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精选10篇)
1.《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一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少年鲁迅对阿长态度的变化,揣摩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
目标达成:
1、 理解少年鲁迅对阿长态度的变化,揣摩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记叙有详有略的写法。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一、作者简介(第一课时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谁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啊?),你能写出他的两句名言吗?
二、识记字词(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骇 惶急 疮疤 掳 渴慕 霹雳 悚 诘问 惧惮
【创境激趣】
【自学导航】
1.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但都围绕着中心人物--阿长来写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阿长是不是她的真名?
2.阿长是我的保姆,对她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作者又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由此可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 、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
【合作探究】
买《山海经》部分, 学生朗读19~29段,思考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7)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强化训练】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结合文意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无益:
2.阿长来问《山海经》,体现她对“我”的________,而“我”认为“________”,也就从来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这次也只淡淡地回答,表现了“我”对阿长的________,这些都为下文________设下了伏笔和悬念。
3.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
5.选文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句中的“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
6.“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归纳总结 】
1、 先抑后扬,感情真挚。
2、 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板书设计】
无名无姓,切切察察
略写 日常粗俗,睡相不好 先抑
阿长与《山海经》 元旦塞橘,规矩繁琐
长毛故事,伟大神力
详写 为“我”买《山海经》 后扬
【教学反思】
宋发旺
[《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背影》(第3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猫第2课时的导学案
★ 《桃花源记》公开课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秋天》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诗词五首》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 孤独之旅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 日出第二课时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 《背影》第一课时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第一、二课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2.《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二
1、积累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
二、课文研讨与交流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一共写了四次背影,请在文中划出并概括事件。
① ②
③ ④
3、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背影?
(1)满怀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2)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并品析。
①穿着
品析
②动作
品析
4、文中的儿子用什么行为来表达对父爱的感知理解,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
5、你的阅读疑问
三、自测自评
1、填空
《背影》的作者 ,字 ,江苏扬州人。 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品有《 》《 》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拼写。
交xiè( ) 奔丧( ) 狼jí( ) 簌簌( )
fù( )闲 颓( )唐 琐( )屑 差( )使
Gōu( )留 拣( ) 搀( ) pánshān(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狼籍: 踌躇:
触目伤怀: 蹒跚:
自已: 颓唐:
4、朗读课文重点段,体会父亲对“我”的关爱。
买橘子时,父亲的衣着: 体态:
走路姿态: 动作:
年龄: 心态:
这一段主要写了 的背影,只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父亲买橘子时的 ,从而表现出父亲对儿子 。
徐秀形
3.《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三
二、研讨与交流
1、阿长形象很鲜活,得益于鲁迅的描写功底,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描写:对人物、事件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
例: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写了什么: 写说话的声音,写说话时习惯性动作,绘声绘色 。
描写效果: 人物身影,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反复描写睡相。写了什么:
描写效果:
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什么:
描写效果:
(自选事件) 。写了什么:
描写效果:
2、叙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为什么详写得书前的渴慕和得书后的惊喜?
不写买书过程的好处:
写“渴慕”的妙处:
写“惊喜”的妙处:
3、本文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上运用了 写作方法。请你点评一下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
4、组内阅读疑惑的交流解决及展示。
三、自测自评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段不超过300字的小短文写下来(用上本文写人的手法)。
徐秀形
4.《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四
课题: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体会人们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
2、揣摩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目标达成:
1、感受战争的残酷,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占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
2、识记重点字词,给画线字词注音。
杀戮()悼念()屹立()肃穆()恍惚()()
荒谬()憧憬()()响彻云霄()
【创境激趣】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欣赏一些战争的图片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自学导航】
1、复述课文内容
2课文主体部分可分为几个片断?
3、齐读引文,筛选关键词句。
4、沉重的记忆“指什么?“美丽的记忆”又指什么?
5、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
2【合作探究】
1.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好不好,为什么?
