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深化改革

2024-09-28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11篇)

1.更新观念深化改革 篇一

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提高质量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0年年会在宁波召开

为配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彻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10月12日-13日,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0年年会在宁波举行。来自全国高职战线的350余所院校领导(其中包括国家示范和骨干建设院校169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委员会以及英特尔公司、思科、发那科等国际知名企业代表等近500余人参加了会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浙江省教育厅、宁波市政府领导等在大会上致辞和讲话。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彻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四个合作’为主线,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这次会议是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配合教育部高教司落实《规划纲要》,向整个战线宣传贯彻全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高职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推动全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走向深入,促进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邀请北京市教科院副院长吴岩教授和上海教科院副院长马树超研究员就“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做了专题报告。吴岩教授介绍了工作会的教育部领导主报告、总结讲话核心内容,就如何科学把握高职改革发展战略、理清高职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等做了深刻的分析。马树超研究员围绕《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五年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分析了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进一步推进高职改革与发展的国家要求与正在论证的重点举措,特别强调了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校企合作走向深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职的核心任务。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与高专教育处范唯处长参加了本次会议并作大会发言,她认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职业教育一定要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为先导,牢固树立“就业导向”、“面向需求”和“人人皆可成才”观念,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坚持科学定位,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范唯处长表明高职院校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突出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范唯处长鼓励各院校要主动探索和实践,通过办学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创造性地用足、用好现有政策,高度重视并克服存在于我们内部的阻力和障碍,创造条件、克服阻力,大胆改革、先行先试,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外部资源,合作发展,多方共赢。会议围绕“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校企合作”这一主题,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委员会等院校、企业单位在大会进行了交流发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协作委员会顾问、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于德弘教授在会上也作了发言,他认为高职教育要发展,观念更新是先导,课程建设是核心,条件建设是基础,队伍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根本。高职院校应该成为向社会和企业提供优秀人才资源、技术和文化资源的重要基地,成为中小企业的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和

蓄水池,成为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中心,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文化中心。

本次会议以现场会的形式全程安排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内举行,会议现场和办学现场相结合,并安排了参观交流活动。代表们对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企业首选学生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形态转变,通过创新保障校企深度合作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李进教授做了大会总结发言,他指出,强调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必须把高职改革与发展工作会的精神和文件要求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具体目标、规划和措施,通过建设整体前瞻机制、合作对接机制、课程开发机制和师资转型机制来突破改革中的瓶颈问题,从而实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改革创新为动力,四个合作为主线,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本次会议还就新增成员单位、增扩主席团以及下一阶段主要工作进行了协商和布置。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系会议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密切配合教育部实施的各项教育改革重大工程,起到连接政府、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作用,在战线的影响面不断扩大,目前以国家示范、骨干建设高职院校为龙头,有会员单位300余家。

2.更新观念深化改革 篇二

一、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

现在课改和以往的课改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仅是教科书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教师必须重新调整心态, 要敢于放下架子, 关注自己的学生, 去研究自己的学生需要什么?怎样才是“教学的本质”、“教学如何才是有效的”、“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等问题。过去的历史教学偏重于抓基础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然而, 历史学科的功能决定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更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历史的价值。为了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我首先在备课上多下工夫, 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 采用多方案、多策略、多假设、多收集资料的方法。比如, 教学西安事变中分析如何处理蒋介石时,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杀了蒋介石!杀了蒋介石!”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处理这件事应考虑哪些因素?学生讨论后, 教师帮助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最后得出和平解决的方案。再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处理的。学生又说:“哇, 好英明呀!”老师又可以抓住机会进行热爱党的教育。就这样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的教案。其次, 课堂上该放手时就要放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 我在上初一新教材《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课时, 我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 播放汉武帝的录像, 并指导学生自编自演了关于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短剧。既激发了学生兴趣, 又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二、转变教学方法, 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教法轻学法, 重结果轻过程, 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当前, 课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良好品德, 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所以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 注重实践活动和思维训练的结合。要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调动学生积极性, 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 我在教学中,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 开设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学生讲课 (我做助教) 、辩论会、故事会、即兴演讲、历史小报比赛、短剧表演、历史小制作 (如学生自制表演的官服官帽、郑和宝船等) 、小小通讯员等等。记忆深刻的是:在教学《太平天国》时, 我课前安排了一位学生扮演洪秀全、一位扮演杨秀清、一位扮演石达开、一位扮演韦昌辉、还有陈玉成、李秀成等的扮演者 (我帮助他们编剧本、排练, 把整个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展现出来了) 在课堂上老师只把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作为重点讲解。学生会兴致盎然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锻炼了能力, 还可以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三、加强学法指导, 改变评价模式

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方法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历史教师大多数只重视自己教法的多样性, 很少研究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师讲得过多, 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 不管效果, 看中的只是最后的分数。这样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而不是主动地学习。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过程, 关键是教会学生“打鱼”的方法, 而不是把结果告诉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己真正学到东西, 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那么老师就得有自己的策略。如发散思维学习策略的实施:教学“欧洲走向一体化”时我要学生们畅谈欧盟的影响, 这部分课本没有, 完全基于前面的学习及老师提供的材料, 学生们表现得很不错。他们谈到了欧盟在解决伊朗核问题、朝鲜核危机中有作用;谈到解决国际争端, 没有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不行;还有它和中国的关系, 2004年以来, 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方, 仅次于美国。想到只有顺应全球化的潮流, 走合作共赢之路, 才能发展强大的道理。我要学生找到“欧盟经验”。学生们清楚地指出是:合作;面对历史, “捐弃前嫌”;合作共赢。这是一种比较常态的划句号的做法, 即用小结的方式归纳所学课题, 再设计一个小高潮结束全课。我在此处的设计, 既有较宽的视角, 又有全课中心思想的提升。这里不涉及归纳总结是否都合适, 仅就设计意识而言, 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其一, 尽可能在所学基础发散学生的思维;其二, 在发散中注意提炼重要观点;其三, 在比较自然的对话中为本课划上句号的。

3.更新观念 改革课堂教学 篇三

一、教师观:生命牧者,服务于学

教师是生命的牧者,并不是拉着学生前行的纤夫。学生当然需要教师的帮扶,但这种帮扶不居于教学的核心地位,而是起着辅助作用。教师的作用重在唤醒、激发和引导,如同点燃火把、鼓劲加油,并非“灌满一壶水”。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和“处处教”,而是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释放大脑潜能、绽放个性光彩的舞台。

教师的职责如同牧者一样,把学生带到水草丰茂的地方,让他们尽情品尝知识的甘露、智慧的琼浆;暴风雨来了,教师带他们找地方躲避。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勤于实践,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自开放的课堂。学生具有自我发展的巨大潜能和内在动力,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发掘、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潜力。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生机勃勃、求知若渴、跃跃欲试、群情激奋的学堂。教师的最高境界,是隐去自我,不见自我,亮出学生,锻炼学生,成就学生。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教”,更不是“灌”,而是组织学生“学”,指导学生“学”,激励学生“学”,成全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优化学生“学”。

