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共9篇)
1.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一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探析
摘要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两种媒体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承载体。两者由于所处时代以及所受时代发展因素的影响,各有各的特点。那么在今后信息化大环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呢?两者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文章在讨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概念的前提下,认识两者在现今环境下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更重要的是探讨两者的融合发展趋势,在笔者看来,如果想要达到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两者的融合是时代所趋,必然要产生的。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7-0077-02
得益于高科技及网络化的进步,新兴媒体的产生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传统媒体似乎被淹没了,似乎正在丧失自身的优势,一步步沦为新媒体的附属品。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传统媒体的一些最基础的不可被替换的地方,新媒体固然很强大,能够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能够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也能够让每个人都能自由的发声,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因此,既然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那么两者融合在一起不是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让两者都能够取长补短,在信息传播的道路上为群众提供更好更周到的服务。同样都是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同样都具有传播工具的特点,未来讲究多元化的合作共赢的发展,因此,下文就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进行研究,探讨两者融合的发展趋势。
认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所谓传统媒体,只是相对于近几年出现的网络媒体而言的一种说法,没有网络媒体以前,并没有传统媒体这一说法。我们所指的传统媒体,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大众传播方式,传播工具有报纸、广播、电视以及通信等,通过一些看得见的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发布某些信息,为人们提供信息传播的渠道,同时也能为大众提供教育和娱乐等相关的信息,是人们了解外界,接收信息的平台。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传播空间比较受限,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没有信息接收装置,或者说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有些信息不能及时地传播到位。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缺点分析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关概念,那么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呢?为什么传统媒体受到冲击日渐式微?新兴媒体真的能够取代传统媒体吗?这些问题都可以从他们的优缺点中得到
解答。
首先,是传统媒体,传统媒体有哪些特点呢?
传统媒体包括报刊、通信以及广播等传播载体,这些传播载体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街上随处可见的报刊亭,多姿多彩的广告宣传栏,拿在手里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籍,这些实实在在的传播载体带给人们的享受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传统媒体的优点就在于,专注于某一种器官的享受,反而能够给人们带来专注的体验,实实在在的感受。同时,传统媒体由于受到传播载体等的限制,相对于新媒体而言,传播信息量比较小,也会受到空间与地域的影响,降低信息的传播质量。每一种传播媒体注重一种传播方式,形式比较单一,很难形成有创意的传播方式,人们的可选择性也日渐减少,再加上其寿命短暂,再利用率比较低,因此,人们渐渐选择了新媒体。
我们把新媒体的发展认为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那么传统媒体其实也是有很多优势的。例如,经过了长时间的理论和实践的检验,传统媒体有着很广阔的大众受众群体。在收集信息方面,传统媒体也有着相当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我们国家这样的人口大国,政府需要传统媒体能够广泛发布和深入收集信息。不只是对信息的简单展示或者简单的表面解释。传统媒体拥有专业化的新闻传播理念与运作机制,在服务于社会的层面,传统媒体还是有着很大的贡献,有着自身健全的发展和监管机制。经过了长时间的经营和发展,品牌优势是无法取代的。随着新媒体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传统媒体为了维持这样的优势,必须进行品牌再造和自身价值的提升。总之,传统媒体拥有的优势较新媒体的人才、资源以及权威性和品牌化上有较高的意义。
其次,是新媒体,新媒体有哪些特点呢?
伴随着高科技成长起来的新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分为网络媒体、手机移动终端媒体以及数字电视等。其实新媒体的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宽泛,不同于传统媒体的都可以称为新媒体。新媒体有着丰富的传播内容,更有创意的传播形式,更快的传播速度,更有效率的传播手段,让人们时时刻刻都能接收到最新信息,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很多事情都成为了可能,能让大家足不出户,知晓全世界。新媒体能够把大家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提高了人们的效率,迎合了大家的休闲娱乐需求。再有新媒体还可以满足大众互动化的需要,通过社交媒体和社交软件,浏览天下新闻,还可以自由发表评论,与其他人互动交流各自的看法,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事情。因此,新媒体大大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在这一系列快速发展的背后,新媒体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觉得,通过新媒体接收的信息越多,越像是被信息绑架了,碎片化的时间被利用起来了,但如果不能够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人们会觉得没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间,时时刻刻被“绑架”在网上,提升了现代人的焦虑感。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依赖网络信息的传播,监管机制还不是很完善,很容易出现虚假信息,让人不好分辨。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实的信息在未被证实之前就相互谣传,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到了社会环境的正常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新媒体的发展界限是模糊的,急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了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概念,以及对二者各自的优缺点分析,我们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也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时代不断在发展,在越来越要求合作共赢的前提下,作者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必然要发生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利用各自的优势,为信息传播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才是社会对媒体的最终要求。因此,作者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有以下几个融合趋势。
首先,是结合网络化的发展,继续保持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以后的时代必定是网络和信息的时代,这个是新媒体的传播媒介,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这一媒介特质,将信息更加快速,更加有效,更加真实地传播到受众群体。人们对于信息传播的诉求不断增加,新媒体需要抓住这个机遇以及相应的发展平台,并且能够利用好这个平台,顺应媒体发展趋势与规律,按照媒体发展的本质及行业要求,真正做到信息传播的作用,起到良好的社会影响,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另外,创新的技术是促使媒体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以全新的技术与手段来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整合,使其融合共生,发挥出综合整体优势。
其次,是增强传统媒体的品牌竞争力,提升自身价值。传统媒体有着很好的传播基础,只是要慢慢转变旧的传播观念,慢慢引入新兴技术,提升自己的品牌竞争力。要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就应从内容等方面遵循信息传播的规律,转变传统媒体陈旧的观念,实现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移动化发展。在多元化、及时性的环境下,传统媒体应逐渐构建出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系统,再加上国家的政策与基金支持,就能实现一体化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
最后,是加快对于新媒体发展的法律法规建设,监管到位。建立起完善的媒体发展法律法规,对新媒体的传播范围以及内容等进行标准的制定,拓展法律对于媒体领域的监控范围。从上文也可以看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是出现了很多问题的,如,虚假信息大范围传播,影响社会稳定,诈骗团伙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通过新技术的传播让很多人上当受骗。因此,以网络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能够进行及时的监管,规范良好的信息传播秩序,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两者的融合。
参考文献
[1]罗晓川.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西部广播电视,2014(6):18.[2]李?D.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博弈[J].中国传媒科技,2013(6).[3]李雪蓉.试论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J].中国广播,2012(1):60-63.
2.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二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 尽管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 广播业仍在顽强而持续地求生存谋发展, 这种现象在每个传统媒体中普遍存在, 其实我觉得原因就是缺乏“创新”。今年广播广告的发展态势应该引起传统媒体的警觉。那么如何实现广播业的创新突破呢?
