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基本操作(15篇)
1.九年级化学基本操作 篇一
九年级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十五
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一、实验目的: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二、实验用品:试管2支、试管架、滴管2支(贴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标签)、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盛放滴管的烧杯2个、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分 值 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实验用品(1分)1分
2、从试剂瓶中取约2mL稀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A、持拿试管正确。(0.5分)
B、瓶塞倒放,持拿试剂瓶正确,倾倒无洒落,且无明显超量。(1.5分)2分
3、向试管中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1-2滴酚酞试液、振荡 A、持拿滴管正确(0.5分),悬空滴加1~2滴酚酞试液。(1分)
B、振荡动作正确。(0.5分)2分
4、向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溶液红色刚好褪去 A、持拿滴管正确,悬空滴加稀盐酸。(1分)
B、边滴边振荡,振荡动作正确,稀盐酸不过量。(1分)2分
5、向监考教师报告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实验现象描述正确(1分),并得出正确结论(1分)2分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洗净仪器、整理复位,擦净桌面。(1分)1分
合计 10分
监考教师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报名号姓名成绩
2.九年级化学基本操作 篇二
一、选择题 ( 本题包括20 个小题, 每小题2 分, 共40 分)
1.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D.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2. 下列物质中, 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3B.Cu (OH) 2C.Ca O D.NH4NO3
3.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 空气质量越好
B.空气中的CO2含量过多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C. 按质量计算, 空气中约含氮气78% , 氧气21% ,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 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4. 核电站中可用硼酸 ( H3BO3) 吸收中子, 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5.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 马上打开抽风机
B.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取暖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 迅速用湿布盖灭
D.炒菜时油锅着火, 立即浇水灭火
6.“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B.废旧电池集中回收, 并填埋处理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提倡绿色出行
D.使用可降解塑料, 减少“白色污染”
7 . 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 Ag + 2 H2S + O2=2 X + 2 H2O , X的化学式为 ()
A.Ag2O B.Ag S C.Ag2O2D.Ag2S
8.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 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 酒精在桌面燃烧, 用水来灭火
10.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中, 以下说法的是 ()
A. 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该实验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11 . 已知某氮氧化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 ∶ 16 , 则该化合物是 ()
A.NO2B.N2O C.NO D.N2O3
12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 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 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3.下列有关元素符号“Cu”表示的意义中的是 ()
獉獉A.一个铜原子B.一个铜元素
C.铜D.铜元素
14. 用如下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 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5 . 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右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 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气体从b端通入, 收集氧气
B. 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 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在a端接量筒, 瓶内装满水, 测量气体的体积
16. 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 ()
17. 走进化学实验室, 同学们能够学会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B. 倾倒液体
C.过滤D.制取二氧化碳
18.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19.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Mg—镁B.2Na—2个钠元素
C.3Fe2+—3个铁离子D.4N2—4个氮原子
20. 人在剧烈运动后, 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 ( 化学式为C3H6O3) , 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 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从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下列关于乳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乳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C.乳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二、填空题 ( 共20 分)
21. ( 6 分) 江西龙虎山因特有的丹霞地貌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 其红色砂砾岩由石灰岩、氢氧化铁、石膏等成分组成。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部分:
(1) 石灰岩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_。
(2) 石膏主要成分硫酸钙中含有的__________。
(3) 岩石呈红色是含氢氧化铁所致, __________。
22. (6分) (1) 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__________。
(2) 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 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
(3)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水是化合物, 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
B.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能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
C.水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D.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 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氧气
23. (8分)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 1) 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示意图。
①实验时, 取下橡皮塞, 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待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 打开弹簧夹, 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
A.使用的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 2) 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三大化石燃料, 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①燃烧化石燃料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 不仅如此, 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 我们既要节约使用化石燃料, 又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②我国已经开发和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其中含乙醇10% , 使用这种乙醇汽油的好处是___________ ( 写出一点) 。
三、实验题 ( 共26 分)
24 . ( 14 分) 根据下列装置图, 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 1) 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_ (填序号) , 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 3)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 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 ( 填序号)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停止加热时, 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然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
( 4) 实验室还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常温下, 在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不能使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________。
A. 5 m L 5 % 的过氧化氢溶液
B. 5 m L 5 % 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
