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

2024-10-14

高一生物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精选16篇)

1.高一生物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 篇一

到了高中,你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在高一,学习的科目没有大科、小科之分,只有高考和非高考科目之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生物的五大复习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一生物的五大复习方法

1.分类整理法。有很多章节存在大量的概念或某些结构,将这些概念或结构分类整理尤为重要,否则会显得比较混乱。如复习到细胞器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将这些细胞器进行分类:有无膜结构(单层膜和双层膜)、有无核酸或遗传物质、是否与能量转换有关、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动植物细胞中作用不同的细胞器、能否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水、是否含有色素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掌握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再如遗传规律部分,可以按照性状类和交配类将众多的概念进行分类,找出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再如染色体、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和多倍体等,通过分类比较可以切实掌握其内涵。

2.图解归纳法。如果说分类整理法适合于掌握概念,那么图解归纳法就适合于掌握原理和规律类知识。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增殖、基因表达和高等动物的生命调节过程等知识就适合于用该种方法进行复习。其实高考题中就有很多图解类题目,如果不掌握读图的方法就很难自如地解答这类题目。那么如何读图呢?首先,要知道图解中的结构和物质的名称,如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的图解中,有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等结构,以及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物质;然后,再分析结构和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下丘脑分泌的TRH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TSH再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同学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遇到过程类的知识,即便教材中没有图解,也可以尝试着将这个过程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同时要对图表累知识要进行整理、归类,如:坐标曲线图、坐标直方图、流程图、模式图、概念图、显微摄影图、饼状图、表格等。

3.联想迁移法。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看起来是孤立的,但很多知识存在着共性。对于这些知识可以采用联想迁移法进行掌握。如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而摩尔根采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这两种生物之间就存在着一些相同的优点:有明显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产生的子代数量多、易于培养等,可以通过联想迁移将不同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其实,这种方法在解题中也可以运用,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细胞内有三条21号染色体,某孕妇经过检查发现胎儿的细胞内某种染色体多出1条或几条,医生应该给出怎样的建议?这个问题就可以用联想迁移法进行解 答。

4.比较复习法。在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例如病毒与原核细胞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

5.串联复习法。复习时,应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对只是有全面的理解。例如有关蛋白质的只是主要分散于第一、二、五章中。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第五章谈到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物过程。

高一生物复习规划

1.收集资料。比如老师对高考趋势的看法,专家的评价等,在研究这些资料的过程中,要对于高考生物的重点做到心里有数,如果可能的话,能够适当预测高考题目。

2.基础训练,提升能力。掌握教材之后要利用试题进行巩固。从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可以看出,基础题目一直占据主要位置。所以不一定要选择难度较大的题目,但是一定要覆盖所有知识点,并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梳理,不放过任何死角。绝对不能蜻蜓点水更不能像炒冷饭一样的重复知识点。这些内容需要同学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构建知识网络。我们知道,生物学的概念、名词、术语相对较多,也是考试所要考察的重点内容。但是它们的分布比较零散。

如何深刻的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掌握有关公式、原理、生理过程呢?建议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等,运用比较形象的方式,包括画图、表格、知识网络图等构建知识网络,构建出来之后还需要找老师修改,或者可以与其他同学相比对,互相指导、互相促进。

4.每次测试后先做好试题分析,对同一类型的错误和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明白错误的根源。对于错误较多的问题,要从正面、反面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讨论。

高一生物提分技巧

1.梳理概念

深刻理解,准确记忆。生物学科是建立在概念学习上的一个学科,概念本身是确立一类事物与另一类事物区别准则。如果概念模糊,内涵与外延不清,势必会在阅读题目时信息获取不全,无法准确定位考察知识,从而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深刻理解的前提是概念的完整性,以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给出的酶的概念为例: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历年真题中考察此概念的时候有三个切入点:活细胞、催化作用、有机物。因此,我们在复习时所建立的酶的概念应为: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这样准备出来的概念才是完备的。完整性之上深刻理解,也就是对于概念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仍以酶为例:生物催化作用要将作用原理以及与化学催化剂的对比作为纵向延伸,对于其化学本质要明确两种物质本质蛋白质和RNA。这样的概念才是丰满的,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准确背诵。这样我们在答题时才不会仅仅是心里清楚,而无从下笔准确表述,总是离标准答案有那么一段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

2.密而不漏

不是面面俱到,因为这么短的时间,要将所有复习的知识像新课那样再讲一遍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在学校班级进度要依据学生平均水平的情况下。所以密而不漏的实质,是根据自己的实际准确知识容量来进行补充和完善。新课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包括没有彻底理解的、没有全面掌握的、以及没有背诵下来的等等,统统要在一轮复习解决。如果基础概念的掌握的不是足够扎实,必然会影响建立在基础概念之上的概念之间的网络建立。这就好比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生物高考的难度系数一直维持在7:2:1,你能说后面有难度的30%不是建立在70%的基础之上的吗?当我们吃到第三个馒头饱了的时候,早知道直接吃第三个了。而当有一部分基础的孩子们不要太过大意,可能你不需要花大量时间改善薄弱基础,但是你需要时间,找出夹在熟悉只是当中的不熟悉的知识,这并不见得有多容易,有的时候还会给你带来错觉,让你误以为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很好。若某一部分知识掌握的很好的标准不是不稳定的水平发挥,它一定是无论什么题型、无论切入点是什么,你都能准确的把它答出来。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新高考大纲没有下来之前,完全可以依据前一年的大纲进行密而不漏的完备你的准确知识容量。

所以高考生物的一轮复习的首要重点在于回归书本的基础概念。

3.适当练习

练习是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亲力亲为。概念是理论,练习就是实践。理论要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让理论得以完善和发展。从阅读题目开始,检验就开始了。题干中关键信息点,你是否能识别?识别后是否能准确判断切入点?判断切入点之后能否将所有有效信息融会贯通?这些都可以在练习中得到检验和呈现。所以依据自身已掌握和学习的知识,选择错落有致的习题,由易渐难、由简至繁,逐步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2014北京理综选择题第三题考察了: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这一知识点,而建立这一知识点的练习过程:应先分别练习生物膜与人工膜的各自特点及其通透性的原理,然后再是综合习题练习过程,以达到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4.量质有度

老师不建议同学们题海战术,尤其是在各科目都在高强度的复习之下。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足够的题量。足够的题量可以保证我们见过更多的有关同一概念知识考察的题目变式,丰富的变式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细化知识的考察切入点与链接点。题目多少依据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好一点儿的部分可量少一些,不好的部分多做一些。在量的保障基础之上提高做题的质量,题目的练习是为了记忆、运用、巩固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测试知识。如何通过习题获取、记住、学会更多的信息、知识、方法是根本。做题是所依赖的基础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都可以在有效做题中得以巩固和延伸。所以善用习题,会做习题,会让你在平时的学习中不知不觉的积累运用知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一生物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 篇二

所谓“知识结构”就是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各种要素的构成形式及其内在关系。如“细胞的结构”, 其体系是“细胞概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这里包含了许多知识要素, 学习时必须将这些知识要素通过一定的方式整合起来, 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建立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有:将所学的内容提纲挈领, 提炼出知识要点, 对知识要点进行串联整合;将头绪纷繁的各部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 运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数字、符号等构成网络图。

