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创建特色学校

2024-10-13

发挥资源优势+创建特色学校(共13篇)(共13篇)

1.发挥资源优势+创建特色学校 篇一

立足学校实际 发挥学校优势 凸显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体育工作汇报材料

赤壁市新店镇中学

新店镇中学座落在湘鄂交界的新溪河畔,自1966年建校四十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现校园面积45000平方米。现有11个教学班,初中在校学生600余名,专职体育教师2人,兼职体育教师1人,250米塑胶跑道标准体育场1个,硅胶篮球场2个,乒乓球台5个,羽毛球场2个。

近10年来,学校坚持开展田径项目训练、篮球项目训练和羽毛球项目训练,积极组队参加每年市、镇各级举行的田径运动会、青少年球类运动会和职工篮球赛,并取得良好成绩。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特色体育项目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

一、领导重视 机构健全 管理到位

在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校体育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规模化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学校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凸显体育特色项目是体现素质教育“示范性”的一个窗口。我校确立了“体育成绩上水平,专项特色成典范、培养人才不间断”为我校的体育办学目标之一。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为成员的学校特色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直接指导体育工作,学校把体育工作列入了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之中,保证设施到位,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会议,研究和解决体育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总结体育工作的先进经验。把体育成绩作为班主任、年级组、“优秀班集体”及学生评优选先的条件之一。从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加强了体育工作。学校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特色体育活动开展经常。积极开办体育运动兴趣小组,开设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等兴趣项目,满足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念奠定了基础。体育课经过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肯定。

二、普及提高 全员参与 专项特色

我校体育工作立足普及,使普及与专项相结合,经常性训练与突击训练相结合,这是我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基本做法。

1.坚持普及为主。对全校师生的体育活动,做到了学期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大力推行阳光体育活动。着重抓好“四坚持”为主要内容的群体活动,即:坚持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坚持认真组织好每天的“两操一练”(大课间操、眼保健操、晨练)检查评比工作;特别是大课间操内容丰富多彩,包含了广播体操、校园集体舞、手语操等,保证每天不重样的课间活动。坚持经常开展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项目为内容的单项比赛,学生、教职工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坚持每年举办体育节,分春季和秋季两次开展,春季体育节以球类活动为主,在全校开展班级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既注重竞技性,更考虑参与面,平均每班参与人数达30%以上,秋季体育节以田径运动会为主,突出竞技性。通过这些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大部分同学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所提高。一方面检阅各班的群体运动水平,另一方面以“班级组队打基础,运动会上选苗子”为指导思想,使学校运动队有坚实、可靠的基础。

2.强抓特色项目。每年小学升初中时,我校都要选拔一定数量的体育苗子,入校后对于这些体育苗子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制定专门训练计划,划拨专门训练场地进行针对性训练。目前我校初中田径队由周平、张水清指导。初中男子篮球队由程强指导,羽毛球队由程强指导。每周定时定量训练。

3.体现优先原则。为体育专项训练开绿灯,设平台。在一些大型体育活动中,为体育运动队搭建平台,让他们能够展现自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并做到“四个优先”:保证人员选拔优先,保证训练场地优先,保证训练设施优先,保证训练时间安排优先。学校这一措施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的赞同,推动了我校优秀体育人才的发现与培养。

三、专业师资 业务精湛 训练有方 要想抓好学校体育工作,需要一支作风过硬,工作吃苦,业务精湛的体育教师队伍。我校现有的3名体育教师,一级教师2人,二级教师1人。其中,周平老师工作敬业,业务能力强,他指导的初三体育考生在历年中考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程强老师指导的篮球队和羽毛球队在2013年赤壁市青少年球类运动会上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少年女子乙组第二名,少年女子甲组第五名,少年男子乙组第五名,初中组篮球第八名。不管学校举行什么样的比赛,所有的体育老师都团结一致,配合默契。正是这样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使得我校体育工作如百尺竿头,节节高,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四、场地规范

器材充足

条件具备

我校拥有标准的25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2个标准硅胶篮球场,2个羽毛球球场,5张乒乓球台,单杠1付,双杠2付,跳高架2付、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跳高海绵垫、小体操垫、跨栏架、山羊、跳箱、实心球、篮球。排球、足球、杠铃、铅球、沙坑和训练专用的皮尺、秒表带等体育器材,这些运动场地与器材为我校特色项目田径、篮球、羽毛球等的训练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经费充足

训练正常

财力保障

学校有专项体育经费,能保证课余体育训练和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学校将体育运动队,特别是田径队和男、女篮球队训练列入学校整体体育工作计划之中,组建田径、篮球、羽毛球等运动代表队,采取各种措施确保训练时间、地点、人员和器材等落实到位。运动队训练时间分课余训练(每周利用早读、早操、晚饭后时间,每次60—90分钟)学校每年的体育经费约4万,其中运动队经费约1万。

六、硕果累累 捷报频传 真诚回馈

在“特色体育项目”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近两年以来:

1.2013年赤壁市青少年球类运动会:我校学生但娜获得羽毛球女子乙组单打第二名;余卉、熊佳同学获得羽毛球女子甲组并列第五名、张文祥同学获得男子乙组单打第五名;校男子篮球队获得第八名。2.上一届赤壁市举行的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学生在铁饼、铅球、三级跳远、跳远等项目上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3.近两年来,学校加强了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校的体育运动氛围也逐渐浓厚了起来。

成绩只能属于过去,我们更应该看到自身的不足,如何使我校整体体育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体操后备人才,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索,并立足实践的。未来的路还很长,但相信只要我们勇于创新,努力实践,乐于找出不足,勇于开拓,相信我们能在体育专项特色学校工作上步子迈得更大,走得更远。

2.发挥资源优势+创建特色学校 篇二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文理相互渗透、特色优势突出的多科性大学, 有着较强的行业特色和优势。2009年共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11000多人, 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武汉理工大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就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校紧紧抓住建材、交通、汽车三大行业特色和自身优势, 坚持就业工作特色创新, 牢固树立“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用人单位招贤纳才、有利于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就业工作理念, 确保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就业率基本稳定。

一、学校实施“一把手”工程, 完善学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机构, 形成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格局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以分管就业工作的校领导为副主任、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 直接领导和部署全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负责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咨询服务、人员培训及督促检查工作;实施就业工作重心下移的管理机制, 将就业工作纳入到学院二级目标责任制, 明确各学院就业工作的责、权、利, 促进就业工作的全员化。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学校加强了就业工作的组织保障, 将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挂靠到学工部, 强化了就业工作在学生工作中的地位, 扩大了就业工作队伍, 增强了就业工作力量, 逐步形成“学校领导统筹全局、学生工作部具体牵头、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学院年级班级层层落实”的就业工作格局, 保障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 提高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

学校把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 汇聚整合多方面力量, 在日常就业工作人员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支以就业指导专职教师为主、辅导员为辅、社会人士参与的专兼结合、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学生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就业服务。学校按教育部要求配备了日常的就业工作人员, 并从2004年开始, 逐渐以教师编制引进具有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等专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作为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 成立了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 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个人咨询等;学校充分认识和发挥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将辅导员队伍作为就业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培训、赴企业实训、全程参加毕业生招聘会等方式, 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聘请社会职业指导专家、企业高层管理者担任学生“高级职业指导师”和“成长导师”, 定期到校通过举办讲座、联谊会、和“一对一”交流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3、完善就业工作保障体系, 确保就业工作“三到位”

学校按教育部要求对就业工作人员定岗定编, 设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机构, 按工作需求分设就业管理办公室、就业信息与市场办公室、就业指导办公室, 配备专门的日常就业工作人员, 同时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学院就业指导队伍和班级就业信息员;就业经费按学生比例划拨并专款专用;配备了用人单位笔试教室和面试教室, 建成了毕业生就业洽谈室、用人单位资料室、职业咨询室等, 保证就业工作人员、经费、场地“三到位”。今年增拨20万元就业经费, 加强就业工作软硬件建设, 另筹资50万元维修毕业生就业专用招聘场地, 改善招聘环境。

二、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1、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建立就业工作信息反馈机制, 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和学院人员到用人单位进行调研, 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对学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毕业生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意见, 撰写《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每年将毕业生就业的需求信息、就业流向、就业质量等数据进行统计, 编写《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各种信息的调查与分析, 建立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反馈机制和预警系统, 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提高社会认可度, 促进学校全面科学发展。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实行宽口径招生、分专业培养改革试点。做到专业招生人数与本专业的就业率适度挂钩, 今年学校在分专业招生人数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2、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 实施教育质量工程, 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学校坚持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 实施教育质量工程, 打造优质育人平台, 依托建工建材、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建立特色学科群, 建立了20多个科技创新基地、40多个社会实践基地, 800多项扶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基本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了学校“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人才培养途径。学校通过“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 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节、大学生文化活动月、大学生职场挑战赛、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坚持就业工作特色创新, 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1、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 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 加强同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 利用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 在巩固学校原有的建材、交通、汽车三大行业毕业生就业阵地的基础上, 不断开拓新的就业渠道。经过多年的开拓和积累, 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建立了一个“有形和无形相结合、大型和小型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校内市场与校外市场相结合”的运行体系, 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开放的、规范的就业平台。

