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设计院网

2024-08-27

中国建筑设计院网(共9篇)(共9篇)

1.中国建筑设计院网 篇一

十羽释义:

八方,人也;上天下地;合“十”也。“羽”艺也,古之交通工具也。十羽天人合一,“羽”化客户之案也。

北京十羽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金500万元。是一家专业从事室内外装饰设计、装饰施工的现代化传统企业。

公司引用和贯彻南怀谨先生提出的“资本主义的管理,社会主义的福利,共产主义的理想,传统文化的精神”之经营理念。面向全国承接商业空间(酒店、餐饮、娱乐、专卖店)、办公环境(企业办公、政府机构、文化教育)、居住空间(别墅、公寓)的设计及装修业务。公司立足长远,敬天爱人,以德经营。十羽自成立以来,自行拓展业务,吸纳各界优秀设计及施工管理人才。在北京偌大的装饰公司队伍中,亦有一席之地。

我司之优势在于拥有从事室内设计数十年之久的高级人才;施工不必多谈,高级工程师我司亦有矣。售后:是急诊,不一定多么严重,但就是一个字,急;所以我们要以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再去分析是谁该承担医药费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司多服务于房地产、酒店、企业办公、服装零售企业等中、高端企业客户。亦将服务于更加广范的企业及个人客户,结交八方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乃我司之幸也。

十羽文化:

逢企业必言其文化,我司亦不能免俗。然,真有文化者少矣。让一个文化乞丐谈文化,岂非古今之大笑话。今之企业,岂非最好之例证?

《大学》有言“物格、知致、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今人简言之“做事先做人”。理知,力行却难。做人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如何培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活法》有言“仰制欲望和私心本身,就是接近利他之心。我认为利他之心是人类所有德行中最高、最善的德行”。《水知道答案》亦说“听到爱与感谢,水结晶呈现完整的六角形;被骂作浑蛋,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听过古典音乐,水结晶风姿各异;听过重金属音乐,水结晶则歪曲散乱……若干幅前所未见的水结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项罕见的独特观察: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无非告诉世人,万物和谐,天下太平。

道,规律也;德,随顺也;道德,随顺规律也。“抬头三尺,决有神明”“敬天爱人,以德经营”。十羽企业之文化——“爱”而已!

北京十羽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案例展示=

装修资讯=

合作伙伴=

售后服务=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2.中国建筑设计院网 篇二

由于全球化石能源危机日益紧迫,以及节能减排的压力,我国加快推进新能源发电的发展。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发电的主要形式之一,近年来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超过2 GW,其中建筑光伏发电将成为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主要模式之一。

国外建筑光伏并网发电研究开展较早[1,2,3],有较高的研究水平,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能质量检测及解决方案、含光伏发电配网稳定性规划计算、配电网继电保护系统等。近年来,国内相关机构也积极开展研究[4],并建设了一批光伏示范工程[5]。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6]。

由于光伏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其大规模接入配电网,必然会影响传统配电网,导致配电网中电能质量变差、继电保护失敏或误动等问题。所以,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建筑光伏及其接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而相关结论还鲜有文献报道。

本文针对光伏发电以及配电网的特点,考虑电站接入规划设计、电能质量、继电保护、运行维护系统等方面的因素,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提出建筑光伏建设及其接入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法。

1 工程背景

某光伏电站工程位于某大型工厂。该工厂共有14个大型厂房,每个厂房屋顶面积约10 000~20 000 m2不等。该工程选择朝南及光伏组件安装条件较好5个厂房屋顶安装光伏组件,其中3个屋顶安装容量各为1.5 MW,2个屋顶安装容量为1 MW,总安装容量为6.5 MW。出于经济性考虑,电站定位于用户侧并网的光伏电站,即电站发电电量尽量自发自用,在节假日存在富裕电量时,再向公用电网送电。

该工厂配电系统单线图如图1所示。

图1中该厂用电取自附近220 kV变电站的35 kV间隔,厂区变电站配有2台12.5 MW的变压器。变压器将35 kV降压为10 kV后,形成厂用Ⅰ段10 kV母线和厂用Ⅱ段10 kV母线。10 kV线路引至各个厂房后,再经10 kV/400 V配电变压器降压后供各负荷使用。

由于该厂负荷增长较快,至工程开工前两台主变压器已经常处于满载运行状态,工程开工前一年工厂全年用电量为6 768万度,主要用电高峰在白天10:00—16:00,具体各时段用电量如表1所示。另外,整个配电网除两条较长线路配有电流速断和过电流保护外,其他基本依靠配电网内各负荷开关自身的过载保护。配电网也基本也未配置设备监控系统。

万度

2 接入规划设计

根据电站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光伏电站年利用小时数不超过1 300 h,6.5 MW的光伏电站全年发电量不超过845万度电,发电时间基本在8:30—17:30时间段,冬夏季略有不同。所以,除节假日外,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在工厂厂区内可完全消化。

根据工厂的配电系统,不考虑接入点的物理位置,存在三种接入方式:400 V接入(即图1中的各个A点)、10 kV接入(即图1中的B1,B2点)、35 kV接入(即图1中的C点)。

对以上三种接入方式分别从“发电损耗”、“电能质量”、 “建设成本”、“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评估,具体如下。

2.1 发电损耗

发电损耗计算以光伏发电满发、就地消纳为前提计算变压器和线路损耗。

以电量计量关口表为观测点,因为关口表均安装在并网点,所以当400 V接入时,光伏逆变器输出经隔离变压器被消纳。当10 kV或35 kV接入时,光伏逆变器输出经变压器升压至10 kV或35 kV接入配电网。无论采用何种电压等级接入,逆变器都需经过一级变压器接入配电网,因此光伏电站发电在变压器上的损耗近似相等。

在线路损耗方面,以本工程为例,当采用10 kV接入时,接入点距光伏组件安装位置距1 000 m,采用两根95 mm2的三芯铝导体无铠装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线路损耗与输出功率的比值为:

undefined

其中,S为光伏电站输出容量;U为输出线路电压;l′为输出线路长度;ρ′为输出线路电阻率; S′为输出线路横截面积。

由式(1)可见,当满功率即S=6.5 MW时,比值最大,P%=0.3%。采用35 kV输出时,计算过程类似。由此可见,线路损耗占输出功率的很小部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综上所述,无论采用何种电压等级接入,发电损耗基本相当。

2.2 电能质量

电能质量电压偏差:光伏接入容量占上级变压器额定容量比例、并入点母线负载情况两方面计算得到并网点稳态最大电压偏差。

电能质量谐波以市场典型光伏逆变器技术参数为依据,计算谐波电流注入量及对接入点谐波电压的影响。当采用400 V接入时,为满足就近接入的原则,无法保证每个接入点的接入配比都小于30%。个别接入点接入配比甚至达到了1∶1,根据计算,此时接入点的电能质量已不能满足国标GB/T 14549的要求。当采用10 kV接入时,将6.5 MW光伏电站分为两部分,可保证接入配比小于30%。此时电能质量满足国标GB/T 14549要求。当采用35 kV接入时,接入配比更小,电能质量更好。

2.3 建设成本

建设成本根据每种并网方案所需一次及二次设备的差异,考虑电压等级、测量及通信等方面进行概算对比,不考虑人工费用。由于400 V接入时系统配置低,设备技术要求简单,建造成本是三种方案中最低的。35 kV接入由于并网点最远,且35 kV设备较10 kV设备昂贵,所以建设成本最高。

