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

2024-07-25

档案学(精选8篇)

1.档案学 篇一

第一章

档案概论与档案现象

第一节

档案的定义及其分析

一、对已有档案的定义剖析

(一)直观描述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 定义:档案是某种文书、文件或文书材料

优势:直观,易理解,能让人在现实生活中识别什么是档案(档案大部分是由文书、文件转换而来。档案的实存形态主要是过去的文书、文件。)

劣势: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所在

(二)抽象揭示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

定义:档案是一种信息或历史记录、原始记录、记忆工具 优势:有利于人们对档案本质的深入认识与揭示

劣势:抽象度较高,理解难度大,确指性差,易产生学术分歧

二、档案的本质及其定义表述

1、档案的本质特性:档案本质是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即原始记录是档案的本质特性 档案的定义:

①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②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定化信息(档案是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性信息)

③“社会记忆”说。认为档案的本质是“社会记忆”或“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记忆”

④“归档保存”说。认为档案的本质是有意识的“归档保存”或“保存备查”

⑤“积累物”说。认为档案是“一种文化的积累”

⑥“副产品”说。认为档案是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副产品”或“分泌物”

三、对档案定义的理解

(一)社会性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是对社会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而非自然界的产物。

(二)历史性

从时态上讲,档案时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

“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

(三)确定性 档案内容信息具有清晰性、确定性,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而存在的,二者缺一不可

没有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如人的口语)不能为档案

没有清晰、确定的信息内容的原始记录(如纯粹的文物,器具)不能为档案

(四)原始记录性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活动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

例:文章、图书不是档案,但其手稿、书稿即是档案;报刊不是档案,但其文稿和发排稿是档案;电影,电视节目不是档案,但其脚本、场记、拍摄图片、播发稿等记录物是档案

从信息论和人类之所以保存、使用档案的心理根源及实践需求讲,档案实际是人类追求信息的确定性、可靠性的产物,是社会实践必须有确定、可靠地信息支持方能有效进行的现实需要产物。

档案的本质特性——原始记录——不仅是档案区别与其他事物的根本所在,而且从根本上决定着其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

当今世界各国均以“来源原则”为核心的历史主义方法作为管理档案(尤其实体)的基本方法

四、档案的实存形式及其形成过程

(一)档案的实存形式

档案的实存形式是指档案在现实中具体存在形式,也就是在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中,究竟什么东西是档案的属性,什么是档案,什么不是。

凡是对历史事实具有某种清晰,明确的原始记录作用的东西都是档案的实存形式,均可成为档案。

档案的实存形式:a、文书,文件类

B、非文书类:文稿、书稿、录音、录像制品、文件的底稿、照片的底片、图纸的底图、影片的母片等一般被认为是程度最高的档案。

(二)档案的形成过程

档案的形成过程是指各种形态的文件,从被制出来到被作为档案正式保存并发挥档案作用的

过程

档案形成的过程有两种类型: A、在其被制作时就是档案,制作者有明确的档案意识,其制作的目的就是让其在时间上传递,为日后的查证、使用,为自己或后人留下明确的历史记录。如:个人档案、会计凭证、日记、照片、录音、墓碑等。优势:制作材料较好、耐久、格式严格、规范、便于长久保存且留存状况较安全、完整。

劣势:内容难以客观、真实,有虚假不实甚至有作伪、抑恶扬善、报喜不报忧等内容偏差、错误。

B、被制作时并不是档案,无档案意识,其目的是为解决处理现实生活、工作中的具体问题。途径:处理——鉴定——立卷归档 优势:内容较客观真实

劣势:材料质地、耐久性差,书写不规范、留存不好

五、档案的真实可靠性

(一)档案的内容若没有失误、歪曲、作伪之处,那么在同一历史事实均有记载的各种信息中是最真实最可靠的

(二)档案若有失实、歪曲、作伪之处,那么失实、歪曲、作伪之处乃至伪造,这之一客观事实也恰恰是有档案这一实存形态来已记录,固化并示之于世人的,它依然有其另一意义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因此,档案只要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而都是真的,“假”的也是“真”的第二节 档案与相关事物的关系

一、档案与信息

档案信息是信息的一种存在形式,档案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信息资源

档案是一种最真实最可靠最权威性与凭证性的原生信息资源 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是信息的根基所在,没有确定性和可靠性就没有价值

档案是一种最重要的信息,档案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

二、档案与文献

区别:

1、本质不同。档案是社会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文献则不论是否是原始记录,都可成为文献

2、文献注重历史文化价值,档案则既注重历史文化价值又注重现实性的查考,实用价值

3、文献内容一般系统、完整,档案则包括大量的片段、零星记录在内。如测试记录、发票、账单、登记表单等

三、档案与文书

文书因其定稿具有较强的原始记录性,可直接转化为档案 区别:

1、档案的实存形态不仅仅是过去的文书,还有大量非文书一类的原始性记录物,同时过去的文书只有原始记录性强、查考价值高且处理程序完毕的

2、文书虽然有原始记录,但原始记录并非文书的本质,其本质是人们处理、解决现实性具体事务、问题信息的传递工具;档案本质是以往社会的原始记录,主要是在时间上的传递

四、档案与图书

区别:

1、本质不同。图书的本质是系统知识的结晶,是人类对自然及社会现象进行系统认识研究的结果

2、社会功能不同。档案是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了解、研究历史事实,图书是为了学习系统知识,陶冶情操

3、图书记载不是直接原始记录,经过加工的系统知识

五、档案与资料

资料是一个相对性、动态性极强的概念,其外延极为广泛;档案可被视为资料,但资料不能

作为档案看待并使用

六、档案与文物 档案因其既有原始记录的作用,又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作用,可看作是文物,但文物不能称为

档案;大部分文物是实用性物品,其所记录的历史事实的内容、信息是不清晰,不确定的

第三节 档案的种类 档案分类涉及三个层面:

一、对档案的认识性分类(概念分类)即档案的种类认识

二、档案实体的管理性分类(实体分类)

三、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性分类(信息分类或检索分类)

(一)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

公务档案:主要是过去的公务文件,如法律、法规、行政公文等 私人档案:主要是日记、文稿、账单、票据、笔记、信函等 私人档案中的公文档案:私有组织(企业或事业单位)

(二)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

历史档案:形成时间早,离现在较远且主要起历史文化作用 现行档案:形成时间晚,离现在较近且主要起现实考查作用

(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 文书档案:实际指行政管理档案,在社会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实质突出行政性、政治性

科技档案:在科技、生产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科技文件。如图纸、设计任务书、科研报告

专门档案:通过创造性劳动选择并保存下来以备考察的各种专门文件组成的有机系的总称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旧政权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形成的国家所有的档案

革命历史档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政权、企事业单位、社团等社会组织及个人所形成的归国所有的档案

旧政权档案: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除了革命历史档案之外的所有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五)纸质档案与非纸质档案 纸质档案:以纸张为载体的档案

非纸张档案:新型载体档案(声像或音像档案:照片、影片、录音、光盘、录像)、电子档案

第二章

档案的源流

档案的起源和演变发展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祥和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反映了人类记忆发展脉络和水平。

第一节

档案的起源

一、档案起源诸说

中外档案起源观点:

(一)文字是产生档案的必要条件

(二)文字和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三)以原始记事方法形成的记录就是

档案(结绳、刻契、编贝、结珠、图画等)

历史事实表明,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

物,档案是人们社会实践活的原始

记录

二、中国档案的起源

中国古代文字的产生和应用不仅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而且为产生文字记录 的档案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一)仰韶文化陶器上的符号

(二)龙山文化甲骨文

(三)大汶口文化陶尊上的符号

三、外国档案起源

(一)古埃及石刻档案、纸草档案、泥板档案

(二)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楔形文字

从中外档案起源过程来看,档案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

期发展的过程,他以社会的生产发展和人类交往的扩大及文

字的发明为基础产生于原始公社

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

第二节

档案的演变

一、纸张前的中国档案

1、甲骨档案

2、金石档案

3、简牍档案

4、缣帛档案

二、纸张前的外国档案

1、石刻档案

如:梅腾自传(迄今为止最早的传记性档案)

巴勒莫时刻(埃及最古老的纪年石刻档案)

汉谟拉比法典(两河流域阶级社会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2、泥板档案

如:拉伽什泥板、西帕尔泥板、哈图萨什泥板、埃勃拉泥板

3、纸草档案

如:哈里斯大纸草(是以出土之草档案中最大的一件)伊浦味陈辞

4、羊皮档案

如:美国第一部宪法、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5、蜡板档案

6金属档案

如:罗马“十二铜表法”

7、棕榈树叶档案 如:贝叶经

8、桦树皮档案

如:婆罗门手稿、白桦树皮请愿书(美国1849年)

三、纸质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档案

(一)纸质档案:

1、由于经济实用,书写和印刷方便,档

案数量大为增长

2、随着档案数量的增长和传递频繁,档

案管理活动的复杂程度也加大,这使档案的鉴定、分类、保管、编目等工作都

提出了性的要求,很

多国家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提高

(二)音像档案(声像档案或视听档案)

1、音像档案具有更强的直观性

2、易受光、热、潮湿、污染物等环境因素影响,记录在其

上的音像信息会随载体的损失而

失真、减弱甚至消失

3、易于复制,对母本的认证以及对文件件的原始性、真实

性的鉴别需要专门的程序和技

(三)电子文件/电子档案

凡作为“档案”接收和保存的电子文件均被称为“电子文件”

而不是“电子档案”

特征: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系统依赖性、信息与特定载体

之间的可分离性、信息的可变性、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性以及信息的可

操作性等

档案发展方向:高密度、易传递、易查找、多媒体

第三章 档案的价值与作用

第一节

档案的价值与作用概述

(一)档案的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它是主体(档案利用者及其利用需求)与客体(各不同时代产生的各种类型载体内容档案)之间的关系范畴

档案价值作为一种关系,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结合,主体的需求构成档案价值的前提条件,而客体的属性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基础

档案价值关系在社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档案的作用,档案的作用通常是指档案对人们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 “价值”通常是从总体上,一般意义上表示档案的有益性、有用性,而“作用”往往是从具体的、个别的意义上表述档案的有益性、有用性。

档案具有比较稳定的特征,而作用则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变化呈现出多种形式,但二者实际上都包含了档案及其属性、主体及其需需要(或社会需要)两个方面

第二节

档案的价值形态

档案的价值形态是指档案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档案的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凭证价值

1、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他的这种可资为凭的特征构成档案的基本价值之一——凭证价值

2、档案的凭证价值是档案不同于其他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特征

3、档案是确凿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记录,它可成为查考、研究和处理问题的依据,认定法律权利、义务与责任的证据以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教育人民的工具

4、档案之所以有凭证价值是由与档案形成的过程中及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决定的 从内容上看:它是从当时直接使用的文件转换而来,并非事后使用另行编制的,因此他客观地记录了以往的历史情况,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

