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创新论文

2024-11-03

浅谈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创新论文(14篇)

1.浅谈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创新论文 篇一

摘要:行政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正常运营的可靠保障,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通过加强行政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各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企业行政管理现状,并对如何改革和创新企业行政管理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行政管理;现状;创新

企业行政管理以相关制度和法律为依托,是指企业经营发展中开展的职能性管理活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相比其他管理,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实效性等特点,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作用。首先,有效的行政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适宜能力和应变能力。政管理涉及到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枢纽作用,有效地将生产管理中各个要素联系起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对市场的适宜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次,有效的行政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发展战略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所以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发展战略以及战略实施非常关键。而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是离不开行政管理的,所以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是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总之,在新时期环境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行政管理进行改革、创新,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发挥其在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当前企业行政管理现状

1.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观念落后,行政管理意识有待提高。由于以往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很多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对行政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管理意识薄弱,依然延续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陈旧、管理方式僵硬,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如同虚设,流失形式,严重阻碍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给企业的快速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作用。

2.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管理人员是是行政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企业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条件,一个优秀的行政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的的行政管理带来正能量,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最大程度发挥积极作用。而在现实当中,很多企业行政人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岗位职责,认识行政管理这一职位就是一个打杂的,可有可无,因此在在技术、知识以及能力方面非常欠缺,职业素质令人堪忧。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企业行政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管理模式陈旧。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企业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目前很多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都是千篇一律,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处理一些简单的行政管理实务,做一些收收发发、上传下达的工作,而是能够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积极驱动作用的工作。因此企业应该摒弃以往传统的行政管理思想,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企业发展目标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行政管理体系,并完善行政管理工作细节,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以便为进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另外,在当前很多企业的运营中,行政管理的方法陈旧,不能满足企业在新时期环境下的发展需求。

二、企业行政管理进行改革、创新的路径

1.充分认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行政管理意识。企业的行政管理是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对打造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深入理解行政管理的意义,充分认识到行政管理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行政管理意识,对行政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并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严格规范,以便其能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尽可能发挥最大作用。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规范各项管理要求,落实管理过程中的工作细节,杜绝出现行政管理共安装流于形式、形同虚设等情况,如此才形成完善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2.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重视对现代化信息的推广应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行政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行政管理的效果,所以要加强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必须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首先,企业行政工作的本质在于服务,对有效协调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因此企业要加强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明确行政工作的基本定位。其次,团队合作是影响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应培养行政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新时期环境下,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内在需求。所以企业应对现代信息技术给予高度重视,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行政管理工作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企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以人机交互为和核心,可以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工作支持和科学的数据支持,在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升级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模型库、数据库的优化,不断强化数据库的数据存储能力和处理能力,以进一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水平。其次,企业将加强对行政人员的技术培训,定期开展信息化教育工作,要求行政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掌握,提高信息化操作水平,以提高行政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3.完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引入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建立能够与企业运营相匹配的行政管理体系,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体系,提高行政管理体系质量,加强相关执行力,以进一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包括技术体系、权力体系以及事务体系,其中技术体系是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行政管理体系中的权力体系是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事务体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办公管理、会议管理、后勤管理、信息管理等等方面。对行政管理中3个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管理模式是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象征管理模式落后、僵化等问题都会严重制约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在新时期环境下,企业应积极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模式,并引入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对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特别重视目标管理模式和绩效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目标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服务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进而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对目标管理的规划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行政管理工作中可以各种问题,同时也可以降低经营风险,有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结语

以上是对当前企业行政管理现状以及创新路径的探讨,行政管理部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尤其在当前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内在需求,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行政管理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改革和创新措施,最大程度发展行政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毛慧娟.浅析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J].经营者管理,2015(03):85-86.[2]李晓莉.浅析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J].经营者管理(学术理论),2014(04):45-46.[3]牛笃太.深入探讨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和意义[J].经营者管理(学术理论),2013(10):272-273.[4]冯彩云.现代企业行政的创新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12,(15):52-53,57.

2.浅谈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创新论文 篇二

1 电力企业管理的不足

1.1 尚未完成彻底的市场化改革

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不全面, 一般表现为以下两点: (1)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城乡电力发展构建不一。在发展农村电力的构建当中企业利益明显高于国家利益, 城乡电网相同但是电价不同的情况比比皆是。 (2) 电价问题。价格机制无疑是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最主要的信号, 而电力也是商品, 同样也会受到价格机制的影响。

1.2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

人力资源是社会各项资源中最关键的资源, 是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资源, 电力行业的最主要力量不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不是企业的决策者, 而是那些工作在一线的电力生产人员。电力生产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电力生产企业效率的高低。但是就目前的统计来看, 电力生产人员中接受过专业技术教育的工作人员不到全员的40%, 其中技校毕业的人员居多, 而专科以上仅占6%。没经过电力专业技术教育的员工高达60%, 其中并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过半。优秀人才的密度相当低!这严重限制了我国电力企业智能化、专业化、自动化的发展。

1.3 尚且不能完全利用新能源发电

众所周知电源产生的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 (煤等可燃烧物) 、太阳能发电、大容量风力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氢能发电、水利发电等。我们一直鼓吹着21世纪能源科学将为人类文明再创辉煌。但是事实上我国的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开发还比较落后, 电力企业社会环保意识不足。能源危机一直比较严重。以2013年发电量构成为说明, 火电发电占82%, 水力发电占17%, 核能发电占1.6%, 风力发电还不足百分之一。因此, 在低碳经济以及循环经济的今天,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新型的能源。

2 应对措施以及如何推动电力企业管理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 电力市场就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电力行业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也变得更多。为了提高电力销量, 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电力企业管理改革迫在眉睫, 所谓“变则立, 不变则废”。那么如何改变呢?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2.1 健全完善电力企业管理制度

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作基础, 电力市场的有效扩展也是如此。我们需要根据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构建起科学、合理、规范的电力企业。一般来说,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现代电力企业的管理要有清晰的产权, 政治和企业是要分开而进行的, 责任和权力是需要明确的, 管理方面也要具有科学性;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要实事求是, 与市场相互协调;

第二, 要让企业向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的发展, 不可以没有目的的去扩大企业的规模, 而是应该有条理、有规划的进行。

2.2 提高员工素质能力

在当前社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创新科技以及使得科技得以应用的最主要力量, 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资源, 因此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知识素质和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第一, 需要加大对于电力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 构建起自己所研发的实体, 坚持先进设备的引进, 以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 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科研的创新能力,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竞争优点。

第二, 要尊重人才以及重视知识, 同时需要完善相关的知识、人才管理, 构建知识管理的岗位, 让知识可以得到全面、全方位的管理。同时要让企业文化具有向心力和团结的力量。对一些高级的、技术型的人才要进行定量、定期的培训, 提升知识创新的管理能力, 及时更新知识。

第三, 坚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存的发展战略, 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派遣有能力的员工对外学习交流。

2.3 构建起以资源节约、环保型企业

电力企业有着非常重大的责任, 在最近这几年当中, 伴随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 还有煤炭市场的不断变化, 再加上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些影响。让我们国家的电力企业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 所以, 节能减排的任何非常紧迫。做好这种节能的工作, 具有以下优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 同时提升效益。

2.4 转变思想, 树立竞争意识

企业生存的基础是市场, 思想又是行动的先导, 为了扩展电力市场, 企业一定要转变以往的思想观念, 明确以市场为主体的竞争策略, 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 企业还要树立竞争意识, 培养效益观念, 加强市场管理, 并结合党中央的政策规章, 使企业形成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让市场消费者信任企业, 从而最大限度的拓宽电力市场。

3 结论

有效的管理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同时也是企业发展之根本。有效的管理, 能达到一呼百应、令行禁止的效果, 使企业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整体。管理要不断创新才更有效。根据企业发展特点, 不断寻求适合企业的管理方式, 把管理细化, 通过有效的管理集中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和力量, 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而电力企业管理改革在全国范围内, 未有相应的方式可以套用, 甚至在全世界也没有模式可以参考。加之电力行业有着公益性和商品属性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因此我们不可将电力市场上的竞争看成是一般的市场竞争。所以, 电力不可将竞争当成唯一的手段, 同时不可局限于国内的竞争, 而是要立足于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董文尧.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清代大学出版社会, 2008:151.