二、学生观:以生为本,以学为主

郭思乐教授认为:“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杰作。”学生,是人类亿万年发展的成果,承继了人类生命的全部精彩。学生参与学习的起点不是零,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思维、学习、创新的本能。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具有无限的潜能,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教学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学生本身,学生远比电脑、高科技手段重要得多。课堂上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潜能,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以生为本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学生看成人,就是对学生要有基本的信任和尊重。按照这样的理解,教育的使命就是保障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就原理来说,以生为本就是以生命为本;就操作来说,以生为本就是以学为本。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以生为本,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课堂上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

三、教学观:还学于生,化教为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学生展示思考、习练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舞台。只有当“教堂”变成“学堂”时,课堂才是生动的成长、生活的天堂、生成的绽放、生态的乐园和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兴致勃勃、激情飞扬是学习的动力,更是教学的能量所在。

教学的本质是学,化教为学,还学于生。这完全符合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學贵在激励、唤醒、引导,而不是教。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无限制地占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失去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讲师,不能把自己知道的一切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专心听讲,让学生置身事外,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事情。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允许学生出现与标准答案不一样的观点,否则,学生就不去思考,最终便成为学习的旁观者!

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他们都愿意成为探索者和发现者,只要学生投身学习,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旁观者,就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教师的责任贵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帮助学生学习,而不是越俎代庖;贵在引导学生潜心学习,静心思索,大胆探究,乐于听说读写思算,而不是尽情地讲解和一味地灌输。要知道知识和智慧不是东西,教学也不是传递东西,知识和智慧要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取信息后自己独立消化、内化、升华才能建构起来。

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展示的舞台还给学生,学生才有可能亲身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任务和目标,鼓励他们向着目标奋斗。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或鼓励加油,或指点迷津,或矫正航向,让他们自由邀翔,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

教学的问题就是“学什么、教什么、练什么”和“怎么学、怎么教、怎么练”的问题,一句话就是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的问题,贵在把教法转化成学法,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

四、内容观:授之以法,学会学习

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的习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是获得成功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倍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探究,自觉投身到教学活动之中,乐于听说读写思算以及操练。有了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才会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要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习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养成了主动求学的习惯,就具有了滴水穿石之功。

教师重要的职责就是授之以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教师要注意传授听说读写思算、观察、采访、调查、考察,以及视听学习、网上学习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轻松有效。传授知识是次要的,培养能力是首要的,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操作、实验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魏书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你只是喊要自学、预习,这样不行;只是认识到自学、预习重要,这样不行;只是感觉到自学、预习很好,也不行,一定要真的去自学,去预习。自学预习一两次或三四次也不能养成习惯,要持之以恒。行动的次数越多,习惯就越坚固,越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养成习惯,逐渐形成自学能力,让学生一辈子受益无穷。

五、教法观:激活潜能,以导促学

教师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努力践行陶行知倡导的“六大解放”:第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第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第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第四,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谈;第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第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要让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唯有全面解放,没有束缚,才能放飞学生的心灵,激活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练就出色的本领。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说:“教育工作者心中要有一棵树,并想到了两个道理:第一,树木是自己生长的,我们能做的,只是选一个地方,帮助它长根,我们不能钻进到树木中来干预和代替它的生长;第二,我们的培育,最基本的施肥和浇水,是对根部来作用的,而不是对着叶子浇水施肥。我们的教育教学现在越来越像是对着叶子浇水施肥,比如说,我们一般都是抓知识点和抓题目,而不是抓与学习者的生命活动相联系的那些根本的东西。同时,要坚信:尽管每一棵树的生长周期都不同,生长的高度、幅度也千差万别,但不论什么树,最后都能充分生长,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树林。”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成就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责任,就是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教师若能如此,真是善莫大焉!

无论哪个教学环节,教师的“导”不可或缺,而且作用重大。教师适时适度适宜的“顺学而导”重在导读、导思、导法、导议、导记、导练,促使学生成长。教师“怎样导”?一是基于学生的基础和经验,贴近最近发展区;二是关注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三是帮助梳理文本内容与表达形式,整理和建构知识的助学工具;四是促进深入阅读思考,引发积极探究;五是引导迁移运用,强化学以致用。

六、模式觀:先学后教,当堂习练

有人说,生源相同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取决于模式;模式相同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取决于生源。所以要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余文森说:“教学很简单的,学生自己看书,看不懂的教师帮帮忙,点拨一下,没有那么多的艺术性。现在的优质课、公开课、名师课堂,太多讲究精心的设计,过于追求华丽的东西,结果是中看不中用。”“学生看不懂,再学一学,实在学不懂的,问问同学,大家都不懂的,教师来讲,当然,教师的讲是启发性的讲,而不是直接的灌输。总之,在这样的教学中,学习成为课堂的中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成为基于学生的学习、展示学生的学习、交流学生的学习、深化学生的学习的真正的学堂。”课堂教学必须返璞归真,其核心是变革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说到底就是要优化模式,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当堂习练”,把“学”置于课堂的中心。

何谓“先学后教,当堂习练”?“先学”就是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保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后教”就是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交流、展示、讲解、评价。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点讲、点拨、点化。“当堂习练”就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练习实践,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化知为能。其实,教学环节很简单,就是学、教、练。“学”——预学、自学;“教”——学生教学生,教师教学生(即合作、互动、互助、展示、评价);“练”——练习、考试、实验。

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才是最好的模式。■

4.更新观念深化改革 篇四

K J.CO

M 4

信用社深化改革要牢固树立九个观念

始于2003年6月,以减轻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并在此基础上明晰产权为主要目的的农信社改革,在近3年来的时间内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是长期困扰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影响了其支农服务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作为继续深化改革的主体和对象的农信社,必须牢固树立九个观念。

一、树立发展观念

从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来看,影响改革进程的主要难题在于资产质量较差、历史包袱沉重、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手段落后、管理基础薄弱。而资产质量较差、历史包袱沉重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最大障碍,甚至直接威胁到农村信用社生存,这是农村信用社改革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因此,牢固树立发展第一的理念,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提示我们一种复杂问题的处理方法:坚持发展至上,一切管理行为必须服从于发展需要。

二、树立崛起观念

(一)思崛起,要善于抢抓机遇。农信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级政府、监管部门、社会各界对农信社给予了高度关注。农信社要在各级党政的大力支持下,以落实政策为契机,做大负债业务;全面拓宽创收渠道,做强中间业务;大力清收不良贷款,做活资产业务;积极开拓城区市场,做优城区业务;切实加快联网速度,抓好网络建设,提高科技水平和整体竞争实力。

(二)思崛起,要善于应对挑战。虽然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均面临着扭亏增盈的任务压力,面临金融同业日新月异的竞争压力,面临广大职工群众要求改善生存环境的需求压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村信用社改革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但也正好到了最有爆发力的时候。应对挑战,就是要认清形势,认真总结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发扬优势,弥补不足。