C.5 m 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硫酸铜溶液
D.5 m 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红砖粉末
25 . ( 12 分) 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CO2的制备、净化、检验, 最后收集一瓶干燥的CO2。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探究实验, 记录如下: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 一般选择第______ ( 填序号) 组药品,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则C中所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 反应过程中将弹簧夹关闭, 在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E收集方法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 共14 分)
26 . ( 6 分) 在现代生活中, 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食用碘盐”属于_____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2) 碘酸钾 (KIO3) 中钾元素、碘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 3) 碘酸钾 ( KIO3) 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 计算结果精确到0. 1% )
27. ( 8 分) 用100 g KCl O3和Mn 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反应前测得Mn O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 , 反应一段时间后, 又测得Mn O2占30% 。求: 此时分解的KCl O3的质量是多少? 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2.C;3.C;4.C;5.C;6.B;7.D;8.C;9.A;10.C;11.A;12.D;13.B;14.D;15.A;16.D;17.A;18.D;19.A;20.C。
21. (1) Ca; (2) SO2-4; (3) 。
22. (1) 过滤; (2) 煮沸; (3) AB。
23. (1) ①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内, 约到刻度1处②AB
(2) ①温室效应②节省石油资源。
24. (1) 集气瓶
(2) B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集满
(4) A
25. (1) ③Ca CO3+2HCl=Ca Cl2+H2O+CO2↑
(2) 澄清石灰水CO2+Ca (OH) 2=Ca CO3↓+H2O
(3) A中锥形瓶内液面下降,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4)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6 (1) 混合物; (2) 39∶127; (3) 59.3%。
27解:反应前:
Mn O2的质量为100g×25%=25g;KCl O3的质量为100g-25g=75g。
反应后:
混合物的质量为25g÷30%≈83.3g;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0g-83.3g=16.7g。
设已分解的KCl O3的质量为x。
3.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反思 篇三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好概念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以下是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关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抓住概念中定义标准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首先要抓住概念中的定义标准。教师对概念论述时的关键词要准确把握,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这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定义标准是“纯净物”,且“只有一种元素”。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溶解度”的定义标准有:(1)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2)指明“溶剂的质量为100g”;(3)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4)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克数”。这四个限制性语句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标准,缺一不可。
二、比较概念内涵间的关系
将概念的内涵俩俩比较,确定它们间的关系,防止混淆。概念的内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如化学反应和分解反应,前者包含后者;对立关系或并列关系,如纯净物与混合物;交叉关系,如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又不是,同样,有些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有些也不是。运用图示可以表示如下:
1.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2.对立关系或并列关系:
3.交叉关系:
三、运用脉络法归纳概念
归纳可以使学生心中有“一览众山小”之愉悦感,容易做到胸有成竹,举一返三,触类旁通。脉络法是常用的归纳方法。如物质分类概念可归纳如下:
在脉络中,结合“打比方”的方法很容抓住概念的定义标准而不易混淆。例如,化合物与混合物是大多数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我在黑板画出了物质的分类脉络,问学生:“张家的孩子姓什么?李家的呢?”学生很快回答:“张家的孩子姓张,李家的孩子姓李”,我又问“从黑板上的脉络中看,化合物是谁家的孩子?”学生非常兴奋,齐声回答“是纯净物家的”,“那它该姓什么呢?”。“当然姓纯了”。这样,枯燥的化合物概念就在欢声笑语中跟混合物区分开来了。
四、正反例证比较,使概念更加清晰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举正面例证,再从反面来讲,举出反面例证,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接着举出正面例证:H2O,CO2,MgO等都是氧化物,反面例证:CaCO3,(NH4)SO4,KMnO4等都不是氧化物”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在习题中形成概念,纠正错误
做题是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做题可以形成概念,纠正错误,还能训练思维方法。例如为了形成“元素”、“分子”、“原子”“化合物”, “氧化物”等概念我选用了以下习题:
(重庆中考题)今年5月12号汶川发生大地震,为了支援灾区防疫,我市紧急生产过氧乙酸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2H4O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D)
A.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
B.过氧乙酸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C.过氧乙酸是化合物
D.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重庆中考题)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等气体,这3种气体的共同点是( A )
A.都是氧化物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能燃烧 D.都有毒
通过适当的练习,学生对所学概念就会由模糊变得“恍然大悟”,利于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德化学概念。
六、在结构关系图中形成概念
物质结构的概念是很难准确形成的。我画了结构关系图,并说明对物质结构的描述要做到“对应逐级”,不能“越级”不“平级”。 “越级” 描述和“平级”描述都是错误的。这里的“对应”是指要分清“物质由分子构成呢,还是原子直接构成”。这里的“逐级”是指关系图中“相邻”的概念,不相邻的概念间就是“越级”, 例如说“水由氢、氧原子构成”就是越级。这里的“平级”是指同一概念中出现同一级别的概念,例如说“水分子(分子)里有氢分子(分子)”就是“平级”,这样学生心中模糊的结构概念就容易变得清晰。
4.九年级化学《化学元素》教学反思 篇四
学生此时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知识,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此时例出氢
1、氢
2、氢
3、碳
12、碳
13、碳14有原子结构表,由学生分类,教师说明:核外电子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得失电子现象,所以不宜作为分类标准,然后由学生讨论原子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由此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百原子核的质子数,在初中阶段也是根据质子数来区分不同类原子的。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也决定原子种类。由此得出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这样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才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5.九年级化学复习计划 篇五
本学期新课教学已经结束,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教材和考点归纳为主要复习资料,同时做好模拟测试以及试卷的讲评和分析
第八周 复习1-12基础知识
第九周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第十周 元素及化合物
第十一周 化学实验
第十二周 化学计算
第十三周 科学探究
第十四周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十五到十六周 热点题型训练
第十七周—— 模拟测试、讲评模拟试卷;综合练习。查缺补漏,对九年级化学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强化训练;
四、复习措施
1、紧紧抓住上课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2、紧紧围绕重点和基础知识,结合历年中考题讲通、讲透、练会,注意试题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和教育性。
3、在引导学生方面,要求关注对所学知识的重视和整合,检查自己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适当引用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以引导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彻底杜绝繁、偏、怪题。
4、在资料的使用上,不能面面俱到,能让学生自己看的,教师不要讲解过多,要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试卷的应用,一节课有计划的安排边讲边做,训练学生的速度和准确率,切忌提海无边盲目做题。
6.九年级化学教师计划 篇六
九年级化学教师计划1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自然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的必考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以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学好化学,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等背景不同,我们的教学任务也相当艰巨,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提高中考成绩。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提高。
