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书(精选10篇)
1.书评书 篇一
这本书是一部写给大人们看的童话故事书。在世俗中体验的时间越长,就越会被书中所蕴含的童真、善良、美好的意境所打动,更会被众多大人们的滑稽相所震撼,因为我们或多或少也和这些大人们一样了。它讲了好几个关于小王子的故事。那和千千万万个小孩子一样天真、善良、纯洁的小王子和一朵他深爱着的花发生了争吵,因为不理解花对他的感情,小王子选择了逃离。
小王子在途中遇到了丑态百出的大人们,他也看到了很多美丽的花;小王子遇到了教会他用心灵看世界的狐狸,狐狸让小王子明白了他深爱着的那朵花和他看到的众多花的真正不同之处,在小王子的心里那朵花是他的朋友。最后小王子遇到了童心未泯的作者,小王子无意中向作者透露了他的故事,并且他让作者感受到了孩子们的世界的美好。直到小王子被毒蛇咬了一口,回到了他的故乡,作者才明白逝去那段童真是多么的宝贵。很多年过去了,作者仍然希望有一天会有人告诉他小王子又回来了。
“大人们对任何事情,总要给解释的一清二楚。大人们自己什么都弄不懂,还得老是不断给他们去解释,这真叫孩子们厌烦。”例如:如果你和大人们说你看到了一栋漂亮的房子,用玫瑰红砖头砌的窗口,种着天竺葵,屋顶还有鸽子......他们肯定无法想象出来这房子是怎样的。你必须对大人们说,我看见一栋价值一百万元的房子,人们便会惊叹房子的漂亮。因为大人们喜欢数字。
大人们希望小孩子能够迁就他们,他们喜欢小孩子和他们谈论成绩啊、足球啊、生意啊、麻将啊、股票啊、政治啊等等话题,他们听了会非常高兴 ,认为你很懂礼貌,通情达理。小孩子应该对大人们宽容一些,不必责怪他们。
小王子告诉作者,他遇到了很多古怪的大人们:
1、他遇到了一个古怪国王,虽然只有国王一个人,但国王说他统治一切。小王子要提问,国王就命令他提问;小王子要坐下,国王就命令他坐下;小王子说要走了,国王不想他走,但又害怕自己的尊严收到侵犯,国王就命令他担任他的大使。
2、小王子遇到了一个只听得进赞扬的话的自高自大的人,他被要求崇拜这个爱虚荣的人。
3、小王子遇到了一个让他长久郁郁不乐的酒鬼。这个酒鬼一边羞愧自己喝酒,一边把自己灌醉以忘却他的羞愧。
4、小王子遇到了一个头也不抬、忙得不可开交的商人。这个商人数着天上的星星,把星星的数目写在纸上放在抽屉里,证明他占有了这些对商人没有用的星星。
5、小王子遇到了一个每隔一分钟熄灯和点灯,严守着规定的点灯人。
6、小王子遇到了一个足不出户的地理学家。
当狐狸告诉小王子:“喏,这就是我的秘密,很简单:只有用心灵看,才看得清楚;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小王子明白了这个已经被很多人忘记的真理,有些时候,人们很容易被眼前的缭绕景象所迷惑,失去了自我;在孩子的世界里,一个微笑或一朵花就足以慰藉他们的心田;人在感到幸福的同时,也会产生幸福会溜走的焦虑,孩子会去追逐他们的幸福,大人或许会极力压抑内心的不安。
在书的最后这样写着:“有一天,你们若是到非洲旅行,就能够准确地认出来。如果,你们有机会在那颗星星底下,稍等一会儿。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小孩子向你们走来,如果他笑着,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如果你问他问题时他不回答,你们就猜得出他是谁了。那么,就请你们帮帮忙,不要让我老是这么忧伤,赶快写信告诉我:他又回来了......”
