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资料

2024-06-26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资料(精选7篇)

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资料 篇一

《管理学概论》 第一章 管理学导论

P1管理的概念 P3管理的两重性

P4管理的基本职能,地位和作用 P8管理者的责任,层次如何划分 P10管理者的角色

P1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性质,特点,研究方法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P18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主要特点,主要人物及其贡献

P2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 P26法约尔的管理理念,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P29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P31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

P33行为管理理论,主要特点 梅奥与霍桑试验的主要论点 P35管理科学理论,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学派。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P40系统的概念、类别

P41管理的系统原理;管理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 P43系统原理的基本原则:整分合原则、相对封闭原则

P45管理的人本原理、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运用人本原理的基本原则:能级对应原则、动力原则、行为原则

P50管理的动态原理、基本原则:弹性原则、反馈反则

P52管理的效益原理,效益原理的内在关系,运用效益原理的基本原则:价值原则的内涵、价值原则的要求。

第四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P58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法律方法的特点: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法律方法的作用;法律方法的正确应用

P61管理的行政方法:行政方法的内容与实质,行政方法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无偿性、无偿性

P62行政方法的作用;行政方法的正确运用

P64管理的经济方法:经济方法的内容与实质,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利润、工资、奖金与罚款;经济方法的特点: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经济方法的正确应用

P67教育方法的实质和任务、主要内容;教育方式

第五章 管理决策

P72决策的含义;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决策的基本特性:系统性、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 P75决策的程序

P78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合理性的制约与追求

P81决策的方法:道斯矩阵、波士顿矩阵、政策指导矩阵

P84决策方案的评价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非确定型决策方 1.了解组织的内部环境是决策的前提

2.决策树方法的优点是指明决策点、事件的概率、偶然事件 3.在决策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决策者

第六章 管理计划

P93计划的作用和特点;计划的内容和分类 P98计划编制的程序、过程

P100目标管理的含义;管理目标的过程

P104滚动计划法含义;滚动计划的编程程序;滚动计划的特点 P106网络计划技术;网络图的绘制步骤

为组织选取适宜的行动和行动方案是计划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计划工作的意义在于弥补不肯定性、不利于控制和集中目标 计划工作的外部环境

政策、程序和规章属于计划范畴

第七章 组织设计与优化

P111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组织设计的步骤 P113组织设计的依据、组织设计的原则

P115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P117组织结构类型的选择: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

P120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工艺流程部门化,顾客部门化 P124集权和分权的标志;影响集权和分权的因素;分权的基本途径 P126直线和参谋的关系和矛盾、协调

P128委员会的优点和局限性,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把相同的工作划分到一个部门属于职能部门化 授权的步骤主要有分派职责、建立责任、责任职权 管理学上组织的含义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宜跨国公司、大型企业 组织内部的职权主要分为直线职权和参谋职权 衡量集权与分权程度的标志 在矩阵结构中存在双重领导

第八章 人力资源管理

P134人员配备的概念,人员配备的重要性,人员配备的基础工作;人员配备的原则

P143管理人员的选聘,选聘的程序;管理人员的招募: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的优缺点;管理人员的甄选、管理人员的考评;作用、内容、行为主体、考评要求 P153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程序、方法

第九章 领导职能

P158什么是领导?领导的职责和作用如何体现? P160如何区分领导者和管理者?

P160领导者的权利:正式权利与非正式权利

P163领导品质理论:斯托格迪尔的领导个人因素论,勒温理论,利克特的领导方式研究,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图理论

P168领导权变理论: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坦南鲍姆和施米特),费德勒的随机制宜领导理论

P171领导艺术:处理人的关系:知人、自知,处理与事的关系,与时间的关系 专职、民主和放任三种领导方式的优缺点

以员工为中心的领导行为体现在员工的成长与参与 领导工作的实质

西方现代领导理论经历了特质领导阶段、领导行为阶段、领导权变理论阶段 菲德勒模型中影响领导方式的因素

第十章 组织的人员激励

P176激励的概念,激励的过程,激励的作用

P182内容型激励理论?代表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内涵)P184什么是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P185什么是过程型激励理论?代表理论:美国维克托·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美斯达西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的基本内涵 P187激励原则的原则,常见的激励方式

麦格雷戈Y理论说明人能够实现自我控制和发挥出想象力及创造性 “社会人”假设说明人有社会需求并随其满足而提高工作效率 内容型激励理论的基本类型

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论“中的基本需求

第十一章 信息沟通

P193信息沟通的基本条件与重要性,人际沟通的基本特点 P194信息沟通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P195信息沟通的方式,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特点 P198什么是信息沟通网络?其主要类型有哪几种? P200信息沟通的障碍和克服方法 信息沟通的基本要素

沟通的目的在于促进变革、内部的联络、增强成员对沟通作用的了解

第十二章 管理控制

P208什么是控制?控制的必要性是什么?

P209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

P210管理控制的基本类型,(反馈控制存在时间滞后、主观性较高等缺点)P213管理控制的基本过程,P218管理控制的基本方法:预算控制,财务比率分析,审计控制 控制标准包括控制对象、控制关键点、选择控制标准是一种管理艺术

1.“霍桑试验”研究结果的主要论点有哪些?P33 ①企业职工是“社会人”。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构成的动力,对劳动生产率有极大的影响。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有它特殊的感情倾向和精神领导,它以一种默契左右着成员们的行为。

③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以提高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人对组织目标的满意感和所处群体环境的舒适感,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巨大的动员作用。2.如何理解计划职能与决策职能的关系?P93、P288 计划过程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计划就是将决策实施所需完成的活动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解,以便将其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决策是选择组织生活方向、内容以及方式。决策是计划的前提,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3.跨国公司常采用扁平型组织结构的原因是什么?P117 因为这种组织结构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传递过程中失真较小,可节约管理费用,也密切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下级人员有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增强了其责任感和成就感,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4.项目管理采用矩阵制的原因是什么?P119 矩阵制组织的优点是组织的优点是组织形式机动灵活,应变能力强,能加快项目开发与完成的速度;有利于集中各方面的人才,容易取得创新性成果;加强了横向联系,克服了职能部

门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的现象。

5.简述波士顿矩阵方法中的明星座的特点及对策。P83 明星座的特征是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产率都较高,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对于明星座的企业或产品,一般采取继续增加投资,跟上市场的总体增长速度,巩固和提高其市场占有率的对策。

6.管理与领导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P160(1).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强制性权利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行为。领导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对下属表率的行为。