一、教育观念方面。
本人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与时代步伐相一致。在当今素质教育浪潮席卷下,我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并且多次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都取得很好的成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除对自已严格要求外,还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的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此来培养班级的团结互助、合作学习的氛围。
二、教育教学方面。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向45分钟要质量。为了上好课,我从以下几点进行准备:
⑴课前精心备课。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基本概念,每个实验现象和原理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把握重点与难点,全面掌握教材,知道教材中哪些内容要增加,哪些内容要设置悬念,前后知识在什么地方、如何衔接等。都要清楚明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了解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困难,我们教师要采取什么样的预防措施,才能避免这种学习困难的出现。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实验活动等。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⑵课堂上精心组织。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不让每个学生掉队,是我一直追求的信念。为此我就特别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及时与其进行沟通和辅导,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向45分钟要质量。
2、夯实基础,稳打稳扎,不赶进度。
学生的作业和测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或出现的错误,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重视和加强平时课堂学习、夯实基础是很重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文本知识,我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每章节过关。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也就有好有坏,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而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给学生带来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要学的情绪。抓基本技能,就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技能。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反应原理、装置、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要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从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乐趣乐趣。
3、重视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平时教学还是在复习中,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出问题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掌握其基本原理。
例如,针对这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的科学探究题,我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探究,分析其原理,掌握其过程和解题思路。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进行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4、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
在针对安徽中考试题中的实验探究题,我主要从以下两点做起:1、分析题目、联系实际,找到问题的突破口。2、观察现象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又变成无色了。对此时溶液中溶质的成份进行探究。我曾为此做过试验,让学生明白溶液中是否只有氯化钠一种溶质。因为有很多学生在这个时候,忘记无色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了。在我的指导下,很多学生都如梦初醒:仅仅认为溶液中只有氯化钠一种溶质是不科学的。只有让学生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
5、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潜心钻研化学课程标准。
在当今社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十分发达,传统的教学手段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成绩,更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因为传统“填鸭式”教学,不能适应学生学习习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学生完全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为此,学习课程标准,结合多媒体、实验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重视实验教学,直击中考试题。在安徽中考试卷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引起了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在平时教学及复习中,我都加大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尤其是安徽中考理化实验操作,我更是精心准备、全力以赴。
三、成绩和不足。
1.通过一年的努力,大多数学生对化学都有很高的兴趣,基本上全体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中考成绩的好坏还将拭目以待。
2.不足:①对于优等生过于相信,检查的力度不够。对于后进生由于面过大,提高的力度不够。②教学方法花样太多,学生有点不专心。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克服不足,发扬有点,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九年级化学教师计划2
本学期的化学教学按计划顺利完成,以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向前提高及格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了几条经验:
转瞬间,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收获,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下面我就本学期的工作做一简要的总结。
一、思想方面
热爱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能够积极的参加政治学习,虚心向前辈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九年级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得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化学放在初三开设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面临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强、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依赖心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有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是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浓缩成几句顺口溜,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
2、开发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在教学中我常借助图片、模型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平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能得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小实验。
3、精讲精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紧扣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利用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情境,设疑破难。教学中总是提醒学生学法-----“念”和“练”,这是巩固知识的途径。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让他们动手练习或口头表达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4、尽力做好单元复习工作。
初中化学知识内容繁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数量众多的化学方程式,所以要抓住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是提高化学成绩的途径之一。我在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练习题、测试题都精心选择,量质合理。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平时就注意培优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三、不足与反思
由于时间紧,使得后期教学出现赶进度的情况。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不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和学生接触沟通,学习站在他们的水平思考,对学生充满信心和信任,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九年级化学教师计划3
--年是工作繁忙的一年,--年也是我不长的教学生涯中极为充实的一年,转眼已到--,万事开头难,在这个播种的时候,必须认真的想一想这一年该如何努力,所以将我--年的个人工作重点计划如下:
本个人工作重点将分成四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
首先必须始终如一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政治学习,记录政治笔记,提高觉悟和意识。特别要注意结合--大的重要精神,领悟党的方针政策,体会党的教育精神,从而为努力培养出符合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
