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展示教学设计(精选8篇)
1.观摩展示教学设计 篇一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
动”学习心得体会
北闸镇红路小学 罗请志
2013年11月16日至17日,我到昭阳区第四小学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深感荣幸。活动中既有名师精湛的课堂展示,又有精彩的经验分享,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三位一流的数学名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活跃的课堂气氛,让我充分领略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精彩与魅力。
第一节课是由北京小学大兴分校的孙贵合老师执教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孙老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引导到位,注重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嘴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在课堂表现活跃,新知识接受快,掌握牢固。
第二节课是由昆明市小学数学教研员李惠萍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李老师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问题的指向性强,课堂教学灵活,让学生既学习了新知识又锻炼了走近生活的能力。
第三节课是由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许卫兵老师带来的《可能性的大小》,许老师那句涵义深刻的导语“每一次上课,都是老师和学生美丽的相遇”,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互动构成了有效课堂。整堂课设计新颖,教法灵活,把可能性大小的认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断加深学生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让学生学得意犹未尽,一节课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新知识的形成水到渠成。
授课完毕,就是聆听他们的经验分享。通过洗耳恭听,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首先是从孙贵合老师的课堂与讲座活动中,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进一步理解“数学味”这个词,要注重课堂的数学性,学生的思考性,以及教师授课的过程性,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时间,也要舍得花费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更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答案,有句话“错是好的反衬”更让我印象深刻。
其次是李惠萍老师精炼的讲座,李老师联系自己真实的教学事例,让我体会了教师的伟大。一个伟大的教师应该是无私的,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与呵护,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每个班级总有几个学习有困难、成绩跟不上的学生,我们简称“学困生”。“学困生”,一个让人纠结的名字,学生心情难受、心灰意冷或自暴自弃,家长心急火燎或叹息无奈,教师困扰、学校担心。在一个学校和班级中,学困生的表现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关注。这些学生尽管是少数,也颇使教师感到刺手、头痛,但学困生问题处理不好或教育不当的话,将会对整个班级或学校的教育产生不可小视的负面影响。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我作为一名六年级的班主任及数学科任教师,班级里的学困生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听了李老师的讲座后,突然让我觉得他们也是有希望的,我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加尽心做好学困生工作,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教给他们更合适的学习方法。
最后,许卫兵老师的讲座,让教师做高度自觉的反思实践者,进一步加深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课改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的要求。
听了三位名师的授课和经验分享,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改进与提升。
1、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课堂语言组织的能力,既能做到简洁明了,又能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2、要对每节课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次听课活动中,三位老师都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景教学,既贴近生活又有创意,一是调节好课堂气氛,二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
3、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既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索、思考中学习,并对学生的汇报及时评价,尊重学生的答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鼓励,多关注每一位学生。要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争取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与学生学习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眼界大开,领略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吸取经验的同时,我也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高效起来,跟上时代步伐,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2013年11月20
2.观摩展示教学设计 篇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 促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交流体育教学经验, 不断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举办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 共收到31个省级教育部门报送的自定教学内容优秀体育课479节及指定教学内容课115节。在各省评选的基础上, 本着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 经过三级评审 (有些课还专门指定了评审专家再次复审) , 最后确定一等奖126节 (包括指定内容和自定内容) 、二等奖186节、三等奖189节;并选出参加现场展示的自定内容体育课共20节, 指定内容教学研讨课共18节, 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跑、跳、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韵律活动、健美操、武术、足球、篮球等;还精选了73节有一定特色的体育课录像光盘作为会议资料, 以进一步扩大展示活动的效果。现场展示活动由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承办, 他们在开幕式展演、组织接待及安排展示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保证了本届活动顺利进行。
二、本届展示课的主要特点
本届展示活动报送的体育课与前几届的相比, 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 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学生的身心
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体育课中, 在教学设计上大多数教师都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 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能把认知目标、技能目标、身体目标、心理目标、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特别注重通过技能学习与身体锻炼实践来发展学生的身心,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使得通过体育的手段促进健康落到了实处。
(二) 突出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
方法的教学为主线
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是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课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上注重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运动负荷, 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并具有较强的教与学的因素;能够以运动技能的教学为载体, 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有关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 重视激发学生的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 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练习积极性较高, 掌握运动技能较好, 运动兴趣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例如, 在一节耐久跑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匀速跑和变速跑, 哪种跑更适合运用到耐久跑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 并引导学生自己测量脉搏, 分辨不同的运动负荷, 使学生动体与动脑相结合, 在锻炼身体、掌握技能的同时, 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
(三) 注意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安排是体育教学所必须面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适宜的运动负荷是体育课教学的很重要的特点, 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提高体能的需要, 是学生学习掌握体育技能与发展运动能力的需要, 更是满足学生运动欲求的生理与心理需要, 同时也是他们健康成长与未来高效工作、幸福生活的需要。本届展示课中大多数的课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运动实践, 一方面体现在体育课中的主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运动负荷, 另一方面有不少体育课在课的结束部分还专门安排了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 尽可能地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有些体育课在这些练习的设计上有所创新, 有的是与主教材的内容或器材相结合, 有的是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 教学步骤清晰、合理, 教法手段丰富、有效
