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 课本证明法(精选11篇)
1.勾股定理 课本证明法 篇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由一个定理的证明谈面积法在平面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作者:王召坤
来源:《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3年第04期
大家熟知的平行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是一个常用的定理,由此可以推出多个性质,特别是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没有给出证明,只是在第41页给出“经证明(这里从略)”,学生颇感困惑.教师教学用书上(第66页)是这样解释的:“由于这个定理的证明涉及无理数、极限等知识,学生尚不能理解”,因此采取了“学生度量相关的线段长度,发现规律,然后直接给出了定理.”因此,这只是一个验证性的结果.图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4-1·A版·几何证明选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第7页给出了该定理,并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给出了证明.但也只证明了图1中ABBC为正有理数时定理成立,当ABBC为正无理数时没有给出证明.明显不够完善.在这里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ah给出其简洁的证明.
2.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的一点体会 篇二
在正弦定理的证明教学中,由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成立情况,猜想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否成立,并给予证明.证明的整个思维过程为新问题的解决转化为旧问题的解决,从而证明asinA=bsinB=csinC在斜三角形中是否成立时转化为已有知识(直角三角形).故引导学生在斜三角形中作出某边的高转化成直角三角形.
作三角形的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整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应用了很好的探究教学思想.但在教学中的另一种证明方法——向量法,很多教辅甚至教材(人教版)都引入与三角形一边垂直的单位向量j来证明.笔者认为此处的单位向量j就像章建跃老师所说的是老师以变魔术方式变出来的,过程不自然,好象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般.在向量法证明之前,作三角形一邊的高是整个证明教学的主线,向量法证明为何不沿用这种思维方式,就以三角形的一边的高为垂直向量呢?这样整个教学紧密相连.鉴于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作如下设计:
师:还有其他方法证明正弦定理吗?用向量试试看.
问题1. 要用向量工具,题目中会有哪些向量?
AC,CB,AB等等
问题2. 在三角形ABC中,如我们所示你会想到什么?
AB=AC+CB
问题3. 所证问题中边a,b,c与所示向量有何联系?向量部分什么地方涉及到向量的模与角?
a=|CB|,b=|AC|,c=|AB|
a·b=|a|·|b|cosθ
问题4. 所证等式asinA=bsinB=csinC变形得什么?你会联想到向量部分的什么知识?
asinB-bsinA=0,asinC-csinB=0等、a·b=0a⊥b(变形很像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故能联想到)
问题5. 在三角形中ABC中怎么出现垂直向量呢?
作高
问题6. 如何出现数量积呢?
BD·AB=BD·(AC+CB)
证明:
如图所示,若△ABC为锐角三角形,过B作BD垂直AC,从而得BD向量,BD与AB所形成角为90°+A.BD与CB所形成角为90°+C.
∴AB=AC+CB
∴BD·AB=BD·(AC+CB)
即|BD|·|AB|cos(90°+A)=|BD|·|AC|cos90°+|BD||CB|cos(90°+C)
即c·(-sinA)=0+a×(-sinC) ∴csinA=asinC
同理,过C作CD′垂直于AB,从而得向量CD,便可证得asinA=bsinB
asinA=bsinB=csinC
(2) 若△ABC为钝角三角形同理可证
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重结果轻过程,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往往被单调的机械的条文所取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必须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力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标准》的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正弦定理的证明教学中,由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成立情况,猜想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否成立,并给予证明.证明的整个思维过程为新问题的解决转化为旧问题的解决,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学习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后在余弦定理教学时,学生们不用老师作过多的引导便会用向量来解决余弦定理.这样新旧知识联系体现了数学推理的常用方法,不仅引出新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这将使学生受益终生.高考试题也是新课程思想的一种体现,近年试题中出现的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证明余弦定理等,都向平时的教学发出信号——思想方法的传授.特别是这里的证明过程也是对前面的思想方法的更近一步的深化,整个思想过程是紧密相连没有出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状况.