[2]赵维霞.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及现状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7) :168-1717.

3.浅谈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创新论文 篇三

关键词:软件工程;管理现状;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

软件工作管理作为一种交叉性的学科,由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两方面内容组成,具体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软件开发技术;第二部分软件工程管理。其中,软件工程管理指的就是:开发与管理软件项目。换句话而言,就是指:管理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活动。当前,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管理工作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该项工作的成效,会对软件产品的质量与使用寿命产生直接性影响,因而,分析软件工作管理现状,探讨该项工作的创新管理策略,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1 软件工程管理相关概述

1.1 软件工程管理的基本内涵

所谓软件工程管理指的是:借助相关技术知识以及工具等,辅助完成某个项目中包含的具体事务,就要借助。一般情况下,软件工程管理工作包括多个流程,例如,启动流程、计划流程、控制流程以及结束流程等等。

1.2 软件工程管理的主要特征

软件工程管理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软件工程管理内容的特殊性。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工作范围、执行步骤、实际进程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等方面内容,从而确保能够顺利完成软件工程的管理工作。在开发软件之前,就应该开展软件工程管理工作,并且该项工作应该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使得渗透到所有活动过程中。在整个软件工程的所有任务都完成时,就意味着软件工程管理工作的结束。在软件工程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首先要制定流程管理程序。通常情况下,流程管理程序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启动;第二阶段为计划;第三阶段为执行;第四阶段为控制;第五阶段为结束。任务一个项目进程,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要想顺利完成某个项目,就需要贯彻落实项目中包含的每个步骤。

2 软件工程管理的现状

软件工程管理这门学科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创造性、挑战性。当前,针对软件工程,并未确定一个有效的、成熟的管理模式。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开展软件工程管理工作。但在具体实施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缺乏软件工程管理系统性的培训。软件企业的项目经理是由技术能力较强的员工来担任,但是这些员工通常是仅仅具备了较强的技术能力,他们自身并未掌握丰富的软件工程管理相关知识,这就导致在具体管理工作方面缺乏相应的经验,直接影响到了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效果。

其二,缺乏软件工程计划意识。软件企业的项目经理不仅缺乏对软件开发的总体计划意识,同时还缺乏对软件开发阶段的计划意识。因此,在开展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计划的执行效果和可行性偏低。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过程,还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而这些事件的爆发,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软件工程项目开发计划的实施效果,并且影响到项目管理的进度,不利于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其三,缺乏管理意识。软件开发企业的项目经理,通常会将自身大量的精力放在技术研发与管理方面,而忽略了软件工程管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任务分配不得当、项目计划完成效果偏低等问题,对软件工程工程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其四,缺乏沟通意识。在开展软件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未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就容易出现大量劳动力被浪费的现象,最终影响到软件工程管理工作效果,甚至导致无法顺利完成此项工作。

其五,风险管理相关问题。有部分项目经理并未真正认识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在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的时候,也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因此导致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

其六,软件工程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当前,软件工程项目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参与到项目中的人员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软件工程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增加了该项管理工作的难度。

3 软件工程管理的创新策略

3.1 构建健全的软件工程管理体系

为了能够保证软件工程管理体系具有完整性,相关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第一,重视人才体系的构建。人才在软件工程管理工作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如此有助于充分发挥出每一位员工的作用,也有助于顺利完成管理工作。第三,在管理人才的过程中,要以民主的方式来进行,而不应该采用强制性方式。

3.2 重视风险管理以及进度管理

通常情况下,要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体制。只有在科学的风险管理体制的带动下,才可以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并且也可以及时处理这些漏洞。同时项目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只有客观的认识了风险才可以更好的分析风险,最终确定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此外项目管理人员还要将风险罗列起来,然后将其交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针对这些风险制定出有效的防范风险的措施。

3.3 重视对项目团队的管理

项目工作人员要相互沟通,在沟通中了解到相关问题,并且在沟通中也可以逐渐培养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项目经理要注意明确分工,如此能够落实相关责任。当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此时项目经理就可以找到负责此项工作的责任人,最终给与其一定的惩罚。有些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热情和积极性,针对此种状况,应该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确保软件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3.4 重视对软件工程的监督

在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监督软件工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其主要是指:实时监测项目所制定的目标。通过对软件工程进行监督,不仅能够规范软件开发的流程,还能够控制好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成本以及实际的开发进度。在监督软件工程的过程中,首先要监督项目,并注重总结相应的监督数据,其次要客观、合理地分析这些数据,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将采取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4 结束语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软件工程管理工作,企业需要努力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软件工程管理工作的水平偏低,但只要我们一直坚持不懈,相信我国软件工程管理工作水平会得到质的飞跃。对此,相关人员需要从构建健全的软件工程管理体系;重视风险管理以及进度管理;重视对项目团队的管理;重视对软件工程的监督等方面着手,创新软件工程管理策略,提高该项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刘云剑.针对软件工程管理策略的研究与分析[J].科技传播,2013(11).

[2]刘信,宋子成.刍议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0).

[3]高伟.简析软件工程的工作流程管理系统[J].电子世界.2012(05)

作者简介:侯凯(1976.03-),男,满族,辽宁锦州人,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軟件工程。

4.浅谈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创新论文 篇四

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以便适应不断涌现的新兴行业的需求。

1成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大都是延续普通本科教育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严重脱离了成人学生的求学动机和社会职业需求,过于片面地追求基础理论知识,忽略了对成人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无法适应所在岗位的发展。

2创新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对策

2.1提升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对教学质量的第一保证。对于成人教育而言,只有创建一支稳定强大的教师团队,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才能推进成人教育事业走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就目前来说,许多成人教育的教师素质偏低,他们的学历结构和专业水平与他们所承担的工作不相适应,还有一部分教师的知识体系老化,无法胜任成人教育工作。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要积极开展岗前培训,使教师尽快熟悉业务,熟悉成人教育教学的管理模式,丰富教学经验,以便更高效的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还要建立符合成人教育实际的教师全面评价制度,要定期对教师的教学管理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定,以确保教育教学的高水平和有效性。

2.2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形势下,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成人教育模式的新探索,所以成人教育学校要加强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意识的提升。目前有很多企业都缺乏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成人教育学校要主动营造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氛围和机制,要强化舆论宣传,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真正成为促进成人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还要引进一部分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增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加大成人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不断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条件,以便大幅度提升成人教育教学资源的多方面效益。

2.3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成人教育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除了保证内部机制的正常运行以外,还必须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外界条件。一是从教学管理上加快改革步伐,争取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二是改进教育评价方法,以办学条件、招生数量、教学质量等作为主要的考核评价指标,对不同水平的学校进行分级,促进其尽快完善和发展,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三是实行科学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管理人员要提高服务意识,为教学系统的正常运转多做贡献。

5.浅谈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创新论文 篇五

21世纪是生物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重要领域,生物技术(如转基因技术、生物基因治疗技术等)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医药研发和工业原料生产等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生物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遗传资源作为支撑。因此,对遗传资源的保护也就逐渐成为了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议题。我国辽阔的地域和复杂的生态条件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国家种质资源库保存了39万份作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拥有的物种数量占世界物总总数的10%以上。然而,我国丰富的遗传资源在当前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中却面临十分不利的处境。一方面,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使很多遗传资源的原生环境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为支持和发展本国的生物技术,除了采用官方交换遗传资源的方式外,更多的是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各种名目窃取或低价获取中国的遗传资源,更为不利的是对一些有重要商业价值的遗传资源或与之相关的生物技术采取知识产权的方式加以保护,限制我国对这些遗传资源的利用。

一、我国现行遗传资源行政保护的概况

我国在不同时期根据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制定了针对某种或某类具体遗产资源保护的系列法律法规《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种畜禽管理条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对保护我国的遗传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法规中的一些原则性规定使得执行缺乏可操作性,尤其表现在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方面。同时法规的滞后性也使得新出现的遗传资源保护问题缺乏法律的规制,表现在缺乏对进出口遗传资源的具体管理规定。

在行政机关设置上,现行保护遗传资源的法律法规是根据不同类别的遗传资源设置了相应的行政机关。农业部、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医药管理部门、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等都是现行我国保护遗传资源的行政机关,但不难发现,我国在设置保护遗传资源的行政机关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行政主体不明确,只是笼统的指出某一遗传资源管理部门,没有具体指明是哪个行政机关,这就容易产生权力的灰色空间,出现争抢行政管理权和推卸责任现象。另一方面,缺乏遗传资源行政机关的沟通机制,现行法律人多只规定了某一行政机关的.职权,很少涉及与其他行政机关的分工和协作。

