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精选10篇)
1.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 篇一
以团队优良作风 促进学校稳步发展
----教职工集中学习动员讲话
上学年,我校在县教育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精诚团结,奋力拼搏,学校的各项工作又取得新的成绩与突破。
过去的一年,我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工作落实,顺利有序的开展学校各项工作。新的学年,充满机遇和挑战,我校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不断推进学校的发展和提升:
一、建造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
1、充分发挥校级领导班子的引领作用。事业要发展,班子是关键。班子得力,事业有利。学校管理人员要坚持做到: 一是强化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坚持做到“大事必上会、小事要通气,事后多补台”;重大决策前,多征求教职工意见,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群体智慧。
二是领导班子成员要坚持“立足一线”。进一步完善领导联系学校制度,班子成员要自觉深入教育教学及管理一线,多听课,勤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营造“待遇激励人、感情凝聚人、事业成就人”积极向上的人际氛围。
2、提高中层管理团队的执行力
学校的中层管理团队是整个学校组织系统的中间环节,兼有领导者和一线工作者的双重身份;中层管理团队既是学校办学理念的策划者、组织者,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践者,其执行力的强弱决定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校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层管理团队应坚持做到:
1、领悟决策,明确职责;主动履职,率先垂范。
2、未雨绸缪,科学策划;调控得当,执行有力。
3、收集民意,解读决策;承上启下,全面协调。
4、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善于总结,大胆创新。
中层管理团队要起到“三作用”:即带头示范作用、桥梁作用,决策解读、矛盾化解的润滑作用;争当管理能手,争当工作模范,争当科研表率。
二、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1、进一步强化师德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支部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加大对德艺双馨教师的宣传表彰力度。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坚持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度”。
2、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教学中心、质量立校”不动摇。始终做到服务教学,优先毕业班;始终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以质量论英雄”。坚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计划要更加科学,管理过程要更加精细,做到有计划、有责任人、有检查、有总结反思。
3、重视教学科研,促进专业发展
抓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之路,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完善制度,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交流。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反思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组织教师进一步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摸索、总结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每位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好一篇教学论文,上好一节示范课,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通过科研,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的名师工程建设。
建梯队,实施“青蓝工程”。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强化培养,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一是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规范等系列培训。二是进一步落实“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坚持给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指导老师,进行手把手的传、帮、带,指导每位青年教师上好入门课、达标课和优质课。
三、建成一支优秀的学生团队
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德育理念,通过制度约束、文化引领、楷模示范、强化管理等多种渠道打造优秀的学生团队。
1、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引领学生健康发展。由少先队牵头,总务处、各年级配合,科学策划,不断丰富教室、寝室内外文化氛围。积极开展理想信念、传统美德教育,培育学生优秀品格。
2、宣传学生标兵,树立学生楷模
通过橱窗、广播、电视、墙报、文化长廊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大力表彰学生楷模,少先队要利用《骄阳》报,每期刊登几名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学生楷模的示范作用。
3、完善管理制度,增强管理实效
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训练,约束学生行为习惯,强化学生管理。年级、班级之间要相互“走动”,相互学习,要走精细化管理之路,避免管理空档,防止管理虚化。充分利用乡村少年宫建设工程和学校兴趣小组等多种活动方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同志们,老师们,新的学年,让我们以学习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团结一心,勇于担当,注重创新创造,以团队的优良作风,强化工作落实,促进龙潭小学向新的台阶稳步前行!
2.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 篇二
关键词:优秀,卓越,高校基层教务管理者,教务管理,专家型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主要方面, 是办好学校、确保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高校教务管理者是具体教学管理工作的传达者、执行者和实施者, 在整个教学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和沟通内外的作用[1], 其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各二级学院甚至整个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
一、高校教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1.质量管理是核心。质量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标准, 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也是教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务管理的一切活动都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而进行。组织教学要根据培养方案所要求的知识结构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教育规律和人的认知规律排课;保证教学效果要根据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标准实施质量监控;开展教改研究也必须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为目标。
2.课程管理是关键。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课程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中介、手段和途径。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 就必须以课程为核心组织实施。课程管理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活动或环节主要是三个: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如果把课程分为“生成系统”和“实施系统”, 那么在生成系统中, 以课程的编制为核心;在实施系统中, 以实施过程为核心, 包括课程的实施原则、策略、方法以及对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等。
3.沟通协调是基础。教务管理中最基本的工作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沟通协调使教学得以稳定运行, 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 教务管理主要是通过校院两级教务管理部门, 依据教学规律和学校规章制度行使管理职权, 对各项教学活动及相关的辅助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指挥和调度, 以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稳定有序运行。其中纵向协调涉及校、院、学科 (系) 三级组织;横向协调涉及到学校的各个部门。
4.制度建设是保障。任何管理都离不开相应的制度, 教务工作琐碎繁杂, 且敏感性较高, 因此教务管理更要强化制度观念, 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来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 使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工作流程、质量标准、责任界定, 做到事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二、高校教务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教务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头戏。教务管理者群体与学校里高职称、高学历的知识群体相比, 显得非常平凡, 但学校的教学秩序得以维护, 教学管理制度得以执行, 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得以完成, 教务管理者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这个层面上说, 教务管理者肩负着不平凡的使命, 准确定位非常重要。
1.教学事务的咨询者。在学校里, 凡是遇到要咨询与教学工作有关的事务性问题,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教务管理者。教务管理者要十分熟悉各种教学事务, 为师生指点迷津。
2.教学秩序的维护者。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维护教学秩序。教务管理者最清楚各种教学规章制度, 对教学秩序是否正常有着职业的敏感。教学秩序正常与否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更是衡量教务管理者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 一定要坚持原则, 勇于对违反规章制度、妨碍教学秩序的事说“不”。
3.教学主体的服务者。服务是教务管理的核心。要切实服从于教学工作的需要, 为其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按照教学规律的要求, 为教师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安心学习提供合理的安排和有利的条件。
4.教学关系的协调者。教务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 其目的是通过多方协调, 对教学过程中的人、财、物进行科学调配, 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配置, 以获得教学工作的最佳效益。
5.教学管理的参谋者。因为长期与各种教学事务打交道, 教务管理者对教学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了如指掌, 因此要主动给领导做参谋, 使整个教学安排更合理, 教学运行平稳高效。
6.管理改革的研究者。正是因为对工作的熟悉, 教务管理者十分清楚哪些管理环节上容易出问题。管理本来就是解决问题, 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7.教学档案的管理者。档案既是历史材料, 也是信息资源, 是人们了解过去、解决当前各类问题和对未来进行预测的依据。教务管理者必须树立档案意识, 将教学活动资料收集齐全并归档, 以便日后查阅。