3.勾股定理证明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来源,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分别存在着的关系,学会勾股定理的证明,熟练地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推理过程
教学方式:教师讲课,发现探究法,课堂讨论,练习法。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勾股定理是数学中一个伟大的发现,它由希腊的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了这个定理,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为了庆祝这一定理的发现,毕达哥拉斯学派杀了一百头牛酬谢供奉神灵,因此这个定理又有人叫做“百牛定理”.在公元前1000多年,商高也发现了这一定理,因此勾股定理在中国又称“商高定理”。看来中国人比外国人还发现得早一点,那么,勾股定理到底是什么呢?想必大家都知道勾三股四玄五,那么是不是只有3.4.5才可以组成直角三角形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直尺和笔在草稿纸上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测量其三条边a,b,c c a b 大家就算一下,当然肯定有些同学的三角形画的不标准或者是测量有误差使得它们不相等了。大家的结果是什么呢? 同学发言。
2.师:大家可以多画几个直角三角形测量计算,看是否都成立。那么这个规律是不是适合所有的直角三角形呢?当然这需要严格的数学证明。请看下面
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像上图一样的两个正方形,从图上可以看出,这连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b , 所以面积相等,因此有:
即
这是我国汉代的数学家赵爽提出的证明方法,因此这个图又称“赵爽玄图”那么除了这个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证明这个定理呢?大家请看下面图形:
正方形A、B、C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我们请同学来回答
同学发言。3.做一做:
(1)
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
(2)在一棵树的10米高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处的池塘的A处。另一只爬到树顶D后直接跃到A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则这棵树高_______。
(3)
4.小结: 勾股定理:
要点诠释: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a.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4.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篇四
【重点】:
学习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欣赏历史上经典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体会其蕴含的创新思维,初步运用勾股定理分析处理具体问题
【难点】:
通过图示欣赏,还原推测图示所含的证明方法
【勾股文化学习】
勾股定理是欧式平面几何的一个核心结果,是三角学的出发点,与“黄金分割”一起被开普勒称为“几何学两个宝藏”。它在‘RT△的三条边之间建立了固定关系’,使人们对原来几何学的感性认识精确化,其中体现出来的“数形统一”的思想方法,启发了人类对数学的深入思考,促成了解析几何与三角学的建立,使数学的两大门类代数和几何结合起来,许多大科学家都认为勾股定理以及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深深地影响了现在许多学科的思考模式。
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鹜,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画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贵的政要权贵,甚至有国家总统。也许是因为勾股定理既重要又简单又实用,更容易吸引人,才使它成百次地反复被人炒作,反复被人论证。1940年出版过一本名为《毕达哥拉斯命题》的勾股定理的证明专辑,其中收集了367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实际上还不止于此,有资料表明,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有500余种,仅我国清末数学家华蘅芳就提供了二十多种精彩的证法。这是任何定理无法比拟的。
在西方国家,一般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前500)定理,因为人们相信是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并证明了这一定理。并且据说,他在发现这一结论时,欣喜若狂,杀牛百只以供奉神灵。因而这一定理又有了“百牛定理“的称法。在法国和比利时这个定理被称为“驴桥定理”。在中世纪的阿拉伯国家和印度,这一定理还有一个绰号,叫“新娘图”。至于绰号由来,现代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我国以前也称这一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五十年代初,曾展开过关于这一定理命名的讨论。有人主张叫“商高定理”。因这一结论的在我国最早是由西周初的商高提出的。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前1世纪)一书中,记载有商高(前1120)与周公的对话,其中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说法。不过据推断,他还只是了解三边满足3:4:5关系的特例情况,普遍性的结论,由陈子(前716)提出。他说:“„„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这是普遍勾股定理在我国的最早记载。故有人主张应称为“陈子定理”。后来决定不用人名,而称为“勾股定理”。单就名称之多,勾股定理就可创下一项平面几何之最了。
今天有人戏称,勾股定理为‘宇宙大定理’,因为现在看来,世界上各民族都在差不多接近的时间内独立地发现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
勾股定理在每一个时代都会被当代的精英们给出新的内涵外延,从柏拉图寻求不定方程通解到费马大定理,到今天的分形勾股树(如右上两图),每每读到这些智慧的创造都会让人神往。
„„
【勾股定理的证明】
观察下列图形,推测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1、下图是《几何原本》(公元前4世纪前后)中提供的一种证明方法,过A作AH⊥BC于H延长交FK于G.
