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课教学总结

2024-09-19

听说课教学总结(精选13篇)

1.听说课教学总结 篇一

学完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后,我认为英语听说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听力部分的分析和使用:1.准确定位主题内容。2.准确定位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听说课教学目标设计:听说课的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是成功教学的保障。教学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全面。听说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有听力理解技能提高目标、评言知识感知、学习、运用目标、主题口语能力提高目标。同时要兼顾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渗透。

(三)听力材料中的生词处理:1.对生词要进行分析,分层次处理。不提倡在听力活动前将所有生词都挑出来进行认知。使学生在听力活动中精神更集中。2.根据学生情况如果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猜出来的词,听听前就不要处理这个生词,作为训练学生猜词能力的练习材料,同时使听力材料增加了一定的难度。3.重点生词的操练和运用应放在听力活动之后进行。

(四)听说课的时间分配设计:老师对各个环节时间的设计和把握是教学技能的一个方面。为提高时间的把握能力,课前周密的思考、严密、合理的对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做出设计。听说课中时间分配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前松后紧和分不清楚重点与非重点内容。

(五)听前活动设计:1.听前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听力状态,为更好地听做各方面的准备。2.听前活动设计不应包括词汇扩展,听前活动内容设计要融入对新语言知识的感知。听前活动所占时间不宜过长,且内容紧扣听力材料。

(六)听中活动设计:1.听中活动的目的是理解语篇承载的信息和感知订报语言结构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2.听中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1)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学设计要遵循的原则。2)教师要充分发挥多种媒体功能。3.听中可采取的教学方法:1)泛听、精听相结合;2)引导学生重视面对面谈话中听的活动。4.听中活动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1)听力理解活动要充分。2)避免先看录音原文,再听录音。3)不要一边听一边看听力原文。5.高设计听力活动的水平:1)提高根据不同听力层次的需要设计问题的水平。2)设计有效性活动的水平。

(七)听后活动设计:1.听后活动的目的:1)评价和反思听力技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2)培养就相关主题内容的口头表达的能力。2.听后活动形式:1)听读训练。2)新语言知识的进步感知和操练。3)巩固和扩展主题内容的表达能力。4)开展自我批评活动。3.听后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语言结构操练应尽量做到全员参与。2)语言知识训练形式要重语言交际。3)语言交际活动设计符合真实交际任务的需要。

(八)听说课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就听力留作业:跟读录音、做部分听写等。教师还要拓展作业的范围,使学生能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听力语料。如电视、电影、讲座、采访、歌曲、故事、讲笑话。

2.听说课教学总结 篇二

一、 精心研究听力材料, 合理设计听前活动

很多学生对听力产生畏难情绪, 导致听材料内容时过于紧张而不能顺利完成听力任务, 这归根结底是由于教师没有做充分的听前准备活动来为学生扫除听力障碍。 笔者经过对数次课例的分析, 总结出以下几条听前活动准备。

1. 创设情境呈现生词

听力材料中如果有太多生词, 学生就会降低听力兴趣。 所以教师可以在听力之前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感知这些生词。 例如, 教学译林版 《牛津初中英语》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Inte-grated Skills时, 教师利用图片和情境自然地呈现了生词。

T: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like the book “Harry Pot-ter” . So it has been asuccess (生词) . But, it is written in English. Many foreign people can’t understand it. So it has beentranslated (生词) into many languages.

通过情境的引导, 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两个词的意思, 且对听力材料有了感知。

2. 巧设预测增加悬念

在听前巧妙地设置预测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高他们的听力兴趣。 要让学生取得好的听力效果, 就要教给学生好的听力方法, 其中预测的方法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制造悬念,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 本课A1 部分: Match each student with the type and name of the book they have read.

T: Can you guess what type of book does Kitty like? What type of book is“Three Men in a Boat”?

学生通过这样的预测活动, 不仅感知了听力材料内容, 还对听力材料提高了兴趣, 达到更好的听力效果。

二、 有机整合听力材料, 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指出,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 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事实证明, 过于难或简单的听力任务都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整编教材, 设计难度适当的听力任务。 比如, 利用分层活动设计或改变听力题的形式增强听力任务的层次性、 逻辑性和趣味性。

例如, 译林版 《牛津初中英语》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Integrated Skills的听力任务:

Name of the hill:1.

Facts about the hill:about2metres high.

The3hill in4Town.

The5hill close to6town and7town.

Open space and fresh air.

Route of the walk:from8to9.

Time for the walk:about10.

Special event:the11in12.

Other activities:play13.

See the beautiful view of the14.

15on the flat land.

Go16by the lake.

在此听力任务, 其中有5 个空是可以根据A1 的信息直接填出, 其他空格则要求学生听完听力材料后填出。 整个听力材料持续时间长, 所填内容多, 且形式单一。 大部分学生会有疲倦感, 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但是, 此段任务层次清晰, 可以进行分层设计并改变任务形式。

根据内容, 可将此任务分成三个层次: The facts about South Hill; Special event; Other activities.

第一层次关于南山的信息采用听力填空形式。

South Hill is a beautiful place with____________ and______________. It is_____________ high. It is the only hill in________________.Itisalsotheonlyhillcloseto___________________and_________________.Itis_________south of Sunny Street. It takes about____________ to walk from Sunny Street to South Hill. People have lots of fun there.

第二层次关于特殊活动采用选择形式。

(1) What’s the name of the special event?

(A) the Kite Festival (B) the Lantern Festival

(2) Which month is the special event in?

(A) May (B) March

(3) What award did the young girl win last year?

(A) the Best Student Award (B) the Best Kite Award

(4) What is the kite like?

