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读后感(11篇)
1.只拣儿童多处行读后感 篇一
相信你肯定听过“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有人多处行。”但是冰心奶奶在这句话上做了修改,改成了“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冰心奶奶是一个很爱孩子的作家,当然,他每次写作都和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在这篇文章里,冰心奶奶写出了春天的颐和园,拥挤的颐和园,热闹的颐和园。她也多次写到了孩子们的有趣,可爱。在文章倒数第二小节,他用旺盛的海棠来比喻儿童。孩子是最天真的,最纯的,在春天的感召下,也会和海棠一样旺盛。我相信,冰心奶奶说过的话“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和他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抬起头来说笑,低下头去弄水・・・・・・”
文章主要写了,冰心奶奶和他的朋友一起到了颐和园,那里有许多的孩子春游,很热闹。而他们也看到了许多开得很旺盛的海棠花,冰心奶奶就想到了春天的孩子们,就和海棠花一样需要关怀,也会很旺盛的。于是她告诉人们“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不会找不到春天的。文章运用了许多比喻句,拟人句和许多好词好句。这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细致,更加真实。为什么有儿童的地方就有春天呢?那是因为有儿童的地方就有生机,有快乐,春天就是生机勃勃的。
记得我以前也遇到事情都有一种不好的思想去对待,有一次赵老师一直在安慰周雅琪,而金乐怡也很伤心,我就在背地里有了怨言和嫉妒。其实这样做是很不对的,后来赵老师就和我讲了许多深刻的话语,我才没有朝这个黑暗走去。我觉得人还是要活得单纯一些,不要太在意某些不该在意的事。有时候的我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快乐,学习上,要以旺盛的生命力去快乐生活,学习,这是最重要的。
文中的孩子们都那么天真,那么纯,那海棠花也开得非常旺盛。他们的内心中只有快乐,给他们在适当的时候“浇水,施肥”,肯定会像海棠花一样欢畅活泼,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
我也是一个儿童,但我不一定像他们一样那么天真,那么纯,不过我是很旺盛的海棠花,我很快乐。我也要追求像他们一样天真,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愉快的生活,学习。
相信你也会一样的。
2.只拣儿童多处行读后感 篇二
教学片段一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儿童多?生:我从第一小节看出儿童多。
生:我从成千盈百、挤了出来、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看出儿童多。
师:这一段话, 除了写儿童多, 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作者非常喜欢孩子, 她把孩子说成小天使。
生:这段话不仅写孩子多, 还写出了颐和园里非常神秘, 像一个大魔术匣子。
生:我从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看出儿童多。
师:你们能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的用意, 这是很好的阅读方法。
生:我还从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 在波浪上荡漾……看出这儿的船多, 儿童多。
生:看了这个情景, 我想起了一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他们玩得很开心。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读了文中的语句就联想起了一首歌的情境, 在阅读时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生:我看出冰心奶奶有一颗童心, 在她眼里儿童是这么可爱, 她一定非常喜欢儿童。
师:对, 冰心一生热爱儿童, 她写了很多歌颂童心母爱的文章, 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其中一篇。
评析:
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不仅仅关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增强, 更关注阅读中的体验和感悟, 强调的是个性的发展。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教者让学生读文章读出自己的见解, 读出感悟, 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独特的感受, 课堂上没有满堂灌, 满堂问, 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 去思考, 去自由表达, 在互动中生成。学生读出了个性, 读出了思想, 读出了发现, 读出了智慧, 读出了快乐。学生通过反复阅读, 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美, 想象出语言所描绘的形象, 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不管他们是从书中读到的, 还是从生活里获得的, 帮助他们一步步贴近作者的心。当学生慢慢地一次又一次贴近作者心灵的时候, 他们的一颗心也会变得敏感起来。学习语言, 想象语言, 欣赏语言, 让孩子们拥有了细腻的情感, 令他们更容易用自己敏感细腻的心去感悟语言, 还有什么学习所得, 比这个更宝贵呢?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点拨, 是适时小结阅读的方法,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赞赏, 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教学片段二
生:老师, 课文里说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你们闻过太阳的香气息吗?
生:被子晒了以后我就闻过太阳的香气息。
师:那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怎么理解呢?
