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人员职责

2024-07-25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人员职责(17篇)

1.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人员职责 篇一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一、组长:

1、制定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各项制度并组织实施。

2、协调各科室在传染病报告管理中的配合。

3、组织开展全院业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的培训。

4、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对全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成员职责:

1、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每天上、下午两次到各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及某些特殊病例应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

2、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3、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4、定期阅全院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对重点内容检查。

5、每月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

6、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检查。

7、根据院内传染病疫情定期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当地疾控机构、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人和相关科室,建立健全完善的疫情预警与应急反应机制,按照不同的分级要求,科学、及时地做好疫情预警通报和应急反应工作。

三、科室负责人职责

1、督促、检查临床医生做好门诊日志登记。

2、培训、指导、督促、检查临床医生做好传染病报告卡片的填写与报告。

3、协助防保站开展疫情报告管理自查。

4、按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做好疫情报告管理中的各种信息反馈。

5、对疫情报告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6、制定本单位疫情报告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自查制度、奖惩制度、门诊日志管理制度、病历保管制度、化验登记制度、放射登记制度、化验与放射阳性结果反馈制度。各种制度可以综合在一起也可以单独成立,但要加盖公章,或以文件形式加盖公章后下发。

2.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人员职责 篇二

关键词:网络直报,传染病,趋势

周口市在2004年之前, 法定传染病报告实行旬、月报和逐级统计报告制度。自2004年1月1日起, 使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 (简称网络直报系统) 对法定传染病实行网络直报。了解周口市实行网络直报前5年 (1999至2003年) 和后5年 (2004至2008年) 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疫情变化趋势, 为今后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法定传染病资料来源于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周口市1999至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汇编》, 人口资料来源于周口市统计局编《周口统计年鉴2008》。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疫情分析规则, 将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分为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新生儿破伤风五大类, 将丙类传染病单独分成一类。

运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发病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传染病疫情变化情况

实行网络直报前5年, 全市共报告甲类传染病1种4例, 乙类传染病16种65951例, 丙类传染病0种0例。总传染病报告发病为2类17种65955例, 死亡125例。年均发病率为126.71/10万, 年均病死率为0.24/10万;实行网络直报后5年, 全市共报告甲类传染病0种0例, 乙类传染病15种143783例, 丙类传染病6种14257例, 总传染病报告发病为2类21种158040例, 死亡974例。年均发病率为294.06/10万, 年均病死率为1.81/10万。实行网络直报前后5年的年均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005.7, P<0.01) , 年均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25.7, P<0.01) 。

2.2 传染病地区分布变化情况

实行网络直报前5年, 各县 (市、区) 的年均发病率为, 商水县84.78/10万、鹿邑县88.23/10万、项城市93.25/10万、西华县94.27/10万、扶沟县117.65/10万、沈丘县118.82/10万、郸城县142.31/10万、川汇区145.07/10万、太康县164.62/10万、淮阳县218.12/10万;实行网络直报后5年, 各县 (市、区) 的年均发病率为, 鹿邑县224.46/10万、商水县239.27/10万、沈丘县241.37/10万、项城市267.23/10万、扶沟县281.26/10万、川汇区288.23/10万、太康县303.03/10万、郸城县307.62/10万、淮阳县364.38/10万、西华县423.26/10万。各县 (市、区) 的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在网络直报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72.7, P<0.01) 。

2.3 各类传染病构成变化情况

实行网络直报前5年, 在报告的65955例传染病病例中, 各类传染病构成比分别为:肠道传染病45.17%)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32.91%、呼吸道传染病20.85%、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1.04%、新生儿破伤风0.03%、丙类传染病0.00%;实行网络直报后5年, 在报告的158040例传染病病例中, 各类传染病构成比分别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44.28%、呼吸道传染病32.73%、肠道传染病13.34%、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0.61%、新生儿破伤风0.02%、丙类传染病9.02%。各类传染病构成情况见表1。

2.4 前5位传染病位次变化情况

实行网络直报前5年, 报告发病数位列前5位的病种为:第1位是痢疾 (年均发病率53.11/10万, 年均构成比41.43%) , 第2位是病毒性肝炎 (年均发病率41.19/10万, 年均构成比32.14%) , 第3位是肺结核 (年均发病率24.59/10万, 年均构成比19.18%) , 第4位是麻疹 (年均发病率1.60/10万, 年均构成比1.25%) , 第5位是淋病 (年均发病率1.47/10万, 年均构成比1.15%) 。位列前5位传染病的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构成比平均为95.14%;实行网络直报后5年, 报告发病数位列前5位病种为:第1位是病毒性肝炎 (年均发病率131.99/10万, 年均构成比44.90%) , 第2位是肺结核 (年均发病率84.99/10万, 年均构成比28.88%) , 第3位是痢疾 (年均发病率32.49/10万, 年均构成比11.05%) , 第4位在流行性腮腺炎 (年均发病率10.02/10万, 年均构成比3.57%) , 第5位是麻疹 (年均发病率5.30/10万, 年均构成比1.81%) 。位列前5位传染病的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构成比平均为90.21%。

3 讨论

分析结果表明, 1999至2008年的10年间, 在影响传染病的自然因素无明显改变, 全市未发生大规模的暴发流行, 传染病构成无显著变化, 发病趋势基本一致的情况下, 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明显的上升, 说明在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行状况下, 法定传染病报告的准确度和疫情监测的敏感度在明显的提高, 网络直报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 较为真实地反映出传染病疫情的实际发生状况。