运动技能必须通过有效而充分的练习才能逐步掌握、提高和运用。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有效的教法手段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体育课, 大都比较重视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 技能教学的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易到难, 层层推进, 教法手段丰富而有效, 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体育教学的优良传统, 并注意将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运动兴趣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例如, 在一节足球头顶球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设计了多人合作的学练方法, 从顶固定球到顶悬挂球, 再到两人一组一抛一顶, 最后用“顶球入门”的集体游戏对所学技能进行强化练习, 从而使技能教学目标得以落实,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再如, 在一节单杠课中, 教师针对前次课中出现的问题利用跨栏架、低单杠来改进拉压杠、腹贴杠技术, 利用踏板辅助学生蹬地摆腿, 还利用设置标志物来改进学生的摆腿方向, 教法手段丰富而有效。
(五) 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表现出来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体现。在本届展示活动中,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设计、教材处理、组织教法的选择与运用, 以及激励和评价等方面都发挥了较好的主导作用, 并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合理采用相应的教法手段,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 主动给学生设计问题、提出问题, 或是启发学生互相切磋,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探索学理, 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 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 讲求实效, 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有目的地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并与讲解、示范、模仿等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适时、适当地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 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使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缺乏实际内容与效果的形式上的合作、自主、探究减少了。
(七) 重视教学内容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是吸引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 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内容也是本次展示活动的一个特点。在本届展示活动报送的优秀体育课中, 也有不少体育教师在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引下, 选择、开发、引进了符合体育课程性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材内容, 如, 趣味田径、排舞、刷把健身操、苗族花鼓舞、锅庄、舞狮、棒垒球、板羽球、三门球、橄榄球、满族珍珠球、击剑等。这些内容, 有的是民族民间的体育运动项目, 有的是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为素材, 经过加工、改造的, 不仅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文化价值与技术含量, 而且也具有较强的教学、教育因素,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存在的不足
(一) 教学目标的制定问题还比较多
在撰写教学文件时, 教学目标的制定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引起重视。
1. 教学目标不准确, 表述不规范
如, 认知目标定为:“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培养他们能自觉参与运动的习惯”;技能目标定为:“发展灵敏、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
2. 以教学内容代替教学目标
如, “复习××××××”。
3.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过多, 重点不明确
如, 有些课的教案套用课程领域目标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有的甚至罗列了8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目标过多, 重点目标不明确。
4.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 难以进行检查评价
如, “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自控能力和审美意识”等。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来说, 整个课程目标的达成是依靠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来逐步实现的, 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重点突出, 而不能够照搬课程目标或者学期目标。针对知识与技能发展的目标要明确学生学的是什么, 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这个程度是可以被观察和评价的, 从而保证目标、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对于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要与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功能和组织教法的特点相一致, 要明确阐明其载体, 即在什么样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什么样的教育价值。
此外, 关于教案的撰写, 有不少体育课教学设计文本与教案基本相同;有的课堂教学设计虽然制订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目标, 但没有提供什么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来贯彻落实。
(二) 有些课的主教材难度偏低, 教学设计仍然存在幼稚化的倾向
有的课的主教材技术含量偏低, 学习内容没有什么难度, 缺乏必要的教与学的因素, 学生不需要教师进行教学都能完成;还有的教师企图迎合学生的兴趣, 随意设计一些主题或情境, 也存在幼稚化和牵强附会的现象, 不仅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 甚至干扰了主要内容的学习, 造成了喧宾夺主的现象。如有的初中课中的《运坯接力、陶瓷彩绘赛》, 将瓷器彩绘作为教学内容在课中与接力跑一起教学;还有《“青海”别怕!我们来了!》、《抗震救援演练 (合作跑) 》等, 用地震灾害等情景作为教学主题来组织练习, 都比较牵强, 实际效果也不好。
因为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稍差或者为了让学生轻易地体验到成功而采用低难度的内容进行教学, 以及有意采用过于幼稚化的情境去吸引学生, 是对课程标准精神的误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 应该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仅仅是利用一些肤浅的内容, 在比较幼稚的情境中进行教学, 那是无助于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 是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因材施教,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受益, 这是有前提的, 是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去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 而不是一味地选用过于简单的内容去迎合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目的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教育, 从而促进每个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课程标准还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 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如果仅仅采用过于简单的内容来实施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不仅不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 无助于学生的体育发展, 也无助于学生体育举的培养。我们应当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 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丰富学生的运动情感和体验, 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 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体会到不断超越自我的乐趣, 从而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 有的课练习次数和时间安排不适当
有的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对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按没有做出具体的安排, 对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也缺乏预估, 或者只是随意地估算。与之相对应,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常常讲解得过多过细, 致使学生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偏少, 导致运动负荷明显不足, 体育课堂成为了教师表演的舞台。这样的体育课既达不到锻炼学生身体,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效果, 也难以使学生掌握所教授的运动技能。究其原因, 仍是对体育教学基本规律认识不足所致。
运动技能都是经过学习而形成的, 练习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教师的讲解示范对于学生了解动作技术的要点和形成正确的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要让学生掌握, 形成动力定型, 就必须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一般来说, 传授动作技术都应注意精讲多练, 把必须讲解的动作要领点到、说明白, 把该示范的动作展示清楚就可以了。主要是要根据动作技术的具体特点来设计和安排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反复练习, 不断提高动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和自由运用的水平, 并使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发展体能。此外, 在练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认真体会和琢磨动作技术的要领, 做到想练结合, 还可以开展同伴间的互帮互学等活动。