首先, 实现广播广告的营销变革是必经之路, 由于传统媒体的特性, 作为我们媒体人都知道, 虽然我们的节目经常改版, 但其中主动创新是非常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被动的、倒逼地进行创新。导致传统媒体创新乏力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体制因素与行业技术变革。
其次, 对于当今的中国广播改革来讲, 大家不得不承认小打小闹的微观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广播业面临的下滑态势。如何发展和壮大广播笔者有自己的一些见解, 比如可以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 选择中心城市, 建设区域性广播大台, 区域中的其他省市则改办各类专业台。以东三省为例, 可以在黑龙江建立区域性广播大台, 播中央及各省、区的重要新闻, 覆盖整个东北地区;辽宁、沈阳则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立地方专业台, 比如经济台、文艺台、旅游台等;当然市台还可办服务性更强的、社区性的电台, 比如交通电台、谈话电台、成人电台、女性电台等各类电台。这样做既整合了资源, 也不会出现恶性竞争以及广告投放缺乏针对性的现象。
和新媒体相比, 广播电视仍属事业体制, 在对人才的激励上不如新媒体给力, 而且还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高效的数字化节目制作使制作成本迅速下降, 这也使得中央及各地方台走向平行化竞争。这些因素都倒逼传统媒体在营销上不得不进行创新, 作为体制内的媒体人,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创新不仅幅度小, 效率低, 甚至是换汤不换药。而如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广告、移动终端广告无孔不入地抢夺着广播广告的受众群体, 广播自身的缺点就是不能直观“看见”, 而且在创意方面非常有局限性, 也就是只能凭听觉感受, 而不能看见实物, 可是, 广播的优势也是新媒体无法比拟的, 广播拥有宽泛的受众群体、低成本制作和播发迅速的性质, 如何利用这样的优势面对未来的发展?那就必然结合借鉴新媒体技术。
广播和网络的结合势必是强大的, 比如广告优势,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这方面就实现了突破, 以5秒钟的简短广告语匹配百度搜索功能, 这样就使广告主省去了在互联网上重复投放广告的资金, 也形成了广播媒体优势与新媒体优势的对接, 而且广播广告低成本、迅速、多版本, 还富有伴随性。另外, 现在新兴的声音二维码也突破了传统的限制使声音转变为视觉化, 如今网络的发达成就了这一点。
第三, 从中央到各省台都在做着这样的变革尝试, 新媒体广播开始出现。和网络平台合作, 把广播移植到手机的终端上, 只要受众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广播软件, 就可以在有网络链接的情况下, 随时打开手机广播。但基层电台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好, 依然是依托传统节目, 只是转变了传播方式。手机终端广播开发了广播领域的又一市场, 为什么说是又一市场呢?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广播终端“考拉FM”, 它不是传统电台做的广播, 而是北京车宇集团旗下的传媒公司开发的手机电台, 他们并不拘泥于节目形式和表达方式, 在全国各地招募工作室和主持人才, 重金购买他们制作的节目, 只要你敢想, 敢做, 你就可以作为这个手机广播的DJ, 节目形式活泼多样, 选择宽泛, 就连2013年最火的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里的王诗龄小朋友的爸爸王岳伦导演也在微博中提到他在闲暇之余就会打开考拉FM收听笑话类节目。此外, 在收听过程中你也不会遇到像传统媒体中的主持人的话还没说完, 广告就蹦出来了的情况。
很多人都会有疑问, 考拉FM是如何养活手底下一班工作人员和全国各地的DJ的呢?车宇集团的目的不止于此, 他们现在仍然在不断地壮大丰富自己的媒体, 这一媒体终端未来的走向就是伴随着私家车直接进入我们的生活, 未来, 当网络覆盖绝大多数城市时, 我们的私家车上就会自带考拉FM, 打开收音机, 我们收听到的不再是为了听路况首先要听五分钟广告的传统广播, 私家车主有了更多的选择, 可以听小说, 听评书, 听新闻, 听笑话, 听情感, 而本城市的路况可随时查询。只要有网络, 就有考拉FM, 到那个时候, 作为受众, 是选择没有新意的传统广播, 还是选择满是快意的考拉FM呢?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员, 我会打开考拉, 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 实现我的主导权。那么作为传统广播, 到那个时候该何去何从呢?
在现今形势下, 广告的冲击, 新媒体的排挤, 手机广播的迅猛发展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 那就是固守成规是不可取的。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人, 更应该转变营销模式, 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打破以往的陈规, 给予人才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
3.“新媒体”科普发展趋势 篇三
关键词:新媒体;科普发展
新媒体技术大大地扩展了传播的原有功能和人们传统的接收模式。互联网已经从web1.0发展到web2.0,并将进入3.0时代,移动互联网也从2G走向3G甚至4G时代,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亦逐步迈入人们的视野。新媒体技术使得科普传播内容表现更加充分、科普资源更容易分享和获得,促进着深层次改革和系统化创新,科普的格局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信息化改变和升级。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在科普传播的思维理念、传播模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引发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亟需科普工作者深入思考,并提出应对措施。
1 新媒体的含义及特点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继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既有相同的性质,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和新功能。总体来说,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性。这些特点和功能应用于科学传播领域,提高了科学普及的便捷性和及时性,提高了科学传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优势包括:迎合人们时间颗粒化的需求、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互动性的需求、新媒体技术表现手法多样化、内容选择个性化、通俗易懂表现力强、传授互动几个方面。
2 新媒体科普的形成与发展
在20世纪,科普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讲座、书籍、杂志和宣传栏等渠道,传播科普文章和影视作品。进入世纪之交,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系列新兴的媒体形式大量涌现,它们以互联网和卫星等为途径,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为终端,以网页、微博、微信等方式,向用户提供海量的信息。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公众的阅读环境和阅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借助新媒体开展阅读活动。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新媒体的发展必然会对依赖于传统媒体的科学传播造成极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新媒体也在延伸和拓展科普方式,推动科普工作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
近年来,随着手机的快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开始倡导利用移动媒体开展科普活动。手机具有更强的便携性、个性化、时间与空间成本低廉等特点,完全具备形成一个巨大科普阵营的潜力。最近几年,移动媒体科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2014年12月,中国科协印发了《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指出科普信息化是对传统科普的全面创新,强调科普信息化建设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4月30日,中国科协与腾讯签署了“互联网+科普”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的科普开始迈向“互联网+科普”的新时代。
3 加快推进新媒体科普的发展进程
3.1 改变思想观念,促进理论升级 传统科普强调专家在科普方面的责任,专家高高在上,社会公众虽然可以和专家互动,但处在被动和弱势的地位。新媒体科普的文化基础是“服务型文化理念”,是在开放、共享、协作等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以满足社会公众差异化的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为导向,积极调动各方科普资源,大力提高科普的时效性和覆盖面。近年来“用户”和“消费者”取代“受众”一词,成为传播行为的接受者,意味着“受众”改变了原来的被动接受方式,而开始有选择地主动接收并且积极分享他们在传播过程中的收获成果,甚至直接参与到传播内容的制作中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科学传播的受众需求研究提供了新机遇。未来,科学传播内容的开发将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与受众研究。通过分析科普网站、微博、微信等用户注册信息、浏览历史和他们上传的信息文件,通过云计算等科学分析,推送基于用户习惯的个性化科普信息和服务。如果把一定数量用户信息收集起来,相互参照,即可建立“用户数据库”,日积月累必会成为科普传播的“宝贵财富”。用户的参与行为越多,我们对于用户体验数据库的分析则更深入,所提供的科普服务将更加丰富与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数据时代将带动科学传播的精准营销。
3.2 找准职能定位,创新管理模式 传统科普的资源是一个个孤岛,资源的共享性差。新媒体科普注重资源的共享,力求达成矩阵化、网格化的全社会科普资源共享。借助新媒体技术,把地理上分散开来的信息、图片、游戏、展教品、虚拟实验室等等数字化科普资源连成一个逻辑整体,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与应用。这种模式支持科普资源的动态接入,是在不改变现有科普资源的权属条件下,实现分布异地、异构多样的便捷接入、快速发现和优化利用。为此,应该充分动员科普组织、科技社团、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企业共享科普信息资源,采取开放空间、公众参与、用户生产内容、建立链接等多种方式,搭建公众与公众、公众与网站、网站与网站、线上线下等的交流互动和信息互换平台,创新科普运营模式。在利用新媒体进行科学传播过程中更精确地找准定位,找到与受众之间的最佳交叉点,实现媒体价值的良性循环。
3.3 升级技术平台,优化科普内容
