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学 学习心得

2024-10-03

高校教育学 学习心得(精选10篇)

1.高校教育学 学习心得 篇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高校是创造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基地,造就最广大人民利益忠实代表的基地,创造、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阵地,有责任贯彻落实十六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把在校大学生党员培育成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志向,思想上、政治上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性分析

1.宏观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与学生党员的人生价值观的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日趋明显。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始终对我们实施“西化”、“分化”、“遏制”战略,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加紧对我们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的普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曲折,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势必对大学生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高校学生党员是抵御外界不良影响,帮助他们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思想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要求。

2.社会对高校学生党员的高要求与学生党员自身政治素质的不对称性

新时期对高校学生党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大学生党员的自身特点而言,从总体上看,他们精力充沛,进取心强,观念更新快,主流是好的。可他们也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在政治素质方面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政治的敏锐性和政治热情的持久力方面存在不足。二是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自觉性与理论学习的理解力方面存在不足。三是在党员意识培养和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强化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已经到了十分迫切的地步,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3.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不到位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迫切需求

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领导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党员教育工作者队伍不够健全、稳定。高校基层党组织往往重党课学习,轻党性锻炼,重政治要求,轻人格培养,重学习内容,轻学习效果,重入党前培养,轻发展后教育。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组织发展工作上,有的建立了“联系人培养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全方位考察制度”、“培养期评价制度”、“预备期评议制度”等。但在发展学生入党后,如何针对学生党员的特点及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还不够;还有的学生党支部开展组织活动坚持不好,组织学习走形式,更缺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和适合青年特点的教育活动;有的党组织虽然搞了教育,但一些教育内容、方法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重视程度也有差异,致使有些学生党员觉得入了党就入了“保险箱”,入了党就感到有了政治资本,政治上就“船到码头,车到站”,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改造。这种状况需要基层党组织在注重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还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力度。

二、科学选择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使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行动指南和可靠保证。因此,高等学校要把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组织学生党员学习,深刻理解它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它的重大意义,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身体力行。

2.党性锻炼与党的宗旨教育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加强,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经过培养步入党组织的行列,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他们在学生中起到了先锋模范的作用,激励了更多的学生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热情。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党员只注重自己个性的发展,只顾自己专业学习,不去为广大同学的利益着想,不能把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利益结合起来,在自己的利益得不到实现时就情绪低落,工作消极,不求进取,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不良倾向和不良行为不能出来进行批评和斗争,不肯为别人着想,对待他人的困难,不能给予热情的帮助,缺乏为人民群众和广大同学利益牺牲的献身精神。对此,我们必须用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扎根于学生党员之中,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科学文化知识与全面提高自身素养的教育

高等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各方面素质,为实现其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作准备。在要求他们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增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分量,组织学生党员学习反映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新知识,开阔广大学生党员的视野,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理论,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既有完善个性,又有较高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开创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途径:

1.切实抓好学生党支部建设,为有效实现党员教育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党员的教育,支部是关键。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分割。要有效地教育学生党员,必须建设和维护党组织这个强有力的战斗堡垒,这样,党员的这面旗帜才会在这座堡垒上高高飘扬。一是要选好支部书记。二是党支部要坚持组织生活。三是必须切实有效地做好入党后党员的考察教育工作。四是坚持对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高校党组织应经常组织学生党支部书记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做好适合学生党员的党务工作本领,调动广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让支部每一名党员都要发挥其一面旗帜的作用。

2.积极举办党课专题、系列讲座等活动,加强高校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高校党组织应针对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全面系统地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共产党员的修养等教育。聘请理论积淀深厚的教员任教,组织专题理论培训班,开设系列党课,采取集中培训或轮训的办法,全面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理论素养;结合形势,举办报告会,如聘请知名教授、领导等为学生党员作形势报告,聘请经济学家作市场经济知识讲座等,及时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当前要利用党校积极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开展邓小平理论、精神文明建设等专题讲座及预备党员培训,加强对新党员的教育培养,避免新党员入党之后的教育和继续培养出现“真空”现象。通过党校学习,造就一批有朝气、懂理论、有较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学生党员。

3.认真组织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结合高校特点,高校党组织应广泛组织学生党员深入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各种展览、邀请模范人物作报告、观看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录像、开展向身边的先进人物学习、积极参加暑假、寒假社会实践,参与科技文化服务,兼做法律顾问、家教、社教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激励和鼓舞大学生党员不断前进,培养刻苦学习、自觉奉献的精神;可以了解国情民情,开阔大学生党员的视野,增强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做一名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成为一个社会欢迎、地方认可、单位满意的合格人才。

四、结语

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向小康社会,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从组织上健全管理机制,坚持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从实践中培养党员意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开拓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与新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向我党输送高质量的干部后备队伍,也才能保证我们党的“三个代表”真正实现。

2.高校教育学 学习心得 篇二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社会发展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1.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关乎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大学生的发展、祖国的未来

中国的希望在改革,改革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毛泽东同志生动地把青年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邓小平同志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江泽民同志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茁壮成长决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1]

3.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高校校园稳定的需要

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当前,做好高校稳定工作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人群,他们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安全稳定。因此,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政治鉴别力、价值判断力、心理承受力、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自律意识,从源头上避免由于不良动机或盲目从众心理而参与或制造影响校园稳定的事件。

二、学习最新成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七大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都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服务的。如何把理论的最新成果转化为实践的最新成果,用它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谋求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的是要在学科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本发展观,反对只重书本、不重人本身的发展观,改革教育脱离社会和人们实际需求的倾向,真正使教育成为人们的发展需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保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对片面发展;坚持协调的发展观,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发展的协调关系,避免对立发展观。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注重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既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的自觉认识和科学把握,也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一系列论述的重要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党完成特定阶段历史使命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增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公民道德规范教育

一个社会要全面发展,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推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必须确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这种大背景下,必须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4.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打造和谐校园

高校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只有努力建设好和谐高校,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智力保障,才能有效地推动整个和谐社会的发展。良好的校园环境对育人具有较好的熏陶作用。环境影响与个人的作用是辩证统一的,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3]学校师生都生活在校园中,受着校园环境的感染和熏陶,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总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长远,牵动全局。我们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十七大党中央的最新成果结合起来,进一步动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认清使命,不负重托,扎扎实实地抓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为培养和造就大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摘要: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最新成果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增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道德规范教育、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创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十七大,最新成果,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79、488.

[2]周家伦.围绕核心价值体系创新高校思政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05-14.

