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2024-06-21

17年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精选13篇)

1.17年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篇一

陈良中心小学创建篮球特色学校三年工作规划

一、现状分析

陈良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现有25个班级,1100余名学生。现有室外标准篮球场5个,篮球配套设施齐全,体育专职教师1位,其中有篮球专长的教师有4位。

(一)学校传统

我校学校篮球队曾多次获得多次县级比赛的荣誉,但随着学校篮球师资的流失和缺乏,水平逐渐下降,但近年来随着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关注程度的提高,学校决定创建篮球特色学校,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对篮球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师资优势

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要形成学校的特色,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当的、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我们认为我校的师资有利于创篮球特色学校。一是体育教师无论是奉献精神,还是业务能力都十分理想。二是全体师生对篮球运动的普遍认同和喜爱,这是我们创特色的一个重要基础。

(三)目前学校篮球队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队伍薄弱,专职教练缺乏。目前学校虽有专门从事训练的教练,但缺乏带队训练的理论支撑,缺乏专业教练的引领。形成具有本校篮球的特色,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二、规划项目的实施。

2015.9-2016.8

1.2015年9月30日前完成第一批篮球队员的初步选定。全校报名选拔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组建校篮球队。(目前男子篮球队已选了一批队员。三,四年级20人,五年级10人。)2.2015年12月底前,根据本学期的训练情况,确定最终的篮球队队员名单。(主要以三四年级的学生为主)

3.2016年4月份,组织篮球比赛。将这批队员分为两个组别,三四年级的队员以篮球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训练为主,五年级的学生以明年参加比赛为主,还可以以大带小,促进三四年级篮球队员的发展

4.暑假篮球少年宫活动。(初步打算用暑假的前2个星期和最后两个星期开展篮球队的训练)

5.多开展以五年级这批队员为主的篮球比赛。2016.9-2017.6

1.去年三四年级的篮球队员已经是四五年级的学生,本学年还是以这批队员进行篮球技术和身体素质训练为主,篮球教学比赛为辅的训练。

2.继续开展篮球少年宫活动,使篮球少年宫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篮球基本技术,通过篮球少年宫,吸纳一些有篮球基础的低年级学生

3.通过带教,使校内的体育教师具有一定的训练水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4.篮球队与兄弟学校进行篮球教学比赛,进一步推动篮球训练和检验训练成果。

5.利用暑假组织好篮球队的训练工作,并保证经费到位,选拔和更新篮球队成员,保证篮球队具有新鲜的血液和较高的战斗力。

6.在校内开展篮球比赛,通过比赛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

7,观看高一级学校的小学篮球比赛。2017.9-2017.6

1.完善篮球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和少年宫活动,以篮球教学和篮球少年宫活动为基础,以篮球队为窗口,争创篮球特色学校。2,经过前两年的训练,现在第一批的篮球队员为五六年级的学生为主,本学年还是以这批队员进行篮球技术,身体素质训练和篮球比赛同时进行训练。3.利用篮球队的训练,不断强化篮球的基本技战术,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德育工作与日常训练工作能有机地结合。

4.在校内成立预备、三年级的篮球队,保证梯队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篮球的水平。

5.组队参加各级篮球比赛,争取能在比赛中赢得好成绩。

以上是我校为创建篮球特色学校制定的初步规划,我们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细化。

2.17年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篇二

所谓特色教师, 就是在教育教学上具有特色的教师。这种教育特色是教师教学个性的体现, 是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反映。相对于一般教师而言, 特色教师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教育个性, 富有强烈而执著的创新精神, 富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效。特色教师是特色学校的重要标志, 特色学校的办学思想必须得到全体教师的共同认可, 特色学校的办学业绩和办学特色是通过全校教师共同努力实现的。要创建学校特色, 就必须拥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并具有特色的教师队伍。要使学生学有所长, 教师首先必须做到教有所长。有什么样的教师,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要创造各种条件, 培育特色教师。特色学校培育特色教师, 特色教师造就特色学校。

一、提升学校特色实现特色学校

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 原杭州市艮山中学, 早在1982年, 学校就把发展的定位立足在努力发展学生的特长上, 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 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的兴趣, 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学校开设了科技创造原理课、发明技法课以及创造性思维训练课。通过课堂教学开展科技教育, 实现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完美结合, 形成良好的科技育人环境。利用科学类课程进行科技教育, 合理利用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本中学生既感兴趣又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 解决现代社会中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 开发自然学科的潜隐课程, 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 系统地学习创造的知识、技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06年学校被命名为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 加强对传媒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 实行传媒模块教学, 创建一套符合本校特色教育的校本教材。学校实施20多门传媒多样化的校本特色课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模块;实行走班制, 拓宽学生求知领域, 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增加活动课, 增设多种社团及有效特色活动, 充分利用在我校开设的国家、省、市各种基地, 开展各项活动。随着各传媒课程的开设、各社团活动的开展, 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个人价值达到最大化, 学生媒介素养得到提升, 不同潜能的学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特色办学实践, 学校的科技传媒特色已从学校特色的初创阶段走向成熟阶段。近几年, 尤其自从2009年学校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全国100所特色高中专项课题研究学校以来, 我们坚定了特色办学的信心和勇气, 进一步明确了特色办学的方向和目标, 提出了“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的办学理念。近三年我们办学成果斐然。学校被命名为“全国教育科学实验基地”“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示范基地”“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学生在全国、省、市、区各项比赛中获得2 000余项奖励。几年来有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来校访问, 接待了省内外近200所学校的参观学习, 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报道了学校科技教育经验。

学校传媒科技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新形势下将传媒科技创新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学校实现了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的华丽转变, 在校园文化层面做到最大化的延伸, 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目的。

二、特色学校培育特色教师

学校特色的创建最关键的是要发展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并有一定特色的教师队伍。同时, 特色学校形成的过程, 既是教师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 又是不断突破和超越经验的过程。教师要形成教育特色, 要敢于跳出原有经验的框框, 打破原有经验的束缚, 敢于实验, 敢于创新, 以形成新的特色经验乃至特色理论。

1. 以特色办学理念培育特色教师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特色学校的精髓, 是学校特色形成的象征。但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认识和理解不能只是停留在学校校长或学校班子这个层面, 应该渗透到学校发展的每一个方面, 只有学校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独特的办学理念, 学校才能形成其特色。教师是连接办学理念和特色学校发展的桥梁, 是特色理念的实践者。教师对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理解与否决定特色学校创建的成败。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 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学校提出“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的办学理念。依据生源现状, 学校确定教育着眼点, 只有实施强化生命教育, 才能使生物学层面上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层面上的独立的、有尊严的、有价值的人。事实上, 生命是具有独特性的, 每个生命都有着不同的天赋、兴趣、气质、情感体验等。教师应该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大力开展“扬长教育”, 开设特色课程,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学科技、传媒、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学校提出的特色办学理念, 是建立在本校的实际基础上, 经过反复的酝酿形成的, 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和支持。目前, 我们学校的教师能够把学校的办学理念理解、内化后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做到面向每一位学生, 直面教学对象差异性, 有效提升教学有效性, 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学生们学习动能得以有效激发,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在特色课程开发中培育特色教师

特色学校需要特色课程。学校特色课程开发分成两大类别, 一类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加工和创造, 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特色化。另一方面, 是开发和建设新的校本课程。这两类课程的开发都需要教师的中坚作用。学校的科技传媒特色的教育实践就是以课程文化为突破点, 构建课程文化, 侧重从课程的主体性、多元性、开放性、生成性、合作性出发, 以动态发展的、立体多元的、个性选择的方式给师生提供学习、成长的舞台。目前, 我们学校教师能够将科技教育和传媒教育与学科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 推进课程改革, 营造出浓厚的科技传媒文化氛围, 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传媒艺术素养。

3. 与大学合作培育特色教师

学校以高校为依托, 借助高校的人力、智力资源, 并以此作为我校建设特色教育实验的技术支撑力量, 与高校携手办学, 使得我们的教改实验在技术上有了可靠的保证。浙江传媒学院把专业教学渗透到中学,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而且也提升了教师的传媒艺术素养。传媒艺术校本课程的开设是在学生自愿前提下, 根据导师建议, 选修相关专业, 授课教师由我们学校的教师和传媒学院教师共同承担。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特色教师队伍逐渐壮大, 现在已有许多教师能够胜任传媒艺术课程教学工作。

此外, 我校还是“全国百所普通高中特色项目学校”“全国中小学创造力培养案例研究示范学校”“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全国教育科学实验基地”等等, 这些基地和示范学校的背后都有丰富的人力、智力资源,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特色教师队伍的建设。

4. 以校本研训培育特色教师

校本研训是培育特色教师综合水平最常见、最实际、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多年来, 我们始终坚持校本培训。

以名师工程为载体。学校结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部署, 每两年评选一次名师, 设“人民教育功臣”“教育名家”“教育英才”“教育标兵”“教育能手”等五项。五年来约有一半的教工获得上述奖励, 极大促进了教师发展。

以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为了促进青年教师自主发展, 学校搭设多种教育形式: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系列——以高学历层次、高理论起点的培训为主;年轻教师岗位培训系列——以打好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为主;教科研方法学习班系列——以学习掌握教科研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为主, 充分发挥学校特级教师等骨干教师的作用, 开展“师徒挂钩”活动, 分层次有目的地培养青年教师, 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

以班主任培训为关键。班主任是家长和学校互相了解的桥梁。学校特色的发展和深化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因此学校特色理念要让家长获得充分的认知和理解, 尽力使家长也成为学校特色文化的创造者之一, 使学校和家长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创建。为了加强班主任队伍, 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 学校每学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班、研讨会等各种形式, 提高了班主任工作效率。

以教育科学研究为引导。学校主要是通过两个“结合”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一是与学校的国家级特色高中重点课题的研究相结合, 即吸纳骨干教师参与大型课题的研究;二是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 即引导骨干教师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炼研究课题, 并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理论水平。

