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设计辅导方案

2024-11-03

问题学生设计辅导方案(精选14篇)

1.问题学生设计辅导方案 篇一

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心理062班05153210翁婷婷

一、团体名称

我的心情我做主

二、团体性质

发展性、结构式团体

三、团体规模

由12—15名大学生组成(不包括组长)

四、参加对象

小组成员为在校大学生。希望组员是异质的,所以会尽量平衡他们的性别、年级和专业,但是年龄跨度上不能太大。需有比较强烈的感知自己的情绪,能真诚地对待小组活动,并且性格友善和坦诚,能和他人和睦相处。将不选择刚刚经理了重大事件或性情过于极端的组员,并且确保组员之间是陌生的。

五、团体活动次数和时间、活动地点、费用

每周一次,共三次,每次1~1.5小时。

封闭、安静的、有活动桌椅的教室。

海报印制费、活动材料印制和购买费等50元。

六、领导者介绍

何某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直率、真诚、友善,经常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团体经验丰富。

曲某某:男,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为人幽默、乐观,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组织能力,具有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储备和团体领导者经历。

聂某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学习过心理咨询相关课程,具有一定的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七、团体目标

1.帮助成员正确理解情绪对个体社会生活和身心健康所具有的意义。

2.帮助成员检省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主导情绪特点。

3.帮助成员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管理情绪,构建愉悦心情。

八、理论依据

1.情绪管理理论

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使人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

2.情绪ABC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正是由于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得人们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帮助个体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应该从改变认知,形成对事件的合理认识入手。

2.问题学生设计辅导方案 篇二

一、网络辅导答疑系统的特点

在系统的开发前期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以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网络辅导答疑系统是当今在教学设施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系统。根据课程内容不同,他们的使用对象也就不同。就其大小和性质而言,它应具备以下特点:

1、通常一个网络辅导答疑系统的大小应根据所要面向的用户和系统使用的规模来确定。比如,我们是要给一个学校或者一个系设计网络辅导答疑系统,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做成一个使用广泛的地区性的网络答疑系统,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系统的规模要根据用户的需要和系统设计者的本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2、网络辅导答疑系统作为一种实用的面向对象的应用系统,不仅要求管理方面简单方便,容易对大量数据库进行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求对访问者提供方便快速的服务,例如:在线问答和在线留言都要给用户一种方便快捷的操作界面。一个好的网络辅导答疑系统不仅要看它所包含的功能是否全面,还要看它的管理机制是否健全、用户操作本系统是否方便;

3、网络辅导答疑系统应该具备一般的答疑系统所应具备的一些最基本的功能和特点。它能像课堂答疑环境那样能通过在线答疑模块对学生的询问进行实时答疑,也能通过留言板的形式进行非实施性的答疑。

二、网络辅导答疑系统的概要设计

网络辅导答疑系统主要完成在线网络辅导的一些正常辅导答疑功能,如在线问答,在线留言以及一些相关信息的查询并能对一些信息进行相关的查询和打印。网络辅导答疑系统的使用群为两种用户: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具体设计划分为以下两个模块:

1、一般用户模块:主要包括网络在线问答、留言板等几个主要模块。网络在线问答主要是完成实时性的网络辅导答疑的一种模块,这种模块适用于一般的教学场合,能及时解决用户所提出的问题。留言板是考虑到用户和教师之间的一种错开场合,用户只能采取留言板的形式,这是一种非实时性的网络辅导答疑模式,主要适用于辅导模式。

普通用户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1)用户在线注册

(2)查找所有的用户的基本信息

(3)查看教师的各种基本信息

(4)在在线答疑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5)查看回复和回复的主要内容

(6)分页查看所有当前回复的内容

(7)查看其他用户的留言和回复内容

(8)可以在留言板上留言并对自己的留言进行修改和删除

2、系统管理员模块:主要是方便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管理而设计的一种模块。由于本系统主要是应用性方面的系统,而有些模块系统管理员的任务只是在后台对数据库进行管理。所以在前台的设计中并没有管理员的设置。而在在线答疑和系统留言板上由于都是要有回复性的操作,因此这两个模块设置有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1)应该具有普通用户的所有功能;

(2)对所有版面的所有文章进行修改和删除;

(3)用户管理功能,包括修改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删除用户;

(4)在留言板模块管理员的主要任务是回复留言和删除留。

三、网络辅导答疑系统的工具选择

开发人员选择熟悉的工具和成熟的技术,对缩短开发周期和提高软件质量都有极大的帮助。该系统采用了目前较为实用的jsp编程技术和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 8相结合作为开发工具。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端,采用了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数据源来进行操作,使Web与数据库紧密联系起来。

四、结束语

网络辅导答疑系统是传统辅导答疑的有效补充,如果能结合音频和视频技术,可以实现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辅导答疑会更加有效,学生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我们正处在网络时代,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已成为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将答疑和网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来解决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是对教学改革有益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昌达.基于WWW的远程辅导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1,(06).

3.问题学生设计辅导方案 篇三

关键词 移空技术;团体辅导;减压

分类号 B849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06.002

1 前言

移空技术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天君教授提出的一项心理治疗技术,首次发表在2008年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上,当时命名为“移箱技术”。在后来的临床应用中,因其具体操作方式的一系列改进与完善,正式更名为移空技术(夏宇欣,吴晓云,刘天君,2013)。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的规范及示范研究”项目,移空技术作业流程得到了系统梳理,形成了标准化操作手册(张亚林,曹玉萍,2014)。

作为一项以气功锻炼中的“存想”与“入静”技术为核心、以中医具象思维理论为依据的干预方法,移空技术蕴含了中国传统心身医学的治疗思想与实践技能。其主要功效是缓解或消除适应不良的心身症状,技术应用过程中强调对心身状态整体体验的聚焦,并以象征物为媒介进行问题呈现与干预。例如,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运用想象,将需处理的症状象征性物化并放入相应生成的容器,而后借助想象进行不同心理距离上的反复移动(张亚林,曹玉萍,2014)。此外,移空技术的应用不以患者对自身经历的详细报告为前提,也不强求对心理困扰的言语表述,而是强调治疗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患者在意识放松状态下跟随治疗师的引导完成作业,引导过程中仅就问题聚焦并对象征物的感知体验进行适当的言语交流,所强调的是患者对脑海中自然浮现意象的捕捉与体验(夏宇欣,吴晓云,刘天君,201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心理应激或称作“精神压力”,已经成为人们必须不断应对和认真处理的重要问题。原则上,应激一旦发生,无论它是由何类应激源引起的,都会既引起心理反应,又导致生理反应,且在多数情况下,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在基础研究领域,有关具身认知的一些研究结果已经表明,运动状态、躯体温度、负重、姿势等身体的物理属性会直接影响诸如态度与评价、自我概念、思维努力程度等认知形成(Wells & Petty,1980;Willams & Bargh,2008;Jostman & Lakens,2009;Schubert & koole,2009);有实验研究验证了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对情绪、情感形成的影响作用(Steeper & Strack,1993)以及记忆中情绪信息的具身特征的影响作用(Niedenthal,2007)。这些结果提示我们,在设计针对压力所致心身问题的临床干预方案时,应该从身心一体的哲学理念出发,以整体的不适感受为工作重点,兼顾促进自我觉知与认知领悟,或有望在降低主观压力感受强度、缓解个体紧张状态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促使个体看待事物的态度发生转变并提升自我效能感。

此外,基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人最主要的属性是社会性,这源于本土文化、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各种观念、态度、习惯以及某些特定的反应与行为方式(闫杰,2008)。在压力问题应对及求助行为上,国人因此表现出不同于西方人的特点,例如更倾向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治愈的元素,对寻求心理援助保持更消极的态度、对心理问题表现出更多的躯体化主诉,以及更习惯于治疗师主导的治疗模式等(余晓敏,江光荣,2004;吕小康,汪建新,2012)。

