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2024-08-25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共16篇)

1.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篇一

第1课 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识记佛罗伦萨的主要文化遗产、建筑特色、历史意义。

运用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的原理,分析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佛罗伦萨的原因。理解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诞生的标志。教学重点

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摇篮的原因;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教学难点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以佛罗伦萨的地位作导入,如“鲜花之城”、“罗马的女儿”、“当代的雅典(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人的自称)”、“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文艺复兴的中心”、“文化之都”,均可以作为切入点导入本课。

第一目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

讲述:佛罗伦萨的历史:佛罗伦萨原为罗马帝国殖民地,962年起隶属神圣罗马帝国。1115年成为独立的城市公社。1187年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1434年,美第奇家族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1494年法国侵入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被逐。1569年,美第奇家族依靠西班牙支持,建托斯卡纳大公国,以佛罗伦萨为首府,共和国历史结束。1861年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

为什么12世纪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摇篮? 第一、政治上,从12世纪开始,意大利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这既促进了佛罗伦萨经济的发展,也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了政治前提。教师出示材料:

它(指《正义法规》)还规定任何一个贵族杀死一个市民,都将被处死刑,并没收其财产,摧毁其房屋,假如罪犯本人未受到惩罚,他的近亲就将受到惩罚。贵族不能参加行会,因而不能担任长老,也不能参加市民武装的高级会议。任何一个家族,其成员在最近20年有是贵族骑士者,将根据公众意见宣告其为“权贵”。在这次革命中还组织和承认了9个小行会,准其配备武器,参加城市治安工作。„„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机关是“长老会议”,由行会领袖抽签选举的6名长老(后增至9名)组成。长老会议和正义旗手(其职责主要是惩罚权贵)除总理国内政务和指导外交外,还有权拟定法律。候选人必须是30岁以上的佛罗伦萨公民,必须是行会成员,不是封建贵族,没有拖欠过税款,而且从未破产。

──《新世纪的曙光:文艺复兴》,王挺之等著,第101页

教师提问:《正义法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严格限制贵族;行会控制政权。

教师出示材料

佛罗伦萨的大行会并不是一般的中世纪手工业行会,它源自商人公会,本是大商人大业主的组织,后来因从事银行、毛织等的商家专业化倾向益趋明显,遂按各自的行当而组成行会,但又要强调它们和普通行会不同,遂加一个“大”字„„佛罗伦萨历史上始终保持其大行会称雄之制,它们是银行、毛织、舶来毛呢加工、丝织、毛皮、医药、律师七大行业。„„直到1282年,当局才允许屠宰、制鞋、铁匠、瓦工、做衣等五业组织各自的行会。„„这五个行会因有别于大行会,又较其他尚无权自组行会的贱业为高,故有“中等行会”之称。而其他小工小贩的贱业则要拖到1293年《正义法规》制定时,为争取广大群众,才获准让酒贩、油商等业组成九个小行会,于是大、中、小总共21个行会构成了佛罗伦萨工商业的有组织的整体,但实际上未包括进来的行业仍有不少,更有甚者,所有为雇主干活的职工都被排除在行会之外,自己更不能另组新行会。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朱龙华著第82-83页

1343年„„决定首长会议按城内4区每区选2人之制共为8人,加上正义旗手使首长(也就是“长老”)达9人之数,而9个席位在大小行会间分摊,大行会(共有7个大行会)占2席,中行会(共有5个中行会)占3席,小行会(共有9个小行会)亦占3席,正义旗手则由大中小行会轮流担任。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朱龙华著第107页 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佛罗伦萨行会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回答:资产阶级的组织。从加入行会的成员所从事的行业可以看得出来。而且,根据“所有为雇主干活的职工都被排除在行会之外”这句话可以推断出,参加行会的都是“雇主”,即资产阶级。

教师提问:综上所述,我们判断一下,佛罗伦萨政权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回答:资产阶级政权。因为佛罗伦萨政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它镇压封建贵族的反抗,并在资产阶级内部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

教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资产阶级政权在佛罗伦萨的建立,极大地刺激了佛罗伦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这就为文艺复兴运动在佛罗伦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第二、第三、经济上,从14世纪开始,佛罗伦萨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这构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经济基础。

第三、美第奇家族对佛罗伦萨文艺和建筑活动的大力扶植和资助,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兴起之后,城市居民的生活在日益世俗化,他们希望能够尽情享受物质生活;与此相适应,他们的艺术欣赏旨趣也在日益世俗化,这就为文艺复兴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在这个过程中,美第奇家族对佛罗伦萨文化的资助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使佛罗伦萨一举成为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

总而言之,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和中心不是偶然的,而是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等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之于意大利,正如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之于希腊。

第二目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讲述:

第一、建造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时代背景和目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和其他许多同时期的建筑一样,是为了提高共和国的声誉和公民的自豪感。13世纪末,行会从城市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后,决定把原来的主教堂拆除,新建一个可以反映佛罗伦萨现时大发展气魄的天下最壮观的教堂,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决议中指出:新教堂必须“具有人们能想象到的绝顶宏伟豪华之貌,其美丽壮观亦须穷尽人所能有的智力与创造”。这种豪言壮语倒也不仅是佛罗伦萨所特有,当时在托斯卡纳地区作为佛罗伦萨主要对手的西埃纳在修建大教堂的决议中就同样要求它的宏大富丽必居天下第一,据说当时西埃纳人甚至扬言:我们的教堂要造得那样宏伟,以至后代会把我们看作疯子!

第二、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建造的过程。大教堂从13世纪末决定建造;1418年对大圆顶进行招标;1471年最终完工。前后历时近200年。圣母亚玛利亚大教堂和洗礼堂、钟楼共同组成了佛罗伦萨大教堂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凝聚了坎比奥(大教堂除圆顶外的部分)、布鲁内列斯奇(大教堂的圆顶)、乔托(钟楼)、基培尔蒂(洗礼堂大门青铜装饰)等人的智慧,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第三、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建筑成就。教材从三个方面来讲:一是大,可以同时容纳3万人同时从事宗教礼拜活动(当时佛罗伦萨城最多也就9万多人);二是高,高达107米,是佛罗伦萨城最高的建筑,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同四周山峰一样高,老天爷看了也会嫉妒”;三是创新,如不用支柱,椭圆形,建筑材料较轻,空心的内外两层,采光充分,等等。

师生互动:

教师:大家回忆一下,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潮是什么?这种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要求将人性从神性中解放出来,享受现世生活中的幸福;它强调个性,肯定自我,倡导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教师:圣母玛利亚大教堂被后人称作是“新时代的报春花”,也就是说,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现在,我们看两组图片。

教师出示第一组图片:德国科隆大教堂和圣母玛利亚大教堂(见本课教材第38页)。

教师:德国科隆大教堂属于中世纪非常流行的哥特式建筑,其双塔高达157米。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高107米。大家从外形上看,二者有何区别?

学生:科隆大教堂是尖顶,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圆顶。

教师:结合中世纪的情况,想想哥特式建筑为什么要设计成高耸入云的尖顶?

