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基础复习资料(精选8篇)
1.物流管理基础复习资料 篇一
二.判断题
1.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目标、结构和关系。× 即目标、部门和关系
2.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及其各种资源。× 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3.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而经营的核心是决策
4.组织的效率.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经济效益大小。× 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5.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 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6.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他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因此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就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一韦伯× 他就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7.梅奥认为,在共同96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人的组织”。× 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8.“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9.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作经验教学× 被称为案例教学
10.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非程序性决策。√
11.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
12.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同。× 是因为他们的心智模式不同
13.它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它就是预测。× 它就是预算
14.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实际绩效的标准。;√
15.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
16.目标管理把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目标管理把以工作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
17.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效益至上”。×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
18.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心智模式不同。
19.强调短期目标容易产生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调企业的中长期目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将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相结合20.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本世纪50年代中期出版了《管理革命》一书,提出目标管理思想,他强调.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所有方面都必须建立目标。×出版了《管理实践》一书·
21.目标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进行控制。有力的领导控制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力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
22.在实践中,结合曰本企业管理的特点,将目标管理理论赋予人性化的个性,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将目标管理理论赋予日本化的个性
23.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就是销售预测。×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就是市场预测
24.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这就是经济预测。它往往用于对事物远期前景的预测。×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这就是定性预测
25.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是为了解决现在面临的、待解决的新问题以及将来会出现的问题,所以决策是行动的基础。这就是决策的目标性特征。×这就是决策的超前性特征,26.决策所做的若干个备选方案应是可行的,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方案切实可行。这就是决策的科学性特征。×这就是决策的可行性特征
27.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或策略决策,它是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作出的带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它主要由企业高层领导制订。×它主要由企业中层领导制订
28.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就是确定型决策。×就是程序化决策
29.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大政方针所作决策。如企业方针、目标与计划等.都属于高层决策。×如企业方针、目标与计划等,都属于战略决策
30.由于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决策者不可能对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全部掌握,也不可能对未来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准确预测。因此,决策者不可能作出“最优化”的决策。亦即产生了决策的相对最优化原则。×亦即产生了决策的满意原则
31.决策者在作决策时,应正确处理组织内部各个单元之间、组织与社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充分考虑局部利益的基础上,把提高整体效用放在首位,实现决策方案的整体满意。这就是决策的综合效益原则。×这就是决策的整体效用
32.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就是管理学意义上的组织。譬如某企业、某协会等。×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组织
33.各级职务和岗位应当按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这就是韦伯的理想组织模式的基本特征之——职权等级。√
34.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责权利关系的划分。×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35.企业中存在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其成员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协作关系,以完成企业目标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正式组织中,其成员之间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关系
36.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的工作中,由于工作关系、兴趣爱好、血缘关系等原因自发产生的,具有生产协作关系的团体。×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
37.英国管理学家厄威克曾比较系统地归纳了古典管理学家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的观点,提出了十五条组织原则。×提出了八条组织原则
38.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等人在继承古典管理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组织工作的八项基本原则。×提出了健全组织工作的十五项基本原则
39.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
40.影响组织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很多。从组织成长的不同方式来看,如果组织是靠其内部积累由小到大逐级发展起来的,则分权程度较高。×则集权程度较高
41.组织规模的大小,也是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之一。规模越大,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越
多,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集权程度就应高些;相反亦然。×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分权程度就应高些
42.一个组织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高层主管一般采用外源渠道。√
43.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的职务。该方法能全面培养管理者的能力,就是管理人员培训方法中的职务培训。×就是管理人员培训方法中的职务轮换
44.权变理论亦称随机制宜理论,强调领导无固定模式,领导效果因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45.组成领导班子的成员,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由不同的知识水平的人,按照一定的比例排列组合而成。一般而言,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和中层、基层领导者应具有较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和中层、基层领导者应具有较多的专业知识
46.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常常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对企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技术权力要求分散,适于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
47.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于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适于采用集权式组织形式
48.按领导权力控制的程度,可将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领导、分权型领导和授权型领导。×可将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领导、分权型领导和均权型领导
49.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它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处理过程。×它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反馈过程
50.企业要顺利运转,必须根据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组织,它需要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来执行。×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协调
1.()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X)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计划工作是讲求效率的。因此,制定计划时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其他的都是次要的。(X)制定计划时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因素。
3.()阿吉利斯认为,领导方式会影响人的成熟过程,如果让职工长期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会造成依赖心理,从而阻碍其向成熟发展。(对)
4.()组织作为人的集合,就是每个人的加总。(X)组织作为人的集合,不是简单的毫无关联的个人的加总,而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有意识地协同劳动而产生的群体。
5.()当外部环境处于剧烈变化状态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一些临时性的部门、通畅的信息传递、分权程度的提高,发挥员工的潜力,减少外部环境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对)
6.()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X)奖励和惩罚不一定能起到激励作用,只有得当的奖励和惩罚,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7.()企业目标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X)企业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比较而言,企业的长期目标
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8.()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就是控制。(对)
9.()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全体管理人员参与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10.()现代冲突理论认为,管理者应尽可能防止和消除冲突。X)现代冲突理论认为,管理者要管理好冲突,减少其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判断并改错(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错的划X并改正)
1.()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前提。X 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2.()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X 泰罗的科学管理只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3.()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正式组织中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X 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4.()根据戴维斯的观点,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
5.()定量预测一定比定性预测准确。X 定 量预测不一定比定性预测准确。
6.()由于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决策者不可能对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全部掌握,也不可能对未来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准确预测。因此,决策者不可能做出“最优化”的决策。这就产生了决策的满意原则。√
7.()电影院的观众是拥有特定的共同目标的群体,所以,他们是一个组织。X 电影院的观众虽然拥有特定的共同目标,但他们之间没有分工协作这一组织的重
要特征,所以他们不是一个组织。
8.()按职能来划分企业部门,比如生产部门、营销部门和财务部门等。这种划分方法能够突出企业重点业务活动,还利于提高中层管理者的专业技能。因此现代大企业普遍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部门设计。X 按职能来划分企业部门,比如生产部门、营销部门和财务部门等。这种划分方法能够突出企业重点业务活动,还利于提高中层管理者的专业技能,但是这种方
法过分强调部门的专业化,给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造成困难。所以现代大企业常常将以产品、地区和项目等划分部门的方法,与按职能划分部门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9.()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或突发事件。√
10.()成本核算所用的记录应当是反映核算期内人财物等支出的全部账面记录,是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依据。X 成本核算所用的记录应当是反映核算期内人财物等支出的全部原始记录,是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依据。
二、判断题
1.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计划改为决策
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改为感情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3.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同。智慧改为心智模式
4.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由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改为为自己设置短期目标
5.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就是销售预测。销售预测改为市场预测
6.按照预测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般情况下,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正比例改为反比例
7.各级职务和岗位应当按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这就是韦伯的理想组织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职权等级。.对
8.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成正比改为成反比
9.权变理论亦称随机制宜理论,强调领导无固定模式,领导效果因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对
10.对于规模较小或者必须时刻保持上下一致的组织来说,一般适合采用分层控制的方式。分层控制的方式改为集中控制的方式
2.物流管理基础复习资料 篇二
1. 加强测绘基础地形图档案资料的有效管理
做好地形图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基础工作, 是基础测绘地形图档案资料有效管理和提供利用的必要保证。首先, 丰富馆藏。馆藏档案利用率很大因素取决于馆藏的丰富程度, 因此各生产、科研及其他相关部门要把各自形成的资料收集齐全, 及时归档;另一方面要加大制度建设, 以制度约束各归档单位将基础测绘地形图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工作, 与生产任务同步落实。其次, 建立档案检索体系。把收集的档案迅速整理出来, 编制档案检索工具, 将其系统化、条理化, 并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立卷, 以提高效率。第三, 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确定借阅范围, 严格审批手续, 做到既要保证地形图档案资料的安全、不失密、不泄密、不丢失, 又要满足用户利用需求, 便于用户借阅。第四, 做好纸质档案的保护工作。对于利用频率高, 存档份数少和价值珍贵的档案, 可通过制作档案的复制品、提供文件汇编或根据档案内容编写参考资料等手段, 减少纸质档案原件的使用频率和磨损, 以延长档案原件的使用寿命。最后, 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对于存储于计算机或局域网上的电子文件, 要定期进行备份、检查与数据更新, 以保证能够方便快捷地利用电子文件;对于由馆藏纸质档案转换而来的电子文件, 由于电子文件档案的原始性与真实性的保障体系目前有待完善, 同时鉴于电子文件载体和信息的不稳定性, 以及电子文件的易修改性, 也有必要将重要的电子文件制成硬拷贝存档以确保数据安全。
2. 测绘基础地形图档案资料的合理利用
测绘基础地形图档案资料保管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利用。采用现代技术和设备, 用数字化手段收集、存储、管理地形图档案资料, 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查询利用, 是合理利用地形图档案资料的理想方式。第一, 对于历史测绘基础地形图档案资料 (纸质文件) 建立人工检索信息库。为了给利用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档案信息, 应了解利用者的需求, 建立档案目录信息库、历史地形图档案资料 (纸质文件) 信息库等, 并建立历史地形图查询系统。目前, 我院绝大部分的地基础形图档案资料信息以纸质、微缩胶片和底片等载体形式存在, 只适用于传统的管理与传播方式, 即实施的是手工管理和以点到点的传播。计算机技术、电子扫描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刻录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普及, 将原有纸质基础测绘地形图档案资料数字化, 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历史地形图档案资料信息库, 提供地形图档案信息, 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 实现资源共享。第二, 对于地形图档案资料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并做好数据库的维护。从1998年开始我院引进了大型工程扫描仪, 电子地形图逐渐取代了纸质地形图, 数据生产部门在“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的前提下, 建立了地形图档案资料。数据库由院技术处计算中心负责更新维护, 为了避免出现磁盘数据损坏、数据丢失、新老版本数据混淆等现象, 基础地形图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内业生产调图。
3. 基础地形图档案资料信息体系的建立
3.期末复习专题讲解——基础运算 篇三
1. 与有理数有关的运算
例1计算:
-+ × 18-1.45 × 6+3.95 × 6.