鉴于此,本研究拟以移空技术的分解应用为主线,结合正念训练(唐海波,罗黄金,张现利,赵龙,2012)、接受与承诺疗法(张婍,王淑娟,祝卓宏,2012)以及其他一些蕴涵本土文化特色与医疗思想的技术(李北容,宋斌,申荷永,2012;张红兰,郑文清,2011),从增强对心身状态的觉知与接纳、教习心身放松技能、促进有效行動入手,设计一套旨在改善个体面对压力时的不良心身反应、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减压团体辅导方案,以期完善移空技术与团体辅导相链接的实践模式,深入探索基于移空技术建构心理治疗方案的科学进路。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在某高校招募自愿参加实验的本科生24人,通过面谈与量表测评,基于差异化原则,选出压力知觉程度、自我效能感及心身症状表现各有不同的12名学生进入实验组,另外12名学生进入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均为男女各半,实验组平均年龄19.42±1.08岁,对照组平均年龄19.67±1.61岁。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压力知觉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该量表由14 个反映紧张和失控感的问题构成,要求被试根据感受应答。各条目得分相加得总分,总分越高,反映近期被试主观感受到的压力水平越高。

自我效能感问卷(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该量表由Schwarzer等编制,共计 10 个题项。采用 4 点计分,其中“1”表示“完全不正确”,“4”表示“完全正确”。由被试填答所述情况与自己的相符程度,总分数值越大表明个体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越高。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该量表包括90 个项目,常用分析指标包括九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均分。

nlc202309090440

此外,在团体辅导结束时,请被试回答开放式问题(“通过本次系列辅导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并对历次单元活动满意度进行1~5的评分(1=完全不满意,2=比较不满意,3=基本满意,4=满意,5=非常满意),评分低于3的项目,请被试注明原因及改进建议。

2.2.2 研究设计

采取2(实验组、对照组)×3(前测、后测、追踪测试)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团辅开始前一周对报名者统一施测CPSS、GSES、SCL-90三个量表;确定入组后,对实验组实施持续6周、每周2小时的团体辅导;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团辅活动结束当天,对两组被试均进行后测,并请实验组对各单元活动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定,提供对于活动体验与收获的文字反馈;活动结束后一个月,邀请两组被试再次填答量表。

2.2.3 团体干预方案

本研究拟定的团辅方案分六个单元依次执行。第1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具象,通过对移空技术完整流程的初次体验,带领成员体验具象思维、引导他们体验对现实问题的意象性表达。第2单元的主题是问题聚焦与领悟,通过生成问题象征物的作业体验与讨论,引导成员深入感受问题象征物的生成过程与生成意象,锻炼具象能力、促进问题领悟。第3单元的主题是觉知与改变,通过对问题象征物改变过程的体验与讨论,引导成员关注自身感受、觉察意象变化,进而促成其领悟问题解决过程中觉知的意义与作用。第4单元的主题是觉知与承载,通过“以己为景的觉察”、容器象征物生成过程与生成意象的体验和讨论,引导成员对自己与所面临问题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索,重点在于觉知自己可否接受问题存在并在心理上予以承载,进而培养成员带着问题去行动的态度与信心。第5单元的主题是感知自我力量,通过觉知练习、对问题象征物随意移动环节的体验与讨论,引导成员感知自我力量,提升自我觉察与关注当下的能力。第6单元继续强调关注当下、感知自我力量,并做全程回顾与统整。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对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前测上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两组被试在后测、追踪测试的测评数据进行单因素协方差分析,将被试在前测量表上的得分作为协变量处理,籍此排除基线水平对组间差异对比结果的影响;对组内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异比较进行配對样本t检验。

3 结果

3.1 团体辅导对缓解压力相关心身问题的即时效果

在为期6周的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被试的压力知觉水平显著降低(t(11)=3.09,p=0.010,Cohens d=1.42);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t(11)=-3.25,p=0.008,Cohens d=1.39);症状自评总水平显著降低(t(11)=2.46,p=0.031,Cohens d=1.05)。就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而言,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精神病性水平的降低达到统计显著(t(11)=2.33,p=0.040,Cohens d=0.99;t(11)=2.28,p=0.044,Cohens d=0.97;t(11)=2.52,p=0.029,Cohens d=1.07;t(11)=2.53,p=0.028,Cohens d=1.08)。而对照组被试的压力知觉水平、自我效能感和症状自评程度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组间差异对比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被试在压力知觉量表上的得分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F(1,23)=9.66,p=0.005, η2=0.30),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的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F(1,23)=4.30,p=0.05, η2=0.16)。

3.2 团体辅导对缓解压力相关心身问题的维持效果

在团体辅导结束1个月后的追踪测验中,干预对实验组被试压力知觉水平降低、自我效能感提高以及症状自评总水平降低的效果得到了保持(t(11)=3.67,p=0.004,Cohens d=1.57;t(11)=-2.81,p=0.017,Cohens d=1.19;t(11)=3.15,p=0.009,Cohens d=1.34)。就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而言,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精神病性水平的降低得以保持,甚至进一步转好(t(11)=3.29,p=0.007,Cohens d=1.40;t(11)=2.45,p=0.032;t(11)=3.92,p=0.002,Cohens d=1.67;t(11)=3.22,p=0.008,Cohens d=1.37);此外,干预对抑郁水平的降低效果也达到了统计显著水平(t(11)=2.59,p=0.025,Cohens d=1.10)。而对照组被试的压力知觉水平、自我效能感和症状自评程度相比前测仍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变化(p>0.05)。组间差异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被试在压力知觉量表上的追踪测验得分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F(1,23)=8.06,p=0.010, η2=0.26),在症状量表的强迫症状及焦虑因子上的得分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F(1,23)=4.68,p=0.042, η2=0.17;F(1,23)=5.20,p=0.033, η2=0.19)。

3.3 团体辅导效果成员自评

团体对各单元活动的满意度评分均值分别为:单元1为4.5分,单元2为4.33分,单元3为4.0分,单元4为4.17分,单元5为3.83分,单元6为4.17分;所有被试对各单元活动满意度的评分均超过3分。

总结成员对团体活动收获的反馈内容可以看出,“促进了对问题的理解与领悟”是小组成员普遍提及的收获,其次是“增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感”“增加了耐心与信心”,再者是“身心放松带来的愉悦体验”(表4)。

4 讨论

本研究干预前后的量表测评结果表明,团体辅导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压力相关的心身症状、降低压力知觉程度、提升自我效能感。对干预后成员收获的内容分析表明,团体辅导有助于促进成员对所面临的压力问题的理解与领悟,启发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并可提升他们对于问题解决的耐心与信心。团体结束一个月后的追踪调查发现,团体辅导取得的积极效果得以保持,且症状自评因子得分持续降低,这说明团辅方案对大学生压力所致心身症状的改善具有长期效果。笔者认为,本研究基于移空技术设计实施的减压团辅方案可以取得预期成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4.辅导员主题班会设计大赛方案 篇四

辅导员主题班会设计大赛方案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加强我院辅导员队伍的基本功训练,提高辅导员主题班会方案的设计技能和水平,切实增强主题班会的教育性和实效性,特举办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辅导员主题班会设计大赛,具体事宜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搭建主题班会育人平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充分发挥班集体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凝聚效应和驱动效应;进一步浓厚和活跃班级氛围,增进同窗友谊,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二、活动形式

根据年级和专业特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形式,围绕爱国爱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劳动整洁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团队意识教育、爱情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风建设、文明修身、珍爱生命、网络文明等主题开展主题班会方案设计大赛。

