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味

2024-09-29

历史趣味(精选17篇)

1.历史趣味 篇一

28年前,两三岁的嬴政在吕不韦的带领下,随着父亲异人(吕不韦、异人二人与嬴政的关系有争论,至少异人是嬴政在宗法关系上的父亲。幼年时,异人及母夏姬均不受秦孝文王安国君的宠爱,异人于是被送往赵国邯郸作为人质。当时秦、赵两国关系恶化,不时发生战争,异人倍受冷遇。),由母亲赵姬抱着,在一片战火纷飞中仓皇逃离故乡邯郸,而此时信陵君率领的多国部队正在与邯郸城外的秦军酣战,邯郸在他童年记忆里,是父母慌张的眼神,是漫天呈弧形飞过的箭雨,金戈铁马的厮杀………

从战火中离去,又在战火中来到,想故乡了?怀念童年朋友了?

非也。嬴政用特有的豺狼声音做了否定:“杀,得罪我妈妈的,全杀。”

于是,一条条无辜的生命,被全副武装的秦军捆绑起来,投入巨坑,掩埋。嬴政用故乡的土,埋杀了故乡的人,也掩埋了故乡的那段往事。此时的他,冷冷地说:“妈,您放心,我给您报仇啦。”可是,他一转身,肚子里却发出一个最真诚的声音:“放心啦,当年我老娘那些见不得人的事,都烂到泥土里去,再没人嚼舌头丢我的脸啦。”

干完这一票,嬴政离开邯郸,取道太原回到咸阳。这时,秦皇的母亲,在得知邻居尽被坑杀的消息中,闭目长逝。她受尽儿子的白眼和鄙视,带着最亲密的人吕不韦、嫪毐都已经不在的凄惨,离开人世。

这位母太后到底干了什么?到底给儿子丢了什么脸?

2.历史趣味 篇二

在教学实践中, 为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学生兴趣应用较广的方式是“史话教学”。即教师以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准确凝练的历史术语创造出一种讲故事的氛围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长处在于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使历史人物或事件活化起来, 从而缩短学生对相去甚远的历史情景在心理上的距离, 进而促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历史之魅力也由此而折射出诱人的七彩光环。譬如, 讲述洋务运动的过程中, 可将整个洋务运动的近代化历程比做是一朵小花, 是一朵刚刚结出的小花, 由于得到众人的关爱, 使其能崭露头角, 破地而出, 呼吸的是资本主义的空气, 却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之中, 这使得它虽然能成长了一段时间, 后来却由于水土不服而夭折。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和幽默的语言感染, 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 变得形象生动。如讲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时, 教师面向地图, 右拳打在山东、左拳击在陕甘宁边区, 只露出了胸脯, 风趣形象, 不仅明了当时的态势, 而且为以后的战略反攻作了铺垫。这种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渲染深化教材的做法, 无疑在学生记忆的荧光屏上留下了难以消逝的深深的印痕。

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化, 还可通过导言的设计、直观教具的运用和其他手段的独具匠心设计上。如讲“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时, 可以这样设问:“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我国古代有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 古代埃及人认为是创造力之神哈奴姆用水和泥土把人造出来的, 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 也有人认为人是由猴子变成的, 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直观教具的运用方面, 有的教师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 让学生进行拼图演示。学生将事先剪好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的图形, 逐一贴在中国地图上, 当图纸贴满地图后, “瓜分”之概念就不再是抽象的了。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如同做游戏, 因而备感有兴趣。再如, 讲“日本大举侵华和红军战略转移”时, 有的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它制成动态地图, 把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空间变化过程一一演示出来, 引导学生集中注意, 有条不紊去感知……凡此等等, 无不趣味盎然, 学生新奇感倍生。

3.探求历史真实的趣味 篇三

至于我个人,之所以与这本书有缘,只在于我喜欢探究人,以及由人组成的历史。虽然这种探究的终点,永远有巨大的虚空存在。

大概从大学读历史专业开始,我就成为了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这一次的写作经历,则加剧了这一思想倾向。我个人倾向于认为,真实是历史的唯一价值取向。但是,真实是可能的吗?

先从源头说起。我能肯定的是,人的记忆本身就有选择。有一位被访者很肯定地说到某件事,而我最后证明他记错了,让他大吃一惊。这一类的情况间或有。我相信那些真的是讲述人的“记忆”。季羡林曾经记错胡适离开北大时的情形,很多人也会这样。记忆之所以会“错”,其实是一种“希望”,但愿事实是记错的这样,而不是真实的那样。不是所有的记忆错误都会被发现。有时候,最强烈的愿望,可能被当作真实的历史记录下来。这是第一层。

两人对坐,散淡地聊,让过去的岁月慢慢搅和进当下的时光里,“当下”是会干扰“过去”的。讲述者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总结各自的人生智慧和治学经验,讲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故事,对于历史和现实给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评价。他们的话值得听,因为有生命和智慧在其中。但是他们再现过去的景象,一定会用今天的认识加以解读和诠释。而且,他们面对我这样一个陌生人,回顾自己或追思父辈祖辈,不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该说什么,不说什么,总会有选择,甚至抱有明确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我更喜欢采访高龄的长者,相对而言,他们对这种自我选择、判断和定位,表现得比较随意、洒脱和散淡,不那么在意自己的“整体形象”。

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在采访当中,我也在有意无意地选择。根据自己对口述人的感觉和判断,我的提问会有所偏重甚至“引导”。而被访人对于我问题的“暗示”,敏感度和反馈都不同。柔顺如叶秀山和刚烈如郑也夫,反应便迥异。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有时候,我是谈话的主导,有时又失了城池,被牵着走了。无论哪种情况,我获得的信息都有偏差。不是错误,是偏差,它们是被访人的一面,但也许不是本质的一面,甚至不是重要的一面。这是第二层,记录中的偏差。

作为记录者,我看这本书和读者的感觉很不一样,我能从文字的缝隙里看到很多没有面世的东西,连同被访者说那些话时的音容笑貌。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的前校长,江平对于自己人生的转折点说过很多;作为在北大一待半个世纪的亲历者,严绍凛讲过很多北大的“秘史”或“轶史”;杨宪益讲陈年往事,也会涉及其他人。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这些都是不适合公开的。

即使那些能够公开的内容,也是要选择的。几小时的采访录音整理出来,每次都有几万字,从中挑出几千字组成文章,毫无疑问,我是一定有所取舍的。这个取舍的标准,只能在我自己。陈赓是开国十大将军之一,阎宗临是一位被遗忘的山西籍世界史专家,冯友兰是处于风尖浪口被多方诟难的哲学家,他们都能获得子女们的崇拜。他们的儿女在讲述中,自然不免带有感情和价值倾向。我要照顾到口述者表达的真实客观,但也要顾及作为公开发表物的语言规则。陆莹讲了很多北大反右和知青插队的故事,陈平原也聊了些家庭趣事,我都只能择其一二。王铭铭表现出了他个性的很多面,我却难免只彰显自己印象深刻的一面,而忽略了其他面……一个自持和节制的记录者,会将表现个体感受的“记者手记”(那是我对被采访对象的观察)和口述体的正文(那是经我选择过的被采访对象自述)截然区分开来。我尽量在做这样的区分,但不知道是否合格。

这是第三层的偏差,写作中的取舍。

最后,文字排成了书页,展开在读者的面前。因为不同的经历、阅读习惯、价值取向,读者们的视线捕捉了什么,而遗漏了什么,也是各个不同的。这是最后一层“偏差”。

由此可见,读者意欲走进口述者的人生,需四度跨栏,勘破多层偏差,真相委实岌岌可危。“名岂文章著”,报道也能著,“官应老病休”,亦因意气休。人是很复杂的,真相也一样。基本上,我记录下来的每个字都是真的,但它们合起来却未必真实。被访人提供了自己人生的一些片段和素材,我从中选出一部分,呈在读者面前,读者自己再从中挑出一部分来加以接受。全部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历史也就是这样写成的:在永恒和绝对的偏差中,尽量接近真相。谁也不能提供真相,最多只能提供真相之一种。历史的绝对真实是不可能的。口述史和回忆录也不是信史,而且可能是最不可信的历史。