(A) a big star (B) a big bird

第三层次关于可做的事采用图片选择形式。

通过这样的分层设计和形式变化, 学生能够很好地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衔接, 从而顺利完成听力任务。 有学者提出, 教师帮助学习者的有效方式之一是为他们提供概念框架。 在支架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要能够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简单易行的步骤。

三、 有效开展听后巩固活动, 鼓励学生运用语言

在听力训练结束后, 为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 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对听力材料的巩固和拓展, 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 此部分为语言输出环节, 所以需要学生有充足的语言输入才可顺利进行。 教师可以利用复述、采访、 对话等多种形式进行。

例如, 译林版 《牛津初中英语》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Integrated Skills, 在听完J.K.Rowling的经历后, 根据图片和关键词复述听力内容。

复述过后, 学生不仅记住了听力材料内容, 还锻炼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材料的能力。

又如, 在听完“Harry Potter“这本书的介绍后, 设计下面的对话对听力材料进行巩固。

运用生生互动的形式, 对语言进行巩固, 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还减少了学生课后巩固的时间。

四、 注重课外的引导, 提高学生听力技能

1. 注重语音训练

部分录音材料使学生感觉很难, 不是因为词汇或内容, 而是平时学生习惯了中式发音, 对纯正英语中的连读、 吞音、 失去爆破不太熟悉。 所以在遇到障碍后很容易慌了手脚, 影响到整段听力材料的理解。 所以教师除了在碰到此类问题时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反复听, 反复跟读外,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接触纯正的英语, 让学生体验原汁原味英语的发音技巧和方法。 语言的有声性是第一位的, 英语听力主要是与语音及其所含的内容打交道, 没有对语音的正确识别和快速反应, 理解就无从谈起。

2. 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 提供尽可能多的听力机会

现今语言资源的多样化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多真实的语言环境, 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 如BBC和VOA广播, 这些电台播音员的口音非常纯正, 是学习者很好的练习材料, 现今一些很好的原版英文电影也可作为学习素材, 因为电影中的英语贴近生活实际, 情节新颖有趣, 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听力兴趣。 一些片段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配音, 听说结合, 达到最好的听力效果。 此外, 让学生欣赏和学唱英语歌曲也是很好的途径。 把英语歌曲和听力教学结合起来, 不但可以锻炼听力水平, 提高口语能力, 还能陶冶情操,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 注重平时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很多听力材料里面涵盖的内容是英语国家生活学习的真实材料, 即使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 语音技巧和听力技巧, 如果对文化不够了解, 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例如, 听到谚语“Every dog has its day” 时, 学生不能理解其意思, 觉得摸不着头脑, 如果平时教师能注重谚语的积累, 就不会让学生措手不及了。 所以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现今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僵化, 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缺乏, 文章作者根据长期对教学实例的研究, 总结出了多项听力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3.谈谈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 篇三

先谈谈听说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目前英语听说课教学主要存在着这些问题:一是中国人与英美人文化背景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它,但并非掌握了英语的语言结构与语言技能,就能够很好地使用它。语言的产生都是有特定的文化背景的,它体现着该语言国家的民族风情、文化习惯及历史的演变。中国人与英美人在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构成了我们使用语言的不同、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的不同。

二是.汉语母语对英语听说实践的影响。我们的学生,脑海里有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模式,他们的语法结构以及修辞手法都是汉语式的,这在进行英语听说训练时,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在听的时候,往往是听一个单词脑海进而对译成一个汉语意思,一句话听完,只明白几个相对独立的单词,而不明白整句话的意思。尽管语言都有共同点,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常常有明显的不同。

三是英语语音问题也应引起注意。我们的学生由于自己语音、语调把握不准,听的时候就有困难,既便能听,会说,说出来的英语也会似是而非,不够准确。学习英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掌握语音是最基本最关键的一步。许多学生对于48个音素中的部分音素,不能准确掌握其发音,比如:[s]和[W]、[w]和[v]等的发音位置常常混淆,分不清楚。另外,学生对句子重读、连读、音的同化、不完全爆破等技能不能准确掌握。读起英语象是读汉语,完全失去了英语语言本身的节奏感和抑仰顿挫的优美韵律。因此,在听说课教学中对语音问题应尤为重视,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强化训练,改掉其不正确的发音方法,培养和训练其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再谈谈英语听说课教学方法探索。一是根据教材难易程度,选择提问式与复述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1、提问式:若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且内容较为简单时,可以只听一遍录音后就直接提问;若对细节进行提问,且内容较多较难,可以让学生听二遍后,先对主要内容提问,同时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然后放第三遍录音之后,再进行细节提问,并了解学生听懂了多少内容。2、复述式多用于提问故事性的、叙述性的内容。学生听完一遍录音后,老师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放第二遍录音后,让同学按关键词的顺序复述课文的大意;最后再听一遍录音,让同学们自查自己复述的内容是否有漏。也可以先由老师用通俗的语言,将内容较难较多的材料大意讲述一遍,之后让同学听录音,再听同学复述课文大意。例如《英语听力教程》第二册第17课是一篇有关科威特概况的叙述,内容如下:

Kuwait is a country which is quite small,but which is very rich.It has a population of a little more than million,and it is situated at the north end of the Arabian Gulf,which is also sometimes called the Persian Gulf,As I just said,Kuwait is a small country,Its land area is about8,000square miles,Kuwait's climate is one of the hottest in the world,Let me give you an example of the range in temperatures......

從材料内容看,学生不熟悉,而且使用的语言较正式难懂,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科威特国家的面积、人口、气候等的主要特点介绍给同学们,使司学们心理上有所准备,再听录音时,就能够由浅入深,把难懂难说的听说课变成能懂会说课,从而激发起学生的英语听说兴趣。

二是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英语听说兴趣。据美国国防部调查表明,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较普通教学手段成功率提高38%。越来越多的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如利用投影仪教学时,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放投影,放两遍后再进行提问,最后再放一遍投影,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放的内容。又如放影视录像时,第一遍播放前,教师先简单介绍录像内容,看两遍后,进行提问,然后再放一遍录相,同时把声音关掉,只让学生看电视画面,然后教师根据画面内容提问,最后再带声音放一遍。此外,播放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有效结合,使得声音和图像不知不觉输入了学生大脑中,克服学生缺少学母语时客观的语言环境,从而为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快速高效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三是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节课的开始几分钟应用于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与学生聊几句家常,讲个小故事,使一节听说课开始于轻松娱乐的气氛中。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多发言,多回答问题,并且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过多地挑错、纠错,只要学生肯开口说,就是提高听说能力的良好开端,不管其英语水平如何,教师都应该不时地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表达中出现的错误,若不影响交际目的,就可按小错误处理,要知道,不敢说话或很少说话,也是学生听说技能训练上的最大障碍。教师也可以变化课型,采取不同听说形式,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听完一篇材料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互相提问材料内容,最后教师再提问,这样基本上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且这些方法会使学生自始至终注意力集中,积极投入听说活动中。