3.高校教育学 学习心得 篇三

[关键词]高校 网络教育 自适应学习

[作者简介]肖随贵,男,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应用研究;李华群,女,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应用研究;曾惠芳,女,赣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实验与教学。(江西 赣州 341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170-02

自1998年9月教育部首次批准部分高校试点远程教育以来,我国的网络教育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然而,据报道:浙江大学网络学校首批招生308人,至2001年9月仅有70人获得学士学位,仅占23%。是什么因素导致产生了这些问题,网络教学形式本身的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我国的网络教育开始进入由初期的数量扩张转为质量的保障和提高的巩固阶段,步入了“调整期”。但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从学生对网上学习体验的调查和从学生视角出发对网上学习进行评估的研究。基于我国网络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教学管理手段的局限性,对是什么因素导致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不适应性”的调研报道并不多见。尽管有学者提出适应性学习理论,但将这一理论用于教学实践的研究却是微乎其微。因此,分析导致学习不适应问题的因素并研究出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对策,是保证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网上学习效果的关键。

一、网络教育存在的不适应的因素

1.重视教学内容和技术,忽视教学的交流,教学模式单一。目前的网络教育片面强调计算机网络能够更有效地传递常规形式的教学内容,忽视了其对教学方式的影响,即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新的信息形式和学习经验,能够赋予交流、教育以新的形式,使网络教育更加有效。许多网络教育将重点放在教学的传递和传播的技术上,其结果只是将教师的形象转移到远程,缺乏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以及教师与远程学生之间的交流,仍采用老式的“填鸭式教学”。教学内容千篇一律,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量身定做”,往往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现行网络教育教材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但应用性和操作性不足。

2.注重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忽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杨振宁教授多次提出,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的最大差异是:中国学生虽然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比美国学生缺乏创造力、动手能力。这种差异在网络教育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它的根源在于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传统的网络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以“教师课件、学生看”为主,几乎采用“一堂灌”的教学方法,即通常是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将学生的层次和接受能力一概而论,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对考试方法、内容和答案的“标准统一”限制过死,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正因为网络教育存在这些不适应的因素,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探讨网络教育的自适应学习来克服网络教育不适应因素,并研究出网络教育不适应学习问题的对策。

二、网络教育自适应学习的含义及特征

网络教育的自适应学习是指在导学者的辅导和帮助下,通过与学生的交互活动,时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学生在网络自适应学习中,自主地通过与拥有自适应测验、自适应学习内容、学习评价等内容的学习系统的各子系统的交互活动,不断获取并分析反馈信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要素和学习风格,及时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目标。它具有以下五大特征:

1.自适应学习首先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自适应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内容、方式、策略、评价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具有自主性、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它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2.基于网络的自适应学习是个别化学习。自适应学习“让网络学习内容适应每个个体学习者”,是实现完全个别化学习的基本要求。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虑实现这个基本要求:一是要有相当全面的学习内容供学习者选择,并要求其以多种方式呈现,增加选择的方便性和灵活性;二是要求学习内容及其结构方式适应学习者进行个别化的学习,使学习者不被固定的学习内容所束缚。学习者必须要有独立意识,以个性要求、个性特色加入到学习群体中,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有自主意识和主体的自我意识,具有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3.自适应学习是个性化学习。学习者的个性在其学习过程的选择上得以充分的体现,即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能力、志趣、心理特点,综合考虑学习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去自主地选择、修订学习的方向、目标,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的活动顺序、时间步骤、学习方式等,以实现学习的个性化。

4.自适应学习是自我监控的学习。在自适应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要根据自己的自我需要、行为绩效和外界反应,自主调整并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选择适宜的问题解决策略,监控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不断取得和分析反馈信息,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坚持或更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以积极的非平衡自我监控行为去获得适应自己的最优化的个性发展。

5.自适应学习是自我适应的学习。适应是指个体与环境达到和谐关系的动态过程。自我适应是最主要和核心的特征。在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中,自我适应学习也是实现学习者个性最优发展的最佳手段。

三、网络教育自适应式学习的对策

本文将从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和自适应学习的特征出发,提出基于自适应学习网络教育的对策,即采用类似“游戏通关”的网络教学系统,以此实现远程学习、答疑、考试、作业、交流、管理等功能。

在自适应学习条件下,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自适应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学习者可以自主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实际需求,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制作类似“游戏通关”网络教学系统主要有下面几个模块,如图所示。

1.课堂教学模块。教学包括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这是自适应学习的实施条件。网上教学实施的重要过程主要包括:(1)虚拟的教室、图书馆、学习工具等教学设施;(2)教学软件、教学多媒体和教学课件等各种辅导用书;(3)课程设置: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标准和实验大纲等等;(4)教学通知;(5)虚拟教学;(6)作业管理。教学模式应突出以下几点:一是分层次教学。注册用户之后,学生只有通过考试得分,才能升级到更高等级的教室学习。二是突出交互性,注重动手能力。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应伴随录制教师授课的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多媒体课件讲解知识点后,学生应正确回答问题,显示得分后方能升级做下一题。例如在讲电脑的组装时,画出电脑硬件图,学生只有用鼠标正确连好所有线,系统检测通过,虚拟电脑才可以启动。三是使用任务驱动法。对待每一个知识点,系统要求设置一个小任务,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设问式、比喻式等教学方法,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升一级。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讲解关于计算机硬件的知识时,关于硬盘、内存、主板等硬件的知识,可以叫学生录入一张电脑配置单,并且标明各参数的意义。在学习word软件如何进行使用的时候,要求学生独立编一张报纸,录入完成后进入下一题。

2.系统设置模块。系统设置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信息的设置。对于学生来说,包括其基本信息、背景图片、音乐、过关速度设置、系统中英文设置、初进入级别设置、过关奖励措施等模块。对于老师来说,同样也包括这些基本的信息。

3.课程考试模块。改革课程考试手段,开发课程考试子平台,在此平台上进行多门课程考试,实现远程在线测试、无纸化考试。学生自选章节、题型、题数等参数后,系统将在题库中随机抽题。对参加考试的学生控制考试时间,系统自动收卷、评分,并返回成绩。多做题目可以加分,赚到一定的分数可以升级。