一、提炼知识, 整合章节性知识结构

课本中的知识结构体系是高考复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结构。现行的浙科版教科书采用章、节体系编写, 标题高度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对象的不同层次, 是中学生物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 统领着学科的全部内容。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第三节) 。这三节内容提炼出的知识点经整合的知识结构是:动物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同时必须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动物的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负责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 使之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并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而神经系统由亿万个神经元构成, 其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 通过传导和传递来调节生命活动。内分泌系统包括能分泌不同激素的腺体和细胞, 这些腺体和细胞分泌的激素调节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多种活动, 内分泌系统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

整合章节性知识结构, 有助于提高学生概括、分析、综合和归纳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二、整理“复合型”知识, 提升知识结构

生物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各个要素都在发展变化并相互制约影响, 进而共同控制了生物的活动。因此, 研究生物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概念和原理不断被揭示、不断被解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随着研究的深入, 许多知识结构之间发生了联系, 形成了跨度大、容量多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在高考中, 这些“复合型”知识结构也成为考查理解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复习过程中, 可以运用画图、对比等方法将前后关联的知识串联起来, 达到知识结构的重组提升。如: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基因突变—诱变育种

从上述可以看出, 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中DNA的变化和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可以使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应发生改变 (这是原理) , 进而使生物发生了各种变异 (形成概念) , 这些变异不仅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也为人类的生产育种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产生实际应用价值) 。从这样的角度进行分析理解, 就形成了“细胞增殖—生物变异—科学育种”三个层次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建立“复合型”知识结构, 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在散乱中逐步走向完整, 在单纯中渐渐变得丰富, 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就能从纷繁复杂的知识中找到相互联系的纽带, 正确分析, 做出选择并解决问题。

三、利用背景资料, 深化知识结构

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试卷, 不难发现非选择题大多是从某一问题入手, 多角度设问, 涉及面广, 跨度大。这体现了高考“注重现实及实践”的特色。同时, 命题情景与生产生活及最新科技发展相联系, 试题立意新, 重点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 以课本资源为载体, 深化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者布洛非认为, 知识是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并非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构建方式获得的。在学生身边最基本的学习资料就是教科书, 它包含的丰富的知识就是考试内容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之一。教科书中涉及的许多经典实验和研究方法都可以成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的素材。我们可以将教科书中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点综合起来, 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 融合为新的主题, 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结构。

如“大肠杆菌”学生最早是在课本中第二章的细胞种类中接触到的。因此以它为载体可以考查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它的细胞质中有质粒, 是最常见的运载体之一, 而体内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也与基因工程形成了联系点, 它本身也是较常用的受体细胞, 因此以它为载体可以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它的拟核区有DNA, 这也是它在自然状态下发生可遗传变异的唯一来源, 科学家还利用它研究DNA的复制方式, 这些知识都可以用“大肠杆菌”为背景建立联系。课本中“噬菌体侵染细菌 (大肠杆菌) ”的实验可以通过改变标记元素、延长实验时间等条件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同时, 这一侵染过程涉及了“中心法则”的相关内容, 因此, 教学中利用“大肠杆菌”这一课本资源作为情景, 借助一定的习题设置, 可以使知识间的联系更加突出, 更加具体形象, 也使学生意识到知识前后的相关性, 在复习时有助于他们建立知识网络, 深化知识结构。

(二) 以学科研究新进展为资源, 深化知识结构

许多学科研究热点和新的进展成为高考的试题背景, 旨在考查学生是否利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去解决不熟悉的问题, 这也是高考能力考查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 学生对于科学的发展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乐于在新的情景中尝试解决问题。因此, 复习时, 教师可以将这些新的研究进展作为背景, 通过编制相关试题分析蕴涵的问题, 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 从而达到深化知识结构的目的。

如2008年两个科研小组从不同疾病的患者身上提取细胞重新编程, 使其“变身”为干细胞。另一个科研小组跳过胚胎阶段, 把胰腺的外分泌细胞直接改造成了另一种类型细胞———贝塔细胞。这些细胞重新编程领域的相关发展, 都可以考查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2009年, 诺贝尔生理学奖颁给了研究“引发衰老和癌变的端粒酶”的三位科学家。不难看出, 在这些领域的研究都与“细胞的生命历程”有着密切关联, 以此为背景构建试题既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又可以在新情景中深化学生该部分的知识结构,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例1端粒 (左图染色体末端所示) 通常是由富含鸟嘌呤核苷酸的重复序列组成。它们能防止不同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但细胞每分裂一次, 端粒就会丢失一部分。端粒酶可利用某段RNA序列作为模板合成端粒DNA, 对端粒有延伸作用。下列有关推理不合理的是 ()

A.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属于染色体变异

B.细胞的衰老与端粒的减小有关

C.端粒的延伸是转录的过程

D.细胞分裂次数越多, 其染色体上的端粒就越小

例2德国科学家豪森是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之一。他的研究证实宫颈癌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之间有联系, 为研究疫苗奠定了基础。

(1) HPV有100多种亚型, 其繁多的变异株的变异来源是_____, 这种变异的特点是_____。

(2) 理论上说, 将纯化的HPV在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 但要确保灭活HPV的_____不被破坏, 并且能被人的免疫细胞识别, 这样就能得到有效预防宫颈癌的疫苗了。

(3) 当人体感染HPV时, ____细胞将它们吞噬消化, 使其抗原分子降解为多肽, 然后与该细胞的_____结合, 形成复合体, 移动到细胞表面呈递出来。这些复合体的作用之一是能活化_____, 使其分泌白细胞介素-2以促进____细胞分裂分化成_____, 从而帮助机体顺利进行免疫应答, 保护自身。

(4) HPV疫苗的作用是使一部分淋巴细胞在反应阶段形成_____, 当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 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包括_____。再次感染时的免疫反应所具有的显著特点是_____。

(三) 利用高考真题强化模拟, 深化知识结构

高考试题都是经过精心构思、科学加工产生的, 它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 又能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 因此也可以利用高考题将蕴涵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从而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例3 (2008年北京卷) 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 经人工授粉后, 将白菜的雌蕊离体培养, 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请回答问题:

(1) 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存在_____隔离。自然条件下, 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______的方式产生后代。雌蕊离体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 所依据的理论基因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

(2) 为观察“白菜-甘蓝”染色体数目和形态, 通常取幼苗的_______做临时装片, 用_______染色。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

(3) 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这种植株通常不育, 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为使其可育, 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 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

这是以育种为背景的一道高考试题, 要求学生对实验的选材、处理及变异原理等进行分析, 体现了对“生物学概念及原理”进行考查的目的。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它是由白菜的卵细胞 (n=10) 和甘蓝的精子 (n=9) 结合而成, 由于这样的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 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所以通常是不育的。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可育的四倍体“白菜-甘蓝”。幼苗中细胞分裂活动最旺盛的是根尖的分生区,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可数, 是对染色体进行观察和计数的最佳时期。

例4 (2006年北京卷) 用35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 (含20条染色体) 的DNA分子双链, 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5P的培养基中培养, 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 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5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此题考查的是DNA复制及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由于DNA是半保留的复制方式, 所以复制2次后, 有1/2的子代DNA含标记元素。中期由于着丝粒未分裂, 因此带标记元素的DNA和不带标记元素的DNA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即20条染色体都含标记元素。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 染色体增加到40条, 则有20条中的DNA含标记元素, 因此答案为A。借用本高考试题可以巩固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 包括各时期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行为的变化, DNA复制的过程, 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等。