那么, 在体育课教案中是否要写明练习次数和时间呢?有的教师认为, 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安排, 在教案中不一定要规定得那么具体。实际上, 体育课中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是与所教授动作技术的复杂程度、学生的运动能力, 以及预期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在教案中预设练习次数和时间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的认识, 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的估计和预判, 这是达成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 尽管由于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掌握技术动作所需要的时间与练习次数会有所差异, 但却是有一般规律可循的, 否则单元计划与教学进度就根本无法制定了。因此, 在教案中必须要有练习的大致次数和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而且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练习次数和时间作出必要调整, 但不能在课堂上随意决定练习的次数和时间。体育课的练习次数和时间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运动负荷, 而课的运动负荷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 在进行教学设计和编写教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预设。
(四) 有的课教学气氛比较沉闷
朝气与活力, 是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征, 但有的教师只是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去实施, 讲解过多, 导致学生长时间等待;而有的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 对学生学和练的情况关注不够, 站得很远, 仿佛是旁观者, 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视而不见, 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错误动作, 如在某节跳高课上学生大多是左脚起跳, 但也有个别用右脚起跳的学生, 却被忽视了;有的课教学节奏缓慢, 显得很松散;有的教师上课过于紧张, 缺乏激情;最主要的还是组织教法有些僵化, 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如此种种, 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情感投入。
要上好一堂课, 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 更要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的体育基础, 研究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学习心理。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服务的。为此, 备课时教师一方面要研究这项教学内容怎么教学生才爱学, 另一方面研究怎么教学生才学得快、学得好。一定要把严密的教学组织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 教法手段的改革创新不明显, 有的形式大于实效
从总体上看, 有很多课的改革创新不明显, 教师采用的大多是常规教法。有些教师虽有改革的意识与愿望, 但却难以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或是比较表浅。如用提问, 或让学生讨论以示运用“探究学习”;用分组练习以示运用合作学习;以自选难度练习以示“以学生为主体”和运用“自主学习”。有的课在教学中, 仍然存在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例如, 小组讨论过多、过频、过快, 讨论的效果不明显, 还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创编过多, 教师教的过程不明显,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六) 为课和教材命名的现象仍然存在
有些教案仍在用教学情境误当成教学主题为体育课或教学内容进行不恰当的命名, 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如, “万宝囊里乐多多” (持轻物掷远) 、“小小交巡警” (耐久跑) 、“从解放战争到星球大战” (持轻物掷远) 、“快乐胶瓶” (投掷练习) 。
此外, 个别录像课缺乏完整的教学过程, 有的存在剪切拼接的痕迹, 有的还存在反复演练的迹象。
四、对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各位老师, 从2004年广东肇庆举行的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算起, 已经过去六年了。六年来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使我们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 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强
学生体质,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背离了这一目标,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就容易步入迷途。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以下简称《纲要》) 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以《纲要》的这一要求, 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标准, 检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的改革, 使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推进。
(二)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尊重教育规律。
教育改革是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 不能盲目沿用政治体制改革的办法, 即便是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强调统筹、和谐。《纲要》特别强调: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 坚持以人为本, 遵循教育规律。贯彻实施《纲要》应该遵循的是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改革的规律, 绝不能急于求成, 更不能采取“革命”的办法, 摒弃前人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 那样做就会像一位伟人说过的那样:使人类回到穴居野人的时代。
四次教学展示情况表明,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归结起来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多年来积累下来已经定型的、不大可能再有改变的经验, 这一类经验在教学方法方面是比较多的;二是近十年、二十年涌现出来的一些充满生机活力的、难能可贵的经验。但是要达到像第一类那样, 还需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三是原属于第一类、或第二类, 但是却在后来的改革中曾被抛弃、否定、批判, 现在又被捡回来的。我们要做到学习和继承第一类的经验, 努力创造更多的第二类的经验, 更加珍视第三类的经验。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我们大家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真正把教师当作推动改革的主力军。
《纲要》指出,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 才有好的教育”。按《纲要》的要求,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无论从数量, 还是从质量上看, 的确都不尽人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 引导广大教师摒弃陈旧落后的观念, 努力投身改革实践。但其出发点是动员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 那种视教师为改革绊脚石, 听不进教师对改革的一点批评与质疑的做法是不对的, 只能使改革失去群众基础而走入死胡同。
3.观摩展示教学设计 篇三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04-02
2015年5月22~25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武汉市教育局、《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承办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暨体育器材展示活动”在武汉体育学院举办。教育部副总督学、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长杨贵仁,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陈力,湖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孙望安,武汉体育学院校长吕万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儿童少年健康教育所所长马军,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书记季浏,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郭琳等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院(所)、中小学校长、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教师等30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杨贵仁理事长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十分关心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2007年下发的中央7号文件,提出了全面加强青少年工作意见,其中对中小学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提出了非常明确且十分具体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继中央7号文件颁布以后,党中央又一次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而且具体的要求。本次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就是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的具体实践。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最主要的渠道,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形式。从2004年开始,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涌现出了一批批认真学习、理性实践、坚持改革、不断创新的优秀体育教师,呈现出了一大批体育教学改革实验的优秀成果,对推动体育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对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届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有155节体育课获得一等奖,165节体育课获得二等奖,86节体育课获得三等奖;健康教育课有15节课获得一等奖,27节课获得二等奖,61节课获得三等奖。湖北省、江苏省、北京市、广东省等25个省(区、市)获得“优秀组织奖”。