生:可能是孩子们被太阳晒得流着汗, 冒着热气, 就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生:他们也不知说些什么, 笑些什么, 他们的笑容很阳光。
师:你能透过文字理解深层的含义, 儿童和太阳有什么关系吗?
生:儿童就是初升的太阳。
师:对, 初升太阳喷发着怎样的气息?
生:初升的太阳充满了希望, 充满朝气。
师:孩子们身上喷发着充满朝气、充满着希望的生命气息。
生:我觉得冰心把儿童比作初升的太阳, 这个比喻很美。她写的文章清新自然、婉约典雅。
师:你的欣赏能力真强, 阅读面也很广。
评析: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 是生成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 从本质上讲, 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 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那么学习也就是表层和形式的。在这一教学片段中, 学生提出问题说明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真正主动参与学习。当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没有给出一个现成的结论, 而是重视了对问题的探究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 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当学生对小小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产生疑问时,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 由表及里, 积极探究, 领会作者将儿童比作初升的太阳, 学生不仅明白了句子的含义, 还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用意和写作风格, 不仅知其然, 还知其所以然, 这一教学过程体现了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理念。
教学片段三
师:冰心奶奶说花儿和儿童一样, 是花儿我们就要释放什么?
生:是花儿, 我们就要释放美丽和芬芳。
师:文中冰心奶奶还把我们比作什么?
生:冰心奶奶把我们比作小天使、太阳、春天。
生:我们感谢作者为我们用了这么多美好的比喻。我们是花儿就要释放美丽和芬芳, 是太阳就要释放温暖和希望, 是天使就要释放可爱和纯洁, 是春天就要释放明媚和艳丽。
师:你为我们作了一首诗, 你的发言真精彩, 老师已感受到了你们的可爱、纯洁、美丽和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生之美在儿童, 我们要好好珍惜少年时光啊!
评析: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使课堂闪烁人文精神的光芒, 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语文教育的过程是精神享受的过程, 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 是体验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在这一教学片段中, 老师让学生体会冰心对少年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感受生命的价值, 体会生命的美好, 珍惜少年时光。
3.咬文嚼字教《只拣儿童多处行》 篇三
一、 “叽叽呱呱”——看似“讨厌”中感受儿童的朝气蓬勃
教师范读“叽叽呱呱”一句,按本来的词语意思读得很讨厌,然后叫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这不像小天使,这是一群令人讨厌的孩子。这样一念,让人感觉这群孩子混乱、闹嚷、无序,这样读冰心奶奶肯定不愿意的……)。你觉得他们会叽叽呱呱说些什么,笑些什么?(赞美春天、说一些快乐事、讲故事、说今天的收获……)。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要这样读?(喜爱、赞美、羡慕……)在评价朗读中,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看似讨厌,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儿童的朝气蓬勃,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二、 “撞”——看似“冒失”中体会儿童的活泼可爱
撞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碰、抱、顶、拐……)为什么撞用得好呢?我们分三步层层深入。(1) 孩子这么冒冒失失地撞到了人,你是怎么理解的?(正由于孩子的冒失,才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活泼淘气、无拘无束。)(2) 你们平时两个人撞去,会撞得怎样?(感受到了撞是很用力的,肯定把冰心奶奶撞了个踉跄,甚至跌倒在地,可是作者并没有怪罪,反而还写到书上来,可见老奶奶对孩子是多么的喜爱。)(3) 你们平时为什么会撞去?(体会孩子的心急如焚、迫不及待,可能去告诉同伴刚发生的新鲜事、也许送水给老师,或许口渴了去找水、去告诉同伴一个好消息,要么有人生病,急着找老师……)这句话里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出了作者的感受,相机点拨“总和”、“一群群”、“满怀”。抓住浓缩的文学作品与丰富的生活实际的连接点,恰到好处地点拨,一位满头白发,却对孩子充满热情的老奶奶跃然纸上,正是由于孩子的冒失,恰恰体现了儿童的活泼可爱。