在复习时, 为了使试题的解答能更好地巩固知识结构, 可以对它进行改造, 如对例4进行改编, 以”小鼠的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作为背景, 再与原题进行对照, 可以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进行对比归纳,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细胞分裂的知识结构。

复习中, 通过利用教材、学科进展、高考试题等资源创设学习背景, 能帮助学生适当地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并在新情景中将知识以相互联系的形式保存在了大脑中, 使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提升。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任何能力的考查都是以对知识结构的考查作为基石的。学生如果没有构建好知识结构就无法形成相应的学科思维能力, 面对新的试题自然也就无法从容应答。因此, 复习时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优化、重组, 将各个散落的知识按内在联系合理构建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加工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 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地概括、比较、思考, 发展了学科思维能力, 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附:本文所举例题参考答案

例1 C

例2 (1) 基因突变突变率低, 不定向性

(2) 哺乳动物的活细胞抗原决定簇

(3) 吞噬MHC蛋白辅助T细胞致敏B淋巴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

(4) 记忆细胞HPV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抗体数量多且速度快

例3 (1) 生殖杂交 (有性生殖) 全能性

(2) 根尖 (茎尖) 醋酸洋红 (龙胆紫、碱性) 有丝分裂中期

(3) 19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 (染色体联会紊乱) 染色体变异

3.如何提高生物课的复习效率 篇三

复习课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阶段性复习更是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复习课绝不是旧课的重复与罗列,它是在对既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的知识层次。复习课究竟如何发挥学生的潜能,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复习,参与复习,一直是一个众说不一的论题。我在无脊椎动物前五门知识的复习课中,尝试着引入竞争形式,收到了较好的复习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

1.鼓励竞赛,培养竞争意识

(1)竞赛准备。

在本次复习课前一周,布置学生对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绘制五门代表动物结构图。我按好中差层次的合理配比,把学生分成5个竞赛队,并提前公布竞赛奖惩方法,激励学生在100分的基础上,每错1项扣5分,每向老师提1个好问题加10分,抢答与抽签结合,机会人人均等。队员们在积极夺魁的备战中,既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也强化了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2)竞赛步骤。

准备了数日的竞赛如期开始,同学们既兴奋,又激动,为缓解学生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我以动物分类主要依据的集体提问,拉开了本次竞赛的序幕。

第一项:找同类本项目的宗旨是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我首先把写有从a~m编号的五大门动物的13条主要特征和绘有1~20编号的20个动物图形,用投影显示在屏幕上,然后向学生介绍本竞赛项目的三个程序是按门寻特征找朋友。要求参赛队员在3min内,把经各队抽签选定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的序号用彩笔填写在规定的大表格里,同时还要把本门动物在结构上典型的进化特征也填写在大表格中。讲台上,5个队员在认真的选取答案,讲台下40余双小评委的眼睛在紧张的盯着自己队员的选择,同时也严密地监督着其他队员的选择,其职权的行使真是一丝不苟。

第二项:比绘图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本次竞赛项目的评比规则是图形绘制要规范,结构位置排列合理,名称填写准确,然后仍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参赛队员到黑板上绘制所要求的代表动物结构图。参赛队员在认真的绘图、填写,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最大优势,为集体争光的荣誉感在无声的竞争中升腾。3min的较量,既展示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第三项:比说图本项目的设立是检测“三步识图法”的应用情况,我要求参赛选手以自己抽签选定的生物图形,按“审图→校图→说图”的识图步骤,把老师给出的不正确的图形进行修改,然后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对该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向全体同学进行介绍,学生们的眼、耳、口、手多种感官参战,在短暂的15min里,充分地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识图能力。

第四项:抢答我把平时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小知识,如能净化污水的原生动物是什么?水螅外胚层的作用?猪肉绦虫没有角质层为什么不被人体小肠液所消化呢?共计整理成26个小问题,让学生在10min的抢答中,使知识弱点在“无意记忆”中得到巩固与深化。

第五项:答记者问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与我们生物学科息息相关的,我们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生物学知识,才能服务于社会、报效国家。本项目设置约10min,目的是激励学生开动脑筋,对学过的知识多思多疑,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阅读、多收集、多积累与之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来开阔视野,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错误的给予纠正,而正确的则做以圆满的解答同时给予加分奖励,在这平等和谐的氛围里,学生提出了许多诸如人有体腔吗?珊瑚环纹与蚯蚓的体节相同吗?……一些很有特色的问题。

2.体会

强化了课堂的民主气氛,并能充分点燃每个学生情感和智慧的火花,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知识容量大,复习效率高。

4.高一语文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篇四

高一语文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1、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2、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早睡早起,可以把晚上的复习时间减少1个小时增加到早晨。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3、学习时要全神贯注。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一下能量,看一看绿化。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

4、坚持体育锻炼。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5、学习要主动。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很郁闷的,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6、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7、注意整理。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8、分类并适时的做好复习。知识越多也就越不好分开,记忆遗忘的速度会很快,应该分类。把两大类分开就好,一是不易掌握的知识,要想完全掌握就一定要理解和不厌其烦的复习;二是完全靠自己的的记忆而掌握的。

9、定期检查反省。

高一语文基本学习方法

1、制定计划。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主动预习。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3、做好上课准备。

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

(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

(3)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为了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

(4)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注意把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免课桌上东西零乱而影响你的学习情绪。

4、专心上课。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顼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石出。

5、及时复习。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6、课外学习。

(1)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2)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

(3)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脑手并用。

(4)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知识层次的衔接

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在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从初中语文知识的结构层次来看,每册教材到每个单元再到每篇课文都有详细的重点说明和预习提示,课后的练习设计也较全面具体,有质有量。如每个单元后面设计有“阅读训练”“听说训练”“作文训练”,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高中教材的课文长,且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题相对少,但这些少而精、容量大的题目,它是在初中知识层次的基础上拓宽加深,迁移性强、容量大,体现了语文知识和其它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

2.思维能力的衔接

高中语文在初中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且处处要培养高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五个层级的培养。

(1)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内容一般是知识性较强的语言、字形、文化和文学常识等)。

(2)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加以解释,是识记的高一级层级)。

(3)分析综合(指分析解释和归纳整理,比前二者又高一级的层级)。

(4)应用(指的是对语文能力的灵活运用,是在前三者的基础上在表达方面的能力层级)。

(5)鉴赏、评析(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可以说这五个层级安排得合情合理,它既考虑到高中生年龄特点,又符合认知规律,因此从知识的识记理解到分析综合和运用,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又一关键。

3.学习方法的衔接

5.成考复习提高效率方法 篇五

我每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总是先通读大纲。这样可以高屋建瓴、统领全局,能准确掌握教材的体系和理解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下一步分配时间和安排学习计划作好铺垫。

二、认真精读、突出重点

有了第一步对教材的初步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已了然于胸。下一步就要合理安排时间,认真研读教材了。每精读完一章,就要做对应章节的练习题,以检测掌握的程度。作错的题目一定要及时弄清弄懂,并在教材相应的位置用醒目的标记划出,以便日后复习。在精读和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发掘重点内容。一般来说,教材的重点是多层次的,既有全书之重点,也有每个单元之重点,还有每个章节甚至每个问题的重点。同时对于每个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甚至每个问题的重点词和句也不能忽视。只要抓住了每个层次的重点并着重学习、深刻理解、准确记忆,就能收到以点带面,全面掌握的最佳效果。

