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干部工作体会——要创新工作方法(精选16篇)
1.乡村干部工作体会——要创新工作方法 篇一
机关文化是机关的灵魂,老干文化是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动老干文化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增强老干部管理工作活力的迫切要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如何创新工作方法,打造厅机关老干文化?应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抓自身建设,规范工作行为。用科学配套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老干部工作人员行为。根据工作职责制定老干部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发扬一种精神,力争两个满意,确保三个到位,做好四项工作,做到五个坚持”。“发扬一种精神”即发扬爱岗敬业,服务老干部,奉献社会的精神;“力争两个满意”即力争老干部满意,厅党组满意;“确保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思想到位,服务到位;“做好四项工作”即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做好来信来访和调研反馈工作;“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情况通报、坚持慰问制、坚持办事公开、坚持服务到位、坚持交心谈心。真正做老干部的知心人、贴心人。
抓工作方法创新,繁荣老干文化。切实提高老干部生命、生活质量,促进老干部健康、快乐、长寿。老干部健康重在养德,而德的核心内容就是修身养性。根据修身养性贵在平常心态、能够包容、懂得欣赏、善于交流、积极参与、平淡生活的特点,打造老干文化,我们提出了建设新颖的“三比三看”、“三多三少”厅机关老干部文化,“三比三看”即:比心态,看谁的人际关系好、威望高;比积极性,看谁的生活习惯好,爱学习,关心他人,发挥作用大;比和谐美满,看谁为促进安定团结,社会和谐贡献大,家庭美满幸福,健康、快乐、长寿。“三多三少”即:多一些赞扬,少一些怪话;多一些支持,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通过组织开展老干部创先争优活动和进行“三比三看”、“三多三少”的学习引导,对生活看淡一点,开心一点,潇洒一点。使老干部更加自觉地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长存。
范文网
抓好活动中心建设,夯实老干部学习、健身、娱乐等活动基础。统一规范、文明有序、洁净优美的老干部活动中心环境为老干部营造一个和谐、愉悦、舒心、勤于学习、乐于参加的人文环境;另外制定老干部活动中心管理制度、服务时限等制度,实行统一管理,提倡自觉遵守,通过老干活动中心的优化完善,不断提升干文化建设的档次和水平。
>抓创先争优活动,实现“乐”、“为”的结合。我们在厅机关全体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学习、积极参与、遵纪守法、修身养性、做好表率”20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实现老干部“乐”、“为”的结合。充分发挥老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参谋作用,在大力弘扬传统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示范作用,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和先进性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2.乡村干部工作体会——要创新工作方法 篇二
所谓方法, 就是“关于解决思想、言行等问题的门路”。而现代意义的“方法”, 一般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采取的途径、程序、方式以及技巧的总和。简言之, 就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行动方式。良好的方法, 将使人们至少可以以相应的投入获得相应的产出, 达到期望的目的。如果不掌握恰当的方法, 那么我们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面前就会手足无措, 无法很快地适应时代的需要。
随着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步伐的加快, 创新活动在各个领域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态势。在体制上尚未得到完善、机制上尚未完全调整到位时, 创新关键体现在方法上, 作为领导干部, 必须敏锐思考, 认真探求方法创新最基本的运行规律, 全方位拓展方法创新的思路, 掌握实践技巧, 不断提升方法创新的效能。
转变观念, 增强方法创新的紧迫意识
信息化时代是方法创新多角度相互撞击的时代, 传统的创新方法随时随地面临新事物的严峻挑战。首先, 由于领导肩负任务和担当角色的“多变性”和“复合性”, 要求领导要及时准确认识信息的同时, 以灵活多变的驾驭战术, 将方法创新不断地加以改革, 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不断符合履职尽责要求。其次, 服务对象思想的多样化, 要求领导者务必加强执政修养和锻炼, 多角度汲取创新营养, 多途径积累工作方法, 善于用战略眼光捕捉创新线索, 在勤于实践的广阔平台寻找创新的“金钥匙”, 开阔自己的视野。再次, 当今社会有时创新的机遇稍纵即逝, 有时创新面临现实的强大阻力, 领导者一定要增强抓创新机遇的信心, 在方法改进上敢于承担责任, 敢于直面风雨, 并冷静地思考, 及时果断地找出方法创新的症结, 提出积极的创新措施, 给群众一个很好的创新示范, 当好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形成正确的、有活力的创新导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信息化时代的领导要保持时刻与周遭环境变化相一致的敏锐性, 在变化中求发展。
强化定位, 努力明确方法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决策定位、创新定位是实现方法创新的重要一环。定位的妥当与否决定创新的成效, 定位的合理性影响着方法创新的效能。领导者既要客观上超前把握, 又要在具体操作上精确指导, 善始善终握准创新的“罗盘”。可以说, 这个时候, 领导要多想点子, 多出思路, 集中大家的正确意见, 拿出定位的“精品”策划, 坚决杜绝“大路货”和“水货”, 把板拍到点子上, 把统筹的效果转化到科学的定位上。当然, 各个行业因为不同的情况而应有自己的定位, 比如, 是综合型、研究型, 还是专业型, 是单一型还是复合型。如何科学合理定位, 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规模和怎样建设问题。领导要认真把握事业发展的优势, 坚持自身品格, 但也要着眼于外部世界的多样化需求, 从而科学定位, 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道路。要根据时代和地域特点, 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和资源分布情况, 做出符合实际的恰当定位, 明确自己的类型、层次、专业结构和规模要素等。只有为自身定好位, 才能够使其发展有最为坚实的基础。俗话说:一流的事业一定要有一流的定位。只要领导明确了创新的方向和指导思想, 明确了创新的时限, 明确了创新的长远和近期应对措施, 明确了不同阶段的目标, 并有效组织实施, 合理的定位就会显现优势, 就会由想法和一种形式转化为生产力和决策效能, 进一步彰显创新威力。
研究科学, 打好方法创新的基础
方法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领导者要盯紧全程, 要注重细节跟踪, 每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做到哪里有创新, 领导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方法难题, 领导就带头去攻关, 想破题的招法和对策。定位确定以后, 领导者就需要认真地设置自己的步骤, 而步骤的设置离不开历史和现实的背景。在全球化和多元化并存的背景下, 应增强步骤设计的适应性、灵活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需求, 达成对社会的理解与尊重, 使事业充满生命活力。为此, 步骤的统筹、资源的整合及目标的明确程度是创新成败的关键。
传统方法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也是获取新知识的主要路径。实践证明, 现代工艺中采用传统方法的权重达86.7%, 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在意识形态领域, 对于一些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学科, 方法创新则只有56.5%的权重。为此, 关于方法创新的教学, 大多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问答式教学和辩论式教学的方式, 锻炼人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推理能力;通过对案例的理解, 树立创新的工作理念;通过模拟、重放、预演事件过程, 提高操作能力、逻辑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都是方法创新的重要环节, 作为领导者, 不仅要参与科学的指导, 同时, 要以创新的自觉参与创新的实践过程, 以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把创新的基础打得更牢固。
注重结合, 让参与方法创新者不断从实践中找到快乐
方法创新对于人们职业能力甚至生活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全方位地学习和利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理论, 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方法创新概念体系十分必要。学习和借鉴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解释学、现象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方法, 从这些发展着的现代学科中汲取营养, 以提高其理论的开放性程度, 开辟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做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以及系统研究和专题研究的结合。同时, 实证分析的方法, 让普通的事实有了更大的说服力, 也让人们从抽象的理论走向了具体的实践, 并得到验证的快乐。同时, 领导者要重视挖掘创新的积极因素, 不断发现和表彰方法创新的先进典型, 让组织认可他们的创新劳动, 宣传他们的创新精神;在自己带头创新的基础上, 努力为践行创新的人和事主持正义, 在一个单位、一个集体形成“创新光荣”的氛围。
狠抓培养教育, 为方法创新注入不竭动力
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 篇三
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是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在企业发展的前提下,保障和实现个人在改革发展中的各项利益和诉求,着眼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做到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更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又要在平等相处、平等沟通的关系中解决在转型调整期的各类突出矛盾和问题。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正处于全面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关键时期,找准人文关怀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有效性,发挥我们党的工作的政治优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意义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搞好科研生产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新形势下,为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无疑为思想政治工作指出了方向,同样也昭示着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在转变,在创新。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内在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各种型号压力的加大,竞争的日趋激烈,也导致了人们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甚至可能引发关系到改革发展大局的问题。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这已经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理念和方法上的创新,一方面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充分考虑人的内在需求,努力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另一方面,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模式,分清问题的性质,找准切入点,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实效性。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深化“以人为本”理念的有力支撑。“以人为本”的内涵和重点本身也就是人文关怀的开展意义和作用。从实际工作性质的角度来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仅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体现和新意义,也是要在整个大环境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注重人文关怀,必须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
