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品质

2024-11-04

小学语文教师品质(共16篇)

1.小学语文教师品质 篇一

“心中有爱”是基本品质

教师的爱不是一般的爱,它高于母爱,母爱容易出现溺爱,而师爱是不放纵的理智之爱;大于友爱,友爱有时也求回报,而师爱却是不求回报的主动奉献;胜于情爱,情爱既求专一又自我,而师爱却是无私的博大的。

这种爱是教师实施所有有效的教育方法的基础。现如今,不乏“特级教师”和各种层次、类型的“优秀教师”,论教学技能他们是一流的,但在评选标准中常常缺失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爱心。因为爱心无法“量化”,很难纳入评选的“客观标准体系”中去,所以人们对“优秀教师”的评断常常只是停留在短期内就能见效的“功利效果”——学生的各类考试成绩。但学生对这类教师的发自内心的评价却是:可敬不可亲!缺乏爱的教师似乎也能教出“高水平”的学生,但绝不是教育的全部。

2.小学语文教师品质 篇二

一、巧妙利用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也就是说, 儿童有着强烈的发现探索欲望。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当中来,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 既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深刻性和严密性。在利用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这一训练过程中, 笔者是从两方面进行的:

1. 教师抓住文章中的关键问题质疑, 引导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学习《唯一的听众》这一课时, 我在新课伊始, 就给学生提出了问题:“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唯一’的听众?请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了文本, 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之后,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我继续提出问题:“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 总共出现了几次, 在文中画出来。你这些句子中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 积极思考, 对文本的理解一步步地深入。最后, 学生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 经过自己的探究, 明白了那位让人崇敬的老教授, 说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 正是老教授对“我”的鼓励, 给了“我”勇气和信心, 使“我”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从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教师这样抓住文章主线, 层层深入地提问, 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深刻性。

2.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 让学生质疑。

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笔者从低年级开始, 就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让他们在预习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然后在文本的共同研讨中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学生在预习《穷人》这一课时, 提出问题:为什么桑娜家里船用的是破帆, 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还说她的家里温暖而舒适呢?既然桑娜一家连养活自己都困难, 为什么毫不犹豫地在邻居西蒙死了之后, 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呢?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我并没有直接回答学生, 而是让学生仔细研究文本, 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探究。教师只是加以适当点拨, 启发学生一步步思考, 让学生提出的问题, 最终学生自己解决。这样, 学生思维品质就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二、积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课堂交流、讨论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课堂的讨论和交流, 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他们可以各抒己见, 其他同学也可以受到同伴的启发, 对于所持不同见解的双方, 他们可以通过讨论、交流, 对问题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体验到互相学习的快乐, 并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在学习《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一经典片段时, 学生对两个问题展开了讨论:1.为什么“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如此, 这来者是谁, 这样放诞无礼”?2.为什么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 竟是个嫡亲的孙女”?面对这样的问题, 我让学生先分组讨论, 然后全班交流。我只是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点拨, 并适当地给学生介绍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各人物在贾府的家庭地位。最后学生在探讨中明白了:王熙凤放诞无礼的背后是显耀身份;能说会道隐藏着的是八面玲珑;漂亮富贵藏着的是威严;热情周到是为了讨好祖老宗。整个讨论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学生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时时受别人的启发。有竞争, 有合作, 有帮助,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有效的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还要让学生走出课堂,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思维。例如, 在学习完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之后, 我组织学生走进田野, 带领他们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姿,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并要求他们和这一单元里所学文章的作者一样, 去细心观察大自然。回来之后, 我要求他们把自己这次的观察所得, 以及独特的感受写出来。学生的作品交上来之后, 我欣喜地发现, 每一个学生都在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自然, 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除此之外, 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开展各种社会活动。例如:在每年的三月五日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雷锋活动”;在每年的母亲节, 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母亲”活动;在每年的清明节, 让学生参观烈士陵园, 或者搜集展示革命先烈的故事……每次活动之后, 我都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把活动记录下来, 可以是文章, 也可以是诗歌, 也可以是绘画, 只要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就行。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 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也培养了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可谓一举多得。

3.小学语文教师品质 篇三

一、发挥语文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激发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意识强的学生能够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勇气。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抓住语文教材中许多介绍名人名家成功的故事,如童第周、李时珍、詹天佑的故事,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并通过学习上的成功,强化他们在学习中勇于创新的动机。

二、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创新能力与个性品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决定了学生能否自觉增强、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各种人格特征中,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和意志力是创新个性的核心品质。

语文学科的功能是多维的,具有综合性。一个美国专家组认为:21世纪的学生必须掌握23项基本技能,而其中9项技能与语文学科密切相关,诸如信息的接受与传递、多层次的语言交际、创造性的思考等。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去构建语文学科,实施创新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意志力、自信心、恒心、毅力和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个性品质的培養。

三、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学生在活动中,个性才得到充分、和谐地发展,潜能才能得到发挥。也只有在不断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持续、协调地发展。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他们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始发因素。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启发引导他们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练习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并辅之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引导他们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不拘形式,自由表达,使他们体会到观察成功后的快乐,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强化他们的好奇心。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一定要在活动中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设想随时记下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掘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等多元平台中创新教育因素,才能为学生完美人格的养成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才能给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为培养真正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永不枯竭的源泉和动力。

4.品质教师之我见 篇四

西樵教育打造着一条璀璨的光环,照亮着西樵教育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风向标,它就是——樵山教育,有为品质。有为是一种符号和精神,是引领我们努力向前的灯塔,品质是品位和质量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彰显是我们追逐的港湾。

樵山教育有为品质囊括的内容颇多。下面我对品质教师,浅谈我的见解:曾记得胡锦涛书记说过:“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教育。”可见教师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并非渺小,所以我们要打造品质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个重大的任务。

要铸造品质教师我觉得应该至少具有以下的基本素质;一是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师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如果没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话,就很难积极正确地教育和影响身边的学生,那样所有的过程都只是空中楼阁。二是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全身心的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给学生和教育事业。三是浓厚的人文素质。教师的人文素质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反映教师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思维模式等的综合体现要求都要良好。四是厚实的业务素质。要求教师教育教学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要扎实,成为学生科学知识的启蒙者,人文素质的引导者,和优秀古今中外知识的传播者。