那么它们为什么还要存在呢?因为,它构成了阅读的趣味。让我们来玩一个“藏猫猫”的游戏吧。首先,不仅看被访人说了什么,还咂摸他们为什么这么说,猜他们还说了哪些,没说哪些,他们为什么“甄士隐”,又“贾雨村”。其次,在所有印成铅字的文字背后,你猜还有哪些没出现的话语,它们是因为什么原因缺席:人情世故、出版纪律、我的选择、不堪、不宜、不能……能出现的为什么出现,没出现的为什么没出现,用常识来猜度,用逻辑来判断。最后,问一下自己,你为什么看重这个人这句话,而不是那个人的那段话,这轻重取舍之间,一定有你自己的生命在其中,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我已经和被访者玩过这个游戏了,现在,邀请读者来加入游戏。阅读的趣味,不是讲述者或我提供的,而是要读者自己去完成的。

4.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 篇四

距今1600多年前的中国北方大地,一场空前的灾难降落在汉人头上。在这次人口灭杀中,汉人几乎濒临亡族灭种的边缘。

是一个帝王的出现,颁布了一篇不足百字的“杀胡令”,把数以百万的入侵者赶出了中原,他在位只有2 年,却使汉人躲过了一场亡族灭种的浩劫。

堪称千古一帝。他就是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唯一皇帝冉闵!

2、【抗日战争八百国军投黄河】

比狼牙山五壮士悲壮百倍!很少人知道。

日军进攻中条山国军31军以阵亡27000人代价,把十万日军阻隔在西北之外,改变整个战局。

八百衣衫褴褛十六七岁军人,被日军逼到悬崖边,弹尽粮绝。

八百名“秦军”,面朝陕西,跪天,再跪爹娘,唱着秦腔宁死不降,跳进滚滚黄河。

3、【真正的大学】

中国大学最好的时期是二三十年代,甚至是抗战时期。

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梅贻琦时期的清华、张伯苓时期的南开、竺可桢时期的浙大、流离失所的西南联大是笔者认为最好的大学,是有精神的大学。

4、【李鸿章遇刺】

甲午海战后,李鸿章去马关谈判,被日本浪人打了一枪,正中面荚血流如注,李鸿章没死他用这一枪把赔偿的三万万两百银换成两万万两,并让日本人放弃辽东半岛,他拿着血染的黄马褂回国呈给慈禧太后时,

太后只是说了一声,难为你了,还留着呢。

5、【蒋中正】

在辛亥革命中央杭州起义中,一个二十四岁的浙江青年拍下绝命照留给母亲,然后率领敢死队身先士卒猛攻浙江巡抚衙门,活捉浙江巡抚曾韫。

这个青年,名叫蒋志清——他就是后来的蒋中正。

6、【5000支票】

日军在张作霖的地盘杀死了一名中国士兵,张亲自同日本领事馆交涉,日本领事随手写了一张5000元的关东券支票交给他。

张作霖回来后,立即下令全军放假,遇到日本人就杀。那时正是半夜,士兵杀了两个日本人。

日本领事馆凌晨找到张作霖,他随即交还了日本领事给的支票,另外又写了一张5000元的支票。

7、【0分录取】

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国文考试两题选一:

1.你为什么要报考青岛大学?

2.杂感。

臧克家选择第二题,全文是: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无边的苦海……写完,连标点算在内,不过30个字。

考官是闻一多,打了98分,再看数学:0。零分就零分,录取!

——要是臧克家生在现在呢?

8、【金牌】

1987年乒球世锦赛上,组织决定让何智丽输给队友管建华,以増加夺金概率。何未听从,以3:0战胜管建华,并最终夺冠。

组织十分震怒,决定对其进行处罚,后经更大领导发话才得免。

然第二年奥运会仍将其除名。何无奈远嫁东瀛,94年亚运会代表日本战胜邓亚萍。

9、【中国的统一】

因为黄河的缘故。黄河水患,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政府,集全国全民之力才可治理,如果封建割据,则上游与下游会互相为害,故意放水让你涝,或你用水时就不放水而要干旱死你,所以,黄河的存在,决定了,中国必须统一,民众都要求和平,只有全国和平,才能治河。哈哈!

像为什么中国历史王朝都是三百年左右?

9、【反复分合】

5.趣味历史知识竞赛试题 篇五

同学们,你们对中国的历史了解多少呢?以下是一份趣味的历史知识竞赛题,来看看你能拿多少分吧!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A)

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 铜鼎

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10.中国第一长洞是:D

A王屋山洞 B赤城山洞 C青城山洞 D双河洞

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

A河南 B 甘肃 C陕西 D山东

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A笙 B笛 C萧 D芦笙

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

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 D端午前3天

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

A黄色 B 紫色 C红色 D蓝色

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2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21.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

A苏绣 B顾绣 C蜀绣 D湘绣

2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23.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B

A圭表 B 漏刻 C日影 D漏壶

24.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B A雅乐 B燕乐 C清商乐 D蜀乐

25.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B

A《汉宫秋月》 B《白石道人歌曲》

C《白鸟朝凤》 D《 葬花吟》

26.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27. 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A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8.《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A A吴 B贾 C王 D史

29.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D

A《牛郎织女》 B《孟江女》 C《白蛇传》 D《山海经》

30.下列不是东汉文学三崔的是:C

A崔驷 B崔瑗 C崔醒 D崔寰

31.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32.不属于文房四宝的是:D

A宣纸 B湖笔 C徽墨 D河砚

33.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A

A白鹿书院 B石鼓书院 C应天俯书院 D岳麓书院

34.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B

A 8 B 10 C 12 D 14

35.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B

A西施 B杨贵妃 C貂禅 D王昭君

36.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A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7.“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38.微剧是什么传统戏剧的前身?B

A湘剧 B京剧 C豫剧 D川剧

39.京剧服装中男性角色蟒袍上的动物是:C

A蛇 B凤 C龙 D虎

40.“宰相”的“宰”最早指:B

A高级官吏 B官吏统称 C低级官吏 D皇帝

41、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冯梦龙的著作? (D)

A、《初刻拍案惊奇》 B《喻世明言》 C《醒世恒言》 D《西厢记》

42、七月七日长生殿,_C_

A、夜深无人私语时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D、相见时难别亦难

43、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

4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_D_”

A、士可忍,孰不可忍B、是可忍,孰不可忍

C、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5、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46、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_B_

A、东周 B、后周 C、南宋 D、北宋

47、“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48、下列哪一句不是大学中句子(C)

A、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失后,则近道矣

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C、是故君子不用其极

D、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9、王维擅长的诗体是_C_

A、咏物诗 B、咏景诗 C、山水田园诗 D、叙事诗

50、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_A_

6.历史趣味 篇六

发布时间:2012/12/9 19:54:33 信息来源: 作 者: 浏览次数:1862 【大 中 小】

在南昌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审报的《中学历史趣味教学》课题研究已有一段时间了,半年以来,面对新的课改要求,我们尝试着将趣味教学引入课堂,从教师“教”的角度看,主要问题还是按照新的理念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应如何更新观念,如何把握方向,在当前还相当浓烈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实施新课题研究确实有不少阻力和困难。因此,我们针对这个课题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现

实问题是近几个月来的主要工作。

通过教学实践与研究,现作如下小结:

一、开展实验的主要做法

1、强化学习。

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专题实验过程中的“第一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课题立项后,校学科组成立了5人的课题组,对课题组成员实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在新课改理念引导下去科学实施课题研究。首先组织小组成员集中学习课程计划,学习有关评价的相关理论和资料。同时利用工作之余加强有关课题知识的学习,以提高组员的科学评价意识。然后,组织开展研讨会,让组员认真剖析自己在教学中评价的得失,交流教学评价中的成功之处,大家相互讨论,把成功经验引为己用,明确在今后教学评价中努力的方向。