学生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回答: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是基督教,中世纪是神主宰一切而人的个性被泯灭的时代。哥特式建筑高耸入云,就是为了营造神秘氛围,使人匍匐在神的脚下。

教师: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卡尔马斯说过:“教堂是尘世之天国,神们在这里生息活动。”既然教堂是神的栖息场所,自然与世间凡人的住所有所区别,所以就要建造得高耸入云、神秘莫测、弃绝尘寰。著名的德国诗人海涅在《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中曾经对科隆教堂的双塔作过这样的描述:“看啊,那个庞大的家伙,在那儿显现在月光里!那是科隆的大教堂,阴森森地高高耸起。”除此之外,哥特式建筑还大量使用彩色镶嵌画和窗玻璃画,这种透光的画面在白天的阳光和夜晚的烛光下摇曳闪耀不定,画上的圣像和五彩装饰图案,在光的照射下令人目眩神迷,这更增加了教堂内部的光怪陆离和神秘恐怖,非尘世的特殊效果,达到了基督教征服人心的目的。总之,哥特式建筑就是要制造一种神秘莫测、人神相殊的效果。

教师:和科隆大教堂的高矗神秘不一样,圣母玛利亚大教堂设计了一个内径达43米的圆顶,展现给世人的是一种开阔明朗的风格,而且,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与周围的世俗建筑十分协调。这是什么精神的体现呢

学生:人文主义精神。教师:对。从这个事例我们应该能得到一种认识:对于历史上的重要建筑,不仅要欣赏其建筑风格,更应该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它们体现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它们进行准确的历史定位。

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罗马万神殿(见人教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插图)和圣母玛利亚大教堂(见本课教材)。

教师:大家比较一下两个建筑的穹顶有何异同?

学生:同:都是圆顶。异:万神殿的穹顶是圆形,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穹顶是椭圆形;万神殿的穹顶在外观上半露半掩,后者的穹顶则通过鼓座全部展现出来。

教师:与古代罗马的万神殿和中世纪的科隆大教堂相比,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更接近哪一种建筑的风格?

学生:万神殿。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家们逐渐抛弃中世纪的传统,开始向古希腊、古罗马寻求灵感。

教师:的确如此,当时人将这种现象称为古代文化的“再生”。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大穹顶和万神殿的穹顶的造型毕竟还有所不同,它在继承的基础上还有所创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诞生的标志,是新时代的报春花

第三目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

帕拉蒂纳美术馆是皮提宫的组成部分。皮提宫最初是卢卡·皮提的府邸,布鲁内列斯奇修建。后来,科西莫一世购买了皮提宫并予以改、扩建,将其作为府邸,也收藏艺术品。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椅中圣母》(帕拉蒂纳美术馆收藏,网上通过搜索找到)和《中世纪圣母像》(见北京出版社《历史》第5册第55页)。

师生互动

教师: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和中世纪的圣母像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并回答:中世纪圣母像中,圣母和圣婴坐姿僵硬,神态严肃,形象呆板。圣婴的眼睛位于面部的三分之二处,不符合婴儿的特征,其脸庞是圣母脸庞的小型化。总的来说,圣婴给人以“小老头”的感觉。

文艺复兴时期圣母像中,圣母非常秀美,圣婴表情可爱。

教师:艺术家们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什么呢?

学生:前者是为了突出圣母和圣婴是“神”,与“人”不同。后者则强调圣母和圣婴与人无异

教师:这两个作品非常鲜明地表现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和中世纪艺术作品的不同。在中世纪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是超现实人世的,呆板僵化,静穆神秘,表现出远离尘世的圣者气息。而文艺复兴时期则将神人性化,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收藏了大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从而成为文艺复兴的独特见证

小结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许多建筑或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或收藏了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的艺术珍品,它们既是建筑史上的杰作,又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见证,从而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知识结构

2.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篇二

政治老师需要有发现生活的慧眼,感悟生活的慧根,运用生活的慧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能关注社会生活的大事小事,适时适度地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把教材上的观点和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让生活引领政治教学。

2010年底,360与QQ掀利益之争。有位教师在讲“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一框时,引入了这一话题。当教师提出辩题: 360与QQ你支持谁?理由是什么( 或者说你认为谁是新事物) ? 课堂气氛活泼而热烈。最后,教师并没有做出裁决,而是说了这样一段话作为辩论的小结: 360与QQ,你支持谁,你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判定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不是形式的新或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是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360与QQ谁是新事物,我们今天难以下结论。希望同学们理解并掌握判断新事物的三个标准( 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的前途) ,带着这三个标准和根本标志,在以后的日子里进一步观察360与QQ的发展,在生活中体验360与QQ的发展,可能过了3年、5年或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才能下结论360与QQ谁是新事物。

360与QQ之争,是全国几亿网民都很关注的事件,这个话题,学生有话可说。教师在此处营造的“生活场”,不仅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还教会了学生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二、在情感的涌动处营造

思想政治学科有别于其他的智育学科,不仅要突出自己的科学性,还要突出自己的生活性和思想性,政治课堂也应是实际的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在我们思想政治教学中,不应忘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不要忘了让学生的情感在我们的课堂上涌动。如,在教《政治生活》时,结合钓鱼岛事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价值观的内容时,结合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让学生在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中接受感动,都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存在。

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实现帮助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三、在教学的合作中营造

萧伯纳说过: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还是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思想,你有一个思想,我们互相交换,就有两个思想。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才能产生思想的火花,思考能使智慧升华。”通过教学合作,教育过程也能成为一种有思想的生活。

在学习《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的选择》时,我给抽象的投资理论知识以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来学习。

首先,在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基于生活常识的心理测试题( 当你看到路边一幢房子外,有一只铁皮垃圾桶正冒着浓烟,你会怎样?

A. 大喊“失火了”B. 到附近找水救火

C. 打电话求救D. 把垃圾桶拖到路上,让它自己烧光。

A: 你沉不住气,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如果你与别人合伙投资,别人一眼就会看透你的想法,你要胜人一筹的可能性不大。

B: 你选中一个项目投资后比较固执,缺乏灵活性,即便投错了目标也很难转弯,容易一输到底,所以投资时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C: 你稳扎稳打,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你在选中投资项目后比较理性地追求高风险,但不至于输的分文不留。

D: 你把投资当智力游戏来玩,追求高风险高收入被视作享受,如果运气不好或累了,你会适时休息,等到恢复精力后重振旗鼓。)

接着,根据对学生选择的分析,我很自然地引入新课的主题———投资,把教学融于生活。

在选择怎样的投资方式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投资课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1. 班级学生出资: 4 万元人民币

2. 投资种类: 储蓄、债券、保险、股票

3. 投资时间: 3 年

4. 投资收益用途: 学习等班级活动经费

5. 投资要求: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投资

每组同学在深入讨论后( 约10分钟) ,提出一种投资方案,由小组发言代表陈述其方案,并说明其理由。

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会很自然的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讨论中,他们很开放地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小组同学彼此启发,相互激励,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形成新的思想、观念、方法,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特别是当四个小组分别报上各自的投资方案后,由于各不相同,而班级投资又只能采纳其中一种方案时,每个小组的发言代表为了本小组的方案能被采纳,又展开了激烈的论证战。

通过4个小组发言代表对各自小组投资方案的论证,让学生很自然得出合理的投资要做到两步四忌。第一步: 分散投资(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 第二步: 组合投资( “四三二一”“三三制”方案) ; 忌一: 违法; 忌二: 盲从; 忌三: 集中; 忌四: 犹豫。接着,结合前面得出的测试结果,参照每个小组提交的投资类型,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反映在他的理财上也是不同的,从而得出每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只有那样才可能成功。

在此处营造的“生活场”,不仅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真正弄清了抽象的投资理论知识,而且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同学都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把教学真正建立在了多边活动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参与交流,参与合作与竞争。

学校小课堂,生活大舞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政治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生活教学。我们教师应努力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活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摘要:常听到学生抱怨:“政治是最枯燥的一门科目。”为什么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轻视政治课学习,对政治学习没有兴趣呢?这是因为政治课是高屋建瓴的大学问,看不见摸不着,高和远才,导致学生不喜欢学。老师怎样才能把那些高与远的大道理用一种恰当的方式讲给学生?让我们的政治教学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让政治教学回归学生生活,让政治教学变得“生活化”,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我们的政治课堂。

