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总结

2024-07-01

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总结(精选18篇)

1.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总结 篇一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素材习惯

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之一是觉得无事可写或无话可说。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学生每人随身一个笔记本,只要做有心人,就能随时记录生活中的感人事例。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作文要写得好,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但从目前学生的写作实际来看,因审题不清,盲目写作而造成走题、不切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教会学生认真仔细审清题目的要求,把握好写作的重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3、培养学生良好的列提纲习惯

学生在写作之前,审清了题目,跟着教师就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列提纲习惯。写作文如果不经过深思熟虑,就匆忙下笔,写出来的文章很容易跑题或中心不明确。因此,教师在让学生写作之前,应让学生确立文章的主题,围绕中心选好材料,构建好文章的架构。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毕业考试后,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往往会发现有部分学生写的作文字体马虎,卷面不清洁。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规范、整洁的书写习惯。形成认真书写光荣,不认真书写可耻的风气。

5、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习惯

古人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多改出佳作”。文章只会越改越好。在平时,老师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采用集体改、小组改等方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反复读,仔细推敲,直到满意为止。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教师按上面几点要求持之以恒地去做,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就一定会养成。

2.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总结 篇二

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要写文章必须认识客观事物,占有丰富材料。要占有材料,就需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生活。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是获得写作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孔子教育学生“多识草木鸟兽名”,鲁迅指出”第一须观察”。 这些至理名言无不说明观察对写作的意义。观察越深刻、细致,写出的文章质量就越高。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因,发现题材价值,进而以观察事物的原形作为参照, 进行生动描写,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因此,作文教学要养成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锻炼学生有一双慧眼,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

怎样才能使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出路有若干条,其中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留心生活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途径。素材的积累可以取材于生活,鸟虫鱼兽、山水风光、 花竹林木、社会风俗或者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生活, 无非是一堆细小情况,而最伟大的热情就受这些情况管制。”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百花筒,今日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充满七彩阳光。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感受一番,就会发现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以入文;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的生活,认真地想一想, 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看似很不起眼儿的小事,但确确实实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二、积累素材、养成取人之长的习惯

对于观察所得来的材料要勤于积累,抓住事物事件的明显特征识记、保留,供写作时提取选用。也可整理成书面文字记载下来,这是最可靠、最管用的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时时处处留意聚集,养成用文字记载材料的习惯。 材料积累好以后,就要善于选择材料, 让学生多读范文,从众多的范文中吸取营养,博采众长,看别人如何选材, 如何运用语言……从而做到取人之长。作文,虽无定法,但是积累的确是作文的基石,积累也好,模仿也罢,探索创新也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要从积累开始,这是不争事实。写作文首先要有素材,做到言之有物,切忌夸夸其谈。

欲流之长必浚其源,自己在平时要能多观察、多发现,提炼生活,就不愁写作时无话可写。还可以通过阅读来积累素材,若能养成阅读好习惯,不仅能开阔眼界,充实思想,还能丰富自己的阅历,但是阅读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要“于切要处下心力”深入思考, 潜心理解,找出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取人之长,为我所用。再就是要注意语言的积累,这样做可使自己的文章言之有味。 积累最好的方法就是写日记,养成这个良好习惯,天天写、日日写,凭借日记这个良好载体,自己的遣词造句、行文谋篇的能力就会越来越高。

三、质疑问难、养成大胆创新的习惯

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鼓励他们大胆地质疑问难,寻根究底。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要让学生会疑,主动探索,大胆怀疑前人之说。要鼓励学生敢于吹毛求疵,发现问题,通过讨论, 辨明是非。还要在有疑处加以强化,激发学生认真质疑,然后因势利导地分析问题,从而达到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目的。这就是说,学生要对任何问题都产生疑问,对任何事物都要做到“打破沙锅问到底”,对事物探究得越深,了解得就越深,写出的文章就越深刻,对事物的分析也就越透彻。如果要让学生以《松鼠》为题,写一篇文章,但学生对松鼠的生活习惯,生活范围等一概不知的话,学生肯定不会写出让人信服的文章。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寻根问底,对任何事都要问为什么,这样,文章才会不失真实。

写得越多,积累在大脑中的经验就越多,写起文章来就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不至于提笔千斤,如蚁负重。 在勤写的基础上,还要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清代著名学者李渔说,写作 “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揭示了思考对于作文的意义。同时,在审题中要让学生开启思路,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七绝》);不要老写别人写过的主题,重复别人走过的路。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篇三

第一,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什么叫做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灌注在里面。”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无病呻吟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缺少的是打动人的真情实感。记得前不久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文题目:以“爱”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学生按时上交了,我迫不及待地想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中挑选几篇佳作,然而事与愿违,竟没有一篇如意之作。最终写得最动人的是一位平时被我忽略的学生。这位同学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叙述了父亲教育磨练子女的几件平常事: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送他上学,让他自己挂吊瓶,鼓励他如何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等等。通过这样的几件小事,写出了他对父亲由不理解、埋怨到理解、感激的过程,由衷地道出了父爱的深沉与博大。此文看似平淡无奇,却写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饱含着真挚的感情,因为小作者“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可见,文章贵在写真情、写切身感受。要写出打动人的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千万要避免说套话、说空话。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二,观察、体验的习惯

常常有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体验、积累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到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比如寒假生活中的素材就很不少:贴春联、年夜饭、放鞭炮、看烟花、走亲访友等等。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有很多可取的写作材料,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同学、老师等,他们如何疼爱你、关心你、指导你、教育你,把其中典型的事件写出来,不就是一篇好文章吗?观察、体验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如此,对于我们,生活不是缺少新颖的材料,而是缺少发现。写作必须热爱生活、积累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积累下来,再经过思考、筛选、加工,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见解,拥有自己的思想,就一定能下笔成文、妙笔生花。

第三,多阅读、勤动笔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对周围世界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除了要亲自观察体验外,还要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的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的过程,读书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可以积累思想,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对社会、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语言材料丰富了,认识水平提高了,还愁写不出好文章吗?所以,多读是一条通向写作的成功之路。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训练达不到一定的强度和数量,就很难奏效。写作更需要训练,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不仅如此,写作还是一种创新,只有勤动笔,每天坚持写点东西,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不落俗套。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写,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记日记、写随笔,养成勤练笔的好习惯。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促进“质”的飞跃。