所谓品质要讲求品位和质量。要做品质教师,首先得提高我们教师的素质,从教师的思想上着手,提高教师自身的认识。提升教师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责任心、良好的师德修养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所以我们要坚持以德治校,把师资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行政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抓。打造品质教师队伍。改进教师作风,建设爱心深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对于我们民办学校来说更是十分迫切,教师来自五湖四海,责任心和凝聚力都欠浓厚。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目标为导向增强教师的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和战斗力使“校兴我兴,校荣我荣”在全体教师中形成共识,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一起干事业。其次,要发挥表率作用,尤其是校领导和优秀教师树立好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这就是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道理,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增强集体向心力形成同甘共苦,共创造事业的优良氛围。再次,对青年教师在政治上业务上关心和指导,搭建舞台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遇在实践中提升自我,让全校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学校的教育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最后,要不断学习,乐于学习交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一江水或长流水争创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向品质教师奋斗。

5.写人品质的小学作文 篇五

天渐渐暗下来了,家家户户都掌上了灯。小巷里的行人也少了起来,零零星星的只能看见几个影子。这时候,沉默了一天的路灯亮了起来。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出神地看着这盏高高矗立在路边一角的路灯:长长的支撑柱上,玻璃罩盖在灯泡的上面,支撑柱上以前那身闪亮的黑漆早已斑驳,只留下一块块红锈斑。它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五彩的光芒,因为那些只能用来匹配繁华的马路、商店、游乐场。而它,只是守卫小巷的一盏路灯。

路灯,它每天都按时“上岗”,老人在橘红色的灯光下漫步,走在它撒过光辉的地方,喃喃的赞叹它为人们指路;中年人在灯光照耀的树下闲聊,夸奖它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年轻人走在无边无际的“灯光”下,通往了成功的大道;小孩子们在路灯脚下嬉戏,用感激的目光望着它,用娇嫩的双手抱住它,感谢路灯为他们带来了光明……无论刮风天,还是下雨天,路灯从不“缺席”,风雨中它更加挺拔,散发的光仍旧柔和,它要把自己所有的光都照在大地上,给黑夜一些光明,为夜行的人们照亮前进的路,为他们抚去心中的恐惧,给他们送去一丝温暖。

啊!路灯!你那么勇敢,像狂风发起挑战,与暴雨进行对抗,多大的雨,多大的风,都败下阵来。你那么温柔,洒下灯光,照亮了前方,让晚归者,看清道路。你那么谦虚,帮助了人们,却不张扬,不求回报。你立于方寸之间,却心怀远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严寒酷暑,风吹雨打,你从不折腰,静静地屹立,给人们带去光明和温暖。

我忍不住要赋诗一首:

无论刮风和下雨,

路边总能看见你。

洒下灯光照亮路,

默默奉献无所求。

6.小学“教学规范品质年”活动总结 篇六

为全面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学规范品质年”活动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管理,规范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活动方案,开展了“教学规范品质年”系列活动。

一、领导重视,组织发动,落实到位。

学校成立“教学规范品质年”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各主任和各教研组长为组员。召开宣传发动会议,对活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大力宣传“教学规范品质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全员培训,学习讨论,提高认识。

学校分三个层面,行政例会学习、教研组长会议学习、各教研组组内学习,认真组织学习《**区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规范》,开展“教学规范品质年”为主题的大讨论,明确我校对教学规范具体要求,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引导人人自觉参与活动。

三、完善制度,开展活动,提质增效。

学校教务处认真组织教师对照学科教学规范管理的具体要求,反省自己教学行为,查找自身不足;全面、客观地分析学校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现状,找准问题,寻找差距与不足,结合自身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修订完善《**区**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对教师业务研修、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批改、辅导、制卷及组织测试、教学质量监控等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为学校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基。要通过建章立制,建立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具体做法:

(1)我校组织了面向50周岁以下教师的规范作业管理(作业训练量、设计、批改、讲评等)的展评活动,还组织了一次优秀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示范活动。

(2)各教研组围绕明确的主题开展了一次任课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深化“提质增效的课堂变革”的项目研究。

(3)加强教研组建设、考评,讲实效、求品质,每学年开展一次校级优秀教研组评比活动。

(4)组织了一次面向40周岁以下教师的专业素养比赛。

(5)在学年第二学期积极组织了毕业班考试科目老师参加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第三届命题大赛。

(6)抓好课外阅读工作,突出“阅读”中心,方案明、过程实、质量高,扎实推进

“大阅读”课程建设。

四、主要存在问题与不足

1.近两年适逢老教师退休高潮,学校师资队伍青黄不接,特别是数学学科,高年级数学教师紧缺,不得不请代课,学生纪律常规抓不住,导致中高年级数学质量有滑坡的趋势。

2.个别民转工老教师及新教师任教的班级学生作业书写较潦草,有漏批现象,学生订正作业用笔颜色不统一、不太规范。语文教师对作文批改不够细致,个别教师的眉批及总批数量没有达到学校的要求。

7.浅谈语文教师创造美的心理品质 篇七

一、发现美的敏锐眼睛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想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创造出美的教学和教学的美, 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十分必要的。发现语文教学中的美, 来源于语文教师敏感、易感、善感的心理。敏感是指敏于发现语文教材的美、学生的美、教学方法方式的美。快捷敏锐地发现了这些美, 才能够欣赏这些美。易感是指语文教师容易受语文教材的美感所感动, 容易与课文的情感形象产生共鸣, 能够体味感受课文的美。善感是指语文教师善于受课文美的感动, 不仅能够体味那些强烈的明显的感情, 能够感受那些鲜明形象, 还善于体味课文和作者流露的那些微妙的细小的感情, 这样, 语文教师才能够在自己的教学中传达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和人物形象。

二、经常性地创造热情和动力

创造的热情和动力, 来源于语文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也来源于自己对语文教学的喜爱程度。这只是外部动力。作为语文教师, 创造动力更来源于教师作为一种心理品质的内动力, 这是促进教师致力于创造教学美的内部热情。这里包括两种内在力量:一是由于语文学科特有的美激发起语文教师的创造热情和欲望。语文学科以它无比的魅力征服了一些人, 使他们愿意在语文天地里不断探索、不断创造。语文学科好像一个珍奇的宝藏, 里面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吸引着一些人不断涉足其间去探索。二是语文教师胸中激荡着那种热情洋溢的愿意献身于教育事业和喜爱语文教学的职业感情。