3.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 篇三

教学内容生活化

政治教学生活化,首先必须要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改革的方向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成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生成性指的是依据教学过程而“实时”开发和充实教学内容,把政治教学的内容随时与生活相联系,使之成为学牛的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动态的活动。开放性指的是必须承认课程资源中教材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在政治教学中,应该引入学生生活中接触的政治内容,把深奥而抽象的政治理论通过实例表述出来。例如,在讲到“我国国家职能”内容时,可以联系一些我国政府在地震中救灾的事实,这样不仅加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感。而多元性指的是政治课堂教学的内容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现象和探讨政治问题。

教学模式生活化

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首先是实践法。所有的政治理论都来源于实践,还要服务于实践。采用实践法,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理论去解决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同时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反过来还能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是模拟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模拟来再现发生在周围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政治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学习“卖方和买方市场的特征”的内容,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把两者特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听,在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学生还是经常把二者混淆。教师可以先找三名男生扮演在商场里的书包销售老板,一名女生扮演在商场里买书包的顾客,(要求,书包老板的书包定价必须有所差异,卖家必须把书包卖掉,顾客必须要买到书包),然后在把角色进行互换。在模拟的讨价还价过程中,学生就会对“卖方和买方市场的特征”有着深刻的认识。

最后是娱乐法。音乐、小品、漫画以及诗歌等都是学生十分喜爱的娱乐形式,借助这些娱乐形式来诠释枯燥难懂的政治理论,比单纯教师的讲解有着显著的教学优越性。例如,在学习“保险、股票和债券”,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保险、股票和债券等不同投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范伟、赵木山和高秀敏主演的小品《心病》。这样在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中,不仅学生可以轻松掌握书本上有关的理论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思考自己家庭未来要怎样制定科学的投资方案,确保安全。

教学过程生活化

要想真正的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就得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平时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

教学的过程要经过三个环节:首先是导人。每节课成功的前提就是导人。新版的高中政治新教材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学生阅读时会有着亲切感。如果在课堂导人时加人生活化的内容,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联想。例如,学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容,可以先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迎宾曲》,然后让学生看“第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的视频。导人新课时利用这些学生熟悉而真实的材料,立即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其次是理解。利用生活化的导人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后,可以运用各种实例去讲解和剖析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可以举出生活中“脚与鞋的关系”的例子来说明上述原理。根据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规律。

4.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体味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人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文化的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的概念

(2)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分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的内涵

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学习的自觉性。

(2)自学探究。以课本的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集体讨论。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文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六、课前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并按形式进行归类。

2、查阅“文化”的含义。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即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文化“万花筒”

探究一:文化的形式和内容

(1)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市H进行归类?(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探究提示:上述探究课题旨在检测同学们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1)欣赏方式包括观看电视、电影,收听MP3,网上点播等。(2)如戏剧、歌舞、曲艺、音乐等。

(3)仅仅把文化看作是艺术,这是片面的,艺术只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文化的全部,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教师:文化的形式有哪些?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据教材进行思考,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

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 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1)文化素养的形成(2)文化素养的表现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体现出来。这样。我们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探究二:

1、文化是什么?

2、归纳文化的特点。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探究全面把握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本节课作为文化生活的入门课,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文化,了解其丰富多彩的形式,从而真正理解并把握文化的科学内涵,发动学生去搜集整理,去分析归纳,真正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作用,那么文化与经济、政治三者是什么关系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者的关系。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文化“万花筒”

二、文化的内涵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3、文化又是人们的文化素养

三、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形式多样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十、教学反思

5.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篇五

知道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如何带领村(居)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

能力目标:

学会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如何带领村(居)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

教学难点

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如何带领村(居)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情景导入,以年代表注解的方式,勾勒了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以具体菜市场的事例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在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1、在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的形式,由学生自由发言:你所在的地区,你对村民自治或居民自治的认识。

学生发言讨论,教师总结点评。

6.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篇六

导语:看到“生活与哲学”这个书名,有人可能会想,哲学神秘、抽象、思辨,是一门虚无缥缈的学问。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生活是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进入哲学的殿堂,把握哲学智慧不可或缺的途径,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希望通过哲学的反思和追问,能够使同学们开启心灵的门、打开智慧的窗,访问一种新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含义;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使人正确看待宇宙和人生。能联系实际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能力目标:

提高思维层次、锻炼思维能力。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学习重难点】

重点:哲学的起源

难点:哲学的本义和起源 【知识梳理和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一】孔子之道P4 探究问题:颜回比孔子更“仁”,子贡比孔子更“辩”,子路比孔子更“勇”,但为何他们都没有孔子成就大?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起源)【课堂探究二】哲学家与船夫

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在船划动后,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哲学吗?”船夫摇摇头,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又摇摇头,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当哲学家与渔夫继续交谈时,一阵大风将小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都被抛进河里。这时,船夫说:“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在水中挣扎着回答道:“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你的整个生命。” 探究问题: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探究引导: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但认识世界的目的则在于改造世界。【课堂探究三】把木梳卖给和尚

专心

爱心

用心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其负责人对三个应聘者:甲、乙、丙提出了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以10日为限,想办法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

10天后,负责人问甲:“卖了多少把?”答:“1把。” “怎么卖的?”甲讲述了历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被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时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了一把。

负责人问乙:“卖了多少?”答:“10把。” “怎么卖的?”

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了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当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木梳,供善男善女梳理头发。”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那座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了10把木梳。

负责人问丙:“卖了多少把?”答:“1000把。”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 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宝刹,朝圣者络绎不绝。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香者,都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鼓励其多做善事,便可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了1000把木梳。

探究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哲学的智慧是如何产生的?

探究结论:哲学的智慧就在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专家点评p5:关于“惊讶”: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过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但人类的实践活动能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呢? 【课堂探究四】仰望天空的哲学家——泰勒斯

最早的哲学家们是天文学家,因为天空让人想起自己的使命。费尔巴哈说:人只有靠眼睛才升上天空,一切理论都是从注视天空开始的。

泰勒斯(Thales),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的创始人。希腊七贤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有名字留下来的思想家。“科学和哲学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

有一天晚上,泰勒斯走在旷野之间,抬头看着星空中的满天星斗,预言明天要下雨。由于他只顾看天并思考问题,一下掉进坑里差点摔了个半死。当有人救起他时,他告诉对方这个预言。于是,那人笑话他说:你们哲学家是只知道天上的事情却不知道脚下发生什么事情的人。探究引导:泰勒斯仰望天空得到明天要下雨的预言,却因这个预言被人笑话。哲学家也就成为了只关注天空,不理现实的代名词。2000年后,黑格尔以那番仰望天空的话为哲学家正名。他说“一个民族只有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注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他甚至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的一次讲演中提到了这句话,并鼓励在场的同学们说: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亲身体验】请同学们抬头望一望因忙碌而被我们冷落的天空,写下你当时所思考的问题,试着寻求解答。

希腊神话故事:俄狄浦斯王(人要不断追问、反思)

其实,惊讶、困惑不是哲学家独有的。每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进行着一些追问和思考。

探究结论: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专心

爱心

用心 探究小结: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本源)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方式)注意:两个起源有和区别?

上述两点表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课堂探究五】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四位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很多的国家,拜访了很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是饱学之士,真是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学生说:“十年游学,你们现在有了很多学问,长了不少见识。现在,学业就要结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便围绕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方?”“我们坐在旷野里。”“这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先开口了:“老师,只要有把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散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第四个弟子说:“斩草要除根,要把根挖出来才行。”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办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经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子坐了下来,等待老师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发现哲学家在书的最后补上了这样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美德占据心灵。探究问题:

(1)学生们和哲学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

一般思维;创造性思维(2)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知识水平不同;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3)想一想,思维方法在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思考:p5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恩格斯 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话?