2、健全制度,规范实验过程管理

为了搞好课题实验,确保实验过程扎实有序,收到实效,我们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

(1)定期学习制度。实验课题组成员必须自觉参加自身理论学习,结合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深入学习课题计划,阅读各类教学杂志,学习与课题有关的文章,摘记有关内容、有价值的材料,每学期要求间周一次集中学习与自学自练相结合,并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如在备课环节,教案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如何能体现渗透评价的内容,并在教后能及时总结,写好教学反思。(2)专题研究制度。课题组制定每两周一次的定期研究制度。在每次研讨活动中,各课题成员通过自主学习、自我实践、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交流自己的实验感受、长处与不足,相互取长补短,围绕学校总体研究目标,拟定下一步的研究方案。各课题成员通过吸取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工作,同时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困惑,让大家一起争议、讨论,专题研究就是这样在不知觉中推进着我们的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3)展示交流制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例研究无疑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半年来,课题组围绕历史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新问题组织了一系列的研讨课、展示课,促进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开展。每学期每位成员围绕课题至少讲一节公开课,全体成员必须参与听课和评课全过程。这样下来,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参与研讨展示课达三至四多次以上。

(4)课题研讨制度。利有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一次的课题研讨会,组员必须参加,研讨会主要学习内容由课题组牵头人和课题组成员分头轮流准备,促使每位成员不断进行再学习,组员通过学习研讨,畅谈体会心得,不断调整下一步工作策略。

3、关注课堂,以评促研。

实验开展以来,我们紧紧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围绕“实践-反

思-研讨-再实践-再反思-再交流-形成成果”的工作思路组织课题研讨活动,着重落实了以下活动

环节:

⑴备课。课题组教师课前钻研课标、开发教材,确定每节课研究的评价主题和亮点,提取教学案例,在组内审批备案,然后再围绕主题写出一份优质教案。

⑵讲课。每位教师对所涉及的教案进行教学实践,检验教师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是否一致,是否将新的趣味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渗透到教学环节中。这方面我们教学中也作了一些尝试。例如: 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的形式。《甲午风云》、《从奴隶到将军》、《地道战》等就是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护国运动、敌后军民反扫荡斗争最好的素材。记得我在讲述“破袭战”时就引用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小品《三鞭子》,其中一名“我就是当年这里挖坑游击队的坑长!”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在轻松自如中掌握了破袭战的含义:主要在平原进行,具体做法是挖沟,使日军的机械化部队难以

行驶。

利用讽刺或者幽默的形式。章炳麟之《讽慈禧太后七十生辰诗》就是对“老佛爷”最好的评价。在《马关条约》签订时,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的一段对白就非常经典。李:“台湾,已是阁下口中之物,何必心急?”伊(怒目,皮笑肉不笑地拍着肚皮):“肚里饿得很,恨不得一口吞下去。”一个奴颜婢膝,一个凶相毕露,栩栩如生,刻画的入木三分

充分利用漫画或宣传画。大革命时期的一幅漫画《快乐的宴会呵!》就形象地反映了军阀、地主、土豪劣绅等对广大人民沉重的剥削和搜刮;而“大跃进”运动时期的宣传画“肥猪赛大象”深刻地指出了

“浮夸风”的盛行,使“左”倾指导思想泛滥。

这些趣味方式起到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学的轻松有趣。

⑶说课。讲课结束后,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等各种情况进行说课,说设计意图;说探讨之处;说学生学习情况;说如何弥补。

⑷评课。教师自己依据评价标准自行评分,再就是教师之间开展互评,最后是组内和各级专家点评,其结果存入教师个人成长记录档案。

二、实验的不足与反思

通过实验探索和尝试,我们欣喜地看到趣味教学所带来的变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也

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少数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过于担心影响教学质量,不敢大胆放开手脚进行

教学实验,改革的步子迈得太细太小。

2、由于历史课在中学教学中地位不高,教师课时量少,有时还有被其他课程挤占的可能,有些教师课

改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3。我们对新课题在方式、方法、评价标准上还有待探索和规范。

7.如何激发初中历史教学趣味性 篇七

一、在历史故事中加入时代元素

在我们的孩提时代, 最喜欢的莫过于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个个历史故事或典故, 每一个学生都会听得津津有味。当我们将这一授课方式运用到现在的课堂上时, 学生却不大“买账”。面对这种现象, 本人试着在历史故事中添加一些时代元素, 效果大大提高。比如, 介绍“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之路时, 我告诉学生:李煜成天就知道作诗画画, 可以说是沉湎其中, 就像有些同学喜欢网络游戏一样, 如痴如狂, 顺便介绍游戏的魅力和沉迷网游的坏处。学生顿时兴趣很浓, 接下来的历史知识学习, 学生就比较积极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互动性

传统的历史教师都是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 一味通过语言介绍历史知识, 这样的方式对现在的学生已经过时。在讲授的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的教学参与。可以让学生讨论相关的历史电影、历史事件, 由这些熟悉的生活积累促进学生对历史教材的学习, 尤其是把握教材上相关的探究活动。比如学习探究活动《姓氏来源》, 学生对各自的姓氏来源基本不清楚, 让学生自己查询网络又不够条件。我就在课前将相关的姓氏来源收集起来发给学生, 并告诉他们:每一个姓氏的来源都有故事。我们先要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 同时我们还要让别人了解我们姓氏的来源。大家看了相关的资料后, 我们就请同学上来, 看哪个同学将自己的姓氏介绍得最精彩。这样的互动课堂在每一本教材上都能找到一些好的范例, 教师应该有效运用。

三、新课导入, 制造悬念

学生刚上课时, 如果能集中精力, 那对于整节课的知识学习就基本能够掌握, 这就需要在新课导入时下功夫。在讲到大运河相关历史知识时, 我的教学导入是这样设计的:赵本山说, 地上一只猴儿, 树上七 (骑) 只猴儿, 一共是几只猴儿?学生都知道这个小品, 就要求我把意思表达清楚, 我顺势说大家都知道这个题, 我干脆换成一个算术题:2+3+4+5等于多少?学生们觉得这是一个趣味题, 一定也不好回答, 我就告诉同学们答案是1。学生们百思不得其解, 难以接受, 我的悬念制造成功。我便引入新课, 告诉同学们上了本节历史课大家就能自己揭晓答案。通过学习, 学生们最后都归纳得出:全长两千多公里, 三个中心点, 分为四段, 跨越五大水系, 形成了一条造福后代的大运河。如果我们在平常教学时, 总是采用一些陈旧的、程序性的导语, 这样的作用是根本达不到的。

除了以上几点外, 我们还可以在教材内容的重组、观看相关视频、作业布置等环节上下功夫, 争取让每一节课都有其独到的亮点, 都有不同寻常的趣味, 让学生对历史课始终保持新鲜、激情。若能如此, 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就能达到相应的课程目标, 积淀初步的历史涵养。

8.让历史课充满趣味 篇八

一、引导学生摆脱束缚,进行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出发,去挖掘材料、进行探究和辨析,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真正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粗读、细读、精读教材的方法。师生通过共同阅读和思考,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使学生初步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并准确把握所学内容。

二、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进行合作学习

我认为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是:先按学生的兴趣、需求、学习基础等分组,再把大组分成若干竞争小组,使小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对学生来说,要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之后再进行分工合作。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导演的角色,置疑、激思、点拨,引导学生激活思维、认真总结。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发现问题、交流探讨等,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围绕核心问题,分组合作研究,最后再集体交流。学生在交流中,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使思维得到碰撞,进而优化学习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

四、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辩论学习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问和质疑。教师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同样一个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提问。如学习了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小节,最常规的提问是:“为什么说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和二战扩大?”若变化一下视角则大不一样,如:“为什么德国进攻苏联时,不说是二战扩大化?”这样的变化,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

复习了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关于清朝的乾隆皇帝,我们从正面了解可以得出结论:他是中国历史上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君主,共64年;他是历史上最长寿的君王,活了89岁;他的统治成绩辉煌,当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国家;他很会享受,六次南巡、四次东巡,领略了中华大地各处奇景。但这位帝王的另一面也同样极端:他在位期间共制造了一百多件文字狱案,禁毁图书有记载者十五万一千多部,而民间因惧祸而自行毁掉的书更是不计其数;他故步自封,错过了中国了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机会。这样对比学习,既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又有利于强化他们的思维能力。

9.历史趣味 篇九

2、聪明的化装师:一个逃犯进了一位化装师家,逼着化装师为他化装,以便逃出这个城市。化装很成功,连逃犯自己也认不识自己了,但逃犯一走上大街就被捉住了。为什么?