三、 “笑”——看似“无知”中尽显儿童的天真无瑕
轻声读《只拣儿童多处行》第7自然段。找出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字(笑),分组研究。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做适当点拨。重点指导小女孩的笑和大家的笑。1 你觉得小女孩笑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说不来——讥讽、嘲笑;你看这么多的人,就我说得出来——自信、胜利、沾沾自喜……)有感情地朗读女孩子说的话,自豪之情溢于言表。2 大家的笑是一种〖ZZ(Z〗 〖ZZ)〗的笑(自信、胜利、得意、沾沾自喜、害羞、尴尬、羞愧、天真、欢畅、佩服、感激、羡慕、喜悦……)最后指明分角色读。同学们也跟着笑了,笑出了文章的内涵,笑出了孩子的天真,笑出了课堂的精彩瞬间……看似“无知”中尽显儿童的天真无瑕。
四、 “挤”——看似“烦人”中尽情舒展儿童的思绪
找到冰心奶奶的两句诗,解释意思。文中有一个字写了这两句诗的情景。1 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口内挤出来。这一“挤”挤出了什么?(高兴、开心、天真、欢乐、笑声、祖国的未来、希望、欢畅、活力、幸福、太阳的气息、春光、热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 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这一“挤”又挤出了什么?(不老的童心、一篇美文、作者的创作灵感、对儿童的喜爱、一片爱心和童心、欢乐、笑声、欣慰、一段美好的回忆……)。看似“烦人”中尽情舒展儿童的思绪。
“世界上最美好的,除了宇宙之外就是儿童”。“叽叽呱呱”、“撞”、“笑”、“挤”反映了一个个常人眼里野性十足的“顽童”,可正是这些看似讨厌、冒失、无知、烦人的词语中,深深地包含了老作家对儿童强烈的挚爱,无限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反其道而行之”,為文章增添了绚丽的一笔,课文因此而更精彩,读后对冰心奶奶的敬爱、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在浓浓的情意中赏析了语言文字,在浓浓的爱意中受到了情感熏陶,让孩子的灵性尽情舒展,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情趣盎然。
4.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篇四
语文教学的创新,完全体现在如何充分激化原本凝固化的的语言,使语文教学充分体现由文字教学到语言运用的转变,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情境中感悟语言的奇妙,学习语言的本领,体会语言的优美。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激活学生的语文潜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自主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设计意图:
力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得以参与、感悟并得到发展。
三、教材分析:
这是冰心在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篇散文,通过春游颐和园见到的活泼可爱的儿童,赞美了美丽的春光,赞美了充满活力的儿童。
课文按地点的转换,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1-2自然段),写路过颐和园,看到成千盈百的孩子,不由地进了颐和园去看看。第二段(3-4自然段),写知春亭畔,到处都是春游的孩子。第三段(5-8),写在玉澜堂看花,感悟到春的力量,也感悟到儿童就像明媚的春光,生机勃勃。第四段(第9自然段),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儿童一起就像春光常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6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坐无隙地等17个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3:情感目标: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锻炼身体。
五、教学准备:课件、录音带。
六、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像出示,图文引入。
(出示春天图片,音乐<<春天在哪里>>)
师: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姑娘唤醒了大地,唤醒了小草,唤醒了百花,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双眼,春天带给了人间无限的生机和希望。让我们和着轻风流水,一起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足迹吧。小朋友们,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你最想到哪里去找春天?