4.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总结 篇四

茄子河小学 王春爽

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一连串的数据告诉我们,人有约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上常会有这样的镜头:全班集体交流时,一位学生在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这时,另一位学生觉得与自己的意见不合,就马上打断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还有的学生开着小差,根本就没有在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折腾了半天,用许多人不知在干什么,有什么好的结果,好的方法,好的建议,这样只要我讲,无需我听的现象在成人中也随处可见,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感受到教师在忙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最好的方式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很有必要让学生乐听、善听、学会倾听。倾听也是一种习惯,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必须从小开始。针对于此提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这一课题。

本学期,我们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教学研究工作,探索如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并总结出了以下的几条策略。

一、潜移默化,发挥示范作用

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老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

1.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

要想学生认真听,教师首先要学会听。当一个学生发言时,无论这个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做老师的都要专心去听,当他有困难时偶尔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断。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块金子,即使是再调皮的学生只要你肯挖掘,他的身上也有或多或少的闪光点。在课堂上,老师首先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这些孩子,要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激励为主批评为辅。这样学生在无形中就接受了这样一个暗示:听别人发言,首先应找自己值得学习的地方,其次再去指正。

3.用肢体语言来激励学生。

姿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应该首先作出表率,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诸如:微笑、惊讶、点头,或者各种手势来表示感情。教师表达的这种信息不仅在师生之间造成了一种亲切感,更时时使学生明白,认真倾听是多么重要。

二、积极引导,培养倾听习惯 1.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限制,他们的表现欲望比较强烈,总喜欢自己说,或是和别人抢着说。针对这些情况,要引导学生,一个爱发言的学生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但是一个乐于倾听的学生更是一个乐于思考的好学生,老师会更喜欢;发言是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倾听更是参与了学习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在倾听发言时要做到:(1)耐心细致地听完他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嘲笑。(2)要听清楚他人的发言,领会意思。(3)补充他人的发言要举手。2.引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自古以来就有“坐如钟,站如松”的比喻,可谓站姿与坐姿是人生中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表现。我们的孩子天生好动,永远都有折腾不完的力气。而课堂上,无论是站唱还是坐唱,我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演唱姿势:(1)上身及头部端正,不要前俯后仰,看书歌唱时,双手曲肘拿正音乐课本,高度以不影响头部端正为准,坐时两腿不可伸直,曲膝,两脚平放地上,自然支撑坐姿,站时则两腿稍稍分开为“丁”字步,重心于后脚;(2)胸部微挺,让腰板立起来,但不可耸肩;(3)精神饱满、集中,表情自然。严格培养成这样的姿势为前提,习惯成自然,到以后配上各种动作的演唱,都是很美的,很有气质的。所以刚开始我时刻提醒学生注意以上三点,演唱姿势端正的同学我形象地比喻他们为漂亮、帅气的小白鹅,以此激励其他同学。只要学生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不仅仅是音乐课堂,对他的一生都是大有益处的。

3、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倾听表现。面对学生的倾听表现,教师要适时的作出评价,恰当的评价学生的倾听表现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5.初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五

会听、会做、会讲、会变

会听:会听老师讲课的关键点,听讲效率高

会做:把会的就成对的,准确、规范的进行书写表达自己的思路

会讲:把自己会的东西讲解出来,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会变:题目的形式发生变化,能发现本质,准确解答

具体做法:

1、家长装傻让孩子把题目讲给你听

有时候家长要傻点,题目的解答你看懂装没看懂或根本不看就说你看不懂,让孩子把过程讲给你听,把你讲明白,过程还装傻提些问题。

既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他(她)对题目理解更深一层!(题目解答能看懂和能讲清楚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让孩子有成就感,爸爸妈妈都不明白的题,是我讲给他们讲明白的。听懂不意味着会做,会做不一定能做对。讲题会加深进一步对题目的理解,对能力提高大有好处。

2、让他(她)学会总结,做读书笔记交流体会

学会一个章节或一册,让他(她)给你总结下知识,开始你可以帮助他(她),让他(她)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最重要。

有些时候放松下,让他(她)读些名著、读者或青年文摘、励志类书,有感想时让他(她)做好笔记,你也可以和他(她)一起看,交流些对人物的感受和心得体会,会总结和归纳,才能让学习更高效,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一。

二、改进学习的思路,做好三多

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打开思路,找到巧法

多题一解,归纳总结,找到通法

6.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六

方法之一:激发学生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学生爱动脑子。所以我并没有嫌学生嘴贫,冷漠对待或敷衍了事。而是能跟学生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查阅资料,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

方法之二:指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随着学习任务增多,学生往往满足于“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时我都是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多动脑,让遇事好问“为什么”成为思维习惯。

方法之三:学生考老师,老师考学生。课后我有时会抽点时间,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学生和老师互相考问。

4、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我在平时指导学生多利用工具书,同时给学生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

5、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同时要辅之一定的勇气。我平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这点很重要,不能惰于思考,一味依赖别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6、勤表扬,多鼓励。表扬使学生产生自信,鼓励使孩子战胜胆怯。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7、利用闲暇多与学生交流,做学生忠实的听众。对于学生的一些想法和念头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进行正面引导。

8、和学生做朋友,遇事征求学生的意见和看法,不管采纳是否都给学生讲明其中的道理,使学生愿意思考且思想活跃。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有很多孩子都能按老师的要求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逐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而且书写规范,作业本工整洁净,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课上大多数学生听讲专心了,学习效果有明显

7.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总结 篇七

一、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1.善于观察, 定格“生活小镜头”

许多学生觉得写作时没东西可写。其实, 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不是鼓励他们去虚构, 而是要求他们细致入微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定格“生活小镜头”, 充实自己的生活素材。我们农村的孩子, 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多, 花鸟虫鱼、飞禽走兽, 都可入文;生活中乡亲们的婚丧嫁娶、过节习俗, 学校里同学之间或团结互助、或小打小闹, 目之所及, 不乏习作的素材, 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教师应鼓励学生注意观察, 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去挖掘材料,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不会空喊口号, 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文章才能打动人心。

2.丰富生活, 寻找“源头活水”