4.教学评价模块。教学评价模块包括: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练习情况的反馈,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师生心得交流模块。教学评价是自适应学习实施提供评价支持的关键步骤,可分为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从功能上看,教学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教学的提高;从内容上看,教学评价涉及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从方法上看,采用科学实用的、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了解教师和学生;从实施上看,强调学生、教师、家长等多元主体在民主、互动的气氛中开展评价,鼓励自我评价。在教学评价模块中,资源主要包括虚拟教学管理、教师、学生、校外专家、信息与资料等;制度主要有评课制度、教师成长促进制度、优秀教师表彰制度、优秀学生表彰制度等;工作主要涉及发展性教师评价、学生日常性评价、学生阶段性评价、考试或考察等。

5.异常处理模块。因各种异常原因造成的重新上课、考试等。重新登录,提示操作和错误原因,引导进入下一个任务。

四、对策的特色

第一,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突出学习的交互性。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在资料、材料、设备和指导方面提供恰当的建议和支持。教师不将知识的结论或问题的答案直接说出来,而是尽量让学生说出来,以模拟师生对话形式出现的启发式教学是促进学生自适应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教师的任务是用网络围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按照“低起点、小台阶”的方式组织起来,层层通关,通过模拟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这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第二,提出了针对有个性差异学生的学习机制。给不同等级的学生留出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来。当同一个班级中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时,部分优秀的学生较容易回答一些问题;而学习处于落后的学生会觉得问题较难,他们可以思考答案;大部分中等水平的学生则能够有效的应答。因此,这种教学的策略实际上达到了接受学习的最佳状态。

第三,使用任务驱动法,老师给学生提出了恰当的探究任务,或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向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完整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主动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伟,汪诗林.自适应网络教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5).

[2]陈肖生.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2(3).

[3]余胜泉.适应性学习——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00(3).

[4]李亦菲.自适应学习的理论与实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5(4).

4.高校教育学 学习心得 篇四

2010年度的继续教育学习,我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认真领会《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0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严格遵照高校教师教学计划和高校教师学习要求的安排,及时、认真的完成学习任务,和同事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适时的向辅导教师请教,圆满的完成了今年的学习任务,进一步提高了对高等教育的认识,提升了自己的工作信心和能力。

一、加深了对高等教育的认识

在今年的专业课学习中,我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化了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和信息化的内涵的理解,对应对国际化的策略和信息化的切入点也有所把握。进一步认识了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促使自己转变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高校教学改革必须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实验教学改革,要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习实训改革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也要注重创新,切实解决当前面对的主要问题。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励着高校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高校德育工作在新的德育目标下,其内涵和要素都发生了变化,体现出了明显的多方面统一的特征,使得高校教师的德育观念和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遇到了脱离社会实际、忽视学生主体性和理论课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因此要从多方面入手,其实采取新的举措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等教育承担这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支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社会健康发展、高校自身进步和学生素质提升的需要,有着特殊的内涵,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现状及问题引发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发生了变化,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模式。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依赖于一批专业化的工作队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充分了解和借鉴西方国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并建立适合我国高校的教师评价与督导机制是促进高校教师持续、健康的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增强了从事高等教育的信心和本领 中国的教育道路是一个艰难的历程,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更见证了它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面对当前高等教育的种种问题我们不仅会思考教育的未来,在我国,本科教育应该是高等教育的主体。近十多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本科教育的比例虽然持上升状态,但是对于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不同学校的本科教育要根据学科性质、专业性质及培养目标的定位而在职业性和学术性的倾向性上有所侧重,办出特色。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学生服务社会意识,克服高校同质化倾向,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因此,我们认为,今后十年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将是高等教育多样化、高等教育职业化、高等教育创新化。纵观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60年的历程,我们发现不同时期高等教育功能观是有所侧重的。我国高等教育功能观经历了以促进社会发展为主导阶段、以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为主导阶段,在未来,教育功能观将进入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主导阶段。实际上,在当前国际上,社会功能、学术功能与个人功能这三种功能观在高等教育中正逐渐趋向统一。使社会需求、学术需求、个人发展三者统一起来,使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学术功能与个人功能和谐共存,这是必然的趋势。高等教育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各执一端的高等教育的三种导向功能观,不仅在理论上是片面的,而且在实践中也影响了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只有协调高等教育的三种功能观,实现高等教育三种功能的和谐,才能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整体功能,从而促进学术的繁荣、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高校教师个体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专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教师一己的力量,而是需要从观念、策略、制度等方面全方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观念层面,教师应成为教学的行动研究者,将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在策略层面,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师发展模式来积淀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制度层面,应通过完善教师发展制度来营造教师潜心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水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面对国际上的压力我国的高等教育问题仍然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主要调整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时至今日,“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已经建立,高校办学自主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但是,与有关政策法律所提出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要求相比,高校法人地位尚未完全得到保障,高校自主办学空间仍然比较狭小,政府微观管理过多,宏观管理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国作为崛起的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在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必须强化国际意识,扩大国际交流范围和内容,全面推进高等教育评估的国际化。另外,随着高等教育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评估机构与国外高等教育评估和质量保障机构的互认问题显得愈加重要。要积极加入到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中去,主动参与相关工作,学习借鉴国际组织的经验,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而努力。

一直以来,相比于西方文化教育,我国的教育呈现出这样一种现状,即理论型人才过多实用型人才短缺的局面,其实,一个人的素质是多种因素影响的集合,其中后天教育起主要作用。对于高等学校,应依据学校的定位和社会需要来制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并据该目标建立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结构框架,理论与实践教学计划应该是实现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保证。因此,将理论统一于时间就成为一种必然。我国高校教学评估活动的开展与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凸显密切相关,教学质量始终是高校教学评估的主题。从目前高校教学评估制度安排及其实践效果来看,教学评估促进教学改革的功能没有真正得到发挥。当务之急是推进教学评估制度创新与评估文化建设,建立教学评估与教学改革的互动机制,使教学评估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轨道上来。评估功能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目的和指导思想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高校课程设置中存在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只是以往的研究者多从课程设置不能适应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论述,极少有人从教育内部、课程本身思考这一问题。其实,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只是一种表象,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课程设置本身存在问题,是因为课程设置不能满足教育需求所致。这种不适应,除了管理理念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脱节,另外一方面是课程设置与学习目的不符。面对课程设置中的痼疾,高校应该尽快将课程改革纳入工作日程,深入研究高等教育的目标,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制定改革方案,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改革落到实处;同时,必须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一日之功即可成事,要做好长期攻克的心理准备。从学生角度分析,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和特殊的生理特点,在心理上容易出现问题了偏差,而这些偏差是可以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调控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集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大学生的顺利成长、成才开辟道路。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高等教育问题都成为我国当前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与认识,在提高我们教育水准的前提下更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建设的教育与引导,并且有针对性地加以科学地分析和解决,以便我们更好地实现我们作为一名任命教师的职责与使命,这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对我们所做的要求。