这两种热爱的深情是语文教师创造语文教学美的强大的内驱力。这种力量总驱使语文教师不断研究语文, 这种力量总是叫语文教师不能平静!一拿起语文书, 就想到一些新的教学方案;一登上讲台, 就想讲出一些新东西, 让学生喜欢听、喜欢学。正是这两种内驱力, 使教师授课时神采飞扬、精神焕发、思维活跃, 观察力分外敏锐, 反映学生听课情绪的面部表情能够被他准确地捕捉到, 而且仿佛具有自动调节功能一样, 他可以及时调整、修改、完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过程, 使教学自然流畅、有机完整、协调均衡, 达到完美的境地。

三、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审美创造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无想象力的心灵犹如沙漠, 犹如干涸的池塘, 没有天光云影的徘徊, 风吹不起涟漪, 激不起波澜。审美欣赏需要想象力, 创造更需要想象力。语文教学的欣赏和创造一样离不开想象力的参与。

丰富的想象力能帮助教师建立教学形象。一是教师头脑中关于语文课堂中的整个情景形象, 包括教学课堂中的教师、学生、氛围等;二是教师头脑中关于课堂教学活动情况的具体局部形象, 包括教学环节、步骤、过程、方法等。这两个形象合在一起, 构成教学形象。教学形象, 就是具体具象的教学场景。语文教师头脑中没有这样一个具体具象的教学场景的活动, 就不可能设计创造出一场有声有色的语文教学。

想象力能帮助语文教师创造教学方法。虽然说教学方法应该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 但是, 新的教学方法的雏形的发育和形成却往往是在教师的想象中以创造想象的方式形成的, 然后再具体实施到教学过程中, 在实践中检验它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没有想象力或者想象力贫乏, 教师就没有能力想出新颖独特的方法, 只能模仿和照搬别人的现成方法。假如语文教师想象丰富, 就完全可以避免机械模仿, 而是想方设法创造属于自己的方法。

四、敏锐、深刻的思维

1. 灵活的思维

所谓灵活的思维, 有以下层面的含义:对问题的灵敏度, 即迅速发现问题的能力;思维速度快, 完成一个判断和推理的时间短;善于迅速地改变思维的角度、方向和路线, 以不断适应不同的对象和内容, 能从多种角度、各种方向进行思考, 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使用不同的思维内容进行思维, 可以使用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能使用多种思维方式, 不断地变换思维方式, 以适应思维的内容对象, 可以熟练地使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知觉思维、灵感思维、模糊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等。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 一些最受学生欢迎的课, 往往是那些课上灵感突发、情感涌动时发挥自如的课, 而那些中规中矩按部就班设计出的课, 缺乏的偏偏是这种灵动。所以, 教学也需要灵感。语文教师灵活的思维, 可以让语文教师创造教学美。教学内容、方法、过程、语言等都需要教师作灵活的思维, 创造出美的语文教学。

2. 广泛的思维

思维的广泛, 是指思维的覆盖面宽广, 涵盖物丰富, 具有较多数量和多方面的内容对象。思维的广泛与思维的灵活有一定的联系:思维速度快, 想问题的量就多;不断变换思维的方向、角度、方法, 也就不断变换了思维的对象, 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有些人, 习惯于某种思维模式, 因而思维方法简单, 内容对象贫乏, 思路死板、呆滞、固定, 这样形成的认识就容易趋于片面和一般化, 很难有创造性。

3. 有无深刻的思维

思维的深刻, 是指思维运动善于由表层向深层推移, 能够从前一思维环节向后一思维环节推进, 由“知性思维”上升为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要求认识问题全面, 不仅能理解表面的, 而且能理解内在的含义;不仅能认清一种意义, 而且能够比较全面地认清多方面的含义和意义;不仅能够从正面认识问题, 还善于从事物的反面或对立面来分析认识事物;不仅能够做思维的正向运动, 还能够反向思维。这些都是深刻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2]曹新华.中华传统美学体系探源[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

[3]张鸿苓.语文教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2.

8.小学语文教师品质 篇八

关键词 自主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新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活力。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目前,各种新的学习方式已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尤其是自主学习方式。在阅读课堂上实施自主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自主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实施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必须以兴趣作为基础。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语文学习中也不例外。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进入积极的、最活跃的语文思维状态,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也会得到弘扬。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不迭时机地创设语文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创设情景来激趣。

(1)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篇课文的导入,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起点。设计一个好的课题的导入,激发学生理解课文的兴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利用课文的导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特点,设置相应的悬念,循循善诱,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入到课文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

(2)营造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走进现今的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总是提出这样或那样近乎苛刻的问题,如上课时要坐端正、说话前要举手……反之则被当成是扰乱课堂秩序。其实,发展个性要以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为前提,因为只有在宽松的教学气氛、融洽的教学情景里,才能让学生获得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他们上课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少给学生约束和规矩,多给学生自由。只要他们上课能够神情专注,积极参与,对他们的坐姿或发言是否举手可以不在意。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算得上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借助灵活的教法,激发自主实践的热情。四十分钟的课,要学生安安分分、集中精神地听讲是不可能的。这也是违反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中,如果借助灵活的教法,那么学生学得开心,教师也教得轻松。

另外,应该适当地设计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活动,给了他们自主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不到发挥。新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设计,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以学定教。而以学定教不仅体现在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上,还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指导上。在阅读教学中,以学定教的具体操作如下:

(1)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就是课堂上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性地位,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课堂的民主气氛。在这一环节,学生的主要任务上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学习要达到哪个标准。就一篇课文来说,学生初读后的感知各不相同,而学生感知到什么实质上就是学什么,让学生发挥其主体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

(2)学习方法自主选择。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和情感是有差异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式,这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评价学习结果。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评价一直都是教师的特权。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评价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评价的机会。此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学习结果。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很多问题,而他们对问题的反思过程,就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过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思想得到升华,学习的质量也会提高。

三、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悟情和拓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要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文本,更重要以文本为基础,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学会拓展和延伸。所以,阅读教学要将教学平台从课本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只是背景下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1)自主质疑,读中悟情。一切思想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阅读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自主质疑意识开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跟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在实际课堂上,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正是他们自主质疑的基础。由于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比较有价值的。