哲学并不是脱离人民生活的高谈阔论,而是蕴含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认识和把握了它,就可以自觉运用它来指导实践。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功能)

1.哲学是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的本义:

(1)古希腊文和英文Philosophy=philo+Sophia 爱 智慧

(2)汉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哲学不等于智慧)

P6相关链接:苏格拉底说:“我认为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于神;但爱智这个词倒适合于人。”

试试:和哲学家比智慧(苏格拉底)【课堂探究六】哲学的功能

斗转星移,春秋变换,当我们仰望苍穹时,我们会不断地追问:时间有没有开始?空间有没有尽头?宇宙由何而来?万物从何而生?世间可有鬼神?人类可有灵魂?……

专心

爱心

用心 中国的老子说:宇宙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王夫之说:宇宙是由“气”组成的物质实体; 西方的赫拉克利特说:火是世界的始基; 《圣经》上说:宇宙是上帝创造的。马克思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结论1: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战争、瘟疫、贫困 ……世事纷纭,岁月沧桑,我们审视社会:人的本质是恶还是善?世间有光明也有黑暗假丑恶是什么?真善美在哪里?社会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人和人应该怎样相处?人类的前途在哪里? ……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西方存在主义: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马克思:社会的发展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也是物质的…… 结论2: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社会,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吸毒、自杀、……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我们考问人生: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活着?又为什么死去?快乐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生有何价值?生命有何意义? ……

老子:道法自然,从容面对人生; 佛家:一切都是空,幸福在天堂; 叔本华: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马克思: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结论3: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正确对待生与死、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牛顿的悲剧p9牛顿晚年写了130万字的神学著作,以证明上帝的存在。哲学思想的倒退,妨碍了他们进一步获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他所学的哲学,没有完成应有的任务。——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任务)【课堂总结】

一天夜里,已经很晚了,一对年老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他们想要一个房间。前台侍者回答说:“对不起,我们旅馆已经客满了,一间空房也没有剩下。”看着这对老人疲惫的神情,侍者又说:“但是,让我来想想办法……”

叙述到这里,你希望下面有一个数学的继续,还是愿意得到一个文学的结局? 事情都是从一个富有同情心、满怀仁爱的侍者的智慧头脑开始:“让我来想想办法……” 但你发现没有:不管是文学还是数学,结局都很神奇——爱加上智慧就是哲学,哲学原来是能够产生奇迹的。

【补充材料】

黑格尔(Hegel),德国哲学家。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1831年在德国柏林去世。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苏格拉底的智慧

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婚是一定要结的,如果找个好老婆,你会幸福一辈子,如果找个坏老婆,你就会变成一个哲学家

不幸的是,苏格拉底的老婆不仅长的臭,而且是个泼妇,动不动就会对他无礼谩骂。有一天苏格拉底刚一进家门,很是莫名其妙,他的老婆就对他唠叨不休,接着就是破口大骂,言语

专心

爱心

用心 不堪入耳。苏格拉底已习惯这一切了,于是就坐在一边抽起烟来,这时他老婆看到他对自己不理不采的,更是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端起一盆子水就是迎头一泼,顿时苏格拉底全身湿淋淋的。旁边的邻居见了纳闷的问:“刚才你老婆骂你,为何不还口了?”苏格拉底不紧不慢的说:“我知道,一阵雷电之后就会有一场盆倾大雨的。”

有人问苏格拉底为何娶这样的女人为妻?他笑道:“如果你能驯服一匹烈马,那么其他马又有何难驾驭的呢?我能忍受这样凶的人,天下人谁不能做我的朋友呢?”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颗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去了。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的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爱情是一种理想,而且很容易错过。”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杉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当圣诞树用的树林,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婚姻是一种理智,是分析判断,综合平衡的结果。”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

苏格拉底家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枝最好看的花,柏拉图又充满信心的出去。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枝艳丽但枯萎的花,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柏拉图回答老师:“我找了两个小时,这是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外遇。外遇是诱惑,它也犹如一道闪电,虽明亮,但稍纵即逝。而且,追不上,留不住。”

有一天,柏拉图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苏格拉底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枝最好看的花。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的出去。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苏格拉底走进树林去找她,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苏格拉底问他:“你找到最好看的花了么?”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柏拉图回到老师:“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萎。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生活是追随与欣赏生活中的每一次美丽。”

人生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树和花,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

苏格拉底50岁,额头上沟沟壑壑布满了皱纹,再加上深陷的眼窝,看上去至少60岁。然而,一个18岁的姑娘却疯狂地爱上了他,并且最终成了他的妻子。一个老气横秋,一个鲜嫩欲滴。对这桩不般配的婚姻,许多人都大惑不解。柏拉图终于忍不住了,向苏格拉底打探成功的秘诀:“老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小姑娘追到手的?”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得说:“我实在没有功夫研究这个问题,我只是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柏拉图不相信,继续穷追不舍:“这么漂亮的姑娘,你不追她,她怎么会爱上你呢?”苏格拉底抬头望望天空,说:“请看看天上的月亮吧,你越是拼命地追她,她越是不让你追上;而当你一心一意地赶自己的路的时候,她却会紧紧的跟着你。”

专心

爱心

7.浅谈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 篇七

一、实现生活化教学的依据

1. 教育学依据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 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把学生看作是“人”, 并不是大型的白鼠, 因为学生是一个具有目的, 并且可以自主选择和塑造自身行为, 从中得到的人, 学生在各自的求知欲上面都有不同的追求。在这个层面上, 就要将他们视为教育的主体, 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学生就会在环境中寻找学习到自己需要的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和形成知、情、意、行的主要培养过程, 这些性情的培养都离不开真实的社会活动。教学中倡导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双主”, 就是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主导的作用,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 心理学依据

认知学派是这么认为的, 认知说的是意识水平层面对信息进行加工, 其中包括信息的转化、获取和存储等。人本主义理论认为, 要看到每个人的本能, 但是还需要看到人的潜能, 主张发展个人的主观意识, 从整体内容上理解个人的个性和认知, 重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选择性。

二、如何在高中政治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由于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 在课堂教学中若一味照本宣科, 详细讲解概念知识, 长此以往, 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磨灭学生学习兴趣, 使课堂氛围处于死气沉沉状态。如何将生活实例引入到高中政治教学, 是当前每一位政治教学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引入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 若将生活实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堂内容联系起来, 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的知识。通过设置特定的生活情景, 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深刻领悟学习内容。如学习“信用工具”时,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 展现人们在琳琅满目的商场中挑选需要的商品, 挑选完所有需要的商品后, 将小车推入到前台结账, 有的消费者采用刷卡方式, 而有的的消费者采用现金方式。然后教师将画面定在这一刻, 引入将要学习的内容, 通过此种方式, 能够吸引学生眼球, 将注意力集中在接下来的教学中。

又如, 学习“供求影响价格”时, 教师可播放春节时期, 人们纷纷到商场购买年货, 在收银台前排满了长长的队伍, 同时还能够发现一些商品的价格与年中相比上涨很多; 随后, 播放春节过后, 商场人烟稀少, 很多商品贴出打折的海报。通过这种方式, 将学生真切感受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是联系的。

2. 贴近生活,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 由此表明, 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的指明灯。这就需要教师在导入新课之后, 通过引用生活例子, 引导学生发问, 或设置问题 ( 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及启发性) , 进而激发学生思维, 提高政治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如学习“供求影响价格”这一节时, 当展示完春节前后商场的情景之后, 教师可适当提出此问题“为什么春节前后一些商品的价格不同, 上调或下降幅度如此之大呢? 大家认为都有哪些影响因素呢?”教师设置该问题后, 学生也会对此问题好奇, 从而积极思考, 根据教师的引导, 总结出影响因素。