3.3.1 大力发展面向科普需求的“云”、“网”、“端”以及APP,推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为特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科普的深度融合,大力提高科普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应用个性化、服务知识化等方面的水平。
3.3.2 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平台在科普中的积极作用,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公众的互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借助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细分科普对象,优化科普内容,提供精准的科普服务产品,加大面向新媒体的优质科普影视作品、网络科普游戏等的开发和传播。
4.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四
摘要: 我国是水果和蔬菜生产大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发展果蔬汁产业可以提高果蔬的附加值,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介绍了果蔬汁饮料加工技术中的护色,超滤膜分离,超高压,均质,冷杀菌等技术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护色技术,超滤膜分离技术,超高压技术,冷杀菌技术
前言
果蔬汁有“液体果蔬”之称,较好的保留了果蔬原料中的营养成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消费意识的转变,饮料的消费已逐渐由嗜好性饮料向营养性饮料转变,果蔬汁饮料满足了这—要求,市场正在逐渐扩大。目前市场上的果汁主要有橙汁、苹果汁、菠萝汁、葡萄汁等,蔬菜汁主要有西红柿汁、胡萝卜汁、南瓜汁以及一些果蔬复合汁。
近年来,我国的果蔬汁加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果蔬汁加工生产线,如浓缩果汁生产线、利乐包生产线、康美合生产线、三片罐生产线、爱卡包生产线等,采用一些先进的加工技术如高温短时杀菌技术、无菌包装技术、膜分离技术等,将我国的果蔬汁加工生产水平提高了—个层次, 果蔬汁加工产品的品种目前有: ①浓缩果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可以减少贮藏、包装及运输的费用,有利于国际贸易。随着欧洲市场对我国浓缩苹果汁的酸度的放松,未来我国出口欧洲的苹果汁将会增加。②NFC 果蔬汁:不是用浓缩果蔬汁加水还原而来,而是果蔬原料经过取汁后直进行杀菌,包装成成品,免除了浓缩汁调配后的杀菌过程。果蔬汁的营养高、风味好。③复合果蔬汁:利用各种果蔬原料的特点,从营养、颜色和风味等方面进行综合调制,创造出更为理想的果蔬汁产品。④果肉饮料:较好地保留了水果中的膳食纤维,原料的利用率较高[1]。
我国水果、蔬菜资源丰富,其中水果年产量近7 000万吨,蔬菜产量约5亿吨,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果蔬产业已成为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农业产业。预计到2010年,我国水果和蔬菜总产量将分别达到1亿吨和6亿吨。丰富的果蔬资源为果蔬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因此,果蔬加工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明显,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极具外向型发展潜力的区域性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和我国农业的支柱性产业。
由于果蔬汁产业具有的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家在“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和国家863项目中,专门设置了果蔬汁加工的课题,例如:苹果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蔬菜汁产业化关键工艺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优质鲜榨苹果汁和浑浊型苹果汁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浓缩果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等。
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果蔬加工业,其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发达国家已实现了果蔬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具有加工品种专用化、原料基地化、质量体系标准化、生产管理科学化、加工技术先进及大公司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经营等特点。同时,发展中国家果蔬加工业近年来也得到长足发展。
近年来,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高温瞬时杀菌技术、真空浓缩技术、微胶囊技术、微波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无菌贮存与包装技术、超高压技术、超微粉碎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膨化与挤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及相关设备等已在果蔬加工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先进的无菌冷罐装技术与设备、冷打浆技术与设备等在美国、法国、德国、瑞典、英国等发达国家果蔬深加工领域被迅速应用,并得到不断提升。这些技术与设备的合理采用,使发达国家加工增值能力明显地得到提高。
果蔬饮料的工艺流程
果蔬原料
→
选果
→
清洗
→
破碎
→
榨汁
→
调配
→
过滤→
均质
→
脱气
→
灭菌
→
灌装
→
封口
→
喷淋
→
杀菌→
装箱
→
成品
根据不同的阶段分析目前常采用的技术及发展趋势
1、护色技术的应用
果蔬加工过程中的色泽变化统称为褐变,视其褐变过程生物酶的参与与否,而划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生产加工过程中控制褐变产生常用的物理方法主要有烫漂,超滤、超声处理、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等,化学方法有:亚硫酸盐处理、硫处理、氯化物处理、食盐水处理酸化剂处理等。目前,对于果蔬产品的护色,化学抑制剂是占主导地位的措施。
2、超滤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超滤在果汁加工方面的应用始于1977年, Hedth bell 在苹果汁的澄清上首次获得成功,由于超滤用于澄清果汁的加工可以提高5%-8%的产量.节省澄清剂、助滤剂的费用,简化工艺,减少能耗, 降低劳动强度,且对果蔬汁中营养成分和芳香物质的损失也少, 产品质量高, 因而引起广大食品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通过试验还发现起滤后的果汁细菌总数下降了84 % , 因此超滤还可以使果汁达到无菌化并表现出冷杀菌的潜势.传统加工工艺得到的澄清汁往往在贮藏中易出现后混浊现象, 据研究发现引起后混浊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果胶、淀粉、明胶截留、酸类物质、蛋白质、阿拉伯聚糖、右淀糖醉、微生物、助滤剂等等.通常用果胶酶在适当P H 下进行分离去除, 但若用超滤处理混浊苹果汁时, 果胶和单宁等物质可10 %去除, 同时可去除果汁中的杂菌.另外,超滤还在很在程度上保留了原汁中的V(1 3 5 m g /1 0 m l), 用于小香槟酒的处理存贮四个月以上无沉淀出现,质量明显提高, 符合卫生要求[2]。
膜分离技术应用于果蔬汁的浓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包括反渗透技术和联合膜分离技术。反渗透膜技术是利用反渗透膜来浓缩果汁, 当膜两侧的压力差大于渗透压差, 则水分可由浓向稀移动。反渗透法可在常温下进行, 不需加热, 但膜的品种和质量的选择至关重要。近年来, 人们分别对橙汁、苹果汁、梨汁、葡萄汁、菠萝汁、番茄汁等进行了反渗透浓缩研究, 重点在探索膜的种类、操作条件对膜通量及果汁中风味物质截留率的影响。
通常,果汁除含有糖、酸等可溶性成分外,还含有果胶、蛋白质、纤维素等悬浮性固形物,这样果汁的粘度大。直接用反渗透浓缩,易造成严重的膜污染和较低的透水速率,很难以一级方式把果汁浓缩到蒸发法所达到的浓度。一般而言,超滤适用于大分子(如蛋白质、胶体、多糖)与小分子(无机盐及低分子有机物等)溶液的分离;而微滤适用于细菌、微粒等组分的分离。如果在反渗透以前,用超滤或微滤除去果汁中的果胶等悬浮性固形物,这样可降低粘度,减少膜污染程度, 从而显著提高反渗透的效率[3]。
3、超高压技术在果汁加工中的应用
高压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研究几乎和现代高压技术的发展同步。开创现代高压技术研究先河的美国物理学家B ridgmen从1906年开始, 对物质的宏观物理行为的高压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日本是最先将高压技术运用到食品工业的国家,1989年京都大学联合农林水产省和21家食品与机械公司成立了一个特殊组织, 进行高压食品的攻关;1990年开发出世界第一种高压食品—果酱。美国、巴西、韩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也先后对高压食品加工原理、方法和技术细节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并已开始向市场提供高压食品, 法国是第一个将高压食品商业化的欧洲国家。目前在我国, 超高压设备在果汁、果酱加工中的应用研究正在进行, 结果令人满意。
高压处理过程中, 物料在液体介质中被压缩,超高压产生的极高的静压不仅会影响细胞的形态,还能使形成生物高分子立体结构的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等非共价键发生变化, 使蛋白质凝固、淀粉等变性、酶失活或激活、细菌等微生物被杀死, 可用来改善食品的组织结构或生成新型食品。
高压处理基本上是一种物理过程, 对维生素、色素和风味物质等低分子化合物的共价键无明显影响, 其主要特点是:(1)瞬间压缩, 作用均匀,时间短、操作安全和耗能低;(2)污染少(热、化学);(3)更好地保持食品的原风味(色、香、味)和天然营养(如维生素C等);(4)通过组织变性, 得到新特性食品;(5)压力不同, 作用性质不同。
4、均质技术
均质是生产混浊果蔬汁的特有工序。均质的目的是使果蔬汁中的不同粒度、不同相对密度的果肉颗粒进一步破碎并使之均匀,促进果胶渗出,增加果汁与果胶的亲和力,抑制果蔬汁分层并产生沉淀,使果蔬汁保持均一稳定。常用的乳化均质机械有均质机和胶体磨两种。
近年来,APV 公司开发的G型(一体成型式汽缸座)和R型(三片汽缸座)高压均质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型均质机是汽缸部件成一体型的装置。其抽气阀门可按用途需要选用相宜的阀门,如用于奶酪和奶油等高粘度和高磨耗性食品的选用球阀;用于植物油、牛乳和冰淇淋等低粘度、低磨损性食品的选用提升阀。R型均质机是由三分型的汽缸件构成,在汽缸件内分为选择切割部、流动部和冲压打浆部三部分,当送入处理的液体物料在相对较差的条件下时或者在高于50MPa高压下运转时,能够最大限度抑制汽缸整体的破损和开裂。同样可以按照用途不同和物料物理性状的具体条件分别选用球阀和提升阀。
5、冷杀菌技术的应用
杀菌是果汁饮料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传统的杀菌方法是加热杀菌法, 若加热杀菌的温度较低, 则会因杀菌不足而导致产品的腐败变质;若加热杀菌的温度过高, 则会使果汁中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风味劣变、产生热臭, 造成产品的质量下降[4]。
冷杀菌的技术有: ① 超高压杀菌法