本文作者:贰h(公众号:彭坤荣的每日书评)
2.简爱书评 篇二
简-爱
金钱、权利、名利——空气中充斥着各种欲望,偌大的宇宙中似乎没有爱情的容身之地,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英国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全心付出、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清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你有权拒绝我的爱,但你不能蔑视我的爱,因为那是一颗真诚地为你跳动的心。”简说,她大胆地爱自己所爱,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然而当幸福唾手可得时,她却发现自己所爱之人还有妻子,从不向命运低头的简败给了命运,她不舍地离开她所留恋的人和地方。她觉得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切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当简历尽磨难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她发现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每个故事都应该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最终简找到他并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简-爱》通过写简·爱与罗切斯特曲折起伏的爱情故事,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力量。《简-爱》简简单单的爱才是世间至善至美的真爱。
3.书评 篇三
石云涛,河南太康人,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唐史、唐诗、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的研究。此书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大史记书系(《安史之乱》、《靖康之变》、《永乐迁都》、《太后垂帘》、《洪宪帝制》)之一,2007年5月一版,2008年2月再版。
本书相较其它史书,在于严肃之余,尚有文采,善描绘,营造历史画面感,使得人物往往呼之欲出。如书中针对玄宗与贵妃的产缠绵悱恻,不仅引用了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埋枝。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同时,自己根据一定史料,予以创作,生动还原历史。摘引如下,“玄宗晚年的情感生活,就沉浸在与贵妃的恩恩怨怨温柔富贵乡里。杨贵妃因骄纵使性,亦曾触怒玄宗,一次以妒悍忤旨,玄宗令高力士把她送还杨宅。但玄宗很快便思之不已,时过中午,还无心吃饭,动不动就发火。高力士察知玄宗本意,请召贵妃还宫。玄宗重见杨妃,恩宠又过平时。杨贵妃成为玄宗的情感所系和精神依赖。又一次是······杨贵妃悔恨号泣,抽刀剪发交给高力士,请高力士转交玄宗,“珠玉珍异,皆上所赐,不足充献,惟发父母所生,可达妾意,望持此伸妾万一慕恋之诚。”玄宗得发,挥涕悯然,急命高力士将贵妃迎回”。文字的修饰和事例的选取皆有的放矢,使贵妃和玄宗间细腻的爱情跃然纸上,玄宗纵是一天子,也是一痴人。且当代诗人诗文的点缀其中,不仅使史料得到了充盈,也使文章文采斐然。如“诗人李白,此时正在庐山隐居,听说洛阳失陷的消息,非常痛心,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古风》第十九首,其中有云:“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这样的诗文可谓比比皆是,大多哭诉“国破山河在”的悲愤,用诗文巨大的感染力,呼唤读者内心的共鸣。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山雨欲来,龙虎争斗,余波未平。基本按照时间的书序记述了安史之乱的过程。从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叛乱起,至代宗宝应二年正月史朝义授首为止,战乱延续长达七年零三个月,致使辉煌的大唐帝国终究一去不复返了。
作为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其人书中介绍如下,首先,一个出身胡族混合血统的人,从小没有受过正统的教育和儒学经典的熏陶,本身缺乏忠君爱国的观念是肯定的。其次,粟特人善于经商,又长于战斗。第三,互市牙郎一个最基本的素质是善揣人意,巧言善诱,一语中的,说进人的心窝,这样才可能成功撮合生意,使买卖双方皆大欢喜。据此可以想象此人具有如下的性格特点:善钻营,有心机,会投机,为了利己敢于损人,又长于拍马屁。作为安史之乱的受害者及纵容者—唐玄宗,却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对其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于上书言安禄山意欲谋反的朝中大臣,皆交于安禄山本人处置。这使得安禄山招兵买马更加肆无忌惮,大唐帝国已处于风雨欲来之时。由于最初的猝不及防,大唐官军连连失守,不得不出走长安,兵至马嵬坡,官兵皆饥渴难忍,终于爆发了史上有名的“马嵬坡之变”,杨国忠身首异处,杨贵妃香消玉损。太子与玄宗自此分道扬镳,玄宗开始退居幕后,做起了太上皇。战争是残酷的,关于睢阳之役,文中有一段记叙,“他们克服一切困难,死守睢阳。茶纸吃光了,就吃战马,马吃光了,就捉野雀,掘老鼠,雀和老鼠也吃光了,张巡杀死自己的爱妾,许远也杀死自己的家奴,然后搜括城中的妇女,杀了供战士们吃。妇女吃光了,接着杀城中的男子老弱不能打仗者。每个人都知道必死无疑,却没有一个人背叛。最后城中只剩四百人。”战争的残酷,令人不寒而栗。起初,叛贼的进攻是所向披靡的,很快攻下两都,天宝十五载正月一日,安禄山称帝国号大燕,自称雄武皇帝,建元曰圣武元年。此应是叛军最猖狂的时刻,然普罗大众还是一心向唐的,人心未死,乃可反戈一击。且大唐有众多将领可谓对大唐王朝忠心不二,愿马革裹尸而还。如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其兄颜杲卿,大将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皆亲赴沙场,临危受命。然,可惜的是大唐却总有奸人误国,使得多次战机遗失,从最初的李林甫、杨国忠到宦官李辅国,这样只计个人得失的小人,伴随了唐王朝由盛转衰至覆灭。唐王朝的离心离德使得战事持久,叛军那边的改旗易帜,使得余孽不断。安禄山死于其子之手,史思明又灭了安庆绪,却又最终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取代。