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注重人文关怀,已经不仅仅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能否在具体实践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注重人文关怀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观念、素质和觉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注重人文关怀要在思想上加强“主动服务”的意识,弱化一味说教的“教育”观念。对于立足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和其他工作一样都是为普通员工、一线科研生产服务的工作,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和满意、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发挥主要在于其服务职能的发挥上。在工作的开展中最终要落实到帮助人上。是否热心、真诚服务人、帮助人,是检验是否做到人文关怀的试金石。近年来,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以下简称18所)针对调整搬迁后一些员工通勤不便的现实,从服务广大员工的角度出发,主动在一线员工中征集各类意见和建议,听取广大员工诉求,通过开通多条通勤班车路线等各种方式,在为广大员工解决后顾之忧的基础上,也为进一步解放“服务”意识,调整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定位,构建和谐人文环境打下了有利基础。
注重人文关怀,要强化“温暖人心”的意识,弱化“完成任务”的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服务中心的工作,更是服务“人心”的工作,是要用“心”做人的工作,要以真情实感帮助人,以诚心爱心感化人,以实际行动鼓舞人,有的放矢地讲明道理,针对实际解开疙瘩,在温暖的气氛中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18所党委迅速召集灾区籍职工了解情况,从受灾职工内心深处设身处地去感受对方所受的伤痛和无助,通过座谈慰问和单独了解相结合的方式,在第一时间,保证了震灾虽大,意志不衰;悲痛之后,人心不散,为在抗震救灾中完成各项任务赢得了宝贵的人心基础,也为营造团结稳定的氛围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注重人文关怀,要强化“关怀之情”,弱化“命令之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近乎决定性的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干部和群众的情感越融洽,心理沟通越微妙,思想政治引导的效果就越好,对中心工作的保障促进作用也就越有效。如果忽视这一点,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官僚主义的态度,就会让人感到思想政治工作似乎都是生硬的、强制的、不得不听的,从而失去了人情味。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奉献爱心、以情为先、关怀他人不是一种技能,而应该是一种态度、一种觉悟。在强化人文关怀的过程中要寓理于情,在以真情动人的前提下达到以真理服人的目的,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想效果,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的基本职责。
加强人文关怀,必须关注员工感受和需求,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员工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和感受,既是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根本要求。
加强人文关怀要善于把握层次性。从我院和18所的人员构成来看,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成分复杂、层次不一,如果单一、简单地不加区分地统一对待,不仅不能产生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作用,反而会产生不良反应。加强人文关怀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应坚持单一性和广泛性的结合。另一方面,针对同一个体的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坚持阶段性和长效性的结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真正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在我院近年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18所着重注意了在对员工职业观引导的过程中,坚持纵向提升和横向完善两条腿走路的原则,根据不同岗位人员开展不同形式的引导,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人员进行不同要求的制度,保证了该项促进个人发展工作的高效开展。在18所的离退休工作中,所党委始终坚持研究和把握离退人员和在职人员不同的心理特点,坚持定期向离退人员通报工作、征求意见的工作制度,剖析特殊群体的特殊心理诉求,使心理疏导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人文关怀要注重平等交流。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在改革发展不断深化的时期,各类新观点不断涌现、各类涉及各方利益的新措施相继出台,如果在宣贯过程中,简单地用是非对错、非此即彼的方法,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可能起到反作用。既便对于是非界限比较清楚的问题,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考虑人的思想情感,从内心深处尊重人,平等地对待人,充分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权利。在完善人文关怀的同时,要把职工群众视为自己的朋友、伙伴和亲人,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交心知心,以诚相待,以达到思想上的相互信任,感情上的相互理解,将思想政治工作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增强教育引导效果。在中心工作的各项决策工作中,尤其是关系到职工根本利益的问题上,18所充分利用工会组织的优势作用,采取圆桌式平等讨论、平等探讨的方式,在切磋交流中共同寻求正确的答案,不仅促进了职工群体思想觉悟的提高,而且为各种制度的下达、落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加强人文关怀要注重寓教于乐。注重人文关怀必须关注人的情绪和感受。寓思想政治工作于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娱活动之中,以健康、高尚、文明的娱乐活动来焕发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斗志,这是避免空洞说教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调整人的思想情绪和心理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和引导人的价值取向,对思想政治工作能起到很好的帮助或辅助作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有时候不妨把形式搞得活泼一点,轻松一点,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身心获得愉悦。在18所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中,往往都能通过形式活泼的篮球赛、足球赛等体育竞技活动起到激发员工斗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作用。在今年的各种文艺联欢活动中,18所用拼字游戏让员工了解全年工作方针,用PPT设计比赛让青年深入理解2008年工作会,在活泼、主动、轻松的过程中不断营造出和谐、健康、快乐,又能服务于中心工作的人文氛围。
总之,根据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坚持以加强人文关怀为出发点,不断地更新工作内容和研究方向,不断主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为实现人的心理和谐提供良好的基础,为实现我院改革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4.乡村干部工作体会——要创新工作方法 篇四
围绕最美乡村目标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滕伟新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指出“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市委二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弘扬方志敏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婺源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深化“三项创建”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一心一意谋发展,抓好创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三项创建”促婺源科学发展
近年来,婺源县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密结合本县实际,扎实推进“三项创建”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全县上下团结一致谋发展,抓好创建促发展,发展成果民共享的良好局面。
1、确定科学发展思路。婺源县积极深化“抓好‘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先进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建立实行县领导分工调研制度,抓好县委中心组学习,充分利用清华大学与县委党校开通的现代远程教学B级站和中央党校远程教学C级站这个平台,虚心请教清华大学、中央党校等知名院校专家教授指导,集思广益,推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按照抓好“第一要务”的目标,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县域经济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创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即:立足生态和文化优势,紧紧抓住旅游这个经济工作的中心,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茶产业和高
1新技术产业,努力把婺源打造成中国最美乡村、世界最大生态文化大公园。各乡镇党委紧跟县委的科学定位,纷纷抓住自己的创建点,科学规划出今后五年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当年完成的重要工作分工安排。在深化“三项创建”过程中,对各单位“一把手”推行离任书面移交接制度,加强干部全程科学管理,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2、围绕中心创新载体。在全县上下深化“三项创建”活动中,形成了“创新载体、争先创优、树立品牌”的良好局面。为配合县委科学发展生态文化大公园建设,构建大景区党建新格局需要,创新创建载体,不断完善“组织牵头,企业联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和谐共创,效益共赢”的模式,实行“一线两岗三联五承诺”工程,把党建与旅游“嫁接”起来,走出了一条“围绕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旅游”双赢发展之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3、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创建活动中,始终把关注民生作为深化创建活动的“第一信号”。在党内,积极探索党内关怀机制,建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目前,全县共救助困难党员家庭72户,发放救助基金7、8万元。2007年共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用于就业再就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县组织千名干部进村驻户,开展了“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和谐平安婺源”的集中教育活动,为群众为实事、好事430多件,化解矛盾720余件。县委成立了学习十七大精神宣讲团,到各乡镇和县直单位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到讲清重点,联系实际,效果明显。为积极探索村干部激
励机制,2007年经上级统一考试,面试和考察,2名村支书录取为国家公务员,为10名业绩突出和长期在农村第一线踏实工作的村支书解决了事业编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二、创新新起点上的基层党建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做好组织工作的根本要求。市委二届五次全会上指出,弘扬方志敏精神,推进科学发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些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视野,以改革创新推动党建工作,推进婺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我认为至少从以下方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1、创新健康进取的思想观念,营造和谐的政治氛围。结合婺源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婺源在行动”主题教育,找准和抓住解放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精神运用到基层党建工作中来,确保解放思想落到实处。要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努力营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和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务工作者以各种方式去探索、创新,使基层党建工作做到与时俱进。
2、创新学习培训机制,促进基层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建立定期“集中充电”制度。利用县委党校B级站、C级站远程教学这个平台,结合基层干部层次和岗位特点,通过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二是丰富基层干部学习培训方式。采取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经验交流、“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增强学习培训效果。三是落实评学述学制度。制定基层干部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学习培训登记制度和评估制度,开展好述学评学活动。