二、完善我国遗传资源行政保护的建议

由于遗传资源具有强外部性,遗传资源保护制度中融合了公共政策的多元价值,因此,对遗传资源的保护应坚持公法管制的前提下,实行有限的私法自治。具体而言,加强遗传资源的行政保护应制定一部专门的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的行政法规、明确统一的遗传资源行政管理机关和鼓励支持社区行业协会发展。

(一)制定一部专门的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的行政法规

《生物多样性公约》为各国保护本国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确立了原则和框架,先后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的法律。这些法律可以划分为既有法律修订模式、综合性立法模式、专门立法模式以及超国家立法模式等四种类型。专门立法模式相比于其他三种类型具有立法效率高,节约立法成本和立法资源:便于行政主体对法律的实施和执行以及方便遗传资源利用者对法律的援引和遵守。就目前的情形看,专门立法模式符合我国的立法传统,而且更易于付诸实施。在内容上,该行政法规应涵盖遗传资源的获取、遗传资源的惠益分享、国家主管部门的职权和设置、检测机制等,规范遗传资源的引进和输出,促进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开发利用。

(二)明确统一的遗传资源行政管理机关

现行管理遗传资源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农业部、林业局、卫生部、科技部、海洋局等,各行政主体各司其职,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遗传资源行政管理机关。但是我国已经成立了一个协调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的部际联席会议,该部际联席会议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由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组成。笔者认为,多元化的遗传资源的行政管理主体不仅会增加行政负担、减低行政效率,同时也会增加遗传资源利用者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费用,不利于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国可以借鉴印度的做法,设置一个专门的遗传资源行政管理机关。根据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该行政管理机关宜为国家环保总局,并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地方环保部门。国家环保总局主要负责制定保护和管理遗传资源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同时负责外国自然人、法人从我国境内获取遗传资源的行政审批和进行行政许可:地方环保部门主要负责中国公民、法人为科学研究或商业利用而获取遗传资源的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负责对我国遗传资源的探查、收集、鉴定、评价及归档工作。同时,由于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涉及很多专业性知识,而负责审批获取与惠益分享申请的行政官员通常并不具备这种专业知识。因此,为了使行政主体更好地实施行政行为,可以有针对性地吸收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法学、环境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相关遗传资源的获取及惠益分享提出专业建议。

(三)鼓励支持遗传资源所在社区行业协会发展

遗传资源因为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单纯依靠市场规律的调节会客观上纵容“生物票」窃”行为,造成遗传资源的流失:同时市场主体的趋利性和盲目性会让他们选择性的摒弃在当前看来利润空间小的遗传资源,从而影响遗传资源的多元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但是,如果完全依靠行政主体的力量,就会让遗传资源的保护缺乏活力。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一2030)》明确提出:研究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友好产业发展政策,探索促进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激励政策。因此,对遗传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需要在行政主体的引导下,鼓励社区行业协会发展,比如发展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在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业遗传资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支持社区行业协会发展也间接保护了遗传资源所在社区人民的利益。这是因为在中国有一些遗传资源是经过很多代人对遗传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创新才得以保存下来,这些遗传资源凝结了社区所在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发展社区行业协会可以让社区内的遗传资源的经济价值进一步凸显。而对于那些经济效益不高的遗传资源,行政机关也应当通过一定程度的补偿或其他优惠政策,为社区行业协会保护遗传资源提供帮助。

三、结论

6.浅谈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创新论文 篇六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四成多,农村的经济来源离不开农林牧副渔的发展,近几年国家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梦想,不断推进脱贫、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期望可以改善农村问题,同时三农政策和各种惠农政策的推行让我国农林经济有了不小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农林经济管理模式?存在不少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农林经济管理部门的作用,也为了推动农业进步必须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为农林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笔者对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借鉴,为我国现代化农林经济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发展现状;解决策略

一、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林经济发展中的各项问题,每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农问题都是高频词,十九大中,总书记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农业发展作出指示,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问题的解决放在全党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诚然纵观这几年国家对农林经济的管理确实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推动了乡村城镇化的构建,提高了农村人的生活水平,但是从一个农业强国的角度出发,农林经济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农村青年人外出务工,使农村人的数量越来越少,出现了大量的田野闲置,浪费了国家土地资源的利用。其次,我国农业的务农手段不够先进,虽然大部分能以简单器械作为躬耕的器具,但是距离形成集约化的大器械农业生产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大,不仅体现在经济收入上,也体现在公共设施、人员素质等等方面,农业想获得更高的发展必须积极与时代融合形成新的发展机制,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发展,推广科学种植方法,将专业性与实际性统一运用到农林经济管理中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二、农林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战略目标不够明确

农林企业作为农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率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融入国家新观念、新思想,将企业的发展看做农林的发展。但是我国对农林经济管理的模式和体制还在探索阶段,即目前虽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体系,但是从实际角度上看存在很多现实问题。而其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发展战略目标不够明确,农林企业本应顺应政府的号召,开创新的管理模式推动农业的进步,但是传统的思想在人的心中根深蒂固,难以彻底提出,继而影响了新政策的推动,发展战略目标含糊不清,缺少切实可循的计划,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农林经济管理的发展。

(二)农林企业的人员素质与保障问题

农林企业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多种能力,除了农林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懂得农业、地理、经济学、环境学、农产品加工学、土地经济学的知识,不仅如此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应该深入农村,探访农村经济发展的真相和进度,在外作业要求有恒心和毅力,能不怕脏,不怕累的执行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农林企业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农林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外部环境、社会要去息息相关,现实因素和经济因素让农村越来越多人涌向城市,农林经济的发展可能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这种劳动力的缺失造成了农林企业经济收入的减少,这样的光景维持久了,农民难免出现工作不积极,懈怠的状况。

(三)农林经济管理模式不够现代化

农林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但是农村务农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对先进科学的应用掌握程度不够,且人们的思想还比较陈旧,新技术的推广需要时间,这种种诱因造成了最后的结果,我国农林经济管理模式不够现代化,缺乏专业性强的农林务工人员,这对健全农林生产体系的建设是不利的。

三、我国农林经济管理法发展策略

上述中我们简短的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问题的解决必须建立在这些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共同考虑发展策略。

(一)坚持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我国自建国至今才六十九年,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从一个一穷二白的面貌发展到今天,新时期国家改革面临更多现实问题,农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也离不开共产党的指导,唯有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核心发展理念才能帮助农业经济实现真正的发展,依照农民的现状实事求是的提高农民收入。尽管目前确实存在问题,但是问题的改善需要时间,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坚持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实现农林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提高农林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要从两方面做起,首先加强农林经济管理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面对人才素质和专业水准不精的现状,需要提高人才招聘的门槛,从源头处解决工作人员的问题,然后对现有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当下农林业发展的新趋势,保证思想的先进性。其次,推广专业务农人员,年轻人务农者越来越少,且现有人员对农林问题掌握不周全,如果在农林中推广专业务农人员,能带动同片区的农林水平,通过言传身受传递先进思想和经验,将现代化技术无形中传入农民的手中。

(三)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发达国家的农业与科技息息相关,为了促进我国农林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需从现代农林业的角度看待问题,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有助于集约化农业的建设,也有助于建立健全的管理系统,从而为农林业生产与销售实施科学的引领与指导。科技兴农战略须本着提高硬件和人员素质两方面出发,让科技兴农战略有载体可依,从现实角度帮助农林经济管理的顺利施行。

四、结语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农林经济管理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中国的农林经济问题由来已久,想彻底解决没那么容易,但是坚持正确道路发展,总有一天会实现量变向质变的转换。

参考文献:

7.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现状及对策 篇七

一、企业营销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 企业营销创新意识淡薄, 缺乏创新。由于多种原因我国企业对面临的形式没有正确的估计, 导致普遍存在着营销创新意识淡薄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营销观念落后, 缺乏新的营销指导思想。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向市场的企业营销运作方式缺乏必要的研究, 死搬硬套国外营销模式, 未能结合我国市场实际在营销观念、营销模式、营销策划等深层次问题上有所突破。