4.观摩展示教学设计 篇四
——心得体会
协兴小学:付启红
目前,正值十二五继教培训的中段,各种培训应运而生。开学初,我获悉今年的培训有英语学科,这对于我一个不是英语专业而又在学校承担两个班英语课教学的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于是我便主动要求去参加这次培训,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英语教学。
感谢教管中心的恩准和学校的支持。我于3月16日,与我镇参与培训的同事们一行到贵阳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主办的小学英语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共观摩了主维山、沈峰、刘飞雪、赵刚等四位老师执教的示范观摩课和讲座,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现就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第一节示范课是六年级《Look after the world》,由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学校主维山老师执讲。通过他的资料介绍(曾任北京电视7台《生活英语大家说》特约嘉宾主持),就可以想象出他的口语应该是怎样的。在此之前,也听很多老师谈起过他,到底是怎样一位魅力男教师呢?期待中,他的课堂开始了。就从他的课堂开始时,我发现他的语言几乎就没有停下来过,流利地道的语言透着幽默和风趣,夸张的表情,激励的语言,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课堂上,他们师生之间的对话时不时还会引起听课教师的一片笑声。本来想拿起笔记一下听课记录,等拿起笔时却发现自己不知从哪下笔,因为他的语言太快,它会把课堂中的任何空闲部分填充的非常紧密,不会让课堂教学出现片刻停顿,就是这样一位老师,犹如外教一样的老师,学生们却可以听得懂,而且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见学生们也是非常优秀的,虽然有时他们不会用英语表达自己想要说的,但是他们听懂了,就代表己经参与到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
第二节示范课是六年级《Dong housework》,由著名特级教师沈峰老师执讲。一身朴实无华的装扮,看上去就是一位温文儒雅的名师。由于教师与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所以课前,沈老师用温和甜美的语言慢慢地告诉学生要整理好上课需要用的材料,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进一步了解学生,学生被老师的授课方式所吸引,进而一步步跟随老师走进课堂。整堂课,沈老师都会用她那严谨且温和的语言带领学生做听、说、读的学习及训练。听:让学生可理解性、输入性的听;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认识,然后层层渗透,最后再进行输出性的说和读。而且张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用她的话讲:“There are two rules on the chalkboard.(listen to others;Try to speak English.”)即使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是不会表达时,她也都会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去迎合学生,不会让自己与学生的之间的沟通间断,不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无话可说,无事可做。从她的课堂中让我体会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取决于教师严谨且流利的语言,如果教师的思想与语言不能达到一致,就会出会冷场的局面。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学校的40分钟课堂就是他们唯一的课堂,所以沈老师告诉我们要不断填充、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否则有一天我们的理念与方式将会out的。而学生在课堂上不会用英语表达时,我们也可以鼓励他们使用“中文+ English一起say”的方式,不回避中文,它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英语,只要学生把教师说的指令做出来,这就是一个学和用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没有人会关注你的语言性错误,注意的只是努力的去听懂你所说的话。总而言之一句话:Try to speak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第三节示范课是四年级《We’re making a cake》,由四川成都市龙江路小学英语教研组长刘飞雪执讲。这是一节对话教学课,她在导入新课时非常自然,由课前的free talk与学生进行谈话及问答训练,其中的最后一个问题是:What do you do at home on Sunday?自然过渡到What are you doing ? 然后通过故事情景图片向学生展示并提问:“what are them doing?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 What do you think they are going to do in the kitchen ? What are they going to cook ?......这一系列的问题己经将学生带进整个故事情景,通过师生间的提问与回答,学生基本对整个故事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刘老师让学生通过看故事、听故事、读故事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强调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故事教学通常内容较多,学生不易理解,有时会出现听不懂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时可以适当用汉语进行点拨,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为当你反复用语言向学生表达,而学生们又听不懂,这样不仅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会使教师感受到传授知识时受到了阻碍,这样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只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的高效,课堂自然会高效。
第四节示范课是六年级《Colours 》,由马鞍山市市级骨干教师赵刚老师执讲。这位教师是一位豪爽大气的教师,性格大方,不拘一格,正如他课堂一样,形式多样且不拘一格。热身时他带领学生做动作:stand up/ smile/ laugh/ turn left/ turn right/ turn around /shake your hands ……/say hello to the teachers / sit down , please.一切那么自然,这个过程不仅完成了师生之间的问候,还完成了学生与听课老师之间的问候。导入时他引用了colourful,changable让学生猜测其含义,然后将其单词colour引用进来,并板书 May be it is in the evening,so the sky is purple。他的课堂除了自然还是自然,每一个问题提问的都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从他的课堂中让我体会到:巧妙灵活的导入方法决定了课堂的成与败(well begun is half done)。在他的讲座中,他介绍了《我看小学英语教师的发展》,谈了他自己对小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看法,并勉励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把尝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自身的素质。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深感压力之大,同时也让我深思: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自己的教学态度更自然?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英语课?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进一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尽短的时间内吸收到最多的知识,从而打造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5.观摩展示教学设计 篇五
Post By:2010-11-29 12:45:00
宋尽贤 胡 滨 赖天德
一、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促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练体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举办了第四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共收到了31个省级教育部门总计报送的自定教学内容优秀体育课479节及指定教学内容课115节。在各省评选的基础上,本着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经过三级评审(有些课还专门指定了评审专家再次复审),最后确定一等奖126节(包括指定内容和自定内容)、二等奖186节、三等奖189节;并选出参加现场展示的自定内容体育课共20节,指定内容教学研讨课共18节,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跑、跳、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韵律活动、健美操、武术、足球、篮球等;还精选了73节有一定特色的体育课的录像光盘作为会议资料,以进一步扩大展示活动的效果。现场展示活动由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承办,他们在开幕式展演、组织接待及安排展示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本届活动顺利进行。
二、本届展示活动优秀课的主要特点
本届展示活动报送的优秀体育课与前几届相比,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学生的身心 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课中,在教学设计上大多数教师都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能把认知目标、技能目标、身体目标、心理目标、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特别注重通过技能学习与身体锻炼实践来发展学生的身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通过体育的手段促进健康落到了实处。
(二)突出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为主线 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是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课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上注重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运动负荷,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具有较强的教与学的因素;能够以运动技能的教学为载体,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重视激发学生的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练习积极性较高,掌握运动技能较好,运动兴趣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例如,在一节耐久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匀速跑和变速跑,哪种更适合运用到耐久跑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并引导学生自己测量脉搏,分辨不同的运动负荷,使学生动体与动脑结合,在锻炼身体、掌握技能的同时,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