(学生自由表述)
师:太美了,你们都很快找到了明媚的春光。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是这样描写儿童找春天的情景的: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出示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1:指生读,齐读。
2:指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导读好这两句诗(读出儿童的可爱、天真、迷茫)
二:揭示课题。
1:导入:
师:不过在我的眼中,你们可要比诗中的儿童聪明多了,活泼多了。刚才你们就找到了春天的足迹,(引读:她在--他在--他在--)很好。
师:那么春天还会在哪里呢?冰心奶奶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出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2:指生读,说说这两句诗的诗意。齐读这两句诗。
3:教师板书课题:12 只拣儿童多处行(注意拣字的写法)
4: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冰心奶奶说春游时如果不知道春光在那里的话,就挑儿童多的地方去,哪里一定会有明媚的春光的。理解的真好啊,谁再来读一读课题。
1:指学生读课题。
(指导学生分别读好体现作者心情、想法、行动的三个词语只拣、多处、行。)
2:质疑课题。
师:同一课题,有不同的读法,也一定会有不同的疑问,学贵有疑,谁能就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3:学生质疑。
4:梳理疑难,引导读文
师:这些问题问的很好,答案就在文章之中。请同学们打开书,带着这些疑问自由朗读,努力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争取读后人人都能有话可说。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了解情况。
(2)读后,教师肯定,表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品读课文,深刻感悟
师:本文篇幅较长,共有9个自然段,请你看看在这9个自然段中,你最想读哪一段,然后再美美地把它读上几遍,呆会儿我请你们来读一读。
(学生再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2:展示个性,读出体会
师:真好,你们都能津津有味地去品读课文,并且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真是了不起啊,现在谁愿意把自己读书的情况向大家展示一下,让我们能和你一起共同分享明媚的春光。
(1)指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教师随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将儿童比作小天使、太阳、花朵、春天的象征。
(3)指导朗读。
五:学法迁移,语段训练。
1:小结学法,理清文脉。
师:刚才你们都读了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讲了自己喜欢的原因,非常好,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冰心奶奶的心中春天最美丽的景色就是天真,可爱,充满朝气的儿童啊,在她心里:(出示,引读:儿童就是小天使,就是太阳,就是花朵,就是春天,儿童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2 :课外延伸,语段训练。
(1)再现音像图文:
走近冰心--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师:(深情诵读)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播种,随时收获。是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便是冰心奶奶一生的写照。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的冰心奶奶,她曾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外,就是儿童。冰心奶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她将她毕生的爱用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展现给了小读者,《雨后》、《纸船》、《繁星》、《再寄小读者》等等都是冰心奶奶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多读一读冰心的书,学会冰心奶奶的人格,学会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今天读了这篇课文,我想:你现在一定有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人说了?请敞开你的心扉,大胆地向老人表白吧,你可以告诉她很多很多……
(2)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总结全课
5.《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要求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出示春天的画面)
2、谁知道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在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在她62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
二、板书课题,读中审题
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书情况 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围绕“行”字理思路
1、默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
板书:
园门口 知春亭 玉谰堂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围绕“儿童多处行”学1——4自然段。
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下来。
2、想象着读读,想想该怎样读?学生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读:假如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美好的春光里,你的心情怎样?读读。
3、指导朗读(随机出示)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学生畅谈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 2
间还能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三、学习5、6自然段
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这两段话: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用一个词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
再读读。
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课件:展现海棠树图。
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
四、学习第7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那样的喜爱儿童?
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
板书:
冰心奶奶 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
五、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
1、出示第8自然段
2、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
3、指导朗读。谁来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
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
进行句式变换。
4、回顾全文。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
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
六、拓展,运用语言
出示课件(春天的图)让学生用语言描绘。
第三课时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板书: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6.《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出示春天的画面)
2、谁知道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在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在她62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
二、板书课题,读中审题
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书情况 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围绕“行”字理思路
1、默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
板书:
园门口 知春亭 玉谰堂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
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围绕“儿童多处行”学1——4自然段。
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
“找春天”!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下来。
2、想象着读读,想想该怎样读?学生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读:假如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美好的春光里,你的心情怎样?读读。
3、指导朗读(随机出示)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
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学生畅谈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还能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三、学习5、6自然段
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这两段话: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用一个词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 再读读。
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课件:展现海棠树图。
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
四、学习第7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 冰心奶奶是那样的喜爱儿童?
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
板书:
冰心奶奶 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
五、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
1、出示第8自然段
2、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
3、指导朗读。谁来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
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
进行句式变换。
4、回顾全文。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
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
六、拓展,运用语言
出示课件(春天的图)让学生用语言描绘。
第三课时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
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板书: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7.《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七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要求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和自己春游的照片。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颐和园的图片、音像等。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春天
1、播放MTV歌曲《春天在哪里》(配春天的画面)
2、让学生说一说对春天的感受。
3、理解课题。
①课题里面有个生字“拣”,谁知道“拣”是什么意思?
②“拣”字是怎么写的?(注意“拣”字右边要与“东”字区别开)
③“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什么意思?