2、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3、“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5、他们坐在书桌前……
(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称他为“日本人”为什么不说“作家”?)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1、
2、
【强化训练】
赏读有关战争的资料图片
【归纳总结】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课文由两大部分组成,引言和主体(四个部分)
一、引言
二、主体(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
(一)、来到纪念地
(二)、看纪念演出
(三)、参加座谈会
(四)、参观纪念馆
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笑声,笑声历史--现实“世间永远不能
枪声,枪声沉重--美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德)忏悔--狡辩(日)
【教学反思】
封志莉
5.《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五
循环小数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并能够正确进行区分它们之间 的关系.2、我要学会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全力以赴,挑战自我.学习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等概念.学习难点:
培养应用能力,综合能力.收集生活中的重复现象.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观察课本33页400÷75的竖式计算,可以发现竖式中余数总是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继续往下除的话可能永远也(),所以它的商可以表示为().2、用竖式计算28÷18和78.6÷11,边算边观察余数和商的情况.28÷18
78.6÷11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3、()叫做循环小数.像上面的()、()和()都是循环小数.还可以写作:()、()、().4、自学课本34页,说说什么是循环节,再写出下列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3.2525…=()
0.45858…=()0.99…=()
0.3042042…=()
5、先计算15÷16和1.5÷7,再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自学课本34页,说说什么是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
二、达标测评
1、在○里填上“=”、“<”、“>”
1.666○1.6
2.35○2.3
50.238○0.238 4÷5○0.8
1.23○1.233
2.72○2.72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
。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2、判断
(1)、无限小数都是循环小数.()(2)、3.1415926…是无限小数.()(3)、0.5555是循环小数.()(4)、7.16161616是循环小数.()
3、服装厂原计划做120套西服,每套西服用布4.8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用布4.5米,原计划用的布现在可以做西服多少套?
4、计算下面各题,商是循环小数的用循环小数表示.5.7÷9=
1÷0.6=
4.62÷8=
2.42÷1.8=
1.42÷1.1=
10÷7=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5、0.275275……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小数部分前100位上的数字和是().四、整理学案
6.《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阅读地图,认识我国主要河流。
2.阅读地图并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概括内流区和外流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3.阅读地图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2.教学难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和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地图、运用综合比较的分析方法,了解河流的概况,掌握河流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文学作品导入,贴近学生已有知识
教师:河流和山脉向来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来源,作者借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述自我的感想。前面学习中我们回顾了一些和山脉有关的文学作品,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些和河流有关的文学作品,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相信大家知道的比我还多,哪位同学和大家分享。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除了刚才诗句中提到的河流,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重要河流吗?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读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认识我国主要河流
教师:给学生分发已经准备好的学习任务。根据老师的描述,从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中找到我国重要的河流,在图上画出,并完成表格。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大家学会如何正确阅读河流分布图:河流最初开始的地方是河流的发源地,注入大海的地方称为入海口;河流在流经途中会汇聚很多的小河流,也就是支流;入海(湖)的地方与发源地也就是源头相比,水量较大,表现在地图上也有粗细之分,源头较细,入海口较粗。大家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来认识河流。
描述的内容:
我国和俄罗斯的界河。
新疆最北部的河流。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河流。
横贯我国东西的两条大河,一条像汉字的“几”,黄河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另外一条纬度较低,通航里程最长,称为“黄金水道”。
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淮河。
藏南地区有条马蹄形一样的河流,这条河流有个大拐弯。
华北地区较大的水系,被称为“天津的母亲河”。
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因为流经云南省境内怒族聚居的区域而得名。
我国第三长河,年流量居我国第二的珠江。珠江是因为流经广州市内的河道中有洲岛名“海珠石”,所以得名珠江。
辽宁的母亲河,历史上因为辽河泛滥,两岸百姓希望辽河长久安宁,因此得名辽宁。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按照老师的描述,在地图上找到河流的位置,在学习任务图上画出,并完善表格。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阅读河流图的方法并进行实践检验。同时还掌握了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及其位置,找入海口是为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学习作铺垫。
教师:不同的河流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方便大家识别。我们在寻找河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河流注入了另外一条河流,我们把它称为支流,被注入的河流称为干流。
学生:在地图上用笔标画出各条河流,并完成表格。
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任务,抽取同学进行回答,核实答案。
学生:回答问题,并自批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掌握与河流相关的一些概念:源头、入海口、支流、干流。】
讲授新课──对比不同要素分布图,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概念及其分布
教师:出示表格答案。根据完成的学习任务,同学们发现没有,我国的河流主要注入哪些大洋?注入哪个大洋的河流最多?为什么?
学生:根据任务单和自主学习收获,回答问题,与同学分享。
学生回答预设:主要注入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尤其以注入太平洋的居多。之所以大河都向东流,是因为我国地势的原因。
教师:地势决定了河流的流向,由于我国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所以我国的河流大都自西向东流。唐朝诗人李煜将此描述为“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河流流向和地势之间的关系,学会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用联系的、综合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教师:通过仔细对比自己的任务单,我们还会发现河流之间的一些差异,有些河流的河水没有注入海洋,而是注入了内陆湖泊或逐渐消失,有些河流是虚线。据此,我们将河流划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内流河多为时令河,就是地图上呈现虚线的河流。内流河的流域成为内流区,外流河的流域成为外流区。切换幻灯片。
学生:听讲,同时在任务单上完善笔记。
教师:很明显,从图中看,内流区和外流区哪个面积大?