(二) 营销创新机制不健全。从企业的外部营销环境看, 尚未形成国家创新体系, 缺乏有效的营销知识与技术创新、传播和应用机制。具体表现为市场机制不完善, 产权概念不清晰, 市场法律体系不健全且执行不力, 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市场分割, 市场环境不协调。从企业内部机制看, 现代企业制度在绝大多数企业尚未有效运转, 营销创新还不是企业的例行事务, 具体表现为企业目标急功近利, 缺乏长远性和战略性, 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中将营销管理纳入其范围的不多, 企业对营销创新投入与人才培养、储备和使用缺乏保障机制和激励措施。

(三) 营销手段滞后。目前我国的信息网络仍不很发达, 商务信息的传输、处理和运用还比较落后;加上很多企业对营销部门的现代化武装重视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及时准确地收集营销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以使营销决策更多地依据主观、依据经验, 从而影响了企业决策的预见性和准确性。有些企业推出的营销手段缺乏全局整体观念, 而都是针对某一地区或市场, 局部性较强。营销组合中的产品的价格、促销等盲目跟随现象比较普遍, 特别是许多企业仍热衷于通过单一的价格手段来争夺市场, 如一味地降价、打折、优惠、买一送一、以旧换新等, 而缺乏对其他非价格竞争重要性的认识, 不注意各种营销手段的组合运用。

(四) 企业产品的品牌意识不强。由于不能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明确的价值定位, 并准确地通过品牌诉求向消费者传达, 许多企业品牌缺乏核心价值与鲜明个性。有些企业广告内容十分随意, 诉求主题常变常新, 尽管广告投入很大, 但几年下来却发现品牌资产没有得到积累。更有的企业不顾消费者的感受, 品牌延伸盲目泛滥, 从而导致品牌的短命现象。

(五) 营销缺乏国际竞争意识。国际国内竞争高度汇流, 企业缺乏全球业务拓展能力。入世后, 我国许多行业处境相当尴尬, 一方面自己的产品卖不出去, 或卖不起价;另一方面却用自己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工人为国际品牌加工产品, 让国际知名品牌大发其财。当外资企业利用资本经营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我国市场, 吞并我国企业时, 我国企业面临的将是最迫切的生存挑战。

二、企业营销管理创新战略的对策

(一) 营销理念创新——买方与卖方立足点的转换。

传统营销管理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及核心是厂商理论, 即企业利润最大化, 实际的决策过程是市场调研、营销、战略、营销策略、反向营销控制这样一个单向的链;没有把顾客整合到整个营销决策过程中去, 它是将厂商利润凌驾于满足消费者之上。传统经济体系中的消费者, 只能以购买企业生产的产品的方式, 来实现需求的满足, 尽管这一产品是经过厂家市场调查后开发的, 但并不是对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的设计, 因而消费者的这种满足, 只是一种约束条件下的满足。同时, 在当今信息时代, 消费者掌握选择的主动权。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 以低廉的费用, 与网络空间中的任何一个企业进行双向、全面的信息沟通。这是传统经济体系所无法涉及的。脱离传统观念, 立足新的起点,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营销理念注定只能以消费者为中心, 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但是, 在不同历史阶段, 消费者的需求, 特别是核心需求, 往往是不相同的, 因而, 营销理念的内涵也应随之变化。目前, 国内消费者已经完成了由“产品购买者”向“需求满足者”的历史转变, 到信息时代, 消费者又由“需求满足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变, 构筑信息时代的营销理念, 自然应该以这一转变为基本的出发点。

(二) 创新营销策略——传统观念到现代理念的改变。

一是产品营销策略, 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传统营销中, 企业在通过市场调查后, 便根据统计结果中出现频数最高的需求特征来设计、生产产品, 最终将产品通过广泛的销售渠道推向各个细分市场。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 企业无法了解也无法满足顾客的独特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传统消费者的需求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没有形成或意识到自身的个性需求。然而在信息时代, 企业所面对的消费者与传统的处于被动商品接受者地位的消费者有本质的区别, 他们要求自己在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 要求供应商提供给他们个性化的商品, 要求企业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来设计、生产产品。由于网络使得消费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 而且可以发出信息, 形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充分的双向信息交流, 从而使生产者可以为消费者“量身定做”。二是价格策略, 以消费者接受为底线。由于人们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及人们对信息了解十分有限, 一般仅从有限的媒体中获得商品信息或自己进行实地搜寻。如果搜寻是没有成本的, 消费者会不断地搜寻直到他们发现最便宜的价格为止, 但事实上, 这种情况在信息沟通有障碍时是不会发生的, 因为消费者的搜寻是有成本的, 其搜寻行为也是有限制的, 这就使得同一商品的不同价格策略得以存在。但现在社会网络突破了传统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时效性、地域范围和容量上的局限, 基本解决了传统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间存在的非对称信息问题, 消费者可以在网络上漫游、搜寻最佳价格, 并据此作出理智的购买决策。

(三) 创新营销手段——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营销手段莫过于在信息媒体 (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 上进行大量的广告轰炸, 或配之以名人效应、上门推销等加强手段, 并依赖于层层分销渠道, 来赢得客户的注意力, 最大限度占领市场。这些方式, 无论是从企业成本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客户满意度出发, 都存在多种多样的缺陷, 而且, 它的营销成本在今天看来已成为无法负荷的奢侈。在未来, 人员营销、市场调查、广告促销、代理销售等传统营销手法, 将与网络营销结合并充分运用网上的各项资源, 形成以最低成本投入, 获得最大市场销售量的新型营销模式。网络营销目前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这是因为它具有传统营销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三、营销管理创新的腾飞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 使市场营销管理也在不断提升。由早期的售卖到推销, 再到营销、供应链, 发展到现在的顾客关系管理、价值网, 日趋人性化, 以顾客为中心。提升企业营销创新意识, 完善和健全企业营销机制, 跟进营销机制手段, 加强品牌意识, 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意识, 这才是企业营销创新的重中之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营销观念的更新意味着生存、发展。网络的普及和发展, 使企业能否捕捉到顾客新的需要, 成为新经济时代制胜的关键。新技术的应用, 使得信息的获得更为容易, 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 才能使我国营销管理创新理念升华, 才能使营销管理创新理念腾飞。

参考文献

[1].伍超军.浅谈企业营销管理创新.塔里木报, 2006-6-5

[2].褚志超.企业营销管理的创新研究.科技经济市场, 2006, 6

[3].王莉娜.浅议信息时代企业营销管理的创新.时代金融, 2007, 7

[4].顾飞.信息时代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途径.发展, 2007, 1

8.浅谈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创新论文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并不是非常的完善,存在多种不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的现状。这使得体育课程无法有效的在高职院校中发挥作用,为高职院校培养综合型人才而做出贡献。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就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创新改革必要性以及如何创新改革这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于提高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有所帮助。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不佳的现状主要表现

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就我国近几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不佳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考虑,罗列出以下几点导致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不佳的原因。

(1)体育教学意识不够。尽管当下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领导老师、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依旧将其视为无关紧要的副科来看待。

(2)投入的资金少。在我国大力开展教育领域改革,素质教育逐步推行的当下,积极优化和调整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为高职院校培养出企业、社会、国家所需的综合型人才创造条件。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体育学科所投入的资金较少,促使学生所应用的体育设施比较陈旧、破损严重,无法有效的开展体育项目训练,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佳。

(3)教学模式古板。在我国教育领域不断优化和发展的当下,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依旧保持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模式,与当下的教学目标相背离,无法实现高质、高效、灵活的教学效果。

(4)师资力量不足。就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所配备的师资力量来看,主要呈现出是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不足、体育就教师数量少、体育教师素质低等特点,导致学生体育方面的学习马虎了事。

(5)体育教材陈旧。在我国大力开展教育领域全面改革之际,依旧存在应用陈旧体育教材进行体育教学的高职院校,这与当下的体育教学目标和理念有定的差别,无法实现高质量的体育教学。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在当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这使得各个国家将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我国也正在积极的发展教育事业,对教育领域进行全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希望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祖国需要的综合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为企业、社会以及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摇篮,更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各个学科,进而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能力、精神、意识等方面培养,促使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体育这门学科是集课堂和课外为一体的学科,其能够就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精神、意识以及自身的健康进行培养和锻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这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综合性人才有很大帮助。因此,就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的对策