三、发现疑问、重点突破

在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此时不要胆怯,反而要迎难而上,把这些疑难问题集中起来,或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知识,一举歼灭之。这样带着问题去学习,目的性强,精神易集中,有利于加深理解,更有利于提高记忆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图表、瓦解疑难

当遇到有的教材内容繁多且不成条理时,我会利用图表来理清头绪,从而使知识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制作图表时我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由大到小、层层分解、逐步深入的原则,把每一层次的重点根据其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等构成知识网络图。知识网络图可大可小、可详可略,完全根据个人复习的情况来灵活掌握。在自学中利用图表,提纲挈领,既有利于化繁为简、重点深入,还有利于瓦解疑难、全面把握,对圆满完成自学任务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五、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联系现实,这是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在自学的过程中,要想真正掌握新的理论知识,既不能死记硬背,也不能依赖现成的“标准答案”,关键在于知识的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把新的理论知识分析清楚、理解透彻、掌握牢固。在“活学”的同时,还要学会“活用”,即有意识地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工作或生活中加以利用。

六、分析真题、把握趋势

精读完教材后,我会马上收集近三年的真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原因有二:其一、找出教材的重点章节和易考知识点,以便在下一轮复习时特别注意;其二、掌握考试题型和命题趋势,以便更好地分配时间和调整复习计划。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做无用功,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七、模拟训练、营造环境

进入复习备考阶段后,在全面学习教材并进行重点复习的同时,我还专门抽出时间进行模拟训练。训练进行,这样做是为了营造一种考试氛围,上考场时能达到最佳状态。在模拟训练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内容:注意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同时总结答题规律;注意审题,避免文不对题;注意把做错的题目集中起来,此乃薄弱环节,一定要结合教材弄清弄懂并加强记忆,以免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1.复习成考数学的方法

2.成考英语复习秘诀

3.成考外语复习攻略

4.成考复习计划

5.成考复习攻略

6.成考英语复习技巧

7.成考语文怎么复习

8.08成考:最有效的数学复习方法

9.成考高分学习方法

6.高一生物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 篇六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你要把重要内容列成一览表,将其纵横关系整理清楚,做到一目了然。一览表可以一张张分别做,也可以综合在一张大纸上。对于那些需要背诵的、互不连贯的内容,则可以使用卡片来记忆。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整理一览表和卡片,在以后的阶段复习中,只要不时地加以使用便可以了。

高考最后20天:

这个阶段的复习重点在做练习,以训练应用能力。像数学、物理等学科,可以使用习题集之类的书。所做的练习,要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有关,并参照有关的一览表。

语文、英语等学科,要以教科书为中心,反复练习读法、译法、语法等。这些学科的知识范围较宽,复习时应把思路放开些,把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练习。

基础不扎实,却猛看各类参考书,或是做各种很难的练习题,不但浪费了时间,效果还不会好。关键是应真正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复习这类学科,最好是与一位擅长这些学科的同学一起进行,这有利于你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面对一门学科,你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可以把了解的部分作一般的复习,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加强薄弱环节上。

高考最后10天:

在高考最后10天,你可能已经将教科书的内容复习多次。但有些地方是花了很多时间重点复习过的,有些地方是轻描淡写一扫而过的,对全部教科书之间的联系,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如果不把这些零散的知识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一体,临到考试,由于前后左右的相互关系不尽明白,就难以运用自如。

另外,后学过的知识复习起来印象还比较深,回忆起来,比较省时间。后学的知识,一般综合性比较强,常常牵涉到前面的知识,这样在复习后学的知识时,遇到以前学过的较模糊、拿不准的知识,再随时往前复习,容易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两者都加深了印象。

总之,临近考试的冲刺阶段,对重要内容,先复习最近学过的,然后再一步步向以前学过的知识延伸,这样复习,效率更高些。

7.高一生物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 篇七

比如,我在高考前一百天的时候,进行了一次模拟测试,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

如“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启动子、终止子与起始密码、终止密码”“限制酶、DNA连接酶、顶体酶的作用”等概念和知识,学生的认识比较模糊。

2.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不强

不少学生反映许多题目看不懂,这是因为现在的考试原创题多,且背景新颖、信息量大。如果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不强,解题往往无从下手。

3.实验设计及操作技能薄弱

如涉及“植物有丝分裂观察”及“DNA粗提取与鉴定”等实验的题目难度都不大,但学生的答题结果往往低于预期。

4.解题不规范,表达不准确

对于主观题的解答,学生往往口头语运用较多,答题抓不住中心,虽答得不少,但得分不多。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及时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进行复习教学。

一、突出重点,注意知识间的沟通联系

《生物课程标准》和《测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要认真研读《生物课程标准》和《测试说明》,把握生物学科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各个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生物学科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是核心知识、重点知识,哪些是新增知识。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是核心知识、重点知识,是学生必须进行多次反复训练的,要让学生训练到心中有数的程度,切不可似是而非、似懂非懂。而对于新增知识,如选修一中的《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三中的《现代生物技术专题》,这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在高考中涉及的可能性要相对大得多。

二、构建模型,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

科学的学科复习方法就是要建立学科体系,生物学科的复习也是如此。建模是生物学科有效复习的必要过程,如可以建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模型、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数学模型等。通过建立模型,让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科的知识做到整体把握,克服知识零散的弊端,达到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知识的程度,高考得高分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加强实验复习,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是实验的学科,实验能力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且考查形式灵活多样,不仅考查实验设计,还考查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及实验分析。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实验题的考查尤为重要。只有平时的训练多了,才会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只有平时的训练多了,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多次的训练中感悟出来的。而且,生物学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教师一定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并引导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掌握生物学基本思想,提高科学素养

近年来的生物高考试题非常明显地突出生物学科的基本思想,如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物质与能量的统一性及基因、DNA、染色体的平行性等。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物学思想。学科思想是学科教学的精髓所在,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的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能灵活运用的“活”的知识,而“活”的知识的最高要求就是学科思想。学生只有掌握了生物学科的基本思想,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学科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答题规范训练,提高得分意识

答题规范不规范,得分往往相差很大。在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主观题的回答要克服口语化现象,要用简洁的书面语答题,且书写要规范,表述要完整,切不可在答题的规范要求上失分。每次训练后我都会把示范卷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模仿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掌握规范的答题要求了。

8.高一生物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 篇八

一、温习基础知识,灵活运用

依据高考的考试考纲内容,回归课本,将考纲所涉及到的内容结合章节知识,认真温习一遍,重新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点,梳理归纳基础知识,建立知识框架,学会对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知识点来解题。

二、总结错题,寻找突破口

把平时练习中做错的题目进行总结归类,分析每一类题型做错的原因,是自己对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没有掌握呢?还是粗心大意做错的呢?为自己的复习寻找突破口,根据自己的不足,制定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的目标。回顾错题还有利于同学们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