三、高校教务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务管理者需要培养和强化五种意识:
1.责任意识。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细碎繁杂的工作, 但又直接关系到教学运行质量。教务管理者必须尽职尽责,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主要体现在对工作质量的要求和把关上。
2.服务意识。为教学服务, 为师生服务, 是教务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这种服务并不仅仅在别人需要时服务, 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变就事论事的服务为满意服务。
3.学习意识。在信息化社会, 知识折旧期越来越短, 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才能跟上发展。管理是科学, 教学是学术, 其中有许多理论和方法需要学习。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务管理者, 必须精通教育管理知识, 深刻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并且熟练掌握教务管理的各种基本技能方法。
4.合作意识。教务管理工作本身的系统性很强, 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又十分密切。校院两级之间、领导和成员之间、不同分工之间、各学院教务之间, 总有事情要商量、有问题要沟通。因此, 相互支持、密切沟通是形成强大工作合力、高质高效做好教务管理工作的前提。
5.创新意识。教务管理既是行政管理, 又是学术管理。不能仅将它当作事务性工作来完成, 而要看作是一门需要研究的科学、一项值得追求的事业。这就要求教务管理者强化创新意识, 养成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好习惯, 不断思考新问题、产生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取得新成果。教务管理创新一是思维创新, 二是方法创新。对经常解决不好的问题, 换一种思路和角度去考虑;对做起来费力费时的事, 换一种方法去尝试, 使事务性的工作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四、从优秀到卓越———挖掘自身潜力, 成为教务管理专家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对教务管理工作研究得透彻了, 照样可以成为专家。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一方面, 学生入学日益容易, 在校学生人数增加, 学校规模快速膨胀;另一方面, 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这些显然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如何合理配置资源、解决教学中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 这既对教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机会人人均等, 关键是看如何定位自己, 挖掘自身潜力, 抓住机遇以取得成功。
1.加强学习和自我培训。高等教育理论和本学院学科知识的学习。基层教务管理者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与学生接触较为频繁, 其知识水平的内涵直接影响学生, 作用和效果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因此要求其掌握高等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规律, 具有较扎实的本学科专业知识。
掌握管理学知识。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协调。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涉及较多层面, 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教务管理者应当主动学习管理学知识。
运用心理学知识, 提升人际交流能力。高校教务管理者作为联系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纽带, 需经常同教师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并运用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能够透过师生的言行了解其内心所想, 并有针对的沟通, 使工作的开展及任务的下达执行更加快捷。
办公设备及软件的使用, 教务管理系统软件的培训。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的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务管理者应当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和办公软件, 并适当参加职业培训, 以提高综合素质。
2.提高效率。高校教务管理者在教务管理活动中发现原有的工作方式已不完全适应实际情况时, 就应从实际出发, 敢于质疑, 提出并采用新的解决办法, 提高效率。
具备超前意识及统筹安排能力。教学管理工作并非单一有序, 它既有常规的、有计划的、主动有序性的工作和任务, 也有非常规的、临时的、被动无序性的工作和任务。教务管理者需要分清工作的主次、缓急, 合理运筹, 使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升[2]。
制定阶段工作目标, 遵守SMART原则。目标是明确的 (specific) 、可衡量的 (measurable) 、可达成的 (attainable) 、有相关性的 (relevant) 和有时限的 (time-based) 。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
3. 快乐工作。邱吉尔说“:在我看来, 世上幸运的人———世上唯一真正幸运的人———是那些以工作为乐的人。”有业是前提, 敬业是基础, 乐业是最高境界。一个人只有热爱和敬重自己的工作, 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才会感受到乐趣, 取得事业上的成功[3]。
优秀是一种习惯, 成功有特定技术。人的一生可以由自己来设计, 只要精心设计, 把握“技术”, 不断学习, 把教务管理当成事业, 挖掘自身潜力, 作为高校基层教务管理者, 也可以从优秀到卓越, 成为专家型的教务管理者。
参考文献
[1]汪云.浅谈高校教务工作者素质与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10, (29) :165-166.
[2]张意丽, 高志荣.高校教务员工作效率提升的途径和方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6) :619-622.
3.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 篇三
在山东,在青岛,谈及高中教育,青岛二中,恐怕是一个标杆,多年来,凭借着优质的生源、强大的师资、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青岛二中在全省高中教育的高山上,写下了一个旁人难以企及更难以逾越的刻度。
青岛二中当得起“优秀”,但这代表的,不仅仅是高升学率,甚至可以说,升学率在青岛二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塑造“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才是深深镌刻在二中人心中真正好的教育。
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好高中,无外乎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管理,较高的升学率,而一所卓越的学校,则不仅仅意味着这些,那些青春的生命最珍贵的价值,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朝气、自由、创造力在最美的年华绽放,青岛二中,就是这样一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学校,她之所以成为一所被人交口称赞,被千千万万学子念念不忘的名校,就在于对生命的尊重。
培养完整的人
“教育者的良知绝不是培养一个个的‘材’,更重要的是塑造一个个的人。”在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的新书中,这样的理念被频频提及,实际上,他也是将这一理念贯彻到二中的教育实践中。
“对于人的生命的尊重,使我常常思考如何去更好地珍惜生命的价值,如何更好地为生命的精彩服务,这让我常常忽略了那些现实的功利性的东西。”在校长孙先亮的记忆里,自己求学时期所经历的那种压抑是违背生命天性的,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他一直在寻找着一种“反传统”的育人理念。
高考,这一全国规模最大的考试,堪称强有力的指挥棒,当全社会的目光都集中在分数的时候,学生似乎成了一台台机器,孙先亮说:“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句话是‘教育应当关注生命的存在’。当时‘生命’两个字让我仿佛醍醐灌顶一般,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里,我要为今天的孩子创造一个自由、活泼、宽松的环境,生命的成长需要的是空气、阳光、水分,而不是重重禁锢和限制。”
自那时开始,孙先亮就一直思考青岛二中的办学理念应该是什么,他认为,一个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某一时间,教育者给他灌输了什么,而应该在于这个生命未来能给社会带来什么。“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育人目标逐渐形成,这也成为了青岛二中区别于其他大多数高中的个性。
有一位同学不幸因病去世,正逢考试关键时期,班里同学想要前去哀悼不幸离世的同学,在班主任为了是否允许而举棋不定之时,孙先亮说了一句话:“如果学生连自己同班同学的生命都不在意的话,考了再高的分数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孙先亮的书《教育,为了每一个生命的激扬》中所写的一个小故事,实际上,在他的实际工作中,对生命的尊重、敬畏已经成了一以贯之的一种精神。相应地,一个学校校长的教育理念,也在影响甚至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
生命自然流淌,所有潜能、特长都能在这里找到施展的平台,在很多学校,高分的学生就代表着拥有了老师的关照爱护,同学的刮目相看,家长的无限容忍。那些有着某种业余爱好和小特长的学生,则会被冠以“不务正业”,或者被老师、家长以“考试又不考这些”为由,放弃自己真正兴趣所在,埋头为应试教育而战。而在二中,高分的学生并不会被特殊对待。“能跑的跑,能跳的跳,能飞的飞。”这就是二中为每一个生命所搭建的平台,“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才是青岛二中人眼中的成功。
从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到各显其能的社团活动,彰显了青岛二中的“素质全面,人格健全,终身发展”理念。据介绍,外交风云、红楼梦研究、机器人、科技创新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校本课程不但契合了学生的兴趣,更让他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开发了潜能。“模拟联合国社团”是山东省首创的,该社团在多次国内、国际比赛中获得奖项。“模拟经济峰会社团”在2014年共青团中央举行的首届全国中学生商业挑战赛中,获得了唯一的一个金奖。正是这些看似与高考无关的课程、社团活动,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学习极好,知识渊博,你以为他是彻头彻尾的书呆子,却偶然发现他能歌善舞,多才多艺,阳光灿烂,青春逼人,这一定又是青岛二中人。”这是青岛二中的毕业生,现在的亚洲积极心理研究员理事长倪子君对母校学子的印象。同倪子君一样,众多在二中度过了高中时光的优秀学子,都对母校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到了二中,你才真正懂得,原来品质和才学可以统一,素质和高考可以统一,刻苦勤奋和生动活泼可以统一。”青岛二中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优秀的学业,更是足够影响他们一生的尊重、呵护、自由的精神。
传统观念中,高中生就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读书,那些兴趣爱好等到了大学再去发展,而在孙先亮看来,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不应该辜负和错过,高中阶段,更应该是青春飞扬、个性彰显的阶段。
在所有的行业中,教育是唯一与生命的成长和发展直接相关的,这决定了从事教育就是在生产一种独特的产品——不断增值的生命。教育工作者投入其中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情感与良知。一颗被紧紧裹住的心灵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弹性的,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这样“反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孙先亮的书中多次被谈及,这是他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思想。正如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所评价:“好的教育是什么,孙校长告诉我们,是自由的天空、充分的信任、足够的尊重和潜能的挖掘,是激扬生命、放飞心灵。”
教育是引领和增值
教育不只是追随和服务,更是引领和增值。在孙先亮看来,说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低估了教育的价值,教育担负着一个民族的未来。