面对当前就业形势, 为帮助毕业生收集到更多、更有效的信息, 我校在继续巩固发展长期以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供需关系基础上, 还积极发动职能部门、学院以及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的力量, 利用学校行业董事会、校友会的资源, 紧紧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国家实行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 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挖掘信息, 仅三月份就举办了“武汉市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董事会、校友会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经管类专场招聘会”、“理工大春季招聘会”等多场大型招聘活动。同时, 还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到校举办企业专场招聘活动。

2、丰富就业信息服务手段, 打造立体化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学校采取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办法, 打造立体化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丰富、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学校建立了就业指导专用网站, 将用人单位举办招聘会、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学校专业设置、毕业生生源、学校大型招聘会安排等公布在就业指导网站上, 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及时查询;与“中国高校就业联盟网”和兄弟院校就业指导网加强联动, 举办为期两个月的“网上招聘月”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

每一个毕业班级设立了班级就业信息员, 通过信息员及时把学校和学院的就业信息通知给本班未就业学生, 将班级学生的就业情况定期反馈给学院, 特别是在本学期保证每周定期汇总和通报学生就业状况, 使学校—学院—班级—毕业生就业信息随时保持畅通。

3、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 提高就业指导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就业指导坚持群体和个体相结合, 课堂教育与课外指导相结合。分年级、分类别、按照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就业指导, 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提高就业指导实效性。

学校面对低年级开设《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选修课, 系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帮助学生明确个人职业发展方向, 确定大学生涯发展目标,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每年选修学生达到6000多人;面对高年级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 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求职技巧等。同时学校还通过专题就业指导讲座、座谈会、网络在线就业咨询、网上就业论坛、职前网络教育学堂、职场天空测评系统、开展个人职业咨询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等方式, 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面对当前形势, 学院实行“就业工作领导责任制”, 每一个学院领导对一个毕业班级负责, 深入到学生班级、学生寝室与学生谈心, 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鼓励毕业生积极主动就业。

学校针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 讲授创业基础知识, 并整合校内外资源, 积极开展教育部“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以我校科技园区为依托, 充分利用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优势, 为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构建创业孵化基地, 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4、关爱就业特殊群体,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学校特别关心女性毕业生、身体残疾毕业生、家庭经济贫困毕业生、地震灾区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就业问题, 进行学校就业困难学生情况分析并建立档案, 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就业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和帮助。对女性毕业生学校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对于家庭经济贫困而未就业的学生学校给予300—500元的就业经费资助;对于身体残疾学生校就业中心和校残疾人联合会举办专题座谈会, 帮助他们树立就业信心, 并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政策;对地震灾区未就业学生学校摸清未就业原因再“对症下药”;对因学习成绩而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的毕业生, 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 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对因性格和心理健康等因素造成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和咨询。通过不同的方式和给予特别的关心指导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学生的就业问题。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鼓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 宣传国家、湖北省以及学校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就业政策;通过举行报告会、座谈会、主题团队日等活动, 大力宣传学校到西部地区、到基层成才的优秀校友事迹, 以他们自身发展奋斗成才的经历来教育、影响、带动毕业生走向基层、走向西部;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安排毕业生到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到基层、到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去参观学习, 与企业座谈, 与校友座谈等, 倡导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在基层锻炼成长的良好风尚, 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计划”等各类项目的招募工作。学校还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如颁发“优秀毕业生”证书、对参加国家和省级政府就业项目以及到西部大型骨干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每人奖励2000—5000元、服务期满后报考学校研究生优先录取等, 激励毕业生参加国家基层就业项目, 到基层建功立业。我校自2003年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来, 已有120多名应届毕业生积极投身西部, 为祖国中西部及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下了不平凡的业绩;近几年来共有70多名毕业生响应政府号召到乡镇中小学任教。

学校2001年与空军联合培养国防生, 为军队输送高层次人才。自承担依托培养任务以来, 学校着眼打牢国防生扎根基层、献身国防的思想根基, 把筑牢“军魂”意识作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积极创新教育内容, 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与军人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军队历史使命教育相结合、将意志品质教育与战斗精神培育相结合、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军人道德品格教育相结合, 有效地提高了国防生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自2005年第一届国防生毕业到现在, 共为军队培养国防生648人, 其中有76人分配驻扎在高山、雪原的雷达兵部队, 这些毕业国防生扎根基层、勤奋敬业, 受到部队官兵的普遍好评。

3.发挥资源优势+创建特色学校 篇三

我们认为教育首先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北京市示范高中,学校高考成绩相对突出,每年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在20人左右,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达500多人,普通本科上线人数达上千人。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此,我们要让农家子弟像城里孩子一样接受优质的教育,全面发展学生。

从某种角度来说,学校育人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育人模式可以丰富多彩。我们经过反复深入地分析研究学校的实际情况,最终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整体思路,即“立足农村学校优势,创建现代学校特色”。

我们把打造学校特色作为学校的发展点,确立了“在自我超越中成就美好人生”的育人目标,并以此作为校训,有机整合周边资源,深入挖掘自身育人潜力,探索实践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

学校把“打造书香校园,培育优秀人才,创建教育特色”作为办学目标,以“全面发展,全面创优,全面示范”为指导思想,以“科研引领,深化课改”为突破口,在管理、体育、民族团结教育、美育方面都有建树。

深入实践“人文管理,和谐育人”

我们传承学校“人文学科见长“的历史,紧密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凝炼出“人文管理,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我们把“人文管理”的精髓概括为“尊重、激励、服务”六个字,即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人、关爱人、发展人。我们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让教职工在尊重的氛围中施展自己的才华;构建成熟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享受求知的快乐;设置52个社团、33门选修课,让学生有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重视利用周边资源,创设人文环境,对学校师生施加影响,从而激发其创新和创造能力,最终达到和谐育人的目的。

学校紧扣“和”“梦”两个字创建校园文化,三个广场分别取名为“和谐广场”、“和乐广场”、“摇篮广场”,莲花池取名“梦湖”,亭子取名为“人和亭”,还创建了古朴典雅的百米文化长廊等,通过这些告诉学生,要传承中华民族“和为贵”的做人思想,努力追求人生最大价值的“梦想”。

我们认真编写校史,创建了大型的校史馆,图文并貌展示杨镇一中60年办学实践中的沧桑历史,并把学习校史作为高一新生入校的第一堂课。在建设现代化的综合大楼、体育馆、教学楼等的同时,大力保护校园内蕴含着深厚文化的历史文物,比如历史悠久的古庙、碑林,百年银杏树、古井,以及古朴典雅的学校东门,让学生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感受历史的沧桑,传承热爱故土的民族文化。

我们充分利用周边农村资源,把顺鑫农业、燕京啤酒、现代汽车城等企业作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充分感受高科技文明;组织学校文学、航模、绘画、摄影等社团走进田野山川,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地捕捉美;我们的特色德育活动比如学生远足、班干部拓展等,都设置在山野乡村,让学生融入大自然,充分享受大自然;我们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因地制宜,造福当地百姓,比如研究“大桃裂口的防治”、“农村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湿地生物链的保护”、“水龙头节水改造”等。

充分利用空间优势 发展体育教育事业

学校在校园内建有两个标准运动场,两个大型户外篮球场,一条现代化的室内跑廊,一座集游泳和各种球类、棋类场馆于一体的大型体育馆。

我们的运动口号深入人心,比如“运动让梦想成真,生命因体育而精彩”,“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等。

学校以“让每个孩子拥有一项体育技能”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游泳课、形体课以及网球、足球等各种球类选修课;成立各种群眾体育社团;开展课间操、运动会、冬季长跑、拔河比赛和各种球类比赛等体育常规活动。

同时学校特别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我们组建了高水平教练团队,并与清华、体师等高校联合,精心打造学生特长。我们的田径队曾代表北京参加全国性大赛,荣获团体第一,队员高懿美同学两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中学生运动会,获得好成绩;篮球、乒乓球队也曾远赴亚欧参加比赛;我们现有一级运动员十多名,每年都向清华、北大等高校输送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

实施“尊重共融,和谐发展”的民族团结教育

作为民族团结教育传统校,我们大力宏扬农村师生热情朴素的情怀,本着“以人为本,民族团结”的原则,营造和谐共融的氛围,以尊重、博爱的胸怀建设各民族大团结的幸福家园。尤其从2005年学校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以来,我们更是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

除新疆预科班外,我们不单独设立民族班,有意淡化民族和地域差异,大力宣传56个民族是一家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不分民族,严格要求,让各民族学生在平等的理念下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在生活上,我们从细微处做起,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用爱心促进各民族师生的融合,各民族的重要节日,比如汉族的春节、中秋、重阳,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肉孜节等,都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品味各民族的风俗文化。我们坚持活动育人的原则,创设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努力做到教育无痕,通过讲座、报告和日常的德育,加强品德教育;通过学科教学、外出参观等渗透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通过激励、帮助的形式,鼓励各民族学生自主创立社团,增强学生的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让各民族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增进友谊,促进各民族学生的融合。

各民族学生在我们学校都能够和睦相处,从未发生一起民族纠纷事件;在新疆2009年7·5动乱期间,我们的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不仅表现出了很高的政治觉悟,而且还团结亲属及周边群众,对维护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教育部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表扬;各民族学生每届都有人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以不断超越自我为信念,不断进取,学业成绩优异,尤其是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在高考中99%的学生考入优质大学,2010年民考民类北京最高分均出在我们学校。我们的民族团结教育经验曾多次在全国交流。也正因为如此,今年北京市政府特意在我校设立“新疆和田班”,作为北京市援助新疆教育的窗口单位。