可证明:
证明思路很多,较简捷的是过F作FP⊥AB于P
易证△FPB≌△CBA进而可知
而
2、下图最早是由我国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东汉末至三国东吴人)提出的一种证法.
该图叫弦图,由图示可知
.
3、下图最早是由我国三国时魏国的数学家刘徽(公元三世纪)为注释《九章算术》时提出的一种证法“青朱入出图”,由图示.
边长为a、b的两个正方形,如图示裁割.
M补入 处,N补入处,Q补入
处
4、下图最早是由古代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提出的一种证法.
图示的裁割线索很清晰,你试试给出解释.
„„
【勾股定理的应用】
1、已知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且a=3,b=4,且b 错解:由勾股定理可得 分析:上面的解法受“勾 三、股 四、弦五”的影响,没有认真审题,错在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正解:,又,∴,即4 评述: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时,必须是在直角三角形的条件下,不可不加分析就用勾股定理来进行计算。 2、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5和12,如果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其第三边长为_____,∴ x=13 错解:设第三边长为x,则由勾股定理可得: 分析:由于此题中己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但没有明确这两条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故需要分情况讨论 正解:当x为斜边时,x=13;当x为直角边时,故第三边长为13或。 评述:在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时,一定明确哪条是直角边,哪条是斜边,以防止运用不当。 3、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的简单应用 (1)在Rt△ABC中,∠C=90°,①若a=7,b=24,则c=________;②若a=5,c=13,则b=________; ③若b=15,c=25,则a=________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则此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_______ (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6,BC=8,则斜边AB=________________,斜边AB上的高线长 为________________。(与面积的结合) (4)在Rt△ABC中,∠ACB=90°,且c+a=9,c-a=4,则b=________。 (5)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有一条直角边长为11,另两条边长为自然数,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___ 解析:(1)① (2)2 ② ③ (3)AB=10,(4) (5)设斜边长为c,另一直角边为a,则 ∵ c、a为自然数 ∴ ∴ 周长为132 4、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 己知:△ABC中AB=AC=20,BC=32,D是BC上一点,且AD⊥AC,求BD的长。 解:过A作AE⊥BC于E。 ∵ AB=AC,∴ 在Rt△ABE中,AB=20,BE=16,∴ ∴ AE=12 故在Rt△ADE中,设DE=x,则 ∵ AD⊥AC于A,∴ 解得,即,∴ BD=BE-DE=16-9=7 评述:勾股定理是解决直线形中线段计算问题的常用方法,题目中含有直角三角形别忘记使用,题目中没有给出直角三角形可以考虑作垂线构建直角三角形。 5、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1)平面上有A、B两点处有甲、乙两只蚂蚁,它们都发现C处有食物,已知点C在A的东南方向,在B的西南方向。甲、乙两只蚂蚁同时从A、B两地出发爬向C处,速度都是30cm/min。结果甲蚂蚁用了2 min,乙蚂蚁2分40秒到达C处分享食物,试问两只蚂蚁原来所处地点相距多远? 解析:首先结合题设画出图形,C在A东南,则A在C西北;C在B西南,则B在C东北 ∴ 可知∠ACB=90°,依题设AC=60cm,BC=80cm ∴ AB=100cm (2)如图A、B为两个村庄,AB、BC、CD为公路,BD为田地,AD为河宽,且CD与AD互相垂直。现要从点E处开设通往村庄A、村庄B的一条电缆,现在共有两种铺设方案:方案一:E→D→A→B;方案二:E→C→B→A。经测量得千米,BC=10千米,∠BDC=45°,∠ABD=15°。已知:地下电缆的修建费为2万元/千米,水下电缆的修建费为4万元/千米。 求:1)河宽AD(结果保留根号); 2)公路CD的长: 3)哪种方案铺设电缆的费用低?请说明理由。 解析:过B作BF⊥AD交DA延长线于F 在Rt△ABF中可知∠BAF=60°,AB ∴ BF=6,在Rt△BFD中,知∠BDF=45° ∴ DF=BF=6 ∴ 过B作BG⊥CD于G,则BG=6,BC=10,有CG=8 ∴ DC=CG+DG=14 设CE=x,则方案一、二费用分别为 由 ∴ 当 当0<CE< 当CE= 6、画出长为的线段,可作图 可解得,<CE<14时,方案一较省 时,方案二较省 时,方案一、二均可. 