谈话: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天是草长莺飞的季节。看来,同学们都喜爱春天,春天来了,你们想到哪里去寻找春天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1、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纠正读音。
3、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读,然后全班齐读。
4、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5、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对于学生容易写错的生字,教师书写给学生看,并指出注意的地方。
6、学生练习写生字、并组词;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课文的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2、了解颐和园。
①出示词语“颐和园”。
②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介绍颐和园。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颐和园的?找出地点变换的语句。
5、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学习第一段(1-2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想:作者路过颐和园,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
2、同桌交流。
(1)从哪些词语看出儿童很多?
抓住“成百盈千”“一群接着一群”“涌”“挤”等词语体会。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盈”是什么意思,给“盈”组词。
(2)“小天使”指的是谁?为什么叫“小天使”?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
(4)介绍两句诗的出处:
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5)作者为什么要把“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改成““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被儿童吸引,喜爱儿童)
(6)还从哪里写出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笑着……迎着……挤进……)
3、引导学生朗读1-2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第一段后,回答问题。
(1)第1自然段主要写
(2)从等词语写出了孩子的多。从这些词语写出孩子的兴奋,表现了孩子的特点。
(3)作者把 比作,表达了对儿童的之情。
8.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篇八
师:按着作者的行踪你把这篇文章分成几段?
生1:分成四段,第一段是1——2自然段,写的是在颐和园门口;第二段是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在知春亭畔;第三段是第4——8自然段,写的是在玉兰堂的院落里;第四段式第9自然段。,写了作者感想。
生2:我同意xxx的分段根据,也是写了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的院落及感想,但具体的内容我跟她有些不同。我认为,第四自然段放在第二段中,也是写了发生在知春亭的。
众生七嘴八舌,两种观点都有。在我看来,答案还是很明显的,我到很想听听他们是怎们认为的?当然让学生单纯地说答案很显然是没有价值的,引领他们走进文本,在文章中找答案学会看书才是关键,于是我这样问道:
请你们再读读文章,想想在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的院落里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找找你们这样分段的依据。
李嘉诚:我认为第四自然段放在第二段中,我是从第五自然段的开头,“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用排除法,到这儿作者才走进玉澜堂,那前面的就是知春亭了。
广益:我认为第四自然段在第三段,你看第四句的开头,“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去……”那当然是些玉澜堂了
很显然,他们两个人分段的理由是一样的,这下孩子们又在哪里进行无谓的争论。这时,子扬高高地举起了手。
子扬:我认为第四自然段放在第三段。刚才听听嘉城和广益理由都差不多,而我在阅读时发现,在每一个地点,写的事物也是不一样的。第一段,在颐和园门口,游人多儿童多。第二段在知春亭畔,写了儿童多,还充满朝气;第三段这写到了海棠花。第四自然段写的是从知春亭到玉澜堂的路上,主要还是写了儿童多,所以我认为这一段还是放在第三段好。
子扬的回答得到大家的一片掌声。
反思:
子扬的回答理由很充分,我想假如让我让我回答还不一定说出这么完整的理由,后生可畏!课我也是庆幸的,因为我给了他们回答展示的空间。
我是一位懒老师,在课堂上能不讲的尽量不讲。这样也好,学生们会说了,课堂上预习交流的环节他们常常讲的忘我,有时经常为一些大人看似简单的问题说上大半节课造成我在课堂上没有作业时间。
我们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已一年了,个中坚持下来的是都想要发言的热情。那么我干脆给你个小组,在同伴面前尽情讲吧。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 《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案
★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关于儿童社会活动方案
★ 儿童摄影活动方案
★ 儿童观察的方案范文
★ 经典儿童摄影活动方案
★ 儿童影楼活动方案
★ 留守儿童征文活动方案
9.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九
1、 了解冰心及作品。
师:对于冰心老人,同学们有多少了解?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冰心的资料。
2、 导入新课。
师:我也了解到:“有了爱就有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了。她曾说“我们的生命就像一条小溪,从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入大海。”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大海,她深邃、辽阔、博大、温馨……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走过冰心,学习她的优美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3、 引导质疑。
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课题。同一课题,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同一课题,同学们 是不是也有不同的疑问呢?
生:根据课题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引导初读。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文中的字里行间。请打开课文,端正书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生:自由朗读课文。
2、初步反馈。
师:经过这一遍的朗读,你已经初步解决了什么问题,收获了哪些知识?