2.4 运行维护

对于400 V接入系统,由于接入点较多,设备监控系统难以监控到每一台设备及开关,所以巡检及运行维护最为困难。

综合上述各方案评估对比表如表2所示。

实际工程选择10 kV接入方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整个光伏电站分为3.5 MW和3 MW两部分,分别接入10 kV母线Ⅰ段和10 kV母线Ⅱ段。

3 保 护

保护系统分为电厂自身的设备保护(如反接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等)和配电网系统有关的继电保护。本文主要讨论后者。

光伏电站的多点接入改变了传统配电网的辐射状结构,增加了潮流方向的不确定性[8]。由于光伏电源对故障电流的助增或分流作用,当接入光伏电源容量足够大时导致传统的保护配置灵敏性降低,改变原有保护的范围和灵敏度[9,10]。

另外,由于光伏电站的接入,配电网由无源系统变为有源系统,需要有防孤岛保护,保证当配电网与大电网断开时,光伏电站也退出运行,不出现人身和设备伤害事故。若孤岛保护仅通过逆变器实施本地孤岛检测,则极有可能出现逆变器之间和检测信号之间的互相影响与冲突,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失效。

为实现可靠保护,最终该光伏电站工程选择保护配置如图2所示。

图2表明,当A点发生故障时,依靠保护0及保护1的电流速断及过流保护可可靠将故障点切除,光伏电站退出运行。当B点发生故障时,可依靠保护1及保护2的差动保护。

安全自动装置的主要功能为过欠频、过欠压保护,以作为逆变器防孤岛保护的后备保护。

4 运维系统

工程运维系统包括设备监控和视频监控。

设备监控检测的设备包括直流柜、逆变器、关口表、电能质量检测仪、继电保护等。设备监控分为三级,如图3所示,厂区网络采用光纤通道,现地网络采用RS485,可对电站每台逆变器、变压器、开关进行监控。

同时,为实时监视楼顶太阳能板,在楼顶安装摄像机,摄像机通过网络视频服务器汇集,再通过无线网络设备进行信号发送,信号接入信息机房内的视频服务器进行存储、管理、转发,并进行网络传输,通过局域网供监控工作站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回放,通过连接外网通道将图像上传至控制中心。其系统框图如图4所示。

设备监控和视屏监控都可向配电网调度系统或第三方监控系统传输数据。监控建成后已实现远程监控。

5 结 论

本文基于光伏发电以及配电网的特点,充分考虑电站接入规划设计、电能质量、继电保护、运行维护系统等方面的因素,提出了建筑光伏建设及其接入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整体规划和设计,光伏电站能够可靠接入配电网,并安全稳定运行。对于配电网用户,在进行光伏电站接入评估时应重点关注电能质量及继电保护配置。同样容量光伏接入电压等级越高,对电能质量影响越小,保护配置越容易实施。光伏电站接入后可减轻上级变压器负载,缓解配电网增容压力。

根据本文所述设计方案,某光伏电站工程已顺利实施并投入商业运行。

参考文献

[1]JOACHIM Benemann,OUSSAMA Chehab,ERIC C G.Building-integrated PV modules[J].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01,67(1):345-354.

[2]SCHOEN T J N.Building-integrated PV installations in theNetherlands:examples and operational experiences[J].So-lar Energy,2001,70(6):467-477.

[3]ZAHEDI A.Solar photovoltaic(PV)energy: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 buildingintegrated and hybrid PV systems[J].Renewable Energy,2006,31(5):711-718.

[4]朱海涛.进军屋顶占领墙面“金太阳工程”引领新能源的时代潮流[J].太阳能,2011(7):14-15.

[5]李俊峰,时璟丽.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电力,2006(10):1-6.

[6]国家电网公司.Q/GDW617-2011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S].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11.

[7]赵学会,马进.配电网孤岛保护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1):5863-5864.

[8]张超,计建仁,夏翔.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的影响[J].华东电力,2006,34(9):23-26.

[9]张泽云,黄家栋,段晓波.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时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J].河北电力技术,2010,29(3):17-19.

3.中国建筑设计院网 篇三

《中国民居建筑》共包括了二十七个民族的民居,汉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不同而有差异。要在一本论著中涵盖所有内容,又不显得过于庞杂,体例十分重要。首先如何分类就颇费思量。编写之初,曾考虑三种分类方案:民族分类、地域分类和兼顾民族和地域的综合分类。若以民族分类虽最为简单和明了,但汉族民居分布范围极广、地域特色鲜明,难以阐述清楚;若以地域分类,则可能同一地区分布着多个民族的民居,同一民族的民居同时分布在不同的地域,脉络也难理清。若采用第三种方案先按民族分,再按地域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前两种方案的问题,而且可以兼顾共性和个性。经与本书的主编陆元鼎教授等商榷,决定采用最后一种方案:先分为汉族民居和少数民族民居两大类,在大类下再按地域分北方民居和南方民居。

确定了总体思路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如何细化。陆元鼎教授将传统民居的共性抽出来,形成上卷——中国民居总论,汉族民居自成一卷——中卷,二十六个少数民族民居合成一卷——下卷。

上卷中国民居总论从理论上阐述中国民居的发展历史,分析民居与文化的关系,探讨民居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总体介绍民居的平面类型及特征、民居的空间形态、装饰装修以及营造法。这种专题论述的形式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联系,各个专题理论层面的研究深入透彻,每个专题之间又相互依存、互为补充,使得上卷的理论研究体系完整,提纲挈领、统领全书的作用彰显无遗。

中卷汉族民居分类较为复杂。由于汉族民居分布广泛,建筑形式丰富多样,且有交叉,单纯按地域分类或按形式分类难以理清。编辑采用按地域分为北方民居和南方民居两部分,然后按行政区划分别论述每个省的汉族民居。考虑到客家民居作为一种民居形式分布广泛,特色鲜明,并且和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故作为独立于南方民居和北方民居的形式单独论述。类似的处理手法还用于港澳台民居。因此,在北方民居部分,论述四川民居时不讨论分布于四川的客家民居;在南方民居部分,不讨论港澳台民居。这样,在汉族民居卷,结构上体现为北方民居、南方民居、客家民居、港澳台民居四大部分并列的形式,这种综合分类的方法解决了不同地域民居形式交叉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重点突出第一次收入民居论著的港澳台民居。

下卷少数民族民居分类较为简单,先按地域分为北方少数民族民居和南方少数民族民居,然后均按民族分类,少数地域分布较广的民族(如藏族、侗族)则按地域作下一级细分。

综合而言,《中国民居建筑》的体例可归纳如下:总论——分论——按民族分类(汉族、少数民族)——按地域分类(北方、南方)——再按地域(汉族部分)或按民族(少数民居部分)分类——再按地域分类。

总体上看,《中国民居建筑》的体例设计合理,结构安排科学,内容层次清晰,树丫式的结构体系脉络分明,十分便于读者查阅。正是科学合理的体例设计,使得这部内容繁杂、篇幅巨大的作品没有零乱之感,也为本作品获得中国图书奖奠定了基础。