超高压杀菌法, 就是在密闭容器内, 用水作为介质对软包装果汁施以400~600MPa 的压力, 在这种强压下, 能杀死果汁中几乎所有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现在日本市场上已有利用超高压杀菌的果汁、果酱等产品出售。这种经超高压处理过的果汁, 可充分保持水果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 可以预见, 在果汁生产中, 超高压杀菌技术将成为21 世纪最有前途的杀菌方法[5,6]。
②辐照杀菌
辐照杀菌是利用放射性元素(如60Co 或137Cs)衰变时放出的射线作为照射源的一种杀菌方法。用与冷杀菌技术的是电离辐照。采用这种技术进行杀菌应遵照我国辐照食品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 选择适当的照射剂量及时间(辐射杀菌的常用剂量范围为1~500Mard、温度范围是-30~25 ℃), 以保证辐照食品的安全。目前有不少营养口服液及粉状全营养素制品均用此法进行灭菌处理。其它如肉禽类、水产品、蛋品、果蔬类、谷类及其制品、香料等也采用此技术杀菌。现在, 世界从事这项研究的国家有50 多个, 已有28 个国家采用此技术处理食品, 相应的辐照食品的检测技术也得到推动和发展。
与传统方法比较, 辐照杀菌具有许多优点: a.射线处理无需提高食品温度, 照射过程中食品温度的升高微乎其微。因此处理适当的食品在感官性状、质地和色香味方面的变化甚微。
b.γ射线的穿透力强, 在不拆包装和不解冻的情况下, 射线可透过进行杀菌。起到化学药品和其他处理方法不能达到的作用。
c.应用范围广泛。能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食物品种。食品可在照射前进行包装和烹调, 照射后的制作更加简化和方便。降低了成本, 节省了时间。
d.射线处理食品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e.能节约能源。f.辐照装置加工效率高。③高强脉冲电场杀菌
脉冲电场(Pulsed Elect ric Fields , PEF)杀菌是利用强电场脉冲的介电阻断原理对食品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在果蔬加工过程中, 滋生的微生物对于脉冲电场钝化作用敏感, 革兰氏阴性细菌明显比酵母和革兰氏阳性细菌敏感, 而更顽固的细菌内生孢子需要采用大电容和很长时间的处理。脉冲电场可以使果蔬中的细菌减少4~5 个对数周期, 用脉冲电场逐步处理希氏大肠杆菌则可以减少9 个对数周期。
优点: 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具有处理时间短、能耗低、传递快速、均匀等优点, 因而可广泛地用于食品杀菌。
④超声波灭菌
超声波对传声媒质的相互作用, 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这种能量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足以起到杀灭的破坏微生物的作用, 而且能够对食品产生诸如均质、催陈、裂解大分子物质等多种作用。具有其他冷杀菌方法难以取得的最佳效果, 从而提高品质,保持功能成分不受破坏。
⑤高强脉冲光杀菌技术
这种方法是用连续的宽带光谱短而强的脉冲,抑制食品和包装材料表面、透明饮料、固体表面和气体中的微生物。这两种都是近年研究的杀菌的方法, 都有其各自的优点, 但在果汁应用中还尚在研究中。应该注意在的是, 现在的杀菌趋势向着2 种或2 种以上方法结合使用, 从避免各自杀菌方法的局限, 达到较好的杀菌结果。如由于在一些场合, 其过高的压力使得能耗增加, 对设备要求过高, 不利于工业化生产。所以超高压常与其它方法相结合进行杀菌, 如超高压低温杀菌技术、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等。又如超声波与其他杀菌方法结合才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冷杀菌处理过的果汁, 可以保持水果原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 延长了产品的货架寿命, 避免了热杀菌而造成的营养成分的损失和产生的热臭异味。因此冷杀菌是很有杀菌前景的高新技术[7,8]。
结语:
虽然果蔬汁饮料加工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膜分离技术,其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膜通量随着分离时间的推移会大幅降低且清洗困难,膜耐高温耐腐蚀性能不强,膜使用寿命短等,故需要不断开发新型膜材料,提高膜的性能,拓宽膜的品种,发展新品种的共混膜和复合膜,改进膜的清洗方法,发展新的膜分离技术及集成膜分离技术等来弥补膜分离技术目前的不足。又如,果蔬汁护色所采取的措施都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有的会引起食品风味的改变,有的使食品的营养损失,有的使色泽和质地发生变化,有的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及副作用。因此,必须研究出一些防褐变效果好又安全的护色技术。另外,应结合生物技术与已成熟的技术用于果蔬汁饮料加工。目前已有应用生物技术改善饮料加工原料、生产饮料添加剂和功能因子以及去除饮料不良性状的研究,但生物技术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地运用于果蔬汁饮料加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孔祥建,蒋和体,杜庆.膜分离技术在果蔬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J].饮料工业,2008,11(4):9-13 [2]梁敏.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与开发[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2):40-45 [3]李全宏,蔡同一,倪元颖,等.膜分离技术在果蔬汁浓缩中应用研究进展[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19(1):44-46 [4]殷红,葛长荣.食品冷杀菌技术[J].保鲜与加工,2005(1):40-41 [5]曹明菊,郑晓燕,陈丽华.超高压杀菌技术在果汁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饮料工业,2007,10(12):7-10 [6]肖庆升, 朱勉学.国内外食品超高压加工技术,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4, 25(1): 22~28
5.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五
「摘要」网络会计的出现给传统会计带来巨大冲击,它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优势给企业带来不少裨益。我国网络会计起步较晚,但其发展是势不可挡。随着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网络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四)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提高
依托于方便快捷的网络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各业务部门完全可以实现各种会计信息及时地传输到财务部门,使得财务信息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财务部门也可以将处理后的信息及时反馈,提高会计反映和控制各类交易的功能。
(五)财务管理成本降低
网络会计是网络经济的一部分。通过网络,企业的财务管理降低了信息收集成本,节约交易成本、审计监督成本和纳税申报费用。网络会计还可以实现多个模块化的会计程序,满足不同投资者和客户的信息需求,从而降低沟通成本。
二、我国网络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网络会计发展时间比西方国家要更晚些,网络会计实施的许多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但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企业信息化程度提高,网络会计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网络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必然出现新的趋势。
(一)网络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增强
网络会计拓展了企业经济资源的范围,使企业资源趋于多元化,再加之信息时代信息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明显加大,同时也给会计操作带来很大风险。因此,企业应该认识到不能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是会计的最大风险,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在此基础上,深化对风险本质的认识,将各种重要的资源以适当的方法列入会计系统,并尽可能地反映会计事项中的内在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降低会计风险。
(二)关于网络会计安全手段的加强
从1986年开始我国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条文,有力地保障了计算机系统和信息安全。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网络会计安全方面的专项法律。制定和完善我国网络会计的相关法律,使我国网络会计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法制化轨道是必然的趋势。此外,数字签名和认证是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尚处于协议应用阶段,要实现协议安全支付就必须有ca认证中心。一个完整的认证中心来规范网络会计行为也是迫切需要的。我国网络会计安全问题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必将不断加强。
(三)网络会计管理职能显明
网络会计的职能主要有反映和管理两个职能。反映职能是指详细的、全面的会计工作的结果向信息使用者进行充分的揭示。管理职能是指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所有者及经营者的需要,会计工作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由于网络的快捷便利使得会计人员能够通过在线访问及时得到企业相关的会计信息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横向比较和正确决策。随着网络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网络会计的管理职能会日益显明。
(四)财务会计软件和网络的.不断改进
我国会计软件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在政府、企业和会计软件开发商等的通力协作下,得以不断的发展进步。会计软件开发经历了从自主开发、委托定点开发到标准化、通用化、商品化、专业化阶段。会计软件应用从过去的单项业务处理到核算管理一体化,从事后记账到事中预警、控制、事前预测,管理模式由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网络会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通信质量和运作效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国网络会计要成为一个安全的会计信息系统,首先必须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会计信息安全快捷地传递;其次就是保证财务管理软件的安全及性能良好。
(五)网络会计信息监督加强