(三)注意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安排是体育教学所必须面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适宜的运动负荷是体育课教学的特点需要,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提高体能的需要,是学生学习掌握体育技能与发展运动能力的需要,更是满足学生运动欲求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同时也是他们健康成长与未来高效工作、幸福生活的需要。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课中,大多数的课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运动实践,一方面体现在体育课中的主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另一方面有不少体育课在课的练习设计上有所创新,有的是与主教材内容或器材相结合,有的是采用游戏竞技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步骤清晰、合理,教法手段丰富、有效
运动技能必须通过有效而充分的练习才能逐步掌握、提高和运用。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有效的教法手段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体育课中,大都比较重视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大多技能教学的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教学手段丰富而有效,较好的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体育教学的优良传统,并注意将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运动兴趣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例如,在一节足球头顶球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人合作的学练方法,从顶固定的球到顶悬挂的球,再到两人一组的一抛一顶,最后用“顶球入门”的集体游戏对所学技能进行强化练习;再如,在一节单杠课中,教师针对前次课中出现的问题,利用跨栏架、低单杠来改进拉压杠、腹贴杠技术,利用踏板辅助学生蹬地摆腿,还利用设置标志物来改进学生的摆腿方向,教法手段丰富而有有实效。
(五)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
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表现出来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体现。在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课中,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教材处理、组织教法的选择与运用,以及激励和评价等方面都发挥了较好的主导作用,并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采用相应的教法手段,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主动给学生设计问题、提出问题,或是启发学生相互切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学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能力的开拓者。不少教师还进入到学生中,参加学生的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引导,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讲求实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并与讲解、示范、模仿等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适时、适当地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促进学生学生效果的提高,使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缺乏实际内容与效果的形式上合作、自主、探究减少了。
(七)重视教学内容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是吸引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内容也是本次展示活动的一个特点。在本届展示活动报送的优秀体育课中,也有不少体育教师在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引下,选择、开发、引进了符合体育课程性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材内容,如,趣味田径、排舞、刷把健身操、苗族花鼓舞、锅庄、舞狮、棒垒球、板羽球、三门球、橄榄球、满族珍珠球、击剑等。这些内容,有的是民族民间的体育运动项目,有的是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为素材,经过加工、改造的,不仅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文化价值与技术含量,而且也具有较强的教学、教育因素,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问题还比较多
在撰写教学文件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引起重视。
1.教学目标不准确,表述不规范
如,认知目标定为:“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能自觉参与运动的习惯”;技能目标定为:“发展灵敏、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
2.以教学内容代替教学目标 如,“复习××××××”。
3.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过多,重点不明确
如,有些课的教案套用课程领域目标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有的甚至罗列了8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目标过多,重点目标不明确。
4.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难以进行检查评价
如,“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自控能力和审美意识”等。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来说,整个课程目标的达成是依靠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来逐步实现的,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重点突出,而不能够照搬课程目标或者学期目标。针对知识与技能发展的目标要明确学生学的是什么,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个程度是可以被观察和评价的,从而保证目标、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对于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与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功能和组织教法的特点相一致,要明确阐明其载体,即在什么样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什么样的教育价值。
此外,关于教案的撰写,有不少体育课教学设计文本与教案基本相同;有的课堂教学设计虽然制订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目标,但没有提供什么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来贯彻落实。
(二)有些课的主教材难度偏低,教学设计仍然存在幼稚化的倾向 有的课的主教材技术含量偏低,学习内容没有什么难度,缺乏必要的教与学的因素,学生不需要教师进行教学都能完成;还有的教师企图迎合学生的兴趣,随意设计一些主题或情境,也存在幼稚化和牵强附会的现象,不仅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甚至干扰了主要内容的学习,造成了喧宾夺主的现象。如有的初中课中的《运坯接力、陶瓷彩绘赛》,将瓷器彩绘作为教学内容在课中与接力跑一起教学;还有《“青海”别怕!我们来了!》、《抗震救援演练(合作跑)》等,用地震灾害等情景作为教学主题来组织练习,都比较牵强,实际效果也不好。因为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稍差或者为了让学生轻易地体验到成功而采用低难度的内容进行教学,以及有意采用过于幼稚化的情境去吸引学生,是对课程标准精神的误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应该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果仅仅是利用一些肤浅的内容,在比较幼稚的情境中进行教学,那是无助于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是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受益,这是有前提的,是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去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而不是一味地选用过于简单的内容去迎合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目的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教育,从而促进每个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课程标准还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如果仅仅采用过于简单的内容来实施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仅不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无助于学生的体育发展,也无助于学生体育举的培养。我们应当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的运动情感和体验,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体会到不断超越自我的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有的课练习次数和时间安排不适当
有的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对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按没有做出具体的安排,对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也缺乏预估,或者只是随意地估算。与之相对应,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常常讲解得过多过细,致使学生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偏少,导致运动负荷明显不足,体育课堂成为了教师表演的舞台。这样的体育课既达不到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效果,也难以使学生掌握所教授的运动技能。究其原因,仍是对体育教学基本规律认识不足所致。