三、参加对象

在辅导员个人自愿报名基础上,经由各系推荐产生,名额如下:管理系3人,商学系2人,外语系1人,信工系1人,艺术系2人,文传系1人。

四、活动安排

(一)系内初赛(5月4日-5月9日)。各系开展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全体辅导员做好系内初选工作。

(二)学院复赛(5月12日-5月16日)

第一阶段:学务处组织评委对参赛辅导员申报的纸质设计方案进行现场评比,并根据评分标准打分。第二阶段:参赛选手采用PPT展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汇报(限时5分钟),评委提问并依据每位选手的现场表现及答辩情况给予评分,其中纸质班会设计方案满30分,PPT展示及选手讲解满分50分,评委提问满分20分,共计100分,按照总分从高到低评选出各个奖项获得者。

(三)现场观摩(5月19日-5月23日)

获得一、二等奖的3名辅导员进行全院范围内主题班会现场观摩。

五、评分标准

(一)纸质方案(30分)

1、设计思路(5分):设计思路清晰流畅、结构合理;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能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年级、专业特点,针对性强。

2、活动内容、形式(15分):内容充实,结合学生特点和社会现实,体现教育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全体参与,互动性突出;环境营造得体,能合理预测并解决各种突发情况,能较好地烘托班会主题,较好地实现班会目的。

3、活动特色(10分):形式新颖、亮点纷呈、紧扣主题,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方案与参赛班级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方案与学院现状的适宜程度;计划的有效性。

(二)PPT展示及选手讲解(50分)

4、课件制作(20分):界面美感适中、媒体运用灵活,运行过程中无故障,所展示的语言文字规范,简洁,明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语言表达(30分):汇报人语言流畅、仪表适宜、节奏掌握、熟练程度、时间控制等情况。

(三)评委提问(20分)

6、正确理解评委提问(10分):对评委问题的要点有准确的理解,回答具有问题具有针对性而不是泛泛而谈。

7、及时流畅作出回答(10分):能在评委提问结束后迅速做出回答,回答内容连贯、条理清楚。

五、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一等奖1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800元;三等奖3名,奖金500元;优秀奖4名,奖金200元,学务处统一进行表彰。

六、活动要求

1、主题班会设计方案应结合年级、班级实际、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形式活泼新颖,内容完整丰富,可实施行性强。

2、此次主题班会方案设计大赛旨在增强班级凝聚力,展示同学才华,表达真实情感,希望各参赛辅导员及所带学生认真对待,精心筹划,力争取得实效。

3、设计方案纸质版(具体要求为:封皮注明参赛选手系别、姓名、主题班会名称等;正文统一为宋体4号字;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一式六份。)及电子版于5月9日16时前交至学务处生辅科。

学务处

5.隔离学生课程辅导方案 篇五

一、对于国庆长假后被确诊及被隔离的研究生,应本着学校“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在隔离期间,继续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

二、被确诊、隔离研究生的相关授课教师应根据原课程教学计划安排,给研究生制定出所授课程的自修方案并交由研究生自修,采取网络、电话等灵活形式指导研究生修习,做到停课不停学、不停修,确保在最大程度上不影响培养质量。

三、授课教师制定的自修方案应包括导读书目、授课大纲、研究课题、阶段性作业或报告等内容。

四、已确定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其导师要通过电话或网络等形式主动与研究生进行沟通,确保研究生在被隔离期间的专业指导不间断。

6.问题学生设计辅导方案 篇六

我班本学期提出了“齐抓共管、全面育人”的工作要求,即要动员全体科任教师参与学生教育和管理,逐步形成“师爱助我成长”计划。

一、辅导对象

结对辅导特殊生。“特殊生”一般指身心条件或家庭等环境因素与一般学生不同的学生,主要有单亲、心理障碍、行为偏差、三残儿童、孤儿、学困生、特殊体质、流生、家教不良、特困生等几种类型。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包括生活、性格、心理等方面)需要特别关注和关心,他们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教育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重点对象。

根据调查摸底,本次共有10名学生参加辅导,即:曲美仙、曲丽仙、曲天赐、杨杰、高颖莹、潘吟婷、高建华、张琪、张学豪、杨德缘。

二、辅导措施(针对特殊生类型,采取不同辅导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特殊学生”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特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特殊学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殊学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德育处、教务处、少先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特殊学生工作。

2、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特殊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特殊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特殊学生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要从学习方面对特殊学生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特殊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特殊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特殊学生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3)活动上优先安排。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特殊学生制度

在特殊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其谈心,随时掌其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特殊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特殊学生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特殊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涉嫌违法的“特殊学生”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特殊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特殊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建立关爱特殊学生的应急机制

建立特殊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特殊学生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以保证特殊学生的安全,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7、注重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特殊学生,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特殊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特殊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㈡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特殊学生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向特殊学生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特殊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特殊学生。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活动安排

1、各位科任老师根据自身特长在学班提供的辅导学生名单中,选择1-2名学生作为帮扶对象。

2、各帮辅导任老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制订帮扶计划,并创新办法,争取实效。大队部具体落实帮扶学生名单及帮扶计划的实施督察工作,及时收集科任老师们好的经验与做法,加以总结与推广。

3、本学年结束后,我班将辅导对象的各方面表现与上学期进行比较。

四、具体要求

1、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这既是贯彻落实我班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同时也是提升我班管理层次的重要措施。

2、所有科任教师均须参加本次活动,确辅导对象时,班主任、任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考虑学生的学科成绩、性格、家庭情况等因素,不能草率决定,更不能应付了事。

3、辅导对象确定后,辅导活动即正式开始,要认真落实辅导措施,争取显著辅导效果,在班内、班外形成良好影响,树立我班教师良好形象。

4、认真填写特殊生成长档案。

孩子的表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反复无常的,这个时候我们的科任老师容易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怎么样能体验到孩子点滴的进步呢?帮扶教师应把与“特殊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和他们转化、进步的点点滴滴及时记录下来,存入“爱心帮扶记载表”,既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使科任老师在积累中获得更多的育人和班级管理的经验。

9月

7.中学生早恋问题分析与辅导对策 篇七

但中学生早恋确实危害很大。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应学习大量知识, 丰富自我, 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陷入早恋的学生精力分散, 无心学习, 精神恍惚, 想入非非, 把时间放在与恋爱对象独处上, 远离班级群体, 失去了和同辈交流的机会。

一.早恋形成的原因

(一) 生理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主宰青春期发育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发生作用。在婴儿和儿童期, 无论男女, 分泌同等小量的性激素。进入青春期后下丘脑和垂体前叶迅速发育并分泌和成人几乎相同的激素。正是性激素的增加, 性成熟的冲击, 性意识的觉醒, 让中学生对异性产生好奇, 爱慕和迷恋。

(二) 心理因素

中学生处在一个叛逆时期, 竭力要摆脱父母的管教, 成为独立的人, 不愿处于被牵制的地位, 受到别人干涉和控制。越是父母长辈压制、禁止的事物越想尝试。家长和学校对于“早恋”是严厉禁止, 坚决反对的。这导致中学生对这种压制有不同程度的反感, 并通过早恋或其他形式反抗。

(三)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环境的好坏和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之所以发生早恋是因为孩子缺乏足够情感关注。家长和子女沟通较少, 对子女关心不够, 一味只看重孩子成绩而忽视其情感方面的需要, 家庭氛围专制。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容易移情在两性关系上。

(四) 学校因素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 中学生在学校肩负了各种学习压力、升学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盲目追求高分, 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 频繁的人际冲突加之部分教师的偏见, 中学生苦闷的情绪等不得合理释放, 就会向异性寻找精神寄托。

(五) 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 获取信息渠道增多。网络、书刊、影视, 成人的情感戏, 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 不断向中学生灌输一些零零碎碎的爱情观和性观念。在模仿力驱动下, 对爱情和人生不能深刻领悟的情况下, 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懵懵懂懂中也渴望一份“浪漫”的爱情。