传染病报告方式的改变, 使得传染病疫情出现了较多的变化, 报告发病率呈现由缓慢上升到较快上升的趋势[1];传染病发病由以肠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转向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 新生儿破伤风稳定在很小比例,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逐年下降, 丙类传染病逐年上升[2]。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状态以及丙类传染病逐年上升趋势, 提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以乙型肝炎和艾滋病为代表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以及以肺结核为代表的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的居高不下, 说明重大传染病防控任重而道远。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发病数进入前5位的事实, 表明目前免疫接种工作存在一定问题。应将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等前5位的传染病做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3,4,5]。

参考文献

[1]任利民.从传染病网络直报看传染病疫情管理[J].疾病监测, 2004, 19 (11) :427-428.

[2]修翠珍, 周锡科, 姜法春, 等.青岛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 21 (1) :76-77.

[3]谢洪彬, 罗力, 于竞进, 等.网络直报时代疫情信息管理并非高枕无忧[J].疾病监测, 2006, 21 (7) :337-338.

[4]俞新莲, 张一中, 苏成豪, 等.1950~2005年厦门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变化趋势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07, 13 (7) :649-651.

3.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人员职责 篇三

【关键词】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45-01

近年来,新的传染病不断暴发,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性,并且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通过实践证明,高质量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在疫情传播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性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

1 传染病疫情报告现存的问题

1.1临床医生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和态度消极

由于患者就诊人数比较多,看诊时间非常紧迫,而且传染病的诊断资料和信息填写比较繁杂,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加上患者出现不配合提供个人信息等等各种情况,导致临床医生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传染病资料的填写工作,甚至有的医生为了避免麻烦更改为其它的疾病类型。同时,临床医生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传染病资料的法律作用,缺乏正确的法律认识和足够的法律意识,没有认真地对待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填写工作。

1.2临床医生偏重于科研和临床,忽视传染病报卡

临床医生在带教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关于传染病上报知识要点,许多院内实习生和进修的医生没有正确认识到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重要意义。此外,在传染病继续教育的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机制对参与的临床医生进行约束,更多偏重于形式,同时由于宣传力度严重缺乏,深度和广度存在严重的不足,许多临床医生没有正确了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法律功能,导致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中出现漏报错报的情况。

1.3传染病疫情缺乏完善的管理方式

疾控机构主要通过行政管理方式来调查处理传染病疫情,其根据疫情的实际情况,制定行政处理方案,对被管理者进行单方面的要求,要求被管理者执行所规定的行政措施,没有充分考虑到被管理者的执行困难和行政处理方案缺乏实际可行性。如艾滋病患者实验室检验结果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才可以得到检测结果,但是在外地的患者难以亲自到医院获取检验结果,而患者由于考虑到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愿意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导致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上报工作的困难。

1.4报告方法缺乏效率

有的医院使用传统的方式逐级上报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患者的信息从最初的阶段一直传到最高级的阶段,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过程和手续,工作量很大,时间耗费多,效率却很低,甚至导致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部分丢失的情况。

2 如何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

2.1重视卫生监督执法体制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在我国,卫生执法是国家权力行使的象征,通过卫生执法机构的建立,并且严格遵守卫生执法机构的管理原则和执法制度,对卫生执法机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的改革,從而促使我国卫生执法机构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力度,并且严格对待传染疫情报告工作,对卫生监督人员进行更加强化的教育,促进卫生执法的综合素质提高,避免执法出现主观随意性,务必在整个国家形成具有统一性的卫生管理体系。

2.2加强传染病疫情宣传教育的力度

重视医护人员的关于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务必让医护人员都认识和掌握正确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方法,尤其是新进的医生、实习生、进修生等等,通过定期传染病疫情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认真对待的自觉主动型,必须避免法定传染病上报出现漏报的情况。此外,对全社会人群加强关于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全面观察落实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制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奖惩机制。

2.3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必须对所有的医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医护人员对法律的重视,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关于传染病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并且实行学分制度加以约束,提高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知识的关注度,倡导医护人员学习法律,依法办事,提高报告工作的主动性与准确性。

2.4重视特殊传染疾病的追踪工作和转诊工作的落实

首先,建立关于结核病患者的转诊和追踪机制。市卫生局通过相关的文件来对当地的特殊传染疾病病患者的转诊工作与追踪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要求各个单位必须重视关于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统一采用三联单来对转诊和追踪的病患者进行登记。在药物发放方面,实行严格的审批方法制度,规定只有经过疾控中心确诊的患者患有传染病,方可向患者发放药物。其次,建立组织网络实行转诊与追踪。关于特殊传染疾病病患者的转诊与追踪工作,应当由专门的人员负责,针对没有按时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应当通过电话或者随访的方式来督促患者按时就诊,以此方式展开追踪。医院特殊传染疾病患者由其就诊的医院负责转诊工作,卫生所和乡村医生负责其所属辖区的肺结核病患者的转诊与追踪工作。同时,采用激励措施,针对特殊传染疾病患者转诊工作到位的工作人员、现场追踪工作到位的工作人员。最后,强化培训,针对各地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关于特殊传染疾病患者转诊与追踪工作的培训活动,提高各地医疗机构的工作技能与工作素质,让医务人员熟练的掌握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工作的有效方法与程序。