最终,安史之乱结束了,可结束时的大唐已是满目疮痍。最受苦的是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作为封建统治者上层,虽总打着仁爱的招牌,实际上却干着“磨牙狁血”的勾当。为尽快平定叛乱,求助于回纥精骑,许诺打下长安、洛阳,两都的子女金帛归回纥所有,任其抢掠。这显然是不顾百姓权益,任其蹂躏。可见封建王朝,终是一家之幸,而绝非天下之幸。本书无论文笔,还是选材都可圈可点,尚是一部可读之书,尤其是对于历史爱好者。然遗憾的是,本书最终虽总结了安史之乱影响,却没有与中国历史上其他的类似事件如靖难之役进行比对,进一步挖掘安史之乱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及特色。同时,人都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突出的历史事件,留给今人的反思在书中也没有提及,通读全文,我最大的感想便是,人治终是靠不住的,法制和民主才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前途。
参考文献:
4.英语书评BlackBeauty 篇四
A Book Report of Black Beauty
Today I want to introduction a book——Black Beauty.This book was wrote by Anna Sewell who was born in Norfolk in 1820 and died in 1878.She is the animal protectionism, according to her hard dissatisfied with abusing animals, she wrote this book to persuade people to treat animals kindly.At the beginning of the book, the main character, of course was a horse, lived in a pleasant field with a pond of clear water in it.However, it was the short time to him and then he was sold to another master.At there, he got his name, Black Beauty.Fortunately, he met some new friends in there.In order to do the job as a horse, he was trained by John who was a good guy and good at training.So in a word, Black Beauty also had a well life in his new master’s house.He lived at the Park for three happy years, but then changes came.Mistress was often ill and the doctor advised her to go and live in a warm country for two and three years, so master immediately started making arrangements to leave England.That was no doubt that Black Beauty was sold to the new guy Bath, who kept many horses and different kinds of carriages for hire, and Black Beauty became a job horse now.And then he was sold to Mr.Barry, after suffered a lot he was sold to Jerry, sold to Jakes, and sold to another cab owner.It was a terrible life to Black Beauty, and sometimes, he whished he was dead.But when he nearly to die, he was sold to a farmer, god knows, that farmer was Joe Green who was gladly to find me and promised me that he will never sell me and gave me a happiness life.How badly his life was.All his life was sold one people to another.Animals are just like our human beings.They are the part of the natural society and have their rights.we should be harmony with each other and could not abuse animals.Please be kind to the animals, they are our friends!
That’s all,thanks!