要怎样引领着教育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去除应试教育那种功利性过强的弊端呢?青岛二中不但通过给予学生开放、自由的平台让其获得发展,更从师资队伍入手,给老师发展的机会和平台。一个老师,他的语文课令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有很多学生因为这个老师爱上了文学,但另一方面,这位老师所教的班级考试成绩可能并不突出,这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吗?在孙先亮看来,这也是好老师,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不应该用考试这一把尺子来衡量。
在青岛二中,老师要搞专业研究,要带领社团,要开设校本课程,这些都是考察老师的因素,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也是孙先亮基于教师成长规律所作出的判断。他认为:“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学校开展的统一和共性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一个优秀教师的发展,最终会是从共性走向个性,从而体现教师独特的教育魅力和价值。”这种化规范和约束为自觉自主的理念,提升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而这种自由同样被给予了学生,孙先亮认为最高层次的管理是通过把主动权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学校的“零管理”。“我始终相信给孩子们一片天空,他们会飞得比想象的更高;我更相信孩子们自己创造一片天空,他们想飞多高就能飞多高。”
当然,对于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引领还是应该从招生考试这一指挥棒做起。改变招生的方式,“你喜欢科技创新,那就拿出你的想法和成果来;你喜欢哲学,那就来谈谈最喜欢的哲学家和自己的一些观点。”如果高校都采用这样的招生方式,那我们国家就不会缺乏创新的动力。
4.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 篇四
通过我院组织的读书活动,我很荣幸读到了这样一本好书——《从平凡走向卓越——塑造成功的自我》,作文:读《从平凡走向卓越——塑造成功的自我》的感想。来到宣武医院门诊挂号室工作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在这两年中所学习到的知识,是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不到的,因为没有真正的实践是不可能体会到的。两年的工作让自己受益匪浅,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都学会了更多的尊敬、宽容与忍让。但是偶尔也会觉得有些空虚落寞,可能是脱离课堂很久了,总觉得自己除了工作,其他的东西了解的少之又少,有些时候开始产生了消极的心态,觉得自己除了现在的工作就什么都不会。直到这次读书活动,我拿到了这本书,便开始在工作之余翻阅起来,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自信的重要!
读《从平凡走向卓越——塑造成功的自我》使我领悟到,一个优秀的工作者,要善于从工作中洞察和发现新知识,新技能,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的最新动态,并且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学习,掌握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就不会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总停留于现状,因为它是日新月异的,那么我们的头脑也是在不断完善的。一名优秀的工作人员区别于普通工作人员之处就在于,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致用的能力,他们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正确运用在工作实践中,发挥最大的学习实践,去的显著的工作业绩。在工作中既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的做事,这样才会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工作者。
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不断超越战胜自己,善于学习,相信自己能行,这是真正达到卓越的动力之源。学习是我们能力发展和提高的动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我们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才能与科室工作共生存,共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
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工作两年中我也参与其中。如最初旧系统的预约、新系统的面世、新的操作、新的预约程序、新的规定,再到现在最火的“114预约挂号平台”这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次新的挑战。新的事物想必要有一定的适应时间,不仅工作人员要明白其中,还要使患者能够理解明白,要做到尽善尽美,何等容易啊。所以就要我们在工作中相信自己能行,要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敢于战胜自己。协作精神是集体的粘合剂,在一个集体中,大家只要齐心,共同发展,就会达到卓越。
要实现从平凡到卓越,首先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和远大的抱负。相信自己,不断的自我激励,自信是成功的前提。马尔顿曾说过“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读后感《作文:读《从平凡走向卓越——塑造成功的自我》的感想》。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原先患有口吃病,幼年结巴,语音微弱,演说时常被人喝倒彩。他始终对自己信心百倍,为了克服疾病,每天清晨口含小石子,呼喊练习,终于成为口若悬河,辩驳纵横的演说家;塔哈·候赛因,埃及作家,文学评论家,三岁时就双目失明,他顽强自信,留学法国,成为埃及历史上第一位博士。作品有小说《鹧鸪的叫声》、《不幸的树》、《失去的爱情》和自传性的《日子》等。还写有文学评论《前伊斯兰时代的文学》和《阿拉伯文学史》等大量作品,被誉为“阿拉伯文学支柱”。这些足以证明有了自信平凡的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有自信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卑只能自怜,自信才能成功!
通过读《从平凡走向卓越——塑造成功的自我》一书,给我的第一感触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这本书形象地概括了现在竞争社会只有通过怀有目标的学习,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再平凡的人也能变得卓越超群。也使我对平凡,对卓越,对人生,对人与人之间处世接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不断学习新知识,并且在处人方面要善于理解别人,和别人沟通,促进合作,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人。这次的读书学习也使我更加明白“活到老学到老”的深刻含义。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不会停滞不前,才不会感到自己无用,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认清了自己,不断完善了自己,才会对工作对生活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才会逐步从平凡走向卓有,从而塑造成功的自我!
5.从优秀到卓越 篇五
近期集团领导给我们送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从一发下来就吸收了我,因为这本书的名字正好是我们蒙牛新的总裁在质量大会上提出的新的理念,怀着喜悦的心情我开始学习,一开始就被内容吸引住了。
全书架构清晰,行文流畅,案例充,图文并茂,故事和分析相得益彰,是一本优秀的管理论书籍。作者在翔实的调研基础上,表述了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7 个方面重要内容,分别是“第 5 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下面我就感触最深的五个方面谈谈读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卓越的企业领导人必然是品质高尚的人书中将公司经理人分为 5 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 5 级经理人,第 5 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这对我的感触很深,因为能形成这种价值观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修养。我作为公司基层管理人员,将以此鞭策自己,加强学习,不仅仅在业务方面,更要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从而培养谦逊、自信和坚定的内在品质,取得成绩时朝窗外看,把成功归于同事或他人;遇到挫折时责备自己,勇于承担责任。
二、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
本书阐述了一个新颖的观念,那就是“先人后事”,即卓越公司的领导不是先决定做什么,而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强调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才是。这对于我的部门现实指导意义就是要带好这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招聘并留住优秀的员工,就是所谓的“让合适的人上车”。在重要岗位上的管理人才更是如此,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标准,宁缺勿滥。对待员工坚持事业和情感至上,拥有卓越的业绩。
三、直面残酷的现实
几乎所有的卓越公司都通过面对残酷现实为起点,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勇于面对,保持坚定信念,从而走向成功之路。面对现实的关键首先要诚实,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一个让事实说话的氛围;其次是保持坚定的信念,并积极的采取行动。我们在车间内部也开展了大量的员工的思想工作,并在车间建立员工沟通平台,让各处室负责人对员工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和书面的交流沟通。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四、做“刺猬”不做“狐狸”
“狐狸”借指头绪繁多,总是想着应该做哪些事但变化无常的人或企业,“刺猬”借指总是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事的人或企业,他们具有一个简单而清晰的理念。柯林斯发现,卓越企业都是刺猬型的。刺猬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下三个环节:
1、你能够在什么方面能成世界上最优秀的,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在什么方面能成世界上最优秀的。
2、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3、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这三个环节就好比是三个圆,如果你能向三环的重叠部分努力,把它转变成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你就得到属于自己的刺猬理念。这个充满哲理的理念我认为可以让我们深思三个问题:我们最擅长的是什么(以及我们最不擅长什么)?哪些是对我们的经济引擎推动力最大的经济指标(利润多少,现金流量多大)?我们的核心管理人员最热衷于什么?如果找到了这三个问题的清晰答案,我们也会形成一个关于自己业务方向的“ 刺猬概念 ”,并以此确立公司的战略目标。
五、飞轮效应
柯林斯的研究成果表明,从优秀到卓越公司的转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的公司不是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好运气,或灵光一闪而造就。相反,转变的过程好像无休无止地推着巨轮朝一个方向前进,轮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不停转动,累积的动能愈来愈大,终于在转折点有所突破,一跃而过。
飞轮效应对我的启示是:
1、要有明确的公司战略,并在战略的指导下指挥所有的员工朝正确的方向用力,转动“巨轮”,并持续用力,积累动量,加快旋转速度,直至突破。相反,不确定的甚至是多变的公司战略会使“巨轮”一会儿朝某个方向旋转,过一会儿停下来改变方向,不多久又朝另外的方向旋转,因而不能积累起持续不变的动量,最终陷入“厄运之轮”。
2、累积到突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公司的领导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把期望寄托在天赐良机上。从“飞轮”开始旋转到实现突破,要持续不断的积累动量,这一历程的时间跨度难以估量,而且向卓越企业的转变不会突然降临,转变过程中体现不出一种决定性的行为,没有一了百了的创新,没有幸运的突变,更没有奇迹的瞬间。只有坚持不懈的推动“飞轮”朝同一个方向旋转,最终“破茧化蝶”。
当然,这本优秀的论著也存在一些瑕玼,我认为以下的二点是本书不应当忽略的:
1、所有的卓越企业或对照企业均来《财富》杂志历年的 500 强企业,那么那些由行业特点所决定,不可能发展成“航空母舰”的中小企业就没有卓越企业吗?他们中的佼佼者是否也遵循上述的规律?