教师应多开展一些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 如爬山、野炊、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搞一些有关环保的社会调查等, 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自然、走入社会, 丰富学生的生活, 学生的文章才能言之有物。记得在汶川地震发生后, 我们学校组织了几个班的学生走上街头, 举行“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宣传和募捐活动。回来后, 很多学生把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经历和感受写了下来, 他们把捐款人的外貌神态、语言、自己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惟妙惟肖。从他们的文章里, 我们可以感受到天灾无情人有情。学生的习作中还写了街上的行人对他们这次开展的募捐活动的支持和由衷的赞许, 字里行间流露出参与此次活动的自豪感。

3.满足自尊的需要, 激发写作欲望

心理学家指出:“人有自尊的需要, 而实现自己的潜能是人的最高需要。”每每看到学生有好的文章, 我都会在班级里大加表扬, 并让作者上讲台把自己的佳作读给同学们听, 接受大家羡慕的目光, 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 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使荣誉成为学生爱写作文的催化剂。我们班有个学生叫余永杰, 平时作文写得不怎么样, 语句也不够通顺, 对写作文有着害怕的心理。一次, 他写了一篇作文, 虽然还是老毛病, 语言表达有点混乱, 但立意不错, 很有真情实感, 我把他的文章稍加修改、润色后, 建议他把这篇文章拿到校办的《红泉小报》上去投稿, 果然发表了。这让他大喜过望, 也大大激发了他的写作欲望。从此以后, 他经常主动地把他写的文章拿给我看, 让我给他提意见。一段时间后, 他的文笔流畅了, 写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作品也屡屡在校报上发表。尤其是这次, 他写的《我给老外当导游》这篇文章, 通过了层层筛选, 获得了第十二届海峡冰心杯“我当海西小主人”征文比赛省级二等奖。其他同学也从他身上得到启示:作文并不可怕, 成功并不遥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他的带动下, 班里学生往校报投稿的热情空前高涨, 多篇文章在校报发表。

二、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方法

1.注重积累, 建个“好词佳句百宝箱”

我们班有个学生, 父母喜欢旅游, 经常带他到各地玩, 而且他父母也比较注重培养他独立自主的能力, 因此, 他的生活阅历相对来说比其他同学更丰富。按说, 写作的素材有了, 表达的愿望也有了, 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应该没问题。但是, 他的作文就是写不好, 原因在于语言匮乏, 整篇文章就像在记流水账, 干巴无味。因此, 积累词语也是写好作文重要的一步。而读书, 不仅能使你学到更多的知识, 还能为你提供丰富的词汇。所以, 我积极指导学生办好班级图书角, 让每位学生每周带一本课外书, 放在图书角, 下一周再换一本, 鼓励学生利用中午上课前的时间借阅这些课外读物, 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作好积累工作, 用专门的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 做好读书笔记, 建“好词佳句百宝箱”, 时而诵读, 并在写作时活学活用, 便能使他们写的文章更生动。

2.从名篇佳作中借鉴创作思路和写法

我们学生学习的课文本身都是从无数佳作中精挑细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 还有那些中外名著, 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让学生在阅读这些名篇佳作时, 学习作者命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的方法, 理解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怎样有序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并把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3.斟词酌句, 学会修改作文

作文写完后, 总会留下一些瑕疵, 比如写了错别字、用错了词、漏了字、落了标点符号、表达不够生动、描写不够具体、蜻蜓点水情感平淡……也有的在选材、结构上存在较大的毛病。通过检查, 找出不足之处, 进行修改, 才能提高习作的质量。古人常用“为吟一个字, 捻断数根须”来说明修改文章的重要性。所以, 学生在写完作文后, 一定要反复修改, 仔细推敲, 最后成文。修改作文时, 可以请小组的同学提出意见, 自己把握思路修改完善, 也可以自己逐句斟酌, 发现问题, 修改订正。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日记的习惯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也是小学生提高习作水平的一个途径。教师应经常向学生介绍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人物, 推荐优秀书目, 帮助学生选择读物, 倡导学生拓宽阅读面, 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才能“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2.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

8.学生自主学习写作习惯和能力培养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教育;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08-01

在英语学习中,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书面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与听说和读的能力密切相关,它既涉及到遣词造句,又涉及语篇结构分析,因此,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英语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在写作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词汇贫乏,拼写错误多及语法知识肤浅,语篇意识淡薄等。写作时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增强其学习信心与兴趣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写作的习惯和能力就涉及到教学方针,教学方法的目的和教学质量等于教与学的一系列问题。

一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

要把“舞台”让给学生,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从而丧失了把握英语学习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开发其潜在能力,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因此,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与实践的过程;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充斥着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丰富各种知识,以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现行教材给我们提供里大量语篇内容,其中包含了历史、地理、文化、风俗、风土人情及人际关系等。总之,要使学生明确他们面临的是更加开放、发达的未来社会,他们必须用未来的人才标准指导自己的学习。最后,要让学生意识到改变被动吸收的学习状态才能最终提高英语的学习成绩。应该让学生明白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道理。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用事实来说服学生。

二、转变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它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往往是青少年自发的和主动的学习,这可以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要求与故事所具有的特性两方面得到解释。一方面认知好奇心是初中生喜爱故事的原始驱动力,另外故事本身往往具有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生动的特点,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使他们或兴奋,或悲伤,或紧张,从而丰富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促进其心理发育。但是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教师应注重对故事有所选择。如果故事大部分的词句学生理解不了,再精彩的故事也会令学生失去听或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选择精彩易懂、线索清晰的故事, 以便于学生根据故事线索理解、复述或转述故事。甚至可以将课文内容衍生,教师引导学生在原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衍生出新的故事情节。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仿写或者续写故事,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又充满了乐趣。

三、广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有效阅读活动,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不把英语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篇章知识、文化知识等等信息输入自己的“资料库”里并不断对其内化的话,写作者是不可能写出内容详实感人、意义连贯、结构完整,既符合英语语言规范,又符合文化习俗的地道的英语作文的。外语习作的关健是接触大量可理解、有兴趣又相关的词语。没有一定量的词语的输入,输出难以产生。在写作的第一阶段,也就是所谓的采集阶段,写作者的主要采集手段就是阅读。另外,即便是写作者在写作中所使用的各种表达技巧,也受到了阅读活动的极大影响。可以说,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飞跃的过程。在这个飞跃过程中,阅读是它最有力的支撑点。缺少了阅读活动,写作活动便无法展开。