高校德育应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这个中心,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工作,切实发挥其育德和树人的本质功能。构建高素质德育观,要重点抓好德育观念的转变,明确德育主体的责任,强化德育的整合功能,优化育人环境,强化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德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手段,天然地构成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德育必须适应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向素质德育转轨,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以素质发展为中心的高校德育新思路,是德育工作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德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手段,天然地构成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德育必须适应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向素质德育转轨,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针对性地对当前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可行性方案,并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给予重视,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所特有的优良精神风貌。正确地对待社会上的新生事物,懂得把握命运,懂得保护自己与他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是我国的当代大学生成为一种文明与文化的典范。

黑河学院

5.西电高校党学习心得 篇五

李春强调,集团上下要深刻领会习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是人的工作,我们所从事的后勤工作是高校后勤工作,一定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后勤职工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在学习学校关于落实高等学校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相关文件时,李春要求,现阶段集团全体党员都应对党风党纪有高度认知,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各支部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的纪律建设和组织建设。认真贯彻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式,也是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的重要内容,所有人都要从行动上的向中央看齐,不能仅仅将党风廉政建设和遵守党纪党规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将之真实地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紧绷纪律这根弦,一切工作开展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依法依规依程序”的原则踏实推进。

6.高校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适逢大地苏醒、春暖花开之时,在区委的亲切关怀下,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领导干部前沿热点与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有幸触摸了北大的百年文明,品读了伟大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髓。通过学习,启发很大,受益匪浅,感慨颇多,同时也有很多个人心得体会,由于听课覆盖面较大,内容也较多,有些还来不及消化,不能一一陈述。在此就我的体会和感悟,结合自身工作,简要加以剖析。

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教授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座、激情飞扬的介绍、通俗易懂的解析,如哲学系杨立华教授的《儒家精神与现代生活》、政府管理学院白彦副教授的《中国式领导科学》、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司长藏跃茹的《“十二五”规划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清华大学社会学习系孙立平教授的《转型时期的社会和社会问题》、经济学院雎国余教授的《“十二五”规划与中国经济》、经济学院张延教授的《公共管理中的博弈论》、医学部唐登华教授的《领导者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新闻与传播学院姚惠忠副教授的《政府公共关系与危机处理》等。同时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学习考察。一路学习,一路思考;感受北大人的新思想、新观念,感慨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速度、高质量,倍受震憾,倍受启发。此次参观学习时间短,但学习内容丰富,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经济的信心。洗礼:全新感受

我们受训的北京大学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是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院校。北京大学培训中心良好的培训条件和培训效果得到中组部的充分肯定,2009年被中组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

这次领导干部前沿热点与公共管理培训采取课堂讲授与参观考察相结合的形式,精心设置课程。主讲的教授都经过培训中心反复筛选,具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连续几天,课堂上下,师生互动;课堂内外,观念激荡。我饱吸着新鲜的理念、品味着经典的话语、反刍着精辟的论述。每一个专题辅导,每一次生动讲解,每一声娓娓道来,都启迪着我的思维,开阔着我的视野,更新着我的观念。我认真地领悟、深刻地思索、不懈地吸取专家教授们的理念精髓。讲座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学员座谈、讨论。大家踊跃发言,一致评价这次培训区委高度重视、设计精心、品牌树立;普遍反映主讲教授授课用心,保证了效果;培训中心评价我们这期研修班学员纪律严明、虚心好学、团结友爱,树好了形象。感触:强烈震撼

北京大学教授唐登华教授讲授的《领导者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的几个观点和姚惠忠副教授讲授的《政府公共关系与危机处理》,使我感受颇深,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已目前的状况,起到了调适的作用。

仔细想来,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我在乡镇工作已有20多个春秋,回顾走过的风风雨雨,感谢组织对我的关心和信任,常常以知足长乐安慰自已,导致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常常郁闷不已,有时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导致神经衰弱、失眠等身体不适状况。登华教授的讲授使我明白了知足长乐并不是理想的心理健康标准,不知足更要长乐,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细细品味是这个道理。

其他教授精彩的讲授也给了我思想上、灵魂上强烈的震憾,使我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储备。

学习:先进观念 思想解放天地宽。观念是前提和先导,能左右生产力,在重大转折关头,解放思想非常迫切,不是简单的敢闯敢冒,更多的是同传统观念决裂:从过去发展的成功经验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小农经济小生产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传统思维方式传统文化束缚中解放出来,确立现代化、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理念。首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向世界交出了满意答卷,发展的魂魄就在于“协调”二字。启迪:奋发当时 北大学习,感受北大精神,借鉴首都发展经验。我深刻感受到:一是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竞争的大格局中分析形势,把握趋势,保持态势,真正坚持科学发展,切实营造和谐文化,才能扎实发展之根、筑牢效益之本;二是扭住党建这条“生命线”。抓好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才有凝聚力,才有生命力。作为党委书记,更要把党的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三是必须牵住人才这个“牛鼻子”。首都的发展优势,追根索源在于人才优势。如何引进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更加迫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思考:学有所用

学以致用,是培训的目的。我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区四届一次党代会精神,消化吸收此次学习培训的成果,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努力做好下列工作,不辜负区委对我的厚爱和信任:篇二:高校管理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高校管理者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在学院党委组织部的组织下,我参加了高校管理者培训班学习,让我在紧张的工作中,能有时间、有机会静下心来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反思过去工作中的得失和思想上的差距。这次学习虽然只不到20天的时间,通过对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内容进行了系统学习,特别听取了张大良的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专题;潘懋元教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题评析,还选听了教育部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李延保的大学文化与和谐校园的建设专题。通过这几个方面内容的具体学习,我受益匪浅。通过深入的工作研讨交流,使我在政治思想、全局观念、管理艺术、怎样构建现代高校和谐校园文化、高校教育发展趋势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分析

潘懋元教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如此评价:“《规划纲要》既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又反映了形势的创新性。一方面,《规划纲要》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的政策一脉相承,如二十字方针;另一方面,它又有许多论点与具体措施的创新,比如普及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应用型等新提法。

在孙霄兵司长对《规划纲要》分析报告中指出,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认真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为确保《规划纲要》目标如期实现,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特别是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要完善体制和政策,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大学文化与和谐校园的建设