综上所述, 早恋不是一种简单的现象, 它是由各方面因素造成的, 要解决它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

二.早恋的辅导对策

(一) 无条件尊重和接纳

家长和辅导老师要认识到青春期少男少女彼此向往与追求, 是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 应给予尊重和接纳, 不要认为其道德败坏, 也不要取笑其无知和幼稚。切忌表现出厌恶、排斥、愤怒等情感。

(二) 正确引导

对于早恋学生, 家长和教师不能粗暴对待, 强行拆散。也不能居高临下, 严词训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恋爱是不能禁止的。“罗密欧—朱丽叶”效应就是在这种高压政策下产生的。如果家长和教师对早恋一味禁止, 不有理有据的解释和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 会使孩子觉得是在胁迫自己, 欺骗自己, 引起对其中奥秘的推测与好奇, 使他们非要试试看, 坚持到底。家长和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 朋友的身份,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帮助他们处理好青春期情感问题。

(一) 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教育

学校应根据学生生理发育特征, 有步骤, 有计划的开展性教育课程。消除中学生对性和异性的好奇心。

(二) 指导异性间正常交往

在与异性交往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要做到自然、流畅、不过分夸张。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建立同性关系中那样建立异性关系。不要因性别因素使交往变得不自然不舒服。

(三) 教给学生摆脱早恋的方法

家长或教师告诉学生当有人向你表达爱意, 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 可采取如下方法。1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 用探索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情感。2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3搁置法:中止恋情, 使双方的心扉都不向对方开启, 保持纯洁, 珍贵的友谊。

三.优化家庭环境

家庭生活民主化, 父母对子女关心、理解、尊重和信任, 可让孩子体会到浓浓亲情爱意, 降低远离父母, 寻找异爱的可能性。

四.改变教育观念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要让孩子的才能埋没在题海中。学校可以多组织些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 让学生劳逸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其他方面兴趣。让学生在一个宽松, 多姿多彩的氛围中学习。

8.问题学生设计辅导方案 篇八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一些错误,在农村学校,班主任主要通过面谈帮助学生纠错、和学生对话,这种途径有一定的成效,但仅凭谈话往往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主要原因有:

1.农村学生通常不善于口头表达

有研究表明,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显著低于城镇学生。大多数学生在教师面前或支支吾吾,或沉默寡言,教师往往唱“独角戏”,师生对话变成教师一人“说教”、“唠叨”,甚至“质问”。

2.农村学校环境的限制

由于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班主任与学生面谈往往在办公室或走廊。这种开放的环境,使学生不自觉地受到来自其他教师和同伴的压力,因此不少学生害怕、甚至反感教师找他们谈话;面谈时注意力也难以集中;而且面谈时间越长,沟通的效果越差。

3.教师的策略不当

教师未能采取恰当的策略,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找到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切入点,这是造成师生交流障碍的重要原因。

4.教师缺乏对自身情绪的控制

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或突发事件,教师的情绪往往控制不好,这样就破坏了师生交流的教育情境。师生面谈次数越多,心理关系越疏远。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尝试使用“写谈法”。针对具体的行为或事件,教师指导学生先进行书面自我阐述、反思,然后再与教师对话。

二、“写谈法”的作用

“写谈法”比单纯的口头交流,更能创设良好的师生对话氛围,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1.有利于学生有话好好“说”

先给学生以书面形式作解释或进行反思的机会,能真正让学生坐下来,在相对安静的空间,较从容地进行自我表述,学生说的权利得到了尊重。

2.有利于教师倾听

教师在解读学生书面阐述时,就是在倾听:倾听学生对行为的认知和内心表白。这种倾听,能让教师避免先入为主的判断,迅速、准确地获得完整的信息,为师生进一步沟通准备条件。

3.有利于教师冷处理

先让学生写,再面谈,这种“慢教育”的方式能让教师真正做到冷处理,使教育行为更理性化。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会平息心理上的冲动,减少行为上的不冷静,这样,师生交流才可能有效。

4.有利于学生行为的改进

“写”,既可以是对具体事件的解释、辩解,也可以是反思、目标计划等。“写”和“谈”紧密结合,嵌入到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有助于学生行为的改进,通过确立一系列较小的目标,让他们体验成功。

三、“写谈法”的案例

1.对有交际障碍学生的辅导案例

案例1:初二时,转校生S来到我班,我安排他到L小组。还没过一个月,小组长就在小组日记上写到S与小组成员很难相处,而且很偏执,每次组员提醒他,他都显得不耐烦,有时火气还很大。我没有立即找S谈话,而是把这篇日记递给他,要求他先读,后写感想。他的感想写得很诚恳:“日记我不知看了多少遍,越看心里越难过。我跟您说实话吧:我对别人发火后,自己也很难过,想去认错,但又感到难为情。我保证改。我明天一定向小组长说对不起。”

我暗自庆幸没有盲目地批评s,而是引导他先读同学对他的评价,然后用写的方式反省自己,主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一份感想,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当然,S与同学的交往障碍并不是简单的一次沟通就能解决的。为了进一步辅导S,我结合“写谈法”,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自我认知。我让他以“我的性格”为题,陆续写了几篇回忆性的日记,谈谈自己性格形成的原因、过程,以及由这种性格引发的典型事件。S对自己的性格认知还是较准确的,如发现自己暴躁、好斗、逆反心理强等。我也同时了解了s的家庭情况,他的母亲经常为了琐事打骂他。在小学时,他曾结交了几个朋友,他们经常帮助他和别人打架,他慢慢变得大胆、好斗。在我的耐心引导下,他逐步认识到坏脾气对自身心理及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

(2)引导学生制订目标。在引导s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后,我又引导他逐步改变自己的坏脾气,让他确定要达到的目标。他决心学会与同学,首先是与小组成员和谐相处,虚心接受班干部与小组成员的劝告、提醒;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

(3)指导学生进行行为记录。人际关系心理学认为,自我认识的程度与行为改变之间呈正相关。在我的鼓励下,s认真写日记,详细记录与同学交往的情况。一旦有乱发脾气的情况发生,我就与他协商承担后果的方式。比如:后果不太严重的,让他有感情地朗读以友谊为题材的散文一篇;后果较严重的,将不让他参加活动课。当然,如果他在小组评价中得分较高,也会获得相应的奖励。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写谈法”辅导,s有了很大转变,改善了与小组同学及其他同学的关系,真正融入到班级生活中。

2.对有学习问题学生的辅导案例

案例2:学生w本来成绩尚可,但从初二开始,学习主动性大不如前,作业质量明显下降。就拿英语来说,近几个星期,连续好几次英语听写成绩不合格。我让他把听写成绩做个小结,然后作书面分析。他很快完成了任务。在书面分析中,他承认这一阶段英语听写成绩不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听写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单词不会写,就一直想着那个单词,造成后面几个单词难以听清。他保证今后一定努力学习,把英语成绩提上去。

读了他的书面分析,我找他谈话,指出仅仅把听写成绩下降归因于偶然的因素,并没有真正为自己找到“病因”;单纯地作保证,也无法有效地解决听写问题。我建议W从细节入手,如先回顾周末是怎么度过的,再分析听写质量差的原因。

不久,W第二次上交了书面分析。他写道:“我承认,在周末,我一直没有好好学习。不是去阿姨家玩,就是和小学的同学打牌,真正学习的时间很少,到学校才发现还有好多作业没有做完,包括复习英语单词。即使在复习英语的时候,我也只是呆呆地坐着看。碰到不太理解的,没有反复思考,也没有翻一下课本或者笔记本,更没有打电话问一下同学。”

我为W能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而感到高兴,同时鼓励他找一些英语成绩好的同学,了解他们是怎样复习英语词汇的,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