四、经常写作是阅读的有力促进

写作是以阅读为其交际对象的语言实践活动。写是为了读,写必须考虑读者的需求。写作对阅读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写作可以有效促进阅读者对输入语言知识的内化,从而提高阅读质量与效果。其二,写作可以向阅读者直接反馈阅读效果,促使阅读活动更好地发挥效应。阅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或他人的)作文,看出自己阅读中方方面面的具体情况,并根据作文中所反映出的阅读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方法,使其阅读活动更顺畅地进行。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把语篇结构的分析、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写作知识的灌输以及写作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相得益彰的统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英语写作的特点和技巧,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五、围绕课文综合训练,促进写作

9.培养学生英语学科学习习惯总结 篇九

1. 语言是有声的,因此一开始就要把语音的基础打好。发音正确,别人才能听懂你的话,同时也便于你通过“听”来学习新的知识。——吴冰

2. 学习英语从一开始就要重视语音,语调。发音,语调,重音,停顿,不求完美,但要基本正确。否则,将影响听力及口语,从而使语言失去交流的功能。——梅仁毅

3. 模仿英美人的语音语调,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调,重点应放在发音正确,吐字清楚,表达自然。大胆张口,有时不免背诵,以至自说自话。——胡壮麟

二、养成经常翻阅词典的习惯。

1.要多用词典,多用英语词典。如果读词典读的津津有味,就说明学英语已经上路了。 ——胡文仲

2. 一般人查词典为了弄懂词的意义,而有些人却把字典当作有趣、消闲的读物。据多位作者所述,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读者。他把重的拿不动的大辞典挨着字母逐条细读;他在漫长的旅途上手捧一本别人认为“索然寡味”的英文字典,怡然自得的读了一个月;他在去英国的轮船上以约翰逊博士的《英文词典》伴随,深得其中的乐趣,自称趣味之深,有不足外人道者。我想如果我们有这种精神钻研一本英文词典,我们在许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长进。

林语堂曾眷恋《简明牛津辞典》和《袖珍牛津辞典》,称之为“枕中秘”。他认为这两本词典对词的取舍是根据读者的需要,同时又把词当做活的材料,举出实例,十分有用。其实,随着辞典编撰学的发展,几十年来好的英文词典层出不穷,尤以供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用的学习词典(learner’s dictionary)不断出现为最。例如《牛津高级现代英语词典》、《朗文当代英语词典》、《钱伯斯大众英语学习词典》、《柯林斯精选英语词典》等等——释义深入浅出(“朗文”释义所用词汇约2,000个),例证精当深度,语法简明扼要,辨析饶有情趣。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其实用性已超出了林语堂的枕中秘。你不妨取其一二当作读物,读到不忍释卷,甚至须臾不可离,那么语言也就学到手了。其中“柯林斯”最浅近,“牛津”、 “朗文”有双解本。——高厚堃

3.要是学厌了,不必过于勉强,但也不要扔下不学。这时可以改变一下学习方式;比如把书放到一边去听听广播,或暂时搁下课本的练习去翻翻词典等。——卡莫·洛姆布

4.英美人都反对背字典,因而对说本族语的人来说,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大量的阅读足以使英语词汇得到多次重复,直到被掌握。而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情况就不同了,生活在汉语语言环境里,英语的阅读量往往不足,难以在自然的语境中通过重复掌握该掌握的全部词汇。因此中国学生的词汇量往往偏小,对听、说、读、写造成很大障碍。我主张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如大三学生)不妨背一背词典,细水长流,不要贪多,贵在坚持。背的同时要不忘阅读,使背过的词汇在阅读中得以巩固。掌握的词汇一多,学习者便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黄源深

10.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总结 篇十

于所妮

一、布置作业讲求实效性

1.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其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即布置作业要有差异性,要分开层次,要有梯度和区分度,不能只强调统一。因为如果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这样就达不到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作业设为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两个层次。学习基础好的同学要全做;中等水平的同学在做好必做题之外,可以量力而行,做自己能做的选做题;基础差的后十名同学只做必做题,确保打好基础知识关。如此这样,就尽量避免了学生没能力做完作业去抄写的可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喜欢做作业,都能通过作业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2.布置质高量精的作业。如果教师不加筛选地、随意地、盲目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往往起不到作业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学生养成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其实多数学生不是不想做好作业,而是由于在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碰到很多单调、重复、乏味的题目,或者难度大的题目做不出来,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挫折,不但耽误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也没有了继续做下去的兴趣,最后就选择到学校东拼西凑抄写完事。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给学生布置难易适度,质高量精的作业。能用自己一个人的辛劳取代几十个学生的低效辛苦多么有价值!设计时,一要注意尽量把难度不大的题目留在休息日,有难度的放在平时来完成,这样学生在家做作业时碰到的磕磕绊绊就会少些,就会有信心独立作完作业;二要进行认真筛选,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并且难易适度的题目挑选出来,把那些重复性的、机械性的、陈旧过时的作业砍掉,力求少而精,力争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量精。这样,才能在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量的同时保证学习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

二、完成作业讲求科学性 1.榜样就在身边。利用班会时间找班级里几个特别优秀的同学介绍如何在家安排双休的学习,让大家可以借鉴他们的做法。另外也找几个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的中游或者下游同学谈谈他们的双休时间安排,说出那些因素让他们分了心,导致无法按时做完作业。同时老师让班级干部组织同学认识到:学生作业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到第二天上课的听讲效果,更关联着学习的成绩。也提出几点意见或者要求。例如:写作业时不要听着音乐去写,更不要边看着电视边写作业;不要打乱平时的作息时间,应该按时起床按时休息;给自己定好时间安排表等。同时勉励同学们做一个有理性的人,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2.合理计划要先行,“惜时高效”去完成作业。合理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安排时间,避免盲目,提高时间利用率。首先要每个学生在做作业前,根据作业估算出各科要用的时间,给不同科目的作业分配好时间。其次,要给复习、作业或预习排好顺序。时间分配可以参考下列原则:先复习后做题,先作业后预习再补偏,先弱科后强科。每一件事情做前最好先规定好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强度,提高效率。