3. 体验生活, 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我国新课改强调“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对于高中政治教学也不例外。课堂合作探究离不开生活实践, 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之上, 进行合作探究, 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在探索实践中理解知识内涵。如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内容时, 教师可组织一场辩论赛, 让学生从中理解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可这样设置辩题, 正方主题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主要靠劳动者个人观念及素质, 反方主题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主要靠党和政府。根据班级实际人数组织分若干组, 让学生自由辩论, 并做好相应记录, 课后上交给教师; 教师也可从中选择一组上台表演, 对其作出客观评价。采用辩论赛式的合作探究, 不仅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 构建和谐关系, 而且还能够激发发散性思维。

4. 领悟生活, 激励学生总结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导向及激励功能。进行生活化教学时, 可采用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及生生互评的方式, 活跃课堂气氛, 彰显学习自主性及互动性。通过多种评价, 让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 激励追求新的目标。如学习“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内容时, 全班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对于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进行分析, 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 然后, 对这些意见教师可进行客观评价, 也可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并说明理由。最终实现融洽的学习氛围, 促进政治知识的内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伴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 广大教师不仅教会学生理论知识, 而且还应培养其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引入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贴近生活, 引导学生发文; 体验生活, 鼓励学习合作; 领悟生活。

参考文献

[1]邱世良.感知生活体验生活享用生活——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的教学三部曲[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1, (10) :96-97.

[2]李艳阳.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36) :39.

8.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篇八

关键词:经济生活;教材生活化;问题;建议

《经济生活》教材的编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把经济理论观点的阐述融入到生动的社会生活场景之中,借助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与语言,把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科知识走进生活,生活主题得到了升华。但该教材在“生活化”理念的指导下部分内容设置与教学实践中的贯彻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与各位同仁共同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我通过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发现,“生活化”的理念与实际教学,理论的教授与实际生活的实践,以及教材生活化题材与学情三个方面都存在着些许问题。我主要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教材知识内容的生活化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离

如讲到市场秩序时: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竞争类似于体育竞赛,离不开竞赛规则。

问题一:在市场竞争中,谁是运动员?谁是裁判员?如果有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会导致什么后果?

问题二:如果没有“游戏规则”,对市场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

问题三:试剖析几种不遵守市场“游戏规则”的现象。

这一节内容本来就很抽象,材料就是个比喻句,而问题一大堆,这些问题与高中学生们的生活又是比较远的,这样一来这个问题的设置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2.教材生活化与学科体系存在冲突

新教材在编制的理念上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但是同时新教材在逻辑性上大打折扣,知识零散,条理性不够。而且部分教材在对原有教材知识的取舍上采用的是简单压缩方法,即将过去一个学年的学习内容压缩在一个学期(一个模块)之中;很多理论观点只给出结论,不进行分析。

3.“生活化”的教材理念与实际教学的矛盾

教材“生活化”的理念不仅要体现在教材中,更应落实在教学过程当中。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二者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新课改以来,教材的“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新课改理念逐步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生活化素材也更多地进入了课堂。

二、具体建议

1.加强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赋予时代特色

在我们追求教材“生活化”便于让学生理解的理念指导下,强调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将兴趣原则提到一定的高度。但是,教材的编制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也不应渴望“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不断地根据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相关的变动。同时,《经济生活》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教材相比较有一个相当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时代特色浓厚,堪称“日新月异”也绝不为过,教材中的观点总是与时代紧密相连,但教材从出版到修改再版有一个周期,教材设置的一些生活情景难免会有滞后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2.有效协调教材的“理论逻辑”与“生活主题”

理论逻辑和生活主题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就在于学科知识。政治教材在走出以往教材繁、难、偏、旧怪圈的同时,也要注意知识的逻辑联系。教材应针对知识内容在整体结构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条理清晰。具体的知识点也应如此。学生通过对这些生活材料的思考探究而获得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践行完善教材的生活化

教材生活化的理念依托于“生活化”的教材呈现,而教材的编制终将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完善。由此,要强化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根据教材的知识构架、教学目标联系地方特色与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视野,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王蔚.新课程实施视阈下的教材观:“用教材教”[J].黑龙江学院学报,2009(28).

9.4.1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能力目标:1。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和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行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为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体育吗?姚明大家都熟悉吗?(出示NBA全明星集)

(通过篮球明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02.25 火箭VS开拓者

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15分,其中罚球得了3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本场比赛姚明得分球中没有三分球)设姚明投进了x 个两分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02.27 火箭VS骑士

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28分,你知道姚明罚进了几个球,投中了几个两分球吗?(罚进1球得1分,本场比赛姚明得分球中没有三分球)设姚明罚进 x个球,投中了y个两分 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篮网VS雄鹿

在这场比赛中易建联全场总共得了16分,其中罚球得了1分.你知道他分别投进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设易建联投进x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可列出方程______(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议一议:

x+2y=28

2x+3y=15 观察这两个方程,并思考:这两个方程有哪些共同特征? 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含有未知数的项的系数次数都是一次。

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in two unknowns)

看一看:

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ab2(1).x 2y1(2)32b02(3)y1x(4)x12(5)xy x1算一算:

(6)

xy0y

根据方程2x+3y=15,小明说易建联可能投中3个两分球,3个三分球.对吗?为什么?

类比方程解的概念,得出是二元一次方程2x+3y=15的一个解。记 试一试:

你能给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下一个定义吗? ※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定义: x3y3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思考:

x31. y7x1

13y3和 是方程 2x+3y=15的解吗?

2.方程2x+3y=15的解有多少个? 3.对上面投篮的实际问题,方程2x+3y=15的解有几个?(通过思考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具有不定性和相关性。在实际问题中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可以是有限个!)[例题讲解,当堂练习] 例1. 已知方程3x+2y=10(1)用关于 x的代数式表示 y;

(2)求当x=-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的三个解.

分析:在讲解时,可先不讲第(1)小题因为部分同学对“用关于用关于 x的代数式表示 y”不一定理解,所以可以先通过确定x的一些值来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算熟悉这种变化过程,然后通过“设,那么y的值是多少呢?”这一提问,过度到第(1)题,从而解决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另一个字母的问题,即用关于 x的代数式表示 y只要把方程3x+2y=10看做未知数是y的一元一次方程。

练习(挑战明星)

姚明:

1、多选题: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有

xy3①x  3 y 

5②

2xx1③ ④

ab1n12.若

mxy

9x

7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3y

程,则m+n= 易建联:

1、判断题:方程

2x 

y

 1

5的解是 

()

2、已知

是方程3x+ay=-1的一个解,求a的值.科比:1.已知方程2x+3y=2.(1)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2)根据给出的y值,求出对应的x的值,填入图内;x1y2x7y1[课堂小结]:

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2.对比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作业布置]:必做题:书本作业题1、2、3、4

10.4.1几何图形教案第一课时 篇十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一课时)

整体设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情境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身边的事物,用数学的眼光来评价它们;借助所了解的图形,归纳出几何体的分类.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实物,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2.通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的联系和区别. 教材处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并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和球等.

教学方法

根据已有的生活背景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观察实物开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大量的数学活动,形成自己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说明

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等概念,能识别一些基本几何图形;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1.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几何图形: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并展示实物教具和模型,让学生回忆这些几何图形的形状.

2.请学生自己画一些立体实物(比如杯子等). 教学说明

组织学生观察校园里哪些物体与我们学习过的几何图形形状类似,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说出来(例如,学校里的垃圾桶是圆柱体,花池是六棱柱).由此让学生感觉到,正是这些基本图形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从而引出课题——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板书).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设计说明

本环节分三个板块,目的是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认一认:

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建筑物照片(如埃及金字塔、桂林香江饭店、英国白金汉宫等),让学生观察每幅图,找到与自己熟悉的几何体形状类似的物体(让学生上台说明,看谁找得最多最准,让学生说说哪些建筑物好看,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2.展示课本114页各图(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又有哪些与熟悉的几何体形状类似的物体.