大学文化通常包括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在建设

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是否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善的制度规范、鲜明的传统特色成为评价大学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内涵,也是建设现代大学的文化标准。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已成为当代大学领导们的共识,培养世界公民,共享人类科技文明的国际化品质,融合科技、人文,关注人类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谐的学术追求,尊重人的价值,满足终身教育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品质,是大学文化建设在新时代的要求。

大学的文化建设着眼点应当放在学校以学术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历史文脉的传承及着力于凝聚学校人心,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构建和谐校园上。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文化建设很好的切入点,中山大学在文化素质教育上做了诸多探索,实践做法有:构建了对师生开展学校文化传统教育的体系;以有效措施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进课堂,并积极探索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提倡“大学生与大学共同成长”,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从文化建设角度推进教育的创新等。笔者认为:要关注高校师生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2.以学生成长为主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关注学生成长,就是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大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要多作换位思考,善于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高校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宗旨,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环境;要激励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使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到温暖,体会到教师的殷切期待,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进取精神,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的启发和引导,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学生思想意识中的问题,客观地、全面地、深刻地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努力为学生服务。

总之,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一项重大课题。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努力创新,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最后,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在有关教育中提出的很多会议精神,强化宗旨观念,坚持以求真务实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篇三:高校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2013年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最基层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和协调者,既是教与学双向交流的信息员,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服务员。作为一名有着几年工作经验的资深辅导员,我参加了我院2013年的辅导员培训,通过座谈会、聆听专题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学习,我不仅对辅导员工作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还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方法。通过学习,我更加肯定了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现将部分学习情况和总结心得汇报如下:

一、培训学习的简要概况

我院本学年的辅导员培训涉及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主题鲜明,学习研讨深入,教学组织规范,理论联系实际,成效明显。从培养我院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到辅导员如何培养我院学生的德育教育;从提高大学生团队精神及集体荣誉感到辅导员应用合理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教育学生合理安排大学生活到如何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职业规划以及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热点问题这些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讲解,通过学习,让我感受到了辅导员工作所承载的使命,使我受益良多。

二、学习的收获心得

1、提高了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增强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通过学习,我真切感受到了辅导员工作所承载的使命,感受到了我院领导对辅导员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认识到辅导员工作不仅仅是管理、服务,更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老师教会同学们专业知识,我们辅导员同样能够教会他们很多做人的道理,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学生德育教育以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更加清晰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信心。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扎实做好辅导员工作,对于培养合格大学生,我们每一位辅导员都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

2、进一步交流了辅导员工作经验和学习体会,促进了经验与知识的共享

通过我院徐春华院长的座谈会,我们辅导员同院长一同探讨了我院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我院学生的德育教育,座谈会上,各辅导员各抒己见,使我在发言的同时也从其他辅导员那里学到了很多经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激发了灵感,启迪了智慧,也坚定了信心。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求真务实,勤奋工作,在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努力耕耘,为扎实做好做实学生工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3、要加强对学生德育、团队、集体荣誉感、心理、就业方面的指导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了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的大学生接触着五光十色的世界,由于网络冲击、学习的压力、感情的挫折等,很多大学生心理产生了一些问题,甚至导致了一些恶性事件,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辅导员怎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好自己的工作,把爱学生当成自己本职工作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辅导员。要培养学生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团队的力量、集体的荣誉感,首先要探索学生工作的方法,要掌握自己的学生,要善于有针对性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会抓住重点。辅导员要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业上,辅导学生;在行为上,教导学生;在心理上,疏导学生;在就业上,指导学生。

三、感悟总结

通过这几次的辅导员培训,使我明白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担子,在彼此的交流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针对本次培训的几方面针对性问题,在听了领导的座谈会和报告会之后,我一定深刻思考,针对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在德育方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育引导他们,做出榜样,让他们都努力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靠拢;在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方面,我同样会教导他们以班级为单位,相信只要每个人都具有集体荣誉感,这样的团队一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方面,我会耐心与同学们讲解,带领他们树立健康、阳光的心理,做出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的大学生活没有遗憾。

7.高校教育学 学习心得 篇七

在短短的培训期内, 台湾教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教育者以平常之心对待教育。

一位刚入职的年轻人

台湾师范大学培训学习期间, 午餐和晚餐都是在教室里吃的盒饭, 负责人是位叫俊彦的年轻人, 他刚当完兵来台湾师范大学工作不久。第一次午餐他将盒饭一一发到每学员手中, 在教室外放三个垃圾袋, 就出去拿饮料了。学员们用餐后, 将垃圾放进这三个垃圾袋。俊彦回来发现我们没有将垃圾分类, 他腼腆地笑笑说:“没有想到大家这么快, 这三个垃圾袋第一个是放可回收的垃圾, 第二个是放一般性垃圾, 第三个是放剩菜剩饭的汤。”他蹲下来吃力地将垃圾分类后送走。晚餐时, 老师们按照他的要求将垃圾分类后分别装入三个袋中, 但还是不到位, 将小勺子之类小物件都顺手扔进中间的任何一个袋中。我去放垃圾的时候碰上俊彦正在用手把剩饭菜汤中的小勺子一个一个抓出来放入一般垃圾中。“俊彦, 你真让我们感动”, 学员们赞叹到。“没事, 这都是我应该做好的”, 他微笑着回答。我的心中为之一震:一位刚入职的年轻人, 这样平常的小事, 他做得如此认真, 以“应该做好”为准则, 还有做不好的事吗?他的行为与行动感染着我们, 以后的用餐中我们自觉帮助俊彦发餐盒, 收拾垃圾, 整理教室, 大家都收获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喜悦;他的行为与行动引发了我的思考:一位年轻人有这样认真的做事态度, 与他在校期间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他的行为与行动也启示着我们:作为老师, 通过平常的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让学生以平常之心从小事做起, 将“应该做好”作为准则。