三、课外监督讲求艺术性

1.特殊学生特殊处理。对城里的那些贪玩在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或者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征求他们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学习小组,可找责任心和自制力强的同学任组长,四五个人划分在一个小组里,他们可找出一定的时间集中到一个地方学习,例如到老师办公室里学习,对困惑的问题小组长可组织讨论出思路后,督促成员再独立去做,小组长要体现到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同时让小组的同学做出诚信承诺,不去抄袭作业,小组成员最好由性别、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构成,也要考虑到各科学习好坏的搭配。

2.家庭的教育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步调统一,协调一致,才会取得突出的成绩。为此,我让自制力不强的中游同学的家长定期 把孩子在家学习的表现跟老师交流,希望家长协助老师督促好学生,老师也可以以短信的方式和家长及时汇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双方的沟通会起到比较好的督促作用。同时可请家长尽量在孩子双休时间里能也调在家,不至于让孩子双休在家失去控制,可以起到提醒和督促的作用。现在学校实行的家校联系卡就是一个很好的联系纽带。

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开始,让好习惯成为伴随我们成功走向高考的阶梯!

11.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师范 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32-01

英语学习必须以听和读为前提,但要真正掌握英语,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仅靠听和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说和写来检验和促进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形成。在我国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可谓人所共知的现象,而这些年来随着英语听说能力不断受到重视,笔头工夫,尤其是写作成了学生的难题。写作就是通过语言表达你自己的思想。这里面有两个要素:语言和思想。对于一个成功的写作行为来说,这两点缺一不可。在运用母语写作时,我们基本上不用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考虑语言,因而我们的重点是放在内容上。但是在学习用外语写作时,语言和内容就都需要注意。如果处理不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能就永远也学不好外语写作。

一般说来,学习外语写作有三个步骤,虽然这三个步骤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第一,学习这门语言的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此时的学习者对这门外语的基本用法还未掌握,因此尚处于学习语言的基础阶段。这时写作训练一般没有,即使有也只是为练习词汇和语法服务。这种练习一般说来内容都非常简单,强调的是学习者所使用的词汇和语法必须正确。词汇是基础,单词不可不背,但也绝对不能死背词汇。在狂背完词汇的基础上,尽量到阅读中去巩固和体会。第二,语言和内容并举。此时的学习者已经掌握了该语言的一些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可以用该语言表达自己的简单的思想。这时的写作练习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继续增强对语言的掌握;(2)用外语表达一定的思想。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这两者实际上是不可分的。有许多学生开始用英语记日记,其实他们就正处于这一阶段。第三,主要强调内容。当学习者对一门外语的词汇和语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可以用它来表达相对复杂的思想时,就基本进入了第三阶段。此时的语言已经不是最大的障碍,如何写出好的内容成了头等大事。这一阶段的学习者所注重的是如何选材、如何组织文章之类的问题。有人说只有这第三阶段的写作才是真正的写作。这一说法可能失之偏颇,但成功的写作是必须达到这第三阶段的。

如果你发觉写出完整的句子尚有困难,这说明你还处于第一阶段。此时你不要急于写出长篇大论,即使你有些想法可能非常深刻。这时你应该做的是注意语言的积累,留意常用词和句型的用法。另外,适当做一些翻译练习也可以帮助你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为提高写作能力做好准备。我们的翻译板块中有许多练习实际上对你们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除此之外,多做一些阅读,培养对语言的感觉也能为提高写作能力做一些准备。

因此,你在现阶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积累语言素材、多做翻译练习、多做阅读练习。随着你的语言能力的提高,你会逐步进入第二阶段,到那时你就不愁写不出句子了。

首先,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凡符合需要的事物都可能引起人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正是以学生对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既是过去学习的产物,也是促进今后学习的手段。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尽量为他们创设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唤起主体意识,发挥主动精神。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让他们的知识得到及时的使用和巩固,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亲其师,信其道”,引导学生逐步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其次,分层施教,各尽所能。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掌握词汇的要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成功和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层层递进,使每位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如,由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对同一新知识的掌握所需的时间有差异,因此在词汇教学中,针对词汇量多、拼读难的特点,可以安排五分钟时间,指导学习困难学生反复认读、理解掌握;而基础好的学生则可通过归纳反义词、近义词、词类转换及用词造句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从而达到不同程度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还可开展异质组互助合作学习,增加各层次学生的参与,以结对子形式,以优带差,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最后,加强音形义的联系。掌握词的最佳途径之一是把音、形、义结合起来,激活具体的语言行为,动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以保证输入信息进入长期产生性记忆。要解决音和形的联系应先培养学生按字母、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拼读单词的能力。按字母、字母组合读音规则拼读拼写单词,是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最佳途径。

12.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总结 篇十二

一、激发说写兴趣, 以说促写, 下笔成文

在写作训练时, 教师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 即在写作时, 让学生构思后, 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1.我玩我说, 以说激情。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特别到了中高年级,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游戏和玩耍中选择写作材料。学生在完成各项活动时, 都是非常认真和仔细的。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活动、游戏、玩的过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他们会很乐意的。这样, 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写作兴趣。

2.谈话入文, 情境写作。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伴随着情绪、情感的体验。对此, 我变静为动, 以谈话的形式创设最佳情境, 让学生自然入文。一节作文课上, 我空着手走进教室, 学生都感到茫然, 我说:“昨天是星期天, 我经历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你们想听吗?”同学们高兴极了, 一个个笑呵呵地直点头。于是我就有声有色地将星期天我在农贸市场的所见所闻有详有略地说给他们听了。然后我问学生:“你们昨天干了什么?能说给老师听听吗?”学生一个个举起手都想上来说。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注意引导他们将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并指出哪里该详, 哪里该略。就这样说说、议议、笑笑, 一篇篇记事文章的腹稿已打好。此外, 我还设计过“钉钮扣比赛”、“成语接力”、“我是小老师”等游戏活动。活动一结束, 同学们还沉浸在愉悦之中, 我便要求他们将活动的场面、活动的过程、欢乐的气氛, 自己或别人的心理活动, 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就有血有肉、情景交融。

3.让学生倾吐心声, 乐于表达。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舞台, 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语言表达欲望。让学生畅所欲言, 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平时我充分利用每天的早读、早自习时间开展演讲、“班内新闻”播报、“我的故事大家分享”等活动, 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口语表达的机会。学生自然喜欢, 感到快乐, 对作文自然就会产生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