综上,传染病疫情报告在传染病监督和防控工作中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每个医护人员必须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上报的准确度和及时性,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赵艳艳,王宏进,杨欣.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02)

[2]李超群,邹陪斧,魏巍.综合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2)

4.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人员职责 篇四

一、为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工作,成立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防保所(保健科)对全院疫情报告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指导,做好全院疫情登记统计汇总上报工作,保存好有关原始资料,每旬进行一次全院检查,每月年进行一次工作小结,将检查结果,工作小结上报院领导。

三、各科室负责人为本部门疫情报告自然负责人,负责管理监督首诊医师做好日常登记报卡工作,领导本部门疫情管理员进行疫情报告管理并做好基础资料保存工作,每旬进行一次科室自查。

四、各科室部门负责人、疫情管理员、首诊医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不得隐瞒、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首诊医师为法定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及时、完整、准确上报疫情,同时做好相应登记、记录工作,防止漏报、误报情况发生,具体要求如下:

1.在遇初诊传染病病例时,应按要求填写相应的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做好相应登记工作并上报防保所(保健科),由防保所(保健科)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若确诊结果与初诊不同,应及时报出“订正报告卡”。

2.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立即报告防保所(保健科)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由防保所(保健科)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本院领导,并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若夜间则报告行政总值班,由行政总值班行使防保所(保健科)有关工作职责,同时做好有关记录。

3.发现乙类传染病及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也应尽快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乙类6小时以内送防保所(保健科)进行网络报告,丙类24小时内上报。

4.发现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爆发、流行;就诊历史上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的传染病时,以及遇急性传染病病例死亡时;短期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的不明原因的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立即报告防保所(保健科)和院领导,防保所(保健科)应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并立即采取相应卫生处理措施。

五、为了保证疫情报告质量,各科室部门工作人员要认真按规范做好门诊日志、病房住院登记、化验室化验结果登记、放射科X线首诊活动性肺结核病例登记以及各种传染病登记工作,并完整保存相应资料3年备查。

5.传染病报告及疫情报告制度 篇五

传染病报告及疫情报告制度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认真学习2004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

二、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种。要了解主要以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狂犬病、乙脑、细菌性痢疾、肺结核、流脑、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

丙类: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1、组织领导:分管副校长为组织领导,政教处配合、校卫生室负责具体工作。

2、工作任务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四、严格疫情报告:

1、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应当立即报告校卫生室或卫生主管人员,由校卫生室或卫生主管人员统计后报告校领导,最后经确认和领导审批后由学校报告员上级教育主管单位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发现丙类传染病应及时报告校卫生室,由校卫生室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报告顺序:学生→班主任→校卫生室或卫生工作人员→校领导→镇防保科和镇教委→区教委体卫科和区疾控中心。

五、凡患有传染病的学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教职工亦同。

东莞市茶山誉华学校

6.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六

1、为了加强法定传染病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疫情报告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院情况,制定本制度。

2、凡本院执行职务的人员,均为疫情报告责任人,均有依法报告疫情的职责和义务。

3、疫情报告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医务科院感办负责全院疫情报告的统一管理。各临床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对本科室疫情报告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凡发现填卡不规范或迟报、漏报疫情者,要通知责任人立即改正,并将有关情况报告科主任。

4、疫情报告的病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重点疫情为: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中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5、疫情报告责任人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填写疫情报告卡,同时在门诊志(或住院病历)和疫情登记薄上进行登记,并及时将报告卡递交到指定地点的“疫情卡投递箱”内。

6、如发现重点疫情,应立即直接报告医务科院感办,同时报科主任,以便及时做好隔离消毒等应急处置。

7、医务科院感办收到各科室疫情报告卡后,要立即审查、登记、核实,在规定时限内网络直报。其中,重点疫情要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及市卫生局。非重点疫情应按规定时限争取提前上报,以便留有余地。

8、临床科室上报疫情至医务科院感办的时限要求是:重点疫情应立即填卡上报并电话报告,时限不超过1小时,非重点疫情上报时限为24个小时内(一律从传染病诊断时间起算)。

9、疫情报告是医院工作重点之一,各有关科室和责任人务必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按程序、按规定做好疫情报告工作,严防迟报、漏报,严禁瞒报、谎报疫情。违者,予以处罚,必要时依法追究其责任。

7.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人员职责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自延安市统计局。

1.2 方法

用Excel软件对疫情数据进行整理、统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5—2010年延安市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新增2种(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发病数40 619例,死亡34例,年均发病率为315.45/10万,死亡率0.26/10万,病死率为0.08%。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34 348例,年均发病率为266.75/10万;丙类传染病9种6271例,年均发病率为48.70/10万。6年中发病趋势起伏不定,2005—2007年呈下降势态,2007—2010年呈上升趋势,乙类传染病2005年发病率最高(313.95/10万),丙类传染病2006年发病率较高(67.60/10万),死亡率、病死率2005年最高,分别是0.76/10万、0.20%。见表1。

2.2 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2005—2010年延安市主要传染病依次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等。病毒性肝炎、梅毒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2010年与2005年相比分别上升56.18%、82.67%;痢疾、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下降势态,2010年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82.94%、90.25%;肺结核2008—2010年呈上升趋势。见表2。