3、创新基层干部考核机制,树立用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干部的良好导向。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健全对基层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敢干事、干成事。对我县基层党组织考核,应客观科学地衡量干部政绩,通过采取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认真收集多方面信息,对基层干部的政绩作出综合评价。应把干部考核和干部使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
4、创新基层干部培养选拔方式,选好配强基层班子。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选好配强基层“两委”班子。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拓宽选人视野,创新选任方式。注重从我县优秀大学毕业生、私营企业主、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青年以及退伍军人中选拔村干部。在在我县基层社区,可以采取从机关下派、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把德才兼备、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有较强服务能力的人才选进社区“两委”班子,加强社区领导力量。
5、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使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一是适应“两新”组织迅速发展的实际,及时跟进党组织设置。进一步扩大对人数少、规模小的“两新”组织
党的工作覆盖面。二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设置。根据我县实际,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景区企业、建在旅游和茶叶产业协会上,建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深入开展“三项创建”、“三培两带”等到活动。
6、创新基层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员的主体地位。党的十七大阐述了党内民主建设问题。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有力保障。一是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做到重要文件、重要事情在党内先传达,对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在党内先发动,以此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建立党内情况反映制度。拓宽党内下情上报渠道,保证基层党员对下级党组织的意见及时、准确反映到上级党组织中来。三是建立基层班子的议事、决策规则。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大事集体讨论决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断,弘扬党内民主作风,防止一言堂、家长制。四是建立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重大决策出台之前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做到知民情、懂民意、集民智,避免决策的随意性和片面性,确保决策科学合理,合乎实际。五是建立重大事项公示制度。通过公示这个环节,为基层搭建建言献策的平台,便于反馈民意搜集信息,确保各项决策的成熟正确。
(作者工作单位:中共婺源县委党校)
2008年10月8日
职务:县委党校党总支副书记、高级讲师
5.63.脱贫攻坚工作创新要“新” 篇五
一是做大旅游带脱贫。举全县之力坚持不懈地推动生态旅游这一战略性支柱产业,依托旅游产业的强大“引擎”助推脱贫攻坚。
二是做实“能人兴村”。引导能人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示范化农业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培育产业大户、技术能手、职业农民,吸纳能人进村级班子,充分发挥能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是推进“三变”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释放生产活力,降低农民投资风险,确保贫困户融入产业链,稳定增收致富。
6.乡村干部工作体会——要创新工作方法 篇六
要推动检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障未央经济发展,促进未央社会和谐,实现争创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的奋斗目标,在工作中应坚持好五个理念。
一、坚持高标准理念
目前,未央区已经成为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地铁二号线、铁路北客站、空港服务区、大明宫遗址公园、团结库水环境综合治理、西咸一体化建设等许多重点项目相继落户,使未央发展驶入快车道,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区域形势的新变化,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我们必须适应区域发展形势,对整体工作高标准定位,准确把握检察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服务区委提出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城市新生活示范区目标履行各项检察职能。
坚持高标准理念就是整体检察工作要走在全市检察系统前列,这是逐步形成的西安市新行政中心区地位的要求,是建设城市新生活示范区的要求,也是未央人民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就是衡量我们的工作实绩,不仅要看办理了多少案件、出台了多少管理措施、开展了多少次活动、接待了多少次群众来访,更要看是否化解了矛盾纠纷,理顺了群众情绪,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是否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是否满意。同时,要以各项工作的高标准,保证工作实绩高标准的实现,保证执法工作的取得良好的社会和法律效果。
二、坚持全面发展理念
检察工作是由不同的职能组成的统一体。因此,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确定检察机关的任务和工作重点,积极履行各项职能,在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把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权,服务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坚持全面发展理念要体现在各项检察工作中,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保证工作健康发展,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诉讼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检察工作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统筹各项检察工作。即“看家本领”刑事检察要基础牢固,“检察脊梁”自侦工作要挺得更起,各项监督工作要全面发展。其次,要统筹检察事业各项构成要素。即法律监督能力建设、队伍建设、装备技术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实现促进未央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未央检察事业发展,实现干警个人发展的目标。
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推动检察工作健康发展,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关键在“人”。所以,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检察干警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和扩大干警在单位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相信、尊重、理解、服务、满足干警中,使检察事业永葆生机与活力,实现检察工作稳步、健康、持续发展。让干警在服务社会,推动事业发展中成长进步,满足人生需要,实现人生价值。
始终坚持干警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要把尊重干警、爱护干警、理解干警、关心干警贯穿于检察工作始终,充分调动干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干警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努力奋斗;要注重提高检察干警的整体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素质能力建设,强化教育培训,重视岗位练兵,倡导终身学习,全面做好人才工作,培养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的领军型专业人才;要不断激发检察干警的工作活力,把检察工作的发展与检察干警的自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检察工作发展中促进检察干警人生价值的实现,增强职业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增强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全体干警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要努力营造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鼓励干警干事业、支持干警干成事业、帮助干警干好事业,为干警平等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干警工作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四、坚持改革创新理念
检察工作发展的关键在创新,出路在创新,希望也在创新。只有创新发展,才能逐步解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与相对落后的法律监督能力之间的矛盾,才能探索出实现检察工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相统一的新途径、新方法,才能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有新举措,才能在实践中对执法活动进行探索和完善,才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检察事业适应未央发展形势。因此,要树立更高标准,明确更高目标,追求更高水平,坚持创新工作思路,培育工作亮点,在服务未央经济社会发展中推动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力争走在全市检察系统的前列。
检察工作创新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紧紧抓住“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工作主题和未央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履行法定职责过程中,掌握工作主动权,增强工作前瞻性,把握新时期检察工作客观规律,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和检察工作重点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寻求新对策,积极探索符合未央检察实际的业务工作、队伍管理和执法保障机制,保证检察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检察工作创新要体现在培育工作亮点上。围绕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后勤装备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在工作标准、质量、方法、效率、效果上进行探索,加强规范化建设,培育工作亮点,推动整体工作发展。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深化执法办案管理机制改革,细化办案工作流程,健全执法质量保障体系和业务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内外监督制约机制,积极探索通过履行检察职能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措施,在工作各个环节探索服务未央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进步。
五是坚持狠抓落实理念。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抓落实,抓落实是谋求工作效果的唯一途径。只有抓好各项检察工作的落实,才能为全区发展大局做好服务工作。抓落实就是抓工作细节,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监督激励机制、政绩考评机制和干部选拔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干警干实事,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使抓落实真正地抓出水平抓出成效。
7.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要有创新 篇七