学生的说写激情被极大地激发, 有了“写”的欲望和积极性。这时, 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注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写作习惯了。写作习惯的培养, 不仅关系到学生习作的正确起步, 而且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写作。因为只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才能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写作才能的发挥。

1.积累素材的习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出好文章, 首先要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孩子们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1) 多观察。敏于观察是认识和感受事物的第一步。观察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生活观察得越仔细, 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有一次作文课, 恰逢我班学生吹泡泡风气正浓。走进教室, 看到满屋飘着的五颜六色的气泡, 我临时改变主意, 这次的作文题目就改为《吹泡泡》。然后我就带领孩子们来到操场玩吹泡泡的游戏。当然, 我给他们布置了任务, 不仅要吹一吹, 还要看一看, 要仔细观察吹泡泡, 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最真切的感受。当五彩斑斓的泡泡在空中飘飞, 学生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此时的学生, 用自已的眼睛去观察, 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 个个都情趣盎然, 人人都把吹泡泡写得绘声绘色, 充满着激情, 充满着想象。

(2) 多阅读。多阅读,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使学生在阅读自己喜闻乐见的故事的同时, 积累丰富的语言, 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 也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存储过程。为了让孩子们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 我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制订个人读书计划, 我则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平时在班级也适当举办读书活动, 如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有时让学生朗诵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 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3) 多积累。鲁迅先生说过:“积累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提笔作文, 信手拈来, 一气呵成, 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 究其原因, 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工夫, 材料储蓄丰富。不少学生写作苦于无言, 只好“望题兴叹”, 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 腹中空空。“仓库”里存储的素材多寡, 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为此, 应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 多作读书笔记, 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材料、感受到的思想火花, 都记录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多做笔记, 多积累, 才能备好“锦囊”。

2.认真思考的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梳理材料、理清思路、写好作文的关键。怎样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呢?

(1) 审题为起点。培养审题习惯的主要做法有: (1) 认真读题。如《发生在我们班的一件事》题目中的每一个字都不能放过。 (2) 抓住重点词。《发生在我们班的一件事》要在“我们班”上做文章。我们班的一件什么事?怎样写这一件事? (3) 善用比较。如比较《一件有趣的事》、《一件有意义的事》、《令人深思的一件事》有什么不同?在比较的过程中, 学生就是在思考, 就是在审题。

(2) 选材为重点。审清了题目, 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展开这个题目呢?这需要认真思考, 不能马虎。有一次我让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 写作习惯不太好的学生, 略微一想就开始写了。而写作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就在想:哪一件事令我难忘?难忘的是什么?怎么写最突出?几件难忘的事, 我应该写哪一件?这需要学生认真思考, 反复比较, 认真选择。

(3) 编写提纲为制高点。有了材料, 怎么安排材料, 谋篇布局呢?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编写提纲的习惯。因为编写题纲可以便于超前思考、梳理思路, 也便于反思和修改, 做到心中有数, 有备无患。

3.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文章一半在起草, 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 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悟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只有不厌其烦地改, 才能越改越精美。从起始年级起, 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 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文章的习惯呢?

(1) 要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意识, 要重视修改, 仔细推敲, 直到满意为止。

(2) 要保证课内修改文章的时间, 反复检查。

(3) 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一般是先检查题目是否搞错;中心是否抓住, 内容是否具体;再看用词是否妥当, 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 标点是否用对。

(4) 大力表扬修改认真的典型事例, 给学生做榜样, 以示鼓励。

总之,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说写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有了说写的激情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 循序渐进, 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重中之重。其实, 通过教学实践, 教师会发现从激发说写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两方面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和习作水平, 会让学生轻而易举地打下扎实的作文基础。

13.学生音乐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十三

学生的个性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因此,只有了解了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才能发现原有习惯优缺点,才能有的放矢的培养和教育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是通过下面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的:

1.班会问卷法 就是利用特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书面问卷调查。

2.平时观察法 就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等外在表现来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

3.阶段谈心法 就是通过找个别学生谈话来了解学生学习习惯。

4.利用家长会,尤其班主任都知道期中的家长会远比期末的更重要。与其开全班的通报性质的家长会,不如分别开些目标更为具体的。如:针对尖子生的家长会(关键在于树立高目标,放眼全学年,乃至全省,一定要充满斗志),学习困难学生家长会(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心理素质、不畏困难),进步趋势明显的学生家长会(鼓舞干劲,指导学法,注重能力培养,从题海中走出来),纪律较差的学生家长会(注重对意志、情感、兴趣、性格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完善道德人格)等等。主题明确,那么家长必定会以极大的热情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所以,家长会主题明确了,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二、言传身教,树立良好自身形象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处处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三、自细节抓起,奠定学生发展的基础

作为数学老师,我常常跟学生说,数学想提高成绩必须每天把作业订正好,别小看订正作业这件事,如果你每天的作业只是做完了,而不知道哪里错了,不去订正,那就等于你没做作业一样,不会的还是不会。因此,我在教学中很重视学生的总结改错,让每个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清,特别是周末的总结改错,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细节决定成败,让学生有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生应该有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严格遵守学习计划有很多好处:

1.学习计划表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和倦怠,尤其是当它配合一个自我奖励制度时会更加有效。

2.如果你能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你的学习,那么学习便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压力。

3.学习计划表可以确保你不会浪费时间,使你有时间做其他该做的事。

4.学习计划表可以使你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让你清楚地知道哪些事等着做,又可以帮助自己对先前的学习做个评价。

五、注重班级学习环境,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住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时间大部分在学校,学习环境、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班级和学校的文化建设,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润物细无声”,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在我们的学校,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等都各具特色,从卫生、学习、做人等方面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创造了条件校园里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无时无处不在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六、利用班会培养自主能力

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是的,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就要积极地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4.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总结 篇十四

一、向管理要质量,培养习惯。一个班集体是一个组织,只有科学管理才能保证各方面都有条不紊。有好的管理才能有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有的老师采取了分工到人,明确职责,层层落实,追究责任的方法。班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班务各项工作,同时在师生间上传下达具体事情;卫生委员具体负责班级环境、教室及学生个人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并向班主任汇报情况;小组长抓落实,亲自带领小组值日生打扫卫生,负责卫生的保持。如果卫生出现问题,班主任层层追究责任。