四是积极开展课外听说实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不能仅靠课堂上有限的训练,应该认真组织好课余时间的听说实践活动。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布置复述任务,坚持每周录音。让学生课余时间听英语广播或英语磁带,养成天天听英语的习惯,并且通过布置复述任务让他们去听,每周检查次学生自录的复述录音带。

2、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主要是指英语电影、电视,还可以自办英语广播节目,每周举办一次英语晚会,每学期举办一两次英语演讲比赛等。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兴趣,也有利于互相观摩交流。

4.听说课教学设计 篇四

本单元的话题是“取得成就的优秀女性”,通过介绍几位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职业、不同理想与追求、不同经历的杰出女性,探讨女性对社会、对人类的价值和贡献,展示女性的风采和她们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成就。学习本单元有助于提高对妇女社会角色的认识,了解成功女性的奋斗经历和勇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尤其是女生)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和自信心。本节课是该单元的听说课,它不仅使中学生了解有关“妇女成就”的英语知识,而且围绕着这一话题进行了语言技能训练。这节听说课包括 Warming up,Listening 以及 Speaking。知识点并不是很多,然而本节课 涉及到用英语描述妇女成就,并且要求学生运用介绍人物品质和个性的形容词口头描述类似林巧稚这样的女性,即如何谈论人物。

一、教材分析

热身活动(Warming up)通过几幅著名女性的图片引出“妇女成就”这个主题。让学生通过图片来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女性,在知识和语言上进行“热身”准备。

听力训练(Listening)部分描述了为什么女性在她们的事业上不能得到和男性一样的机会和待遇,这个部分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听,获取这方面的详细信息。同时提高学生根据声音符号直接在头脑里呈现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信息完成填空。

口语(Speaking)部分是关于。这个设计不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能够训练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相关交际用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女性在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困难,从中了解这个社会知识

(2)如何描述一些有成就的女性。(3)训练听说能力,会听懂。Vocabulary:

Fair career responsibility

Adjectives:hard-working

energetic

determined

intelligent

generous modest considerate Language:What does she look like?

Why do you admire her?

What did she do to impress you most?

How would you describe her? Why did she choose to…..?

What are her strengths &weaknesses? Can you give an example to show?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查找、筛选、整理和分析总结的综合能力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这种方式进一步发挥集体协作的作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3)“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和讨论等互动活动。

(4)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利用多媒体进行“师─生”、“生─生”交流。

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女性在工作方面和男性的不一样,丰富了学生有关此话题的语言,激发学生对这个社会问题的思考。

2.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重点是用英语获取女性在工作上和男性的不同,难点是用英语描述女性和她们的成就,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六、设计教学思路

所谓整合,就是在一个学习主题之下,将各学科间的相关知识有机地融汇在一起,打破学科界限,丰富我们的教学内涵。这节课以课程整合为思想,在网络环境下优化英语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语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实施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将思想品德、人文、艺术等方面内容进行学科整合,建构知识体系,丰富学习内涵,提高教学效益。

七、教学理念

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辅助,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所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同文化遗产相关的内容通过网站链接,信息下载等多种渠道汇集在一起,在专题学习网页中反映出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感受听觉、视觉效果并进行学习。在教师指导之下,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获得所需的学习信息和学习资源,采用最有效的学习模式来实现学习目标。

教学模式多以新课程为指导方向,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咨询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备课应从学生出发,给予学生任务型教学,用信息技术将课文内容及教学要求所需的知识信息收集起来,筛选后融入教法和学法。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执行者、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筛选、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在网络上相互交流、相互呈现,来达到合作学习目标和任务。

八、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屏幕上展现一组从古代到现代有名的女性图片,如武则天,宋庆龄,林巧稚,李清照,贞德等等,叫学生去描述一下对她们的了解,提问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What did she do to impress you most?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英语对话的“热身”。2.口语操练

(1)小组活动:确定要介绍一个女性,人员分工,确定任务,如:查找筛选,制作网页,选择发言人;

(2)个人活动:课前布置任务,分头上网收集有关这个人的信息;(3)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进行信息交流和整合;

(4)班级活动:举行小型报告会,每组学习派代表上台用英语陈述。之后,班级各组进行量化打分,在这一个过程中得出结果,学习在网上搜集很多的信息,然后用英语呈现,教师与学习交流合作 学生们自主学习。3.听力训练

练习一: 在听录音之前先预测听力内容,列举女性在通向成功道路上所面临的问题,然后带着预测去听录音,并在听的过程中作比较。

5.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 篇五

预习词汇:布置学生预习词汇,能够根据音标读出并了解汉语意思即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习惯。课前朗读:朗读本课新单词、短语等,同时巩固预习效果。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1.检查词汇预习:有布置有检查,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词汇的预习情况,可以采取学生结对、小组互查等形式;2.展示新知识: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本课的新知识;3.专项练习:对本课新知识进行专项练习,并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扫清障碍。可采取学生个人、结对、小组合作等形式,以机械性操练为主。

二、听力训练1.多层听:根据听力素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挖掘素材,活用素材,设计由易到难,多层次的听力练习,使学生得到扎实有效的听力训练;2.听后说:根据听力素材的内容和相关信息,结合本课的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说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掌握并为对话学习做好铺垫。

三、对话处理1.读前听:根据对话素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挖掘素材,活用素材,设计由易到难,多层次的听力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能得到相应的听力训练;2.听后学:学习和突破对话中的知识点等,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使学生会造句并能灵活运用所学新知识;3.学后读:学生跟读对话、结对或分角色朗读对话,为说的开展打好基础。