两位在山林小学任教很久的海归教师

12 月24 日下午, 我参访了新北市三峡区东南方偏远山区的有木国小, 这是台湾特色联盟之星学校之一——山林之星, 学校有87 名学生, 22 位教师。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展览艺术廊、生能园区、蝴蝶走廊、空中花园和英语专科教室, 了解到这所学校学生学习是双轨体系, 一是正式课程和基本知识, 二是生活中的经验系统, 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经验结合, 将知识转化为经验和能力, 应用在生活中。见我们对英语专科教室感兴趣, 校长破格让我们进入教室看看学生的英文学习, 学生分组在练习对话, 老师在各组轮流参与。当校长介绍到有木国小两位英文教师, 一位留美, 一位留英, 回到台湾在有木国小任教时间都不短时, 我们中间有人发出了惊叹声:“哇!难得!”英文老师面带微笑就站在学生后边朝我们点点头。记得11月份, 网上关于清华博士选择当中学老师引发了大讨论, 网友评论“大材小用”“太过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人才流失”, 我也深度思考过这个问题, 答案还是不确定的……在有木国小学见到两位海归英文老师, 看到学生参加新北市英语读者剧场及歌谣竞赛获得7个特优、5 个优等的佳绩时, 这个问题瞬间就有了确定的答案, 我心中豁然开朗:以平常之心认真做事,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 那就是最好的选择, 两位海归的英文教师用自己的海外学习经历和英文知识给孩子一扇与世界接轨的窗口, 开阔了孩子的国际视野。教育需要学问, 需要艺术;教师需要高学历、高水平, 但更需要一颗平常心。

多位在繁忙的工作中抽空为学生做事的家长

12 月25 日上午, 我们参访了台北市兰雅国中。这所学校建校1977年, 作为台北市的名校, 学校有很多特色, 校园文化温馨和谐, 课程设置独到创新, 环境优美。最吸引我们的是这所学校的家长, 不管自己的职位多高, 不管自己的工作多忙, 都抽空来学校, 参与家长会, 参与父母成长班, 参加亲子讲座, 为学生做事。周国平认为, 教育的真正灵魂, 在于“守护人性”。对于自己的孩子, 兰雅国中的家长们设法利用午休时间到学校来与孩子交流, 他们结合当今孩子的身心特点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之上加强对孩子的人文关怀, 尤其是亲情教育。家庭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因为它关乎生命、关乎成长、关乎成人, 这些家长将家庭教育迁移到学校, 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 以恬淡之心来陪伴孩子的成长。对于其他的孩子, 家长们更是尽自己所能关心帮助, 每位家长每年少则几十台币, 多则几千台币出资设立奖助学金, 用于帮助“家境清寒者”“家中突遭变故或有其他重大事由急需紧急救助者”“午餐费缴纳困难者”。这笔钱由班级申请, 家长会专人管理。每逢节日, 家长们都会去学校与学生们一起度过, 今年冬至节家长和学生一起搓汤圆的温馨画面还在学校会议室的大屏幕上让我们流连忘返, 家长们将自己的爱, 以平淡的方式, 流经学校, 滋养到其他的孩子, 滋养到孩子的整个世界。

8.高校教育学 学习心得 篇八

关键词: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意义;方法

收稿日期:2011-03-21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本土化人才培养与民族地区高等旅游院校特色办学研究》(课题批准号:FFB108160)。作者简介:王熙兰(1954-),女,广西桂林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任编辑,研究方向:革命历史与旅游文化教育。

中国共产党是经历革命、建设、改革长期考验,在异常复杂环境中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奇迹的党。建党90年来,我们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付出最大牺牲,作出最大贡献。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对于当代青少年,尤其是高校学生进行中共党史教育,更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在高校中大力推进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和契机

目前,我国的中共党史工作和党史教育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对党史工作和党史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民众共知。

2010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史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以中共中央的文件形式第一次发出的关于党史工作的文件,这个文件全面总结了党史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什么是党史,党史的主要内容,党史的主题和主线,怎样加强党史研究,怎样加强党史学习,怎样加强党史宣传,怎样加强党史教育,怎样加强党史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怎样重视党史工作,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受到全国党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热烈欢迎。

2010年7月中旬,中央召开了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亲切会见全体代表,给全体代表以极大的鼓舞,对全国党史系统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在这次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习近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史工作,进一步改进党史工作,进一步提高党史工作的水平,进一步对党史工作加强科学化、系统化,进一步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发展党史工作都提出了重要的任务和要求。

众所周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从今年年初开始,从各种报刊到电视荧屏、从广播到网络,均已出现了一些与党史教育相关的栏目,而且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1月1日起在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以及主要商业门户网站同步推出的“党史上的今天”栏目,仅两个月时间总浏览量就超过2亿。由此说明广大民众对中共党史的高度重視。

今年2月21日,经中央同意,中组部、中宣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发出《关于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2011年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的学习教育。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作为培养国家重要人力资源的高等学校,理应把党史教育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实践考察教学活动,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实地参观等活动结合起来。按照习近平副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六部委通知要求,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力开展党史教育,力求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在高校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以来,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

我们在高等学校中抓好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党史教育,就可以使大学生能系统了解党的历史、党的历史知识、党的光辉实践、党的光辉历程、党的丰功伟绩、党的历史教训、党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使他们更好地站在党的历史的坚实基础上,总结过去、开辟未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好地推向前进。

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式,学习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牢固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争做国家有用的优秀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在高校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央六部门《通知》中,界定今年开展中共党史的学习教育的受众既包括了各级领导干部、普通党员,也包括了各地群众和青少年群体,而在高等学校中,主要受众是青年大学生。近年来,高校马哲、思想品德等相关课程的开设基本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部分,但其中党史教育的内容却很少。许多大学生并不太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并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伟大胜利的历史。

忘记历史则意味着背叛。我们要在高校学生中有计划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要时要制订教学计划安排一定课时的教学课程。在具体的学习中,要认真学习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中共党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的重要论述。文史类专业可以考虑组织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和第二卷;一般院校的其他专业可组织选读《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等党史著作,并选择其中某一种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基本学习教材;高职高专院校可选用《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等作为在校学生的基本读物。

学习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1.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并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伟大胜利的历史。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

3.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应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方法

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要求,不能生搬硬套。对于在校大学生,要注重以生动传奇的党史故事和富有感染力的人物传记培养他们学习党史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对党的光辉历史、光荣传统和方针政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高等院校中,学校的各种学术讲座不断,学生的社团活动也相对活跃,高校完全有条件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地开展党史教育活动。六部门《通知》中提出了纪念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会、报告会、座谈会、红色旅游、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这些都是党史教育的传统形式,事实证明效果良好,但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新,如大学生在革命纪念地或红军长征经过路线的高山河流中开展户外拓展、野外生存等受欢迎的体验性活动。

党史教育活动的形式至关重要,关键是让受教育者喜闻乐见,衡量一场党史教育活动的效果,要看它的参与率,更要听参与者的评价。一场好的党史教育活动应该是丰富的、生动的、感人的。