5. 在相互合作中培育特色教师

实施教研、科研两位一体的研究机制, 教师的专业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 初步具备自我反思与交流协作能力。教师在实践中学会了反思, 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交流, 在虚心中学会吸纳, 在领悟中学会调整, 在合作中学会成长。我们的研究表明, 科研与教研一体化的实践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我们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性教研组, 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过去各学科教师常常以“隔行如隔山”的理由自我详解对其他学科的陌生。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研上无对话的基础与需要, 依据所教的学科综合化联系的基本理念要求各学科教师加强联系, 增进了解, 共同探讨相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开阔视野, 实现专业的增值。

形成网络教研、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模式。促进和改革常规教研工作, 改革传统的教师培训和学习方式, 提供更多层面上的教学支援、同伴互助、师生研讨和专业引领,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帮助教师更新观念、自我反省和自主学习, 主动追求进步。倡导教后记、教学日记等写作, 促进教师反思;利用结对帮扶、案例剖析和问题会诊等, 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 促进同伴互助。构建以课例为载体的、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的行动教育操作系统, 使学校教研组织机构逐步成为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和行为改善的实践共同体。为教师搭建课案设计展示平台、教研交流平台和教学反思交流平台, 提供教师进修、外出学习等机会, 帮助教师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理论修养。加强学科备课组工作, 通过学科组、备课组同伴互助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培养和提高每一名教师。

6. 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培育特色教师

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特色教师的健康成长。每学期学校对教师个人的工作进行全面考查评估。评估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并按一定标准评价:是否提高了特色教育理论水平, 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教育思想;是否按学校规定的课时、内容完成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形成了适应特色教育需要的一项或多项特长;学生参加社会或家庭实践反馈情况如何;学生特长参与的作品见报见刊或比赛获奖的数量、等级统计;特色教育成果受到何级何部门肯定、奖励、表彰。

为使校内各项评比、竞赛活动真正成为教师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发展, 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本校实际, 不断完善活动细则与考评标准。将每学期青年教师评优课、课题组评优课、教学案例评选、教育教学论文评选、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作为教师评价和考核的内容。

经过多年的特色学校教育实践,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学校特色发展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 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学校整体发展, 最终特色教师造就特色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时见.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加强学校管理 创建特色学校 篇三

关键词:教师管理;纪律管理;教育教学

学校管理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协调好教职员工之间的各项工作。学校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管理,严格校纪,狠抓教育教学工作,创建特色学校。

一、重视教师管理,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是推动一个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也是一个学校展现特色、赢得优势、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要了解教师的生活和教学状况,承担指导教师之责,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明确执教班级的目标和任务,并据此安排一切活动。在日常学校管理中应该让教师明白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自我,以身作则

让教师充满自尊地了解自己在社会中所承担的重要任务,教师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是诚实、积极、顽强、活生生的榜样。只有这样,他的工作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教育对象要充满信心

教师要对学生显示出“父亲般的慈爱”,即具有严格意味的爱或恩威并用。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赞扬及忠告、劝诫、谴责都可运用。但是,即使话语严厉,他的本意也应是为了学生好,而不是蓄意压制学生,严禁在教学中施用暴力,应该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否则,如果学生不明白,或不完全相信,“他是会轻视一切纪律,存心反对纪律的。”因此,教师应该使用技巧将印象印在悟性上面,否则,我们的教鞭就不会发生效力。

3.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因材施教

由于许多学生在学习各门功课上能力常有显著差异,故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天性,不应使任何一个学生的智力受到压抑,以致厌恶学习。教师应该知道一些可以使悟性变敏锐的方法,应当熟练地应用。教师如果懂得教学艺术,很容易把学生造就成人。夸美纽斯指出,一个懂得教学艺术的教师“容易把一切事物刻画在人心上”。由于人心没有限度,因此教师“可以不断书写、不断雕镂”,永无止境。他认为,教师只要教育得法,都会有收效的。

二、定好规章制度,加强纪律管理

纪律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维持正常的学校秩序,纪律乃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在学校中,从上至下,无论谁都不得有任何违纪行为。维护学校纪律的办法有监督、谴责、惩罚三种。在对违纪人员处罚时,要做到既严格又温和,以利于错误行为的纠正。但一旦有了过失,则宜根据过失的轻重程度给予惩罚,包括训斥,乃至开除等,严禁在教学中使用暴力、体罚等行为。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科学规范、公正合理的学校规章制度来保证,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事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确保学校一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规范性

严格遵循并做到按科学规范的制度制定程序,学校规章制度不能完全凭学校管理制定者的经验或主观意识而定,如此不但违背了制度管理的本质,更为严重的是会影响到制度执行的可操作性及制度文化的形成。

2.公正合理性

学校规章制度作为规范、约束师生行为的准则,应从科学合理的角度,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凭借科学的管理依据才行,其形式、内容的公正合理性非常重要。不合理的制度会使被执行者产生情绪化的心态乃至逆反心理,反而会有碍管理。

3.执行的严肃性

学校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必须严格执行,并确保其严肃性,任何人不得擅自违反破坏。作为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及考核者,应该以客观事实说话,公正严肃、公平合理地处理问题。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监督学校各项制度和规章的执行,预防违纪现象的发生,确保学校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一旦发现脱离常轨之事,则需及时予以纠正。

三、搞好教育教学,建设特色学校

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按照自然规律办教育。无论是教学改革、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要从大自然中去获得,都要遵循教育规律。我们运用规律不仅是为了服从自然,而且是为了改造自然。

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中心环节。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从教师语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色办学模式。另外,学校的办学思想、风格、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等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的体现。特色教育必须符合新课改精神,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运用好当前国家扶持教育的一些新政策。凭借学校所在地的区域优势、自身经济条件、学校现有规模、教师素质结构、学生现状等因素,依据自身特点,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上形成特色。学校在创建特色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把握住学校独特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自身独特的办学模式。

学校管理中教职工是学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因此,在进行学校管理工作时要强调人文的重要性,要全心全意地依靠一线教职员工,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收集征求广大学校教职工的意见,畅通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之间的沟通,调动全体教职工参政、议政制度,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4.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篇四

-----策武河梁小学创建特色学校活动工作总结

一年来,特色学校的建设工作在县教育局和中心校的指导下,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迈上了新台阶,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了凸显,校园文化清新高雅,书香气息溢满校园,促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遇到了诸多问题,克服了很多困难,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享受到成功快乐的同时,也备感创建的艰辛。我们深深体会到,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深入推创建特色学校活动。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特色的创建活动,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科学谋划,统筹安排,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作为办学的核心价值观和德育目标指向,以“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创建红色教育特色”为目标,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吸取红色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革命精神,探索一条利用红色资源创新德育工作的路子。让学生在全面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在他们幼稚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伴随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制定方案,明确目标

为了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创建特色学校活动实施方案》从工作目标、内容、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了我校创建特色学校活动各项工作高效、正常、协调开展。

三、丰富内容,营造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氛围。

1、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红色文化氛围。为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精心布置校园环境,注重墙体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和打造,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环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2015年10月,我校投入八万多元修建了红色文化墙和读书长廊,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地加入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的活动中来,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2、召开了主题班会,打造了红色课堂。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党的基础知识进校园、红诗红歌进校园、红色故事进校园、英雄人物进校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红色文化素质。围绕“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

3、参观学习,夯实红色教育。

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长岭寨纪念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开展了红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到教育基地参加主题活动等,提高了红色教育效果。

4、结合“清明节”、“五一”、“六一”节、“七一”节、“八一”、“十一”、“一二九节等重大纪念节日,举办红色历史讲座,开展红色诗词朗诵、红色故事演讲、红色文化征文、红歌演唱比赛、红色影片展播等丰富多彩的与

学校特色建设相关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各种蕴涵红色文化的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展示丰富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5、开展背诵《百孝篇》、《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活动。并按阶段落实践行。

6、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新少先队员的入队教育。凡新学生和新队员都要了解长岭寨战役家的革命历史,参观校外德育基地,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积极参加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去镇敬老院,开展“我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

四、主要工作成效

1、形成一个特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随着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已经成为学校的标志与品牌,它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和谐发展,“一枝独秀、枝枝俊秀、满园春秀”的理念追求,正逐渐成为可感可触的图景

先进的理念构筑的学校精神文化,科学的态度构筑的学校制度文化,丰富的内涵构筑的学校的物质文化,正使学校凸显出一种雅气,呈现出一派生机;

科学理念的引领,丰厚文化的滋养,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的教学风格日见成熟,教学生活倍增儒雅气质;

2、促进二个变化(1)校园的变化

让每一扇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空间都育人,让每一片花草都含情,这一校园文化的建设方略,如今已成了学校“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特色的标志。学校的文化长廊、德育展示区,让学生真正与文化结缘,时时刻刻呼吸着文化的空气。赏心悦目的文化氛围,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使莘莘学子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长了见识,明了事理,规范了言行。

(2)师生的变化

品牌文化建设,深刻地影响着教师行走的方式,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教师成长的方式,使广大教师实现了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科研型”快速转变。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文化,让教师充满儒雅气息,富有创新能力,并迅速成为了学校持续发展的智力资源。

特色文化建设,也正在日渐有效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日益有力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建构。学生正逐渐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从个体学习走向合作学习,从接受学习走向探究学习。

五、总结反思和打算

1、众星捧月,打造特色。

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涉及到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的特色不只限于某一点,而应是“以点带面”,最终使学校整体工作全方位都反映出这种特点,因此,学校所有工作都应围绕这个中心来计划、实施、总结、反思、改进。创建特色学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把富有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个体的自觉行动并且持之以恒去努力实施,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2、及时调整,推陈出新。

创建的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实践反思的过程,每经过一个阶段都必须回过头来看看、想想其中的成败得失,这样才能不断的调整、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发展。

总之,以文化打造特色,以品牌追求卓越,坚持就是胜利,行动就有收获。我们坚信,在特色建设的路上,我们将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策武河梁小学