图书的编撰离不开体例设计。体例是指著作的编写格式和组织形式。就像城市建设先做规划、经济建设先做计划一样,图书的编撰也必须先规划内容的组织形式和编写格式,事先设计好纲领性的体例,才可以保证作品内容结构层次清晰、脉络分明。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获奖作品《中国民居建筑》在编撰前,作者和编辑对体例设计作了精心的规划,使这本宏篇巨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中国民居建筑》共包括了二十七个民族的民居,汉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不同而有差异。要在一本论著中涵盖所有内容,又不显得过于庞杂,体例十分重要。首先如何分类就颇费思量。编写之初,曾考虑三种分类方案:民族分类、地域分类和兼顾民族和地域的综合分类。若以民族分类虽然最为简单和明了,但汉族民居分布范围极广、地域特色鲜明,难以阐述清楚;若以地域分类,则可能同一地区分布着多个民族的民居,同一民族的民居同时分布在不同的地域,脉络也难理清。若采用第三种方案先按民族分,再按地域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前两种方案的问题,而且可以兼顾共性和个性。经与本书的主编陆元鼎教授等商榷,决定采用最后一种方案:先分为汉族民居和少数民族民居两大类,在大类下再按地域分北方民居和南方民居。

确定了总体思路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如何细化。陆元鼎教授将传统民居的共性抽出来,形成上卷——中国民居总论,汉族民居自成一卷——中卷,二十六个少数民族民居合成一卷——下卷。

上卷中国民居总论从理论上阐述中国民居的发展历史,分析民居与文化的关系,探讨民居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总体介绍民居的平面类型及特征、民居的空间形态、装饰装修以及营造法。这种专题论述的形式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联系,各个专题理论层面的研究深入透彻,每个专题之间又相互依存、互为补充,使得上卷的理论研究体系完整,提纲挈领、统领全书的作用彰显无遗。

中卷汉族民居分类较为复杂。由于汉族民居分布广泛,建筑形式丰富多样,且有交叉,单纯按地域分类或按形式分类难以理清。编辑采用按地域分为北方民居和南方民居两部分,然后按行政区划分别论述每个省的汉族民居。考虑到客家民居作为一种民居形式分布广泛,特色鲜明,并且和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故作为独立于南方民居和北方民居的形式单独论述。类似的处理手法还用于港澳台民居。因此,在北方民居部分,论述四川民居时不讨论分布于四川的客家民居;在南方民居部分,不讨论港澳台民居。这样,在汉族民居卷,结构上体现为北方民居、南方民居、客家民居、港澳台民居四大部分并列的形式,这种综合分类的方法解决了不同地域民居形式交叉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重点突出第一次收入民居论著的港澳台民居。

下卷少数民族民居分类较为简单,先按地域分为北方少数民族民居和南方少数民族民居,然后均按民族分类,少数地域分布较广的民族(如藏族、侗族)则按地域作下一级细分。

综合而言,《中国民居建筑》的体例可归纳如下:总论—分论—按民族分类(汉族、少数民族)—按地域分类(北方、南方)—再按地域(汉族部分)或按民族(少数民居部分)分类一再按地域分类。

4.中国寺庙建筑设计布局 篇四

曲阜市中源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所以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来安排.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三门向南开,但也有说法,寺院不能太正对南向,有点偏东或偏西的那种向南方向.布局基本上是天王殿,中间供奉弥勒菩萨,以布袋笑弥勒见多.四天王左东南、右西北(以弥勒为准,左即东方)。

弥勒菩萨的背后是供奉韦驮菩萨。以天王殿作为主线,纵线对正,接下来就是主殿——大雄宝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当然也有寺院供奉法身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的左右一般供奉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或者禅宗道场就干脆供奉释迦牟尼佛粘花像,左右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大雄宝殿的左右两旁一般是十八罗汉,左9尊右9尊。

释迦牟尼佛的背后,一定是供奉观音菩萨见多,称海岛观音,左右善财童子和东海龙女。观音大士身后配有罗汉或者三十二应身图。

接下来是法堂和藏经阁,两者可以上下两楼,或者相互连接都可以。上述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都在一条纵线上。

横线主要是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设立左右钟鼓楼,左钟楼(东边),右鼓楼(西边),一般钟楼下或供奉地藏菩萨,鼓楼下或供奉伽蓝菩萨(现关公像)。也有的寺院将钟鼓直接设立在大雄宝殿之中。但大致的布局就是如此。以“寺”为名

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皆以“寺”为名。

在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中,殿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下面将就普通常见寺庙的格局作些介绍。布局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法堂或藏经楼(阁)或毗卢阁、观音殿。大雄宝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堂(或观音殿、药师殿等)相对。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主轴线东侧,包括僧房(居室)、香积厨(厨房)、斋堂(饭堂)、职事堂(库房)、荣堂(接待室)等。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在中轴线西侧。山门

佛寺的大门称为“山门”。由于“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中间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天王殿

进了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在天王殿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天王殿中间供坐北面南的大肚弥勒佛。东西两旁分塑四大天王像,弥勒佛背后神龛内供韦驮菩萨像。

大殿

天王再往北是“大雄宝殿”,俗称“大殿”,为寺庙的主殿、正殿。“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汉译,是对佛祖释迹牟尼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常见的供奉释迦牟尼佛有三种姿势:一种称“成道像”,结跏趺坐(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成道前,为了众生而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再一种为“说法像”,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还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右手屈臂向上伸,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还有的是“三佛同殿”。一种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右尊为“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的生身。

又一种为供“横三世佛”。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存在,所以叫“横三世”。正中为本尊释迦牟尼佛;左侧为左手持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

另一种为供“竖三世佛”。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得名。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弥勒是释迦之后将为佛。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佛殿两侧各九尊罗汉。佛坛背后是观音菩萨手持杨枝净瓶,立于普陀洛枷山海之间。配殿

大殿的东西两侧配殿是枷蓝殿与祖师殿。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是“僧园”之意。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伽蓝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还有给孤独长者。相传“祗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长者用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花园,建筑了“祗园精舍”,释迦说法的道场。除了这三位护持佛法建立枷蓝的善士外,殿内两侧还有供美音、梵音、天鼓等十八位枷蓝神的,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法堂

大殿的后面为法堂,也叫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它是佛寺中仅次于大雄宝殿的主要建筑。法堂也供佛像,但主要设法座。法座亦称狮子座,堂中设高台,中置坐椅,供法师演说佛法之用。法座后挂象征释迦说法传道的图像。法座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像。下设香案,供置香花,两侧列置听法席位。藏经阁

法堂之后是藏经阁,藏大量书籍,一般不对外开放。寺庙建筑布局图 庄严与供具

寺院殿堂布置除各类佛像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庄严和供具。所谓庄严就是以示庄重严肃的装饰。中国佛殿之庄严主要为宝盖、幢、幡、欢门等。

宝盖又称天盖。殿堂所供本尊佛像有宝盖,佛经称华盖。一般以木材、金属或丝织之材料制成。

幢,又称宝幢,为佛、菩萨的庄严标帜。用以表麾众生,制魔众。一般以绢、布等制成。幢身周围置八个或十个间隔,下附四垂帛,或绣宝生如来、地藏菩萨等像,或加彩画,头上安宝珠。每一佛前多置四柱宝幢,或绕宝盖而悬置。幡,又称胜幡。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之庄严,它犹如大将的旌旗。幢下长帛下垂者曰幡,而以幢竿垂幢日幛幡。幡有多种颜色和制法,以平绢制成的叫平幡,束丝制成的叫丝幡,以金属玉石联结制作的叫玉幡。旗竿头安宝珠的称云幢旗,幢竿头置龙头的叫金刚幡。幡上多书佛号或经偈,悬挂于佛像前。

