
地上有:
七、照样子连线。(11分)
八、照样子,写句子。(6分)
九、选择合适的词填空。(7分)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十一、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6+3分)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十二、看图写话。(16分)
提示:仔细看图,要写清楚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endprint
一、照样子连线。(9分)
1.看清楚,再连线。
2.读准确,再连线。
二、用“○”圈出声母是翘舌音的字。(5分)
三、看拼音,写词语。(10分)
四、读一读,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序号。(9分)
五、比一比,组成词。(8分)
象( ) 为( ) 找( ) 可( )
像( ) 力( ) 我( ) 河( )
六、读词语,按要求分类,把序号写在合适的横线上。(6分)
①飞机 ②学校 ③蝌蚪 ④云彩 ⑤汽车 ⑥水草
⑦太阳 ⑧黄鱼 ⑨军舰 ⑩柳树 燕子 羊群
天上有:
水里有:
地上有:
七、照样子连线。(11分)
八、照样子,写句子。(6分)
九、选择合适的词填空。(7分)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十一、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6+3分)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十二、看图写话。(16分)
4.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反思 篇四
一、激情导入,激励学习心灵
关注课和关注人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就是以教材为媒介,培养学生和谐发展。关爱学生,激励学生,那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便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伊始,我精心设计对话紧紧抓住“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一评价语,巧妙地把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赞扬博莱克真棒,进而激励全班学生的学习也一定很棒,老师时刻关注你们这样的设计,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和对人格的尊重。
二、读中悟情,注重情感体验
文章不是无情物,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感情的有机结合。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感悟博莱克身残志坚和儿童队员们和善友好相互尊重的美好心灵,我设计了三次读文。第一次指导学生读博莱克参加检阅的句子,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博莱克当时的心情,第二次指导学生读队长的话,进一步体会队员们关爱心灵关爱人格的情感,第三次指导读队员的话和观众的评价语,感悟美好的心灵。因此,我采用了练读、导读、教读、有感情的读,来引导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三、尊重差异,促进整体提高
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必须遵循的素质教育思想。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设计提问时,我有意识的做到有梯度,照顾到全体学生。对于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我都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你又进步了,谢谢你听得这么认真”、“虽然你的声音不大,但你却很有勇气”等这种激励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信任与尊重,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课的和谐统一。
5.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篇五
通过两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第一单元已经学完了。经过单元过关和平时作业检查,发现多数学生已完全达到了教学目标之要求。如:对于本单元的60个生字,均能独立读准音、记住形、会组词。对于要写的29个字,学生不仅能书写正确而且还会听写并会组词扩词。对于“识字1”、第1课和第4课学生都会背诵了。还了解了一些具有春天特征的景物和词语。
在看到学生取得进步的同时也不难发现了一些不足:
1、在识字过程中,学生会记住这个字但说不出记字方法。2、29个字学生虽全会写了但有些字写不规范,特别是言字旁、绞丝旁、双立人、折纹头、竖心旁写不规范。
3、还有些学生读课文时出现添字漏字现象,长句子也读不准确。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识字方法的指导和规范写字
6.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篇六
1、《长城和运河》教后反思
我们班的孩子没有亲眼见过长城和运河,只是在图画中或电视上看到,因此他们对这两处景物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因此,课前布置同学们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资料,从课堂交流的情况来看,学生对长城和运河的了解多了,有数据,有建造原因......为学习课文,体会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打下了基础,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以“朗读”为媒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奇异”这个词语来进行品读,“奇异”体现在那里呢?文中的四行诗就把这个问题的答案说出来了。“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写出了长城的磅礴气势,“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写出了长城绵延万里的特点;同样运河也是如此。教学时,就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指导学生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运河的柔美秀丽,效果比较好。
2、《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南沙群岛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在初步感知课文时共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南沙群岛的美丽:地理位置、物产丰富、景色迷人。再逐段理解,体会每个部分所介绍的特点。其中第二部分物产丰富所用时间较长,不仅要理解“蕴藏、贮存、用之不竭、曾母暗沙”等重点或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还要让学生感知本段总——分式段落结构的特点。以及为什么称南沙群岛为“巨大的蓝色宝库”这个总领问题。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达成了这一段的教学目标,不过我感觉引导讲解的多了一些,学生接受的比较多,但自主理解、体会还不够,特别是“海洋动力”中的潮汐能,尽管花了时间描述和讲解,但是学生还是没有一个深层的认识,今后在这方面还要抓一抓学生的课外阅读,我准备另外再找时间补充些视频资料,将这一块补上去。第三自然段与第二段结构相似,因此在写作方法的理解上比较顺利,用时也不多,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找找“景色迷人”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相对而言理解的难度比第二段要简单一些,配合图片进行理解,以学生自己说为主,重点指导理解“翡翠与蓝玉合璧”、“碧波浩渺”、“蔚为壮观”的意思。再指导朗读。从效果来看,理解的目标已达成,学生也比学第二段更加自主、参与性更高。
3、《庐山云雾》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并通过事先收集的有关庐山云雾的图片资料,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写出云雾的特点的。如:发动学生小组讨论,再组织交流,教师同时参与学生交流,做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明白这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最后,我又让学生上讲台画简笔画,展示不同方位的云雾的形态,加深大家对庐山云雾特点的感悟。
7.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篇七
1.通过阅读交流, 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感受卓娅和舒拉姐弟两位英雄的形象, 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2.理解作品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运用课内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的兴趣。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 选取了四篇课文, 其中两篇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 另两篇课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形势, 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本组教材把孩子们带到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 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 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四篇课文中都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抒发了深厚的情感。
本课课型为单元拓展课, 是对本单元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 深化课内阅读内容, 运用课内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自觉进行阅读实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选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师生共读。本书主要介绍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两个青年英雄的故事。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多来源于书籍、影视作品, 要深切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必须深入文本, 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的语句, 体会作者的表达, 把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表达结合起来, 让学生既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又切实提高语文能力。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也是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实践运用的有效途径。
【学情分析】
战争对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距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较远, 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类作品的阅读也较少。影视作品中, 战争题材的作品过分娱乐化的倾向正在消解这一严肃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 知道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可贵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感悟文本中关键词句的表达, 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受到教育, 这也是对学生很好的语文能力训练。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复习方法
1.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在学习时, 我们在文中遇到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举一两处给大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
3.小结:我们在读书时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要多读读, 多想想, 体会它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拓展课, 围绕单元学习主题, 让学生读整本书。本单元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环节既回顾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又对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复习, 让学生自觉地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整本书的阅读实践。)
二、走近作品, 把握内容
1.在明斯克公路86公里标记处, 耸立着一座纪念碑, 它是为纪念卫国战争中的“苏联英雄”卓娅而建造的。前段时间我们阅读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关于这本书, 你有哪些资料愿意与大家交流?