5.创建特色学校总结 篇五

XX年起,学校从实际出发,本着“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围绕“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培养”的育人目标,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创新、开拓能力以及良好个性的培养,开始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给学生搭建了一个个多彩的成长平台。几年来,科技活动、艺术教育(民乐、美术)、围棋教育已形成鲜明的特色,不仅娱乐着孩子的身心,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个性及特长充分发展。

学校民乐队自20xx年创办以来,一直坚持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授学生民乐演奏技能,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丰富美丽的人生为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民乐演奏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根据我校的自身发展特点,一手抓常规,一手抓特色,把民乐特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深挖内部潜力,特色办学之路越走越宽。现回顾如下:

一、措施到位,民乐特色教育系统管理。

十年来,我校特色教育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为了确保民乐特色教育贯彻落实,学校建立和完善了三大系统:组织领导系统、校本培训系统、条件保障系统。其内在联系为:组织领导系统是关键,校本培训系统是重点,条件保障系统是基础。

(一)组织领导系统。

建立了“一个小组、二条线、两大块”的纵横交错的管理系统。一个小组是校长牵头成立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上层面宏观管理;二条线是教导处、音乐教研组二线具体协调落实;两大块是民乐队、普通教学班两块阵地操作实施,形成基层面微观控制。特色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调控民乐教育工作,建章立制,保证规范运行,规划近、中、远期工作。教导处侧重于民乐教育的管理。音乐教研组具体实施教学工作,创造艺术教育氛围,组织全校性音乐教学活动和艺术特色活动。各部门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工作卓有成效。

(二)校本培训系统。

学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确定了民乐教育的工作目标,把以“二胡、古筝为龙头的民族器乐”教学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摆上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由学校第一把手领衔,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全面负责,指定专业老师执教,建立“三性统一”的音乐教育体系。

“三性”是普通性、示范性、严肃性。

(1)普通性。开足开齐课程,规范实施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有其自身的规范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一是保证普通班的普通性,全员参与,二年级以上学生都要学习一种乐器——竖笛或口琴;

(2)示范性。民乐队成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自身条件,以学生自愿报名,学校择优录取为原则,乐队成员的演奏技能对普通学员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3)严肃性。乐队训练做到“四落实”,即教育落实、时间落实、学生落实、任务落实,保证民乐教学课程的严肃性。教师写好计划,备好每一节课,年终写好工作总结,抓基础,培养尖子;满足学生兴趣,培养个性;参加校园性、社会性活动,创造艺术美的课程格局。

(三)条件保障系统。

(1)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办好民乐特色教育,学校长期聘请了***市、***区内知名的器乐演奏专家担任指导老师,挑选校内懂乐器,有进取心,勤学、肯钻研的专职老师任教,并重点培养。学校也先后派民乐队的指导老师到杭州等地参加培训学习,演出观摩,大大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

(2)艺术教育设备。学校每年都有特色专项经费,保证艺术项目经费足额投入,设备满足需要。一是学校自筹一部分,二是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拨一部分,三是学生家长自购乐器。20xx年学校一次投入资金86300元,购买了古筝、扬琴、中阮、琵琶、二胡等乐器。20xx年学校又投入了3000元补充乐器。以后每年都有相应的资金投入,以跟进乐队演奏水平的发展和乐队规模的扩大。20xx年因为乐队的良好社会声誉,赢得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很多家长都为孩子自购了高品质的乐器,使乐队的装备有了质的飞越。近两年学校投入近6万余元,用于购买定音鼓、电钢琴、电子琴等乐器,更新民乐排练室、音乐室的琴凳,定做两套演出服装,录像、录音的场租费、制作费、特邀专家的指导费,演出、彩排的车辆包租费等等。这学期又新辟了一个音乐专用教室,能较好地满足学校特色项目的深入开展。

(3)社会的支持。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艺术教育活动需要社会、家长的配合。为使民族器乐特色教育有一定的辐射面,起始阶段特色教育组成员经常家访,以座谈会、告家长书和家长问卷方式,做好特色教育活动宣传工作。加强沟通,宣讲学校特色教育的重要性、广泛性,争取家长的理解以及在物力、人力、财力方面对自己孩子参与的活动给以支持。经常性地与家长联系沟通,把家庭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场地。为宣传学校特色办学的成绩,也为孩子寻找各种各样的登台演出的机会,民乐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性的演出活动。在民乐队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以后,学校结合“学校社区共建工程”、“亲子共成长工程”, 家校联手,形成了校内外指导合力,确保了活动实效。

二、策略优化,民乐特色教育持续发展。

以民乐作为特色建设的学校很多,但能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专业水准的学生民乐团却很少见。我校在借鉴其他学校做法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艺术教育的新路。

1、重视梯队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早在民乐队成立之初,学校就已考虑建立民乐教育的长效机制。我校在每年九月组织一次民乐队的招生工作,请低年级学生家长到学校来,了解学校开展民乐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观看民乐队学员的表演,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指导老师根据实际条件录用。大面积地铺开海选使民乐教育的正常开展有了优质生源的保证,形成了民乐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梯队。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初级学员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分散到各个指导老师那儿,进行基本演奏训练,一般每周上课一到两节,三五个同水平的伙伴一起学习;对于达到业余六级演奏水平的学员,学校分批吸收他们到学校民乐队,在学员校外分散上课分散练习的基础上,按计划进行校园社团活动,或分部练习或合奏训练。有演出或比赛任务时,每天保证半天的集体训练时间上合奏课。

所有参加民乐学习的学生都纳入民乐教育的日常管理,做到五落实:指导教师落实、训练计划落实、学习内容落实、练习时间落实、练习场地落实。

每年暑假,学校按照不同演奏水平,鼓励他们参加不同等级的等级考试。通过考级,让学生学有目标,体验成功。

2、多元化操作,构建教育网络。

在特色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光靠学校的力量,特色教育很难向纵深发展,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艺术之花才能更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定期召开家长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树立成功典型等,与家长互相沟通,提高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提升家长的音乐素养,以便在家有效指导孩子练习乐器。我们还经常利用家长会、邀请家长参加乐队的各项演出活动等方式,让家长们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可喜的进步,不仅民乐学得越来越好,功课不受影响,而且学习自觉性,意志力都有所提高,这也更坚定了家长的信心。有家长说:“自从孩子练琴开始,我也快成半个老师了。”

要确保特色质量,关键还在于师资。学校在艺术教育管理中,加强了“名人—专家—教师”的分层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外聘教师与学校艺术教师相互补充的指导模式。关键的技术指导由专家负责,平日的强化巩固训练由艺术教师完成。学校还建立了“校长—班主任—民乐教师”的分工协作管理体制。学校制定对艺术团教师的活动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对艺术团教师的活动考核、评价;各班级艺术活动开展情况和演出获奖情况“捆绑式”纳入对班主任的评估。以奖惩制度促发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以组建乐队为阵地,培育团结协作的精神。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体。“人心齐,泰山移”,团结是一种品德、一种精神,一种智慧,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力量。乐队以其群体式、合作式的学习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及高水平的演奏要求,要求队员不仅奏好自己的声部,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声部的配合。在民族音乐的传播过程中,我们重视民乐队的组建,重视乐队成员团队精神的培养。我们让学生自主制定乐队各种制度:如乐器、乐谱管理制度;训练与演出制度,在这些集体的创建磨合过程中,学生感悟到了“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只有一滴滴水凝聚在一起,大海才会浩瀚。”的真谛,感悟只有大家相互协调合作,共同奋斗才能使团队成为一个响铛铛的团队。

艺术需要氛围,艺术需要激情。学校利用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营造出那浓浓的催人向上的环境,向大家展示民族艺术的成果教育。每年的艺术节,我们不仅有大型的器乐合奏,还有小合奏,独奏比赛,并组织民乐知识讲座,民乐知识竞赛,民族音乐家故事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尽情在这种环境中感受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美、精神美。

三、辛勤耕耘,民乐特色教育硕果累累。

通过辅导老师的精心教学和队员的刻苦学习,我校的民乐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特色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全体家长的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小学民乐特色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批学生通过刻苦学习,他们参加一系列的比赛,先后获得市区文艺汇演各类奖项。更重要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器乐合奏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了自己的艺术潜力,展示了自我,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及乐器演奏带来的乐趣,学生艺术素养得到真正提高,人人拥有一技之长。20xx年、20xx年、20xx年,我校民乐队的表演三次蝉联***区小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20xx年小乐手们表演的《瑶族舞曲》获***市中小学器乐演奏一等奖、浙江省中小学器乐演奏二等奖。

(二)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支持,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自民乐特色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对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1000余份。统计分析表明,90%的学生和98%的家长充分肯定了学校的这一做法。在全体家长的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特色教育越办越兴旺,路越走越宽。从创办初期的每年十几人参与二胡、古筝等民乐的学习,到现在每学期几十人参与学习,由单一学民乐到现在学习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洋乐器,家庭在学生艺术素质培养上投资总计从起初的一百多元到现在的一万多元,就可看出家长对孩子学习乐器的重视程度。社会各届对特色教育的态度也由开始学校上门宣传、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求学生学习,发展到现在学生家长主动来校联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校民乐队多次参与公益文艺活动,钟公庙街道、***街道的每一届文化艺术节都有我们乐队的演出,社区活动中乐队成员更是大显身手。 “月圆赏明月,琴声荡秋水”***市中秋晚会上,月湖的月园前留下了小乐手们可爱的身影。***区电视台与老干部们举行“老少同乐”庆祝活动中,我校民乐队的演出为晚会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区首届少儿艺术节开幕式,我校乐队的精彩演出拉开了艺术节的帷幕。中央电视台动画城栏目来甬,我校乐队代表***区参加演出,20xx年***区庆祝第二十五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乐队的演出受到了与会区领导的一致好评。可以说,十年来小乐手的足迹遍布社区、街道、***的各大影剧院、音乐厅,部分孩子还把中国的民族音乐带到了大洋彼岸。在社会大舞台中,乐手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6.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篇六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民健身条例》,不断完善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打造学校品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几年来,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质量促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宗旨和“教师孜孜不倦培育新人,学生好好学习提高素质,师生教学相长”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确保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办学品位。现将我校在创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宽广、美丽的校园是学校的骄傲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亩,主教学楼4500平方米,运动场地27790平方米,绿地面积18570平方米。学校现有300米环形塑胶跑道、2个塑胶篮球场、2个塑胶排球场、2个塑胶羽毛场,还有双杠、单杠等室外体育器械,各项体育设施齐全。