解:-+ × 18-1.45 × 6+3.95 × 6
=15.
有理数的运算以混合运算为考试重点.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注意运算符号、运算律的应用以及运算顺序等.
2. 整式的加减运算
例2已知x+y=-5,xy=6,求(-x-3y-2xy)-(-3x-5y+xy)的值.
解: (-x-3y-2xy)-(-3x-5y+xy)
当x+y=-5,xy=6时,可得
原式=2 × (-5)-3 × 6
与整式的加减有关的计算题,以代入求值题为重点,解题时,应先化简,后代入,注意整体代入思想的灵活应用.
3. 解方程
例3解方程:-=1.
解:去分母,得3(x-3)-5(4-x)=15.
系数化为1,得x=5.5.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步骤是去分母,同时一定要注意灵活选用解题方法.
4. 与线段、角有关的计算
例4如图1,OA、OP、OB是∠MON中的三条射线,OP、OB分别是∠MON、∠PON的平分线,∠AOP=∠MOA.若∠AOB=45°,求∠MON的度数.
解:设∠AOP=x°,则∠MOA=3x°,∠MOP=4x°.
因为OP平分∠MON,所以∠PON=∠MOP=4x°.
因为OB平分∠PON,所以
∠POB=∠PON= × 4x°=2x°.
所以∠AOB=∠AOP+∠POB=3x°.
因为∠AOB=45°,所以3x=45.
解得x=15.
所以∠MON=2∠MOP=8x°=8 × 15°=120°.
与平面图形有关的试题,多以线段、角的计算为主,解决有关问题需熟练掌握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余角、补角的概念,注意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应用.
4.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篇四
制 度
为完善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实现施工过程可追溯,特颁布本制度。中铁四局甬台温铁路工程指挥部、中心试验室、各经理部及其下属项目队指派专人负责执行。
一、设计文件审核
1、建立设计文件审核台帐。审核记录表格认真填写,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好跟踪解决记录。
2、搞好设计文件和图纸的接收、发放、保存、更替和借阅工作,并建立相应台帐。
3、对已审核设计文件和图纸加盖明确的标识印章,专柜保存。
4、凡设计文件上注明采用的标准图、参考图及相关规范配备齐全,并有进出台帐。
5、设计文件审核及时,未经审核确认的设计文件和图纸不得用于施工。
二、施工组织设计
1、综合实施性施组的编制、上报必须及时,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详尽,满足业主和监理提出的编制要求,以便及时办理开工报告并指导施工。
2、施组审批手续齐全。尤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实施,必须提出工艺试验报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3、施组施工部署、施工方法合理,资源配置合理,重点结构物有检算资料。
4、经理部施组和主要施工方案均上报指挥部作安全论证和审核批复,否则不能生效。
5、施组建立安全生产保证计划,明确实施要点和控制点。
6、施组和质量计划的实施有跟踪检查记录。
三、施工计划
1、建立工程项目台帐及进度记录,反映施工计划与形象进度完成情况,节点工期满足施组及合同要求。
2、季度、月度进度计划满足施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编制作到合理、完整。
3、周计划依据月度计划编制,进度分解合理、到位。
四、技术交底
1、建立分专业的单项工程技术交底台帐。
2、技术交底书的复核、下发、接收、签字等均要完善规范。
3、各经理部、项目队所辖范围工程的测量、工艺、结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要有专项的技术交底措施。
4、特殊、复杂的施工工序进行现场作业交底指导,要有详细的工艺细则;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上岗操作人员上技术教育课,并作书面记录归档;特殊工序和重要工序尚应有工序交接记录和监控记录。
5、按年、季度、月编制技术、质量、安全措施和专项工序的质量、安全措施,要体现出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6、技术交底必须及时,并坚决避免技术性事故的发生。
五、施工测量资料
1、要有控制测量、施工复测成果书,并上报局指工程部主管测量专业工程师复核。
2、测量记录规范,格式统一,签字齐全,严格执行测量复核制度。
3、测量设备仪器建立台帐,并在规定期限内校核及进行有效性标识。
4、测量控制点选点合理、可靠、标识清晰,并有定期复测记录。
六、工程日志 建立完整的工程日志记录和工程大事记,记载扼要、正规、格式统一,必要时绘草图;施工原始记录资料完整、手续齐备。
七、设计变更
1、对工程变更情况建立详实记录,包括及时的文字、声像等现场实况记录。
2、分专业建立变更设计台帐。变更申请、说明、预算等资料规范、完整,签字手续齐备。
3、设计变更由指挥部统一组织建指、设计、监理、施工四方先形成现场纪要,工程部根据纪要负责填报变更申报单。纪要形成台帐、分类归档。
八、工程核算
1、分专业建立工程数量台帐、工程结算台帐。
2、劳务结算、验工计价等各种报表必须规范整洁,格式统一。
九、施工过程中的其他基础资料
1、开工报告严格按照相应审批程序办理。
2、检验批资料严格按照《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指南》办理。
3、工程检查证按照《铁路施工监理规范》要求填写、归档。
4、特殊监控资料(隧道安全质量监测、软土路基变形监测等)按照总体施组要求建立台帐,内容真实可靠。
5、各类试验资料按中心试验室具体试验管理制度办理。
6、建立指挥部现场安全质量大检查台帐,作为各经理部月度、季度、等的打分评定标准。
7、各级部门对上报建指、监理、集团公司、指挥部的资料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并归档保存。
8、施工中的各种原始技术数据记录分专业建立台帐,最终将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的一部分归档保存。
十、科研资料
结合现场生产实际情况,优选攻关课题,组织精兵强将成立科技攻关小组,解决施工难点问题,科技成果归档保存,形成专门文献。
5.电大管理学基础复习小抄 篇五
1.“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揭示了下列各项管理职能中(协调)的重要性。
2.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
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最早来源于(军队)。4.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这种计划就是(预算)。
5.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6.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价为8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问企业应完成多少产销量(20000件)。
7.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是(分工合作关系)。
8.如果你是一位公司的总经理,当你发现公司中存在许多小团体时,正确的态度是:(正视小团体的客观存在性,允许、乃至鼓励其存在,对其行为加以积极引导)。
9.一个组织的下级向上级汇报情况属于(纵向信息沟通)。
10.比较马斯格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要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生理、安全和部分归属的需要)。
11.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其手段都是管理。
12.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1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最早来源于(军队)。14.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这种计划就是(预算)。
15.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16.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价为8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问企业应完成多少产销量。(20000件)。
17.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这是(组织的一般含义)。
18.依据控制的(环节)分,控制可以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19.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较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20.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在陋室中苦攻“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21.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22.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企业流程再造)。
23.计划工作的核心是(决策)。
24.通过对目标变迁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长寿)是成功管理的直观标志,也是企业的永恒追求。
25.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26.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短期预测)。
27.某企业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价为80元,单位可变成本为30元,则其产量达到(10000)件时,企业才不亏损。
28.当组织的外部环境变化不大时,企业组织结构可以体现较强的(刚性)。
29.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的培训方法是(职务轮换)。
30.王先生前些年下岗后,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公司开始只有不到十个人,所有人都直接向王先生负责。后来,公司发展很快,王先生就任命了一个副总经理,由他负责公司的日常事务并向他汇报,自己不再直接过问各部门的业务。在此过程中,该公司沟通网络的变化过程是:(由轮盘式变为Y式)3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计划)的重要性。
3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
33.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34.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的数据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
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定性预测法)。
35.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产品定单为
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30)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36.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
37.在管理人员选聘的测试办法中,考查人员事先不拟订谈话形式和内容的框架,而是以漫谈形式让备选人员自由发挥的方法是(非结构式面谈)
3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39.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了全新的质量观念,它强调(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40.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正式途径外的非正式关系)
41.在孔茨划分的几种主要的管理学理论流派中(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42.管理学对行为科学的研究是在(人际关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迅速成为影响巨大的理论流派.43.下列关于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描述对的是(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共同决定组织的规模)44.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
45.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有效的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46.激励手段之一是“工作丰富化”其含义是(使工作具有挑战性且富有意义)
47.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是(企业目标)48.“你有意见吗?”“你明白吗?”说明领导者(善于运用反馈)49.(特尔菲法)具有匿名的特点。
50.(马克斯·韦伯)在20世纪初期提出“理想的组织模式”的设想。
51.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
52.19世纪末到20世纪处,法约尔创建了(一般管理理论)53.目标的建立过程中,目标应(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把目标控制在5个以内,目标的质与量相结合)
54.领导效率主要取决于领导班子的(能力结构)
二、判断正误
1.企业再造是有关企业长远和企业全局发展的谋划和策略。其核心就是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错。将“企业再造”改为“企业战略”)
2.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程序性决策。(答:错。将“程序化决策”改为“非程序化决策”)
3.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做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要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所以,在制定计划时,我们只考虑计划的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即可。(错。还应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4.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本世纪50年代中期出版了《管理革命》一书,提出目标管理思想,他强调,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所有方面都必须建立目标。(答:错。将“管理革命”改为“管理实践)5.按照预测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般情况下,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错“正比例关系”应为“反比例关系”)