2.3 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005—2010年报告法定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多,占39.59%;主要是肺结核和流行性腮腺炎。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36.44%,呈逐年上升势态,以乙型肝炎、梅毒、淋病为主。肠道传染病占22.41%,以痢疾、手足口病为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1.40%,以布病为主。见表3。

2.4 流行特征

2.4.1 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以3—8月份报告发病数相对较高,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0.28%,3—5月份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增多,6—8月痢疾等肠道传染病较多。

2.4.2 地区分布

全市各县区年均发病率在565.87/10万~190.29/10万之间,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黄龙县(565.87/10万)、宝塔区(474.08/10万)、吴起县(421.33/10万)。

2.4.3 人群分布

2005—2010年各年龄人群均有发病,20~24岁发病数最多,15~54岁发病数较高,占报告发病总数的58.52%。男女性别比1.55∶1。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为多,分别占发病总数45.99%、16.25%;其次为散居儿童,占7.52%。

3 讨论

2005—2010年延安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起伏不定,2005—2007年呈下降趋势,2007—2010年又呈上升趋势。6年来威胁延安市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等。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梅毒、淋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表明延安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不容乐观,仍要进一步加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各种疾病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是传染病发病增加的一个原因[1]。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其发病率的升高与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提高和发现病例数增加有关;也与市区流动人口增多及与传播途径未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有关。肺结核发病主要以农民居多,以15岁以上人群发病为主,这与以前农村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工作未落实等因素有关;发病率居高不下与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肺结核的发现率有关,也与人群流动性增大,耐药菌株的增加有关[2]。梅毒、淋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与人员流动性大、高危人群增多、血清学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等因素有关;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群为主,这与文化程度较低,性病防治知识匮乏和普及教育较少有关。

从时间分布看,3—5月呼吸道传染病增多,6—8月肠道传染病较多,对具有明显季节性的传染病在流行季节前应加强防范。从地区分布看,黄龙县年均发病率最高,是黄龙县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多所致,吴起县发病率高是其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多发引起,宝塔区人口相对密集且流动性大,人口流动性大也增加了新传染病的侵入,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全民防病意识。人群分布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青壮年发病为主,该群体活动频繁,流动性大,增加了受感染的机会。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是延安市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提高农民、青壮年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覆盖率,加强血液制品和医院消毒管理等是预防控制乙型肝炎的有效对策。肺结核的防治要加强监测,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归口管理,严格执行规范用药治疗,在提高发现率的同时要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梅毒、淋病的防治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2008年新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手足口病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延安市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应加强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以及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姚志强,杨朝霞,冯玉娟,等.2000—2009年嘉峪关市传染病疫情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22):641-643.

8.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人员职责 篇八

卫生部公布2006年10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06年10月,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25886例,死亡714例;与上月比较,发病减少28760例,死亡减少104例。

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梅毒、淋病,共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7.05%。

调查显示八成以上上海单身育龄女性乳腺有毛病

由上海市妇女病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的“长三角女性乳腺健康调查”显示,上海近九成单身育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疾病,长期单身的女性乳腺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已婚妇女。

调查显示仅22.5%居民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实施的调查,在3797名志愿受访者中,有41.3%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在哪儿;而生了病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的人也只占22.5%。

卫生部发布19项职业卫生新标准

卫生部近日发布2006年第16号通告,于2007年4月1日起实施《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等13项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两种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等6项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新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旧标准同时废止。

港澳台

统计显示内地妇女在香港产子四年增加一倍半

香港入境事务处的数字显示,过去四年,内地妇女在香港产下的婴儿数量增加了一倍半,2001年,内地妇女在港诞生婴儿为7810名,2005年这一数字已增加至19538名。

香港大学发现抑前列腺癌蛋白有望10年后成新药

香港大学医学院最近发现前列腺癌细胞分泌一种名为sPDZD2的蛋白,该蛋白能制造更多的抑制肿瘤蛋白p53,保护细胞内的DNA,阻止其突变成为癌细胞。有望在10年后发展为新药。

香港医学界发起“亮眼工程”助内地同胞重见光明

“亮眼工程慈善基金”11月5日在香港正式成立,并筹得1000万港元启动经费。由香港医学界发起的这项内地扶贫除盲大行动,计划未来5年在中国内地贫困偏远地区成立100个眼科扶贫中心。

全香港约有60万男士患有阳痿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研究估计,全港约有60万男士患有阳痿,有医生称,约15%阳痿患者逾10年才肯求诊,拖延病情。

港科学家钻研男性避孕贴 新品无副作用

据香港媒体报道,国际科学家致力发展男性避孕药科技,现在一名香港科学家发现只要将避孕药注射而不是口服,则在老鼠体内就能如常发挥避孕效果,更可排除副作用,研究有助日后开发男性避孕贴。

香港将展开大型流行性感冒防疫注射计划

香港特区政府将推行2006~2007年度流行性感冒防疫注射计划,向有需要或高风险的人士提供流感疫苗注射。

陈冯富珍当选世卫总干事唯一候选人

11月8日,中国推荐的陈冯富珍击败其他4名候选人,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唯一候选人。这是中国第一次推荐人选参加联合国高层机构负责人选举,也是首次由中国人主政国际组织,担任世卫组织总干事。

国际

全球首例电子视网膜芯片植入手术成功

德国蒂宾根和雷根斯堡两所大学眼科医院的医生与科学家一起为2名因患病而失明的病人植入了直径3毫米的视网膜芯片,使患者在术后看见了由电子刺激产生并由像素点组成的图案,这在全世界尚属首例。