3.展示课本115页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分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2)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3)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议一议:

1.课件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棱台、球的几何透视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2.课件展示棱柱和圆柱,分组讨论这两种几何体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分组讨论交流中形成对棱柱比较全面的认识.

赛一赛: 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和球.

分组比赛,看哪一组举的例子多.如机器零件的六角螺母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桶形茶叶盒的形状类似于圆柱,有些冰淇淋的形状类似于圆锥,篮球、足球的形状类似于球,台灯的灯罩的形状类似于圆台.

教学说明

教学中注意利用生活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模型、教具,适当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本章知识密切相关的影像素材等,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典型例题,巩固新知

1.将下列几何体分类(见课本115页思考图4.14),并说明理由.(学生上台动手将这几种几何体分类,让学生试着说明归类的理由.无论学生说什么教师都应用鼓励的目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2.你喜欢什么样的几何图形?为什么?如果你是一位小动物的房屋建筑师,你将建造一个什么形状的建筑物给你所喜欢的小动物居住?请把所设计的建筑物的设计草图画出来,并给小屋起个好听的名字,再用一句话来说说你们的设计(分小组交流).

教学说明

从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出发,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让学生懂得关爱,增强环保意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

四、总结反思,情意发展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图形?你发现你的周围都存在着数学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现实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几何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学会用数学的观点来认识生活,体会生活中的几何美,并通过学生对“美”的理解,简单地区别不同的几何体.

五、布置作业

1.动手做一个你认为在生活中比较实用的几何体.

2.做一个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做好后请保留.(在后面的学习中要用到)

评价与反思

11.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教学效果

0.前言

目前,我国很多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还是使用原始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政治知识,但是严重忽略了学生心理上的学习需求,所以大部分的情况下学生政治知识的学习并没有达到预定的要求,导致很多学生并不能利于政治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在自身的内心形成价值观,并且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1]。新课改就对于教学中的实际化的问题提出了要求,倡导在未来的政治课程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通过政治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概论

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本文具备的知识背景以及生活上的经验,和当前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并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体现,使得政治教学更加生活化,有助于学生能够把政治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2]。另外,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内容和显示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这也为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在政治理论中属于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政治教学中同样需要理由这个理论来解决理论和实际生活的关系和处理方式,教学生活化就是其中的一个有效途径。

2.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应用

2.1营造生活情景

在政治知识的教学中,要想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就需要在课堂上或者是任何的教学场景中营造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这样在教学中再现生活情景能够有效地将书本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相联系,从而建立一个相对开放的教学方法。另外,高中政治知识的教学本来就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之下渐渐对政治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不可能将政治知识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实际的生活情景,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讲解到有关货币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实际感受到政治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现象,提问学生:如果人民币是由国家来发行的,那么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穷人,不能多发行一些钱给老百姓让大家都有钱呢?这个问题的提出非常贴近生活化,也确实是困扰很多高中生的问题,所以大部分的学生能够立即针对这个问题展开热闹的讨论。在讨论之后,教师引入了关于货币的知识,人民币属于纸币,发行量需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作为基础,否则会引起通货膨胀的问题。教师提出这种生活化的问题能够马上引起学生讨论,增强学习效果。

2.2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还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加入更多的新鲜元素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加深学习印象。如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迅速发展,高中政治课程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作用在课堂上更新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生活化的学习。另外,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收集更多的和政治知识相关的生活化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且引入新的课程知识的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网上下载一些政治生活相关的一些生动的视频以及流行歌曲等,在课堂的开始作为一个切入点,刺激學生的各种感官意识,引起学生的广泛讨论,接着引入新的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关于价格变动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双十一促销的广告,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价格上的变动,从而引出价格相关的知识点。

2.3教学内容生活化

高中政治教师要想实现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实践,还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实现生活化。因此,高中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案上进行重新设计,并且改进原有的教学内容,更多地使用一些生活化的内容来进行课堂教学。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还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的基本上行进行设计,并且立足于现实生活,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

3.结语

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是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拥有正确的思想品德以及正确的世界观,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3]。因此,在高中的政治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政治课本的内容和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并且向学生展示政治知识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笔者主要分析了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应用问题,希望能够为促进高中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提供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侯先领.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浅探[J].考试周刊.2010(54)

[2]许静.生活化的高中政治教学略谈[J].中学教学参考.2010(33)

12.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刍议 篇十二

一生活化教学要注重思想性

政治学科不是纯知识性的学科, 它最主要的功能是思想品德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 注重思想性不是空洞说教和强制灌输, 而要注意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春风化雨般地流进学生心田。因此, 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个人的、内隐的心理特征, 既有显著的隐蔽性, 又有较大的差异性。它不像传授知识一样可以直接“教”给学生, 而是要创设机会, 通过亲自参与活动, 感受、体验与内化, 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这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搭建通往现实世界的平台, 帮助他们挖掘现实生活的实际。

在讲《政治生活》“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一节时, 本人在班级中开展了“我校禁止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的模拟民主听证会。作为教师, 深知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危害性, 但部分学生不以为然。尽管学校三令五申, 还是有学生偷偷摸摸地使用手机。确立这一主题, 既具有现实意义, 又具有教育意义, 而且是每个学生所关注的, 这样每个学生就觉得有话可说。具体操作时, 笔者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不同的角色:在校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育专家等, 然后根据学生的选择组成不同的代表团进行分组讨论, 让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接着请各代表团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探究、交流和辩论, 学生达成了共识, 教师也比较自然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了这一规定。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 而且让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生活化教学要把握时代性

俗话说, 理论是灰色的, 而生活之树常青。把握时代脉搏, 紧跟时代步伐, 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政治课教学能否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否具有时代性, 是否能把鲜活的热点材料运用到教学中来。教师应关注时政, 及时把时政热点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融入到政治课教学上来, 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时政材料相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效调动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时代性并不是对时政材料的简单堆砌, 而是要为教学所用, 根据相关知识点挑选合适的时政材料, 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观点对相关时事材料进行分析, 或者以时事材料作为情境导入。

《经济生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提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这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一时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把握这一内容, 笔者联系我国政府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时所采取的积极举措。这些举措学生比较熟悉, 其中有些还是自己家庭曾经经历过的, 通过这一材料的引用, 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也培养了学生对时事政治对社会热点的兴趣。

三生活化教学要提高针对性

针对性就是针对学生实际, 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针对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 针对能够引起他们思考并进而树立责任感的问题,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首先, 要使学生学有所获, 知行统一, 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 有目的地引入材料, 选取的情境要服务于探究活动, 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其次,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灵魂所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感受了许多社会现象, 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为政治课堂教学联系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在政治教学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表现个性的机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最后, 引入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最好是学生熟知的,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神奇寓于平凡中的感觉,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政治课对生活的指导性, 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在《政治生活》“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一节的重点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在教学中, 笔者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铺垫, 让学生想一想过去一年中我国政府做了哪些大事, 分别体现了政府的什么职能, 政府为什么要履行这一职能。这样的情境创设和提问, 贴近学生生活,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和交流, 学生自然掌握了政府的基本职能,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使学生通过这一情境感受到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生活化教学要具有实践性

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 生活决定教学, 而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真正成为教育。因此, 政治教学应扩展时空,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 学会在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在高中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点, 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学会与人合作,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注重将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 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 在活动中以自主独特的方式认识、思考、体验、感悟周围世界, 最终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 扩展知识技能, 完善知识结构, 提升生活经验, 促进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教师应注重着眼于身边事, 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情形、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 把课堂教学变成深入浅出的、理论与生活有机融合的实践乐园。包括时事点评、辩论赛、专题讨论、调查采访、让学生制定解决方案等。既与学生的家庭生活密切相关,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和生活能力, 增强责任感。

总之,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 只有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 把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营造出足够的生活氛围, 实施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激起学生的有效思维。

[责任编辑:庞远燕]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高中政治教学中应实施注重思想性, 把握时代性, 提高针对性, 以及具有实践性等生活化教学策略。

1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篇十三

1.教学目标

1.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2.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的意思。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黑板出示:了解诗人解诗题目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具体做法及要求。今天,我们就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二)了解诗人,解诗题目。

1.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了解他吗?(学生读课外搜集资料中的有关内容)

2. 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山东”指山东省吗?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

(三)理解字词,明白诗意。

1.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正确流利。(“为”这里应读“wéi”)

2.再读,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在书上作记号。

3.小黑板出示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异客

4.动动脑子,你如何理解这些字词?