欢门,是悬于佛像前的大幔帐,上面用彩丝绣成飞天、莲花、瑞兽、珍禽之类。

飞天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神灵。欢门两侧垂幡,称为幡门。门前悬供佛琉璃灯一盏。供养在佛教中名目繁多,有香花供养、饮食供养、灯明供养、衣服供养等等。殿堂供具多寡,看殿堂结构的大小以及法事需要来决定。佛经中说,殿堂当设二十一种供奉之具,如果不能办到,五种也可以。五种供具是:香水、杂花、烧香、饮食、燃灯。佛像前所设香炉、花瓶、烛台叫“三具足”,就是从五种供具中简化而来的。

佛像前设有香几供台(大桌),其形或长或方。长的香几安置“三具足”之类,而方供台却是以奉五供(即涂香、花鬘、烧香、饮食、灯明)之用,以丝绣桌围将四面围起。供台上前置香几,几上放小香盘。香盘用紫檀木制作,上置一香炉二香盒,分盛檀香、末香。盘前挂一红幢,绣莲花瑞禽之类。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寺庙建筑起源于印度。我国在南北朝时代大规模兴建寺庙成风,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首都洛阳内外有一千多座寺庙。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待中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南朝寺庙之多。

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1.正殿:

即大雄宝殿,俗称“大殿”。位于天王殿以北。是供奉佛教的教主——佛陀的大殿。“大雄”,(意谓伟大的英雄)是对佛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降伏“烦恼魔”、“五阴魔”、“死魔”、“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之魔王,能害人善事)”等“四魔”。《法华经.涌出品》曰:“善哉善哉,大雄世尊。”《法华经.授记品》云:“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新译《华严经》卷四《世主妙严品》云:“如来智慧不思议,悉知一切众生心,能以种种方便力,灭彼群迷无量苦。大雄善巧难惶,凡有所作无空过。”佛为大雄,故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即称大雄宝殿。供奉的主要佛像,常见的有一、三尊二种类别。

(1)供一尊佛:一般是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常见有三种姿势。其一为成道相,结跏趺坐(盘腿打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禅定之意,右手直伸下垂,名“触地印”。其二为说法相,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呈环形,名为“说法印”。再一种是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名为“旃檀(旃,音zhān;旃檀,檀香)佛像”。下垂手势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上伸手势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释迦佛在世时,优填王用旃檀木按释迦佛的形象雕成此像。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所载,佛成道后,上忉利天为母说法三个月,时,憍赏弥国优填王难禁思慕之情,遂请毗首羯摩天造佛形像,此是有佛像之始。后来仿制的也叫旃檀佛像。

(2)供三尊佛:有多种安排方式。一种是供“三身佛”: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另一种是供“三世佛”,又分两种:一种是在三个空间世界中存在的佛,中间一尊为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左尊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右手持药丸;右尊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三世佛之旁各有二菩萨立像或坐像;释迦牟尼佛旁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药师佛旁为日光菩萨、月光菩萨;阿弥陀佛旁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再一种是供过去、现在、未来的三尊佛。正中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迦叶佛,右侧为未来佛弥勒佛。

另外还有供奉五方佛的,以五尊佛分别阐释佛的意义:正中为法身毗卢遮那佛。左手第一尊为南方宝生佛,表佛德;第二尊为东方阿閦佛,表觉性。右手第一尊为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第二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

主尊两侧,常有“胁侍”,即左右近侍。释迦佛的近侍,一般为老“迦叶”、少“阿难”两大弟子。殿内东西两侧,近世多塑十八罗汉像。佛坛背后常供一堂“海岛观音”,或仅供一尊观音菩萨像。

迦叶,亦称摩诃迦叶,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头陀第一著称。身有金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亦名饮光。生于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于佛成道后第三年为佛弟子,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于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在灵山会上,受佛正法眼藏,传佛心印,为禅宗初祖。佛陀入灭后,成为教团之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生平修苦行,遵佛嘱于鸡足山入灭尽定,待弥勒佛出世时,传佛衣钵。

阿难,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庆喜、无染。系佛陀之堂弟,生于佛成道之夜。佛寿五十五,阿难二十五岁时出家。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阿难天生容貌端正,面如满月,眼如青莲花,其身光净如明镜。于佛陀生前未能开悟,佛陀入灭时悲而恸哭;后受摩诃迦叶教诫,发愤用功而开悟。于首次经典结集会中被选为诵出经文者,对于经法之传持,功绩极大。初时,佛陀之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欲入教团,阿难即从中斡旋,终蒙佛陀许可,对比丘尼教团之成立,功劳至钜。又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二载,佛陀传法予摩诃迦叶,摩诃迦叶后又传法予阿难,故阿难为付法藏之第二祖。阿难于佛陀入灭后二十年至二十五年间于殑伽河中游示寂,入寂前,将法付嘱于商那和修。

2.配殿:

东配殿一般是伽蓝殿。伽蓝意译“众园”,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转而指包括土地、建筑物在内的寺院的总称。伽蓝殿供奉伽蓝神,即守护伽蓝之神,又称守伽蓝神、护伽蓝神、护僧伽蓝神或寺神。依《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卷四所述,护僧伽蓝神有十八人,一名美音、二名梵音、三名天鼓、四名巧妙、五名叹妙、六名广妙、七名雷音、八名师子音九名妙美、十名梵响、十一名人音、十二名佛奴、十三名叹德、十四名广目、十五名妙眼、十六名彻听、十七名彻视、十八名遍观。此谓之为“十八伽蓝神”。《敕修百丈清规》卷七《节腊章》四节土地堂念诵条下云:“上来念诵功德,回向当山土地列位护伽蓝神合堂真宰。”宋.道诚《释氏要览》卷下云:“中国僧寺立鬼庙,次立伽蓝神庙。”可见唐、宋代的禅家已有奉祀伽蓝神的风俗。或谓伽蓝堂即是“土地堂”,此盖以土地神为伽蓝守护神而祭祀之,故称土地堂。《释氏要览》又引道世语云:“寺院既有十八神护,居住之者,亦宜自励,不得怠惰为非。恐招现报耳。”近世以来,中国佛教界常以关帝(关羽)为伽蓝神。相传隋代天台宗创始者智者大师,曾在荆州玉泉山入定;定中曾见关帝显灵,率其鬼神眷属现出种种可怖景象,以扰乱智者。经过智者大师的度化之后,关帝乃向智者求授五戒,遂成为正式的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乃成为佛教寺院的护法神。

另一说法:释迦牟尼佛成道后,桥萨罗国给孤独长者用大量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只陀在舍卫城南的花园,建筑精舍,作为释迦佛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只陀太子仅出卖花园地面,而将园中树木奉献给释迦,因以二人名字命名为“只树给孤独园”。释迦佛在园内居住说法传道25年。伽蓝殿即是为纪念此事而设的殿。伽蓝殿正中供的是波斯匿王,左方是只陀太子,又方是给孤独长者,以纪念这三位最早护持佛法、建立伽蓝的善士。

西配殿一般是祖师殿,多为禅宗派系为纪念该宗奠基人而建。正中供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左侧供六祖慧能大师,右侧供百丈怀海禅师(他是禅宗清规的制定者)。

3.法堂:

大殿之后为“法堂”,亦称“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在佛寺中是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法堂的特点是:除一般性的安置佛像外,在堂中设法座、钟鼓。法座供演说佛法之用。钟在左鼓在右,供上堂说法前击钟鸣鼓所用。法座后挂象征释迦佛说传道的图像。法座之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坐像以象征听法诸佛,下设香案。