科学家发现抗抑郁药可引起精子水平大幅下降

由康奈尔医学中心对两名男性患者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发现,这两名男性接受了抗抑郁药的治疗后他们的精子数目明显下降,当停止使用抗抑郁药,他们的精子数目反弹至正常水平。

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已成为糖尿病大国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从3000万人剧增到2.3亿人。其中3/4来自发展中国家。印度和中国正在成为糖尿病大国。

英科学家将尝试干细胞注射疗法治疗心脏病

9.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九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为使学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统一、有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建立从各班学生到班主任,到级部主任,到校卫生所,到学校的传染病疫情发现、登记及报告制度。

二、在疫情发生时,启动学生晨检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制度。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应及时报告校医进行排查,并将结果记录在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三、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辅导员应(必要时和家长联系)迅速了解患病学生情况和可能的病因,让其马上去医院检查治疗,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

四、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1.当发现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时,疫情报告人应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2.发现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3.学校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五、发现传染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被追究责任。

疫情报告人:

级部主任:***

校本部卫生室电话:*****联系人***

手机:********

10.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篇十

为保障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杜绝漏报、迟报和报告信息不准确的现象,特制定奖罚措施如下:

一、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科室主任直接负责本科室传染病管理工作。

二、每季度根据传染病报告及管理情况,从工作突出的人员中评选先进个人5名,给予奖励300元/人。先进个人由疫情管理办公室按季度推荐,如本季度优秀人员不足5名者,按实际人数推荐。

三、根据传染病报告及管理情况,年终评选先进个人1名,给予1000元奖励。

四、发现传染病迟报、漏报或报告资料不准确者,根据情节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例处罚,其所在科室负责人给予20元/例处罚,以此类推,上不封顶。

2、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及责任人给予50元罚款处理。

3、全年个人漏报、迟报病例数超过3例者,年终取消优秀个人评优资格,科室合计漏报、迟报病例数超过5例者,年终取消优秀科室评优资格。

4、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处理。

11.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人员职责 篇十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范围与抽样原则

每年度进行2次调查, 调查范围包括全市乡镇级医疗机构以上的所有医疗机构。市直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县级综合性医疗机构为必查单位;乡镇级医疗机构按单纯随机抽样原则, 每县 (区) 抽取2家调查;有民营医院的县 (区) 抽查1家民营医院。

1.2 调查内容

2010年被调查医疗机构报告的甲、乙、丙类39种法定传染病漏登、漏报、及时报告情况等。

1.3 调查方法

现场查看感染科、急诊室、内科、儿科、皮肤科、住院部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簿, 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项目是否齐全, 填写是否规范, 有无漏登和缺项。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簿中随机抽查法定传染病60例, 其中门诊病例40例, 住院病例20例;乡镇级医疗机构抽查15例;其中门诊病例10例, 住院病例5例。若该单位当年相关记录中病例不足则以实际查到的病例为准[1]。

1.4 数据录入、处理与统计分析

通过查阅各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簿查找传染病病例, 对查出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电子卡数据进行核对, 以确定传染病的漏报情况、报告及时性、报告卡填写完整性和一致性情况。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对样本特征及调查指标进行描述, 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0年共检查11个县 (区) 53家医疗机构, 其中市直医疗机构2家, 县级医疗机构20家, 民营医院8家, 乡镇卫生院23家。共查阅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簿196 339人次, 查出传染病19种810例, 报告724例, 漏报86例, 漏报率为10.62%。其中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8.42% (50/594) , 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16.67% (36/216) 。两类传染病漏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34, P<0.01) 。

2.2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

市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8.51%, 县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6.56%, 民营医院漏报率为13.33%, 乡镇卫生院漏报率为42.3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漏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4.00, P<0.01) 。

2.3 不同病种传染病漏报率

查出传染病19种, 有漏报的病种为13种, 各病种漏报率分别为:手足口病3.53% (3/85) 、肺结核4.64% (13/280) 、病毒性肝炎9.19% (17/185)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10.53% (2/19) 、痢疾11.43% (8/70) 、疟疾20.00% (1/5) 、伤寒21.43% (3/14) 、其他感染性腹泻25.00% (2/8) 、梅毒26.67% (4/15) 、丙肝26.67% (4/15) 、流行性腮腺炎27.36% (26/95) 、淋病37.50% (3/8) 、风疹37.50% (3/8) 和乙脑50.00% (1/2) 。

2.4 及时报告率

查出的810张卡片中, 通过网络直报的724例, 报告率为89.38%;及时报告数596例, 及时报告率为82.32%。其中市级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为93.02%, 县级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为79.96%, 民营医院及时报告率为92.31%, 乡镇卫生院及时报告率为93.7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1.52, P<0.01) 。

3 讨论

自2004年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工作以来, 昭通市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医疗机构中传染病漏报和不及时报告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2010年全市传染病漏报率为10.624%, 高于2009全国医院抽样调查传染病总漏报率 (5.47%) [1]。此次调查中丙类传染病漏报率高于乙类传染病漏报率。原因是丙类传染病属监测管理传染病, 2005年前疾病监测点才将此作为传染病疫情上报, 2005年后丙类传染病纳入网络直报, 因此部分医务人员对丙类传染病报告意识不强, 容易忽略。