(2).管理强调的是计划,预算和组织的各项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等),并进行适当的控制,解决各种管理问题。而领导强调的是提供方向,影响组织成员,增强组织成员的凝聚力,以及激励和鼓舞人,可以认为领导是管理的一个方面,属于管理活动的范畴,(3).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管理者也并不一定是领导者。领导从本质上讲是影响力,是追随关系。领导者可以存在于组织之中,也可以存在于一定的群体中,可以存在于正式组织中,也可以存在于非正式组织中。管理者是组织中有一定职位并承担某项责任的人,他存在于正式组织中,依据组织赋予他的职位和权力开展工作。当管理者利用职权迫使组织成员从事某项工作时,他便不是一个领导者。

(4).领导是精神型的,它需要责任心和目标;管理者是头脑型的,它离不开精确地计算、统计数字,方法、日程表和常规程序。

7.赫茨伯格“双因素论”中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内涵是什么?P183(1).激励因素是指那些能激发、鼓励人的积极性的因素,激励人们去完成任务的因素,为激励人的行为提供环境条件的因素。具备这类因素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

(2).保健因素是指那些能用来防止人们的不满情绪产生的因素。这类因素是人基本的要求,如不满足即会产生不满情绪,如果满足了也是应该的,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8.用图示方法表示激励的基本过程。P178 图10-1

9.如何提高管理激励的有效性?P187 P291(1).领导者根据激励理论处理激励实务时,必须针对部下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4种: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以及培训教育激励。①工作激励是指通过分配恰当的工作来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成果激励是指在正确评估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给职工以合理奖励,以保证职工行为的良性循环;批评激励是指通过批评来激发职工改正错误行为的信心和决心,化消极为积极;培训教育激励则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以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

(2).激励的方式与手段大致有:物质利益激励、社会心理激励、工作激励。10.何谓平行沟通?其主要作用是什么?P197平行沟通是指组织内平行机构或同一层次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沟通方式。如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平行沟通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了解、协作与团结,减少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改善人际关系和群际关系的重要手段。11.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反馈控制的内涵是什么?P211

(1)现场控制是指主管人员深入现场监督检查和指导下属的活动。它是一种主要为基层管理人员所采用的控制方法,其纠正措施是针对正在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发生作用的。

(2)前馈控制是指主管人员通过对情况的观察、对规律的掌握、对信息的分析、对趋势的预测,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其未发生之前即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3)反馈控制是指主管人员通过对已形成的执行结果测量,比较和分析发现偏差的原因,依此采取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

12.用图示方法表示管理控制过程。P218 图12-2

1.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

(1)决策。决策是决策者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出若干行动方案,对此作出一种具有判断性的选择,予以实施,直到目标实现。(2)计划。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它包含确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制定组织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以及如何科学地将计划层层展开、落实、具体化,协调组织按时、按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

(3)组织。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它包含明确组织所承担和需完成的任务,由谁去完成任务,组织机构的设置,信息指令的传递渠道的建立,以及权力的划分和组织任务的工作的萧条。

(4)领导。领导就是寻求从企业拥有的所有资源中获得尽可能打的利益,引导组织达到它的目标。它包含如何确定领导的模式;如何去激励下属,引导他们实现组织的目标;如何选择有效地沟通渠道,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以及解决组织成员之间的冲突

(5)控制。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它包含确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制定组织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以及如何科学地将计划层层展开、落实、具体化,协调组织按时、按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

管理职能循序完成,并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这就是管理的基本过程,其中每项职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以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2.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资料 篇二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管理方法

目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的社会组织和相关机构,在增进社会福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科教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档案资料有很强的参考、借鉴和教化功能,利用价值很大;因此,事业单位要按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要求水平,建成高标准的档案馆(室),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全面提高档案资料的管理和利用水平,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稳定。

一、档案管理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的单位成建制转为经济实体,有的挂靠行政部门,档案丢失相当严重。现存的事业单位,由于办公条件的限制,大多没有像样的档案室,日常工作记录和业务开展情况的资料,没有统一的归档整理,都是存放在各个职能科室或者办公室,档案资料非常零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信息资料编篡的需要,档案资料管理部门一方面着手对有档案室的单位进行档案升级;另一方面侧重对各个事业单位分散的档案资料的收集、归类,对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的规范化整理有了很大的促进。档案就是事业单位的历史和缩影,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的今天,档案资料不再仅仅是文字记录了,摄影、录像、光盘等等,档案资料的多元化存储方式和数据化采集手段,更加拉近了资料与现实的真实距离;事业单位有效做好档案资料的多方位采集和规范化存储,对今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很好的传承和借鉴作用,尤其是重大事件的还原,往往帮助人们客观公正地总结经验教训,对有利于指导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有非常有力的促进作用,所以,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档案资料的归类整理,尽全力做好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

二、创新档案管理的措施和做法

事业单位要真正做好档案资料的归类整理,就是要把资料管理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建设高标准的档案室,配备计算机等多媒体资料采集工具,聘请专门的专业人员,完善档案资料管理措施,不断开发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具体措施如下:

(一)强化培训,提高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的归类整理,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砌和封存,主要在于资料归类和开发利用,对历史资料、现存资料,专题资料分卷整理;这就需要事业单位聘请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对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员进行以工代训式的素质教育,结合本单位的档案资料的归类整理,在实践中提高业务水平。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委托高等院校或高级档案馆,对单位的档案管理员定期进行培训。另外,增加投入,引进高科技档案资料的信息采集、存储设备,并对高新技术设备的应用进行培训,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创新工作理念,刷新档案整理水平。

(二)严格责任落实,确保管理到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资料的采集、归类整理、保管和开发利用等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对单位各个职能科室的档案资料的定期上交,办公室的归类整理,档案馆(室)的收存、开发利用服务等分工负责,卡死责任,把管理网格化,责任落实到人头;科学地设置相关权限,明确工作内容,把涉及本单位的所有资料,包括工作开展、人员流动、制度更新、重大事件等等,分长久、临时和专业等板块,实施档案资料的精细化管理。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归类和利用程序。严格保密措施和借阅手续,切实做好档案馆(室)的防火、防虫和防潮,防止纸质资料的霉变和数据光盘的报废。

(三)档案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媒体技术采集的影视数据档案资料,有效解决了纸质文字资料表达不精确的问题,因此,事业单位要做好新时期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一是加大投入,购置电脑、刻录机、录像机等相关信息化工具设备。二是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开展同级单位的档案管理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理论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聘请档案管理的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上档次、更精准。三是树立档案管理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不断创新档案资料的管理模式。四是完善服务措施,提高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水平。

三、结语

总之,档案管理在许多事业单位是未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设施简陋、工具落后、人员素质低是常见的现象,这对事业单位档案资料开发应用的客观需要是很不和谐的,因此,各个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积极搞好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使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达到历史新高度。

参考文献

[1]侯然然.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4(07):196.