运动技能都是经过学习而形成的,练习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教师的讲解示范对于学生了解动作技术的要点和形成正确的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要让学生掌握,形成动力定型,就必须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一般来说,传授动作技术都应注意精讲多练,把必须讲解的动作要领点到、说明白,把该示范的动作展示清楚就可以了。主要是要根据动作技术的具体特点来设计和安排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反复练习,不断提高动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和自由运用的水平,并使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发展体能。此外,在练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体会和琢磨动作技术的要领,做到想练结合,还可以开展同伴间的互帮互学等活动。
那么,在体育课教案中是否要写明练习次数和时间呢?有的教师认为,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安排,在教案中不一定要规定得那么具体。实际上,体育课中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是与所教授动作技术的复杂程度、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预期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在教案中预设练习次数和时间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的认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的估计和预判,这是达成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尽管由于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掌握技术动作所需要的时间与练习次数会有所差异,但却是有一般规律可循的,否则单元计划与教学进度就根本无法制定了。因此,在教案中必须要有练习的大致次数和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而且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练习次数和时间作出必要调整,但不能在课堂上随意决定练习的次数和时间。体育课的练习次数和时间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运动负荷,而课的运动负荷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和编写教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预设。
(四)有的课教学气氛比较沉闷
朝气与活力,是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但有的教师只是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去实施,讲解过多,导致学生长时间等待;而有的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对学生学和练的情况关注不够,站得很远,仿佛是旁观者,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视而不见,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错误动作,如在某节跳高课上学生大多是左脚起跳,但也有个别用右脚起跳的学生,却被忽视了;有的课教学节奏缓慢,显得很松散;有的教师上课过于紧张,缺乏激情;最主要的还是组织教法有些僵化,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如此种种,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情感投入。
要上好一堂课,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更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体育基础,研究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学习心理。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服务的。为此,备课时教师一方面要研究这项教学内容怎么教学生才爱学,另一方面研究怎么教学生才学得快、学得好。一定要把严密的教学组织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教法手段的改革创新不明显,有的形式大于实效
从总体上看,有很多课的改革创新不明显,教师采用的大多是常规教法。有些教师虽有改革的意识与愿望,但却难以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或是比较表浅。如用提问,或让学生讨论以示运用“探究学习”;用分组练习以示运用合作学习;以自选难度练习以示“以学生为主体”和运用“自主学习”。有的课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例如,小组讨论过多、过频、过快,讨论的效果不明显,还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创编过多,教师教的过程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六)为课和教材命名的现象仍然存在
有些教案仍在用教学情境误当成教学主题为体育课或教学内容进行不恰当的命名,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如,“万宝囊里乐多多”(持轻物掷远)、“小小交巡警”(耐久跑)、“从解放战争到星球大战”(持轻物掷远)、“快乐胶瓶”(投掷练习)。
此外,个别录像课缺乏完整的教学过程,有的存在剪切拼接的痕迹,有的还存在反复演练的迹象。
四、对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从2004年广东肇庆举行的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算起,已经过去六年了。六年来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背离了这一目标,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就容易步入迷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以《纲要》的这一要求,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标准,检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的改革,使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推进。
(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教育规律。教育改革是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不能盲目沿用政治体制改革的办法,即便是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强调统筹、和谐。《纲要》特别强调: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贯彻实施《纲要》应该遵循的是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改革的规律,绝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采取“革命”的办法,摒弃前人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那样做就会像一位伟人说过的那样:使人类回到穴居野人的时代。四次教学展示情况表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归结起来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多年来积累下来已经定型的、不大可能再有改变的经验,这一类经验在教学方法方面是比较多的;二是近十年、二十年涌现出来的一些充满生机活力的、难能可贵的经验。但是要达到像第一类那样,还需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三是原属于第一类、或第二类,但是却在后来的改革中曾被抛弃、否定、批判,现在又被捡回来的。我们要做到学习和继承第一类的经验,努力创造更多的第二类的经验,更加珍视第三类的经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大家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真正把教师当作推动改革的主力军。
《纲要》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按《纲要》的要求,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的确都不尽人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引导广大教师摒弃陈旧落后的观念,努力投身改革实践。但其出发点是动员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那种视教师为改革绊脚石,听不进教师对改革的一点批评与质疑的做法是不对的,只能使改革失去群众基础而走入死胡同。
6.观摩展示教学设计 篇六
2015-06-17
第六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于2015年5月22日至2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本届观摩展示活动包括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展示,第一次将健康教育课的展示融入到该活动之中。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494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报送了中小学参评体育课例494份。14个省份报送103节小学健康教育课教案和光盘。
一、展示课的总体评价
本届活动报送和展示的体育课,具有理念新,前瞻性、引领性强的特点,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永恒的、本质的、不得动摇的目标。下面,从本届展示课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创新性、实效性和安全性六个方面综述如下:
(一)体育课反映日常教学实际,基本体现真实性 课的真实性是反映教与学过程的基础,也是学习、交流的前提。本届展示活动报送的体育课中,表演成分有所减少,更加趋于反映体育课的真实性。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老师在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教,也看到了学生们在看、听、思、练各环节中的学。课上有的学生接受得快,有的学生掌握起来不是那么轻松,甚至有个别同学未能及时找到自己的练习位置等现象都有出现。很多课的组织环节比较自然,都真实的反映了教学的实际情况。有些课老师注意到了区别对待,有不少老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专门进行辅导。但是,也或多或少地看到有的课仍有表演迹象。例如,为了体现“关注学生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区别对待”,让已经较好掌握动作的学生在较低要求的条件下学习,显然是不恰当的。在今后举办的体育展示观摩课中,表演的迹象应当尽可能地避免。
(二)执行教学常规较为规范,重视教学评价,具有完整性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的完整性的体现,应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从展示的体育课看,多数体育课堂常规执行的较为规范,在课的结束部分安排有不同形式的放松活动,但在课堂常规的教育环节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的课在开始部分不安排见习生、不检查学生着装,在结束部分不组织学生收还器材。“运动结束前要做好放松活动”,老师不只是带着学生做放松活动,还要还要让学生懂得放松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这对学生参与终身体育是很重要的。此外,教学中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不仅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方法、效果的评价,还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环节,注重了落实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对评价的基本要求。在评价环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指向,学生评价结束以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和反馈,以便学生掌握评价的关键,不断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体育课教案撰写比较规范,具有准确性