此外,有的寺院设罗汉堂,有的寺院院中或前后有佛塔,有的寺院还有地藏殿、文殊殿、普贤殿、禅堂(念佛堂)和藏经阁(楼),等等。

中国佛教寺院建筑,体现了追求对称的美学法则,是造型艺术的杰作,它与佛教雕塑、绘画融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了佛教艺术的繁荣。佛教传入中国,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是以汉代官署的格局建造的,以后又有不少官僚和富家施舍现成的府邸和私宅为佛寺。所以,中国汉族地区的佛寺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基本继承了中国的建筑传统,以院落形式作为佛寺的布局,即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串连而成。

汉地佛寺的另一特点,就是有一条南北中轴线。主要建筑建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则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

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天王殿前的东西有钟楼、鼓楼对峙。大雄宝殿前的左右是伽蓝堂和祖师殿相对。法堂前左右为斋堂和禅堂。法堂后或藏经阁左右是方丈室。另有库房、厨房、客房、浴室等分布四周。大寺名刹,还另辟有五百罗汉堂。有的著名大寺院在寺院

的左后侧或右后测设立戒坛,自成格局,另为一院。还有的附有塔院(又称塔林)。各殿堂供奉的佛像一般是:

山门(正门):多为三门并立,中间大两旁小,故又称“三门殿”。门内两侧塑有金刚像。

天王殿:三门殿内的第一重殿。殿中央供奉弥勒尊佛,背后供奉韦驮菩萨,韦驮菩萨面北而立。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是寺中主殿、正殿。因宗派不同,正殿供奉的佛像也有区别。比较常见的是:

一佛二弟子:释迦佛、阿难、迦叶。一佛二菩萨:释迦佛、文殊、普贤。一佛四弟子:释迦佛、文殊、普贤、阿难、迦叶。

横三世佛:药师佛(东)、释迦佛(中)、阿弥陀佛(西)。

竖三世佛:燃灯佛(过去佛,东)、释迦佛(现在佛,中)、弥勒佛(未来佛,西)。

三身佛:卢舍那佛(左)、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中)、释迦佛(右)。五方佛:阿閦佛(东)、宝生佛(南)、大日如来(中)、阿弥陀佛(西)、不空成就佛(北)。

过去七佛: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由东至西)。

净土宗寺院也有在主殿供阿弥陀佛(坐像)或接引佛(立像)的。正殿佛像的背后,或供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或塑海岛观音。

大殿两侧多供奉十八罗汉,也有的大寺供奉二十诸天。观音殿:又叫圆通殿、大悲殿,本殿以观音菩萨为主像。

藏经阁:一般安置在中轴线最后一进、为两层正殿,是藏经之处。上下分别供奉大日如来和三世佛。

伽蓝殿:位于主殿之东,供奉守护伽蓝土地。“伽蓝”是“僧伽蓝”的略称,意为“众园”、“僧院”,即寺院。此殿中间是波斯匿王,左为祇多太子,右为给孤独长者。波斯匿王原是舍卫国王,后皈依佛教,为佛教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后两位最先施造了祇园精舍,供佛陀和弟子们居住。

祖师殿:殿内正中为来华的禅宗初祖达摩,左为其五传弟子慧能,右为慧能的三传弟子并建立了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有的左侧供创建禅林的马祖道一。香积厨:即厨房。多安置紧那罗王像,祈其监护。

5.《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篇五

1、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概括并说出中国建筑的特征和其中蕴含的逻辑顺序,能够解释“文法”“词汇”以及“可译性”概念的含义,说出本文的写作意图。

2、根据自然科小论文富在文学性的特点,能够找出本文运用的比喻句,结合上下文说说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概括并说出中国建筑的特征和其中蕴含的逻辑顺序,能够解释“文法”“词汇”以及“可译性”概念的含义,说出本文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对建筑术语如“所”“斗拱”“举架”的理解。

2、对作者提出的新概念“文法”“词汇”以及“可译性”的理解

评任任务: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结果展示,完成文本研读部分的第1、2、3、4等四问题,来达成学习目标一。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结果展示,完成文本研读部分的第5题,来达成学习目标二。

学习内容:

一、课前导入,激活学生。

导入:(幻灯片展示著名建筑图片)人们常说,世界上有三种不需要语言交流就可以达到心灵沟通的事物。那就是音乐、美术与建筑。刚才给同学们看的图片是不是很美呢?它的魅力何在?

不同的建筑,给我们的感受却是相同的。是因为这些建筑表现出了共同的特征。“特征”就是指事物外表或形式上独特的象征或标志。今天,我们要学习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的自然科学小论文,随着他的介绍去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

二、知识链接

1、关于文体:自然科学小论文

自然科学小论文,也称科学小品,是科普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样式,一般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的知识,阐述一种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借以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特点具有二重性,既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又具有文学性(趣味性)。

鉴赏要点:整体解读,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分析内涵,了解科普文章的写法;探究精神,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态度。

2、作者简介:

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林徽因的丈夫,祖籍广东新会,19出生于日本东京,

1972年1月病逝于北京。他是中国当代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和教育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创立了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的建筑系。梁思成在建筑理论上也有突出的建树。他于50年代对北京城区改造、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提议和疾呼颇受关注,令人感叹,引人深思。

1943年写成《中国建筑史》一书,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及其发展历程作出系统的论述。梁思成从50年代起,热情宣传祖国建筑遗产,撰写《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我们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他十分重视吸取古建筑的精华以创造具有民族特征的新建筑,写有《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建筑创作的几个重要问题》、《进一步探讨建筑中美学问题》等文。1963年为纪念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1200周年,他作了扬州鉴真纪念堂方案设计。在此期间,他继续从事研究工作,著有《营造法式注释》(1983)等专著。梁思成的著作已编成《梁思成文集》四集出版(1982~1986)。他的专著《中国建筑史图释》于1984年在美国出版。

三、文本研读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围绕“特征”,梁思成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明确:(一)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二)中国建筑的文法词汇可译性等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在整体感知。为引入第二、三、四题,达成目标一服务。

2、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分别是什么?作者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九个顺序能不能颠倒?

明确:作者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从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

(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

不能颠倒顺序,特征之间有内在逻辑顺序,前两个特征,个别建筑物的构成的构成和平面布都是总体特征;结构方法,斗拱,举折,举架都是属于结构特征;而屋顶、颜色、其他装饰都属于装饰特征。对于九大特征的介绍,是由整体特征到局部特征的顺序展开的。结构特征是建筑的主要特征,装饰特征属于次要特征,这是由主到次的顺序。

学生活动:学生自读课文,归纳概括,形成概括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弄清论述对象,学会通过关键词概括,为达成目标一服务。

3、文章题目是《中国建筑的特征》,介绍九大特征之后文章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用大量笔墨写中国建筑的“文法”“词汇”“可译性”?说出他们的含义和与前面九大特征的关系?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建筑的词汇指的是建筑的构件和因素。

本文用文法来比喻建筑的规矩,用词汇比喻建筑的构件和因素,让人们能通过熟悉的文章组成来理解建筑中的各种法式和材料的使用。这种比喻的写法,使得论述生动,让读者易于接受。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文法词汇是建筑的的惯例法式或是规则惯例。它是约束性,又有灵活性。它是中国建筑的特征的特征。

前边论述的九种特征是中国建筑具体的特征,回答的是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是什么的问题在;后边的文法词法是构成这特征的要素,由此来回答中国的建筑为什么会呈现出以上的特征,所以,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由此可见,这篇文章围绕中国建筑的特征这一论题,先来说明这一论题是什么,然后说明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文法”、“词汇”“可译性”,解释其含义。教师活动: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形成筛选信息的意识,学会归纳概括,为达成目标一服务。

4、作者的写作意图,仅仅是介绍建筑的特征吗?