实施“以人为本,创美育人”的美育

学校非常注重通过美的形式塑造学生美的心灵。我们以美术、音乐教学为核心,以深挖学科美育资源为重点,广泛开设文学、舞蹈、棋类、音乐、美术等艺术社团,实施“三年百场名人讲座”措施,开展“彩虹读书”活动,创设“感恩系列教育”活动,挖掘周边山川旷野大自然的美的内涵,整合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大力提升校园育人环境和丰富育人内涵。

6年来,浓郁的人美、环境美、书香浓的氛围已经形成,优美的校园和彬彬有礼的师生成为我校的名片,北京市美育现场会曾在我校召开。

杜威曾说过,教育是一个过程,过程就是目的。我们坚信教育是创造人幸福的过程,不断超越自己创建学校特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幸福事业的过程,我们就是想通过不断的努力,让师生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幸福,同时为师生未来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 吴君

4.发挥资源优势+创建特色学校 篇四

【关键词】畜牧产业发展特色雷波资源

一、做大特色畜牧产业的优势剖析

(一)养殖优势。

我县为山地县,全县有可利用天然草场14.56万亩,一年生豆科牧草1.73万亩,芭蕉芋种植被面积8.5万亩,温差小,气候条件适宜,环境污染少,灌溉水质优,拥有养殖的良好环境。适宜的环境条件使我县畜牧业资源十分丰富,养殖历史悠久。

(二)科技保障有力。

我县农民从事养殖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技术和娴熟的技能。专门从事养殖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畜牧部门多年来与多个科研院、所、地区养殖基地等建立了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十几年来的努力发展,建立了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1涌现了一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型人才,在畜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芭蕉芋发酵养殖、南江黄羊改良本地山羊、小凉山土鸡养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县拥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90多人,其中高级畜牧兽医师4人,中初级畜牧兽医师35人,可以承接畜牧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任务。

(三)区位优势。

雷波位于金沙江中上游,距离国家级巨型电站—溪洛渡电站10公里,南接北接东与相邻。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建设,获得了中央、省、州等各级政府的支持,畜牧项目源源不断地注入我县,无公害肉牛肉羊及芭蕉芋猪生产基地的建立、畜牧科技示范园区的建立。各种力量的汇集,可以更大范围调动、激活我县畜牧生产力资源,促进我县特色畜牧业的发展。

(四)产业优势。

我县拥有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山地乌骨鸡养殖基地、小凉山土鸡养殖基地、芭蕉芋猪养殖基地、黄牛细管冻精人工授精站,随着科技进村入户阳光工程的实施,一批高效养殖模式得到推广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涌现了一批畜牧科技示范户,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种草养畜作为重中之重,加大了资金投入,提高了广大农户发展养殖业,为快速发展我县特色畜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我县做大特色畜牧产业的对策及探讨

我县要进一步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形成一体化、一条龙的生产格局,强化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积极推广畜牧兽医新技术,着力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培育重点养殖场(户),招商引资搞好畜产品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要做大做强特色畜牧产业。

(一)改变养殖模式,强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一是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大力推广高效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加快传统畜牧业的提升与改造,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畜牧科技水平,着力打造生猪、家禽、牛羊三大特色养殖。二是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建立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科技示范园区,积极发展一批产业大户,坚持不懈的抓好品种改良工作,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淘劣扩优,去杂扩良,提升品质,增强效益,发展优质畜产品。三是建立联结机制。以经济利益为纽带鼓励、支持现有农户与专业协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组建“协会+基地+农户”或“协会+园区+农户”的发展模式,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二)狠抓品种改良,优化生产结构

一是县委县政府加大种源投入,建2个纯种猪场、5个高标准种禽场和10个标准化的孵化场,形成生猪、鸡、良种繁育体系,力争达到年产各类种猪3万头,优质鸡苗300

万只,鸭苗200万只的生产能力。二是在全县范围内配套建设20个生猪人工授精站,20个黄牛细管冻精人工授精站,负责对各乡镇养殖小区、专业养殖户提供优质配种服务。三是大力发展母猪养殖专业场户和合作社,实现生猪生产的社会化分工。

(三)抓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建立健全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通过创建示范岗位、树立业务标兵、优秀学术领路人等形式,大力营造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把有技术、有思想、有做法、有胆识、有干劲的人才聚集起来,打造成一支精干、务实、廉洁、高效的畜牧兽医队伍,为广大农户提供药品、饲料、牧草种籽、畜牧机械等牧业生产资料及疫病防治、畜种改良、市场信息等为主要内容的多种服务,对农牧民的无偿服务逐步向有偿服务转变,以充分调动牧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不断壮大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加强与各农牧业研究院(所)、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创新合作,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或园区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合作机制,提高畜牧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三是加大畜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大力推广牧业生产技术,转化、引进、运用畜产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鼓励技术入股,提高畜牧科技含量,积极探索畜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四是狠抓畜产品后续加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外界客商的洽谈与协商,积极引进后续加工生产线,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立足自主创新,提高和生产效率,提升畜产品质量和档次。

(四)培育龙头,整合资源优势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农民积极投入,全力扶持、培育壮大一批专业养殖小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龙头,增强龙头的拉动力。坚持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为主要手段,放手让广大养殖场户进行竞争,按照市场原则,以实力强的养殖场户为龙头,按股份制方式整合本县畜牧加工企业,全力组建生产、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牧业集团公司,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建立市场,活跃流通渠道,培植精品名牌。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建设以本地原料交易为主,产品交易为辅,集收购、储存、销售、餐饮、商务为一一体的特色牧业产品交易中心点。二是建牧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创新营销方式,着力搞活营销,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养殖大户积极加入流通协会,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扶植其发展,使广大散养殖户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三是规范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创造宽松的畜牧业流通环境,实现诚信经营。三是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契机,通过招商引资和畜牧项目,完成对我县肉类联合加工厂的创建,达到年屠宰100万头生猪、年宰杀500万只家禽的生产能力。实现畜禽屠宰、分割、包装、冷冻“一条龙”服务,特别注重我县“芭蕉芋猪”、“小凉山土鸡”等精品名牌的打造。

(六)切实加强组织引导,搞好综合服务。

科学规划特色畜牧产业发展目标,以良种良法、深加工为发展方向,应用新技术、新信息、新装备,提升养殖和加工水平。加大对水、电、路、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出台扶持招商引资和加工厂的优惠政策,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特色畜牧产业发展,在贷款方面对龙头养殖场户、牧业经营大户给予政策性优惠,并积极引导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参与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七)唱响品牌旋律,做大做强特色畜牧产业。

5.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篇五

在当前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中,各校一方面加大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的投入,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另一方面,不断挖掘自身在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创办各类特色学校。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写好字是一个与民族素质有关的问题,是每个中国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志。基于近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写字教学研究,且教师中有一大批书写汉字正确、规范、美观优势,学校决定以写字教学为载体,以“端正写字,方正做人”为主旨,造就学生的书法特长,为学生成长打造底蕴。

一、指导思想。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里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当前的课程改革,更为特色学校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机会。从写字教学活动入手,以“端正写字,方正做人”为主旨,培养学生的耐力、毅力和审美情趣等,以课堂为主阵地,坚持天天有练习;月月有验收;年年有提高;建立有写字特色的教师队伍,造就学生的书法特长,创建有写字教学特色学校。

二、创建目标。

1、学校:将特色办学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结合学校特点,追求符合时代要求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通过学校特色创建,探索小学生汉字书写教学与育人相结合的契合点,最大化的发挥汉字书写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2、教师: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特色办学的思想,有效探索小学生写字系统训练的科学方法与小学生写字能力的检测办法、评价体系及小学生写字教学指导课的教学框架,逐步提高教师写字教学的指导和研究能力。

3、学生:以写字教育为切入点和抓手,通过学校特色创建,引导学生学做真人、学做强人、学做能人和学做好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评述力等,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三、创建措施。

(一)工作上坚持两个必须

为确保重视程度,学校制定创建工作中的“两个必须”。

1、必须建立写字教学及测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全体行政成员,各班主任、语文老师。

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写字教学研究、指导、测评、考核工作,组织开展写字教学活动,制定写字教学及测评方案,保证学校写字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尽快提高学校师生写字水平,确保达标,争创优秀。

2、必须严格考核。

领导小组每学期对各班写字水平进行测评两次。奖励优秀,批评落后。凡是不达标的班级,要追究相应老师责任。另外,值周老师定期、不定期检查“每天下午15分钟天天练”,并作记录。

(二)思想上确定两种认识

1、小学写字教学核心任务是探索提高学生写字水平的途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写字水平。要完成这核心任务,主要做好以下五点:

(1)每天确保15分钟练字时间;

(2)写字姿势正确。必须做到“三个一”(眼睛离纸平面一尺,胸口离桌边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3)锻炼写字技术。走好三步路(写好基本笔画、写好独体字、写好合体字);念好四字诀(看、记、写、比);闯过三道关(笔画笔顺正确规范;字体、字形端正美观;作业、卷面整洁);

(4)控制书写速度。一年级学生每分钟写3—5字;二年级学生每分钟写5—7字;三年级学生每分钟写8字左右;四年级学生每分钟写10字左右;

五、六年级学生每分钟写15字左右;