一、农村初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农村初中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所在。表现为: 首先, 学生学习思想有问题。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观念不强, 任性贪玩, 不认真学习。而且初中生处于特殊的成长时期, 性格比较叛逆, 不服管教, 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低下, 很容易走上歪路。久而久之, 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成绩越来越差, 进一步导致学生厌恶学习, 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其次, 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力推广素质教育, 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 应试教育对初中教育的影响并未消减。学校教育把成绩放在第一位, 不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过分注重考试成绩, 对其他方面投入不够, 导致学生发展不均衡, 出现“书呆子”或者学生厌学的情况, 这非常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最后, 学生家长的问题。部门农村学生家长观念陈旧, 文化程度低, 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不了帮助。部分家长教育方式不对, 要么对孩子不管不问, 要么对孩子过于严厉, 随意打骂, 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发育和性格的塑造。
二、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改革
( 1) 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教师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 应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提出严明的纪律, 加强对学生的约束并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应建立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将科学的管理理念传达下去, 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营造温馨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 2) 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 应运用先进生动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应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同时综合考虑学生特殊阶段的爱好及话题等, 寓教于乐, 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向学生传授知识。此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 3) 拉近与学生距离, 为学生树立好榜样。首先, 班主任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跟学生平等对话。班主任应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关注和关爱, 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其次,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时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 不可打骂学生, 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温暖和爱, 而不是令其畏惧和反感。最后, 班主任应严格要求自己,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用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感染学生, 做好学生的榜样。
( 4)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目前农村家庭大多教育观念不强, 整体素质不高,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 部分学生处在叛逆期, 与家长产生代沟, 进一步出现深层次的矛盾, 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 班主任应充当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桥梁, 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 且及时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了解双方的思想状态, 对双方做出引导, 继而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对于部分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 班主任应进行及时教育, 并传达正确的思想, 与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上达成共识, 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 农村初中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着我国众多的农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初中班主任工作是学生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陈旧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班主任积极投身于创新和改革, 以适应特殊的农村教育。班主任应严格要求自己,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用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感染学生, 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 充当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桥梁, 对双方作出引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班主任是农村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的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初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这就要求班主任的工作要有创新, 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 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和推广作出贡献。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育,班主任工作,创新
参考文献
[1]戴汝桃.浅议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困惑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3 (4) :156.
8.《工作要有好方法》读后感 篇八
读完《工作要有好方法》这本书,让我找到了自己以前工作中的不足。不是把一件事做好完才算好,在讲求质量的同时还要注重效率,是否又快,质量又好呢,值得深思。书中对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做了较全面的阐述,中间穿插的很多小故事浅显易懂,让人印象深刻,从中我更深刻领会到:忠诚、诚信、正直、爱心等品质,无论是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成为做人的根本,人的品质决定了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决定了工作态度。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工作不仅是我们的饭碗,还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所以我们必须尊重我们的工作。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在我看来,找到好的工作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最优秀的品质,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推卸责任,勇于解决各种问题。
要知道,我们工作是为了自己,工作不是为了别人,是在为自己工作,只要自己把工作干好了才可能有相应的回报。在有良好做事心态的同时还有讲求方式方法,如果在干一件事情之前没有计划、没有明确的目标就胡乱实施,结果将一塌糊涂。要高效做事,就要养成事前多制订计划的好习惯。做事要有既定的目标,并且预先设定达到目标所需的时间,所以在做事之前我们就要想到:我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要怎么做才会把事情做好,接下来就是全身心地投入了。真正工作中,真正能把每一件简单而又平凡的事情做好、做到位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常言说得好:小事做不好,何以成大事。因此,要把工作做到位,必须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勤奋努力的工作作风,并养成注重细节的良好工作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认真对待每一项简单而又平凡的工作,把每一项工作做好。
良好的工作态度来自对工作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工作不是光为我们解决了饭碗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与活动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作是我们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事情。我们每个人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能力和水平是一方面因素,工作的责任心才是完成工作的关键所在。一个人只有真正融入一个集体,一个组织中,将自己视为与组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荣辱与共,才能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激发对工作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些对集体,对同事漠不关心的人就是对自己不关心、不负责,他也不会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人生目标贯穿于整个生命,你在工作中所持的态度,使你与周围的人区别开来。换句话说,您工作的质量决定你生活的质量。让热情成为工作的好帮手。制定长期计划表可以推动我们做个有远见的高效能力的人。当我们工作是实现远见的一部分时,每一项工作都具有价值。成大事者必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尽管我们看事情必须站得高看得远,但现实中的事情都是一件件的小事情累积起来的,只有你把一点一滴都做好了,大的工作自然也就随着完成了。
9.乡村干部工作体会——要创新工作方法 篇九
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逐步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想问题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突破和发展并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关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注入新的生命力,更好地在企业攺革改制、发展中发挥先导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积极投身于企业的改革改制和发展中去,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企业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要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目的和任务、方针和原则、内容和方法、体制和队伍等,我们党在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时代跨入了新的世纪,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原则冲击着计划经济的旧体制,在逐渐转轨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必须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的指示精神为指针,创新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体系。我们要在发扬中改进、创新。我们要按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等的要求,根据时代的变迁,结合现代企业体制的特别、发展,扬长避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探索出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论,用新的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超前
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及其它一切工作在时序的关系上有超前、同步、滞后的三种形式,所谓的超前就是做在其它工作的前面。我们在企业的各项方针、目标、决策、制度的落实之前,要开展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大家学习、讨论,增加思想上的认识,具体是对干部、职工群众的教育、提醒、警示,要预防各种事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所谓的同步,就是下及时雨,我们在各项工作中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解决问题,把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任之发展,让问题成堆,那么,造成的影响就更大,甚至于造成矛盾的冲突。所谓的滞后,就是当问题成山,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时,必须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给予当事人适当的惩处,以教育本人,也警示群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作用是导向引路,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必须立足于超前。以保证企业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其他的工作护航。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要突出重点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要以人为本,做人的思想工作。要选准切入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内容要突出重点。主要突出在以下方面: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要内容,进行党的政策方针导向教育;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为主要内容,进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教育;以“三个主义”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进行中华民族灿烂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国情的教育;以“三讲”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进行党的公仆观念教育;