笔者认为“创新”是改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的最佳措施。结合现代教育目标“终身体育”、“和谐发展”,并分析高职院校整体情况,合理的进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效的改善当前体育教学现状,能够大大的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就如何进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改革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3.1开展以“终身教学”的体育教学理念

现代体育教学中提出“终身体育”的目标,并不是一个形式或是一个口号,而是希望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能够真心实意的投入到终身教学中,用实际行动体现“终身体育”。要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能够在现代体育背景下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以“终身体育”為教学观念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开展的落实工作是注重增强体育教师“终身体育”的观念,促使体育教师能够从“终身体育”的角度出发进行具体的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重视,强化学生养成体育锻炼和提升学生体育知识水平,使学生对体育课程更加感兴趣,能够积极的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养成良的体育锻炼习惯。

3.2开展以“短期效应与职业体育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方式

在高职院校中进行体育教学就是要与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职业特点相结合,满足未来职业对学生体制的需求。从这一点出发进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构建职业体育,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教授,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通过合理而有效的开展以“短期效应与职业体育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方式来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能够促使体育教学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为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知识丰富的综合型人才创作条件。

3.3开展以“快乐教学”的体育教学方法

所谓实现“快乐”教学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而有效的应用“快乐教学法”,构建快乐、轻松、娱乐的体育教学环境,使学生零负担、零压力的进行体育知识学习,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激情,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快乐的体育课程学习当中,实现良好的体育教,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应用“快乐教学法”是充分的发挥体育课程的特点,将体育课程与“快乐”有效的结合,从而创造新型的教学方式,推动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4.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整体状态不佳,存在教学模式规划不一、体育教材内容陈旧、师资力量薄弱等情况,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从现代体育教育出发进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改革,如以终身体育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观念、实现“快乐”教学、短期效应与职业体育相结合等,达到重新调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特点,以此来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玉莲,周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与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J].教育与职业,2005(26).

[2]梁蔷玫.职业外语改革下高职院校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建设——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外语改革下语言环境建设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

[3]巩俊英.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块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

9.浅谈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创新论文 篇九

【摘 要】大部分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他们需要用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润。如果想要发展,就需要企业对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科学、充分、合理的利用。在企业管理中,物资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生存,想要做大做强,就需要考虑到质量、成本、进销存等方方面面。物资供应管理是管物的工作,不过他的实质是在于管钱,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物资供应;现状;管理措施

企业在制造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各项生产任务,就需要每个企业的物资管理人员尽职尽责,要认真分析当前企业物资供应现状,及时的发现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的漏洞,并采取有效的物资供应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的力度,在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情况下,不断地通过控制物资的浪费来推动企业的发展,保证收益的最大性。作者对物资供应现状及管理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一、目前国内物资管理状况

通过深入的了解,大部分的企业在物资定额消耗、物资供应、物资储备、物资采购等方面依然存在着问题,并影响企业的效益,具体表现如下:

1.物资购买准备不充分:一部分企业在物资的购买时没有将设备运转周期、营销计划、生产任务等因素考虑进去,分析不到位,导致盲目采购,形成备料不足或积压浪费的局面,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物资购买过程有一定风险:采购时,采购意外、价格变动、合同变更、质量不达标、供应商延期交货等都会对采购产生影响,这些风险的存在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有影响。

3.物资储备过大或过少:不但会造成成本的投入增加,使资金无法流动,甚至保质期短的物品长时间不用积压过期,造成直接浪费。而且还会使企业生产出现物资供不应求、物资短缺的现象。

4.库存管理不够完善:清仓利库工作滞后,导致库存的产品和物资没能及时利用,最终浪费。物资保养没有根据物资的各方面要求分别加以妥善保管。管理比较落后,跟不上科学的速度,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经常会出现物资摆放错误,分类不够准确的事情;而且由于对合同内容的模糊和不了解,造成原料剩余,长期堆放不用,最终浪费。

5.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原始记录不健全:在制造过程中,物资的领用、支配毫无章法,监控无依据,记录不够完善、健全,生产用料浪费大,有时甚至会发生公物私用的事情。

6.管理人员水平不够:他们对物资管理的重要性了解不够,而且物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特权思想严重、管理的方式方法比较落后、管理意识淡薄,最终导致物资的浪费。

二、改善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有效措施

1.改善管理理念,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

要想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物资供应管理的作用,就要将以往的管理理念摒除,改善原有的管理方式,摆脱按照指令性计划的观念,树立良好的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地创新改进,学习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着力提高自身的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和技能,并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成立与企业相适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物资供应和采购方式,为企业的生产奠定坚实的物资基础。除此之外,在做好企业物资供应的同时还应加强管理技能的创新,就要对供应管理的相关体制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使企业的效益得到提升。

2.增强对物资库存的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作为一名物资供应的管理人员,就应该对物资进行统一管理,明确各个物资的对应编码,将管理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有效的结合和统一物资管理各环节,从而实现物资供应管理一体化,并通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来对企业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明确物资的库存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物资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以此来为物资供应奠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实际对物资供应消耗定额进行科学动态的修订和完善,以便于可以更好的对库存结构进行优化,在降低库存存储的同时提高资金的运转速率,在物资库存管理方面保持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强化物资供应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高效的物资管理团队。因此,就需要企业不断加大力度,强化对物资供应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自身的专业技能、知识和身心素质得到提高,为企业做出更具实质性的工作。在企业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以引进先进人才为辅,通过多种方式来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并建立具有激励和约束性质的奖惩体系,使人员可以对企业恪尽职守,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以便于为企业增添素质、技能及知识为一体的物资管理人才,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提升的关键就是对物资的供应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所以,就要用科学性的管理方法,严格控制物资的质量、入库及发放,使物资得到有效的利用,避免浪费。此外,还应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将供应流程、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升供应管理水平和质量。为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有效的加强,就要与时俱进,在新时代中不断摸索、创新,把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当做企业开源节流的重点要素来抓,充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培养管理型人才,使企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0.浅谈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创新论文 篇十

---顾亚鹏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获得、培训、运用和发展足够数量的称职员工来执行必要的任务,并通过一定的评估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来激励员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的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研究并解决企业中人与企业是否适应、人岗是否匹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否融洽等问题,以便最大限度的挖掘员工潜力,调动员工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员工满意度获得最大。

在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和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人的因素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已经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成败所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摆脱事务性的人事管理,而把重点转向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考核和激励,真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上。企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要以人的进步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队伍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人才观念的更新和变化。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什么样的人员才算真正的人才? 有一技之长但又存在其它明显缺点的人才能否使用, 如何使用等观念性的问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按传统观念认为不是人才的在企业可能大有用武之地;以前被称的人才, 现在可能发挥不了期望的作用。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于各类院校毕业生、同行业人才、国外人力资源的引进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挖潜等两个方面。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的变化。不变化, 将会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适应而降低人力资源使用效果, 流失人才。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呈现出、动态性、全面性、社会性的特征。网络信息技术的引进对企业竞争机制的作用, 企业智力的较量已延伸到工作人员的八小时以外, 工作时间弹性、工作岗位有定位(职责范围确定)但工作场所无定置, 考核员工的工作绩效主要是实行有计划的目标管理, 重在衡量其工作成效。企业接受人才时的咨询工作, 人才社会流动的双向咨询,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工作重点。企业内部人员流向社会的流动性增强, 离职动机、意向的调查、咨询工作质量成为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效果。三是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变化。人才招聘、使用的准确性,对人才监控的科学性与灵活性,对人才考评的激励性, 成为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源的招聘、使用、监控、考评、激励等若干环节更趋系统和科学, 从而对人力资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那些自身知识面较宽、精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又懂得专业的复合性人才才能胜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先人一步学习, 搞清楚新技术对本行业的冲击影响、企业如何适应竞争与发展的需要, 紧紧把握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趋势。

(二)人力资源管理由外因驱动型的制度建设, 开始逐渐转向内因驱动型的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自发驱动行为。

根据一项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的调查结果,国内企业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 如境内外上市、作业环境条件的优劣等, 很少或缺乏基于内因驱动的企业自发行为, 这是一种短视的做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为人才拓展施展才华的平台, 需要不断致力于制度的自觉建设, 也即企业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企业文化的构造。当今企业拥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型员工, 作为独立的差异性个体, 他们有强烈的主宰自己命运、实现自己价值的诉求。在确保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的价值、理想,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转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 关键是找到能确保企业目标和员工价值同时实现的“结合点”, 能够确保企业文化导向与个性化员工的价值观趋于一致因此, 必须构建自身企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通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结合。