二、向方法要质量,培养习惯。“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学生学会打扫卫生,是学生一生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能力。教师培养学生打扫卫生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打扫卫生的方法。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多数不会打扫卫生:扫地会出现一绺净一绺脏的不干净现象,暖气片底下、墙角等边角不清扫,窗台不擦,桌仓不清理等。老师就要一边亲自打扫一边讲方法和注意事项,要多次反复指导,常抓不懈,才能有收获。

三、向细心要质量,培养习惯。做好低年级班主任细心是关键。排值日表是再普通不过的一项常规工作,但二年级老师的排法的.确细致到家。他们采取一是定人定任务,如一周值日,谁扫地,谁捡垃圾,谁擦黑板,等都要具体到人,一周一轮换;老师教方法:先用湿布擦一边,再用干布擦一边,一月一轮换。

个人卫生。定时定点查和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一周两次,时间是星期一、三。谁查头,谁查脚,谁查手,谁查脖子,谁查衣服等分工负责长期坚持,不能松懈。抽查时,组长查和老师查相结合。效果很明显。

四、向保持要质量,培养习惯。一般打扫比较干净,然而保持是关键。教室卫生的保持采取:统一吃早点的的时间,统一吃就能集中把食品垃圾扔到指定垃圾箱,防止扔到地面,也防止走出教室;禁止带零食,减少垃圾;养成削铅笔用废纸或小袋,或直接到垃圾桶前削;天天课外活动时间统一清理桌仓,以防桌仓碎杂物掉到地面;夏天,要求每节课后洒一遍水。环境卫生的保持:卫生委员负责,一天四查;老师以身作则主动捡,学生跟着捡培养管护好自己环境区域的卫生习惯。

五、向环保意识要质量,培养习惯。结合品德课《环保》一课,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展《主动捡垃圾为荣,随地乱扔垃圾为耻》主题班会,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反思自己无视校园卫生的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持校园卫生的认识,动员学生做到“弯弯腰捡出一个洁净的校园”;教学生养成变费为宝,保护环境。学生在校园里主动捡饮料瓶,放到班里,积攒起来卖废品,为班级增加收入,给学生进行奖励。

六、向家庭教育要质量,培养习惯。利用家长会进行卫生防疫知识讲座,使家长明确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和家长协议:在学校里,学生的教育学习是老师的责任;在家里,孩子的个人卫生是家长的责任。要求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讲究个人卫生,防止疾病。在学校,老师针对个别严重的单独进行教育。家长、学校配合教育抓个人卫生。效果很好。

通过这些周密细致的工作,二年级学生的班级、环境和个人卫生在本学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愿各位老师能一如既往坚持研究,取得更大的成绩。

15.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总结 篇十五

圣人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得更确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可见,无论作为教育家的孔圣人,还是教了一辈子书的叶圣陶,都一致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作用下,自觉地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作为我们数学老师应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呢?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学会预习

所谓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习是课堂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有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源是上课因听不懂而赶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而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新学知识点的陌生感,由此造成了头脑中知识序列的中断。预习则能有效地接续这个“中断”,提高听课效率。更为关键的是,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由于预习中学生总会发现一些不懂的问题,等着上课来解决。有了问题,听课自然就有了重点,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了,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思考、练习、检验等阶段。久而久之,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因此,会学习的学生一定是预习功课做得最好的学生,成功的老师一定会教育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二、学会读题

提到读,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阅读,读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等记忆类方面的知识点,读与数学好像是毫不相干的。其实,这种看法是很老套的,恰恰相反,读题在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数学解题的第一步,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激活学生自主研读课本和题目的强烈欲望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查找解题的关键所在,主动地去学习、吸收相关知识。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把难点、疑点、关键词等圈点勾画,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课。师生共同解疑,解疑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理解课本内容。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探究和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我们要领会新教材的真谛,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拿起课本阅读、精读、研读,而且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学生自主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逐渐由“读会”向“会读”发展。

三、学会交流

交流是每个人的天性,人时时处处都处在交流之中,中学生正处在交流欲望的鼎盛时期,乐于交流,善于交流,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交流的主要方式就是使学生敢于“动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窗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能为学生所接纳的“无威胁”“无区别”的活动空间。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抓住课堂交流每一次突现的闪光点,使学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主动参与,勇于表现。在气氛融洽、环境宽松的课堂里,不断调动学生交流、讨论的积极性。其次,经常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理”,鼓励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说数学,引导学生应用准确规范的术语。促使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有条有理地说出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定义或公式。通过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活和发展。

四、学会听课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听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学生专心听讲能力的培养是学习方法指导中最基本的环节,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为交流活动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会听、乐听、能听。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加以耐心细致的培养。在听课的同时,让学生明确记忆的目的,了解记忆的要求,随时教会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抓住讲话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的知识要点,逐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记的习惯。

五、学会质疑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成为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具有价值。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首先,师生要有质疑意识,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教学中的情景与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创设的情景要为学生的质疑服务。其次,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如对于同一问题,若改变结论,条件如何,或改变条件,结论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变中求活,在变中找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合理分析与评价,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目的。

六、学会总结

善于总结,是人类所特有的智能。中学生认真系统地总结所学习的知识,是巩固学习和改进学习的最佳方法之一。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认真地总结已学过的知识,使之更系统,更加巩固。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过:“重复是学习之母。”只有对学习过的知识加以梳理,才能取得新的进步和成绩。复习有关知识是系统总结的基础。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认真地对待复习,认识复习的重要性,指出只有认真复习,才能加强已有知识的联系性,像滚雪球一样把分散的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把那些接近遗忘边缘的知识“回收”回来,从而达到更深刻地理解、更牢固地记忆、更灵活地运用知识的目的。在这个问题上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两条要领:一是要认真全面,二是要抓住关键。中学生头脑灵活,思想敏锐,敢想敢干,教师要利用这个特点,指导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包括知识掌握上的问题和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发现知识掌握上存在的问题,来纠正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方法的改进,避免知识掌握上容易出现的差错。还要使学生认真总结哪一部分知识学得好,采用的是什么学习方法,以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率。在总结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他们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16.培养写作习惯 提高习作能力 篇十六

关键词:写作习惯;观察;积累;表达

一、教会学生通过观察,留心生活,搜集习作材料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及时搜集作文素材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生活中,有许多能令人动情的场面,却往往稍纵即逝。这就得要求学生在个体生活中要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学生一般不留心这动情的瞬间,以致失去了感知生活的最佳时机。

某学生在《公鸡和母鸡》一文中用对比的方法写到:公鸡鸡冠大而红亮,母鸡鸡冠小;公鸡打鸣喔喔喔,母鸡下蛋咯咯哒;公鸡羽毛鲜艳美丽尾羽长,母鸡羽毛暗淡尾羽短;公鸡有求偶斗鸡行为,母鸡尽心尽力孵小鸡照顾小鸡。这篇作文,写得具体、详细。我把这位学生请到办公室,一边批改作文,一边问他:“你知道鸡有耳朵吗?”