学生预设回答:外流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避免老师空洞的讲解,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概括。】 教师: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和中国干湿区的划分图,引导学生对比两幅图,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对比两幅图,内流区和干旱区、半干旱区的范围大致吻合,外流区和湿润、半湿润区的范围一致。内流河分布区域降水较少,外流河分布区域降水较多。
教师:大家描述得非常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界线基本接近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这两个区域的分界线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
学生回答预设: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读图对比,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明晰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讲授新课──读图,对比,分析,了解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师:(切换幻灯片)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的整体状况。就某条河流而言,如何描述它的特点,从哪些角度描述,这就需要知道河流的水文特征。水文特征通常从流量、汛期、枯水期、结冰期和含沙量来描述。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流量通常用大小来形容,汛期通常用长短或者月份来描述。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的河流在流量和汛期方面有何差异?这两个特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我们通过四条具体的河流来分析。请读图思考。切换幻灯片。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并相互讨论。
学生预设回答:松花江和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江和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四条河流夏季流量较大,冬季流量较少,流量主要是受降水量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在集中夏季。黄河和松花江在冬季迎来枯水期,因为它们位于北温带,冬天降水少。四条河流中,西江和长江水位上涨的时间较长。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到位,认识也很准确。河流一年中水位显著上涨的时期就是汛期。汛期通常用长短来形容。我国外流河补给主要是雨水补给,雨季长短直接影响了汛期长短,我国雨季长短的分布规律如何?切换幻灯片。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并相互讨论。
学生预设回答:由图可知,我国雨季由南向北依次递减,河流的汛期也就由南向北缩短。
教师:根据我们分析得到的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完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在流量、汛期方面的差异对比。结冰期和哪个因素有关系呢?切换幻灯片。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并相互讨论。
学生预设回答:结冰期的影响因素是气温,冬季低于0℃的区域河流有结冰期,高于0℃的区域没有结冰期。我国冬季0℃等温线接近秦岭─淮河一线,也就是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而以南的则没有。
教师:大家表现越来越好,分析方法已经掌握得很好了。我们来攻克最后一个难关──含沙量。含沙量通常用大小来形容。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植被分布关系密切。河流流经区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中的沙就会少,反之则多。我国森林分布有何特点,请看图。切换幻灯片。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并相互讨论。
学生预设回答: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较少,南方较多,由此可知,北方河流的含沙量较大,南方则较少。
教师:现在我们可以把表格填写完整了。切换幻灯片。
学生:观看幻灯片,听讲。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提示,学生阅读地图,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总结知识,发现规律。】
教师:(小结)我们学习河流,是因为河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河流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古人在诗词中概括了很多,我们从下面的诗词中了解河流有哪些功能?切换幻灯片。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并相互讨论。
学生预设回答:第一句古诗描述的是河流的运输功能,第二句是水能,第三句是饮用水。
教师:其实河流的功能远不止这些,哪位同学还能补充?
学生预设回答:旅游、工业用水、养鱼等。
教师: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河流也不例外,它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有令我们苦恼的一面。我们下节课将通过具体的河流来认识。
【设计意图:学生概括古诗词中提到的河流功能,与课堂诗词导入相互呼应。通过河流功能的认知,一方面是强调学习河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为后面学习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作铺垫。】
六、教学反思
7.《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七
1.初读诗歌《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渡远荆门外()帘旌不动夕阳迟().. 徙倚湖山欲暮时()老木沧波无限悲()..2.再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渡远: 平野:
大荒:
月下飞天镜:
海楼: 怜:
帘旌:
夕阳迟:
横分:
徙倚:
凭危:
【自疑】
三读课文,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我还有这样的疑问:
【自探】
活动一 学习《渡荆门送别》
1.诵读诗歌,把握字音、节奏和情感。
①听诗歌录音并跟读,注意把握字音和节奏。
②听老师范读诗歌,注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读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活动二 学习诗歌?登岳阳楼?