3、吹牛的父亲:一个宇航员骄傲地对他父亲说,他已经绕地球20圈。他父亲说:“这有什么稀奇,我还绕太阳50圈呢。”你说,他的父亲是在吹牛吗?

4、巧捉小鸟:悠悠在捕捉鸟时,发现一只小鸟飞进一个小洞里躲了起来。小洞很狭窄,手伸不进去,如果用树枝戳的话,又会伤害小鸟。想想看,怎样把小鸟从洞里捉出来?

5、左边的左边:左边和右边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往往有人会把它们弄混。请试试下面这个问题:林林的左边是佳佳,佳佳的左边是花子,花子的左边是沙沙。请问:沙沙永远都在林林的左边吗?

6、掉落的小鸟:一只小鸟飞进了迪斯科舞厅,然后突然掉了下来。请问发生了什么事?

7、等边三角形:220和284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数字,表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能看出其中的奥秒吗?

8、兄弟俩买书:有一本书,兄弟俩都想买。如果用哥哥的钱单买,缺5元钱;如果用弟弟的钱单买,缺一角钱;如果两人把钱合起来只买一本书,钱仍然不够。那么,这本书的价钱是多少?

9、越年轻越旧:年纪越轻越旧的东西是什么?

10、有胜有负:有两个棋友在一天共下了9盘棋,在没有和局的情况下他俩赢的次数相同,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

1、袋鼠双脚起跳,违反了比赛规则。

2、化装师把逃犯化装成另一个通缉犯。

3、没有,他父亲今年50岁,地球每年绕太阳一圈。

4、可以用沙子慢慢地把洞填满,这样小鸟就会随着沙子的增多而往洞外走。

5、不一定,如果他们围成一圈的话,沙沙就会在林林的右边。

6、舞厅声音太大,小鸟用翅膀捂了耳朵,结果……

7、220的全部约数的和等于284,而284的全部约数等于220。

8、5元。哥哥没有钱,弟弟只有4.9元。

9、相片。相片中的人越年轻,相片越旧。

10.趣味标点趣味小故事 篇十

1.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这样的: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仅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原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徐渭的想法)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主人的意思)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凝问: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豆腐青菜则不可少一分钱也不要”第二天,当富翁端上来一桌素菜时,教书先生大喊大叫,说:“为什么一个荤菜都没有?”富翁拿出字据,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字据上不是写得清清楚楚吗?”教书先生也不甘示弱,说出了自己对字据的理解。

原句: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豆腐青菜则不可少一分钱也不要

(富翁的理解)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豆腐青菜则不可少,一分钱也不要。

(教书先生的理解)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豆腐青菜则不可,少一分钱也不要。

3.从前,有个财主,好在人前买弄,以显富有。有一年过春节,他请了一位秀才,让他写副对联。这位秀才想了想,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滴滴酸。财主非常满意,立即叫人贴在大门上,结果引起人们的嘲笑。原来,这位秀才巧藏标点,故意讽刺这位财主。如果把逗号放在“山”和“好”后,这副对联则成了“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 1 死;酿酒缸缸好,造醋滴滴酸”,正合财主之意。而如果把逗号放在“鼠”和“醋”后面,则成了“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处处酸”,如此,难免引人嘲笑。

原句: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滴滴酸。

(好兆头)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滴滴酸。

(孬兆头)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滴滴酸。

4.有个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地主请祝枝山为他写两幅对联,为人正直的祝枝山很想为百姓出口气,便提笔写来“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地主看后暴跳如雷,跑到县里告状,说祝枝山辱骂他。祝枝山胸有成竹地对县官说:「我写的是吉利话,何曾骂人呢?」随后,他把两副对联高声地念了一遍,地主听了无言对答,只好给祝枝山赔礼。原来,地主是这样念的: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可是,祝枝山是这样念的: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原句: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地主的理解: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祝的辨解: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5.从前,有一户人家过年时请人写了一条幅,原意是: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但写字的人把字句都连着写出,忽略断句,语句之间既没有标点,也没有间隔。初一,拜年的人一见条幅,忙问道:你家遇到甚么倒霉事啦?主人怏怏不乐地说:干嘛一进门就说不吉利的话!来人指着门上的条幅说:你这儿不是写着吗?“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原句: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好意愿: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孬兆头: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6.古时候啊,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时啊,有个媒婆替大户人家的少爷说亲,写了一行字: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还说保证姑娘的容貌就如纸条上所写的那样.大户一看,心花怒放,允许了那门亲事.他们把这行字念成: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可到了把新娘迎娶进门,送入洞房后,才发现新娘是个秃头,瘸腿,一脸麻子的丑八怪。大户找媒婆算帐.媒婆不认帐,说她纸条上写得明明白白: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原句: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少爷的理解: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媒婆的意思: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7.原句:行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

行人的理解:行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主人的理解:行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

8.法国大文豪雨果把《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一个出版商,好久没有接到消息。雨果便寄了一封电报去问,由于打电报是以字数计算收费,于是,雨果在电报内容就打了个: 「?」 出版商有回复了,是: 「!」 不久,《悲惨世界》这一轰动全球的长篇巨著终于问世。

11.初中历史课堂趣味教学法 篇十一

一、教学过程情趣化,激发学生兴趣,体验学习乐趣

孔子说过:“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

新课程标准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历史照片、历史图片、场景、资料等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各种教   学情景,如创设故事情境、媒体情境、表演情境和对话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并引发其深入思考。课堂教学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就要实现由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化,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课堂教学过程充满情趣,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享受欢乐的乐园。

为体现课堂教学的情趣化,教师可以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言和耐人寻味的结语吸引学生,如用漫画、图片、饰物等作为课堂教学开始的激趣的材料;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进行直观性教学;可以运用角色转换方式,再现历史人物的活动;等等。在参与种种活动的过程中,师生来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并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快乐与满足。

二、适当组织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的活动化,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了解、收集、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等各种丰富的活动,感受历史。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设计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教学活动:如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纪念馆、纪念碑,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历史知识竞赛和历史故事演讲比赛,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地搜集、整理历史资料,有条件的还可组织剪报、集邮,特别是收集近年来的一些报纸、邮票,感受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等。

社会实践活动多种多样,比如要求学生向周围的老人了解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生产和生活的情况;比如要求学生搜集不同时期的照片,谈自己家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等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也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接近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关注周围的世界,变历史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全面发展。

还值得一提的是,《历史课程标准》“教学活动建议”中有多处都提到“利用板报”服务于历史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把整个学期建立板报“历史园地”的任务安排给学生。我们教室里一般都有两块黑板,其中一块位于教室的后方,那里是学生的空间,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片资源,开辟一块属于历史学科的“历史园地”服务于教学。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浏览电脑、读报纸、翻杂志等方式获取与下一周要学习的课文相关历史的图片、报道、宣传口号及歌曲等素材,由学生自己筛选,放到“历史园地”中。这样每周更新的板报内容都是跟下周将要学习的历史课文密切相关,加之学生们参与了阅读课外材料、摘选材料及撰写板报和阅读板报,自觉和不自觉地预习了历史课文,并养成了读书、看报、记录、整理资料的习惯。

三、鼓励并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阐述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文献资料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因为是初中学生,教师不必对论文的写作规范和篇幅作过多要求。在论文的选题和立意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并在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上予以点拨和指导。学生完成小论文后,教师应及时、认真地阅读和讲评,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扬,对于小论文中的不足与缺陷,教师应单独予以辅导,帮助学生纠正。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阐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开阔历史视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不断鼓励学生的学习表现,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在激励性评价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历史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绝对不能理解成去鼓励学生去追求所谓的不合逻辑推理的“标新立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时,要注意教导学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杜绝不合逻辑推理的“标新立异”。教师要有意识地教导学生,所谓创新,只能是科学的创新,而不是缺乏充分事实基础和理论根据的所谓“标新立异”。

四、范式引领,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所谓“范式引领”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历史内容进行讲解,以此作为范例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理解学科知识中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原理,并借助于这些原理和学习方法的“迁移”实现活学活用。