二、阳关体育运动是学校的一面旗帜

几年来,学校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督导制度、学生健康监测制度和体育评价制度,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建立起全方位、动态的评价体系,将体育锻炼与健康状况作为学生成长记录的重要内容。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每学期的家校座谈

会上,体育教研组还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子观、成才观、健康观,使更多的父母都能和孩子们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如今学校已经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学校现配有6名专职体育老师,为学校真正落实省颁教学计划,真正做到开足开齐开好每一节体育课,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且,学校每个体育老师都能按照“课标”要求编写好教学计划和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学校体育教研组能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锻炼与测验,在课堂上认真使用各种测试器材,并做好登记、报表,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7.8%。学校定期开展“两操一活动”比赛,并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2004年11月、2008年12月学校成功举办了两届学校田径运动会)。2008年5月,学校参加2008年漳州市“激情迎奥运 我与福娃奔北京”爱贝通《阳光少年》集体体育竞赛,荣获漳州赛区第一名,福建省赛区第三名。

三、经费保障是落实体育特色的坚强后盾。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由吴进寿校长任组长,吴惠琴副校长任副组长并直接分管。下设办公室,由保卫科科长王志鹏任办公室主任,6名体育老师任办公室成员。学校有一间体育器材室,有足够的体育器材,完全能够满足平时的教育教学和训练使用。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体育舞蹈队等,分别由吴红丽老师、王志鹏老师、何燕惠老师、黄海桂老师、吴雪锦老师担任教练,每一次训练,学校都能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学生训练,特别是每天下午 的训练,学校还抽取一部分资金购买矿泉水、点心等,及时补充教练和运动员的体力。

四、课余训练是运动员获奖的摇篮

近年来,学校体育组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建立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体育舞蹈队等,每个运动队都有专职教练,每个教练员都能制定好周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运动员花名册,并充分利用运动员花名册,每次训练都能做好运动员的成绩登记。学校是县少体校的田径队训练基地,县少体校经常到我们学校招生,对于那些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县少体校统一伙食,统一住宿,进行集中训练。2010年8月,学校篮球运动员参加“利南杯”小学生篮球比赛荣获县第二名。2010年10月,学校12名运动员参加南靖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小学男子组、女子组总分第一名。其中,陈淑珍,陈文丹双双打破县三级跳远纪录,钟佳妮、杨庚凯、王小丹等七名同学获得十四个比赛项目的冠军。2008年12月,黄小燕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女子组200米荣获第一名。2010年12月,王美春、杨庚凯、王小丹等同学参加2010年漳州市“正兴杯”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荣获小学女子组80米栏、400米第三名、60米第四名,其中杨庚凯、韩荔蓉同学还荣获运动员个人体育道德风尚奖。不仅如此,学校还为省、市、县少体校输送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苗子,如:省体工队队员黄麒荣(曾获省运会两枚金牌),省少体校运动员黄小燕、黄雅丽、韩 坤等。其中黄雅丽同学在集美训练完以后,还被保送到集美大学学习。2008年5月,学校体育教师王志鹏、吴红丽参加县举行的体育全能

以及课堂教学比赛,荣获县第一、二名,王志鹏老师还代表县参加市体育全能以及课堂教学比赛又获得一等奖,代表漳州市参加省体育全能以及课堂教学比赛获福建省三等奖。吴红丽老师参加漳州市比赛获市二等奖。2009年5月,体育教师何燕惠参加县体育学科说课比赛荣获县一等奖。

“培养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的青少年一代,实践“健康幸福一辈子”是学校的体育健康理念,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正确的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要求,锐意进取、奋勇拼搏,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

7.创建“花样跳绳”特色学校攻略 篇七

一、开发跳绳课程, 实现特色发展

学校通过调查问卷, 吸收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学校跳绳课程的决策, 开发了在内容、形式和理念上有新的突破与发展的跳绳学校课程, 充分挖掘我校跳绳运动的特色资源, 探索与研究着适合小学不同水平段学生学练水平和学生学习需求的跳绳学校课程。 每周安排跳绳课时, 合理安排跳绳教学内容, 如一年级:单人速跳;二年级:花式小跳绳;正反、绕花、带人;三年级:双人小绳 (同向、反向、换手) , 大绳套小绳等。 四年级:上层基础上, 增“8”字绳等、双摇小绳、车轮跳初步。 五年级:上层基础上, 车轮跳、反车轮跳、车轮跳换位、车轮跳转身、“风火轮”、大绳组合花式初步。 六年级:“彩虹绳”、交互绳套小绳、十字交叉绳套小绳、大绳套小绳 (小绳交叉花样) 、大绳套小绳 (小绳同学换手变换花样) 双波跳大绳、绳网等。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跳绳技术, 促使学生热爱跳绳运动, 感受跳绳带来的快乐。

二、开展跳绳大课间, 展现跳绳特色

当同学们对花样跳绳已经有所掌握之后, 学校决定把这一特色融入大课间活动中, 这样既可以丰富大课间活动, 又可以让学生的花样跳绳这一技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井然有序地展示, 学校的这一特色也得以长期巩固和延续。 大课间活动分五大部分, 分别是眼保健操、自主活动—欢乐的海洋、绳彩飞扬—花样跳绳、国版操—《七彩阳光》、队列队形。 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班级特色、体育特色的校本化大课间课程, 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校文化的建设。 如每当大课间时分, 伴随活泼动感的音乐, 孩子们舞动着彩绳, 欢快地跳跃, 有单人跳、集体跳, 有平摇、双摇、交叉跳、自由跳……花样繁多, 叫人眼花缭乱, 成为我校大课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并在学校体育课、运动会、体育节中增设跳绳比赛项目, 专门成立跳绳活动兴趣小组, 大力普及花样跳绳项目,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发展学生花样跳绳技能, 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展跳绳运动月, 丰富跳绳特色

学校每学期一次的“运动月”以跳绳为主题, 以小型竞赛为契机, 开展跳绳比赛。 如30秒单摇跳、30秒间隔交叉单摇跳、30 秒间隔交叉后单摇跳、1 分钟单摇跳、1 分钟间隔交叉单摇跳、1分钟间隔交叉后单摇跳、4×45秒交互绳单摇跳接力、2分钟单摇跳、30秒双摇直花跳。 各班参赛选手们个个精神抖擞, 斗志昂扬, 像一个个飞舞的小精灵。 场边的学生都为自己的班级呐喊助威, 加油声此起彼伏, 场面非常激动人心。 同时, 学校大队部不定期开展以跳绳为主题的班队会, 通过玩跳绳、讲跳绳、赛跳绳等多种形式宣传跳绳知识, 普及跳绳活动, 营造出学校跳绳运动的良好氛围。

四、开展课题研究, 推动跳绳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的跳绳特色活动, 学校申请了省级课题《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市级“十二五”个人立项课题 《小学高年段体育教学花样跳绳项目的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后, 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学校创建活动目标, 认真落实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坚持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设计规划活动推进思路, 举办学校跳绳文化节活动, 等等, 及时研究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有效推进花样跳绳特色实践活动的开展。

五、提炼跳绳精神, 传扬跳绳文化

学校在跳绳课程开发的研究中, 把跳绳精神概括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不怕失败、不断创新、拼搏进取”, 并将跳绳精神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学校以跳绳精神凝心聚力, 以绳健体、以绳益智、以绳育德、以绳娱乐、以绳怡心。 通过凝练跳绳文化, 弘扬跳绳精神, 增强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从而实现特色引领、品牌发展的目标。

六、跳绳观摩比赛, 提升学校声誉

多年来,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学生的跳绳技术水平得到快速发展, 多次到校外交流或表演, 受到各方的好评。2011年4月我校花样跳绳队首次在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展示;2011年9月我校花样跳绳队在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第二十四届“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开幕式上表演展示;2011年10月份我校的花样跳绳参加兰州 “两基”成果文艺展演。 以花样跳绳为主的大课间活动同样为学校赢得了很多好评和荣誉。 在交流评价中, 很多与会老师用“震撼”一次夸赞我校大课间活动开展得好。

七、形成跳绳文化, 提高办学质量

8.特色学校创建的多维路径 篇八

一、理念引领特色

理念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观念体系。它经过人们长期的理性思考与实践而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特点。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办学理念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

首先,创建特色学校需要哲学理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需要哲学统摄,需要从人生哲学和文化哲学的高度来把握。哲学思维统领学校实践的方方面面,舍此就无法真正寻觅和体会教育的义谛。“哲学的知识和哲学的思考,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又指导着他的理智。教师追溯各种教育问题的哲学根源,从而以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哲理的思考,致力于系统地解决人们已经认识清楚并提炼出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那些不能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其次,创建特色学校需要过硬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对教育活动的指导比之哲学更直接。教育理念是一个庞大的观念体系,包括教育观、教学观、德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发展观等。掌握教育理念,不仅包括领会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理论,还要了解当今世界教育思潮的发展动向,如终身教育思潮、被压迫者教育学思潮、教育个性化思潮、全民教育思潮以及教育的民主化思潮等。要认识不同教育思潮背后的不同哲学派别,以及不同教育思潮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论。掌握教育理论能增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能引导和推动特色学校的构建。