当他写完上述书面材料后,我建议他制作一张行为记录表和成绩记录表,记录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及时进行自我监督和成绩比较。当然,在此过程中,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我发现W有了较强的学习动机与信心,他的学习状态渐渐好转起来。

3.对有行为问题学生的辅导案例

案例3:在学校为学生供应了免费桶装矿泉水以后,如何杜绝矿泉水浪费现象一直让我头疼。有一次,Q在体育课后,趁教室里人少,竟用矿泉水洗脸。

了解情况后,我并没有直接批评Q,而是要求他邀请4个目击同学开一次座谈会,一起讨论自己错在哪里,应承担什么样的后果,该为班级做些什么等,并写出书面总结。

本来做好“挨批”准备的Q很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以书面形式总结了讨论结果,认真地写了感想。他采纳了同学的建议,起草了一份以“如何节约饮水”为题的倡议书,在全班同学讨论修改后,张贴在饮水机边的墙上。Q自愿担任首批监督员。浪费矿泉水的现象在“洗脸”事件发生后逐渐消失了。

辅导有行为问题的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某种技术与方法,更多的是充分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打开他们的心扉。从这个意义上说,“写谈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9.初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方案 篇九

战胜偏科,我一定行

一、设计背景

初中学生偏课现象比较突出,有些学生喜欢数理化,而对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一筹莫展,而有些学生则恰好相反,找其谈话,总以一句“兴趣使然”作为回答。“兴趣”已成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依据。只是在初中阶段,各门科目都属于基础学科,没有孰轻孰重之理。这时候,摆在我们心理辅导教师面前就有了这么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偏课心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本次心理健康辅导就以此为出发点,秉着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性原则,制定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

驱逐偏课心理,挑战自己,我能行

三、活动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偏课现象的危害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肯定学生的长处,并强化他们挑战自己的信心

四、活动辅导的对象:

有偏课倾向的初中部分学生

五、活动准备:

一则笑话,一些空白卡片

六、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则笑话,导入课题

从前有个大财主,他很愚蠢,又很固执。有一天,他到邻村去拜访另一个财主,见到这个财主住的是一幢新建的三层楼房,这楼房建得高大雄伟,宽敞明亮,很有气派,他十分羡慕。于是回到家后,他把建造那座楼房的木匠找来说:“你也照那个样子,再给我造一幢,成吗?”木匠答应了。不久,这个木匠组织了其他木匠备齐了工料,打好了基石,就从地面上垒起了砖来。这个大财主恨不得楼马上能建造成,天天到工地来。可好多天过去了,楼房还没有建起来,他就生气地质问那个木匠:“你们这么多人忙乎着,准备干什么?”木匠听他这么说有些惊奇:“你不要造三层楼房吗?’大财主急忙说:‘你们搞错了,搞错了,我只要上面那一层,不要下面两层,你们把第三层建造出来就行了。”原来这个大财主他想建造的竟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空中楼阁”呀!针对这则笑话,请同学谈谈你对这则笑话的看法:

1、这个大财主的空中楼阁能造成吗?为什么?

2、从这则笑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讨论后明确:空中楼阁没有基础,是不可能建成的,告诉我们:离开了基础,万事想成功也难。

教师引申:其实我们的学习就好比盖房子,盖房子要打好基础,三层楼得从第一层盖起;学习也如此,也要从基础知识学起。在初中阶段,各门学科都属于基础,如果基础没有打好,以后就会影响你的学习,甚至你的一生。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大家学习中普遍出现的偏课现象。

(二)、认识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在座的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最擅长的学科,请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看待这门学科的,以及你想给那些没有学好这门课的同学的建议。(目的:使学生认识到每门学科都有它的重要性。)

听了大家的介绍,汇总关于偏课的危害。

1、在知识上产生缺陷,在学科方面出现“跛腿”现象。那样会影响中考总分成绩,觉得在某一领域总会“低人一等”。如有的学生不学语文,以后在工作中,连一个招牌都不会写,也写不出。

2、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因为各门学科是相互联系的,缺一就会觉得不协调。正如人缺一只手或一条腿一样,你就会觉得很多不便。

教师引导:偏课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在座的大家想想法,我们共同来寻找战胜它的方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摸清这一敌人的底细。

(三)、探讨形成偏课现象的原因

说说自己为什么会偏课。不外乎这几种原因:

1、对某一学科没有兴趣,有太多的失败记录,没有成就感;

2、学好主课就行,副课不学又没影响,中考又不考或者比分占得少。

(四)、寻找对策,战胜偏课

1、肯定自己,增强信心

给自己作一番心理建设:我是非常棒的,能把大家眼中这么难的数学(举自己擅长的学科)学好,我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教师引导每个学生分别给自己的同学写一句赠言,以赞美性的语句为主,比如:你真厉害,竟然能把数学学得那么好,我得好好向你学习。

2、寻找挑战,体验更大的成功

“我不仅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非常棒,我还可以证明给大家看,在其他方面我也一样可以表现得很棒。”

教师引导学生就自己薄弱学科制定一个近期努力目标,比如:这一星期内,我英语单词默写要过关,我一定能做到。

教师的话:战胜偏课,本身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挑战,坚定信心,你肯定能成功。

(五)、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心理辅导,我们一起探讨了大家学习中普遍存在着的偏课现象,在我们初中阶段学习中,偏课现象是要不得的,每门学科都是基础,只有有了扎实的基础,我们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因此,希望大家能不断地挑战自己,记住:战胜偏课,你一定行!(六)、课后反思:

(1)、辅导对象的挑选要注意:以有一门学科较擅长,而其他学科相对薄弱的学生为主。

(2)、本次活动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一步步认识到偏课的不可取,切不可教师越俎代庖。(3)、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适度地进行一下总结,以表示教师与学生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并能不时地为他们鼓劲。

10.小学生心理辅导实施方案 篇十

目标: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就是帮助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际,形成合理的个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健康人格,为个人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内容和形式: 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中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基本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以及心理偏差、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恰当的矫正。

组织: 以少先队大队部为依托成立青少年心理咨询委员会。中队辅导员(班主任)为咨询委员。由一至二名名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副校长、大队辅导员担任正副主任。具体工作任务:

一、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风,形成良好的学生成长氛围。

二、进行校本心理辅导研究,编写针对性强、适合心理辅导教材。对师生进行心理知识传授以及心理辅导。

三、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生理特点、人格特质及潜质。

四、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建议和指导。

五、会诊学生中心理偏差典型个案,寻求有效的疏导、矫治方法。

六、规划、设计、编排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促进学生的交流、展示以及能力的发展。

目标中关键词语的解释:

学会生活——主要指走坐站吃、起居、卫生、安全等个人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方面的辅导。

学会学习——写字、阅读、说话、书面表达、资料收集、信息处理、观察、分析、综合、思维等方面的知识传授以及方法培养。

学会交际——礼仪、交流、相处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辅导。

知识结构——与个人兴趣、爱好、潜质相和谐并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小学生应当达到的知识水平统一标准的个人知识面的合理比例。

11.问题学生设计辅导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 生涯规划 辅导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从出生开始就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而生涯代表着这些角色的过程,它包括人生经历、生活道路和职业、专业、事业等这些含义。生涯作为贯穿人一生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由三个层面构成:时间,即个人的年龄或生命的过程;经历,即一个人一生所处的各个阶段和饰演的不同角色;个人对各种角色投入的程度。[1]而大学生生涯规划是指根据大学生的人格、个性特征,考虑社会需求及自身专业、兴趣等因素,结合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预期,在学校老师和辅导员的帮助下,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目前高校毕业生成倍递增,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关注,因此对大学生生涯规划进行正确的指导,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的理想理念、人生目标和择业观有较好的定位,还能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大学生生涯规划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形成普遍较晚,58.67%的学生其职业理想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而且14.54%的大学生尚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2]《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调查,只有5%的人接受过正规的职业规划服务。这些数据表明,尽管大学生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可,但是总体来说,对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仍然没有在学习期间给予足够和广泛重视。在许多高校,各院系充当生涯规划指导的老师大多由各院辅导员或团委老师兼任,他们大多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亟需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推行只是传统的说教,缺少时效性和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就更难指望。而很多大学生总是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而真正到了毕业的时候,他们面对今后的人生道路却找不到路径,这时才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他们已经殆误了最佳择业时机。