5.书评老人与海 篇五
巨浪滔天的大海,垂死挣扎的马林鱼,血腥的屠戮,优雅的海鸟,布满阳光的沙滩,平静祥和的夕阳……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象在《老人与海》中依次出现,老人与海的关系也产生着微妙的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由单一成分构成的,人与自然既有对立抗争的一面,同时二者间又存在着共生共存的关系,有时自然是伟大的赠予者,人类是渺小的乞讨者;有时自然是无辜的受害者,人类却是面目狰狞的刽子手;而有时自然是疯狂的袭击者,人类却是无能的抵抗者。《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大马林鱼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有很多象征意义的描写。如果我们只是把象征意义理解为简单的自然事物,那就无法知道小说的真正精髓之处,也就会误认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老人和鲨鱼斗争的故事。海明威以严谨的写作结构著称,他的作品被称为水面上的八分之一隐藏着水面下八分之七的美丽。为了能写好这部小说,他修改了有200次。他拒绝使用传统的长篇结构,他只用故事的一小部分去表达重要的历史问题。这个问题的背景和方法都被隐藏在海面下八分之七的冰山中。小说的故事
内容非常简单,就是关于人与鱼之间的斗争。海明威用第三人称写的这部小说,他没有用任何话和任何强调的字眼在文章表述自己的任何看法和观点,他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去总结并发现下面八分之七的冰山。
在《老人与海》这本书里所能感受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复杂的。首先,书中比较明确表现出了人与大自然相对抗的关系。人和自然是对手,甚至是残酷无情的对手。人向大自然无情地索取,并试图征服大自然。这样的征服和索取充满杀戮和血腥气。小说中写到桑提亚哥杀海豚是“从肛门一刀剖到下唇的尖端”,杀马林鱼时,“尽量往高处举起鱼叉,……把铁叉扎进鱼的侧面,恰恰扎到那翘在半空,跟老汉胸口—般高的大胸鳍后面。他……扶在叉把上,再往深里攮,然后用全身的重量顶进去。”这些细节描写折射出桑提亚哥的残忍。桑提亚哥想到杀死大鱼后的收益:“有一千五百磅,……拿出三分之二,切洗干净,卖三毛钱一磅,—共多少钱呢?”这又表现出他的计算和目的。与马林鱼的战斗是一场非输即赢的战斗,连善恶问题都变得无足轻重。在这个世界里,人被极大地简化,他只需要力量、勇气和生存的智慧,他孤独地面对挑战,承担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也被竞争所功利化。
另一方面,人和自然还是共存的,是朋友关系。老人在大自然面前又是充满温情的。他说大海是阴性的,他喜欢。大海里的一只倦鸟,一只水母,—条鱼,都能引出他慈爱的关注和悠长的回忆。他和自然对话,倾听它们的声音。他在与马林鱼搏斗时,—面不得不杀死它,一面又反复称大鱼是他的兄弟,他的朋友,他叹服着大鱼的壮美,他说:“我从来没见过什么东西比你更大、更漂亮、更沉着、更高尚。”老人并没有狂妄自大,他懂得尊敬并欣赏大自然的美。人类不可能脱离自然,在向自然挑战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是进一步加深的。自然的博大与壮美,是令人类始终叹为观止的。
6.小王子书评 篇六
身为飞行员的他,多次参加抗战,屡次受伤,战败后又只身流亡美国,但一直未停止写作。直到1943年《小王子》的出版,这真的是一本相当成功的童话小说,读完他才知道自己的童心早就没有了,眼里都是那些和大人们一样的东西。
作者那丰富的想象力,那发散的思维,无不给这本童话小说添了许多缤纷的色彩,全书用小王子这孩子的眼光来写这个世界。在小王子的眼里,人类是缺乏想象力的。是呀!人类只知道重复,他们连用肉眼看不到世界的本质,只有用心与灵魂才能洞察一切这样浅显的事都不知道。小王子用那纯洁的童心,那天真无邪的视线折射出大人们那光怪陆离的世界。书中小王子说的话虽浅显但却意味深长,看似简单的问话,问题中却包含着大人们也解读不出来的哲学,这本童话小说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看的,大人也一样能有所感悟。
大人们往往被现实的条件,自己的梦想理想限定了思维的范围,他们不懂生命的矛盾,而小王子用简单的对话,诙谐的语言却能让你知道原来在自己的思维外面还另有一番天地。这是一本令人自省的书,一本能让你发现自己内心的书,让你每读一遍都能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大人们读这本书,能让你们的心灵重新充满童珍与浪漫。
7.哈利波特 书评 篇七
--评《哈利·波特》
你是不是也在期待着某一天,有只猫头鹰停在你的窗前,给你送来一封入学通知书,让你去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乘上去霍格沃茨的火车?