(2)自主体悟,延伸拓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习要联系实际生活、要渗透到实际的生活中。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充分体悟文本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外的拓展和延伸。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开拓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学生对活动的构思、策划过程都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根据课文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显出学生学习的实用性。

9.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论文 篇九

一、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内涵解析

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国外基本上都是在实证研究和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抽列出了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具体表现,侧重的是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的特质。国内研究代表性成果是孟万金等编制的《中国教师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将中国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分为智慧、人性、勇气、节制、公正和超越六个维度,涵盖21个大项目,66个小项目。以此为测量工具,研究者们对不同类型(如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学校等)、不同阶段(如小学、初中等)学校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但对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还较少触及。笔者以《中国教师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得出的关于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六个维度,对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骨干教师、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查和访谈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了解到在实际工作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对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主要集中在勇气、人际、智慧、节制、超越、公正等方面。提名频次较高的几个品质依次是:热情活力、友善、爱与被爱、兴趣和创造力、洞察力、诚实品质、社交智力、多维度看问题、勇敢坚持、审美、宽容、公平、希望和信念、热爱学习等。[1]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并可以发挥引领幼儿健康发展的导向作用。

二、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

好奇心是一种对新异刺激的反应倾向,是幼儿探知世界的原动力。幼儿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但也是不稳定和不持久的。在客观环境和成人引领的作用下,好奇心会发展为较为稳定的兴趣,进而引发幼儿的探究行为,内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如果幼儿教师是充满热情和活力的,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思维发散和灵活,敢于坚持、尊重孩子,就会更敏锐地捕捉到孩子好奇心的表现,更机智地把握引领孩子探究的教育契机,更智慧地提供物化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材料,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感知和操作的能力

幼儿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外部客观世界的,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幼儿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幼儿教师不能为了预设的正确结论对孩子进行机械的训练和灌输。教师能不能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给幼儿创设充分感知和操作的机会和材料,与教师的教育智慧、个性特征有极大的相关。幼儿教师如果更多的拥有提名频次较高的这些积极心理品质,就更愿意也更智慧地引领孩子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在游戏中学。

(三)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不断完善

幼儿社会性的完善是其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是幼儿尊重的权威体系核心之一,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幼儿教师的乐观、宽容、爱心、责任心、诚实、自信、公平等会很好的影响孩子,具有这些品质的幼儿教师也会更注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帮助其建构起这些内容。

三、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职前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积极心理品质是多维度的`,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如好奇心、探索、爱、乐观,感恩、宽容、坚持等,这些积极的品质是人类天性中的一部分,但这些美好的积极心理品质并不是自然的就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就能稳固地存在于人的心理结构之中,甚至在某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之下还完全有可能从人们的心理结构中消失。因此,积极心理品质需要呵护与培养。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中,主体的力量不可忽视,但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干预,更是心理品质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外部的影响仅仅依靠潜能或自我成长的力量,人就很难发展自我并达到自我实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着力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幼儿教师群体需要建构起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结构。调查显示,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整体状况不尽理想,在智慧、勇气、人际维度水平偏低,和理想的模式需求有很大的距离。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职后的培养很重要,职前的培养更重要,更可行。因为心里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不断提升的过程,职前的培养能缩短幼儿教师入职的适应期。职前的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和资源,利用多种途径和形式,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较为系统地进行准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四、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职前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有益于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专业文化氛围

1.创设有益于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能更直接更便捷地影响个体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可以着力创设一个有益于培养学生形成热情活力、乐观、创造力、乐于交往、审美等积极心理品质的环境。如创设能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班级墙饰文化,能彰显学生青春活力的创意作品展示,能有利于学生交流和交往的多形式座位排列等。通过这些举措,营造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特有的和谐、唯美、自由、富有灵性的物质文化环境,浸润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2.创设有益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精神环境

大学生是富有青春活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愿意表现和富有朝气。学校可以根据学前学生多才多艺的特点和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与主持竞赛、创意手工、创意环境设计、专业艺术技能展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答辩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检验学生的专业素养,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如领导能力、团队精神、职业信念、职业精神、职业追求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开设有益于形成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课程

1.形成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资源

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形成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资源,采取集中培养和分散突破相结合的方式,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2.整合课程形式,体验、表现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仅是一个认知改变的过程,更需要学生在不断的感受、体验的过程中去内化去践行。学校可以采取更灵活的课程形式,如团体辅导、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心理拓展训练等方式加强学生的体验,强化内部动机,稳定行为表现。

(三)开展有益于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社会实践活动

1.通过与社会积极互动,体验积极心理品质

个体是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发展自我、表现自我、证明自我的。鼓励学生努力去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更积极、更有效地去维系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体验在建立和维系自己的支持系统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会让个体变得更为乐观、自尊、自信和自强,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又提升了个体参与社会的自信心和适应力。

2.通过与幼儿积极互动,践行积极心理品质

10.小学语文教师品质 篇十

【学习目标】

1、学习小说平淡的语言和人物描写方法。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以及他身上所体现的人格的光辉。

3、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2、学习难点:文本的主题 【学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语

在《五人墓碑记》中我们认识了五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们通过自己的义举阐释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含义。在世俗的社会中他们根本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的目光,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良知与选择,赢得了世人的瞩目,奠定了社会的公正,他们身上有我们要学习的高尚品质。

现在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表现社会底层人物品质的文章。(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作者简介

1、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67-1933,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这两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他的作品描述细致深入,语言简洁确切,笔调含蓄讥讽,表面看似冷漠,实则爱憎分明。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相比,他的艺术成就和批判现实的深度是比较突出的。但是他并不想触及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把社会分成阶级是永远不变的生活规律,要改变社会制度是不可能的。

3、作品写于1911年,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

“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取不符合实际的广告招揽客户,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确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挤压扫社会边缘的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作者摆脱了向来充斥英国社会那种崇尚贵族绅士的阶级偏见,热情地歌颂了地位卑微的制鞋匠的高贵品质;对在工商业日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英国社会里小手工业者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三、检查预习

1、快速浏览课文3min。回答: ①小说三要素?

情节、人物、环境。(明确)小说这种文本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了,我们以前也学过鲁迅的《祝福》、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一般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主题思想。②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两三句话概括一下。

格斯拉是一个技艺精湛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工业的垄断,他的生意日见清淡,可怜的老头最后饿死了!③大家还记不记得描写人物的方法都有哪些?