学生介绍后, 老师总结补充:这部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原型, 记述了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二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卓娅和舒拉姐弟俩的母亲。
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用课内学过的方法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老师相机指导, 可借助书的目录提取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阅读整本书涉及的信息量比较大, 在阅读时搜集相关资料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如了解作者、故事的背景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 形成深层次的认识。本环节意在梳理相关信息, 把握书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心中建立整体印象, 为后面的精读和探究打下基础, 同时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走进作品, 感受形象
1.我们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本书的主要人物是卓娅和舒拉。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2.小组交流:姐弟俩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先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他/她的性格特点, 然后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或片段加以说明。
3.小组上台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与评价)
4.学生边汇报边小结板书:从你们精彩的交流中, 我们仿佛看到姐弟俩的英雄形象,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表现了他们鲜明的个性, 这些内容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设计意图:本环节按照整体感受人物形象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学生阅读、做读书笔记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形式, 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内容展现出来, 做到言之有物。学生既对本书有深入细致的阅读, 又在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四、品词析句, 感悟表达
1.同学们, 在阅读时总有一些句子让我们停下来仔细地回味。打开书, 看看你们读书时勾画的内容和做的批注, 再读一读。
2.学生展示读书笔记, 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预设示例:
(1) 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要与大家分享的吗?
(2) 这段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卓娅和母亲在大街上看到一张画着一位战士的招贴画, 下面写着“你用什么帮助了前方?”)
(3)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4) 这些句子让我们驻足回味, 作者是怎样写出卓娅的决心的?学生进行补充。
(此为一个片段的教学, 教师根据情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交流)
4.小结:我们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品味, 人物形象在我们心中慢慢地鲜明起来, 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多好的姐弟俩啊, 但是因为战争, 他们却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教师补充战争给人类带来无穷灾难的相关资料。
5.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 可恶的战争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 摧毁了无数个美好的家园, 制造了许多人间悲剧。为了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 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此环节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这里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教师要深入阅读本书, 做到心中有数,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五、总结延伸, 拓展阅读
1.读完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你有哪些收获?你又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2.通过阅读, 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战争的罪恶、和平的可贵。我们每学完一个单元, 都要找找类似的作品读一读, 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关于这一主题, 大家还有哪些书向同学们推荐呢?
(设计意图:单元拓展课所能选取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 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教师要整合课内外阅读, 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备课反思】
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克服了传统单篇教学的弊端, 从整体上关照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 整体建构知识与能力体系, 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 提升语文素养。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有多种课型, 本教学设计定位为拓展课, 根据单元主题, 选择课外读物, 巩固、延伸单元主题的学习。
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教材后, 师生共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搜集相关资料, 做读书笔记, 并在课堂上交流。在教学设计中, 笔者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整体性。单元整合教学打破了传统单篇学习的模式, 以单元主题为统领, 建立单元内篇与篇之间的联系, 打通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壁垒, 对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建构。在单元教学整体构思时, 笔者结合单元“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 为学生推荐《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在拓展课中“将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 在重构的语境中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 并不断反思”。[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除了主题这一纽带外, 还要兼顾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实现课内知识的迁移、运用。把单元作为一个教学单位, 在整体观照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连贯性。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 要科学划分各课时的教学目标, 于是产生了不同的课型。每种课型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但彼此并非是完全割裂的, 而是要尊重知识学习和儿童认知规律, 具有连贯性, 呈螺旋上升趋势。在教学设计中, 上课伊始先回顾课文, 复习课内阅读方法, 为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实践作了铺垫,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在教学的重点部分, 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达成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所有课型的教学中, 单元教学目标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 围绕这条线展开教学, 保持教学内在的连贯性, 才不会让教学信马由缰, 偏离方向。
3.语文性。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研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为什么要用这种语言文字来表达。“可见语感训练的文体沟通乃是语文教学的本真、本色与本质。”[2]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灵敏、准确的感受力,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在设计中, 笔者试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使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 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4.实践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 根本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课堂要为学生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提供空间, 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语文经验, 形成语文能力。本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运用讲述、倾听、朗读、批注等多种形式, 搭建学生语文实践的舞台。学生语文经验的获得, 不仅体现在预设中, 还体现在课堂各要素交互作用下的创生和完善。所以设计还要有一定弹性, 选取的片段只是一种预设, 在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范燕瑞.基于单元主题的课外阅读与教材整合的路径与教法研究——以沪教版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 2015 (6) .
[2]张大文.我为什么提出“语文性”[J].语文教学通讯, 2013 (Z1) .
8.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篇八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包括课文《怀素写字》、《小河与青草》和练习6。
二、单元目标
1、学会本单元14个生字,1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怀素写字》的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4、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三、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四、单元课文间的联系
两篇课文都是以体现优秀品质为主。《怀素写字》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侯勤奋练字的故事,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小河与青草》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对话,从中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12、怀素写字
教材分析:课文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刻苦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苦练基本功有积极意义。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第二自然段;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识记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
教学构想:教学时,以读来贯穿始终。第一步是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第二步是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第三步是个别学生朗读,共同纠正错误发音;第四步是学生再读课文,并让学生说说准备向他学习什么;第五步是分自然段精读课文,让学生明白怀素之所以成为一个大书法家,是因为他练字不仅认真,而且刻苦;第六步是根据教师出示的填空再次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争取人人过关。
教学准备:
录音、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板书:写字。)
2、他是谁?你能看出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吗?(板书:怀素。)
3、教师介绍:怀素是我国唐代一位非常有名的书法家。
二、录音范读,初步感知。
1、听课文录音。学生标上自然段序号,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后检查生字读音。(出示卡片。)
古时候和尚好学上进先这样日子一长
有名书法家,指导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方面来区分个别生字读音的异同。
四、个别朗读,纠正发音。
1、指名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3、指导句间停顿。
(1)这句话比较长,谁能读好这一句?
(2)教师范读,画出符号,指导朗读。
五、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再读课文。
2、说说你准备向怀素学习什么?
六、教学生字“写、字、古、书”。
1、出示生字卡片。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们?(相互交流。)
2、给这4个生字找朋友,看谁找的朋友最多。(扩词。)
3、指导写字。
(1)教师边讲解边范写。
写:上下结构。“一”秃宝盖就像一顶帽子,扁一点,宽一点。下面的“L丁”。上横左相连,下横右不连。字:上小下大。宝盖头扁又小。下面是个“子”。竖钩在竖中线上,最后一横稍长,比帽子宽。
古:上大下小。起笔横稍长,第二笔竖中线起笔,稍向左斜。部件“口”写得扁宽些。
书:独体字。第一笔横折扁些,第二笔横折钩宽胖些,第三笔悬针竖靠竖中线左一点,笔直竖下来,第四点在左上方。
(2)学生描红,注意写字姿势。(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用这4个字说一个通顺的句子。
怀素小时候刻苦写字,成了古代有名的书法家。
板书设计:
怀素写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背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精读课文,分步理解。
1、指导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并说一说怀素是怎样的人?