以“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进行党的先进性思想教育,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三信”教育,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任中国共产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特别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集中表现为,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这就更加要求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的重要内涵,突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重点。
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力求灵活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应当紧密联系实际,抓住改革改制的主要矛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分开不同层次、不同对象进行教育,由于人们的思想觉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群众和基层,与群众交朋友,及时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收到实效。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我们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放置在空对空的形式上,对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要及时了解,及时地解决,对存在的矛盾要能及时地化解,我们不但要说道理、讲解、宣传来提高职工群众的觉悟,更要在制度,维权上能主持公道,摆平职工群众的利益。这就更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们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深入掌握情况,面对职工群众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采取生动具体、灵活轻松的方法,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解决影响职工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问题,要做到职工群众利益无小事。特别是改制企业,矛盾很多,认真对待群众的呼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细致、认真,更贴近基层,更贴近人本,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生活。
五、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新方法、新内容,认清形势,把握主动,才能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就企业来讲,传统的加强“空洞说教”的灌输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不能与新形势相适应。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紧密联系实际,才能找到新的途径,我们就说企业的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只有细胞充满活力,企业才能勃勃生机。搞好企业的经济建设关键在人,关键在组织领导,通过思想政治去贯穿,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企业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密结合企业的工作实际,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职工,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去凝聚人心,为企业的改革、改制发展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所以,企业必须利用职代会、班组会、班级的学习和企业组织的演讲会、黑板报、调查问卷等方式向职工灌输市场经济和竞争的意识,把企业转变观念的重要意义和市场竞争的观念,让职工自觉地融入市场竞争当中,与班组的集体利益联系起来,认识到个人工作的质量、数量关系到班组生产任务的完成,关系到部门的利益,直接影响企业全年任务的完成,从而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和优劣。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达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我曾记得江泽民同志这样说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方面工作的生命线,是用结合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优势。” 我想,只要我们抓住好这个政治优势,在新的形势下,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企业各项工作一定能开展得有声有色。
10.乡村干部工作体会——要创新工作方法 篇十
一、宣传工作在石油企业中的作用
宣传工作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石油企业也不例外。企业宣传对外肩负着树立企业形象、传播“品牌立企”的重任,对内承担着塑造企业文化、凝聚企业人心的作用。在石油企业中,有些干部和职工因为对宣传工作的认识不够而认为“宣传工作无用”,因此不重视宣传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关系的转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石油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1. 加强宣传工作有助于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石油企业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立企”为发展策略,才能在保持市场地位的同时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对石油企业来说,打造企业品牌不仅意味着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也意味着能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从而为石油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企业品牌是通过宣传工作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增强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归属感和使命感以及让市场了解企业、让客户接受企业、让人才加入企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建设成果、内部文化以及未来前景都需要宣传部门发挥职能,对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示和传播。近年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不断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和对外宣传力度,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关于企业改革发展、生产销售、职工生活的新闻报道,从而提高了延长石油集团的知名度,为延长石油集团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2. 加强宣传工作有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当前,人才竞争和企业文化竞争在企业竞争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并且呼吁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加强的形势下,增强企业宣传、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通过企业宣传工作将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积存于企业管理中、渗透到员工头脑中、注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使石油企业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革命战争年月,毛泽东主席为边区特等劳动模范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亲笔题词“埋头苦干”以示鼓励。从此“埋头苦干”也成为延长石油集团的企业精神。延长石油集团在宣传工作中不断弘扬“埋头苦干”的企业精神,将符合企业精神的重大活动、先进事迹、模范人物向广大员工进行宣传以发扬光大。围绕着“埋头苦干”精神展开的宣传工作逐渐凝聚成为延长石油集团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成为培育员工精神文化、吸引外部人才资源的有力手段。
3. 加强宣传工作有助于企业员工凝聚力。
企业可以通过宣传部门将企业的规章制度、领导层的决策准确及时地传递到各基层单位。而决策制度要真正生效必须要获得集体的广泛认同,这就需要宣传部门传播信息、宣传引导。充分了解该项制度的意义,使广大员工能够尽快认同和支持企业的改革和制度的创新。企业还可以通过宣传部门展示企业风采、体现员工生活,搭建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桥梁,在传达领导决策的同时,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决策层,使其能够及时地根据策略的实际效果进行调整。此外,企业通过宣传部门对优秀员工先进事迹的报道,宣传、倡导、培养和打造既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又适应时代发展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创建团结上进的企业队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石油企业宣传工作急需创新
在有些石油单位,宣传工作得不到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单位的宣传工作思想僵化、内容陈旧、方式落后,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的步伐。而新时期、新形势下,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的深化改革、企业员工的信息文化需求、企业宣传部门的自身生存无不要求企业宣传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 市场的竞争需要企业宣传工作进行创新。
石油企业的产品虽然在目前阶段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随着企业走向市场和企业间横向关系的发展,石油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充分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把握市场经济的规律,延伸工作触角,让石油企业宣传工作走向市场定位,宣传理念与市场全方位接轨,强化市场引导,帮助员工树立市场经济新观念。
2. 企业深化改革需要宣传工作进行创新。
企业是企业宣传的基础,企业兴旺,企业宣传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反之企业破产了,企业宣传工作自然也无容身之地,因此,企业宣传工作无论任何时候都姓“企”。企业宣传工作历来是围绕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新形势下,石油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宣传工作也应不断创新,紧扣企业工作重心,服务大局。延长石油企业宣传工作应牢牢把握发展集团经济、注重节能环保的大局,推进企业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实现跨越发展,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企地结合,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从而实现延长石油集团依托陕北油气煤盐资源综合优势,持续发展油气主业,加快发展化工产业,形成油气煤盐一体化优势互补、深度转化的产业格局。
3. 员工素质的提升需要企业宣传工作进行创新。