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侧面描写等(师生共同回答)

2、再读文本,找出描写格斯拉的一些句子,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能反映出格斯拉什么样的性格品质?标出段落1-67节(四人一组,讨论)10min

四、重点研习文本。(讨论格斯拉的形象和品格,以提问的方式)

(一)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1、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2、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品味]这幅肖像描写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把外表的形似与内含的神似结合在一起,二是把描写的落脚点归结在人物精神境界的揭示上。

[体会]刻画格斯拉先生的外貌特征:僵硬和迟钝,缺少活力。“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这句话,是理解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句。

3、„„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上身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霎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或者说,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

[品味]“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这些对眼神的描写,突出是刚从聚精会神的工作中醒转来,写了格斯拉先生对制靴工作的投入。

4、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

[品味]“潜在因素”是指对自己做靴工艺和真诚待人品质的自信以及对做劣等靴子的人的蔑视。

[体会]“没有„„也没有,„„连„„也没有„„”极尽铺陈,从此句可以看出格斯拉兄弟是手艺精湛、品质高尚的人。

5、“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跟着,他心里好像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所以说了一连串的挖苦话。

[品味]“体面”原指外表和面子,在这里指为人真诚的处世原则。

[体会]格斯拉先生对大公司这种只顾赚钱,而以次充好,为追求时髦而做出坑害顾客利益的行为予以抨击,同时,其实在无形中也反衬出了格斯拉兄弟从不损人利已的高尚品质。

6、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

[品味]在本句中,作者连用两个“惨痛”,体现出格斯拉先生支撑店铺的劳累与艰难。[体会]精湛的手艺,诚实的品质,也挽救不了他店铺的生意。这句从侧面反映出资产阶级社会中竞争的残酷。

7、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在什么指望,........而且马上亲自把支票寄了出去。[品味]账单的变化,预示着不祥。

[体会]不到四季结账日不会开出账单,而这次却是例外,说明格斯拉先生生活已困窘到了支撑不下去的地步了。为下文格斯拉先生之死作了铺垫。

8、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品味]“他做了顶好的靴子”可以看作是对鞋匠一生的总结:手艺是鞋匠的生命,对手艺的执著实际上是对传统美德的一种坚守。靴子的品质就是鞋匠的品质,靴子的灵魂就是鞋匠的灵魂!小说留给我们的遗憾和嗟叹就像主人公的闪光品质一样,令人回

味深远。

[体会]从此句可以看出,在店铺濒临破产的时候,格斯拉先生仍旧以坚强的毅力在支撑着。他日夜不停地工作,却难以维持生活。虽如此,却仍不肯出卖自己的诚实和信誉,换用劣质皮革。从“他经常断炊”、“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中我们可以想到:格斯拉先生已经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了靴子里。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总结:这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六个字概括其品质:执着、敬业、负责

(三)讨论格斯拉悲剧的成因(按照常理来说,他有这样高超的技巧理应生意红火,但为什么却是个这样的结局?)

1、外因:从课文第26段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垄断,同行竞争激烈,机器作坊,社会风化变坏的社会背景也是他不幸的原因。

具体表现:机器生产,工业垄断,挤压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间,人民追求时尚,把质量放在次要地位。他的悲剧命运也成为必然。

欺瞒消费者,制作质量差的产品等。(这也是小说的环境描写)

2、内因:格斯拉虽然贫穷,但宁可饿死也恪守职业道德的个性是他不幸的根源。具体表现: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做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不预收工资„„ 总结:格斯拉的悲剧是必然发生的。

五、通过学习概括小说主题。通过...赞扬了...表现了...揭露了...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11.高中语文心理品质教育 篇十一

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类:勤奋向上的教育、谦虚谨慎的教育、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增强意志力的教育、心理承受力的教育、正确人生观的教育。高中学生心理正处于由稚嫩到成熟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更需要对他们及时引导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实验版中有许多这样可供利用的因素。将其归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勤奋向上的教育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渴望探索外部世界,渴望了解未知的东西。在对新知识的追求过程中,勤奋是必不可少的。荀子的《劝学》一文就是劝勉大家要勤奋学习,锲而不舍,以量变求质变的。

二、谦虚谨慎的教育

谦虚使人进步,只有时刻保持谦虚的胸怀,才会更容易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取得进步。《伶官传》中指出"满招损,谦受益",提倡谦虚的精神。

三、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

当今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那么如何面对新事物呢?是像《断魂抢》中的沙子龙不肯传艺,只在回忆中生活呢?还是像《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那样,战战兢兢,怕出乱子,顽固地维护旧事物呢?还是像《宽容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对新事物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呢?

四、增强意志力的教育

只有决心而没有毅力,做什么都不会成功。勤奋+决心+意志力=成功。古人登山“入之愈深,见之愈奇”,他们乘风雪,登滑石,攀高峰,终于领略雪中泰山之趣味。这些都启示我们:拥有非凡的意志力,坚定的信心,就有可能收获到更多更好的麦穗。

五、心理承受力的教育

要教育青年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正视失败。在困难面前,不能丧失信心,而应该勇敢地在失败中崛起。这时,一颗能够承受挫折,坚强的心灵就极为重要了。历史上,伟大诗人屈原数次被陷害,罢官,放逐,但他仍旧不改初衷,提倡“美政”;《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十八次面临危险境遇,仍矢志不移:这些都是直面惨淡人生的范例。

六、正确人生观的教育

高中学生已经在思考人生目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他们今后走入社会大有裨益。《项链》中玛提尔德的人生观是不可取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渗透,使之“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学生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而努力。

1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品质” 篇十二

在第一个教学环节里,贾老师先让学生用“发”组词,再用“发现”口头造句。不久,便出现了似乎只有在贾老师的语文课堂上才有的独特精彩:

……

生:我发现教我们的贾老师今天很帅。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以前不帅喽?其实,我一直很帅呀!(笑声)

生:(连忙改正)我发现教我们的贾老师今天更帅了!(掌声)

师:我以前帅,今天更帅。你小脑袋瓜反应挺快!这么一改,我就找不到漏洞了。谢谢你对我的夸奖,不过你这个句子还是有点问题,就是用词不当。“帅”这个词是英俊潇洒的年轻男士的专利,用来形容我这个快80岁的人,是不是不太合适?想想,用哪些词语形容我更恰当呢?