(2)教师引读。齐读。.
2、指导朗读理解第二自然段。
(1)怀素从小喜爱写字,好学上进,这值得我们每个小朋友学习。那么怀素从小是怎样学写字的呢?(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指名个别读。
(3)怀素写字的态度怎样?(非常认真。)启发学生练习换词:很认真、十分认真、特别认真等。在认真前有个“非常”,说明怀素写字认真得很,读时要加强语气。(4)怀素写字非常认真,他到底是怎样写的呢? ①指名朗读,并说一说怀素写字先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最后又是怎样写的? ②这些动作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③怀素写字是不是每次都这样认真呢?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总是。)(5)怀素这样认真写字,结果怎样呢?(6)齐读第二自然段。
3、指导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
(1)传说,怀素洗笔的池塘因用来洗笔,池水都变黑了,被人们称为“墨池”。因为他家里并不富裕,买不起纸,所以就在木板上练习。(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从哪儿看出怀素练字不但认真、而且刻苦? ①比较“写呀写呀”和“写呀”有什么不同。(读读试试”~ ②“日子一长’’到底有多长?要把木板写穿,该写多少字呀?要花多少时间呢?真有点数不清。(4)齐读第三自然段。
4、指导朗读理解第四自然段。(1)齐读。
(2)“有名”是什么意思?(3)怀素为什么能成为有名的书法家?
二、出示填空。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
怀素写字——。他总是先——,——,再——这样,怀素的字——
1、自由练说。
2、学生自己背诵第二自然段。
3、指名背诵第二自然段。
4、齐背第二自然段。
三、教学生字“先、日、长”。
1、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2、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重点讲述。
先:上下结构。第三笔竖下不出头。下面是“儿”,不是“几”。
占:先里头后封口,字形稍长。第一笔竖稍长。第二笔是横折钩。长:独体字。第三笔竖提,直通而下。最后一笔捺在右上方。(2)学生描红,要求做到笔笔到位。教师巡视。作业设计:把怀素写字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怀素写字 课后反思: 小河与青草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学生可以从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生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习和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10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6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寓意,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构想:教学中,教师只需重点指导第一次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小河与青草的密切关系。第二次对话就由扶到放,让学生通过自学来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由于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在教学时,教师可安排两次拓展练习,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一次是以其他人的身份学着小河来赞美一下小草,理解由于小草的作用,才会有如此清澈的河水。第二次是想像一下如果小河和小草都很骄傲,那又会是一幅怎样的情景?从而感知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的哲理。
教学准备:
录音、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读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小朋友们,你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你们最喜欢什么?
2、图上的小河和小草的确很可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河与青草的故事。
3、揭示课题:小河与青草。(指导读准生词“青草”。注意后鼻音与平舌音。)
二、初步指导。
1、自由读课文。
(1)要求读通句子,不丢字,不加字。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卡片。)指名读,并注意正音。
小河边 感谢 河岸
碧绿碧绿 喜爱 水分
(2)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训练。
1、教学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河和小草是怎样的?
填空:()的小河
()的小草
(2)它们是什么关系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比较句子。
(1)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2)弯弯的小河边,长了青青的小草。
多了个“满”字说明了什么?
3、指导朗读。
4、小河为什么会这么清,小草为什么会那么绿呢?(下节课再研究。)
四、指导写字。
1、教师边讲解边范写。
青:上下结构。上面宽扁,下面瘦长。第四笔横较长,第五笔是竖。
草:上下结构,上小下大。草字头扁小些,“早”写得宽大些。
对:左右结构,左窄短,右宽长。第二笔变为点。
住:左右结构,左高右低。单人旁瘦长,竖底下要露一点儿,“主”宽大,紧挨左边。
2、学生练习描红,要求做到笔笔到位。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我们大家要学习河水和小草谦虚谨慎的品格。
板书设计:
小河与青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
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
2、小河为什么会这么清,小草为什么会那么绿呢?让我们来听听它们的对话吧!
二、教学第一次对话。
1、(听课文录音。)说说小草对小河说了什么?
2、自由读,想想小草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3、同桌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4、听了小草的赞美,小河骄傲了吗?为什么?
5、从哪儿看出小河的清水是由小草带来的?
6、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就这样用细小的根须紧紧地抱住河岸的泥土,你说小草值得小河感谢吗?
7、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8、小草保护了小河的清澈,不仅小河要感谢它,我们人类也要感谢它。
如果你是爱到小河里游泳的孩子,喜欢到小河边洗衣的姑娘,爱到小河边淘米的大婶,你又会怎样感谢小河呢?
三、教学第二次对话。
1、(听课文录音。)说说小河对小草说了什么?
2、比较句子。
①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②你长得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如果你是小草,喜欢听哪句表扬?为什么?
3、同桌互读,讨论。
(1)为什么小草要感谢小河呢?
(2)“要不”是什么意思?
4、指导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
四、指导写字。
1、记忆字形。(出示卡片:分干。)
2、指导书写,注意重点。
分:上下结构。上面“八”盖住“刀”。注意上边的部件不是“人„
‘人”,捺起笔要略高于撇。
干:独体字。第二笔横稍长。第三笔竖从第一横下笔直地竖下来。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1、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那么绿?
2、假如小河是骄傲的小河,小草也是骄傲的小草,那会是什么样子?