其次要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重点要注意廉洁从教,克已奉公,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三是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误人子弟,要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四是要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二、个人业务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本学年我将注重开拓视野,订阅专业杂志,浏览相关教学网站,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随时供给学生一杯水的自来水。再者必须向老教师虚心求教,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活学活用到教学中来。甚至要不耻下问,深入学生,体会他们的学习认识和接受能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三、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快乐园。为了使每堂课短短的40分钟井然有序、包容性大,信息量多、形式活跃、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其的效用。我将注重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下功夫。课前认真备课。作到课前再备课,重点备教材、备学生,熟悉教学软件的操作过程,保证课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充分。课中全神贯注。处处体现专业特色,用内容代替老师的指令,求知欲就是他们出发的号角,让学生始终处于音乐的欢快氛围中。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趣味化教学,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运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用热情贯穿课堂始终、以游戏中解决枯燥的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的用脑、用耳、动口、动手去完成老师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兴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后及时反馈。记下教学中的成功点和失败点,及其改进方法。本学期我还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井然有序的课堂常规;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积极地学习。
四、课外活动
学生全面发展并不能局限在课堂之内,课外也是他们的第二课堂,本学期我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举办多种课外活动,成立本学科的兴趣小组,一方面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在娱乐中领悟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化学教师计划4
本学期的化学教学按计划顺利完成,以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向前提高及格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了几条经验:
一、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方法
1.积极认真的备课,由于第一次接触九年级化学,对教材不够熟悉,因此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每一次新课我都认真研读教材,教辅,而且写教案时都是写的详案,这样上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由于经验尚浅,我还经常去搜寻一些优秀教师的名师公开课,对比别人的知识点等等的处理学习别人的优点,使自己的教学化.2.课后作业认真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每次批改作业时都做到每个人的作业完成情况心里有数,这样就保证了我对每个人知识掌握的理解,评讲时知道哪些知识大家掌握的都不好,使作业评讲更有针对性.3.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认真研读了《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初中化学教师专业能力必修》等书籍,此外积极去听别的老师的公开课,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教学比赛等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收获颇丰。在这些活动中也使我不断进步。
4.有时间我经常做中考题,关注中考热点常考点,把握中考题型思路,这样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中考常考点重点就更加注重讲解,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为自己后面的复习节约时间。
二、本学期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1.对学生实验没有给学生及时做。由于实验室仪器药品不够齐全,平时时间较紧等各种因素导致学生实验没有给学生做,这是以后必须要改正的,化学是一门是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动手能力的一个途径,在化学上实验是尤为重要的,以后一定克服各种因素及时做实验。2.对学生的管理监督不够,由于两个班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自控能力比较差,没有老师的监督很多学习任务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按时交,这样一来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以后要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对于学生不正确的行为及时给予指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养成不良习惯就很难改正。
3.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课下辅导不够。由于很对学生基础薄弱,不仅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对于这样的后进生首先在思想上要端正态度,然后有课后的辅导才能跟上教学进度。下学期要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和老师沟通,不会的问题及时问老师,基础薄弱的学生作业直接面批改正等措施,想办法让所有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4.注意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差学生上课的区别,备课时认真备学生,因材施教,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特别是基础薄弱的要提高参与度,提高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
5.这学期教研方面还要加强,要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笔记,积极思
考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办法。另外多做教研,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平时多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多些反思感想,长此以往才能有大的进步。
九年级化学教师计划5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我要把上学期的不足和收获的经验,转化成这学期的工作动力。现制定如下计划:
一、思想方面
始终如一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政治学习,记录政治笔记,提高觉悟和意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个人业务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本学年我将注重开拓视野,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
三.教学方面
关注课堂教学,把日常的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并对所上的课进行课后分析和反思。即使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勤读,勤做,勤思,勤写,在读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生活实际,撰写教育随笔或读书笔记。
四、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五、出勤: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按时完成领导交待的工作。
六、学期目标:
通过本学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化学素质,能自觉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形成扎实的化学基本功,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希望在期末考试中所教班级都能取得好成绩。
7.九年级化学与其它学科关系初探 篇七
九间渗透,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一些探讨。
年一、化学与语文的综合、交叉
级1、成语、诗歌中的化学例: (海南06年中招第1题)
下列诗句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
化化的是 ()
学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C、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三亚与港例市D、:明代民族英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雄于谦的《石其局烧若等务灰吟》:闲“千, 锤万凿出深山粉身碎骨浑不怕, 烈, 要留火焚它中清白在人间学四种物质依次。”是 () 这四句诗所描写的学A梁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科定B铭石灰石、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关C碳酸钙、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系D生石灰、石灰石、碳酸钙、熟石灰、初2们能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语文是百科之母”和。掌握我探实其他、规律学科, 并且能够运用所表达的定理、公式语言文、字事
将自己理解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思想表述出来。学习、掌握、表达的过程都离不开语文, 而通过语文
(有时加上必要的操作) 就能理解和表达这些知识。
二、化学与数学的综合、交叉
1. 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及综合计算, 是初中的三大计算;
2.用几何图形表示化学概念、物质之间的关系;3.用数轴表示相关化学知识;4.用函数图像表示物质溶解度、金属与酸反应、溶液p H的变化等。
三、化学与英语的联系
化学虽然是理科, 但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 内容多、知识碎, 大多是实验结论, 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 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 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 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 化学的化学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 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 而每一道化学计算题, 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题。事实确实是这样, 化学成绩优秀者, 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每一种物质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理解并记住了几个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且元素符号的书写也和英语字母书写密切相关, 字母的大小写和书写格式也会决定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对错。