从档案的形势与特征来看:文件上保留着真切的历史标记

情报价值

档案是事实、知识和经验的记录,他的这种可靠的、广泛的、可资参考的特征,构成了档案的又一基本价值——情报价值 档案记录了历史活动的事实和经过,也记录了人们在各种活动中的思维过程,所以它能给人以互有联系的、系统的、广泛的情报信息

档案的情报价值体现在不同层次的档案集合中:

1、体现在一个档案馆(室)以致国家档案馆的档案材料中

2、体现在一定数量文件的单位组合中

3、体现在同一文件的不同稿本或同一稿本的修改墨迹中

(二)档案的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1、档案的现实价值又称为现行价值,是指档案对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锁具的有用性

2、档案的长远价值是指档案价值的时效性可以扩展到遥远的未来,在相当长的时间中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需要的性质

(三)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

1、档案对于其形成者所具有的价值类似于文件的第一价值,其价值主体是档案形成者

2、档案对于社会的价值类似于文件的第二价值,其主体是非档案形成者

文件的双重价值指其文件的原始价值和从属价值或档案价值

第三节

档案的作用

(一)行政作用

档案是一个政府借以完成其工作的基本行政工具,是政府赖以建立的基础

档案中包含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使职能的法律依据、处理事务的结果、重要事实的记录和大量的工作经验,各级机构需要借助这些依据和经验去制定政策,处理社会、组织、程序等方面的问题

(二)业务作用

1、档案记录了各行各业的运营发展的有关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是以往业务活动的记录和继续开展业务活动的条件

2、在各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不仅可以维持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时还可以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文化作用

档案的文化作用主要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以及它对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传播、发展与进步所发挥的各种功能

1、档案是民族文化积累的集中的体现。档案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真实的记录,是民族文化的“根”和民族文化心理的情感寄托

2、档案是历史文化的积累。档案中凝聚了历史经验,蕴涵着社会和事物的发展规律,档案的保存和流传实质是人类文化的延续

3、档案是文化创新的基础。这不仅表现在人们可从档案中吸取历史文化的精髓,作用于社会意识形态,形成新的文化价值判断,也表现为人类可以在借鉴已有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

(四)法律作用

档案的法律作用是指档案在解决争端、处理案件等活动中发挥的证据作用,法律作用是档案凭证作用的重要体现

1、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领土争端上档案的法律作用明显

2、档案在维护国家。集体、个人合法利益方面的法律作用也明显

(五)教育作用

档案是一种教育资源,他以第一手原始资料见长,详实的记录了人们创造历史的曲折历程和奋斗足迹,形象生动的反映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其真实性不容质疑,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四章

档案事业及其构成

第一节

档案工作的内容

档案工作包括: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一、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是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工作

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统计和利用服务

二、档案的行政工作 档案行政工作是以国家各项事业的需要为目标,对全国以及地方的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的活动。档案的行政工作的目的是不断调节档案事业系统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促进那档案事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档案的行政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以档案行政部门为组织协调中心,培训和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行政能力和水平,依法行政,通过调查研究和加强管理,完成规划制定、统一制度、行政监督、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的任务,提高档案的行政效率,从而促进档案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档案教育工作

档案教育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事业的建设需要发展档案教育,培养档案专业人才

(一)我国当年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934年,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立档案管理特种教席,标志着我国档案教育事业的问世,1939年该校兼办一年制档案讲习班,1940年正是该为两年制档案专科,1947年后又改为三年制,1946年3月殷仲麒等人在重庆创办一所私立充实档案函授(崇实档案学校)。

1950年9月至1951年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曾联合委托原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开设档案训练班,1951年北京大学图书馆专科办过档案专科班,1952年辽西省委曾举办过档案工作短期研究班,1952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和政务院联合决定,批准中国人民大学设立档案专修班,这标志着新中国档案事业的正式创立,1953年7月改为专修科,1955年9月扩充为历史档案系,1974年被迫停办,1978年重新恢复并更名为档案系,1985年进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成为全国档案教育与档案学研究中心和培训高等学校档案师资基地,进入80年代后,我国档案教育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实质性发展的阶段,至今我国档案基本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较为合理的全国档案教育网络体系。

(二)档案教育结构

档案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各类档案专门人才。档案教育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系列的复合结构 从宏观上看,我国的档案教育体系一般包括高等教育(我国档案教育的核心部分)、中等教育、在职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部分

1、档案的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三个教育层次。

2、档案中等教育是培养初级档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主要途径,他办学的形式主要有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两种

3、档案在职教育是对以从事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专业知识的提高性教育

4、档案的社会教育是指向社会各方面宣传档案学知识,增强档案的社会意识

四、档案宣传工作

(一)档案宣传的涵义

档案宣传是向人们传播档案、档案工作有关信息、思想,从而影响人们行为的过程

档案宣传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宣传动员、教育和激励档案工作者,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通过宣传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增强档案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各方面都能关心档案,重视和支持档案事业的发展,并有效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档案宣传的内容

1、宣传档案

2、宣传档案工作

3、宣传档案人员

(三)宣传档案的形式

1、口头宣传

如:举办各种座谈会、讲座、报告等

2、运用大众媒体传播

如: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

3、档案陈列与展览

如:档案实物、照片、图标等

4、档案专业报刊

5、档案网站

五、档案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

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是通过调查、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等手段,把档案工作实践的感性材料加以研究、提炼,上升为理性成果的一项创造性工作

我国档案研究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总结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经验,批判性的继承中外档案科学技术遗产,探索我国档案事业改革、发展的规律以及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为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我国的档案研究工作按其研究对象的性质划分包括以下内容:

1、档案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档案科学理论基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因此理论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特点

2、档案科学的应用理论研究

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性、操作性较强的工作

3、档案科学的应用技术研究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工作

六、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参与档案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档案事业的外部条件

第二节

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集中统一的管理国家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国家各项工作的利用

一、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全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 统一管理、分级领导,既是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也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

第一,国家档案按规定分别由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

第二,全国档案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有各级档案行政机构同意、分级、分专业管理 第三,对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二)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

1、维护档案的完整

档案的完整包括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和整理系统两个方面

2、维护档案安全

档案安全包括档案的实体安全和档案的内容安全两个方面

(三)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三个组成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核心,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手段,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是目的

第三节

档案事业的管理体制

一、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指档案事业管理的体系和组织制度,包括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及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

(一)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

分散制,指一些国家的地方档案机构不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指导和监督。采用分散制的大多为联邦制国家 主要形式有:

1、英国式

2、瑞士式

3、美国式

(二)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集中制,指一些国家的地方按档案机构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指导和监督

主要形式有:

1、中国式

2、法国式

3、瑞典式

二、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

变动的主要特点:档案事业由分散管理逐步向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发展过度,集中式管理体制也处在不断完善之中

尽管我国档案事业的领导体制经历几次变化,但始终坚持党政档案工作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重视党对档案事业的领导,重视政府部门对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支持,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

档案机构

第一节

公共档案馆

我国档案馆主要可以分为各级国家档案馆、专业档案馆(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企事业档案馆

一、国家档案馆

我国国家档案馆一般可以分为历史档案馆和综合档案馆两类,历史档案馆包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要保存明清中央机构的档案)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主要保存民国时期各个政权中央机构档案)。综合档案馆一般隶属于各级党和政府,收集保存党和国家在各方面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根据其所处的层次不同,可以分为中央级和地方级两种类型,其档案馆数量众多,是我国国家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的主体

(一)综合档案馆的性质

我国国家综合档案馆是统一保管党和政府机关的管理部门,它既是党的机构,又是国家的机构

综合档案馆的科学文化事业性质,主要表现在:

1、从档案管理对象来看,它管理的是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活动记录,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财富

2、从档案馆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成果来看,档案工作一项研究性工作

3、从档案管的职能来看,他不仅肩负科学管理档案的重任,而且致力于社会文化服务工作,在繁荣国家文化事业、促进社会进步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综合档案馆的基本职责与具体任务

基本职责:集中统一管理党和国家需要长远保管的档案和有关资料,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历史的长远需要服务

基本任务:1,、接收与征集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长期和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以及有关资料,科学的管理

2、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的开展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

3、参与编史修志

二、专业档案馆

(一)专业档案馆的基本含义及其发展历史

专业档案馆是指国家专门管理某一方面或某一特殊专业和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而设置的档案馆

我国的专业档案馆从设置形式来可以分为:全国性专业档案馆、地方性专业档案馆和某一专业系统建立的专业档案馆

我国最早建立的专业档案馆是1952年成立的集中管理全国地质档案资料的地质馆,1958年9月中国电影资料馆成立,同年测绘资料馆成立,20世纪60年代后又建立机械工业部档案、铁道部档案馆、外交部档案馆、测绘档案馆、气象档案馆、交通部档案馆、邮电部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中国照片档案馆等一系列专业档案馆

专业档案馆具有专业技术性强、数量庞大等特点,这决定了对专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必要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二)专业档案馆的类型

1、特殊载体档案馆

如:照片档案馆、电影资料档案馆

2、城市建设档案馆

城市建设档案馆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3、部门档案馆

部门档案馆是指在某一专业系统内,为保管某类专门档案而设置的档案馆类型

如:外交部档案馆、公安部档案馆、铁道部档案馆、交通部档案馆等

第二节

内部档案机构

内部档案机构主要是在某一机关或组织内部设立的,保管本单位形成的档案,并作为本单位提供服务的档案机构,主要有企事业档案管、档案室两种类型

(一)企业档案馆

企业档案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现的一种档案馆类型

1、企业档案馆的含义

企业档案馆是收藏和管理本企业档案的档案馆

A、企业档案馆具有档案馆的一般属性,企业档案馆作为档案馆的一种类型,应是保存企业档案的基地,是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

B、企业档案馆收藏和管理本企业档案 C、企业档案馆主要是服务本企业

2、企业档案馆的特点 A、综合性

企业档案馆是保存本企业档案的基地,企业管理中形成的档案有:党政工团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经营管理档案、生产管理技术档案等 B、专业性

企业档案构成中,科技档案所占比重极大 C、企业档案馆的职能 a、向本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

b、负责本企业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工作 c、编研档案信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d、宣传教育职能

(二)企业档案馆的设立 企业档案馆设立应具备的条件:

1、企业必须是大型以上企业和企业集团

2、企业档案馆的设立必须考虑到企业档案工作的基础状况

3、企业档案馆在设置机构上应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经费由企业自行解决

4、企业档案馆在设立时可以考虑实现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的一体化管理,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有利于企业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

二、档案室

档案室是各机关统一保存和管理本机关档案的内部结构,是整个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属于机关管理和研究咨询性质的专业机构