(三)崛起是一个奋斗目标,也是一个奋斗过程。农村信用社应该明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优势所在,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必须坚定不移地立足“三个定位”:一是定位“农民自己的银行”。以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己任,在加大信用村镇创建力度,强化发放农户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基础上,注重从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出发,积极转变经营观念、开拓经营思路、改善信贷服务、强化信贷营销,将信贷资金向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倾斜,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支农工作水平。二是定位“社区市民的银行”。根据服务对象多为市区居民的新情况,适时采取巩固农村、发展城郊、渗透城区的战略,以市区为中心、农村和郊区为两头,实施“抓中间带两头”,坚持“以城兴农、以城养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信贷创新之路。要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纽带”的工作思路,细分市区客户市场,确定战略客户、合作伙伴、一般客户和潜在客户,重点抓好客户的营销工作。坚持以服务创品牌,以服务树形象,更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手段,针对不同市民不同的金融需求,为市民提供信贷超市和信贷套餐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资金需求。三是定位“民营企业的银行”。针对私营企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企业”、“拳头产品”的实际,在有效满足“三农”发展资金的基础上,要以支持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为突破口,培植农信社新的效益增长点。应明确将科技含量高、市场销路好、信用程度优的私营企业作为信贷倾斜的主角,支持其从“小而全、小而粗、小而散”的粗放型经营阶段向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促使其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争品牌、创效益,推动其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

三、树立持续观念

持续发展其本质是又快又好地发展。忽冷忽热、剧烈震荡的发展不可持续。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着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经营方式粗放,业务增长都是通过扩大贷款规模来实现;管理方式粗放,在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方式、科技手段方面与商业银行相比有较大差距;增长方式粗放,利润增长过多依赖新投放贷款的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比率低。因此,农信社当务之急是要将规模和效益,速度和质量有机结合,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二者不可偏废。

四、树立创新观念

(一)机制创新。一是健全法人治理机制。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农村信用社特点并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方面,在清产核资基础上明晰现有产权,通过规范增资扩股构建新的产权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社员)、理事会和经理人员的监督制衡关系。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股东和社员的特点分类提出股东和社员代表产生办法,让重要的企业法人成为社员代表,职工股东可依靠工会机制产生代表,对于占比为绝大多数的农民社员,可通过基层组织或建立乡村信用协会等方式确定代表,从而组成作为农村信用社权力机构的社员代表大会。同时根据股权大小吸收一定比例法人股东加入理事会。二是落实责任机制。要通过实行定员、定岗、定责,将每个机构承担的职能,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建立起一种长期性、动态性调整和优化的机制,使每个员工该做什么、应达到什么标准、怎样干得最好,都有明确的标准。同时对边缘业务岗位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使职责形成合力,避免出现责任重复和责任真空,杜绝管理上的“灰色区域”。三是完善内控机制。注重借鉴现代股份制银行的科学管理理念、管理规则,积极推进管理创新,着力建立一种与现代金融企业内控机制接轨而又适合农村信用社特点的风险内控体系,包括内控制度体系、内控组织责任体系、内控监督保障体系三大体系,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机制。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坚持“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根据岗位职责,建立起量化的业绩考核标准,形成“当期绩效决定薪酬、长期绩效决定升迁”的激励机制,并综合运用物质的、精神的等多种激励杠杆,包括绩效工资、奖金、晋级、提职、荣誉、表扬、鼓励、休假、外出考察、培训机会、参与决策、选配助手、改善工作条件等,重奖贡献突出员工,同时运用有效的约束机制,惩罚不作为者,使激励机制产生明显的正向反应,使员工按照企业价值取向积极作为。五是强化监督机制。管理监督不到位特别是对高管人员监督乏力,最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影响执行力。要致力于建立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监督者相互制约的监督管理体系。包括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完善的内控制度、行业管理、党的纪律、外部监管等。

(二)管理创新。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和上市公司规范治理要求,积极创新运作,成立三个专职委员会:一是提名和薪酬委员会,负责拟定理事和高级管理层成员的选任程序和标准,初步审核其任职资格和条件,拟定理事、监事和高级管理层成员的薪酬方案并监督实施。主任委员由具备金融、法律专业素质,能为信用社发展出谋划策,履行应有职责的独立理事担任,以切实发挥独立理事的独立性。二是风险管理和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负责对高级管理层在信贷、市场、操作等方面的风险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对联社风险状况进行定期评估,提出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负责制订关联交易的有关制度,并对重大关联交易进行审批。主任委员由专职理事担任,直接对理事会负责,确保风险管理和关联交易控制的职责履行到位。三是审计委员会,负责拟定监事会审计项目方案,审议监督联社重大规章制度的制定,审议财务会计报告和经营成果,稽核监督理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职责履行情况,审议稽核理事会重大决策。审计委员会委员和主任委员通过选举由非职工担任,确保审计工作独立性和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观念创新。思想有多远,行动就会有多远。要紧跟国家经济金融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经营思路,与时俱进。

五、树立协调观念

认真把握好八个重大关系:一是自上而下的行业管理、风险控制与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股东监督的关系。既要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提高宏观管理的效率,又要充分尊重法人单位的自主权。二是坚持为农方向、社区定位与多领域伸展、全方位开拓的关系。既要坚持战略定位,不断巩固和发展现有优势,同时又不放弃其它能够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机会。三是依靠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与有效避免不当干预的关系。要积极发展政府支持、重视,而又有效益、风险小的信贷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同时又要坚持商业化经营、企业化自主运作,有效地抵制不当干预。四是鼓励创新、大胆开拓与努力规避风险的关系。五是化解历史包袱、清收不良贷款与努力加快发展、优化增量的关系。始终坚持通过有效发展来解决历史难题。六是大胆地推进改革、加强管理与维护稳定的关系。既要脱胎换骨地改造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加强各项管理,又要确保经营稳定、业务发展,实现平稳过渡。七是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与遵循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规律的关系。通过党对干部的定期培养和监督,通过了解民意、考核政绩的严格程序,为社员代表大会、股东(理事)会议作出合理用人决策提供建议,而不是取代依法程序。八是实现政策目标和重视社会效益与追求自身盈利性目标的关系。坚持商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一致。

六、树立人本观念

(一)提高全员素质。通过制定教育培训制度,实施全员教育培训计划,重点围绕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培训、各类专业培训、各类岗位从业资格培训以及新员工培训等方面展开系统培训,形成自学与培训、基础培训与案例教育、内部管理人员讲课与外部专家学者讲座相结合的培训方法体系,使每个员工都能循序渐进地接受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梯次培训。为提高培训效果,可依托银监部门或省联社或大专院校,借鉴国际上大中型企业组建商学院的成功理念,专门设立全国性或省辖农村信用社商学院,以规范行业内部员工培训的内容、师资、教材、案例和培训管理等,使培训途径和方式方法更加有效,建立起把农村信用社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创新性团队的内在机制。

(二)加强干部管理。在干部管理使用上,要坚持靠得住、能干事、善共事这个根本标准,致力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干部培养、评价、考察、竞争激励机制,真正把靠得住、想干事、会干事、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人员选拔、推荐到农村信用社的各级领导岗位,使其有干事创业的舞台;致力于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各类人才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形成一种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志的工作氛围和人文环境,培养一大批在各个层级能够体会农村信用社战略思路,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勇气,能够身体力行地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弘扬农村信用社企业精神的干部。如全面进行干部考核考查,对县级联社高管人员进行了适度异地交流,规范进行离任审计,同时引进竞争机制,通过竞聘产生高管人员。