(5)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每一位参与者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堂课,要以“系统指导,教给方法,推进训练”为主旨,扎实抓好“四个坚持”,协调合作,全面提升写字课堂教学质量。"四坚持”为:认字和写字的有机结合。即教学生练字的时候,有机结合语文课后生字的指导。写字和训练“两姿”培养习惯相结合。“两姿”即“坐姿”和“手姿”。坚持提高写字技巧与审美教育,品性教育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赏析,有机激发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引导他们在实实在在的写字练习中,培养学生专注、耐心和顽强的意志力,使品性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提高。课堂教学评价和写字教学评价相结合。学生各科作业根据各班实际确定相统一的等第,用于评价每项作业书写情况,确保书写评价的制度化,经常化,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发功能。

2、小学写字教学终结目标是探索写字教学与素质发展关系,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这样要求我们在写字教学中做到“三全”,实现“六种效益”。“三全”即面向全体,抓住写字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六种效益”即:兴趣效益、练字效益、运用效益、启智效益、教育效益、习惯效益。

(三)操作上强化四项规定

1、“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指导学生写好字,教师自身必须先练好基本功。

(1)练好“三字”基本功。每位教师每周练写钢笔字100个左右,习字作业学期末交给领导小组负责人检阅、评比。

(2)练好指导功。自身练好三字,只是指导学生写的前提,还必须深入钻研学生写字特点、途径,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2次),坚持听课、评课,积极探索写字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指导水平。

2、写字教学要做到四有。

(1)要有精当的指导设计。要精当到每一个笔画写法,笔画间互相呼应,结构布局,整体安排好等。

(2)要有重难点指导。

(3)要有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分析设计。

(4)要有个别指导安排。

3、上课时要做到四个一定。

(1)一定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

(2)一定要有具体指导、讲解、示范。

(3)一定要有典型错误纠正。

(4)一定要有评讲、激励环节。

4、工作总结要做到两个坚持。

(1)语文老师每学期坚持对班级写字工作情况作一次具体总结。

(2)领导小组坚持每学期对学校写字教学工作作一次深入调查、分析、总结。

(四)过程中抓好六个环节

1、语文课上识写结合。

语文课上识字教学时,不光要注重生字的音、义,还要重视形体分析,指导写法。原则上语文课上学生练字时间要不少于5分钟。

2、每单元写字课上重难点指导。

写字课上老师要做到讲解、示范相结合,深入学生当中相机指导,纠正典型错误,帮助学生找规律(如写左右结构的字可以从三方面指导学生:①看左右两边起笔,收笔高低;②左右两边宽窄度;③左右两边穿插,呼应情况)。

3、落实“15分钟天天练”。

每天下午15分钟练字时间要求做到四个到位:即时间落实到位;教师到位;指导到位;评改到位。

4、抓语文作业书写。

练字目的是用字,要求学生做语文作业时和练字时一样认识书写,做到练用结合,以用促练(期末时,领导小组要对学生语文作业书写情况检查)。

5、抓其它作业书写。

要强化学生“提笔就是练字时”意识,养成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各科老师应通力协作,共同要求学生写好字,做到作业整洁。不要再误认为练字是语文老师的事。

6、开展多种写字活动。

要开展多种活动,优化写字氛围,促进学生水平提高。每学期举行一次写字比赛,评选写字能手,举办一次学生书画展。开展写字多项相关活动等,做好写字提高工作,树立榜样,以共同进步、提高。

(五)方案实施中做好“八定”

1、定目标:学生以班级为小组,教师以个人为单位每学年初订目标。

2、定项目:学生1~3年级练铅笔字:4~6年级练毛笔字,教师是钢笔、粉笔、毛笔三字并举,由描红→仿影→创作逐步走向专业化。

3、定时间:学生在校时间每天下午15分钟为集中练字时间,教师练字时间自定。

4、定地点:学生在各班教室,教师在各自办公室或家中。

5、定内容:各小组可根据实际自定用书和各自的语文教材相结合。

6、定教师:午间各班语文教师为指导教师。

7、定学生:各组能有效的组织辅导学生,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喜欢书法。

6.创建特色学校总结 篇六

——长城小学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我校高度重视创建“传承绿色文化、构建环保校园”的特色学校工作,立足学校,渗透课堂,服务于社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校的具体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加深认识

创新是特色学校建设的主旋律,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我校不把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孤立起来,就事论事,把它视为几个领导、几位教师的事,而是将其视为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学习,使全体教师认识到了建设特色学校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了全体领导和教师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到互动、协作、群策群力,共建特色。

二、加强特色学校各项制度建设

学校管理制度是否严实,将会影响到特色学校建设是否能有序地展开。我校把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班级建设放在特色建设的重要地位,把班级特色建设作为班级量化考核和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列入教师考核的范围;各室管理第一责任人制度等都是严格管理到细处,事事有章可循。我校根据实际,讨论并制定了《长城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制度》,学校管理制度的严和实主要目的在于用机制发展人,用情感凝聚人,这些制度和机制,保证了使特色学校建设在互动的管理环境中得到发展。

三、加强了组织管理

1.我校组织建立了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优化措施,校长亲自抓,切实担负起了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教导处和总务处紧密配合,将环保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全体班主任都切实担负起形成环境教育合力的责任,以促进环境教育的整体效应。

2.强化领导核心,建立以班主任和社会、思品等学科的教师为骨干的教管机制。

3.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坚持记录,定期总结,按计划逐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4.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推动学校环保教育特色工作。

四、重视师资培训,提升环保理念。

学校环境教育工作是靠广大教师开展的,因此,教师环境素质的提高,是环境教育蓬勃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1、由教导处制订对教师进行环境教育培训计划,查找培训材料,设计环境教育的新内容新举措,切实加强了对教师的环境教育知识培训。

2、学校订阅或购买一定数量的各方面的报刊杂志和书籍,让师生多渠道获取教育知识信息。学校图书室专门设立“环保教育书架”,除每周四下午统一组织师生借阅相关书籍外,图书室还不定期地向师生开放,不断开阔了师生的环保视野。

3、每学期由教导处安排环境知识系列讲座,举办环境知识竞赛,环境教育论文比赛。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师生创建热情,自觉参加各类环保活动,从而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

4、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机制,以学校为中心,带动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使环保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五、重视环保宣传工作,创设环境教育氛围。

1、在校园内张贴环境教育宣传标语、警示语等校园文化硬件设施。

2、学校开设“环保宣传栏”,及时向学生传递环保信息。在各班设立宣传墙报,充分利用板报、广播、图书室、电教多媒体设备,宣传环保知识,环保动态,并抓住各个环保宣传节,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组织主题宣传活动,努力营造环保氛围。

3、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环境知识竞赛、“我与绿色环保学校”征文比赛等,大力开展环保宣传工作。

六、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加强学校环保硬件建设

1、绿化校园。整体规划校园建设,学校计划在校内加植各类树木1000株,并对学校的花草树木布局进行调整,使植物群落布局合理,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

2、美化校园。加强校园环境整治,美化校园环境。

3、净化校园。继续做好了学校环境卫生建设工作,做到校园净化,教室整洁,宿舍卫生,厕所清洁,饭堂卫生符合标准。

4、加强学校环保硬件建设。

七、多层面、全方位,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我校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大力开展校园节水,校园环境整治活动,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师生的环保能力。

1、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寓教育于活动中。挖掘各科教材中环保教育因素,结合环保的热点和敏感话题创造性地开展环保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觉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2、加强班队活动。将环保特色活动与主题班队活动有机结合,在时间上、制度上保证环保教育的顺利进行。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校积极培养少先队员队员主动地参与社会和作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引导队员观察周围及家乡的自然环境的变化,调查并了解污染所造成的后果。十月份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了回收废旧地膜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学到了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技能,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建立兴趣小组,进行环保科研活动。我校建立了“小小环保行动队”。让队员们知行合一,开动创造思维的机器,参与环境保护,美化校园、社会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小小环保行动队”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环保系列活动,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变化。

八、存在的问题

1、课内渗透还没有得到更好的普及,我们需要在所有学科中有目标的渗透环境教育,把环保问题有机的结合到各科教学中,让渗透环境教育成为教师们共同的自觉行为。

2、强化了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很好的进行反思与整改。活动实施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活动结果不够深入,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不断改进和加强。

长城小学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

传承绿色文化 构建环保校园

——长城小学创建特色学校总结材料

7.发挥地域优势,构建特色栏目 篇七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02年就提出:“办学报不能只是一个模式,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反映本校的优势、本地的优势,不要求大而全。要树立一个特色化的发展理念,相当一部分刊物要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并希望学报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学报特色和科研优势设立专题栏目[1]。

北京大学学报主编、教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会长龙协涛对全国千余所高校学报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某些高校虽然是普通高校,学报虽然是普通学报,但他们的某个栏目却办的极不普通,形成了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特色,这些栏目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地域特色;二是历史传统;三是学科优势。[2]

《唐都学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主管,西安文理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文学、历史、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现为双月刊。

《唐都学刊》常设“汉唐研究”、“西部作家作品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博士论坛”、“西部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伦理学研究”、“文学艺术研究”、“东亚汉学研究”等栏目,2011年,又新推出“陈忠实与白鹿原研究”新栏目。

《唐都学刊》从一开始就把立足古都西安,扎根三秦大地,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突出古都历史文化研究作为自己的学术追求和个性特色,尤以周秦汉唐古都文化研究和陕西作家作品研究为特色。

自创刊以来就设立的“汉唐研究”栏目是《唐都学刊》的特色栏目。“汉唐研究”栏目2006年被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栏目”。2007年、2010年“汉唐研究”又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唐都学刊》用如此生动、形象、贴切、大气的“唐都”二字来命名刊物,为《唐都学刊》开拓了学术研究的广阔天空,同时创办的“汉唐研究”栏目更是成为中外名家畅谈汉唐历史的平台。