6.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是拥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分工协作关系的群体,所以,他们是一个组织。(对)
7.职能制组织结构是“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首先提出来的。(将“‘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改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8.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领导理论认为领导的成功取决于下属的成熟度以及由此而确定的领导风格。即随机制宜领导理论。(答:错.将“随机制宜领导理论”改为“情境领导理论)9.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错.将“一般职员”改为“主管人员”或“中高层管理人员”)10.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即制定控制标准、分析控制标准和衡量工作绩效。(错。三个步骤为制定控制标准、衡量工作绩效、纠正偏差)11.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二是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对)12.企业再造是有关企业长远和企业全局发展的谋划和策略。其核心就是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错。将“企业再造”改为“企业战略”)13.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就是生产预测。(错。将“生产预测”改为“市场预测”)14.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是为了解决现在面临的、待解决的新问题以及将来会出现的问题,所以决策是行动的基础。这就是决策的目标性特征。(错。“目标性特征”应为“超前性特征”)15.企业人员素质普遍较高,对领导意图能很好领会,则适合采取集权管理。(错。“集权管理”应为“分权管理”)16.组织结构的具体模式有许多种,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是直线制和事业部制。(错。将“直线制”改为“直线职能制”)17.组织各资源要素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物质资源。(错。将“物质资源”改为“人力资源”)18.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属于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错。该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19.一般来说,弹性预算控制性强,但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且不利于发挥执行人的积极性。(错。将“弹性预算”改为“刚性预算”)20.现代冲突理论认为,冲突对组织是不利的,因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防止和消除冲突。(答:错。今天的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有正面和反面、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性质,冲突对于组织来说,不完全是不利的,而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减少其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21.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程序性决策。(答:错。将“程序化决策”改为“非程序化决策”)22.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做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所以,在制定计划时,我们只考虑计划的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即可。(错。还应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23.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是为了解决现在面临的、待解决的新问题以及将来会出现的问题,所以决策是行动的基础。这就是决策的目标性特征。(错。“目标性特征”应为“超前性特征”)24.乙企业人员素质普遍较高,对领导意图能很好领会,则适合采取集权管理。(错。“集权管理”应为“分权管理”)25.组织结构的具体模式有许多种,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是直线制和事业部制。(错。将“直线制”改为“直线职能制”)26.组织各资源要素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物质资源。(错。将“物质资源”改为“人力资源”)27.领导干部大致有“思想型”、“实干型”、“智囊型”、“组织型”等几种类型,在这些类型中,属于“帅才”的是“思想型”和“智囊型”。(答:错。将“智囊型”改为“组织型”)’
28.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答,对)29.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属于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答:错。该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30.一般来说,弹性预算控制性强,但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且不利于发挥执行人的积极性。(答:错。将“弹性预算”改为“刚性预算”)31.专项计划是为完成特定任务的计划,是某项重要项目的特殊安排,所以在拟订时不必考虑综合计划。(错。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专项计划必须以综合计划为指导,避免同综合计划相脱节)32.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低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错。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高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
33.当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时,运用时间序列法是可取的。(对)
34.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多,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错。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少,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
3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错。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36.组成领导班子的成员,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由不同的知识水平的人,按照一定的比例排列组合而成。一般而言,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和中层、基层领导者应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错。一般而言,职能部门的基层领导者应具有较多的专业知识)
37.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对)
38.在管理过程中,只有各级管理人员才是控制的主体。(错。在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及其所属的职能部门是控制的主体)39.成本核算所用的记录应当是反映核算期内人财物等支出的全部帐面记录,是可靠的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依据。(错。成本核算所用的记录应当是反映核算期内人财物等支出的全部原始记录)40.现代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错。现代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41.管理的一般职能来源于管理的科学性性质,内容是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错。科学性改为二重性)
42.企业工作事关重大,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一定要做好计划工作,中下级管理人员不必做计划(错。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均很重要)
43.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对)
44.头脑风暴法进行预测关键是要取得参与人员的一致意见(错。关键是引起思维共振,产生创造性思维)
45.区分事业部组织结构和控股型组织结构的最明显特征是分支机构(事业部和子公司)是否是独立法人。(对)
46.扁平型组织结构有利于领导控制,但会影响下属的工作积极性(错。有利于信息沟通,与利于调动下级人员的积极性)
47.在一个组织中,领导的工作绩效是由领导者个人的工作成绩表现出来的(错。是由被领导者的群体活动的成效表现出来的)48.根据期望理论,如果激励的效价足够大,则可以达到很高的激励水平。(错。效价和期望值都较高时,才能取得较高的极力水平)49.为了实现有效控制的要求,控制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计划的标准来检查,应加强刚性原则,避免灵活性原则(错。控制工作应该有一定的弹性,要遵循灵活的原则,及时纠正计划中的疏忽,才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50.非正式沟通容易传播小道消息,因此组织要极力避免(非正式沟通是沟通的只要形式,充分利用可以成为正式沟通的重要补充)51.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错。泰罗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52.计划工作是讲求效率的。因此,制定计划时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其他的都是次要的。(错。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因素。)
53.阿吉利斯认为,领导方式会影响人的成熟过程,如果让职工长期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会造成依赖心理,从而阻碍其向成熟发展。(对)
54.组织作为人的集合,就是每个人的加总。(错。不是简单的人的加总,而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有意识地协同劳动而产生的群体)55.当外部环境处于剧烈变化状态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一些临时性部门、通畅的传递信息、分权程度的提高,发挥员工的潜力,减少外部环境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对)
56.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评价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错。得当的奖励和惩罚,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57.企业目标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企业的目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比较而言,企业的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58.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就是控制(对)
59.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全体管理人员参与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错。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60.现代冲突理论认为,管理者应尽可能防止和消除冲突。(错。要管理好冲突,减少其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61.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智力水平不同。(错。是心智模式不同)
62.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错。经营的核心是决策)
63.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它必须保持灵活性和及时性。(错。政策必须保持一贯性和完整性。)
64.预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可能是预测过程失误,也可能是环境发生变化。(对)
65.组织作为人的集合,就是每个人的加总(错。组织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有意识地协同劳动而产生的群体)66.盈亏平衡点法适用于风险型决策。(错。适用与确定性决策)67.确定管理人员的需要量,可以依据组织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一般来说,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越大,管理人员的需要两也越大(错。层次越多,需要的人越多;幅度越大,需要的人越少)68.权变理论亦称随机制宜理论,强调领导无固定模式,领导效果因领导者、被领导者的工作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对)
69.控制系统是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对)
70.今天的冲突理论认为,管理者的任务是消除冲突。(错。管理者的任务是管理好冲突)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决策?正确的决策应坚持哪些原则? 决策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分级原则;集体和个人相结合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整体效用原则。