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在报告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乡镇卫生院漏报率最高。近年来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卫生院工作量大增, 人员不足, 受经济利益影响有重医轻防的现象, 疫情报告工作有“滑坡”现象。这一现象还反映在门诊日志的登记率上, 部分卫生院无门诊登记, 仅有新农合登记, 且门诊日志漏登和缺项严重。

2010年调查的及时报告率为82.32%, 高于2009年全国医院抽样调查的网络及时报告率 (94.84%) [1], 且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有统计学上差异。与漏报率相反, 县级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低于其他机构。这与县级医疗机构疫情报告人员配备不足有关。县级医疗机构承担了辖区内近70%的疫情报告量, 在调查的20家县级医疗机构中, 有95%的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只有1人, 难以保证节假日的疫情及时上报。乡镇卫生院报告的疫情占区域疫情的10%左右, 上报疫情及时性好于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报告意识和报告责任的问题。有疫情报告意识的单位, 基本掌握了报告规则, 疫情都能及时上报。

调查结果显示, 不少医疗机构疫情管理制度不健全, 领导不重视疫情报告, 缺乏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是导致各级医院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报现象和质量问题的原因。因此, 只有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加大监督力度, 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重视程度, 规范对疫情报告的管理, 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新进人员的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强化《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明确职责, 认真履行报告职能, 才能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 保证疫情信息的全面、及时和准确。

关键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12.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篇十二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沈阳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单位。

三、各医疗机构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院及科室分别设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疫情报告、登记和管理工作,并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院及科室分别设《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和《科室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并定期核对,每月至少自查一次。

五、门诊、病房诊治医生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由科室疫情报告员登记后,送交预防科,由院疫情管理员填写总登记后及时报出。

六、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七、发现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艾滋病及HIV感染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及爆发疫情和突发事件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八、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完整,不得漏项,14岁以下儿童须填写家长姓名。《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

九、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依照有关法规对责任疫情报告人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乡(镇、地段)级以上的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建立疫情管理组织,指定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或所辖区域内的疫情报告工作。县(市、区)级以上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实现计算机或采集器的网络直报。

十、加强化验室传染病阳性化验单的管理,指派专人取送并建立交接手续,避免由患者直接取走,造成传染病漏报。

十一、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一次有疫情报告知识的业务培训,对新上网人员及实习学生随时进行培训。

十二、建立传染病疫情保密制度,内部人员调用疫情资料时进行登记,外单位人员凭介绍信查阅或复印相关资料,并记录盖章。

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网络直报工作制度

一、为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确保其报告的快速、准确和敏感,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组织管理

1、设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预防科、医务科及计算机信息科等科室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落实。

2、预防科为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的主管科室,负责该项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考核,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卡片的及时输入,并建立传染病总登记簿。

3、建立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管理考核办法,并做好自检记录。明确报告时限和传染病卡片传递程序,建立传染病报告卡交接手续,实行签字制度。

4、各相关科室要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收集传染病报告卡、送交预防科并做好登记。同时建立本科室传染病分登记簿。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的具体要求

1、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必须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时限和程序报告传染病疫情。

2、责任疫情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要立即填写传染 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由预防科保存三年。

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4、网络直报实施人在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时,必须首先进行审核,对空项、漏项及出现逻辑性错误者,应立即与填卡医生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录入。

5、在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县(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做好登记。

传染病自查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沈阳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传染病自查制度。

二、按照传染病法规定的报告时限进行报告。

三、彻底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现象。

四、每日到临床科室核对、登记报卡。

五、每日收集传染病卡片后进行网络直报。

六、每月到临床科室监督检查一次。

七、每月对传染病报告病种进行分类、整理、核对后存档。

传染病核对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沈阳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传染病核对制度。

二、医院及科室分别设《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和《科室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医院疫情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其进行核对,发现不符登记应及时纠正。

三、医院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立即对传染病发生科室、医生、患者、登记病种、发病时间等进行核对,然后进行网络直报。

13.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篇十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以及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5]8号)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使中小学校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统一、有序,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相关职责

1、负责对等突发公共卫生事学校传染病疫情事件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2.协助班主任制定本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 或规范;

3.及时了解本学校和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二)卫生方面

1、根据本工作规范,负责制定本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每日零报告工作。

2、配合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3、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知识;

4、负责及时向学校报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三)疾病预防控制

1、负责为学校开展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定期到学校进行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2、负责对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提出防控措施与建议;

3、协助学校对其全体师生进行传染病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

4、负责及时将涉及本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告知学校,并指导学校具体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四)学校

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2、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班级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

中小学校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一)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1、晨检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1、报告内容及时限上午9;30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

话、向属地疾病预防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14.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人员职责 篇十四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质量统计模块中“质量综合评价”中的数据。

1.2 方法

根据综合指数 (率) 评价传染病网络直报总体质量。综合指数 (率) = (不及时报告率+不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县区零缺报率) /4。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2 结果

2.1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情况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100 388例, 不及时报告2808例, 报告不及时率为2.80%, 结果见表1。

2.2 传染病疫情审核不及时情况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100 388例, 不及时审核222例, 审核不及时率为0.22%, 结果见表2。

2.3 传染病疫情重复报告情况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100 388例, 重复报告2例, 重复报告率为0.002%, 其中2006年为0.007%, 2007年和2008年均为零。