再次,创建特色学校需要理性认识特色。特色的本意是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色彩和风格。特色学校是基于学校应具有的一般共性之上,以其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区别于其他同类并为社会所认可的学校。它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为自己的品牌。真正的特色学校既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又不断创新和改革;既尊重学校发展史,又不断创造新业绩。这种已形成的特色又往往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能日益成熟和发展为学校光荣的历史传统,不会因某位校长的升降变迁而中止或改弦易辙。有人误解“特色”,把创办特色当作目的和“作秀”,既违背教育方针,也扭曲特色的本真。

二、管理营造特色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领导作风和治校方略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长要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着对国家、社会、师生以及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要树立危机意识、问题意识和品牌意识,要能够深刻剖析学校的历史传统、周边环境、社会条件、办学资源,准确定位,明确目标。如北京市海淀区的万泉小学,依学校所处的内外部条件,制定了“三高”的办学标准,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培养高、精、尖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管理专家的基地和高水平教育科研的基地”。

校长以什么样的管理思想造就学校的办学特色呢?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物本管理”,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基于“社会人”假设的“人本管理”,重视人的第一资源的作用,尊重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基于“能力人”假设的“能本管理”,重视人的潜力的开发,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管理思想。学校管理者应建立“培能”、“用能”和“激能”机制,让能者光荣、能者有为、能者有位、能者多酬,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样,以学校全体成员都认同的管理思想来造就学校的管理特色,提升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这是人本管理的升华。为此在管理上必须做到两个过渡:一是由刚性管理向文化管理、柔性管理过渡;二是由经验治校向理论治校、依法治校和理念治校过渡。那种信奉“不学管理照样管理”、“管理三年,自会管理”的经验主义,与创建特色学校南辕北辙、格格不入。

三、教师践行特色

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是由学校教师的群体特长塑造的,是全体教师教育经验的累积和升华,这是创办特色学校的真正财富。开发学校第一人力资源教师的潜力,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是创建特色学校的重中之重。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对于教育,兴之抑或亡之,在于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特色,关涉教师的学习、备课、上课和科研的方方面面,尤其要凸显“人人向学”的学校特色。终身学习要求“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机,事事是学习内容”。为此,教师必须首先是爱学之人。严谨治学是特色学校的教学特色,教师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知以为知,主观臆断、道听途说、囫囵吞枣、装腔作势。认真严谨的教风往往能影响学生形成求真务实的学风,这种好的风气代代传习,支撑学校的办学特色。科研尤其是校本研究是创建特色学校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围绕教学实际状况和特色创建中存在的真问题搞研究,既能突出特色,又能促进教学。

四、学生彰显特色

学校是育人的基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学校是否有特色,不是口头上标榜的,也不是形式上宣传的,而是在过程中做出来的,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学生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是片面发展还是全面发展?是幸福地发展还是留下“后遗症”地发展?是终身向学还是再也不学?这是创建特色学校的试金石。乐学应是学生的重要特色。夸美纽斯致力“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主动、积极、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是特色学校的共同追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构建特色学校必须以学生的幸福快乐、全面发展为旨归,必须真正实现“转轨”,真正转向素质教育。既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发展特长,这是特色学校的题中应有之义。

五、改革强化特色

国内外教育改革层出不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一浪高过一浪。在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普通高中八大领域的课程改革包括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以及必修与选修结合的课程体系全面展开。课程改革强调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总体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为目的,立足地方实际,以人为本,突出基础性、选择性、适用性和创新性,此乃当下一定时期中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精神依凭,也是以改革强化特色的重点研究项目。如,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及其评价研究,校长提高新课程执行力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各科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研究,基于新课改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的研究等。围绕本校已初步形成的特色或有意向要创建的特色选题是研究的风向标。在未来一定时段,中小学深化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加强校本研究和行动研究,重视课程体系的构建,重视德育的实体性和实效性研究,对创建特色学校具有强化作用。

总之,特色是学校的个性,特色学校各有特色。“可以是在教育(德育)工作上,也可以是在教学工作上;可以是在课外活动上,也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上;可以是在办学模式上,也可以是在教育方法上,教育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特色也应该是丰富多彩。”这些既可单独作为特色学校的一个元素,也可共同构成特色学校。但无论是何种特色学校的创建,都需要理念引领、管理营造、教师践行、学生彰显和改革强化。

9.2013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篇九

多年来,我们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为宗旨,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实施“学校特色发展战略”,不断培育学校的文化底蕴、持续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的办学模式,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校”、“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工程示范校”、“辽宁省农村示范校”、“鞍山市模范学校”、“鞍山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鞍山市校本教研工作先进学校”,鞍山市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坚定目标,强化管理,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充分利用本校的人才和智力资源,紧紧围绕“质量为核心,特色谋发展”的办学思路,扎扎实实走特色发展之路。

1.统一思想,坚定目标,确立特色办学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为打好特色牌,办好特色学校,我们从领 1

导到教师,从班主任到学生都高度重视。我们从学校实际、传统底蕴、周边资源等现实情况出发,确定了“质量为核心,特色谋发展”的办学思想,努力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办学理念,努力形成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办学模式。

2.制定规划,分步实施,坚持推进特色建设

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一所优秀的学校最关注的永远是课程建设,特色学校只有用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做支撑才具生命力。近年来,我们坚持制定特色学校发展规划,并且按照规划总体推进,分步实施,全面加强。一是制定了特色学校发展规划。确定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以及重点工作内容。二是制定了德育工作规划,对学校特色德育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和实施目标管理。形成了德育品牌,学生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三是以书法、绘画课为载体开办特色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有效扩大了普及面,增强了了吸引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3.加大投入,优化环境,全面强化硬件设施

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是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手段。针对特色学校建设的需要,校领导始终坚持做到,只要是特色学校发展急需的、学生反映最强烈的,我们都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尽快实施,尽快完成。近年来,共投入资金 20

余万元,更新了部分教学设备,购置了绘画升降桌椅60套,从新布置了楼墙文化。

二、特色主导,内涵发展,形成特色化办学体系

我们坚持内涵发展,培养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坚持“德育核心,科研引领,教学中心,学有特色”的办学策略,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形成了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两大特色”建设。

1.加大教育力,增强向心力,突出德育创建特色

一是抓核心。多方位、多渠道开展爱国主义系列教育,坚持将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我们以重大节日和事件为契机,以活动为载体,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在活动形式上注重特点,讲究实效,将爱国主义教育分解、细化。同时我们还开展法制教育、爱心教育,让进校法官为学生上法制课,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不违法,争做合格中学生。通过爱心教育,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借学校“爱心超市”这一平台,为特困生排忧解难,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别人,尊重别人,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体现健康心理和高尚人格。

二是重基础。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性教育,不断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我们采取各部门、各学科、班主任与学校政教、团委通力协作、共同实施的整体工程,做到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分工协作,齐抓共管,于宏观处把握,于细微处入手,将科学管理落实到实处。通过强化管理,全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举止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同时,学校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赵英利老师、张术娥老师就是在班主任队伍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师德高、师风正的模范教师。他们尊重学生,与学生、家长建立起来民主、和谐、朋友式的关系,他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位学生都得到老师的关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及家长对他充满尊敬、信任和爱戴,赵英利老师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张术娥老师被评为鞍山市师德标兵。

三是抓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推进校园文明建设活动。以读书活动、文体活动、诚信宣誓等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积极开展了推进警示教育活动。我们还把诵读经典与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让学生背诵《弟子规》的同时,教育学生用《弟子规》规范自己的言行,从点滴做起,做一个行为文明,知书达理的好学生。开展诚信校园创建活动。开展了指学生及家长诚信治教、教师诚信立教,学生诚信做人等承诺活动。同时,还开展了“读一部历史书、唱一首爱国歌、看一部党建影视片、听一个革命传统故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等“五个一”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了教室及走廊的文化设计。在教室及走廊张贴激励性标语、名人名言、优秀美术作品,定期更换教室黑板报,提高了板报质量。规划了操场、活动区的环境。对教学楼两旁教师车辆摆放进行了设计,对教学楼前的花园进行了修整,对校门前公示板做了重新设计和布置。处处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班级布置各显特色,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舒适、清新、明亮、优雅的学习环境,展示的师生的书画作品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利用校园小广播课间、午休定期播放,播放的内容以爱国主义歌曲、校园歌曲、名曲及新闻、校内好人好事为主,以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给人以美的享受。办好《清流》杂志,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搭建了平台。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个性化。重视班级制度建设,出操、值日、作业、课外活动、干部职责等等,有明令规定,有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学校活动作为班级工作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四是抓整合,构建德育工作新格局。首先,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全体教师牢固树立“德育工作人人有责”的观念,把德育工作作为教师的第一项工作,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和教材内在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同时,聘请“校外辅导员”定期进校开展德育工作。充分利用清明节、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纪念日集中开展德育活动,其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积极倡导“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学生在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中陶冶情操,深入开展家庭体验教育活动。

2.激发潜力,增强动力,突出艺术教育特色

一是加强艺术教育管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完善组织管理网络。在每学期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时,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内容、有要求、有措施、有目标。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制定了实施方案。以办特色学校、开展特色活动,培养特长学生为目标,成立了艺术教育活动组织,下设美术、音乐、计算机、手工制作、英语口语、体育等活动小组。

二是着力开发学生潜能。拓宽活动领域,促进小组活动,打造活动精品,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和教师,保证学生自主性,提高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努力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三是发挥师生特长,立足普及提高。为实现有特色的品牌学校,我校以艺促美,以艺促智,打造品牌,创建学校艺术教学特色。学校在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都开展音乐、美术、体育等兴趣活动小组,其中美术兴趣小组又分为书法和绘画小组,音乐小组分为舞蹈、健美操等小组,体育组又分田径和球类组。课外艺体活动还做到了“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地点、定活动内容、定活动器材、定指导教师”。

四是成效显著,活动多姿多彩。我校每年向上级学校输送特长生30名。我校在全县庆祝建国61周年开展的书法、美术、摄影、合唱大赛大赛中,书法、绘画均获一等奖,两名教师获书法二等奖,两人获美术二等奖,一人获摄影二等奖。合唱获优秀组织奖。我校积极为学生创造表演和展示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艺术才能,由于制度完善、计划周详,我校的艺术教育活动开展得扎实到位,给学生提供个性展示的舞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10.创建德育特色学校总结材料 篇十