3、正是因为它们的和睦相处,所以——(齐读第六自然段,突出“更”。)
作业设计:
把课文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板书设计:
小河与青草
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练习6
教学目标:
会用词语表示图画内容,根据生活经验给图画涂色;
能按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教会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书写训练
教学准备:挂图、水彩笔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用字词句。
1、审题。
借助拼音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涂色。
(1)出示投影,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小蚂蚁在干什么?你认为这是什么季节?为什么?(2)这幅图没有涂色,涂上颜色一定更美。想想秋天到了,图上的景物分别是什么颜色呢?(讨论交流。)(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天:淡蓝色河水:淡绿色,云:白色,小蚂蚁:黑色,冬青树:深绿色小草:枯黄色,梧桐树树干:深棕色梧桐树叶子:咖啡色。
(4)学生自己给图涂上颜色。
3、指导在田字格中写字。
(1)指名说说田字格旁分别画着什么?(2)要求将学过的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自由填写,集体核对。
4、看图编故事。
(1)指导说好开头第一句话:秋天来了。
(2)口头填空。
蓝天——河水——梧桐树——小草——
冬青树------小蚂蚁-------云——
(3)先分句练习说,再连起来说。
(4)指导说一句结束的话:秋天真美呀!(5)分组看图讲故事。(推选一个学生上台讲,集体评议。)
二、说说写写。
1、审题。
(1)学生自由练习拼读题目要求。
(2)教师讲解本题要求。运用已经学过的汉语拼音,说说写写我们国家的主要节日。
2、指导。
(1)学生自读书上的两排日期。
(2)自由说说你知道哪个日期分别是什么节日?(教师相机板书。如:1月1日是元旦。3月8日是妇女节。)注意提醒学生:7月1日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又是香港回归祖国的纪念日。
(3)学生看黑板记忆节日名称。
3、练习。
(1)同桌互猜节日。(一人说日期,另一人说节日名称。)
(2)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分组讨论。)(3)指导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节日写下来。
4、反馈。
(1)投影出示多组庆祝节日的画面,猜猜那是哪一天?(2)连线游戏,把相应的日期和节日用线连起来。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写好铅笔字、九九歌
学生学习过程:
一、写好铅笔字。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写生字“小、水”。
①指名读。
②指名按笔顺书空。
③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④观察“小、水”两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中间高,两边低,右边比左边高。)⑤教师范写“小”和“水”各一个,并讲解要点。
⑥学生复习书写要领。
⑦学生描红、仿影并注意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2)按上面的学习过程学写生字“厅、同”。
3.练习。
(1)学生集体书空。
(2)学生在书上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3)指名上黑板写这4个字,并集体评议。(4)展示优秀作品,提出存在问题。
二、读读背背。
1.审题,读题。
弄清本题有两个要求:朗读与背诵。
2.教师简要介绍。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叫冬至。从冬至那天起,第一个九天为一九,第二个九天为二九,一直到第九个九天叫九九。我们的祖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一首九九歌。
教师再向学生介绍这九个九中的气候变化。
3.学生借助拼音白读儿歌,要求读准读顺。
4.指名读。分组读。
5.教师范读。学生听清该如何停顿,并作好记号,同时练习读好它。
6.简单理解儿歌内容。
(1)小组讨论解疑。
(2)教师点拨“不出手„‘冰上走”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从哪个九开始天气转暖?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7.练习背诵,可自由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板书设计:
小水厅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审题,理解题意。
1.指名读题。
2.弄清本题要求。(一是看图听故事,二是练习讲故事。)
二、看图听故事。
1.谈话导人。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那就是——小猫。今天老师要把钓鱼的故事给大家听,不过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听故事的时候要做到眼、耳、脑并用。眼要看画面,耳要听清老师的讲述,脑要想像故事的情境、记住主要角色和主要情节。
2.(多媒体逐幅出示画面。)教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听。
3.教师再讲一遍故事,学生听完后,大概说说每幅图的主要意思。
(1)小猫和猫妈妈一起到河边去钓鱼。
(2)蜻蜓飞来了,小猫放下钓鱼竿去捉蜻蜓,妈妈钓到了一条大鱼。
(3)蝴蝶飞来了,小猫放下钓鱼竿又去捉蝴蝶,妈妈又钓到一条大鱼。
(4)蜻蜓和蝴蝶又飞来了,小猫接受妈妈的劝告,一心一意钓鱼,终于也钓上一条大鱼。
4、(显示第一幅图)小猫看到蜻蜓飞来了,会想些什么?(先同桌讨论,再指名说。)
(显示第二幅图。)小猫看到蝴蝶飞来了,又会想些什么?
(显示第三幅图。)小猫看到猫妈妈连钓了两条大鱼,会说些什么?猫妈妈又会说些什么?
(显示第四幅图。)小猫又看到了蜻蜓和蝴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5.再听老师完整地讲一遍故事,重点记住小猫是怎么说,怎么想的。
三、练习讲故事。
1、教师重点指导练说第一幅图,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地点、人物,再可加上想像,说出人物的心情。(先指名说,再自由练习。)2.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看图自由练说其余三幅图,有困难的举手提问。
3.教师巡视指导,并解决疑难。4.鼓励学生把四幅图连起来说说,并注意中间的衔接。
5.指名讲故事。师生评议,指出改进意见。
6.同桌互相讲故事,最好最后能加个完美的想像或自己的感受。
7、自己的好朋友听。
8、组讲故事比赛,挑选一名代表上台讲。
9、小小故事会,看谁的故事讲得最精彩。进行发奖鼓励。
作业设计: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邻居的孩子听。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9.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篇九
1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1)学生介绍诗人。(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设计意图:让“现实生活”这一活的资源与生动的画面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让学生眼前一亮,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课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3.汇报交流。预设:
采: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字理理解字义。踪: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形声字识记生字。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萍:扩词,看图片理解“浮萍”。„„„„
(二)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
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3.指名读诗。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
5.齐读古诗。6.趣味诵读。
师引导: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示范拍手读。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7.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
8.师引导:同学们,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把古诗读准、读好,是教学古诗最基本的目标。在这里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力争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的。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小艇:船。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向往之情。)
(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相机理解“莲蓬”。课件展示莲蓬:瞧,这 就是莲蓬,它长在荷花花瓣中间。莲蓬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花瓣落了之后就慢慢成熟了,甜甜的莲子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
(4)采访式指导朗读。
①小娃欣赏着美景,陶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来,读出你的高兴。(被采访的学生读)
②小娃采着莲蓬,吃着莲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又高兴又激动。)来,读出你的激动。(被采访的学生读)
③小结:小娃欣赏着美景,享受着美味,真是惬意又幸福。请大家一起读出你们此刻的感受。(学生齐读)
4.朗读前两句诗,思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
(1)师引导: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
(2)指导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
(3)是的,偷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又紧张。(齐读)(4)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5)你有过偷偷地做一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
(6)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齐读)
(7)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3.学生汇报交流。
(1)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3)认识浮萍。
①导学: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②看,这就是浮萍,它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先指着画面让学生理解,再出示浮萍的图片。)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做手势)
(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呀!
(6)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
(7)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自读、指2—3名学生读、齐读。)4.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诗中的小娃和现实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对比,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整首诗的意境。巧妙引导学生讨论“这种‘偷’可恶吗?”并回想自己做过的恶作剧,意在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学生通过想象“偷采白莲”的小娃的心理,将作者情、诗中情与自己的情感融会贯通,产生共鸣。
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2.检查背诵。
3.师引导: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4.小结:其实,像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脑中放电影,把简单的四句诗想象成一个小故事,一边背一边体会意境,利于学生当堂背诵,提高学习效率。
五、指导写字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4.展评学生写的字。
设计意图:写字是一年级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指导书写的过程,不只是提高书写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发现写字规律的过程。此环节让学生先观察生字再分析字的间架结构,降低了书写难度,加上教师规范的书写,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课时
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出示配乐课件:吟咏春天。)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2.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赞美它。(出示配乐课件:夏天情。)师导言: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4.导入新课,揭题。
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5.学生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背诗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泉”“流”“爱”“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甲骨文字形像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2)课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相机用“爱”组词并说话。
(3)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
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老师再读。(2)这首古诗听起来很美,你会读吗?(3)请你也这样读一读,读出节奏。(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6)师生接力读,全班接力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作为第一学段识字的重要目标,因此,本环节的设计重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识字,把理解字义和识记字形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领悟生字的特点。
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一)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荷花池、泉眼、树荫、荷叶、蜻蜓。)
(二)理解诗意。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1)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爱晴柔”?