6.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篇六
沈奇
最近读了一遍美国人——吉姆•柯林斯写的《从优秀到卓越》,该书建立了一个追求卓越的框架,把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原则描述的简洁明了,读后颇有感触,深受启发。
什么是卓越?
卓越是一种挑战,永远不会有终点的挑战!就像我们无法给予成功一个准确的哲学定义一样,卓越也是。吉姆•柯林斯这样明确了卓越的状态:“任何一个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都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发展轨迹,不断追求更高的表现和更大的影响。无论你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如果与自己可能达到的最佳状态相比,你始终有不足。因此,对卓越的追求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是没有终点可言的。一旦你以为自己已经非常卓越,那滑向平庸的过程也就开始了。”从中我读到了三点:一是对待卓越的辩证法,满招损,谦受益。月盈则亏。永不满足是卓越的真谛。二是卓越不是因为你投入了多少,你付出了多少,而是看你是否取得了持续的成效,持续的进步。三是从优秀到卓越有其内在机制和决定性因素,只要坚持,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达到卓越的第一步:训练有素的人才
第一条原则:要寻找或培养第5级领导人。作者把领导人分为五个层次。最高层次即第五级领导人都雄心勃勃,时刻以事业、组织和工作而不是他们个人为重,只要是事业需要,他们就会竭尽所能。他们既有谦虚的个性,又有十足的职业精神。就像杜鲁门的说的“只要你不计功利,就能做成任何一件事”,当领导不计个人得失时,其必然能发挥出超人的能力。其实我们需要第五级领导人,也需要其他四个级别的领导人,也需要优秀的员工,缺了谁,你不能成为卓越的团队。
第二条原则:要先人后事。对于创建伟大组织的人而言,在决定驶向何方之前,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人才,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并请不合适得人走开。他们总是先考虑“人”,再考虑“事”。金钱是一种商品,但人却不是。如果缺乏资金,往往可以通过时间和人才来弥补,但如果缺乏合适的人,金钱却是不能弥补的。把每一个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每一个人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马云曾经说“企业要消灭亏损,就必需建立一支能够消灭亏损的团队。”任何组织要从优秀到卓越,关键在人。由此想到了另一本书《新加坡之所以能》,人民行动党选人用人的机制值得借鉴。目前政府的选人用人注重对干部实绩的考察和工作的监督,方向正确,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走上合适的岗位。但机关用人的弊病却一直无法改变,人员只进不出,不合适的人员不仅影响了工作,而且阻碍了合适人员的进入。
达到卓越的第二步:训练有素的思想
第三条原则:学会面对冷酷的现实。这里面有一个斯托克代尔悖论:不管你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始终坚信自己一定能够也一定能会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对于现实生活中所有残酷的方面,比如说你坚信能做成的事没有成功,又要有冷静面对的勇气。通过作者的研究对比,发现所有实现跨越的公司,都是通过面对残酷的现实为起点,从而走向成功之路的。如果首先不诚实的面对现实,就永远不可能作出一系列正确的决定。不论你面对着怎样的一个组织,怎样的体制,怎样的人员,就像是打牌,牌无法选择,但怎样打却大不一样。
第四条原则:坚持刺猬理论。卓越来自于一系列正确的决策,他们都应该与一个简单、连续的理念(刺猬理念)相关。刺猬理念是一种恰当的运行模式,他由三个环组成,包括你真正的追求是什么,你在哪方面能够做得最好,以及什么是你的资源引擎。这三环好比三个圆,如果能在三环的重叠部分努力,把它转变成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用来指导你的人生选择,你就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刺猬理念。
达到卓越的第三步:训练有素的行动
第五条原则:培养训练有素的文化。训练有素的文化是创建卓越组织的基础,就是要找到训练有素的人,有这训练有素的思想,执行者训练有素的行动,成员在责任的框架内享受自由。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承担的不是工作,而是责任。
第六条原则:发挥飞轮效应。创造卓越的过程中,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行动、会辉煌远大的规划、决定性的创造发明、偶然的幸运降临,或者什么离奇因素。相反,整个过程仿佛是在推动一个巨大而沉重的飞轮,朝着统一的方向,持续不断地努力,一
周接一周地进行下去,直到某个时点实现突破,并继续努力下去。假如你的组织是一个飞轮的话,首先要让他转起来,也就是说,首先要把自己推到一个行动者的位置上,让别人知道你在干什么,要知道,飞轮转起来以后,每一周的成绩都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当你的事业起步以后,你成为了一个相对的胜利者以后,你将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建立起更大的组织。这就是飞轮效应,就是飞轮的魔力。成功会带来支持和奉献,带来更大的成功——带来更多的支持和奉献,更大的成功——人们总是希望支持胜利者。不要因为事小而不愿意做,不要因为多付出了一些而斤斤计较,量变引起质变,收获会在不经意间来到面前。记得在松下幸之助的一本书中提到“纵使有一夜成名者,细细追究,也会发现他默默探索的痕迹”,不要寄希望于奇迹,脚踏实地,积累实绩,总会看到彩虹。
达到卓越的第四步:创造持久的机制
第七条原则:造钟,而不是报时。真正卓越的组织将超越许多代领导人,而不是依靠于某个领袖、创见或者运动。卓越组织的领导人能够起到推动变革的催化作用,但关键的还是机制。机制、氛围、环境是最重要的。
7.百度:如何从赢利走向持续赢利? 篇七
就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 附近汽车轮胎修理店的卷闸门被人敲得嘭嘭直响, 原来是着急上班的车主等着要换轮胎。温州的冬天还是比较冷的, 店主可能想睡个回笼觉, 就没有在6:30这个时间起来, 以往这个时候他已经非常忙碌了。我心想:“车主不能换个地方吗?非得在这个店里换?”这肯定是有原因的。修理铺的老板敬业, 手艺又好, 我曾亲眼看见他用顾客吃早点的时间, 迅速把两只轮胎补好。许多车主已经形成强烈的“路径依赖”, 临时换个地方, 心里会不踏实。那么, 到底是卖方还是买方在控制这个供求关系?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按照一般情理来说, 店主多睡半小时, 应当情有可原, 但是在供求关系形成之后, 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 通常6:30开门, 现在7:00还不开门, 就是违背了基本的交易契约, 就超过了消费者的心理边界。服务的提供者在公众化之后, 尤其是成为别人的依赖之后, 应当更加自律, 为用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百度自然要比温州的汽车轮胎维修店铺光彩得多, 这家店目前在百度上是肯定搜索不到的。但是作为商家, 基本的商业伦理与商业契约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 超过买单人的心理极限, 可能大家最终会用脚来投票。我们现在再看百度用竞价排名的方法提供的所谓服务, 其实是相当短视的,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用户被百度“绑架”了。但是由于这个商业模式出现在搜索引擎服务中, 短时间内还没有优秀的力量来替代它, 大家唯恐落后于别的同行, 就拼命地投钱, 然而投钱总是有限度的。从其商业模式的本质来看, 与其说是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的胜利 (比如说, 2008年的三季度达到70%多) , 不如说是在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与人文环境下, 心理战的胜利。
同样的搜索引擎有偿服务, 谷歌比百度要策略得多!谷歌通过搜索结果显示页面右侧的赞助商链接的通道, 为用户提供有偿服务。在“公”的一面, 严格执行基于互联网的内在算法来进行排名;在“私”的方面, 妥善处理了用户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关系, 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商业伦理与商业利益能够和谐地得到体现, “鱼和熊掌兼得”, 委实不易。但是显然, 谷歌这块业务在短期内的商业收益一定会低于谷歌, 这个情况甚至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但是我们从谷歌的发展历程来看, 不难发现它已经将长尾人群的长尾应用变陡、变短, 并且成为许多个人用户甚至小型公司、工作室之类的依赖, 从电子邮件到图片管理, 从在线文档编辑到协同站点等等, 所提供的服务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不仅是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实践, 更是基于对搜索引擎的效用演化的精准判断。我相信百度在这方面的努力也一定有周详的计划, 甚至也一样会期望自己通过这些年的原始积累来实践这个计划。但是往往离不开资本贪欲所形成的太恋战于低端市场的格局, 而失去发展机会, 这几乎是百度们的宿命。
正因为在低端时间太久, 极易形成涸泽而渔的情形, 更可怕的是, 新的机会以及商业生态新的发展却少了许多话语权。消费者非常轻易地就可以进行切换。这或许是不用再超过3年就会发生的事情。
究其根本, 是当下的供需关系已经开始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危机不是其他时代的经济危机, 已经有很多人在寻求基于互联网对传统经济的解法, 尤其以和谐生产方式为代表的学说, 再经过初步的实践后提出了非常令人振奋的观点——生产与消费是可以同一的, 也就是过量生产, 特别是为了维持短期赢利而进行的过量生产将有可能被消除。互联网将消费者与生产者直接联结, 任何一个生产都是有明确买单人的生产。用这个观点来审视百度对于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的商业策略, 最多是一个带上互联网标签的推销手法。这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
8.从优秀到卓越 篇八
[关键词] 国际基准;标准;竞争力;工具包
[中图分类号] G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11-0042-05
一、《国际基准测试工具包》产生的背景