例如,《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做到“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如“评价汉武帝”、“评价唐太宗”、“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教学时,就以汉武帝为范例,将汉武帝参与的重要活动分为政治、思想、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以事实为依据对汉武帝进行评价;并又将汉武帝的重要活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别予以评述。当然还可以将汉武帝的重要活动按照所起作用的积极与消极性分别评说。学生掌握了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就能够对历史上诸多的重要人物一一评价,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

教师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主体,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切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来实现,需要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進行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探索,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走向发展、走向成功的舞台。

12.历史趣味 篇十二

川教版七年级下《宋代的社会生活》一课, 教材主要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介绍了两宋时代的变化;还以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为例, 勾画了宋代城市生活的基本风貌。可是, 绚烂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 隔了时空的距离, 也只是冰冷文字里的衣、食、住、行、城市娱乐和节庆风俗, 毫无鲜活可言。如何才能让历史鲜活起来, 让学生感受到宋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呢?重庆轻轨给了我灵感。我把这一课设计成时光隧道之旅, 通过时光隧道, 我们从21世纪的重庆前往11世纪的东京 (临安略讲的) , 把原本孤零零的知识点衣、食、住、行放到沿途四个小站的博物馆和餐馆, 在“参观”和“吃饭”中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情况。到了目的地“东京”, 又以小导游带领大家游览、购物的形式, 体验宋代的城市生活。

(大屏幕显示《清明上河图》) 老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

学生:《清明上河图》

老师:对。它是北宋的一位画家画的, 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想不想去繁华的东京城逛一圈啊?

学生:想去。可怎么去啊?

老师:都想去?那我们组成一个东京旅行团, 开始我们的东京之旅吧!

(大屏幕显示时光隧道列车车站)

老师:亲爱的东京旅行团的成员们, 欢迎大家乘坐时光隧道列车。本次列车由21世纪的重庆开往11世纪的东京, 沿途停靠4个小站, 大家可以在停车的时候下去参观宋代的服饰、住房、交通博物馆, 也可以下车吃饭。准备好了吗?

(大屏幕显示时光隧道列车)

老师:前方到站美美站, 同学们可以下车去参观宋代的服饰博物馆。

(大屏幕显示宋代的服饰)

老师:宋代的服饰发生了那几个方面的变化? (提示, 从官员服饰、劳动者服饰、妇女服饰、服饰陋习等方面去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总结, 大屏幕显示宋代服饰特征文字)

老师:好, 继续我们的东京之旅。 (大屏幕显示时光隧道列车)

老师:第二个小站枫桥站到了。在这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小宋饭行, 同学们赶快去品尝美味佳肴吧!

(学生表演〈小宋饭行〉)

老师:同学的表演中有哪些有关吃的史实?

学生:讨论、回答。

(出示大屏幕, 再现宋代的饮食, 师生共同总结宋代饮食的特点:南北有差异, 食用更健康的植物油, 烧煤普遍, 吃素、饮酒盛行等。)

老师:吃饱喝足, 继续我们的东京之旅吧!

(大屏幕显示时光隧道列车)

老师:前方到站“荷塘”站, 在这同学们可以去体验一下宋代的居住情况。

(大屏幕显示宋代的房屋)

老师:注意观察哪些是农村百姓的房屋?哪些是城市平民的房屋?哪些又是达官贵人的宅院?

(大屏幕显示宋代的房屋)

学生:讨论。宋代的住房有什么特点? (不同的人住不同的房子。一般百姓住茅屋、茅屋瓦房。达官贵人住院园林式建筑。贫富差异大。)

老师:看了房屋, 是不是还想去看一下房屋里面的家具呢?

(大屏幕显示宋以前的家具和宋代的家具。学生思考:宋代的家具有了什么变化?高脚家具流行。时代的进步。)

老师:前方到站“月光”, 是到东京前停靠的最后一个小站。同学们是不是迫不及待的要去东京了啊?那我们在月光站就少安排一点活动内容, 简单的参观一下宋代的交通工具。

(大屏幕显示宋代的交通工具, 师生一起总结宋代交通的特点:陆路:富人轿子、马车;穷人牛车驴车。水路:内河轻便的小舟;海上庞大的海船。)

老师:快到东京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的旅途见闻吧。

学生:思考, 发言。师生一起总结:衣着多样, 吃得丰盛, 住得舒适, 行得自在。 (好想去宋朝!)

老师:同学们赶快上车, 终点站——东京!

(大屏幕显示时光隧道列车)

老师:亲爱的旅客们, 在大家的支持下, 本次时光隧道列车安全到达了终点站。祝大家在东京玩的愉快!看, 你们的导游小姐已经来接你们了!

(小导游带领大家游览东京城)

(大屏幕显示东京城的文化娱乐图片)

老师:同学们刚才游览了东京城, 繁华的街市、热闹的瓦子、说书的、演杂剧的、踢球的、品茶的……好不惬意的城市生活啊!告诉我你看到的城市生活究竟有什么特点, 好不好?

学生:讨论, 宋代城市生活的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宋代城市生活的特征:密集的人口, 繁忙的商业活动, 丰富多彩的娱乐, 饮茶蔚然成风。

老师: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让我们一起去体验一下宋代欢乐的节日吧, 作为我们这次东京之旅完美的结束。

(知识大擂台。学生自由选择屏幕上的词语, 每个词语后都有一个有关宋代节日的问题。答对问题抽取奖品。)

老师: (小结) 我们这次的东京之旅, 了解了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 城市娱乐, 节庆风俗。欢迎同学们以后再来乘坐时光隧道列车, 去元朝的大都, 去清代的京师, 去品味我们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这一课上下来学生非常感兴趣, “参观” (观看图片) 的时候聚精会神, 讨论的时候积极活跃, “逛街”的时候流连忘返, “打擂”的时候争先恐后~~~~~,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完成了课标要求的对宋代社会生活的了解。而且, 通过看图片、讨论、现场情景剧表演等, 还贯穿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比较能力的培养, 以及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的提升。选择重庆轻轨在地下运行的图片作为“时光隧道列车”, 朦胧恍惚, 宛如进入千年的时光隧道, 形象而逼真, 至此, 也算对学生进行了一场“知我家乡, 爱我家乡”的教育, 历史与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

13.历史趣味 篇十三

现将趣味游戏项目公告如下,望广大居民踊跃报名,奖品参与即得。

1、球拍运球:10人(余1个名额)

2、给力毽子:10人(余1个名额)

3、跳绳前进:10人(余7个名额)

4、勇吹气球:5人(余4个名额)

5、筷夹玻璃球(专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开设的):10人(余4个名额)

每人仅限报名两项游戏!

报名时间:3月2日——3月4日

报名地点:萍乡社区居委会

20“三八”妇女节趣味游戏规则及次序

一、

1、球拍运球

14.历史趣味 篇十四

教师趣味运动会总结

项目十三:《海底传月》

1 比赛人数及分组:每队10名队员(至少3名女生)

2 比赛赛制:一场决定胜负,用时最少的队伍获胜

3.比赛规则: 1) 每个队10名队员依次排开排成一列,间距一臂;

2) 第一名队员双手举起篮球,其余队员弯下腰,双脚分开,当听到裁判发令后,第一队员将球从胯下传给第二名队员,依次类推,当第十名队员接到球后,持球跑到第一名队员前面依次传球,当第九名队员接到球后,持球跑到第十名队员前面依传球,依次轮换传球

3)当第一名队员站在最后一位并双手持球后视为比赛结束(比赛过程中,第一名队员是不跑动的)

4)在传球过程中,球落地后,须由传球队员捡球后重新传球。

4.比赛纪律:比赛中应绝对服从裁判,以裁判员的判罚为最终判决。

项目十四:《小马过河》接力赛 游泳圈上粘贴海报

道具:游泳圈

规则:分四组同时进行,每一组4人参加,第一个参赛者从起点用两个游泳圈依次向前摆放,每次参与者的双脚必须踏在圈内,以最快到达终点为胜利。依次轮流直到4人参加完毕,哪一组最快哪一组就获胜。