5.你能从字面上说说诗句意思吗?

6. 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四)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1. 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小小组讨论。

3. 交流。

我认为“()”字用得好,从中我体会到了()4.你能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吗?有没有同学比他读得更好?(注意节奏与感情)。

三、练习

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能谈谈看法吗?能有感情地吟出这句诗吗?

四、总结

家是永远温暖的港湾,同学们,无论未来的你会展翅高飞到何处,别忘了家乡,因为有一个被称为家的地方才是你的归宿。(引导学生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爱,体会亲情的重要,懂得感受亲情,珍惜亲情。

五、作业

1.搜集“思念”主题的诗,歌曲等。

2.小练笔: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后习题

《古诗二首》习题——第一课时

一、基础题

1.这首诗是_______时期______(填人名)。2.解释诗中以下词语的意思。

忆:_________独:_________异乡:_________异客:_________

二、综合题

1.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2.作者为什么那么想家?哪个突出他的孤单?

三、提高题 思维拓展

1.每到中秋,天上月圆。远在海外的游子思念家乡,思念祖国,他们会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____,____。”

2.当王维思念家乡的时候他在思念家乡里的谁?做什么?

3,翻译这首诗。

4.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唐代)(王维)

2.忆——思念、想念 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异客——他乡的客人。

二、综合题

1.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2.“独在异乡为异客”,倍。

三、提高题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他们都插上了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抒发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1.搜集“思念”主题的诗,歌曲等。

2.小练笔: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4.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篇十四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战国时,燕国太子丹为了让荆轲去刺杀秦王,百般讨好荆轲,特意宴请他。宴会上,太子丹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荆轲听着这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那纤细、白嫩、灵巧的双手,不禁魂飞天外,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听到荆轲的称赞,太子丹立即命人将美人的双手斩断,放到一个盘子里,送给荆轲。

教师引导: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太子丹割裂了作为部分的手与整个身体的有机联系,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而美人灵巧的双手离开了身体就永远弹奏不出悦耳动听的乐曲了,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这启发我们一定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有个故事叫“嘴疼医脚”:有个人嘴上长了一些小疙瘩,后来逐渐严重,满口溃烂。他到医院打针吃药无济于事。后来经朋友引荐,去找一位颇有名望的老中医治疗。不料,这位老中医开了几味药,并让他研制成粉,用醋调敷在脚心上。这样敷了几次,病就全好了。这人感到很奇怪,去问老中医:听说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为什么嘴疼医脚,药到病除呢?

老中医向他讲了这么一个道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之间都密切相连,在病变上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时病本在上,病状表现在下;有时病本在下,病状表现在上。你这口糜与心脾积热有关,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采取上病下治,用药敷脚心,通过经络引心脾火下行,因而取得药到病除的疗效。

教师引导:嘴与脚,一个在人体之上,一个在人体之下,表面看都是独立存在、互不影响的,似乎没有内在的联系,实际上它们和人体其他部分共同构成人体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我们不能用片面、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推进新课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板书: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从含义上看: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局和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2)从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来看: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所以,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教师总结:人是一个整体,手是人体的一个部分,手一旦离开了人体,就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不可能发挥它本来具有的功能;钟表是一个整体,各个零件是部分,一个钟表如果被拆开,零散的部件就不能发挥它在钟表里的功能。所以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板书: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问题情境

木桶理论(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专心

爱心

用心 1

所谓“木桶理论”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问题探究:理解了木桶理论,对我们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我们要学会分配学习的时间,尽量不要有短腿学科。

教师总结:作为学生,我们高考看的是总分,所以如果存在短腿学科的话,就会影响到总分,所以在学习上,我们要做到统筹兼顾,使各个学科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结论:(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问题情境

手是人体的一部分,不能脱离人体而单独存在,一旦被割了下来,一只鲜活的手就会慢慢失去光泽,就不会再弹出优美的乐曲,就不会写出漂亮的汉字,就不能做日常的琐碎事情。

问题探究: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手是人体的一个部分,离开了人体,手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和存在的价值,这说明部分是离不开整体的。

结论:(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可是油缸里只有一点点油,谁也喝不到。于是它们想出一个办法,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三只老鼠连成一串,换班下去喝,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它想油只有一点点,我先喝个饱,上面两只老鼠见第一只老鼠喝起来没完,都急得很,最上面的老鼠急得说:“给我们留一点。”可一张嘴,下面的两只老鼠就掉到缸里去了,它一慌也跟着掉了下去。结果三只老鼠都再也未能爬出来。

问题探究: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总结: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都会影响到部分。所以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这里的三只老鼠之所以能够偷到油,是因为它们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具备了任何单只老鼠都不可能具备的功能,三只老鼠配合好了,才能喝到油。后来它们只看到了局部的利益,而忽视了整体和全局,所以都掉进了油缸里爬不出来了。

专心

爱心

用心 板书: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问题情境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多媒体课件展示)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问题探究:温家宝总理为什么要提出“中部崛起”战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中部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部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事实上,“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中部崛起”战略是根据中国实际提出的,不仅有利于中部的发展,也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2)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存在着东西部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如果西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影响到全国的经济发展,甚至会引起民族纠纷,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早在199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把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了出来。目的是要缩小东西部差距,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可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板书:1.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学生自主学习,找出结论)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板书: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板书:(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问题情境

成语故事:田忌赛马(多媒体课件展示)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

专心

爱心

用心 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问题情境

田忌为什么在三匹马都处于劣势的条件下还能赢得比赛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当事物以有序合理的结构排列组合时,整体功能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板书:(2)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是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问题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问题探究:上述成语、俗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三个和尚没水吃,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数虽然多了,但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而是相互消磨,结果各要素的力量或作用被内耗了,出现1+1<2的效应。

板书:(3)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即1+1>2。这一方法对于安排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板书:3.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课堂小结

本课是前一课时的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这一课时主要讲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以及掌握系统优化的工作方法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其中,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和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都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板书设计

专心

爱心

用心 4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假如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B.部分功能决定着整体的功能,整体服从部分 C.事物是由各个部分有机联结而成的整体 D.部分具有整体所不可能有的功能

2.如果要增加上题中水桶的容量,首先要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A.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B.想问题、办事情要重视局部

C.部分的问题解决了,整体的问题就解决了 D.局部的性质功能受到整体功能的影响 3.北京开关厂门口有块巨幅宣传牌“99+1=0”,其意思是说虽然生产了99件合格的产品,但只要有一件是不合格的,就意味着不合格。因为一件不合格产品在生产者手中的概率虽然只有1%,可是在用户手中的概率却是100%。从哲学上看,对“99+1=0”的宣传口号认识正确的是()

A.商品必须有用,否则就不能用于交换

B.厂家关注用户的合法权益体现了良好的职业素质 C.用“1”来否定“99”,违背了客观实际

D.重视“99”也重视“1”符合系统优化的方法

4.2005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拉开了序幕, 搞好经济普查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这体现的哲理是()

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就是整体 C.整体离不开部分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专心

爱心

用心 5.实现我国中部崛起战略,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在区位、资源和发展时机方面的)