四、说的训练根据对话内容和所学新知识,设计低起点、多层次的说的训练项目,遵循短句-长句-短对话-长对话的循序渐进原则,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本对话内容进行部分替换等练习,逐步减少对课本现成材料的依赖,以机械性操练和半机械性操练为主,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结对练习或小组合作练习等形式。

6.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反思 篇六

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反思

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反思正文: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反思Unit 2 what’s the matter? 乐东联合中学 林琳本次周末培训的内容为英语听说课教学,教学内容是Unit2 What’s the matter?(2a-2c),这一课我刚上完,但听了海师陈老师的课以后,我发现我在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地方,下面是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的两点体会:一、在听力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的备学生,备听力内容,在备课的同时,可通过对课本上“听”的活动进行改编,减少学生听的难度。陈老师对这一环节考虑的非常周到,她在上2a的听力材料时,并不急于让学生立刻去听,而是在复习了上一课的`内容What’s the matter ? I have a cold /sore throat…后,才让学生根据所听的内容Tick the illness that is mentioned。这样对课本上的听的活动进行了合理的改编,由易到难,难度成阶梯状递进,降低了学生听时的难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轻松地找到答案,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相比之下,我上这一课的时候,就没有考虑的那么细,我只是让学生把2a左边和右边的听力材料读了之后,就让学生根据听力内容Match the problems with the advice,抓起课本内容就听,没有考虑在听前给学生布置听的任务,所以我在上这一堂课时,学生在课堂上显得不活跃,听的兴趣不高,部分学生由于注意力分散听不出来。于是我便责备学生没有用心去听。现在才发现主要问题是出在我的教学方法上。在听前没有给学生布置听的任务,这样处理教材的结果造成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去听,听的目的不明确,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很被动,听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如果长期以往,学生就会觉得听力越来越难,对英语学习也会渐渐失去兴趣。因此陈老师处理教材中听力的方法很值得我借鉴,听了这堂课之后,我在备课时会仔细的去考虑、注意这一环节,把它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第二、听之前的课堂管理相当关键陈老师整一堂的听说课,听前的课堂管理相当出色,听之前,她给学生介绍了听的现场,Where are they ? They’re in the hospital.又能根据听的现场让学生预测所听材料的内容,学生预测完以后,又告诉学生这四副图的顺序是打乱的,并给学生布置了第一个任务:听录音给四幅图排序,第二个任务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预测去听材料,看看和预测的是否一样中国大学网()

7.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改革 篇七

一、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

1.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存在着对英语听说课程不重视的现象。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同普通高校一样, 也分为英语读写教材和英语听说教材, 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和教学考察过程中, 由于教学难度较高, 学生的表现难以考察等, 所以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于英语听说课程都不重视, 在上课的过程中只将注意力放在促使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提高之上, 而不注重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有些英语教师甚至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故意舍弃掉了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 改为让学生进行自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自己对于听说课程也不重视, 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也变得十分艰难, 甚至变得只看得懂英语, 但是既听不懂也讲不出来英语, 更谈不上对英语的实际应用。

2.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程不能够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我们在高职院校开展英语教学课程, 就是为了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获得有效地提高, 从而促进其日后的发展。但是, 通过我们对一些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程进行调查发现, 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专业应用差距较大, 不仅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没有效果, 而且还影响同学们对英语听说课程的兴趣。很多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程与现实严重脱节, 只按照英语听说教材上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不能够根据学生的生活和专业情况对其进行相应地改变, 这导致学生认为英语听说课程对其没有实际的意义, 因而不愿意进行英语听说课程的学习, 英语听说能力也就难以获得有效地提高。

3.高职英语听说课程形式陈旧, 对于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英语听说课程一般采取的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听说互动或者运用专业的多媒体教师来辅助进行听说练习, 在这两种形式的听说课程的开展过程中, 都呈现出学生听得多, 说得少的现象, 学生的能力不能够获得有效地提高。而且, 英语听说课程本来就是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开展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说英语的热情, 没有办法将学生吸引到英语讨论的过程之中, 所以, 就造成了高职英语听说课程中只有听, 没有说的尴尬状况。基于此, 我们需要探讨出新的高职英语听说课程形式以激发学生英语听说的兴趣, 促进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1.以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高为教学模式改革目标。我们在高职院校推进英语听说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而非是单为了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 因此, 我们在进行高职院校学生听说课程改革中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通过加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力度来达到促使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高的目的, 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逐步提高。

2.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进行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高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 一定要坚持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 只有如此, 才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听说课程的认识, 从而不断地促进自己英语听说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为中心, 所以对于公共英语课都不十分重视, 对于此种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进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将英语听说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相结合, 提升学生对英语听说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将专业英语引进英语听说课程, 让学生以专业英语为内容进行听说能力训练, 促进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举多得。

3.以提升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开展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改革。兴趣是最大的老师, 所以, 我们开展英语听说课教学改革, 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来开展。首先, 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英语听说训练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热点话题讨论、让学生观看英文原声电影并用英语复述主要情节、让学生就一个话题进行分为正反方辩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促使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其次,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室来吸引学生, 促进学生对英语听说课程的兴趣的提升。通过多媒体教室的运用, 能够充分地将英语的听、说、读和写能力结合起来, 并且能够将英语听、说、读和写过程与有趣的动画、声音以及视频等结合起来, 即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又便于学生进行模仿, 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提高。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视听的优势, 将英语听说内容制作成有趣的视频和动画, 充分地融入到听说教学之中, 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迅速提高。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仅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而且还能够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所以, 我们必须就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从而探索出相应的改革模式, 以促进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程质量的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8.听说课教学总结 篇八

【关键词】高职;自主学习;英语听说

【Abstract】Because of the gradual enlargement of advance vocatioal institutes, the scale of the class also becomes bigger and bigger.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especially in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process,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different level become very obvious. How find an effecive way to teach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nd satisfy the students needs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s a great challenge before the teachers. The author thinks the learner autonomy policy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different levels, and help students to form their own learning styles and develop their ability of autonomy . Autonomy learning doesn’t mean that teachers give up the class teaching at all, but it needs teachers to be a better guide, and cultivate the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stablish the faith between them so that there is a good atmosphere in the class. Under such atmosphere, the students can make progress with different needs and fulfill the listening and speaing task and achive the same learning goals finally.