生:我发现贾老师身子骨很硬朗。(掌声)

生:我发现贾老师精神矍铄。

生:我发现贾老师思维敏捷,根本不像快80岁的人。(掌声)

师:(高兴地)硬朗呀,思维敏捷呀,精神矍铄呀,用这些词语来形容我,就恰如其分了。我发现你们的思维更敏捷,语文学得比我好。

这个教学片段不过三两分钟,却精彩至极。精彩在哪里?第一,精彩在教师教得好。乍一听,第一位学生说的“我发现教我们的贾老师今天很帅”,似乎没有毛病呀!可是,听贾老师一说“你的意思是说我以前不帅喽?其实,我一直很帅呀!”学生(包括听课的老师)方才发觉其中的问题。贾老师只这么轻轻地一点,精彩就立刻出现了:“我发现教我们的贾老师今天更帅了!”一个“更”字就把贾老师的问题“摆平”了。

至此,贾老师该满意了吧?不。紧接着,贾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用词不当!是呀!“帅”这个词真的被人用滥了,不管男士长得怎么样,哪怕像汽油桶似的,也不管年老还是年少,都会被人冠以“帅哥”的雅号,正如“美女”二字几乎成了所有女性的代名词一样。

贾老师这么一说,于是又精彩迭起。学生的表达博得了老师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真是灯不点不亮,心不拨不明。在课堂上,贾老师把“引导者”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王尚文教授说:“语文的‘独当之任’就是教学生如何说话,使他们所说的话具有良好的语文品质。”何谓“良好的语文品质”?王教授说:“语文品质是对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要求,最起码的标准是:把语句写通顺,把意思说明白。”

如果我们语文老师都能像贾老师一样,达到这“起码的标准”,并在课堂上全力以赴、倍加细心地教学生朝这个标准努力,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大有希望了。

第二,精彩在学生学得好。贾老师对学生说的“你们的思维比我敏捷,语文学得比我还好”这句话,不只是谦辞,去掉其中的“比我”二字,就是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表扬。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看到了学生“良好的语文品质”。

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贾老师执教的这个班的学生,在课堂展示的是他们的“昨天”。试想,这个班的学生如果没有平时———“昨天”的“胸藏万汇”,哪里会有今天的“凭吞吐”呢?这就告诉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有积累意识,一定要把课标“少做题,多读书”的理念落到实处。发展语言才是硬道理。

1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 篇十三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p 155)

1、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科学的阶梯性

2、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

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学生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p 149)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p 149)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第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第二、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第一、保护好奇心

第二、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第三、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第四、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五、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有利于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头脑风暴法 ②直觉思维训练 ③发散思维训练 ④推测与假设训练⑤自我设计训练 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p 152)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 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

② 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③ 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① 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② 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②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③ 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p 156)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幻想

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p 167)

1、培养小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

3、培养小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

4、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客服困难的情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

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p 177)

1、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2、进行创造性教学

1、教学理念上,从注重学转化为注重问

2、教学气氛上激活问题意识,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

3、教学过程上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p 182)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生思维和智力发展的特点(p 200)

1、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3、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

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 201)

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2、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p 201)一般认为,我国中小学品德发展所显示出来的基本特点就是协调性。主要表现在:

1、小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2、小学时期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向逐步分化发展

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生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地地位

4、小学阶段品德的另一特点是品德发展过程中出现“飞跃”和“质变”

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p 202)

1、态度不够稳定

2、自我持续发展,但水平较低

自我意识包含三种心里成份:①自我认识②自我体验③自我监控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变

如何培养学生的的学习动机?(P 242)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训练归因

5、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P 139)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和作

14.小学生良好习惯与品质的养成 篇十四

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得益于明确的要求和规范的训练。搞好班级的管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另外,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规范上,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和同学间的相互督查,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创设一种氛围,通过组织一些有竞争性、促进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习惯与品质的形成。

2.增进交流,从各方面了解小学生的想法和行为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品质,我们必须要了解他们。首先是观察,从外在表现出来的`特点做一个大概了解。其次,倾听孩子。孩子在不断接受知识的同时也特别渴望把自己的思想告诉别人,这时,就要在一旁耐心地听,鼓励他往下说,不要轻易打断他,因为孩子的任何语言中都包含着他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再次,与孩子交谈,通过聊天的方式来进行,注意孩子在交谈时表现出来的情绪、性格、爱好、惯用的行为。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蹲下身来听孩子说话,这也是尊重孩子的一个表现。

3.创新家访形式,家长、学生、老师相互配合

习惯是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生活实践中反复练习形成的,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小学生一半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仅凭个人之力终究有限,需调动老师、家长、学生多方合力。因此教师应当加强与同事、与学生、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习惯与品质。

4.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促进学生崇尚良好的习惯与品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教师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如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桌椅,与学生一起劳动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去做。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向着好的习惯与品质的方向发展。其次,大力表扬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教育学生明确是非观,树立尊重他人、遵守纪律、刻苦学习、关心集体、努力锻炼等各方面的榜样。

5.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实事求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师生之间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坏习惯也不是不能改变的,老师应不断引导、监督。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针对不同孩子的情况进行开导,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造就优秀的品质。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与品质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有其发展过程。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觉化,提高能力,健全心智,张扬个性,成就特长,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家长、学校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班主任的不断探索、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品质。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造优秀的人生品质。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

15.教师教学品质提升的基本策略 篇十五

一、意识性策略:坚持自主原则, 强化自主意识

人们的行动总是在一定的意识支配之下。教师要提升教学品质, 必然要有提升的意识, 如自主的意识、终生学习的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持之以恒的意识等。我们认为, 在这所有的意识中, “自主意识”的确立与强化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昭示着我们要提升教学品质只能靠我们自己:完美的人格要靠我们自己去塑造, 亲和的个性要靠我们自己去养成;灵活的思维要靠我们自己去培养, 丰富的思想要靠我们自己去创生;得体的势态要靠我们自己去形成, 优美的语言要靠我们自己去锤炼;渊博的知识要靠我们自己去吸纳, 娴熟的技巧要靠我们自己去掌握;独特的方法要靠我们自己去运用, 愉悦的过程要靠我们自己去展开;无穷的意趣要靠我们自己去生发, 无限的智慧要靠我们自己去生成。一句话, 靠天靠地靠他人, 不如靠自己。