无论是图书还是电影,《哈利·波特》都在全世界掀起了追捧的风潮,尽管那样的魔法世界和中国的文化背景存有大段距离。不过中译本和电影一出,仍是洛阳纸贵,创造了无数销售佳绩和高票房。很多没有看过这部书的人会觉得这是一套给孩子们看的书,是一套童话书。出人意料的是,这部书的读者似乎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孩子,小的时候总是憧憬着那样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有飞天扫帚、有光怪陆离的魁地奇比赛、有隐身衣、魔法棒、甚至还出现了挪威龙和半人马——当然,更重要的是一群一群的魔法师和女巫们,他们充满智慧,操纵魔法,完成着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使命。在扫把、咒语和妖怪的带领下,小说引导了一大群“麻瓜”——也就是完全不懂魔法的普通人——进入不可思议的魔法世界。我们在想,究竟是什么力量吸引了这么多人?
关于爱
小说的主题毫无疑问是爱。小说主人公哈利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失去了父母,是父母的爱保护了哈利而使得他在最邪恶的巫师伏地魔的魔杖下活了下来。霍格沃茨的校长邓布利多为了保护哈利,让他住在
唯一有血缘关系的姨妈家。而哈利在姨妈家备受歧视、虐待和压抑,让他睡在小橱柜里。然而,那铺天盖地的信使得哈利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魔法世界里。这套小说中凸显的最伟大的应该是亲情了。哈利的父母、哈利的教父小天狼星布莱克、校长邓布利多都用死亡教会了哈利爱的意义。让他知道,爱可以击败一切一切的邪恶力量。
哈利进入了霍格沃茨,认识了两个挚友——罗恩和赫敏。作者把这两个人的性格设置得很有意思,罗恩是个愣小子,可是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会不顾一切地去帮助哈利,即使有的时候,他羡慕甚至是嫉妒哈利,与哈利闹别扭,但是在关键时刻,罗恩是那么的英勇无畏,比如在魔法石里,他指挥下棋那一段。而赫敏是个麻瓜出生的女巫(在小说中,父母都是麻瓜的巫师经常受到歧视,因为血统不够纯正),因为血统的关系,她学习十分勤奋刻苦,成绩优异。赫敏和罗恩可以说是哈利不可或缺的朋友,在性格上、能力上,他们三个人是互补的。正因为这样,友情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没有朋友们的帮助,哈利是不可能成功打败伏地魔的。
而在哈利青春的岁月里,朦胧而美好的爱情也是不可或缺的。哈利在第四部里喜欢上一个美丽的东方女生秋张。可是这段美好纯洁的感情结束在秋的男友死在伏地魔的手上。而到最后陪着哈利的是罗恩的妹妹金妮。其实金妮和哈利在一起是罗琳在很久以前就埋下的伏笔。我们知道,金妮从小见到哈利就很激动,而后来,金妮和别的男生恋爱是为了让哈利吃醋。这些都是赫敏教给金妮的。可谓是蓄谋已久。也正是因为有了爱情,哈利有了这个信念,一直不断地奋斗,找
到魂器,击败了伏地魔。
而哈利最讨厌的教师斯内普,却是最好的爱情的代表与象征。斯内普深爱着哈利的母亲莉莉。斯内普之所以讨厌哈利,是因为哈利与他的父亲十分像。所有读者跟着哈利一起讨厌斯内普,在他杀了邓布利多之后更甚。然而,谁都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哈利。当我知晓斯内普的守护神与莉莉的一样都是一头牡鹿的时候,可以知道他是有多么爱莉莉。(在魔法界,每个人有一种守护神,只有当一个人爱到另一个人到极致的时候,守护神才会变化)最后,他终于完成了爱的使命,为爱死去。
关于人性
哈利虽是英雄,但是他也有很多的缺点与软弱,这也许是很多人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因为这个时候,哈利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之星,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小男生。他需要爱,需要朋友。