高校要按照六部门的《通知》要求,在大学生中切实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要根据学校所在地拥有党史纪念资源的情况,组织学生瞻仰革命遗址,参观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学习革命英烈的事迹等。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依托各种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党史教育。

现代网络是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有效平台,借助国际互联网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已经被广泛利用,中国教育网系统及其所属的各校专门网站,既方便网内网外不同范围的互动学习交流,也可以跟中央直属的人民网、新华网实现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的共享。但值得提醒的是,网上有的交流互动平台由于管理不严,也有鱼目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出现。网上流传的某些关于党史中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贴文中有些内容猎奇求怪耸人听闻,高校青年学生一定要明眼辨别,不可盲目轻信。高校老师尤其是思政和文史方面的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访问正规的权威网站,组织大学生在线观看中央新闻网站中党史专家学者的专题辅导讲座,或请有一定经验的教授在各院系中作党史学习教育巡回讲座,以面对面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党史教育课程感染青年学生,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央组织部等六部门.关于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 [N].人民网,2011-02-21.

[2]徐京跃.把党史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必修课[N].解放日报,2010-07-22.

[3]佚名.多种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N].天津日报,2011-02-21.

[4]罗智刚.党史教育贵在持之以恒[N].人民网-七一社区,2011-02-22.

9.赴南京高校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记XXXX市一中学习感受

2014年4月24日至6月24日,在XXX县教育局的组织安排下,我们一行30人从巩留县出发奔赴教育名市——江苏省XXX市为期两个月的学习。4月25日半夜我们三十人到达了XXX市,然后按学前组,小学组,中学组,高中组分到了各个学校,我和XXX等六人被分到了市一中,当晚,市一中的总务主任贡青老师和宿管员的阿姨很热情的接待我们,给我们安排好食宿,使我们在备受车旅之累后感到无比的温暖。第二天下午市一中的徐副校长在三楼会议室给我们介绍了市一中的具体情况,并给我们安排好指导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特别强调我们要遵守市一中的规章制度和作息时间。二十八号上午我们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我的指导老师是顾大权,他很热心的询问了我的教学方法以及有关教案,备课等情况。4月30日,我们先后在XX高中、XX中学、XX小学、XX儿园等几所学校进行了参观学习。

在整个培训期间学校给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观摩了课堂教学并与授课教师交流互动,听了学校领导的专题讲座,每天学习结束后同事相互交流体会。这次学习,使我深受启发,下面主要谈谈我在市一中参观学习后的几点感受:

一、特色化的先进教育理念

XX中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出发,提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以“高效率”、“高能力”为目标,以“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决策者” 为特点的教育理念。“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形成了市一中教学的最大特色。学案探究互动热火朝天,便于学生课堂练习课后复习,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另外师生角色的转变也是一大特色,老师变学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这种课堂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解放了学生的空间和时间。

二、高效化的小组合作学习

顾老师所教的班是初二四班,有四十多个学生,被分成四大组,为了使每个学生能掌握学习的重点,他根据学习能力的差异把每个大组分为三个等级,在小组长的带动下各自完成组内分工任务,每个成员有问题问自己的师傅,组内能处理的问题绝不会麻烦老师,学习小组的建立使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既有利于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更细致的了解,也有利于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教学,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他们集体协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的能力.三、集体化的导学案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习数学教学为主,关于数学教研的每一个活动我都尽可能的参加,市一中的教学课件是集体劳动的成果,每个学科的老师轮流当主备人,每一节课的内容都先进行研课有一个大体的框架,再由主备人备好课,在网上共享给任课老师,然后大家进行交流,需要改动的地方再改,直到大家满意为止,因为每个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差异,任课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动。这边教师集体备课效率很高,不说客套话,十几分钟把自己的观点讲清楚。学案知识点挖掘细致,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重点定义概括,典型例题,课堂练习题等,和我们平时用的教案内容是一样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课后练习。导学案中把课堂所涉及重点的内容、重点题型进行了梳理、拓展延伸,使学生对知识点能够掌握并吃透,课后练习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印象,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做题的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加强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四、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

在体育方面,张家港市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比赛,代表着每个学校的课间活动的一种体育理念,市一中的大课间活动可谓是精彩纷呈、别具一格,大课间活动包括跑步、跳绳、俯卧撑、下蹲、掷铅球、现代舞等,每个班级的有自己特色的班服,每个年级有自己规定的活动场所,因此每个年级的活动互补干涉,又相辅相成,整齐划一,时而是一朵一朵或开或闭的花骨朵,时而是一条条翻转的巨龙,又像一匹匹奔跑的野马,如果你站在楼上看大课间活动是一种享受;在文化方面,学校有一栋楼是图书馆,各类书籍应有尽有,教室里有一个图书角,语文老师安排每名学生在每个学期要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并做好名言警句和美文语段的摘抄。每个年级每周都安排了阅读课,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了一种习惯;学校每个学期组织一定量的阅读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高效性。阅读不仅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而且也为他们在做人立业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无处不在的校园文化 XXX市一中是一座百年老校,整个校园均充满了以学生为主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操场到教室,从宿舍到食堂,从走廊到厕所,无处不在的名言警句、名人照片、师生风采、师生佳作、师生荣誉,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如“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绝对不会成功”,“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脚踏实地山让路,持之以恒海可移”。这些名言会激励学生严于律己,做事坚持不懈。

六、精细化的学校管理

俗话说的好,“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市一中校园每项工作都做得非常细致,校园里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几乎看不到一片纸屑,所有的拖把扫把用完以后洗的干干净净放在每个班级指定的铁架上,教师里不堆放任何杂物。学校采取民主制管理,而且教师队伍特别年轻。市一中对新教师上岗之前的培训特别严格,在那里每一位新任教师安排一个有教学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听课备课学习,然后做课件说给自己指导老师听,直到指导老师满意才能进教室上课。通过这样高效率的培训,使新上任教师快速的成长起来。学校有完善的奖惩制度,尤其是对一线教师的奖励,基本上是能者多赚,这样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利用,充分利用年轻教师新观点、新理念,为教育教学注入新鲜活水。由于课时费的发放使有能力的老师争着上课,因此不存在课安排不下去的情况。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感想,今后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结合我校的学情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去,努力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水平高,充分体现了队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开阔了眼界。

10.高校教育学 学习心得 篇十

最近认真学习了《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教程》,获益匪浅。以下是部分心得,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关于学生会以及学生干部的角色认知与定位