2.标设立是目标管理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目标要略高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目标太低,则失去了激发工作热情的意义。(2)目标要保证质与量的有机结合,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确保目标考核的准确性。(3)目标期限要适中。在大多数情况下,目标设置可以与预算或主要项目的完成期限相一致。将长期目标分解为一定的短期目标,有利于目标的监督考核,也有利于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4)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说,要把目标限制在五个以内。目标少而精,有利于在行动中保证重点目标的实现。
3.何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 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2)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的划分。(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是企业目标。4.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有哪些? 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主要有:(1)业务培训(2)管理理论(3)管理能力(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方面。
5、简述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克服措施。
(1)信息沟通障碍有:沟通方式选择不当,造成沟通障碍;沟通双方在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沟通效果;态度和兴趣障碍;沟通双方情绪障碍;信息过滤使信息接受者接受不到真实、全面的信息。(2)促进有效沟通的措施: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善于运用反馈;学会积极倾听;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6.什么是管理理论丛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并形成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这些学派主要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7.领导者科学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里?(1)知人善任的艺术。(2)量才适用的艺术。(3)用人不疑的艺术。
8.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有哪些? 衡量一个组织集权或分权的标志主要有:
(1)决策的数量。(2)决策的范围。(3)决策的重要性。(4)决策的审核等。
9.简述控制系统的特点。与其他系统相比,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2)控制系统具有自身的目的性;(3)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反馈功能.10.目标管理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目标管理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管理方法。概括起来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的优点:
(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目标管理对目标的强调,一方面保证各层次管理人员权责明确,增加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另一方面通过职工的广泛参与,保证了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目标管理的组织机构是按所期望的目标成果设置的,目标的归口管理要求企业的组织机构权责明确,并根据责任划定组织结构,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优化。(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4)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11.领导的影响力是如何表现的?
(1)领导的影响力表现为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2)法定权力包括: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3)自身影响力包括:品德、学识、能力、情感。12.述管理人员内部来源选聘渠道的优点。
管理人员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一般来说,内部来源有以下优点:(1)管理者对组织情况较为熟悉,了解与适应管理工作的过程大大缩短,上任后能很快进入角色.(2)选任时间较为充裕,对备选对象可以进行长期考察,全面了解.(3)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4)手续简单,费用低。13.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
(1)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2)是全过程质量管理。需做简要说明(4分)
14.什么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并形成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作“管理论理的丛林”,其中的主要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振、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15.企业一般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企业一般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一些不适于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比较容易解决;(2)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情感交流渠道,维持企业人员的稳定与团结;(3)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职工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工作中减少厌烦感,加强协作关系。
16.管理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管理系统理论将领导方式分为以下类型:
(1)专权命令式。即领导人极为专制,对下属缺乏信任;主要用恐吓和惩罚来激励下属,惯于由上而下地下达命令、传递信息,决策权高度集中。(2)温和命令式。即领导者允许下属反映意见和提出要求,允许下属一定的决策权但严加控制。(3)协商式。领导者对下属有较高的信任度。以允许下属参与管理的方式激励他们;注意倾听下属意见,重大决策由领导者裁决,具体事项则由下属安排或协商解决。(4)参与式。即主管领导对下属完全信赖,凡事听取下属意见并酌情采用;鼓励下属参与组织目标的制定和评价工作;鼓励下属就其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作出决定或共同作出决定。17.简述激励过程。
激励的过程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当人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驱动下向目标努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
18.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通常,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有以下几种方法:
(1)回避。这是解决冲突的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即让冲突双方暂时从冲突中退出或抑制冲突。当冲突微不足道时,或当冲突双方情绪非常激动时,可以采取让双方暂时回避的方法来解决冲突(2)强制解决。即管理者利用职权强行解决冲突。当你需要对一个事情作出迅速的处理时,或当你的处理方式其他人赞成与否无关紧要时,可以采取强制的办法。在强制解决中,往往以牺牲某一方的利益为代价。(3)妥协。即通过要求冲突各方都作出一定的让步,使问题得到解决。当冲突各方势均力敌时,或当希望就某一问题尽快取得解决办法时,可以采取这种处理方法。(4)树立更高目标。当其中一方靠自己的能力不能完成目标时,冲突双方可能会进行合作并作出一定让步,为完成更高的目标而统一起来。(5)合作。将冲突各方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进行开诚布公地讨论,摘清楚分歧在哪里,并商量可能的解决办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满足,因此从结果来说是最好的选择。19.简述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科学管理理论是美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是由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
(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2)科学的选择和培训工人(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20.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五大层次:第一层次的需要是生理上的需要。是为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如食物,水,衣着,住所和睡眠。第二层次的需要是安全的需要。是有关人类避免危险的需要。第三层次是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当生理和安全得到相当的满足,友爱和归属方面的需要便占据主要地位。第四层次的需要是尊重。人们一旦满足了归属的需要,他们就会产生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第五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一层一层地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21.简述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二是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1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环境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具有的要素环境直接地决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2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性。社会外部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者限制和约束的作用。3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影响左右。也就是说,某一事物或行为对其他事物或行为的波及作用。(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有两个基本的形态:一是消极、被动的适应;二是积极、主动的适应。任何组织要想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2.什么是目标管理?它具有那些特点?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特点是:(1)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2)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最大能力,实行最佳的自我控制。(3)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
23.什么是管理幅度?其影响因素有那些?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1)主管人员及其下属的素质和能力。在主管人员与其下属的素质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就可以大些。(2)工作的性质。凡是要求互相经常保持联系的工作,管理的幅度就小一些(3)工作的类别。如果管理的工作相同或类似,其管理幅度就可以大一些;否则,就应小一些。(4)管理者及其下属的倾向性。如果管理者倾向与对下属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而下属也需要的的,管理幅度就应小些;否则,管理幅度就可以大些。(5)组织沟通的状态。如果组织沟通渠道畅通,信息传递迅速、准确,管理的幅度就可以大一些。(6)组织环境和组织自身的变化速度。如果环境和组织自身都比较稳定,则管理幅度就可以大些;反之,管理腹地就应小些。24.简述协调及其作用。
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协调的作用:(1)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2)解决冲突,促进协作。管理者必须通过协调,很好地处理和利用冲突,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并使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协作与配合。(3)提高组织的效率。协调使组织内的各项活动和谐地进行,极大地提
高了组织的效率。
25.企业文化的理论的含义和功能是什么?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点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它由三部分组成:企业精神,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它的主要功能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性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的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作用。26.什么是决策的满意原则?
满意原则是针对“最优化”原则提出来的,“最优化”的理论假设把决策者作为完全理性的人,以“绝对的理性”为指导,按最优化准则行事。但是,处于复杂多边环境中的企业和决策者,要对未来做出“绝对理性”的判断是不可能的,因此,决策者不可能做出“最优化”的决策,只能做到满意决策。“满意”决策就是能够满足合理目标要求的决策,它包括以下内容:(1)决策目标追求的不是企业及其期望值达到理想的要求,而是使它们能够得到切实的改善,实力得到增强。(2)决策备选方案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而是要达到能够满足分析对比和实现决策目标的要求,能够较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并能较好地利用内部资源。
27.在领导者的个人素质中,其知识构成应达到什么要求?