(一)档案的性质

1、档案室是机关内部组织机构

2、档案室是保存档案的过渡性机构

3、档案室的主要任务是服务本机关

(二)档案室的作用

1、档案室是机关内部具有参谋和咨询作用的部门,他是机关工作的助手,为机关管理和机关职能活动提供必要的档案信息支持

2、档案室是全国档案工作的基础

(三)档案室的任务

档案室的任务是:集中统一的管理本机关各部门形成的各门类和载体的全部档案,为本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并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史料

1、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负责管理本机关单位的全部档案和相关材料,并积极组织提供利用

3、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

(四)档案室的类型

1、普通档案室

普通档案室即机关档案室、文书档案室,主要负责管理机关的党、政、工、团文书档案

2、科技档案室

科技档案室是指保管科技档案的专门档案机构

3、音像档案室

保存照片、影片、录音带等特殊载体的档案室

4、人事档案室(干部或职工档案室)

5、综合档案室

这是机关建立的综合性档案管理机构,他统一管理本机关形成的各种普通档案、专门档案和特殊载体档案

6、联合档案室

在同一市镇内的一些机关联合起来设置一个档案机构,负责保存和管理这些机关形成的档案

7、档案信息中心

将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在原有的图书机构、档案机构、情报机构的基础上设立的统一的信息管理实体机构

第三节

档案行政机构

一、档案行政机构的责任与任务

1、档案行政机构的职责

档案行政机构是党和国家指导和管理档案工作的部门,由于我国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因而各级档案机构及适当的机构又是国家机构。

档案行政机构的基本职责:在统一管理党指导、政档案工作的原则下,分层负责的掌管全国档案事物,对全国档案工作实行监督、检查与指导。

2、档案行政机构的具体任务

A、拟定档案工作的规章、办法,建立国家档案工作制度,制定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划

B、指导和监督各机关、部门、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规划和筹建档案馆,在业务上指导档案馆工作 C、研究和审查有关档案保存价值、档案保管期限的原则和标准,监督和审议有关档案的销毁问题

D、组织和指导档案工作业务经验交流、档案工作干部专业教育和档案科学研究

E、组织和参与档案工作的国际研究

二、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 档案室、档案馆和档案局是我国档案机构的三种基本类型。三种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上级档案行政机构对下级档案行政机构具有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关系;档案行政机构对同级档案行馆和档案室等档案业务机构具有业务指导和监督关系;机关档案室和档案馆之间具有档案交接关系,各级各类档案馆(室)之间均无隶属关系,但有一定的协作关系

第四节

新型档案机构

一、文件中心

(一)文件中心的涵义及产生的背景

1、文件中心的涵义

文件中心是一种社会文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档案管理机够

2、文件中心产生的背景

诞生于二战期间,政府文件量急剧膨胀,大大加重了文件管理的负担,为保护文件档案,在档案界的倡导和支持,美国军事部门创建的一种新型文件管理机构——文件中心 1988年我国甘肃永靖县成立第一个文件中心

(二)文件中心的特征和特征

1、文件中心的特征

a、文件中心主要是一种实体性管理机构

b、文件中心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档案管理机构 c、文件中心对其保管的处于休眠阶段的文件只有保管权,无所有权,文件的所有权仍属于形成机构

d、文件中心是介于文件形成者与档案馆之间的一个中间性机构,他要对双方负责

d、文件中心可以同时承担文件管理咨询与培训职能

2、文件中心的类型 a、政府性文件 b、商业性文件

二、档案寄存中心(一)档案寄存中心的涵义

档案寄存中心是指由国家综合档案馆或其他独立法人设立的,为各类企业、社团以及个人提供档案寄存有偿服务的机构。

(二)创办档案寄存中心的背景

1、国企改革中,国企档案存在管理不善乃至无处可归的情况

2、非国企档案管理大多比较混乱

3、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具备档案保管的充分条件

三、档案事务所

(一)档案事务所的涵义及其产生的背景 档案事务所是适应近年来我国档案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而建立的一种新型档案机构

背景:

1、档案业务数量增加,档案行政部门不堪重负

2、档案行政部门人员编制少,档案局不能完全履行职责

(二)档案事务所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

对象: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个人等等 范围:指导、咨询、档案整理、装订,档案抢救等等

(三)档案事务所的性质及其管理

档案事务所是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型单位

四、现行文件资料中心

(一)现行文件资料中心的涵义及其管理

涵义:现行文件资料中心也称“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现行文件开放中心”等,他是公共档案馆在收集、集中政府机构现行文件的基础上,以政务信息公开为基础任务,方便社会各界,特别是普通公共查询、了解政府在社会事务管理各方面现行政策规定的内部机构。

(二)现行文件资料中心的运作机构与发展前景

1、从其运作来看,其基础工作:a、收集、集中一批与用户查询要求有关的法规性和政策性的现行文件或现性文件信息;在收集、集中现性文件的基础上,对现行文件保密与非保密的界限进行审查 从其发展来看,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确认现行文件资料中心的合法性地位;建立现性文件报送、收集和管理的常规性与强制性,保证现性文件开放活动的持久深入开展;制定合理的、科学高效的开放工作制度与管理规范,明确现行文件资料中心的权力与义务;尝试现性文件开放服务方式与手段的创新等

第六章

档案工作的特点、规律与发展

第一节

档案工作的特点、地位与效益

一、档案工作特点

档案工作的特点是指档案工作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档案工作就其本质来说,是管理档案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各项社会活动服务的工作

档案工作就其基本特点来说,是一项服务性、文化性、管理型、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工作

(一)档案工作的服务性

档案工作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着不可低估的的作用;档案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这种特殊途径,决定了它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服务性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档案工作区别于其他服务性工作在于它是以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特殊服务工作

(二)档案工作的文化性 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馆工作在人类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性 档案馆工作的文化性表现在:

1、档案室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档案馆具有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档案信息资源是重要的生产因素、无形的资产和社会财富,档案馆作为社会文化的聚集地,汇集了具有重要文化内容的档案

2档案馆具有传播社会文化知识与信息的作用;档案馆是人类文化财富的宝库,必然在社会历史的各个阶段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

3、档案馆具有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教育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4、档案馆具有发展科学文化的作用

(三)档案工作的管理性

档案工作始终都应以维护和确认档案的原始性为基本任务 档案的管理性表现在:

1、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档案的专门业务

2、档案工作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资源管理是为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

3、档案工作是社会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

(四)档案工作的政治性 档案工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档案工作体现这一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首先,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向是档案工作 政治性的集中表现;其次,档案工作的开放程度的大小也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之一;档案工作的机要性也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表现之一

(五)档案工作的科学性 档案工作的科学性表现在:

1、档案工作是一项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的工作

2、档案工作实践中包括着特殊的规律和丰富的科学内容

3、档案工作要大量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成果

二、档案工作的地位

档案工作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档案是反映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积累,是人类文明史的见证

2、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资源条件

3、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他是推动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条件

三、档案工作的效益

档案工作的效益是指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投入与档案部门社会档案信息需求的有效满足程度之间的比较关系 档案工作的效益区别其他工作的特点表现在:

1、社会性

档案工作是一项提供档案、为社会服务的专门性工作(规定其效益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

2、隐蔽性

3、滞后性

第二节 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

一、档案工作的分化与整合规律

(一)档案管理一体化

“文档管理一体化”是指将目前机关中的“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工作,整合成为一个即统一有分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管理过程

运用新技术对文书与档案管理流程进行重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1、有利于将文件与档案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总设计和通盘考虑从而提高文件管理质量

2、可以为文档管理一体化软件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想

(二)档案、图书、情报管理一体化

二、档案工作智能化发展规律

(一)运用电子计算机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

(二)运用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实现文件与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及档案信息传递的网络化

(三)档案微缩化与档案保护水平的提高 档案智能化带来的问题:

1、对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提出新标准

2、由于电子文件的证据性尚无保障,管理方法亦无规定,其内容的原始性通常要借助于形式的原始性来证实和确认,原件成为集两种原始性于一身的代表

3、来源原则又成为档案学者关注的理论热点

4、档案管理工作中前端控制思想的提出

5、文件管理体制和档案部门的职能将可能发生变化

三、档案工作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互动性规律 档案工作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互动规律表现在:

1、社会环境状况影响和制约着档案工作的生存与发展

2、档案工作也在参与社会事务的工程中,也对社会环境变化,特别是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作出的贡献

(一)影响档案工作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物质生产与档案工作

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对档案工作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 物质生产的发展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基本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档案工作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着档案工作的目的和性质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决定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3、科学文化事业与档案工作

科学文化的繁荣使人们在科学研究和各种创造性劳动中产生了更多的档案信息要求,从而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文化活动的发展能够推动档案学理论的研究与普及,档案在良好的科学文化环境中,能够与其他学科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加快发展步伐

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能够为档案工作提供新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

4、社会档案意识与档案工作

档案意是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与敏感度

社会的档案意识作为一种观念存在,是现实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 我国社会档案意识淡薄表现在:

1、重视档案的史料价值,忽视档案的决策参考价值

2、重视档案的凭证价值,忽视档案的情报价值

3、不少管理者将档案工作看作一种单纯消耗性、辅助性和事务性的工作,对档案工作缺少必要的投入

(二)档案工作的社会贡献与档案部门的公共关系

1、档案行政机关的职能拓展需要良好的公共系

2、档案馆的科学文化性质决定了档案部门必须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3、机关档案业务的扩大需要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

4、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树立档案部门的良好形象,开展公共关系建设

档案部门公共关系活动开展途径:

1、利用档案工作系统内部的专业报刊和系统外的大众传媒工具进行档案宣传活动

2、通过策划新闻事件制造公关时机,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

3、定期联系社会公众,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4、宣传档案工作的效益

四、档案工作的社会变化发展规律

档案工作的社会发展规律表现在:随着人类社会活动领域的扩大、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档案的来源与形式日益广泛和多样,档案信息服务逐步社会化,档案管理越来越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档案服务信息的社会化是指档案部门在保证国家和公民个人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向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信息

第三节 档案工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一、档案工作国际合作的基本形式

(一)参加国际理事会组织的活动

国际档案理事会是国际性的档案专业组织,1950年8月成立,总部法国巴黎

任务:定期召开国际档案大会;建立和加强各国档案工作者之间以及档案管理有关的机构、团体之间的联系等

(二)国家间建立双边的档案工作合作关系

(三)开展国际档案学术交流活动

二、收集散失档案、解决国际档案纠纷的档案学理论基础和国家法律依据

档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历史面貌的重要工具

(一)收集散失档案的档案学理论基础

1、“来源原则”或“全总完整原则”

2、职能所有原则

3、主权追溯原则

4、历史连续性原则

(二)档案归还原主权国的国际进展

第一阶段:1922——1954年提出战时不得占有他国的档案遗产和战后必须归还原主权国的法律依据

第二阶段:1966——1978年提出档案是属于文化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解决了流失档案归还原主权国的方法问题和理论问题

