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2024-09-27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共13篇)

1.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篇一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任务及成果呈现形式的相关要求

为了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用好省教研室编著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尽可能大地发挥本课程的价值,推动本课程扎实有效运行,现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予以细化,请老师们在开展课程教学的同时,注意收集学生成果,整理相关过程性资料。同时,以下内容也是学校评估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落实课程实施情况的重要依据。

方法与指导:

主题一“学会实验研究的方法”。

1、“煮鸡蛋的成熟度与煮蛋时间的关系”实验研究材料(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假设、实验准备、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装订);

主题二“学会统计数据”。

1、——小组同学身高与体重情况统计分析材料(包括统计表、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装订);

活动与探究:

主题一“近视与生活”:

1、“近视与生活”活动方案(以小组为单位整理);

2、近视的成因及其危害(一人一份,班级整理在一起);

3、预防近视的相关知识(一人一份)。

主题二“快乐理财”:

1、“小学生零花钱管理与使用”调查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装订);

2、家庭消费调查表(一人一份,以小组为单位装订);

3、“筹集班费小组”行动计划(以小组为单位装订);

主题三“学做小木工”: 教师、学生木工作品(简易笔架、简易小板凳、木质小鱼,学生每人一个,悬挂好标志牌,写清作品名称、班级姓名)。

主题四“小小摄影师”:

1、学生摄影作品及其简介(上传班级博客);

2、摄影体会(一人一份,以班级为单位装订);

主题五“编织小能手”:

1、师生作品。纸编小篮子、草编长颈鹿、毛线编织作品,一人一件作品,悬挂好标志牌,写清作品名称、班级姓名。

主题六“融入社会”:

1、“我与社会”活动方案(小组为单位对应装订);

2、“父母长辈童年生活”状况调查表(一人一份,班级为单位装订);

2.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篇二

2.4学生自身的因素影响

中小学生正处于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道德认识不稳定,缺乏独立的评判及辨别能力。因此,易受各种不诚信现象的影响,形成某些错误认识。

当代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比较疼爱,孩子是长辈们的掌上明珠,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形下,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制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经指出独生子女中存在的问题:自私,缺乏责任感,竞争意识弱,缺少真诚的感情,等等。在当今的中国,这些仍然是存在的,有些学生有不诚信行为也就不足为奇。

3.诚信教育建议

中小学生是学校中的学生,同时也是家庭的一分子,社会的一名成员。要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诚信品格,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诚信教育。

3.1建立健全诚信社会管理体系

健全的法制体系既是诚信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又为诚信规范的确立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在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应该将“法制”与“德制”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诚信社会管理体系。把诚信教育提高到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和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高度来认识,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营造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新风尚。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扫除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诚信价值观,进而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3.2大力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的诚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了解孩子。为人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必须以身作则,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做孩子的榜样,树立威信,以自身行为感染、熏陶子女。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于现实不要去粉饰,不要去掩盖。不能让孩子去做违背良心和口是心非的事。”

3.3重点突破学校诚信教育

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无疑是在中小学生阶段,因此,学校必须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诚信教育。目前的学校教育正朝着素质教育发展,而“德育工作问题。教师应根据自身的优势,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来源,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学生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眼睛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力,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我利用我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然后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再带领学生开展寻找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必须放在首位”的指导思想正深入各项学校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正是思想道德教育,所以应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塑造健全人格。中小学生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诵读、表演、报告会、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张贴标语、宣传画等。

学校要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促使教学内容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学生是学校和作为“社会系统”的班集体的一成员,他们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必然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影响,从而形成特有的班风、学风、校风。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亲其师,信其道。”“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4中小学生应在实践中自觉提高修养

在诚信教育的过程中,中小学生应以积极的态度自觉地按受诚信知识的教育,要注意“内化”与“外化”,即把诚信知识的教育内容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要真正实现这个过程,就必须注重培养良好习惯。学生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另外,要注意锻炼意志力,抵制那些不诚信的诱因。当然诚信品质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由量度到质度的过程。中小学生必须努力践行,达到学校诚信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之一。而中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包括一整套的法制体系、好的社会氛围、学校及家庭诚信教育。但中小学生必须靠自身努力,恪守诚信的道德,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参考文献:

[1]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苏霍姆林斯基,赵玮,等.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3]项珍.大学生群体中值得关注的问题[J].教育艺术,

[4]邢连清.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3).

[5]关立.大力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J].人民教育,2004

教学中的“统一”和“不统一”

张燕军

(越溪中学,江苏苏州

摘要:课堂教学是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才能使课堂闪耀师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才能在生命的对话中催出生动的精彩,通过教学中“统一”与“不统一”培养出思维独特、有创新精神的未来的主人。

关键词:备课上课进度练习统一不统一

一、引言

从古至今,人类经历了无数次的统一,远古时代人类由于自身认识落后,不能单独和大自然抗衡,所以有了许多人统一行动,去打猎,去抗争打雷、闪电这些自然现象。战国时期,枭雄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第一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统一,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科技快速发展,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当今社会,许许多多的现代化的企业也要求统一生产的标准,统一大小,统一颜色,从而能够大规模生产,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物质的需求。

这些统一给人类带来了文明、进步和发展,但是是不是所有的统一都对我们有好处呢?追根究底,在这些大统一之前都有着不统一,也就是在定势思维中需要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要有那种有悖于常理的远见,要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见解,这些不统一,就是为以后能够更好地统一作准备,从而对人类文明的灿烂,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推动作用。

在我们教育教学领域高度强调统一的情况下,是否需要有一些不统一,来为它注入新的活力?相对于很多名师,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只能算是个刚入门的晚辈,因此,我以自己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来谈谈我关于教学中“统一”与“不统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的样子。最后,我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致盎然,收获丰硕。

二、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富实践活动内容。

《指导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综合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充分利用家乡的果树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同时,学校实践基地“果园”品种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我们邀请了基地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种植果树的历史及内涵,体验到了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为了增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走出校园,走进第二课堂,领略家乡的春秋之美,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校每年春秋都会组织学生到综合实践基地参观调查活动。活动前老师指导学生收集参观地点的材料,了解相关知识;活动中结合栽培果树的各个流程进行讲解,使学生们都受到了一次实地教育;活动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会制作并完成了绘

一”的一些想法。

二、统一备课,不等于统一上课

新的课改对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备课的要求同样也提高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面对千姿百态的学生,个性迥异的教师,要实现一案定“天下”,显然是行不通的。

如果把每个班级比作多个战场,我们只有一套非常“完美”的作战方案,供不同战场同时使用,试问这一作战方案能保证所有战场都取得胜利吗?集体备课的初衷是为了达到不打或少打“败仗”,并不能保证一定打“胜仗”,过分迷信集体备课的教案,将集体备课教案的功能无限制地放大,往往会适得其反,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会出现“消化不良”。长此以往,会使一些教师连备课能力也丧失。因为他们全部依赖别人的智慧,依赖于别人的想法,而放弃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独特想法,甚至可以说放弃了自己的阵地。