项目十五:《定点投篮》 篮板上设置宣传海报

规则:每人以一分钟为限进行投篮,按投中个数决定名次。男子组的参赛队员必须在三分线以外任何一点单脚投射(整个投射过程都要单脚),脚不得踩到三分线否则将被扣掉一个已投中球。女子组的参赛队员必须在梯形范围以外投射,脚不得踩到梯形任意一条线,否则将被扣掉一个已投中球。

项目十六:踩气球

方法:在一个5平方米的区域内用脚踩破他人脚上捆-绑的气球,直到游戏时间结束。

规则:一个人每只脚捆-绑3个气球,5平方米区域。每个人不允许出圈,只能用脚,否则视为违规,取消继续比赛的资格。听裁判发出哨音,开始。

胜负判定:单位时间踩气球,剩下多的队胜。以现场裁判判定的结果为准。 时间用一块总表计算。

项目十七:小型保龄球

道具:篮球

比赛规则:每个人有2次机会掷球(15米),从发球线开始滚动篮球,砸中的奖品归个人所有。

项目十八:夹乒乓球

比赛时间为3分钟,在2张桌子上各放一个小筐,里面有1个乒乓球的小筐放在1张桌子,一个为空的放在另一张桌子上(距离10米,),1人用筷子从有球的筐里向空的筐里夹球,球放到筐里后另外一个人再夹起球,放到对面的筐里,在3分钟内用时最少者胜利,途中球如果掉到地上可以捡起继续比赛。

项目十九:同舟共济:(3人)

器械:木板两块

参赛队员站在木板鞋上,在起跑线后站好。比赛开始,队员协同动作前进,以船尾到达终点线为比赛结束,时间少者为胜。

项目二十:运“球”接力

器械:道具

参赛队员站在起点,把起点处的道具运到终点

用时少者获胜

项目二十一:袋鼠跳接力

器械:跳袋

参赛队员成一路纵队站在起跳线后。比赛开始,第一人站在跳袋内,手提跳袋的带子向前跳出,绕过标志物返回并将跳袋交给第二人,依次进行,以先跳完的队为胜。

规则:(1)必须绕过标志物。(2)必须在起跑线后交接。(3)队员若摔倒必须在原地起来,重新再跳。

项目二十二:车轮滚滚:

器械:轮胎

学生成一路纵队站在起跑线后,线前20米放一标志:物。比赛开始,排头手推轮胎跑出,绕标志物返回,将轮胎交给第二人,自己站到排尾依次进行,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项目二十三:脚夹球跳接力赛:

参赛队每队共6人。分为2组,起点和终点各3人,两组相对站立,相距15米站成一路纵队,起点的第一人手拿接力棒,两脚夹一软式排球准备。当听到信号后,以蛙跳方式跳向本队终点组的第一个人,同伴接棒后,采用同样方式跳向起点第二名队员,重复进行,以各队完成时间多少排定名次。

规则:在跳的过程中,球若掉落,须在原地夹好后再继续跳进,否则判为失败。

项目二十四:拔河比赛。

幼儿园春季趣味运动会总结

本学期,我园把“一具多玩”作为户外活动的主要活动形式。开展一个多月来,教师们精心设计,孩子们玩中探索,既玩出了花样,也玩出了快乐和健康。为了使每个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也为了使教师从中了解“一具多玩”更多的玩法,我园于xx年4月29日下午,召开了春季趣味运动会。

下午2:30分,在园领导的精心组织下,全体师生排着整齐的队列迎接运动会的到来。这次运动会由保教主任来主持,会议第一项首先由秦园长致开幕词。其次,由保育主任着重强调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注意事项,以确保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趣味运动会拉开了帷幕。

第一个展示的是小班“沙包的一具多玩”。孩子们犹如可爱的小兔,有的夹跳、有的头顶沙包,还有的投掷沙包…….,小班孩子虽然人数众多,年龄小,可参与一具多玩活动的劲头一点也不示弱。

第二个展示的`中班“轮胎的一具多玩”。小羊起床做早操、过桥吃草、空地玩轮胎滚滚滚,智斗大灰狼,天黑跟随妈 妈回家。整个活动以故事《小羊的一天》来进行。活动中孩子们身临其境,在故事情节游戏演绎中不仅掌握了平衡、爬、滚、投掷等技能,而且培养了幼儿遇事多动脑,同伴之间团结协作及谦让的好品质。

第三个展示的是大一班“球的一具多玩”。整个活动以《智勇大冲关》为主题。孩子们积极参与,劲头十足。两位教师密切配合,准备充足。利用废旧纸箱做场地布置的《平衡木滚球》、渗透思想教育的《赶小猪》、同伴协作的《螃蟹运球》、感受劳动快乐的《摘果子》等等,无一不体现出老师对一具多玩活动的良苦用心和思考。

第四个展示的是大二班“呼啦圈的一具多玩”。小小的呼啦圈变成了孩子们游戏中快乐的法宝。单双脚跳圈、男女组合钻圈取物、螃蟹爬、前后拉圈串成小火车。整个活动组织井然有序、干净利落。孩子们兴趣高涨、乐在其中。大二班一具多玩展示活动,不仅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特点,而且非常符合大班年龄特点,无论是钻爬还是跳跃对于孩子们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总之,本次运动会一具多玩活动是令人满意的。从活动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老师们的思考和创新,更感受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各种技能的展现、同伴之间的协作以及运动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欣喜之余,活动中我们在活动中不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小班队列拥挤,幼儿活动没有充分展开,造成孩子们积极性不高。中班:整个活动注重于围绕一个故事情节,在最后“智斗大灰狼”玩法中,目标不太明确,导致孩子们投掷的准确率不高。大一班:教师思想重视,准备充足。玩法新颖,而且注重思想教育。若能在情景设置方面再简明扼要就会更好。大二班:整个活动井然有序,玩法富有挑战性,如:单双脚跳圈、钻圈脚勾起、四肢着地跨圈等玩法,在这次活动中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

15.历史趣味 篇十五

关键词:初中历史,趣味性教学,分析研究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给人一种沉闷枯燥的感觉,许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非常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提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状况,广大教师应当深入分析研究,以提高教学趣味性为抓手, 增强历史教学吸引力, 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快乐和有激情。笔者在多年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强化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做分析。

一、以充满激情的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面对青春期初中生,教师的教学应当充满激情,以自己的激情渲染氛围、营造环境、感染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热情,才能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之中。教学导入环节是整个教学的第一个步骤, 许多教师采取简单的三言两语导入,学生听起来非常乏味,甚至连注意力都无法集中起来。笔者在教学中以激情导入代替传统程序式导入,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取得较好成效。在《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教学中,笔者没有直接导入,而是选取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上的震撼场景,在课堂上播放作为导入。雄赳赳气昂昂的方队,高科技武器车队,让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对我国国防科技现代化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成就的感受更直观, 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内心的热情被点燃,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改进教学导入环节,使之充满激情,能从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喜爱历史学习,充满探究欲望,这是增强历史教学趣味性的有效路径。广大教师在这一方面应当强化研究,不忽略教学中任何一个环节,从导入开始,环环紧扣、逐层深入,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开展历史学习。

二、以生动形象的演示增强效果

历史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教师不能局限于口头讲解,或者就书本讲书本,而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将生活因素搬到课堂上,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学习,这是增强历史教学趣味性的重要路径。如在《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教学中,由于初中生学习压力较大,生活节奏较快,对学习以外的事情尤其是社会发展变化关注不足、积累匮乏,具体学习时没有直观的感知印象。对此,笔者运用现代化媒体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生活条件变化方面专门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立足于住房条件、交通条件、通讯条件三个细微角度,以十年为间隔向学生播放一组对比图片,从二十年前的书信、十年前的电话到现在越来越精巧的智能手机, 从低矮的房屋到高耸的商品住宅楼,从自行车、摩托车到现在的汽车,通过这样的阶段性对比, 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感悟到生活条件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弥补学生因为局限于校园、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而对社会感知的匮乏的遗憾。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的帮助,利用网络搜集大量信息图像、文字,或者音频、视频等,在课堂上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以提高历史教学信息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快乐。