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字音、节奏和情感。
①听诗歌录音并跟读,注意把握字音和节奏。
②听老师范读诗歌,注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读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研读诗歌,自主探究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请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哪些地方能体现这一诗眼。
活动三 质疑问难
通过学习,对于《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的理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提出来解决。
【自测】
1、《渡荆门送别》中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的句子是:
2、《登岳阳楼》中表达漂泊不定的生涯、离乡背井的感慨的句子是:
3、《登岳阳楼》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
和
融为一体。
【自结】
8.《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八
1.积累、运用文中相关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3.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京城特色,感受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学习重点、难点:
1.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有序地组织材料。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萧乾(191月27日-2月11日),原名肖秉乾、萧炳乾。北京八旗蒙古人。中国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先后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燕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
1931年到1935年间,萧乾和美国人埃德加斯诺等人编译了《中国简报》、《活的中国》等刊物和文学集。1935年他进入《大公报》当记者。1939年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是二战时期整个欧洲战场唯一的中国战地记者。还曾采访报道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审判纳粹战犯等重大事件。
1949年后,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95年出版了《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次大战》,译作《尤利西斯》获第二届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
2.文体、背景介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吆喝也是一种文化,街头叫卖声,其实也包含着创造的成分。作家萧乾就用他那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从平常的吆喝声中发掘出了艺术美。《吆喝》一文记述了 ,流露出作者对 ,讴歌了 ,传达出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
3.字音、字形、词语
(1)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招lái( ) 钳( ) 铁铉( ) 管弦( )乐 yòu( )于
隔hé( ) 饽( ) 秫秸( ) 钹( ) 雪花lào( )
荸荠( ) qiáo( ) 麦皮 合zhé( )押韵
(2)解词
招徕:
囿:
隔阂:
吹嘘:
油嘴滑舌:
合辙押韵:
秫秸:
(二)初读感知--读吆喝
(学法提示:抓住文中的过渡句,理清文章思路。)
自读课文思考:
1、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哪些内容?
答:
2、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答:
3、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
答: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探究美点--品吆喝
文中介绍了很多吆喝,你觉得哪些吆喝的语言用的特别妙?
示例:(1)、“馄饨喂--开锅”
妙处:开门见山,使人一听就知晓卖的是什么。
(2)、“萝卜赛过梨”
妙处:从味觉的角度,用甲物形容乙物,突出了萝卜的美味可口,具有艺术性。
赏析:
2.感受生活--唱吆喝
(1)播放录音《小金鱼》、《冰糖葫芦》《硬面饽饽》,感受音乐美感。
(2)学生表演自己家乡的吆喝,展示“唱功”。
3.体会感情--悟吆喝
(1)文中这些声乐艺术的创造者,只是一群小商贩,他们的生活处境是怎样的呢?快速跳读课文,勾划出最能反应吆喝人生活处境的句子。
(2)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吆喝人,虽然利润微薄,处境困难,但他们面对生活又是怎样一种态度呢?读第六段,看看卖馄饨的人是如何面对生活的。
教师提示:“皮儿要薄,馅要大”;“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真诚、实在、热情、乐观。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贩(节选) 孙 犁
我们的村子是个小村,只有100来户人家。一年之内,春夏秋冬,也总有一些小贩,进村来做买卖。早晨是卖青菜的,卖豆腐的,卖馒头的;晚上是卖杆杂面的,卖牛肉包子的。闲时是打铁的,补祸的,锯碗的,甩绸缎的。年节时是耍猴,唱十不闲、独角戏的。如果打板算卦也可以算在内,还能给村民带来音乐欣赏。我记得有一个胖胖的身穿长袍算卦的瞎子,一进村就把竹杖夹在腋下,吹起引人入胜的笛子来。他自己也处在一种忘我的情态里,即使没有人招揽他做生意,他也心满意足,毫无遗憾,一直吹到街的那头,消失到田野里去。
这些小贩进村来卖针线的,能和妇女打交道,卖玩具的,能和小孩打交道,都是规规矩矩,语言和气,不管生意多少,买卖不成人情在,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再进村,就成了熟人,朋友。如果有的年轻人调皮,年老的就告诫说,小本买卖,不容易,不要那样。
我在保定上中学时,学校门口附近有个摊贩。他高个子,黑脸膛,沉静和气,从不大声说话,称呼我们为先生。在马路旁,搭了一间小棚,又用秫秸纸墙隔开,外面卖花生糖果,烧饼猪肉。纸墙上开一个小口,卖馄饨。当炉的是他的老婆,年纪不大,长得十分俊俏,从来不说话,也没有一点声响。只是听男人说一声,她就从小窗口送出一碗馄饨来。我去得多了,和她丈夫很熟,可以赊账,我只是从小窗口偶尔看见过她的容颜。
学校限制学生吃零食,但他们的生意很好,我上学六年,他们一直在那里。听人说,他们是因为桃色事件从山东老家逃到这里来的。夜晚,他们就睡在那间小小的棚子里,靠做这个小买卖,维持生活,享受幸福。
小棚子也经受风吹雨打,夜晚,他们做的是什么样的梦?我有时想写一篇小说,又觉得没有意思。写成了,还不是一篇新的文君当炉的故事?