四、化学与生物
化学与生物的联系应该是化学与各学科联系中最紧密的。
1. 将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胃液的
酸性、血红蛋白的生理功能、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土壤的酸碱性等与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
2. 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 是生物催化剂, 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 而且是在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3. 活性炭或木炭有吸附性, 是因为植物体内有
导管和筛管, 当制成木炭时这些管道保留下来形成疏松多孔的结构。
4.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如:体液酸碱性、人体中的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等。
五、化学与物理的综合、交叉
1. 化学中研究物质的性质时物理性质与物理知识的结合。
如质量、温度、密度、比热、导热、导电性、溶解性等, 将酸碱盐的知识与物理的电学知识相结合;2.气体的性质与物理中气体压强、浮力等知识的综合;3.化学热效应、分子运动论与原子结构等知识与物质内能等知识综合;4.化学燃料与物理中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综合;5.金属与溶液的反应与溶液密度、浮力的变化的综合应用;6.常常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能量转化、天平问题等知识渗透到化学知识中, 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六、化学与政治、历史、地理的联系
环境问题与政府行为有很大关系, 是彻底解决环境污染的最重要的一环。
8.九年级化学用语复习的探究 篇八
关键词:化学用语;基础;系统;网络化
化学用语是人教版上册所学的内容,第二学期大部分学生已遗忘,为了在中考中不使这部分知识造成大量失分,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特把化学用语复习的方法总结为三步:基础、系统、知识链。查漏补缺,让学生系统掌握化学用语。
一、从基础入手
遗忘是初中学生经常出现的现象,所以复习化学用语一定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化学课本。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我在教学中复习元素符号的方法是首先让学生打开上册62页的表3-4常见元素符号,然后让学生指出元素符号O、Fe的意义,再把1、2、3、+、-和Na、Al、H、Fe、O这些数字和符号用不同的方式组合,通过练习,找出学生遗忘的知识,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从书写到化学用语的运用都做到了查漏补缺,练习注意了基础性。
二、注意知识的系统性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有教师认为“得化学用语者得天下”。不懂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就不能入门。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不用又容易遗忘,例如,可以借助化学用语概念图,师生可共同分析各个化学用语之间的异同和联系,有效促进化学用语知识体系的形成,使学生不易遗忘。
三、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知识链
借助发散思维的教学方法,检查和发现知识的不足、错误,及时给予纠正,使学生把化学用语形成知识链。如,把物质分类:单质按金属、非金属写出它们对应的化学式;化合物按氧化物、酸、碱、盐写出它们的化学式。这样就能避免学生单一地、孤立地记一些零散的知识。又如,酸、减、盐的关系图,根据金属、非金属的性质从纵的方向和横的方向形成知识网络图;纵向联想,掌握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的转变关系;横向联想,掌握金属与非金属、金属與酸、金属与盐的转化关系,使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形成网络化。
总之,复习好化学用语是中考的关键,以上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总结,不断提高,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6).
[2]石山.初中化学符号教学策略谈[J].中华教育论坛,2007.
9.九年级化学分子教案 篇九
化学 年级
初三 标题
分子
章节
第二章第一节
关键词
分子和原子 内容
教学目的 知识: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进一步理解分子的概念;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对滴管使用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品德。
教学重点: 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教学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 实验学习法、问题解决法、课堂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经验中学习。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药匙、试管、镊子、滴管、分子间隔演示仪、橡皮塞、试管夹、酒精灯、磁铁、玻璃片、碘球。药品:品红、水、酚酞试液、浓氨水、酒精(带红色)、硫粉、铁粉。
其它:棉花、滤纸条、火柴、滤纸、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设问】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酒有醇香,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湿衣服晒在太阳底下干得快,白糖放在水里不一会儿就没了,而水却有了甜味,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
【引入】这是因为二氧化硫、酒精、水以及蔗糖这些物质都是由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我们能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酒的醇香,是因为构成二氧化硫或酒精的微粒扩散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因而使人嗅到了刺激性气味,酒的醇香;湿衣服晾干,是由于构成水的微粒在风吹日晒下扩散到空气中去了;糖放在水中 思考、回答
领会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并通过教师的归纳、完善,引入课题。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会儿变没了,而水有了甜味,是由于蔗糖的微粒扩散到水的微粒中间去了。所谓微粒就是微观粒子简称。今天,我们就要研究一种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板书】第二章 第一节 分子
记笔记
【讲述】前面我们提到的二氧化硫,酒精、水、蔗糖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上一章我们提到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也是由分子构成的。
【设问】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你们知道一滴水中大约有多少个水分子吗?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本第27页第一自然段,并观看课本上的图2—3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苯分子图像的照片。【板书】
一、分子
1.分子很小,有体积,有质量
一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听,然后思考,并观察想象课本上的图2—3。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从事实上去体验分子很小,但有体积有质量,体验分子的其实存在。
【设疑】分子是不是固定不动的?让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一下。【实验】1.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2.品红的扩散(学生分组实验)3.氨分子的扩散(学生分组实验)
【讲解】以上几具实验,使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品红分子逐渐向水分子间扩散,使液体变成红色;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氨分子遇上了酚酞试液,就发生了变色反应;加热碘球,使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冷却后,碘分子运动速度又变慢,碘分子从磺球的一端运动到了另一端。【板书】2.分子在不断运动
【设疑】物质为什么会有三态的变化?
【讲解】物质之所以有三态的变化,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隔,给碘球加热后,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碘分子间的间隔加大,碘从固态变为气态,我们还可以通过其它实验来证实分子间存在着间隔。
观察给碘球加热后发生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的本质。记笔记
思考并根据上面三个实验的现象试回答。通过设疑及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从事实上去理解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
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重点复习巩固滴管的使用。
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与讨论,得出结论:分子间有间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演示】如图所示,在分子间隔演仪内倒入一半容积的水,然后小心地向水上倒入有颜色的酒精至分子间隔演示仪细颈的上端,然后塞紧像皮塞翻转摇匀,观察
液体体积的变化,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讲解】将酒精和水相混合,酒精分子进入到水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减小。这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板书】3.分子间有间隔 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现象的本质,试着分析变化的原因。
记笔记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引入】蔗糖是甜的,各地的蔗糖制成的糖水都是甜的;食盐是咸的,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食盐是由食盐分子构成的,可见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板书】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思考
记笔记
通过对不同物质性质的比较,认识分子的性质。
【引入】硫分子保持着硫的化学性质,氧分子保持着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保持着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板书】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领会分子的概念
通过对分子的概念的分析,使学生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设疑】空气是单一的气体吗?糖水是一种物质吗?