三、以开放民主的研究营造浓厚氛围

历史学习既有严肃的要求,又有拓展空间,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时间等知识点的记忆上,必须严谨、一丝不苟,来不得一丁点差错, 但是在分析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等环节, 则可以进行充分拓展, 以此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针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中国当时国内状况及这场战争注定失败的根本原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同时,笔者从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进行延伸,联系当前中日钓鱼岛纠纷,以及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的各类主权维护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当今中日之间和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从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外交成就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学生深刻体会到只有振兴民族、强大国家,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认真学习、将来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自己的疑惑,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以此增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探究。

四、以拓展延伸的活动增长学生才干

历史教学既要立足课堂,又要放眼课外,尤其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在这方面,笔者侧重于开展课外专题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得到提升,同时强化思想教育。在《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后,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两个方面活动,一方面搜集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了解港澳回归的背景,分析台湾问题至今未能圆满解决的根本原因。这一要求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交流,对我国统一进程中的障碍因素有更清楚的认识,对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形势和不利因素具有更鲜明的了解, 同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为祖国统一大业献计献策。这种开放性拓展互动让学生更有兴趣,还在活动过程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一举两得。

16.谈历史教学趣味性的应用 篇十六

一、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老师总是居高临下、威风凛凛,对学生耳提面命、严防死守。学生对老师畏如虎猫,敬而远之。难怪西方学者批评我们的教育“没有儿童”,教育是无“人”的教育。而老师的教学也不外乎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练到底。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处于受支配的地位,这样造成师生关系的严重隔膜;学生不敢说,不敢想,更不敢去做,动辄得咎,谨小慎微。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被死死的束缚住。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和孔乙己强不了多少。其实,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老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尤其要帮学生清扫心灵的垃圾。我们历史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引用典故,培养学习兴趣

第二,在授课过程当中,也可以从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出发,从学科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适当引用一些谜语、对联或者典故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另外还能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例如:讲授《勃兴的中华文化(二)》这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战国末年楚国屈原的文学成就和爱国政治活动,感悟其爱国精神,我讲了湖南汨罗江玉笥山上屈子祠的楹联:

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组,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湘汉人

显见屈原把爱国报复寄托在《离骚》当中,而《离骚》又开创了一代楚辞体诗风,其爱国精神激励着“汉湘”民众。

通过对联,第一,吸引了学生向深探究其内在含义的究竟;第二,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诗话的优美,受到文化熏陶;第三,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将授课过程转化为探究过程,趣味盎然,可谓一举数得。但是要注意,调动兴趣的内容要切合实际,既要讲究活泼新颖,又要能让学生融入情境。比如:讲授《合同为一家》时,引用唐太宗拿谜语考禄东赞的典故,可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禄东赞,老师出题,看看哪个禄东赞更聪明!通过这样的情景假设,可以使学生感到很新奇,很有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增强历史材料的形象性

历史材料由于离我们年代久远,加上叙述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中运用形象思维激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创设历史情景,给学生重返历史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将一幅幅历史画卷生动形象的展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比枯燥、空洞的说教,一本正经的大讲道理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历史学科有着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即具有时间、空间、人物和特定场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特点,用语言、形体、情感和道具等方式表现特定的历史场景,重现历史,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表演。在表演前或表演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比如在讲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当时的情景,我在导入新课时是这样设计的:指挥学生高唱《国歌》,之后提问:大家知道这首歌的创作时间和背景吗?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吗?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这种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政治派别又有何表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此导入新课,将学生带到了那战火纷飞的时代。 当然,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能利用生动、凝练的语言将历史的横断面栩栩如生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鼓励学生,给学生成就感

心理研究表明:中生自尊心特强,但他们心理上还不成熟,学习中可能因一时的困难或挫折而失去信心,连续的失败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难度的把握。除了规定总的教学目标以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规定不同的近期目標,当这个目标达到后,则马上再提出一个新的、已提高了的近期目标。当然,这些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只要学生认真努力就可以达到。这样就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追求之中,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自己学习充满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还可以用语言来鼓励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对所有的属于自主回答的答案,均应给予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内容合理的要肯定其内容,如“你说的很好”,“这一点非常对”;内容有出入的,也就是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如“虽然在某方面还有点问题,但你能说到这些,说明你认真思考了”,这样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对存在的问题以委婉的方式给学生指出来,使之明确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和注意的问题。既增强了信心,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7.趣味数学故事 篇十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小熊开店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数学优秀小故事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你请说吧。”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请说说您的算法。”

“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聪明的小男孩

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果果)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从小立志 科学救国------熊庆来的故事

熊庆来(1893-1969)是云南弥勒县人,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熊庆来的父亲熊国栋,精通儒学,但更喜欢新学,思想很开明,对熊庆来的影响很大。少年时的熊庆来从他父亲那里常听到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事情,这在幼年熊庆来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1907年,熊庆来考入昆明的云南方言学堂,不久又升入云南高等学堂。当时满清王朝已日薄西山,各地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抗捐、抗税、罢课、罢市、兵变遍及全国,清政府陷入于风雨飘摇之中。熊庆来由于参加了“收回矿山开采权”的抗法反清的示威游行而遭到学校的记过处分。现实的生活与斗争命命名熊庆来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掌握科学,科学能强国富民。

1913年,熊庆来赴欧留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从比利时经荷兰、英国,辗转到了法国巴黎。8年间先后获得高等数学、力学及天文学等多科证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28岁的熊庆来学成归国,一心想学以致用,救民于水火。1949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12年的云南大学。年近花甲的熊庆来怀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决定滞留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祖国欢迎你,人民欢迎你!欢迎你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1957年4月,周总理给熊庆来写信,动员他回国。同年6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著稿后,毅然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鞠躬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在回国后的7年中,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论文。还培养了杨乐、张广厚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表现了这位七旬老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1969年,一代宗师、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与世长辞。临终之前他还表示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趣味数学故事1:举起脚来

阳春三月,正是郊游的好时候,孔老师和我们共同外出游玩,大伙儿边走边看,说说笑笑,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旁。听着村里传来的鸡鸣狗叫声,孔老师感慨地说:”老子说过,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实在是无法赞同呀!要是人们都这样的话,那怎么能互相取长补短,传播知识呢?!”同学们恭恭敬敬地围着他,听他抒发感慨。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吧,„鸡兔同笼‟问题,你们听说过没有?”大伙儿都点了点头,颜回说:”就是知道鸡和兔子的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和兔子各多少只,可以用假设法来求,也可以列出方程来解决。”

孔老师赞许地说:”颜回说得很好,可以看出他平时经常读数学的书籍。解法确实是非常多的,但是前几天我听一个南方的客人介绍了一种新的思路,非常有趣呢!我们刚才说到鸡犬之声,那我就改一改,用鸡犬来出题吧……嗯,村里李大伯家养了鸡和狗,按头数一共有25只,数脚一共有56只,那么鸡和狗各有多少只呢?”

同学们都叽里咕噜地开始在心里默算,性急的子路已经蹲下来,在地上画开了。孔老师微微笑起来,说:”不用急,我刚才说过了,我们换一种算法,你们先闭上眼睛吧。”大伙儿安静下来,微闭双眼,听孔老师的下一步指令。

“让所有的鸡和狗排成一队。” “好了。”

“让它们各举起一只脚来!”

孔老师的儿子孔鲤”扑哧”一声笑出来,说:”那鸡都变成金鸡独立了!”“呵呵,这个成语用得好。”孔老师摸摸他的头,高兴地说。

孔鲤又调皮地说:”不过,小狗狗翘起一条脚,可就有些难看了,那不是在„嘘嘘‟吗?”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孔老师也笑着说:”好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再让鸡和狗再举起一只脚来!”

“啊?!”孔鲤叫起来,”再举起一只脚,那鸡就变成浮在半空中了,狗变成象人一样站起来了。” “对,现实中,要让鸡和狗这样做到是很难的。但是我们人类号称万物灵长,只要靠思想,就可以在想象中实现这种巧妙的画面。”听了孔老师的话,同学们都若有所思。

“现在,站在地上的还有几只脚?”子路抢着说:”从56里两次减去25,剩下6只脚,都是狗腿。”我怎么觉得这个词有些难听……

又听孔老师问:”准确,刚才说每只狗都象人一样用两只脚站着,那么一共有几只狗呢?” “三只!”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鸡呢?” "二十二只!”