(2)指导朗读: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到水面,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
(4)“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交流)
(5)引言: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①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②配乐读。
2.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没有朗朗的读书声,语文课堂将失去活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承载的情感,情动而辞发。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知道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出示课件:满池的荷花的图片及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设计意图:阅读杨万里的另一首描写盛夏荷花的诗,与本文对比,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加古诗的积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五、写字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无”“树”“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重点注意:(1)“无”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2)观察“爱”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比例。
(3)“尖”的第一笔是“竖”,“大”要写得舒展。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4.学生练写,欣赏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探究生字,教师范写,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让学生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最后欣赏评议生字,让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建议,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后,结合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定位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这一点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识字方法;采取多种方法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2.生字卡片。(教师)3.练读课文。(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课件,谈感受。(课件:配乐出现动态荷花池画面。)
师:同学们,瞧,这是个美丽的荷花池。(学生欣赏荷花池的美景。)看画面说说你知道的写荷花或荷叶的诗句和词语。
学生回答完,教师多媒体展示,让孩子们欣赏有关荷叶的美丽画面,朗读、感悟优美词句。
课件出示古诗:杨万里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说欣赏后的感受。2.学习生字引入课文。(画面定格为荷叶特写)
师:(指着荷叶)这满湖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荷叶”)3.荷叶多美啊!让我们来读一读吧。师:这又圆又绿的荷叶吸引了很多小伙伴,他们还在说悄悄话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设计意图:画面导入,让学生感受荷之美,营造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学习情境。学生在看似漫不经心的教学导入中,感受荷叶之美。
二、初读感知,激趣识字
1.荷花和荷叶很美,写荷花和荷叶的诗文和词语也很美,我们要学的课文更美,让我们一起欣赏吧!(课文情境朗读)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吧!现在大家就美美地读读课文吧,要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3.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用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4.认读生字。
(1)字宝宝真顽皮,他们都跳到荷叶上了,你们认识他们吗?快去读读吧!(学生自由拼读生字)
(2)课文中这么多生字,你们认识了几个?都是怎样认识的? 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认识的生字。②学生上讲台带领大家认生字。
③教师提问:为什么还没有学习课文,大家就已经认识这些字了?
(3)一些字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不认识,这些字藏到课文中了,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找出来,借助拼音拼读几遍。指名领拼,教师教读易错字音。
(4)开火车读准字音。(若发现学生读错字音,请其他同学帮忙纠正。)(5)小老师领读生字。(6)给字宝宝找朋友。5.这些淘气的字宝宝又跑回课文中了,他们想考考大家,你们可一定要努力认准他们啊!把生字宝宝带到课文中多读一读,大家慢慢就会认识他们了。
6.逐段指名读文正音,读每段后出示生词,让学生标画。
设计意图:如何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而有实效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突破点。鼓励学生在自主识字的前提下,互动交流,互动启发,丰富学习伙伴间的识字方法,检测识字效果,让孩子们学会相互欣赏,相互激励,培养学生识字的信心,发展识字能力。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
赶快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找出荷叶的小伙伴。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男女生比赛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谁,他吸引来了哪些小伙伴。
学生汇报找到的荷叶的小伙伴。(贴图: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3.同桌轮读课文,画出小伙伴说的话。学生汇报读。教师相机出示画好的话让学生对照。4.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游戏:把词语卡片“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贴到对应的图片下面。(1)同桌讨论。(2)汇报。
5.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自己读一读他说的话吧!(指名读)
6.师生接读文。小组内分角色读。(配乐,指名分角色配乐读)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实践了一个朴素的思想:重复、重复、再重复。在螺旋递进的重复中,让学生感知课文中出现的字、词、句,在不断的词句“拼装”中,巧妙地实现了梳理课文内容,巩固字词,理清脉络三大目标。
四、书写指导:亮 美 机
1.教学生书空,提醒学生注意:“亮”和“机”的“橫折弯钩”的写法;“美”的第六笔“横”最长。
2.指导书写,学生练写。3.教师巡视,展评指导。4.组词、造句。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不仅要求把字写正确,而且要求写漂亮。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引导学生由观察字形入手,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及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为把汉字写得规范、美观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对容易出错的笔画进行书空,强化记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今天他们又来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开火车认读生字)
2.去掉拼音,你们还记得他们吗?
3.字读好了,还会读词语吗?(开火车认读词语:“展开”“摇头”“停下”。)4.大家根据这些词语做一做动作好吗?(“展开” “摇头”“停下”)
5.上节课,大家初读了课文,知道荷叶有许多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6.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并完成:第一,找一找这些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成什么;第二,把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找出来,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是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将其融入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是有效阅读的开始。
二、探究学习
(一)感受荷叶之绿之圆。想一想:哪些东西既是“圆圆的”,又是“绿绿的”?(二)学生畅说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1.小水珠。
(1)你想当一滴小水珠吗?为什么呢?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生齐读)说说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在干什么。(生: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3)你们也眨眨自己的眼睛吧!(生:眨眼睛)
(4)亮晶晶的眼睛,多可爱呀!除了亮晶晶的眼睛,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是亮晶晶的?(5)指导朗读: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多舒服、多开心呀!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就像躺在哪儿?(教师出示摇篮图)就像躺在摇篮里,摇啊摇,真舒服。(让学生闭目想象)谁能把小水珠舒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2.小蜻蜓。
(1)哪位同学还有自己喜欢的段落,先读给大家听一听。
(2)你能说说小蜻蜓为什么会把荷叶当作停机坪吗?“停机坪”是干什么的地方?(3)你平时见过小蜻蜓透明的翅膀吗?给大家说一说。(4)你们还见过什么东西是透明的?(5)同桌读,比赛读,表演读。3.小青蛙。
(1)小青蛙听到了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这么动听,他可有些不服气呢,瞧,他把荷叶当作歌台,想跟大家比试比试呢!(出示课件)
(2)谁喜欢描写“小青蛙”的这一段课文,给大家读读。(3)你们能不能学一学小青蛙蹲在荷叶上的可爱的样子?