[2]朱婷,韩伟.提高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管理的具体途径及方法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4(15):140.

[3]王祥薇.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具体途径及方法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12):291.

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资料 篇三

关键词 影视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而在不少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中,都把这门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或指定选修课。事实证明,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对于丰富新闻传播类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扩大知识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影视资料在中国文化概论教学中成为课堂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课程内容本身的丰富性,为采用可视可听的影视资料提供了可能;而影视资料的采用,又为增强课程的直观感、生动感,增添文化气息,起到了有效作用。在课程的各部分教学中,影视资料运用都能产生积极效果。

1 “规定动作”注重规范性

综观国内主要的中国文化概论教材,其主要构成部分都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中国文化的发生条件,包括中国文化赖以生发的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二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主要包括从远古直到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三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成就,包括在文史哲、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这三个方面的教学中,影视资料都可以直观、生动地帮助教材和教案,来展现教学内容。如在介绍中国文化赖以生发的历史地理环境时,纪录片《中国佛教名山》、《再说长江》、《新丝绸之路》、《美丽中国》都成为教学的辅助材料,这些纪录片生动展现了中国名山大川的真实风貌,将中国的山水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对于这些景致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些曾经到过这些地方游览的学生更是结合纪录片,和自己的游览经历,讲述这些景观给自己带来的“文化冲击”。而在讲授中国古代的戏剧时,青春版《牡丹亭》、电影《梅兰芳》片断,或者让学生原汁原味地体会到戏剧艺术的精粹,或者让学生感受到戏剧艺术表演大师的不凡魅力。真实的艺术感受配合条理化的课堂教学,常常使学生产生共鸣。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与教材相观照,可以找到很多的影视资源与之配合。正是中国文化概论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可以在教学中发掘大量的影视资源。这些资源能够较好地诠释教材的内容,同时又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这种资源与教材的匹配度,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较难做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取这类资源作为教学补充时,应当紧扣教材内容,讲究所选取资源与教材的高度匹配。注重规范性,是选取这类资源的前提条件,只有与教材高度匹配,才能合理展现教学内容。应当始终注意影视资料所起的辅助作用,而不是冲淡系统的常规教学。

2 实践教学注重针对性

很多开设中国文化概论的学校,都赋予了这门课程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而这样的教学内容大多能受到学生欢迎。一般来讲,中国文化概论的实践教学,通常是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一般是同一个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馆等地点,在这些地方开展实地讲课,使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以北京联合大学的精品课中国文化概论为例,实地讲课的课堂,就延伸到颐和园、美术馆、博物馆等地,并将这样的教学称为“多感官教学”。而笔者教学所在的岳阳地区,岳阳楼、君山、岳阳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点,也成为实践教学的依托。

影视资料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开展教学的地点,本身就有大量介绍与该地历史文化知识有关的影像资料,通常,对于较大规模的访问群体,这些场所都愿意播出这些资料。另一方面,是在现有的影视作品中,本身就有大量与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有关的内容。如纪录片《颐和园》、《故宫》、《千古名楼——岳阳楼》等,而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或过程中,向学生播放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对历史遗迹的文化诠释,使学生在“实景”之中更能感受到景观所代表的文化纵深。

实践教学材料的选取有很强的针对性。就这门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高校而言,通常的做法就是“就地取材”。即到一个方便到达、而且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代表意义的地点。实质上,很多城市都具有这样的地点,而这样的地点也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并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影响。影视资料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要弱于实际场景所起到的教学作用,但影视资料在展现历史文化纵深感方面却不可或缺,它是使“可触摸”的文化,变得“可追溯”、“可思考”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影视资料的运用,是在针对性基础之上的深度拓展。

3 “自选动作”注重开放性

除了教师讲授之外,少量的学生作业和学生参与成为课堂的有益补充。让学生选取中国文化当中一个感兴趣的小单元,来进行适时的讲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在学生讲授过程中,最能吸引注意力的,往往也是其精心选取的影视资料。

在某班学生以“鼓”为题材,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鼓”所扮演的角色时,分别向其他学生展示了安塞腰鼓、凤阳花鼓、京韵大鼓的表演片断,这些片断都来自网络视频,或者是电视片。而在展示与“鼓”有关的舞蹈环节,采用了电影《十面埋伏》中,盲舞女闻声击鼓的片断。之后,主讲学生还展示了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高潮——刘海哥下山打柴遇到胡秀英的片断。而“鼓”都在这些影视片断当中,或者扮演突出的视觉形象,或者成为伴奏的主要背景声音。

学生参与是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自选动作”。在完成这一“自选动作”时,影视资料的选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样的开放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话题的开放性决定选材的开放性。因为学生参与的主旨是希望其能自己动手,成为中国文化某领域中知识较为丰富的“小专家”,所以对于话题没有较多设定。二是文化的包容性决定选材的开放性,正是中国文化的浩如烟海,使得选定的主题多种多样,每届每班的学生都不相同。三是影视的表现力决定选材的开放性。影视作品较文字、图片更有生动的表现力,而在一个希望较好的表现自我的场域,对于影视作品的重视就自然会更加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生的选题,其灵感都最早来自于影视作品。如有学生观看《叶问》后,决定讲述中华武术的发展,之后又在其他影视片断中找寻到叶问咏春拳的真实表演。有学生在观看BTV生活频道的MV《南锣鼓巷》后,把北京胡同文化作为讲授题材。而之后,这些作品又都成为讲授的组成部分。对影视作品的接触在帮助学生确立关注点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影视资料的运用是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的工作。对于这一工作的探索,能够使课堂更生动,学生记忆更深刻,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洪亮.对《中国文化概论》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2011(4).

[2] 俞娟.刍议《中国文化概论》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黑河学刊,2011(5).

[3] 黄明智.浅析影视艺术特点及其教育价值[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4] 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文化概论》精品课程网站[EB/OL].http://course.jingpinke.com.

4.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篇四

类型:

解答题(3*10)

论述题(2*20)

材料分析(1*30)

解答题(3*10):

一、公共事业

(1)公共产品的特点: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公共产品的分类:

以具体表现形式分: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以受益范围为依据: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

(3)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

内涵:政府对公共组织的规范和发展,及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社会活动,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二主体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政府、非政府组织

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的优势和局限,体现在哪里?