(三)规范员工管理。着手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并与市场接轨、充满公平竞争的用工制度,形成充满竞争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长效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制;建立员工等级制度,根据职位、贡献与责任,建立若干等级、若干档次,规范员工职业生涯和升迁通道;建立法人单位、班子和员工绩效考核办法,使法人单位薪酬总收入与其当期业务发展、经营效益和风险状况挂钩,并制定合理的效益和风险调节办法,从而彻底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形成竞争的动力与压力;建立员工流动机制,面向社会竞聘、招聘,引进高素质人才,推行员工制度改革,实行末位淘汰,以优化队伍结构;建立员工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使员工理解企业战略和管理决策,并身体力行,提高执行力。

七、树立和谐观念

(一)构建和谐法人治理结构。一是构建法人治理组织平台。第一,明确“三长”职责权限:理事长是农村信用社法人代表,行使重大事项的最高决策权;主任全面负责农村信用社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使经营管理权;监事长全面监督理事会和主任室的职责履行情况,行使监督权。第二,经理层(主任、副主任)在理事会赋予的经营权限内,着重规范运行体系。理事会对经理层建立任期目标考核奖惩机制,在授权范围内,主任对分管主任、机关部门、基层网点进行转授权。第三,处理好监事会与理事会、经理层及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二者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更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关系,“三长”须相互协作、协调一致,共同防范风险。第四,充分发挥理事与监事的作用,实现规范法人治理到边到位。发挥非员工理事、监事在业务拓展、行风监督和外部形象树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五,突出党委领导的核心力量。在干部管理工作中将党管干部的原则和法人治理的要求有机结合,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二是构建法人治理控制平台。在明确制衡机制的基础上,一切以业务发展为中心,一切从工作的角度出发,建立“三长”联席会议制度,注重“三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调,以明确的职责和规范的机制形成“三长”之间“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法人治理结构目标。三是构建法人治理管理平台。强化民主管理,赋予社员代表对理事的提名权、议案的提议权、业务经营的监督权等。经常采取提(议)案的形式,征求对各项工作的意见,确保经营和管理置于有效监督之下。

(二)构建和谐敬业忠信企业文化。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党、工、青、妇等应有的作用,形成人人都来参与信用社管理,人人都来关心信用社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并体现农信社特点的现代企业文化体系。

八、树立兴农观念

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扎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做大做强小额农贷品牌,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二是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农业化经营.三是是支持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业,促进打工经济发展。四是深入创建农村信用工程,培育文明乡风民风。五是发展代管农村资金业务,促进农村科学民主管理。六是创新支农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

九、树立改革观念

(一)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一是改革股权设置。根据股本金来源和归属设置自然人股、法人股,以此分别设定资格股和投资股两种股权。二是改革股权比例。防止因股权过于集中而造成大股东控制,也有效避免因股权过于分散而削弱各方参与经营与管理的积极性。三是改革股东构成。按照股权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加大法人股增扩力度,提高法人股比重,适当扩大民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入股面和入股金额,确保股权相对集中。合理规范股权结构,重点吸收有一定政治素质、社会形象好、信誉佳、善经营管理的种养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村企业、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入股。四是改革股金处置。对原有股金不足起点金额的,采取退、补、增股三种形式,规范股金转让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努力达到转让者、经营者和接收者三方信息对称,并从严规范退股手续。

(二)推进人事管理改革。一是县(市)联社领导干部选拔要逐步向社会公开选聘。二是对中层干部建立选拔任用、业绩考核、违规处罚、末位淘汰等动态管理机制。把好“入口”,疏通“出口”。三是按照“精简、效能、安全”的原则,县(市)联社机关要整合定编,根据编制定岗位,依据岗位定职责。四是打破员工“铁身份”,逐步将职工“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

(三)推进工资分配改革。要探索建立新型的人事用工制度和体现激励功能的薪酬分配制度,加快“员工队伍优化、岗位竞争规范、劳动分配科学”的进程,要打破陈规,按照“员工有岗位之分,无身份之别”的工资分配指导思想,克服分配平均主义、“大锅饭”,推行结构工资制,拉开岗位工资系数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配方案和岗位系数,并将个人收入与单位经营效益和工作业绩挂钩,按劳分配。逐级考核兑现,实行待遇能高能低。同时对效益工资按照“多贡献、多创利、多收入”原则,根据员工贡献大小考核发放工资,拉开社与社之间、社内员工之间、普通员工和干部之间的收入差距,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工作开展。

(四)推进风险控制机制改革。一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内控组织体系上重点建设好前台监督、内部控制、内部稽核的风险内部控制监督队伍,构筑前台监控、中台监督和后台评价的“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体系,尽可能将各类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依据国家有关金融法规和辖内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在制度的约束下有序开展。三是重点围绕如何落实岗位责任和风险问责这个核心,建立透明的决策和管理程序。明确领导层、管理层和业务经营等各个环节中“谁的责任、谁来监督、出了问题谁负责”,确保制度落实过程中“有章可循,违章必究,有人去究,奖罚同步”。加大内审工作的奖惩力度,重点考核所查问题的数量,按检查出的问题数量予以奖励,对应查出而未查出的问题的责任人予以处罚。

(五)推进网点布局和授权授信改革。按照“服务、安全、效能”的原则,在确保做好服务“三农”,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对机构网点按集约化经营要求进行调整。一是对业务量达不到保本点,短期扭亏无望的基层社予以撤并;二是对部分信用社予以相应的调整和降格;三是对经济总量较大、发展较快、金融服务需求迫切的地区增设网点。根据基层社规模、效益、人员素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分类分级核算,进行科学合理的授权授信。对基层社实行相对独立核算,将经营效益、不良资产盘活、存款增长、内控制度执行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指标进行量化,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收入直接挂钩。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5.更新美术教育观念 篇五

更新美术教育观念,加快美术教学改革

美术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美术作为审美艺术有其独特的作用,美术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能使人们互相启发,互相提高,起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团结的作用,还可以用来讽刺时政,促进政治的改善,同时也包括对各种不满情绪的抒发。优秀美术作品不仅具有认识作用,而且还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净化人们的灵魂,增强人们改造世界和创造生活的信心与能力,从而使人获得更全面的发展。美术具有教育作用是因为它起初反映,并体现了美术家们的正确观点。例如,齐白石的高风亮节,徐悲鸿笔下的奔马,无不鼓舞着几代人;集音乐美术于一体的戏剧《白毛女》等都发挥了其积极的教育作用。