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包括政治、知识、能力和身体等反面,其中,合理的知识结构,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条件。(1)领导者应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既要掌握社会科学也要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2)应具有专业和管理方面的知识。领导者应努力学习和掌握各自领导范围内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懂得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3)领导者还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
28.什么是“彼得现象”?如何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彼得现象”是指:某个人被提升后,任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表现平平。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管理经验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业绩不断改善,甚至远远超过了现任职务要求的水平。这时,该管理者可能再被提升。提升后又可能历经与前阶段类似的过程,即逐渐从“表现平平”到“超越职务要求”。这样便可再度获得晋升的机会,这个过程一直延续下去,直至该管理者被晋升到某个力所未及的高层次职位,引起组织效率的下降。阻止的方法之一是撤换。但撤换是事后的、消极的,当事实证明必须撤换时,有时组织已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另一方法是预先防范。只有当备选者担任高层次管理工作的能力得到证实以后,组织才考虑晋升的问题,而这个方法,就是安排他担任某个临时性的“代理”职务。
四、论述题
1.试论述企业文化理论,并分析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答:20世纪70、80年代,管理学者在研究美国、日本企业竞争力差异及其根源时,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并认为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强大竞争力的源泉,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是美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的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整体实力的根本方法.该理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
(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
(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不得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
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性用。
“中国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导致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领导者应身体力行企业文化”;“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建设企业文化时的一般路径为:为企业设计(构思)企业文化,以身作则践行企业文化、通过各种制度和外围层巩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变革依靠领导者的主持和努力”等等。2.试论述企业与外部关系的协调。
(1)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协调。市场经济下,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与消费者关系是企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协调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目的,是促进企业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使企业及时、准确掌握消费者需求变化趋势,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协调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首先需要企业牢固树立消费者导向观念。为协调好与消费者的关系,企业还需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改进、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包括售前、售中、售后),认真对待消费投诉、质询、批评和纠纷,积极与社会上的消费者组织进行合作,维系好与老顾客的关系。(2)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协调。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接受政府的统一监督和管理。协调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是企业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企业顺利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首先要加强企业与政府的信息沟通;熟悉政府机构的内部层次、部门职能和办事程序;扩大企业在政府部门的影响和信誉;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3)企业与新闻界关系的协调。企业可以借助新闻界,迅速扩大影响,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加强与政府、消费者等外界间的沟通。(4)企业与社区的关系。任何组织都是在一定的社区中运作的,必然与社区及社区中的社会公众发生种种联系。这要求企业必须从多方努力,搞好与社区的关系,以取得社区的支持,使企业能够顺利地发展下去。
6.成招会计专业<管理学基础>复习 篇六
一、单选题
1.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
A.指挥 B.控制 C.协调 D.计划
2.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为重要标准。
A、感情的逻辑 B、正规的程序
C、科学的理念 D.效率的逻辑
3.业务决策中,例如生产任务的日常安排、常用物资的订货与采购等诸如此类的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属于()。
A、日常管理决策B、程序化决策
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2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元,每台售价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
A、400台B、2000台C、4000台D、20000台
5.随机制宜领导理论强调环境对领导效果的影响,认为起重大影响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上下级关系、任务结构和()。
A、职位权力 B、自身影响力
C、领导者素质 D、被领导者素质
6.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需要因素
7.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A.300 B. 130 C.60 D.30
8.()是控制的最高境界。
A.前馈控制B.反馈控制
C.作业控制D.现场控制
9.‘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领导方式对生产和工作的完成情况很关心,却很少关心人的情绪,属于任务式领导。
A、1-1型B、9-1型C、1-9型D、5-5型
二、多选题
1、根据管理二重性的原理与社会属性相联系的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社会化大生产D、社会制度
2、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三个部分组成。
A、精神文化B、传统文化C、制度文化D、物质文化
3、目标管理的特点包括()。
A、实行参与管理
B、强调自我控制
C、重视工作成果
D、规定时限
4、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进行决策的方法。主要的定性方法有:()。
A、特尔菲法B、头脑风暴法C、盈亏平衡点法D、哥顿法
5、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
A、职能性决策B、业务性决策C、战术性决策D、基层性决策
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C、管理者要树立新型的领导方式
D、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2、1990年,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下列选项中()是其主要内容。
A、系统思考B、改变心智模式C、超越自我D、建立共同愿景
3、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三个部分组成。
A、精神文化B、传统文化C、制度文化D、物质文化
4、、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
A、职能性决策B、业务性决策C、战术性决策D、基层性决策
5、、按照沟通方式不同,沟通可以划分为()。
A、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B、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
C、非语言方式沟通和电子沟通D、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三、简答题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什么是计划?计划有哪些特征?
3、招聘时采用内部提升的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4、领导影响力的构成有哪些?
5、简述激励的含义及激励的本质。
1、什么是德尔菲法?
2、招聘时采用内部提升的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3、过分集权有哪些弊端?
4、企业应如何对待非正式沟通?
5、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实现有效的现场控制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四、论述题
1、什么是目标管理?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和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7.“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复习 篇七
二、疑难点拨
(一) 探究遗传物质是DNA的两个经典实验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做了四组实验, 分别是:给四组小鼠分别注射R型活细菌、S型活细菌、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的混合液。实验结果分别是:小鼠不死亡、小鼠死亡、小鼠不死亡、小鼠死亡并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实验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2)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实验是将S型细菌的不同成分进行分离, 然后在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 观察培养基上是否出现S型细菌。实验结论是:DNA是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点拨: (1) 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都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体外转化实验是在体内转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进一步确定了“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是DNA。 (2) 通过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的DNA最终并没有被破坏。在加热的过程中, 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被破坏, 从而导致DNA双螺旋结构解体, 双链分开 (这一现象称为DNA分子的变性) , 但当温度缓慢降低以后, 变性的DNA又可以恢复为原来的双螺旋结构 (称为DNA分子的复性) 。这就是为什么S型细菌经过加热杀死后还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原因。 (3)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这一变化属于生物变异的范畴, 变异的来源是基因重组。
2.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 病毒的特性和T2噬菌体的结构:病毒是专门寄生在相应的活细胞中的非细胞生物, 在活细胞外病毒不具有生命特征, 在寄主细胞内病毒利用寄主细胞提供的原料 (核苷酸和氨基酸) 、场所、能量、酶等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和控制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并将复制的遗传物质和合成的蛋白质组装成子代病毒, 从而实现病毒的增殖。T2噬菌体是一种细菌病毒, 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 它是一种DNA病毒, 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DNA组成。
(2)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两组T2噬菌体分别被35S和32P标记, 然后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最后经过搅拌、离心, 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点拨: (1) 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的方法:先对大肠杆菌进行标记, 再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用含有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即让T2噬菌体与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子代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有35S;用含有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子代T2噬菌体的DNA含有32 P。 (2) 不能用C、H、O、N作为标记元素, 这是因为C、H、O、N是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 被标记后无法确定进入细菌的是何种物质。
3. 转化实验和侵染实验的比较
(1) 实验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 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2) 实验设计原则相同:都遵循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3) 实验结论: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是遗传物质, 但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这是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3) 两实验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 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理解
1. 生物遗传物质的种类
(1) 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所有的细胞生物 (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部分病毒 (如T2噬菌体等) 的遗传物质也是DNA。
(2) 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含有RNA的病毒 (如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HIV等) 的遗传物质是RNA。