三、重点题型,专项训练

9.高一生物的满分复习策略 篇九

高一生物的满分复习策略

高中生物满分复习策略一

在高中生物复习中,有的教师往往对生物知识不加区分,“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是高中生负担明显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只有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明确考纲要求,研究往年高考题型,预测今后命题趋势,明确各部分的考试重点、考核方式及难易程度,然后结合生物课本,详细梳理各章知识点,把考点挖掘出来,制定生物满分复习策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生物满分复习策略二

高中生物教科书是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高中生学习的中心。高中生物教科书中的概念、定律都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然而,复习时,不少师生为了“赶”时间做练习,很少阅读教科书。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生物试题,不难发现许多试题考查越来越基础,甚至就是高中生物的教材的表达。因此,高中生物满分复习策略的重点是,对课本中的黑体字(一般是重要概念)要认真看。

高中生物满分复习策略三

虽说记忆不是复习高中生物的唯一途径,但是,高中生物的学科特点却决定了教师在复习课中可以运用多效记忆的方法来提高高中生物复习课的效率。高中生物就学科知识而言,并不是太难,大都是一些十分基础的知识,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让高中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为高中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为此,通过多效记忆的方式掌握知识对于高中生物满分复习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采用多效记忆的方法,即教师需要运用多种记忆方法帮助高中生记忆知识点,也能够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提高生物满分复习的效率。

高中生物满分复习策略四

教师在进行生物满分复习时,除了运用多效记忆的方法帮助高中生巩固记忆教材知识以外,还应当在复习中加入一定的练习,使高中生通过记忆、练习对知识达到全面牢固的掌握。为此,教师应当在课前准备一些练习材料,讲练结合。

运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提高高中生物满分复习的效率,首先是准备练习材料,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练习材料,若只是在教材、参考资料上随便选择一些练习题来训练则毫无作用。笔者建议,教师在准备练习材料是要做到两点,一方面,练习题应当具有针对性,针对高中生近期学习、作业中反馈出的问题,针对教材重点知识;另一方面,练习题应当具有实用性,复习课出现的练习题主要目的是为了辅助复习工作,因此,习题的难易应当适度,适合更多的高中生用来检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是盲目地求多、求难。

高中生物满分复习策略五

提高高中生物满分复习的效率,除了做到以上三个方面以外,还需要严格,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为教学计划紧张而任意减少复习课的课时,影响生物满分复习进度。教师更要严格要求高中生,制定严格的复习标准,不能因为只是复习知识就降低对高中生的学习要求,复习课也要像新授课一样对高中生严格要求,才能保证生物满分复习取得较好的效果。

高一生物复习常用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 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 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 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高一学好生物的那些方法

不能简单理解

有的同学认为生物接近于文科,只要期末背几天了就能得高分,这是初学生物的人经常犯的错误。从高考趋势来看,近年来生物的出题重点是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察,复习知识的时候应该要学会应用,尤其是要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回归课本最重要

经过对一部分的同学做试卷分析,发现很多的人觉得生物的题出得很难,但实际上他们错的题更多的是最基础的内容,长时间没有回顾学过的内容,很多人已经忘了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有谁还能准确地说出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还有谁能记得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或者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区别?如果不能的话,孩子们,回归课本吧!先将基础知识梳理清楚再说!

分模块复习

生物知识考查更多的是知识点间的联系,比如说代谢模块中光合呼吸的综合题,遗传模块中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等,在复习过程中多挖掘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说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中间纽带是二氧化碳、氧气和有机物的含量变化,那么该如何利用这三个量进行计算光合与呼吸的速率呢?如果影响光合和呼吸速率的因素(比如光照强度)发生变化,那么光合和呼吸的速率又有什么变化呢?什么时候相等,什么时候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什么时候呼吸速率又大于光合速率,又有哪个时刻只有呼吸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考试重难点。尤其是实验模块,一定要将这学期学过的那几个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注意事项等好好理解。

多想几个为什么

生物的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彻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是这样。比如说为什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温度等,它们是怎么影响光合作用的。

错题整理,归类解决

自己分析或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分析为什么会错,如果是基础知识的不扎实,那么拿起课本再好好看一遍,强化一下,下次争取不要犯同类错误,如果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明了,那么就好好想想知识的内在联系。一个人只有不断的消灭自己的薄弱之处,才会更快的进步。

调整好心态

10.高一生物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 篇十

复习课与新授课是不同的,复习课是新课的延伸与提升,复习课要有新的角度。尽管面对的学生基础有所不同(实验班和普通班),但高三一轮复习的目标是一致的,复习的流程也基本相同:梳理知识——拓展提升——应用巩固。高三复习要破解学生知道并没有掌握,掌握并不精准的现象,问题式教学就是有效的复习方法。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首先引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进而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知识之间的区别,最后引导学生迁移应用得以巩固。在高三复习中我尝试应用问题式教学法,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建构知识

在新授课中,由于受教材的顺序设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制约,上课的流程是一个线性的程序,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1]。传统的复习课中复习流程也是一个线性的程序,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这种复习方法的弊端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每个知识点掌握较扎实,但对知识的结构把握不清。在复习课中,由于没有了新授课诸多因素的限制,师生有必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俯瞰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复习。因此在复习课中,我会采用与新课不同的流程和角度来进行逆向思维复习,即对课堂结构进行调整,不再利用传统的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复习流程,而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先了解全貌再深究细节的程序。在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时,要巧设情境,激发思考。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高三复习要破解学生知道并没有掌握,掌握并不精准的现象,那么如何诊断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是关键。问题式教学能有效诊断出学生预习掌握知识的程度并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3.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那么能否证明与神经调节无关呢?

设计这三个问题,一是能检测学生是否有预习并诊断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能引导学生复习实验设计中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控制,因变量如何观察等知识,特别是第3个问题的设计,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该实验:沃泰默做的第一组实验即将稀盐酸注入上段小肠(十二指肠)肠腔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这个实验中是否可能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呢?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我特意选择了如下一道题:

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对实验动物做了下列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

A.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

B.胃内消化的食物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C.引起胰液分泌增加的物质是盐酸

D.胃酸刺激神经,使胰腺分泌量增加

这道题的答案选A,进一步说明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只是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不能证明与神经调节无关。

在复习教学中,设计问题既要预设,又要重视课堂的生成。预设是教师事先所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1]。但教师在复习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知识的薄弱点,灵活设计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复习课中,尝试应用问题式教学法,能真正完成知识的建构、知识的梳理和应用演绎,提高高三生物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1.高一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篇十一

功能:①保温②减少内部器官之间摩擦③缓冲外界压力,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2、(内脂)磷脂构成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重要成分。

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

3、固醇包括:

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单体和多聚体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连接而成的。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连接而成的。氨基酸、核苷酸、单糖分别是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而这些大分子分别是单体的多聚体。

12.高一政治的复习方法 篇十二

(1)明确奋斗目标,为备考提供动力支持。

高三复习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很难保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消极被动的学习状况。外在表现为:应付式地看教材,过分地依赖教师,很少会主动采用做笔记、卡片等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很少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老师要求识记的知识点就死背,这显然不利于归纳、比较、分析和概括等学科能力的培养;对考试麻木不仁,很少进行反思等。这种被动学习的态度与行动,显然与“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高考改革方向相悖,因而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消极被动的状态呢?我们不难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奥苏贝尔“动机理论”中得到启示:要改变学生学习现状,就需要学生产生自我实现的动机---考入理想的大学。在有了实现自我的动机下,使学生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学习持久性”和“挫折忍受力”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潜能,从而改变那种“要我学”的现状。