古今中外有众多的理论家都十分重视美术的教育作用,而且优秀的作品的教育作用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如今进入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美术教育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的作用,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作为一个新时代、新艺术的美术教师更应该转变观念,而教育观念的转变首先的问题则是美术教学的改革,而美术教学改革首先应做到教学必须多样化,力求生动活泼,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之能够热爱美术,主动 而又自觉地要求学习美术,勇于探索美术领域那神秘而又奇特的理想世界,而那种类似行政命令式的、强迫或硬性的逼迫教学方法,是决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其逆反心理可能会带来对美术的加倍厌倦,美术教育应充分利用大自然本身丰富的色彩,深邃的意志所诱发的神奇魅力,扬美术之所长,改变这种美术课即为画画课的单一型教法,特别要上好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美术的眼睛”,这一点在中小学教育中尤为重要,是美术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之关键,把现代化的声光设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幻灯机等引入课堂(在条件允许下)辅助教学,增加美术课的科学性、越味性、民族性和时代感,在地球村越来越小,文化日趋多元化、国际化的今天美术教育者更应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素质迅速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6.更新观念拓展工作思路 篇六

由社工委举办的全区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服务站长培训班圆满结束。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感到社区改革的步伐将会更大,社区的春天将会来临,工作再忙、再累,心里也温暖。因为区委、区政府、区社工委对社区工作者是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

经过三天的培训学习,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社区工作,举足轻重,责任重大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社会建设这一理念提出的重要性,虽然社区是一个小社会,但是“社区又是一个缸,什么都往里装”。也就是说社区工作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责任十分重大。各部门都对社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做了指导,总得感受就是党和国家对社区工作相当重视,同时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深深地认识到社区群众对社区各项服务职能的要求,也随着群众意识的增强而不断提高,对社区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我们工作的好与坏,不仅涉及到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和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而且还影响着千家万户群众的切身利益,总的感觉是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由此更增强了我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拿我们社区来说,金顶阳光小区规划修路,拟修到居民楼下,居民反映强烈,要集体上访,经过居委会多方协调,多次召开座谈会,化解了矛盾。1

二、坚持以人为本,重点落实为民服务

根据和谐社区建设要求的总体目标,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深入群众,调查了解,结合社区实际,开展好社区各项工作,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的需求,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做群众的贴心人。

社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好务的意识,积极化解、处理社区群众遇到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多想社区群众的冷暖,少想个人得失,多办实事、好事,少讲虚话、大话。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是社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工作包罗万象,大到婚丧嫁娶,小到衣食住行,关系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使群众在各方面的需求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社区工作者,要充分掌握人民群众所想所需,本着服务于民的宗旨,开展各项工作。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结合金一区社区工作特点,我们成立了帮老助困党员绿丝带服务队,开展帮扶空巢老人、救助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的帮老助困服务;举办了重阳饺子社区情,温馨和谐助老龄活动。

三、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的最基层组织,肩负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承担着上传下达的重任,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是社区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开展社区工作的一个重要

保障。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需要,社区承担的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社会稳定、社区文明建设等特殊职能,无一不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无一不需依靠人民群众。群众工作做好了,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了,就可以把广大居民群众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为城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共同奋斗。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社区党组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 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党与居民群众的联系。

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必须紧紧抓住社区“两委”班子建设这个关键,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随着城市各项改革的深入和社区建设的推进,对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班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大力加强社区“两委”班子建设,对社区干部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并着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干部交流力度,改善班子结构,为做好社区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更新观念,拓展工作思路

党和政府提倡和谐社会,而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细胞,细胞的和谐才能保证整个社会、国家的和谐。社区作为基层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区委、区政府正准备投入大量的资金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善社区办公设施和办公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和首钢的搬迁,大量的离退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社区工作变得日益繁重复杂起来,不能再拘泥于原来那种老大妈盖个公章、开个证明的工作

模式。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的社区也要抛弃以前的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工作思路,要开拓创新,强化载体建设,拓宽思路、多渠道的为居民服务,积极探索新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项活动,我们社区举办的“入党50周年主题党日”集体庆典活动。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意识。

五、提高素质,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意识

新时期对我们社区工作者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组织管理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政治素质要求我们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理论素养、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民主意识和大局意识;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我们有强烈的社区意识、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文化业务素质要求我们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在实践中注意积累和总结自己的经验,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组织管理素质要求我们有策划和决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同时繁重且复杂的社区工作要求我们要有积极的心态、自信的性格、宽宏的度量,最重要要有健康的体魄。作为一名社区工作干部,必须多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树立为群众无私奉献的思想观念,做到进百家门,解百家难,暖百家情。牵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思想,不断开拓进取。

经过这次培训,我深切的感受到各级领导对社区工作和社区

干部的重视,对社区干部的关怀,我更加有信心和决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的为居民群众服务。

通过这次培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热情,广开了思路,我深深的懂得了社区干部要植根于民,服务于民。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工作设施、制度、职责,大胆创新,一切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工作,和居民群众建立鱼水之情,相互贯通,相互依存,搭起人民和政府的桥梁,牢记党的宗旨,服务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社区,做人民的好公仆。

7.更新观念 有效训练 篇七

一、从小打好基础

大家都知道, 字组成词, 词组成句子, 句子组成段落。一、二年级的学生除学会字词外, 还要灵活运用字词。然后, 我在评低年级语文卷造句题时, 却发现学生在运用字词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用“亲切”一词造句, 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妈妈亲切地对我说。”这个句子虽然用上了“亲切”, 但只是半句话, 不完整, 应把妈妈说什么话也写出来, 才能表达出亲切之意。此外, 有的学生写的句子没有主语, 还有的句子不通顺。如有一道题是让学生将“书包、背着、上学、去、我们”几个词连成一句通顺的话。有的学生连成“书包背着我们去上学”, 还有的则连成“背着书包去上学我们”。因此, 教师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 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说一句话要完整, 且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 否则会弄出笑话来。

二、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无论是哪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一面,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去捕捉。平时习作时, 很多教师只是在学生的习作后批上“错别字多, 句子欠通顺或中心不明确”等语句, 学生看到后心里不愉快, 不利于提高习作水平。所以, 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不要一棍子打死, 只要文中有一个词用得准确或一句话写得好, 或引用恰当, 或过渡句恰当, 就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让学生觉得写作文是有趣的。一旦学生稍有进步, 教师就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并及时做好宣传工作, 让学生有一种荣誉感, 看到自己的光明前途。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传看优秀作文, 这对作者也是一种督促, 能推动学生再创佳作;可以出《班级个人作文选》, 把优秀习作汇集成册, 人手一册, 拿到家里让家长、亲友欣赏;还可以在墙壁上开辟一块地方, 每次习作后, 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作文贴在墙上, 让大家评析,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对于优秀的习作,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佳作寄给报刊社。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铅字登在报刊上时, 喜悦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三、打破统一命题的框框

平常一说作文, 就是教师出题目, 学生写作。对于教师的统一命题, 有的学生喜欢, 而有的学生则厌烦, 因为它局限性太大, 约束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面对统一命题, 喜欢的能写很多, 不喜欢的则只能写几行。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一题多作, 即同一题目可以多角度立意, 多方面选材, 多样化体裁, 多形式表达。如以“大白菜”为题的作文可以写成记叙文, 描写大白菜的色、形、味, 赞美大白菜的美;可以写成说明文, 介绍大白菜的特点、生长过程、经济价值等;可以写成观察日记, 记录大白菜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还可以写成以物喻人的诗歌, 赞美像大白菜那样外表不美而心灵美的人。