美国教育体系中地方分权的传统由来已久。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并没有统一的、全国性的学术标准来衡量各州学生的学业表现。与此相反,美国各州各自制定标准,而且许多州的标准过低。由此造成的后果便是各州的学生在学业成就、能力发展等方面出现极大的差距。绩效水平较高的公立学校以及学业表现好的学生往往都集中在那些制定了较高学术标准的州,反之亦然。如果一个州的标准低于另一个州,那么学生们在跨入学校的大门之后,将可能面临长期的不公平待遇——学业上的差距仅仅是由于不同的标准而产生的!多年来,美国大部分州的教育决策者、学区领导以及公立学校的校长,往往以达到本州规定的学术标准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来改进学校的绩效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近年来,在国际数学和科学的一系列比较研究中,美国学生的表现可以说是不够理想。2006年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中,美国学生在数学素养方面的得分为474分,不仅低于经合组织(OECD)498分的平均分数,在排名上也仅居于第32位。①同样是在经合组织举办的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测试项目(TIMSS)中,美国15岁青少年的得分在30个工业化国家中也只是分别位列第25位和第24位。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前总统布什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也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该法在加强各州面向所有学校和学生的绩效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为了让该法案通过,其倡议者允许各州设定自己的标准并开发评估学生对这些标准掌握程度的考试。但由于该法案规定,如果未能达到标准,就将对那些“失败学校”或学区进行干预并拒绝提供资金,结果促使各州放弃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转而选择学区更有可能达到的标准。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语:“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如果没有一个严格的、达到世界级水平的学术标准为各州的决策者提供参考,那么,不仅学生之间由于标准不同而造成的学业成就上的差距会依然存在,而且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也会因为仅仅满足于达到“自定标准”而落后于其他国家。从长远看,这甚至会影响到美国在全球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关注与反思,近年来美国政府及教育界将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等看做是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其中,关于建立严格的、“世界级”的学术标准的观点逐渐受到了美国教育决策者的重视。在《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就已经提出了要建立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等五门核心课程的“世界级”课程标准。② 2006年,美国国家教育与经济中心发布了一份有关提升美国劳动者竞争力的报告——《艰难的选择抑或艰难的时代》。该报告明确指出:“(美国)必须建立能够达到国际水准的学术标准,并对它的所有学生和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因为只有那些拥有高技能劳动者的国家才能够在未来的全球化市场中具备竞争力。”③ 2008年7月,在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举行的教育政策国家论坛中,全美各州教育协会(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ECS)公布了《从竞争到领导:国际基准测试蓝图》。在此蓝图的基础上,全美各州教育协会于2009年4月2日正式公布了《国际基准测试工具包》(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Toolkit,IBT,以下简称《工具包》)。该工具包旨在通过向各州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各个学区、校长以及教师在内的所有人员提供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帮助全美的公立学校在课程、评估、专业发展、绩效责任等方面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正如全美各州教育协会主席罗杰·辛普森所言:“对于各州来讲,按照国际标准确定自己需要达到的水平是非常关键的。美国中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中学后教育和职业培训做好准备,更要为在21世纪的全球劳动力市场中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而做好准备。”④
二、《国际基准测试工具包》的核心内容
《工具包》首先提出了两大原则:一是美国学生可以,而且必须在以知识为基础的全球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取得成功;二是美国必须重新处于领导地位。所谓的国际基准,就是要与其他国家表现最优秀、最卓有成效的学校相比较,通过对自身的标准、课程、专业发展和评价等方面的调整,不断改进美国的公立学校并使之达到国际水准,即“以国际基准为标准”。因此,《工具包》将其使用者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州,二是学区和学校;并包含如下四个核心组成部分。
1.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向各州、各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者提供有关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一套统一的、严格的标准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能力”。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的影响,近些年美国各州的教育政策者们在制定学业标准时抱着一种“过得去就行”的心态。为改变此种状况,《工具包》对其使用者提出了多项建议。
首先,建议各州、各地方学区的领导者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并支持本地区的公立学校参与PISA、TIMSS、PIRLS等各项国际评价项目,以那些表现优异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基准,对自身进行持续改进。同时,《工具包》还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以帮助各级教育领导者将本州、本地区的标准与国际标准进行比较。这些信息包括:(1)基准测试流程的建立;(2)测试方法的应用;(3)测试内容的确定;(4)测试结果的评价。
其次,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全球劳动力市场中具备竞争力,建议各公立学校将如下七种“生存技能”作为关键能力⑤:(1)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2)合作意识与领导力;(3)灵活性与适应能力;(4)首创意识与企业家精神;(5)有效的语言交流能力;(6)评估与分析信息;(7)求知欲及想象力。
最后,为帮助各州并制定新的标准,《工具包》还对各州的教育领导者提出了如下建议及要求。
(1)建议各州为国际基准测试提供资助。在发现本州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之后,制定新的标准,修订现行标准或在州一级对现行标准进行广泛讨论。
(2)对各州来讲,通过国际基准测试确立的新标准不仅针对各级各类学校,还包括了制定能够达到国际水平的劳动力开发标准。
(3)在与国际标准不断契合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法,为学校或地方学区提供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2.教学质量
这是指向各州、各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者提供有关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帮助他们重新确定教师标准,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教师,使教师理解并能够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教师核心知识方面的素养。
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也是保证各州达到国际标准的重要前提。《工具包》从更为严格的课程作业,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指导、培训等三个方面,向各州、各地方学区提出了如何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政策建议。
首先,建议各州增加拨款以使更多地方学区的双学分项目能够达到国际标准,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AP课程、IB课程、国际高级教育证书(AICE)等考试。继续提高英语、数学、阅读三门核心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比重,并增加这三门课程的考试强度与难度。建议各州拨付专项资金,对怎样使现有的英语、数学、阅读课程达到国际标准进行研究。此外,《工具包》还建议各州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校采用那些在内容上已经达到国际标准的教材,并通过外部资源对这些教材进行评价和认定。
其次,《工具包》倡导以教师学习共同体(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ies,TLCs)的形式培养高质量的教师,从而改进教学质量。教师学习共同体关注教师之间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强调其在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进、基于团队的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的作用,并遵循如下核心原则:(1)渐进性;(2)灵活性;(3)可选择性;(4)问责;(5)支持;(6)均衡的评估。