(2)调整心态, “享受学习”,为高考磨砺意志。

学习是苦中求乐、先苦后甜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识,发展了新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成功的享受过程。高三这一年,既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只有调节好心态,才能在决战中笑得甜、笑得久。

2.积极引导,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会学”

学习得法,事半功倍。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学好政治应掌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首当其冲——制定复习计划

学生根据教师复习的安排来制定本学科的复习计划,尽可能使计划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万变不离其宗——重视并吃透教材

从历年高考主观试题的参考答案中可以发现:答案=教材语言(约占60%)+时政语言(约占5-10%)+材料语言(约占25-35%)。政治要得高分必须对教材内容很熟。阅读是“学习之母”。它既是学习的开端,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研究表明,阅读后的记忆率要比听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看书,看书未必是阅读,只有读懂了至少是用脑了才能算是阅读。

高一政治学习小窍门

一、重视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听课的基础。新教材的编写者们匠心独运地在课文中配以丰富的数字、图表、图片和漫画,直观明了地反映我国各地经济建设的景象,展示了现实的社会生活情境,这给学生的预习带来了极大的空间。新课预习要做到“四出来”,即把简单观点背出来、主要观点标出来、重要论点划出来、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以便在上课时注意留神,把握重点,解决难点。

二、课上认真听课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第一,听:这是保证听课质量的主要条件,只有集中精力专心听课,才能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才能从老师讲课中受到启发,发现问题,提高听课质量。第二,记:好脑子不如勤笔头。记好听课笔记可以帮助思考,加强记忆,有利于课后复习,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第三,思:只有思才能受到启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得到更多收获。

三、及时巩固复习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及时巩固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熟记以后,一小时忘56%,两天忘16%,六天忘3%,就是说第一次重复最重要,当天学过的内容一定要进行及时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及时巩固增强记忆的效果。否则,日积月累,不会的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基础差,以后很难再补,所以当天讲过的内容一定要及时巩固。对于章节性内容要善于总结复习,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四、增强阅读视野

13.提高数学高考复习效率的方法 篇十三

关键词: 数学高考 复习效率 提高方法

数学无论对于文科考生还是理科考生,在高考中都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既重视基础又重视学习的方式方法。很多高三学生对数学很头疼,尤其是文科学生。数学这道坎过不去,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下降,自信心被消磨,可能最后就放弃复习了。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将高考数学的复习分为三步,可随着复习压力和任务的加重,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范围越来越小。有的学生起步晚,基础没有打扎实,到第二轮第三轮复习就感到困难,不会做,不想做。高考对于一个考生的重要性,谈不上完全决定人生的命运,但至少是改变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很多招聘单位明确规定要211、985的毕业生,还有的人甚至已经读完博士,却依旧被应聘单位拒之门外,只因大学不是重点本科。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在还能努力的时候就要好好努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之前的前辈们的文章,一般只是针对教师来谈或者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只是从宏观的框架来谈,有提到复习过程中应该注重考纲的解析和学会高中数学的解题思维,但是教师的能力毕竟有限,提高数学高考复习效率,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所以,下面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谈谈提高数学高考复习效率的方法。

一、教师要尽职尽责,提升自我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动力。

数学是非常有意思的,但学生更多的是因为被成绩吓怕了,因此产生对数学的排斥甚至恐惧心理。尤其是到了高三,综合高一、高二的知识,有的学生之前并没有认真学习数学,本打算高三认真复习,可是总是感觉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脚步,由此渐渐退缩放弃了。高三教师本身要承受的压力就很大,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顾不上丰富课堂生活、活跃课堂气氛,认为只要把该教会的,能教会的知识和方法都教给学生就好。但其实,在高压的环境下,更需要调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组织一些小活动,例如讲个笑话,让积极表现的学生唱首歌,或者让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大家分享复习经验,等等。教师应尽可能不拖堂,按时上下课适当布置课后作业。还可以在讲解试卷的过程中,适当让学生上台讲解,能讲清楚就说明是真正掌握了这类题型。教师还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多倾听学生的心声,适当进行心理疏导,为学生打气加油。教师不应该过于注重成绩,而忽略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毕竟一时的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持续平衡发展,逐步进步,直到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2.提高能力,分层训练学生。

在高考数学的复习中,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在基础的讲解上,还需要教师能够教会学生拓展思维,解决难题。高考数学考满分或者考高分的学生有很多,这就说明学生是有潜力可以挖掘的。为了能够让学生考高分,教师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一般都很高,若是一再地不能够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便会对教师感到失望。所以,教师要努力钻研,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学生共同进步。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分层次训练。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多对他们进行基础训练,其实高考数学中很多题都考的是基础知识。在成绩上不能过分要求进步,看见复习的成效,应该促使他们逐渐进步,从几十分到及格再到优秀。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对他们的要求,基础性的错误不许犯,较难的题目要多加训练。这类学生在考试中容易过于重视难题的解答,而忽略基础题目的准确性。教师应该不断提醒这类学生戒骄戒躁,稳打稳算,不能马虎出错,因小失大。有的学生基础一般,也能适当做些难题,教师不能只顾两头,忽略中间,应该培养中间的这部分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怕困难的信念,要多加鼓励,先督促他们夯实基础,再解决部分难题,要求这部分学生必须达到优秀,争取高分。

二、学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1.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安排复习。

教师的精力和能力有限,总免不了照顾不到全班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会毫无头绪,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学生要学会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支持自己。对于数学复习,很多学生都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多做题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其实则不然,做题并不是单纯为了做题,更多的是为了巩固和拓展知识。学生不应该盲目做题,应该在做题之前认真复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可以先做课后习题,再做练习题。每做完一张试卷,学生应该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纳,数学学习总是强调举一反三,归类复习。分析试卷不仅关注对与错,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错,出题人的意图是什么,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也不能只是记录正确答案,应该在教师讲解完之后,自己再重新将错题做一遍。数學复习花费的时间要比其他学科多一些,学生应该按照自身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整体的复习时间,但不能忽视其他学科的复习。

2.勤学不畏困难,多问不怕麻烦。

高考复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习越来越紧张,压力越来越大,也是困难重重。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给自己施加的莫须有的压力。高考很重要但并不困难,每天循序渐进地进步,不图快、不退缩,时间自然而然能够证明一切的努力。学生需要在复习过程中,听从教师宏观上的复习规划,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再适当进行自我调整,分析自己的强弱项,针对薄弱环节加大复习力度。学生可以与同学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娱乐休闲时间,合作是为了共同学习进步,而不是为了愉快地聊天。学生可以多问教师问题,在提问之前,学生要先自己钻研,做到自己再也做不下去为止,也要勤动手勤动脑,学会先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软件,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在数学复习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学生要合理正确对待所遇到的问题,要相信自己,相信问题是能够被解决的。

高考数学复习,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师和学生要一起努力奋斗。教师要做到尽职尽责,提高能力。要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学生。对于学生,要分层次训练,设定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目标,基础薄弱的学生的目标是及格,基础一般的学生的目标是优秀,基础较好的学生的目标是保持高分,冲刺满分。学生首先要树立自信心,学会自我调节压力和心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整体的复习框架,合理安排自己的复习计划。在复习过程中,难免遇到解题的困难,学生要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多独立思考问题,多向同学和教师询问。