(4)好可爱的小青蛙呀!现在,小青蛙要给大家献上一曲呢!(播放歌曲《小青蛙》)(5)小青蛙的歌词中唱了什么?你们帮他唱出来吧!4.小鱼儿。
(1)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段落,老师也有。我最喜欢描写小鱼儿的段落,我觉得小鱼儿特别聪明,把荷叶当成凉伞。我来读一读这一段。
(2)小鱼儿在荷叶下乘凉时心情如何呢?课文用了什么词语?(笑嘻嘻)(3)指名读小鱼儿高兴的样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回归整体 .荷叶成了小动物们最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嬉戏,成了荷塘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同学们,让我们再去读一读课文,感受荷叶带给小伙伴们的快乐吧!
2.读完课文后,把你喜欢的那一段背一背。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一课都让学生去发现好词好句,并记住,既可以在日积月累中丰富语文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养成时时积累、事事积累的好习惯。
四、拓展延伸
1.小伙伴们在荷塘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这都是因为有了谁呀?(荷叶)2.你们想想荷叶还会给谁带来快乐呢?还有哪些小伙伴把荷叶当成什么呢?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3.说话练习:荷叶是________的________。
设计意图:挖掘教材潜在因素,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同学们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背了一段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大家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出示“台、放、鱼、朵”)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现在我们来看看“鱼”,怎样写才好看呢?(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出示“朵”)要写好这个字,应该注意哪一笔?(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要下雨了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介绍了下雨前动物的不同表现,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根据教材知识螺旋上升的这一特性,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低年级学习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教学时采用图文对照法组织阅读活动,从图入手,先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图意,再随图逐段学文。学文是为了认识事物、获取表达才能,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2.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目 1.诵读儿歌:“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从这些自然现象,你们知道了什么?
2.观看动画。
出示课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电交加的动画情景。3.学生自由地说说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4.揭示课文题目,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动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同时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再读课文,读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自学生字,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同桌互相读,比一比谁读得准确,声音洪亮。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的小白兔遇到了几个好朋友?都是谁?分别是在哪几个自然段遇到的?
5.师:朗读了课文,谁愿意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小白兔遇到了三个好朋友,分别是:小燕子、小鱼和蚂蚁。遇见小燕子是在第2、3自然段,遇见小鱼是在第4~6自然段,遇到蚂蚁是在第7自然段。)
6.再读课文,思考:小白兔看到了哪些现象?听到其他小动物说了什么?他都干了什么?边读边画,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
7.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在这里,教师布置的问题也是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多种活动,识记生字 1.指名认读黑板上的生字。2.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3.以开火车的形式熟读词语。
4.“识字交流会”——说说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5.生与师玩“你说我猜”的游戏,巩固生字。
6.可以通过做动作识记生字“伸、搬”,理解字义。7.学习多音字“空”。
设计意图:“识字交流会”可以掀起课堂的高潮,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地分享他们的识字经验。学生们不仅可以各抒己见,加深识字印象,而且可以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更多的识字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以开火车的形式熟读词组。2.全班齐读词组。
设计意图: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学生学的知识不在一天后抓紧复习,就会遗忘。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记忆得到巩固。
二、品读课文,分析课文
1.回忆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种小动物。2.教学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 ①小白兔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
②小白兔割草的时候觉得天气有什么不一样? ③小白兔知道天为什么阴沉沉的吗?(2)同桌间进行角色对话演练。(3)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对话。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燕子低飞的原因。3.教学第4~6自然段。(1)指名读第4~6自然段。(2)师指导朗读课文。(3)思考问题:
①小白兔相信小燕子的话吗?小白兔此刻心里是怎么想的? ②这时小白兔看见小鱼在干什么?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小鱼要到水面上来透气。(5)师生进行角色扮演。
(6)师讲述要下雨前,水里空气变闷的原因。
(7)这个时候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齐读第7自然段。
(1)小白兔回家的时候又遇见了谁?(2)同桌进行对话练习。(3)指名进行情景表演。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蚂蚁要搬家。
设计意图:多次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训练说话,让学生们了解到各种动物的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用一种句式去表达不同意思。
三、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男女同学分读第8、9自然段。(1)想象:小白兔回家后跟兔妈妈的对话。(2)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到讲台上进行角色扮演。
2.多幸运的小白兔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告诉他要下雨的消息,要不然他就会被大雨淋湿了。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朋友会告诉我们“要下雨了”这个消息呢?
(1)生试说。
(2)教师出示图片拓展。(3)出示谚语。
3.教师总结: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奇妙!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总也看不见。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更加精彩的发现!
设计意图:这不仅仅是总结,更是启发,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仅可以从书本上学到知识,还可以从生活中学到很多知识。
四、舞台剧表演
1.四人一组进行课本剧练习。2.学生到讲台进行课本剧表演。3.师生点评。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平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思维,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和情境识记生字。(重点)2.初步学习扩句,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复习标点符号,初步感知逗号、句号、问号、叹号的不同用法。(难点)
3.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4.积累气象谚语。
5.正确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感受夏天的美好。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词头饰。(教师)2.拼音卡片、生字卡。(学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导学: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去语文园地六学习,老师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园地可以讲故事,可以做游戏,还能学变魔术„„你们愿意去吗?
设计意图:未成曲调先有情。上课伊始,教师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识字加油站
1.与字宝宝捉迷藏。
(1)激趣导学:(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是“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组合起来的情境图)这幅图画多么漂亮啊!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和同桌找一找,说一说,看谁发现得多?
(2)汇报交流:随着学生汇报看到了什么,相机出示相关的词语。让学生领读。
(3)引导学生玩捉迷藏的游戏。(出示多媒体)游戏规则:小组派代表读出“识字加油站”中需要认识的字。读对了,字宝宝就会跳出来,另一组派代表读,字宝宝就会重新藏好,然后开火车把字宝宝找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正音)
2.送字宝宝回家。
(1)导学:仔细看看字宝宝的家,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和生字对应的实物)(2)学生送字宝宝回家。(假如送错了,字宝宝就不会动,教师引导同学纠正。)(3)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4)拓展训练: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用上“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编故事。
设计意图:巧妙地将游戏活动经验迁移到学习活动中,引发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
三、字词句运用
1.看小松鼠变魔术。
(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松鼠变魔术”(小松鼠手拿一张字幅“小白兔割草。”)
(2)小松鼠:谁能读准“字幅”上的句子?(学生读句子,教师相机强调“割”字的读音。)(3)课件出示第二张字幅: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导学:自由读一读,和第一张字幅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多了地点:在山坡上。)(4)课件出示第三张字幅: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导学:自由读一读,和第二张字幅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多了动作:弯着腰。)(5)课件出示三张字幅,呈塔状。“在山坡上”“弯着腰”变颜色。导学:三张字幅比较着读一读,你们觉得哪个更生动具体?