2. 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理解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只有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这就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含义。
误区: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解的几种常见错误——— (1) 认为“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RNA是次要的遗传物质”。实际上, DNA和RNA不可能同时成为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只可能是DNA或RNA; (2) 认为含有DNA和R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实际上, 含有DNA和R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RNA不是遗传物质; (3) 认为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实际上,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三) DNA分子的结构
1. 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它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 (结构如右图) 。 (1) (2) (3) 分别表示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 (A、T、G、C) 。由于碱基有4种, 因此, 组成DNA基本单位的脱氧核苷酸也有4种。
2. 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DNA
脱氧核苷酸通过两种连接方式形成DNA, 即在一条单链上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在两条单链间通过氢键连接。磷酸二酯键是一种共价键, 它是在两个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中的其中一个脱氧核苷酸上的脱氧核糖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上的磷酸之间形成的, 由于这种联系特点, 使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成为“…—磷酸—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的结构。氢键将两条单链连接起来, 它是在两条单链间对应的碱基之间 (A与T、G与C) 所形成的化学键, 这一特性决定了DNA分子两条单链上的碱基具有互补配对的对应关系。DNA分子两条单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关系就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这一原则是进行与DNA分子结构有关计算的基础。
点拨: (1) DNA的分子结构可用“点 (脱氧核苷酸) →线 (脱氧核苷酸链) →面 (两条链连接成的平面) →体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的系列物理模型来帮助理解; (2) 氢键只在DNA分子的两条单链间形成, 在A与T间有2个氢键, G与C间有3个氢键, 因此, 含有G-C碱基对较多的DNA分子结构比较稳定; (3) 磷酸二酯键可被限制酶破坏, 可在DNA连接酶或DNA聚合酶作用下形成;氢键可被解旋酶或高温破坏。
(四) DNA的复制
1. 复制时间
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在DNA复制时, 有可能出现差错, 从而导致基因突变。
2. 复制的场所
有DNA的地方或结构 (如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原核细胞的拟核、线粒体、叶绿体、质粒) 就有DNA复制, 但病毒 (含有DNA的) 的DNA并不是在病毒体内复制, 而是在宿主细胞内。
3. 复制的特点
上图显示, 上一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在所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保留下来, 体现了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此外, DNA在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
4. 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1) DNA双链分子中, 若某种碱基 (或脱氧核苷酸) 有x个, 复制n次, 则需要作为原料的该碱基 (或含有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 的数目为: (2n-1) x个。如果求第n次复制需要该碱基 (或含有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 的数目, 则有如下关系:第n次复制需要的原料数量=复制n次需要的原料数量-复制 (n-1) 次需要的原料数量= (2n-1) x- (2n-1-1) x=2n-1x个。
(2) 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 形成2n个子代DNA, 其中含有亲代DNA分子单链的DNA只有2个。
(五)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 转录和翻译中的碱基互补配对
(1) 转录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和RNA分子之间, 图解如下:
点拨:DNA上的碱基T与RNA上的碱基A配对, 而DNA上的碱基A与RNA上的碱基U配对。
(2) 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mRNA和tRNA之间, 是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之间的配对, 图解如下:
点拨:DNA、mRNA和tRNA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建立联系, 即DNA—mRNA—tRNA。只要知道三者中任一物质上的三个相邻碱基序列, 即可求出另外二者对应的碱基序列。
2. mRNA上的密码子
(1) 密码子的种类和功能。
mRNA上的密码子共有64种, 除了3种密码子 (称为终止密码子, 在翻译时, 终止密码子为肽链的合成提供终止信号) 不决定任何氨基酸外, 其他61种密码子都分别决定一定种类的氨基酸。
(2) 密码子的特性。
(1) 通用性:密码子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在几乎所有的生物中都是通用的, 也就是说一种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种类在各种生物体内几乎都是相同的。这一特性说明了地球上不同种类的生物均有共同的起源。
(2) 简并性:61种密码子只决定20种氨基酸, 这说明决定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往往并不只有一种, 这一特性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在密码子表中, 除了极少数种类的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外, 其他密码子都决定2种或2种以上的氨基酸。
点拨:如果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密码子决定, 这样能够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就只有20种, 余下的44种密码子都将作为终止密码子。当基因的结构改变时, 引起肽链合成不正常终止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多。但是由于密码子简并性的存在, 当基因结构改变时, mRNA上对应的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种类常常不会发生变化, 这样所合成的蛋白质结构也不会改变。可见, 密码子的简并性对于维持生物性状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有关计算
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因此, DNA分子 (或基因) 所含有的碱基数量大约是mRNA的2倍;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mRNA上的密码子 (由3个相邻的碱基组成) 决定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 因此, mRNA的碱基数量大约是蛋白质中氨基酸数量的3倍。由此可见, 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 DNA分子 (或基因) 中的碱基数量、mRNA中的碱基数量、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量三者的比例关系约为6∶3∶1, 常利用这一比例进行相关计算。
(六)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 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 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一种基因决定一种性状, 一种性状由一种基因决定, 即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或“一因一效”; (2) 一种基因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 即“一因多效”; (3) 一种性状受多种基因控制或影响, 即“多因一效”。
三、典例剖析
例1.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B.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合肺炎双球菌的生长和繁殖
C.转化的有效性与R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密切关系
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解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格里菲思确定了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但没有确定转化因子究竟是何种物质, 艾弗里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确定转化因子的种类。他设计的思路是提取、分离和鉴定S型细菌的各种物质, 分别单独观察各种物质的作用。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合肺炎双球菌的生长和繁殖, 不至于影响转化实验的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是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体内, 因此, 转化的有效性与S型细菌的DNA有关, 并且S型细菌的DNA纯度越高, 转化越有效。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C
例2.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 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目的是追踪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去向
B.用35S标记蛋白质是由于T2噬菌体化学组成中S只存在于蛋白质中
C.用含32 P的肉汤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获得DNA被标记的T2噬菌体
D.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差异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
解析:在实验中对两组噬菌体分别进行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对一组噬菌体用35S标记其蛋白质, 对另一组噬菌体用32P标记其DNA, 然后分别用这两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再经过搅拌、离心, 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并比较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差异, 就可以确定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去向。S元素只有蛋白质中才有, DNA中没有, 但DNA中有P元素, 蛋白质中没有P元素, 因此, 应分别用35 S和32 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噬菌体为病毒, 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 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应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答案:C
例3.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只含有RNA的生物, 遗传物质是RNA
B.只含有DNA的生物, 遗传物质是DNA
C.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 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D.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 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
解析: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只含有RNA的生物 (如HIV、SARS病毒) , 其遗传物质是RNA。只含有DNA的生物 (指含有DNA的病毒) , 其遗传物质是DNA。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 其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RNA。
答案:C
例4.下列有关计算中, 错误的是 ()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 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为1/4
B.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 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35%, 则第三次复制该DNA片段时, 需要78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若某蛋白质分子中含有120个氨基酸, 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中至少有720个碱基
D.用15 N标记的细胞 (含8条染色体) 在含14 N的培养基中培养, 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含15 N的染色体数分别是8和16
解析:DNA复制3次, 形成8个子代DNA分子, 其中含32 P的噬菌体占2/8=1/4。一条链上A+T比例为35%, 则在该链上含有的A+T=300×35%=105个, 由于在两条链间碱基A与碱基T相互配对, 因此, 另一条链上的A+T数量也有105个, 则在该DNA片段中含有的A+T总数为210个, 这样可以得出G+C=600-210=390个, G=C=195个, 第3次复制需C=195×23-1=780个。基因中碱基数至少是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的6倍,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120个氨基酸, 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中至少有120×6=720个碱基。含15 N的为亲代DNA分子的链, 细胞第一次分裂后, 所有染色体 (DNA) 都含有15 N, 而细胞第二次分裂时, 只有一半的DNA分子含有15 N, 即细胞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5 N的染色体8条, 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后, 含15 N的染色体仍然为8条。
答案:D
例5.下列有关遗传物质基础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 (A+C) / (T+G) 的碱基比例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B.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
C.要用32P标记噬菌体, 可直接用含相应磷酸盐的培养基培养
D.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红细胞形态