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哈利不仅仅要应付繁重的课业,紧张精彩的魁地奇比赛,还要随时阻止伏地魔的野心。谁说年纪小就不能成 为英雄?在哈利的身上,现实中的孩子们多少看到了一点自己的影子,而且希望能在自己身上找到更多哈利·波特的品质。因为,孩子们的心灵远远比大人想象得要复杂。有时候,孩子们所要面临的生活中的烦恼,远远超过了大人们所习惯的范畴,《哈利·波特》让孩子们有了一个看到自己和证明自己的机会。
小说的大反派是伏地魔,这个让人连名字都不敢提的最邪恶的魔法师,让哈利失去了父母,他想要统治整个魔法界,他想要长生不老。
而以校长邓布利多为首的魔法师要阻止他的这种狂妄的想法。记得在哈利一年级的时候,哈利向分院帽表示自己要去格兰芬多学院,而不去斯莱特林学院,这是哈利与伏地魔对抗的开始。格兰芬多学院院章是一只狮身鹰头的神兽,是代表着阳刚之气的正义与勇气,而斯莱特林的代表则是一条蛇,很明显,蛇是代表着阴险与狡诈。而德拉科在拉丁文里是蛇或者龙的意思,这样看来,马尔福在小说里是哈利的敌人就不足为奇了。伏地魔是人类欲望和贪念的化身,他的欲望对象主要是长生不死。这从史诗时代开始就一直是神话英雄们追求的理想,但是到了今天追求长生已经具有了罪恶的性质,因为它是违反自然的,是人类狂妄自大的表现。伏地魔的贪欲就是人类自身的贪欲;伏地魔的弱点也就是人类自己的弱点,这位终极邪恶的巫师所代表的其实是人类对自身的恐惧。哈利战胜伏地魔,正暗示着人类对那种反人性反自然的欲求的克制。
因为是魔法世界,所以小说中很多的物品也设置得很有意思。在第一部里,哈利最后站在魔镜前,他看到他父母在他的周围。后来校长告诉他,那个镜子可以看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可是那些都是虚假的不切实际的,可是,有多少人在这样的魔镜前虚度一生。这句饱含深意的话正是暗示了伏地魔的邪恶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到这部的结尾,哈利站在镜子前,伏地魔梦寐以求的魔法石就突然出现在他的裤袋里。因为魔法石只会属于心地善良的人。在这时小哈利的单纯与伏地魔邪恶与贪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还记得在阿兹卡班那一部的时候,哈利以为在湖边救教父和
自己的是他的父亲。而后来,通过时间转换器回到过去的时候发现召唤的守护神的是自己,是未来的自己赶来拯救了被摄魂怪(他们能够夺取人类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从而令我们在痛苦中发狂。从象征的角度上来说,催狂魔可以被当成是当代人心理抑郁症的实体化表现。)包围的教父。所以,可以拯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身。
《哈利波特》所有的书和电影都已经完结了。我们期待结局的同时,却又在失望着,再也没有这样精彩的魔法世界。不过,这个魔法世界也许就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我们是麻瓜,也许也不是。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根魔杖,帮助我们战胜邪恶的力量,这也就足够了。仍记得《知堂书话》里周树人先生说的,“大抵在儿童文学上有两种方向不同的错误:一是太教育的,即偏于教训;一是太艺术的,即偏于玄美;教育家的主张多属于前者,诗人多属于后者。其实两者都不对,因为他们不承认儿童的世界。”也许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才最贴近儿童的世界。这部小说关于爱的,关于人性的,会一直照亮许多小朋友的内心,陪伴他们走过最美好的岁月。
方雅丽
武汉理工大学编辑出版1001班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J.K.罗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哈利·波特与密室》 J.K.罗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8.《西游记》书评 篇八
说起《西游记》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小的时候我就看过电视剧《西游记》而且看过多遍。我喜欢那个善良勇敢,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喜欢那一个又一个的惊险故事。暑假里我读了《西游记》的原著,对西游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