备课之前首先要备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然后设定备课的具体框架。既然每个老师的学生是不一样的,那么他所备出来的课也应该因人而异。相同的一堂课由不同的老师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备课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能为了求统一而去统一一些并不能完全统一的课堂教学方法。各个班学生的“学情”、各个教师的“教情”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备课必须要因学生而异,不拘于形式,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学生才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能够从中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画、文化卡等内容,各年级还挑选出精美作品制作成果展板进行了展示。

三、贴近学生生活,在小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查、访问、探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如:在对家乡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我是环保小卫士”、“我为环保献一计”等主题,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请教专家等形式,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长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认真撰写环保小提案,征集环境保护金点子,向班级同学发放环保小袋,用摄影摄像记录身边的环保文明行为。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周”、“我为家乡添新绿”、“清清溪水静静流”等综合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家乡添上一些绿色,用实际行动宣传教育带动全体少年儿童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共同关注家乡建设。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参与者,在活动的实施中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获得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摘要:综合实践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发活动内容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个人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发掘具有生命力的主题内容,开展活动。

3.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内容选择初探 篇三

学生是家庭的一员,需要在家庭中锻炼,健康成长;学生是学校的一员,需要学习各种本领,掌握各种技能;学生是社会的一员,需要了解社会,在社会中生存。因此,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应立足于学生志趣,强化实践性,体现学校特色,体验现实生活。笔者结合具体案例,试析如下: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考虑学生有何特长,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作为一门新兴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基础课程最大的不同就是:课程应根植于学生的志趣,而不是学生去适应这门课程。所以其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乐学”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参加到主动探究、合作进步的学习活动中。

如现在的学生对网络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很多学生上网都走进了误区,为此我设计了一次关于如何正确合理地上网的综合实践活动。我先在课前让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关于正确上网的宣传资料,了解一下附近网吧的情况,收集一些错误利用网络的案例。

上课过程是这样的:

1我给了大家一个学习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利用网络展开学习。在相互的合作中,大家感受到了利用网络学习的好处。

2然后通过收发邮件、浏览网页、购物、聊天、游戏等体会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3开展一个小型辩论会,辩论主题:小学生上网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4对小学生上网提一些建议。

确定这样一个主题主要是考虑到上网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学生熟知上网的方法,而且多数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也知道很多关于上网的辩论,这样的内容有利于活动的开展,自然也就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学校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教师要善于挖掘学校中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活动主题的设计体现本校特色。

如我校是“文明礼仪”先进学校。针对这个特色,我组织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过程是这样的:

1先谈谈作为文明礼仪先进学校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得出色。

2要做到文明礼貌,应在哪些方面有要求(如语言、行为、动作、着装等),应该怎样?小组讨论,用各种形式来汇报。(可以用演讲、歌唱、小品等)

3想想我们可以在这方面为学校做些什么。小组合作制订计划,完成准备工作。(如组建一个小小宣传队,制作一些宣传卡片,开展宣传;做一些警示牌,贴在走廊或竖在花坛里等)

又如我校在手工制作方面也很有特色,利用大家在这方面的兴趣,我组织了利用一次性纸杯来制作人物、动物或家具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大家体会到了“动手动脑,废物变宝”的乐趣。

以上两则案例都是借助学校的特色而开展的活动,学生对于这些活动,往往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认识和能力基础,所以开展起来往往比较顺利,同时能进一步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

三、活动内容要源于生活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选择的一个基本原则。活动内容应当着眼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从生活中,学生能发现整个世界。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也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

如我们生活的慈溪市最近几年来经济发展飞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到这些变化呢?我组织了一次以“我爱慈溪”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过程如下:

1分小组,确定调查的内容。

2设计调查记录表,分配任务。

3按计划进行调查。(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入手,从人们生活的变化,如住房、装修、交通工具;从城市面貌的变化,如马路、商店、学校等;从大事情,如跨海大桥的建设,奥运火炬的传递等,并且要求有图像资料,如剪报、照片等。这个过程要安排一段时间)

4小组总结,撰写汇报。交流。

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对于家乡最近的变化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体会和了解。

4.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内容范围 篇四

一、校本课程内容范围:

1、人文素养类;

2、科学素养类;

3、技能训练类;

4、艺术赏析类

具体内容包括:

1、安全、德育、法制、国防专题教育;

2、文明礼仪、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

3、写字、日记、诵读、阅读、交流与合作、学习方

法指导;

4、地方历史与文化、自然景观、地貌、物产简介。

(第4点3—6年级。)

二、最常态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

1、校内常态活动(值周、值日、班团队、校园艺术节、板报、兴趣小组、小制作、小发明);

2、家庭常态活动(家庭小饲养、种植、家庭待客、做家务、了解家事);

3、社区常态活动(①以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参加农田、集市、扫墓、植树、劳动基地;②社区服务:卫生、学雷锋、献爱心、宣传活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篇五

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安排,今天很荣幸能够跟新闻中心的各位党员一起上这堂党课,交流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体会和感悟,今天党课的主题是:在干事创业的历练中,提升共产党员的觉悟。

一、如何认识共产党员的觉悟的深刻内涵?

共产党员的觉悟是党员理想信念、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是党员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综合体现。共产党员的觉悟和一般人的觉悟有明显的不同。它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严明的政治纪律,是比普通人的道德品德要求更高的政治修养,是比高尚情操更神圣的政治使命,所以普通人的觉悟高度我们尚且不对它进行评价。共产党员的觉悟我们要更加看的清,更加要求高。群众如何看我们的干部,如何看我们的共产党员,不是按照普通人的标准。

共产党员觉悟的内涵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1、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在入党申请的时候就已经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入党宣誓的时候已经对党表过忠心。对党忠诚、永不叛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既然许下了承诺,无论是多么的艰难困苦,都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牢记党的宗旨,坚定职责使命。前段时间大家学习的楷模“群

1众心中最美司法所长”傅德纯,“最美司法所长”美在哪?我们说,美在他的言行,美在他的付出,美在他扎根基层真心真意为群众服务的那种理想和信念。

2、崇高的精神境界。明辨是非、团结和带领群众前进,一身正气、刚正不阿;吃苦在前,不计、少计个人得失;克己奉公、争当奉献,保持先进性;淡泊名利,争先作为,发扬崇高的精神境界。

3、自觉的组织观念。一是自觉参加党组织活动;二是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三是自觉服从党的纪律约束。

二、共产党员觉悟现状分析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论述以及习近平群众路线理论对共产党员的政治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书记讲,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所以,我们在相信和充分肯定绝大多数共产党员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修养的前提下也客观的看到少数党员觉悟堪忧。少数乃至一批党员,党的高级干部党性丧失、观念错位、官欲泛滥、党性颠覆,对党的机体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一些基层党员也存在一些觉悟不良的表现,反映在几个方面:

第一,忘记身份,认识模糊。这是因为不学习修正自己,忘记党的宗旨,长期混迹于社会,是非不分,做群众尾巴,不去引导带领群众。

第二,脱离群众,官气十足。表现在:一是定位不准,官本位太强,脚不沾民,情况不明,颐指气使,满口胡言,乱批评、乱表态、乱发言;二是划分等次,制造对立,形成隔阂;三是拈轻怕重,消极生存;缺少胆识,回避矛盾,逃避责任;怕苦为难,保养身体,茶杯不离手,营养品不离口;只求无过,不求有功,消极应对,拖拉推诿,借口一堆;四是本领弱化,工作无方,表现在:知识缺乏,技能退化,不适应形势,不作钻研,缺少真功,遇事无解,方法粗暴,工作不深不细,效果极差,群众抱怨;五是私字当头,遇事先做分析,有利则罔,无利则推,小节不注意,吃喝卡要,习惯成自然,早晚要出问题。

第三,完成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觉悟以作思想的支撑。

三、共产党员觉悟提升的路径

1、加强学习,锤炼党性。腹中空空是缺少底气,难以定位自身,明确角色。通过学习要锤炼党性,增加内涵,底气足,遇问题时不慌,想到自己是党员有责任和义务来解决问题。

2、认清任务,肩负使命,行为自觉。要坚持正确的行为方向,践行科学理论和价值观念,勇于实践,务实作为,在完成目标任务中重品行、做表率、讲党性。

3、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率先垂范。第一要品格彰显,人格端正。第二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梳理群众意见建议,整理提炼,理性思考,共同决策,有效解决。第三要有胆有识,吃苦奉献,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做楷模、做表率。

4、修身养性,完善自我,锻造形象。一是向上之心。心态积极,面对艰难困苦绝不怨天尤人,消极沉沦,而是率先苦干,决不放弃,危难之中显身手,出形象,树威信,争光荣;二是向善之心。对群众嘘寒问暖,体恤民情,不忘记前辈的出生,不忘记过去的艰辛,不回避穷人的无助,对百姓促膝谈心,冷暖相知,和风细雨,尽力帮助扶持;三是见微知著。从小处着眼,在家庭中要做到尊老爱幼,在朋友中用心帮助做灵魂,在同事中友好协作见真情,在群众中谦虚谨慎建口碑。

各位大党员,共产党员肩负着历史使命和政治纪律,必须具有超长的军风,要表现出比普通群众更强的革命斗志,同时也要比普通群众付出更大的心血,共产党员必须要在群众中当表率、做示范,有威信,有号召力。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又必须是谦谦君子,贴

6.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篇六

【一】:“我为家乡献计策”类:本主题希望大学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通过实地考察家乡的发展现状,选择一个角度,以“小切入、深研究”的方式,向家乡的科学发展提供自己的建议,以期为家乡做出实在的贡献。要求实践者本人或实践团队中至少一位成员为实践所在的当地人。题目自拟,要求所提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行性和创新性,避免空泛的议论。

【二】“社会调查访问”类:围绕当前大学生活或社会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现象和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关心国计民生,关注改革开放,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现实的关注度,培养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服务弱势群体”类:以志愿者服务为主题,开展形式多种的社会服务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残障人士、低保人群以及农民工子女等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自身的困难。参加贫困地区支教计划、青春红丝带志愿行动等活动,在大学生中弘扬公益精神,培养奉献爱心、投身公益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选题:

(1)关于城乡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如“家乡近年某行业现状”、“家乡某类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金融危机对家乡企业发展的影响”、“家乡某企业在创新中发展的典型实例”、“家乡民营企业的发展”、“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家乡发展”等课题。

(2)关于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家乡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家乡风俗习惯状况”、“家乡古迹保护和开发”等为主题,透视家乡文化建设的现状,为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献策。

(3)关于家乡环境波爱护,围绕“家乡近年环保问题现状”“家乡人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家乡近年的自然灾害情况和应付办法”、“发展低碳经济”等主题。

(4)关于自己所在地区的农民生活方式、农村经济、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以“如何促

进家乡农民的持续增收”、“家乡新农村建设情况”、“农村卫生条件改善情况”、“家乡社会治安现状”、“家乡农民法律意识的考察及分析”等为主题,结合科学发展观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关于民生及其他社会问题。如“城市公交车文明乘车的观察与思考”、“社会诚信度

现状及其影响调查”、“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调查”、“职业道德的典型调查和案例分析”、“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等。

(6)结合思想政治课所学理论,调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问题。尤其是对诚意学院大学

生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如“诚毅学院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调查”、“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策”等等。

(7)关于革命根据地、经济发达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地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发展前景。

(8)关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毕业的择才标准、杰出校友的先进事迹及其成长轨迹。

(9)关于在老年群体、福利院开展“关怀空巢老人”、“帮孤助残献爱心”相关主题的公

益活动。

(10)关于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村经济落后地区、西部地区的支教活动。

(11)关于大学生发挥自身特长,深入城市社区或农村乡镇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

等知识宣传活动,如法制宣传、食品安全等宣传活动。

(12)关于开展科技兴农、科普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求能解

决实际问题。

(13)关于以爱英雄、帮英雄、学英雄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主动承担起优抚对象军烈家

属、见义勇为的英雄或其家属的生活料理、子女教育等任务,体现“正义与真情同在,志愿者与英雄同行”,使英雄的精神延伸到社会。

(14)调研有关部门在广大市民中开展“爱护公共设施从我做起”、“社会公德大家行”等

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为公共设施提供维护,整修等活动,促进良好社会公德氛围的形成。

(15)调查研究有关部门做好下岗失业职工的就业培训和择业介绍到等服务,帮助他们掌

握一技之长、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暑期社会实践的活动形式及成果要求

(1)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实践报告不少于2500字。

(2)禁止抄袭,不得拼凑、黏贴他人的资料。必须是亲身实践,通过自己的考察获取真

实的调研信息和数据资料。引用他人的资料哟啊著名出处。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构成本人论文的主题部分。

(3)在报告的最后,附录提供至少一张体现本人或本团队实践活动的照片。

(4)统一用A4纸打印,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如用手写,必须使用作文纸

和黑色水笔,字迹工整清晰。

(5)论文内容与实践单位不一致的论文不及格。

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

1、导言部分。简单介绍调查对象、调查目的、时间地点。并说明团队成员的分工情况和调

研日程表。

2、主体部分。详述调查到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分析。配合调查问卷和图表来说明。

3、结尾部分。提供建议,总结启示,或展望前景。

7.走出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的误区 篇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它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自进入日课表以来,以其新颖的形式,独特的内容,逐渐为广大师生所接受,所喜欢。由于这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固定的模式,谁也不是权威,人人都可以大胆探索,因此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情景。当然其中最鲜艳的,还是“综合”这朵花。于是乎,大家在日常的教学中,时刻不忘“综合”二字,把它作为课程的标杆,力求体现。这导向是完全正确的,但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片面地追求综合,刻意地强调综合,反而逐渐陷入了“综合”的误区。