人们常说,看中国五千年到陕西,陕西的土地承载着最为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周、秦、汉、唐四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部在陕西,以致使人们认为,中华文明的DNA发端于陕西。陕西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最早和最繁盛的地区之一,汉代的张骞开通了以古长安为起点,闻名全世界的“丝绸之路”;唐与西域各国、与日本、朝鲜等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交流,在广度和深度上都空前绝后,达到古代社会的全盛时期。

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汉唐历史的研究一直是历史文化学者研究的热门,陕西的历史学研究者则更为关注与热爱。这固然是因为汉唐两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两个历史时期,也因为汉唐帝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就在西安,西安人具有更多的汉唐情结也就不难理解了。[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经济领域百花齐放,文化事业空前繁荣;西安作为历史古都,本身文化积淀深厚,近年经济发展呈提速态势,从而为地方期刊依托本地资源办好特色栏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作为地方学院学报,特色栏目一定要突出地方特色。很多学报的特色栏目都是与地方文化相关的。例如,邯郸是曾是赵国的都城,因此,《邯郸学院学报》就突出“赵文化研究”;《黄山学院学报》的“徽州文化研究”;《宝鸡师院学报》的“姜炎文化研究”和“周秦文化研究”;《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的“陇右文化研究”栏目;《运城高专学报》的“河东文化研究”栏目;《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的“越文化研究”;《常熟高专学报》的“吴文化研究”;《济宁师专学报》的“运河文化”、《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的“汉水流域文化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的“海洋文化研究”;《商丘师院学报》的“春秋战国文化研究”;《嘉应学院学报》的“客家学”研究[4];等等,都与地方特色相关。如何让地方文化真正走向世界,使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凸现地方特色;如何使特色栏目更好的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特色栏目如何能够和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怎样能够更好地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服务,都是地方学报应该深思的问题。

陕西是文学大省,先后有多位作家获得茅盾文学奖(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唐都学刊》编辑部地处古都西安,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研究条件,学报编辑部可以与这些专家学者保持交流联系,并且经常与研究这些作家及其作品的相关研究学者进行沟通学习,向其约稿,这样就保证了一大批优质的学术稿件,使得“西部作者作品研究”等栏目能够不断进步与创新。2011年《唐都学刊》新开辟的“陈忠实与白鹿原研究”栏目,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又一项改革与创新。

特色是期刊的命脉。特色栏目更是期刊的灵魂。地方高校学报要设立自己的特色栏目,突出地方特色和学科优势,尤其要发挥地方区域优势,这样才能吸引大批的优质稿件,提升刊物的办刊质量和品味,吸引更多的读者。同时,可以把地方特色和文化更好的展示给世界,从而为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

摘要:地方高校学报在激烈的竞争中要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走特色化的道路。同时,地方高校学报要设自己的特色栏目,突出地方特色和学科优势,尤其要发挥地方区域优势,很多学报的特色栏目都是与地方文化相关的。做到以特色栏目带动学报的发展,从而为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

关键词: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地域优势,唐都学刊

参考文献

[1]钱蓉.特色栏目:学术期刊品牌构建的点睛之笔[J].南都学坛.2008,4:12-13.

[2]龙协涛.学报的核心期刊与特色栏目[J].云梦学刊,2004,25(2).

[3]杜文玉.汉唐史研究的新贡献——读唐都学刊汉唐研究[J].唐都学刊,2009,25(2):125-126.

8.加强学校管理 创建特色学校 篇八

关键词:教师管理;纪律管理;教育教学

学校管理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协调好教职员工之间的各项工作。学校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管理,严格校纪,狠抓教育教学工作,创建特色学校。

一、重视教师管理,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是推动一个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也是一个学校展现特色、赢得优势、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要了解教师的生活和教学状况,承担指导教师之责,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明确执教班级的目标和任务,并据此安排一切活动。在日常学校管理中应该让教师明白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自我,以身作则

让教师充满自尊地了解自己在社会中所承担的重要任务,教师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是诚实、积极、顽强、活生生的榜样。只有这样,他的工作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教育对象要充满信心

教师要对学生显示出“父亲般的慈爱”,即具有严格意味的爱或恩威并用。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赞扬及忠告、劝诫、谴责都可运用。但是,即使话语严厉,他的本意也应是为了学生好,而不是蓄意压制学生,严禁在教学中施用暴力,应该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否则,如果学生不明白,或不完全相信,“他是会轻视一切纪律,存心反对纪律的。”因此,教师应该使用技巧将印象印在悟性上面,否则,我们的教鞭就不会发生效力。

3.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因材施教

由于许多学生在学习各门功课上能力常有显著差异,故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天性,不应使任何一个学生的智力受到压抑,以致厌恶学习。教师应该知道一些可以使悟性变敏锐的方法,应当熟练地应用。教师如果懂得教学艺术,很容易把学生造就成人。夸美纽斯指出,一个懂得教学艺术的教师“容易把一切事物刻画在人心上”。由于人心没有限度,因此教师“可以不断书写、不断雕镂”,永无止境。他认为,教师只要教育得法,都会有收效的。

二、定好规章制度,加强纪律管理

纪律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维持正常的学校秩序,纪律乃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在学校中,从上至下,无论谁都不得有任何违纪行为。维护学校纪律的办法有监督、谴责、惩罚三种。在对违纪人员处罚时,要做到既严格又温和,以利于错误行为的纠正。但一旦有了过失,则宜根据过失的轻重程度给予惩罚,包括训斥,乃至开除等,严禁在教学中使用暴力、体罚等行为。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科学规范、公正合理的学校规章制度来保证,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事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确保学校一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规范性

严格遵循并做到按科学规范的制度制定程序,学校规章制度不能完全凭学校管理制定者的经验或主观意识而定,如此不但违背了制度管理的本质,更为严重的是会影响到制度执行的可操作性及制度文化的形成。

2.公正合理性

学校规章制度作为规范、约束师生行为的准则,应从科学合理的角度,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凭借科学的管理依据才行,其形式、内容的公正合理性非常重要。不合理的制度会使被执行者产生情绪化的心态乃至逆反心理,反而会有碍管理。

3.执行的严肃性

学校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必须严格执行,并确保其严肃性,任何人不得擅自违反破坏。作为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及考核者,应该以客观事实说话,公正严肃、公平合理地处理问题。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监督学校各项制度和规章的执行,预防违纪现象的发生,确保学校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一旦发现脱离常轨之事,则需及时予以纠正。

三、搞好教育教学,建设特色学校

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按照自然规律办教育。无论是教学改革、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要从大自然中去获得,都要遵循教育规律。我们运用规律不仅是为了服从自然,而且是为了改造自然。

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中心环节。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从教师语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色办学模式。另外,学校的办学思想、风格、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等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的体现。特色教育必须符合新课改精神,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运用好当前国家扶持教育的一些新政策。凭借学校所在地的区域优势、自身经济条件、学校现有规模、教师素质结构、学生现状等因素,依据自身特点,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上形成特色。学校在创建特色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把握住学校独特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自身独特的办学模式。

学校管理中教职工是学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因此,在进行学校管理工作时要强调人文的重要性,要全心全意地依靠一线教职员工,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收集征求广大学校教职工的意见,畅通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之间的沟通,调动全体教职工参政、议政制度,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9.创建特色学校方案 篇九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取代计划经济,作为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教育,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教育运行机制将彻底摆脱单一的计划模式而代之以国家、社会、市场、学校四方相协调的灵活调节机制。学校办学日趋多样化,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根据跨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让学校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市场竞争向所有学校提出了挑战,办学竞争初露端倪。这种竞争势不可挡,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我们不奋起改革,另辟蹊径,办出特色,将很难在今后的办学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 创建特色学校的理论依据

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则之一规定:“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培养多种规格人才,走出符合我国和各地区实际的发展教育的路子”,并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创建特色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将有力推动和丰富、完善素质教育。

三、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建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特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明确领导人员及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特色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我们还将吸纳教师中特长的教师,确定全员参与的组织形式,为特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四、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国家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这一批示, 我校创建了适合我校的特色学校的目标定位:创建特色,根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说 :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来自这个学校有特长的教师,以及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促使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并不断形成和完善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扎实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上述目标的要求,我校将每学年制定专门的计划,调拨专项资金,定期召开特色创建工作会议,建立分工合作的网络体系,切实推进特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保障此项工作的畅通运转。

3.整体着眼,系统入手 ?

学校特色建设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整体系统,它是由系统内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各要素组成的。创建特色学校必须着眼于教育整体改革的全局。因此,我们在创建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在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子系统或单项的改革,使各项改革组成有机的整体,以达到最优结合和协调,从而形成办学特色。因此,要根据学校特色建设的总体目标系统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推进;要把特色建设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把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管理上,则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学校管理,要通过信息化来不断提高管理的层次。?

4.优化师资,落实保障?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具有良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创办特色学校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特色教育应靠特色教师来实现。蔡元培先生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因此,在创建中,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发挥教育科研的作用,培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及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广博的知识修养的特色教师。?

5.强化管理,构建机制?