解析: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 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从碱基对比例的角度看, 决定DNA分子特异性的是A+T/G+C, 而不是 (A+C) / (T+G) (在DNA分子中, A=T, C=G, 则A+C=T+G, 这就是说不同的DNA分子都具有A+C=T+G的关系) 。氨基酸上没有碱基, 不能与tRNA进行碱基配对。噬菌体是病毒, 寄生在活细菌中, 标记噬菌体, 先要用含32 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答案:D
例6.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 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 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B.图中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
C.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 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
D.图丙中含有两种单糖、五种碱基、五种核苷酸
解析:图甲所示为DNA的复制过程, 图乙所示为转录过程, DNA的复制和转录都主要发生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图甲中酶1和酶2相同, 都为DNA聚合酶, 图乙中酶3为RNA聚合酶。由于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图丙的a链中含有碱基T, b链中含有碱基U, 故a链为DNA模板链, 而b链为转录产生的RNA链。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 (核糖和脱氧核糖) 、5种碱基 (A、T、G、C、U) 、8种核苷酸 (4种脱氧核甘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 。
答案:C
例7.如图是某DNA双链的片段和由它控制合成的一段多肽链 (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DNA片段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4个游离的碱基
B.转录的模板是乙链, 其碱基序列可代表遗传信息
C.转录形成的mRNA片段中至少有18个核糖核苷酸、6个密码子
D.若箭头所指的碱基对被替换, 则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不会改变
解析:该DNA分子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在DNA单链的末端, 每一条单链上各有一个, 方向相反) , 但碱基是互补配对的, 以氢键相连, 所以不能说碱基是游离的。甲硫氨酸的密码子AUG与转录的模板链上的碱基TAC互补配对, 甲链和乙链中含有TAC碱基序列片段的是乙链, 因此, 乙链是转录的模板, 其碱基序列代表遗传信息。乙链上有18个碱基, 因此, 由它作为模板转录形成的mRNA上至少有18个核糖核苷酸。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 因此, 该mRNA上至少有6个密码子。因为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 故密码子改变, 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不变。
答案:A
四、跟踪训练
1.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 (1) 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 研究各自的效应; (2)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运用了 (1) 和 (2)
B.前者运用了 (1) , 后者运用了 (2)
C.前者只运用了 (2) , 后者运用了 (1) 和 (2) D.前者只运用了 (1) , 后者运用了 (1) 和 (2)
2.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用32P标记的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 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太长
C.32 P、35 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用噬菌体侵染3 H标记的细菌, 离心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
D.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4.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G与C这一碱基对含量越高, 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越大
B.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 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C.生物体所有DNA分子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同地进行的
D.亲子代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进行
5.下列有关DNA复制过程的叙述中, 正确的顺序是 ()
(1) 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 (2) 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形成 (3) 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 (4) 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5) 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A. (1) (3) (4) (2) (5) B. (3) (1) (5) (4) (2)
C. (1) (4) (2) (5) (3) D. (3) (1) (4) (2) (5)
6.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 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
B.该过程需要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提供能量
C.该过程一定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即A一定与T配对, G一定与C配对
D.DNA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7.下面是几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以及中心法则的图解。已知: (1) 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 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 (3) 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以阻止其发挥作用; (4) 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环丙沙星会抑制a过程, 利福平将会抑制b过程
B.除青霉素外, 其他抗菌药物均具有抑制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作用
C.过程d涉及的氨基酸最多20种、tRNA最多有64种
D.e过程需要逆转录酶
8.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 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 (1) (2) 过程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核糖体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活性下降
D.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9.据研究, 并非任意两株R型菌与S型菌之间的接触都可发生转化。凡能发生转化的R型菌必须处于感受态。所谓感受态是指受体菌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 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处于感受态细菌的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分泌感受态因子, 该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 诱导产生一些感受态特异蛋白, 其中包括膜相关DNA结合蛋白、细胞壁自溶素和几种核酸酶。其转化过程图示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步骤是____将S型菌加热杀死。
(2) S型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相关DNA结合蛋白结合, 其中一条链在____酶的作用下水解, 另一条链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R型菌细胞内。
(3) 完成步骤 (4) 需要___酶和___酶, 实现了____。
(4) C细胞经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后, 产生大量的____型菌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这说明____得到了表达。
(5)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说明了, 通过DNA可以实现细菌间____的转移。
(6) 科学家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关实验, 说明生物界基因表达的基本机制是相同的, 一种生物的基因表达系统能够识别另一种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并可在适当条件下加以表达。性状的表达需经过___和____过程。
10.图1、图2 (图2中甘、丙等表示甘氨酸、丙氨酸等) 表示人体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过程, 据图回答:
(1)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 图1、图2分别表示___和___过程。
(2) 图1中 (2) 和 (3) 在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如果 (2) 发生改变, 生物的性状____改变, 原因是____。
(3) 图2中c表示____, 色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 若图中多肽a是由6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则 (1) 中至少含有____个碱基对。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D 6.D 7.C8.D
9. (1) (1) (2) 核酸 (3) 限制DNA连接基因重组 (4) S重组的S型菌的基因 (或DNA) (或重组的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 (5) 性状 (6) 转录
翻译
10. (1) 转录翻译 (2) (2) 含有脱氧核糖, (3) 含有核糖不一定密码子的简并性 (3) tRNAUGG 180
8.基础:在小专题复习中重建 篇八
一、 高考要求
应用题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数学模型有:数列模型、函数模型、几何模型、不等式模型、三角模型、概率模型等.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一类三角函数应用题的求法;
2. 强化“审清问题”和“探求思路”的训练.
【教学重点】一类三角函数应用题的求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弄清各变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具体教学操作:从给定变元→选择变元;从给定模式→背景变换(变式教学);从单一主元→多参变元.
(一) 小题热身
教师点评这样设变元建立函数模型,的确比较繁琐,可见选择变元很有讲究;当然,也可以运用复合函数求导,让他们课后完成(限理科学生).有学生设AE+FC=x,和上面一样也有无理根式,运算不方便. 教学设计时,我们考虑例2应比例1更有挑战性,让学生根据条件自主选择变元,并在解答遇阻时适当点拨,指出“好变元”的特征:利用已知知识能快速方便解决问题的就是好变元.
例3如图6,金鸡湖O有南北走向的星湖街,为了解决新园二的交通问题,园区管委会决定修建两条公路:延伸从金鸡湖O出发北偏西60°方向的阳澄湖大道至B点;在金鸡湖O正南方向星湖街上选取A点,在A,B间修建中环.
(1) 如果在A点处看金鸡湖O和B点视角的正弦值为35,求在B点处看金鸡湖O和A点视角的余弦值;
(2) 如果△AOB区域作为保护区,已知保护区的面积为1543 km2,A点距金鸡湖O的距离为3 km,求中环的长度;
(3) 如果设计要求金鸡湖O到中环AB段的距离为4 km,且中环AB最短,请你确定A,B两点的位置.
学生解答(1) ∠AOB=23π,sin∠BAO=35,∠BAO是锐角,得cos∠BAO=45,cos∠OBA=cosπ3-∠BAO=4+3310;
(2) OA=3,S△OAB=12OB·OA·sin23π=1543得OB=5,cos23π=52+32-AB22·5·3得AB=7(km);
(3) 12AB·4=12OA·OB·sin∠AOB得OA·OB=833AB.AB2=OA2+OB2-2OA·OB·cos120°=OA2+OB2+OA·OB≥3OA·OB=83,AB得AB≥83,当且仅当OA=OB=8时等号成立.
答:(1) 余弦值4+3310;(2)中环长度7 km;(3) 当AB最短时,A,B距金鸡湖O分别为8 km.
教师点评背景复杂的应用题给足学生阅读时间,找出关键字词,把问题抽象、简化为O,A,B点,顺利建模.本题难点是(3),利用等面积法和不等关系,学生很陌生,小题探究(3)的安排在这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等面积法的应用是热点更是难点,结合书本习题改编的如下变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二轮复习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有效加强.
变题(苏教版必修5P24,7改编题)已知∠A=60°,P,Q分别是∠A的两边上的动点,设AP=x,AQ=y.
(1) 如图7(1),若PQ=3,求△APQ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x,y的值;
(2) 如图7(2),设∠MAP=α,∠MAQ=β(α,β为定值),M在线段PQ上,且AM=32,求x+y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x,y的值.
教师点评回归书本,以本为本.学会受变题影响普遍使用上述解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改成填空题,一眼看穿法?善用面积公式灵活解决应用问题.既然是二轮复习,我们更应强调快速解题.在一轮复习一题多解的基础上最终回归书本回到一题一解,既强调通解更珍惜优解.
学生思路PQ为定值,角A在如图9所示的圆周上运动,要使△APQ面积最大只要PQ边上的高最大,则A运动到和PQ垂直的圆的直径上时,利用S△APQ=12PQ·h可求解(其中h是A到PQ线段的距离).
(三) 挑战高考
(2013年江苏卷三角应用解答题(略).
教师点评
再练2013年的江苏高考题,让学生感受高考,勇于挑战.
(四) 善于思考,寻找规律(请您留下宝贵经验)
奇思异想,展示风采(请您留下精彩题目)
高三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如何高效解决一类问题需要我们教师有更多的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验我们教学效果的最好工具.教师是主持人,引领、拓展、升华,借助这样的小专题,让学生取得更高成绩.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endprint
应用题是江苏高考必考项目,怎样复习更加有效?高三二轮复习中如何以小专题的形式上好复习课?为此苏州市园区学科联盟做了应用题专题的研究,在园区范围内展示应用题复习课的模式.本文借《三角函数专题》这一小专题复习课,与大家一起探讨应用题复习课应如何高效、简洁地在一节课中解决一类问题.
一、 高考要求
应用题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数学模型有:数列模型、函数模型、几何模型、不等式模型、三角模型、概率模型等.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一类三角函数应用题的求法;
2. 强化“审清问题”和“探求思路”的训练.
【教学重点】一类三角函数应用题的求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弄清各变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具体教学操作:从给定变元→选择变元;从给定模式→背景变换(变式教学);从单一主元→多参变元.