最后,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指导、培训对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校绩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所顶尖学校的经验归纳起来不外乎如下三点:(1)选择合适的人成为教师;(2)将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教师;(3)为每个儿童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学。⑥ 因此,《工具包》要求各州提高教师职业从业资格,严格教师选拔标准,建立一套统一的、按照国际标准对现有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进行培训的制度,将那些表现优秀的、卓有成效的教师和管理者配置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3.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是指向各州、各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者提供有关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以帮助他们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教师教育体系,确保教师的知识、技能及针对教师的评价结果能够得到持续改进,并使改进后的教师质量及其评价结果与国际标准同步。
专业发展的对象不仅包括教师,也包括了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工具包》建议各州对现有的专业发展体系进行评估、调整、补充,并建立一套与国际标准相契合的面向教师及各级学校管理者的专业发展体系。
第一,各地方学区必须为每一位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规划。规划制定的目的是将上述人员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其他国家最优秀的机构与人员进行比较,从而通过改革现有的专业发展体系以弥合此种差距。同时,规划还要以本地区学生学业成就方面的数据作为依据,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始终以提高学生学业成就为目的。
第二,建立一套规划与实施之间的协调机制。任何规划的达成都需要一套运行良好的机制作为保障。为保证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在实践当中不偏离既定的目标,应采用各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对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专业发展过程进行及时反映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他们的专业发展与既定的规划之间保持一致。
第三,专业发展的内容必须建立在满足每个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侧重于从其自身的角度出发,以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作为专业发展的出发点。《工具包》则建议应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各种评价手段,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第四,对各州来讲,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应重点突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等关键领域的知识学习,加强教师在上述领域中的知识素养,以使每个教师在这些核心领域方面的知识与其他国家最优秀的教师一样。
4.评价
这是指向各州、各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者提供有关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更加严格的、更为有效的学业成就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结果不仅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当前的学生学业水平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弥合这一差距。
通过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学校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并得出结论,对各州、各地方学区及各学校的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必须确保教师能够以国际标准进行教学并促使学生在”核心知识领域”(Key Knowledge Areas)中取得进步。因此,《工具包》建议各州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各州进一步改进学术标准的依据。对于所有学生来讲,对其学业成就的评估也会为他们提供大量极富意义的信息,尤其是那些学业表现仍然低于期望值的学生。对于各州来讲,应改革原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着重评价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以及更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对原有的不符合国际标准的内容进行分析,改进原有的教学策略、标准化测试手段并与测试制作者进行合作。
其次,建议各地方学区开展国际评价测试项目,将本学区的学生学业表现与其他国家学生的学业表现进行比较并分析其结果。为所有年级的学生重新设计或调整数学、科学和阅读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国际标准。采用教学敏感性评价,测验教学的影响,以便教育者能够更有效地使用结果改进教学。
如前文所述,全美各州教育协会开发《工具包》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各州在制定标准时,能够以其他国家最优秀的学校和学生的表现作为基准,以提高全美各州的学业标准。因此,《工具包》建议各州制定政策,鼓励各个学校参加类似于PISA和TIMSS这样的国际评价项目,并在各州的问责制中加入此项内容。
国际标准、教学质量、专业发展、评价构成了《工具包》的完整体系。同时,各部分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质量教学有赖于国际标准的厘定;评价则必须准确地测量出在国际标准和质量教学方面,学生的能力是否已经达到了二者的要求;而专业发展内容的调整则应该基于评价的结果。如果各州、各学区或各公立学校的政策制定者需要以国际基准来改进学校的绩效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业标准,都可以在这四个部分中找到相应的信息作为参考。
三、意义与评析
从1983年的《国家处于危险之中》,到2002年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美国20多年来的教育报告中,始终强调核心课程的设置以及制定相应的学术标准。但是,教育行政地方分权的传统使得各州之间的学术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工具包》中所确立的原则、核心知识领域以及提供的各类资源,可以帮助各州在制定所要达到的学术标准的原则方面渐趋一致,即上文中所讲的“以国际基准为标准”。
一些州已经意识到了现行的学术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工具包》中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对各学校的领导者、教师的绩效水平、学生学业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马萨诸塞州议会正在讨论新的学术标准,并要求该标准的制定不仅要与其他各州的现行标准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必须参考那些在教育方面获得成功的国家为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所设立的学术标准,并以此重新确立本州的学术标准。同时,通过开展“全州优秀教师合约”计划,对那些达到新的学术标准的教师进行奖励,鼓励教师提高对学生的学业期望,并采用积极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能够达到此种期望。
新罕布什尔州则计划开发一套新的、面向全州范围的考试体系。通过该体系,确保每一名学生在十年级就可以不需要额外辅导而具备了能够进入社区学院的知识能力,那些通过这种考试的学生在高中毕业的同时达到大学二年级程度。
此外,佛罗里达州正在建立一套“世界级教育标准”(World Class Education Standard,WCES)。该标准以近年来在TIMSS和PISA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参考,在数学、自然科学等核心课程方面制定“世界级”的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为学生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做好准备。
美国的基础教育在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尤其是在近年来的各种国际比较研究项目中,美国学生与其他国家学生的差距逐渐拉大,这不得不让人们怀疑美国学生是否能够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工具包》中所包含的四个核心部分:国际标准、教学质量、专业发展、评价,都与提高美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息息相关。此外,《工具包》的开发过程及其依托的两大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美国政府、教育界对于建立统一的、非强制性的学术标准问题已经步入了实质化的操作阶段。如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和教育部长阿恩·邓肯正与各州州长就建立一套统一的、非强制性的学术标准进行讨论。美国联邦教育部也计划拨付一定的资金用于制定共同评估体系和评分工作,这样就可以使那些用于维持50个不同标准和考试制度的资金、人员、物资得以解放出来。这些大量的州立资源可以转而用于帮助学生达到更为严格的新标准的创新活动,进而形成一种不断改进的机制。
当然,要使美国各州都能够采纳同一个学术标准,绝非仅仅通过《工具包》和拨出多少联邦经费就能实现的。但是,追求更为严格的学术标准以及对未来美国竞争力的关注,将使“来自许多领域的压力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改革运动,这可能会迫使美国政治领袖放弃旧观点,这种观点一直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得我们对公共教育的国家承诺未能成为获得无限机会的‘重要平衡器,建立并采用非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改善我们下一代的教育前景并保证美国的长期经济竞争力”。⑦
注释
①TIMSS Challenge in Math and Science:http://www.edinformatics.com/timss/timss_intro.htm.