2.4 各区、县 (市) 传染病疫情零、缺报情况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零、缺报1次, 零、缺报率为0.19%, 其中2007年为0.26%, 2006年和2008年均为零。

2.5 各区、县 (市) 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综合评价情况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综合质量评价指数平均为0.80%, 结果见表3。

3 讨论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不及时率为2.80%, 低于谢忠杭等[1]、朱正平等[2]、郝福华等[3]的报道结果, 高于马祖芳等[4]的报道结果。报告不及时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主要原因是医疗机构公休日和节假日直报报卡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同时传染病网络直报硬件设施逐步完备。城区报告不及时率总体上低于郊区和县 (市) , 主要是因为城区大型医疗机构较多, 硬件设施配备较完善, 工作管理严格, 各项措施落实较好。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审核不及时率为0.22%, 低于谢忠杭等[1]、朱正平等[2]、郝福华等[3]的报道结果, 高于马祖芳等[4]的报道结果。审核不及时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8年审卡不及时率为零, 主要是落实了每日早晚各审核报告卡1次, 公休日和节假日值班审卡的要求。同时2008年各区、县 (市) 及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配备了可无线上网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专用笔记本电脑, 提高了审卡的及时性。

沈阳市法定报告传染病2007、2008年连续无重卡, 主要是与各地区能够坚持每天上网进行传染病报告卡浏览、查重有关。结果低于谢忠杭等[1]、朱正平等[2]、郝福华等[3]的报道, 高于马祖芳等[4]的报道。

沈阳市只在2007年由棋盘山开发区出现过1次零、缺报, 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区划小, 医疗机构少且规模小, 接诊病人特别是传染病人少。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零、缺报率为0.19%, 高于谢忠杭等[1]的报道结果。

注: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为城区, 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为郊区, 新民市为县级市, 棋盘山开发区、浑南新区为2007年成为独立区划的开发区。

注: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为城区, 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为郊区, 新民市为县级市, 棋盘山开发区、浑南新区为2007年成为独立区划的开发区。

注: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为城区, 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为郊区, 新民市为县级市, 棋盘山开发区、浑南新区为2007年成为独立区划的开发区。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综合质量评价指数平均为0.80%, 低于谢忠杭等[1]的报道结果。传染病疫情信息综合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主要是由于管理力度和不断加强、硬件配备不断完善、人员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我们每年均举办疫情专业培训班, 及时介绍国家和省、市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 介绍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我们还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和相关单位的领导重视, 不断提高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硬件设施。我们每月均进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质控考核和督导检查, 并将结果以质控简报的形式上报沈阳市卫生局有关领导, 同时发送各区、县 (市) 卫生局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领导, 从而使这项工作工作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城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综合质量高于郊区、县, 主要是因为城区人员素质较高、硬件设施较完善, 管理比较严格。

尽管沈阳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综合质量不断提高, 但仍存在着不平衡性, 特别是传染病报告及时性仍需进一步加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督导检查, 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的督导检查,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特别是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硬件设施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忠杭, 欧剑鸣, 黄文龙, 等.2004—2007年福建省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评价.疾病监测, 2009, 24 (2) :144-148.

[2]朱正平, 李建平, 苏晶晶.南京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2) :261-263.

[3]郝福华, 赵桂金.2006年太原市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疾病监测, 2007, 22 (8) :562-564.

15.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报告 篇十五

前言:简要描述疫情基本情况,出现疫情的时间、地点或单位,报告单位或报告人,何时开展调查,此起疫情波及的人数、范围等,那些单位参与了调查处理等。

一、暴发疫情现场调查

(一)疫情发生地或单位的基本情况

根据疫情情况,收集有关的行政区划、经济情况,环境和医疗卫生条件等;总人口、15岁以下人口数、人口流动状况;学校和幼儿园数,在校学生和幼儿数;相应疫苗接种情况等资料。

(二)发病概况

首例病例发病时间,追踪首例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染源的活动范围。疫情波及的人数、范围等,最后一例病例发病时间,是否有死亡病例发生。

(三)流行病学分布

1、时间分布:描述暴发疫情中从首发病例至最后1例病例,每一病例的发病时间。研究时间分布规律,从发病高峰推算暴露日期,查找引起爆发的原因。可绘制柱图表示。

2、地区分布:描述暴发疫情波及的乡镇、村屯或街道、社区的病例发病情况,或中小学、幼儿园、工厂等集体单位的发病情况等。可用发病数(率)地图或饼图等表示。

3、人群分布:描述患者的年龄别、性别、职业别等特征。可绘制柱图表示。

4、免疫史分布。

5、主要临床症状和转归以及其他任何有用的病例特有的特征。

6、暴发的有关流行因素,如气候、工作和居住环境、接触史及医疗卫生管理等。

二、实验室检测

本次暴发是否采集血清标本进行实验室诊断,采集的病例数、何时检测,结果如何;是否采集病原学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采集咽拭子的病例数,采集尿液标本的病例数等,检测时间与结果。

三、控制措施

1、是否开展(医院、社区病例)主动搜索;如为幼托、学校暴发,是否建立晨检制度、查验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如为用工单位,是否建立进出登记和健康状况记录,描述其详细过程。

2、是否对当地该起暴发疾病相关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调查的年龄范围、人数,有明确疫苗免疫史人数。

3、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传染源(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疫点、疫区消毒等处理措施。