(1) 相信自我价值。在对“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领悟中确立自我存在的信心, 在对自我存在状态的解读中明确自我存在的意义, 在对对象的观照中发现自我存在的作用, 在对“我也有一样是最出色的”的追求中凸显自我存在的价值, 在对“世界因我的存在而会有一处独特的风景”的感奋中彰显自我存在的成就。

(2) 关注自主因子。一是关注主体 (谁来提升———我) , 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提升教学品质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 确定自我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意识到自己在整个提升过程中的主人翁作用。二是关注动机 (为何提升———发展) , 动机往往存在于提升的过程中或内在于教师的自我知觉中。我们应该通过自己设定目标、对自己的胜任能力进行判断、寻找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来激发自己提升教学品质的内在动机。三是关注方法 (如何提升———多途径) , 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提升策略和提升方法, 并使这种意识和计划熟练地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不必思考就能够自如地调动各种策略和方法为自己的提升服务。四是关注时间 (在何时提升———无论何时) , 能够自己计划、管理好时间, 能够自我约束, 合理安排时间, 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五是关注空间 (在何地提升———无论何地) , 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敏锐地感受各种情境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六是关注资源 (靠什么提升———所有资源) 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 充分占有如网络、影视、报刊、文献资料、报告会、观摩课、学生答问、日常生活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并尽可能做到为我所用。七是关注形式 (以何种形式提升———学习、思考) , 用合作学习来广采博取, 用独立思考来独树一帜。八是关注结果 (如何评价提升———多元、客观、激励) , 能对自己的发展结果有清醒的意识, 能对自己所处的状态进行自我判断, 坚决克服“自我感觉良好”的不良现象。

(3) 强化自主行为。先要注意三个“强调”: (1) 强调自我对象化, 即从对对象的观照中观照自我价值, 进而激发自我潜能, 实现自我价值; (2) 强调内在需要, 较少关注外来影响, 注重人生的归宿, 在自我的不断矫正中发展自我, 提升自我; (3) 强调自强不息, 在奋发有为中发展学生, 发展自己, 发展事业。再要注意三个“自主”: (1) 自主定位, 经常思考我是什么人, 我该做什么, 我该做得怎么样, 我该怎样去做; (2) 自主调控, 在放松时收起“放心”, 在懒惰时牢记勤奋, 在迷惘时不忘根本, 在艰难时坚持不懈, 在偏离时拨乱反正, 在成功时“更上一层楼”地攀登; (3) 自主评价, “吾日三省吾身”, 既审察生态意义的我, 又审察生活意义的我;既审察物质意义的我, 又审察精神意义的我;既审察自我心中的我, 又审察他人心中的我;既审察现实中的我, 又审察理想中的我;既审察已然中的我, 又审察可然中的我。

二、资源性策略:坚持合作原则, 促进合作生成

荀子说“学不可以已”, 又说“君子性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教师提升教学品质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不可以已”的过程, 而要达到提升教学品质的目的, 就要“善假于物”, 即利用相应的资源。如何利用?最好的方式就是与人合作。

合作是一种“生产力”, 合作的意义就在于凝成团队、取长补短、碰撞升华、共同提高。合作, 更多地是要改变自己以适应合作对象。教师合作的对象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 同行层, 如本校、本学科组教师等, 与他们的合作, 可以增进友谊, 获得互助; (2) 领导层, 如学校领导、上级领导等, 与他们的合作, 可以得到有效管理与督促; (3) 关联层, 如家长、朋友、家人等, 与他们的合作, 可以得到思想的、情感的、心理的支持与促进; (4) 智慧层, 如专家、学者等, 与他们的合作, 可以得到理论的指导、行动的引领与思想的升华; (5) 学生层, 如本班、外班学生等, 与他们的合作, 可以在互动中体验, 在“教学”中“相长”。

在这里, 我们特别强调师生合作, 它可以带动行动, 因为没有行动的教学行为带有单调性;可以启动思维, 因为没有思维的教学行为带有凝滞性;可以获得体验, 因为没有体验的教学过程带有强制性;可以巩固记忆, 因为没有知识的教学结果带有飘浮性;可以生成智慧, 以为没有智慧的教学结果带有无效性。所以, 教师教学品质提升的过程绝对不能忽视与学生的合作。合作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上的求同, 因为“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志不同则道不合, 道不合则“不足与谋”; (2) 学习上的促进, 因为“我选择了你, 你选择了我”就能“走过春天, 走过秋天”, 走过“一天又一天”; (3) 方法上的探讨, 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4) 学识上的互补, 因为“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 像剑, 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5) 智慧上的生成, 因为“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 一种智慧加一种智慧大于两种智慧”; (6) 责任感的增进, 因为“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 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 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 ‘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合作的过程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选择好可供合作的切入点; (2) 按照不同的目标要求进行分工; (3) 善于表达和倾听; (4) 积极互助与提供支持; (5) 合理解决合作中的矛盾与冲突。

三、形成性策略:坚持探究原则, 拓展成长空间

要使教师教学品质得到提升, 还要靠我们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究, 只有这样, 才能使教师教学品质提升的工作得到真正的落实。

探究是获得信息、求索知识的活动;探究是观察现象、检验真相的活动;探究是思考与交流的活动;探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探究是具有严谨性、科学性、挑战性、探索性和风险性的活动。我们认为, 教师教学品质提升的探究性行为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丰富地积累。管仲说:“海不辞水, 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 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 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 故能成其圣。”积累是成功的前提。积累什么?积累知识。积累什么样的知识?积累理论性的知识、实证性的知识和表达性的知识。怎么积累?阅读、倾听、记忆、思索, 孕育、提炼。

(2) 深入地观察。达尔文说:“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 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 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 在观察和收集事实上的勤勉。”观察能送你一双慧眼。我们可以从观察中获得启发, 获得灵感, 获得规律, 获得智慧。观察要全面, 要细致, 要深入。要注意全面地看问题, 更要注意发展地看问题。既能看到现象, 又能看到本质;既能通过感观去感知, 又能通过感受去觉悟。

(3) 大胆地质疑。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德业精进的有效手段。这就需要我们充满好奇心, 自觉无知, 乐于探索, 遇到问题勤于穷根究底;需要我们拥有怀疑精神, 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 敢于质问权威, 敢于怀疑本本, 敢于反对理性霸权;需要我们拥有求证精神, 养成尊重事实、讲究证据的科学态度, 积极探求真知。在质疑的过程中, 要注意克服自卑、畏惧、羞怯、畏难、依赖、孤傲等不良心理。