(6)小结:像刚才这样,我们依次说清楚地点和动作,会使句子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2.争当魔术师。
(1)课件出示:小鸭子游泳。
导学:谁能像上面那样把这个句子变得越来越生动具体?先和同桌说说。(2)同桌交流。(3)汇报交流。
(4)拓展训练:你还能将“小鸡吃虫子”变一变吗? 3.争当小法官。
(1)课件出示:卡通版的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
(2)导学:小朋友们,符号家族最近吵个不休,你们能当小法官,帮它们找到各自的位置吗?
(3)课件出示书中的句子。(4)学生尝试填标点。
(5)随着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讲解标点的用途。★指导学习第一个句子的标点。①学生汇报。
②导学:你们为什么要填叹号呢?
③指导:只要表示感叹语气就可以加感叹号。④指导学生试着说几个感叹句。★指导学习第二个句子的标点。①学生汇报。
②导学:你们为什么要填问号呢?
③指导:问号是表示一个问句说完之后的停顿符号,多表示疑问语气。④指导学生试着说几个问句。★指导学习第三个句子的标点。①学生汇报。
②导学:你们为什么要填句号呢?
③指导:完整的陈述性的一句话后面就可以用句号。★指导学习第四个句子的标点。①学生汇报。
②导学: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填呢?
③指导: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用逗号,一句话说完了就可以用句号。(6)抄写最后一个句子,比一比谁写得既漂亮又规范。
设计意图:“魔术师”“小法官”都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它们能唤起小朋友们强烈的好奇心,引起浓厚的自主探究的兴趣。通过“说一说”“找一找”,学生了解了句子变生动具体的方法,体会到了生活与语文的密切联系。最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反复练习中掌握把句子变得具体、生动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展示台
1.导学:汉字宝宝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瞧!
2.(课件出示各种食品的包装袋)这里有好多字宝宝,你们认识吗?小组内读一读,看谁认识的字宝宝最多?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识记屏幕上的食品包装袋上的字。4.同桌间交流识记自己带的食品包装袋上的字。
5.除了书本和食品包装袋,你们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认识了哪些生字呢? 6.小结:字宝宝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们用心,就能找到它们。现在开始,咱们比一比,看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识字更多。
设计意图:小朋友都好强,通过“比一比”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记生字的兴趣,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
二、日积月累
1.出示谚语: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1)指导学生朗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
(3)导学:这是一句有关天气的谚语,我们把它叫做“气象谚语”,它是劳动人民根据天气的变化总结出来的,比较通俗易懂,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天气预报。(课件出示:气象谚语)
2.课件出示另外三个谚语,小组交流学习,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3.借助图片指导学生边读边理解,最后熟能成诵。4.小结:气象谚语有很多种,有像我们今天学的关于动物的,还有观风测天、观云测天、观雷电测天的,等等,内容广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主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学生以多种方式练习朗读,借助图片,在读中感悟,并鼓励学生去搜集、去积累。
三、和大人一起读
1.过渡:同学们,玩累了,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吧。(课件出示《夏夜多美》的插图)2.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说说感受。
3.过渡:在大家看到的这幅美景中,发生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吧!4.教师范读。
5.练习朗读:谁来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6.学生试读。提出要求:借助拼音把每个字读正确,读清楚。7.组织学生评价:谁读得好?好在哪里? 8.学生自读,比赛读。
9.辩一辩:你喜欢睡莲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睡莲”的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小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因而对文本传递的信息不能很好地理解,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既可以感知故事的内容,又可以体会到故事的语言美,加上图画的直观作用,学生很容易走进故事描写的意境中,积累语言。“辩一辩”环节既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教师总结
10.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篇十
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会写字及组词 古诗二首
首(首先)(一首)(元首)(首次)无(无人)(无法)(无声)(无视)爱(爱心)(友爱)(爱吃)(爱说)角(尖角)(牛角)(边角)(角落)采(采花)(采摘)(采收)(采到)树(树木)(树林)(树干)(树叶)尖(尖尖)(尖角)(尖叫)(指尖)荷叶圆圆
亮(亮光)(明亮)(亮出)(亮色)台(讲台)(台上)(台风)(台灯)鱼(金鱼)(红鱼)(鱼儿)(鱼群)美(美人)(美丽)(美景)(美术)机(飞机)(机器)(机动车)(机场)放(放走)(放飞)(开放)(放学)朵(花朵)(一朵朵)(花骨朵)(三朵)
14要下雨了 直(一直)(直行)(直接)(直线)边(边角)(一边)(边上)()吗(好吗)(是吗)(对吗)(行吗)加(加法)(加一加)(加上)(加减)呀(对呀)(是呀)(好呀)(快呀)呢(是呢)(对呢)(好呢)(行呢)吧(好吧)(去吧)(行吧)(吧台)
二、易写错的字
首:下边是“自”,不要写成“白”。
无:第三笔竖撇与第一笔横相连,不要写成“元”。树:中间“又”的第二笔是点,不要写成捺。爱:中间是“冖”,不要写成“一”。尖:上部第一笔是“丨”,不要写成“亅”。亮:中间是“冖”,不要写成“一”。朵:第二笔是横折弯,不要写成横折弯钩。放:右部是“攵”,不要写成“夂”。
美:上下结构,下部是“大”,不要把上面的竖和下面的竖撇连成一笔写。直: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边:外部的“辶”是三笔,不要把横折折撇和捺一笔写完。呢:右部中的“尸”,不要写成“户”。
三、会认字
首 踪 迹 浮 萍 泉 流 爱 柔 荷 露 角 珠 摇 躺 晶 停 机 展 透 翅 膀 唱 朵 腰 坡 沉 伸 潮 湿 呢 空 闷 消 息 搬 响 棍 汤 扇 椅 萤 牵 织 斗
四、多音字 空
荷
藏
五、近义词
展开——伸展 笑嘻嘻——乐呵呵
六、反义词
低——高 展开——收拢 潮湿——干燥
七、词语搭配
亮晶晶的眼睛 亮晶晶的星星 亮晶晶的雨点 透明的翅膀 透明的塑料袋 透明的玻璃杯
八、好句积累
1.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4.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5.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6.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7.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8.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11.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篇十一
在语音字母表帮助下,学生最初能够读懂读这个词的能力,对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培养读写能力。我按照这个程序让学生从学生的话:让学生用语音,结合观察形状,初步认识这个词。然后让学生用词语连接读,开始想象,你也可以结合看情况地图,联系生活经验,初步理解意义。作为一年级学生,识别形状不够细致,有些词更难学,我必须有针对性地指导。酷是鼻,冷和音调之间的区别,爱和清晰的字形和语义差异等,鼓励学生使用各种方式记住形状,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学反思
12.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篇十二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一缕春风,吹进了孩子们的心田,孩子们在学习中受到了教育,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教会了他们怎样做人。
本组教材围绕“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 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给人启迪,让人受益的古今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哲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启发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让他们懂得谦虚,勇于承认错误,孝敬父母及关爱他人这些优秀的品质,并愿意以故事中的人物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
教学建议:
《画家与牧童》是一个很优秀的古代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地向牧童学习。教学这课时由于生字多,课文长,应让学生多读,多感悟。教师可用一个问题来引领全文,“你佩服谁,为什么?”在学生感悟理解中,可以穿插渗透:要向戴嵩一样,无论多么有名,多么权威,也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要向牧童一样,敢于提出意见,有胆识。文中生字很多,也较难认记,一定要调动学生乐于识字的愿望,让其在语言环境中认记。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上网或看书找资料,了解更多以画动物闻名的画家。
《我为你骄傲》是一个常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因此它的教育意义也就显得更为突出。建议教学本课在揭题时让学生提问,“我为谁骄傲”“为什么我为你骄傲” 等等问题。让学生从读中品味,承认错误需要勇气。这类事情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课后延伸可以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如何处理。如果没有处理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拿出勇气去面对错误,去承认错误。深人地教育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要有承认错误与改正错误的勇气。”课后要求写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教师可抓住字形特点加以指导书写。
《三个儿子》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故事。课文要求认识的生字很少,也并不难,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文处理上应该以读为主。中自然段较多,段落较短,建议教师可采取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你佩服哪个儿子,为什么?“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在学习课文中学习句型“一个……一个……另一个……”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串编课本剧。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篇课文编排得特别好。而今的孩子被父母宠着,只会想自己。出门打车,见什么买什么,很少替家长考虑,也不懂得节俭。这册的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没有要求写的生字,课文一般都比较长,旨在培养学生默读思考的能力。建议这课以默读为重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其自主提问,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引导为主。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延伸教育,让学生从小事做起,懂得体谅、关心他人,学会节俭。
本组教材总体建议:
建议教师在扩展活动中制作积分台,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学生以小学生守则为准则,无论在家里或是在学校做的好事都记录在案,用星级的方式表彰,还可以加写表扬信送回家 中。月末评比“星心队员”,用以激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具有优秀品德的人。
《我为你骄傲》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会认“滑”等9个生字,会写“报”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A 案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句子投影片。
第 一 课 时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读课题,质疑:课题中的“我”是谁?“你”又是谁?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a.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b.再读全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交流
1.请学生指出自学过程中最容易读错的生字,全班正音。
2.请班上朗读最好的学生分段读课文,老师用“我为你们骄傲”这句话来评价,请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为他们骄傲,铺垫“骄傲”在文中的意思。
3.解决课题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老奶奶“我”
送报的孩子“你”
默读课文,学习词句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自己喜欢的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自己画出的词语和句子。
3.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生共同评价。
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指导书写
1.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细看生字,说说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璃”的右下部分是“撇折”“点”,不是“人”。“碎”的右边要注意“十”字要写在两个人字的下面,竖不能伸到两个“人”的中间。
“继”的笔顺是先写“纟”,再写“米”,最后写“”。
3.练习书写四个字、四个词。
4.点评反馈。
第 二 课 时
复习巩固
1.用多种方法认读生字、新词。
2.用投影出示一些句子,指名朗读。
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
a.是什么事情,使老奶奶写了“我为你骄傲”这句话?(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说事情的经过)
b.老奶奶为“我”的什么品质感到骄傲?(引导学生懂得做了错事,要勇敢地承认并及时弥补)
2.分组或全班交流。
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1.分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是怎么解决的。
练习书写
听写生字词。
积累语言
1.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得最好,用横线画出来。
2.读读抄抄课后词语。
1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篇十三
朗读形式有多样,时间集中在早自习。上《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先让学生自读两遍,根据注释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全班齐读,听声音大小,听字词准确与否。这样读了三遍,需要一点趣味,我在文中找了三个部分的对话,一是爬悬崖之前“我”与杰利的对话,二是爬到半路“我”与男孩子的对话,三是“我”与“爸爸”的对话。我让他们小组合作,两个人任选一部分进行分角朗读,准备时间2分钟。2分钟以后,学生纷纷举手,想要表现自己,我选了几组,虽然不太能读出课文的味道,但是他们尽力在模仿,而且各有特,更重要的是激起了他们朗读的兴趣,然后我再加以点拨、带读,同学们朗读语气更有进步。
在读《两小儿辩日》时,也是先自读,然后找人起来朗读,基本流畅。文言文断句很重要,所以我带着他们一句一句地断句,并让他们用斜线划起来,然后齐读。后来我又想了一种方法,让他们把书关上,在ppt上打出原文,去掉全部的标点与断句,一个组读一句,看哪个组最整齐,这样做的目的是检验整个组对课文断句的熟悉程度,如果不整齐说明有人断句没弄清楚。
“六加一”课堂模式的朗读其实是很难进行的,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基本是思考题目,没有朗读的时间,8―10分钟完成导学案已经很难,再加上朗读,时间远远不够。语文“听说读写”的活动就差了读,而没有读的语文课堂是没有活力的。这是我在下一个环节备课时要思考的问题。古汉语该怎么读背?现代诗歌怎么读?
对于《论语》我准备小组赛读赛背,看哪个组齐背最快最准确。问答读,书本关上,即老师问上句,学生接下句,反复进行,带动学生背诵。
对于现代诗歌,准备在两个班级举行一次诗歌朗诵大赛,以新声音的模式,朗读,导师转身的方式,选择学员,进行指导,然后两两pk,最后是总决赛,总决赛可以选择别的诗歌参赛。
二、关于让学生回归课本的反思
学生本身没有在书中旁批的习惯,再加上有了《导学提纲》,更不愿意回归课本了,完全凭借初读课文的记忆来答题。针对这一现象,有位老师在出《导学提纲》时想了这样一招,赏析句子,题目如下:“请同学们翻到第页,看到第()段,第()句话。从这句话的()可以看出‘我’此时此刻是()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答题规范,不仅让学生在展示时语言规范,表达明确,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必须看书,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归段落、句子、关键词语。这个方法一举两得,很是实用。那么把学生引导回了课文之后怎么办呢?学生依然不会在书中旁批,只会把写到《导学提纲》上。对于初中生,一定要有明确、规范的指导,规范旁批的格式与方式。如:生字难词画方框,关键词句标着重号或三角号,主要观点划横线,锦言佳句划波浪线,一段内的层次划单斜线,句群之间划双斜线,有疑问的地方打上等等。
三、关于作文的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08-07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11-30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09-14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农村生活08-11
五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12-30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250字10-13
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教学反思08-02
一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07-23
语文学科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06-28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