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从而赋予了会计监督更为重要的使命。在这种新形势下,会计监督的内涵正在发生变革,较之原来意义上的会计监督变得更有广度和深度,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网络会计的信息监督。网络会计使得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接采集。一方面,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增强,有效地避免了会计处理的“黑箱”操作,有利于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变得十分方便快捷,不会像传统会计一样留下盖章签字,所以今后网络会计的发展需要增设监控岗位,将会计人员的操作和数据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数据库中,以便审查和跟踪调查,以实现有效监督控制。
(六)网络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
6.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六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一) 新媒体的概念
概而言之, 新媒体是基于新技术和新信息、新网络发展起来的媒体形式。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广播、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桌面视窗、触摸媒体以及手机报等都属于新媒体。与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传统媒体相较而言, 新媒体的传输手段和接收终端愈发多元化。媒介信息和数据在传播和接受视频数据、音频数据等就具备了更多的途径。
(二)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进程中, 新媒体的应用也在逐渐的普及,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由此也变得更加方便。具体而言, 新媒体的应用也在从高端逐渐向普通层次转移。例如广场电视、电子书刊、移动电视和互联网等。而且, 随着3G技术的普及和4G技术的出现, 新媒体发展的总体趋势就是以网络为代表的互动业务以及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移动业务等方向。
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缺点分析
(一) 传统媒体的优缺点
传统媒体凭借着长时间的发展和强大的传播网络, 使得其在受众中公信力比较高, 权威性很强。换句话来说, 也正是由于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让其在媒介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 传统媒体因为受到版面、播放时间、媒介自身等因素的影响, 信息更新不及时、查找不方便、信息精确性下降等缺点逐渐暴露出来。而且, 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向上比较单一, 很难与受众进行有效的互动等。
(二) 新媒体的优缺点
和传统媒体相比较, 新媒体的互动性更好, 受众和新媒体之间能进行及时的沟通。这种通过意见的快速反馈让受众的要求能及时得到满足。尤其是新媒体在更新信息方面也更加及时。具备了信息量丰富的特点;新媒体的信息保持也比较方便, 传播速度上也比传统媒体更快。
但是, 新媒体同样存在不可忽视的缺点, 比如信息比较复杂, 受众在选择时相对比较困难;没有人对信息质量把关, 导致信息真实性不高;缺乏保障、规范、针对性和深刻性等。
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媒介市场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 主要还是以内容为主。所以在一定的时间内, 传统媒体的地位还是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这是因为在短时间内内容优势是无法取代的, 很多受众依然比较相信传统媒体的信息质量, 这也是传统媒体受大众喜欢的原因。
所以在发展新媒体的过程中, 务必要建立在继承传统媒体的前提下。任何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只能走大众化的路线, 才能成为主流。社会的主要媒体是社会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媒体, 所以在舆论环境方面,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补性非常强。只有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发展, 才能在互补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 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舆论格局和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
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分析
(一) 展现传统媒体的权威性
传统媒体的传播历程比较长, 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比较规范, 所以其权威性比较好。而新媒体的主要特点则是实时和快速的传播各种信息。故而, 其融合发展就应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 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互动, 最终让新媒体的品牌知名度得到有效和快速的提升。比如美国《纽约时报》网站现在能够成为网络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报纸品牌, 主要就是因为其平面报纸的权威性和品牌影响力。
现阶段, 我国新媒体也非常看重和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比如新浪网站现阶段就已经和很多家传统媒体结成了合作伙伴, 由这些传统媒体来为新浪网站的新闻频道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共同发展, 能够让更多受众得到及时的信息报道。
(二) 让新媒体的交互性得到充分发挥
要想让受众成为信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就需要加强信息发布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交互性, 让受众不再只是简单的信息接受者。例如, 对于一个体育爱好者来说, 他们不仅会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热情来表现出自己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他们也希望自己可以真正的参与其中。同时和其他体育爱好者一起分享彼此的感受和心得。这一点上, 传统媒体在和受众的交流互动方面就比较缺乏。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肯定存在一定的竞争, 但是如果传统媒体能够对新媒体的交互性进行充分的利用, 和新媒体融合发展, 将让传统媒体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刚刚结束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 这个节目的运作成功不仅是因为其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 重视以受众为中心来进行信息的传播。同时还在于这个节目能够让平面媒体、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通过新媒体的交互性能让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得到有效加强, 也表明了在我国媒介市场的发展过程中, 必将走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
(三) 强化信息获取的即时性
现代社会的变化速度非常快, 新闻媒介在实际的报道过程中也应该要尽快对事实进行传播和报道。这就要求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融合过程中要加强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有自身的优势, 传统媒体的团队比较专业, 而新媒体的网络终端和“草根”却分布比较广, 让其能够快速的得到第一手的信息, 从而对信息进行快速的发布。
但是,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也会受到自身特点的限制。比如传统媒体在发布信息时比较权威和严谨, 这样就导致其信息发布不及时, 而新媒体发布信息的效率比较快, 但是人们却常怀疑其信息的真实性。在这种情况下,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只有通过相互的融合发展, 才能讲信息真实和及时的展示给受众。比如在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 在通信和网络全部中断的情况下, 就是利用海事卫星电话将灾区信息传递传来的, 在对这些信息进行核实后, 很多传统媒体就开始转载、转播和跟踪报道。所以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新媒体的即时性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将会为受众带来更多有效、及时的帮助和信息。
(四) 对信息进行多渠道的发布
发布的信息实现理想的效果和目标想要实现, 选择比较合理地传播渠道和方式是相当重要的。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而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很多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也开始逐渐出现, 比如电子杂志、网络电视、车载电视以及手机报等。但是, 不管是哪种媒体都不可能满足所有受众的实际需求, 对自身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渠道进行不断的拓展的最佳途径就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这样也能有效实现信息发布方式和渠道的多元化。例如, 在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 央视国际就联合了多家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电台以及门户网站等组成了媒体联盟。这样不仅电视台、电台能够对赛事情况进行实时的报道, 广场电视、手机报、移动电视等也能对赛事的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的报道。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全面合作, 不仅能有效实现信息发布方式和渠道的多元化, 而且还能对我国的媒介市场格局进行有效的改变。
五、提升新媒体竞争的有效途径
为了有效的使新媒体竞争力加强, 必须从传统媒体身上取长补短。传统媒体在内容上, 是其比较优秀的地方, 它的图片、视频等, 都能真实准确的反映事项, 能够取得人们的信赖从而获得支持。作为新媒体, 它应该继承传统媒体的这一优良传统, 从而提高其竞争力。其次, 新媒体应该对服务对象进行定位分析, 从而有效的取得更多的受众人群。新媒体的发展, 带给了人们全新的体验, 这就是新媒体的优势。要有效的使“体验”长存人们心中, 就必须做好体验服务;要做好体验服务就需要对体验人群进行分析, 从而满足用户需求。如现在的网络交流平台, 微信、微博、腾讯QQ等虽然种类繁多, 可是QQ更能全面的“服务”于用户, 其使用量仍然居首。
参考文献
[1]邓航, 邹晨莹, 潘祖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新态势——以近期贵州日报和金黔在线重大策划报道为例[J].新闻窗, 2014, 03:4-5.