(三)国家档案保护、归属和继承问题的国际公约

1954年《海牙公约》、1970年《巴黎公约》、1983年《维也纳公约》

“三个公约”的特点:

1、各国对档案的保护、归属和继承问题有强烈的敏感性

2、档案的国际立法经历了从保护岛归属再到继承,每个阶段从开始到结束又都相隔了十余年

3、国际法的主体,即权利和义务的承担着是国家而不是个人,没有统一的立法机构和集中统一的强制执行机关

4、国际上涉及档案立法时,往往会论述或涉及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新知识和新观点,这具有档案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价值

第四节 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二、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一)档案信息数字化涵义与原则

1、涵义

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指可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数字信息库

2、原则

规范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二)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和形式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两个不同层次:

1、档案目录信息数字化

2、档案全文信息数字化

(三)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困难

1、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且不经济

2、数字化的对象问题

3、合作问题

三、档案网站建设

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步骤,他是档案部门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 档案网站功能:

1、服务功能

2、宣传功能

3、交流功能 档案网站的内容:

1、档案工作信息

2、档案机构信息

3、档案资源信息

4、档案利用服务信息

5、地方特色文化信息 档案网站建设的问题:

1、目标不够明确

2、提供内容信息不够丰富

3、访问率较低 对策:

1、设立龙头网站、门户网站、样板网站

2、逐步丰富上网档案信息

3、注重档案网站建设的策划设计,配备专门人才

四、数字档案馆建设

(一)数字档案馆的含义

数字档案馆是利用网络技术将分布不同档案机构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以网络化方式加以互相连接,提供及时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质就是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空间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环境

(二)数字档案馆的特点

1、存在方式上的特点

数字档案馆不是一种物理存在实体,是一种无形的信息组织与利用环境

2、运行方式上的特点

数字档案馆运行方式是存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

3、功能定位上的特点

(三)数字档案馆与实体档案馆的关系

1、实体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是数字档案形成的基础 数字档案馆形成的三要素:用户、档案信息资源、通讯网络

2、数字档案馆的出现对实体档案馆的馆藏建设提出新要求

3、数字档案馆为实体档案馆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为目标

(一)制度完善

1、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标准

数字档案信息的采集和存储标准:数字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基础

数字档案信息的来源:伴随着管理进程而形成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转换

档案信息网络标准: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可以有三种类型,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2、档案信息安全标准

档案信息内容安全、档案信息载体安全、档案信息网络安全

3、档案业务技术标准

业务技术标准是对电子文件、档案业务处理的规范,包括: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术语标准、资源的标识、描述数字档案文件格式、元数据格式、对象数据格式等标准

(二)资源建设 注意问题:

1、确定纳入档案信息化目标的信息类型

2、档案信息数据库的的共建

档案信息数据库包括目录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

(三)强化管理

1、信息化咨询监理机制的建立

2、项目管理

3、规划制定

4、外包管理

(四)风险控制

1、组织风险

2、信息安全风险

3、知识产权风险

2.档案学 篇二

1 从总体构架来看, 都体现“三部曲”

这是概论课程的特点和特色, 这也是本课程的使命所决定的, 它要解决档案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档案工作者实践及其他知识背景读者的使用需要, 因此“大而全”, 体现在教材内容架构是严重“趋同”, 基本上这些概论是以档案、档案工作以及档案学为研究对象的, 也就是说, 作为档案专业的入门课, 从我们第一次接触档案学课程开始, 就已经进入了以档案现象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阶段, 并且把档案学研究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就“三部曲”来说, 包括档案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主要内容, 从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 完全涵盖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工作实践等基本问题。首先, 从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学三个方面去总体布局档案专业的基础入门课, 这给概论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便利, 体现学科的高度统一性, 这也是该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其次, 从这一整体出发, 细分相关的内容并加以深化, 分成若干章节来展开, 分别就档案学研究、档案以及档案工作这三个方面来具体化和细化, 便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符合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规律。

在开展概论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以时序展开不同版本相对应的部分, 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档案学学科的基本问题、争议问题及难点, 从档案、档案工作以及档案学这三个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方面展开去把握, 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档案观, 为日后参与档案学研究或具体档案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2 从知识体系上来看, 体现认知规律

在几本概论中, 围绕知识体系布局, 都符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总到分一般的认知和逻辑规律,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形成牢固的档案思维, 并为档案观和档案意识的形成提供充足的养分。

在遵从三部分总体布局的基础上, 从人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习惯角度出发, 第一部分, 对基本概念、内涵、特点、功能、作用及价值等作比较分析, 从纵向和横向归纳、抽象它们的迭代演进脉络;第二部分, 基本是以档案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来展开, 尤其是档案工作内部和外部环境, 像组织、制度、标准、体制等方面铺陈开来;最后一个部分基本上都是围绕档案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来展开的, 包括学科属性、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基本理论问题及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运用迁移法, 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系部的学习。对档案定义的描述, 像赵越著的概论中没有直接在章节的一开始就说出, 而是指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 对‘档案’的认识在不断地加深, 由低到高,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逐步形成了关于档案的概念。”接着从时间、地域及社会经济发展等不同的角度分别叙述了古今中外不同的档案定义, 最后归纳出档案的一般定义。采用这种教课思路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符合人们的认识档案这一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 在比较和发展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所述的概论中, 都比较客观和科学的对档案学理论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基本概念和知识结构都作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论述, 在总体上从对档案定义的来源及其档案的本质属性等一系列档案基本问题的阐述, 从概论知识体系的安排来看, 前一部分是后续档案工作、档案事业以及档案学研究章节的展开的基础和前提, 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是档案这一客体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产生和延续, 体现人们对这一客体的微观和宏观的管理过程, 而档案学研究则是对档案现象及其本质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理论探讨和论述。

鉴于这种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 要贴近学生认知知识的实际, 抓住档案专业学生 (尤其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和其他相关专业入门者) 的知识准备和好奇心特点, 侧重案例教学, 寓教于乐、生动有趣, 起到概论作为入门课程应具有的功能和特点,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 提供必要兴趣培养和专业熏陶。

3 从内在动力来看, 由封闭走向开放

档案现象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现象, 从其产生开始至今, 是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原始记录为其本质的, 是一种社会活动“副产品”和“镜子”, 其有用价值和具体作用就驱使人们去保管和利用。在概论中, 无时无刻不传递和表现档案现象的内在矛盾:即保管和利用、开放和保密的矛盾, 这一矛盾也促使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这对矛盾, 也可以从内在驱动力上来分析, 从古至今这种管理和利用的范围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从远古时的“神权”到近代的“君权”, 再到现在的“民权”, 无不反应出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研究的产生发展的曲折历程, 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清楚的看出, 档案学研究发展的轨迹和趋势―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研究必须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

基于这样的一种走向开放的发展趋势和主旋律, 在教授概论课程中, 必须强调和深化一个“变”字, 让学生深切体味这种内在驱动带来的变化是十分巨大和强烈的。在概论中, 基本上都有对我国档案学产生的叙述, 从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工作发达的状况以及近现代文件档案工作、再到外国档案学对我国的影响, 可以粗略的看到我国档案学发展的轨迹。在古今中外的档案学学术思想和档案工作实践的基础上, 我国的档案学研究始终延着一条上升的曲线向前发展, 在保持自身特色和发展方向的前提下, 充分吸纳相关学科尤其是管理学、信息学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学科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 丰富和发展我国档案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概论中, 都有本学科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要延续档案现象和内在规律研究源流, 让学生从多角度、全过程、动态化的视角去学习和心悦诚服地接受新知识。

在内驱力的作用下, 使得概论课程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担负着理论与实践创新及其传播的重要功能, 在教授概论课程中, 要善于借鉴相关专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在比较分析中学习新知识, 尤其是专业核心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得学生能够在学科内驱力的作用下, 把握整体和重要部分, 围绕变化和开放去思考问题, 从而将基本理念与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 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 从外部驱动来看, 善于收纳融合

在概论中, 时刻都体现出外部的因素对档案这一事物的影响和作用, 这也体现出概论对外部作用的反应是正确的和及时的。因此, 对于概论课的教学要与时俱进,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作为“原始记录性”的档案不断修正和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要在不断的变化中获得新活力。透过不同时段的概论, 可以看到它的深刻的历史轨迹, 当然, 要坚持发展变革的观点, 不断从中获取新动力。像在概论中, 它不仅要大篇幅地对传统的以纸质作为载体的档案加以介绍和学习, 同时也要对新型的载体档案作以介绍和分析, 如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电子文件管理信息系统等, 要不就给学生一种很不全面的感觉, 不象是概论。同时, 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 使学生对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研究问题更加疑惑, 是不是类似出现新型载体的事物是不是档案研究者和工作者漠不关心?抑或是新理论在档案学领域水土不服?诸如此类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要始终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 并在这种动态调整中去找寻档案工作、档案学研究的新鲜事例, 以增强说服力和代表性, 避免学生学习知识出现“口是心非”现象。

其实, 对于概论的教学而言, 面临着大量的更新旧知识, 收纳融合新理论、新技术的繁重任务, 要求课程教授者能时刻以积极创新的姿态去对待挑战, 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 把自己打造成为多面手, 对档案学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有独到的见解, 在教学实践中, 能点拨思考问题路径和激发产生新思维, 像“新来源理论”、“后现代理论”及“档案云存储”等概念, 使得概论课程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学术活力, 不断围绕档案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和概念来教授概论, 是档案学科自身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也是引导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现实需要。档案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学科, 其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 可以这样说, 没有相关学科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推动和启迪, 档案学理论和实际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将是很难的, 这也会体现在概论课程的建设上。正因为如此, 在教授概论过程中, 要高屋建瓴, 从全面把握档案学学科发展的趋势的角度去理解和教授概论, 并把那些鲜活因素加入进来, 使得概论课程的教与学充满活力和生机, 切实发挥概论课程的基础、入门和引领作用。

摘要:随着高校档案学学科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档案学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都呈现出新特点, 在内涵深化和外延拓展上呈现出多样化的新格局。档案学专业的基础课和入门课—档案学概论为例, 以不同时段具有代表性的档案学概论教材为依据, 梳理档案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以此为依据, 展开对档案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的探讨。

关键词:创新,发展,档案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宝康.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2]赵越.档案学概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7.

[3]冯惠玲, 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档案学范式研究综述 篇三

关键词: 档案学;范式理论;研究综述

Abstract: As a new theoretical model and research method, the paradigm theory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archive science.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on outcomes of the paradigm of archive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es in china from several aspects ,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of cognition indeterminacy of the concept of archives paradigm, research level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study of archival science paradigm.