故事中有四个主人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路上他们历经磨难最后取得了真经。作者把这四个人物的特点描写的特别鲜明。孙悟空机智勇敢,一心为了师傅着想,会七十二种法术。每当师徒遇上妖怪,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保护,浑身充满正义感,也让妖怪闻风丧胆。这种精神令我敬佩。
二师兄猪八戒憨厚老实,贪生怕死。却有一颗正义之心。吴承恩把他写的幽默风趣,为人正直。也一直为了师傅,他吃苦耐劳,忠心耿耿,也让我竖起大拇指。
沙师弟在整本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战斗力不强,一路上为师徒遮风挡雨,第一个想到师傅,十分善良。粗壮的外表却有着善良的心,不怕苦,不怕累。
还有唐僧,一心向佛,善良忠诚,为他人着想。他有着明确的目标————取经。吴承恩不仅把几位师徒主人公描写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而且把他们师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历经的81个磨难写得十分的生动,而且这么多的磨难写得
一点都不重复,每个环节都能深深的吸引着我。
在《西游记》中,我看到了许多发扬正义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9.《三体》书评 篇九
说到中国现代的科幻小说,《三体》是一部不得不提到的作品。“里程碑式”“必将成为经典”“超绝奇想”„„究竟是怎样一部科幻小说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对于很少看科幻小说的我,要捧起《三体》的三部曲开始啃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发觉自己完全被作者构建的科幻世界吸引住了。
《三体》系列最让我惊奇的一点,就是这样一部以科幻为主题的小说,整个故事的起因却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十年**”对于知识的蔑视,对于人性的践踏成了整个故事的导火索。第一部的主要人物叶文洁,正是因为自己的父亲在文革中含冤死去,产生了对人类世界的绝望,在与三体星人取得联系后,决定帮助三体星人入侵地球。在科幻作品中提及文革,并以这样一种方式表现出来,是作者刘慈欣一次大胆的尝试,而在我看来这种尝试非常成功。每当我们讲新中国的历史,文革都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事实上我们也不该、不能回避这个话题。《三体》作为一部科幻作品,处处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与思考。十年文革的浩劫对人性的漠视,造就了书中叶文洁这样一个角色。作为一个地球人,却帮助外星人入侵地球,这听起来很可恨。然而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童年时目睹身为知识分子的父亲被批斗,被虐待至死,丧失了作为人的最后一点尊严,这样的经历给她的心中留下了绝望的阴影。面对叶文洁,我认为我们甚至都不能以对错来衡量她的抉择。漠视人性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社会,拯救或是破坏,对这个世界已经绝望的叶文洁选择了后者。有人总结说《三体》的故事就是“文革导致太阳系毁灭”,听起来有点儿戏,然而这样的蝴蝶效应的确成为了书中的现实。