[2]马婷, 张苏.视听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态势[J].无线互联科技, 2014, 06:132-133.
[3]王君.看“微博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22:129-130.
[4]何清, 王贞华, 袁园.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对强化和改进党的宣传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 2013, 01:16-18.
7.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七
1.1校园媒体手机应用“青梅”的运营现状
手机应用与报刊的融合案例多发生在社会化报纸中,但是目前已经有一款校园媒体手机应用“青梅”已经在各高校运营多时。
青梅,是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携手北京中青融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校媒联盟理事单位、会员媒体打造的移动互联网校园资讯产品。青梅以其本地化服务、即时性发布、个性化定制和安全性运营为特点,致力于服务高校信息化建设,服务校园媒体及校园资讯发布,进而引导和服务大学生成长。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全国已经有120多所高校拥有自己的青梅,并将青梅与学生的生活无限贴近。
2012年5月,青梅项目开始启动。它是为每个学校量身定做的校园手机客户端,是单个校园媒体的全校性内容平台,更是一个校园内与学生用户息息相关的资讯平台。学生独立后台管理,打造信息传播新方式是青梅正在走的新路。据了解,吉林大学《吉大青年》是青梅试运营的30所高校推广试点之一,《吉大青年》整个“青梅团队”共40多人,他们中除了软件专业的学生之外,还有学中文的,学编导的,学经济的……构成体系涵盖了校内的大部分专业。尽管同样的一篇文章,针对这样的特点变得与众不同吸引其他受众,这也是手机应用一种新形态。
青梅目前实现的功能有很多,举例一些热门的项目,比如单独定制每个学校的专属App,依托该校校园媒体、知名社团自主运营。另外,开放平台的青梅平台使得校园资讯、活动预告、周边外卖、热门社团都得到宣传。而且,受众可以按照自己个性订阅,只选择你想看的内容。活动日历则是将校园的活动在青梅上面均有标注,使受众一目了然不错过校园里的每一次活动。并且将学校的重要通知直接提醒到受众的手机上。学生看到的永远是学校最新的资讯、通知,体现新媒体快速、高效、直达的特点。
青梅的运营已覆盖了大大小小的不同学校,其中西南科技大学则是这些学校中不可不说的翘楚。西科青梅的成功运营使得《绵阳日报》也为此进行了报道。举一个突出的例子,西科青梅上一篇名为《我校新生入学生活费平均水平出炉》的文章发布仅一周便收到了1300余次的浏览。而在最近青梅举行的“青梅”部落榜中,西南科技大学以激活人数12905,校园覆盖率42.917%稳居榜首。这种种迹象都说明了青梅运营的成功。
1.2青梅应用在大学校园发展的瓶颈
尽管青梅优势良多,但不可避免的也有自己的缺点。首先,青梅作为一款年轻的软件还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其自身仍有许多类似应用闪退、打不开等方面的问题。西体青梅安装初期就曾因为应用闪退这一问题使得很多人卸载了青梅。这需要青梅后台的不断更新,便又会使得受众不愿意继续使用该应用。其次,因为载体的变化,受众会对于深度报道的大篇幅内容失去阅读下去的耐心。手机应用不像校园报刊还可以选择强制阅读,它自由度高安装简单卸载也方便,这就让很多受众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卸载了青梅应用。而且因为它必须依托于手机,如果一旦手机没有电量,那么青梅应用便形同虚设。最后,青梅的登陆采用学号进行注册,这一步骤让很多怕麻烦的人拒绝了青梅。
综上所述,青梅应用并不是完美的。它需要与校园报刊进行互补。两者的交互能让对方都逐渐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
2. 校园媒体手机应用“青梅”的前景探析
校园报刊如何转化为新媒体,在手机应用上最先能得到突破。可能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受众和采编人员的一致性。无论是校园报刊还是手机应用,在校园中这两类媒体的受众基本为该学校的师生。这一类受众基本关注校园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使得手机应用变得有市场。另外,同一学校的不同媒体编辑团队成员大都有一定的重合,手机应用便可沿用校园媒体的采编人员。
2.2媒介特点的互补性。校园报刊表现形式单一仅能呈现文字和图片,但手机应用却依托着现代科技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手机应用后台系统的互动性、及时性、易修改性等特征恰好弥补了可校园报刊的单向传播、时效性差、无法修改的缺陷。相反,校园报刊可以弥补手机应用缺乏深度、可信度低的缺陷。
2.3手机应用的可实施性。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简便的后台操作使手机应用的实施性加大。只需要一台电脑便能将手机应用管理到位。而且手机应用的后太操作简单易学,只要同学经过学习就可以上手,不用专业设备专人管理节省人力物力。
2.4受众设备的普及性。现在,智能手机处于市场主导地位。而手机应用也已经及时发布了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并且及时进行更新,更加确保了校园报刊与手机应用融合的可能性。
3.建议
媒介融合的方式有很多,这里所探讨的校园报刊与手机应用的融合运作。校园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在校学生,这类人群表现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快,不喜欢纯文字的枯燥内容以及追求高效率和便捷性。校园报刊的优势大大下降,与其竞争不如双赢。如果校园报刊能够很好地与手机应用结合,那么将极大地发挥双方的合力,受到学生的关注。
大多数的校园报刊采用内容采编与社务管理兼顾的模式。而且根据发展,部门的细分也越来越多。这种模式适合校园报刊与手机应用的融合。这一模式下,手机应用可以自立一个部门,依附报刊又独立自我。它既可以从全局考虑整个团队的运营,又能独立挑出思维模式实现创新。这为校园报刊与手机应用的融合的未来发展前景作出了保障。
无论是校园报刊还是手机应用,它们都有着吸引受众的特质。最近几年,纸媒已死的言论我们不时可以听到,也有不少新闻大家预言纸媒将在近二十年里彻底消失。很多的社会化报纸甚至门户网站例如华商报、网易、搜狐等等都早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应用,这说明这条路是校园报刊可以借鉴的。优势互补,将看似走向绝境的校园报刊拉回一把使其的生存压力得到缓解。(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乔洁琼 薛迎宾,《新媒体的发展优势和隐忧》[J],人民网,2013年
[2] 李燕茜《校园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之道》[J],《清新时报》,2011年
[3] 刘振远《新媒体时代下校园纸媒的融合趋势》[J],中国报业网,2013年
[4] 金菊爱《高校校园媒体作用探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年
8.新制度下财务报告发展趋势的思考 篇八
请欣赏:《新制度下财务报告发展趋势的思考》
陈孝
一、新企业会计制度对财务报告模式的发展和完善
新企业会计制度主要从报告期间和分部报告两个方面对传统的财务报告体系进行了发展和改进。
首先,新制度更加重视报告的及时性,提出了编制中期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中期财务报告通常指以短于一年期间(如半年、一季、一月或更短)为基础所编制的财务报告,其优点在于能使使用者了解并评价被投资对象前期的经营成果,并能根据已发生的经营情况对今后的发展作出合理预期,从而降低未来不确定的风险。相对于以往传统的年度报告而言,中期财务报告更具有及时性、相关性。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中期会计报告的确立也满足了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披露及时性要求。
其次,新企业会计制度提出了分部报告要求。所谓分部报告是指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按照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提供的各组成部分有关收入、资产和负债等有关信息的报告。通过编制分部报告,企业集团管理当局可以及时地了解各行业、各地区分部的具体情况,以制定整个集团和全面发展规划。同时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得到更多的有关企业集团和信息,对企业进行未来经营报酬和经营风险的分析。可见分部报告的提出可以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较之传统的`财务报告体系,这可谓一大进步。
二、新企业会计制度下我国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不足
新企业会计制度实施后,我国财务报告体系行到了一定的改进,但应当看到新制度还不能解决现阶段财务报告发展所存在的所有问题,我国财务报告体系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亟待改进。
1.缺乏充分提示。所谓充分提示是指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要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并使用户易于理解,换言之,若某项信息被忽略或遗漏将引起用户对财务报告的误解或误导决策。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财务报告需要披露的信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表内项目”,许多“表外项目”如衍生金融工具、知识资本、人力资本都应当予以重视。同时财务报告使用者还需要更多的关联方信息,而这恰恰又是当前财务报告还有待改进的方面。
2、财务报告模式受到标准化的禁锢。现行财务报告是一种通用财务报告,它提供给使用者的是相同的报告,即财务报告是一个标准化的模式。这样做虽然确保了财务信息可比性的原则,却丧失了灵活性,难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影响了财务报告的普及率,而标准化的模式也很难全面地表达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
3、缺乏超前性。财务报告是反映过去一个年度内企业的经营业绩,这固然可以作为信息使用者作出判断和决策的依据,但作为以历史性信息为主的财务报告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而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一个未来前景的预测。笔者认为“立足过去,放眼未来”是一份优秀财务报告应该具备的要素,而目前的财务报告只是完成了前一半的功能,其后一半的功能还有待我们去发展。
4、财务报告难以与社会融合。我们遵循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要求每个企业在完成一定的经济责任的同时还应负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财务报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几乎没有涉及,这就造成个别企业只重经济效益,不重社会效益,难以和整个社会相互融合。笔者认为作为社会经济体系一分子,企业理应通过财务报告来反映自己在改善能源利用状况、减少污染等方面的行为,这样财务报告才可以真正做到融社会性和经济性于一体。