随着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宣传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才兴企,人才强企”是延长石油集团的战略思想。为了给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支持,促进企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延长石油集团开展了“512”工程:建立一支由50名左右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在3年内达到具有正高工、教授、博士级的掌握现代科技管理知识的总经理助理和三总师助理等高级管理者队伍,形成集团公司的核心人才队伍;建立一支100名左右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在油田开发、炼油化工、市场营销、管道储运、财务金融等五个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一支200名左右掌握现代生产技术,拥有较高技能,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高级操作人才队伍。同时按照陕西省“三五人才”规划对石化行业人才的要求,培养集团公司“三五人才”:第一层次,培养4名45岁左右在特低渗油田开发方面,能进入国内外科技前沿,体现国家学术水平,在国内外科技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和科技带头人;第二层次,培养12名45岁以下,在炼油化工、地质方面有很高的学术技术水平,成果显著,代表我省学术技术先进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三层次,培养50名30-40岁之间,代表集团公司学术技术水平,起骨干作用的年轻优秀人才,且作为进入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后备人选。这些高层次、高学历的人才必然会对企业宣传工作在文化引导和学习引导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贴近和服务员工是企业宣传工作责无旁贷的使命,企业宣传工作需要通过创新来满足职工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三、石油企业宣传工作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面对来自市场、企业、自身发展带来的考验与挑战,石油企业宣传工作应该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展开,石油企业宣传工作的创新是在思想观念转变基础上的创新,是在继承优良传统上的创新,是不断适应市场抉择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创新。
1. 企业宣传工作需要在宣传思路上进行创新。
当前,石油企业的重组工作进入显示成效阶段,对企业的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改革和制度的创新,遇到的情况极其复杂,面对的阻力和风险较大。在这种攻坚破难阶段,石油企业宣传工作应根据发展变化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延伸工作触角,在释疑解惑、引导舆论、凝聚人心方面发挥舆论宣传的指导作用和导向作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摆脱僵化思想,正确认识市场发展趋势和企业改革思路,积极主动为企业改革添砖加瓦。石油企业在进行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术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也要加大企业宣传的深度和力度,促进宣传工作在思想上创新。
2. 企业宣传工作需要在宣传内容上进行创新。
很多人认为企业宣传工作是“虚”的,但这“虚”只是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实”相对应的。企业宣传工作也是实的,工作内容就是实的。石油企业宣传工作要创新,就要抓住宣传内容这一“实”大做文章。主要是对内要宣传企业改革过程中涌现的新事物和先进人物,解释企业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新困境和新难题,凝聚企业人心;对外要宣传企业的产品和形象,报道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和效益,树立企业形象,拓宽发展道路。延长石油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倡“三个立足”。根据这一发展思路,延长石油集团的宣传工作要将重点放到技术创新、产业链发展、大项目带动、企业国际化上来,促使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持续盈利能力。
3. 石油企业宣传工作需要在宣传方式上进行创新。
11.乡村干部工作体会——要创新工作方法 篇十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日,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时,读到了题为《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 2018 年 9 月 21 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文章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各级党组织就要始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层基础、集聚强劲力量。
集聚乡村振兴强“动能”,组织振兴是。
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抓牢抓实,抓出成效。突出政治功能,紧扣农村党建工作重点,围绕各项重大政策的落实,在乡村振兴中凸显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坚定信仰信念、扛牢为民服务使命,担当推动“三农”发展任务,组织引导群众坚定跟党走。加大支部标准化建设力度,持续提升党支部工作和发展党员规范化水平。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中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规范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带头作用。注重在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返乡创业人员中发展党员,持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持续有力开展基层
小微权力腐败的惩处,尤其是加大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查处,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环境。
集聚乡村振兴强“动能”,选好“头羊”是关键。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基层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实施者,他们素质如何、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的质量和效率。注重从产业致富带头人、农村产业经纪人、大学生村官和退伍返乡军人等群体中,把那些政治素质好、能力本领过硬的人选进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中,选优配齐实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要从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入手,有针对性开展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能力培训,锤炼他们担当乡村振兴任务的宽肩膀,练就推动乡村振兴的真本领,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力、创新发展思路,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发挥优势,发挥作用。要建立健全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的机制,多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解决他们后顾之忧,促使他们愉快地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集聚乡村振兴强“动能”,育用人才是重点。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主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基石。一方面,广大基层党组织要根据自身条件,立足资源优势,找准适合本地发展的优势产业,为群众致富增收提供坚实保证。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农村面临的产业人才缺乏、留不住人才、农民素质亟待提升等问题,加大人才的引、育、用,让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产业发展。坚持从机制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农村引用人才的完善机制,切实把流出去的在外能人吸引回来,实现人才“洄游”,带回更多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的经验、技术和资
金,让更多人才留下来创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带领更多农民致富;注重本地人才的培育,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村干部、农民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民等培训,培育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提升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奏响乡村人才“大合唱”,增强农村发展“内力”;注重把人才放在重点部位、产业发展链条上锻炼,让他们充分发挥才干,激发推进乡村振兴的活力。
12.乡村干部工作体会——要创新工作方法 篇十二
目前,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国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正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要求的不是在日常工作中另搞一套,做做表面文章,而是把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落实到服务人民群众中去,这才能体现创先争优的根本目的。正如李源潮所要求的,在本职岗位争先进、日常工作争优秀,每个基层党支部、每个党员努力把承担的任务、从事的工作完成得更好。
创先争优首先是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佳绩。具体来说,就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耐得住生活的清贫,耐得住工作的枯燥,耐得住工作的寂寞。就像浙江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杜洪英,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人生最大的快乐,面对一次次提拔的机会,都婉言谢绝。而是30多年如一日,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了精彩,做出了成绩。
创先争优其次要勤奋学习,带头练好过硬本领。假如在日常工作中没有过硬本领,再有决心也干不出一番事业来。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推进科学发展的成效。因此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每一项工作,把争先创优与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结合好,做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谋利益的公仆。
13.乡村干部工作体会——要创新工作方法 篇十三
坚定信心——近年来全省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 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同时,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 经过全省金融部门的积极努力, “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基本实现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网点全覆盖, 形成了鼓励资金投入“三农”的有效机制, 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 法人治理和资产质量显著改善, 2010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较2005年末增长2.3倍和2.12倍。农业银行积极按照“三农事业部”模式开展机构改革试点, 支农力度明显加大。农业发展银行努力扩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设立, 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形成。
形成了鼓励信贷资金投入“三农”的有效机制。全省财政金融部门加强配合, 贯彻财政部关于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办法, 2009年共向县域金融机构兑现涉农贷款奖励4.8亿元人民币;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开办费和经营费用进行补贴, 分担政策性保险费用, 在全国首创了“贷免扶补”创业就业贷款模式, 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评价。人民银行对涉农贷款比例达标的农村信用社执行低一个百分点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关政策协调配合, 形成了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发展和扩大“三农”投入的有效机制。2010年, 全省涉农贷款比年初增加696.1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3.75%, 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3.37个百分点。
农村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由多部门联动、人民银行牵头推动的林权抵押贷款加快发展, 2010年末贷款余额48.5亿元人民币, 比上年增长超过1倍。金融机构强化创新理念, 推出了橡胶、核桃、甘蔗等经济林果收益权抵押贷款等品种;在小额信贷基础上联合公司和农业专业合作社, 形成“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等信贷服务模式, 开发了失地农民、巾帼科技示范户贷款等特定对象信贷产品, 扩大担保抵押物范围取得实质性突破。保险企业试点开办了森林保险、甘蔗保险, 2010年全省参保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的森林面积达1.28亿亩, 投入保费5110.8万元人民币, 试点工作分散了林业信贷风险, 促进了林权抵押贷款的快速发展。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近年来, 各级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积极推动“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2008年农业银行以发行“金穗惠农卡”、农村信用社以发行“金碧惠农卡”为契机, 积极推动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农民及时、方便地获得信用贷款支持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农户信贷风险。2010年末, 全省农村信用社已为677.01万户农户建立了纸质信用信息档案, 占农户总数的76%, 其中71.6万户农户拥有了电子信用档案。全省农户贷款余额938.30亿元人民币, 占全省各项贷款余额的8.9%。