现象:沉醉不知归路

误区一:活动内容的盲目综合

笔者曾向许多老师了解他们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情况,结果,让人振奋,近90%的学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也都在开展活动。但让人担忧的是近70%的老师都有一个相同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学校每周一次的兴趣小组活动课,就是班队课、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及各种少先队活动等。他们的教学内容已经很多了,已经非常综合了。在这些老师的眼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开展各种活动,讲讲故事、看看图书、上网查查资料等,只要是学生活动了,那就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内容越丰富,就越能体现课程中的综合意向。

误区二:方法指导的牵强综合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需要用到很多的方法,常用的有问卷调查,走访,查阅资料,做试验,统计等等。这些方法在不同的研究主题中有着不同的功用。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为了体现综合,强调学生在研究中方法运用的多,有些老师在小组填写计划书之前,会逐个地进行条框式的简单介绍,非把每种方法点到不可,他们认为,在各组的计划书里面,如果运用的方法只有2、3种,那就违背了综合的原则,就会提醒组员,加上其他的方式,无论他合适不合适本次主题的开展,因为有总比没有好。

误区三:活动主题的随性综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依托于一个个的主题。在主题的选择中,我们不难看到类似于“走进……文化”、“走进……世界”的主题。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主题不会是学生的选择,那是老师深思熟虑后产生的。因为这些老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包容量越大,就越能产生小主题,那就越能显现综合的特点。都说每个人做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小学生当然也不例外。这样随性综合的主题表达不出学生做事情的目的性,而表达不出目的性,则做事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就不会很清楚,也就无法让学生检验成功与否,更好地享受成功的乐趣,学生的内驱力得不到有效的释放,自然,研究的动力就要打上折扣。

误区四:活动评价的独断综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贯穿整个主题活动中,是其中鲜亮的一抹。这一抹在中期汇报课、成果展示课中尤其浓重。大家都知道恰当的评价对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重要性,于是在每个组汇报以后,总免不了洋洋洒洒地发表自己的评价,而剥夺了最有发言权的同小组学生的发言权,忽视了最有感触的其他小组的成员的意见,独断地霸占了整个课堂的评价。同时有意无意地,会有一种知识本位观,过分看重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的知识,得出的结论,忽视对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对策:路转溪头忽现

上述形形色色的“综合”,其实是教师在不经意间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入的一个个误区,若不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将失去学科的本位,将会沦为其他学科的附属,这是很可悲的。为此,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警惕这些“误区”,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出误区,走上健康发展的阳光大道。

1. 正确课程定位,合理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它围绕着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三大领域展开,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这些指定领域,当然也包括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大量非指定领域,但如果认为孤立地开展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就是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那理解肯定是有失偏颇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指的是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相补充,共同构成。其往往以某个领域为主,产生一个核心主题,在实施的过程中,关照、兼顾其他领域的要求。如“走进汤浦童装,让更多的人了解他”这一主题活动,它是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从掌握发展历史到了解生产过程,从童装的经济效益到产品的更新以及废片的再利用等等,使各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在活动中获得自然融合,这样的内容,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当然,如果校本课程、班队活动有类似的活动主题,学科中的内容若能生成相关的主题,都有学生探究的过程,那也未尝不可。因为笔者认为主题和研究性学习是衡量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一个主题的活动时间通常在一个月左右。

2. 明确指导重点,梯次推进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要求每个主题尽可能采取考察、调查、设计、试验等丰富的方法,以达到各个领域之间的整合,但这并不是说在一个主题中方法越多越好。笔者觉得,在进行方法选择的指导时要体现适用的原则,有些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找到的,就不必要舍易求难。还是以“走进汤浦童装,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这一主题活动为例,如果要让学生了解汤浦童装的历史,就可以到汤浦童装协会中去寻找,因为那里有着详尽的资料,没有必要再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去访问、调查,然后根据资料整理出发展的历史。同样,如果要了解学生常喝的饮料,只需要做个学生问卷调查,没有必要为了采访而去采访超市营业员、小店老板等。如果,你认为这样一来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那也未必。我们一学年中肯定不止一个主题,不同的主题可以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笔者觉得,3-6年级的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研究方法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有所侧重,可以由易渐难,梯次推进。如采访,可以从采访熟悉的人如同学、老师、家长,逐步走向采访不熟悉的社会人士,这样,让学生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有一个梯度前进的过程,接受会比较容易。一个主题中,如果一味地追求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而不考虑学生实际,内容的实际,那是得不偿失的。

3. 合理选择主题,正确表述

要让学生对研究感兴趣,那所研究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肯定是有价值的。因此活动主题的选择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小而精致的。如:现在的孩子很关心自己的身高,就可以研究“吃什么才能长得更高”;学生中近视的同学较多,大家都非常敏感,就可以开展“告别不良习惯,远离近视”的探究等等。而像“季节变化与人体疾病的关系”此类学生不感兴趣的、很难开展内容应尽量避免。而且,主题的表述也是有学问的,它一般为动宾结构,前面部分讲明你要做什么,后面则是要达到的目的。例如我们常见的主题“走进家乡的小河”,就可以描述成“为小河把脉,控制污染”,这样,我可以产生“为小河把脉,谁在污染着小河”、“为小河把脉,怎样减少污染”、“为小河把脉——除去已有的污染”等操作性、目的性明显的小主题。也就是说,主题要有理解并建立评判自己工作过程和成果质量的一个标准,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的内驱力就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4. 开展多元评价,放心放手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的多元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它关注更多的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收获。教师观察到的毕竟是有限的,所作的评价也不是非常的全面。显而易见,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同组的学生,尤其是学生本人。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层面去评价自己和同伴,哪怕是只字片言。我们也可以调动其他的力量,如果活动中有采访,就可以让被采访人及时作个评价;如果活动时在家里开展的,可以邀请家长进行评价;活动中有其他老师指导的,请其他老师评价。即便是小组评价,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小组长对组员的评价,组员之间的相互评价,组员对组长的评价,其他小组成员的评价等等。总而言之,评价的层面是非常广泛的,教师不能搞一言堂,扼杀了多渠道的评价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走出教书的死胡同,以知识获取多少定性,要知道,综合实践的评价内容是多方面的:学生的坚持力、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共享意识、互助精神、创新能力等等,决不是简单的几个数据或几个结论所能够涵盖的。哪怕学生最后的研究结果是失败的,只要他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了体验,有了感悟,那也是成功的,至少,它知道这样做是行不通的。所以,请放宽你的心,放开你的手,让学生有充分的审视自我的机会,形成“我能行”的积极氛围,满足学生自身要求得到发展的强烈愿望。

8.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开发策略 篇八

一、依托教材文本

教材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最直接的凭借,课堂又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师可以凭借教材中文本的特点和课堂的不同需要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优化课堂教学。

在文本学习之前,可以引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材料,或作交待,或作铺垫来丰富将学的内容。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颐和园》前,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皇家园林——颐和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自由组合活动小组,制订合理的活动计划,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搜集图片、看专题片、问园林设计师等途径,了解颐和园的历史、颐和园的山水布局、颐和园的建筑、颐和园与私家园林的比较、颐和园中的彩绘等一系列内容。通过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对颐和园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对新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二、强化学科整合