A.中部崛起不会一蹴而就,更不能丢掉愚公精神,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重视外部力量的作用,中部崛起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C.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积极促成中部飞跃,力求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6.下列选项中有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A.整体是事物的全局,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B.部分是事物的局部,从数量看它是多 C.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D.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二、非选择题

7.从中国国情出发,在东部发展起来之后,党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计划,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全面发展,2004年12月2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抓紧落实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的正确性。参考答案:1.C 2.B 3.D 4.C 5.D 6.D 7.(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符合中国国情。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当前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是根据我们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高,“中部崛起”的条件已经具备。

(3)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它要求人们着眼于最优目标,同时要搞好局部。“中部崛起”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专心

爱心

15.浅谈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篇十五

一、导入新课生活化

导入新课如果枯燥无味, 缺乏生活气息, 远离学生生活实际, 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难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现实生活入手, 把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堂, 导入教学。比如, 在“唯物辩证法”二轮复习教学中, 我结合前两年日本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爆炸, 形成核辐射, 我国部分地区居民误以为多吃碘盐可以防核辐射而出现食盐抢购现象进行分析, 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发生后, 日本民众举行反核游行, 德国关闭5座核电站, 我国国务院宣布暂停核电发展计划。一时间人们谈核色变, 核电发展面临空前的挫折。核电何去何从?虽然自从人类运用核电以来, 出现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三里岛核事故以及这次的福岛核事故, 但是由于核电作为低成本的清洁能源, 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 核电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对于核电发展的问题我们应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以及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

二、生活化情境式教学

在政治课教学中, 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如在讲授分配制度这一章节的内容时, 我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王明一家有五口人。王明承包了责任田, 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收入不错;妻子开了个小店, 纳税后也有不少收入;儿子是国有百货售货员, 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炒股, 赚取了不少钱;女儿是国有企业的工程师, 她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 也有一份丰厚的报酬;母亲靠出租房屋也有一定的收入。请同学们议一议, 王明家五口人的收入各来自何种分配方式?如何区分各种分配方式?生活化的情境, 辅以教师的引导,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充满生活情趣的练习设计

审视我们的高中政治课教学, 不难发现, 由于高中规模的扩大,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学困生数量增加, 导致政治课作业整体成效较低, 甚至部分学生干脆不做政治作业。这除了与学生素质有关外,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教师自身, 我们给学生的练习往往是不加取舍, 这种脱离学生实际、远离生活情趣的练习怎么能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一个没有生活格调的教师如何激活学生的生命?一个缺乏智慧的教师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解决的办法唯有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充满生活情趣的练习,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促进学生启迪智慧, 提升能力。如我在讲授《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时, 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说说我们宁溪镇发展了哪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这些第三产业对柏乡发展有何意义?你认为柏乡县政府、企业和柏乡人民应该怎样促进柏乡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如, 在讲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时, 我以红火的台州拆解业为题材, 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台州现已取代台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废旧电机拆解地, 是世界上进口废旧电机最多的地区。台州是一个金属矿产资源空白的地区, 拆解业的发展, 为台州五金生产企业提供了廉价的原料, 促进了五金制造业的发展, 推动了台州经济发展。但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可忽视, 居住在拆解地附近的居民, 抱怨常能闻到刺鼻的臭味。请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说说怎样看待台州市的拆解业?这虽然不是学生身边的事, 但也是从生活出发,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政治教学生活化策略既要强调源于生活, 又要注意高于生活。要让学生参与生活, 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 提取其中的理论元素, 在不断反复解释生活现象, 尝试运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理论价值。例如, 在学习“家庭理财”知识点时, 我创设了一个模拟情境:让学生充当国债、股票、保险的推销员, 进行推销演说。结果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妙语连珠, 赢得了阵阵喝彩。为什么单单这几位同学表现出色呢?课下一问, 原来他们中有的家长就是推销员, 或者家里一直热衷于保险、炒股。答案不言自明, 学生所谓“熟练”的“投资选择”来源于真实生活, 其理财知识的获得是他真实生活的体验与总结。再如, 在学习完“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相关内容后, 我让有兴趣的同学继续调查“威力洗衣机”从辉煌到没落的原因, 并对“东菱威力”重振雄风、东山再起提出合理化建议。虽然作为在校学生, 不一定能提出多么高明的见解, 教师也不必强求他们提出多么合理的建议。但通过这样的方式,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运用于生活中, 能够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他们逐步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

总之, 实施政治“生活化”教学, 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 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 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摘要:政治学科的本质就在于将我们的具体生活上升到一个政治的理论高度, 而政治学科的知识理论也是来源于我们具体的生活实际的。所以, 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生活化教学, 教师应从课堂导入、课堂新授、课堂练习、作业布置、课外活动等各个教学环节入手, 将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到底, 将政治学习生活化, 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 才是课程改革的坚实步伐。

16.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探究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程教学 生活化理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48

政治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政治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高中政治在教学目标方面也有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在进行政治教学中,既要满足学生的政治学科知识需求,又要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养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能力,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而生活化教学,对于上述政治课程教学目标的实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政治课程生活化教学,就是指在进行政治课程的学科教学时,拉近课程和学生的现实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建立学科教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讲解政治课程,把生活经验政治化,在生活经验中总结和升华政治学科知识,体现政治来源于生活,并且终将运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从而在生活化理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消除学生和学科之间的距离感和隔膜感,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投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学习相关的政治理论知识,同时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加深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理解,提升学生观察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和能力。那么如何更好的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额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在进行高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扭转教学理念,加深对于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将政治生活知识顺利的引入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之中。生活是每个人所不能脱离的,其中不仅包含着人的各种体验、情绪、需求,同时更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因素,值得教师进行挖掘和分析,教师只有加深自身对于学生生活的认知和理解,才能够根据学生的现实学习需求,才会使自身所讲解的课程知识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其具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则没有意识到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将政治课程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割裂开来,使政治课程成为一门纯理论的课程,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也习惯于将教学重点和教学注意力集中在对政治相关原理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上,更是加深了学科和生活、学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课程教学充满了理论的枯燥乏味,使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感受到极大的学习压力和学习压抑性,影响了学生有效的进行政治课程的学习,并且无法将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解决自身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现象,从而影响了政治课程教学的质量。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时,加深对于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将学生看作是真切的,根植于现实生活且与教师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加强学生学习主体的生活化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见。同时,教师还应该意识到政治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经验和生活现实的一种高度总结和概括,具有很强的生活化色彩,有效的引导学生加强学科与生活之间联系,拉近学生和学科、学科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和引导学生更好的融入教师所设定和营造的学习氛围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政治知识运用能力。

在进行高中政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以现实生活内容为依据,丰富教学内容,体现政治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开放化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是政治生活化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政治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生活现实,将其引入到课程教学实践中来,加强政治课程原理知识和生活现实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在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和原理去审视和反思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所遇到的人和事,从而提升学生观察生活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实现政治教学生活化对于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政治原理和现实生活往往是割裂的,互不联系的,这种知识体系和结构不仅会增强政治课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难度,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寻找教材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点,使其能够有效的对应起来,形成教材、生活相对应的互动状态,减少政治理论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综合素养。

最后,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应该勇于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和桎梏,将全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入政治课程生活化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化教学在其本质上,就是加强学生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建构起来的生活化情景中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和知识理解水平,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更快的纳入学生的认知网络和知识体系,并且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反思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生活和学科之间的有效互动模式,相互影响,相互改良,达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进行生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情景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并且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等,在课堂上还原或者模拟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跟随教师的节奏,更好的进行政治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加强自身的学科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除了情境教学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到真实的生活环境之中,去进行学习和提升,从而提高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质量。

上一篇:第一次翻译 作业(汉译英)下一篇:党员发展细则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