参考文献:

14.如何提高考研数学的复习效率 篇十四

1.关于大纲。强烈推荐《考研大纲数学解析》。现在大纲还没有出来。每年7月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就会针对当年的考研出版一本考研大纲和大纲解析。本人建议,考研大纲这个小本子不用买,一来里面就是列知识点,枯燥乏味,二来这些知识点都在大纲解析里有。而大纲解析,才是我有史以来见过最好的参考书。虽然目前市场上各种数学资料铺天盖地,但论可靠性,覆盖面,以及对学生快速提高数学应试能力来看,反倒是这本官方出的书最好。在看完这本书3遍之后,我切身感受到了自己对数学那种自信满满的感觉。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在每一章前面都列出了本章的重点,所以对照这些知识点,可以知道自己是否都掌握了。而最有特点的是,它在每个知识点后面,都有近考研真题对这个知识点的考察,所以学了这个知识点之后就会知道怎么解这类题。而且多数情况下,每一个知识点在不同年份的题里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很容易就掌握命题规律。

2.关于辅导书。现在的主流是两本,一是陈文灯的《复习指南》,二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当时我也曾很困惑两本书哪个更好,后来选的`是《复习指南》,但上自习的时候发现用《复习全书》的时候似乎更多点。关于这两本书,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复习指南》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归纳和总结得不错,但是技巧性太强,强调思维定势,不利于打基础。《复习全书》比较容易上手,因为比较偏于基础(但并不是说它简单),用这本书的人似乎也是最多的。因为各人情况不同,所以我也不比较两本书孰优孰劣,只是有点建议,如果选了其中一本就坚持看下去,别看了一段时间又去看另一本,因为每本书的解题思路多少还是不同的,看惯了一本书再去看另一本多少有点不习惯。我在12月自以为复习得差不多的时候,看一下同学的《复习全书》,感觉内容都挺陌生的,所以没必要两本都看。

3.关于辅导班。很多人都在犹豫是否需要参加辅导班。我认为如果大家前期一直在复习中,可以参加暑期强化班,但是如果前期自己还什么都没看,直接去上班效果不好。至于听哪个老师的课,我的建议是,跟着自己的复习资料走,如果看的是《复习指南》,就听陈文灯的;如果看的是《复习全书》,也许听李永乐的更好。

4.关于其它。

1)对于大学期间用《工科数学分析基础》的工科同学来说,这本书偏重证明,更适合做理论研究用,但考研时更看重计算而不关注公式推导,所以最好还是转用高教社或同济的高等数学,这些书看起来轻松多了。

2)对于要考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同学来说,比较麻烦的就是数理统计方面的公式,建议平时不用管这些,考前一周专门背这些公式,如果当时有更紧的任务,建议放弃这一块,因为好多年都没考到统计公式了,如果考到也只是一个选择题或者填空题。

3)如果所看的参考书中某一个例题的解法特别繁琐,而且再没有其他简单的解题方法,这种题一般就不会考,就不要在这种题上浪费时间。真题一般解法不会太复杂,看重的是基础和应用,而不是单纯的难度。

4)如果只是看题的话很难发现重点难点,但是在做题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发现自己的弱点,所以在第2阶段,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多动笔。尤其是对于计算量大的题,更是要经常练。比如曲面与空间曲线这一章,考研很爱考这些计算空间体积的,因为这融合了积分、偏导,空间几何想象能力等章节,而这些题的计算量一向比较大,如果平时不把计算速度练上来,考试的时候花很多时间在这上面,也会影响后面的题。

15.高一生物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 篇十五

山东郭广蔼

中考复习阶段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复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初中学生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的冲刺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中考语文总复习承担着系统梳理、归纳总结、稳步提高的重任,总复习效果如何至关重要。在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广、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怎样带领学生进行中考语文总复习,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从目前采用的复习方法来看,有从第一册开始,逐课逐课“炒原饭”者有之;有将课文按照体裁分类,然后逐篇讲解分析者有之;有将语法知识、文体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训练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复习者有之;还有将各种复习资料和配套训练来者不拒地发给学生,采用题海战术、大量模拟者更是有之。这几种方法的复习效果如何呢?实践证明,效果都不理想。第一种方法注重知识重复,忽视运用技能,通过这样的一轮甚至两轮的复习,学生只能获得一些机械的知识,没有一点提炼与延伸,更没有把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第二种方法热衷专题讲座,忽略整体感受,这样只能是给知识划清界限,不能给学生以整体感知语言的基本能力。第三种方法走进“题海”误区,迷失学习主动。学生被埋在题海中,身心疲惫,整天被讲义试卷牵着鼻子走,没有思考、反刍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丧失殆尽。

如此说来,是否就意味着中考语文总复习没法复习?中考语文总复习的效率没法提高?我们说,不是的。语文学习,的确非一日之功,重在平时的积累和领悟。但是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遵循语文的学习规律,改进复习方法,就能使中考语文总复习从高耗低效的泥潭中走出来。具体做法如下:

一、更新观念,端正思想。

教学是一门艺术,复习课更是如此,中考语文总复习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才能提高复习效率。中考语文总复习,是以巩固初中阶段所学语文知识,并重新组合知识系统,有序地进行语文知识及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迁移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实际运用能力是最重要的,如今的应试能力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良好的素质之上的。当前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正由“客体教育”向“主体教育”转轨。在这样的背景中,

我们应当用现代教育理论来重新审视和把握复习与“学习积累”、“能力发展”的关系。就语文而言,

“学习积累”是指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的累积;“能力发展”是指听说读写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二者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转变观念,

改变过去仅把巩固已学知识、

防止遗忘作为复习的唯一目标,逐课逐课“炒原饭”的做法,而要从《大纲》要求出发,

根据学生已有水平,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知识、方法、经验的积累及语文能力的提高。

科学的复习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内化知识,求得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高积累水平,

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不断发展了,复习效率也就进一步提高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当然也是复习的.主人,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学到的知识组织起来,形成“结构化模块”,

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二、抓纲务本,确定内容。

中考前,时间短,任务重,要跳出“题海”,克服复习的盲目性,切实提高效率,明确复习的重点尤为重要。语文中考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必然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要依据。因为大纲是我们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语文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本是联系教、学、考的一条纽带,是训练并形成各种能力的重要凭借。不少语文教师在毕业复习时完全抛开课本,让学生做一本本的练习,

完成一张张的试卷,忽视语文知能体系的系统复习,

这无疑是舍本求未。脱离大纲、架空课本的复习,如同空中楼阁,是绝对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为了取得高质高效,教师在确定了目标以后,必须以大纲为依据,以课本为主线,理清线索,概括纲要,无论以单元知识为系统,还是以文体知识为系统,抑或以专题知识训练为系统的复习,都要做知识的梳理归类指导,突出该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结构。避免漫无边际地做一些无用的复习。近几年,学生手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很多,各种版本内容大同小异。很多学生被埋在资料堆里,虽花费了大量时间,但收效甚微。我们应该在众多种语文复习资料中,为学生选择一种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能有条理地编写出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训练等内容的复习资料,由学校或班级统一购买,这样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传授方法,学做主人。