(4) 积极地思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贾岛重于思辨, 吟出了千古名句;牛顿勤于思考,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高斯善于思索, 发现了高斯定理;爱因斯坦“十年沉思”, 建立了狭隘相对论。思辨的过程是一个思索与辨析的过程, 是一个分析与整合的过程。让我们在思索中解决疑难, 在辨析中识别真伪, 在分析中发现规律, 在整合中建构理论。

(5) 巧妙地借鉴。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而成千古名句;发现了惰性气体的英国物理学家雷拉借鉴了在他之前100多年前的卡文迪什的论文而成功地提取了氩气。所以, 我们要善于借鉴, 兼收并蓄, 丰富自我, 充实自我, 创新自我。借鉴的方式有:纵向承接———古为今用;横向嫁接———洋为中用;内部链接———他为己用等。

(6) 不断地创新。有创新才有生命力, 有创新才有发展力。我们需要创新者应有的品格, 需要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兴趣, 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需要敏锐的判断力, 需要深刻的发现问题和矛盾的洞察力, 需要将主观想象化为接近现实的辩证思维能力。我们需要防范囿于旧习 (旧传统、旧习惯、旧思维) 、安于现状 (平凡、保守、中庸) 、随众附和 (从众如流、守株待兔) 、缺乏想象 (循规蹈矩、不动脑筋) 、急于求成 (缺乏耐心、操之过急、盲目行动) 等不良心理趋附或行为习惯, 在借鉴模仿中创新, 在人无我有中创新, 在人有我新中创新, 在敢为人先中创新, 努力做到出类拔萃。

16.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品质 篇十六

【关键词】教师队伍;心理品质;教学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曾有教育家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确,教师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精神劳动,教师的工作不仅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多面性、综合性,同时还具有奉献型和创造性。因此,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崇高而十分艰巨的工作。

纵使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如果不接受老师的指导,不接受任何的书籍的参考,也不会有什么成就。课件教师传播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不仅如此,教师还承担着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规范的宣传及示范的重要任务。

为了适应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社会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自己的心理有所研究,有所认识,再教育实践中自觉地驾驭心理过程,培养及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1 教师自身特性

1.1 教师必须心里有爱

“爱”是一种内在的体验,表现为一种倾向,一种态度,从而成为行为的一种动力。作为教师,最基本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爱自己教育的对象——学生。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教师的爱并不是出自狭隘的个人感情。教师的爱要施于自己工作中所遇到的所有学生。教师的爱是建立在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之上的,来源于人民的重托。因此教师甘愿把自己的全部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学生。同时,教师的爱也是有原则的、公正的。教师的情感对学生也是有直接的感染力的。教师的真诚是开启学生心扉的一把金钥匙。

1.2 教师必须有坚强的意志

爱迪生说,伟大的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他们的希望都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最终克服苦难,成为成功的人。那么,这种良好的意志品也质对教师也尤为重要。

教师的坚强的意志是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的条件。如果教师在工作中,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教师就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质工作。另外,教师的意志品质,对学生的意志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尤其在当今社会,学生都是家中的小太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承受任何困难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坚强的意志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做学生的榜样。

1.3 教师必须有广泛兴趣爱好

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广泛的兴趣,才能获得广泛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启发学生的心智,才能促进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在教育的路上,才能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有共同的语言,有效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和教学人无语的心理品质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兴趣,往往会引起学生相应的学科兴趣。对教学工作有兴趣的老师,不是机械地完成上课和批改作业的任务,而是不断地发挥创造性并且随时改进教学方式,这样教出来的知识才容易被孩子接受。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新知识在不断激增,学生的兴趣范围越来越广,所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深。

2 提高教师心理品质的表现能力

2.1 敏锐观察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观察学生动向的能力,还要善于在教学中细微枝节来思考问题,从中寻找到教学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特别是在教学中,教师的思维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善于从某些情景中发现问题及教学策略,更多的把教学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思考,并且能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外的活动中,都需要精细的观察学生的表情、眼神、姿态、动作等,还能透过学生的一些细微动向来分析学生的品德、能力、性格,以此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问题。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的思想面貌和个性特征进行分析,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心理情況进行教学,避免学生出现教学与学生接受能力想违背的现象,才能逐渐把教师的观点与信念,慢慢地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学成效最大化。

2.2 高尚的情感品质

教师有一种高尚的情感品质,相应也对学生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也同时对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学生感受到真诚的爱后会乐意接受教师授课,能接受教师所授的科目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健康成长,这样,教师在授课中就感到很轻松,教学进程很顺利,教学质量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这在学生乐于接受指导和劝告的基础上,学生将领悟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对教师的教导和要求产生了积极的反应。

因此,教师的心理活动能影响或决定着相关教育活动的趋势。如果把热爱学生的这种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就能被学生理解,学生便会萌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共鸣感和依赖感,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良好的定势,愿意聆听教师的教诲,乐于倾吐心声并接受教师的教育。

2.3 较强的教学反思和记忆能力

教学反思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中要有一定的思考,对上课的内容、行为或涉及其他事项讲解,都要有个审视和分析过程,否则很可能在授课中无形地给学生输灌出不良的反应形象。波斯纳曾指出,如果教师在授课中的一些经验,不经过深思,那也只能作为一种肤浅的经验,经不起锤炼,很可能在教学中起到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成长更需要:经验+反思=成长。

除此,教师要给学生做个带头作用,面对学生,教师要有自己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讲课时,教师的注意力要集中,这样学生才跟着学习,如果教师上课内容不加思考,精力分散,那样如何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获取学生学习的信息呢?

再者,学生是很讨厌教师在上课时照本宣科,因此,作为教师要培养一定的记忆力,把授课的内容记忆大脑中,并且在原有记忆的基础上还不断的发挥,给学生做一个表率,这样的教学,师生在课堂上会很融洽,学生也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像教师一样,从而就推进了教育的教学效果。

3 小结

优秀的教师的心理品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其它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代替的,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水平心理品质的教师,教师只有以自己优秀的心理品质去影响学生,才能刚好地胜任教师工作,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作者单位

上一篇:2011执业护士 习题 第8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下一篇:会计职称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