特色学校的建设需要严格、科学的管理作保障,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的教育科研和信息化的管理,形成并逐步完善特色建设的管理制度。一是导向机制,要建立“人人关心学校特色建设、个个参与特色建设”的局面;二是活动机制,要整合教科研“八个一”和信息技术“四个一”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促使特色凸现出来,在学生方面,则要抓好研究性课程有关活动以及信息技术“四个一”活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同时,着力培养一定的特长学生;三是考核机制,要根据学校特色建设的方向建立必要的考核、评估制度;四是激励机制,要建立特长教师、特长生的评估和奖励制度,对在创特色中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给予名誉和物质奖励等,以激发教师学生创特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建设文化,营造氛围?

特色学校要努力创造一种直观的文化环境,使学校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目标。因此,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像校风、校训、标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著名

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等,使它成为师生的心理行为及推动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因此,要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

一所学校办学有特色,这所学校的学生必定普遍有特长;反之,一所学校的学生普遍有特长,这个学校的特色就会展现得更充分。因此,在特色创建中,我们要采取扎实的措施,使有特长的学生的脱颖而出。?

10.如何创建农村特色学校 篇十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落实“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为抓手,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创新德育途径和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构建“文明健康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

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学校特色本身具有一种感召力,它能够凝聚起师生的上进心和创造力,有利于围绕办学目标,优化学校内部办学资源的配置,形成强大的办学活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工作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综合“校力”;有利于学校树立良好而独特的公众形象,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为只有赢得社会支持才能获得自身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当学校校园拥有了特色的氛围和文化,教师拥有了特色的精神和素质,学生拥有了特色的快乐和成长,则特色学校也就形成。创建一个令我们自豪的特色学校,必定会使学校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精品化之路。

农村小学处于经济底子薄,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无论是师资水平、办学条件,还是教育的外部环境与城市学校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色学校的建设也相对困难些。那么,农村小学该如何建设特色学校、走特色教育之路呢?

一、现状分析

新庄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自2002年学校合并迁建以来,学校发展已逐渐步入正轨,学校的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校园环境日益美化。学校正逐步形成为有一定文化品味的、环境优美的农村学生就学场所。目前,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已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学校的各项管理机制以及软件建设正向着正规化、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对外联系、对内反思日益加强,因此,学校的未来发展面临更多更大的机会和其它不确定因素。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构想在未来几年内努力打造我校农村学校品牌,1

凸现本校特色。

二、学校特色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内容

农村学校特色建设,是建立在对特定的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学校发展的远景以及学校价值观的理解之上的。具体而言,要将我校建设成为一个“阳光快乐、健康和谐、文化园地”。这一品牌目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乡土特色和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人文教育理念,即强调教育教学中的以乡土教育相结合的人文、和谐、多元和高效教育。同时,强调发展师生个性:即教师能“依附乡土、活力创新、追求卓越、无限关怀”,学生能“依附乡土、健康愉快、多元学习、合作发展”。使得学校品牌建设形成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核心,并能在原有学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得以保持和弘扬,并为社会所认可。

三、学校特色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过程设计

首先,要重视和提炼具有乡土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1、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更新全体师生的价值观念,使之能顺应学校发展,顺应学校文化的特质。逐步消除某些方面的文化不协调,因此,我们要坚持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学校发展远景为思想核心,也就是具有乡土特色的现代化的农村小学。在理念上更新广大师生的观念,坚持以农村特色教育为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创新,坚持合作与学习,坚持以农村为依托的综合实践活动。

2、建立一套适合我校特色、服务于我校品牌建设的行为准则。在教学管理上,坚持“切合实际、科学有效”,在师生学习上,坚持“自主合作、创新实践”。具体而言: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上,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努力做到“天天坚持,样样落实”;同时,各项工作做到民主、开放,即关怀人人、人人参与,并鼓励学生、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比如教学开放日、家长学校会、家长学校一日,即家长在校一日,了解学生等,也使农村家长感受到农村学校的现代教育气息。);学校内的一切活动,做到规范化和常规制度化。使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到日常的行为之中。

3、完善学校品牌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化建设是我校近年的管理工作重点之一。但是,制度化必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必须服从于学校的发展理念,要真正地从学校发展的远景和目标出发。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每年一度的艺术节(师生才艺展示:说、唱、写、做以及其它才艺表演等)、文艺

会演、节日庆典活动、教工文化活动,以及与本地区其他学校协作举办的其它活动,以学校为单位和以班级为单位的具有农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各项活动要确定主题,并体现每次活动特色。

其次,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步伐,充分发扬我校课程开发的特色和特长,并努力创建学校品牌课程。

1、加强国家课程的学科研究工作,加强校本教研,使得广大教师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轻负高质”,提升教学质量。

2、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要提供给学生和教师多种选择,使师生能选课教、选课上,并且形式多样:讲授、讲座、活动体验等同时开展;同时,加强校本课程的科研工作,使课程的开发真正做到师生共同开发,并加强同社区的课程开发联合力度。另外,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要体现地域性文化特征,即校本课程要充分体现我校农村小学的文化特质。(比如:校内开展的特色绳操、滚铁环、剪纸等活动,野外活动开展的植物的认识、农作物的认识以及各类作物的生长和生产过程的认识等校本教育活动。)

3、加强教学常规工作,使常规工作制度化,习惯化。优化作业,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提高知识获得的效率。同时,制订一系列措施,切合实际地对各类测评进行分析、诊断,提高每次测评的实际效能,测评中要重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评价。

第三,关于师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1、培养一支专业化,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是我们今后的主要培训目标,并努力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包括如下几点:

(1)师德培训:师德培训要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有效渗透,通过各种形式,培养教师树立其在教育教学中独特的风格和精神风貌,并渗透在具体的工作中。培养他们最基本的工作准则:即敬业、爱校、爱岗。

(2)以行动研究为校本培训的主要模式,以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作为培训的主要形式,通过特定的培训主题,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全面提高全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3)发展特色教育,充分利用农村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培训素材和培训资源的开发和优化工作,使校本培训努力向校本学习的方向发展,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发展。学习将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4)开发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设,为教师学习提供资源和展示

2、学生的培养模式:

(1)全体学生将通过在校学习,不仅习得科学文化知识,也将培养他们强烈的自主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们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2)通过特定的环境教育、在校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

(3)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文化意识。第四,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确立务实、高效的教学秩序。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是我们进行学校特色和品牌建设的保证,是学校品牌得以认可的基础。

1、在教学管理上,建立一套严密的教学常规和质量检测制度,特别要强调在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通过竞赛、展示、研讨、反思学习等,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加强考评工作,提高考评作风,使学校的考评工作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学校领导亲自参与,和教师经常性的开展教学调研,了解师生在实际的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和需求,并加以研究解决。

第五,加强学校科研、对外合作和师生评价研究,保证学校特色和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科研是学校品牌建设的立足点,我们要创造性地将科研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要在教学科研上做到:

1、降低科研重心,强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得科研能以具体形式出现在教学实践之中,而不是成为空洞的理论。

2、努力使学校的科研既有实践运用,又有理论的思考和探索;既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又能形成学校自身办学的思想和理念。逐步将科研上升到最佳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上来。

3、结合农村特点,加强校本研究,通过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我校教师解决自身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4、根据我校农村小学的特点,在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上加强合作,开展合作性的、经常性的实践和交流活动。如继续深化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继续加强教师学习型组织的实践和研究,加大学习资源共享力度等。另外,要加强同本地区其它学校尤其是城市学校的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学校特色和品牌

四、学校特色和品牌建设的推进策略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品牌建设的实施

2、建立相关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学校品牌建设,从而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3、学校建立健全可靠的保障体系,不断更新适合本校的教育设施。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从而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4,加强对外宣传,开展专题传播活动。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加强同社区、家长、同类学校以及上级科研单位、新闻界的联系,在学校特色与品牌建设中提高他们的参与量和对外宣传功效,将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以各种渠道向外推广。

11.发挥资源优势+创建特色学校 篇十一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协会组织网络

计划生育是一项群众性工作,计生协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中原油田第八社区管理中心计生协实事求是,认真落实上级要求,建立健全了各级计生协会组织网络。在上级计生协的指导下,中心各级协会都建立了会长、小组长、会员等层层有序的组织构架,充分发挥协会的职能和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目前,中原油田第八社区管理中心负责6个所辖单位、18个所属单位,其中有10个居委会。管理总人口为21910人,共有计生协会员2418人,占计划生育管理总人口的11%。中心现有二级协会1个,工作人员5人,理事64人;三级协会24个,工作人员24人,理事209人,会员小组246个,区长、楼栋长983人。各级协会小组在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围绕生育关怀、生殖健康、预防艾滋病、青少年生殖健康、婚育新风、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等方面展开工作。该中心计生协深入开展了“关爱女孩”活动及计划生育志愿者“牵手连心”帮扶系列宣教服务活动。在中国计生协成立30周年宣传活动期间,中心计生协深入基层,对各级协会工作现状进行走访,充分发挥中心各级协会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的重要作用。

二、突出重點,加强计生协规范化建设

加强计生协规范化建设,是落实各项计生政策的有力保证。为此,第八社区管理中心计生协认真指导各级协会做好发展会员和换届工作,定期召开计生协会员代表大会,使居民基本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强化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服务阵地建设,健全和完善基层计生协会员之家,充分发挥各级协会宣传阵地的作用。为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和优惠政策,第八社区管理中心计生协以基层协会为单位,把宣传教育活动同解决计划生育户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计生家庭送去实实在在的服务和温暖;坚持利用每月计生例会时间,以会代培,对计生协干部及骨干进行理论、业务培训,向他们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计生协会基本知识等,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协会会员的工作热情。