“有!”他毫不迟疑地回答。

“鸡的耳朵在哪里呢?”

他想了一会说:“在鸡眼睛的后面,那里有一撮突起的毛。”因此,留心生活,不仅能发现事物的表象特征,也能发现事物的本质特点,以至引发文思,从而达到胸有所积不吐不快、下笔左右逢源的状态。

学会实际观察非常重要,学生不学会实际观察,作文就难以做到言之有物。在个人生活中蕴藏着一个取之不竭的作文题材的宝库。比如:我在科学课上教学生《如何区别生熟马铃薯》的活动中,学生有的用鼻子闻,有的用手捏,有的拿牙签插……虽然体察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也很注重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观察一个物品,应该五官齐上阵,全方位地观察。这无疑有益于他们对正确的观察方法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有助于他们今后通过观察收集素材。然后,我要求学生回家后,将“体察记录”整理成一篇习作,题目可以自拟。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自然就会生发出借助笔来表达的愿望。

二、注重积累习惯的养成

积累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必须从积累开始,否则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丰富的积累,就能做到厚积薄发,写出真情实意的文章来。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我们就得从指导学生学习积累开始,写作时才会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辞能达意。

积累的方式很多:记日记、写随笔、练片

断……其实,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善于积累,何愁没有素材可写呢?像《如何区别生熟马铃薯》这一课的“体察记录”就是一种即兴的积累。它紧随在活动之后,在学生记忆犹新时立即积累起来,为今后习作提供了第一手鲜活的资料。任教四年级时,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写“接力日记”。天天写日记,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时间久了,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我给各个小组准备一个日记本,要求各组同学按天轮流写一篇日记,后面的同学要对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先点评,并试着互改日记,再自己写。每周写一则日记,这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今天你写,明天我写,你给我批改,我又给他批改,特别是后进生,他们都期盼着把这篇日记写好。日记本在一个个同学手中传遞,习作的灵感在互动中萌生,个性在互动中张扬。当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积累习惯,储备了一定的习作素材,就会乐于在一次习作后就期待着下一次新的习作。他们有旺盛的表达自己“真”性情的欲望,有轻松愉悦的习作气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就大有希望了。

三、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表达

在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在指导学生的表达上下工夫,引导他们逐渐做到条理清楚、言之有序。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程度和水平分别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评价。对于表达得体、流畅、有创新的学生,教师要运用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给予肯定、表扬。当学生出现表达不畅、颠三倒四时,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觉,巧妙地加以引导,予以矫正,切忌草率了事,更不可恶语伤人。为了帮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习作,我会特意挑选一些: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按空间的变化顺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等来写的优秀作文,进行指导分析,让学生明白这样的安排有哪些好处,使学生受到有序表达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表达,让学生在写作这片芳草地上快乐、自由地描绘多姿多彩的童心世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姚金中.厚积薄发,追求真实个性.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安市翔云中

17.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总结 篇十七

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音量适度、仪表大方,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人小,较之高年级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材为“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为广大师生所欢迎。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得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良好说的习惯。

1.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习惯

英语课堂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而小学英语教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就应该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紧张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学会宽容,不能有错必纠。教师可以用各种鼓励的话语,如Good! Wonderful! Excellent! 等激励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低年级还可以在学生的手上或额上贴上一枚小小的贴纸,即使学生打错了,也可以微笑着对他说:Come on 学生的参与热情马上会高涨起来。

2.课后坚持自由会话的习惯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在于能在生活中使用英语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每小组轮流由一位学生为中心发言者进行自由会话或提出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在众人面前说英语的机会。对话内容可根据学生而异。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用英语询问一下其他同学的姓名、年龄、班级、喜好等等;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用英语讲故事,或向其他同学任意提问题。由于自由会话中存在着信息差距,这便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听说机会,天长日久,各有所获。

3.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能说

18.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十八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课程增多,教师授课节奏加快,因此,必须养成并坚持上课记笔记的习惯。笔记是劳动的结晶,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复习巩固的依据,为此,我们每位学生每个学科都必须有一本质量较好,便于长期保存的笔记本。笔记的内容主要记录重难点、知识要点、课本以外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及时记录自己课堂上未听懂、未理解的内容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

2、要养成良好的练习作业习惯

作业和练习是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和练习,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以此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作业、练习时首先必须要认真审题,反复推敲,弄清已知条件,明确未知因素,确定解题的突破口,寻找解决问题的阶梯。作业、练习时一定要独立思考,切忌抄袭,也不要直接看参考答案;遇到难题要多思考,实在想不出来时要先看课文,好好将相关知识点复习一下,掌握了相关知识后再做题。另外。在作业、练习时一定要及时上缴,认真订正,用其它颜色的笔将错题标出,对一错再错的知识要特别注意,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好好进行补差,一些典型错题应写入错题簿,在考试前重温一下错题簿,力求在考试中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3、养成良好的听课、自习习惯

听课是接受知识最关键途径,为了提高听课质,每位同学都要养成上课前认真准备、不迟到、不缺席、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勤于记录;下课后及时复习,及时整理;自习课上,不允许交头接耳,要控制自己,严防走神;自习要有计划性,任务要确,内容要具体,方法要切实可行;要根据自身各学科的成绩合理分配自习课的时间安排,注意文科与理科的交叉记忆及预习与复习的交叉进行。总之,在自习课中要切切注意:今日事今日毕,明天的事还很多,今天尽量为明天分担些事务。

4、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上一篇:高一物理周周清总结下一篇: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