四、给学生一个天地

由于课业负担重, 学生整天被关在教室里学习, 使得学生乏味, 教师也劳累。只有到了双休日, 学生才能到稍作休息。实际上, 教师也想带着学生到厂里参观、走访英模、游山赏水, 开拓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不局限于教室内, 作文时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只是怕学生到了室外会不守纪律、不听话, 出现麻烦事等。要想解决这种情况, 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 然后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如春游、踏青、采集标本、参观工厂企业等, 用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注重口语交际训练

多数人认为写作是课堂上的事, 只与笔有关, 忽略了口语交际训练, 因此常出现学生语言交际困难、写作水平低的状况。还有些教师认为, 学生在课上积极发言会扰乱课堂纪律, 影响教师正常上课。这种不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行为, 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想转变这种局面, 教师必须坚持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口语交际训练, 耐心引导。在进行训练时, 教师应要求学生语言要规范, 应答要灵敏, 谈吐举止要得体。训练方式可以是自我介绍、口述见闻、接待客人、争辩问题等。这样长期坚持, 既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又能使学生谈吐举止文明大方。

六、变“学无所用”为“学而有用”

语文课上学过的优美词句, 只在平时练习出现过, 而在学生作文本上根本看不到, 这就是学无所用。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想出来的、编出来的, 语文就是语文, 语文和作文没有联系。这是教师平时不注意引导的原因。学语文最终目标之一就是会写作文, 语文是作文的基础, 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单词、句子, 还要学到写作的方法。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就应把语文与作文联系起来, 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学生学会字词, 就要学会造意思完整的句子, 还要写一段意思明白、句子通顺的话, 久而久之, 一段话和一段话组合起来, 就是一篇文章。另外, 教师还要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报纸、优秀作文、科幻故事等, 并把其中一些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不断欣赏, 有些段落还要背诵下来, 然后学着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变成自己的东西。

8.更新观念深化改革 篇八

关建词:基出会计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基础会计》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财会类,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一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常规会计核算和处理一些会计工作中的实际工作能力。如何 “以人为本”,彰显专业课的吸引力,让学生会学习,想学习,能够真正学有所用,是职高专业课的改革方向。

目前,中职学生年龄小,没有相应经验,接受和消化教学类容的能力差,学习进度慢。尤其是刚入学时,作为一门专业性强的课程,基础会计学比较抽象,如果没有任何感性认识,进入学习状态的过程就更为缓慢。

以往会计教育是“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及从课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作法。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实现培养目标,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等。

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向主动探求者转变,培养学生代写论文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会计实务讲授时,设置一个案例背景,提供相关资料、工具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分析、模拟操作、演示教学、课堂讨论等形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只对理论性问题进行讲授说明,起到点拨、诱导和激发兴趣的作用,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也可以使枯燥的专业理论变得生动。增强其趣味性。

—、以引导启法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导”,是启发,是引导,当好“导演”而不是主演。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节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大纲”为原则,对理论部分的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把课本中较为重点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以多提问的方式应到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结、总结。而不是仅仅告知结果,简单的从理论上来论证是非。此外,每节课可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释疑解答或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训练,这样会引起巩固知识、集中学生精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好效果,达到从根本上避免“一堂难”或简单重复的教学方式。

二、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身业务能力提高而进行。会计专业的课程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借助于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现搬现用就能得出全部答案的学科,它是一门理论、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特别是我们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应以就业为向导,要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则会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帮学生理解和吸收会计理论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会计专业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要求

三、模拟教学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模仿、仿真练习,增加感性知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大量采用实际会计工作中用的各种凭证、帐薄和报表,使学生再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同时,增强了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利用自制或已有的手工会计模拟试验资料和相配套的网上模拟实验操作习题,供学生在教室或在网上完成会计处理实验的全过程。通过模拟教学法,深化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强化实际操作技能,技能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使毕业的学生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四、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性教学

过去,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带学生参观生产流程,到企业财务部门,请老师介绍会计核算程序,甚至让学生去企业财务部门学习后再回到学校来,使学生边学习边实践。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实践性教学难以实现。我们创建实践基地可以让学生寒、暑假到这些单位去参加社会实践。

五、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为更多的教学方法提供条件

近年来我们一直使用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软件,面授时多采用直观性很强的图示法,深入浅出地说明难点,讲清疑点,更加直观的表现一些相关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了学生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教学效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才能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论会计教育改革的方式如何,其理论念始终应该以会计教育的需求为依托。这不仅关系到整个专业未来的发展和前途,而且对中国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作为会计教育的基层——中职学校来讲,如何应对会计教育改革的挑战的确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主题。

9.更新观念学习总结个人 篇九

大自然启示我们,要想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生命的常青不衰,就不能固守原来的东西。同样的道理,要想为我镇注入永远年轻的活力,就必须经常地更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首先,就是现代文化的现代化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现代文化,是以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为己任的文化,应当是建设型、进步型、文明型、与国际接轨型,不是封闭、落后、保守,而是包容、开拓、创新,这样的文化引领的社会才能进步。人类发展历史表明,没有繁荣的现代文化,就没有真正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文化,究其根本,就是中华文化的现代化。现代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根本取向是现代化,它源于传统,又超越传统。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既非迷失自我的妄自菲薄,亦非自我迷恋的妄自尊大。现代文化的本质应该是它的先进性、引领性,现代文化的价值追求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现代文化的品格应该是创新和发展,现代文化的精神应该是和谐包容、奋发有为,现代文化的特征应该是尊重科学、努力创造。简言之,现代文化就是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契合的文化形态,是现代化实践的精神内核。

我镇的现代文化的现代化与前面所讲的中国的现代化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惯性、甩掉包袱,形成开放、包容、向上、感恩、创新的社会氛围,形成自力更生、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

其次,推动改革创新、增强经济活力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我们都明白面对后发的现实,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在改革、变革、创新、突破上作文章,必须在发展思路上出新、出奇,必须拿出突破常规的办法和手段,拼出一片自我的“生存空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就要革故鼎新。当我们遇到新的问题时,不要轻易地说不行,而要思考怎么才行。站在新起点,破解发展难题,必须革故鼎新,在解放思想中拓宽出路,在不断创新中谋求发展。反思过去,我们总习惯于用单一的办法处理问题,办事死抠条条框框,用老办法对待新问题,最终阻碍了发展。在改革发展的今天,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允许做文件没有禁止的事情,支持走别人没有涉及的领域,鼓励创外地没有尝试的模式,只要是有利于事物发展和问题解决的办法,都要大胆地去闯、大胆地去试。

最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长治久安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和谐稳定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当前,影响我镇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群体访事件日益增多,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更加努力地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一种办法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传统的做法解决不了新发生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动长治久安,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切实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0.学习经验更新观念[定稿] 篇十