明确: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梁思成先生为我们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为了建筑新中国的建筑,建筑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有继承,才在发展,学习传统建筑特征,从根本是为了古为今用。梁并非一味复古之人,他一生致力于追求为中国创造新建筑的宏伟事业。在这篇小论文中,他并不是孤立地封闭地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而是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层面,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民族不同的时代进行对照联系,并在理论上提出可译性的概念,辩证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深入探究可译性的内涵,从中可感受到梁思成作为一代建筑大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文化观。

这种情感源于他对祖国建筑的热爱,文中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情感的流露。第2、7、11段都在流露。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有关文句,体会梁思成“古为今用”的思想。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体会梁思成对古代建筑的热爱,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为达成目标一服务。

5、这篇文章出自科学大师之手,除观点确实、叙说严谨之外,文笔也兼有理趣和情趣。例如本文之中就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句,请大家找出来,并结合上下文,说说运用比喻说明的表达效果。

明确: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间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个系统,从而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比喻句,说说其作用。

教师活动: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学生体会自然科学小论文文学性的特点。为达成目标二服务。

6.《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3 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了解自然科学小论文的文学知识。

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二、能力培养目标

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明确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难点: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2.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一定浏览过不少名胜古迹,见过不少楼台阁宇。可你们知道这些建筑中包含着多少历史文化价值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走进梁思成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共同领略中国建筑的永恒魅力吧。(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年4月生,广东省新会县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之子。

1915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年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他的学术著述,《清代营造则例》《宋营造法式》《中国建筑史》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

三、感知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

第一部分: 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

第二部分:作者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1)讲立体构成。

(二)讲平面布局。第二层次:

(三)至

(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第三层次:

(六)至

(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

第三部分: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第四部分: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四、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明确】这篇说明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全文按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顺序来展开。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明确】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

(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

(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

(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

(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

(3)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时,说到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把建筑的“风格和和手法”称为中国建筑的“文法”,它们有何共同点?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作者所谓“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既寓于九大特征中又在某些方面具有普遍意义,是一种“沿用的惯例”,是一种为世代遵循的“法式”,守之则能体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创新则能建造出各具其妙的独特建筑。这非常类似于语言中的“文法”,既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布置作业

7.中国建筑设计院网 篇七

从TD-LTE立项之初到现在, 中移动设计院就全程参与了TD-LTE规划、组网、仿真、测试、评估等工作。近日, 在位于北京丹棱街的办公室, 该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张同须接受了本刊独家专访。

设备商需在四方面有所作为

谈及刚刚结束不久的顺义和怀柔外场测试结果, 张同须表示, 外场测试中TD-LTE基本指标得到了验证, 但从端到端建网看, 并非所有的厂商供货和研发都已准备就绪, TD-LTE离商用还有距离。即便如此, 他认为, 2010年TD-LTE产业进展还是非常迅猛, 而2011年TD-LTE在测试指标和组网技术等方面, 将有更快速的进展, 与2010年不同, 今年TD-LTE将迎来“质的变化”。

他同时建议各厂商, 在今年TD-LTE6城市规模技术试验网建设中, 应在4个方面加大力度:其一, 加强设备本身的性能完善, 因为怀柔和顺义测试仍显示出设备性能和功能需进一步完善;其二, 加大新技术在大规模试验网中的应用力度, 如双流赋型、MIMO等智能天线技术等;其三, 组网技术验证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为今年将进入规模测试阶段, 而非单个设备的测试, 因此组网技术特别是同频组网能力成为关键;其四, 提升网络设备和终端的配合能力, 随着TD-LTE网络建设进入轨道, 今年终端必须与网络同步发展。

他认为, TD-LTE同频组网以及之后的TD-LTE与2G、3G、Wi-Fi进行协同配合, 成为试商用工作的重中之重。“GSM是异频组网, TD-SCDMA采用N频点组网, LTE时代面临同频组网, 在同一频率下如何保证互不干扰, 同时满足速率等技术指标, 挑战巨大。目前的测试情况是单设备组网性能尚可, 但要做到全网全设备同频组网, 还有很多的技术问题需要在规模测试中解决。多网运行对全球很多运营商都比较普遍, 如何保证多网协同组网及频率协调这一问题目前也成为世界性难题。”

中移动设计院基于现网在多网间的频率协调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张同须告诉记者, 目前, 设计院在

中国移动的端到端变革

张同须认为:“TD-LTE所带来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大致是以无线多址技术的演进为基础的。无线接入侧, 从1G的FDMA演进到2G的TDMA和3G的CDMA, 到4G又回归到FDMA, 只不过是加上了正交OFDMA。我们无法预知未来5G、6G将采用什么技术, 但无论如何变, 提高频谱效率、增大系统容量无疑是无线侧技术选择的立足点。另外, 在核心网侧, 纯IP、全分组、无电路域无疑正成为大势所趋, EPC应运而生;传输网由过去纯电路的SDH, 到MSTP, 到目前将全部采用PTN承载;支撑系统则向适合TD-LTE的新建业务平台演进;终端、业务将围绕数据业务和互动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频率共享技术方面也已做了大量工作, 参加并领导了相关的国际标准化组织。

设计院TD-LTE着力八项工作

作为中移动旗下主要负责网络设计和规划的支撑单位, 中移动设计院在1年多前便开始TD-LTE的技术准备工作。

张同须告诉记者, 中移动设计院在TD-LTE方面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开发TD-LTE规划/优化工具, 以备大规模网络建设时应用;评估、确立TD-LTE技术实施和规划/优化方案;由于TD-LTE从起初的2.3GHz转向2.6GHz运行, 另外同GSM网的900M/1800MHz差异性较大, 因此设计院着力推进频率方面的诸多工作;研发、设计、实施TD-LTE室内天线, 其中研发的TD-LTE双极化MIMO天线已获专利, 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他同时称, 2011年, 中移动设计院将在八个方面配合集团做好TD-LTE的支撑工作——其一, 在建设方案设计、各地选址和查勘、天面机房和现场设计、网络建设指导意见和模板制定等方面, 支撑好集团的试验网网络建设;其二, 配合集团做好TD-LTE测试工作;其三, 将研发的新产品、新工具应用于今年的网络规划中;其四, 在建设TD-LTE网络的同时, 做好LTE网络优化的评估和研究工作;其五, 在基于2.3Hz、2.6Hz频谱建设TD-LTE的同时, 展开对700MHz频率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其六, 随着测试指标的完善, 逐步建立和完善TD-LTE的规划方法;第七, 做好对演进技术TD-LTE-A的研究工作;第八, 配合集团针对现网建设, 做好近3年的滚动规划。

8.浅析中国建筑设计师现状问题 篇八

【关键词】设计体制 建筑师职业 建筑界的隐患 “改良”