解析:考虑到 线段AB为所求 考虑到,可作图 1.传说中毕达哥拉斯的证法 将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一个边长为a正方形,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和四个全等三角形(如上图),再讲这些图形拼接成一个新的正方形。 几千年来,人们解几何题的招数,层出不穷,争奇斗艳,概括起来,不外这4类:检验、搜索、归约和转换,50多年来,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费尽心思,循循善诱,把个中奥秘向计算机传授,使得计算机解几何题的能力日新月异,大放光彩,除了灵机一动加辅助线,或千变万化的问题转换之外,前3种方法计算机都学得十分出色了,用机器帮助,以至在某种程度上代替学者研究几何,帮助乃至代替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几何,已经从古老的梦想变为现实。 在几何定理机器证明中,采用代数方法,引进坐标,将几何定理的叙述用代数方程的形式重新表达,证明问题就转化成判定是否能从假设的代数方程推出结论的代数方程的问题,这样把几何问题代数化,自笛卡尔以来已是老生常谈,并无实质困难,然而代数化的过程,坐标点的选取和方程引进的次序都可能影响到后续证明的难度,甚至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影响到证明是否可能完成,也就是说,几何问题化成纯代数问题之后,也并不见得一定容易,更不能说就能实现机械化了,这不仅是因为解决这些代数问题的计算量往往过大,令人望而却步,还因代表几何关系而出现的那些代数等式或不等式常常杂乱无章,使人手足无措,从这些杂乱无章的代数关系式中要找出一条途径,以达到所要证的结论,往往要用到高度的技巧,换句话说,即使你不怕计算,会用计算机来算,也不知道从何算起。 解几何题是思维的体操,是十分有吸引力的智力活动之一,图形的直观简明,推理的曲折严谨,思路的新颖巧妙,常给人以美的享受,许多青少年数学爱好者,往往首先是对几何有了浓厚的兴趣,用计算机证明几何问题,如果仅限于用平凡而繁琐的数值计算代替巧妙而难于入手的综合推理,则未免大煞风景,通过计算机的大量计算判断命题为真,确实是证明了定理,这是有严谨理论基础的,但这样的证明写出来只是一大堆令人眼花缭乱的算式、数字或符号,既没有直观的几何意义,又难于理解和检验,这跟几何教科书上十行八行就说得明明白白的传统风格的证明大相径庭,如果计算机给出的这一堆难于理解和检验的数据也算是几何问题的解答,这种解答只能叫做不可读的解答。 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其延伸 1.说明 勾股定理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知识。虽然在教材章节内容中所占篇幅不多,在考试中也往往不会作为一个独立知识点进行命题,但其实其内容及方法常常包含在其他各类题目中,是问题解答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所以学生对勾股定理要能够十分熟练地进行使用。本文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及拓展,以使学生对其进行深刻理解。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a、b为直角边长,c为斜边边长,则有abc。勾股定理一个最简单的证明方法是使用图形证明法。如下图,我们使用4个同样大小的红色直角三角形(a、b为直角边长,c为斜边边长)拼出2个图形: 22 2图1和图2这两个蓝色正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它们的边长都是a+b),而4个红色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也是相等的,所以2个图形中白色部分的面积也应该相等(都等于蓝色正方 形面积减去4个红色三角形的面积)。而左边图形中白色部分的面积是ab,右边图形中白色部分的面积是c,所以abc。 222222 3.圆与三角形 在讨论勾股定理的延伸之前,我们先来看圆与三角形的关系。 如图3,以BC为直径做圆,圆心为BC的中点O。在圆上任取一点A,则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其中∠A=90°。 如图4,同样做圆。如果A点在圆外,则∠A为锐角。可以这样来证明:连接AO,和圆交与点D。容易得到∠BAC<∠BDC,而∠BDC=90°,故∠A<90°。 如图5,同样做圆。如果A点在圆内,则∠A为钝角。可以这样来证明:连接OA,并延长和圆交与点D。容易得到∠BAC>∠BDC,而∠BDC=90°,故∠A>90°。 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命题: 命题:在三角形ABC中,以BC为直径、BC的中心点为圆心做圆,如果A在圆上,则∠A=90°;如果A在圆外,则∠A<90°;如果A在圆内,则∠A>90°。 注意,这个命题的逆命题也是成立的,即: 命题:在三角形ABC中,以BC为直径、BC的中心点为圆心做圆,如果∠A=90°,则A在圆上;如果∠A<90°,则A在圆外;如果∠A>90°,则A在圆内。 这个逆命题可以利用上面几副图用反证法很容易证得。 4.