保河堤镇中心小学

学校是教育孩子做人道理的重要阵地。为进一步优化学校环境,净化学生心灵,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良好行为习惯,营造和谐校园。学校在大踏步发展的历程中,始终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将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巩固德育基础的同时,坚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加强团队一体化建设,建设立体互动的德育网络,打造适应学生实际的德育模式。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明礼仪、讲诚实、守信用、爱老幼、懂孝义”的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使教育活动真正贴近学生实际,富有实效。

一、创设育人环境 ——学校简介

保河堤镇中心小学小学现有12个教学班,536位学生,教职工 28名。近年来,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办学条件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不断努力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走内涵发展道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声誉日益提升。2010下学期被湖南省评为合格学校。从醒目的校风、校训中都能体现学校德育的氛围。“三让一树”(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树文明新风)的大型永久性宣传窗口,体现了我校的办校理念。由于我校地处安、津、常德的交汇处,是湘北重镇。同时又有部分学生是外来人员,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思想素养都存在一定不足。而学校正是帮学生养成习惯,教孩子做人道理的重要阵地。“明礼仪、讲诚实、守信用、爱老幼、懂孝义”则正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因此,我校将以“诚信明礼”“尊老爱幼”为核心,开展系统有效的德育工作,努力将其发展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形成德育体系—— 德育基础 1.充实基础,拓宽德育渠道

学校在环境上拓宽德育工作渠道,在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完善。校园红领巾广播、少先队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和家长学校等德育阵地完备且充分利用,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中南村敬老院)为依托,充分调动学校的教育资源逐渐形成了德育网络,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践行德育工作,实现德育目标。在硬件上有效地拓宽了德育工作的渠道。

2.加强领导,完善德育网络

学校成立以余仁辉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王文标副校长具体分管学校德育工作,少先大队辅导员雷仕英,各年级班主任等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德育工作队伍。德育工作由学校德育处牵头,统一部署,具体协调,各班通力配合,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并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少先大队带领各班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注重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延伸。3.明确目标,健全德育制度

每学期初具体制订德育工作计划,期末认真总结。为了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制订了一整套体现校情实际的德育制度:《学校德育常规》、《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制度》、《三好学生评选制度》、《优秀班主任的评选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每月召开德育工作专题会,分析和研究学校的德育情况。做好每周的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社会实践、理论总结等工作,确保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4.全员参与,营造德育氛围

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达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共识,落实每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学校德育立足课堂,依靠各学科教材,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资源、采取融合、引申、扩展的方法,寓德育内容于学科教学之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学校实行行政值日制,行政领导和值日老师共同负责管理好学生的在校一日常规。行政值日制的实行,既加强了对学校值日工作的领导,又通过全员值日,提高了全体教师参与学生行为管理的责任感。

5.家校互动,形成德育合力

加强家校联系,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创意、有反馈、有实效。每学期,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年级部召开家长会议,进行家长学校活动。每学期开展面向全体家长的观摩活动,既向家长反馈学生课堂情况,也虚心接受家长们的管理建议。定期邀请有关教育专家来校,为家长们系统讲授教育科学知识、家庭教育的正确原则和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老师们经常采用家访、电话、书信、短信等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努力,共同营造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氛围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

6.业务培训,提高德育水平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全校德育工作的成效,我校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专业化水平,构建班主任队伍科学管理的机制,不定期召开班主任会,及时交流班级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寻找对策,并且通过相互间切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机制激励,塑成德育艺术

为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塑成德育管理的艺术,学校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每年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相互交流班级管理的经验与方法。同时,要求班主任老师认真撰写自我反思,不断总结提高。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推行班级常规管理考核制度,制定了考核细则,通过教职工民意测评,校长室考核,评选出优秀班主任。通过评先选优,进一步激发了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使德育工作逐渐艺术化。

三、开展德育活动—— 德育特色

以教育科学发展观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精神指导,以内涵发展为目标,以品牌创建为载体,以“建有特色的学校,育诚信明礼的学生”为出发点,凝聚教师力量,整合教育资源,开展以诚信明礼教育为核心的学校德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传承诚实守信的民族优良传统、具有孝义之心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我校以德育教育基地(中南村敬老院)为依托,充分调动学校的教育资源,根据低、中、高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调动学校、家庭与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依靠健全的保障机制,使我校的学生从小受诚信明礼教育的熏陶,明礼仪、讲诚实、守信用、懂孝义,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敬老爱幼。

(一)、具体活动内容及目标

明礼诚信、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各国共同推崇的高尚道德品质。在明礼诚信教育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按照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开展以“诚”、“信”、“爱”“孝”为内容的教育。不同年段的目标有:

1、诚实做人教育。(1)低年级

诚实做人是最基本的道德,如实反映事实真相、不夸大、不缩小、不掩盖、不说谎,说谎害己又害人,拾物交公,拾金不昧,爱护花草。(2)中年级

真诚待人,不说谎话,在对不起别人时主动道歉,别人有错误缺点时不偏袒,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知错就主动承担。(3)高年级

实事求是,不懂不装懂,不投机取巧,在自觉控制自己的基础上,对别人的虚假行为提出善意批评和劝告,树立正确的公平竞争观念。

2、讲究信用教育。(1)低年级

说得到,做得到;答应别人的事尽量做到。(2)中年级

承诺是严肃的,要分析可能产生的后果,再做出承诺。(3)高年级

不随便给予承诺,在情况有变时要及时说明,以求得谅解。在坏人面前能随机应变,勇敢应付。

3、孝敬长辈教育(1)低年级

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听父母说说他们的工作,体会父母的辛苦;用餐时,先请长辈入座。(2)中年级

了解孝的含义,熟读二十四孝故事;关心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父母负担。

(3)高年级

能料理个人生活;懂得感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恩;牢记传统,坚持参加缅怀先贤的活动;学会分享,对人和自然有爱心。

(二)、实施活动方法与步骤

1、学科教学的有机渗透

努力挖掘各门学科的诚信明礼内涵,尤其是语文、品德与社会以及每周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在诚信明礼教育中的作用。

2、主题活动的有序开展

开展诚信主题教育以及父亲节、母亲节、清明节、重阳节等节日的专项诚信明礼教育,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氛围,帮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明礼、知诚、守信、懂孝。

3、校园环境的积极熏陶

①、做好校园及教室的环境布置,黑板报刊出诚信标语及孝义小故事。

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宣传窗等阵地,做好宣传工作

4、多种教育方法的有机统合

合理的方法能使教育的效果显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将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榜样示范法、研究性学习法、生活体验法、反思行为法等多种教育方法有机融合,使诚信明礼教育落到实处。

5、专项评价的反馈总结

按年级段制订学生诚信明礼记录评估表,记录学生诚信孝义事件,通过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在一个学期中的发展情况进行小结,并予以及时的反馈,巩固教育成果。

11.17年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篇十一

何建忠:连江文笔中学创办于2009年9月。在连江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指导和旅加华侨陈兆在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办校之初,学校就确立了“高标准?摇严要求?摇办特色?摇创品牌”的办学宗旨,提出了“办强初中?摇壮大高中”的办学思路,确定了“三年中考成绩全县前茅,六年办学质量三级达标”的初期办学目标。通过努力,我校已于2012年实现了“三年中考成绩全县前茅”的目标,并于今年4月高分通过“省三级达标校”市级初检,将于10月迎接省级复检。在此基础上,我校又确定了“2016年打造市级文明校,2019年争创二级达标校”的中期办学目标。为实现办学目标,我校通过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打造优质教育质量,以强劲办学竞争力,努力建设县级品牌特色学校。

办学6年来,学校励精图治,办学效益显著。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课题‘基础教育高效教学行为研究’实验学校”“省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市足球特色学校”“县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我校办学6年,历经四届中考,均取得优异成绩,考生上线连江一中等省重点中学人数均名列全县前茅,其中2012年、2015年两届中考,杨先航、林隆中同学分别荣获连江县中考第一名;2015年我校首次参加高考,共有48位同学上线本一,本科上线率88?郾5%,翁碧聪同学以604分考取我校理科最高分,黄焕栋等两位同学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

记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您校是如何创新德育工作模式的。

何建忠:办校伊始,我校树立了“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育人观,在办学理念中突显“人文关怀”“厚德”,倡导仁爱和道德修养,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精神,把“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摆在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1. 挖掘德育优势内涵。我校初中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其余来自城区的大多为独生之女。根据生源情况,我校积极挖掘不同地域学生身上的德育优势内涵,成立校本课题“文笔中学初中部城乡学生习惯养成等德育优势互补的尝试”。几年来,我校在德育工作中一直强调因势利导,优势互补,并不断深化班级管理,目前已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

2. 践行“三进”德育工作。以“走进家庭、走进内心、走进班级”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学校密切联系家庭和社会,扎实推进家访工作,取得社会、家庭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德育氛围,在家校间架起感情的桥梁。

3. 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我校在每个班级门口由师生共同精心制作一张班级名片,风格各异,不仅汇集了师生的智慧才华,更浓缩了真善美的德育内涵;针对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早恋、考试作弊等普遍存在的焦点难点问题,几年来,学校通过师生互动的主题班会公开课和在每年学校文化节上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德育小品,以真实典型事例,引发师生共鸣,德育效果显著;学校尝试开辟的主题班会公开课在市级公开课中,得到专家及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县推广。这些由被动他育走向主动自育的德育工作新模式,有力助推了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到新的层次。

记者:贵校创办6年,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贵校在教学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经验。

何建忠: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工夫。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在强化教学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同课异构公开课模式。我校十分重视对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及批改等情况的教学常规管理。为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更新教学理念与方式,统化了教师课堂教学管理。6年来,我校大力开展“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的“高效课堂”教改活动,实行同课异构公开课模式。这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校本教研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思维、理念及教学风格的转型,营造了良好的学科集备氛围,极大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武,林良捷等40多位教师获全国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一等奖;多次成功承办了市、县两级教学公开周活动。