——赴张家港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学习借鉴张家港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2011年10月18日,县组织部组织村队、社区领导到张家港市的参观考察学习,通过为期10天的学习培训和实地参观考察,我们先后听取了张家港市农委、农工办、党校等有关专家关于张家港精神和发展、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介绍、张家港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做法与经验、城市管理做法与经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做法与经验、社区建设管理的做法与经验等专题讲座,考察了市文化中心、暨阳湖生态园、杨舍镇东湖苑社区、塘桥镇韩山社区、南丰镇永联村、长江村、保税区、德丰社区、沙钢集团等,参观了江阴市华西村、苏州市拙政园、无锡市太湖鼋头渚、三国城等一批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的新农村建设、园林建设、景点建设典范,亲身感受了张家港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快速发展的宝贵经验,通过这次学习,进一步开阔了视野,积累了一些经验,拓宽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感受颇深,启发很大,受益匪浅。

张家港是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处的一座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张家港市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协调张家港、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主导产业升级,加快城市功能升级,加快人文素质升级,全力推进和谐城市建设,朝着一个富有特色和竞争实力的现代港口工业城市,富有内涵和独特个

性的生态园林花园城市,富有精神和文化底蕴的文明法治和谐城市的目标快步迈进。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三名等近百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张家港的发展思路和业绩曾被《人民日报》誉为“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十六字张家港精神闻名全国。

张家港市容建设是我所见过的城市里最好的,街面整洁、清爽,整体规划大气、简洁、风格统一、色调匀和。步行街两边的店铺门面均有近2人高,整齐划一,中间路面近4车道那么宽,路中间是花坛,花坛两边是排列整齐的造型别致的路灯和棕榈树。迈步向前,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两排坐椅供人休息,间或还有青铜雕塑,反映旧时民间生活,温馨自然。路边,我看见一排自行车整齐地排成一行,每辆车锁在一种特殊的装置旁,近看,原来是城市公交自助系统,自行车可刷卡使用,用完后自行归还。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有这样的配置。自行车都是崭新的,没有损坏,说明了使用者的细心,见证着这座城市人民的文明素养。

通过十天的考察观摩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这次观摩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是城市规化布局相当好

我们来时抬头可以看见上空交错复杂的电网,四通八达的道路,以及工厂的高烟筒群,这些都是大型发达的工业化标志,通过观摩学习了解到更是了不得,各村都有企业、工厂等,各村的经济实力是我们望尘莫及的,如农联村,长江村,永联村等,村级可用财力都在几千万元到亿元以上,上缴国家的税收都在几十个亿元,村级销售收入都在几百个亿元,这是我们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无法相比的,就是这样一个工业相当发达的城市,这么多的企业,这么多的工厂,城市建设还是那么干净整洁,还是一个国家的,国际级的绿化,花化,美化的城市。这和他们有好的了领导班子,有好的优惠政策和长期严格规范的制度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是我们好好学习的榜样。

二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通过农业产业的四大亮点工程建设:农业基础建设工程、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工程、农业示范园建设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程,建立了高产出,高效,高回报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切实保护耕地,强化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坚决守住基本农田、广泛开展土地整理、不断强化集约用地积极盘活存活土地、整合资源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应用“龙头企业加合作组织基地加农户”和市场加合作组织基地加农户的龙头企业带动型和市场劳动型,推广农机高新技术,开展标准化农田建设,真正让农民企业实现双惠双赢。

三是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的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承担

着领导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张家港的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一支善于治村理政的村干部队伍,是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我们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抓住党支部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以思想教育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阵地建设为基础,形成民主科学的运行体系,真正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坚强的组织保证,要在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配套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三级联创活动,努力建设“五个好”村支部,进一步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因地制宜,刚柔并济,一体化城管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制度,统一化的发展,实现城市一体化建设,农民也享受和城镇居民一样待遇,实现了城市美化与方便生活的共赢,实现了社会未定与城市发展共进的一个格局,占了天时,地理,人和,真正体现了张家港精神,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这次县组织部组织张家港学习培训,对我们来讲,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在思想上也受到了很大震撼,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学习了解和亲身体会,我感到收获是比较大的,既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认识到了差距和不足,增加了工作压力和动力。感受之余,更多地是思考。我认为:我们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虽然相对滞后,但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只要我们紧抓机遇,进一步解

11.更新观念,激活课堂 篇十一

英语作为实践性、技能性学科,更应该注重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应该改进教学观念。以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总体目标,“双自主”教学思想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完美体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的加快,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在英语交际方面的实际能力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如今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已全面起步,旧教材刚被取消,新教材全面使用,新旧教材接轨之际,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应当做些什么?我认为:要踏踏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既要努力提高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注重加强学生对英语这一交流工具的实际运用。简言之,就是要全面更新教育理念。新大纲在指导思想上与旧大纲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弱化知识体系,强化能力体系,强调“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英语实践”,有利于“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反应思维,养成口译的良好习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康人格”。英语教学要真正体现新大纲的精神,需要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是问题的关键。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自己逐步在教师角色、教学要求、课堂管理、教育途径等方面都有更新地体会,受益匪浅。通过本文,与有志于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的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对教师角色观念的更新一由“师”到“友”

在传统的教师角色观念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位居高临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形象,传授知识是其主要的工作。外语教师是外语知识的传授者。因此,在很多人的眼里,外语教师不过是个教材翻译者。以为只要把教材的英语内容准确地翻译成汉语,然后告诉学生就够了。也就是说教师扮演的仅仅是一个解说员、翻译者的角色。其实,这样的扮演者远远称不上是真正的教师,任何一个懂外语的人都能充当这个角色。外语教学实践证明:若某教师在教学中只起解说员、翻译者的作用,那么他的英语教学肯定是失败的。因为,教师不仅要和知识打交道,更重要的是要和人打交道,一个只会说教而不能融通学生感情的“传道者”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更不可能教会学生怎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好的外语教师,首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是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前提条件。尽管自己和学生有很大的年龄差距,完全可以步入老教师的行列了,但我时刻提醒自己,绝不能在学生的面前总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令学生望而生畏。因此,我总是真诚主动地接触学生,成为学生的忘年之交。我发现,当自己经常微笑着主动向学生说一声“Good Morning!”或“Good Evening!”的时候,不少学生都或早或晚地会用英语和我打打招呼。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和我亲近起来,并通过喜欢我而喜欢上英语课。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的信念是——“永远成为学生的朋友”!