Key words:  Archival science  Paradigm theory  Summary

1  引言

“范式”概念最早是美国知名社会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书中对范式内涵有诸多表述、没有明确界定。虽然对“范式”的多样化理解一定程度上给后来的研究造成了困难,但并不妨碍范式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模型,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建立科学体系等方面的贡献。根据范式理论,特定的研究范式可以使后来的研究者在资料搜集以及理论阐述过程目的更加明确,既定范式还提供了各种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和研究空间。当前国内档案学领域的理论研究相较于国外同行还有相当差距,而范式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模型为档案学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因此档案学范式研究对于档案学科的发展十分重要。范式理论被引入我国档案学研究领域,至今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2009年至2014年关于中国档案学范式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分析,试图梳理我国档案学范式研究脉络,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本文选择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对象,在学科导航中限定检索范围为“档案、档案事业”,检索式为(篇名=范式or范型)or(关键词=范式or范型)进行检索, 共获得检索结果90条,排除不相关或者非学术论文3篇,共有相关文献87篇。

2. 1  文献发表时间统计分析。如图所示,我国档案学界最早在1991年出现相关研究成果,遗憾的是并没有引起学界关注,直到2004年以后关于档案学范式的研究才逐渐进入研究者视野,尤其是在2012年以后相关研究成果的增长速度明显提高。但总体而言,范式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学科评价与分析方法,在档案学领域的应用还属于起步阶段。

2. 2  文献作者统计分析。笔者对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有关档案学范式研究的89篇文献的作者情况,从作者合作度、核心作者群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作者合作度分析是指某确定时间内,某一特定主题论文的平均作者数,用以评价学术活动过程中,研究者之间协作程度的指标。指标值越高,表明合作化趋势越明显。在被检索到的文献中,个人独立完成的占64%,两人合作的占33%,三人及以上合作的占3%。统计数据表明当前国内档案学范式研究领域的研究合作程度较低,尤其是三人以上的团队合作仅占3%,还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核心作者方面,档案学范式研究领域被CNKI收录的文献作者共113人,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有103人,占总人数的91%,远超过了洛特卡定律的60%(即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约占全部作者数的60%),可见关于档案学范式研究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作者群。目前国内档案学范式研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有丁华东、陈祖芬、倪丽娟、李珍等。

3  档案学范式研究内容分析

本文根据关键词共现频次和论文主题进行整理分析,将相关文献归纳为以下主题进行分析。

3.1 档案学范式内涵及研究意义

3.1.1 档案学范式内涵。根据库恩的范式概念内涵,档案学范式也应该是一个包含诸多成分的概念。张娟将档案学范式视为档案学共同体成员所共同认可的模式,包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理论主张、方式方法,以及范例准则等内容成分的集合[[1]]。黄新荣等借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提出档案学范式的内容构成:①界定管理环境;②设定行为假设;③提出管理理论;④给出管理方法;⑤进行评估比较。其中理论和方法是范式的核心[[2]]。以上两位研究者表述角度不同,但共通之处是都提到了理论和方法这两个核心要素,都将档案学范式研究视为一个涉及思维层面、价值层面、理论层面、方法层面等诸多要素的一个系统性概念,而不是单一的个体概念。总的来说,目前学界对档案学范式概念的内涵有一些基础性共识,但尚未形成统一界定。

3.1.2   档案学范式研究意义。倪代川认为,档案学范式研究在拓展元档案学层面研究范畴,扩展档案学理论研究外延;厘清档案管理范式演进、规范档案学学术研究、提升强化档案学学科地位等方面具有元科学意义[[3]]。丁华东教授从认识论角度分析档案学范式研究对于探究研究者思维转变及其对档案学研究中的建构作用[[4]]。上述研究都充分肯定了档案学范式研究在学科发展诸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和积极作用。

3.2  档案学共同体研究

3.2.1 档案学共同体概念。陈祖芬认为,在档案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进行学习、科研、实践,共有档案学范式的一群人称为档案学共同体[[5]]。饶圆认为,档案学共同体有着共同的使命和理念,遵守相同的学术规范,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档案学教育和学科训练[[6]]。上述表述主要从共同体的构成、主要特征等方面对档案学共同体的定义进行界定。

3.2.2  档案学共同体的主体意识及使命。丁华东教授认为,在理论和知识构建过程中,研究者把握主体意识、思维及其内在结构的作用,并提高自身的知识自觉对学科发展有积极意义。学科范式的构建对主体意识和知识自觉的激发有促进作用[[7]]。陈祖芬认为,档案学共同体的自主性要求共同体成员自主地“捍卫档案学的学科地位”、“进行团体性档案学研究”、“促进档案学成果的知识化”、“传播档案学知识”[[8]]。之后陈祖芬提出档案学共同体成员的团队研究意识、成员互动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多提升空间[[9]]。档案学共同体成员自身主体意识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档案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成共识,但在激发档案学共同体知识自觉的机理、方法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3.3  档案管理范式

3.3.1  档案管理范式概念。将范式理论运用到管理活动中,产生了管理范式。丁华东等认为,管理范式包含“管理的理念、理论、结构、模式、方式、方法、手段和操作等”[[10]]。李珍认为,管理范式是“有关管理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的一套假设、规定和理念”[[11]]。相比之下丁华东的管理范式内涵更宽一点,不仅涉及假设、理念,还包括范例层面的内容,即具体的方式方法、操作手段等。

3.3.2  档案管理范式的发展与演变。丁华东将我国档案管理发展史分为史料管理、实体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四种档案管理范式,认为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范式是发展趋势[[12]]。张莉认为,从价值观到管理的主导思想、动力来源、基本维度直至档案学研究等内容的改变构成档案管理的范式转换[[13]]。倪丽娟等提出应该基于公共管理构建新的实践范式——社会范式,这一范式在价值上强调社会效益,管理理念上强调公众为本,服务至上[[14]]

3.3.3  档案管理范式之主流范式。信息资源管理作为当前档案管理的主流范式,被研究者们所关注。丁华东认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范式的主要特征是在价值取向上强调档案的信息价值、在管理模式上强调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在管理目标上强调信息的开发利用、在理论基础上强调信息管理的理念、在管理手段上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服务方式的差异,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可以划分为:行政信息型、企业情报型、个体休闲型、市场化型等四种范例[15]

3.3.4 档案管理范式之未来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件形态发生变化,文件数量激增,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产生档案后保管范式。徐拥军认为档案后保管范式由新来源观、宏观鉴定论、知识服务三个基本内容组成,后保管范式的核心思想体现了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16]。丁华东的博士学位论文中提出知识管理理论范型与社会记忆理论范型是档案学研究的前沿范式。档案知识管理的价值取向是“档案的知识属性和知识价值的重新认识与发挥”,在研究框架层面上,“知识管理理论为档案学研究新的理论框架”[17] 。社会记忆属性强调“档案是一种社会记忆”,应“从个人乃至民族的根源感、认同感、身份感的高度去看待档案及其保护工作”[18]。档案记忆观为我们透视档案和档案管理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3.4  档案学范式转换。丁华东提出运用范式转换理论这一新视角来研究档案学术分期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19] 。陈祖芬探讨了档案学演进历史及现状,认为“档案学正处于通往成熟科学的征程中,档案学的范式定位在常规科学阶段是比较恰当的”,并将1935年《县政府档案管理法》的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个时期界定为档案学前科学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全宗原则为主导范式的时期界定为档案学的常规科学时期[20]。李珍结合范式转换理论提出档案学学术分期为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新常规科学时期的演变脉络:20世纪30年代之前档案学尚未形成一个独立学科,称为前科学时期;建国后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档案学领域形成信息资源管理为主流意识形态,史料、实体、知识、文化、社会记忆等同时存在的多元化局面的时期,称为常规科学时期;以知识管理为主要范式的档案学发展新阶段称为新常规科学时期[21]

4  结语

范式理论为档案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档案学者跨学科引入范式理论对档案学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规范档案学研究、提升档案学理论深度、促进档案学学科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有的研究主要涉及档案学范式是什么、档案学范式的演进、档案学共同体、档案管理范式等方面。总体而言,当前档案学范式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如,对档案学范式概念的界定问题。档案学范式是档案学研究的元概念,但目前我们对档案学范式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有必要对档案学范式内涵、档案学范式与档案学科范式的关系等进行辨析明确;对于档案学范式构建这一核心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入;另外,可以从科学学的学科融合、关联渗透等角度,研究图、情、档学科理论一体化的“大范式”。有了“大范式”框架的构建,再形成档案学等二级学科的“小范式”、“支范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范式理论虽萌发于自然科学,但如能结合档案学科特点善加利用,必然能推动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管飒爽.档案学范式研究的源动力及切入点[J].档案与建设,2013(05): 12~15+7.

[2]黄新荣,吴建华. 论档案学隐喻与档案学范式[J]. 档案学研究,2014(04): 8~11.

[3] 倪代川.档案学范式研究的元科学意义[J]. 湖北档案,2006(11): 16~18.

[4] 丁华东. 档案学范式研究的认识论意义及其题域[J]. 档案学研究,2007(03): 3~5+13.

[5] 陈祖芬. 论档案学共同体的责任[J]. 档案学通讯,2007(02): 8~11.

[6]饶圆.论中国档案学者的使命与学术共同体的建构[J].山西档案,2007(3):20~22

[7][12]丁华东. 论档案学研究的主体意识与学科范式的建构[J]. 档案学通讯,2005(02): 8~11.

[8][9]陈祖芬.对档案学共同体自主性的反思[J].武陵学刊,2010(02): 139~141.

[10]丁华东,李珍.档案管理范式研究引论[J].中国档案,2005(07): 19~20.

[11]李珍,丁华东. 范式理论与档案管理探略[J]. 湖北档案,2004(10): 10~11.

[13]张莉.档案管理:价值转向与范式转换[J]. 档案学研究,2008(04): 11~14.

[14]倪丽娟,尹航. 基于公共管理的档案管理实践范式研究——以社会变迁为视角[J]. 档案学通讯,2012(04): 33~35.

[15]丁华东,李珍. 信息资源管理:当代档案管理之主流范式[J].档案学通讯,2006(04).

[16]徐拥军. 档案后保管范式与知识管理[J]. 档案学通讯,2008(02): 27~31.

[17][18]丁华东. 范式转型与社会变迁[D],上海大学,2008.

[19]丁华东,李珍. 范式转换:档案学学术分期的新视点[J]. 浙江档案,2008(07): 14~17.

[20]陈祖芬.关于档案学发展史分期结构的反思[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91~93.

[21]李珍,丁华东.关于档案学学术分期的思考[J]. 档案学研究,2007(05): 14~16.