②Department of Education,Washington DC. America 2000:an Education Strategy. 1991.,26-29
③National Center on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Tough Choices or Tough Times,(Washington D.C.:The New Commission on the Skills of the American Workforce,2007),[EB/OL]http://www.skillscommission.org/pdf/exec_sum/ToughChoices_ EXECSUM.pdf.
④http://www.bizjournals.com/denver/prnewswire/ press_releases/Colorado/2009/04/02/DC93327
⑤Tony Wagner,“Rigor Redefined,”Educational Leadership,[EB/OL] http://www.siprep.org/prodev/documents/RigorRedefined.pdf.
⑥McKinsey & Company,How the Worlds Best-Performing School Systems Come Out on Top,[EB/OL]http://www.mckinsey.com/clientservice/socialsector/resources/pdf/Worlds_School_Systems_Final.pdf.
⑦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6176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9.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篇九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梁志明
专家评语:【此文不但谈了对《从优秀到卓越》一书内容的理解,指出很多值得借鉴之处,还结合实际,谈到自己引用人员的原则。作者对书中一些观点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如“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领导者和企业制度”,“魅力十足的领导者可能是财富,也可能是累赘”。最后总结了一个卓越的企业所具有的6个方面的内在机制和因素。总体上作者对这本书的理解有相当的深度。】
评阅人:陈功玉
伏案细读《从优秀到卓越》一书,讲的是如何将一个优秀的企业,转变成一个能持续创造非凡业绩企业。目前,中国的企业正处于成长期,正从混沌走向规范化,在此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从优秀跨越到卓越的企业需要遵循以下框架:
已有或新创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理念→持续卓越业绩+基业长青理念→持久卓越
其管理有三大主轴: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以及依理应变。既然以人为主,主张因道结合,而且依理应变,当然领导重于管理。“上帝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曾阻碍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科学理解,而“领导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看法才是它的现代翻版,之所以,实现跨越公司的领导们如出一辙,在过渡期中都有第5级经理人。
谦逊+意志=第5级经理人
第5级经理人能抛开自我的需要,投身到建立卓越公司的宏伟目标中,能将雄心壮志倾注于公司,把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成功地为公司培养接班人,有永不放弃的决心,做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将个人的谦逊品质和职业化的坚定意志相结合,建立持续的卓越业绩。
我们公司需要培养第5级经理人所具备的优良品质、谦逊的性格、锲而不舍的精神。从现在起,开始实践和挖掘具有成为第5级经理人的潜力。只要适合环境——自省,有意识的发展,在没有经历任何催化剂作用的前提下,有非常令人满意、强有力的理念,同时他的气质使你能够贯彻执行其他的理念。不管他们能否成为第5级经理人,这一努力还是值得的,至少可以窥见关于什么是人类身上最好的品质的基本真理,让我们的生活和所接触的事物变得更美好。像达尔·史密斯、科尔·莫克勒、艾伦·沃兹尔这些第5级经理人成了我们的榜样,值得我们去效仿。
怎样使自己的企业更优秀,创造“非凡”的业绩?首先是人选,把精力放在组建一支高水准的强大管理者队伍上。我们借鉴了纳科尔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从此抛弃了人力是最重要的财富的旧观点,实现公司转变了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雇员才是关键。衡量某人是否“合适”主要看他内在的性格特征和天赋能力。我们
在全司上下用不同的标准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整,请退那些不适合的人。同时,实现了补偿与激励机制,其旨在于保证留在公司,进行自我激励,也要创造出这样一个氛围:勤者生存,懒者淘汰。这就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中的“择强汰弱”的游戏规则。其次,公司必须崇尚严格的文化。这也是实现跨越公司的严格标准,首当其冲的还是责任重大的管理者。我们引用了人员决定时做到严格而非冷酷无情的三条实用原则:
一、若无法确定,则宁缺毋滥,保持观望态度;
二、一旦发觉换人之举势在必行,当机立断;
三、将杰出的人用于抓住良机,以图发展。
灌输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并使之成为长期指导决策和激励员工的原则。在激发变革、改进、创新和更新时,始终把发扬核心意识作为出发点。实行“人先”,意味着要看他是否适应核心价值、目标和“执著追求,永不放弃”的价值观。其包括对个人的尊重、社会责任感以及一种深深的信仰:利润不是我司的根本目标,将它融入组织中,长期恪守此价值观。而持久卓越的公司在恪守价值观的同时,采取不断转换商业策略和运营方式来适应这人变幻莫测的世界,运用了“发扬核心和促进发展”的奇妙结合。因此,设定与核心意识一致的大胆创新的宏伟目标,要努力实现的话,“先人后事”是一条必须遵循的原则。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你的企业至少是优秀的,会创造出“非凡”的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通过实现公司与对照公司高层管理者在同一时间段的资料显示:11家现跨越的公司中,有10家的首席执行官从公司内部提升,后者则从外部引入,且求援人才的次数是跨越公司的6倍还要多。由此可见,人才就在我们周围,关键是要我们懂得如何寻找。
在现阶段的中国企业中,要成为一个“卓越”的企业,刺猬理念是实现跨越的转折点。继训练有素的人和训练有素的理念之后,训练有素的行动,主要表现在员工勤奋地工作,都有一种执著的进取精神。这一整体框架在刺猬理念的背景下有意义。刺猬理念不是一个目标、策略或意图,它是一种感悟。如果不能在你的核心业务上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那么它就不能构成你的刺猬理念的基础。刺猬理念来自以下三环交叉部分的深刻理解:一、二、三、你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 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为了得到一个发展成熟的刺猬理念,我们必须具有穿透性的洞察力和摆脱虚荣心的清醒认识,意识到哪方面拥有能否成为最好的潜能,通过建立“理事会”提出问题、参加辩论、做出决策、检验结果和学习——所有这些都要接受三环理论的指导,完成 感悟的周期,从而加快获得刺猬理念的过程,成功地推行这些理念,坚持不懈地应用
使你走向卓越的基本原则。
实现了从优秀跨越到卓越的公司均应用了技术的先锋,但他们认为技术不是走向卓越的关键,而是他们对技术的看法不同。例如:沃而格林公司率先使用卫星通信和计算机联网技术,与连锁药店的便捷观念联系在一起,旨在满足特殊群体和地区的特殊需要。公司在取得突破之后,便把技术作为实现先发展的加速器,并且将技术与刺猬理念直接联系在一起增加了利润。这一案例反映了一个普遍的模式,在每一个卓越公司诞生的过程中,都有技术的因素。然而,技术本身并不是公司发展的主要原因,而是有选择地尝试使用刺猬理念驱动技术,才是真正发展的动因,居然没有把技术列为公司转型的5大因素之一。
一个公司之所以平庸,最重要的是管理不善,绝非技术落后。我个人肤浅地认为,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领导者和企业的制度,他们是担心落后而鞭策自己前进的。相反,从优秀公司转变而来的卓越公司是受强烈的创造欲望和追求卓越的内在强制冲动激励的。
实现跨越的公司有第5级领导人建立的持久的训练有素的文化。首先是训练有素的人,在转变初期不是将较差员工引入正轨,而是重用训练有素的优秀员工。其次是训练有素的思想,以面对残酷的现实,同时又坚信你能够也将会开辟更加辉煌的道路。最重要的是,在训练有素的文化使你对坚持观念的探索和理解,直到你得到自己的刺猬理念。为什么纳科尔公司一开始就能与工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肯·艾佛森和他的队伍有一种简单透明的刺猬理念,协调与工人管理利益,最重要的是他们愿意全力使整个企业与这个理念一致,疯狂地按刺猬理念去做,这就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的主要原因。