(三)企业和专家的内外结合开始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的重要路径选择。

当前国内企业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一是照搬成功企业的做法;二是摸着石头过河, 自行探索;三是聘请外脑;四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与外聘专家共同研究。据调查,国内约95%以上的不同背景企业, 大都选择“自行探索”的途径来建立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拿来主义、经验主义也非常盛行。各种不同背景的企业之间,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 大都存在显著差异。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中, 简单借鉴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不可取的, 难以达到激活人力资源的预期效果。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在外聘专家的帮助下, 借鉴成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共同研究设计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一条重要且较为理想的路径选择。但由于学习借鉴方式不同, 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有的达到了预期目标, 有的企业事与愿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经济社会政策环境、人员现状与管理水平等, 应用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经验, 结合本企业现实, 个性化定制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是正确选择。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说, 我国企业目前还处于“人治”到“法治”的转型期, 多数企业, 包括许多大型国企, 真正认识到“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最危险的因素也是人”的时代正在走来。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失误, 主要体现在缺乏长远的人才战略、人才机制没有市场化、人才选拔渠道不畅、人才结构单一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根据自身特点、爱好和理想选择职业, 而企业一时也无法招到合适的人才, 人员的频繁流动对企业和个人造成双方面的损害。在人才开发方面, 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占总人口的2.3%(发达国家为10-20%), 且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问题, 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普遍短缺。在宏观调节方面, 人才的流向缺乏引导, 就业机制不完善。在人才管理方面,企业管理体制陈旧, 对人才的评估、考核大多一个标准。伴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国企需要逐步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企业在对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这三支队伍在企业中的统筹兼顾, 结合各自特点进行培养选拔、均衡配置方面, 还远未能做到充分有效合理配置, 因此也就不能最大限度发挥企业人力资本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微观职能明显分化和宏观管理职能强化的趋势。企业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简单概括为人力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选拔、录用、调配、晋升、降职、轮换等)、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技能培训、潜能开发、职业生涯管理、组织学习等)、人力资源薪酬(报酬、激励等)、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组织设计、工作分析、员工关系、员工参与、员工岗位分类与调配等)等四大类。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专项咨询服务业的发展, 部分职能向社会化的中介管理服务网络公司转移, 譬如猎头公司、人员招募等。企业也可能根据其业务需要对部分管理职能进行重新分化组合, 以达到最佳管理效果。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职能不断弱化与分化的同时, 另一些职能却在逐步加强。如强调战略管理问题, 强调如何使人力资源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组织对风险共担者的需求是否敏感, 不断开发人力资源迎接未来挑战, 确保员工精力集中到增加组织投入的附加价值上等等, 都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宏观上不断强化的趋势。

(二)知识管理是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趋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企业组织竞争力的合成已不仅仅局限于依赖其规模、信息和技术, 而是更加注重创新和应变能力, 其核心竞争力将主要集中在知识产品和创新能力上。知识管理倡导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并行工程、敏捷生产、CIMS 等管理思想的中心实际上都归结为知识管理。随着全球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 企业组织的形式、规模、发展战略、竞争策略、市场环境、社会思想都正在或即将发生变化, 通过对以往观念思想的反思, 人们有了更深刻和更直观的认识, 承认知识是生产力, 知识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增值中起决定性作用, 这将成为必然的社会现实。于是, 在对以往经营管理中关键要素的重新定位后, 知识管理将被置于21 世纪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位置。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管理将首先融入组织的各项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 至少应该首先在思想和观念上走进知识管理中, 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

三、应对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举措

(一)构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借鉴成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时, 应该认真分析成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的特定环境条件、背景特点,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特定环境条件、背景特点的关联性, 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思路。在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的特定环境条件、背景特点的基础上, 应该采用员工职业满意度调查、组织士气调查、访谈、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认真诊断分析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及现状, 判断本公司与成功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条件、背景特点是否具有类同性。在借鉴成功企业思路及明确本公司现状(发展阶段、业务性质、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企业文化、战略目标、政策环境等)的基础上, 确定本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构建定位及切入点;认真进行岗位分析与人员分析, 搭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基础平台;按照“ 吸引、甄选、任用、考评、引导、培育、激励、保障、留住”人才等职能模块, 共享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库, 贯彻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体现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模块内在的本质联系, 从而确定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

(二)整合企业人力资源功能和核心价值, 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核心竞争优势。当代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知识与科学技术的“承载者”——人才的竞争。而企业人才竞争, 更多地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职能和能力。企业组织在生产作业系统、财务管理、质量控制和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创新都非常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 只有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创新很难如法炮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成为所有管理人员的事情, 而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 更需要总经理的直接参与。作为总经理, 他需要知道完成本部门的任务需要那些哪些工作岗位, 员工在这些岗位上的职责是什么, 并将这些形成规章和文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已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 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1994 年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理事会主席Gale Parker 指出,企业再造、结构重组、规模精简的变革大潮都要求人力资源成为首席执行官的战略伙伴, 帮助计划实施组织变革。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大致可分为作业性和战略性两个方面。作业性项目指的是考勤、绩效考评、薪资福利等行政性和总务性的工作, 战略性项目包括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行, 帮助中高层主管的甄选, 员工的教育、培训、生涯规划, 组织发展规划和为业务发展开发、留住人才等等, 具有相当的前瞻性。把一些非核心的、过于细节化的传统人事管理业务外包出去, 由其他部门或成立“员工事务部”之类的机构去管理, 人力资源部将专注于系统性、全局性的战略事务, 才能用全新的视野来构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

(三)构建学习型组织, 实现企业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值。

未来企业将实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 强调对员工的授权, 并把员工组成工作小组, 鼓励员工扩大自己的工作内容, 提高员工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在网络化组织中, 公司根据员工专长组成小组完成特定的任务, 这种工作小组通常包括各个方面的专家。这类组织一般更加强调员工的参与管理, 重新构造组织的边界,确保组织在未来的成功关键在于有合适的人去解决最重要的业务问题。在实践中, 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满足员工生活工作质量的要求将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主动进行角色再定位, 从“权中心”(Power Center)角色调整为“服务中心”(Service Center)。同时, 企业拥有的学习能力, 也成为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开发规划, 动企业知识技能的资本化。企业要想快速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 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就要努力成为“学、教、练” 相结合的学习型企业, 引导全体员工不断突破己的能力上限, 创造真心向往的愿景, 培养全新、前瞻而广的思考方式, 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四)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健全绩效考评制度, 完善多重激励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要从战略高度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 把人力资源看作企最重要的资源, 创造一个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让每个员工充分发挥所长, 创出更大的绩效。此, 要积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一是改革管理体制, 压缩管理层次, 按照体制到位的内在要求和现代企业流程再造原理, 建立起“扁平式” 的管理体制;二是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等政策的灵活运用和细致实施, 提高专业化程度和运作效率, 在突出主同时又便于对辅业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和经营机制转换, 拓宽富整自身的战略行为, 确定下一步的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和衡量指标。

(五)强化企业文化作用,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软推手。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人员言行的集合,是企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思想、生产作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综合反映。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崭新的管理文化,企业文化具有“以人为本”的特点,它从更高的起点来研究企业管理,寻求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这与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来进行开发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获取价值最大化的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一致的。因此,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核心地位的逐步确定,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深入结合,将带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新局面,为人力资源资源管理注入思想和灵魂,将带来企业高效率与高士气的良性循环,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五、总结

11.浅谈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创新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管理创新;核心竞争力;能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105-02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现代成功企业的突出标志,而管理创新更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新情况和新变化,顺利度过环境变化需要企业对自身进行管理变革。所以,为适应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及全球化竞争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对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念、制度框架、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建立起新的机制,以获得核心竞争能力来解决现有管理问题。因此,管理创新是现有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推进国内企业改革总结了理论依据和经验。

本文从现有形势下国内企业管理创新产生的问题入手,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国外先进管理创新思想和经验,归纳了国内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从而构建出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企业管理创新理论框架,为推进国内企业改革创新提供了一些建议与思路。