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学科要打破学科界限,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有效地沟通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学科,让学生汲取多方面的营养,丰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如在阳春三月,我们可以围绕“春意盎然”这个主题,按学科性质,不同学科的教师分别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语文课,教师选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现代诗歌、散文片段让学生欣赏,如韩愈的《早春》、贺知章的《咏柳》、王维的《鸟鸣涧》,儿歌《春雨》《春天的秘密》《小燕子》,短文《笋芽儿》,朱自清散文《春》的片段等;音乐课,教师教大家唱赞美春天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滴沥沥》等;美术课,教师带大家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看春景、画春景;体育课,教师让学生学会放风筝;科学课,教师给大家解释春天的一些自然现象;数学课,教师编写有关春天的应用题……在活动安排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充分协调好其他各学科老师的关系。这种学习实现了学科内容的高效整合,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审美、绘画、想象等能力得以发展,合作探究意识得以增强,视野更开阔。

三、拓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但它的盲目性、随意性也很大。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提高阅读的“质量”,使学生读有所悟,悟有所积,积而能用。

比如在“走进20世纪最伟大的童话——《小王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可以先布置学生仔细阅读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或有关《小王子》的资料。再举行“小王子知多少”竞赛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设计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或者让学生说说阅读时遇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对未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可以共同商讨解决方法。其次还可以引导学生评析书中人物,通过交流、补充,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人物。最后可以回归生活,根据自己对小王子的理解,寻找生活中有“小王子”特点的同伴,用自己喜欢的文字加以描述。

这样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省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融合生活实践

语文综合性活动应该抓住儿童对于自然、社会、人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追问欲望这个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提取活动内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优化了语文学习环境,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达到了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如在教学了“天对地、雨对风、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这些对子歌后,为了灵活运用对子歌,体会对子歌的独特魅力,可组织学生开展“玩味对联”的活动。指导学生搜集家乡名胜古迹、重要景点的对联,指引学生去读对联、品对联、对对联……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对联深含的语文知识,学会关注身边的文化,甚至对今后生活中(如旅游)随时随地学语文产生影响,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通过观察、调查、整理、仿写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所写中,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中还能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这种发自心灵深处、记忆深刻的爱,会深深影响学生对整个民族文化的态度。

9.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篇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话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手抄报

感人的故事

你在想什么

小学 《难忘的小学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指导老师:番禺区洛浦沙溪小学黄红芳高丽华 卢照坤一.活动设计

(一)活动背景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既是我们对跨世纪教育发展的积极应答,也是我国跨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沙溪小学只有走特色化办学的道路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我校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提出: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一体两翼”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为两翼的课程体系,促进学校品牌的形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小学阶段马上就要过去了。对于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讲,小学生活是令人怀念的。为此,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让同学们回忆在校六年的快乐时光,激发同学对老师、同学、母校的感恩之心。而在前几次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这次活动是学生小学生活的真实记录,他们对活动的过程会更感兴趣,会取得较好的活动效果。

(二)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1.回忆小学阶段美好的时光,写写难忘的老师,同学,或难忘的母校,谈自己成长的故事,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做班级纪念册。2.为老师,同学,母校写临别赠言,为母校做点事,写写给母校的建议书,倡议书。3.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时光.再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激发感恩的心。2.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怀念之情。2.表达对老师,同学,母校的感恩之心,并立下美好志向。(三)活动方案设计总体设计:本次活动在六年级开展,全班同学都参加活动,指导老师有六年级的四位老师,分别是黄红芳、卢照坤、高丽华、梁燕萍,从2010年4月14日到5月28日,共需要17课时,其中课内8课时,课外9课时,主要在学校和家里进行活动。单元与课型设计开展主题活动由这些活动内容组成: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评价活动,资料整理,成果展示活动.第一阶段:开题活动.课堂1课时,是开题课,组织学生定好活动计划,课余1课时,完善计划。第二阶段:学习活动.课堂3课时,课余3课时,是方法指导课和问题探究课.主要完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的活动内容,包括写写难忘的老师,同学,母校写临别赠言,为母校做点事,写写给母校的建议书和倡议书,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第三阶段:交流评价和资料整理活动.交流评价课,课堂1课时,课余1课时,整理资料课,课堂1课时,课后自己安排。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活动,策划成果展示活动,课堂1课时,课后准备展示活动的时间约3课时,各班级成果展示课1课时,级组的成果展示课课1课时。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开展活动(2010年4月14日)1.回味,唤起眷恋之情:我们小学的学业即将完成,即将离开熟悉的校园,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去开始自己新的学习生活。此时此刻,你能说说自己的心情吗?还记得六年前,我们第一次来到校园的情景吗?那时你有多高?是谁陪着来的?还记得那时的样子吗?老师、同学、母校给你什么深刻的印象呢?(让学生在一串问号中勾起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回忆。)2.展示,激发任务驱动:我们,几十个成员,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团结奋进,我们互相帮助,我们在这儿留下欢笑,我们在这儿流过汗水。大家请看——展示以往活动剪影,班级在学校中获得的奖状、证书,激发学生追忆往事的愿望。)其实,值得说的、值得回忆的太多太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活动,好不好?3.制定并填写计划活动阶段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召集人开题活动浏览建议、制定计划收集整理实物、图片、资料成长足迹阅读别人回忆小学生活的作品讲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讲讲与老师、同学、母校难忘的事。制作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阅读课内材料写临别赠言为母校做些事小组自定内容写一份倡议书写一份建议书整理资料整理关于师生情、同学情、母校情的有代表性的资料策划展示活动展示活动指导老师在展示以往活动剪影,激发学生追忆往事的愿望指导老师在指导同学们指定活动计划小组长汇报各组想探究的问题第二阶段:学习活动。(2010年4月18日到5月18日)在成长的足迹这一活动中,以阅读别人的美好回忆,勾起对小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回忆,讲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讲讲与老师、同学、母校难忘的事,制作班级纪念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讲出与老师、同学、母校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诉说他们的感恩之心。有同学回忆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有感而发写下的文段“她高高的个子,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一双似乎要洞察一切的慧眼,还有那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她就是我们的英语老师高老师了。她的课堂生动有趣,善于启发学生进行丰富想象,学生经常收到她的爱心糖果。在高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这是许嘉敏同学在作业本中摘抄老师的话语“别紧张,别害怕,放开胆子尽情地说!”“观察得多仔细,描写得多形象呀!人物的心理描写多细腻呀!”“你的文章打动了读者的心。”“很高兴你能运用课文里的表达方法。”“你没有认真审题,书写马虎,重做一遍!”“这道题讲解两遍了,你在想什么,快更正!”“你要加油,让你的成绩赶上来,我对你有信心。”“只要你能在学习中寻找快乐,你就是学习的主人了。”她一边做动作一边学着老师的嗓音说着这些话,仿佛一个样。最后她深情地说:“无论是对同学的表扬还是批评,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对同学的爱!”同学听完都热情地鼓掌了。这不正是对老师的感恩之心的表现吗?还有许多同学互相帮助、团结合作、争吵打骂等难忘的事情,并把许多感人的故事编辑在班级的纪念册中,永久珍藏,细细品味。在依依惜别的着一活动中,我们通过阅读课内材料来感受其他人对师友和母校的的不舍之情和了解表达感恩之心的方法后,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要为老师、同学、母校写毕业赠言。同学们的赠言流露出他们真挚的感情,例如有学生给老师的赠言:“一句轻柔得表扬,心里那么甘甜;一句亲切的鼓励,浑身充满了力量,至今铭记的不仅仅是老师无意间说的话,没有您的话语不会有我今天的收获。黄老师,谢谢您!”一字一句都载满了同学对老师的欣赏和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六(1)班一同学送给对方的赠言:“洁雯同学,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撒满了我俩的欢声笑语;在教室跳动的音符里都记载着我俩的可爱笑容。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笑容,也永远不会忘记你!”“认识你是我的欢乐,离开你是我的痛苦对于即将的离别,支持着我的是重逢的盼望。”多纯真的友谊呀!这是同学写给母校的“还记得,刚踏进沙小大门的时候,我还这么矮,现在已经这么高了。沙溪小学,是我这颗种子发育成苗的大花园,沙溪小学,是我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地方。啊!我的母校,我爱你!”“我们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欢声笑语荡漾在操场上。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我们的记忆,美好的记忆如一篇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字里行间写满了对母校的热爱和感恩之情。为了表达对母校的谢意,同学积极参加“添绿活动”,为学校捧来一盆盆翠绿的植物;开展“弯弯腰”活动,见到校园内有垃圾就自觉弯腰捡起,保持校园的洁净;写下地份份建议书和倡议书,为母校出谋划策,有的还投放在校长信箱里。第三阶段:交流评价和资料整理活动。(2010年5月19日到5月21日)各小组同学把早段时间写下的内容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把比较好的材料编辑在班级纪念册中。老师指导同学对纪念册中的资料作修改和补充。对各组员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表扬先进,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各小组在讨论设计他们的展示活动计划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活动。(2010年5月21日到5月23日)同学们的展示内容包括:

1、手抄报展示。

2、表演小品。

3、快板。

4、班级纪念册。

5、照片集。

6、“光荣的童年”幻灯片。

10.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及成果 篇十

我们首先来到了蓝天救援队,在那里叔叔阿姨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一切。各种各样的救援物品呈现在我们面前,有医疗箱、担架,还有我们没见过的无人机和无线电台等种类繁多,吸引了我们所有人。

接下来,叔叔给我们模拟救人,他讲得非常详细,从开始发现病人,到救治病人,每个环节都讲得津津有味。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知道了怎样做心肺复苏,按压时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

最后,一位叔叔还给我们讲解了交通安全救援知识。接下来,我们又来到消防大队,在那儿,我不但见到了消防车,认识了它的构造,而且还参观了战士们的训练场地。

让我明白,做任何事都非常不容易,成功的背后必须有艰辛的付出!最后,我们来到安顺驾校,教室里,阿姨给我们讲了许多安全知识,认识交通标志,还看了一些违反交通的动画。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驾校,回到学校。

11.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篇十一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解决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扩大地方和学校课程建设自主权,我国部分地区制订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倡导开展地区和学校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浙江省也出台了关于开设拓展性课程的相关意见,不少学校也开始尝试开设数学拓展性课程。上述两类新设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通性。在实施过程中,许多地区和学校发现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有一定的难度,从本期开始,本刊特辟专栏,就数学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和数学学科拓展性课程的建设情况展开讨论,热忱欢迎相关专家和广大教师积极参与。

【摘 要】数学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以数学问题为基础,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实际中,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把相应的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当中进行,以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生活、生动的一门课程。和传统的学科课程相比,它以其独有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以及生成性被广大教师认可,然而,如果冷静思考,就会发现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教师不太清楚的地方。因此,如何展开数学学科的实践活动课程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学科 实践 活动 课程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解决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扩大地方和学校课程建设自主权,我国部分地区制订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以北京市为例,明确要求:“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可以某一学科内容为主,开设学科实践活动,也可综合多个学科内容,开设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这样的课程内容如何开发并实施?

《辞海》中对“学科”二字是这样定义的:“1.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2.‘教学科目的简称,也称‘科目。教学中按逻辑程序组织的一定知识和技能范围的单位,如中小学的数学、语文、英语等。”[1]一提到“实践”二字,会很自然地想起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应该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亲身经历、自主参与来使行动成为事实。“活动课程”中的“活动”存在很多定义,在西方世界里,杜威的“活动”(activity)是指对环境的“主动地”(active)“做”(doing,“行动”),而卢梭的“活动”是指一种本能的天性运动。不管怎么定义,“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应该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确切地说,应该是由一系列学生的活动构成的,没有“活动”这个中介,也就无所谓“学科实践活动过程”。“课程”在我国始见于唐宋年间,但与现代意义最接近的“课程”一词源于宋朝朱熹的《朱子全书·论学》,书中多次提到课程,这里的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在西方国家,“课程”(curriculum)一词源于英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What Knowledee is of Most Worth? 》]一文,意指“教学内容的学习进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术语也发生了多种变化,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教育学基础》中将课程的定义归纳为:“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2]

按照以上的理解,数学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应该是这样一门课程:以数学问题为基础,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实践为中心的一门课程,它强调学生从自身生活和周围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重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实际中,在学生的活动中,把相应的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当中进行,以使学校教育真正地生活化。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应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和传统的学科课程相比,它具有以下几点变化:首先是内容上的变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数学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的数学学科课程不同,它没有固定的内容,也没有固定的教材,传统的学科课程是学生的学习内容牢牢地固定在书本当中,学生没有观察社会、体验生活、动手实践的机会,没有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没有运用自身已有经验去进行探究创新的机会。而设置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打破这一传统,让学生在亲身经历、自主探索中去获取他们有兴趣的知识。其次是学习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是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传授,而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则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它注重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提问、自主解答。这种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受到关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教为学。”[3]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由原来接受学习的基础上,慢慢转变为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多向交流。因此,教学过程是一个通过各种活动去“做”的过程,即“经验”的过程。[4]再次是教师角色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统一要求是:在规定的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换句话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任务的执行者,不管内容如何,教师只需照搬书本上的知识即可,然而学科实践课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将从原来的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进一步走向学科课程的开发者。不仅如此,教师在开发课程的时候应该注重课程的实践性与地方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动手和实践的能力以及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数学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以其独有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被广大教师认可,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实践活动课程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它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内容选择上来说,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展开研究。然而,如果冷静思考,就会发现,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让教师迷惑的地方,比如没有弄清楚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与原来的数学学科课程在选取内容或者实际教学时到底有哪些具体的区别和联系,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下面以具体的案例来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