2. 业绩评估促教学团队建设。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初中生源质量不太理想,为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淡化教师个人业绩竞争,激发学科团队意识,学校建立了一套切合实际的业绩考评方案。几年来,这套以校际竞争激励团队合作的业绩评估方案,大大激发了我校教师集备教研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团队风格,为教师职称评聘等工作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培优辅差因材施教。我校还建立了一套质量监控制度,实时对教学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对毕业班学生依据学业程度不同,采取分类分层次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专人培优辅差教学强化。实践证明,这套扎实有效的培优辅差质量管控制度,无论在优等生培养还是后进生辅导方面,成效都十分明显。

4. 培养兴趣特长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坚持“面向全体?摇全面发展?摇尊重个性”的育人理念,积极挖掘、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成立了合唱、书法、摄影、足球等学生社团,创办了《文笔山》校刊和《春池》文社,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2012年,我校学生足球队首次代表连江县参加福州市运动会,取得第四名的佳绩,2015年获评“市足球特色学校”;6年来共有100多名学生荣获省市县乃至国家级各种艺体类和学科比赛优胜奖。培养艺体特长生是创办品牌特色学校的思路与方向,也是我校根据校情生情大胆尝试艺体类高考的主要途径。

记者:一所学校的发展始终是文化的发展。在创建校园文化方面,只有强调团队的凝聚力,才能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请您谈谈贵校在创建校园文化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何建忠:办校之初,学校就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立志要办成一所让师生具有幸福归宿感的学校,对师生的关怀更多地从精神层面出发。我校以“人文关怀文化立校质量第一”为办学理念,确立“厚德?摇博学?摇宽和?摇致远”的校训,凝练“坚持梦想〓勇于挑战〓敢于超越”的学校精神,形成了以“文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旨在把学生培养成既德才兼备又勇于担当的“能文能武”的新时期全面型人才。

6年来,我校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倡导独具风格的团队文化,强调治学严谨,教法科学,以专业为导向进行团队文化建设,重视合作与竞争,正确引导,以求同存异为管理宗旨,丰富学校团队建设,并将其视为教师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标准,作为学校文化组成的关键部分不断进行优化与强化。从和谐的行政班子团队、融为一体的学科集备团队、班主任为龙头的班团队到班集体乃至保安团队,学校团队文化得到了充分展示。

在不断强化团队文化建设中,学校把实现教师个人价值的目标与学校管理的目标结合起来,让学校变成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可以说,几年学校取得了不错的办学成效,就是依靠这强劲的团队力量。

通过6年的努力,我校已经从制度、行为、环境等表层的文化建设向富有内涵的文化建设跨越,学校文化建设已初具雏形。

12.农村学校的规划与特色创建 篇十二

一、农村校长工作感触

我长期在基层农村学校任教, 仅任三个农村学校的校长就达13年之久, 所以我对农村教育教学、对农村学校校长工作深有感触。

1. 要有热爱这块“贫瘠的沃土”的职业操守。

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的本质要求。教育是一块热土, 既贫瘠又肥沃。“贫瘠”是因为教师收入低、工作艰苦、单调乏味、社会地位不高。“肥沃”是因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 自身也不断成长;教师的成长路上, 有淳朴天真孩子的陪伴, 有千万家长的关注, 有教育使命的神圣, 有不断学习的需要, 人生其实是无比丰富的。

2. 当校长要有好的心态。

教育是周期性很长的事业, 教育是艰苦的事业, 没有一蹴而就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海南, 属于教育欠发达省份, 当校长的, 特别是在海南当校长的, 很多时候, 真是“一把辛酸泪, 谁解其中味。”所以, 要想当好校长, 就要有能吃苦的决心和毅力。有了这样的心态, 就能把挫折和困难当成是对自己的磨砺。

3. 当校长要善于跟上级领导汇报、沟通, 争取支持。

领导很多时候也很忙, 也是“临时工”, 这就要抓住机会, 多摆事实, 多沟通, 在感情上取得领导的认同。同时, 自己也要细致谋划工作, 做好各项工作的准备, 让领导相信您的工作能力, 进而争取领导对工作的支持。

4.“雪球原来是可以越滚越大的”。

因钱少而深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愁眉不展时, 想想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两句话:一句是,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要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学校”;一句是, “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 非金钱所能买得来, 就不必靠金钱而后振作, 尤不可因钱少而推诿”。理解这两句话, 你就会豁然开朗。机会不是什么时候都在等着你, 而是你做好了准备, 机会来了, 你才能抓住。

二、农村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

1. 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总体规模超编现象严重, 但有些学科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二是教师队伍结构有待改善, 任课教师年龄相对老化, 教师学历水平不高, 全日制师范院校毕业教师数量少, 多为代课教师转正或民师转正。有的教师年事已高, 面对新课改对教师的高标准、严要求, 很多教师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能很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2. 学校生源情况。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品学兼优的学生大都从农村学校转学到城里读书去了, 因为一是县城学校教育资源优质, 特别是白沙思源实验学校的建成、农场学校并入地方管理等, 吸引了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把子女送到县城或就近的原农场学校就读;二是农村学校的整体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结构不合理, 规模小、管理不强。随着近两年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 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 一些生源也逐渐出现了回流趋势。

3. 农村教师待遇情况。2014年度海南省各市县在岗教职工平均工资收入: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白沙县教师的收入水平是全省最低的。一位老师在微信上感慨:“假如可以选择, 我一定不会选择在白沙当老师……”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地区做教育的艰辛与期盼。

三、农村学校的规划与特色创建的理念支撑

1. 贯彻新教育理念的需求。

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就是追求教育本质功能的回归, 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毫无疑问, 新教育呼唤新学校。那么, 什么又是新学校呢?新学校并不仅仅是新办的学校, 有着新的校舍和新的教学设备。新教育所呼唤的新学校, 就是有着“标准化、生态化、绿色化、人文化、个性化、校本化、生活化、效能化”等等现代因素的学校。简单一点说, 就是如何把握精髓、付诸行动, 建设一所适应本地区发展的、让父老乡亲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的学校。新学校要求我们必须规划、创建适应本地区教育发展的特色学校。

2. 学校文化底蕴的再认识。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 校园文化研究已经越来越为社会关注, 对校园文化的研究涵盖了校园文化的定义、校园文化的特点、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等方面。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 校园文化包括:第一, 校园文化包含校园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第二, 校园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和学校特色;第三, 校园文化对于学校发展可以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第四,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最初我们对学校文化的认识比较粗浅, 认为建设学校文化就是在学校营造一些文化的气息, 比如温馨的提示语、墙壁文化, 以此鼓励学生学习、提高文化修养。随着这几年办学实践的深入, 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 真正的学校文化绝不是外在的、可见的标语或口号, 而是人们自觉行为背后的观念与思想, 是一种内在的精神, 一种能够代表学校现状、影响学校未来的精神。

3.“与爱同行, 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推进。

学校文化首先是一种信念文化。也就是说, 文化首先体现于人的信念。当一些信念获得全员共识, 并具有指引全体员工自觉行动的力量时, 这些信念就转变成了“文化”, 成为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说, 学校办学理念应该是学校文化的“魂”, 是学校的精神所在, 而学校文化又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我们提出的办学理念是:与爱同行, 全面发展。一方面, “爱”是凝聚人心的伟大力量。我始终认为, 爱是教育的底色, 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以爱育爱, 让爱在师生中同行, 不仅是良好道德精神品质的重要表现, 更应该成为教育所谋求的核心价值取向, 成为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另一方面, 全面发展, 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追求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在新中国成立的六十多年里, “全面发展”一直写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上, 社会进步、人类文明, 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

四、农村学校的规划与特色创建课题的目标

1. 理论上, 探索以“与爱同行、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的适合我们学校实际的文化建设的特点、难点和方法, 探索发现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些规律, 为完善适合本地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体系做出贡献。同时, 结合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的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理论, 完整阐述我校“与爱同行、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并使之成为全校师生核心的价值取向。把研究并界定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和外延, 进一步明确围绕“与爱同行、全面发展”办学理念衍生出来的学校文化的意义:倡导“山清人静、书香致远”的学校精神, 明确学校发展的核心文化——“绿韵、关爱、和谐、美丽”;在不断继承和发展中, 完善诸如校训“幸福人生, 从良好行为养成开始”, 校风“文明、规范、感恩、乐学”, 师生成长愿景目标“用知识和智慧给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 学校建设愿景目标“让校园的每一个细节都发挥育人的效果, 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人文的芳香”。

2. 实践上, 通过课题研究的带动, 将“与爱同行、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落实到校训、校风和学校精神上来, 进而落实到学校制度建设、学生常规管理、教师管理、德育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后勤管理工作等学校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 并以此激发学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 提升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质量和对学校的满意度, 致力于构建以办学理念为价值取向的学校文化, 从而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注重实践方面的研究, 注重操作层面的总结, 是我们提出这个课题研究的重点。同时尊重老师, 焕发教师创造的热情;尊重自己, 激发教育中每一个人的最大潜能。让师生在“与爱同行”之下“全面发展”, 让教育的过程成为人与人在相互尊重中充分实现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过程, 追求一种让教师和学生都享受到教育过程中健康、快乐成长的理想境界。

五、农村学校的规划与特色创建的内涵与实施

1. 内涵研究。

(1) 学校文化本质的研究; (2) “与爱同行、全面发展”办学理念的解读; (3) 明确和理解“与爱同行、全面发展”办学理念衍生出来的校训“幸福人生、从良好行为养成开始”, 校风“文明、规范、感恩、乐学”, 学校精神“山清人静、书香致远”, 发展核心文化“绿韵、关爱、和谐、美丽”, 师生成长愿景目标“用知识和智慧给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 学校建设愿景目标“让校园的每一个细节都发挥育人的效果, 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人文的芳香”等学校文化“符号”的意义, 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各项具体建设阵地的实践研究。