一、理论框架

1.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

管理的实质在于创新,从经济学角度看,人类的有限资源与无限需求之间矛盾尖锐,需要适时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管理创新就是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包括三个含义:管理的创新、对创新活动的管理、创新型管理。

对于管理创新的主体,理论界和企业界大多数深受20世纪初约瑟夫·熊比特创新理论的影响,认为创新主体是企业家,但从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来看,还包括在企业中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使创意付诸实践的人,主要包括企业家、各层管理者和员工。

管理创新的划分种类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如下。

第一,管理观念创新。体现为企业活动的思维方式和指导思想,管理者需要打破现有心智模式,有针对性地积极寻找机会、尝试各种可能性、探求问题答案,从而改进和突破原有的管理方法。

第二,战略管理创新。战略创新是企业领先他人的基本条件,坚持面向未来是为了更好指导当前,企业要不断创新战略管理方式形成核心能力的突破性进展,使自己永远走在市场的前列。

第三,组织机构创新。组织机构创新主体是所有成员,对象是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诱因既可能是外部环境变化也可能是内在需要,并非是对其他组织创新成果的简单转移,学习型组织就是一种能够不断学习和自我创新的横向网络管理创新系统。

第四,人力资源创新。要求管理应当在“以人为本”的过程中逐步走向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即“能本管理”。能本管理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帮助员工激发出富有效益的创新。

第五,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吸收容纳社会进程中的新文化要素,融汇现代科学与教育新内涵,形成具有现代、竞争、民主、法制的文化意识,使企业充满生机活力。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文化创新必不可少。

2.管理创新的阶段

一般来说,管理创新过程包含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对现状的不满。管理创新的动机大多都源于对公司现状的不满。第二阶段:从其他来源寻找灵感。灵感可能来自其他社会体系的成功经验,也可能来自未经证实却有吸引力的新观念。第三阶段:创新。管理创新人员通过重复、渐进的组合方式将各种不满的要素、灵感以及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并找到一个清楚的推动事件。第四阶段:争取内部和外部的认可。需要有一个威望高的高管参与发起创新,而且只有尽快取得成果才能证明创新的有效性。

二、国内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及措施

1.国内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及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扩散的程度在逐步加深,全球市场产品同质化程度在进一步加强。在此新形势下,战略管理逐渐得到重视,国有企业开始把培育核心能力作为企业战略的重点。根据最近几年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具有经营战略,能够根据经营环境和执行情况的变化进行战略调整,其中部分企业应用了成本领先战略、产品服务差异化战略和聚焦战略并取得了成效。

根据调查可知,我国企业多以直线职能制为主,部分采用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立体制等组织结构,组织形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是组织结构选择和设计过于单一,管理跨度过宽,直线指挥系统与职能参谋系统相互交叉,管理组织的适应性差、工作效率低下。

当前诸多企业已认识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管理理念上的差距,在人力资源投入方面也明显不足。据最近几年调查显示,多数企业制订了人力资源规划并与经营战略相结合,在员工培训与再教育上设有专门机构和培训计划;但是大多数企业并不能使员工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较少企业有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综合上述现状,我国企业管理创新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发国家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回顾中国企业的管理进程可知,我国企业虽然管理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且个别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的行列,但是在管理创新的具体实践中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创新观念落后。二是领导全局战略观薄弱。三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缺乏。四是“人本”管理观念淡薄。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坚持管理创新。

2.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

根据上述国内企业管理创新现状和突出问题的分析,认为国内企业需要在把握现有形势的情况下,认真探索出符合“中国模式”的管理体制。措施概括如下:一是转变观念,建立创新战略思想,转变竞争观念与知识体系。二是完善体系,加快人才培养速度与质量,提高中层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和管理实践。三是以人为本,实现多元化管理创新目标。企业为利益相关者服务,向员工持续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四是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引导企业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门户,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创新。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管理创新能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合理,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具体实现途径如下。

1.积极推进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组织结构创新的方向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考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对未来的经营方向、目标和活动进行系统筹划,建立起以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信息、宏观调整信号和及时做出反应的反馈应变系统,注重资产经营、资本金的积累等。

2.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在内部技术创新方面,通过自身知识与资源的积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形成技术开发与企业发展良性循环;在外部技术创新方面,主要包括技术外购、企业联合创新、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和风险投资创新等。

3.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以社会经济制度为基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及人们认识程度相关联,涉及企业内部与外部各方面,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企业组织制度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和企业分配制度创新。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效率。

4.树立“能本管理”观念

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快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员工的创造性和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同时企业的管理方式也从“物本管理”过渡到“人本管理”,进而深化为以人的能力为核心的管理,也就是“能本管理”。在信息时代,企业间竞争的实质就是高素质、高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企业的管理核心也应演化为对人的培养,走向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

5.提升管理主体创新能力

培育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政府应着眼于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开放和宽松的环境,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考核与晋升体系,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企业家资格认定系统、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等,以促进企业经营者职业化。同时,应注重全员性创新,需要员工的理解、合作与参与,重点学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考虑实行公有产权与个人产权的联合,让企业员工自愿持股,使责、权、利真正统一。

6.重视企业发展战略创新

要在总结成功企业战略管理经验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创新战略。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自主意识,选拔、培训适应战略管理新要求的管理者,对企业战略管理各要素按照当前所面临的新问题和要求进行重新整合;同时,要打造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中国企业建立高层决策者战略评价机制,妥善地实施企业内外交易性战略,通过核心能力分析,帮助企业把握核心能力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注意核心产品的战略性市场开发,为企业核心能力培育提供物质保证。

四、结论

本文以当前形势下国内企业管理创新中面临的问题入手,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管理创新思想和经验总结基础上,为国内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措施和实现途径。主要结论包括如下:一是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需要从管理观念、战略管理、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二是国内企业管理创新虽初见成效,但仍任重道远。我国企业管理创新虽然获得成果,但与发达国家企业先进的创新体系相比差距较大,而缩小差距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坚持管理创新。三是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有助我国企业成功实现管理创新,构建具有“能本管理”特色的企业文化。

作者本人在对管理创新的实践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中发现,虽然学者们的管理理念层出不穷,但在实用性上都存在部分局限和条件。因此,本文重在归纳出一些普遍的、具有一定的长期性、适用性和启发性的管理创新思想,重在对国内企业管理创新最新实践展开,试图对国内企业管理创新产生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沈萌.浅谈企业管理创新过程[J].经济视角,2010,(1).

[2]钱颖.试论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及其途径[J].价格月刊,2008,(9).

[3]曾刚.关于企业管理模式与创新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

12.浅谈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创新论文 篇十二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 语文阅读教学方向出现了偏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有些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教学改革的含义, 为了显示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性, 出现了偏离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现象。例如一些老师在教学中, 脱离语文阅读的教学范围, 讲解了很多和语文阅读无关的内容, 使语文教学出现非语文化的倾向。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脱离语文阅读文本, 讲述令同学感兴趣的话题, 会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始更加重视人物的丰富形象和内容上新颖性, 忽略了对基本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知识的教学。但是长期来看, 不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 对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偏离

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我国初中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一般都非常模糊, 理解也非常宽泛, 而且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教师往往重视对语文知识进行讲解, 而忽略了教会学生利用知识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一定的语文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能够主动的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 对于材料中某句话的理解, 不仅能够明白它的表面含义, 还能够联系上下文明白它在材料中表达的含义。只有明确这些教学目标, 教师才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对策

(一) 发挥学生主体, 激发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水平的提高。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 才能够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思和意义, 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对于其他学科也有促进的意义, 可以加深对其他科目的理解和掌握。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耐心的指导, 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积累。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观念、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创新,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阅读兴趣对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兴趣, 就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即使老师准备了丰富的阅读材料也没有实际效果。孔子曾经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教学和学习, 让学生逐渐地对语文教学、对阅读产生兴趣, 这样才能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个人特点的课外书, 使阅读材料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慢慢喜欢上阅读。

(二) 重视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语感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来说也是如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一作用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语感即语言感知的能力, 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语感的培养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 充分发展学生的思考力, 还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思维的碰撞, 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同时增强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较快地领悟到全文的中心思想。

良好的语感素质是靠反复的诵读来获得的,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诵读, 并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促使学生将课文中文质兼具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直觉, 如《背影》讲述了二十多年前父亲给“我”送别的情景, 在让学生诵读课文之前, 可提出为何作者用了《背影》来做文章题目, 而不是《父亲》《送别》之类更为直接的题目, 使学生带着问题诵读, 在大声阅读的过程中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的用意,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加强课外阅读, 提升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由于初中生面临着一定的升学压力, 学生的课业较多, 加之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家长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较少, 普遍存在着学生阅读量少的现象, 十分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因此, 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推荐课外图书时, 既要注意选择经典的图书, 也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适当地选择一些当前的时尚文化, 给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和时间, 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 根据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 使学生形成一套适于自己习惯的阅读技巧,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也能提高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三、结语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提高的,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更要重视在平时生活中的积累, 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摘要:语文阅读是让学生感悟文本, 进行再创造的思维过程, 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个人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语感, 加强课外阅读, 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施柏明.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论[J].新课程 (中学版) , 2013 (2) .