4.档案学实习日记 篇四

8月27日,我们一行人参观校档案室,知晓档案室馆藏30526册,主要作用为档案管理,教学辅助,信息服务,并为此建立一系列的制度,而且现在朝着网络化发展。对此,了解到高校档案室正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但由于资金,技术及人才严重缺乏,使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处于一种无可奈何的境地,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时髦概念而难以实现。

针对于次,我认为实现高校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应主要依靠以下几点:

1.建立高校档案信息化协调机构。

由国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高校档案信息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各高校档案室的信息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是应该制定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的又有远期的目标,对高校档案室的数字化、网络化、一体化工作进行实质性指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源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传统的自成体系,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统一领导,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合理布局,相互合作,相互结合的工作体系,真正实现高校资源信息共享。

2。构建档案知识库,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

建设高质量的档案知识库,一方面要保证具有完备的档案知识资源,知识在档案实体中,在已建立档案数据库中,也有于档案人的头脑中,另外还要关注来自档案系统以外的其他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的创新和管理,实现知识创新和高校档案资源的共享。同时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标准化数据库,还应组织数据库知识创新精确和精炼,并不断更新,不断吸引用户及用户提供完善的档案知识服务。

3。增加经费投入

信息化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学院应加大投资,把挡案室数字化、网络化、一体化建设纳入到校园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预算之中,从而加快档案室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此外,还应将利用已有的数据库和局部网为社会服务获得的收益,投入到信息网络化建设中,“以网养网”,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8月28日,我们参观了本溪市档案馆,了解到它建于1902年,且作为一个综合性档案馆,国家档案馆,主要分为八个部门,内有馆藏27万册,实行档案馆与档案局一体化管理。参观中了解了一些知识:

1。胡锦涛指出:“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事业。”本溪市档案馆的发展与本溪市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是不可分割的,而本溪市委领导多次到档案馆视查档案工作,给与全局以鼓励。

2。而且,档案服务工作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本溪市档案馆开展的先行公开文件中心的建设,向公民开放“红头文件”及设置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为人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3。档案工作利用也由过去的被动零散和主要为政治斗争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及大量系统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本溪市档案馆改善服务手段,尽力满足利用子者需求,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积极挖掘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举办展览,拍摄电视

专题片,编辑出版档案史料等,如承办“可爱的本溪”、“本溪的回忆”,社会效果明显。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被吉林师范大学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努力做好经济领域的档案工作,积极探索档案工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的途径和方法,接受撤并转企业档案的同时,加强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

关注民生不仅是一种愿望,一种济世的情怀,更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而本溪市档案馆的惠民,为民,利民的措施和办法,无疑是一种好的开端,然而,如果把它上升到法律框架和制度的层面,那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不至于归为短期行为。因而,我们期待着汲取社会各个方面的智慧和高见,把生动的,受到人民群众广泛欢迎的档案实践上升为法律条文,从更高层的法律层上调节档案事务,书记档案服务和管理更加符合时代需要和世界通行规则。

9月4日,我们参观了沈阳市档案馆,该档案馆占地2万多平方米,外有24根圆柱,内为八蹭建筑,一楼属于设备区,二、三楼为公共服务区,曾多次举办各项展览几电影播放,五、六楼为库房保管区,其安全系数不容小窥,且作为一个综合性档案馆,位列中国第三,内部优秀之处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

1。近年来,中国档案部门在维护国家和民族记忆,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服务社会和普通民众的现实需要,本溪市档案馆采取多种措施,推进与公民利益攸关领域的建档工作和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工作,加大档案开放和档案馆开放的力度,让档案信息惠及更多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从而完整地实现王刚同志寄语档案工作者“纪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任。

2。根据党的科教兴国的战略,国家档案局提出了“依靠科技振兴档案事业”的方针,强调了档案科技和教育在档案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档案事业的重要推动作用,并将此确立为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思想。沈阳市档案事业所取得成就,离不开一大批经专业教育培训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同时,又依靠于科技进步不断改进的档案管理和服务手段。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档案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研究解决关系档案工作现代化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促进传统档案管理手段和利用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并在积极参与电子质问工程,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才能使沈阳市档案事业的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3。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档案工作的根本在于服务,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为各级领导决策,为各部门工作,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服务,且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档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沈阳市档案事业发展的主线。而档案部门努力根据不同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明确主题,找准位置,服务面不断拓展,服务面不断拓展,服务力度不断加大。在服务范围上,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从注重为机关服务向重点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转变,从由历史档案为主服务向以历史档案、现行文件相结合的服务类型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多形式、多领域的服务类型转变,在访问态度上,又被动向主动服务转变。在服务方式上,又封闭、半封闭向开放式转变。在服务手段上,逐步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操作,网络查询转变。而且,沈阳市档案馆加强家庭、婚姻等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的收集,加强民间保存的档案。纪录普通百姓生活工作状况的档案的搜集,使其真正成为既保存政府信息,又保存社会公众信息的综合性档案馆。

城建档案馆是实习当中去的最多的一个地方,不仅使我们了解到城建档案,而且能够亲自动手整理。

本溪城建档案馆隶属于本溪市建委,是人们作风所属的科学技术事业单位,是以城市建设为单位设立的国家专业档案馆,是全市保存长期和永久城建档案的基地,是城建档案储存、;利用、交流、咨询、服务和信息中心,内部档案主要分为综合类档案、城市建设管理类档案、城市规划类档案等。

并且在档案的整理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了解到:

1。档案工作应将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结合在一起,理论与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按需施教,学用结合。

2。档案工作是维护史实,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关注民生,保障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离不开档案和档案工作,让关系民生的事有档可查,加强和拓展民生领域的档案建设,是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责务。

3。档案馆中许多的档案是作为历史的见证留存下来的。年代越久远,档案越珍贵,其价值决不仅仅限于眼前的这一点利用价值,这些档案实际上有着更长久的绵绵不衰的历史文化价值,而档案工作者管理档案的职责也不仅仅是为“现实服务”,还要时时做到“对历史负责,替未来着想”。档案部门既不可以轻率地根据档案利用的多寡和有无判断档案的生死,也勿过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其实,合理有节制地提供利用档案,既能更有效地保护档案,从开发成本和利用的社会效果上看也许更好。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本钢档案馆。从而,了解到企业档案馆。

本钢设备是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设备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企业档案真实地纪录了设备的故障维护部位及检修方法提供了设备运行维修管理的真实情况,即有利于平时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又为下一次的设备维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和依据。

二,依据历次维修档案材料,结合平时保养纪录,可以客观的评价每台机器运行的质量和寿命的问题。为购置新设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企业档案记载了设备运行的实际能力,为降耗节能环保及安全生产和企业经济效益不断积累经验。

四,企业档案中人事档案记载员工的生老病死情况及工资福利情况,为保障职工权益极大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发挥作用。

五,企业档案中历次预算都反映了不同部门的各项费用,从而知晓其不合理费用并加以改进。

5.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答案 篇五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按档案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档案和当代档案。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自1998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 分值:1 科技档案是科技知识储备的一种形式,对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5、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清代是我国地方志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学者,他们亲自开展修志实践,对方志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创立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学者章学诚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他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客体是社会上各种档案信息的利用者。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 分值:1 科技档案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和条件。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 分值:1 宋代开创了架阁库制度,规定各级国家机关设置架阁库作为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全宗理论是档案馆对档案实体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同一形成者所形成的所有档案,归集为一个全宗,不得分散;对于不同形成者的档案,不得混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价值具有潜在性的特点,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使其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价值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价值。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与资料不可以相互转化。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主体是政府部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4、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我国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是以档案室为基础,以各级各类档案馆为主体,以档案专业教育、科学技术研究、宣传出版、交流与合作等工作为手段和条件,以各级档案事业管理机关为组织和管理全国档案事业领导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体系。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5、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保管是指根据档案的成分和状况所采取的存放和安全防护措施。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6、题型:多选题 分值:3 纸张成为国家的正式公文用纸是在______________时期。

选项1: 东汉

选项2: 东晋

选项3: 公元404年

选项4: 秦朝 答案正确

17、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档案是记录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各种信息的载体,说明了______________。

选项1: 档案来源于社会实践

选项2: 档案的形成主体是人

选项3: 档案所记录的是原始信息

选项4: 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档案的多样性 答案正确

18、题型:多选题 分值:3 可以作为档案载体使用的材料有______________。选项1: 无酸纸

选项2: 复印纸

选项3: 传真纸 答案正确

19、题型:多选题 分值:3 全引目录又称______________,起到揭示档案馆(室)所藏档案作用。

选项1: 主题目录

选项2: 档案目录

选项3: 卷内文件目录

选项4: 分类目录 答案错误

20、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档案事业管理行政方法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

选项1: 权威性

选项2: 强制性

选项3: 具体性

选项4: 及时性 答案错误

21、题型:多选题 分值:3 著录条目的编排要遵循______________原则。

选项1: 科学性

选项2: 统一性 选项3: 系统性

选项4: 实用性 答案错误

22、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档案公布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

选项1: 通过报刊等出版物发表

选项2: 通过电台、电视台播放

选项3: 陈列、展览档案或其复制件

选项4: 公开场合宣读、播放档案原文 答案正确

23、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来源原则基本内容有______________。

选项1: 自由来源

选项2: 尊重来源

选项3: 尊重全宗完整性

选项4: 尊重全宗内的原始整理体系 答案正确

24、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档案价值具有______________等特点。

选项1: 客观性

选项2: 多元性

选项3: 交错性 选项4: 共享性 答案错误

25、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我国档案事业管理的原则有______________。

选项1: 全国档案事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选项2: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选项3: 便于社会对档案的利用 答案错误

26、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是______________。

选项1: 档案管理技术与设备现代化

选项2: 档案管理机构布局与馆藏结构合理化

选项3: 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

选项4: 档案工作组织管理科学化 答案正确

27、题型:多选题 分值:3 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可以从______________方面着手。

选项1: 丰富馆藏,建立合理档案信息资源

选项2: 建立科学的检索体系

选项3: 综合运用各种开发利用方式

选项4: 加强档案用户研究,加强开发利用针对性 答案正确

28、题型:多选题 分值:3 下列机构属于明代的档案建筑有______________。

选项1: 架阁库

选项2: 石渠阁

选项3: 后湖黄册库

选项4: 皇史宬 答案错误

29、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______________。

选项1: 实体管理

选项2: 集中统一

选项3: 条块结合

选项4: 业务指导 答案错误

30、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档案事业的统筹规划必须考虑______________。

选项1: 社会发展总目标

选项2: 国情

选项3: 应对社会信息资源需求

选项4: 国外环境 答案正确

31、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档案最主要的来源是________。

选项1: 情报

选项2: 资料

选项3: 文书

选项4: 图书 答案错误

32、题型:单选题 分值:2 纸草档案是古代________最先使用的。

选项1: 埃及人

选项2: 地中海沿岸的人

选项3: 希腊人

选项4: 印度人 答案正确

33、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档案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属于________的学科。

选项1: 边缘性

选项2: 分支性

选项3: 综合性

选项4: 横向性 答案正确

34、题型:单选题 分值:2 归档文件质量的基本要求有________和文件使用纸张等材料符合档案保护要求。选项1: 大小一致

选项2: 必须装订

选项3: 有归档章

选项4: 文件齐全完整 答案正确

35、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架阁库是________代开创的用来保管档案的机构。