勾股定理的延伸 现在,我们对勾股定理进行延伸,如下: 命题:在三角形中,a、b、c为其3条边长,其中c为最长边(c≥a、c≥b),如果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abc;如果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则abc;如果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则abc。 请注意上面“c为最长边(c≥a、c≥b)”的条件限定。如果c不是最长边,那么必然是abc,这就不存在任何讨论的必要了。 下面我们来证明这一命题。对于直角三角形的情况,那就是勾股定理,前面我们已经证明了。现在只要证明锐角和钝角三角形的情况。 见下图,仍然如上一节那样,去最长边c为直径做圆(设这条边为BC),那么直径所对应的∠A也会是三角形ABC中最大的角(大角对大边)。 222222222222从上节的讨论中,如果是锐角三角形,A必然在圆外,如图6所示。从A点做直径BC的垂线,交圆于D点。显然AB>BD、AC>DC,而BDDCBC,所以222AB2AC2BC2。 如果是钝角三角形,A必然在圆内,如图7所示。从A点做直径BC的垂线,反向延长交圆于D点。显然AB 命题:在三角形中,a、b、c为其3条边长,其中c为最长边(c≥a、c≥b),如果222222a2b2c2,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如果a2b2c2,则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如果 a2b2c2,则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5.勾股定理的增强描述 综合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对勾股定理进行增强型的表述,如下: 在三角形中,a、b、c为其3条边长,其中c为最长边(c≥a、c≥b),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bc;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222 (1)试证明海伦公式:S三角形=√p(p-a)(p-b)(p-c),(p=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2)试证明角平分线定理:如图:若AD平分∠BAC,证明: AB*CD=AC*BD (3)证明射影定理:如图:在RT三角形EGF中,HG⊥EF,EG⊥FG ⅰ:证明:HG²=EH*HF ⅱ:证明:FG²=HF*EF ⅲ:证明:EG²=EH*EF (4)证明:S圆锥=sh/3(s=底面积,h=高)(提示,将圆锥等分为无限个“圆片”) (5)证明:2π=sin(360/∞)*∞(提示,作圆内接正n边形) (6)证明:中线定理: 如图,AI是三角形ABC中线,证明: 25、三角形是一个神奇的图形,如三角形有五心(旁心、重心、内心、外心、垂心),在三角形中有许多重要定理,如:勾股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有许多重要公式,如:海伦公式„„,在三角形中还有许多重要的点,如:费马点、欧拉点„„ 但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多点共圆的问题: 首先,要证明多点共圆,只能从四点共圆入手,因此我现在这里提出一个证明四点共圆的方法: 证明:在任意凸四边形中,连接对角线,若同边所对的角相等,则这四点共圆,请以下图为例证明:如图,∠CBD=∠CAD(4分) (2)如图,在任意等腰三角形中(顶角小于90度),证明:三垂线垂足、及三个欧拉点共圆(欧拉点:三角形三垂线交于一点为垂心,垂心与三顶点的连线的三条线段的中点即为欧拉点)(10分):以下图为例证明: 目录 1证明2全向量证明 证明 过A做OA⊥平面BpC于O。过O分别做OM⊥Bp于M与ON⊥pC于N。连结AM、AN。显然,∠pB=∠AMO,Sin∠pB=AO/AM;∠pC=∠ANO,Sin∠pC=AO/AN。另外,Sin∠CpA=AN/Ap,Sin∠ApB=AM/Ap。则Sin∠pB/Sin∠CpA=AO×Ap/(AM×AN)=Sin∠pC/Sin∠ApB。同理可证Sin∠pA/Sin∠BpC=Sin∠pB/Sin∠CpA。即可得证三面角正弦定理。 全向量证明 如图1,△ABC为锐角三角形,过点A作单位向量j垂直于向量AC,则j与向量AB的夹角为90°-A,j与向量CB的夹角为90°-C 由图1,AC+CB=AB(向量符号打不出) 在向量等式两边同乘向量j,得· j·AC+CB=j·AB ∴│j││AC│cos90°+│j││CB│cos(90°-C) =│j││AB│cos(90°-A) ∴asinC=csinA ∴a/sinA=c/sinC 同理,过点C作与向量CB垂直的单位向量j,可得 c/sinC=b/sinB ∴a/sinA=b/sinB=c/sinC 2步骤 1记向量i,使i垂直于AC于C,△ABC三边AB,BC,CA为向量a,b,c ∴a+b+c=0 则i(a+b+c) =i·a+i·b+i·c =a·cos(180-(C-90))+b·0+c·cos(90-A) =-asinC+csinA=0 接着得到正弦定理 其他 步骤2.在锐角△ABC中,设BC=a,AC=b,AB=c。作CH⊥AB垂足为点H CH=a·sinB CH=b·sinA ∴a·sinB=b·sinA 得到a/sinA=b/sinB 同理,在△ABC中,b/sinB=c/sinC 步骤3.证明a/sinA=b/sinB=c/sinC=2R: 任意三角形ABC,作ABC的外接圆O.作直径BD交⊙O于D.连接DA.