二、对教学要求的观念更新——由“背”到“说”

传统外语教学强调学生外语知识的掌握,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外语知识的灌输,认为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记忆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一个“背”字。背单词,背语法,背课文。一个能得高分的学生往往“背功”惊人。但这种观念培养的学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开不得口。有些已经过了英语六级的学生到了国外,在很长时间内竟不能用英语与当地人进行正常的交往。而“背”字当头的中学生一旦不堪忍受背诵之苦,那么英语成绩马上就会一泻千里,一发不可收拾了。我认为语言教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交流。教会学生如何说英语是问题的根本。而如何才能变“背”为“说”呢?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从加强听力训练入手,为学生说英语打好基础。

中学生在初听英语时往往有些紧张和不习惯。当初接班,我班里的学生都不敢开口讲英语,上英语课时还比较能说几句,可是在课下,我与学生们用英语交谈时,学生们都不好意思张口,有的学生甚至看见我要与他讲英语时会很快地走开,有的低下头不说话,还有的说心里紧张,不知道怎么张口讲英语,不知道从哪里说起等等。我反复研究和探讨如何使学生能放松而且大胆地讲英语。我想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只要我与学生讲英语,只要他们能开口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这就是突破第一关。只要这样,我就会多给予鼓励、帮助和引导。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验教材情境中的人物情感,产生交流的欲望。

在课堂上讲英语对话时分角色的朗读课,让学生体验教材情景中的人物情感,慢慢地产生交流的欲望。在初二英语下册A monkey and a tiger教学课中,我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学生对话,目的是引导学生口语的语调,营造轻松的气氛,然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的表演活跃了气氛,使每个学生能轻松大胆地说英语。有的学生很高兴地争当mon—key。他们能说出:“What a clever monkey he is!”最后我向大家提问,森林里哪种动物最危险?哪种动物最聪明?学生们纷纷发表意见,畅所欲言。现在学生们能非常轻松流利地在课上和课后讲英语。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学习英语的激情。

三、对教材处理的观念更新——由“死”到“活”

传统的教材处理方式往往比较“死”,讲求照本宣科,按部就班。但是,不同时期、不同学段、不同个体的学生在知识掌握上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我体会到,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当时具体的教学情景,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变“死”为“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在教材的教授的顺序上应加大灵活性

以往的英语教材把音标学习安排得较晚,由于学生不懂音标,造成了师生教与学的不便,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影响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材的整体处理上,借鉴汉语拼音提前教学的思想,把国际音标教学适当提前到字母教学阶段,把音标、字母和单词结合起来教,解决学生拼读问题,便于他们自学,强化他们学习的方法、增强信心和热情。

2.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应增强艺术性

例如,在讲解while这个词时,若只告诉学生理论的东西——该词表示“在……期间”,它引导的句子常用过去进行时,然后,按照考试的办法在黑板上写上一个例句,学生呆板地抄下来,摆在笔记本上。如果是这样教学,那让学生们自己使用,恐怕除少数几个尖子生外绝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运用。对于这一内容的教学,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这个句子“While I was readingthe text someone knocked at the door.”在学生写句子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碰一下她的头,说道:“While she was writing the teacher touched her onthe head.”这样不仅把敲门的时间和碰头的时间与while所引导的时间状语的时间关系表示出来,又将短语knock at the door和固定用法touch sb.onthe head,用动作再现出来,这样的结果是先解释、再板书、再加动作,把两个难以记忆的词法表示出来。这种处理教材的方法讲求因势利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多重意境的领悟能力。

四、对课堂管理的观念更新一由“静”到“动”

传统的课堂管理比较注重课堂纪律,强调的是学生认真听讲,追求的是一个“静”字,虽然保证了教师像竹筒倒豆子一样传授知识,却不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好一门语言需要一种民主、和谐、活跃和有利于交流的氛围,因此,外语课的课堂管理更应强调一个“动”字,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近年来,我发现“课堂教学小组化”是个让英语课“动”起来、“活”起来的好办法。对此,已经有不少教师进行过探索。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1.把一个班分成四个英语小组。在每个小组中,不同外语程度的学生合理搭配。

2.在小组内部实行陶行知曾经倡导过的“小先生制”。由外语水平高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安排小组活动并辅导本组外语学习稍弱的学生。

3.课堂教学注重发挥小组的集体参与作用。在教师通盘掌握的情况下,根据课程进度的要求,做到分合有序,最大限度地利用好45分钟,为学生提供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4.在小组之间和小组内部经常开展听、说、读、写方面的竞赛活动。把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内聚力、竞争性和荣誉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有利于学好外语的群体氛围。

我们在学习“Bill Gates”这一课中,学生们对电脑很感兴趣,特别是了解到“Bill Gates improved thesoftware to easier for personal computer”。但有的单词学生记忆有困难,我就带领学生到微机室进行实物与实践对照着讲课。这样做可以:第一、加深学生记单词(微机的各部位名称);第二、通过与实物接触学生对英语更有兴趣。我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背单词。四个小组中每个同学都为自己的小组争荣誉在互相背单词。全班的积极性很高,很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

事实证明,这种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快速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五、对教育途径的观念更新一由“窄”到“宽”

传统的外语教育途径非常狭窄,大部分学生接触英语的途径仅仅是英语课。一种语言之所以能成为人际交流的工具。主要是因为在一定的人群中,形成了以这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氛围,造成大范围的“浸润”,使社会成员仿佛不用学,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这种交流工具。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困难其实就是接触英语的途径过窄。由于途径窄,学生不能用英语来传递信息,表达去感。这使不少学生难以对外语产生持久的浓厚的兴趣。而没有兴趣,又造成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缺乏。因此,更新外语教学观念,拓宽学生接触英语的途径是一个重要方面。我认为,要使英语教学的路越走越宽,应在学生的动机领域、兴趣领域和日常生活的丰富内容中寻求突破口,从而在学生的心理和外部环境中都形成一种浓厚的、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氛围。在教学中,我在拓宽学生接触英语途径方面做了以下努力:

1.激活学生寻找学英语途径的内在动力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用更多的时间去接触英语,必须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我经常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认清: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中,外语在完成各种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基础是获得成功的基石。任何人学习知识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外语相当关键的时期,只有多接触外语知识,多途径大范围地进行交流,才能学好英语,用好英语。从而使学生产生需要心理,萌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在各种场合留意英语并对英语发生广泛的兴趣。

2.在学生感兴趣的领域中开发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有发生迁移的特点。根据兴趣的这一特点。在学生已经发生兴趣的事物中开发学英语的途径是个好办法。在我班,有一个男同学因为对英语产生厌倦情绪,由进校的前几名一下子落到全班倒数的名次,我多次找他谈话,从谈话中知道他喜欢电脑,但他又不懂得外语,电脑屏幕上出现的东西他看不懂,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多次谈话,使他从中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要想成为有用的人才不光是玩电脑,还要学会怎样用。英语是走向全世界的桥梁。通过多次的辅导、补习,他也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再次成为班里的尖子生,还参加校英语口语比赛并获二等奖。

3.在日常生活的广阔背景中创造途径

听力,对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讲是最大的弱项,英语听力训练也是学生们最头疼的。那么提高学生们的听力水平也是在目前在教学中的头等大事,为学生们的中考、高考以及大学打好基础,从现在抓起要求老师和学生们每天必须有听力课,加大力度训练学生们的口语和听力阅读的能力,我们在将Bill Gates课中很多的学生很熟悉Bill Gates的名字而且对软件也很感兴趣,我就利用这一点就大量地搜集有关的材料在课堂中用英语给学生们讲故事,既提高了兴趣又使每个学生都在注意力集中地听,使他们受益匪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还举办了校园英语角,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口语的交际能力,有的学生从不敢开口到能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是学生们最大的收获。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观念的更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如何推进英语教学,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这是我国加入WTO后,时代给我国英语教学提出的挑战。让我们更新英语教学观念,为中国的新一代公民培养更出色的外语交流素质。

上一篇:cvicxyo数学_毕业论文题目汇总下一篇:社区委员会主任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