本届展示课的教案撰写大都比较规范,格式多种多样,要素齐全,反映出任课教师教案设计能力比较好,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有的教案在具体化和可操作性方面还显得不足,如有的教学目标用“初步掌握....进一步提高...”等不确定性表达方式。教学目标只有具体、准确,才能按照教学目标指导教学,才能够较准确地评价教学的质量。教学重难点是多数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等,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是体育教师重要的基本功。多数教案确定的教学重难点较为准确,但是,实际教学中,对目标的评价难以操作,难点的突破手段仍显不足。
(四)体育教学内容、手段有创新,具有新颖性
体育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重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不仅注意常规运动项目的改造,而且注重开发课程内容资源,使教学内容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学习的内升动力。绝大部分的课都能够围绕主教材创新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呈现许多创新的教学手段,反映出老师们在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组织教法新颖、多样,组织形式与教学目标联系更加紧密,不仅使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到了乐趣,还学习了知识,得到了锻炼。例如,河南省的一节初中“三步球移动传接球技术”课,教学具有层次性,过渡自然,循序渐进明显,教学中有学、有练、有赛,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在多种活动中调动起来,学生学的有趣,教师教的用心。另外,情景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上有更清晰的呈现,例如,上海市的一节小学“支撑与悬垂”课,教师创设小小宇航员遨游太空的奇幻情景,学习太空热身操。上课队形、图案有鲜明的航天特点,有吸引力。练习支撑力量、身体直体控制能力,通过音乐、口令、情景的交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拓展了教学内容,还突出反映了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教材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例如,河北省、贵州省的竹竿舞,山西省的踏板操,内蒙古的花样跳绳、安塞腰鼓、创编太极拳十二式,辽宁省的花球舞蹈啦啦操,安徽省的钱杆舞,福建省的高跷兔子舞等,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程教学资源,更体现体育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五)强化讲解、示范、指导等教学因素,注重实效性 教学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等所能达到的效果,场地、器材的合理、有效利用,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在促进体能素质提高方面的效率和在健全人格培养方面的效果等,教学的实效性是教与学效果的综合体现。本届展示的大多数体育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关注不仅仅体现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也体现在学生在体能、意志、合作、团队精神等方面,重视通过体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课教师对教的环节的重视程度得到加强。很多课都采取了展板文字、图像、自制示范教具(如活动木头人),充分运用讲解与示范的结合等呈现形式,提高讲解的直观性、实效性,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动作要领与方法的理解。如湖北省初中二年级的“有人扶持手倒立”体育课,采用了展板和示范教具,比较直观地完成教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对动作认知的实效性。
需要强调的是,在注重趣味性、直观性等学的环节的同时,不可忽视体育课上学生的练习密度,如在组织比赛时,分组不能太少,不要让学生等待的时间过长,以免导致学生练习的时间少,练习密度小。
(六)重视体育课安全隐患与防范,落实安全性
体育教学必须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目前,在安全隐患的防范上,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老师很少提出“安全运动”这个概念。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学生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行为比较困难。因此,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需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建立起重要概念,这就是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知—信—行”培养模式。二是老师提出的“一定要注意安全”的提示语缺乏针对性,难以起到防范作用。三是缺少安全保护的具体措施。老师要通过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语言提示和具体方法的传授,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把重要概念和具体行为结合起来,逐渐形成运动安全的意识和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届展示活动报送的器械体操课占6.4%,为确保这些教材的顺利施教、有效开展,老师们在教学手段上想办法,在降低动作难度上做文章,还有的教师把固定单杠变成可移动单杠,并适当降低高度,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保证了教学安全。另外,有的体育课无论是在场地的布置,还是器材的摆放都做了精心设计,考虑到新颖、整齐、安全和充分利用。例如,有的老师采用废旧物品做成固定球托,避免篮球随意滚动。有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水平,摆放了不同高度的跳箱或摆放山羊,让那些完成动作吃力,或对跳箱有恐惧心理的学生在山羊器械上练习。不仅体现了安全意识和区别对待,而且,也考虑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完成动作的成功体验。
本届展示活动首次展示的6节健康教育课,体现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有关健康教育领域的内容要求,教学目标设定明确、具体。教学内容——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原创性,选择教学案例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活动——从课程导入、主题教学,以及活动完成后的总结、归纳、升华等方面设计完整;教学过程——步骤清晰,逻辑性强,指令明确;教学准备——做的PPT课件生动、直观,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相关健康知识、技能学习的求知欲。健康教育展示课的教学效果较好,起到了示范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奠定了基础,让更多的体育老师意识到开展健康教育的责任,提高以体育与健康课为载体开展健康教育教学的能力。
7.观摩展示教学设计 篇七
一、三省做课教师积极准备、认真投入
本次活动各省代表报到的时间是6月20日 (周一) , 周二展示活动即开始, 做课教师熟悉学生的时间短, 师生之间少了必要的了解和基本情况的相互熟悉, 这无疑给做课教师增加了展示的难度, 但是在展示期间, 大多数教师充分地展现出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综合素质, 较好地完成了展示课教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受到了与会同行的认可和赞许。
二、展示课朴实无华, 实效性强
在活动期间, 笔者经常和一些教师私下讨论,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怎样看这次课的总体印象和质量。其中, 一些人并不满意, 他们认为课的质量整体一般, 如, 准备不充分、效果不理想等等。当大家讨论完毕后, 笔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第一, 这样的课才是我们真实的课, 尽管不那么好看, 但是反映的却是真实的东西;第二, 为什么我们接受不了?我们先前看到的无懈可击的课太多了;第三, 回归朴实无华真实的课, 才是我们所要的, 与会者才可学习与借鉴, 并且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去。
三、与会同仁踊跃参加、认真学习
开幕式上, 能够容纳800多人的会场座无虚席, 走廊、大厅甚至大厅外还站着一部分教师, 这充分说明了广大教师的求知欲望, 他们积极地参与, 发表不同的看法, 认真地做记录、照相和录制。这些足以证明, 从2001年课程改革开始到今天, 广大教师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困惑迷茫, 再到冷静思考、积极地面对, 再到即将再次整装待发, 大家的心情和期盼是可以理解的, 大家期盼着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够回归到既有统一意识, 又要张扬个性, 统而不死、活而不乱, 生动、活泼、自然, 尤其是没有“假大空”的体育教学中去。
四、肯定成绩, 感受不足, 以利再战
研讨会结束了, 两年后的第九届研讨会将在辽宁省举行。就本次活动来讲, 我们要肯定所取得的成绩, 但对那些在展示课期间暴露出的各种共性与个性的问题更要积极面对, 也只有知道了不足, 才能大踏步地前进, 让中小学体育, 尤其是广大中小学生受益。
1. 教学目的和目标定得过大过全。
一节体育课, 怎么可能解决一切?那么, 目标和目的的达成也就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对于我们的一些课来讲, 明明只是“早餐” (简单) , 一些教师却硬要试图把这些课上成“年夜饭” (复杂、丰盛) , 这可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2. 控制“哑铃型课”、提倡“橄榄型课”。
一些课, 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轰轰烈烈, 音乐、律动、舞蹈、搏击操应有尽有, 好不热闹, 而基本部分无论在形式、教法、学法、组织环节上都没有多大的突破, 形成了“哑铃型课”;在此, 笔者提倡“橄榄型课”, 这是因为准备和结束部分一定是为基本部分服务的, 而只有两头尖、中间充实的课才能称其为“橄榄型课”。
3. 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有的课场地器材较多, 红的、绿的各种标志物比比皆是, 看课的人满以为一定精彩, 可是一节课下来, 好多器材、场地和标志物的利用率没有多大, 大有“弄景造假”嫌疑。
4. 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异地教学, 做课教师会遇到各种问题, 诸如师生情况不明、场地器材不尽人意、天气多变等等, 多数教师解决得较好, 但也有一些教师显得手足无措, 应变能力不足, 示范动作欠火候, 讲解要领时不准确, 在组织教学与方法手段上略显苍白。对此, 笔者建议, 应加强平时的修炼和培养。
5. 小学和初中、高中课堂气氛二重天。
大家总是在谈论营造课堂氛围这个话题, 那么, 实际情况是什么?笔者认为, 小学的课堂氛围足以了, 教师应把主要心思放在如何教、导、玩、练等问题上, 而大家却往往看到教师还在不停地煽情, 这就有点过了。相对而言, 初中、高中的课往往氛围不够热烈, 课堂中往往只能听到教师不停地布置、交代、说、讲, 学生们只是无声地运动着。对此, 如果一节体育课看不到运动带给学生们的喜悦, 听不到学生们宣泄的叫喊声, 那愉快教育和快乐体育从何谈起?