这次郊游之后一段时间内,同学们见面时,都爱这样打招呼:”你好,举起脚来!”

趣味数学故事2:剪草奶牛

东汉画像——東王公、孔子弟子及車馬圖

冉有放学回到家里,一进门,就看到他的爸爸正在柜台后面专心致志地用一个精致的小秤称着一堆碎银子,不用问也知道,这是他家的冉氏土产公司一天的营业收入。要说冉氏土产公司,那可是鲁国第二大的奶牛饲养生产基地,受到国君嘉奖的冉有爸爸干脆连自己的名字也改了,叫做冉牛,端的是冉冉升起,牛气冲天。

难得看到爸爸,冉有兴趣勃勃地凑上去和爸爸聊天。他说:“爸爸,你知道吗?孔老师不光数学很棒,语文也很强。他修订了一本《诗经》,前几天出版了,还登上了咱们鲁国新鲁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呢。”

冉牛一边调整着秤星,一边漫不经心地问说:“什么经?”

“诗经!”

“湿巾?那有什么了不起的,咱们巷子口那个百货铺里一个铜贝币就可以买一大包呢。”

“你说的那是什么呀,不是毛巾的巾,是经典的经。诗经,有好多好多诗歌的诗经。”

“哦,是这个经呀,那也没什么。我敢说有一种经,你的孔老师肯定比不过我!”

“啊?真的吗?是什么经?”

“哈哈,生意经!”

“吹牛,我们孔老师说了,做生意也要有知识才行的。”

“谁说的,你老爸我的生意本领,那可是祖传的!人家说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子会打洞‟,从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一辈起,咱们冉家的人就会做生意。想当年……”

冉有知道,爸爸要是开始痛说家史,那没有几个小时是结束不了的,连忙说:“那好,爸爸,我先去做作业了……”说着连忙溜回自己房间去了。

看着自己书桌上的“铺地锦”,冉有心想:“要不是懂得计算中的数学道理,我能发明得出„铺地锦‟吗?对了,上次齐国来的那个文具公司的老板,还说要用高价钱买我的专利呢,也不知道是卖给他,还是让爸爸来帮我生产……”

正琢磨着,他的爸爸又进来了,看着冉有,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冉有奇怪地问:“爸爸,你有什么事吗?”

冉牛不好意思地说:“嗯,是这样的,你也知道,前阵子那个三无牛奶公司往奶里乱加坏东西,被官府给整治了。现在咱们冉氏的牛奶卖得很火呀,这可是咱们家的奶牛产业抢占全国第一的最好机会,所以我打算要养更多的奶牛,生产出更多的好牛奶,造福天下百姓。”

冉有一伸大拇指,说:“造福天下百姓,同时还能装满咱家的钱箱,好,我支持!”

“可是,这奶牛可不是随便就能多养的,要考虑到咱们家的牧场禁不禁得起,要是来一大群牛,那不象蝗虫一样,转眼就把牧场给啃成泥滩了?”

“这倒也是,爸爸,你想得真长远,这就是你说的生意经吧?”冉有对爸爸的生意头脑还是很佩服的。

“那可不?所以爸爸我来找你算算,一片草地能够让10头牛吃20天,如果放15头牛,能吃几天呢?”

冉有在沙盘上列起算式来:“20†10×15=30天!”

冉牛刚一看,就把头摇得象拨浪鼓一样,说:“你还以为牛头数越多,吃的天数也越多吗?怎么可能?!”

冉有也发现了不对,他连忙说:“应该是牛头数越多,吃的天数就越少,对了,我猜是反比例关系!”于是他又列起算式来:“20×10†15≈13天!”

可是冉牛还是摇头:“不对不对,我试过了,只能吃10天!问题没那么简单,牛吃的草,有的是原来的,有的是这些天里新长的,又不是只吃原来草场上的那些草。我虽然不懂数学,但是牛多了,新长的草还不够牛吃的,肯定吃的天数就少多了。”

冉有一听可傻了眼,叫起来:“这么复杂呀?那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冉牛连忙说:“对呀,就是要让你另请高明呀,你的孔老师不是数学很厉害吗?你帮我问问他好不好?就问这样的一片草地养25头牛,能吃几天?”

于是冉有就带着爸爸的重托,第二天一早到了学校……

以上这些,就是冉有在数学课上对大家说的昨天他家的情况。对于最近的牛奶事件,孔老师自然也是相当关心,另外还加暗暗庆幸。(庆幸的是多亏当初孔师娘没有听他的话,买三无公司的牛奶给孔鲤喝,饶是这样,孔老师也被师娘数落了一顿。)所以,他一看到冉氏公司的请求,知识分子的责任感高度膨胀,立马带着我们全班同学研究起来。

言偃先发言说:“这片草地到底有多大不知道,那么是不是可以看成单位1?不过草又是不断增长的,看成单位1似乎也不合适。”

颜回不以为然地说:“这倒好解决,可以把1头牛1天吃的草看成一份,10头20天就吃了200份,15头10天就吃了150份。”

言偃听了很受启发:“好呀,这样一来,200-150得到的50份,不就是那20-10=10天里长出来的吗?顺理成章地,50÷10=5份,每天新长出来的草,就是5份啊!”

我一听这两位分析得头头是道,要不赶紧开口,那全让他们说完了,连忙说:“知道了每天新长出5份草,不就可以求原来牧场上的草了吗?比如说10头吃20天,那么200里减去新长出来的5×20,原来的草是100份。”

在场的同学中,冉有是听得最认真的,他也补充说:“15头10天,150-5×10,也能得到100份。”

孔老师听到大家讨论得很到位,非常高兴。他掰着手指数着:“原有100份,每天长5份……这两个数据都是很有用处的!那接下来呢?可以让25头牛吃几天?” 颜回计算起来:“100†25=4天?不对,那这几天又新长了的草还没吃呢……”

冉有看着颜回在苦苦思索,叹气说:“是啊,其实我在家里想的时候,虽然没想到这么多,但也觉得这一直长出来的新草真是讨厌呢,如果能够不长新草,就容易了。”

孔老师哈哈大笑起来,说:“冉有的这句话很对,让草不新长出来,正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

“让草不长出来?”“怎么可能?”“算式里怎么表示呢?”“还是不明白……”

看我们纷纷摇头,孔老师用手指蘸了蘸茶水,在桌子上画起来,他先画了一个大长方形,说:“这就是原来的100份草。”再在边上画5个小小的正方形,说:“这 5份就是每天长出来的草。”

子路问:“那每天都长5份呢,不是要好多个5份吗?”

孔老师摇摇头,说:“你这样想就不灵活了,看,这是25头牛。”他指着的是捡来的25颗小石子,接着孔老师动手拿出5颗小石子,放在旁边的5个小正方形上面,说:“如果我派出这5头奶牛,专门吃这5份草呢?”

这种说法很新奇,我们一时没反应过来。

宰予思路敏捷,他第一个鼓起掌来,叫着:“我明白了!这5头奶牛,就象我们派出去剪草的工人,它们专门负责对付这些新长出来的草,每天草一长出来,就进了这些牛的胃。”

我也明白了,接着说:“对啊,这样一来,这个草场上的草,不就相当于不长了吗?那么只要把原来的100份草吃完,任务就完成了。”

孔老师对着我和宰予竖起了大拇指,这可是他最隆重的表扬方式之一。他说:“宰予的这个比喻很好,我们就是要派出5头„剪草奶牛‟,把这个草不断增长的难题,转变成草的总量是固定的,剩下的步骤就简单了。”他又转向冉有说:“冉有,你知道答案了吗?”

冉有很快地说:“剩下20头牛吃原来的100份草,那么100÷20,也就是5天就吃完了!我这就回家告诉我爸爸去,而且,我还要跟他说一个道理!”

“哦?什么道理?”大家都等着他的下文。

“一个人要想念好生意经,语文经、数学经、科学经,都是必不可少的!” “太对了!”

上一篇:法制班会演讲稿下一篇:观察蚂蚁搬家日记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