优势:

1、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公共交通)

2、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增长

3、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调节收入分配

局限:

1、公共政策失效

2、政府组织存在低效率

3、存在寻租及腐败

什么是非政府组织

指正式成立的、自我管理、非营利、以一定程度的自愿参与的为特点的民间组织

(2)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含义、特征

作用: 促进社会沟通

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促进政府职能的转移

促进就业

含义:广义是指政府和营利的企业之外的一切社会组织,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狭义指政府管理概念里的民间组织

特征:一是组织性,也称正规性。

二是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

三是非营利性。

四是自治性

五是自愿性。

六是非政治性

五、事业单位的改革、目标和趋势、、民办非企业单位

(1)事业单位

改革:初步探索改革的阶段——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重点是试图改变事业单位的一些制度上的弊端。

全面推进改革的阶段——开始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同时还将事业单位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得轨道。

改革深化和各事业领域多元化发展阶段——改革深化和各事业领域多元化发展的阶段,从此事业单位全面进入市场。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必须以国家的宏观改革目标位依据。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的,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的饿,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视野管理体系应该是我们继续推进视野单位改革的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事业管理体系

基本趋势:

1、分类改革

2、创新改革

3、健全法制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定位

第一,事业单位的社会化。

事业单位的社会化有两层基本含义 : 其

一、社会事业社会办。其

二、资源配置和服务的社会化。

第二,事业单位运行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六、绩效管理的内涵、实施和步骤

内涵:为实现特定的绩效目标,对原有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并通过

绩效评估不断完善计划的管理过程。

实施和步骤:

1、确立绩效目标

2、制定绩效指标

3、实施绩效计划

4、进行绩效评估

5、反馈评估结果

七、目标管理的内含、特点

内涵:组织通过通过参与管理的方式确立目标,并经过逐级分权而使下层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以创造性地到达预定目标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特点:

分权与自我控制式的管理。

参与式的管理

面对成果的管理

八、决策了解一下

论述题(2*20)热点问题

1、高等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主要是解决政府与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 共同办学的法制。

。。。

2、看病难、看病贵产生

原因:

(1)物价指数长期走高,人们感觉医疗费用上升过快。

(2)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医疗费用增长。

(3)疾病模式转变引发医疗费用增长。

(4)政策“双刃剑”。

政府会怎么办?

一是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

二是加快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三是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

四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五是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六是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

3、住房难

原因:

(1)开发商炒作

(2)房地市场需求旺盛

(3)土地开发成本上升

政府会怎么办?

(1)加强市场监控

(2)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和管理

(3)合理确定并严格控制福利性住房建筑设计标准

(4)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科技管理的主要特点:灵活性、整体性和协调性、长远性和预见性

(2)科技管理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前瞻性原则、能级性原则、协作性原则、综合平衡原则

5、保障房

材料分析(1*30)

环境

(1)、环境管理体制概念:环境管理体制是指环境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环境管理的任务。

(2)环境管理体制具有的特征:

跨行业性

 主管机构要客观公正

 保证管理俄权威

 决策监督统一

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实施环境管理,应须依靠地方政府和其他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

(3)现行环境管理体制的特点

1、总体上,立法、行政、司法和社会组织在执行环境保护政策中各有其发挥作用的领域。

2、在所有这些力量中,政府行政管理是主要的力量。

3、在政府部门之间,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职能也根据政策内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

4、相对政府的作用而言,司法机关和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在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方面力量较弱,发挥作用的空间比较有限

5、行政资金有限

(4)现行环境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构规格不相匹配,难以保障参与综合决策

2.部门职责交叉严重,难以统一监管到位

3.综合协调能力不足,难以形成管理合力

4.中央对地方监督制约乏力,难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制

(5)如何完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

1.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2.建立科学的环保政绩考核机制

5.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论述 篇五

(1)试论述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构

建的路径选择?

答:当前进行政府社会管理改革,建立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就是要在调整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充分注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探索相应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并积极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实行政事分开,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注意一下几点:1,确立改革目标。2,树立市场和服务观念,转变管理者的指导思想。3,进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即应以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为方向,因如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4,积极推行“政事分开”进行事业单位改革。5,大力培育和管理好非政府组织,促进社会发育,为政府社会管理方式改革和构建一政府诶核心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提供保证。6,加快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建设,实现依法进行公共事业体制的构建和管理。

(2)试论述为什么说非政府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答:因为1,非政府组织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者,也就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必然主体。2,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能提高公共事业产品的供给效率。3,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能交好得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4,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当代社会包括公共事业在内的整个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要求。此外,如从整个现代社会运行来看,增强社会保障制度能力,以及提高公民民主意识,增强社会公民化程度等作用。总之,在现代社会,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试论述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

答: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非政府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身份不清,非政府组织资金不足内部组织不健全、行为缺乏代表行)(2)与非政府组织相关的政策实施和法律等构成的外在环境。(相关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政策的实施中一定程序上存在培育和监督管理脱节、重登记管理而疏过程监督的现象。与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的整个民间组织相关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简略。首先是有关民间组织的法律、法规过于简略,而各种相关的规定内容又较庞杂,且透明度较低。其次是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民事关系调整的法律薄弱。)总之,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

存在问题。我国非政府组织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1)从培育非政府组织来看,现阶段政府有两项主要的工作,一是社会领域推进“政社分开”改革,在全社会逐步树立起“只要是社会能做的事,政府就不要插手”的概念并确立起相应的法律制度。二是重点在资金方面进行必要的资助,为其提供资助,是培育发展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一项必要工作。(2)从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管理看,现阶段政府要重点抓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完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尤其是其活动的民事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在完善过程中将监督管理的重点放在过程管理上,对非政府组织运行的规范化及质量进行监督。(4)试论述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改革的目标取向?

答:必要性:1,国家兴办的事业单位规模仍然很大,增长过快,从而财政负担过重没有根本性缓解。2,社会效益不高。3,与经济建设结合不紧密。总之目前我国事业管理体制面对新型公共事业的发展,总体上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型公共事业发展需求的改革已势在必行。目标取向: 1,事业单位的社会化(社会事业社会办、资源配置和服务的社会话)2,事业单位运行的民主化和法制化。(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公共事业中运用柔性方法?

答:所谓柔性方法主要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采用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等软的方法来进行管理。在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中柔性手段包括:传播方法(即个人间、群体间或是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和信息过程。)情感方法(激发公众对特定公共事业管理目标或预定价值情感,在一定情况下利用人们的感情因素促进和达到公共事业管理的目的方法。)3,心理方法(借助心理因素的作用达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管理方法。)总之,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柔性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方法,在总体上,强制性或刚性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效能相对缩小,而柔性方法在管理中的尤其是在基层管理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6)如何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规划中运用SWTO分析法?