选项1: 汉

选项2: 唐

选项3: 宋

选项4: 明 答案正确

36、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档案是事实、知识和经验的记录,它的这种可靠的广泛的可资参考的特征,构成了档案的又一基本价值——________。

选项1: 凭证价值

选项2: 情报价值

选项3: 第一价值

选项4: 第二价值 答案正确

37、题型:单选题 分值:2 ________,年发布的《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党政档案统一管理的原则。具有重大意义。选项1: 1956年

选项2: 1951年

选项3: 1959年

选项4: 1954年 答案正确

38、题型:单选题 分值:2 ________是将具有共同的上位分类号的若干著录条目按照一定次序编排而形成的检索工具。

选项1: 全引目录

选项2: 分类目录

选项3: 卷内文件目录

选项4: 主题目录 答案正确

39、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有________点基本内容。

选项1: 2 选项2: 3 选项3: 4 选项4: 5 答案正确

40、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根据已有的发现,档案一词起源于________代。选项1: 宋

选项2: 明

选项3: 清

选项4: 唐 答案正确

41、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档案的根本属性是________。

选项1: 原始记录属性

选项2: 信息属性

选项3: 文化属性

选项4: 价值属性 答案正确

42、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我国档案界及社会上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将档案分为三大类,即科技档案、专门档案、________。

选项1: 现行档案

选项2: 历史档案

选项3: 私人档案

选项4: 文书档案 答案正确

43、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我国最早的档案保管机构是________。选项1: 天府

选项2: 太史寮

选项3: 宗庙

选项4: 架阁库 答案正确

44、题型:单选题 分值:2 ________是将著录条目按照一定的主题顺序进行编排而形成的检索工具。

选项1: 全引目录

选项2: 分类目录

选项3: 卷内文件目录

选项4: 主题目录 答案正确

45、题型:单选题 分值:2 ________年11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根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批准成立国家档案局。

选项1: 1949 选项2: 1954 选项3: 1959 选项4: 1960 答案错误

46、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楔形文字是________人发明的,因其是用木棒在未干的泥板上书写的,形似箭头,故亦称箭头文字。选项1: 古埃及人

选项2: 古印度人

选项3: 古代两河流域人

选项4: 玛雅人 答案正确

47、题型:单选题 分值:2 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又一摇篮,他们最初发明的文字,叫________。

选项1: 象形文字

选项2: 甲骨文字

选项3: 楔形文字

选项4: 泥板文字 答案正确

48、题型:单选题 分值:2 属于档案信息提供利用的正式渠道是________。

选项1: 利用因特网上档案机构站点

选项2: 查看档案部门编辑出版的档案文献编撰书籍

选项3: 从档案部门举办的展览上获取信息

选项4: 到档案管理部门调档查阅 答案正确

49、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档案对现实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有用性,构成了档案又一基本价值—________。

选项1: 现实使用价值 选项2: 凭证价值

选项3: 第一价值

选项4: 第二价值 答案正确

50、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我国档案学产生于________。

选项1: 明代

选项2: 清代

选项3: 20世纪30年代

6.浅谈档案学研究对象[推荐] 篇六

学院班级:人文学院档案091 姓名:郭岩 学号:5000409009 摘要:认识是实践的理性前提与基础,只有理性认识上清楚了,实际的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做好。从事档案工作也不例外,应从对档案的理性认识开始。而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的元问题, 直接影响着该学科的定位和发展。档案学对自身研究对象的研究, 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认清学科的研究对象, 对于档案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探究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并重点阐述档案学研究是全部档案工作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即档案学理论的研究, 就是为了指导档案工作实践。

关键词:档案学 对象 实践 理论

我国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作为历史记录之一的档案,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事业的发展历史也成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档案事业也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历史的记忆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档案工作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因此,一个社会是否重视档案的保存与积累,是否重视对档案的利用,是否重视档案工作以及档案事业建设,是衡量这个社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衡量这个社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标尺。

对于档案学的研究对象自古以来就百家争鸣。

一、对档案学研究对象的传统认识

随着我国档案工作的实践发展, 我国档案学界对自身研究对象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自上世纪30 年代我国档案学产生之后, 一直把档案和档案工作作为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吴宝康先生指出:“档案和档案工作是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档案学是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科学。”【1】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 这种把档案学本身排斥在研究对象之外的认识显示出其局限性。学者们对此进行反思, 1994年,陈永生教授在《档案学论衡》中,指出档案学本身也属于档案学研究的对象,“把档案学自身排除在档案学研究对象的范围之外,这是长期以来中外档案学界在档案学研究对象表述上的共同缺陷”。【2】他进而借鉴经济学、法学等其他学科对其研究对象的表述方法提出:“在概括和表述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时„„,只要保留终极的档案现象作为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就足够了”,所以,“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规律。换句话说,档案学就是研究档案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3】陈永生教授这一说法,显然较此前的提法是一大进步,并为人们所认同。2001年,冯惠玲、张辑哲两位教授在《档案学概论》中,也认为:“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4】

二、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档案学的研究对象

把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档案现象,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它摆脱了传统对研究对象的表面认识, 把与学科相应的社会职业或工作的最终现象作为学 1

科的研究对象, 这有利于人们重新认识这一学科, 使本属于档案学研究对象范围而又被人们有意无意地遗忘或排斥的档案学本身, 再次回到档案学研究对象的“怀抱”。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把档案学研究对象归结为“档案现象及其本质规律”, 这一种定义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这个定义是在我国传统的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分开的基础上, 抽象概括形成的, 符合当时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指导档案工作的开展。但是近些年来, 随着实践的发展, 尤其是随着文档一体化开展和电子文件的大量出现, 这种把文件现象和档案现象截然分开, 把文件现象排斥在研究对象之外的认识, 显示出其局限性。实践工作要求把许多文件现象纳入档案学研究的范围(或已经不自觉地纳入了研究范围), 需要更多地关注文件的整个运动过程, 尤其是电子文件的出现, 模糊了档案与文件的界限, 对传统的档案学理论形成很大的冲击。理论的困惑直接影响着档案实际工作的开展, 为此, 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档案学的研究对象。

三、档案学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发展的档案学理论来源于实践, 服务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档案学理论是依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正确的解释档案和档案工作, 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 回答实际工作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对这些问题给予科学的说明。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工作实践是档案学理论产生的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人们在长期从事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对档案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升华自已的认识, 由此便产生了档案学理论, 随着实践的推进, 档案学理论也得到了逐步的发展。可见没有档案工作实践就没有档案学理论。

(二)、档案工作实践是推动档案学理论发展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认识不仅在实践中产生, 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档案学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也是如此。

首先,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全国档案工作的基础十分薄弱, 档案管理分散、混乱, 整理方法不科学、不统一,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 随意销毁档案的现象极为严重。为了尽快建立规范有序的档案工作, 在这时就提出了建立档案室的理论。所以说档案工作实践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发展。

其次, 进入8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 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随着办公室领域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应用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给各级机关档案工作带来了许多变化。各机关档案室以往仅仅管理文书档案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必须把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统一由机关档案室综合管理, 明确提出了“ 机关档案应该实行综合管理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便出现了建立综合档案室的理论。

再次, 到了90年代, 档案管理定级升级工作方式的实施, 国家机关档案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展开, 成为机关档案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的强化机制。各级各行各业适合本单位工作要求的目标管理考评和达标升级活动更加活跃, 这一活动的开展, 有力地推动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档案的分类也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就教学档案来说, 本来归科技档案类, 没有设专门的教学类, 为了适应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实际的需要, 增设了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理论也应运而生, 由此可见, 档案工作实践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产生和发

展, 这是随着档案工作实践的本身变化而发展的, 并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推动着人们去探索和研究, 使认识的发展成为必要再就是档案工作实践提供解决新课题的经验、材料, 创造出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和物质条件, 使人们能解决新课题, 开拓新领域, 使认识的俊展成为可能。档案学理论就是在档案工作的实践的推动下不断地由浅人深, 由片面到全面发展的。【5】

四、研究理论是为了最终指导实践

1、任何档案学理论都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具体操作问题, 以理论的方式来为实践服务。例如从档案的收集整理, 分类编目, 到提供利用等一系列工作中, 我们必须依照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的理论根据来指导具体工作, 这样才使档案工作条理化、规范化。在开展档案的著录工作之前, 必须掌握著录工作的理论知识, 否则就难以做好工作。所以说档案工作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

2、档案学理论的研究, 就是为了指导档案工作实践。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 是为了改造世界。理论不能指导实践, 再好的理论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进行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目的, 就是指导实践并为之服务。如我们研究档案的开放、编研是为了深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研究著录、标引、计算机应用是为了实现检索的现代化。

3、档案学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档案工作实践不仅是档案学理论的来源和动力, 而且也是检验档案学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认识是主题对客题的反映, 这种反映是否正确, 认识是否与客题相符合, 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只有档案工作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 检验实践与理论是否相符合。例如综合档案室的建立, 使档案工作走上快速发展道路, 而且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都有了一定的突破, 机关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显然这一理论是非常正确的。

五、档案学理论与档案工作实践的历史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理论和实践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首先, 档案学理论必须和具体的档案工作实践保持统一, 因为任何一个正确的认识, 都是在一定的具体的条件下从实践中取得的, 脱离了具体的条件、具体的对象和具体的实践, 就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例如在整理档案工作中, 对档案分类问题的认识, 只能通过档案工作的实践, 通过对各类档案的具体分析才能把工作做好, 而不能靠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理论来做结论。

其次, 档案学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还应当是历史的, 这就是说, 档案工作实践是随着历史发展的, 档案学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不断保持与实践的统一。理论既不能是脱离实际的空洞的说教, 也不能是落后现实的过期之药。再次, 档案学理论的研究不但指导现实的档案工作, 还可以指导未来的档案工作。把总结出来的好的经验为将来服务。也就是说,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 现实是将来的历史, 档案学理论研究也要研究历史经验, 为现实服务, 也为将来服务。人们在现实的工作中, 往往需要历史的理论作依据, 来借鉴和运用。例如在编史修志, 写组织沿革, 编研大事记等工作中, 都需要查看大量的历史档案和文件材料, 经过考查论证, 编写成符合现实要求的理论材料, 这就是利用历史理论为现实服务, 现实的理论为将来历史服务。

结语:档案学的研究对象, 是档案学基础理论中的重要问题, 它直接影响着我国档案学的发展。总之, 我们要坚持实践的观点, 又要用理论指导实践, 坚持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实践的具体的辩证的统一, 才能把档案工作做得更好!参考文献:

【1】吴宝康:《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1月第1版,第232页,第248页。

【2】【3】陈永生:《档案学论衡》,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第3页,第8页。

【4】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6月第1版,第167页,第181页。

7.中国档案学的不幸“婚姻” 篇七

待字闺中。

在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下, 她是封建皇上的手中宠物, 一般人不得染指, 更不得接受蛮荒文化的侵扰。结果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过着怨女的不幸生活。深宫中无性繁殖, 诞下了24个小龙子, 全是一个模子, 延续着封建社会的血脉和基因。然而, 这东方美人的神秘, 吸引了如斯坦因等西方无赖汉的垂涎, 常常趁主人无暇顾及时, 伸出咸猪手来轻薄、揩油。

短暂恋爱。

在封建帝制被推翻后, 中国档案学开始了与西方的相亲、恋爱阶段。以留学人员为代表的相亲团, 分别走访了欧罗巴、英吉利、美利坚, 带回了大量新鲜的信息, 让小女子芳心大动, 相见恨晚。没有了封建家长的管制, 便可满怀欣喜地准备拥抱工业革命后暴发的西方蛮子。以13本旧著为代表的档案研究成果, 拉开了中国档案学研究的帷幕。然而, 好景不长, 解放战争的枪声震碎了小女子的春梦。

拉郎配。

建国后, 西方大国相继关上了大门, 只剩下北方傻大黑粗的熊瞎子, 已无可选择, 政治环境下的拉郎配, 哪容你去自由恋爱, 只好将就了。北极熊在新婚燕尔时还算殷勤, 为中国档案学垫下了一些底子, 搭好了架子。然而, 强扭的瓜不甜, 蜜月期一过便分道扬镳了。前夫留下的这点产业, 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带有明显这时期痕迹的档案学教材, 也在一版、二版、再版……, 至今“还深受广大读者青睐”。

自由乱爱。

国门大开后, 小女子面对着西方世界便花了眼。开始抱怨自己头发太黑了, 皮肤太黄了, 秦砖汉瓦的房子太土了, 一心要与国际接轨了。西方的一切东西都是好的, 一个劲地往家捞。正经的如全宗理论、来源原则、鉴定理论进来了, 捎带着把别人扔掉的牛仔装———文件中心, 三岁孩子的开裆裤———后保管, 也给带进来了……。结果, 在与洋鬼子投怀送抱之后, 诞下了一些不中不西的混血儿———现行文件中心、大文件观……

回头再看小女子, 住的是哥特式洋房, 穿的是比基尼, 染着黄头发, 一开口全是文件生命周期、文件连续体、后现代、后保管、虚拟档案……, NO, 你们不懂的, 这是洋话。姓也要改了, 名也要改了, 不叫“档案”了, 要改称“文件”了, 完全没有了她祖先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痕迹。呜呼!

8.读了四年,档案学的科普 篇八

转眼四年过去了,我终于有底气给大家做做档案学的科普,讲讲学档案学专业遇到的很多没想到的事情。

冷门专业好就业

作为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全国只有不足2% 的高校开设档案学,每年招收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在我所在的吉林大学,档案学专业属于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系,与情报学、图书馆学并称“图情档”。在其他学校,比如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档案学属于专门的信息管理学院。本科阶段,综合性大学提倡的通识教育也体现在档案学的学习中。我们在大一大二的时候要和同学院的同学一起学习管理学、国际贸易概论、基础会计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大三开始,除了学习本专业的历史和基础外,还要学习许多档案学特有的课程,比如电子文件管理、现代文书实务、数据库技术、文献编纂、知识产权法等。

大四,当我的文科同学都在懊恼自己的专业没有学到扎实的硬技术时,当我的工科同学在各个企业间纠结到底要不要下车间时,我们班的同学几乎都有了明确的职业方向。档案管理的性质决定了对这个专业的需求集中在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专业对口的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或者文献编研工作,档案学的保密性质也带来了许多“神秘”的就业机会。在大四上学期的前几个月,一门心思找工作的同学们基本上都早早地签了约。可以说,只要想找档案学相关的工作,就一定能找得着,还有得挑有得选。在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史上更难就业季”的情况下,燕燕曾说过的“其实咱们专业特别好就业”真的应验了,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埋藏了三年的彩蛋。

回头想想大一刚入校时担心就业问题,其实是对档案学专业不了解造成的,其实历年来档案学的就业方向都相当高大上,比如说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国家安全部、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只有想不到,没有走不到。档案学相关的工作专业性较强,有的同学的任务是维护原有的档案管理体系,也有的同学肩负起了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重担。我们的工作比较稳定,这让档案学的学生们可以安心踏实地完成本职工作。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因为档案的不可替代性,这是任何一个有长远眼光的单位必然会涉及的领域,需要专门人才进行管理维护;另一方面,归功于档案学的“冷门”,企业有刚需,大学每年输出的毕业生数目有限,供求稳定,波动较小,在就业市场上反而比热门专业更吃香。

古代档案库——金匮石室

要说档案学,就一定要先谈谈档案,档案作为档案学的灵魂,不仅记录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更是人类社会的印记,在一定程度上,它比博物馆更全面,比历史书更忠实。谈起对档案的最初印象,我和大家一样,头脑里浮现的一种是普通的,诸如毕业时需要办理的人事档案,另一种就带有些许神迷色彩,比如有些历史感的国家档案。

对档案稍有了解的时候,我知道重要的档案一般会放在专门的库房进行保管,对库房的环境自然要求很多,比如通常档案库房的温度不应大于30℃,相对湿度不能超过65%,另外对光线、空气质量、防火防盗等都有非常细致的要求。特别是发展到现代,档案的载体更加多元,纸质、胶片和光盘等又有不同的温度和湿度要求,所以我对古代档案的保存产生了兴趣。毕竟古代技术不及现在,不知道古代有没有专门的档案库呢?如果有,古人建的档案库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特意上网搜索了一番,在一个名为中国古代档案库房建筑探秘的公共主页上发现了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皇家档案库——皇史宬(chéng)。

皇史宬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又称表章库,位于北京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它始建于明嘉靖13年(1534年)7月,建成于嘉靖15年7月,清嘉庆12年(1807年)重修。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分为宬门、正殿、东配殿、西配殿、御碑亭五部分。正殿是我国大型古典无梁建筑之一,座于1.42米高的石基上,四周环以汉白玉护栏,屋顶盖以黄琉璃瓦,吻兽相向。檐下之深柱斗拱、窗棂檩桷以及用汉文满文书写的皇史宬匾额,全为整石雕砌,外表油饰彩画,似如木结构之宫殿建筑。殿内大厅无梁无柱,墙厚6米多,乃石砌拱形建筑,整个大殿不用一钉一木,是谓“石室”。殿内地面又筑有1.42米高的石台,其上排列153个外包铜皮鎏金雕龙的樟木柜,是谓“金匮”。整个建筑与装具设计完美,做工精良,功能齐全,华贵耐用,既能防火、防潮、防虫、防霉且冬暖夏凉,湿度相对稳定,非常适合保存档案文献。

其实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金匮石室”的制度。《汉书?高帝纪下》记载:“与功臣刻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室,藏之宗庙。”所谓“金匮”,即是铜制的柜子;所谓“石室”,就是用石头砌筑的房子,其目的均是为了防火,让其保存的珍贵档案能永久地保存下去。之后历代档案库,均因袭秦、汉旧制,而又各有所发展,供保存各朝皇帝的实录、圣训、玉碟(皇族家谱)之类的皇家档案。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建有这类档案库,但多数已毁,像皇史宬这样保存完整的几乎都没有了。

明清两代在这里主要贮存列朝皇帝实录、圣训、玉牒等皇家档案,另外还存放过《永乐大典》副本、《大清会典》、将军印信等重要文献。

1949年以前,皇史宬一直被封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档案局接管皇史宬。国家先后拨了专款进行修缮,后交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管理,并作为历史档案及档案工作对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场所。从1960年代起,皇史宬即被列为北京市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一个小小的疑问引发探索一段历史,这也是学习档案学后带给我的乐趣。

还要学满语!

刚上大三我们还开了一门谁也没想到的专业课——满语!作为曾经的伪满国中心,吉林大学所在的长春市留存了大量重要的满语档案,这也是我们开设满语课程的主要原因。

满语分字头字中字尾,不同的字头字尾拼在一起就组成了文字。每节课,我们全班都像小学生一样拿着铅笔画圈圈画点点,给这个字头加上小尾巴,给那个字头勾上两个圈,相互辨认对方写的究竟是什么字,相视大笑。老师讲课的重点在于辨认文字和基础发音,满语现在已经不是流通的语言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和千百年前的史书对话。期末的时候别的班级在画工图做数学的时候,我们全班乖乖地坐在教室里数圈圈,也是校园一景。

满语确实是非常有趣的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少的“冷知识”。比如说满语的“格格”并不是特指皇家的公主,而是对适龄女子的一般称呼;再比如说满语中的“月亮”念做“BIYA”,没错,你读的没有错,就是“吧唧(biyaji)”一下子摔倒了的“biya”。学到了一定的层次就可以进行满语水平的等级测试,只有通过认证的满语阅读能力,日后才能从事相关的历史编纂工作,总的来说还是一门有趣兼具实用的课程。

专业学习到一定阶段,就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大三下,我们统一到北京进行认知实习。所谓认知实习就是要去北京的各大档案馆进行参观和学习,在中央档案馆了解整个国家档案机构的运行,在各城区档案馆了解地域特色和档案工作如何结合,通过亲身经历来体验书本上的知识是怎样转化为日常的实践的。

可能还要学装裱哦

受到地域和历史的影响,不同学校的档案学有自身不同的特色。像我们要学习满语一样,有的大学档案学专业还要学习装裱与修复课程,比如辽宁大学。档案纸张在保存和利用过程中,发生强度下降、脆化或部分残缺、霉变,修裱实质上就是将破损的档案原纸与特选的装裱新纸进行粘合加固的过程,通过中国的传统技艺为珍贵的历史档案延长生命周期,抵御岁月侵蚀。

中国早在晋代就有了修裱技术,我国传统手工修裱技术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物,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历史上为保存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至今仍在纸质档案文献修复及书画装潢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尤其在档案部门,更是修复纸质档案、抢救各种受损档案的重要手段。所以学习装裱对于今后从事档案修复工作来说非常重要。

装裱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要修补,对已经残缺破损的档案文件修好补齐,主要用于档案纸张破损,但机械强度较好的文件。修补的时候要根据纸张的吸水性、薄厚等情况选择不同稀、稠程度的浆糊。然后是托裱,在破烂文件的背面托上一层新纸。它适用于那些纸张机械强度较低 (如焦脆 、霉烂)和严重破损(如洞孔过多过大)的档案文件。说起来简单,其实托表工艺非常复杂,要求技术高、动作也要快。最后是整修,把修补和托裱好的文件再进行最后的加工处理,使其整齐美观,便于保管和利用。

整个装裱学下来,技术上的长进不用多说,这等细致活也磨练了心性,让原本坐不住的同学都变得沉稳下来,也算是另一种收获。

上一篇:会计核算中心2012年度财务工作总结下一篇:竞聘联社副主任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