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度 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等于∠C.所以c/sinC=c/sinD=BD=2R 类似可证其余两个等式。 3用向量叉乘表示面积则s=CB叉乘CA=AC叉乘AB =>absinC=bcsinA(这部可以直接出来哈哈,不过为了符合向量的做法) =>a/sinA=c/sinC 2011-7-1817:16jinren92|三级 正弦定理证明 1.三角形的正弦定理证明: 步骤1. 在锐角△ABC中,设三边为a,b,c。作CH⊥AB垂足为点H CH=a・sinB CH=b・sinA ∴a・sinB=b・sinA 得到 a/sinA=b/sinB 同理,在△ABC中, b/sinB=c/sinC 步骤2. 证明a/sinA=b/sinB=c/sinC=2R: 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交⊙O于D. 连接DA. 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度 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等于∠C. 所以c/sinC=c/sinD=BD=2R a/SinA=BC/SinD=BD=2R 类似可证其余两个等式。 2.三角形的余弦定理证明: 平面几何证法: 在任意△ABC中 做AD⊥BC. ∠C所对的边为c,∠B所对的边为b,∠A所对的边为a 则有BD=cosB*c,AD=sinB*c,DC=BC-BD=a-cosB*c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AC^2=AD^2+DC^2 b^2=(sinB*c)^2+(a-cosB*c)^2 b^2=sin^2B*c^2+a^2+cos^2B*c^2-2ac*cosB b^2=(sin^2B+cos^2B)*c^2-2ac*cosB+a^2 b^2=c^2+a^2-2ac*cosB cosB=(c^2+a^2-b^2)/2ac 3 在△ABC中,AB=c、BC=a、CA=b 则c^2=a^2+b^2-2ab*cosC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下面在锐角△中证明第一个等式,在钝角△中证明以此类推。 过A作AD⊥BC于D,则BD+CD=a 由勾股定理得: c^2=(AD)^2+(BD)^2,(AD)^2=b^2-(CD)^2 所以c^2=(AD)^2-(CD)^2+b^2 =(a-CD)^2-(CD)^2+b^2 =a^2-2a*CD +(CD)^2-(CD)^2+b^2 =a^2+b^2-2a*CD 因为cosC=CD/b 所以CD=b*cosC 所以c^2=a^2+b^2-2ab*cosC 题目中^2表示平方。 2 谈正、余弦定理的多种证法 聊城二中 魏清泉 正、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强有力的工具,关于这两个定理有好几种不同的证明方法.人教A版教材《数学》(必修5)是用向量的数量积给出证明的,如是在证明正弦定理时用到作辅助单位向量并对向量的等式作同一向量的数量积,这种构思方法过于独特,不易被初学者接受.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多种方法证明正、余弦定理从而进一步理解正、余弦定理,进一步体会向量的巧妙应用和数学中“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定理:在△ABC中,AB=c,AC=b,BC=a,则 (1)(正弦定理) = = ; (2)(余弦定理) c2=a2+b2-2abcos C, b2=a2+c2-2accos B, a2=b2+c2-2bccos A. 一、正弦定理的证明 证法一:如图1,设AD、BE、CF分别是△ABC的三条高。则有 AD=bsin∠BCA, BE=csin∠CAB, CF=asin∠ABC。 所以S△ABC=abcsin∠BCA =bcsin∠CAB =casin∠ABC. 证法二:如图1,设AD、BE、CF分别是△ABC的3条高。则有 AD=bsin∠BCA=csin∠ABC, BE=asin∠BCA=csin∠CAB。 证法三:如图2,设CD=2r是△ABC的外接圆 的直径,则∠DAC=90°,∠ABC=∠ADC。 证法四:如图3,设单位向量j与向量AC垂直。 因为AB=AC+CB, 所以jAB=j(AC+CB)=jAC+jCB. 因为jAC=0, jCB=| j ||CB|cos(90°-∠C)=asinC, jAB=| j ||AB|cos(90°-∠A)=csinA . 二、余弦定理的.证明 法一:在△ABC中,已知 ,求c。 过A作 , 在Rt 中, , 法二: ,即: 法三: 先证明如下等式: ⑴ 证明: 故⑴式成立,再由正弦定理变形,得 结合⑴、有 即 . 同理可证 . 三、正余弦定理的统一证明 法一:证明: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0,0)、B=(c,0),又由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C=(bcos A,bsin A),以AB、B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C′,则∠BAC′=π-∠B, ∴C′(acos(π-B),asin(π-B))=C′(-acos B,asin B). 根据向量的运算: =(-acos B,asin B), = - =(bcos A-c,bsin A), (1)由 = :得 asin B=bsin A,即 = . 