答:SWOT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规划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中的S是指优势(strength)、W是指弱势(weakness)、O是指机会或机遇(opporturnity)、T是指威胁(threat)。SWOT分析,就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种方法。SWOT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给出一个有关组织的内外环境、问题的有效的信息,清晰地

展示出现有情况下组织的优势与不足,并激励组织调动其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规避风险。SWOT分析法一般有8个步骤:1.列出组织的关键外部机会;2.列出组织的关键外部威胁;3.列出组织的关键内部优势;4.列出组织的关键内部弱点;5.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形成SO战略;6.将内部弱点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形成WO战略;7.将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形成ST战略;8.将内部弱点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形成WT战略。经过SWOT分析,一个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可以有如下不同的战略匹配和选择:第一种是又—机会(SO)战略。第二种是弱点—机会(WO)战略。第三种是优势—威胁(ST)战略。第四种是弱点—威胁(WT)战略。(7)如何拟订和选择公共事管理中的公共项目及运作方案

答:拟订方案是指对公共项目的的目标即决策的目标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假设、推理和判断,着眼于解决该公共项目具体“做什么”、“谁来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方法做”等问题,为实现决策目标而准备多种备选方案。拟订方案的基本原则:可行性原则、详尽性原则、互不兼容原则。拟订方案中的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以下方面:限制性因素分析、对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在方案选择过程中,面对的多种方案是各有优势和不足的,往往很难找到一个从各方面说都是优点的方案,因而如何进行取舍就至为关键,即决策者面临的实际上是必须解决什么是有效的决策、什么 是正确的抉择问题,而如何进行取舍决定了决策者所依据的判断标准问题。在方案选择阶段关于这一判断标准最主要的是满意标准和合理性标准。对已经拟订待选择的运作方案的优劣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运作方案的选择:多中选一,合多为一。重新拟订和暂缓抉择。

(8)试说明公共事业组织为什么能够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1答: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共事业组织是一种最适合提供和管理公共物品的组织形式,并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趋向完善,逐步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其作用表现如下: 1能承担政府部门具体的执行性、事务性的职能,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载体,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a)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提供不可缺少的法律服务和监督规范企业行为,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b)能有效地承担社会化服务,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c)可以有效地和政府合作,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2.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向“主体归位”的过程中,要使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有效运行,在客观上就要求政府和社会之间建立中介机制,使政府和社会之间通过中介机制的运转而连为一体。比较理想的中介机制就是公共事业组织,从而充当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9).试述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方式和方法。

答:公共事业管理应正确运用激励方式和方法,提高激励效果。主要的激励方式有:

内容型激励。着重研究激励的原因和激励的因素,主要有: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激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麦克利兰德成就激励。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还有三种基本需要:权力需要、友谊需要、成就需要。

过程型激励。着重研究人们选择其行为的过程,主要有:期望激励(美国-弗鲁姆)、公平激励(美国-亚当斯)。

行为改造型激励。着重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们的行为,主要有挫折激励等。

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主要方法有:(1)思想政治工作;(2)参与管理;(3)工作丰富化;(4)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10.如何理解公共责任的含义?* 答:公共责任,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共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就其内容来说,应包含三层意思:

(1)在行为实施之前,公共责任是一种职责,行为主体在行使权力之前就明确行使权力所追求的公共目标;(2)在行为实施过程中,公共责任表现为主动述职或自觉接受监督;(3)在行为实施之后,公共责任是一种批评并对不当行为承担责任——撤消或纠正错误的行为和决策,追究造成失误的决策者和错误行为的执行者的责任,并对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11如何理解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高低两个层次?*

答: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可分为高低两个层次:

低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避免违规,避免不当行为和账目的完善管理”。

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实现所追求的目标”。由此可见,低层次的公共责任意味着不做坏事,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努力做好事。

12.试说明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框架和发展趋势。答: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框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监督主体:即对公共事业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的机构。国际上存在主体多元化(以美国为代表)和专门机构(一英国为代表)两种模式。(2)监督规制:是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和监督公益机构的主要手段。主要规制有:

注册登记制度;财政优惠;财务规则;投资规则;“不公平竞争”规则。(3)发展趋势:扶持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成为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表现为: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强化;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向高的重点转移。

13.试说明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答: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 2“道德滑坡”——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3薄弱的社会监督;

4“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5“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6“双重俘获”——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7市场约束软化——限制竞争的副产品。

14.试说明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B3

答: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应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措施: 1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

2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

3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 4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

5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

6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

15分析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答:

(一)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

1.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2.分级管理体制3.限制竞争原则4.年度检查制度

5.财务监督非营利性约束;受赠

财产支出比例约束;财务公开制度。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二)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事业组织单行法的缺失2.立法权威性的缺失3.实体法的缺失 4.立法内容的缺失

(1)公共事业组织行为规范的缺失。(2)法律规范的操作性不强,漏洞过多。(3)法律体系衔接不好,法律规范不配套。

16试说明公共事业品德的养成机制。

答:公共事业品德的养成机制主要包括: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习惯形成机制和良心调节机制。

(1)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教育培养是公共事业品德逐渐形成的过程,它既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力量的作用过程,又是一个个体接受的过程。(2)公共事业习惯形成机制。道德习惯是人的意志力量的结晶。良好的公共事业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弃恶从善的过程,是一个抑制自己的不良心理、习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性的过程。

(3)公共事业良心调节机制。公共事业良心是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公共事业道德行为隐蔽的调节器,它对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品德形成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个人自我控制的道德心理机制而发生的。

17公共事业管理应如何发展与创新?(论述)A 答:(1)管理观念的发展与创新。实现从静态管理观念向动态管理观念转变;从“命令”管理到“服务”管理观念转变;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观念转变。

(2)管理手段的发展与创新。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理,程序法和实体法并重;

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手段的多样化,经济、法律、情感教育、定性定量。

(3)管理内容的发展与创新。实现公共事业组织的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使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向多样化方向转变。

18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的主要标志。答:(1)社会力量成为举办公共事业的主体;

(2)市场化运营成为公共事业发展的一种机制;

(3)多元约束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19试说明我国社区管理的市场主导

型模式和社会主导型模式。

答:

(一)市场主导型,又可称为“物业管理模式”。是在城市综合开发的 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来的 一种经营性的社区管理模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由物业管理部门依照法规.合同对统一规划开发的新建设住宅小区的各类房屋建筑合附属配套设施及场地,以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对环境的清洁绿化.安全保卫.道路维修等实行专业化管理,并向居住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2)小区管理通常采用签订承包责任书合承诺的方式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岗位管理人员身上。住宅小区中的社会管理.行政管理职能由街道办事处和有关方面配合进行。

这种模式体现了市场经济竞争、公平、效率的原则。

(二)社会主导型,可称为自治模式。是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其他各种主体一起,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模式。