(一) 小题热身
教师点评这样设变元建立函数模型,的确比较繁琐,可见选择变元很有讲究;当然,也可以运用复合函数求导,让他们课后完成(限理科学生).有学生设AE+FC=x,和上面一样也有无理根式,运算不方便. 教学设计时,我们考虑例2应比例1更有挑战性,让学生根据条件自主选择变元,并在解答遇阻时适当点拨,指出“好变元”的特征:利用已知知识能快速方便解决问题的就是好变元.
例3如图6,金鸡湖O有南北走向的星湖街,为了解决新园二的交通问题,园区管委会决定修建两条公路:延伸从金鸡湖O出发北偏西60°方向的阳澄湖大道至B点;在金鸡湖O正南方向星湖街上选取A点,在A,B间修建中环.
(1) 如果在A点处看金鸡湖O和B点视角的正弦值为35,求在B点处看金鸡湖O和A点视角的余弦值;
(2) 如果△AOB区域作为保护区,已知保护区的面积为1543 km2,A点距金鸡湖O的距离为3 km,求中环的长度;
(3) 如果设计要求金鸡湖O到中环AB段的距离为4 km,且中环AB最短,请你确定A,B两点的位置.
学生解答(1) ∠AOB=23π,sin∠BAO=35,∠BAO是锐角,得cos∠BAO=45,cos∠OBA=cosπ3-∠BAO=4+3310;
(2) OA=3,S△OAB=12OB·OA·sin23π=1543得OB=5,cos23π=52+32-AB22·5·3得AB=7(km);
(3) 12AB·4=12OA·OB·sin∠AOB得OA·OB=833AB.AB2=OA2+OB2-2OA·OB·cos120°=OA2+OB2+OA·OB≥3OA·OB=83,AB得AB≥83,当且仅当OA=OB=8时等号成立.
答:(1) 余弦值4+3310;(2)中环长度7 km;(3) 当AB最短时,A,B距金鸡湖O分别为8 km.
教师点评背景复杂的应用题给足学生阅读时间,找出关键字词,把问题抽象、简化为O,A,B点,顺利建模.本题难点是(3),利用等面积法和不等关系,学生很陌生,小题探究(3)的安排在这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等面积法的应用是热点更是难点,结合书本习题改编的如下变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二轮复习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有效加强.
变题(苏教版必修5P24,7改编题)已知∠A=60°,P,Q分别是∠A的两边上的动点,设AP=x,AQ=y.
(1) 如图7(1),若PQ=3,求△APQ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x,y的值;
(2) 如图7(2),设∠MAP=α,∠MAQ=β(α,β为定值),M在线段PQ上,且AM=32,求x+y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x,y的值.
教师点评回归书本,以本为本.学会受变题影响普遍使用上述解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改成填空题,一眼看穿法?善用面积公式灵活解决应用问题.既然是二轮复习,我们更应强调快速解题.在一轮复习一题多解的基础上最终回归书本回到一题一解,既强调通解更珍惜优解.
学生思路PQ为定值,角A在如图9所示的圆周上运动,要使△APQ面积最大只要PQ边上的高最大,则A运动到和PQ垂直的圆的直径上时,利用S△APQ=12PQ·h可求解(其中h是A到PQ线段的距离).
(三) 挑战高考
(2013年江苏卷三角应用解答题(略).
教师点评
再练2013年的江苏高考题,让学生感受高考,勇于挑战.
(四) 善于思考,寻找规律(请您留下宝贵经验)
奇思异想,展示风采(请您留下精彩题目)
高三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如何高效解决一类问题需要我们教师有更多的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验我们教学效果的最好工具.教师是主持人,引领、拓展、升华,借助这样的小专题,让学生取得更高成绩.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endprint
应用题是江苏高考必考项目,怎样复习更加有效?高三二轮复习中如何以小专题的形式上好复习课?为此苏州市园区学科联盟做了应用题专题的研究,在园区范围内展示应用题复习课的模式.本文借《三角函数专题》这一小专题复习课,与大家一起探讨应用题复习课应如何高效、简洁地在一节课中解决一类问题.
一、 高考要求
应用题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数学模型有:数列模型、函数模型、几何模型、不等式模型、三角模型、概率模型等.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一类三角函数应用题的求法;
2. 强化“审清问题”和“探求思路”的训练.
【教学重点】一类三角函数应用题的求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弄清各变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具体教学操作:从给定变元→选择变元;从给定模式→背景变换(变式教学);从单一主元→多参变元.
(一) 小题热身
教师点评这样设变元建立函数模型,的确比较繁琐,可见选择变元很有讲究;当然,也可以运用复合函数求导,让他们课后完成(限理科学生).有学生设AE+FC=x,和上面一样也有无理根式,运算不方便. 教学设计时,我们考虑例2应比例1更有挑战性,让学生根据条件自主选择变元,并在解答遇阻时适当点拨,指出“好变元”的特征:利用已知知识能快速方便解决问题的就是好变元.
例3如图6,金鸡湖O有南北走向的星湖街,为了解决新园二的交通问题,园区管委会决定修建两条公路:延伸从金鸡湖O出发北偏西60°方向的阳澄湖大道至B点;在金鸡湖O正南方向星湖街上选取A点,在A,B间修建中环.
(1) 如果在A点处看金鸡湖O和B点视角的正弦值为35,求在B点处看金鸡湖O和A点视角的余弦值;
(2) 如果△AOB区域作为保护区,已知保护区的面积为1543 km2,A点距金鸡湖O的距离为3 km,求中环的长度;
(3) 如果设计要求金鸡湖O到中环AB段的距离为4 km,且中环AB最短,请你确定A,B两点的位置.
学生解答(1) ∠AOB=23π,sin∠BAO=35,∠BAO是锐角,得cos∠BAO=45,cos∠OBA=cosπ3-∠BAO=4+3310;
(2) OA=3,S△OAB=12OB·OA·sin23π=1543得OB=5,cos23π=52+32-AB22·5·3得AB=7(km);
(3) 12AB·4=12OA·OB·sin∠AOB得OA·OB=833AB.AB2=OA2+OB2-2OA·OB·cos120°=OA2+OB2+OA·OB≥3OA·OB=83,AB得AB≥83,当且仅当OA=OB=8时等号成立.
答:(1) 余弦值4+3310;(2)中环长度7 km;(3) 当AB最短时,A,B距金鸡湖O分别为8 km.
教师点评背景复杂的应用题给足学生阅读时间,找出关键字词,把问题抽象、简化为O,A,B点,顺利建模.本题难点是(3),利用等面积法和不等关系,学生很陌生,小题探究(3)的安排在这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等面积法的应用是热点更是难点,结合书本习题改编的如下变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二轮复习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有效加强.
变题(苏教版必修5P24,7改编题)已知∠A=60°,P,Q分别是∠A的两边上的动点,设AP=x,AQ=y.
(1) 如图7(1),若PQ=3,求△APQ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x,y的值;
(2) 如图7(2),设∠MAP=α,∠MAQ=β(α,β为定值),M在线段PQ上,且AM=32,求x+y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x,y的值.
教师点评回归书本,以本为本.学会受变题影响普遍使用上述解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改成填空题,一眼看穿法?善用面积公式灵活解决应用问题.既然是二轮复习,我们更应强调快速解题.在一轮复习一题多解的基础上最终回归书本回到一题一解,既强调通解更珍惜优解.
学生思路PQ为定值,角A在如图9所示的圆周上运动,要使△APQ面积最大只要PQ边上的高最大,则A运动到和PQ垂直的圆的直径上时,利用S△APQ=12PQ·h可求解(其中h是A到PQ线段的距离).
(三) 挑战高考
(2013年江苏卷三角应用解答题(略).
教师点评
再练2013年的江苏高考题,让学生感受高考,勇于挑战.
(四) 善于思考,寻找规律(请您留下宝贵经验)
奇思异想,展示风采(请您留下精彩题目)
高三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如何高效解决一类问题需要我们教师有更多的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验我们教学效果的最好工具.教师是主持人,引领、拓展、升华,借助这样的小专题,让学生取得更高成绩.
【物流管理基础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物流管理基础等课程教学研讨会精神08-27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第一章资料09-07
现代物流基础模拟试题06-30
物流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11-16
烟草物流师基础知识测试题11-05
物流期末复习资料07-24
物流复习内容09-07
物流法律法规复习资料10-18
港口物流期末复习10-05
国际物流考试复习材料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