首先,数学学科实践活动选择的案例应该是在一定数学的基础上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国家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据此,我们在选取数学学科实践活动的内容时,除了其中蕴含丰富的数学知识外,还应考虑它的现实性与趣味性。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案例一:

我们在公共场合经常会看见这样一种碰运气、赌输赢的转盘:一个圆形纸上有面积相等的12个扇形格子,在这些面积相等的格子上顺次编上1~12号,在奇数的格子中标上一些诱人的大奖,而在偶数格子里面仅标一些廉价的物品甚至是“谢谢参与”的话。游戏规则为:想玩的人每次交两元钱便可转动转盘一次,等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指到哪一格,便根据这格的数,从下一格起,按格往下数这个数。根据数到这格上数的奇偶性给出奖励。请大家讨论:这种游戏公平吗?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一个基于学生的兴趣、体验来开发的课程内容将直接引领学生“研究真问题、经历真实践、获得真体验”。[5]而将这种学生都很熟悉又很有兴趣的例子引入课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一旦学生有了探究欲望之后,接下来的活动就容易开展,而在整个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让学生经历合作实践,“学”这一过程中最好的方法是“做”,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经历“做”的教学活动,在充分参与游戏的基础上,获取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将获得的信息经过归纳、反馈、交流、总结,从而道出其中的玄机,如果按照这种规则,不管怎样转动转盘,指针都一定会停留在偶数的位置上面,这样的游戏是不公平的。

其次,数学学科实践活动的案例应该是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而做准备

依托数学问题而展开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更应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背景,但是素材不应仅仅局限于来自校园生活,还应包括学生的校外生活,要建立一个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领域,就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选择具有现实性的素材,引导学生从周围生活中选取探究内容。因此,开发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能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将其创造性加工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比如我们去卖东西的时候需要称出物体的重量,而由于特殊情况可能没有合适的秤,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基于以上理念,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案例。

案例二:

同班的三组同学去卖近段时间收集的废纸,他们所收集的废纸量接近50千克但都不超过50千克,磅秤只能称50千克以上的质量,怎样才能称出各组的废纸质量呢?

上面称物体质量的案例在生活中是经常会碰见的问题,比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称出物体的质量,又或者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等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在数学中,“部分与整体”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常见的问题,合理并灵活运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而在这一问题中,“重叠”和“转化”的思想也很重要,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比如在上面的问题中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而推理能力在整个学习阶段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数学教育中的论证与证明》中所说:“推理是理解和应用数学的基础。我们应该通过让学生参与数学探究、表征、猜想、解释和判断等各种数学活动来加强数学推理与证明的教学。”

小学数学学科实践活动的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数学教学,但它也应该有完整、严谨的教学过程,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围绕这个目标,上面的案例主要可以设计以下环节: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表达陈述→总结提升。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在他们不断地思考、讨论、陈述、总结中,学生会自己得出很多种合理的答案,比如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

把任意两组的废纸合起来称就超过50千克,假设甲、乙是93千克,乙、丙是94千克;甲、丙是97千克,根据以上情况可以算出各组的废纸质量:

(甲+乙)+(乙+丙)=2乙+(甲+丙)=93+94

已知甲+丙=97,所以2乙=90,乙=45

由此可知: 甲=93-45=48,丙=97-48=49

方法二:

把三次合称的质量相加,得:2(甲+乙+丙)=284

得出:甲+乙+丙=142

于是甲=142-94=48,乙=142-97=45,丙=142-93=49

方法三:

比较甲+乙=93和乙+丙=94,可以知道甲比丙少1,假如甲添上1则与丙相同,由甲+丙=97,可以推出:丙=(97+1)÷2=49(千克),于是剩余的也就迎刃而解了。

方法四:

采取称三次的方法,先称出甲、乙为93千克,再称出乙、丙为94千克,最后称出甲、乙、丙为142千克,这样也可求得乙=93+94-142=45(千克),照这样计算,其余的都可以解决了。

当学生在陈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不仅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语言表达多方面的能力,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啤酒2元钱1瓶,4个瓶盖换一瓶,2个空瓶换1瓶,问:10元可以喝几瓶?

从以上两个案例不难发现,数学学科实践活动的案例选择和教学过程不同于普通的数学课,在案例选择时它遵循趣味性、现实性和开放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很大提高。总之,数学学科实践活动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不仅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灵活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我们更倡导的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科实践活动,然而,如何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真正落实这些要求,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155.

[3] 郜舒竹.小学数学这样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44.

[4]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74.

[5]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0.

[6] Gila Hanna,Michael de Villiers.Proof and Proving in M athematics Education;The 19th ICMI Study[M].New LCMI Study Series.2012.

12.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篇十二

结合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教学特点, 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达到培养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若能把学生的热情点燃起来, 那么学校所有的课程, 都会被他们当作礼物来接受。”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培养少数学生的特长培训课,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科学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活动。所以我们教师要积极激发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尊重每一个学生特有的想法和个性, 给他们自主活动和表现的机会, 并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去参与活动, 最好能让他们选择自己有疑问并感兴趣的主题去开展活动, 并在其过程中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帮助, 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享受成就感。例如, 在学习选修3-1电学部分时, 我先用多媒体影片讲述当今电学的发展, 列举身边各种各样的电器,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 我鼓励每位学生对身边感兴趣的电器或者电路进行观察研究, 看电器的铭牌、说明书等, 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 可以组队也可以单独完成, 之后在班上发表成果。师生共建和谐的物理课堂气氛, 在学生发表成果时, 我饱含期盼的目光, 面带微笑的点头, 一句温暖的话语, 一个体贴的动作, 都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幸福与愉悦感, 从而激发他们物理学习的求知欲和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在这样轻松的情景中学习, 然后在实践中运用,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物理规律的含义, 更能使他们身临其境, 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积极专注地进行知识的实践运用, 同时调动了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不断领略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使学生获得了自信。

二、通过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渴望求知的学习意愿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应在结合物理书本知识的同时, 注重与实践活动的完美融合, 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在体验与创造中进步。按照以上方法, 在“电路”的教学中, 学生在我的鼓励与引导下就能轻易地改造并设计出一些生活小制作。

相对于单一的知识教学课堂, 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 更注重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另外, 与知识被动接受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对比来看, 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大胆质疑、探究发现、调查研究、实验论证与合作交流等作为重要的学习教学活动, 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在被教育中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方式。这就能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去达成个人的求知意愿, 而不仅仅是通过课本去获取知识了。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发展和增强自我主体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主题的必经途径, 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的方面。实践活动及活动过程中的交流有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 进而养成一种积极的及探究合作的主动学习方式的习惯, 这将进一步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提高物理科学素养。