2.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够,职业目标定位不切合实际

由新浪网、北森测评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只占16%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的人。[3]这说明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缺乏充分了解,不能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智商、情商、能力等个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因而许多高校在为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时,许多同学职业目标定位不切实际,这体现在两个方面:(1)自我评价过高,好高骛远。一些同学在职业定位时表示自己在自己两年之内要做主管,5年后成为部门总理,立志做金领的不在少数。职业目标定位高,可以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但如果目标过高,不切合实际,后果往往会增加自己的挫败感,带来理想与现实间的极大落差。另外许多同学职业目标功利性太强,往往倾向于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收入高、福利好的大企业,很少有人问津西部和农村。(2)我评价过低,目光短浅。有些大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做事畏首畏尾,缺乏开放性思维和竞争意识,这些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定位往往偏低,这样不能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

3.生涯规划设计不合理

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包括各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缺乏科学的自我评价体系。正确地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全面展开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目前在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方法、标准与步骤等方面尚不能建立在科学和系统的运行机制上。第二,缺乏连续、系统的生涯指导。许多高校只为了就业而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临时性的就业指导,忽视了对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进行长远的生涯发展定位。许多大一到大三的学生没有对四年的大学时光做合理的规划,而指导大学生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第三,缺乏个性化的生涯规划。高校由于受资金、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原因制约,不能对各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的生涯规划,更不能对学生个人因材施教,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生涯设计和指导。第四,缺乏评估与反馈机制。整个生涯规划需要在实施中得以检验其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目前大学生生涯规划由于缺少实践,因此缺少对规划各个环节的诊断,难以对规划做出调整与完善。

二、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尽管近几年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辅导工作,但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关于如何让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真正能够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形成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创新和规范模式,笔者现提出以下策略。

1.培养大学生自我识别和测评定位能力

自我识别与测评定位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能否获得可行性规划方案的前提。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之前,首先应该指导他们进行自我识别,了解自我内在的特质和外部的差异性,有侧重点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涯路线,量体裁衣。一个量身定做的生涯规划才是最适宜的生涯规划,如果忽略了自我识别和定位,所做的生涯规划很容易中途夭折。其次,要对生涯规划环境进行分析。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必须符合社会这个大环境前提才能赖以实现,在制定生涯设计时必须清楚地明确社会价值取向,了解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自然环境等全面态势,才能在生涯规划中知道“我可以做什么”,才能使自己的设计具有实际意义和可行性。

2、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组织体系

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组织体系是用科学指导思想指导大学生生涯规划,使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一体”是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主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宏观和方向上的策划与指导。“三体”是指学工系列、教务系列、社团系列三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办,主要负责具体策划、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教务系列辅导办主要对生涯规划进行学习引导、案例研究分析、项目开发指导、教材编写等一系列教学研究工作,负责学生生涯规划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学工系列辅导办主要负责对学生生涯规划的制定、实施、反馈评估、修正等一系列执行情况做指导,下面可设立理论研究、素质拓展、实践探索、考核评估等一系列分室,而具体管理模式可采用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管理模式运行。社团系列是指来自社会知名生涯规划师、用人单位、家长评判团等各方代表用自己的历史经验和社会现实给学生生涯规划提出建设性的参考建议。这样各系列部门相互配合,协调操作,共同推进大学生生涯规划工作的有效和有序进行。

3.培养辅导员成为生涯规划教育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 24号令)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辅导员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业规划、求职就业困惑和问题的最理想人员,这是学生辅导员职责使然,是其在学生学习、就业、成长成才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学生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梦想的启发者和制定生涯规划的参谋者,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者,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领路者,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心理压力、困惑的疏导者,是学生走上职业生涯路上的铺路者。而综观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结构,许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人手不齐、机构不健全、分工不合理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等情况,具有专业知识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学生对生涯规划的需要日益增长, 这就对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高校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教育培训与指导,由辅导员负责大学生生涯全过程教育,是一个会收到良好效果的举措。

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十分重要的一步,它为大学生大学四年和整个人生指明了前进的航标。学校和学生自身都应树立生涯规划的意识,高校应把此项工作作为高校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共同探索,不断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冀学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吴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0).

12.解决问题能力较弱学生的辅导对策 篇十二

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往往受到诸多观念与方式的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探究,尤其是对那些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学生,应找出原因,并研究辅导对策。通过两学期对班级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学生的个案研究,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辅导对策。

一、在读题上下工夫,提高理解题目的能力

五年级的应用题往往有些弯弯绕,而这些学生语文学得差,造成读不懂数学题目,不能正确理解题目中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越读不懂就越不愿意读,看一眼就做,自然容易做错。因此,笔者要求他们必须大声朗读题目,一直读到不打顿为止,再要求他们从问题出发,思考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再在题目中找一找条件是否已知,不知道怎样求,还需要什么条件来求。经过这样的辅导,他们解决两三步应用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

案例:跳远比赛时陈扬跳了3.12米,比马伟多跳了0.24米,马伟跳了多少米?

有一名学生在做这道题时用了加法。笔者在辅导他时,首先让他反复读题,一边读一边考虑,陈扬和马伟,谁跳得远?在读了十遍以后,他说:“陈扬跳得远。”笔者又问:“现在求马伟跳了多少米,是求多的还是求少的?”“求少的。”“求少的量用什么方法?”“哦,减法。”他订正对了。可是遇到类似题目时他又做错了。

像上面这样的应用题在二年级就已经接触到了,学生为什么还会反复错?除了智力的原因,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读题。笔者曾经观察过这名学生做应用题,看一遍就开始做,估计此时他连题目都不能完整地读下来,更谈不上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了。所以提高他的解题能力就要从最基本的读题开始。

二、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提高解决问题意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有机会亲身实践。比如,有的学生“分数”感很差,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常常错得一塌糊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生活中的分数”缺乏必要的感受。因此,笔者采取了这样的做法:估计班级板报的各个栏目占黑板面积的几分之几;自己的头是身高的几分之几;本班男、女生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准确认识了单位“1”,明白了分数的含义,再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时效果就好多了。

案例: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从作业情况看,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搞明白,其中有3名学生的作业完成得最糟,于是笔者开始帮他们补课。

师:从办公室里找找不同的分数。

学生甲:我看到了2个电风扇,其中一个就是总数的1/2。

学生乙:有4盏日光灯,其中一盏就是总数的1/4。学生丙:这边有3张桌子,其中一张就是总数的1/3。师:很好!2个电风扇就是电风扇的总数,我们把它看作单位“1”,就是一个整体,现在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1个电风扇就是2份中的1份,就是1/2。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好,刚才说到的4盏日光灯和3张桌子分别是把谁看作一个整体?谁是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1盏日光灯和1张桌子分别表示这样的几份?

学生乙:4盏日光灯看作一个整体,是单位“1”,平均分成4份,1盏就是这样的1份。

学生丙:3张桌子看作一个整体,是单位“1”,平均分成3份,1张桌子就是这样的1份。

师:很好!老师再来考考你们,能说说对1/5这个分数的理解吗?