随着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不断对物质和文化需求的提高,建筑业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整个行业呈现平稳上升态势,中国建筑市场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其中,建筑设计行业作为建筑业的主力军之一,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其经营方式与产业构架也使得其在同时成为了越来越多建筑系毕业生的就业、发展选择。但是目前老百姓生活水准的提高对建筑设计提出更高要求。较高的艺术品位、合理科学的设计布局、高超的建筑表现技能,这些都已成为一个成功建筑设计师的必备因素。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建筑师行业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中国建设师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的脱轨

目前很多优秀的学院力“建筑师”(高校老师、研究者),他们衣食无忧,而且拥有较为先进的研究设备以及舒适工作环境。他们掌握者最先进,最理想化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拥有不断提高的艺术造诣。但事实上,优良的环境却促使他们普遍同实践脱轨,不能最大限度的适应当前的建设浪潮。超前的设计思想理念、理论及理论成果离开了实践就变得无力,建筑领域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优越而理想化的研究状态使他们不愿参与纷繁复杂,尔虞我诈的一线竞争,这将会导致他们缺失了实现自己创意的技能和手段,先进的思想也多数难以附注实践。

(二)建筑师队伍素质能力不足

为使我国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国内许多大专院校无论有无师资都会开设市场较为热门专业,并且的扩大招生。建筑领域亦不例外,各类社会力量办学,专业技术中专,甚至电脑培训班也加入了“制造设计师的行列”,试想短短的一年半载培养出来的设计师对于建筑,对于艺术,对于文化能够理解多少呢?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建筑设计领域的从业人员就急剧的膨胀起来了,设计市场进入了混乱而无序的竞争时期!这其中也不乏素质较低,缺乏应有职业道德,缺乏学术素养与探索精神的基层设计师,在市场竞争中他们降低了设计师应有的价值,盲目的追名逐利,浮浅的媚俗追逐时尚,甚至推波助澜加入了误导消费的行列。这种情况在家居装修领域尤为严重,为了提取所谓商业提成而大力向甲方推销所谓新型材料的设计人员比比皆是,为了利益而推销新材料的干劲巨大成果也可谓“斐然”! 他们应该对于目前建筑及装饰项目低级趣味以及高档材料堆积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承担一定的责任。恶性竞争的后果更促成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降低了创造的积极性,社会某些舆论竟然将设计师同妓女进行类比!于是很多人才躲入院校、自己的研究室不愿面对社会,致使很多具有实际价值的设计思想不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与发展,这其中也包括了很多生态领域的研究成果。

(三)高端建筑设计方面的欠缺

高端建筑设计领域的建筑师们,资深大师们和行业领军人物高高在上,苟安于自己的地位和以往成果,对于即将到来的变革并未完全尽到自己的责任。这一点可以体现出:中国近几年引入了大量高端的建筑领域的设计,这些设计在享受国家财政的巨大支持的同时并未起到合理促进国内建筑节能改革的作用,相反却引发了新一轮各地奢华建筑建设的浪潮,这对于中国当前的生态形式起到了不良的影响作用。作为行业的高端,建筑师们有更多的机会对世界各地进行考察,他们具有高深的文化与学术造诣而且多半经济非常宽裕。小设计看不上,大设计又不能发挥自己的权威,提出自己的合理化的建议,致使中国建筑及装饰设计进入两个错误而且极端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普通百姓在绿色设计面前无所适从,为全民性资源浪费而埋单。另一面是各级地方政府“未富先”的花费巨大代价引进仍需花巨大代价进行维护的花瓶般的物质。

(四)中国建筑类设计专业分散、项目设计不连贯造成的统筹困难

在发达国家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同时也是一名家具及饰物设计师;而一名家具设计师很可能就是一名能工巧匠!而中国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却是分离的,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非别立科,甚至家具设计被归到了工业设计中!这种人才培养结构造成了国内建筑设计领域设计不连贯的弊端。建筑设计师完成土建结构设计后就将建筑毛胚甩手给了室内设计师,而室内家具体系多半只能选购市场成品。这种设计接力棒体系不利于内外一体化设计的优秀建筑室内作品的问世,这就是中国始终不能在标志性建筑设计中夺标的一个原因。

二、解决对策思考

(一)建立有效的人才晋升通道,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

建立建筑设计企业人才经营机制。人力资本是设计企业竞争的最核心竞争力,如何将人力资源转换为企业竞争力需要一个合理的机制。建筑设计企业应该从建立高端人才团队,构建合理人才梯队,打造人才成长环境,采取有效激励,确定合理薪酬分配制度入手,实施企业经营人才战略。目前大多数的设计人员如果从事设计的工作时间较长,最后成为能够胜任重大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但是如果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只能转向管理岗位,这样设计院少了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可能多了一位不合格的管理人员。一些企业在替某大型建筑设计单位进行岗位序列划分的时候对设计人员划分为技术员、助理设计师、中级设计师、高级设计师、资深设计师,对于进行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划分为辅助人员、初级项目管理人员、中级项目管理人员、高级项目管理人员、资深项目管理人员,对于高级设计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能够享受与院领导同样的待遇和地位。设计人才可以在设计岗位序列中发展,同时也可以转型行政管理和项目管理岗位,这样对于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科学的人才晋升通道能够让人才梯队保持流动,能够让人才梯队不断的进行完善。

(二)“找准自己的位置

作为一名建筑师,必须要积累一下知识:建筑技术方面知识的积累、建筑法规规范知识的积累、对于国内外建筑作品的了解以及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正是因为积累所需的过程很漫长,所以建筑设计被称之为“老年人行业”。所以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今后如果要想进入这个行业,需要大量刻苦的训练和大量的失败积累,都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才可能形成理论,甚至必须经历残酷的竞争并坚持不倒下才可能出现少数成功者。

(三)从政策层面规范设计师队伍

9.中国建筑装饰优秀设计奖评审办法 篇九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全国装饰装修设计单位不断提高设计质量,繁荣建筑创作,鼓励设计人员发扬创新精神,积极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从而提高全国装饰装修行业设计的总体水平和质量,增强全国各设计单位的市场竞争力,特制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优秀设计奖评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优秀设计奖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立的行业系统内,对设计单位所完成项目水平和质量的最高荣誉。

第三条 凡国有全资、合资控股及民营的甲、乙级设计单位所完成的,并且符合评选条件的项目均可申报参加中国建筑装饰优秀设计奖的评审。

第四条 中国建筑装饰优秀设计奖原则上每年评选一次。

第二章 种类和等级

第五条 中国建筑装饰优秀设计奖设“优秀方案设计奖”、“优秀工程设计奖”和“优秀景观工程设计奖”三个种类。

优秀方案设计奖、优秀工程设计奖包括:各类公共建筑工程室内、外装饰装修设计、住宅工程室内、外装饰装修设计;

优秀景观工程设计奖包括:园林景观工程设计、室内、外陈设设计等。

第六条 每一种类设一、二、三等奖三个等级。其水平应分别达到:

一等奖项目应在装饰装修设计的技术水平、综合效益等方面居全国同类项目的领先水平并有突出创新,达到或接近国际同期水平;

二等奖项目应在上述方面有较大创新或主导专业在全国居较高水平;

三等奖项目应在上述方面有所创新或某一专业在全国居较高水平。

第三章 申报条件及数量

第七条 申报参加“中国建筑装饰优秀设计奖”评审的项目,应是在各单位评优中获一、二等奖项目中经再次认真筛选后的项目。各单位技术部门和技术主管领导应严格把关,并报各地方协会进行初步评审,以保证参评项目的质量。