【Key words】Advanced vocational insttitue;learner autonomy;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087-0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9年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高职大学生合班条件下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研究”部分成果(NO.ZJYB2009014)

作者简介:李明霞(1976-),女,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英语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用学,语言教学理论与教学法。

1 引言

众所周知,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是在具体的现实情况中,高职英语听说教学受到班级规模过大,学生听说能力个体差异情况较大,传统听说教学方式的局限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难以在课堂上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听说技能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高职英语教师改变听说课教学方式,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说水平就显得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在听说课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模式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听说的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

2 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鼓励学习者脱离对教师的依赖进行自主学习的学说,其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著名心理学家布努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英语听说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技能的掌握,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倡导的是有意义学习,其核心就是让学生“自由地学习”,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他们认为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在主客体关系上,应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并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关系上,师生之间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辅导者与学习主人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目标上,应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在教学管理上,应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自由;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学方法。

3 高职学生听说课学习现状及原因分析

(1)高职高专学生生源情况较为复杂。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相对来说英语基础较差,尤其在听说方面。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落后地区,入学前没有受过正规的听力训练。不同层次的生源造成高职学生英语听说水平参差不齐,给英语听说课教学增加了难度。

(2)由于高职院校的扩招,公共外语教学不得不采用“大班教学制”。班额过大的英语课堂势必会影响整个课堂秩序和效果。教师在课

堂上想要组织有效的听力训练活动难度增加。再加上教学课时有限,在任务紧,课时少的情况下,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以“放录音——听录音——做练习——核对答案”模式为主要特征,这一模式导致学生的听说水平提高缓慢。

(3)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听说材料的难度及听说课程的设置难以适应高职学生的要求。听力内容都是为特点的语言教学目的而编写,主要以文字材料为基础,因此都是在非真实的听力情景下进行的教学,过于强调信息内容的理解,忽略了文字以外的肢体语言及其它信号交流信息的作用。而听力训练往往是很枯燥的,学生对不能理解的材料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听力训练的目的就无法达成。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听到难度合适,感兴趣的材料,就会表现很认真很投入。

(4)高职学生对英语听说课不重视。首先是听说学习兴趣不浓,在听说训练中很少积极参与,大多是在老师的监督下敷衍了事,被动应。其次,有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听说缺乏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价值,认为只要把语法,写作等一些知识学好了也可以考高分。再次,有的学生缺乏自信,常有自卑心理。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学生参与听说练习。缺乏自信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常常紧张不安,焦急害怕,担心被老师提问,被同学笑话,心理压力极大。

4 自主学习模式在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以上对高职学生听说课学习现状及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听说课教学中实行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改进高职学生听说学习的现状,从而提高听说教学效果。

听说自主学习模式是建立在教师,学生和听说教学资源三者关系上的。教师是一个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不仅要对整个教学资源设备进行整体的认知和规划,整合,而且教师要指导学生依据个人特点开展听说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督,评估学习效果。

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的理解存在偏误。例如,不少学生认为,英语听力学习仅仅是完成某一指定教材的训练,其目的就是通过某一测试;而有的学生将教师要求的自主听说学校误解为随心所欲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行为。因此,英语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扭转学生的这种学习观念,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偏误,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角色,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去获取知识的主体。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做“听的主人”,让学生从自我选择练习中认识自身的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给学生播放不同难度层次的听力训练题,并告诉学生听懂哪种训练题是意味着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从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加以判断。同时,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总体的目标,也包括具体任务的训练目标。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合理的计划,选择适切的自我训练材料,并能以此为参照,进行自我评估。教师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予积极地指导与干预,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特点并调整学习心态。

为了满足不同听力水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在设置或者分配学生学习任务的时候就要具有灵活多样性,从而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首先,在听力材料的选取上,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听力材料,从而提高学生进行训练的兴趣和听力训练效果。其次,在任务的安排中,听力材料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梯度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身能力水平的听力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如果学生在听力任务的选择上不具现实的自主性,那么学生的听说自主学习也将会无法真正地实施。

在完成自主听力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听说学习效果评估,反思并改进听力训练方式。学生在对自己在听说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策略的有效性和学习所达到的目标进行合理地检测与评估,才能够适时调整其听力训练的方式。因为学生只有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练习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从而及时地加以改进。然而,学生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意识和技能的形成需要教师提供外在的监督和推动的,因为学生难以对自主检测和评估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行理性地认识和把握。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检测和评估手段来综合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不断地反思并改进听说训练的方式。

5 结语

在听说课教学中实行自主学习模式是一项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充分把握课前,课堂和课后等环节,进行周密而细致的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支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学生听力活动参与机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掌握有效地听说策略,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 华维芬.自主学习中心.一种新型的语言学习环境[J].外语界,2001,(5).