13.浅谈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创新论文 篇十三

魏成刚克拉玛依华澳石油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

摘要:中小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吸纳劳动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总体而言,现在中小型企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现场管理混乱、组织制度建设滞后、生产经营粗放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中小型企业社会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中小型企业如何向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要效益,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还存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并未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而形成一种竞争力,与企业战略脱节。本文通过对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概念、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现状调查优化探析 1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即: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2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念较落后

在我国的企业中,比较重视解决内部的物质、资金、技术等问题,往往忽视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认为人力资源部门不懂技术,不懂管理,不清楚企业的运营状况。且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己的眼中,他们仅是政策的执行者,远离生产和销售,是被边缘化的部门。于是企业出现重视员工的拥有和使用、忽视员工的激励与培训,重视企业的制度执行性而忽视企业内部矛盾的协调等问题。

2.2用人机制不合理

大部分企业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好好利用人才。第一在选人机制上存在问题,一般的企业在选人问题上是领导先提出建议,然后由人事部门考察,最后再进行组织任命。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企业管理者不损公济私,不透明的选人机制正好为这些行为提供了运作空间,因此在选择人才上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企业得不到优秀人才。第二是权责不够明确,职位缺乏具体的职责说明、确切的工作指标和奖惩制度标准。因此,有的任职人员存在患得患失,放不开手脚;有的存在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2.3培训机制不全面

对员工的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和根本途径。但很多的企业培训制度极不规范,具体表现为培训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资金投入不到位,这使得培训只是表面功夫,留于形式,完全没有起到它该有的作用。有的企业对新员工有一个短暂的岗前培训,而对于企业的文化理念、岗位素质要求却完全没有涉及。有的企业甚至连短暂的岗前培训也没有,员工直接上岗,培训机构与设施形同虚设,人力资源开发受到冷落。因此,企业的员工如果不进行岗前培训,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企业很可能由强变弱,由大变小,这个问题值得中小型企业领导者的重视。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探析

3.1树立正确理念,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制度

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和内涵,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是新世纪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要求,是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过去,人们比较重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忽视了人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而经过多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发展能力的,主要不在于机器设备的先进和新旧与否,而在于科学和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一切的经济活动,都是由人来进行的;其次,我们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制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有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规划和工资规划等。一个企业想要留住人才,不但需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还要让他们能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员工对当前任务的完成情况、能力状况和自己的愿望、梦想,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为员工制定未来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使员工在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同时,也能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观、世界观。

3.2注重人员激励,实施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激励是调动于员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也是形成良好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成为企业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执行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所谓正激励就是对员工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这种行为越来越多;所谓负激励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得这种行为不再发生。显然,正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影响周围其他人。但鉴于负激励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让员工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和挫折行为,应该慎用。因此,企业领导者在激励时应该把正激励和负激励巧妙的结合起来,而坚持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为了贯彻这一原则,领导者该严格管理与心里疏导、思想工作相结合,使员工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焕发出巨大的劳动积极性。

3.3实行员工培训,提高人才素质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扩充和增强人力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从市场招聘实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来实现。员工培训是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拥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培训的方法主要有授课法、学徒制、讨论会、工作轮换、录像法、模拟法、远程教育等。对员工培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具体有:①让新员工尽快进入角

色;②为企业造就人才;③有利于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增强企业的稳定性;④提高员工工作绩效;⑤有助于提高和增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总结

14.浅谈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创新论文 篇十四

摘要: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计算机在全国也逐渐普及。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和使用,计算机软件已经涉及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对人民大众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并探索软件工程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它能更好推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生活提供更多的便捷。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软件工程管理,一是软件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软件工程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0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使用造就了信息时代,而软件工程的开发与创新是促进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软件工程管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学科,即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就是要开发软件、管理软件、创新软件。目前,在软件开发、创新的过程中,软件工程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整个软件运行的进度。但是在一些软件公司中,在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影响软件工程开发与创新的问题,因此,本文经过分析与研究,探讨了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对于软件工程的开发与创新是非常有意义的。

1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缺少软件工程管理系统性的培训意识

在软件企业中,一般都会选取一些优秀的、能力较强的员工作为软件工程管理的带头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项目经理。这些经理往往自身能力是非常强的,在软件工程方面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在管理软件开发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很多的项目经理都缺少软件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理论和经验,有的甚至不知道如何培训管理人员。因此,在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并不能很好的培训有关的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缺少了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往往影响了软件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

1.2缺乏科学的软件工程管理系统

在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对整个软件工程管理要有一个较好的计划,同时,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灵活多变的软件工程管理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软件工程的各个方面。但是在目前的软件工程管理体系中,衔接性、实践性都不是特别强,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导致在软件工程管理中,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影响了软件工程管理的工作效果。

1.3软件工程管理工作日趋复杂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可以说软件开放与使用促使时代的发展,时代的不断发展也促使了软件开发的不断创新。当今社会的软件技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更多更新的东西也在不断地出现。因此,软件工程管理也变得日趋复杂。软件工程管理的工作在逐步扩展,同时增加了更多的管理工作人员。但是人才更新方面远远赶不上软件工程的更新速度,软件工程管理工作也是逐渐地增加,在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元素等等,都增加软件工程管理的工作难度,使得软件工程管理更加的复杂多变。

2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完善软件工程管理体系

在软件工程管理完善的过程中,完善管理体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良好的软件工程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软件工程开发与发展。在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都是靠工作人员来推动的,所以重视人才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企业可以建立一个优秀员工管理体系,从而为软件工程管理服务。当然,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每一位员工的作用,员工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促进软件工程管理的工作进程。同时,可以民主选举项目经理,这样选举出来的项目经理更具有领导力和说服力。优秀员工、人力资源、民主选举的系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软件工程管理系统,这对于软件工程在各个方面的管理都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因此,建立并完善软件工程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

2.2加强对项目团队的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对项目团队的管理。一个团队的力量往往比一个人的力量大得多。因此,项目内的工作人员要经常相互沟通,在增加感情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然,项目经理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管理经验,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管理方面的能力,有的时候项目经理的管理能力比技术能力更重要。项目经理可以依据有关的管理经验分配相关的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项目经理可以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工作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对工作人员进行奖励,以此鼓励其他的管理人员积极工作;对没有完成工作的员工,依据情况进行惩罚。这样可以更好地确保软件工程管理顺利地开展。

2.3加强软件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如今社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使用的信息化的技术,当然,软件工程管理也无一例外。软件工程管理,涉及了很多的方方面面,比如软件工程的资源管理、软件工程的人力资源管理等等,管理的范围广,对象多且复杂。因此,加强软件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大大地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使得软件工程管理更加的方便。在软件工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方面的软件,加强管理的信息化。工作人员通过这些有效的管理工具可以实现对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各个项目的细化,同时也能更好地监督项目的发展进度,为软件工程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信息化的管理还可以促进各个项目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可以有效避免一些团队不协作而产生的问题。

3结语

总而言之,现目前我国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专业的管理人员会不断地探索出更好的管理措施,确保完成软件工程的管理工作。因此,有关的管理人员要从自身做起,反思与探索并提升自己的管理素质;重视建立完整的管理监督系统、重视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的措施等等,促使软件工程管理的健康发展与成长,使得我国软件开发技术更上一层楼,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侯凯.浅谈软件工程管理的现状和创新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4):67-68.

[2]于克达.软件工程管理的现状和创新策略[J].微计算机信息,,(5):111-113.

上一篇: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作文下一篇:始业教育班会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