小说的第二部《黑暗森林》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在这一部中,我把主角罗辑看作是作者自己的一个化身和代言人。刘慈欣通过罗辑之口,为大家揭示了宇宙中文明的生存法则,即“黑暗森林”理论。罗辑由两条宇宙社会学基本公理出发——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做出两条推论——猜疑链和技术爆炸——最终得出结论:“让你知道我的存在,或是让你存在下去,对我来说都是危险的。”浩渺的宇宙,正如一座漆黑无光的森林,每个文明都是一个悄然在森林中行进的猎手,想要尽量隐藏自己的行踪。暴露自己存在的后果,就是受到来自黑暗森林的打击。“黑暗森林”将整个《三体》系列推向了第一个高潮,它既是对于前两本内容的总结,也是第三本内容的伏笔,更是整个三部曲的一大基石。作者层层递进并且以一种对读者循循善诱的方式展开的精彩的“黑暗森林”理论推理,是我认为整个系列最大的亮点。我想“黑暗森林”理论的提出,不仅是对于广大受众的挑战,更是作者对自己想象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的一次突破和超越。作者与读者双方都在这样的超越与突破中得到了莫大的享受,这样的的阅读体验足以让读过《三体》的人沉醉其中。
第三部作为整个系列的结束,命名为《死神永生》,既是对故事结局的暗示,也向我们揭示了宇宙的真理:相对于整个宇宙的漫长时间,所有的文明不过只是昙花开放的一瞬,生命只是短暂的存在,茫茫无垠的死寂才是宇宙真正永恒的主题。在第三部中,作者的想象达到了三部曲前所未有的高度。譬如对光速飞船曲率驱动的描述,作者从众所周知的简单物理常识出发,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为我们解释光速飞船如何达到光速。这种想象既让人眼前一亮,又十分接地气,让所有受众都容易明白和接受,我想这也是《三体》受欢迎的另一大原因。又譬如作者对于高维空间的描述,让人身临其境,浮想联翩。人类生活在三维空间,四维空间对于我们来说正如我们对于只能在一张白纸上爬行的蚂蚁来说一样,是十分难以想象的事情。作者却能通过书中角色的体验,将高维空间的图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又留给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让人欲罢不能。再譬如作者对于宇宙战争的描述,也是对读者一次极大的思维挑战和震撼。书中一个高度发达的宇宙文明攻击地球的方法仅仅是向太阳系弹了一张名为“二维箔”的“纸片”,就将整个太阳系不可逆的压缩成了二维,毁灭了整个太阳系。
10.《海蒂》书评 篇十
《海蒂》书评
《海蒂》是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利的代表作。它就像一股清泉,缓缓注入我的心灵,滋润着我的心田。
这本书描写了小女孩海蒂的成长历程。海蒂为什么这么惹人喜爱呢?她的身上的确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比如说乐观、热情、坚持、和感恩。小海蒂自幼便失去了父母,但这并没有影响她成为一个天真活泼、心地善良的女孩。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助人为乐,年纪不大却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五岁时,她被送到山上的爷爷家,用爱心帮助饱经沧桑、性格孤僻的爷爷变得开朗起来,教会了牧羊人彼得识字,收获了一份纯洁的友情。尽管在法兰克福十分寂寞,她也还是乐意陪伴克拉拉,帮助她,给她带来快乐。也正是在她的帮助下,不能走路的女孩克拉拉又重新拥有了生活的勇气,奇迹般地摆脱了轮椅,恢复了行走的能力。就连双目失明的老奶奶也在她的帮助下,重拾了欢笑,心中又充满了光明。
作者并没有用高深的语言,就像是叙家常一样,把这个故事娓娓道来。语言简洁流畅,朴实无华,而简单的情节,对人物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文中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感情真挚而又细腻,让人感动。每个读了《海蒂》的人,都会怀念自己美好的童年。这本书让人明
白爱与被爱都需要珍惜。
阅读这本书时,海蒂仿佛在我身旁,仿佛是我的朋友,是那么鲜活。我的心绪也随着她的经历而感动、快乐……她让我反思自己现在的生活,看到身边的人有了困难,心情郁闷,海蒂就督促着我伸出自己的手,用爱心去带给别人温暖;每当自己被补习班、兴趣班和繁重的作业所困绕,满腹牢骚时,海蒂就提醒我,要懂得珍惜和感恩;每当我有一点小困难想放弃时,海蒂就鞭策我要坚持……
【书评书】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