【引入】空气是由多种气体和杂质组成的,糖水是由糖和水组成的,米时有沙子就不是纯米,食盐里有杂质就不是纯盐而是粗盐。以上这些都不是纯物质,只能称为混合物,与混合物相对应的是纯净物。【板书】
二、混合物与纯净物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纯净物吗?
【板书】混合物:由多种成分组的物质;纯净物:由一种成分组成的物质。【演示】在两张滤纸上各放置少量铁粉和硫粉,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把两种物质的粉末在一张滤纸上均匀混合,再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用一块磁铁隔一块薄玻璃片在混合物上方缓慢移动,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板书】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只是简单地混合,各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但有影响。
【讲解】物质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旺盛,就是因为纯氧是纯净物,而空气是混合物,本质上都是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只不过空气中还有其它的气体影响了氧气的纯度。回答课堂练习
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回答空气的成分,说明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糖水是由糖和水组成的,不是一种物质。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观察混合物质的颜色、状态,混合后物质的颜色,用磁铁吸附的现象,分析、总结混合物的性质。
记笔记
回忆上一章做过的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现象。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对分子概念与性质的认识。通过设疑引出混合物与纯净物的课题。
通过教师的引入让学生总结概括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实事求是的思想品德。
从学过的事实中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原来的性质,但有些影响。
【设疑】利用我们学过的分子的知识,你们知道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吗? 【板书】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用分子的概念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回答问题。
接着学生综合能力,引出从微观角度出发的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讲解】完全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像我们化学常用的试剂就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化学纯和分析纯等种类,这些试剂能满足不同使用的需要,我们都认为它是纯净物。通常所谓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杂质很少的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我们化学主要研究的就是纯净物。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9页和二段。领悟“纯”的是相对的。阅读课本
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思想方法,从实际出发,认清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小结】让学生小结这节课的内容该如何掌握,最后教师再小结。重点掌握分子概念,会利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要了解和会判断一些容易分辨的、比较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小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
巩固对混合物及纯物概念的理解,考察学生的听讲情况及总结的能力。附1:课堂练习一
1.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氧元素(B)氧原子(C)氧分子(D)氧气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液氧(B)
(C)
(D)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A)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B)分子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变化(D)分子破裂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附2:课堂练习二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垢是。
①高锰酸钾;②硫磺;③食盐水;④空气;⑤水银;⑥白酒;⑦二氧化硫;⑧自来水;⑨矿泉水;⑩液氮;⑾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成反应后剩余的固体。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液态氧(C)澄清的石灰水(D)氯化钠溶液
6.下列物质在纯氧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属于混合物的是()(A)蜡烛(B)硫(C)红磷(D)镁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C 2.A 3.D 4.纯净物①、②、⑤、⑦、⑩ 混合物③、④、⑥、⑧、⑨、⑾ 5.B 6.A 附4:随堂检测
1.氧气变为液态氧主要是因为()
(A)分子本身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运动发生了变化(C)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2.水结成说,其结果是()
(A)水分子的大小改变了(B)水分子的间隔增大了(C)水分子的间隔减小了(D)水分子的组成改变了 3.以下各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完毕后所剩的固体(B)纯净的糖水(C)液态氧(D)液态空气
4.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10.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篇十
我在两年初三化学教学工作中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我第一年的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另外,我校在初三年级实行了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快、慢班两部分。但在第一年的教学中我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因此对快、慢班的学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进度。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第二年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二期课改”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虚心学习、加强同事间的合作
两年初三教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与同事间的合作、特别是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新教师接受新信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可能要优于老教师,但缺乏教学经验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若在教学活动只没有一位“指路人”,我想我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要多走很多弯路。
11.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化学实验;兴趣;学习方法;重要手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怎样从实验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新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体现,自己通过几年对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的体会: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中的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以及探究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主旋律。
一、对演示实验的教学
演示实验的主体是教师,是以教师的示范操作为主,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认识化学知识的一种实验。例如对基本实验操作的教学,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不要只从教材上去教学生,要从生活中做起。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的时间不多,只作规范的操作,但学生在课堂练习的时间比较少,那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去体会。我在化学基本实验操作这堂课的教学前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会把热水瓶的水倒在杯子是怎样倒的;当洗衣服时洗涤剂如何使用,比较科学等等,让学生自己亲自去体会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对学生的分组实验
教师不但要组织学生做好学生实验,我还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如在学习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把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实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交流并归纳结论,得出金属的化学性质。学生由于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没有印象,他们还存在怕失败的心理,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使自己拥有亲手做、用脑想、亲自参与,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还要教会学生克服胆怯、怕失败、危险的心理,用科学家的事迹教育学生,启发他们大胆实验。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化学实验不仅仅在于验证和扩展化学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新课程教学探究的核心。
参考文献:
[1]韦会江.九年级化学实验的一点教学体会和改进建议.学教育,2008(8).
[2]周晓.科学探究教学的几点思考.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4(1).