生:初步交流、反馈。
3、引导合作学习。
师:如此优美的散文,只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那就让我们抓住其中的一个要点走近冰心、感悟冰心。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朗读,后交流。时间五分钟。
生:合作学习。
4、交流、反馈。
师:指名回答,完成板书。
生:在作家冰心奶奶的眼中,儿童就是 小天使 ,就是 花儿 ,就是 太阳 ,就是 春天 。
三、赏读课文
(一) 小天使
1、品词析句。
师:儿童就是小天使,同学们是从哪些读出来的?
生:第1自然段。
师:那位小天使愿意来读一读?
生:个别读。
师:你听了有何感受?
生:评价朗读。
师:谁来当一当冰心奶奶,再来读一读?
生:评价朗读。
师:其实,课文的文字是活的。它有声音。可以从哪个词中体会到?
生:抓住“闹嚷嚷”来体会。
师:有色彩?
生:抓住“大红门” 来体会。
师:有动作?
生:抓住“飞涌”来体会。
2、指导朗读。
师:方字不仅有声音、有色彩、有动作,而且还有感情。冰心奶奶看到这群孩子是怎样的心情?
生:体会冰心奶奶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师:“小天使”在同学们的想象中是怎样的?
生:体会“小天使”的可爱、快乐。
师:偌大的颐和园就像一个充满神奇魔力的偌大的颐和园就像一个充满神奇磨力的魔术匣子,从中飞涌出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天使。多么美丽的图画、多么美丽的场景,多么可爱的孩子。再来读一读这节。
生:齐读第1自然段。
(二)花儿
师:在冰心奶奶是眼里,儿童不仅是天使,而且是花儿,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5、6两个自然段。
生:个别读。
师:走近玉澜堂的院落里,是什么使冰心奶奶的眼睛突然一亮?课文里是怎样描写的?
生:找到课文中描写海棠树的句子。
师:这里的海棠树和其他地方的海棠树有什么不同?
生:读课文中描写海棠树的语句
师:在这里,作者把海棠花比作喷泉的飞泉,飞泉从底下往上喷出的全是水,而这里喷出的是什么?
生:体会海棠花的“闹”。
师:从树底从树梢,全开满了花,这样的海棠花你看到过吗?冰心奶奶大概也没有看到过。这么美的春光,是冰心跟谁走才看到?
生:感知儿童和花儿的关系。
师:冰心奶奶是跟着儿童多的地方走,才看到这么美的春光,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5自然段。
师:看到这么美的春光,冰心奶奶不由得从心底里发出这样的赞叹:“春光……”
生:齐读第6自然段。
师:课文中有一段话把儿童和花儿比较着写,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自由读:边读边划,花儿和儿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看到花儿这么新鲜、可爱,再看看你们,一个个活泼、可爱,这不是一样的吗?来,我们再读一读第8自然段。
生:齐读第8自然段。
(三)太阳
师: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还是太阳。从哪里体会到?
生:读“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各抒已见,感受儿童和太阳的相似点。
师:是啊,儿童就和太阳一样充满朝气、充满活力。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朝气。
生:各种方式训练朗读。
(四)春天
师: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小天使,就是花儿,就是太阳,所以她对人们说:朋友……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从这里还可以看出: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春天。
四、延伸
(一)写阅读体会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跳出来,就是以自己的“火眼金睛”来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请你们默读课文,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写自己的阅读体会。
生:定阅读体会。
师:这是交流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交流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请大家各抒已见。
生:畅所欲言。
(二)再读小诗
师:冰心奶奶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我们再来读两首冰心奶奶写的短诗。
生:自由读读课前发给的资料《雨后》、《纸船――寄母亲》。
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
生:自由说。
师:是啊,只有心中有儿童,眼里才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你对冰心作品还有哪些了解?
生:交流。
师:冰心爱儿童,爱母亲,爱星星,爱大海,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爱,是冰心作品的核心。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我们国家的另一位百岁老人巴金对冰心的评价。
生:齐读。
10.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学设计 篇十
【设计理念】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
【内容简析】
本课描述了一群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领会冰心奶奶为什么把古诗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她眼中儿童的特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朗读配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画面引入,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游玩呢?