[3] 邵瑶宇. 基于元认知策略上的高职高专英语听力教学技能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 姚金玲.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 ,2002,8

[5] 黄献萍.谈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学报,2007,7

9.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七下四单元 篇九

曙光学校 韩泳

本节我讲的是: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四单元第一课时,我对本节课的具体教学模式进行说明。

一、本课模式的制定

351教学模式中三是指三个起点,即课标,教材,学生。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其中新课程标准关于语言技能的要求: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

根据总目标的要求,本节课为新授课听说课课型。它通过大量的听说练习,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听说是重点,读写是辅助。

本课的教材是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四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话题谈论的是校规家规,这与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本节课适合做听说练习,学生一定有话可说。

我班的学生状况是中等学生多,优秀学生少,还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因此适合351 教学模式中的五步教学法,即: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三)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五)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是指一个思维。本节课我按照由易到难 由简到难的思维方式来设计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自学单词、短语;教师点拨句型、语法;学生巩固对话练习;实现综合语言运用。

二、模式表述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由教师询问学生怎样上学,然后告诉学生不要迟到,引出本单元话题:校规、家规。屏幕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生词、短语,完成短语搭配任务。

(三)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学生小组对话练习,教师给予示范点拨。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变式练习始终贯穿于课堂,有口语练习对话,听力练习,填空练习,游戏练习。

(五)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0.听说课教学总结 篇十

改进教学设计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教学设计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导课,教案的设计等。教学中能够把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作为指导思想,理解并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容,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一些好的教学方法,通常来自教学实践,在现实的教学中也是一边教一边总结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通过改进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科的教学,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这也是教学反思的一个过程。经过近两个多月来的国培远程教育培训的学习,感悟颇多,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念,精通教育理论,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深化我们的教学研究。专家的讲座给我很多启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很多的困惑也有了思路,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作用,使很多教师偏重语法教学,这样长时间使语言教学处于枯竭的状态,泯灭了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很多教师苦苦探索一条适合孩子发展但是又能提高考试成绩的教学之路,于是开始尝试新课改。新课改给我们所有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要改变教法,学法,通过教学设计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听说课是学科教学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积极因素,只有在听说方面采取一些具体的有效措施,包括模仿,跟读和一些听读技巧,一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语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学习,下面谈谈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听说课教学的有效性方面的点滴体会和方法: 一.研读新课标,教学理论现结合。教师要正确把握新课标的导向作用,认真钻研教材,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重新构建知识的能力,要熟练的驾驭教材,注重教材的整合,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教材中缺少课标中所要求的内容,要适当进行补充,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及任务,分层次教学,重难点要突出,以此来实现教学目的,通过教材的整合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即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实现把英语当成一种技能培养,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注重听说的教学原则。了解掌握听说的心理机制,加强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综合语言交际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是落实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创设教学情景,营造学习氛围。把课堂营造成一个完全的英语天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的好习惯,这样教师就应该多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课堂上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多使用英语,逐渐培养学生兴趣和自信心。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学科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没兴趣的学科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时时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情趣,这是他们求知的内动力,可以带来学习的动机。

四.注重听说课的特点,方式方法多样化。为了使听说课做到有效和高效,我们就必须做好各个阶段的准备工作,时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听力策略,设计好听力活动,分配好听力时间。听前教师要做到准备充分,预设好问题,为听力教学做好铺垫,同时扫清重要词汇障碍,做好背景知识初步感知,语言知识导入。利用课本资源进行听力预测,分析好学情及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整合教材中听力题目,使学生听有所获。听中要做到知识输入合情,听力操作要合理,要依据学情重点和反复听部分听力材料。听后要做到用多种形式输出语言,鼓励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听的内容,做到听说结合,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11.听说课教学总结 篇十一

根据体验式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更是一个指导者的身份,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首先,教师构建课堂活动,设置任务,予以指导和尽量阻止学生运用本国语言进行交流;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给予及时鼓励,当学生在自我理解出现困惑时提出适当的建议;再者,教师要随时准备给在进行自我知识构建的学生提供有利的帮助和实用的信息;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合适的评判,并指出相关错误,给予建议,共同解决教学任务设置的难题。总而言之,在体验式听说教学模式中,教师负责帮助学生在课堂体验中生成新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体验式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构建要素

(一)教师角色

在体验式听说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向“知识的生成协助者”转换,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向学生展现知识,更是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生成的机会。在体验式听说教学模式课堂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引导者,更是要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去在课堂中创造真实的环境。教师不仅要设置及提供给学生相关教学任务及问题,还要给予学生问题解决办法。同样的,教师要提点学生并帮助学生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如何发展自身批判性思维及拓展独立思考的能力,生成自我体验。

(二)学生角色

在体验式听说教学模式中学生要在课堂中自我构建已学过的知识,试图找到自己的答案,从而生成新的知识体验,并对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在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课堂里,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通过与教师及同学的相互合作生成自我体验。学生要试着用已有的知识去体验和解决新的知识问题,并且认为英语听说的学习应以自己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学习者应为自我学习的主导,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练习英语听说,这对其英语口语流利度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工具

教学工具被视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语言互动使用的重要因素。体验式听说教学模式倡导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有意义的学习环境,所以,真实有用的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创建有利的学习环境。教学工具可以包括各种海报、卡通、地图、报纸剪纸、餐厅菜单、剧院门票等。可视直观的材料工具比如报纸、杂志、海报、卡通、图表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这些时常在真实生活中出现的物品能够有效地帮助创建真实的口语场景,使学生在课堂中去体验真实的交流环境。另外,也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媒体材料帮助学生练习及提高听说能力,比如音乐、歌曲、录音视频等。

(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也在体验式听说教学模式创建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学习从未是凭空产生,学习的生成需要有专业安排的学习内容,且内容的安排应该能够激发学生自身创建学习环境,也就是良好的交互环境。事实上,学习的生成是通过依靠不同的学习内容,从而形成认知过程、情感或社交技能的拓展。由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教师应尽量选择适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有利于生成自我知识的内容。同时,良好的听说教学环境应该被设置为尽量鼓励学生去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尝试着让学习者以新的方式进行表达、谈判,尽量不怕犯错,并能从失败中取得经验。

(五)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选择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相关兴趣点及教学思想,而学习者通过教师所设置的有意义教学活动拓展自身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任务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体验式口语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需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习得语言远远比获取枯燥的知识点重要。根据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外语的习得需靠学生自己,而教师无法单纯地将语言传授给学生。在体验式听说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把情感、文化及社交等因素合理运用到语言学习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里,学生应至少有70%的时间在参与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活动可分为以下几类活动:(1)小组合作讨论。(2)角色扮演。(3)辩论。(4)其他教学活动。除了以上几个活动,还有很多其他活动能够运用于体验式口语听说教学模式课堂中。比如故事复述、看图说话、英语演讲、学习英语歌曲等。这些教学活动都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教学活动的设置以促进学生交流互动为主要原则;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应重视学生的个人自我成就感的获取;活动的设置需要对学生的整个未来生活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体验式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构建