三、对完善和发展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思考
笔者认为一份充分而实用的财务报告应当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它既要各种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又要考虑到信息使用者自身的理解能力,同时经济环境、时代背景、法律环境以及本国历史传统都应当考虑在内。当然企业信息可否披露也应当重视(某些会计信息属于企业秘密,是不能随意披露的,又或者某些信息需求是不合理的,难以为企业所披露或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完善和发展我国财务报告体系也应当做到既有创新,又要立足现实。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种构想来加以完善和改进。
1、以一定的形式在财务报告中对“表外项目”加以披露。加强对企业科技含量、文化因素、知识性资产、人力资源等的披露是网络信息经济时代的需求,财务报告应当做到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突破以往以货币对实物资产加以计量的模式,加强对财务信息质的描述。我们可以通过报表附注来对质的信息加以披露,尽可以直接将一些要素归入报表中或者重新构制一张反映企业“软件”资产的报表。总之,对这些“表外项目”尽可能地进行披露,可以满足当前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采取多重选择的计量模式。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价值等计量模式具有很高的决策相关性,可以作为我国财务报告计量模式的一种选择。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对财务报告计量模式的多重选择可以丰富财务报告的内容。
3、塑造多样化的财务报告模式。信息技术革命为财务报告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我们可以通过传播媒介来转输财务报告信息,通过图像表述、文字表述、语言表述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财务报告模式。据悉美国目前开发成功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财务报告语言(XBRL),按此语言,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工、处理网上获得的财务报告信息,而且可将按照国际会计标准编制的财务报告信息转换成按照本国会计标准的财务报告或其他所需要的财务报告,这大大增加了财务报告的实用性。这种财务报告模式也是值得我国财务报告模式借鉴和改进的。
4、鼓励企业出具社会经济责任报告。这样可以使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加强有关人员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的监督,加强企业的责任意识,使财务报告更具有社会性。
5、加强财务报告的预测和分析功能,使报告的历史性与超前性做到统一。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在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他们很难直接用过去的报告来推测企业的未来。因此,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的报告是信息使用者所急需的,而财务报告加强其预测性也才能真正体现其“立足过去,放眼未来”的功能。
6、应在财务报告体系中补充第四报表――增值表。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所披露的内容主要是与投资和信贷相关的企业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的信息,但没有体现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额,也不能反映这种贡献的分配。因此,为能给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更多信息,建立完整的评价考核体系,笔者认为有必要编制增值表业作为第四报表。
7、加强报告的灵活性,将报告划分为强制性披露信息和非强制性披露信息两部分,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和条件作出相应的选择。这样既可以将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完全反映给信息使用者,又可以通过前景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人才资源报告等补充报告来更全面地反映企业。
9.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1 篇九
论文摘要:新经济时代,宏观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进行营销创新,对企业开创营销新局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认为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理念、“系统化”营销战略、“逆向”营销策略、“扁平化”营销组织、“柔性”营销管理和“混合”营销领域,并以此为基础揭示了企业营销创新的驱动因素,即消费者偏好转换和企业内部制度创新,进而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 新趋势 策略
随着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技术经济的发展,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迅速发展呈现出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生存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等重要趋势,为了适应这一瞬息万变的宏观市场环境,一场以“营销创新”为主题的新营销革命正悄然兴起。
一般而言,在以标准化、规模化、模式化、效率化和层次化为主要特征的旧经济时代,企业营销通常以各种类型的广告、人海战术等有形营销手段为基本手段,以经营业绩和股东利益的高低作为营销业绩的衡量标准,而以差异化、个性化、网络化和速度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企业营销则日益重视将有形营销与品牌、客户关系等无形营销手段相结合,以客户的终身价值以及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营销业绩的高低。
相比之下,不论是在营销组织结构还是在营销管理模式上,旧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都在很大程度上被颠覆或者显著修正,因此必须关注新经济时代营销领域可能发生的新趋势与新发展,坚持营销创新,才能够开创企业营销工作的新局面,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有鉴于此,理性分析宏观环境变化中,市场营销在理念、战略、策略、组织、管理和领域上的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通过改革创新、趋利避害,挖掘其内在联系和作用机理,对还处于发展阶段、正不断向现代化、国际化企业迈进的我国民族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一)“短期”营销理念向“可持续发展”营销理念的转变
传统市场营销理念往往以短期的“销售业绩”作为核心营销理念,只重视商品一时的畅销,不注重维护、创造企业的经营特色,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特征明显。而在新经济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更强调可持续发展,表现在:首先,营销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即以扩大市场或推销商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注重培育和扩大长期客户群,形成如“全面满足客户需求”等新营销理念;其次,营销过程的可持续发展,即以竞争为中心转变为以合作为中心,注重各类营销资源的整合和营销关系的培养,如同竞争对手、分销渠道等交易伙伴建立“合作”和“双赢”的营销战略联盟理念,以及重视营销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知识资本积累等营销理念。
(二)“局部”营销战略向“系统”营销战略的转变
在传统营销理念中并不存在整体营销战略的概念,因而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明确的营销目标和长期的战略规划,而仅仅只重视局部利益,导致各种短期的、不规范的营销策略的产生。而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现代营销理念影响下,企业营销愈来愈同企业长期战略相结合,并形成了独特企业营销战略,即通过营销战略的制订、营销战略与战术的协调以确保市场营销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导致了许多现代化的营销战略的产生。例如:追求标准化、快速反应的一体化营销战略;追求优越服务的差异化营销战略;追求优势互补的联盟营销战略以及追求满足顾客个性的定制化营销战略等。(三)“正向”营销策略向“逆向”营销策略的转变
在传统以“产品技术为中心”的短期营销理念的支撑下,企业的营销策略主要采用“企业一消费者~企业”的正向营销策略,营销策略的设计侧重于从企业自身推销产品的出发,涌现了许多经典的营销策略,如“4P”和“6P”营销组合等;而在新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营销理念向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转变,企业的营销策略也逐步转向顾客的角度,侧重于“顾客一企业一顾客”的逆向营销策略,强调顾客需求的差异化和企业提供商品功能的多样化和定制化,着眼于企业与客户的互动与双赢,从而产生了许多更具生命力、更为互动的营销策略,如“4C”、“4V”和“4R”营销组合等,在新的层次上概括了营销策略的新框架。
(四)“金字塔”式营销组织向“扁平化”营销组织的转变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现代市场营销要求企业尽可能的贴近消费者、贴近终端市场,因而扁平化的营销组织取代传统金字塔式的营销组织就成为大势所趋。主要表现在:
首先,营销层级不断减少,企业往往通过变多层次批发环节为一层批发,或通过建立区域、联合配送中心的方式,缩短营销组织层级以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其次,营销组织E化,现代电子商务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跨时空、交互式、拟人化的高效率销售渠道,使得企业营销组织模式变得更加富有弹性;
最后,营销组织联盟化,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将拥有不同营销资源或出于不同营销区域的若干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企业集结一起,以形成一种网络化、协同化的战略联盟经济共同体,从而在宏观上实现营销组织扁平化。
(五)“刚性”营销管理向“柔性”营销管理的转变
传统营销管理的“刚性”主要表现在:缺乏沟通管理、缺乏学习管理和缺乏整合管理,这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为核心理念、以“扁平化”为主要组织模式的现代营销明显是不相适应的,表现在:
首先,现代市场营销强调双向沟通,包括同消费者沟通、同市场环境沟通等,而传统营销则要么只重视内部的产品和人员的管理,要么只重视外部公共关系的开展,而忽视了同客户、同市场的长期的沟通,因而建立一种围绕客户沟通和建立长期关系的营销管理思想模式,即客户关系管理(CRM),其是未来营销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
其次,传统营销往往采用硬性指标和规章制度来强化对营销人员的管理,但是随着现代市场营销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知识型员工比重日趋增加,因而通过有效的组织学习,建立更具弹性的管理模式,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未来营销管理的又一重要内容;
最后,受“短期”营销理念和金字塔式的营销组织体系的影响,传统营销管理往往只注重不同时空所采用的营销策略和手段的实际效果,而忽视了其内在联系对消费者的不同影响。与之不同的是,现代营销管理则更为注重“一个声音”,即通过管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时空的传播手段,使其发挥出最佳、集中统一的作用,最终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长期的、双向的关系,因而整合营销管理(1M)将逐步成为现代营销管理的主流。
(六)“独立”营销领域向“混合”营销领域的转变
首先,表现在传统独立营销领域的相互融合。随着全球化、国际化营销进程的日趋加快,以及未来若干年内,自由贸易区域的扩大和各国政策法规对外国投资的放宽,全球市场必将进一步开放。传统独立的国内市场或国际市场正逐步对接、相互融合,形成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之势,从而不可避免地把现代企业营销置于一个全球一体化的营销领域之中。
其次,表现在营销领域和非营销领域的相互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以及现代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营销理念的深化,企业营销越来越注重品牌社会价值的营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依靠同政府组织、大学、社团或其它非盈利性组织的合作,来提升品牌、产品、企业的社会价值、美誉度和知名度,通过塑造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同各类消费者形成共鸣,因而传统营销领域向非营销领域的渗透已成为现代营销领域拓展的重要趋势。
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的驱动因素
企业市场营销的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营销组织等正随着外部环境激烈变化而不断变化,呈现出许多不同的发展趋势。有鉴于此,探究各种发展趋势背后的驱动力量,对于企业从客观上把握趋势发展的脉络、提高营销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从理论上看,现代市场营销不断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包含以下两点:
(一)外部驱动力:消费者偏好转换
消费者偏好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市场区域和市场环境下,受各种营销因素的影响和刺激,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某种属性所表现出来的优先购买的主观意愿或实际行动。企业市场营销过程的本质就是刺激消费者偏好向有利于企业产品销售的方向发展,因而其对现代营销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根据现代经济学对消费者偏好的研究进展表明: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营销过程与消费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不同价值和不同兴趣的消费者会对企业的营销过程形成喜好和不满,进而对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形成制约。
因而为了从消费者处得到持续、必要的支持,企业的营销体系应该和消费者相互协作,识别价值和利害关系,努力不问断地、周到地考虑消费者的兴趣和需要,最终达到企业和消费者的长期共识和共同营销,实现企业市场营销的可持续发展。这正是现代市场营销逐步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营销理念和“逆向”营销策略的根本由来。
对产品价值预期的变化是消费者产品偏好形成主要因素之一,包括价格预期、质量预期、服务预期和社会影响预期等,例如:有强烈价格预期的消费者,往往对营销组织的层级敏感,扁平化或E化的营销组织结构更容易得到认可;有强烈质量预期的消费者,则对营销管理的水平敏感,这就需要企业采取整合营销管理等柔性化、一致化的现代营销管理方法;对社会影响预期反应强烈的消费者,就容易关注企业在非营销领域的表现,如对体育赛事的赞助、对社会责任的承担等。有鉴于此,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消费者预期,对消费者偏好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促使了企业市场营销做出相应调整,形成了各种发展趋势。
情感偏好是影响消费者偏好的另一重要因素。情感偏好是指由消费者的性格、气质等心理特质和教育水平、人生观、价值观等现在或过去的经验相互综合而成的特殊情感,因而能对消费者的消费取向和消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实践中,为了达到或适应影响消费者情感的目的,企业逐渐在营销过程中创新’JII9,采取客户关系管理、与不同区域的竞争者形成战略联盟和向为消费者所关心的非营销领域渗透等长期性的营销方式,以构筑同目标消费群体的长期情感纽带,从而进一步促使了基于可持续发展营销理念的现代市场营销趋势的形成和发展。
(二)内部驱动力:企业制度创新
从微观上看,企业的市场营销过程需要依赖各种经济契约、营销观念、法制保障、操作规范等制度要素,因而,企业营销制度的演进与创新过程就是企业市场营销实现自我突破与完善的发展过程。实际上,营销制度创新不仅将观念创新、战略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等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而且还具有引导各种创新的功效,因而是企业市场营销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表现在:
制度创新为企业营销的创新提供了创新源泉。随着买方市场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通过产权制度的创新,如经理人制度、员工持股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劳动股份制度等,充分而有效的调动了基层营销人员和营销管理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和营销管理人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有的放矢的进行创造性的营销活动,从而为企业各种营销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制度创新为企业营销的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一方面,企业依靠制度创新可以将营销创新的精神、思维方式和方法转化为企业营销人员和营销过程的经营理念行动准则、政策方针和企业深层次的文化核心,实践中,营销观念的转变、营销战略的兴起和营销管理的柔性化都是这一制度化的结果。
另一方面,制度创新的根本问题是解决交易成本问题,而交易成本决定企业边界或企业规模,因而制度创新会通过降低费用的制度安排引导相应的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因而不论是“扁平化”“E化”还是“联盟化”的营销组织发展新趋势,从微观企业角度上看,是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根本结果。
实际上,消费者偏好和企业内部制度创新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消费者偏好作为一种重要信息为企业市场营销提供各种可能的发展方向,而企业内部制度创新则通过在现有制度和消费者需求之间做出协调以一种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引导企业市场营销创新,保障营销创新的成果。
因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等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正是在外部消费者偏好转换和内部企业制度变迁的共同作用下企业市场营销呈现出各种发展新趋势。有鉴于此,有效引导和管理消费者偏好、完善和健全企业制度是实践现代市场营销新趋势的重要途径和必要保证。
顺应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的应对策略
将市场营销新趋势同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将市场营销新趋势融入企业从研发开始的全流程管理是调整和适应新趋势的关键。只有通过建立与新趋势相匹配的组织管理制度,才能对新趋势的经济性、可控性、实施进度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评估,这里的组织制度不仅包括组织结构和决策形成与支持系统、资源配置机制,还包括与之相适应的预算制度、责任制度、培训制度、监控制度、处理机制、绩效评价制度、活动开展的程序制度以及操作规程。例如企业在实施CRM时,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部门或委员会来分析、考量企业与消费者、社会、环境的关系。
建立消费者偏好管理制度。一是信息管理策略。消费者偏好信息是企业实施营销创新活动的基础,充分及时、准确的消费者偏好信息对企业的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可以使营销人员增强营销创新工作的清晰度、准确度和超前度。
因而,企业必须加强消费者偏好信息的管理工作,建立起相关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即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供求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竞争者信息等,进而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分析,挖掘其中隐含的消费者偏好信息,并做出趋势预测,从而为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创新决策和营销战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新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10-27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12-01
新媒体的发展论文08-28
网络技术发展趋势06-15
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08-05
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10-04
新媒体广告对广告发展的影响09-23
绿色船舶技术发展趋势概要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