2.同学互相交流游玩的图片或录像,说说在游玩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二、出示课题,据题质疑
1.齐读课题,简介作者。
2.质疑:“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什么意思?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儿童多处”指哪些地方?“我”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课文,可朗读,可默读,也可几个同学合作朗读。要求把课文多读几遍,读准确,读通顺。
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初步讨论疑难问题。
3.评价学生的读书效果,梳理学生的疑难问题。
四、学习生字、新词
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读音。
2.指导识记字形。
重点引导:匣(书写时先写横,再写“甲”,最后竖折。)
聚(下部中间一笔是“丨”,不要写成“?”。)
隙(注意右边上中下三部分对正。)
3.认读新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大概 匆匆 海棠 树梢 释放
感召 旺盛 聚精会神 浑身解数
五、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后汇报:可分为几个部分?用“‖”标出来。
第一段(1—2):讲“我”看见许多孩子从颐和园出来。
第二段(3—8):讲“我”在颐和园内看到了许多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
第三段(9):讲儿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生气,是永远的“春天”。
六、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读1、2节,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名说说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3.汇报:
生1:我从“成千盈百”“挤”“一群接着一群”体会到孩子的多。
生2:我从“闹嚷嚷”“挤了出来”“飞涌出”知道这些孩子很兴奋,看出他们可爱的特点。
生3:我从“小天使”一词看出作者很喜欢这些孩子。
4.理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
七、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3至第8自然段。
1.默读,看看作者跟着儿童的足迹到了哪些地方,在书上做记号。(1.知春亭畔。2.去玉澜堂的路上。3.玉澜堂的院落里。)
2.找出描写儿童的句子和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冰心奶奶眼中儿童的特点。
①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孩子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
②讨论、汇报:从这些描写看出孩子的什么特点?(活泼、可爱。)
③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
④朗读3—7节。(个别读、小组轮读。)
3.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作者赞美的仅仅是春天的花朵吗?她到底想赞美什么?为什么说“别人看着也快乐”?
(2)讨论交流。
①因为在春天里,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所以让“别人看着也快乐”。
②作者借赞美春天的花朵,来赞美生机勃勃的儿童。
(二)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有感情地齐读。
(2)思考:春游的时候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
从作者改诗句这句看出作者是什么感情?
(3)讨论、汇报。
①因为儿童像春天般生机勃勃,他们就像快乐的、流动的音符,到哪儿就会给那儿带来生机和快乐,跟着他们的足迹就能找到春天。
②从作者改诗句,并跟着儿童的足迹游园,可以看出她对儿童的喜爱。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小结文章写作特点。(描写人物注意群体、个体结合等。)
2.以“冰心奶奶,我想对您说”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或写话训练。
11.只拣儿童多处行作业设计 篇十一
一看拼音写词语。
yǐ zhelán gānniú kîuwàng shâng
()()()()
sì zhīhuān chàngchãng qiān yíng bǎi
()()()
二、给加点字注音。
闹嚷嚷叫嚷魔术匣子空隙感召蕴藏宝藏忸 怩纽扣浑身解数
三、选字填空。
1、座坐()无空隙()立不安高朋满()()享其成()落
2、拣捡挑三()四()起来
四、句子练习。
②海棠树开满了花.(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换成另外两种句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走进_______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________________,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____________,阳光下就像__________________„„
2.春光,竟会________,__________!它把一冬天________、_____,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3.本文是冰心写的一篇________,以生动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__________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__________。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全文是根据作者的__________来写的。
5、冰心,原名__________,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你知道她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写出两句带“春”字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一)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这句话中把______比作__________,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准确、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二)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⑴解释文中词语。
适时:__________浑身解数:_______________
⑵“对,就是开得旺!”这段话中指什么开得旺?你还能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它的旺,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中“自己”指:_________ “别人”指:_____________
【只拣儿童多处行读后感】推荐阅读:
儿童立场读后感08-28
学习儿童心理学读后感07-28
《世界儿童和平公约》读后感12-02
小学作文:《儿童恐龙百科全书》读后感08-08
儿童文学《小鹿斑比》读后感400字07-06
精选 儿童读物《成语故事》读后感相关07-09
儿童喜剧《小孩不笨》观后感07-06
第三十六届世界儿童画展观后感08-10
儿童故事片《买买提的》观后感08-27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