首先是学生会的角色认知与定位:要摆正整个组织在整个学院的定位,摆正部门在整个组织的定位,以及摆正每个人在部门里面的定位。定好了位,才好想问题办事情。值得指出的是,分团委和学生会的职能定位是有区别和联系的。联系不言而喻;区别主要在于,学生会是学生自治组织,代表着学生权益,必然把学生权益看得更重;而分团委必然先要考虑学院的整体利益。因此,分团委的定位应该更加高一点,而学生会的定位应该更加实际一点:整个学生会的职能可以定位为以下三点:

1、维护学生权益,包括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改善大家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待遇;组织课外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以及创造同学们成长成才的机会等。

2、引导学生成长,包括指导和监督各班级班团委工作的开展;为学生活动的提供咨询及相关支持与服务等。

3、协助学院党政工作,主要是关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生活等方面的。

在调整定位的过程中,还必须正确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二是组织和外面单位的关系。

组织内部,最主要是协调好常委和部长及委员、干部和理事的关系,应该强化常委会的权威、强化部长的自主权和执行力、强化理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一种快乐、高效和创新的团队氛围。

组织外部,重点是处理好学生会与年级委及班委之间的关系,应该重新协调好相互间的职能分工与互动模式。要将年级委及班委纳入学生会的体系中来,二者进行分工与合作:学生会主要负责全局的、统筹的和日常的事务,主要起领导、引导、协调和督促作用;年级委和班级主要通过被领导、被督促、全承包或半承包等方式参与学生工作,在学生会的指导下具体负责班级各项工作。

其次是学生干部的角色认知与定位:学生干部是“具有学生会身份的特殊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具有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身份的特殊的学生”。这要求学生干部既要做好学生,也要做好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学生干部应当发挥的“五个效应”:

1、榜样效应,树立楷模意识。感染,激励,号召,带动。

2、威信效应,发挥管理效能。尊重,贴近,共鸣,信赖。

3、能动效应,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管理,服务,约束。

4、主体效应,提高责任意识。氛围,学习,活动,主人。

5、协调效应,培养团体意识。维护上级威信,加强队伍配制,正确处理关系。

为了维护和巩固这种定位,发挥学生干部应有的作用,学生干部首先必须强化几种意识:

1、服务意识——勿表现自己、强加于人、高人一等、非权力型;

2、能力意识——号召力、凝聚力、组织力、协调力;

3、整体意识——从整体发展上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从整体比较上知道自己还缺什么,从整体联系上知道每步的重点是什么;

4、效益意识——研究规律方法,整合时间力量;

5、创新竞争意识。其次,必须从MQ、IQ和EQ各方面入手,让决策、管理、组织、沟通协调、表达和创新等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而作为凝聚学生干部的学生组织,要利用党校、培训班等形式开展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学生干部的传帮带机制,建立学生干部的科学考核和激励机制;尽一切可能的为学生干部的成长和学生干部的权威及影响力的发挥提供全方位支持。

二、关于学生会的发展与改革

发展是学生会永恒不变的话题,而改革则是学生会应对新形势新问题的必由之路。要想让学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干部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学习,必须要走一条精品发展之路和精兵改革之路。

首先是精品发展之路。学院有学院的办学特色,学生会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是精品的、实用特色。对于横向,要能为各学院的学生会工作提供典范;对于纵向,要能为传承者塑就榜样。我们以管理之鹰系列活动为主轴,以各部门精品特色为支撑,以外联与宣传、班级与宿舍工作为着力点,发挥团体的集群优势,加强学生会、学院与班级的高效互动 其次是精兵改革之路。改革是必然,但改革的方向和形式则有许多可选择的余地。我们的改革必须要走精兵之路:关于精简人员,一定要保证留下的都是精英,而且事能尽人,人能尽力;关于机构,尽可能实行大部制,以有效实用为准;关于精简事务,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能优化的尽量优化,能转移的尽量转移。人员精了,机构简了,事务优了,高质量的精品也就铸造了。

三、关于学生会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是适应专业分工愈加细化、竞争与合作越发频繁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会自身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支柱。

首先是团队的优化。“简则便,便则灵,灵则活。”要以小团队为主要优化模式,以共同理念为主要凝聚,以核心任务为主要运行平台,以目标管理为主要操作方式,优化团队组合,优化所贷事务,优化互动模式,优化办事方法,以达到灵活(灵活组建、灵活应变、灵活分化)、和高效(高决策力,高执行力,高督促力)的新型团队管理模式。

其次是团队的危机管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则百战不殆。”要想组建精兵团队、进行精品发展,就必须让整个组织和成员树立危机和危机管理意识,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常识与方法,提高整体的危机管理能力。

附录:《十八项重要的工作EQ》

哈佛大学的戈尔曼教授(Daniel Goleman)1995年出版的《EQ》一书(Emotional Intelligence),掀起了一股EQ热潮。戈尔曼发现一个人的EQ对他在职场的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职场的工作表现,他提出了工作EQ架构,经过不断的测试和修正,目前戈尔曼的“工作EQ”内容共有4大项,以及18小项。

一、自我察觉

1、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解读自己的情绪,体认到情绪的影响。

2、精确的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

3、自信:掌控自身的价值及能力。

二、自我管理

4、情绪自制力:能够克制冲动及矛盾的情绪。

5、坦承:展现出诚实及正直;值得信赖。

6、适应力:弹性强,可以适应变动的环境或克服障碍。

7、成就动机:具备提升能力的强烈动机,追求卓越的表现。

8、冲劲:随时准备采取行动,抓住机会。

三、社交察觉

9、同理心:感受到其它人的情绪,了解别人的观点,积极关心他人。

10、团体意识:解读团体中的趋势、决策网络及政治运作。

11、服务:体认到客户及其它服务对象的需求,并有能力加以满足。

四、人际关系管理

12、领导能力:以独到的愿景来引导及激励他人。

13、影响力:能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14、发展其它人的能力:透过回馈及教导来提升别人的能力。

15、引发改变:能激发新的做法。

16、冲突管理:减少意见相左,协调出共识之能力。

17、建立联系:培养及维持人脉。

18、团队能力:与他人合作之能力;懂得团队运作模式。

事实上一个人只要能在这18项EQ能力中,有5、6项EQ能力特别突出,而且是平均分布在4大项能力中的话,那他在职场上的表现,就会非常亮眼了。

管理学院学生会秘书处刘逸

上一篇:细节决定成败与企业管理培训心得下一篇:公司业务员销售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