6. 主导和主体二者的关系。
主导作用强势, 必然削弱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一些课堂上, 教师往往从头至尾都表现得太强势, 没有休息的时候。实际上, 在40分钟的时间内, 教师占用10分钟就足以了。讲得太多, 不现实, 也不可能;而且不该讲的讲多了, 该讲的反而没有讲, 岂不可怕。
7. 传统教学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
在这次研讨会上, 我们高兴地看到如田径、球类、体操、武术这些传统项目的教学课展示的比例大了, 这是个可喜的趋势, 这些项目的课, 多年来证明对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发育是十分有效的, 问题是我们要在方式方法上改进, 简单地说就是要降低难度, 简化规则, 做到粗粮细做、花样翻新,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以获得最佳效果。当然, 我们不反对新兴体育项目进课堂, 新兴项目也一定会给课堂教学增加选择性, 但切不可认为新项目、新器材就是创新课。
五、其他建议
1. 音乐、律动、舞蹈不一定课课有, 要根据课的内容去有效地选择。
2. 队列队形的练习基本消失了, 这也不正常, 体操课中队列队形练习是可以有的。
3. 准备部分的编排要以基本教材为依据, 切不可出现体操课做田径课的准备活动、田径课做体操课的准备活动的现象。
8.冰心《纸船》教学观摩有感 篇八
这样的教学流程看似四平八稳,但是这样的教学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灵魂式的东西——文学的味道。单从本单元的教学总要求来看,“亲近文学”并没有在这节课里得以体现,这明显背离了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回到文学教学的正道上,找回文学教学的味道呢?
一、比较式诵读,引导学生初步品析文学之味。
任何作品的赏析都是由诵读开始。但是在具体过程中,不少教师要么是任由学生自主诵读,要么仅仅满足于音频范读。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前者不能及时发现学生诵读的问题,后者不知道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诵读方法。
在诵读方面,比较式诵读是可取的方式。第一种诵读,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诵读的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诵读,将各自真实的文学诵读状态原生态地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真实记录学生的诵读情况,特别是错误的地方;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比照自己与老师之间诵读的差异,教师重点纠正学生诵读错误点。第二种诵读,是学生与音频材料之间的比较。音频中的诵读大多由专家录制的,一般较为标准,教师要组织学生倾心听读,在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通过反复听读、跟读的方式,最终学会契合文学节奏的诵读方法,读出文学的味道,进而喜欢上文学诵读和鉴赏。
二、探究式精读,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学之义。
如果说比较式诵读仅是从浅表层面理解诗歌的话。那么,探究式精读则是更深层级的鉴赏,是进入文学殿堂的深度体验。
首先,应引导学生探究冰心选择纸船作为情感寄托物的原因。通读全诗,可以发现叠纸船是作者在当时情境中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那时,她远离家乡、母亲,孤身一人去海外求学。在船上,她关联性地想到了用儿时叠纸船的方式寄托自己复杂的情感。另外,作者选择的纸船都是很小的,就像当时的她一样是孤弱的、处于旅途的风雨飘摇之中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纸船与作者重影,这两者之间是相似的,甚至可教育学生将其画上等号去理解。
其次,对本文主题的探究。有的教师直接引导学生从这首诗歌的副标题“寄母亲”中获取启示,得出思念母亲这一主题。这个方法有一定的鉴赏、解题指导意义。但是,对主题内容丰富性的理解,就可能因为这种快捷而“流失”了众多有效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到对母爱的讴歌,本文表面是在抒写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实则内蕴着母亲对自己女儿的眷念之情。其实,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女儿思念母亲,是因为母亲爱她;母亲能够在梦里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是因为她白天一直在牵挂着远行的孤女。于是,从这两个角度就可以解析出母爱的主题。如果仅有母爱主题,这首诗歌似乎就显得单薄许多。教师可引导学生研习冰心叠纸船,希望其入母亲的梦这个系列活动。从常理来看,这是不现实的,是一种虚妄的幻象;但从心情来看,这是童真的体现,正因为这种童真使得诗歌的表达具有了想象的张力,使得情感的表达既真又幻,使得母爱主题的深沉性得以巧妙彰显。
三、交流式悟读,引导学生多维碰撞文学之光。
每一个学生对诗歌文本的解读都是有局限性的。有人的理解处于浅表层面,有人的理解比较深刻,有人的理解比较片面,有人的理解比较全面。对于文本解读,每一个学生乃至其与教师的交流式悟读是不可缺少的。只有经由多层级的思维、思想碰撞,文学之光才会灿烂,深入人心。
第一种交流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当前文学教学的一大弊端就是学生少有深度研习文本的好习惯,大多满足于一次性的阅读与理解。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潜心于咬文嚼字的工作。
第二种交流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是客观事实。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表达自己对诗歌文本的理解。
第三种交流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对诗歌文本的理解自然要高出学生一个层级。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显得相当必要。在具体操作时教师不可过早地表露自己的观点,不然会出现“一言堂”现象,学生会处于教学的弱势地位,习惯性地生硬地接受教师的观点。
为人师者应该遵循学生的知能基础,遵循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鉴赏规律,引导学生读出文学味、品出文学味、喜欢文学味。
【观摩展示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11-17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09-14
初中英语观摩教学有感10-02
关于教师教学观摩心得总结06-18
家长学校教学观摩活动06-24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10-17
骨干教师观摩课教学设计08-30
《口算》展示课教学设计01-01
语文课堂教学观摩学习随感01-06
教学公开展示课总结06-15