6.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资料 篇六

2013年《物业管理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题集 另文档末附:论述题物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案例分析题《老井》材料中对物业管理思想的体现

一、单项选择题

1、物业管理企业依照(C)收取管理费。

A、业主公约 B、国家规定 C、物业服务合同和有关规定 D、物价局规定

2、装修人在装饰装修前,必须向(C)提出申报登记。

A、业主委员会 B、物业建设单位 C、物业管理企业 D、行政管理部门

3、房屋日常养护可分为(B)。

A、零星养护 B、零星养护和计划养护 C、计划养护 D、翻修

4、因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应由(B)负责。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物业管理企业 D、政府主管部门

5、影响房屋结构安全和设备使用安全的质量问题,必须约定期限由(A)负责进行加固补强返修,直至合格。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政府主管部门 D、物业管理企业

6、全国城市物业管理示范小区达标考评标准规定,三北地区,冬季供暖室内温度不低于(A)摄氏度。

A、16 B、18 C、20 D、227、特约服务是应某些业主的特殊需要而开设,特约服务费用的收取应按(B)的原则。

A、按面积计算 B、谁受益、谁付钱 C、按每个单元计算 D、象征性收取

8、根据政府有关规定属特种作业(如电梯、电焊、锅炉、配电等)需(C)上岗。

A、竞争 B、指定 C、统一考核后持证 D、考试

9、凡属使用不当或人为造成房屋损坏的由(D)负责修复或给予赔偿。

A、业主 B、物业管理企业 C、开发商 D、行为人

1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A、物业管理企业 B、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C、技术监督部门 D、建设单位

11、(A)应当按照规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配置必要的物业服务用房。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房地产主管部门 D、业主委员会

12、物业服务用房属于共享设施,其所有权归(B)。

A、建设单位 B、全体业主 C、业主委员会 D、物业管理企业

13、全国城市物业管理示范小区达标考评标准规定,物业服务费用收缴率达(D)以上。

A、80% B、90% C、95% D、98%

14、设备的三级保养制度包括(A)、一级保养、二级保养。

A、日常维护保养 B、零星维护 C、三级保养 D、设备点检

1/515、招标方对未中标企业的投标书及相关资料(D)。

A、完全享有投标资料所有权B、自行保留投标资料 C、可退可不退

D、完整退还投标资料或在投标方同意的情况下,留作项目参考

16、(E)不是招标文件中的内容。

A、招标公告B、招标邀请书 C、招标书

D、招标项目说明书E、招标结果通知书

17、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由(C)与物业管理企业所签订。

A、物业建设单位或社区委员会B、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

C、物业建设单位D、物业建设单位或居委会

18、物业管理费做为服务产品(C)的货币表现,主要是用来进行对物业服务的市场交换。

A、优劣B、是否合格C、价值D、业主满意E、价格

19、全国城市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每(C)年进行一次复检。

A、一 B、二 C、三 D、四

20、除专门规定外,(E)不是维修资金使用的范围。

A、中修B、大修C、更新D、翻修E、日常维修

21、业主大会成立后维修资金的使用审批权应为(C)。

A、物业管理企业B、政府主管部门C、业主大会

D、业主大会和政府主管部门E、业主大会和物业管理企业

22、物业管理项目是指由一个相对独立的物业或关联组群物业所组成的(A)。

A、一个物业管理单位 B、共享设施、设备维修、养护

C、地面清洁 D、停车场

23、房屋结构整体化、配套设施系统化、产权结构多元化、物业种类多样化是(A)类型物业的主要特点。

A、住宅小区 B、写字楼C、医院

D、学校 E、车站、机场、码头

24、(B)是高层写字楼物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A、安全防范 B、机电设备、智能化系统管理 C、租赁管理 D、社区文化活动

25、物业管理企业在居住小区的装修管理中,应根据建设部的(D)制定本小区的装修管理规定。

A、《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 B、《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

C、《城市房屋修缮管理规定》 D、《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

26、医院物业管理人员特别需要有一定的(D)知识。

A、服务营销 B、设备管理C、房屋修缮 D、感染控制E、医疗救护

27、在医院的物业管理中,对(B)等必须严格按规定运送至指定垃圾点销毁。

A、生活垃圾 B、医疗垃圾 C、装修垃圾 D、工业垃圾

28、在医院物业管理中,要严格遵守(B)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和二次污染。

A、公共场所管理 B、医疗消毒隔离 C、安全用水用电 D、卫生管理

29、“公共场所人流量大,工作时间相对一致、规律性强”是(A)物业的特点之一。

A、写字楼物业 B、住宅小区物业 C、工业区物业 D、医院物业

30、(D)是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难题之一。

A、清洁管理 B、绿化管理 C、社区文化管理 D、管理费收取

31、下列不属于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重点和难点的是(C)。

A、前期管理 B、装修管理 C、租赁管理 D、解决收费难问题

32、物业管理的智能化将促使物业管理由简单维护型、劳动密集型向(D)转变,从而进一步提升物业管理专业化水平。

A、科技维护型B、知识密集型C、技能复杂型D、(A与B)

33、“购物活动等纠纷和矛盾,物业管理人员又无权处理,公共秩序维护难度大”是(C)物业的特点。

A、住宅小区 B、写字楼 C、商业 D、医院

34、“恪守自己的职责,防止超越自身的管理范围”是(C)物业的管理重点和难点之一。

A、住宅小区 B、写字楼 C、商业 D、工业区

35、能源保障是(D)物业的管理重点和难点之一。

A、住宅小区 B、写字楼 C、商业 D、工业区

36、新建房屋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D)之日起计算。

A、业主搬入 B、业主入住 C、竣工验收 D、竣工验收合格

37、建设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B)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A、物业管理企业 B、施工单位 C、开发建设单位 D、政府

38、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设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的最低保修期为(D)。

A、一年 B、三年 C、五年 D、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39、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屋和外墙面的防渗漏的最低保修期为(D)。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40、供热和供冷系统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B)。

A、一年采暖期、供冷期 B、二个采暖期、供冷期 C、三个采暖期、供冷期

41、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的最低保修期为(C)。

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42、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是指(B)后,业主或者使用人对住宅室内进行装饰装修的建设活动。

A、住宅竣工 B、住宅竣工验收合格 C、住宅封顶后

43、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未经(D),禁止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

A、建设单位批准 B、物业管理企业批准 C、政府部门批准

D、原设计单位或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

44、装修人从事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时,未经(D)批准,不可搭建建筑物、构建物,不可在非承重墙上开门窗,不可改变住宅外立面。

A、建筑单位 B、物业管理企业 C、街道办居委会 D、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45、装修人从事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未经(D)批准,不得拆改供暖管道和设施,不得拆改燃气管道和设施。