领导跟公司的远景有关,其水平很重要。对于有着强烈个性、魅力十足的领导者必须认识到个人魅力可能是一种财富,也可能是一种累赘。屈于你的铁腕与威严,一旦人们向你隐瞒事实,因你的这种个性会成为一系列问题的罪魁祸首。而跨越公司的领导者之所以出色,在他们的公司里,就是让职工有机会说,说真话,并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正是因为创造了这样的一个文化氛围:在那里,人们有无数的机会被倾听,事实最终也被听到。以下为弄清事实问题真相的四点建议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二、三、四、领导应多提出问题,少要求些答案; 要对话、要争论,但不要强制; 作彻底的事后分析,不要互相职责; 建立“红旗”机制;
通过作者吉姆·柯林斯和21人的研究团队调查,没有证据表明,实现跨越的公司根本没有比其他公司更好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而是要把信息转换成让人无法忽视的信息的关键之处实现跨越的公司建立了一贯制度,但他们也给予员工高度完善的制度框架下的自由和责任。把员工的潜力变成了现实,因他们聘用的每个人都是严于自率无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须管理的人,只需管理系统。再因他们的制度的规范源于持久训练有素的文化,造就了显著或“非凡”业绩的重要条件。
正如《基业长青》所说“高瞻远瞩公司的成功因素来自于深植于组织里的程序和根本动能”,这里的“基本程序”指的是企业的制度和流程,“根本动能”就是不断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企业文化。一个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组织、制度是显现企业训练有素的思想完美演绎的化身。事实上,训练有素本身存在这样的误区:历史上的许多组织具备强有力的训练有素规范,且他们的组织结构也完整井然有序地直奔惨败,是因为首先没有得到思维慎密、严于律己的人,也没有在刺猬理念指导的制度框架下,盲目采取行动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企业要想实现跨越必须牢记: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行为才得以保障和持久;没有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饿行为只能导致惨败。
巨大的动力倚赖于不断的改进和成果的取得,这是实现跨越的公司都明白的简单道理。他们凭借耐心和有条不紊的训练从而遵循从积累力量到突破这样一个旋转的模式,专注于积累成果,采用低调许诺和超值兑现的方法。通过按步骤逐步实施,用连贯穿始终,持续不断地积累动量,飞轮逐圈转动这样一个累积的过程来实现突破。
通过《从优秀到卓越》的学习,给中国的企业发展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揭示公司摆脱平庸的万有引力,从大众化的泥沼中脱颖而出,实现跨越创造非凡业绩的卓越公司中“黑匣子”的奥秘,其内在的机制和因素:一、二、三、四、五、六、个性谦逊,但又表现专业的第5级领导人; “先人后事”的用人制度; 坚持不懈地执行刺猬理念; 训练有素的文化+职业道德=卓越业绩 运用技术的先锋,对“技术加速器”的深层理解; 积蓄动量,产生“飞轮效应”实现跨越。
10.从优秀到卓越读书笔记 篇十
长寿中学熊巧
学习《从优秀到卓越》这部案例研究的典范著作的第一至第五章第一遍的时候,感觉对读到的部分管理理念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于是稍稍总结了一下。
一、关于“帕卡德定律”(来自第三章《先人后事》)“帕卡德定律”说:没有那家公司能在收入增长持续超出能找到足够合适的人员来实现这种增长所需的能力的情况下,仍然能成为卓越公司。书中解释到:任何卓越公司的最终飞跃,靠的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招聘并留住好的员工,是永远寻找最优秀的人。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雇员才是。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合适的雇员”呢?企业又应该如何找到这关乎超越的“合适的雇员”呢?我联想到粗略读过的《彼得原理》(管理学家劳伦斯.丁.彼得的作品)。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于是,员工成为“不合适的雇员”了。在“彼得原理”的作用下,员工总是趋向于成为“不合适的雇员”。那么让我们跳出这个原理的框框,思考一下如何尽量不让“合适的雇员”变为“不合适的雇员”的解决办法。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在职位上力求表现,但是是原地踏步一再留恋过去的成绩,还是有勇气开辟新的天地?如果是开辟新天地,又如何保证不成为不合适的人呢?从员工和组织两个角度来研究,要避开彼得原理的陷阱,从我工作的经验和观察来看,员工必须非常善于学习,随时随地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永不止息且勇于尝试。员工不急于挤入高处不胜寒的阶层,而深刻领悟巧胜于早的哲理。组织的领导和决策者要领悟,理想境界永远无法达到,明白管理要寻求满意解而不是最优解,运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策略以及不断进行工作轮换,员工提升和下沉的措施兼而有之、交叉使用,才能使组织中的成员素质不断革新。回到《从优秀到卓越》,第三章结尾处总结到:“衡量某人是否‘合适人选’,主要看内在性格特征和天赋能力,而不是专门知识、背景或实际技能。”这似乎是组织选拔“合适的人”的关键所在。
二、关于“斯托克代尔悖论”(来自第四章《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斯托克代尔悖论”说:“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同时,要面对现实中最残 1
忍的事实,不论有多大困难,不论他们是什么。”这个源于越战时期被俘投入集中营达8年之久的美国海军上将吉姆.斯托克代尔事迹的原理,阐述了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心理秘诀。他告诫我们,将人们区分开的不是困难的有无,而是对待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困难的态度。这使我依稀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课文――毛泽东先生《矛盾论》中关于“对立统一的法则”的论述。“坚定成功信念”与“直面残酷的现实”是一对矛盾,困难容易使人产生惰性,畏惧退缩。而成功的信念则会支撑思想循着心灵的地图摸索前行。信念使我们在遭遇挫折时不是变得软弱,而是变得更加强大。正如毛泽东先生论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提出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一样,“坚定成功信念”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直面残酷的现实”即是“战术上重视敌人”了。我们看到,“斯托克代尔悖论”符合《矛盾论》的“对立统一的法则”(纵观古今中外,这类理论总能找到异曲同工之处的。)人生的信念仿佛灯塔,指引航船前行。记得读到过一位旅人谈起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我在某次的海外旅行时,有过一个非常的经历。一群栖息在低地的蝴蝶,为了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远离自己的家乡,勇猛地飞向高山,在喜马拉雅山那一片冰天雪地中,蝶群陆续地跌落,白皑皑的雪被它们黄色的翅膀所覆盖着。但每个斗士都毅然决然地朝向那高耸的山岭,勇敢地拍动他们的小翅膀„„”至今仍历历在目,每每遭受挫折,就忆这段故事来,于是又有了前行的动力。“斯托克代尔悖论”由军事上运用到企业管理研究中,它揭示了企业取得成功就要兼顾悖论的两个方面,达到对立统一,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关于“刺猬理念”(来自第五章《刺猬理念(三环内部的简化)》)伯拉图在《特尔菲神谕》中说:“认知你自己”。“刺猬理念”来自于对三方面的深刻理解:
1、你能够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
2、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3、你对什么充满热情。对照我读过的另一本不错的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马库斯.白金汉&唐纳德.克利夫顿 著,中国青年出版社),来探讨一下“刺猬理念”与盖洛普优势理论的共通之处。从盖洛普优势理论出发来看,漠视优势有三种情形:
1、尽管优势如此重要和可爱,但人们历来并不注意它,更枉谈珍惜和发挥;
2、就算我们看重优势,但我们知道自身优势何在吗?
3、就算我们知道自身优势何在,不少人确并不喜欢他们的发现。相反,他们继续羡慕别人身上他们认为含金量更
【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推荐阅读:
从优秀到卓越心得11-01
如何成就卓越人生208-03
如何招聘优秀员工08-20
如何做优秀党员10-25
如何做好一名优秀导购06-27
优秀的团队如何产生08-25
企业如何选择优秀策划公司06-19
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08-15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销售08-26
我如何走向成功400字作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