在此,笔者根据已讨论的体验式教学理论,从以下三个步骤谈论体验式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创建真实的情境——“敢说”

首先,教师需要创建一个针对于学习话题的真实情境。体验式教学相关理论表明,学生需要在真实的情境里进行知识体验构建,英语听说课堂中创建情境,意味着教师需要创建与生活息息相关、不脱离于日常运用的真实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音乐、PPT等,将学生带入真实情境中,让学生结合已有的语言知识,激发学生说的能力。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开口,而不怕说错或者表达得不完善。

(二)合理设置任务——“能说”

第二个步骤为任务设置,在这一步骤,教师需要将各个任务目标讲解给学生,并且具体设置教学任务以及具体的活动。此处可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合理运用语言。

在进行任务布置之前,教师可明确展示出任务主题涉及到的参考表达,如关键词汇、重点短语和句型等。在进行讨论时,老师可以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学生讨论中,必要时给予学生一定帮助,主要目的为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进行交谈,加强有效信息输出。同时,该阶段教师要尽力尝试提高学生表达层次,把学生从“敢说”提升到“能说”阶段。对于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语言表达错误,比如发音、词汇、语法、句型以及逻辑表达错误等,老师可以在课堂找出共性给予纠正。但对于学生出现的具体个别错误,老师可以在课后进行讨论,以免让学生出现抵触和负面情绪等。交际能力发展是内部知识外部化的过程。因此,体验式听说教学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合理设置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话题讨论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进行交流,以便引导学生在前期知识进行初步输入后能够有效进行参与以及尝试言语输出交流。

在这一阶段,一个主要核心内容就是师生角色的转换,学生为课堂的主要参与人员,要求老师设置任务尽可能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合作交际体验——“善说”

这个步骤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选择本小组的任务。学员根据已学到的语言知识及生活经验,创建有效言语输出。与此同时,老师应该作为协助者,随时走动并观察学生讨论情况,如果学生在此活动中出现任何困难,老师应及时进行帮助并给予指导,甚至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善说”阶段,也就是尽量要使学生口语表达可以说以致用。在学习者具备了前期的语言信息储备、口语表达能力后进入口语学习说以致用阶段,要求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根据自身体验创建言语表达,开展个体或群体实用性的口语交际。

该阶段适宜采用实践法,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通过与其他成员合作交流,共同创建完成实践任务。小组合作交际活动有以下几点优势:可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合作学习可以推进与语言及情感的有效交流;小组合作交流可促进更多的理解性言语输出;可增强各成员之间的自信及自我成就感。

在这个阶段则不仅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真实情境下的交际策略。交际功能不是指语言知识在记忆中的堆积,而是指通过一系列策略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知识,从而实现其交际价值。所以,体验式听说教学第三阶段的重点是交际,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记忆逻辑思维分析能力。

总之,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全新理念,而且符合英语课程的言语性和工具性特征。体验式听说教学方法突破封闭、僵化的口语交际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亲历语言实践活动。在体验式听说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带着自身的心理特征、生活体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知语言,让自身口语交际的过程与生命个体的丰富、发展过程相一致,从而享受英语口语交际带来的愉悦。

12.浅探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设计 篇十二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新课标》)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它提倡我国英语教学尽量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链。在此过程中自然地习得目标语和发展语言能力,从而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我们使用的是仁爱版英语教材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将每个单元的语言结构和话题结合起来,并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设计任务。其中,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见的课型。它是每个话题的第一节课(Section A)。它以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它以一个话题的重点词汇和目标语言为主要内容,并为后面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Section B、C)作好准备。因此,构建一套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取得一定教学成效的听说课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本模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创造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在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来学习、体会、掌握语言,让学生通过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在做中学,学中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反思、顿悟和自醒,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让课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的灵感因素,把学生纳入语言教学材料,把语言教学材料生动化,变静态教学内容为动态生活素材,力求以真情实感诱发兴趣,以灵活多样的教法激发兴趣,以愉快的教学发展兴趣,寓创造性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听说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有层次感,反映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维目标的具体构成部分应该详细写在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考虑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处理好二者的比例。仁爱版教材的听说课通常以图片展示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解单词和短语并设置任务加深印象。这要求教师创设情境,通过师生对话,图片展示,头脑风暴等调动学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新知识。通过听前设计给学生输入补充信息,调动学习热情。听力输入让学生感知语言,学习语言结构。听后设计各种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组队练习,展开竞赛,利用语言结构进行语言输出,进而展示自己的才华,推动课堂实践活动地顺利完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都是以学生的愿望和水平为出发点设计活动,教师应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实现听说课的三维目标。

以下是我对英语听说课各环节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Step 1热身(Warm-up)

(一)用English songs或Free Talk营造愉悦的英语环境

在英语听说课前,我有时带领全班学生齐唱一首英文歌曲,通过课前这一热身活动,学生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并感受到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真正融入到听说课的情景之中,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所授内容。

或者做不超过三分钟的Free Talk。Free Talk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在这项训练中,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可以提前准备。每组学生自编短小的对话,可以涉及各方面的话题,有英语学习、个人轶事、班级活动、地区气候等。此项活动,不仅使学生们敢于开口讲英语,而且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词汇量。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使学生自由谈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此活动环节中,教师依据教授内容灵活处理,选择使用)

(二)引入(lead--in)

针对本话题所涉及的中心话题,联系学生以往所学的有关内容,创设适当的语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与话题有关的单词、短语,句式和时态等语法知识。也可以创设情境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联想与话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旧带新,拓展知识,为新课做知识准备。

例如,我在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3 Topic2 What sweet music!Section A的教学设计中,是以一首席琳迪翁的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引入,再让学生欣赏摇滚乐、爵士乐、蓝调以及民乐、古典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各个类型音乐的魅力,再表达自己对其中一种音乐类型的喜爱,并简单告知原因。复习描述自己喜好的单词和句型,为本课的学习做好单词,短语、句型的准备。通过以上创设的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并且和教学内容与形式息息相关,学生在感受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体会到紧凑的课堂节奏,注意力高度集中,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Step2学习目标语(Study new language)