不过,我确是常常想,她们为什么能那样和气生财,那样招人喜爱,那样看重自己的职业,也使得别人看重自己。他们不是本小利薄吗?不是早出晚归吗?劳累一年,才仅仅能养家糊口吗?
1.找出第1段中起总括作用的句子。
2.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是三个反问句,把它们改成陈述句。说说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3.本文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识记生字词。
2.学习本课的写法,也介绍一种家乡的吆喝声。
五.板书设计
吆喝
萧乾
韩三其
9.《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九
1、概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思想感情;
2、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写作方法。
3、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学习重点
1.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鲁迅(1881~1936),本名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 、 、 。19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抨击吃人的旧礼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后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主要作品有:小说集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等。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 、
、 、 。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改名。
2.文体、背景介绍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1926年10月12日写于厦门大学。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19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
3.字音、字形、词语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教诲( ) 系住( ) 芦荟( ) 发髻( )
瞥见( ) 匿名( ) 诘责( ) 烂熳( )
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hóng( )的轻云
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yóuguāngkějiàn(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biāo zhì( )极了。
3、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yì zhàn( ),写道:日暮里 。
4、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jīxíng( )
5、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 luò dì ( )
5、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tuō cí ( )检查的无礼,
6、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g dùn cuò( )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shēn wù tòng jí( )的文字。
7、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yǎo wú xiāo xī( )了。
8、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bùxùn( ),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
理解词义
油光可鉴
掌故
落第
不逊
匿名
托辞
凄然
抑扬顿挫
(二)初读感知
速读课文,并思考:
1.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一明一暗两线索)
2、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并以此为基础给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多角度品析人物形象
(1).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表达方式:议论)
(2)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藤野先生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谈谈你对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白描手法)
(3)学生默读11-23段,提问:在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着重写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品质?(典型事例)
(4)学了6-23段文字,塑造人物形象需要注意哪几点?
2明确线索,体会情感
(5)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情感来统摄全文的呢?
3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d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探究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1)、那个被斩的人健壮吗?围观的人健壮吗?……可这种健壮的躯体在这里只用做什么?这些看客是什么心理?。
(2)、现在我们来看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吗?
(3)、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这两件事都和“爱国青年”有关,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这种爱国性: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可取?那么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呢?
(二)展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展示合作探究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明确答案。
小结
课文以与 为明线,以 为暗线,赞扬了 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恩师 之情,追述了自己 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 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李叔同先生最大特点是“认真”,文章以事写人,主要怀想了李叔同先生的哪几件事去突出他的这一特点?
四、布置作业
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2根据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一下你的某位老师的音容笑貌。
五、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鲁迅
事 情 思 想 品 质
添 改 讲 义 认真负责 热心助人
纠正 解剖图 要求严格 一丝不苟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体贴入微
了解女人裹脚 严谨求实
韩三其
[《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0.《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十
垂线(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课型
班级
姓名
流程
导学内容
助教策略
(学习随笔)
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和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垂线.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把学到的知识应到生活中去,做个爱学爱思的人。
学习重、难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自主学习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合作探究
1.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α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α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α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α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2.垂直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垂直用符号“⊥”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右图.(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达标检测
(一)、判断题.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所有的邻补角都相等.()
2.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为垂直.()
(二)、填空题.1.如图1,OA⊥OB,OD⊥OC,O为垂足,若∠AOC=35°,则∠BOD=________.2.如图2,AO⊥BO,O为垂足,直线CD过点O,且∠BOD=2∠AOC,则∠BOD=________.3.如图3,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EOD=40°,∠BOC=130°,那么射线OE
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1)
(三)、解答题.1.已知钝角∠AOB,点D在射线OB上.(1)画直线DE⊥OB;(2)画直线DF⊥OA,垂足为F.2.已知:如图,直线AB,垂线OC交于点O,OD平分∠BOC,OE平分∠AOC.试判断OD
与OE的位置关系.3.如下图,P是∠AOB的OB边上的一点,请分别过P点画OA、OB的垂线
1、自主检测
2、小组展示
学
(教)后
反思
【《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第15课时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导学案07-08
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15.3分式方程第2课时教案06-14
《背影》第一课时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 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08-27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共2课时)09-20
第八课时:比的应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09-25
《夜色》教学设计第2课时06-21
导学案第三课时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