12.浅谈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篇十二
一、化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使自身实验操作更加规范
实验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掌握知识技能,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自身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程度。通过教学实践, 我认为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忌课前准备不充分
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 直到熟练的地步, 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教师还要掌握实验时间, 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外, 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 如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老师可在铁架台上横挂一根杆子, 杆子两端各挂一只同样大小的纸杯, 向其中一个纸杯倾倒课前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再向事先收集好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的水, 振荡瓶子, 一会儿瓶子变瘪了,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水吸收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教师也可以考虑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 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燃烧的条件这一节知识时, 除了新教材上的实验外, 还可补充旧教材中的一个实验, 即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对比实验, 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得出燃烧的条件。
2、忌实验操作不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实验操作时动作要准确、标准。
3、忌实验用语不准确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 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有的教师在进行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三种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 如将长颈漏斗称漏斗。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 如集气瓶和广口瓶不分。三是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 对定律省略表达不准。如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物质质量总和”说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教师对实验用语的不规范表达会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错误的理解, 甚至不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师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1. 注意化学药品的毒性和腐蚀性。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浓酸、浓碱都是属于强腐蚀药品, 使用时必须特别小心, 防止沾到皮肤上或溅到衣服上, 如不慎将酸溅到皮肤上, 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 (如果是浓硫酸, 必须迅速用布擦拭, 然后再用水冲洗) , 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 再涂上硼酸溶液。
2. 注意操作时的安全。
在实验中如有易燃、易爆的操作, 应该采取安全措施。任何实验容器口都不要对着操作者和观看者。进行有毒气体的实验时, 应在通风的地方进行, 实验用药量要少, 时间要短, 有毒残渣要妥善处理。
三、鼓励学生手脑并用, 做化学实验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步骤, 避免盲目性
每次实验结束都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要注重对实验进行改进, 提高实验的效果。如能否使用更简单的仪器、更价廉易得的药品, 能否在操作上更安全可靠, 能否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结果更准确等。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 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 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加以具体指导。例如, 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 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 铁钉表面变得光亮, 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 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 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 在填写实验报告时, 应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 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 老师都要留出3-5分钟, 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 保持桌面整洁,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3.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篇十三
我所授教的班级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升入初中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使他们的学习差异较大,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偏学科、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导致部分学生厌学。二是班内学生发展不平衡,班内学生层次多,少部分的优秀生、大部分的中层生,为数不少(四分之一)的低分层学生。三是同一个班里学习基础优差不一。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每位学生的要求不能搞一刀切,应该研究教学的分层策略,实施因材施教,让各类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得其所,必需保障各类学生在初中毕业复习备考阶段得到发展和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分层次教学尝试,现将些许经验总结如下:
一、优生抓失分点
每个班的优秀生占10%左右,这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好,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提高优秀生的不是找生长点,而是找失分点。所谓失分点,就是每次测试、每次作业等学习反馈过程中优秀生做错的题目失分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做错题目帮学生找失分的原因(知识点缺陷问题、解题速度太慢、应试技巧不够、还是心理焦虑问题)和采取措施的过程。比如通过对试卷详细分析,如果发现某学生的失分集中在某一知识板块或某一类题型上,那么我们教师要准确地找到优生知识的盲点和弱点,强化训练。有一部分优生,平时完成作业很认真,基本上没错,但到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题目做不完或没时间检查,判断题、实验探究题花了大量的时间,但前面做的题目基本上没有错。这部分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解题速度太慢。作为教师我们要采取的措施是要求学生写好笔记本和改错本,把通性通法记录在笔记本上,把平时练习和考试做错的题目写在改错本上。另外进行限时训练60分钟的题要求50分钟完成,并不断缩短时间,一到时间就收卷,不断进行强化训练,从而使学生解题速度大大提高。
中考,是初三学生面临的人生第一次大型的考试,适度的紧张有利于发挥水平,但是,过于紧张则会使考试失常,发挥不了应有的水平。这部分学生要求我们的科任教师在每次考试前与后都要找考生谈心,鼓励为主,做好心理按摩,让学生懂得“你难他也难”,掌握舒缓情绪的方法,让学生树立信心。
二、中等生找生长点
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老师对两种学生常常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就是表现最好和最差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优生和差生,中等生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的群体。不能不承认,我们对中等生的关注是不够的,重视也不够。我们知道,中等生是学习成绩介于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一类学生,他们的纪律、学习能力都居于中等水平。他们情感稳定、不善表达,但不能说他们没有潜力可挖,其实他们的潜力是最大的,教师花的时间最少效果最大,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能力、肯学习,只要对他们加以辅导、关心,帮他们找生长点,合格率将大大提高。中等生所占的比例最高,一个班里多数学生是中等生,中等生是学习的主流,可塑性很强,是升高中的主力军。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调动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必需重视中等生,提高中等生的成绩。提高平均分和合格率,中等生起关键作用。
提高中等生成绩的关键是找生长点,生长点是试题的中档题,我们给中等生提出了“低档题力争得满分,中档题力争少失分,高档题争一分算一分”的要求。为了激发中等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跳一跳摸得到,突破中档题,同时,对提高中等生攻克中档题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做题要总结才有提高,我们要求中等生把失分的题重做一遍,写在改错本上。对于不会做的题目我们不要求学生重做,也不用写在改错本上,中等生不会做的题目一般来讲是综合性比较强难度大的题目,这部分题目中等生要学会放弃。