农村支付系统便利化水平提升。在人民银行的积极推动下, 2010年末, 全省农村地区银行类金融机构网点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比例达61.57%, 较2008年末提高17.4个百分点。目前, 在金融服务不健全地区共建成65个“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点, 利用特约商户刷卡机具实现农户就地取现、转账、缴费、查询、消费功能。开展农产品收购非现金结算试点, 2010年在红河、楚雄、玉溪三州市90%以上的烤烟收购点实现了电子结算。全省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所有网点均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业务”, 农村地区人均持有银行卡达到0.54张, 农村支付环境明显改善, 农户用卡意识显著提高。
总体来看,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 全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在试点的基础上积累了经验, 在全省全面推进金融服务“三农”“一个创新、两个建设”工作的时机已经成熟, 也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坚定了信心。
充分认识——开展工作意义重大
“一个创新、两个建设”是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要发展各种微型金融服务, 建立普惠性的农村金融体系。为落实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 丰富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 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 (银发[2010]198号) 。针对农户信用信息与评价应用不充分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银发[2009]129号) , 要求各地探索适合当地农村地区特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 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 推动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针对农村支付覆盖不足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 (银发[2009]224号) , 提出要建设覆盖所有涉农金融机构的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系统, 力争到2012年, 农村地区银行机构能够以电子方式办理跨行支付业务, 农村地区新增发卡量及交易量较2009年增长20%。可见, “一个创新、两个建设”是基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提出的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针对性措施, 是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一个创新、两个建设”是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针对当前国内农村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围绕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这一中心任务开展的三项具体工作。其中, 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开发一批符合云南农村实际、适合涉农企业和农户需求的信贷、保险产品, 开展农产品期货交易服务, 通过丰富农村金融产品, 带动更多资金投向农村;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着重完善农村支付体系, 解决当前农村边远乡村农户取款、汇款、领取政府补贴存在的困难, 提高农村支付环节的效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是建立农村信用信息收集、评价和应用系统, 让取得信用评级后的集体和个人更容易获得信贷支持, 增强农村地区诚信意识。三项工作目标一致, 相辅相成, 因此, 有必要把三项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推进, 加快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改善的进程。
“一个创新、两个建设”是迅速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的重要途径。云南省有3000万人生活在农村, 当前全省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仍然薄弱, 突出表现在:一是金融产品较少, 信贷产品仍局限于传统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和存单质押贷款, 林权抵押贷款仅覆盖46%的县, 土地经营权等新的抵押方式还没有取得突破;二是金融服务方式较为单一, 主要提供基本的存取款、汇款、财产保险等服务, 投资理财产品、政策性保险业务开展不足;三是农户信用信息评价共享机制建设滞后, 各涉农金融机构农户信用档案相互独立, 2010年农村信用社89%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还是纸质的, 政府评定的信用乡镇33个, 占全省行政乡镇数量的2%;四是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 全省边远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密度低、往来交通费用高, 导致农户享受金融服务的成本远高于城市, 增加了农民负担。全面推进“一个创新、两个建设”工作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全省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不足, 对提升全省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更好地促进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明确目标——三方面工作确保按期完成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实施意见》 (云政办发[2011]40号) 为指导, 大力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形成一批符合云南“三农”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引导更多资金投向“三农”, 实现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增量和占比高于上年的“三个高于”目标。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2011年在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及西双版纳州各县 (市) 试点上线运行州县两级联网的农户信用信息和信用评价共享系统, 其他州 (市) 各选择1个县 (市) 试点运行, 力争到2012年, 各试点县 (市) 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评价建档面不低于50%, 信用农户不低于已评级农户的40%, 农村信用社对信用农户的贷款授信面不低于60%, 农户融资难问题明显缓解, “守信受益、失信惩戒”机制初步建立。在试点的基础上, 在全省全面推广农户信用信息和信用评价共享系统。
14.乡村干部工作体会——要创新工作方法 篇十四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落实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实施“双保”行动为契机,以耕地保护为主线,以创新机制和制度为动力,以挖潜节约、保障用地为重点,以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为途径,以宣传与执法并重为手段,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通过各项工作的落实,我县耕地保有量稳中有增。2006年全县耕地保有量37.28万亩,2010年耕地保有量达57.08万亩,净增19.8万亩,耕地保有量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强基本农田保护,2006年全县基本农田面积34.06万亩,2010年达到41.42万亩,调整补划基本农田
7.36万亩。
为使耕地保护工作落实有力,我们不断实践和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2011年我们在做好常项工作的同时,试行了以“一目的、三到位、五落实”为主的耕地保护工作运行机制,“一目的”即以保量增效,守土有责为目的;“三到位”即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五落实”即落实区划面积,落实目标任务,落实增效保质,落实占补平衡,落实规划指标。通过机制创新力促耕地保护工作上水平。
15.乡村干部工作体会——要创新工作方法 篇十五
要着力提升四种群众工作能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同时指出要“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这为我们推进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着力提升四种群众工作能力。
一、着力提升融入群众的能力
融入群众是创新社会治理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毛主席曾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思想上重视。当前,社会矛盾多发频发、各种诉求相互交错,社会治理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告诉我们,必须要在思想上真正重视群众,彻底改变“管理者思维”,彻底摒弃“官本位思想”,切实转变群众工作思维,把“管理群众”变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赢得民心,形成最广泛、最强大的合力。
情感上真诚。所谓“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摆正位置,从情感深处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真正把自己与群众放在同等位置上,面对面、心贴心,听群众拉家常、诉苦衷,向群众掏心窝、递真情,才能与群众交真心、真交心,真正消除与群众之间的隔阂,拉近与群众的感情,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才能为社会治理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把一些干群矛盾消化于无形。
行动上深入。古人云:“听其言,观其行”,不仅听我们说,更要看我们做。要勤于联系。鼓励党员干部定期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帮困解难,当好平安建设调研员、法律政策宣传员、网格信息管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要善于沟通。多用群众熟悉的语言与群众沟通,多说接地气的话,要让人听得懂、记得住,去掉官气、多点乡气,善于抓住群众的关注点、兴奋点、疑惑点,把话说到群众心里去。要乐于办事。把好事办在群众开口之前,把实事办在群众急需之处,从各个方面、不同层面维护群众根本利益,改善干群关系,提高社会治理效果。
二、着力提升教育群众的能力
教育群众是创新社会治理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党员干部要加强教育引导群众的能力,积极宣传好党的政策和法律,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治意识,从而为创新社会治理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要增强群众法律意识。要广泛宣传。由于受不良习气的影响,一些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信“访”不信“法”,遇到问题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而是一味的上访。要广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群众法律意识,进一步畅通群众申诉渠道,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重点宣传。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在公共场所举办现场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图板、法律咨询服务等形式做好普法宣传。要法律六进。通过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单位活动,将法律送到群众身边,普及到田间地头。
要增强群众防范意识。近年来,诸如“e租宝”之类的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频发,受害群众越来越多。除了加大依法打击力度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及现代媒体平台,大力宣传非法集资活动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不断提高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不要相信“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投资融资理财理念,提高防范和抵制非法集资的能力。
要增强群众自治意识。“坚持群众自治”既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符合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律。要深入学习“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经验,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治理创新、回归自治”的基层治理意识。广泛发动群众,自发组织治安巡逻、矛盾调解、帮教矫正、法治宣传,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