4、描述是否开展应急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如开展应急接种,应急接种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完成时间,接种范围、接种年龄、接种目标人数,实际接种人数。如进行预防性服药,详细说明服药名称、剂量、服药对象等。

5、采取的其他措施

四、结论与建议

综述本次暴发的流行特征,分析本次暴发的主要流行因素,对采取的暴发控制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价。

16.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程序 篇十六

一、各科室对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行网络直报,不得超过2小时

二、对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急性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森林脑炎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在收到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行网络直报。

三、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风病、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包虫病、丝虫病、流行性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的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在收到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行网络直报。

四、相关科室应设置传染病登记本,记录已报卡的传染病病人姓名、诊断、报卡时间、报卡人姓名。

五、门、急诊科医生对可疑传染病患者,应按疑似传染病报告感控科科,并填写传染病卡和登记本,同时建立传染病监测病历,详细记录传染病史及接触史.立即请传染病科专家会诊,按照传染病分类管理规定进行留观,留观病房医师负责对监测病例采样进行血清学和/或病原监测,做好相关登记、记录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待实验室检查结果回报明确诊断后,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医院感控科。

六、住院患者如确诊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医生应立即报卡,在病程中记录并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中。

七、上级医生应在每周查房日检查传染病报告情况。

八、科室护士长应为科室内疫情报告监督员,每日负责监督疫情报告.确保报告的及时性。

九、如为复诊的传染病患者,医生应在记录中注明。

十、检验科设置不同类别传染病登记本(艾滋病、梅毒),每日的检验结果中如出现阳性结果应立即通知开单医生,同时登记在相应类别的登记本中。

十一、放射线科设置传染病登记本,如发现可疑传染病的x光片,在做出诊断报告的当日,开三联单对病人进行转诊,同时应通知开具申请单的医生并立即上报感控科,并登记在册。

十二、报告卡填写要字迹清晰,地址详细,要求项目必填。

17.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人员职责 篇十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太原市2007年1~6月各区、县 (市) 疾控中心 (卫生防疫站) 及所辖医疗机构 (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 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 (不包括已删除卡) 。

1.2 方法

将报告卡导出EXCEL格式进行以下内容的统计分析。报告及时性:未及时报告情况 (诊断到网卡生成>1天) 。信息审核情况:未及时审核报告卡情况 (网卡生成到审核>1天) 、重卡情况。报告卡填报逻辑错误:诊断到填写报告卡时间<0天, 填写报告卡到网卡生成时间<0天。报告卡填报完整性:填卡医生姓名空缺、工作单位空缺、14岁以下患儿家长姓名空缺、学生和托幼儿童工作单位填写等情况。

2 结果

2.1 报告及时性

未及时报告卡片数为2 550张。未及时报告率以娄烦县和清徐县最高, 迎泽区和古交市最低。迎泽区和古交市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人员对传染病报告及时性的重视程度较好, 娄烦县和清徐县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人员对传染病报告及时性的重视程度较差。 (表1)

2.2 信息审核情况

太原市2007年1~6月传染病网络直报未及时审核卡片总计为155张, 未及时审核卡片率最高为清徐县, 最低为迎泽区;全市无重卡。

2.3 报告卡日期填写逻辑错误

从诊断到填卡时间出现逻辑错误的卡片数总计80张, 除尖草坪区、晋源区和娄烦县未出现错误外, 其他区 (县、市) 均有错误发生, 清徐县错误率最高;填卡到网卡生成时间 (因卡片订正后诊断时间和填卡时间改变, 而网卡生成时间不随之变化导致订正卡出现逻辑错误, 故只评价原始卡) 大部分区 (县、市) 未出现错误, 只有晋源区有错误发生。综合评价报告卡填报逻辑错误情况:尖草坪区和娄烦县最好, 清徐县和晋源区最差。报告卡填报逻辑错误的发生反映医疗机构网络直报人员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卡的内部审核不够认真。 (表3)

说明:诊断到填卡逻辑错误的卡片均为结核卡, 填卡到网卡的6 张逻辑错误卡片均为非结核卡。

2.4 报告卡填报完整性

填卡医生姓名空缺卡数总计267张, 空缺率以娄烦县最高, 小店区最低;工作单位空缺卡数总计1 610张, 空缺率以娄烦县、清徐县最高, 最低为万柏林区;14岁以下患儿家长姓名空缺卡数总计320张, 除娄烦县无空缺外, 其他区 (县、市) 均有空缺, 空缺率清徐县最高;学生 (托幼儿童) 工作单位填写不规范的卡片 (包括空白和填写为“无”的卡片) 921张, 不规范率娄烦县最高, 迎泽区最低。

3 讨论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启用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对及时发现传染病发生、流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要充分发挥直报系统的优势, 还需要各直报单位和各级疾控机构及时、准确填报, 认真审核。通过对太原市2007年1~6月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进行评价, 发现各区县报告质量有很大差别。因此, 要求各区县疾控机构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改进,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各级报告人的培训, 使他们熟练掌握填报技术规范[1]和时限要求。一支素质高、稳定的疫情报告队伍是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的关键[2], 这就要求各直报单位和各级疾控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网络直报的管理并给予一定的支持, 只有领导重视, 工作人员认真填报, 才能不断提高太原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宇, 主编.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试行版:11-15.

上一篇:教师节学生代表献词下一篇:山东瑞泰化工有限公司班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