2. 具体实施。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日益重视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 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当前我县提出“美丽学校”建设行动计划, 强调推进“美丽教师、美丽学生、美丽课堂”的特色建设, 同时提出以“与爱同行、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希望将此办学理念弥漫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并期待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研究来逐步解决学校管理问题。同时也积极进行了特色建设的初步探索, 开展了学校现状的调研, 针对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 深入开展走访、意见征求等, 真正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家长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如举办艺术周活动:“现场绘画”、“美术书法作品展”、“手工制作作品展”、《故事会》比赛、“校园小歌手”比赛、《手抄报》展, 等等, 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特色探索与办学质量相辅相成, 润物于无声之中。

13.17年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一、积极实施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项课程。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意见,我校积极按照要求克服种种困难,开足开齐了各项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二严格按照市教育局、教研室常规教学有关要求落实常规工作。根据市教研室相关文件要求,我校对常规教学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教案类

1、数量方面:

备课数量足够,且要提前备课2节。一二年级语文每周7节;三至六年级语文每周6节,数学每周备课4节。英语每个年级每周备课3节;体育一二年级每周共备课5节,三至六年级每周共备课2节;音乐每周备课低年级一节;美术一二年级每周备课两节,三至六年级每个年级每周备课一课时;科学每个年级每周备课两课时,省情、思品、劳动每个年级每周备课1课时。

2、质量方面:

(1)环节齐全(包括备课时间、课题、课型、目标、重难点、方法、过程、反思)

(2)教学过程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每设计一个教学环节要有预设学生会出现哪些想法,及教师针对学生的反应采取的教学措施。

(3)反思要有针对性,对下一步教学有指导的作用。

(4)各科教案要有综合实践活动,仿效张迎锋主任的科学课,每单元至少有一次综合实践作业,特别是科学、劳动,省情三科尤其要做好以上工作,课前要备好课,需要准备材料的要提前交代学生准备材料。其他各科要按要求做好与教材相关的综合实践作业。全体教师要及时留存学生综合实践性作业。

3、课型方面每单元的教案要分为单元备课、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五个方面。其中新授课与练习课比例要达到3:2,复习课、讲评课每单元至少有一节。单元备课要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上下载教师教学用书的电子课本的全部内容(除教学设计外),下载之后要详加阅读,并做好批注、增删、修改等工作,以体现二次备课(包括所有学科)。

(二)作业类

1、各科正规书面作业,教师必须做到有布置必收,有收必改(全批全改),有改必评。

2、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要标明日期,要求学生的书写做到端正、干净、整齐、规范(要求凡出现错误或有涂抹现象的必须重写,逐步树立学生良好的思维、书写习惯。)

3、教师下水作业:

(1)语文方面包括课后题、同步练习、下水作文;

(2)数学方面包括教材上的习题、同步练习

(3)英语方面凡是学生写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写,以把握难度和写作业所用时间。

(4)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教师凡是给学生布置的,必须自己先做。

(5)作业批改记录包涵:按时上交人数、缺交人员名单及原因、错题列举、错因分析、整改措施。(学校设计表格)

4作文批改:要向赵云玲老师学习,三四五六年级的语文老师要坐下来研讨统一、规范、高标准的作文批改模式。作文批改封面应显示题目、要求、班级、时间等方面,尽量全面,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作文批改记录要显示上交人数、未交人员名单及原因,质量:优秀人数及百分比,需努力人数及百分比。

5、各科作业批改要给学生分等次,有评语,体现激励性、指导性原则。

(三)学生评价与考核

各学科每单元结束之后要借助同步练习或者自己命题进行一次摸底考试。要有分数册、有试卷分析、有讲评课教案。(学校设计表格)

(四)辅导(培优补差)

时间定为每天中午13:20——13:40,所有任课教师要合理分配时间,确保辅导内容、辅导对象到位,辅导要体现实效性。教师每天辅导后要认真填写培优补差记录。

(五)经典诵读

1、所有学生上交的材料——读书心得、《弟子规》实践作文等内容要有教师批改。

2、将学生所背诵的古诗文与作文课相结合,让学生引用“古诗文”来写作;让学生谈谈诵读古诗文的感想等形式来体现。

3、教师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和经典诵读开展情况,记录自我的诵读教学方法,及自我的诵读案例等。

4、将各班学生的古诗背诵情况做以具体的统计,一目了然,做到有安排,有督促,有检查,有记录。

(六)学习笔记

感想多少不论,主要是学会在阅读中自我反思和学习。

具体要求:做到“五有一端正”即:有摘抄时间,有摘自何刊物,有重点摘抄内容,有自我批注及感悟,有页码。字迹端正!

三、扎实开展教研组建设活动。

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是教师互动交流的平台。我校以教研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教研组建设活动:

(一)学校领导亲自抓

为引起教师对教研组建设工作的重视,我校任命学校副校长、教导主任分别为学校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的总顾问,亲自督查、落实工作进展情况,并亲自参与到活动一线,指导工作。

(二)任命市级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对象任教研组组长,在工作上给教师以引领。

我校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分别任命邓亚丽、李金苗两位市级名师培养对象和市级骨干教师为教研组长,用他们的教学技艺和人格上的魅力对全体教师进行引领。

(三)扎实开展四项活动,提升教师素质,提升教师授课水平。

活动一:学期初的教材分析会

像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年年岁岁教此书,岁岁年年法不同。教师每年面对的学生、教材都要发生变化,为了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使他们能科学、准确、适度深挖教材,准确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我校每学期初组织一次所教教材分析

研讨会。是教师能准确、科学把握教材,把握学生。

活动二:扎实开展集体备课、听课、研课、磨课等活动。

根据学校教学人员紧张,工作量大等情况,我校将集体备课、听课、研课、磨课等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形成了集“集体备课、听课、研课、磨课”等多项活动为一体的有效教研活动方式。

首先,作课教师将初备讲稿整理出来,以表格的形式打印出来,发给教研组成员每人一份,教研组成员就拿到的教学设计进行理论上的层次性分析,批注整改意见。

其次,主备人讲授公开课。听课教师在拿到的讲课稿上再次进行记录和批注。一方面对教学设计再次提出整改意见,另一方面对课堂教学的实施进行评议、指导,提出建设性意见。

第三,听课教师填写“教师成长”听课反思记录,撰写听课心得,将课堂上零散的随想整理成册,以供下一步交流使用。

第四,教师集体评议,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在交流中每次都会有发现,都有新收获。在这个环节中,学校领导亲自坐镇活动,既可以引起教师对活动的重视,又能提高教师发言的积极性,提高交流学习的效率。

活动中,主备人、主讲人就是活动的主持人,安排每位教师顺序发言,主持人做好每个人的发言记录。这样,主持人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听取意见,使受益程度最大化。

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路程在不断缩短,专业化水平在不断提升。

活动三:期中、期末的质量调研分析会。只带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以前教学,统筹安排好后期教学工作。

质量调研分析以“试卷分析”、“讲评课教案”两大板块和交流发言为主要内容。

试卷分析主要体现:试卷总评、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及所占比例、学生错因分析、可借鉴的做法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几个方面。

讲评课教案主要包含: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方面。教学过程中又包含:错题分类列举、错因分析、训练内容等环节。

这样的活动设计只在让教师对前期教学做好全面剖析,对学生在认识,总结阶段性工作,并做好以后的教学计划。

活动四: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个性的问题研究。如笨学期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普遍反映出比较头痛的问题:学生上课听课习惯不好。在听过四二班课之后,发现四二班学生总体听课、思考、发言、合作交流习惯比较好。老师们提出想取经。学校就组织教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又如,五二班作文批改受到中心校领导的好评,我校又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就作文批改方式上如何革新进行了讨论,也受到了不错的效果,现在各语文老师正在组织学生再次学习作文批改符号,规范作文批改方式。

四、创新性的开展师生写字工作。

“字如其人”、“字如人脸”是古人对写好字作用的一种评价观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意见,我校对写字教学工作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改革:

(一)领导带头上阵,率先垂范,模范带头

根据学校人文特点,在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学校研究决定,由具备一定书法基本功的副校长在满工作量的情况下,再增加每班一节的写字课,对学校全体学生的写字教学进行专业化的指导,给全体师生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更新写字工具,体现专业性。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应学会使用钢笔规范写字。学校与家长结合,让每位学生准备了一支钢笔进行书写训练。提高了学生写字的专业化水平

(三)固定时间教学、训练

学校课程表上明确显示每班写字课、写字训练课时间。写字课尽量在周二以前上完,此外,每班还有一节由语文老师辅导的写字训练课,供学生专门练字。每天中午13:00——13:20的时间也是学生专门练字时间,由语文老师负责指导,学校领导每天检查登记练习情况。

每周除小楷外,每位学生再向书法老师交一张统一规格纸型、钢笔书写的写

字作业,由副校长兼书法老师亲自全批全改,分等级。并择优张贴于学校的橱窗展览,同时对优秀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已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促进写字教学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开设师生粉笔字拉力赛专栏,师生每天坚持训练粉笔字,提高写字基本功。

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办公室内的黑板及校园里的六块黑板,分设教师粉笔字拉力赛和学生粉笔字拉力赛,不断提高师生写字兴趣,提高监督透明度,提高写字水平。

学生粉笔字每班每天安排4——7名学生,每人书写20个字,有教师带领学生批改,划分等级,并做好记录。做到学生写字天天评比,班级写字工作每周一评。

(五)为教师提供专业练字设备,提高教师写字水平。

学生写字水平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为提高教师写字水平,学校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配备专业写字工具

为提高教师写字水平,学校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积压资金为全体教师配发专业写字用钢笔及带米字格的练习本,供教师使用。

(2)挤出时间为教师培训

学校挤出时间将教师集中起来为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写字专业化水平,为学生写好字奠基。

上一篇:初二下数学课本答案下一篇:崇德向善,从小事做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