由此可见,分数就在学生的身边,教室里、生活中随处可见分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可见,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周围的事物,能使学生感到分数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把握分数概念,建立数感。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就更加需要教师多加引导,多举例,加长直观形象认知的时间,逐步过渡到形象抽象,在这个过程中要放慢脚步,在不脱离生活领域的基础上,逐步再过渡到初步的本质抽象。

三、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每一册数学书中都有“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如果学生没有学会,就会造成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笔者在辅导时,根据不同的题目教学生用适当的方法去思考。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王大妈卖鸡蛋,第一个顾客买了全部鸡蛋的一半还多一个,第二个顾客买了25个鸡蛋,第三个顾客把剩下的18个鸡蛋都买走了,王大妈一共有多少个鸡蛋?这道题对于班级多数学生来说易如反掌,但对个别学生来说却十分吃力。于是,笔者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根据条件在线段上一一找出相应的小段,很快他们都发现,原来1+25+18求出来的就是鸡蛋总数的一半,再乘2就知道鸡蛋一共有多少个了。

画线段图只是帮助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还有根据题意画图、列表等方法。

案例:电脑房要铺地砖,边长5分米的地砖用了80块,电脑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几个解题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普遍列式为80×5=400平方分米,400平方分米=4平方米。这说明他们没有理解题意。为了让他们理解这类题目,笔者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形,告诉大家这就是电脑房。让他们在草稿本上也学着画一个长方形表示电脑房的地面。现在要铺地砖了,笔者手里拿着一个小正方形,告诉他们这就是边长5分米的地砖,然后把一块地砖贴在长方形上,让他们也在长方形内画一个正方形,问铺了多大的面积?他们立刻回答:铺了25平方分米,使他们理解:铺一块地砖就是铺了25平方分米,也就是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那么,要求电脑房的面积,就是求什么?他们很快理解到:就是求80块地砖的面积。那么要求80块地砖的面积首先要求什么?他们终于明白了,要先求1块地砖的面积。这样,这道题他们就能解决了。

这种题目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中一个较典型的题目,学生不理解就不会做。铺地砖虽然是每个学生家庭里都有的事情,但是学生不经历,根本不懂怎样铺地砖,也不懂地砖的块数与房屋面积的关系,当然就不会做了。要让学生理解这样的题目,就要让学生明白铺地砖是怎样一回事。像这样的应用题还有很多,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因为缺乏生活经验而不会做,这就需要教师将这样的题目还原到生活中去,并教给学生相应的思考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题目,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灵活运用公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当学到一个公式,教师总要求学生会背,但笔者发现,他们即使会背了,也不会灵活运用。例如,学习了圆的周长的两个计算公式C=πd和C=2πr后,利用公式求周长,他们都会。而已知周长求半径或求直径,他们就不会做了。因此,在辅导时,笔者先要求他们利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将公式变形:d=?r=?解决了这个问题,半径和直径就都会求了。学习了圆的面积后,笔者向他们提出问题:已知圆的周长,怎样求它的面积?3/4的学生写出了先根据周长求出直径,再求出半径,最后求面积的解题思路。

案例:作业中有这样两道简便计算

(1) 15-2.68-7.32

(2) 4.52- (3.52+0.72)

有一名学生第一题做得很好,知道连减也可以先加后减,将算式变化为15- (2.68+7.32) 。而后一题他去掉括号后却变化为4.52-3.52+0.72。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把这名学生请进办公室,把第一题抄写在纸上,请他再做一次,他很快做对了。笔者用笔圈出原式和他变化后的式子,先让他仔细观察,然后把这两个式子重新抄写在纸上,划出15- (2.68+7.32) ,让他还原到原式,他不假思索地写对了。接着,笔者在纸上写出了第二题,再让他还原,他很快也写对了。这时,笔者拿出他的作业本,让他批改自己的作业,他很快找到问题,并改正过来。这种错误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中很典型,不能正确运用减法的简便计算公式。通俗地说,就是认识从家到学校的路,却不认识从学校回家的路。

五、结束语

13.灾后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篇十三

一、辅导对象:受灾学生

二、辅导目标:

1、提供情绪和情感表达的通道,让学生释放内心的压力;

2、增加孩子们的自我悦纳,找到自身的资源,提升内在安全感;

3、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4、找到自我建设的方向

三、辅导方法:表达性艺术治疗(绘画+音乐)

(一)导入 7.18 威马逊台风 由台风想到什么

(头脑风暴,通过合理方式宣泄情绪;辅导技术:倾听、理解、换位思考)

(二)绘画表达:我的三连拍

1、材料:根据成员数量,准备 几盒水彩笔;一张白纸。

2、步骤

第一步:在彩笔中选一种你最喜欢的色彩,把你的名字写在这张画纸的左上角。

第二步:请彩笔相同颜色的孩子们坐在一起,形成小组。

第三步:白纸折出三等份,创作出封皮我的三连拍

第一页上创作台风时的我第二页上创作现在的我第三页上创作三年后的我第四步,引导主题绘画:台风三连拍

请大家放下手中的东西,让自己舒服地坐好。

你需要调整一下你的身体,让你的身体感到舒服,感到轻松,你需要调整一下你的呼吸,让你的呼吸变得缓慢,变得深沉,变得均匀。

你还需要调整一下你的思绪,让你放下所有的思考和牵绊,只是安静地坐在这里,安静地和自己在一起。

所有的调整都会让你自己变得更加的放松,更加的安静。

在这份安静和放松中,我请你慢慢地闭上眼睛,请跟着我来做三个深呼吸,用你最深长最缓慢的呼吸。深深的吸气,慢慢的吐气。(自己一定要带着做,也闭上眼睛),再来一次,深深的吸气,慢慢的吐气。再来一次吸气,慢慢的吐气。现在,你已经完全放松下来,安静下来,你完全和自己在一起。

你可以感受到你生命当下的存在。你可以感受到和自我的连接,你可以感受到和这个世界的融合。

在生命的当下,你感受到完全的放松,完全的平和,完全的开放和接纳。你可以感受到自我生命完整的存在。在完全的接纳和开放中,现在我邀请你回想在威尔逊台风中的你,当时的你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样的状态,台风给你什么的感受。非常的好,现在睁开眼睛,跟随你双手的移动和内心的感觉。重要的不是你画的像不像,美不美。重要的是你看到了你自己,请把当时的你画出来,画在第一页上;好,现在继续安静下来,在第二页画现在的你,你是什么的状态,有什么的感受,把现在你的你画出来;现在请你再一次的安静和沉淀下来,畅想一下三年后的你是什么样子,又是什么样的状态,把三年后的你画下来,画在第三页。

14.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篇十四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心理咨询1101班

隆芬芬

一、团体名称:

沟通与交往

二、团体性质:

开放性、发展性团体

三、团体目标:

该团体主要的针对对象是对自己的沟通交往能力不足的大学生。通过为成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氛围,引导他们在真诚的交往过程中找到自信,思考如何才能促进与他人的交往,并让成员掌握一些必要的交往技巧,以此帮助成员增强交往意识,掌握交往技巧,提高交往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与此同时,希望成员在团体中培养一种自信,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系、倾听和体察他人,进一步提高自己与他人的沟通交往能力。

四、团体对象:

通过校园公开招募那些对自己的沟通能力不满意的在校大学生

五、团体规模:

每小组10~12人(此举是为了保证安全良好的小团体氛围,确保活动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六、团体活动设计方案:

共一次活动,分为四次活动,每次活动时间约为35-50分钟。领导者说:“很高兴大家能够参加此次活动,我是这次活动的领导者,我叫隆芬芬,心理咨询专业。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沟通与交往”,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是团体成员之间相互认识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学会关系、倾听和体察他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活动一共四次,希望这次的活动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让我记住你

活动目的:1.使团体成员之间相互认识并初步了解

2.为培养和谐的团体氛围作准备

3.建立团体规范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准备:卡片、笔

活动程序:

大风吹(全体参加)时间5分钟 [方 法]学生围成一个圈坐好,有一人在圈中发号口令:“大风吹,大风吹,穿白色衣服的人动起来!”这时符合条件的同学要迅速从座位上起来寻找另一个座位去坐,发号口令的同学也要迅速找空座位坐下来。最后势必有一个同学因为找不到座位而留在场地中央,他就成为下一个发号口令的人。发号口令时可以是多种多样,如戴眼镜的同学、男同学等等等等,任何可以有标志性的口令都可以。

2、填写自己的兴趣爱好(5分钟)

每个成员分别把自己的姓名以及主要的兴趣爱好填写在各自的卡片上,然后小组成员之间任意选择伙伴作1分钟的简短交流,以使各成员尽快地融入这个团体。可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诸如: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3、玩滚雪球(15分钟)

目的:活跃团体气氛,让成员了解和记住彼此的名字,促进了解,为进一步沟通交流打好基础。

程序:小组成员围圈就座,首先选取一个人作为组长,老师与其简短交流后让其宣布游戏规则,从其中任意一个人开始,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的姓名,格式为:我是××。规则是,每一个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必须将之前已经做过自我介绍的人的姓名也要一次全部讲出来。例如:我是坐在××旁边的××旁边的…旁边的××。如果其中有一位成员没有记住其他成员,他将受到来自被他忘记的人的一个惩罚,惩罚由被他忘记的人确定。

4、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

总结:滚雪球游戏主要是让成员之间互相了解,我们知道,与人沟通的法宝是记住他人的姓名,而该游戏的开展,正好使成员之间彼此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加深了认识,而小小的惩罚则是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同时也让受罚的人更好地记住他被谁惩罚过,曾被他遗忘的名字也就一直记住了。

(二)同舟共济

领导者:“上一次的活动很成功,这一次大家也很准时,谢谢大家。这是我们的第二次活动,这次的活动目的是建立团体成员间的信任,增强团体凝聚力。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希望大家可以收获一些东西,记住兴趣爱好。” 活动目的:1.建立团体成员间的信任,增强团体凝聚力。

2.探索自我,认识自我,从别人的积极反馈中了解自己的优点。

活动时间:30-35分钟

活动准备:写好各个成员姓名及主要兴趣爱好的卡片 活动程序:

1、记住兴趣爱好(8分钟)目的:增进互相了解 程序:

(1)全体围坐成圈,每个成员拿着写好自己姓名以及兴趣爱好的卡片。(2)每个成员把自己手中的卡片按逆时针顺序传下去,然后每一个成员都要记住每一张到手卡片上的兴趣和爱好,并与上面的名字对号而坐。

2.选择最了解自己的TA进行沟通交流(20分钟)目的:与了解自己的人真诚沟通与交流。程序:(1)将所有成员分成两组,围成两个同心圆圈,;

(2)往相反方向转动两个圈,当主持人喊“停”时,成员停止转动,此时每个外圈成员都与一个内圈成员一一对应。

(3)相对应的两个人分别说出对方的兴趣爱好,若都说对了,则两个人出圈到旁边进行深层次交流;若兴趣爱好说错了,则进行下一轮的搭配。

(4)继续进行下一轮搭配,步骤同上述步骤(2)和(3)。直到所有的成员都有搭挡则停止游戏。

(5)交流一段时间后,每人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并给自己的搭挡提一些好的建议。

分享:在此过程中,你如何使自己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如何与他人交往?自己与他人沟通过程中的缺点和优点分别是什么?活动结束时自己的感受如何?

3.领导者总结(5分钟)

只要我们学会真诚沟通与交流,学会相互信任,那么他人才会愿意与我们沟通、交流,这样的话,沟通将不再是问题,希望各成员认真体会,掌握沟通的技巧,做一个善于沟通的人。

(三)沟通无极限

领导者:“这是我们的第三次活动,这一次的活动目的是掌握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接下来是今天的第一个活动妙手解开千千结。”

活动目的:掌握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该环节可让成员努力找到一条很好的沟通方式

活动时间:50分钟

活动准备:事先写好词语的卡片若干。注:每张卡片上只写一个词语。活动程序:

1、妙手解开千千结(8至12人)

首先,小组成员手拉手围成一圈,记住自己左右手拉的伙伴。听口令,松开手,随意散开,打乱原先的次序。当口令叫停时,全体站住。每个人要去寻找原来左右手牵住的伙伴,并和他(她)继续牵着手(注意:左右手不要弄反了)。如果距离太远,可以直线向中间靠拢,直到互相拉住手。小组成员会发现,所有人的手交错拉在一起,就像结成了“千千结”。现在,大家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个结不松手也能解开,并能恢复成原来的大圈的样子。(20分钟)

2、本活动分成两个小组同时进行,采用记分方式,每个小组均遵循以下规则:(1)从小组中任选甲、乙两人出来,其中乙展示卡片上的词语,甲背对着卡片站着;

(2)剩下的小组成员对卡片上的词语进行描述,使甲成员能够根据他们的描述推断卡片上写的是什么词语(注:描述时不能直接提及该词语,而只能是间接通地描述,否则即使猜出也为零分);

(3)推断正确则记分数为一分;

(4)每个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充当上述甲、乙的身份。(5)比较两个队所得分数的大小,决出胜负。(20分钟)

3、领导者引导成员分享活动经验(10分钟)分享:如何通过沟通协作,使团队的问题得到解决?在别人的描述中是否得到一些启发?如何找一条最优的与他人沟通的方式?

总结:只要我们敢于与他人沟通,努力去沟通,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沟通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明天也会越来越美好。

(四)温馨祝福

领导者:“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活动,希望大家总结自己的收获,是自己的沟通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活动目的:结束团体,处理离别情绪,反思总结收获,沟通无限。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准备:音乐、纸、笔 活动程序:

1.写一写(10分钟)程序:

(1)每位成员分别发一张纸,在纸上写下各自的名字;

(2)老师宣布每位成员都要在他人的卡片上写下自己祝福的话;(3)完毕,各位成员都拿到了写满祝福的自己的卡片。2.相亲相爱的一家人(10分钟)目的:在歌声中回顾以上几个活动,感受沟通的力量,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是一家人。

程序:胳膊挽在一起围成一个圈共同唱起《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3.我的收获(10分钟)

目的:反思总结收获,让沟通与交往不现是验难事

程序:成员反思总结收获,每人简单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觉。4.领导者总结(10分钟)

不知不觉,时光在我们身边悄悄地溜走,我们也在轻松的氛围下度过愉快的时光,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曾经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我们快乐地走在一起,快乐地沟通,快乐地交流,谱就了一曲真诚的友谊;分别不代表永别不沟通,以后只要有时间和机会,我们仍然可以进行沟通与交流。

说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式:

1、成员没有遵循团体契约,出现迟到或未到情况出现。处理方式:领导者对这些临时发生的事情应给予及时化的处理,不要等到活动后提醒,这样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更希望的是让团体成员内部进行处理,让成员之间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可以让活动顺利的进行下去。

2、领导者未把握住时间,拖延时间。

处理方式:每次活动有一领导者与记录员,在领导者未把握时间时,记录员可悄悄提醒一下,让领导者进行压缩,缩短时间,将活动控制在一定的时间之内。

3、团体中的气氛未能带动,成员之间也很少交流。这应该认真筹划,以使正式团体得以顺利开展。首先,领导者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自己处于激情的状态,其次,在团体设计时,应考虑这方面的事情,做另外一份方案或者多选择几个带动气氛的备用游戏,让成员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让气氛过于热烈,使领导者无法掌控局面。领导者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平复成员过分亢奋的情绪,引导成员静下心来分享感受。

上一篇:政府定点供货合同下一篇:乙肝接种告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