同理可得: = . ∴ = = . (2)由 =(b-cos A-c)2+(bsin A)2=b2+c2-2bccos A, 又| |=a, ∴a2=b2+c2-2bccos A. 同理: c2=a2+b2-2abcos C; b2=a2+c2-2accos B. 法二:如图5, ,设 轴、轴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分别为 、,将上式的两边分别与 、作数量积,可知 , 即 将(1)式改写为 化简得b2-a2-c2=-2accos B. 一、学习目标: 知识点: 1了解命题、定理和证明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2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3能对命题的正确性进行证明 重点:命题的判断及区分题设、结论 难点:对命题的正确性进行证明 二、合作探究:自学课本21-23页,5分钟内完成下列问题。要求先自主学习,确有困难以组为单位,组长组织讨论解决,仍解决不了的可跨组讨论。 1、叫命题,命题是由和组成,2 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那么”后接的部分是.3命题分为两种和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 这样的命题 4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写出我们学过的两个基本事实5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 如:平行线判定定理平行线性质定理6证明的根据可以是 三、尝试应用 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1)你吃饭了吗?()(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4)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那么这两个角互余。()(6)对顶角不相等。() 2、下列命题中的题设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①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② 如果a>b,b>c,那么a=c ③ 对顶角相等 ④同位角相等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如果是请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2)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对顶角相等 4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真的用“√”,假的用“× 表示。1 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2 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3 若A=B,则2A =2B()4)同旁内角互补() 四、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判断下列两个命题的真假,并思考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 命题1: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 命题1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你能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语言表述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吗?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利用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 来证明这个结论呢? 命题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 这个命题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你能举出反例吗?(画出图形) 五、知识小结: 【勾股定理 课本证明法】推荐阅读: 勾股定理的证明107-31 基础定理证明09-13 高中数学定理证明汇总06-17 柯西积分定理的一个简单证明07-09 余弦定理的无字证明08-12 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设计5则范文10-04 用向量法证明海伦公式10-01 高一语文课本07-10 我爱语文课本08-08 中学化学课本09-175.勾股定理的10种证明范文 篇五
6.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 篇六
7.勾股定理 课本证明法 篇七
8.著名定理证明(初中) 篇八
9.向量证明正弦定理 篇九
10.正弦定理证明 篇十
11.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 篇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