很多中等生性格沉稳、抑或胆小,而不愿意跟老师多接触,所以教师一定要把中等生当回事,课上课下多给他们一分关怀,这有助于激励他们的情感,促进他们不断进步。这类学生要集中精力抓好,对他们要因材施教,要“四优先”: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生,家庭访问优先;“五跟踪”——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测试跟踪,学法跟踪。通过努力,大部分中等生的成绩会有大幅提高,合格率也会大大提高。
三、后进生抓得分点
后进生为数不小,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是一个若大的团体,他们受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厌学好玩、上网溜冰,几十分钟的娱乐可以将学校辛苦一周、一月甚至一学期的思想教育溶化得荡然无存。后进生与优生所占比例基本相等,均为10%。抓后进生的学习,主要是从基础知识入手,针对考试的题型和知识要求,抓得分点,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针对中考考点的要求,出十套基础训练卷,每卷10道基础题左右,共计100道基础题。发给这部分学生练习,每套卷限时训练,当场批改,当场辅导,过关的知识一目了然,没有过关的知识点教师辅导、布臵任务,下次再测。几经反复,后进生尝到了甜头,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练好这100道基础题,考试的基础分就能得大部分,学生的分数自然而然就不是在低分层里面了。
教师还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把“恨”变成“炼”。一是从学习上、生活上、考试上、给予关心,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关爱。二是对他们持之以恒地实施养成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教育学困生要有耐心、细心、爱心,反复抓抓反复,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每堂课,教师教学设计要有层次,题目难与易和不同的题型都要有,容易题和客观题以及基础题要有一定的比例,教师教学方法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反馈、勤纠正、逐步提高”的训练方法,让后进生有所为、有所不为,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得其所。
对于后进生,家长的管教以及家庭环境是孩子成材的主导因素,而且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业和前途是作为家长最紧张的事。能得到家长的配合一起管教学生,要比教师单方面在学校狠抓严管有效用。我经常及时反映学生在校情况给家长,学生点滴进步及时汇报给家长,无疑是对差生最大的奖励。多跟家长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做到家庭与学校一起抓。与家长多沟通,同时也是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正确方法的潜移默化的辅导与探讨。
14.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篇十四
教师可以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表演形式,故事形式、小组比赛的形式等,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帮助和引导。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展他们所学的东西,并由此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发展方向。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并有学以致用的感受。
教学中我参考学习了网络资源,将枯燥的数据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结果学生很感兴趣,教学效果良好。有人认为形式的花架子的东西不实用,学习需要刻苦勤奋。
可是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有过切身的感受,有兴趣的知识不用费力就能学好,而让学生感到有兴趣,教师就需要花费精力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让学生感到有趣,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5.浅谈九年级化学实验课导入方式 篇十五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课,导入方式
在化学教学中, 如何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受到同行们的高度关注, 但是实验教学仍然是中学化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笔者根据自己在化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介绍几种效果较好的导入方式。
一、开门见山式
上课一开始, 就直入主题。如“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 老师:“这节课我们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 请同学们开始操作。”在教学设计时若要想通过这种方式导入实验教学, 教师要求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对课堂上要做的实验做好充分的预习和准备。
这种导入方式具有简洁明快、实验课题突出、节省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间、学生可获得较多的实验操作时间等优点, 适用于实验器材少, 操作比较简单的实验;缺点是学生走进实验室后进入实验状态迟缓、实验过程盲目、实验与教学效果较低等。
二、悬疑问题式
相当于问题式导入, 即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然后解决问题和解释问题, 进而导入实验课的学习, 这种导入方式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设计的学习任务中, 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作好心理准备。如“水的净化”实验课教学时,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除去水中的泥沙?学生马上回答:过滤呗!老师继续抛出问题:怎么过滤呢?学生又马上回答说用纱布过滤, 有的说用滤纸过滤。于是老师顺水推舟地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纱布和一张滤纸, 分别做过滤操作——将泥水净化。根据实验情况总结出——用纱布过滤不容易得到清澈的水, 用滤纸过滤很容易。但也有少数同学用滤纸过滤后水仍然是浑浊的, 请大家思考问题出在哪里?让同学们意识到过滤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接下来进行水的净化实验教学就十分顺利了。悬疑问题式导入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疑惑, 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 这样才能产生碰撞, 擦出思维的火花, 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就地取材式
初三化学实验一般比较简单, 但是也有少数实验也会用到很多器材,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会对实验桌上琳琅满目的各种材料、药品等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抓住这点, 利用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进入实验操作,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 还可以防止学生乱用实验器材, 避免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的教学, 实验桌上摆放了试管、烧杯、量筒、普通漏斗、长颈漏斗、锥形瓶、酒精灯、蒸发皿等, 大多数学生进入实验室后, 眼睛基本上就没有离开桌子上的这些化学仪器, 特别是白色的带嘴的蒸发皿和“窈窕”的长颈漏斗。于是教师故意问:“同学们对桌上的哪个器材最感兴趣?”学生:“这个!”“还有这个!”教师:“为什么呢?”学生:“没有用过。”教师接着问:“那你们用过什么呢?”学生:“这个酒精灯在生物课中用过。”于是请同学们回忆并叙述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接着引导他们了解蒸发皿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种导入方式比较适合于首次实验课, 但是单一使用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不利于学生课前预习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
四、温故知新式
温故—复习旧课与知新—把握新旧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前后课的某些关联, 通过简单温习旧课而合情合理地启发并引入新课。例如, 在进行“CO2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时,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装置和操作事项,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选择什么样的装置?应该怎样操作等问题。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 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氧气的知识, 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两个因素, 而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由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大小决定。
【九年级化学基本操作】推荐阅读:
九年级化学化学式计算10-22
九年级化学离子教案07-24
化学九年级上册试卷08-21
九年级化学专题训练10-28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总结06-09
九年级化学微型课教案07-14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总结09-06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10-17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06-14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