三、发挥优势,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计生协是联系育龄群众的第一起点,充分发挥计生协的协调参与作用,是强力推进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的有效途径。第八社区管理中心计生协积极吸纳在工作中事业心强、责任心强、受群众拥护的人员,充分发挥他们联系广泛、群众基础较好的整体优势,为实现居民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奠定基础。2010年,辖区10个居委会根据自身情况,积极调整,建立了“区片长为龙头,楼栋长为骨干,居委会计生干部为基础”的计生服务网络。充分发挥计生协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利用各种宣传服务活动,对广大职工群众进行思想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尊重群众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觉悟和能力。在纪念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成立30周年期间,中心各级协会共开展咨询服务、座谈会、讲座、送图书下基层等集中宣教服务活动45场次,出黑板报、宣传栏24块,悬挂计划生育宣传条幅14条,发放宣传品16367份,开展计划生育困难帮扶37人次,进行流动人口优质服务68人次,发放避孕药具1000余盒,慰问独生子女405人,使广大计生户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12.发挥档案优势创新特色服务 篇十二

一、档案工作的优势

档案工作有着特殊性, 及其独有的工作优势, 这一点是其它行业和部门所不能匹及的, 在工作优势上主要表现在资源的独有性、信息的准确性、服务的指定性、地位的不可或缺性等四个方面。

(一) 资源的独有性

档案工作承载的信息是一家独有、更是一家独大的。其资源也是不可复制的, 这也是其它部门和行业所不能匹及的, 正如笔者所说, 一些重要的历史痕迹, 重要的历史信息、数据、佐证等, 只有到档案馆中才能查阅得到, 这是其它部门做不到的, 所以说, 档案资源是独有的。

(二) 信息的真实性

所有的档案的集成, 都是认真而且严肃的, 这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形成档案时就严把关口, 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在收集档案时严加审阅, 确认历史性、真实性、确凿性等三者齐备后, 才能允许存档、允许入档。毋庸置疑, 档案信息的准确性是经得起推敲的, 不但经得起管理部门的推敲, 而且也经得起历史的推敲。

(三) 服务的指定性

都听过这样的字眼, 就是“到档案馆查阅一下档案就知道了”, 这句话对地点作以了高度的明确, 充分例证了查档案必须要到档案馆。这种档案服务的指定性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所有的档案都在档案馆这一指定的特殊场所加以妥善保管, 所以要到指定地点查阅, 再则档案外借是有着严格规定的, 除了极特殊情况允许外, 其它的一概不允许外借。即便是特殊情况的外借, 也要经过严格、严密的外借手续, 一个目的:就是要确保档案的不毁损、不丢失, 确保万无一失。

二、档案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困难

提起档案工作和档案馆, 有很多人称之为古董式的、与时代不相衬的工作, 很少有人去剖析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本文中,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 通过采访询问档案工作者的心得体会, 总结出工作的被动性、场所的固定性、服务的单一性和选择的单向性等四种档案工作的服务特点。

(一) 服务工作的被动性

长时期以来, 档案工作始终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 就是如“老黄牛”一般默默地耕耘着, 默默地、精心地守护着档案, 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等待着有人问津, 而很少去问津别人, 由此就能看出档案工作的被动性、被选择性。

(二) 服务场所的固定性

有目共睹, 档案工作和档案馆始终坚持的是“阵地战”, 没有一个地区或者市县的档案馆和档案工作实施的是“游击战”, 因为档案珍藏和保管的场所一经确定, 会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动, 除非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等现象的出现, 要么档案馆年久失修、储存容量小, 需要搬迁重建, 不然是不会改变场所的, 其场所具有相对稳固的固定性。

(三) 服务工作的单一性

档案工作的职能就是负责保管档案和提供档案查阅服务, 似乎再没有其他的工作职能和任务, 在服务上也仅限于此, 目前并没有什么其他领域的拓展, 可见档案服务工作的单一性。

三、档案工作创新服务的途径和手段

为了能让档案工作在完善的功能之下发挥出特色的服务, 就要深入探研关于档案功能发挥的有效路径, 科学归纳后主要有以下五个有效途径。

(一) 增加服务内容, 公布信息资源承载量

要想实现档案工作的特色服务, 就要增加和增添档案服务内容, 无论在服务方式上, 还是在服务方法上, 乃至在服务理念上, 都要有一个全新的改变。第一步, 要对外公布信息资源的承载量和承载内容, 如果把档案馆比喻成一个知识型“大超市”的话, 那么就得让所有的顾客知道店里都有些什么商品, 好让广大顾客们各取所需, 实现货与客的点对点。在公布承载信息量的公式上要花费一番心思, 使得公布的信息能被大众所熟知、让能知者尽知道。第二步, 就是加大宣传力度, 将档案馆所承载的信息告知相关部门和大众, 可以印制档案信息承载的小册子, 定期定点地分发下去;可以利用媒体, 广播、电视、报刊等, 把档案信息广播、放映或者刊登出去, 从而更加有效地让档案职能被大众所熟知。

(二) 创新服务方式, 提供送货上门查阅

档案馆和档案服务工作必须要从传统的单一、单调中摆脱出来, 这样才能让整盘棋都活跃起来, 这样才能在经济上实现创收, 使得档案工作从单一拨款变成多元创收, 从而为职工增添福利, 为国家财政减轻负担。第一步, 要从活化服务理念上入手, 不但档案馆的机制和制度是老化的, 而且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也是老化的, 即便机制创新了、制度更新了, 如果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未能得到有效的转变, 那么新机制和新理念也无法顺利推行。第二步, 要活化服务方式, 这里包含的内容还是较为宽泛的, 服务方式有很多种活化的形式, 关键的一点就是:既要保证档案的安全, 又要为档案馆实现创收, 比如, 笔者建议可以推行的送货上门查阅方式, 指的是如果客户不方便或者紧急, 而所付费用又十分合理的话, 档案馆就可以实现送货上门查阅的方式, 原则是档案自始至终都在档案人员的目光之下, 或者按照对方要求由档案馆工作人员予以查阅, 为确保万一, 档案馆将派出自己的车辆、派出至少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 这样实行的上门查阅方式就实现了双保险, 既及时地满足了客户的要求, 又保证了档案的完好无损和档案馆的收益创收, 可谓是三全其美。

(三) 拓展服务渠道, 推行有偿电子查阅

活化服务方式之后, 还要想方设法地拓展服务渠道, 因为宽阔的服务渠道可以确保档案服务工作的长效性。拓宽服务渠道的门路有很多, 路径也有很多, 笔者通过多方探研, 认为其中的一种就是可以推行有偿电子查阅方式。推行这种融入科技信息元素的服务方式, 需要一个漫长的整理和积累阶段, 那就是把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和努力, 把本档案馆中所承载的档案信息都演变成电子版或者相关来源于原始原貌的图片, 让分门别类地融入到率先建立的电子网络信息系统中去, 该系统实行的是有偿查阅, 都是不能复制和不能抓拍的信息资料, 如果客户通过与档案馆联络进入了档案阅读网站, 可以通过浏览找到自己需要或者对自己有价值的档案信息, 按照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记住“章节”和相关的页码, 然后找时间到档案馆来复制或者抓拍相关信息, 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 客户电子查阅付费一次, 到档案馆收集相关材料又有偿付费一次, 这样档案馆就可以获取到可观的收益。有偿电子查阅实施久了, 各地区、各市县之间就都有了自己的档案电子信息平台, 将来档案馆内部行业之间就可以实现自身行管部门的电子联网, 一个是效益上可以增加了, 再一个也有效拓展了档案工作的信息承载范围, 真正让客户实现了“人在屋中坐, 便知天下闻”的理想。而真正实施了电子查阅和电子查阅的联网之后, 就有效地拓展了服务渠道。

(四) 实行特服机制, 无偿整理规范档案

目前, 有些档案馆通过帮助一些部门整理档案、规范档案来实现创收, 而这种收益相对来讲又是较低的, 同时有些客户和部门会错误地认为档案部门锱铢必较, 不够大方。其实, 档案部门可以往开阔处想一想, 如果实行无偿整理和规范档案的方式, 可以增加档案部门的信誉和威信, 同时还给自己拉拢了一批铁打的客户群体。每一个为之无偿整理规范档案的部门, 都会成为一个档案工作的义务宣传员, 为档案馆和档案工作作出有效的宣传。这种特服机制实施后, 为部门和客户实施无偿整理和规范档案后, 档案馆的业务就会越来越多, 越做越宽。

(五) 延长服务节点, 实行即询即查机制

现在的档案部门和档案馆基本都是国家政府的直属部门和事业单位, 拿的是旱涝保收的工资, 实行的是每周五天工作日, 周六、周日和国家法定假日正常休息的工作机制, 所以, 有时一些客户需要查阅档案信息的时候会因为节假日而得不到相关的服务。这时, 档案管理部门就要想法设法地发挥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能在周六、周日和国家法定假日也可以来工作单位给客户查阅档案, 这时就要对档案工作人员以有偿加班的待遇。在灵活地实行这种延长服务节点的档案查阅服务方式上, 可以实现电话或者手机问询制, 就是每一个固定的节假日, 都设定一个值班电话或者手机号, 这时, 如果哪一名客户在节假日来查询档案信息就可以直接拨打联系方式, 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络后, 工作人员就责无旁贷地来予以查阅。尤其是在即时即查服务上, 要多下一番功夫, 发展好这一创新服务方式, 从而实行档案服务高中的最佳状态, 实行电话问询后的电子即时查阅方式, 这就与平时的电子查阅相关联, 客户与电话值班人员联系之后, 值班的档案人员为客户提供的是有偿的电子查阅, 如果客户不着急, 则可以等到正常工作日到单位提前查阅到的电子信息打印版或者复印本, 加急的话, 档案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 即时把档案信息提供给客户, 加急客户可以通过与档案管理人员特殊申请, 到档案馆提取复印相关信息, 并支付有偿的相关费用。