A、建筑单位 B、物业管理企业 C、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D、供暖管理单位和燃气管理单位

46、改动卫生间、厨房间防水层的,应当按照防水标准制定施工方案,并做(B)。

A、检验验收 B、闭水实验 C、维修承诺

47、以下哪种物业属于特殊用途的物业?(D)。

A、别墅 B、酒店 C、仓库 D、医院

48、装修人未申报登记进行住宅室内装修装饰活动的,由(B)责令改正,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A、建设单位 B、房地产行政主管理部门 C、物业管理企业

49、将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或阳台改为卫生间、厨房的,或者拆除连接阳台的砖、混凝土墙的,由(B)责令改正,并对装修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装修装饰企业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A、建设单位 B、城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 C、物业管理企业

50、为了保持水池水箱清洁卫生,防止二次污染,政府规定物业管理企业每(B)对水池水箱进行清洗、消毒一次。

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51、物业管理企业管理的电梯维修保养业务需聘请(D)承担。

A、物业管理企业 B、建设单位 C、政府行政主管部门

D、取得电梯行业主管部门资格审查通过的专业电梯维保企业

52、电梯每(B)由当地检测部门进行一次安全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使用。

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53、(D)承担业主自用物业自用部位和自用设备的修缮责任。

A、建设单位 B、物业管理企业 C、施工单位 D、业主

54、、物业管理的接管验收是(A)移交物业的过程。

A、建设单位向物业管理企业 B、建设单位向主管部门 C、建设单位向业主委员会 D、施工单位向物业管理企业

55、所谓房屋完好率,就是(C)。

A、完好房建筑面积 B、完好房建筑面积+基本完好房建筑面积

C、(完好房建筑面积+基本完好房建筑面积)/总的房屋建筑面积

56、纳入物业管理范围的已竣工但尚未出售,或者因开发建设单位原因未按时交给物业买受人的物业,物业服务费用或者物业服务资金由(A)全额交纳。

A.开发建设单位 B、业主委员会 C、物业管理单位 D、行政主管部门

57、利用物业共享部位、共享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应当在征得相关业主、业主大会、物业管理企业的同意后,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业主所得收益应当主要用于(A)也可以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使用。

A.补充专项维修资金 B、补充物业管理费 C、补充社区活动费用

58、招标人采取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A)个以上物业管理企业发出投标邀请书,投标邀请书应当包含前款规定的事项。

A、3 B、5 C、7 D、959、物业管理早期介入,应该在(D)阶段就介入。

A、房屋销售 B、施工 C、住户入住阶段 D、规划设计

60、根据各类房屋结构、装修、设备等组成部分的完好损坏程度,房屋完损等级分为(C)。

A、三类 B、四类 C、五类 D、六类

61、在我国物业所有人,即产权人,系指(B)人,也称业主。

A、房屋所有权 B、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 C、土地所有权 D、房屋使用权

62、物业大修是对房屋(A)进行大型修缮。

A、共享部位、共享设施 B、共享设施 C、共享部位 D、整体

物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作为从事物业管理人员,对他的素质要求应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1, 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要遵纪守法,要爱岗敬业,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能够依法办事,依法处理各项业务工作,依法解决各种问题.2, 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认真工作,尽责尽职;要诚实守信,热情服务,增强服务意识.3, 要具有现代的物业管理专业知识,要具有专业的物业管理技能,以及掌握现代的物业管理手段.4, 物业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这其中包括有:

(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的能力;物业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业主和住户,主要是要与人打交道,所以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人形象,要有较强的心里承受能力;

(3)具有良好的体魄,能够胜任日常繁重的工作事务.

我有充足的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物业管理人员,为物业管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老井》案例分析答案:

它主要表达的是一个沟通的问题,对待业主不能接触的太亲密,要有距离; 要让业主感到你真心为他服务;与业主交流沟通 要讲究策略;

物业管理是服务业,服务意识是关键。一如巧英,如果心中无爱,水或许给喝,但怎么喝就由他去了。至于落下大病,也就问不着了。意识是冰山没于水面之下的力量之源,推动进入我们眼帘的移动。物业管理中的管理对象是物,真正的内涵是服务于人。顾客是物业公司的生存之本。树立让业主满意为导向的物业管理意识是当务之急。

7.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资料 篇七

一、教学环节的设置

1.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实际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发现, 学生掌握理论时, 灌输式的理论讲解对于知识的掌握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实践证明, 课堂趣味性与多样化教学方法是紧密相连的。针对这一实际, 我在课堂讲解设计时, 授课主要分为课前案例预习、课中案例理解、课后案例巩固。授课前精心准备好各个阶段的实际案例, 组织设计好讨论环节、讨论方式。采取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方法, 让学生当“老师”上讲台演讲、正反方辩论、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等方法, 课堂趣味性、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2. 提倡灵活学习方式。

主要是分组讨论来进行理论的学习。首先, 学生自己提出与所学理论密切相连的现实实例和问题;其次, 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牢记了理论;同时, 又提升了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思路, 辅助以灵活的教学方式, 积极引导学生多思考、勤思考、独立思考。在这一教学思路中, 把理论教学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来阐述, 以点带面, 即以重点、难点问题为重点进行授课, 辅之以热点问题为兴趣点的研讨式教学 (如在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问题时, 以教学片中的辽宁两大厂家为例, 让大家充分了解产品计划配置导致的“产品大旅行”, 进而增加产品成本概念, 以此为主线, 让学生上讲台讲课或演讲, 分析根源, 为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使教学内容贴近理论、贴近现实、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3. 完善目前的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教学和学习中秉持“走出去”方略的重要模式, 这就为我们强调了社会实践和调查应用的重要性。针对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的反馈, 可以看出, 学生十分喜爱这一课外学习形式, 加之教师的有利引导, 学生对课程、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入。而且, 活动可以吸引学生, 产生疑问, 要来课堂上寻求答案, 这样, 在及格率—到课率—流失率减少问题上形成了良性循环。所以, 可以在辅导员和班委组织下, 扩大活动范围、增加活动次数, 注重与市委、工会、社区等组织的联系, 建立持续的实践基地。

4. 充分发挥理论的号召力。

可以针对不同时期理论学习的热点, 采取引导学生加入的做法, 比如讲座、新老学生的经验交流等。实践证明, 这对于学生把握当前热点理论是十分有利的。在讲解科学发展观时, 我采取首先让进行理论专题学习后的学生在课堂上介绍学习心得, 然后, 结合代表性行业进行实际联系分析, 大家畅所欲言, 理论在轻松的交流中得到巩固。