复习要事半功倍,必须教会学生复习。我们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就更应该把这种理念渗透与复习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学生是认知、发展的主体,是临场应考的实践者,复习课就是他们练兵的场地。老师必须把自主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从掌握知识规律上下功夫。学生掌握的知识规律越多,复习效果就越好,应试能力也就越强。实践证明,解答语文试题,真正能派上用场的,不是有关问题的“答案”,而是有关规律性的知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选中的材料,我们要求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教师讲解时要检查学生掌握材料情况(包括字、词及内容的理解)。讲解问题时,注意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力求从中找出能解决问题的规律性的东西来。以题目为基础,以一道题联系众多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利用“集束炸弹”的方式,再建立一课知识树,纲举目张,理清各类知识线索,总结知识规律,明确具体解题思路。这样,由学生自己动手,梳理知识,获得的复习效率是很高的。

四、查漏补缺,适当拓展

复习课除了系统的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的扫除学生在巩固学习中的障碍,解疑答难。这一轮复习,学生的练习题、作业、试卷增多了,我们应该诱导学生把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从中获取具体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对学生掌握比较好的,可以少花一点儿时间;对那些尚不扎实的知识点,理所当然地要多花一些时间。处处平均用力,均衡用时,势必会使学生出现有些知识点“吃不饱”或“撑坏了”的现象。

此外,我们所处的时代,知识信息在迅猛增长,语文中考在能力方面的要求是远远高于课本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复习既要源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课堂上,把课本当作例子来使用,冲出教室的四壁走进生活,多向涉及,拓展开去,力求扩大知识面。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满怀求知的欲望,搜集一些与老师讲课内容有关的信息,发掘素材,不断丰富自己,变有限的课内学习为无限的课外延伸,使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学观。

五、引进竞争,表扬激励

语文学科教学难度大,学生投入的时间少,语文要想跟数理化争时间,那比登天还难。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就向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必须下大气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向45分钟要效益,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课堂上,作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竞争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紧张热烈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只有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以及学习结果产生兴趣时,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控制注意力,掌握知识,增长才干。

因此教师在复习课上,应尽量从多方面设计高、中、低不同档次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回答,同时可采用抢答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面对问题,学生思维活跃,精神振奋,沉浸在积极思索、品尝成功的美好境界中,形成一支课堂教学和思维发展的交响乐。

另外,分组讨论,然后请代表起来发言,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复习方法。学生,大都因为年龄的关系,本位思想占了很大的成分,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获得表扬,在小组发言时,答对了题目,会感到自豪,有时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会使他们兴奋好几天,试想,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怎能不产生浓厚的兴趣?把老师的教落实到学生的学上,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六、研究考试,调控心理。

总复习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应对升学考试,因此,深入研究考试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命题者和命题趋向的不同,所以每年的试卷会出现很大的变化。那种“只顾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复习,无疑是低效的。我们要充分认识每年的中考变化,在复习过程中遵循“抓住稳定的、关注变化的、研究发展的”的原则,着重研究本年度考试的具体特点,理解精神要求,包括范围、重点、题型、题量、分值等等。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考试的有关信息,密切关注考试的新动向,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调整复习策略,选择合适的内容,实施更有效的方法。但是我们不提倡把主要精力放在猜题押宝上,总希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高分,找中考“捷径”的做法。试想,汉语言文字那么丰富,生活那么丰富多彩,近几年的中考题又那么灵活多变,“诸葛一生唯谨慎”,靠侥幸心理能行吗?不要拿学生的前途、命运下赌注。

除此之外,应试心理的调控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教师在复习训练时,还应加强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由于过分紧张,学生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导致考试成绩失败,不能正常发挥水平。所以,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根据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所呈现的问题,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有计划、有策略地进行心理训练,锻炼他们意志的坚韧性,培养他们情绪的稳定性,增强自我调控能力。这阶段可通过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情况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在阅卷审题、规范做题、应试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当然,也应控制测试的次数,防止学生产生厌考情绪,努力保持学生的一种良好的应试心态,使学生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总之,语文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混沌性质,她的复习内容包罗万象,复习方法多种多样,而复习效果却很难立竿见影。这也正是这一学科的魅力所在。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只要肯动脑筋,认真去探讨复习技巧,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复习方法,中考语文总复习的效率总会有所提高的。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语文老师要和其他毕业班老师,包括同科和不同科的老师同心同德,变单兵作战为集团冲锋,以大局为重,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才有可能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优质高效的复习效益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作者邮箱:guoguangai@163.com

16.高一生物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 篇十六

一、 让学生明确目标,放松心情

高中英语总复习教学是一个拉锯式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开展总复习教学,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将整个的复习过程划分为一个个的时间段,并且要明确每个时间段内的具体复习目标。

通过明确复习目标可以更好地指导复习教学的开展,也能够及时地在一个个具体的时间段内通过反思回顾强化复习的效果,找出复习中的问题,为后一步复习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不仅要明确每个阶段的复习目标,以更好地推进复习教学的顺利实施,还应该积极地帮助学生,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要定期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通过明确阶段性复习目标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能够让学生以轻松、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复习之中。这样的方式将有效地提升高中英语复习教学效率。

二、 基础复习和专题复习相结合

复习教学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件复杂而艰难的事情,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通过抓好基础内容的复习和搞好专题复习来提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抓好基础复习主要是指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课文内容的复习入手来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在这个过程中要力争帮助学生搞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熟悉教材的内容分部特点和知识排布。这样复习是为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个整体性的认识。而在具体的课文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遵循单词、短语、句式、课文内容的次序来对课文进行快速的回忆性复习。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就可以较为全面且很好地将课文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将逐步地形成一个网络,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获得提高。

所谓专题复习,则是指教师将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一个专题性的划分和分类,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复习。在高中英语复习教学过程中进行专题划分,笔者认为还是根据知识特点来进行划分较为合理,主要可以划分为词汇专题、短语专题、语法专题、句式专题等专题内容。然后在各个专题内开展知识点的梳理复习和进行相关的训练,从而更好地提升高中英语总复习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词汇专题”这个部分的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依据单元或者是首字母的不同来划分词汇,继而开展词汇复习教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词汇、难点词汇,并且抓住词汇的词性、含义、读音、运用等内容开展综合复习。

这样的专题复习就可以通过知识复习和训练,有效地提升复习教学的效率,也巩固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 对接高考

赢得高考是高中英语总复习教学开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英语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会非常重视知识性内容的讲解和分析,却很少给学生实战的机会。

所谓给学生实战的机会,主要是指教师要时常让学生接触一些高考真题来让学生认识到高考的特点、题目的类型以及题目的特点等。通过让学生接触高考真题,还可以让学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复习进程,调节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一些侧重点。

当然,对接高考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高考从而赢得高考,因此对接高考还包含一个方面,就是教师要多在教学过程中模拟高考开展英语考试和训练。这种模拟考试和训练能够让学生感受高考的氛围,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高考考场上以更加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应考继而获得成功。

高中英语总复习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需要教师不断地通过和学生交流、探讨的方式来提升复习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多从教学中总结经验,发现更多更好的高中英语复习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江霞.高中英语复习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师,2013(9).

[2]罗之慧.高中英语词汇阶段性复习教学策略例谈[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5).

上一篇:写给太阳公公的一封信下一篇:数学学科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