四、总结

13.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篇十三

武进区焦溪初级中学2005.1

2一、创建工作可行性分析

1、理论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当代人文主义教育,已经从传统人文主义教育的立足个人,逐渐转变为既关心个人,又关心他人、集体乃至整个人类的教育。它把人的尊严、理解与宽容、对人类和自然都怀有的关怀慈爱之心作为核心,把价值教育放在了整个教育的首要地位,将个性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使教育更加具有人性化、人文化。

传统的教育,过分重视人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忽视了人自身的发展,造成了学生的知识结构片面、情感与志趣偏狭、急功近利,对课本以外的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和人文关怀,所以我们必须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切实落实对学生进行人性发展的关怀、对学生生活世界的人文内涵进行挖掘,把人文精神渗透于我们的学科教育内容中。

2、地方特色

焦溪镇具有700余年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独特的自然美、人性美优势和景、情、意的可感受性,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利用性,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和良好载体,也为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认识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焦溪镇古来就是一个工业和商业重镇,是周围地区商品交流的中心。近年来,聪慧勤劳的焦溪人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使焦溪经济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种植业欣欣向荣,有葡萄1600亩,黄花蜜梨1050亩,银杏、枇杷、水蜜桃、无籽西瓜800余亩,大棚蔬菜1000余亩,“林果之乡”远近闻名。

正因为焦溪地方具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经济特色,所以我们努力挖掘、开发、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学生对家乡林果经济的调查、研究与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初步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质量。

3、学校条件

现在,我校确立了“以人文精神滋养人”的教育理念,人文精神已经生根发芽。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结合焦溪古镇蓬勃发展的地方经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成功开发和实施了《老街的传说》、《舜溪诗话》等校本课程,建立了校园内外实践基地,并围绕学校特色,形成了《诗歌集》《散文集》《书法集》《绘画集》等特色成果,激发了学生为家乡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强烈愿望,这些为我们的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与创建,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经济文化资源以及本校的教育资源,1

构建有本校特色的人文目标体系,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实行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2、通过研究、实践与创建,在全校形成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取得比较好的人文教育成果,使学生人文素养、人文品质有较大的提高;

3、通过研究、实践与创建,促使广大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方式不断优化,以此进一步推进全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3年的研究与实践,从而在本校形成人文教育特色和相应的办学特色。

三、教育内容

1、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精神教育即唤起人的良知。这里的“唤起”,不是说教,不是灌输,而是熏陶,是启迪,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并通过内化,把人的知识转化为自身人文素养,真正起到提高素质的作用。因此我校将把重点放在探究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人文精神的具体方式方法上。

2、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不是两者的简单调和,也不是教育的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而是它们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与功能观、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根本改变。具体地说,它是科学化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化的科学教育的有机整体,它力图使科学人文化,使人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以科学的发展作为基础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学校中,科学教育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因此我校将探索一条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文化、地方经济特色达到对学生人文教育的目的的途径,培养既有健全人格又掌握生产技能的劳动者,既具有明确生活目标、高尚审美情趣,又能创造、懂得生活的人。

3、人文教育与地方传统文化

焦溪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自然美、人性美优势,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和良好载体。因此如何将特有的山水亲情与人文自然情境,细无声息地感染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等高级情感水平,使学生在自然美和人性美中陶冶情操,提高人生的价值认识,突出地方传统文化的应用功能也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4、人文教育与地方经济特色

焦溪经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林果之乡”远近闻名。所以努力挖掘、开发、利用地方特色经济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将是我们创建工作的目标之一。

5、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主义的教学,要求有能承担人性化教学角色的教师。新课程在教育理论上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通晓其他学科、门类的知识,既要有必备的科

学素养,更要有人文学科的素养,让教师通过学习、内化,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使人文精神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以适应新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四、实施途径

1、扎实的学习宣传活动

由于创建特色学校需要有科学、可行的理论作为依据,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对创建工作理论的学习。2005年2月,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听取和学习了区教研室徐惠仁主任《创建特色学校的构思》讲座和《人民教育》编辑傅国良在“创建特色学校论坛”上的致辞,并于3月召开了创建特色学校师生动员会议,提高了师生的对创建特色认识水平。2005年3、4月,钱朝平校长、李桂娣副校长分别作了《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的涵义》和《特色学校的评价》的讲座,全体教师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学习和领悟武进区教育局毛建东副局长《创建特色学校的策略与思考》精神,从而为下阶段的创建工作做好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2、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目前,我国调整了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计划中,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被提到日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底蕴是地方课程的有效载体和支撑,它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焦溪以盛产葡萄、蜜梨、银杏等水果而著称,结合焦溪林果之乡的特点,自编教材《葡萄的栽培技术》、《银杏的栽培技术》,安排课时,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焦溪地方经济的过去、现在,激发起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建设家乡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2)以《舜溪诗话》、《老街的传说》、《盆景的制作》为载体,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焦溪是文化古镇,历来留下许多文人佳话、优秀诗作,我校已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编辑成《舜溪诗话》《老街的传说》、《盆景的制作》等校本课程,整合成适合学生阅读的教材,并由焦溪镇老干部潘文瑞、艺术教师梁孟佳等一批特色教育带头人对学生作了多次讲座,从而使学生在听讲、阅读、欣赏、实践中了解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3)继续搞好学校“德育生活化”的课题研究

“德育生活化”是学校在2003年确立的省级研究课题。这一课题研究是将德育教育引入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课题组设计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诸如“今日我当家”、“孝心行动”、“家庭联谊会”等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学科教学人文化

近几年的考试题目越来越趋于生活化和人文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将学科教学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学校根据校本课程计划,要求教师制订可行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学校教导处按照要求进行检查。各学科教师根据每门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融于课堂教学,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3、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开辟了焦溪石堰葡萄园实践基地,多次组织学生前去开展采访、调查、剪枝等实践活动。学校于2003年开辟了校园林果园,以此作为学校综合实践基地。2005年6月,学校组织学生到林果园开展写生活动。学生通过课堂学到有关林果方面的理论知识,又通过综合实践基地真正了解一些林果的生长过程,掌握一些种植方面的技术,这也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积累一些实际的经验、技能。

4、营造浓郁的人文教育氛围

A、提炼学校精神。学校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提炼出具有个性精神的学校精神:团结、朴实、进取。

B、开设文化艺术长廊。利用校刊、橱窗、国旗下讲话等阵地开辟“林果知识园地”、“舜溪诗话”、“活动掠影”、“文艺天地”等栏目,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C、营造个性鲜明的班级氛围。各班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构思,布置教室,营造出富有创意的班级氛围。

D、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每年举办 “文化艺术节”活动,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享受到成功的乐趣。2005年6月,学校组织各班举行了《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校本课程演讲、知识竞赛活动;2005年10月,政教处组织部分学生开展走访老街——校本课程活动;2005年11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颂扬家乡的古诗词写作比赛。活动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评价机制多元化

特色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是单纯的测验和考试,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重视过程评价。学校应该着眼于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将课程目标归纳整合,从而制订出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艺术素质和技能特长等方面的评价细则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成绩(即学分)采用等级制,分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等,合格者由学校颁发“学生素质发展合格证书”。2005年11月,学校面对全体学生开展了“人文素质评价”和“特色教育目标检测”两项专题调研活动,了解了学生的有关素养和技能情况,在评价方式的转变上起了科学的导向作用。

五、推进措施

为了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队伍建设

特色教育在其形成过程中,必然要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和因素的影响,但其最关键的条件和因素是人,即富有特色的学校领导者和教师队伍。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是创建特色教育的关键,而广大教师则是创建特色教育的根本。为此,学校于2005年2月成立创建特色教育领导小组,由钱朝平校长担任组长,李桂娣副校长担任副组长,主要成员有:莫林葆、颜本甫、陈光华、李士金、顾新华、沈爱国、顾小英;3月,成立了

创建特色学校工作小组:组长李桂娣,副组长陈光华、高伯钜、莫路路,成员莫林葆、颜本甫、李士金、张华兴、金祖荣、莫一章、顾新华、沈爱国、顾小英、沈淼、胡宇锋、陈伟、徐建华、高中云、梁雪峰,并建立了管理网络。

2、落实制度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学校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较为完整的创建工作制度、特色教育科研制度,以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学习

学校将定期组织创建班子成员和教师进行有关理论的学习,让广大教师对特色学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能了解特色学校的深刻内涵。

4、保障经费

学校为创建工作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

六、工作计划

本次创建活动以三年为一个阶段,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2005年3月——2005年7月,制订创建活动方案,明确职责,分块负责;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利用现有条件组织参观、学习。

第二步:2005年9月——2005年12月,按照部署开展各项活动,收集、积累资料和活动经验,初步形成教育特色。

上一篇:令我终生难忘的后悔事_小学写人记事作文下一篇:成都市青羊区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