5. 及时进行课程复习、考试和授后总结。

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理论考试的特点, 对学生在复习、考试、答题方法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这样, 从课前、课中、课后到考试的整体环节下来, 教师和学生同时跟进,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教师知学生所想、知学生所需, 提供优质的授课和授课反馈。

二、具体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探析

邓小平理论课程自开课以来, 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教学方式、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我们依据现代学科理论的发展以及理论教学内容的完善和创新, 在授课中注重“以问题的提出为背景”, “以解决问题所需理论为教学内容”, “以培养学生运用案例分析、综合掌握理论的能力为目标”,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形成了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确定课程讲授重点的这一教学特色;建立了“课堂分组讨论”、“第二课堂”、“课前案例提问”、“课程中的小论文”、讲座式、案例式、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形式多样和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教学案例选择要细致。

成功组织好案例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案例选择要精挑细选, 教学实践中我秉持选择的案例必须真实、明确, 带有全局的理论指引性。比如, 我在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专题时, 就以“跑马乡的故事”为例。案例内容包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在他的回忆录《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 讲述了1958年10月中旬发生在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一件事。这个乡的党委书记在大会上宣布, 11月7日是社会主义结束之日, 11月8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会议开完, 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西, 商店的东西拿完后就去拿别人家的:你的鸡, 我可以抓来吃, 这个队种的菜, 别的队可以随便跑来挖, 小孩也不分你我的了。只保留一条:老婆还是自己的。这位乡党委书记说:不过这一条还得请示上级。”针对这一历史现象, 我们要求大家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以及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或教训。这一教学案例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来源于现实生活, 也是我国在对社会阶段认识过程中的真实写照;另外, 直观性、形象性强, 让学生在一笑间澄清一些理论是非认识, 解决诸如“什么是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是我们认为的这个样子吗, 什么是我们追求的共产主义”等等。学生进行故事性的问题分析,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大家非常明确地认识到我们当时是多么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 认识到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同时, 我结合马克思论著中对于粗糙共产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社会未来理想生活状态给予适时引入, 使得大家对这一专题理论进行针对性了解。整个案例分析中, 同学们十分感兴趣,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课前准备要充分。

这里主要是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两手准备, 包括提前发放案例材料、案例问题, 或进行网上公布, 要求大家可以主动组成小组讨论, 也可以自己谈谈看法。由于准备充分, 课堂上的辩论气氛十分热烈, 局面生动活泼, 大家对初级阶段状态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讨论。这一方案设计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肯定。

3. 讨论中要给予正确和及时的引导。

案例讨论, 教师和学生是互动的重要因素, 缺一不可, 要进行思考、参与、时机、发言的引导, 保证理论掌握的正确方向。例如, 围绕“跑马乡的故事”一例, 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并结合自己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进行初步的认识表述。有的同学说, 对于这一故事与社会主义本质是相矛盾的;有的同学说, 这一故事对于我们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其积极作用;也有的同学说, 正是因为百姓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阶段区分不清, 才引发认识上的混乱, 这就要加强理论的火车头的指引作用。我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看法, 同时也介入相关理论, 为大家介绍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理论的阐述, 也为大家描述了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生活状态的表述。引导大家将理论点联系起来, 同时进行分析的深入, 同学逐步获得了对理论问题的正确认识。

4. 点评总结要跟进。

最后,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给予及时总结。 (l) 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这一阶段有其客观必然性, 也是社会阶段过渡的重要环节。 (2) 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是特指我国的一种阶段描述。马克思在论述社会阶段的一般理论时指出, 这是社会阶段发展规律的必然。因此, 这一初级阶段在在为社会主义创造物质积累, 构成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3) 这一初级阶段的存在必然带来一些消极的因素和问题, 但决不能否定其积极作用。结论是:“认清中国的国情”, 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要充分认识, 不应急于求成;初级阶段理论正确概括了当前我国的国情, 是实际的指南和依据。通过课堂上的及时点评和总结分析, 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获得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5. 短片播放可插入。

教学中可以截取一些记录片、教学短片, 组织学生观看, 形成感性认识, 从生动的实例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目前《新中国》、《世纪之光》、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毛泽东》、《世纪伟人》系列等教学片都可以在实践教学中适时引入。比如, 在进行改革开放的讲解中, 我精心准备了杨澜主持的“叱咤风云录”之改革开放短片。短片生动、直观, 对于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都有所涉猎。观看中, 我适时提出重点、问题, 大家在浓厚的氛围中熟悉了理论, 了解了理论的历史风貌。

案例教学对于公共理论课程还处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中, 也是教学体系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必要环节,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理论的积极性, 而且有助于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和提高综合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组织教学设计和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1. 案例教学和教学环节设计要注重科学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邓小平理论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也是教学环节和教学案例设计的主要指南。案例从现实生活中来, 同时注重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实际, 对案例教学的案例进行筛选和提炼, 力求新、准、宽, 丰富生动, 加之有说服力的专题片作为案例辅助, 才能备受同学欢迎, 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2.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转变“我要教”的教师主体思路, 形成“我要学”的学生主体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实际调查中发现, 90%以上的同学对于案例讨论、小组讨论、短片讨论等方式十分感兴趣, 学习热情和兴趣比较高。通过必须参与的“教—学”环节, 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主动意识的熏陶, 唤起学生的学习冲动, 使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分析案例, 寻找答案, 从而将单纯灌输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研究、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的过程。一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二是努力处理好讲授与自学、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把教学目的与要求融入其中, 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和合作等综合素质。

3. 适当加入原著的品读, 与历史相结合。

比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等, 都已成为引入的重要内容。所以, 结合建设实践, 了解时事政策, 本身就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平时看电视、读报纸、上网时, 督促学生做一个有心人, 注意了解时政。长此以往, 在学习中就会逐渐增加理论积累。其次,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经典作家那里去, “回到”中共中央的有关重要文献那里去。根据自身实际应拿出一定的时间阅读经典原著, 边读边思、细细品味, 甚至可做读书笔记。

纵观课程总体,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门课程主要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展开其内容的, 从内容体系上说, 体现为课程学科范围较广;理论与政策关联性较高;历史、现实和未来结合得较为紧密等特点。我们也会在教与学中遇到许多目前还不能充分解释和解决的现实困惑。但我相信, 经过探索, 会逐步提高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认识水平, 进而探索出更好的适合学生和这一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

摘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为例, 从教学环节的设置、实际教学方式及案例教学方面, 进行了公共理论课程的授课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对现实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教学环节,案例教学,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M].毛泽东选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刘美珣, 程建国.清华大学改革“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考核方式的实践及思考[J].教学与研究, 2000, (01) .

上一篇:理想的职业发展前途下一篇:让文明之花在你我心中怒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