(一)Study new language

通过图片谈论导入新语言知识的学习,学习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目标词汇、句式等。例如,我在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4Topic 1 What’s the strongest animal on the farm?Section A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几幅图片,描述并介绍了新目标语言----比较级的意义及句式。

(二)Speaking:Take about the picture in 1a进行图画描述

在1a图片所提供的情景或者创设新的语境来进行交际练习,体会、使用新目标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就1a的图画进行观察,描述自己在图片中看到的内容,在此期间,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初步展示学生对新目标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过程。

三、Step 3听力训练(listening)

(一)Pre-listening听前活动设计

听前活动设计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补充相关文化和背景信息,扫除生词,并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和结构,为之后的听力理解活动做好铺垫。为此,听前活动设计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了解的和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图片,对话,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话题导入。为了引起学生对听力活动的兴趣,教师应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认真分析听力材料的话题,找出话题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找到切入点,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背景信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为之后的听力做好铺垫。例如,我在七年级下Unit 6 Topic 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 are?Section A的教学设计中,针对课本问路指路的听力内容,首先引入我们学校附近的地理状况。我扮演成陌生人,与学生展开对话。然后,再让生生对话,进行话题引入。

2.词汇梳理。现行教材将许多生词渗透在听力材料中,为了降低听力难度,提高听力效果,教师需在听前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听力材料中的生词和短语。例如,我在仁爱版九上Unit 4 Topic1 When was it invented?Section A听力2a的教学设计中,针对听力原文新发明生词太多的情况,我在幻灯片中展示各个新发明的图片及名字并且教会学生这些生词,带读一些发明家的名字,为下一步听力降低了难度。

3.预测内容。听前,教师可以利用标题、插图、题干等引导学生对听的内容进行预测。预测是做好听力的很重要的方法,不容忽视。教师可根据预测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投入地去听。

(二)While-listening听中活动设计:听力活动中,教师必须把握听力活动的内容难度,设立阶梯递进式的听力任务链。首先,让学生整体听一遍,要求听懂并叙述主要内容。其次,提出细节性问题,然后逐段听,把握细节。其次,再整体听一遍,整体感知材料,提升认识,完成课本题目。当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应灵活调整,以学生完成听力任务链为目标。精听,泛听相结合,应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习惯与能力,引导学生记录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等关键信息,传授记录的技巧和策略,提升听力水平。

四、Step练习(pair work)

(一)Post-listening听后活动设计

1.Listen and repeat:听录音跟读。听力练习后,学生已有了较完整的听力材料,通过听录音跟读,让学生朗读录音材料中的句子、问题、对话等内容,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进一步巩固目标语言,为后面要完成的任务打下口语基础。

2.Pair work:根据对话内容,进行模仿练习。

3.Competition and Speaking:竞赛与口语表达。创设情境,展开活动,巩固目标语言。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例如游戏,竞赛活动。竞争是诱发进步的动力,小组竞赛是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上进心。竞赛不仅是与其他同学的竞争,也是对自我的挑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把课堂推向高潮,教学效果好。竞赛前,将竞赛规则、过程、内容明确让学生了解,使他们做好相应准备,准备越充分,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就越高。在取得成功后,他们能从同伴的羡慕中得到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竞赛内容可以是根据听力材料复述所听内容,将短文改成对话或将对话改成短文,改换人称角色扮演,故事续尾,调查访问及辩论,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生活体验,时代背景利用多媒体另设情境。在竞争赛中,内容设计应层层递进,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多维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优化课堂要素结构,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突出对能力的培养,并加大实训力度。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在课件设计上,应注意制作理念新颖,内容丰富,容量大,可操作性强。使学生训练时,更加直观有效。以供学生充分练习。例如:我在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 3 Topic 3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Section A的这个环节教学中,设计小组竞赛活动,让学生根据幻灯片上的画面猜测画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在表述的过程中就会用刚刚学到的过去进行时态,然后再给出更多画面,让他们小组成员合作,互相问答,期间又会用到不同人称的过去进行时态的问句,训练层层递进,扎实有序,课堂活跃。我在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 4 Topic 1 What’s the strongest animal on the farm?Section A的这个环节教学中,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制作了多幅幻灯片,每张幻灯片分别有各种颜色、大小的事物,以及不同长相的人物,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他们的不同之处,要求用比较级的单词和句型。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我在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 1 Topic3 The school sports meet is coming.Section A的这个环节教学中,设计小组竞赛活动,制作了多幅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都有几个大家熟悉的运动会项目图片,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表示喜欢和不喜欢的句型表述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发言踊跃,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革新势在必行。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见的课型。在仁爱版这套教材中,每个教学单元分为3个话题,每个话题的Section A都是听说课,在其他的Section中也有听说训练的板块。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与学生日常相关的话题进行,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使学生系统而扎实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深刻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本文将探索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听说课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应充分体现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

关键词:情境,任务,听说,激发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3.听说课教学总结 篇十三

1.会询问天气,能简单的谈论天气。

2.能听懂简单的运用“晴天”“阴天”等与天气有关的常用词语。

3.能听懂故事中与天气有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会询问天气,能简单的谈论天气。

教学难点:能听懂简单的运用“晴天”“阴天”等与天气有关的常用词语。

教学过程:

一,会话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哪里?

2.学生拼读句子,练读对话。

3.学生两人分角色对话。

二,活动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天气。

2.学生拼读词语,记忆与天气有关的词语。

3.让学生简单的描述不同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4.让学生两人小组分角色互问互答,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回答。

5.扩展练习。引导学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天气?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

三,听故事。

1.播放教学光盘,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情,故事里都有谁。

2.引导学生依次观察5幅图,说一说每个场景是什么意思。

3.学生再次观看教学光盘,跟读故事。4.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上一篇: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精下一篇:最新发热门诊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