三、有意识地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促使学生自主创新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别于平时的一般教学活动, 应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的引导关系。教师应有意识地淡化指导作用, 去协助学生自主发现与创新。当然这里所说的学生自主, 并不是要教师完全不管, 任学生无的放矢, 我们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应做到有效管控课堂, “放而不烂”才能更有助于学生自觉去发现与创新。如在“电路”的实践活动课中, 教师可要求学生多方面地去进行探索, 有不懂或不会的, 可让他们自行讨论实践去解决,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无需太多的干预与指导, 只需注意并随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即可, 这样, 学生才能在自主创新的活动环境中, 探求到更多的物理知识、感受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还自主学会用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 并从中获得更多的自信。我曾在自己营造的这样的课堂里发现, 整节课堂气氛活泼而热烈, 连平时不太爱动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 学生兴奋地讨论、分析, 简直就像是一个个设计师在讨论研发新产品。学生想要学、主动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问教师的情况少了, 自主查找资料相互帮助解决的现象多了, 比平时被动学习的课堂效果好多了。

总之, 物理综合实践把高中物理学习与实践紧密地、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对物理的兴趣, 拓展了学习物理的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 其最终的结果是使学生学会了更理性的科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增强了他们的物理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鹏、孟进, 《物理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1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篇十三

2013年7月22日,新都局在八楼会议室召开了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按照会议要求,现在就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中央(省委、市委)的重点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安排、具体要求做传达和部署。

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局践行历史使命,落实勤政为民的客观需要。要通过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明晰新时期的战略定位,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根本任务,在政策举措、工作机制、服务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作为战略使命,全面实施“宜人成都 宜业工商”的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

(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局深化改革、加强作风建设的客观需要。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聚焦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加强作风建设。要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找准聚焦我局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整改落实。要认真对照整治“四风”的要求,切实推动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提高服务基层、服务创新的能力;认真对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深入了解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所思、所忧、所急,努力帮助干部解除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三)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局加强道德建设和廉洁自律教育、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客观需要。要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腐败,弘扬工商正能量,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大环境,引导广大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在这里我还要突出强调,对于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看到中央的决心、群众的期盼、创新的需要,认真领会市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晓鸣同志在全系统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市局督导组的指导下,努力克服“事不关己”的思想、“走走过场”的心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参加到活动中来。

一要克服“事不关己”的思想。全局全体党员都要坚决克服这种消极思想,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紧密结合工商工作实际积极参与学习、积极参加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带好头,不仅要担当好活动的组织者角色,更要做好活动的参与者角色。

二要克服“走走过场”的心态。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明确规定“不分阶段、不搞转段”,这本身是一种务实的安排。我们要力戒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做到“环节不虚”;着力解决“四风”方面的实际问题,做到“内容不空”;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做到“主题不偏”。要结合党员干部思想实际,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以更高的标准查问题,以更严的要求促整改,以更扎实的作风抓落实,严格避免“认认真真走过场、踏踏实实搞形式”。

二、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

“准确把握四句话总要求、聚焦‘四风’突出问题、抓好三个重要环节”

(一)准确把握四句话总要求。中央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正视矛盾和问题,改正缺点和不足。洗洗澡,主要是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治治病,主要是对症下药,治病救人。一是体现整风精神。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体现“认真”二字,敢于揭短亮丑。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要及时教育提醒,问题严重的要严肃处理。二是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来参与、监督、评判。活动一开始,就要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活动全过程都要主动邀请群众参加,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取得让群众满意的效果。三是坚持领导带头。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以身作则,自觉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推动形成上级带头、领导示范、上行下效的生动局面。

(二)聚焦“四风”突出问题。中央明确提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要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努力在解决作风不实、不正和行为不廉上取得实效。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确实也存在一些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现象,存在一些在“四风”方面亟待改进的问题。

在学风方面:学习动力不足,深入研究的风气不浓。有的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深刻内涵认识不足,对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学而不思,学而不用,甚至学而不信,追求表面效应,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自认为能力强、水平高,缺乏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养的紧迫感、危机感,一年到头读不上一本好书,写不出几篇文章,研究不出几个问题。在工作作风方面:主要是缺乏事业进取心,服务群众不够。有的组织纪律观念薄弱、思想消极、作风懒散、牢骚满腹;有的大局观念不强,见到困难就退缩,遇到矛盾就推诿,怕担责任;有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工作起色不大。分析上述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与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群众观念淡化、宗旨意识不强有关。因此,我局在着力解决“四风”问题的同时,把“牢记宗旨、强化责任,转变作风”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目标。要抓住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契机,进一步梳理、聚焦、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解剖、发现问题存在的主要症结,为整改落实奠定基础,推动整改落实取得更大成效。

(三)抓好三个重要环节。7月18日,局党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各单位要根据该《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要着力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确保每名干部做到理解开展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清楚中央、省委、市委的总体要求,清楚本单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和工作安排和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具体要求。

第一,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今天动员会提出目标要求、作出工作部署。接下来,一要抓学习。坚持个人自学和集中组织学习相结合。二要抓调研。局党组成员在坚持经常性基层调研的同时,分别确定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建立与基层干部直接联系和工作反馈渠道。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建议,在群众帮助下找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第二,查摆问题、开展批评。通过召开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以整风的精神,在群众参与和监督下,认真查摆问题,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第三,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要依据群众意见和民主生活会情况制定整改方案,提出正风肃纪和制度建设的意见,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三、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

一是健全完善领导责任制;二是加强督导检查;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围绕中心找目标,兴市战略强结合;突出重点找载体,攻坚克难大作为;面对形势找差距,求真务实谋突破;对比分析找空间,自我加压卯足劲;抓好队伍找动力,严管善待树形象);四是抓好舆论宣传。

四、工作安排

(一)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突出“四个讲清楚”,深入思想发动;开展“三学三比”活动,搞好学习教育;开展“三深入三强化”活动,深入调查研究;开展“五个一”活动,广泛征求意见;立足“规定动作”,搞好“自选动作”。

(二)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按照“三聚焦三明确”要求,讨论提出“四风”具体表现;开展“五对照”,多管齐下“照镜子”;突出“三个重在”,搞好四个剖析“正衣冠”;开好“两个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洗洗澡”;坚持群众参与,搞好通报和评议。

(三)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制定整改方案、突出“三落实”;坚持立说立行,开展五项集中整改“治治病”;坚持群众满意,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坚持实践检验,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坚持到群众中去,对整改情况进行测评。

7月22日至7月31日,开展自学和专题教育不少于40个学时,科级干部撰写1篇心得体会,领导干部下基层形成调研文章。

8月1日至8月15日,召开民主评议,用“五对照”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8月16日至8月31日,党员干部撰写对照检查材料,集中两天时间召开谈心会、民主生活会,进行民主评议。

9月1日至9月15日,查找问题,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9月16日至9月30日,制定个人整改方案和措施并公示。

10月1日至10月31日,组织干部结对入户、蹲点入户、民情通户、为民办事以及党组织和党员进社区活动,开展争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和争当为民务实清廉型党员干部“双争”活动,对整改落实、建章立制阶段活动情况进行小结。

上一篇:成长中需要宽容的中学生作文下一篇: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