第八条 申报中国建筑装饰优秀设计奖的项目,原则上只能申报一次同类奖项,若不能获奖,在下次评奖时不得再次申报。

第九条 申报优秀方案设计奖的项目所应具备的条件是:

1.是正式批准立项的项目,其初步设计已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并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2.方案总体设计布局合理,因地制宜节约用材、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安全。

3.建筑室内、外装饰装修设计环境优美、协调,设计构思新颖,建筑风格独特,在节材、节能、绿色环保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尤其在住宅建筑装饰装修设计中更应从节能环保方面有所建树,以响应国家提 2 倡的建设绿色环保建筑号召,为国家节能建筑开拓新思路。

4.构造体系选择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5.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均由申报单位完成的合作设计项目,也可申报优秀方案设计奖。

第十条 申报优秀工程设计奖的项目应具备的条件是:

1.曾获得中国建筑装饰优秀方案设计奖或具有特色的其他项目(建材项目、园林景观项目可直接申报优秀工程设计奖)。

2.各专业设计必须符合国家、部门或地方各项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的规定。

3.电气、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等各设备专业的系统设计先进、合理,设备、装饰装修材料选用恰当、节能环保。

4.在设计中积极开发、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施工安装及材料资源条件,合理选用先进的技术和标准设计,从而节约工程造价,使得工程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5.须在建成后经正式竣工验收并使用一年以上,各项功能均能满足使用要求并应获得业主的认可。

6.各专业施工图全部由申报单位完成的合作设计项目,并符合上述 2~5 项条件时,亦可申报优秀工程设计奖,但该项目的立项审批、初步设计审批等手续应齐全。

第十一条 各单位申报的项目数量原则上控制在: 1.甲级设计单位:

优秀方案设计 5 项以内

优秀工程设计 4 项以内

优秀景观设计 3 项以内

2.乙级设计单位:

优秀方案设计 3 项以内

优秀工程设计 2 项以内

第四章 申 报 资 料

第十二条 申报优秀方案设计奖的项目,除按要求认真填写《优秀方案设计申报表》的同时,还应附有: 1.承览部分的总平面位置范围图 1 张;

2.建筑室内、外设计的主要平、立、剖面图 6~10 张; 3.主要部位效果图各 1 张; 4.主要构造布置图 4~8 张; 5.项目的立项批准文件复印件;

6.规划许可证复印件或规划部门批准文件复印件;

7.在本单位获奖证书复印件或文件复印件及当地协会的初审意见。

第十三条 申报优秀工程设计奖项目,须按要求认真填写《优秀工程设计申报表》的同时,还应附有:

1.承接部分的总平面位置、范围图 1 张;

2.建筑装饰装修室内、外设计的平、立、剖面图(应能够反映建筑物内部的交通组织、防火分区、设备设置等情况)6~10 张;

3.主要构造布置图(应能够反映采用的构造体系、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等结构特点或特性)4~8 张;

4.水、电、暖、通等专业的系统图及设计总说明各 2~3 张;

5.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有关情况及相应的图纸资料若干张;

6.工程竣工验收证明复印件;

7.对于合作设计的项目,应有合作设计单位出具的,说明合作设计的阶段和内容的相应证明;

8.在本单位获奖证书复印件或文件复印件。

第十四条 申报优秀景观工程设计奖的项目,除按要求填写《优秀景观工程设计申报表》的同时,还应附有: 1.承接部分的总平面位置图1张;

2.主要创意部位效果图或实景照片各1张; 3.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的证明复印件; 4.由业主或建设监理方出具的安全施工证明;

5.土石方支护工程应附由业主或建设监理方出具的工程进度证明;

6.在本单位获奖证书复印件或文件复印件。

第十五条 申报表证明文件等文字资料的幅面统一为A4 规格,图纸资料的幅面统一为A3 规格。

第十六条 申报优秀方案设计奖和优秀工程设计奖的项目除文字图纸资料外,还应准备一套介绍该项目的声像资料,以便评审委员能直观形象地了解项目情况。

第十七条 申报优秀工程设计奖项目的声像资料统一采用 POWERPOINT 格式。声像资料应力求简洁明确,有针对性,能突出项目特点。申报方案设计奖的声像资料时间应控制在4 分钟以内,申报工 5 程设计奖的声像资料时间应控制在8 分钟以内。

第十八条 所有申报项目资料不予退回。

第五章 评审机构及评审方法

第十九条 中国建筑装饰优秀设计奖的评审工作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负责,并会同各地方协会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为切实做好中国建筑装饰优秀设计奖的评审工作,设立中国建筑装饰优秀设计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

第二十一条 评审委员会由全国装饰装修设计单位的有关专家组成,并根据申报项目的情况聘请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担任特邀委员。

第二十二条 评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一至二人。主任委员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有关领导担任。评审委员会的人数控制在9人以内。

第二十三条 评审委员人选由各设计单位提名,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批准后确定。评审委员任期为 4 年。

第二十四条 评审委员在任期内一般应参加不少于两次评审活动为宜。评审委员会的委员人选每次调整幅度不宜超过三分之一,以保证评审工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权威性。

第二十五条 评审委员所在单位如需对本单位出任评审委员的人员进行调整时,应在每次收到评审通知后即向中装协设计委提出更换申请,在获得批准后方可调整人员。

第二十六条 中国建筑装饰优秀设计奖的评审程序是:

一、各设计单位组织申报,并将申报资料按时报送各地方协会、设计单位所在地无地方协会的可直接报中装协设计委;

二、中装协设计委将初审通过的项目整理后提交中国建筑装饰优秀设计奖评审会议评审;

三、由中国建筑装饰优秀设计奖评审委员会对申报资料进行终审。第二十七条 中国建筑装饰优秀设计奖评审会议由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评审委员会将根据申报项目的文字、图纸和声像资料,经过充分讨论和酝酿后,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或评分的方式对各申报项目的获奖等级进行评审表决。

第二十八条 获奖数量、各级奖在本类奖中所占比例等,应视每次评奖时申报项目的数量、质量等情况,由评审委员会通过评审后提出建议,由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商定。

第二十九条 评审的表决结果及获奖数量、各级奖在本类奖中所占比例等,由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报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有关领导审批后生效,任何人均不得擅自提前发布及更改。

第六章 奖 励

第三十条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对获得优秀方案设计奖、优秀工程 设计奖和优秀景观工程设计奖的项目发给获奖证书,以资鼓励。

第三十一条 为切实起到激励作用,对于获奖的优秀项目各设计单位应对主要设计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具体办法由各单位视具体情况自行制订,并报中装协设计委备案。

第三十二条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将向社会各界业主推荐获得优秀设 7 计奖 一、二、三等奖的设计单位和主要设计师,并在各媒体上大力宣传和表彰。

第七章

第三十三条 各设计单位在申报中国建筑装饰优秀设计奖时,应如实填报申报表并提交各项评审资料,不得弄虚作假。所有提交复印件上要求加盖申报单位公章。

第三十四条 评审委员应实事求是地对申报项目给予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价。如发现有随意行使评审委员权力、不负责地投票或打分现象时,领导小组将适时停止或取消其评审委员资格。

第三十五条 评审委员会内部评议、打分情况不得向外泄露。如发现有泄露行为,将追究泄露人的责任,直至停止或取消其评审委员资格。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附件:1.中国建筑装饰优秀设计奖申报表

— 方案设计奖 — 工程设计奖

2.中国建筑装饰优秀景观工程设计奖申报表

上一篇:答复函的格式下一篇:我和春姑娘有约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