三、着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服务群众是创新社会治理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不断丰富服务群众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要解除群众思想上的疙瘩。现在一些群众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对党和政府的一些政策知晓不多、理解不透,同时由于舆论宣传引导不力,负面舆情泛滥,导致群众思想上一些疙瘩难以解开。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打通政策知晓度的“最后一公里”,让各项政策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坎。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群众对消极腐败等负面舆情加深了解,“个别”不代表“普遍”,惩治“个别”的目的就是要杜绝,要让社会风气普遍好转。以此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用心用情帮群众解开心头疙瘩,化解心中积怨。
要消除群众认识上的误区。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部分群众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往往只强调权利,而忽视自身义务,导致认识上出现误区。特别是一些上访老户,“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认为通过信访成本低,通过上面办事快,不愿通过正当途径解决问题,动不动就缠访、闹访、越级访、过激访。一方面要畅通信访渠道,加强法制宣传,另一方面要加大依法打击力度,有效压制非访的嚣张气焰,消除群众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引导群众通过正当、合法途径解决矛盾纠纷。
要帮助群众生活上的无助。目前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还面临着很多生活困难和矛盾问题。服务群众、服务民生就是要帮助群众生活上的无助,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落实精准扶贫。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弄清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扶贫、政策帮扶、教育支持,“扶贫扶志”双管齐下,让老百姓真正脱贫致富。回应民调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我们就努力去做什么,人民群众最痛恨什么我们就突出整治什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着力提升组织群众的能力
组织群众是创新社会治理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做好群众工作,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应着重提升预防能力、策动能力和应急能力。
“一夫当关”的预防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将关口前移,强化源头预防,坚决落实“三个严格”:严格决策。加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程序及实体的精细管理和控制,坚决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矛盾。严格预判。采取定期排查、超前排查、专项排查、集中排查、滚动排查等多种形式,超前研判矛盾纠纷的态势,理清成因,分辨性质,积极预防。做到排查得准、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切实把握工作主动权。严格掌控。通过掌握线索、了解隐情等措施,掌控舆情、掌控局面、掌控走向,主动应付、提前介入,以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转危为机的工作效果。
“一呼百应”的策动能力。能否有效地发动群众,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决策的落实和工作成效,特别是危急时刻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做到“三个依靠”:依靠真情引领。只有平时真心尊重群众,热心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键时刻人民群众才会挺身而出,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依靠实干垂范。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以与民同生死、共患难的实际行动,赢得民心与支持。这样在危难险重的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突事件中,便能带领人民群众进退有序、调度自如。依靠人格率众。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良好的公仆形象来影响广大群众,让群众信服,以此形成“一喊就动、一呼就灵”的良好工作局面。
16.乡村干部工作体会——要创新工作方法 篇十六
一、工作职能方面
院系教学秘书的基本职能是贯彻执行学校教学指导思想,协助主管院长处理日常的教学、科研活动,做好协调、服务、监督和管理等工作,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秘书工作范围宽阔,涉及事务非常琐碎,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院系教学秘书在工作中必须理清自己的工作职责,只有职责明确,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1.服务管理职能。教学秘书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的综合性服务工作,既有行政管理工作,又有教学业务管理任务,涉及面广、事务繁杂,要把自觉服务、真心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坚持始终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加强与任课老师、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主动为他们着想,及时向主管院长反馈有关信息,真正将服务落实于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中,为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运作保驾护航。
2.沟通、协调职能。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许多教学活动都呈现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是由许多部门共同完成的,院系教学秘书是学校和学院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活动的纽带和桥梁[1],具有上传下达、协调左右、互通情况、沟通信息、改善关系、合理统筹的作用,因此,院系教学秘书的有效协调与沟通是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运转和教学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手段。教学秘书不仅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协同合作的重要性,也要在实际的工作中真正地实践它。
3.教学档案管理职能。教学档案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以及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考察和参考价值的多种载体的文件资料,是反映高校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材料。院系教学秘书承担着院系各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任务和协助教学院长做好教学管理的职责。对于重要文件,重大活动、重要进展、图片资料等要及时汇总、收集、整理、编排和归档,不得缺失和遗漏,使教学档案适应教学管理的需要,实现教学档案为教学服务的使用价值。
4.监督职能。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处于枢纽位置,获取信息快捷而可靠,为保证教学质量,要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教学秘书在工作中除了要积极协助主管院长进行各项教学质量检查,经常了解、跟踪教学情况,加强教学信息的反馈外,还要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指导下,结合院系具体情况,协助主管院长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评价工作,且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坚持教学工作评价经常化与制度化,实现教学工作与日常教学管理相结合。
二、工作方法的创新方面
当今社会是激烈竞争的时代,教学秘书工作不再单一、机械和重复,教学秘书应不断更新教学管理知识和观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才能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加有效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教学秘书是最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默默工作,无私奉献,极少有“出头”、“露面”、晋升的机会,所以很多教学秘书工作的服务意识浅薄,服务工作仅限于表面、简单或基本的服务。
做好教学秘书工作,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教学秘书要把为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三者间的主动服务、真诚服务、优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坚持以师生为本,广泛深入了解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三者的需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对整理出的问题及时地处理,牢固树立教务无小事的理念,虚心听取意见,增强服务意识,为学校领导、为教学科研、为师生排忧解难,做好各项行政服务工作[2]。
2.与时俱进,合理利用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随着高校的发展壮大,高校的专业设置、师生数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与时俱进,改变原有的办公模式,利用现有的信息平台搭建学院领导、教学秘书、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桥梁,让沟通更顺畅信息传递更快捷,初步达成无纸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秘书在这平台的搭建中,起着关键的核心作用,建立QQ群、微信群、设立公共邮箱等,并在平台中起到承上启下、牵线搭桥、维护管理、信息收集等作用,合理利用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按时完成工作和随手记录,当好助手和参谋。院系教学秘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当好教学院长的参谋和助手,要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协助领导制订出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工作安排。因教学秘书工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而且涉及面广、涉及人多,既有常规性的日常管理工作,又有突发性的教学情况,如果某些工作不能按时完成,就会导致整个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从而破坏院系整个工作计划的实施;教学秘书工作内容还千头万绪,极其烦琐,环节众多,对于一些当时无法立即处理的事情不能单纯依靠头脑去记忆,应随手做好记录,事后及时梳理解决,这样才会保持头脑清醒,确保工作无遗漏。所以按时完成工作和随手记录的好习惯是当好助手和参谋,为教学院长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和建议[3]。
4.及时与教研室教学秘书有效沟通,保障教学顺利实施。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由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各科室主任、科室教学秘书(主管)等组成。院系教学秘书具体负责教学管理工作日常事务,在课程安排、教材选用、确定任课教师、考试安排、教研室活动计划、调课、教师教学工作的进度、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都需要及时与教研室教学秘书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有理、有节、有序地实施。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管理工作将更加繁重和复杂,教学秘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理清工作职责,并不断摸索,不断寻求规律方法,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才能发挥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别芳.浅谈新时期高校教务秘书工作.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12):40-41.
[2]王凌燕.浅析院系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素养要求[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7-29.
【乡村干部工作体会——要创新工作方法】推荐阅读:
围绕最美乡村目标创新基层党建工作10-29
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专题调研报告10-25
如何发挥乡村干部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作用07-12
乡村干部管理07-18
乡村干部述职报告参考11-02
固本乡村干部绩效考核量化考评细则06-21
乡村振兴制度创新08-21
美丽乡村建设要在“美、富、和”上下功夫06-19
教师乡村工作心得09-21
乡村综合整治工作主要工作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